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渠道

2024-07-06

大学生就业渠道(精选9篇)

大学生就业渠道 第1篇

学生就业渠道

保研

考研

考各级公务员(国家部委、省级单位、县级单位、乡镇级)考事业单位在编

参军

西部志愿者

教师特岗计划

一村一大

选调生(全国各省)

自主创业

出国留学

大学生就业渠道 第2篇

一方面是需要就业的学校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多,一方面是社会所能提供的岗位需求量有限,就业压力越来越凸显,很多毕业生不得不跑到其他城市找工作。那么毕业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找工作?各条径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在这里为 一一解读。

1、高校举办大型招聘会

为了让毕业生不出校园就能找到工作,每年我省各高校都要举办规模不等的招聘会,并会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通过这一渠道,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点评:对于这一招聘方式,学生和家长普遍看好,为在 园里举办的大型招聘会,不仅可以为学生节省求职成本,而且这些用人单位都是经过学校筛选过的,在保证不存在招生陷阱、骗局的同时,还保证了学生就业时的专业对口。

2、用人单位进校园招聘

上个世纪末,许多用人单位为了能够招聘到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新学年一开始即纷纷到高等学 进行毕业生招聘活动,使全国毕业生招聘工作出现了越来越提前的趋势,以致影响了学 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毕业生最后一学年的学。为了保证高等学 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1999年9月30日,教育部发出了《关于规范高 毕

业生招聘工作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通知》,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到高 招聘毕业生的活动应安排在每年11月20日以后的休息日和节假日进行,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提前进 开展招聘活动。

点评:这一招聘模式,针对性强,经常在某个院系举办,招聘对象通常为某院系某专业的学生。这种专业性双选活动,避免了用人单位为选择同一专业毕业生而跑多所学,也为毕业生带来了与多个需求自己专业的单位见面的机会。

3、网络招聘

2009年11月20日至26日,教育部于举办了全国大中型企业与2008年应届高 毕业生网上“双选”周活动。活动期间,中国高 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将免费供用人单位发布需求信息,并供企业和高 毕业生浏览查询和在线联系服务。

点评:网上求职,不仅便捷还为毕业生节省下不少求职费用,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而就业网络联盟已日益成为企业新进人员招聘的重要途径,通过网络可以更好地向毕业生介绍企业的用人制度和理念,吸引到全国范围内的优秀毕业生。

5、人才市场

除了教育系统举办的招聘会外,我省人事等部门也在举办各种类型的招聘会,例如山西人才市场、太原人才市场、太原市青年创业服务中心等,也

定期组织招聘会。比如,山西人才市场每周三、五、六定期举办人才招聘会聘,招聘岗位涵盖:金融、贸易、医药、卫生、广告、旅游、餐饮、服务、建筑装潢、机电、房地产、文化咨询等行业。

据统计数字显示,去年上半年,太原人才大市场共举办人才招聘会近80场,约1.3万家企事业单位进场招聘,提供营销、技术等40余个专业的6万余个岗位,进场求职人数近20万人次,人才供需总形势继续上扬。但是毕业人数日渐增多,就业规模不断膨胀,供大于求致使工资状况低于往年水平,平均薪资值从每月1200—1500元左右下滑到每月1000元左右。对用人单位来说,可供选择的岗位非常多,但职位的有效落实率却不高。

点评:这些类型的招聘会不仅面对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还面对往届高校毕业生以及跳槽人员、下岗再就业人员,使得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类型有一定的限制,比如象酒店服务员等岗位,刚毕业的大学生总是不愿意去。再加上职位淘汰率过高和工作经验限制,这就造成大学生就业难。

6、其他途径

大学生就业渠道拓展机制研究 第3篇

(一) 大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 就业压力增大

自高校扩招以来, 我国大学生数量不断增长, 居高不下, 加之毕业生就业需求与人才市场需求不对称, 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重庆等大城市出现大量高学历、低收入的大学生, 这类大学生在全国达到上百万, 规模之大令人堪忧。

(二) 就业格局结构性失衡

一方面人才结构性缺失, 专业性人才不足, 部分偏僻地区人才短缺。我国的大学生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悬殊, 比例仍然很低, 仅就毛入学率来讲, 我国为22%, 远低于日本 (48%) 和美国 (52%) 。另一方面某些热门行业人才聚集, 供过于求。

(三) 大学生创业观念薄弱, 创业率与成功率均不尽如人意

有调查表明, 我国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就业的人占到70%以上, 远远多于选择创业的人。此外, 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仅占百分之一二, 而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一般在20%到30%左右, 相差甚远。不仅如此, 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很低, 在较早的学生企业中仅有17%的企业能获得盈利。

二导致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 高等教育的弊端重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技能的培养上, 我国的教育多为应试型教育、工具型教育, 教育模式以知识灌输为主, 很难形成科学系统的职业培训与指导, 在培养学生实践拓展及能力提升方面仍有很大欠缺。

2. 就业指导方面, 就业指导的内容主要是就业政策讲解、就业信息收集、就业形势分析以及面试技巧传授, 这种教育缺乏对学生个人认知及就业理念的培养, 忽视学生的长远发展, 对学生职业理想的树立和职业目标的明确并无很大帮助。

3. 创业教育方面, 我国的创业教育课程培训极其缺乏, 创业教育仅仅作为经济学领域的探索, 还未能纳入教育学领域, 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不成熟。

(二) 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性调整的缺失, 是造成就业格局结构性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缺乏对教育结构的政策性调整, 致使我国存在相当程度的“教育过度”现象。“教育过度”即教育水平超出实际工作需要, 教育过度包括地域性过度和结构性过度。地域性过度主要表现为:东部沿海以及发达城市教育发达、人才过剩, 而在我国的广大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不仅教育水平低下而且人才短缺。结构性过度即专业结构不合理, 部分专业人才过剩, 出现“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差距拉大, 比例失衡。

(三) 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结构不合理, 这也是造成就业格局结构性失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地区分化, 南北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悬殊导致就业格局面临严重失衡, 大量高校毕业生选择北京、上海、广州等中东部发达的一、二线城市, 导致大量高学历、低收入“蚁族”聚集, 就业形势严峻。与之相反, 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以及广大农村人才严重短缺, 供不应求。就业格局失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高端技术岗位缺失, 高素质人才被迫外流。其根源在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高端产业发展不足也严重制约了高素质人才需求市场的发展。

(四) 大学生本身就业能力不足

我国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就业能力。除了学校教育资源不足之外, 其自身因素也不容忽视。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对自身的认识, 在自身发展定位上有所欠缺, 主要表现为一次性就业成功率低, “跳槽”者抢占就业资源致使就业压力加大。

另外, 受家庭教育影响, 部分大学生缺乏自主择业观念, 更加没有自主创业理念。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在20%至30%左右, 而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足毕业生人数的1%, 与发达国家差距悬殊。大学生就业方式具有单一性、传统性特点。

三就业渠道拓展机制的探索

与我国就业形势相比, 许多国家大学生数量虽然众多, 但就业矛盾并不突出, 这主要得益于其合理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机制, 这也为我国大学生就业机制的拓展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困境, 结合国外先进经验, 就我国大学生就业渠道拓展机制提出一些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政府应加大就业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和出台

1. 我国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对就业进行有效地规范和管理。

在这方面美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近五十年来, 美国先后制订了《就业法》《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法案》《紧急就业法》《瓦格勒》《劳动力投资法案》等法律法规, 有效地规范了劳动力市场, 有力地保障了大学生就业的实现。

2. 政府应完善就业信息公布机制, 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导向性的就业信息。

很多国家设立了专门的就业信息分析及公布机构, 来力促就业信息的公开化。如日本的“工作信息网站”的建立和美国劳工部制定的《岗位需求手册》。这些措施在我国一样不可或缺, 它不仅能使大学生获取正确的市场需求信息, 以便于其自身的职业定位, 而且还可以有效避免就业格局结构性失衡, 保障充分就业。

3. 制定一系列就业优惠政策, 以促进冷门行业和欠发达地区发展。

在美国从事一些边远地区工作和社会冷门职业的学生可以享受国家减免贷款政策, 此外一些为低收入人群服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减免学费贷款方面的优惠。这样有力地刺激了大学生去边远地区工作和从事冷门职业的积极性。为保障人才结构合理化, 和市场需求得到满足, 我国也应采取相应措施。

(二) 学校应针对就业制定教学计划, 进行教学改革

1. 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实习计划。

英国推行的“国家见习计划”鼓励多家知名企业为大学生提供见习机会, 一些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可以去见习, 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一些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此外, 法国等国家通过组织企业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假期实习机会来促进大学生实践, 这些提早重视大学生实践的措施提高了大学生就业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这些做法值得我国各高校积极效仿。

2. 进行教育改革。

高校应建立人才培养与就业服务紧密结合的大学生培养机制。一方面注重专业素质的教育, 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改革教育模式, 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借鉴国外政府、学校、用人单位等密切合作的经验, 建立沟通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桥梁, 依据市场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 增加学生就业渠道;此外, 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应在就业指导的基础上注重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培养, 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就业目标;其次, 针对教育过度的现象, 高校应响应国家政策, 合理调整招生规模。

3. 以创业带动就业, 注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美国十分重视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创业教育。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将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并且举办丰富多彩的创业竞赛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我国也应进行创业教育, 开设相关教育科目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三) 企业应积极配合各方, 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共同促进大学生就业

1. 企业积极与高校建立密切合作。

企业应积极配合与高校的联合, 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以丰富学生实践经验,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在美国建立了许多非营利性就业组织来沟通大学与用人单位, 其中以“全美高校和雇主协会”最为典型, 其协会会员为高校和用人单位, 每年能为100多万的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 有效地促进了就业。与之相似, 加拿大的大学与学院协会则将高校与政府部门、用人单位三者结合, 共同致力于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保障大学生能够适应市场需求, 值得我们借鉴。

2. 企业应该响应国家政策。

大学生就业渠道拓展机制也离不开用人单位的配合, 企业应积极进行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在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同时还可以为更多高科技人才提供就业岗位。此外, 应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 培养应用型人才, 以提高员工素质, 增强企业竞争力。

(四) 大学生应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

1. 高校大学生应该注重自我认知,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大学生应学会理性思考, 面对现实, 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就业形势, 树立基层就业意识, 正确看待求职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要注重单位就业前景, 不能仅关注单位地理位置和薪金待遇, 主动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岗位上去。

2. 大学生应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 提高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渠道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渠道;三方合作

一、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如何发挥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作用,许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积极探索。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专业培养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就业服务水平。

专业培养特色鲜明能够较好地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就业渠道畅通,大学生就业质量高。高校的人才培养有自己的规律,形成了以学科专业为中心的一个人才储备圆环。这个圆环中储备的人才能否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要,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学科专业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紧密相连,是否能够形成自己的学科专业特色,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认可。不断深化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凝练学科专业方向,是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根本道路。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能够较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毕业生受用人单位欢迎,大学生就业质量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积极促进校企合作,大力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等一系列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的人才质量工程,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有效途径。

高校就业服务水平高能够较好地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以及企业的专业化、职业化用人要求,大学生就业渠道多,针对性强,大学生就业质量高。学校就业服务水平主要体现在指导职业规划、实施创业教育、进行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5个方面的工作服务水平。

从高校的角度开拓大学生的就业渠道,重点在于5个方面:一是要根据学生特点科学制定培养方案;二是不断促进学科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结合程度;三是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强化结合大学生个人兴趣及专业的实践活动;四是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就业能力;五是拓宽就业渠道,搭好就业创业平台,办好校园招聘会。

二、用人单位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与培训体系,对于大学生就业具有决定作用。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运作模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持续发展,企业必须有正确的战略、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富有职业道德的人才团队,而人才无疑是整个企业发展的基础。国内外许多企业或用人单位在人才需求及培训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保持了企业旺盛的生命力。

许多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培养主要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如研发人员、客服人员)分类进行,并且常常与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公司合作,在制定科学的人才素质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明确企业战略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标准,在人才招聘中选取能推动公司战略发展的人才进行培养。

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构建了一个以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为中心的一个能够高效运行、高能产出的人才使用圆环。在这个圆环中,各类人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保证了企业目标的实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壮大。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必然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必然与一定的行业领域紧密结合,必然与具体职业岗位紧密结合。

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角度,开拓适合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必须在服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寻找企业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共同点,促进校企结合。高校应该主动与企业及行业协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将行业及企业资源引入学院的人才培养中,使企业需求与大学生就业的符合度逐步提高。

三、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大学生就业问题归根结底要落实在大学生个体身上,大学生必须在就业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有学者指出,当前,促进大学生就业有赖于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对就业问题的清楚认识和有效准备,大学生应及早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有目的地进行求职,这样可以提高求职应聘的成功率,尽快适应作为职业人的社会角色。

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的主体作用,就是根据社会需要,促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与用人单位的需要紧密结合,主动开拓适合自己的就业渠道,实现满意就业。

要想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的主体作用,大学生必须努力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大学阶段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出关键性的决策,确定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二是围绕职业目标有效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三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用人单位需求,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及情商;四是不断提高个人就业创业能力。

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形成了一个以人生目标及各阶段的职业发展目标为中心,以有效提高个人的知识、技能及职业素质的水平为半径的一个圆环。这个圆环的中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重合越多,大学生就业越顺利;这个圆环的半径越大,也就是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越高、职业素质越好,能够覆盖的职业岗位越多,大学生就业渠道越宽,就越容易实现个人高质量就业。由此可见,从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的角度开拓就业渠道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圆心定位准确,二是不断扩大半径。圆心定位准确就是要使大学生能够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及职业目标与经济社会的迫切需要紧密结合;不断扩大半径就是要不断提高个人的知识、技能及素质水平。

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的主体作用,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组织、充分利用就业创业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大学生的个人特长与社会资源。

四、三方合作的有效机制

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三方合作开拓适合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的关键,是促使三方的需求与供给相匹配。

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形成了三个独立的环,三个环各有自己的运行轨迹,如果三个环互不相干,则三方相互脱节,大学生就业困难;如果三个环有部分重叠,则三环重叠部分是适合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所在,重叠越多,大学生就业渠道就越宽。大学生能否大学毕业就顺利就业,取决于是否能够实现大学生职业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三环重叠。

高校人才培养环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环如果互不相干,说明高校的人才培养完全脱离了社会需求,大学毕业生就业必然困难。高校人才培养环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环重叠越多,说明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的越紧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越有保证,越容易实现高质量就业。例如:与石油、铁路及公路、水电及农林等领域相关的高校,与社会需求的结合十分紧密,学生就业较为顺利,毕业生在行业中取得的成就十分突出。

深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就是要缩短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距离,使高校的人才培养环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环相交并不断提高重叠程度,从而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实现大学生充分且高质量的就业。

五、结语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大学生、高校、用人单位三方密切合作开拓就业渠道的有效机制,是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可靠保证。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主动实现高质量就业。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是开拓就业渠道、实现个人高质量就业的有效方法。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组织,利用就业创业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利用大学生的个人特长与社会资源。高校的学科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满足特定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用人单位发展需要和大学生发展需要,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在政府的主导下,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可以合作拓宽适合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形成长期共赢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肖传兆,温朋,秦文臻.后金融危机时期合力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4).

[2]王茝.论高校对大学生就业的服务职能[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24).

大学生就业渠道 第5篇

----杭州商学院与浙江省电脑流通商会签订校企合作意向书

XX年11月6日讯 11月5日下午,由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与浙江省电脑流通商会共同主办的”浙商走进杭商“论坛在教工路校区图书馆二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了浙江水木华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电脑商会副会长张渭忠作为主讲嘉宾,杭州商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杨帅主持论坛。

在对话中,张渭忠先生结合自身经历讲述创业心得,他忠告大学生要”学以致用“,不能仅仅开个网店,要提高四项技能,即技术技能、交流技能、竞争技能、概念技能;同时,张总分析了80后、90后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责任心不强、吃苦耐劳不够而又斤斤计较等,并提出受企业欢迎的大学生的标准,即为人诚信、积极主动、勇担责任、敢于挑战等;最后,他还与大家分享了创业规律--”3+3+3“理论,即第一个三年,先去”打工“,培养专业技能,第二个三年组建团队,寻找伙伴,第三个三年,自己独立创业。张总精彩的讲话,让在场听众受益匪浅,现场不时传出阵阵掌声。”有梦想就有可能!"张总用真诚的语言寄望广大学子能怀揣梦想,奋发图强,在创业道路上攀登高峰!

大学生就业渠道 第6篇

师生走访企业拓展学生实习就业渠道 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为加强服务企业的能力,加深对企业用人标准的认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好2011级毕业班学生实习就业工作,10月17日,管理学院人力资源教研室主任老师及8位优秀毕业班学生代表来到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走访调研。

公司综合部部长热情接待并带领我院师生参观企业。在交流过程中,部长首先对我院毕业生的专业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实习学生工作岗位及工作能力要求、福利待遇、日常管理、业余活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表示希望和我院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主任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氛围建设、员工晋升渠道规划、激励机制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模式,感受颇深,赞叹不已,同时还就我院的专业设置和建设情况、校企合作的形式及运行机制等全面地进行了介绍,并希望与公司深化合作领域及内涵。会谈中,双方就合作的具体事宜交换了意见,并在人才培养质量、设立“实习实践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实习等方面初步达成共识。

此次走访是我院拓展学生实习就业渠道,做好学生实习就业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加强校企合作,创新育人模式的重要体现。通过走访,加强与企业交流,增强双方了解,为学生更好实习就业和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为进一步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第7篇

以就业为导向

以效劳为宗旨

浙江省金华商业学校

金华商业技工学校

第一期

2021年9月

为进一步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我校于2009年6月16日下午和8月23日下午,由招实习处联合实践部举办了两次校园招聘会,两次招聘会中共有五十余家单位到校,其中不乏东晶电子股份、银泰百货、北斗电子科技等著名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一千余个,当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的近三百人。

两次招聘会中,学生都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与积极性,到场学生都踊跃与用人单位互动,单位负责人也热情的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整个过程有序而活泼,直至招聘会结束仍有很多学生围在用人单位负责人身旁咨询。

校园招聘会的召开,为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交流,我校毕业生更深刻的认识到就业形势。不少学生反映,希望学校以后多举办此类招聘会。除召开招聘会外,实习处还还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并将用人单位的招聘情况公布在校园网中,供学生查阅,为我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岗位选择,帮助毕业生积极就业,顺利就业!

实习处开展多种形式实习教育

误区一:眼高手低、频繁跳槽

不少同学一毕业就想找份待遇优厚的工作,存在眼高手低现象。企业的开展需要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但对于刚出校门没有社会经验的中职毕业生来说,必须从最底层做起,可很多学生不愿意到企业基层去工作,自视很高,只要有更好的薪水待遇马上跳槽,这让用人单位害怕聘用应届中专毕业生。

误区二:轻视体力劳动

轻视体力劳动及对高薪的追求使就业渠道变窄,很多同学不愿意到基层,尤其不愿意倒流水线上工作,嫌工作太累太脏;有的同学嫌企业工资太低。事实上,高薪舒适而又稳定的工作是不存在的,付出才有回报。

误区三:一步到位思想

一次到位思想严重,总想经过一次分配就能找到适宜的工作,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能实现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是第一位的,任何层次的毕业生,都要先在社会上立足才能求得开展。

为了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了解一定的求职技巧,实习处于6月分批次在全校实习班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分批次进行实习教育,从如何求职、如何填写简历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邀请了金阳光餐饮效劳公司创办者为学生进行讲座,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创业意识;开展模拟招聘活动,让学生进行招聘演练。

义乌人本集团十足食品【诚聘】

员工

数名

待遇:包住,提供10天培训

工资:实习期1100元/月,转正1100-1600元/月

金华今日大酒店【诚聘】

VIP效劳员

6-7名

要求:身高160cm以上,相貌较好

待遇:包工作餐,住单位宿舍

工资:实习培训期2个月1000元/月

大学生就业渠道 第8篇

一、创设先进人文环境, 锻造创业心理品质

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的条件, 起调节作用, 其强弱优劣影响创业的成败。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重要环节。基于这个认识, 高职院校应通过创设先进的校园人文环境这种载体, 力促学生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

1.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努力为师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改善校园环境, 绿化、净化、美化校园, 让它作为不讲话的老师,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2. 抓活动, 抓阵地。

高职学校应根据职校特点及高职教育发展的规律, 融教育性、娱乐性和艺术性为一体, 以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文体竞赛活动 (广播操比赛、田径运动会, 文艺汇演、球类比赛等) 、军训活动、“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 (捐款、献血) 及“五一劳动节”, “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国庆节”、“教师节”等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等。特别是开展以学以致用、服务社群为主题的“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以歌颂中国共产党为主题的“七一”节庆祝活动、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主题的学生演讲活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国庆节”庆祝活动、以尊师重教为主题的教师节庆祝活动和以国防、思想品德、纪律教育为主题的新生军训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 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激发学生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能够优化集体活动环境, 较好发挥各种教育功能,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 充分发挥学校宣传媒体的作用, 全力营造正确的舆论和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

高职院校的宣传组织应积极发挥学校宣传阵地作用, 结合重大节日有计划地组织出版有品位的学校、年级、科组、班级宣传专刊, 实施德育序列教育;广播组织应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 除做好国际、国内重大新闻、校内好人好事等报道工作外, 还要不断创新, 围绕创业教育作专题报道;校刊则要发挥窗口作用, 充分展示高职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尚、新成果。

4. 实施高职学生干部竞争上岗的干部选拔制度。

高职院校, 在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团委干部选举中应实行竞争上岗等做法, 引导学生树立民主的意识和公平竞争的意识。通过健康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氛围的熏陶去促成职校学生成才的人格品质。坚持弘扬主旋律, 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 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 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建设的相互和谐, 创造文明、守纪、昌教、培才的优良校风, 营造公平竞争、追求进步的学习环境, 努力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浓郁的学习风气和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规范行为, 培养思想道德信念, 陶冶性情, 提高文化品味, 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和法纪意识, 活化集体, 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

二、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促进良好个性发展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 还要大力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促进高职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很多职校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 成绩跟不上而失去了自信心, 但不等于他们没有上进心和进步的追求。他们同样重视老师给予的评价, 只是他们的上进心往往被缺点所掩盖, 或被老师所忽略而已, 这在职校学生中尤为突出。职校生普遍学习基础差, 大多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但他们性情开朗, 性格直率, 好动性、好奇性强, 身体素质较好, 特别体现在心灵手巧方面。如果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当的机会, 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他们的潜能可以得到很好发展, 这对于职校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培养自信心, 树立自主的创业意识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应针对这一情况, 根据学生兴趣倾向, 扩大兴趣小组的范围, 这些活动小组可以是钳工组、车工组、电工组等等, 同时也可将传统的自由活动课统一安排为第二课堂活动课。这些兴趣小组活动可以为校园拓展出一片新天地。一方面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入了一股活力, 通过指导帮助有条件的学生学习专门的知识和课程, 让他们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 强化专业技能操作;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充分发挥兴趣特长, 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这些活动, 绝大多数高职学生都应该能表现积极, 思想集中, 全情投入的, 他们的动手能力、反应能力、变通能力往往曾被指导老师忽视, 这样也可改变老师对他们的原有看法。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活动中, 高职院校还应坚持主体观、全面观的教育原则, 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 能够尝到成功的喜悦, 重新树立起信心。这样可以触发学生主体内部的驱动, 促进他们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 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 由“我不行”转成“我也行”, 就可以收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三、搭建技能实训平台,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核心是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学生, 走创业之路的关键就是要具备创业能力, 特别是技能操作能力, 这是他们走向社会前必须具备的, 同时也是他们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 作为高职学校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时, 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 更要注重技能操作的培训。高职院校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应十分重视学生基本功的培养和锻炼, 对各专业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核均要作明确的要求:以技能资格证书考核为导向, 努力使各专业学生通过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中级考试及至少考取一个对应专业的中级技能资格证书。同时, 高职院校还要通过加强课堂技能训练、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校内技能操作竞赛、进行专业技能考证前强化实习等强化培训的形式确保学生专业技能操作训练的时间和水平。特别是实施专业技能考证前强化实习, 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等创业素质:

1. 促进养成教育。

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教育教学中, 高职院校要做到考证实习安排科学化, 考证实习内容标准化, 考证实习要求规范化, 考证实习作风军事化、考证实习生活集体化, 学生既要尝试专业操作技能的实践, 学生的思想品质、意志、毅力又要得到很好的磨炼, 集体观念, 组织纪律性要得到加强。特别是考证实习点的不同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适应性, 可以说每一次考证实习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检验。

2. 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

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教育教学中, 高职院校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履行职责过程中在思想和行为方面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而专业技能训练过程又要求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通过这些教育, 学生的体验能更加深刻, 这一过程也有利于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

3. 加快学生的职业定势、创业定势。

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的考证实习的过程也是职业指导、创业指导, 职业定势、创业定势的过程, 它能够增加学生与生产实践的接触, 对确定自己未来有更多、更具体的了解, 对努力使自己适应未来社会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创业实践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创业教育的内容决定了创业教育除了要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创业心理和个性特征以外, 还要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以便于他们进行创业实践。因此, 创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应组织学生开展以下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1. 开展社会调查。

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教育教学中, 应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到父母, 其他亲戚朋友的工作单位去了解他们的职业性质、特点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情况;或到所在管理区了解企业开办的情况、经营情况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等。通过深入社会调查, 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社会大潮, 感知市场经济的氛围。走进创业者的人海中, 了解他们的创业社会环境, 了解成功者的创业心理和创业历程, 使高职学生从中能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成功经验, 增强自身的素质, 借以提高主体创业的实践能力。

2. 举办创业成功人士报告会。

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教育教学中, 可以邀请学校所在地创业成功的先进分子莅校给学生作专题报告, 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 让学生学有榜样、学有动力, 并通过亲身聆听创业成功人士的先进事迹, 让他们感觉创业并不遥远, 优秀人物就在他们身边, 进而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和增进他们创业的自信心。

3. 举办创业主题班会。

高职院校还要鼓励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以创业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如模拟创业、案例分析、演讲辩论、创业意识、品质、心理、能力测试等) , 让同学们在班会上畅所欲言、尽情表演, 表达自己对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创业素质等关于创业知识的见解, 然后在教师引导、点拨下, 在同学中间逐步形成只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人人都可以创业的共知, 进而成为自主创业的行为。

4. 收集创业信息。

善于掌握信息是创业成功的必备条件, 作为创业者在市场中注重信息收集, 这是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前提和保障, 因此, 可以认为信息对于市场的创业者来说就是金钱、就是利益、就是效益。为此, 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教育教学中, 可以组织有关师生成立创业信息发布中心, 通过本地区的交流中心, 相关企业办公室、中介等途径收集本地区各行各业的创业信息, 同时发动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电台、报刊等媒体收集创业信息、动向等, 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向全体同学发布,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良好习惯, 同时帮助学生创业。

总之, 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教育教学中, 应通过以上渠道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 发掘并培养自己的潜能, 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业品质、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摘要:当期, 在我国高职教育教学中, 课堂教学仍是进行创业教育的主渠道, 但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单靠课堂教学进行创业教育这种单一渠道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如何以就业为导向, 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渠道, 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已经成为职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

关键词:就业,创业教育,渠道

参考文献

[1].王玉扩, 王红力, 王剑锋.论高职学生就业观的整合[J].教育与职业, 2011 (12)

[2].李英明.转变观念, 广开就业门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

[3].刘娟, 凌云.当前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2009 (4)

[4].张汉君, 殷凤平.关于高职学生就业观培养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3)

大学生就业渠道 第9篇

【关键词】非正规就业;就业观;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出现了新的环境和形势,催生了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要解决就业问题,必须要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必须有新思维、新思路。大学生非正規就业对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拓宽就业渠道有重大作用,其发展必然非常值得关注。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笔者设计的“大学生非正规就业观的调查问卷”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学生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大学生对非正规就业的认知。本次调查选择秦皇岛市燕山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六所高校。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发放纸质稿和网络稿相结合的方式。本次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350份,回收332份,回收率为94.86%;网络问卷60份,剔除无效问卷25份,最终有效问卷36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9.51%,达到了问卷调查的要求,可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

二、样本初步统计描述

1.学生家庭情况描述

(1)家庭所在地和家中排行

在调查的367份样本中,有40.6%的学生来自大城市,而来自中小城市、城镇和乡村的学生比例均在20%左右,较为均衡。在家庭排行方面,样本中独生子女比例高达67.8%,非独生子女只占32.2%。

(2)父母受教育程度

在被调查的家庭中,父亲受教育程度比例最高的是高中或中专,占35.8%,其次为本科,占22.1%,初中和大专学历分别为16.4%和11.5%,小学及小学以下学历的比例为9.7%,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比例最低,4.5%。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规律。母亲受教育程度比例最高的也是高中或中专,占29.8%,其次为初中学历,占27.1%。从横向看,母亲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和研究生以上的比例比父亲相对要少,而初中,小学及小学以下学历的比例比父亲要多。

2.学生学习情况描述

(1)学科专业背景

为方便统计,将其分为文科和理工科,分别为59.1%和39.8%,文科专业占多数。

(2)学生综合能力

在367个调查对象中,高达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综合能力跟同班同学相比处于一般水平,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能力较强,而认为自己能力很强或很差的学生人数都很少,分别为8.1%和7.5%。从不同层次高校来说,燕山大学和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学生中认为自己综合能力较强的比例是最高的,分别占46.7%和41.8%。而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的学生中,认为自己综合能力一般,与他人相比差不多的学生比例都超过57%。

(3)学习成绩

学生的学习成绩调查显示,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多数处于中上游和中游,比例分别为36.9%和39.3%,上游和下游的学生都较少,分别占11.5%和12.3%。

(4)所学专业偏向理论还是偏向应用

调查对象中67.9%认为所学专业是偏向应用的,只有32.1%的学生认为是偏

向理论的。

(5)所学专业是否容易就业

该题目调查学生认为所学专业是否容易就业,按难易程度设计了非常容易、

比较容易、比较不容易和非常不容易4个选择。有39.1%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比较容易就业;其次为比较不容易就业,比例占37.8%,认为非常不容易就业的比例为 18.5%,而非常容易就业的比例最低,只有4.6%。综合起来说,认为本专业就业处于不容易层面的略占多数。

三、秦皇岛市高校大学生非正规就业观的基本特征

对秦皇岛市高校大学生非正规就业观做描述统计,以全面掌握秦皇岛市高校大学生非正规就业观的现状。由于非正规就业不同于传统就业形式,要调查了解大学生非正规就业观首先必须了解大学生对它的认知情况。直接询问调查对象是否对非正规就业有所了解,选项按了解程度分为非常了解、比较了解、比较不了解和一点不了解。

在所有样本中,有52.9%和22.6%的学生选择了不太了解或一点都不了解,比较了解的比例为19.5%,只有5%的学生对非正规就业非常了解。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非正规就业还是处于不了解或不知道的状态,他们对非正规就业的认知,多数仅仅停留在字面理解上。

对非正规就业的认知具体化,考察学生是否真正了解,列举了6个就业去向,让调查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判断是否为非正规就业方式。结果分析来看,认为自由职业和兼职就业这2种就业形式属于非正规就业的学生比例分别为68.1%和69.4%,认为自主或合伙经营小店、小公司是非正规就业的比例也达到了60.1%。这几种就业形式显而易见多是没有固定雇主的,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劳动关系不稳定,而且收入也没有明确保障,多数高校大学生都将它们划归为非正规就业。

而认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没有编制的合同就业是非正规就业的比例为46.3%,将近一半。可见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还是非常看重是否有编制的。认为到民营私企和乡镇企业工作是非正规就业的比例为39.1%。而认为到中西部地区“三支三扶”、到基层就业属于非正规就业的比例在这6个就业类型中是最低的,约占三分之一。

四、秦皇岛市高校大学生非正规就业观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国家提供的就业岗位的总数,大学生就业的供求关系,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是否能适应社会需求等有关外,同时还与大学生择业观念和就业观的正确与否有着密切关系。个人的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但在它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家庭、学校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都会起到影响作用。调查结果主要采用卡方检验,交叉表以及线性回归等定量分析方法来探讨影响非正规就业观的因素。

五、推动秦皇岛市高校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建议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数量仍将持续增加,就业形势将更为严峻,而正规就业部门的吸纳能力毕竟有限,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非正规性就业也就成为必然趋势。非正规就业对于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部分就在前面影响因素的分析基础上来提出一些建议。

对大学生个人的建议:转变观念,正确认识非正规就业;提高学习兴趣,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早做职业规划,提高就业能力。对家庭的建议:认清当前形势,转变思想观念;尊重子女兴趣,让其自主选择;帮助收集信息,鼓励自己寻找。对高校的建议:深化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职业生涯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自强和创新精神。对政府与社会的建议:加强立法,完善各项制度;加大规范力度,加快其制度化进程;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社会媒体要充分发挥宣传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军峰.中国非正规就业研究[M].郑州市: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2]康远志.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模式、问题及对策分析IJ].文教资料,2008,(20).

[3]文丰安.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

上一篇:抗战胜利70周年竞赛题下一篇:学生品德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