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慧教育建设请示

2024-05-29

关于智慧教育建设请示(精选14篇)

关于智慧教育建设请示 第1篇

甘广网嘉发[2014]32号 签发:武威

关于利用广电网络双向改造成果积极推进

智慧城市建设的请示

市政府:

根据市政府与省广电网络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省广电网络将全力支持我市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及信息化建设项目,并将我市列入全省首批试点城市,投入1.3亿元实施广电网络双向改造。我市广播电视网络资产由市政府出资并持股,2014年,广播电视网络双向改造项目被列入全市惠民实事。此项目一期工程原市有线电视5万用户将于今年10月份全面完成改造施工任务,二期酒钢有线电视和农村7万户改造工程也将于今年年底启动。届时,覆盖全市城乡区域的广播电视双向网络可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政务信息、公共服务、电子商务、居民生活等相关领域。因此,现申请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双向改造项目取得的成果全面推进我市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并建议按以下步骤实施。

一、申报全国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

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2013年先后审核公布了两批共193个试点城市,我省兰州、金昌、白银、陇南和敦煌五地(市)已列入第二批试点城市名单。

我市作为全国9个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和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拥有建设智慧城市的优越条件。为加快推进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提高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保持城市竞争力的领先地位。建议由市建设局牵头申报第三批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争取优惠政策和配套资金支持,我公司积极配合相关工作。

二、制定智慧城市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

借助我市完成城乡一体化全面覆盖的广电双向网络和全省广播电视网络100GOTN干线网、“云计算”平台建设智慧城市可实现数据统一交换、存储和多级备份,有效推动公共服务资源从孤立、分散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向多部门协同的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从而大幅减少网络建设、设备购置及运行维护的资金投入。2013年以来,敦煌市依托广电双向网络综合优势全力打造智慧敦煌,制定了覆盖文化、旅游、服务、规划、建设、生态、交通、政务、家庭九大板块共三十一个子项目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计划投资13亿元。目前,已经完成视频监控天眼工程、智慧交通、社会管理指挥中心、智慧家庭等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建议由市工信委牵头借鉴敦煌经验制定我市智慧城市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我

公司积极配合提供技术支持。

三、搭建智慧城市系统平台主框架

为了给我市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打好基础,确保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后我公司将出资搭建智慧城市系统平台和主框架,以整合平安城市公安、城管、交通等监控系统为切入点逐步实施其他项目内容。

以上妥否,请批示。

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嘉峪关分公司 2014年5月24日

(联系人:李剑 联系电话:***)

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嘉峪关分公司

2014年5月24日印发

共印6份

关于智慧教育建设请示 第2篇

学院领导:

心理咨询室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管理和服务机构。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和《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对高校应该设置咨询室的要求,为进一步完善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处计划建设心理咨询室,现将本项工作的相关请示如下:

心理咨询室的装修

整个房间的布置以简洁、温馨、舒适、安全,符合学生特点,房间达到一定的隔音标准。

心理咨询室的组成 心理咨询室应包括咨询办公区、个别咨询室2个部分。咨询接待室用于接待前来咨询的学生。个别咨询室用于咨询,是正式进行心理咨询的场所。根据咨询室的配备需对杨林校区和**校区的咨询室进行装修并隔为两个空间。

3.心理咨询室的配备物品

基于适合教育理念建设智慧课堂 第3篇

一、取舍有道,就教学目标及内容而言,要在取舍之间体现智慧

当我们为教学的精彩而拼命“添砖加瓦”的时候,有效的教学往往已远离我们而去。因为有效的教学其实很简单,就是孩子必需的一点不少,没用的一点不多。而目标定位不同,教学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例如《姥姥的剪纸》一课,当学生交流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时候,针对“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句话,有的老师是这样引导的:

师:读了这句话,你觉得姥姥的剪纸怎样,用一个成语来说说。(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惟妙惟肖、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巧夺天工……)

师:请将“啧啧赞叹”换个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赞不绝口、交口陈赞……)

师:如果你是一位泼辣的阿姨,会怎么赞?如果是个活泼的孩子呢?……指导朗读这句话。

师(范读,再请学生练习朗读此句)

光定位于“通过朗读体会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这一目标,远远不够,对于优等生来说只是隔靴搔痒而已。训练并掌握本段的表达形式比积累已有的成语和单纯的训练朗读更重要。

二、动静有方,就教学方法和过程而言,要在动静之间体现智慧

许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受教,朗读有气无力,更不要说感情了。究其原因,我们在指导朗读上出了问题。

如四年级上册《泉城》中有这么一句话:“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如何让姿态万千、神奇无比的珍珠泉让学生心向往之,永远留在心中呢?教者是这样处理的:

1.(展示一串闪亮的珍珠)你觉得这珍珠怎么样?

2. 这里的“涌”字很有特色,妙在哪里?

3. 这里的“拎”能否改成“提”?

4. 指导朗读,注意要读出珍珠泉的轻盈、调皮来。

以上设计,停留在“咬文嚼字”上,如此美妙的文字却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事实上,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不感兴趣,也激不起思考的火花来。可想而知,孩子在朗读该段话时,一定游离在外,根本读不出珍珠泉的神奇与美丽来。这里采用“表演朗读法”,效果会更好。

对学生而言,灿烂的智慧火花定是绽放在教师的等待里———如果教师用鼓励的目光等待,用四两拨千斤的点拨等待,用平静的心态等待,更用实实在在的时间等待,那么,学生一定会静下来,沉下去,想开去,最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如此静动结合,所学才会真正刻到孩子们的骨子里,铭在孩子们的心坎上。

三、张弛有度,就教学的节奏和反馈而言,要在张弛之间体现智慧

要打造智慧课堂,就要在课堂上体现三个特征,一是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教学的核心;二是让学生的学习看得见;三是让教师的教育看得见。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仅仅让一些优秀的学生表现一下,虽教师省时省力,但一些学困生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他们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就成了教学的“死角”。所以,课堂上要以学生的学习成为教学的核心,就要晾晒学困生的学习状况,让他们的学习看得见,那我们教学的过程才看得见。

关于智慧教育建设请示 第4篇

政府、企业界和社会人士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笔者认为,“智慧城市”将是新理念引导下的城市发展新动力,它与“云计算”、“数字化”、“物联网”分别从不同技术视角、不同应用场景演绎着信息化的威力,且各有侧重点,如何使该新动力产生优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非常值得期待和深思的。

就本质而言,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更加注重凸现“互联互动”的场景特征。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不是“空降兵”,而是在数字化、网格化、云计算、物联网等概念基础上的一次“整合式”的高度概括。因为,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四流”即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将显著增强,因此在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生活中,自觉而广泛地应用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显得极其重要和急迫!

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指导过程中,必须注重思维更新,“事半功倍”地加以组织与实施。因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指导工作也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方法论。注重思维更新,争取“事半功倍”,无疑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命题,如何争取“事半功倍”,避免“事倍功半”同样是领导者、组织者必然考虑的问题。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者或一个地区的主管部门,应注重强化以下“三个强化、三个把握”:

第一,需要强化“需求导向”理念,牢牢把握发展方向。分析以往信息化项目的成效可发现,项目成功率与期望值往往存在较大差距,据斯坦迪什国际集团对全球30000个应用软件项目的调查统计发现:完全成功的项目约1/3,失败的项目近1/4,其余1/2左右的项目存在不同缺陷。近年来,信息化项目成功率在持续上升,但依然有不少信息化项目的生命周期较短。原因是因为信息化应用为人们的想象打开了广阔空间,但因涉及因素较多,发展前程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研究发现:凡是应用需求明确且迫切的项目,成功率就高。如果仅仅是项目的潜在需求多但缺乏紧迫性,同时现状梳理与总体设计不够,则往往成为失败的案例。通俗地说: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过程中,“雪中送炭”的项目认识比较一致,易协调易成功,“锦上添花”的项目需求空、指向多、易生变易失败。因此,我们强调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必须首先要强化“需求导向”的工作理念。

第二,需要强化“绩效提升”理念,牢牢把握工作创新点。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创新,创新必将充满活力,但创新带来的效益却是差异很大,有的效益非常显著、有的一般、有的可能是负效益,关键是看创新的形式和内涵。我们认为,创新首先要注重“绩效提升”的内涵,以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为例,该工程是我国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前期规划建有一条干线、两条联络线、三条支干线、十一条支线、两条专线,管道总长7179公里,管线跨越14个省,途中设有26座压气站、60座分输站、280座线路截断阀室,供气范围覆盖华东、华北、华中广大地区。如此庞大的工程,全公司员工才3000人,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撑,全线实现组织扁平化、控制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形成了四大气区联网供气格局,这是一个信息技术应用成功的创新案例。上述案例表明,建设智慧城市要针对解决瓶颈问题,提升服务绩效,应避免把创新形式作为目标,为“创新”而创新,忘记了创新的前置条件和任务内涵,避免与成功越走越远。

第三,需要强化“把握规律”理念,牢牢把握发展阶段性。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事求是,强调按客观规律办事。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思想观念更新、应用环境优化有一个渐进过程,因此每个发展阶段也有其存在条件、发展动力和发展前景。智慧城市建设应具有阶段性,需要按规律循序渐进。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发布的2010年世界竞争力排名中,新加坡跃升两位超越多年排名第1的美国而夺冠,这与其实施“智慧国2015”计划紧密相关。首先,新加坡发展战略与时俱进,其工业经济经历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产业)——信息通信产业为主导的知识密集型等多次转型;其次,政府决策全民参与,政府为贯彻“智慧国2015”计划确定了四项关键战略:构建新一代资讯通信基础设施、发展有全球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产业、培养有全球竞争力信息化人才、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提升数字媒体与娱乐、教育培训、医疗卫生、金融服务、贸易和物流产业、旅游零售和电子政府等9大领域的发展水平,而近期相继出现的云计算、商业分析、绿色通信技术等也被纳入“智慧国2015”计划中。我国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应将呈现三个主要阶段:信息基础设施提升阶段——专项应用普及阶段——多项智能系统整合阶段。

目前,我国的城市信息化整体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以智慧城市为旗帜,将更有利于加速提升我国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当前,首先需要树立新的思维观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工作,稳妥扎实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关于教室文化建设的请示 第5篇

公司领导:

人力资源部在文化宫有3间教室,是从公司开业一直使用至今,出于对成本的考虑,教室的文化氛围、文化气氛一直进展较慢,自去年公司组织架构全面优化后,新员工入职培训、大专班上课,培训教室的使用率极高,为了丰富培训教室企业文化,突出企业氛围,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特拟订培训教室改造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具体方法

本着内容简洁明了的原则,准备教室墙壁上增设如下内容:

(一)1号教室

1.需要10块标语版(80CM*80CM)2.需要 3.需要

(二)2号教室

1.励志标语板,需要7块(0.8M*0.8M*165*7=739.2元)2.企业文化板,需要1块(2.6M*1.1M*165=471.9元)3.黑板上方标语板,需要1块(2.7M*0.3M*165=133.65元)4.2号教室的定位是,激励、励志、企业文化(现代感)

二、费用说明

1.标语版采用5厘PVC加背胶板材质,每平方费用165元 2.2号教室合计费用1344.75元

以上费用合计?元,此项费用由2014年培训费用支出。

请示可否,请领导批示。附件:样板

关于申请道路建设经费的请示 第6篇

我们是xx县xx沿线的xx村民委员会。乘国家实施西部大部开发的东风,在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的热切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两河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两马公路”于二00一年全线通路,让花垣县“穷老少边”区的石花、盐井、马岩村改变了贫穷面貌,广大农民群众欢呼雀跃,终于摆脱了“农药化肥靠肩挑,迎亲嫁娶靠双脚”的劳苦命运,同时有力地推动了一方农业经济发展,给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然因xx村地理环境恶劣,位于云贵高原尾部边陲,地处丘陵地形,长达十五公里的“两马公路”四面环险峰绕陡坡,且长年失修,路面崎岖不平,多处坑洼,局部路段发生塌方。逢过春节之际,为了让广大群众过个喜庆年,三个村委会曾组织群众维修“两马公路”,但仅能维持一个季度,遇梅雨农忙时节,公路烂貌恢复,路旁路边塌方等现象时有发生,遂给当地农村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医疗救助等方方面面的事宜带来了许多不便,出现了“欲吃猪肉磨破鞋,孕妇难产把眼看”等窘迫的生活状态。此外,有志农民工想在家乡创业,目睹眼下道路运输不便,迫使他们重返打工路。

今年年初,为了改善“两马公路”畅通条件,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石花、盐井、马岩三个村委会汇集一堂,共商修路大计,经过三方协商,最终形成硬化道路的共识。经初步核算,“两马”公路全线长达15公里,硬化资金确需500余万元方能全线硬化。又因当地经济发展缓慢,大多数农民均能维持正常生活,贫困户以及特困户仍居村里,难以筹集道路硬化资金,目前,三个村委会领导心有余而力不足,一筹莫展且望路兴叹。为此,借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之契机,切实为广大农村民群众硬化一条脱贫致富的幸福路,更进一步推动当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我们特恳请县委县政府领导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富民强县的政治高度,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穷老少边区的经济发展,特请求给予解决村级公路道路硬化资金为盼,我们三个村的村民儿孙万代感激不尽!

以上请示当否,诚请审示

关于申请公司建设用地的请示 第7篇

关于申请建设用地的请示

石棉县城乡规划和住房保障局:

围绕县委政府制定的“科学发展,奋进跨越,建设四川省山区经济强县、构建和谐石棉”的战略规划和市委“以枢纽为纲,于极地奋起”战略新思路,发展区域经济“一极三中心”的奋斗目标,以雅西高速建成通车为发展契机,我公司于2012年6月21日在石棉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力争将本企业建设成为本地区最具规模优势、实力最强、服务最好的现代化物流领军企业。

该项目已经石技改备案[2010]7号文件立项,相关前期工作已落实,现正紧锣密鼓地抓紧实施。现将拟建项目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整合行业市场,拉动地区经济

现阶段我地区物流行业集中度较低,长期以来多数企业仍为个体经营模式,以货运信息部+停车食宿的低端形态占据市场,店面分散、规模较小、运营效率低、治安管理难度大、经营设施和信息技术落后,难以扩大经营适应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致使很多大单位、外来投资企业和建设单位处于求购无门的尴尬局面。

由于历史和地域原因,我县经济相比省会地区落后,但G108穿县而过多年来给本地交通服务行业带来了一定的繁荣,车流量和人流量非常大,但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率一直居高不下,公安、交通部门为整治交通安全隐患,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及处理交通事故的暂扣车辆较多,而自身场地有限,不能满足停放暂扣车辆的需求。

二、规范管理、拓宽产业链

我公司将发挥自身的资产优势、管理优势,形成集中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经营优势,以物流运输为核心,以配套服务为辅助的现代化模式运营。形成以物流信息服务、汽车运输、长途配货、设备吊装、车辆维修、事故车辆代管、驾驶员住宿等一系列的后续配套产业。使产业链得以充分延伸,形成新的优势产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政企共赢、共建和谐生态产业

此项目建成落实后将结束本区域物流市场长期存在的问题,使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产业规模分散、品牌意识差、停车难、治安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得到有效地遏制。创造出产业集中、统一管理的良性局面。为广大企业和业主提供物流保障、为企业经营降本增效、为石棉政府推动企业高效化、现代化树立标杆企业。因此,在我公司推进物流公司现代化势在必行。

此项目建成完全投产后,可新增解决就人员约90-100人。年利税?总投资?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万元,全额流动资金?万元。根据国家对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深度要求,实现石棉县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可行性战略。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希望贵局可以在公路运输及交通相对便利的路段规划批复10-20亩土地做为物流公司建设用地。

以上请示,恳请批复。

关于智慧教育建设请示 第8篇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201 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发展智慧城市,让生活更便利、环境更宜居。可以预见,我国即将迎来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热潮。科技部、住建部、工信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对智慧城市在顶层设计、建设目标、内容和考核指标等方面给出指导性意见,特别是2014年8月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从政策层面来看,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日趋清晰,与此同时,2013年以来200多个智慧城市的试点也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因此,我们认为201 5年将是我国智慧城市进入理性建设的元年,也为智能化领域大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智慧城市为城市未来发展展现了一幅美好蓝图,但在实际建设应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如重建设轻应用,由于信息孤岛仍然普遍存在,业务协同困难、集成共享度低,由于投入大,资金保障难以为继,数据梳理的意识不强等问题相当突出。为此要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还需要在建设理念、思路上创新发展。讯飞智元在信息化建设及运营领域深耕多年,通过参与多个地市的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与思路。

2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思想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路径而不是目标。根本上看,智慧城市就是将城市打造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以数据共享为基础,充分整合和应用城市信息资源,通过为城市的主体(居民、企业、政府)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需求。也就是说,智慧城市的建设要围绕三个要素(数据、服务和对象)展开,其中数据的建设要整合全社会的信息资源,实现海量数据的开放共享,服务是开展面向居民、企业和政府自身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而服务对象则从“以政府部门为中心”向“以企业和居民为中心”进行转变。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中暴露的问题主要源自缺乏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讯飞智元在制定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时,会综合考虑宏观政策、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实际情况、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依据国际上普遍认可的FEA (联盟企业架构理论)、TOGAF (开放组架构理论)等理论制定出指导城市发展的业务、数据、技术、组织和运营五个架构,旨在为每个地市打造出定制化的设计和方案,体现出“一城一策、一策一色”。下面就这五个架构做进一步描述。

2.1业务架构

业务架构主要是围绕居民、企业和政府展开,考虑的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服务主体、发展路径以及目标。从服务主体来看,针对居民和企业,按照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主线,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满足感和企业发展的活力;针对政府,以政府资源管理这条主线,让政府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更高。从发展路径来看,我们定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聚焦问题,解决好居民便民服务,通过流程创新为企业松绑,提高政府项目建设的投入产出比;第二阶段是聚焦发展,促进政府开放水平、科学管理及社会创新,进一步丰富居民生活,激发企业活力;第三阶段是聚焦品质,通过改革创新,促使政府提供主动和个性化服务。因此,在智慧城市业务的顶层规划中,始终紧密围绕城市发展的三个主体,均衡发展路径,也为城市发展提供清晰的考核依据。

2.2数据架构

讯飞智元首次提出城市数据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城市数据的产生、传输、处理、应用、交互是一个闭环过程,如图1所示。在数据的产生方面,除了传统的前端感知设备,居民本身也是一个重要数据生产者,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居民与政府间信息不对称格局彻底打破,居民不仅接受信息而且生产数据并影响到政府的决策,比如社交网络中出现的郭美美和大V等社会现象,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新闻联播。在数据的传输方面,未来城市需要更大的带宽,如4G、5G网络、光纤到户等ICT设施,都是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数据的处理方面,建立城市大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运营城市的公共数据资源。在数据的应用方面,针对三大服务对象,分别建立社会服务中心和城市运行中心,实现信息服务以及综合运行管理。在数据的交互方面,除了覆盖传统的电脑、智能手机渠道外,还要考虑智能电视、电话客服甚至车载通信等方式。

从数据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看,必须站在城市统一使用的角度看待,要让数据脱离于业务系统,否则就会造成信息孤岛。另外,数据的集中管控在形式上可以分布式存放,遵照云计算方式,以提升数据管理的效率。

2.3技术架构

技术架构关注的是智慧城市各业务系统建设中应该遵循的共同标准,以及如何统筹通用的构件与模块,并具备很好的弹性来支撑城市未来发展。总体上,按照SOA (面向服务的架构)这个理念进行设计,大致分为网络基础层、信息平台层、应用层、门户层。需要重点关注的是门户层与信息平台层,门户层是居民、企业和政府接入服务的统一渠道,基于统一认证,实现主流媒介的全覆盖;信息平台层是城市大数据中心的重要部分,统筹考虑城市数据资源的集中式管理,包括数据库和云计算中心的建设,以及提供共性的服务平台,如城市级数据资源交换、公共视频资源在公安、城管、应急等部门的共享共用。

简而言之,技术架构需遵从三个层面一门户层、业务层和数据层的统一。智慧城市的建设实际上就是这三个层面的不断拓展,也是发挥智慧城市协同效应和整体效能的保障。

2.4组织架构

基于当前政府组织架构,讯飞智元重新定义了一套运作流程,为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提供机制保障。首先,应该成立以地市“一把手”、委办局领导为成员的城市级智慧城市建设委员会;其次,增强现有信息化办公室在规划、建设等方面的能力,并成立城市运行中心负责整个城市的集中运行管理;再次,在委办局层面,建议采用CIO制度,一方面负责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另外一方面和信息化办公室联动,确保各项工作贯彻执行和实现统一运作;最后,设置信息资源中心,专门负责管理信息资源,定义数据标准,统筹应用等。

2.5运营架构

智慧城市的建设资金需求是巨大的,根据调研,单个地市的规划资金少则几十个亿,多则达到上百亿。因此,对地方财政而言,财政投入压力是巨大的。特别是2014年9月21号国办43号文的发布,地方政府不能直接举债,这对智慧城市建设无疑是雪上加霜。为此,国家大力提倡引入社会资本的做法,2014年1 1月底,财政部发布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为PPP等创新性模式的落地提供法律保障,地方政府通过与社会资本共同成立合资公司,由合资公司融资,建设与运营项目,而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获得产品及服务,从而资金压力转移给合资公司,减轻了财政负担,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3智慧城市建设应用示例

讯飞智元以智能语音、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为依托,建立了以智慧民生应用为特色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体系,在电子政务云平台、社会服务管理、智慧旅游、智慧交通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积极开展城市数据运营服务。

以社会服务管理为例,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政府面临着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社会治理不及时等问题,政府部门间长期存在的条块式管理模式造成了数据不通、机制不畅、政府效率一直不高等问题。同时,老百姓办事依然面临着脸难看、事难办、门难进、办事跑断腿等问题。如何利用新技术手段,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模式,为政府管理提升效能、为民众生活提供便利、为企业发展松绑?

讯飞智元从2012年开始为芜湖承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摸索社会服务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逐步形成了以人的生命树为基础进行数据整合,建立起统一的人口数据模型,建成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中心。在数据中心基础上,依托人口基本信息、证照等信息资源的交换共享,通过重塑为民为企服务办事流程,使得传统办事服务大厅的物理聚焦、分头办事转变为综合服务窗口、受办分离的新局面,实现“一站受理、一点办结”,用“数据跑动”代替“居民跑动”。并建立起统一门户系统,实现统一入口和居民实名认证。

截止到2014年12月14日,整合77个部门(大类)数据,交换数据10.8亿条次,可办理1 41个办事项。服务窗口由原来8~10个减少到现在的2~3个,事项办理由原先10~30天缩减到3~10天。从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效看,它解决了居民办事难的问题,这也是智慧城市便民惠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的数据层和门户层也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项目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各地市都充分意识到其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佳切入点,这也为我们智慧城市的落地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4结束语

基于适合教育理念建设智慧课堂 第9篇

一、取舍有道,就教学目标及内容而言,要在取舍之间体现智慧

当我们为教学的精彩而拼命“添砖加瓦”的时候,有效的教学往往已远离我们而去。因为有效的教学其实很简单,就是孩子必需的一点不少,没用的一点不多。而目标定位不同,教学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例如《姥姥的剪纸》一课,当学生交流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时候,针对“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句话,有的老师是这样引导的:

师:读了这句话,你觉得姥姥的剪纸怎样,用一个成语来说说。(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惟妙惟肖、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巧夺天工……)

师:请将“啧啧赞叹”换个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赞不绝口、交口陈赞……)

师:如果你是一位泼辣的阿姨,会怎么赞?如果是个活泼的孩子呢?……指导朗读这句话。

师(范读,再请学生练习朗读此句)

光定位于“通过朗读体会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这一目标,远远不够,对于优等生来说只是隔靴搔痒而已。训练并掌握本段的表达形式比积累已有的成语和单纯的训练朗读更重要。

二、动静有方,就教学方法和过程而言,要在动静之间体现智慧

许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受教,朗读有气无力,更不要说感情了。究其原因,我们在指导朗读上出了问题。

如四年级上册《泉城》中有这么一句话:“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如何让姿态万千、神奇无比的珍珠泉让学生心向往之,永远留在心中呢?教者是这样处理的:

1.(展示一串闪亮的珍珠)你觉得这珍珠怎么样?

2.这里的“涌”字很有特色,妙在哪里?

3.这里的“拎”能否改成“提”?

4.指导朗读,注意要读出珍珠泉的轻盈、调皮来。

以上设计,停留在“咬文嚼字”上,如此美妙的文字却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事实上,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不感兴趣,也激不起思考的火花来。可想而知,孩子在朗读该段话时,一定游离在外,根本读不出珍珠泉的神奇与美丽来。这里采用“表演朗读法”,效果会更好。

对学生而言,灿烂的智慧火花定是绽放在教师的等待里——如果教师用鼓励的目光等待,用四两拨千斤的点拨等待,用平静的心态等待,更用实实在在的时间等待,那么,学生一定会静下来,沉下去,想开去,最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如此静动结合,所学才会真正刻到孩子们的骨子里,铭在孩子们的心坎上。

三、张弛有度,就教学的节奏和反馈而言,要在张弛之间体现智慧

要打造智慧课堂,就要在课堂上体现三个特征,一是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教学的核心;二是让学生的学习看得见;三是让教师的教育看得见。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仅仅让一些优秀的学生表现一下,虽教师省时省力,但一些学困生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他们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就成了教学的“死角”。所以,课堂上要以学生的学习成为教学的核心,就要晾晒学困生的学习状况,让他们的学习看得见,那我们教学的过程才看得见。

真正的智慧课堂,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观点,传承和扩散知识,生成与拓展智慧,这里有思想的碰撞、灵感的涌现、能力的转化,学生在积累语言中促进发展。

关于智慧教育建设请示 第10篇

阳春市教育局:

为了××××××××,恳请市教育局同意我校建设××××××××项目,现将有关事项请示如下: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二、学校建设××××项目的迫切性

三、学校建设××××项目的可行性

四、学校建设×××项目的规模及资金来源

五、学校计划建设时间

以上请示,妥否,请批复。附:

1、学校建设工程规划概算

2、学校建设工程规划平面图(A4)3、学校建设工程效果图(A4)

1、关于保密室建设的请示 第11篇

张小梅总经理:

为保障公司军工涉密咨询服务工作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军工涉密业务咨询服务安全保密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拟将保密室设立在公司会议室内部的单间办公室内,作为公司处理军工涉密咨询服务中涉密事项的专门场所,并按要求安装防盗门、窗户防护栏、红外报警器和视频监控系统,配置1个密码文件柜。

妥否,请批示。

陕西存信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保密办公室

关于加快畅通虎形道路建设的请示 第12篇

衡阳市石鼓区政府:

衡阳市亚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了响应政府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号召,改善城镇居民居住、生活条件,我司在石鼓区黄沙湾街道三组拟建材家居街,该项目已得到市发改委立项的批复,各种报建报批手续正在办理。根据石鼓区人民政府,石政报[2014]57号签发给市人民政府“关于投资建设虎形山道路的请示”市领导批示,我公司按照区政府领导指示,同市住建局领导多次衔接商量,住建局领导同意向市政府申报由政府财政出资修建虎形山道路污水渠(盖板涵),但道路属于支干道,应由城区修建,即石鼓区政府出面组织修建,在申报虎形山道路的盖板涵建设当中,市住建局要求石鼓区政府处理道路周边拆迁和施工环境,并作出回复。我公司按照黄辉区长指示,同区发改局领导到现场调查实情,有两户村民在污水渠上面修建房子(一层)面积共计140m2左右,另有一户答建简易棚子,但户主同意退让。拆迁难度不很大,为了加快污水渠建设和道路畅通,我公司建议两户村民的房子拆迁由政府出面协商配安置房,费用由我公司承担,同时虎形道路修建,由区政府同各受益单位协调出资,我公司提供办公场地。

以上如妥否,请批示。

衡阳市亚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关于智慧教育建设请示 第13篇

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始终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促进教育的跨越发展方针”,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其教育信息化建设也走过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并快速步入高速通道。2012年,依托园区“非凡城市,智慧园区”建设的大背景,园区教育主动对接并融入互联网时代,全面启动区域智慧教育建设,加快推进智慧教育枢纽平台开发和应用研究工作。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先后完成一期、二期枢纽平台的开发,一个面向学生、教师、家长、社区、管理者的全用户平台服务体系基本构建,逐步实现从“管理补缺”到“学习创新”,从“经验性评价”到“大数据实证评价”,从“学校教育”到“终身教育”的建设跨越。

●设计顶层架构,实行分期开发

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就是对智慧教育的设计。因此,园区立足教育发展实际,开展“园区教育信息枢纽平台的可行性研究”的课题项目研究,历时半年,明确了智慧教育的“概念”“定位”“架构”“举措”和“愿景”。其中,主体构架与支撑就是“五平台十系统”。“五平台”,即学生服务平台、教师服务平台、家长服务平台、社区服务平台、管理者服务平台;“十系统”,即学生发展服务系统、教师发展服务系统、学校发展服务系统、社区教育服务系统、生态课程资源系统、协同办公管理系统、校园安全管理系统、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区域网络教研系统、区域网络阅卷系统等。“十系统”只是一个概指,会随着应用需求而变化。其中,平台是框架,系统是支撑,系统又包含模块,确保其可持续的功能扩展。园区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建设思路,在研究枢纽平台功能及实现流程的基础上,计划从2013年起,用三到四年的时间,分三期完成“五平台十系统”的建设任务,希望能为园区每一个公民“无限学习、无限未来”的美好明天服务。

1. 一期项目:“基础提升,管理补缺”

2013年,园区针对区域教育信息化平台“一无所有”的现状,提出了“基础提升,管理补缺”的建设思路,并在深入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建设内容。一期建设内容包括“一库一门户六个系统”(如图1),即教育基础数据库与交换平台、智能教育门户、教育协同管理系统、区域教师招聘系统、区域招生系统、生态学习资源系统、区域教师研训系统和区域网络阅卷系统,它们已于2014年11月28日全面投入使用,应用渗透面达到100%。

2.二期项目:“学习创新,评价优化”

有了一期建设项目的应用基础,二期建设项目开始向“学习创新,评价优化”转型。二期建设内容包括“双线五块”(如图2)。“双线”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两大项目,即一期的功能扩展项目和二期的新增项目;另一层是两大体系构建,即学习体系和评价体系构建。学习体系主要包括“互动学习平台”和“终身学习平台”,旨在构建基于互联网环境下“自主、互动”的新型学习模式,构建全民教育体系,实现学校教育向全民教育的跨越。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教育绿色综合评价”和“学习分析”两大系统,“教育绿色综合评价系统”改变过去单一的考试、行政性评价,成为基于过程性数据的“学生成长水平”“教师人才水平”“学校发展水平”“教育内部满意度”和“教育外部满意度”的“五星”发展性评价,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学习分析系统”是用网络平台积累学生学习、成长等各类实证数据,基于科学的分析模型,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及时反馈与预测,让教育从经验判断变成实证性诊断。当前,二期项目均处于测试验证阶段,并开展了试点应用与性能提优工作,2016年底将逐步上线使用。园区希望在此基础上打造“互联网+教育”的个性学习体验示范区,构建一个融合资源推送、学习跟踪、在线检测、质量分析、电子档案的互动学习与评测体系,“大数据积累与分析”的学习实证诊断体系。

目前,园区正在思考三期建设项目,通过召开专题需求调研会议,确定开发方向和重点。从发展情况来看,侧重在移动互联背景下的“个性、互动学习应用”上下功夫,促进大数据支撑下的有效学习。

●立足用户需求,推送人性服务

基于“关注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建设理念,园区智慧教育确定了“五E(易)”“三化”“两无”的发展愿景。“五E”,即学生E学习、教师E教学、行政E管理、家庭E沟通、社区E服务;“三化”,即学习的个性化、教学的便捷化、管理的智能化;“两无”,即无限学习、无限未来。

“无限学习,无限未来”,反映园区人的“智慧教育梦”,即构建“无限学习”体系,实现“时时学、处处学、人人学”的优质教育功能。“无限学习”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无时间限制,学习无时不在,满足终身发展需要;无空间限制,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无边界,具有国际融合的视野;无对象限制,人人享受平等教育,体现教育的公平,顺应均衡教育的发展需要,满足全民教育的需求。

1.贴合使用习惯

(1)一人一号、贯通所有。园区智慧教育枢纽平台采用统一的基础数据库和单点登录身份认证体系(SSO),所有用户只要使用自己的个人账户进行一次登录,所有平台均可使用,无需逐一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体验。当前,园区70000多名学生、6000多名教师都拥有个人实名账户,只要有网络就可以便捷登录相应的平台或系统。

(2)匹配业务、优化流程。枢纽平台开发伊始,开发团队就做了深度需求调研,形成顶层设计和原型确认。教育的各项业务从线下走向线上,充分考虑了用户原有的使用习惯和业务流程,并针对实际需求进行流程再造和优化,提升信息化水平。

2. 提供便捷服务

(1)个性学习,便捷教学。作为一名园区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智能终端,通过智慧教育门户登录,进入他的学习空间,选择自己需要的模块,如“微课资源”“成长记实”“互动课堂”“终身学习”等进行学习与交流;作为一名教师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进入自己的教学空间,通过各应用模块,进行互动教学、网络阅卷、学习分析、网络研训等,实现协同办公、及时通讯,随时批改作业、解答学生的疑难困惑。

(2)智能管理,优质服务。每一个管理者都可以快捷地进入自己的管理空间,智能地完成工作审核、公文流转、数据查询、统计上报,实现资产管理、安全管理、人事管理等工作。信息化渗透到教育管理的各个层面,为优质教育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为家长,通过园区招生系统,可以正向查询学校和施教区,也可以输入家庭住址反向查询所属学校;通过招生管理系统中的新生信息采集模块完成信息采集,系统根据当年施教区自动分配学校;五年一学位系统的运行将房产楼盘大数据与教育资源有机结合,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和公平。作为居民,可以登录终身学习系统,就读园区开放大学,浏览和观看各类生活、学习资源,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研习圈,探讨交流、共同成长;还可以通过各种终端来了解园区教育的发展状况。

3. 顺应发展需求

(1)满足移动应用。园区智慧教育枢纽平台从智慧门户到协同办公,从互动学习到终身教育,都设计了支持移动端应用的浏览器和APP应用,PC和移动端实现无缝对接,管理者可以在手机上移动办公,师生可以在智能终端上实现移动教学。

(2)紧跟时代脉搏。园区智慧教育枢纽平台将“二维码”“3D地图”“E卡通”“未来教室”等创新应用融合在一起,紧跟时代发展浪潮,为智能化管理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充分的平台支持。

4. 贴合园区实际,推进建设创新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呼唤,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贯穿在园区智慧教育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基于园区经济社会基础和园区教育发展的实际,园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加快智慧教育枢纽平台建设与应用。

(1)工作举措创新。角色定位,各有分工,“区校联动,四建四强”(如图3)。区域层面,统一“四建”:建“网”“库”“云”“平台”,即教育城域网、教育基础数据库、教育专有云资源池和教育枢纽平台。学校层面,不再考虑相关的建设,解放出更多的精力、物力、财力,做好“四强”工作,即强教师队伍建设、强个性资源建设、强品牌特色创建、强融合应用研究。区域统整建设节省了资源,促进了信息共享,提升了整体建设水平。

(2)建设模式创新。“公司代建,科学推进”,园区积极探索“需求+代建”的“1+1”智慧教育枢纽平台开发模式,教育部门主要提需求,代建公司负责深化设计、组织开发、过程性管控以及后期的运维。代建公司入住开发单位,沟通无障碍,团队相融合;建立周例会制度,及时汇报项目进展,提出整改意见,为项目整体进度的完成及合作沟通创建了条件;建立项目配置管理、文档规范化管理、人员信息管理等体系,为项目过程的管控提供了依据。代建模式的推行,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团队,使得开发管控更专业、更精准。园区教育信息中心与代建公司风云科技通力合作,先后召开120多期枢纽平台建设工作例会,组织调研论证会议近200次,两年多的历练,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代建流程和约束机制,在枢纽平台的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3)管理机制创新。一是完善管理体系。园区在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组建教育信息中心、强化学校管理团队建设的同时,把学校信息化骨干教师引进来,组建了“绩效评估”“网络运维”“软件开发”“资源建设”“创新应用”五个协作小组,配合完成智慧教育建设工作。特别是在平台开发、应用试点中提供更多的需求与体验性反馈,不断完善平台功能、提高应用性能。二是推行过会制度。在区域统整建设之后,从2013年起,凡园区学校网络硬件建设与改造、软件资源开发与购置等,均要申请立项,经过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过会批准才能建设,以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4)平台运维创新。一是实行集约运维。园区秉承“专业的事给专业的人去做”的宗旨,实现统一运维和标准服务。园区教育城域网链路与系统的维护管理一并纳入园区管委会计算机信息中心维护管理的整体框架,直接由专业公司负责,相关费用由园区财政年度支出。二是优化业务营运。随着各平台的上线使用,有关教育方面的业务数据营运工作量大面广,光靠面上的管理人员是无法完成的,为此,园区采取业务运营Saa S服务,由专业运营团队负责所有教育平台业务数据层面的运营工作,更好地衔接软硬件交付,形成一条行之有效的运营生态链。

尽管园区智慧教育枢纽平台建设与应用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其建设与应用也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园区需要不断地研究与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研究中提升,才能满足移动互联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ewebeditor/up-loadfi le/2012/03/29/20120329140800969.doc,2012.

[2]杨现民,刘雍潜,钟晓流,宋述强.我国智慧教育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技术,2014(1):12-19;

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的战略思考* 第14篇

摘 要: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新一代移动网络技术等兴起和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数字技术进入到智能化时代,智慧教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话题,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探索实践。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国内对智慧教育重视程度比较明显,相关建设和研究都取得初步进展。但从总体上看仍处在探索推进阶段,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对智慧教育城建设目标、内容和模式并不明确。本文结合温州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对区域推进智慧教育城建设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以期能够引起更多争论和共鸣,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得更远更好。

关键词:智慧教育城建设;教育信息化;数字技术;战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7-0046-05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应用、资源建设、标准化建设、法律法规建设和相应的管理制度等方面取得快速发展。祝智庭教授简要勾勒过去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概貌,将其概括为“一个信念,两大计划,三个项目”:[1]“一个信念”就是首先要确定“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信念;“两大计划”指的是中小学“校校通”计划和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计划;“三个项目”主要包括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项目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

作为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先行者,温州教育信息化工作建设基本与全国同步,在某些方面甚至具备引领发展的地位。温州教育信息化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①启蒙应用阶段(1999年之前):以“两机一幕”进教室为标志,普及音像教学,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探索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堂教学;②探索前进阶段(1999-2003年):以教育城域网建设工程为核心,组建多层次、多局域的综合互联性网络,初步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和网络化;③跨越发展阶段(2004-2007年):制定《温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2004-2007年)》,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139富民攻坚计划”教育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④均衡提质阶段(2008-2011年):制定《温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行动计划(2008-2011年)》,实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达标创建工程,全市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获得整体提升;⑤融合创新阶段(2011年以来):以数字化校园创建为核心,高位提升,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末期全球数字化浪潮的兴起,使教育进入数字化时代,带给人们的是资源的数字化和工作的流程化,也逐渐形成了基于数字化特点的教育文化和观念。那么21 世纪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技术兴起和快速发展,将使教育进入智能化时代,开启智慧教育新篇章。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基于技术和教育发展的演变提升过程,只有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勇于突破以往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通过战略构架、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工作阶段性、螺旋式提升。

一、“智慧教育”再认识

1.智慧教育缘起于“钱学森之问”

2005年,温家宝总理看望著名科学家、思想家钱学森先生时,钱老曾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面对新中国60年教育的现状,钱学森先生立足自己成长与成才的经历和多年对教育的体验与关注,以培养全民英才和“冒尖人才”为宗旨,基于学制观、人才观、创新观、全面学习的方法论、教育教学的系统论、教育科研的实践论等六个基本教育观念所形成了6个教育创新思路,即“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这一创新教育体系“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体系,是 21 世纪的中国乃至全球最先进的优质教育体系”。[2]

所谓“智慧”是由智力、知识、方法、技巧、意志、情感、个性意识倾向、气质与美感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所谓“智慧教育”是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人们智能的教育。这些智能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决断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等。江苏智慧城市研究院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从学生、教师、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评价导向等维度,提出智慧教育应该具备的五个基本特征,这里不再赘述。[3]总之,智慧教育作为一个综合性概念,其实就是教育者通过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转变,利用“教育智慧”促进学习智慧发展,从而实现智慧类型优化的目的。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发展根源于教育以及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服务的属性,同时又根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知识产业时代的到来,智慧知识的进化成为知识进化的主流方向,由此共同决定了传统教育向智慧教育进化发展的方向。

目前,智慧教育的理念在国内外已经达成广泛共识,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个别学校付诸实践探索,相关建设和研究都取得初步进展。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客观条件和技术手段的限制,智慧教育的实践推进却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以至于仅仅停留在理念倡导、零星探索层面,未能转化为教育者广泛的常态教育行为,即使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取得一些成果,与既定理论目标和课改实际价值也相距甚远。然而,令我们倍感欣喜的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入结合,为智慧教育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新技术背景下的“智慧教育”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开始,全球教育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推动教育信息化步入新阶段主要有两大契机:一是学习科学的新研究。“提高人类个性化的自学能力”被列为21世纪面临的14项科技挑战之一,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与科研成果来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以形成基于信息时代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成为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二是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如何借助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创造智慧个性化学习环境、智能汇集推送的学习资源以及主动发展的学习者,成为推进教育优质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事实证明,有效利用信息化可以使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生理智慧得以延伸;推进智慧教育,能够满足学生更具智慧的发展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智慧教育成为信息化教育应用的一个新范式。[4]与此同时,国内外一批学者专家也加强了对智慧教育的研究推广,特别是祝智庭教授在综合了国内外对智慧教育的系统研究之后,提出了“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是一种最直接的、帮助人们建立完整智慧体系的教育方式,其教育宗旨在于,引导你发现自己的智慧,协助你发展自己的智慧,指导你应用自己的智慧,培养你创造自己的智慧”的见解,对智慧教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趋势性定义。[4]在智慧教育建设实践中,除了东南亚几个国家以外,我国的上海、广东、深圳、宁波等城市或者将智慧教育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或者单独制定智慧教育相关的方案或意见,积极探索基于新技术支撑下的智慧教育建设。

二、“智慧教育城”概念的提出

2012年上半年,温州提出智慧教育建设整体思路,经过一年的研究论证,《关于推进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已于近日出台,提出立足“智能环境、智慧教育”的主旨,建设“温州智慧教育城”的目标。面对“温州智慧教育城”的提法,我们不仅要问:同样是智慧教育,温州在实施中为什么却加了一个“城”字,称为“温州智慧教育城”?其实,此叫法并非无意之举、随手拈来,更绝非为创造“温州模式”而特立独行的自我标榜,而是内化了我们对智慧教育的认识,力求在概念中体现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endprint

1.“智慧教育城”归属于“智慧城市”建设体系

2009年初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2013年1月29日,经住建部审核通过,北京市东城区、河北省石家庄市、江苏省无锡市、浙江省温州市等在内的90个城市(区、镇),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根据国际既有的智慧城市建设内涵,大致包含经济、政务、交通、就业、教育、医疗、环境、能源等多重领域。[5]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建设除了应该结合中国城市化发展中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重大课题,突出城市管理、医疗、交通三大领域外,重点应该是作为民生工程的智慧教育。2013年3月,温州市人民政府通过了《温州市智慧城市创建实施方案》,“智慧教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而“智慧教育城”概念的提出和纳入“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也就顺理成章。

2.“智慧教育城”从技术支撑上区别于“智慧教育”

虽然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智慧教育”概念尚未形成广泛认可的科学定义,但其至少必须具备以下三大要素已成为共识:一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手段的智能化,即智慧化的学习环境;二是基于学习者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兼顾兴趣,通过娴熟地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开展自助式学习的教育,即智慧化的学习过程;三是通过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教与学的方式重塑教学施为关系,即智慧教育生态。同时,“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新诉求,必须基于三种主要技术:一是作为现代技术手段的物化现代媒体技术;二是作为媒传教学法的智能现代传媒技术;三是作为优化教学过程的泛在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可见,新技术的发展为智慧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更为其增添了重要的基础要素,使其从里到外、从头到脚无不彰显信息化的特征,因此有必要在称呼中体现基于智能技术支撑的“智慧教育”(智慧教育城)和基于“教育智慧”的智慧教育之间的区别。

3.“智慧教育城”凸显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思路

众所周知,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其他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既有相通点也有实质性的区别。相同点在于教育信息化与其他领域信息化一样依赖于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教育信息化由于受到区域教育政策、教育人口、学校布局,以及区域教育资源和应用需求差异影响,导致在网络接入、基础建设、系统开发、资源共享和相应的教师培训中不可能全国、全省、全市、全县统一部署,更不要谈学校管理模式的不同和教育教学模式差异。正因如此,区域特色和区域推进一直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共同认识和重中之重,而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建设新阶段的智慧教育更是如此。国家可以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建设,而实质性推动却需要区域推进,“教育智慧城”建设也就成为推进的主体。区域推进智慧教育建设不仅是为了解决庞大网络和系统部署的问题,更是为了满足教育全数据收集和精细化管理需要。

三、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实践与探索

目前,我市乃至全国教育已经进入到了“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决胜期,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教育信息化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尽快部署,加快步伐,才能积极回应和不断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1.新形势下教育信息化战略地位提升

本世纪初,我国把信息化建设提高到关乎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强调优先发展。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紧接着《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制定颁布使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要素全面纳入国家战略的议事日程,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传统社会形态带来巨大冲击。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国家又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去年3月,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对未来十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整体设计、全面部署;9月,教育部召开全国第一次全口径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会议上强调,要深刻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并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任务、思路和重点;10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具体部署了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核心的七项重点工作;今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要构建“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体系,尽快建成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对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配套制度、责任体系、工作机制经费投入等做出了部署。国家紧锣密鼓的会议部署和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不仅意味着吹响了全面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号角,同时一再表明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2.温州具有良好的智慧教育城建设基础

过去十年,温州教育信息化工作围绕“建网、建库、建队、建模、建制”的五大目标,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获得整体提升。1999年,温州以教育城域网建设工程为核心,组建多层次、多局域的综合互联性网络,初步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和网络化。2004年通过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验收。2008-2011年,组织实施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创建达标工程”,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全面完成“浙江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学校建设标准”达标创建的地市,全市1070所中小学校参与达标创建,489所学校通过Ⅰ类标准评估验收,515所通过Ⅱ类评估验收,达标学校占全市中小学校数的88.1%,其它农村学校达到省定Ⅲ类建设标准,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启动实施数字化校园创建,已建设完成60余所市级示范数字化校园和一批数字化校园,并提出到2015年,创建100所以上市级数字化示范校,建成覆盖全市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的目标,为智慧教育建设扎实快速推进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提升空间。

3.智慧教育城建设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

温州教育受区域发展基础、地方财力、资源配置、人口流动等因素影响,城乡、县域、学校之间教育水平还很不平衡,推进教育公平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同时,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以及传统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落后的教育管理方式等等,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实现优质发展带来严重阻碍。

可以说,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的提出,紧跟科技时代步伐,结合教育改革发展,又立足温州实际,同时也融入了温州智慧。2012年,温州提出实施 “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全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和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体系建设,构建智慧教育城应用服务体系和温州教育大数据体系,促进形成最广泛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变革。2012年上半年,温州提出智慧教育建设整体思路。2013年9月,温州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开展“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实施意见》(温教研〔2013〕97号),再次明确要求“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了解学情,为改变并丰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要求“把现场与网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作为课堂转型的重要推手和中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新形态”,深化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目前,《温州智慧教育城项目实施方案》已经专家论证通过,并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之后提出完整科学的推进方案,其骨干核心内容已经在实际工作中付诸实施。

endprint

四、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基本构想

作为教育均衡优质和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智慧教育城建设必须在提升学校管理效能、教师发展绩效、课堂教学效益等多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以信息技术带动教育模式的创新,推动区域教育体制、思想、观念、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因此,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继续将“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最高价值追求,秉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按照应用驱动的基本思路,强化智慧教育基础环境体系和应用体系建设。其战略意图是以大数据为基础实施个性化教育,引领带动教育模式的彻底变革,成就更智慧的学习者;其战略要点是智慧环境和应用推进两者并重,实现“赋物以智,赋人以慧”,为智慧教育奠定基础;其战略任务是加快教育智慧物化提升和系统融通整合,形成区域教育大数据,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和数据模型决策,助推区域教育模式的变革和创新。

1.明确框架体系:基础环境+五大中心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教育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知识的传输不再只是来自书本和依靠教师。现代开放式教育的发展,已越来越不满足于固定教室的功能,即使再多的功能教室,也难以满足校园交流空间拓展需要。网络智能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则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物质基础,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形成和发展的外在因素。

因此,我们在谋划智慧教育城建设时,首先考虑的在合理布局校园物质空间环境的同时,深化数字化校园建设,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将重点延伸到智慧教室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造自然、物质、人文三位一体的校园环境。但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又不得不考虑技术发展和设备淘汰因素,以及前沿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结合效益发挥滞后问题。为此,我们在《意见》中兼顾承前启后,提出“适度超前布局,强化智慧教育城基础环境建设”的整体目标,整合提升教育城域网建设与应用,建设网络智能化学习支撑环境,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从而提升学校基础建设和应用水平,形成广泛的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应用,带动区域学校信息化水平整体提升。

同时,未来教育的基础是数据。因此,我们将“智慧教育城应用平台”作为未来校园的虚拟环境建设核心,建成包括行政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教育资源和数据共享在内的五大中心,“市-县-校”分级建设,全市整合覆盖,数据汇聚共享,有效开展国家、省级指定软件系统的推广应用和数据对接,整合形成汇聚与共享的区域教育资源平台和师生学习空间,实现区域单点登录和统一认证,形成智能、系统、鲜活的智慧教育城社区。

2.抓住关键环节:资源泛在+应用融合

温州教育信息化一直将资源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以“一网一院+专题网站”建设为核心建设模式,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一网”指的是“温州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网”,“一院”指的是“温州教育影院”,“专题网站”是一线教师自主建设管理的一批优质学科教学资源网,建立了以市县教育信息中心为龙头、优秀学校为骨干节点、广大教师主体的资源建设体系,并通过优质教育光盘集、中小学辅导网、城乡结对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应用是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前提基础,共享汇聚、个性泛在、智能推送的教育资源成为智慧教育的核心主题。但是,传统的教育资源库建设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资源开发的优质特色、动态更新、有效共享等等,相关研究和文章已经比较深入,这里不再赘述。余胜泉教授结合国内外学习资源建设发展情况,分析整理了当前学习资源建设呈现出的从平面到三维、从电脑到手机、从封闭到开放、从预设到生成、从网络课程到微课、从内容到活动、从资源到认知网络、从结果到过程、从通用到个性化、从知识到智慧等发展大趋势,相当具有代表性和参考价值。[6]

然而,由于受到本地学校信息化基础条件、技术水平和工作量等因素影响,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在建设实践中努力顺应趋势,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加强。为此,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在加强优质资源开发与应用中,拟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是整合形成汇聚与共享的区域教育资源平台,开发建设师生学习空间;二是组织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和校本资源,积极开发乡土教材资源;三是借助“远程教学”、“微课程”、视像中国(V-china)等手段促进资源交换应用。同时,配合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和途径,努力架起跨区域、跨校际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促进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比如,积极推进“翻转课堂”、“电子书包”、“一对一移动学习”,以及未来技术支撑下的新项目试点推广,利用学习分析技术优化学习过程,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干预。不断扩展“市民卡·校园卡”、校园基础设施和综合实践基地、社会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领域的应用,为教育精细化管理、教学质量跟踪、关注学生成长和教师的发展、教育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服务。

3.突出战略重点:立足实践+引领创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不能用产生问题的同一思维水平来解决问题。”国家将教育信息化上升到引领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而智慧教育城建设作为教育主动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更是肩负着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重任。因此,创新实践求突破,提升内涵促发展,也就成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战略核心。只有以超前思维与创新理念探索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建立最直接、最完整体系的智慧教育方式,加快构建和不断深化现代智慧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动态提升智能化、智慧化管理和服务环境,才能实现对教学内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积极变革。为此,智慧教育城建设必须着力从三个方面予以加强:

一是应用驱动,整体构架。智慧教育应是以大数据为基础并实施个性化教育。必须立足部门分工合作与任务强化,从整体上分析和梳理教育领域急需信息化支持解决的重点问题,以“数据、服务、决策”为核心,统一布局设计、统一系统建设、统一数据管理,建设覆盖全市的智慧教育城应用服务体系和温州教育大数据体系,为教育教学提供强大的基础技术支撑,建设便捷畅通的智慧流程、智慧管理、智慧决策等教学和服务环境。

二是深度融合,内涵发展。智慧教育城建设必须从重视硬件建设转向重视系统、软件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更加重视师生有意识地转变观念,从重视信息化建设转向重视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切实关注师生个体需求,围绕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学习和身心发展,最大程度地满足师生个性化定制服务,助力解决师生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师生健康、自主、智慧发展。

三是回归教育,落脚课堂。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服务教育教学,智慧教育城建设的核心与落脚点同样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必须区别于原来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配置,也不是简单孤立的信息化环境打造,而是为学生提供人与资源、环境交互的人性化、个性化的高效互动课堂。因此,在学习空间设计、课堂技术选用与整合,以及教学策略选择和过程实施上,必须充分关注课堂主体的实际需要,实现人、技术、环境、资源等诸要素和谐共存。

综上所述,智慧教育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境界、新追求,涉及教育施为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作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主体的温州,深刻感受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全面变革的高度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必须站在推进国家信息化战略和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高度,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不仅是教育主动顺应信息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更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一项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J].中国电化教育 2011(1).

[2]赵泽宗.汉语文教学[J].汉字文化,2012(3):88-91,12.

[3]王涛.智慧教育:智慧人生[J].科技风,2012(2):250.

[4]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1-13.

[5]屠启宇. 全球智慧城市发展动态及对中国的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13(1).

[6]余胜泉.学习资源建设发展大趋势(上)[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

(编辑:王天鹏)

上一篇:诗人顾城的经典语录下一篇:实习班主任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