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优质课

2024-09-18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优质课(精选5篇)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优质课 第1篇

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

2.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具体过程,认识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去采访从旧中国走新中国的老人,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归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理想。

2.加深对国旗、国歌的认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西藏是我 优质课教案

们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的团结统一是我们青年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开国大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以及分析“没有共产党就没新中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好!上学期我们结束了近代史的学习。在你们的记忆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学生可能回答:屈辱史,血泪史,挨打史,抗争史,探索史,老师加以肯定)是的,坚强的中国人民正是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情况。

二、讲授新课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课件出示国歌图片,五星红旗。

【接着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关于新中国的象征是在哪次会议上确定的吗?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得出结论】:这些新中国的象征大多是在 优质课教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上通过的。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一个框题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思考: 1.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于何时何地? 2.参加会议的有哪些人?说明了什么? 3.会议有何内容? 【答案提示】:

1.时间:1949年地点:北平

2.主要内容:①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根据课堂情况请一学生说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内容)

【注意】:强调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名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选出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课件展示毛泽东图片,加深印象)

③确定了首都,纪年,国旗,国歌并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课件展示五星红旗)

【师】:国旗上有很多寓意,你能从国旗上看出哪些寓意?(学生可能回答得不是很全面。可提示学生看课后史海拾贝:新中国国旗的诞生)优质课教案

(课件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师】:这首歌原名叫什么?诞生于哪一年?当时中国局势怎样?何人作曲作词?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老师提问】:当时在讨论这首歌的时候,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不太合适,建议修改一下。你们认为呢?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意见,联系新中国成立时的形势,让学生讨论)

【达成共识】:尽管新中国已经成立了,但是我们还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我们还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和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这句话不能改。

【老师继续提问】:现在都到21世纪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还合适吗?

【师】:当年,这首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曾经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今天,这歌声依然指引着我们前进,特别是在今天,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进道路上还会有许多挫折,我们还是应居安思危,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补充】:政治会议上只是规定将《义勇军进行曲》暂时作国歌,1982年12月4日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议,优质课教案

正式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师】:新中国的成立是多少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应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正式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政治协商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开国大典

【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闭幕后,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哪些决议?请同学们看书,找出答案。【学生回答】

(课件显示周恩来、朱德图片,强调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师】:这两人在革命年代担任过哪些职务?(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历史,做到温故而知新)【师】:下午3时,举世闻名的开国大典开始了。(插播视频《开国大典》片断。)

(课件显示图片:开国大典,或看课本彩图第一页开国大典图。)(课件显示开国大典几个重要场景图片:1.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毛泽东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3.54门大炮齐鸣28响

4.朱德检阅三军

5.广场上万众欢腾,欢呼新中国诞生)优质课教案

(老师选择其中两到三个场景和学生一起分析)

【师】: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毛泽东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发言,抒发感情。有学生可能会唱《红旗飘飘》,播放这首歌曲,和大家一起欣赏)

【师】:请同学们看第三幅图,54门大炮齐鸣28响。这隆隆的炮声,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此时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为什么要鸣28响?

(引导学生回答:54代表当时参加开国大典的54个民族,28响代表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建立走过的28年历程。)【师】: 同学们,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那么,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找到答案)(老师请一位学生将课本上表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朗读一遍。)【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有极为重要的国内意义,而且在国际上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因而是对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中国人民过去有着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相同的命运,中国革命的胜 优质课教案

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是巨大的鼓舞,极大地增强了他们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信心。老师提问:饮水思源,是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学生应该能肯定地答出是中国共产党,所以,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就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师】:当毛主席向世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当天安门广场成为一片红色的海洋的时候,我们祖国的大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民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接下来,我们来看祖国大陆的解放。

(课件显示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图片)

(三)西藏和平解放

(课件显示《全国大陆的解放示意图》或直接看书第6页《全国大陆的解放示意图》)

老师让学生仔细观察示意图,思考:

(1)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解放的四大城市是哪四座城市?(2)和平解放的四个省区是哪四个省?(通过学生自己看图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师】:中国大陆最后一个和平解放的省是西藏,由此说明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的统一。西藏的和平解放是标志祖国大陆的统一,而不是整个祖国的统一,可以让学生想想现在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回归祖国,学生应该能答出,现在还有台湾没有回归 优质课教案

祖国的怀抱。

【提问】:那么西藏的和平解放是怎样实现的?(学生看书,回答,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师】:此协议主要有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己看书完成辅栏第7页“读读”一题:《协议》的主要内容。)说明西藏的和平解放是我党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不仅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同时也使藏族同胞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当局的奴役,给西藏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途。

(多媒体展示近代西藏人民的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巩固训练:课件展示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三、结束新课

【小结】: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一个表现,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善于吸取教训的民族才会强大。中国百年巨变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会实现经济的腾飞、民族的复兴。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优质课 第2篇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开国大典的过程、新中国成立的伟大的历史意义、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和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学习,真正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正含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重点】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

【学法指导】注意联系历史事实,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剖析知识(8分钟)自学时,要注意在课本上勾划重点。明确答案后立即记忆,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内交流。

1、阅读第2页内容,找出下列内容并写在下面: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的内容。时间: 地点:

会议的内容:⑴会议通过了《_________》

⑵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选举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⑶决定以____为国旗,以______为国歌,以____为首都并改名为___,采用___纪年。

⑷大会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___________,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2、1949年__月___日下午三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___________

3、写出开国大典的时间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4、___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____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5、写出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意义

预习成果展示(自主进行:小组展示、矫正 4分钟)质疑探究

提出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2分钟)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5分钟)

1、思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为什么?

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师进行点拔讲评,归纳方法规律。(6分种)

巩固知识:小组内自查学习情况,教师抽查.(10分钟)课堂小结:形成知识网络,自列学习提纲准备展示。(5分钟)

【当堂检测】(5分钟 独立完成)

1、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A、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B、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D、采用公元纪年

2、新中国第一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A、朱德 B、陈毅 C、刘少奇 D、毛泽东

3、西藏和平解放是()

A、1949年1月 B、1949年10月 C、1950年1月 D、1951年5月

4、“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 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D、新中国成立

二、材料分析: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页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你能讲述有关的史实吗?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

(1)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2)除此之外,该次会议还作出了哪些重要决定?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优质课 第3篇

一、亲近教材———让学于“自主”

翻阅《品德与社会》教材, 会发现“图文结合”是它的主要呈现方式。随着年段的递升, 文字材料逐渐增多, 特别是历史题材的品德教学主题, 主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教材中都有编排。如何利用这一学生最直接的课程资源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笔者认为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研读教材, 从而确定哪些内容是学生通过教材可以自己获得的新知。当然, 这个过程不只是简单的阅读, 而应是与教材的个性对话。

以浙教版五年级下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为例。该课的“知识窗”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八一南昌起义以及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每一个历史事件都用简短的文字作了最精要的概述。教学中,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地自主学习, 用自己的视角感知历史事件, 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走近这些历史事件的: (1) 认识孙中山, 感受“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 (2) 过渡:辛亥革命之后, 有许多革命志士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遗志, 为了改变中国的命运, 他们在不断追求和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 (3) 学生自由地从书本中获取历史信息。 (4) 学生独立完成学习收获与困惑记录单。

在这一过程中, 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 通过细致的课堂观察, 让自主学习层层推进, 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收获。在成果汇报的过程中, 学生们都兴致盎然, 对历史事件的意义也能准确地概括。记录单最后一项的“事件提问”, 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空间, 启迪他们思考并强调“我”对事件的看法。整个交流过程, “事件提问”环节学生最感兴趣, 而且气氛非常热烈, 原因在于学生自主提问, 其余学生现场解答。

生1:中共一大是7月23日召开的, 为什么后来要把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纪念日定在7月1日?

生2:“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都在1号, 党的纪念日也就定在了1号。

生3:定在一个月的起始日期, 便于记忆。

生4:在建党90周年的相关电视报道中, 我了解到每年7月1日的“纪念日”并不是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 采用以上“事件提问和现场解答”的方式似乎有点冒险, 但是学生都是有着鲜明个性的生命个体, 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五、六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与教材的对话应该是个体的学习与思考, 应避免不假思索的照本阅读。

二、相约同伴———让学于“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对品德学科来说是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由于课程的特殊性, 很多信息与资源可以通过同伴间的分享获得, 这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科负担, 也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的“成就园”, 用一张张振奋人心的图片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课前, 笔者就有意识地考虑到这一板块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前小调查, 将他们的收集成果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课前调查单是这样设计的:新中国成立后, 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 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着祖国,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你知道哪些新成就?可以从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医疗、教育等方面选择其中的两点展开收集, 并列举两项成果, 也可以收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课堂教学中, “祖国母亲成就多”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了。第一次合作:由课前预先分好的6人小组组成,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开展交流活动。在同伴的汇报中, 学生们再次感受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各行各业取得的瞩目成就, 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第二次合作:围绕主题再次组织交流, 学生按课前选择的“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医疗、教育及其他”等内容组成主题小组, 再次交流合作, 并组织材料小组汇报。这一次小组合作更具有针对性, 学习任务也更明确, 由于调查的是相同主题, 学生们更有话可说。下面列举两个小组的汇报情况。

小组1:我们小组汇报的是航天科技的成就。从“神舟五号”第一次把杨利伟送入太空到“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这些都是中国航天历史性的时刻 (小组汇报员介绍的同时, 收集到相关图片资料的小组成员同步展示) 。

小组2:我们小组汇报的是农业方面的成就。2011年9月, 袁隆平指导的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 创造了中国大面积水稻亩产的最高纪录, 我们小组成员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关于超级杂交水稻的视频, 一起来感受这一项伟大的成就。

小组合作学习给品德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体现。在合作的过程中, 学生由一个个体融入一个小集体, 个体智慧与个体智慧、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的碰撞间, “合作”的优越性可见一斑。当然, 小组合作学习是要有选择性的,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同时, 要特别关注小组的组建和明确的分工, 并通过一段时间进行分工的迁移, 让每一位小组成员体验不同的小组角色, 作为教师更应关注小组成员中的“弱势成员”, 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分享。

三、直面问题———让学于“探究”

没有问题的教学就等于学习没有了方向性, 教学目标也将成为一种摆设。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生成新问题的过程。对于高年级品德课教学, 如何提问, 提怎样的问题, 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问题没有探究的价值, 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激发不了;问题范围太广, 学生会无从下手;问题太深奥, 学生苦思冥想却找不到答案。一个问题的引入如果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那它必定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伟大领袖毛泽东”板块, 通过毛泽东生平的简单介绍、毛泽东纪念堂的图片、歌曲《东方红》和不同时期毛泽东的照片向学生展现了毛泽东艰苦奋斗的一生, 波澜壮阔的一生。教学中, 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探究”的环节。

师:1949年10月1日, 一位伟人挥动着巨臂, 一声宣告, 驱散了神州上空的阴霾, 他就是人民领袖毛泽东!今天, 在我们身边, 你在哪儿看到过毛主席的画像?

生1: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着巨幅的毛主席画像。

生2:我在家里的挂历上看到过毛主席的画像。

生3:爸爸的汽车里挂着毛主席的画像。

生4:现在使用的纸质人民币从一元到一百元全部印刷着毛主席的画像。

师: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40年了, 人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戴为什么从来没有改变?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充分激发, 笔者就此顺势引导学生从以下材料中探究: (1) 书本25页的内容; (2) 学生课前了解到的信息; (3) 教师提供的资料包。一个带着问题的自主探究活动开始了, 学生或看书或查阅自己带来的材料或打开资料包, 在一次次与不同时期毛泽东的接触中, 他们心中领袖的形象越来越清晰, 一位历史伟人在学生的脑海里变得有质感、有温度。

生1:我从书本毛主席的简介中找到了答案: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始者和领导人。

生2:我从歌曲《东方红》的歌词中体会到了人们如此爱戴毛主席的原因:他为人民谋幸福, 他是人民大救星。

生3:课前, 我了解到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 生活极为简朴, 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在我国经济困难时期, 他主动降低生活标准, 不吃鱼肉和水果。

生4:我从资料包里知道了, 毛泽东的亲人们追随着他的思想和事业, 先后有6人牺牲, 其中就包括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岸英。

在关键问题的引领下, 学生通过探究习得自己的感悟, 这是最难能可贵的。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一自主探究的过程, 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述、多媒体的介绍和同伴的交流, 也许形式丰富了一些, 但在学生内心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远远不及问题探究的效果好。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不是一句口号, 需要教师开动脑筋有创意地在课堂活动中予以实施。也许短期没有明显的成效, 但日积月累, 一定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感悟情境———让学于“体验”

创设情境能丰富学生的认知, 让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品德课教学中经常被运用。它能让画面变得直观, 让故事变得灵动, 让文字变得富有活力。许多对学生内心感悟有重要意义的教学效果, 如果只凭借媒体的呈现和教师的讲述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中, 才能不断生成最珍贵的体验。因为学生通过内心体验而形成的认知, 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使学习过程成为真正有活力的生命历程。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教学, 在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艰苦卓绝的历程中, “长征”是一个学生比较熟悉也可以重点感悟的教学突破点。课堂教学中第一个教学情境应运而生———“我眼中的长征路”:发给每位学生一张中国地形图, 上面清晰地标注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路线。 (1) 画一画, 红军长征走过的路; (2) 数一数, 红军长征途经的省、自治区。第二个教学情境———“老红军眼中的长征路”: (3) 听一听, 课件播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讲述: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 历时13个月零2天, 行程二万五千里……第三个教学情境———“历史镜头下的长征路”: (4) 算一算, 在《过雪山草地》音乐的背景下, 多媒体出示红军强渡大渡河、爬雪山等珍贵的历史图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生2:我看到了只有几根铁索的泸定桥。

生3:我看到了茫茫的草地, 这里面又暗藏着多少危及红军生命的沼泽和泥潭呢!

课件出示:红军从瑞金出发时大约有86000人, 到达延安时只剩下大约6500人, 请你算一算, 多少红军战士牺牲在了长征路上?

生4:大约79500人。

师:正是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最后的胜利, 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人民更不会忘记他们。

三个教学情境的创设其实是一个整体感悟的过程, “画一画”是对长征路线之长的初步体验;“数一数”是从途经省份之多感受长征的艰辛;“听一听”把历史真人引入课堂, 当饱经沧桑的老红军战士出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 真实的历史数据撞击着每位学生的心灵, 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算一算”通过视听媒体再现了部分珍贵的历史镜头, 当红军牺牲人数出现的一刹那, 所有的学生怔住了。此刻, 无须再多的语言描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坚定信念, 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每位学生的心间。

没有体验的品德教学, 学生缺乏真切的感受, 学科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体验和感悟的情境与空间。只有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和感悟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 才能不断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形成他们独特的真实感受。体验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方式, 而在于将体验形成认知, 并转化为行动的原动力。

小学品德课程以其独特的学科特性,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育人作用。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从根本上提高了品德教学的实效, 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更让他们体会到了思考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作为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社会课程, 只有从学生的世界出发, 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 用自己的心灵感悟, 用自己的方式体验, 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生活, 才能有效引领学生更好地生活。

摘要: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最显著的特点, 它要求教师站在儿童的角度, 以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起点进行学习方法上的引导。具体可从“与教材亲密对话”“与同伴有效交流”“与问题直面碰撞”和“与情境充分感悟”四个维度来展开。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优质课 第4篇

教学目标: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教学过程:

一、定向示标(1分钟)

(一)导入板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讲述:大家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①熟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开国大典的时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②会表述开国大典、和平解放西藏的主要经过。

二、自主学习(9分钟)

讲述:学习目标如何实现呢?下面,请大家按照要求自学。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自学课本第2页至第5页的内容,大字部分要精读。然后独立思考以下问题,并划出答题的要点。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哪一年、地点在哪?内容是什么?

2、说一说开国大典的时间和主要经过。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西藏和平解放是哪一年?有什么历史意义? 9分钟以后,比一比谁能正确、全面的回答。学生看书,教师巡视。

三、分组展示(10分钟)

讲述:看完书能够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进行组内合作交流,比一比谁的答案正确。准备展示。组织展示

讲述:今年是建国60周年。60年前的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板书: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要牢记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第1题:

讲述:为筹建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板书:1949年9月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要点:通过《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定国旗、代国歌、国都、纪年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第2题

讲述: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这是怎样的一次盛况呢?(板书:1949年10月1日 天安门广场)要点:毛泽东向世界宣告;升国旗;奏国歌;鸣礼炮;毛泽东宣读政府公告;阅兵、游行。第3题

讲述:新中国成立了,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呢?(板书:历史意义)要点:国内意义;世界意义。

第4题

讲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西藏是如何解放的?(板书: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要点:向西藏进军;1951年北京谈判,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四、探究总结(5分钟)

1、质疑解惑

根据分组展示的情况,了解学情,主要针对学生做题思路、方法、结果和规范性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之后,向学生提出,分组探究讨论。

2、根据板书,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小结。

五、当堂训练(10分钟)

(一)讲述:对自学指导中思考题的答案已经明确的同学请举手。

下面大家对照思考题进行记忆,看谁记得快、记得牢。时间8分钟。

(二)学生自背、互背。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5篇

教学目标

1.2.3.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掌握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讨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教学重点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教学难点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知识线索,按第2页“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梳理下列“纲要信号”: ┢────────────民主主义革命────────────┓

上溯到1840年-----→30年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3年以来

旧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三大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今天我们接着了解,当年怎样在组织机构上完成建国工作。(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学生根据第1页“导入框”,讨论回答:

·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建设。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为了替人民打天下,主要从事政治和军事的斗争,在经济建设方面还缺乏经验。)

1、让学生观看第2、3页记载开国大典盛况的4幅插图,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问、回答)

·教师过渡(设问并回答):在开国大典上,人们听到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呢?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下来的。、这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什么?他起了什么作用?[提醒学生看课文注解](简称《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还决定了新中国哪些国家象征?(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都——北京,纪年方法——公元纪年。)

A.根据第5页“自由阅读卡·国旗的诞生”回答:国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B.根据第3页“动脑筋”回答: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是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革命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旋律激昂,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需要不断振奋民族精神。《义勇军进行曲》能够永远警示我们勿忘国耻,激励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卧薪尝胆,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崛起而努力不懈地学习和工作。)

·教师联系旧课提醒学生,近现代中国首都的变迁:清政府以北京为首都,但曾经分别在1860年和1900年沦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之手。国民党政府以南京为首都(抗战时则以重庆为“陪都”),改北京为“北平”,其中南京也曾在1937年沦于日寇铁蹄之下,被屠杀30万人以上。新中国决定以北平为首都,从建国起,恢复名称为北京。

·教师联系旧课提醒学生,古今中国纪年方法的变化:“夏历”→帝王“谥号”(人死后由后代追封)→汉武帝之后的皇帝“年号”(在位自定)→“民国”纪年→新中国的公元纪年

5会议怎样产生新的国家机构和领导人?(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人为副主席。然后在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教师指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政治协商成为新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则是根据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召开的,除了时间先后承继外,会议内容也是先后承继的——前者是“纲领性”的,后者是具体“执行性”的。6组织学生完成第4页“练一练”应选A(这是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决定)。组织学生进行第5页“活动于探究·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了表示对先烈的崇敬和缅怀,还做出了什么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B.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文生活水平从此可以得到切实保障并不断提高起来。)C.新中国的成立使世界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教师小结、过渡:新中国的建立确实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在名义上“统一”,实际上分裂的状态,由于西藏的和平解放而发生了重大变化。

1西藏在什么时候和平解放?(1951年)

2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3根据第5页“活动与探究·2”:毛泽东两边的西藏代表分别是谁?(左边穿深色袈裟的是啊沛·阿旺晋美,右边穿浅色袈裟的是**额尔德尼·却吉坚赞。)

·教师总结:新中国建立起来了,祖国大陆也实现了统一。但是,国内外敌人并不甘心失败,必然要处心积虑进行破坏活动。所以,年轻的政权必须经受住各种各样严峻的考验,才能生存和巩固下来。下一节课就是讲这方面内容的,建议同学们预习之

练习巩固

1完成作业:填充图册第2——3页。2提醒学生预习第2课《最可爱的人》。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教学目标

1.2.3.4.了 解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掌 握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讨论探索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他们“最可爱”之处 学习英雄热爱祖国, 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跟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2.教师导入:从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党所领导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战胜了国内的北洋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汉奸伪政权等,战胜了公开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宣告结束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美国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就带头与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在中国,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却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它本来就很不甘心。新中国建立后,公开申明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美国更不高兴了。当时它妄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建立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包围圈。具体情况请看书和《历史地图册》第6页。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指导学生阅读本目课文,结合《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抗美援朝前中国东部形势》图,设问:如果你生活在那时,你将怎么办?无动于衷?任人欺负?(A.侵略者已经将战火烧到我国,炸我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我们必须奋起维护自己的安全。B.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开与新中国为敌,我们除了出兵反抗,别无选择。C.朝鲜在当时国力较为弱小,但是与我们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友好。美国已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又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攻占了朝鲜许多领土。我们必须援助朝鲜抗击美国,才符合国际道义。)

·组织学生朗诵课本第6页《文献资料》,体会毛泽东的英明睿智。

2.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后,由谁首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3.要求学生在《历史地图册》第6页的《抗美援朝》图上圈出五次战役的相关地名,完成《历史填图册》第4页第2题。(第一次战役的熙川、介川,第二次战役的宁远、五老,第三次战役的上甘岭,第四次战役的横里,第五次战役的县里。)

·指导学生观看第10页“自由阅读卡·三八线”,体会人民军队战胜强敌的自豪感。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你知道哪些志愿军的动人事迹?(根据所剩时间,让若干名学生讲故事,最好有

人补充介绍毛岸英、罗盛教、《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等人事迹。)

2黄继光与邱少云的事迹中,各有什么特点?(前者是在上甘岭用胸膛堵敌人枪眼的英雄,后者是在另一个高地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不动摇的好汉。)

3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

4根据第9页“动脑筋”: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A.他们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

B.他们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场战争,伸张了正义,援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应选C(“①朝鲜爆发内战”是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政的原因,不是我们出兵的原因。总之,美国悍然出兵在前,我们被迫出兵在后,我们不存在着干涉朝鲜内政的主观动因。)

2根据第7页“动脑筋”:

A.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能不出兵吗?(不能。)

B.他们谁说得对?(都对。)

C.为什么?(必须制止美国的侵略,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只有援助朝鲜,才能伸张国际正义;正义的力量最终将会战胜邪恶力量——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教师指出:从1950年10月到1953 年7月,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上陷进了可怕的泥潭。他们的将军克拉克最终作为一个“美国没有获胜的战争指挥官”,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结束,宣告了正义者的胜利。

第3课 土地改革

教学目标

1.2.3.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掌 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价 值 观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教学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

2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

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具体情况请看书。(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本第12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2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土地改革的意义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7页《土地改革》图和课本相关插图,形象地了解土改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改的历史意义。

1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起了巩固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13页“练一练”:应选C(那时农民对于分得的土地拥有支配权,土地归于农民私人所有,尚未“建立土地的公有制”。)

上一篇: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下一篇:免责合同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