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024-08-11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精选8篇)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西峰职业中专 李海燕

社会发展,经济发达,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身心健康。新的健康观认为,健康应该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其中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内心世界丰富充实与和谐安宁的状态,一个人的能力、需求、愿望与环境、机遇之间的关系保持和谐时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幸福”心态,是心理健康的表现。然而心理不健康,往往会引起疾病,而且其致病作用不亚于生理因素。我国古代医学,对此有过许多研究和论述。《黄帝内经》中写道:“故喜怒伤气,塞署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喜怒不节,寒署过度,生乃不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可见,古代医学认为,情绪的过度兴奋或思维的过渡紧张和激烈,可使人致病。现代医学告诉人们,情绪的变化直接导致人体内分泌的变化,使人的免疫力发生变化,可能使身体发生病变。所以心理健康是达到真正健康的重要标志。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

一、中专生心理健康分析。

该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随着学习方式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 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的改变,而且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都必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些学生主要来自各校的初中毕业生,大部分是不能上高中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他们的年龄大多在 1 15―17岁之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性和可塑性,使之极易接受外界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吸收能力大于他们的辨别能力,这就容易受社会消极影响而形成消极心理。因此,人们称这种变化最激烈、最不平静的阶段为“急风暴雨的时期”,也有人视其为“危险期”,它确实对于人的一生具有关键的意义;他们带着憧憬跨入21世纪,但社会的变革,观念的更新,市场的竞争,就业的压力,也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由于学习成绩欠佳,产生自卑;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过高的期望给他们造成了过重的压力和困扰;选择就读职业学校,是出于他们的无奈,起初相当一部分人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失落感;对未来的人才市场和求职择业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等等。因此,他们认为自己的前途渺茫,心理健康表现令人担忧!所以,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之养成“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势在必行。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深化德育工作的必然,也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市场,面向未来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加强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决定”突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心理健康即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人的全面教育的必要条件。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自信心;培养广泛的爱好和兴趣,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全面的健康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培养学生坚强的挫折承受能力。

挫折承受力是一个人避免或减少痛苦,适应人生与社会,获得成功和幸福的基本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尤其需要对他们进行挫折能力的培养和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看待挫折。一定的挫折能培养人坚强的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如果不正确看待,也可能使人消极悲观,丧失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从而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其次,要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人生中经常遇到挫折和失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消极的情感。否认、压抑、回避或淡然,都不利于心理健康。应当将不愉快的情绪视为正常的反应,接受它们,采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它们,消除其不良影响。只有具备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克服和战胜挫折。

2、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要教育学生加强个性修养。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如豁达大度,宽宏大量,谦和热情,正直诚实,克己忍让等优良个性,对融洽和建立人际关系都具有重要作用。其次,要热情真诚。热情和真诚是一种强烈的人际吸引因素,它让人有一种被接纳感,被关怀感,体验到人间最珍贵的感情。如果能保持热情真诚的心灵,就能赢得人们的好感。再次,要讲究与人交往的艺术。一是要重视第一印象; 二是多谈别人感兴趣的话题;三是学会恰当地赞赏别人; 四是把握交往的深度; 五是学会变换自己的角色。掌握了这五点技巧,3 就找到了打开人际交往之门的钥匙。

3、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现实的态度常具有朦胧的理性主义特点,往往只从自身出发,追求纯真和善良,有意无意地认为或要求现实是完美的。然而当他们走出校园,面对纷乱繁杂的社会,却发现现实远非想象的那样,于是感到困惑和消沉。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具有包容性较广的性格观念。只有面对现实,才能适应现实,才能调节自身与现实的关系。(1)帮助学生确立目标,认识自我。目标的确定必须要和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性格特征,能力特征相适应,如果目标确定的不合适,脱离了自身的实际,会使人失望,沮丧,失去信心,产生消极情绪。目标的确定,要让学生通过努力能获得成功,获得成功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产生自信心和强烈的不断进取的欲望。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获得的成功体验对促进心理健康是极为重要的。(2)教育学生正视现实,调整自我。教育学生应面对现实,以现实的眼光看待社会,客观地评价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的条件,不能以自己的意愿来看待甚至设计社会,要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将来能更好地去适应社会。⑶教育学生积极乐观,完善自我。乐观积极的态度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品质,是走向自我完善的最重要的特征。具有了这种人生态度,就能客观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以愉快的眼光去看待工作,学习和生活,并可消除很多心理障碍。乐观积极的态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是体验现实的幸福感;二是学会宽容;三学会化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只有学会逆向思维,换位思考,才能从正反两方面去看待事物,以乐观的态度去适应新的环境。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试能力,增强自信心,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2、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保健意识。学校应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宣传栏、校刊、专题讲座、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等形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比如不健康心理的危害,常见人格障碍,心理疾病的疏导与预防,如何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正确面对挫折等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其主动接受健康教育,掌握卫生健康知识的意识,形成人人关心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3、通过家访、联系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心身发展的特点。给他们灌输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并提出合理的教育建议,协助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不仅着眼于广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更要积极开展个别心理问题的预防,疏导和矫治。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等心理阵地,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

5、进行心理训练。如社交训练,心理稳定训练,智力训练,专题活动等。通过学习和训练,学会控制不良情绪,调节不良心理活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文化环境具有调节心境,陶冶情操,愉快身心的功能。良好的校容校貌在潜移默化中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情趣,促进他们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同时,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可以扩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有利于改善和协调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逐步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竞争。

7、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专门的心理辅导,还有赖于整个教学、教育环境的优化。良好的教学教育环境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学科心理教育观念。作为学生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孕育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调控学生的情绪,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教学方法,达到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学生能力,培养良好情感等一系列改善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构成“激励、合作、愉快”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2篇

—读张世联校长的《学习心得体会》有感

皎平渡中学 王妃

读了张世联校长的《学习心得体会》,让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节内容,我从中也认识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下面就谈谈我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点认识。

一、对学生本身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第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第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本身来说非常重要,对社会来说,也具有其特有的重要性:

第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所存在的种种心理行为问题,促进中小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社会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工作,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到正常状态,就可以大大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异常事件,维护好学校,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保证了家庭的幸福。

第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承受机制,正确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问题,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品质,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认同思想品德教育。

第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心理素质是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个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个体的潜能。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

三、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是老师。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要如何树立楷模,我认为老师先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其次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老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最重要一点是要讲诚信。不能夸大或缩小事实,不能答应学生的事情不做,更不能在学生面前无所顾虑地讲话。

第二,结合各学科教学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学科渗透。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在小学开设一门课,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优化整个教育过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论中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3篇

1 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中职教育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但长期处于教育低谷的职业教育, 在短期内达到与义务教育一样的重视度还是较为困难的, 特别是生源问题, 成为职业教育的一个现实的无奈, 目前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部分是那些初中缺少良好教育的学生, 学习基础差, 整体素质欠佳。具体体现在:一是对学习缺乏兴趣, 厌学, 是在父母的压力下才不得进入学校的;二是学习基础差;三是思想道德素质低, 缺少家长教育关心。这类学生在日常教学管理中, 只能是重行为管理轻教学管理, 老师更多精力是放在对学生良好日常行为的养成, 而教学成为辅助学生管理的手段。实际上, 不是学生自身智商问题, 而是他们不少在“学习心理、人际关系、自我评价、性心理、精神健康、考试焦虑”等方面心理压力较大, 不同程度的存在适应力差、群体性差、意志薄弱、冷漠等心理问题。究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学生本身的原因。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气质、体质、身体健康、生理发育、智力水平、个人能力、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 因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与感受, 其中有的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心理, 甚至产生心理障碍。特别是青春期发育的学生, 其生理、心理更为敏感、脆弱。例如, 在日常交往中, 学生会出现人际关系的焦虑。他们的交往需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扩大, 但若他们的交往能力得不到正确的指导, 往往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 甚至常常由于交往不当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如矛盾不能及时处理解决, 就容易形成暴力对抗、封闭孤独、拉帮结派等不良的心理。在平时学习中学生还会出现挫折与焦虑情绪。

(2) 学校的原因。当前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不断为学生“减负”, 但由于竞争日益激烈等各种因素影响, 以分数论英雄, 片面追求升学率, 依然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造成孩子对抗情绪或退缩畏惧等心理问题。部分学生群体内、个体间产生的矛盾等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 使部分学生厌学, 畏惧交往, 困惑疑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得不到广泛发展, 没有自信, 自卑情绪严重, 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 接纳自我, 更不要提给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 追求理想了。

(3) 教师的原因。目前, 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存在两大偏差。第一,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有条件的, 受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品德表现、性别、家庭背景等条件的影响。那些品德不良、学习成绩差、家庭状况不佳的学生, 很少进入教师的视野、受到教师的关注, 难以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重视、认可和关爱。第二,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的形式往往是消极粗暴的指责、批评、奚落、轻视, 带给学生对自己的否定体验, 无法让学生建立自信、乐观的心态。

(4) 家庭原因。当今社会迅猛地发展使传统观念受冲击, 新的理念形成, 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教育思想的陈旧、教育方法的单一, 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高投入、高要求与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不适应,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心理扭曲。例如家庭的纠纷、父母的离异造成孩子抑郁和焦虑。

(5) 社会原因。当前社会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一些黄、毒、赌等丑恶现象尘渣泛起, 贪污、腐败等不良社会现象屡禁不止, 人际关系复杂等, 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心理冲击较大, 造成学校教育与社会现象矛盾, 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2 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已成为学校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和教师要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和社会的责任, 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日常管理之中。现阶段, 学校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 定专职教师和专用教室;成立专门的学生心理咨询室, 指导、服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建设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是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 也是现代学校的标志。

2.1 良好的学校、家庭、社区心理环境能为中职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首先是学校主环境的建设, 这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主环境建设应尽可能地体现“整洁、明亮、美丽、文化”的风貌。如教学大楼、实验室、运动场等, 创建花园式的学校, 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 让茂林修竹、曲径通幽的小道与各种文化氛围结合一起, 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校园环境。

其次是优化学校、班集体的文化心理环境, 形成校有校风, 班有班风, 教有教风, 学有学风, 培养良好的“四风”。通过各种文化、艺术、体育和学习名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价值导向, 提高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技艺, 活跃学生身心, 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 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从而使学校、班级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可见, 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再次, 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 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 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 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 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 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 充满欢乐和信心。

2.2 建设一支专业心理教育教师队伍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显然是教师的责任之一。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领域;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是当今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任务。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 在一些地方, 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 学校要努力建立一支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队伍, 为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提供思想和人力的保证。

首先, 从构建队伍角度出发, 努力打造自己的心理教师队伍。学校应培养具有心理健康辅导能力的教师, 对思想教育课程教师应加强培训并引导考取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 同时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引进, 逐渐完善专兼职结合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结构。

其次, 从教育科研的角度出发,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指导, 在班主任培训中加大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开展心理教育个案研究等方面的力度, 点面结合以实际个案做为抓手不断提高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再次, 从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角度出发, 摸索出学生心理辅导员群体的建设的道路。根据职业教育特点, 在工作开展中, 不断挖掘学生群体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教育的模式。按照职业教育入学阶段、学中阶段、实习毕业阶段等不同阶段特点, 加强信心教育、适应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情感教育等,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 引导学生课堂与课外结合, 在参与中提高自己、影响别人, 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开展更加贴近现实、贴近学生, 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4篇

关键词:健康;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145-02

学前儿童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时期,他们虽然已经具有人体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但是各器官、各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他们对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敏感,容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伤害。对学前儿童实施心理保健,尽量为儿童创设和利用有利的条件,控制和消除种种不利因素,对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做好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工作,不仅可将他们的行为问题、心理障碍消灭在萌芽状态,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儿童在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正常地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使其对社会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儿童应该表现为:有充沛的精力;心情开朗、愉快、乐观;态度积极主动;能与小朋友和睦相处,在集体中受到欢迎和信任;能较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没有不良行为、不良习惯;注意力能集中;睡眠好。

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1、懂得哪些要求合理,哪些要求不合理

儿童发脾气、暴怒,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需求未得到满足。要让他们懂得,哪些需求是合理的,哪些需求是不能给予满足的。不合理的需求,即使发脾气、哭闹、在地上打滚也无济于事。

2、学会合理发泄不良情绪

受到挫折、委屈,心里有气,要用合理的方式宣泄,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而不该用打人、骂人、毁坏东西等方式发泄心中的怒气。要让儿童懂得,不高兴的事人人都会遇到,别去想他,高高兴兴地去玩,就会什么都忘了。

二、学习社会交往技能

1、移情教育

移情,简单地说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想想,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感知他人的痛苦。移情教育,会使幼儿更具有同情心,在与人交往中会更友好、合群、乐群。

2、分享与合作

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要多给孩子们创造一些合作的机会,同时懂得分享。分享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互利。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合作分享的机会是很多的,可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合作小制作等方式让孩子们懂得“合作是愉快的,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也是件快乐的事”“我把好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快乐”的道理。

3、恰当的自我评价

家长或教师对儿童的批评或表扬要恰当,尤其是批评,要本着“否定行为,肯定人”的做法,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也要十分注意孩子自我评价的培养,让孩子们学会客观地看待别人,也能客观地看待自己。比如:在评选“好孩子”活动中,发挥全班幼儿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评议,选出大家公认的“好孩子”。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幼儿情绪饱满、情绪稳定。

1、有规律的生活

生活有规律,幼儿的吃、喝、拉、撒、睡、玩,安排有序,习惯成自然,体内的“生物钟”运转和谐、流畅,幼儿的身心健康就有了保障。

2、良好的卫生习惯

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幼儿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身体具有积极的作用。

孩子最初的意志力从哪里来?从规律的生活中来,从良好的习惯中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动静有序、热情待人的习惯;以及卫生习惯、劳动习惯;按时吃饭、看电视等良好习惯。教育就是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孩子只要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么好的态度、良好的精神面貌、时间观念也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四、性教育

一般,人们认为性教育是针对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其实,从婴儿呱呱坠地,家长和照管人就有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责任。事实上,家长在有意无意间,或健康、积极,或不健康、消极,对孩子的性心理都会产生影响。

我认为小孩子对性问题感兴趣很正常,就像他们对任何自己没见过、没玩过的东西一样,大人不必大惊小怪。在最自然、最真实的场合下让孩子轻松地认识最自然的东西,就像在果园认识水果,在农田认识庄稼一样,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会大有好处。

首先,要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要让孩子知道:他是父母的孩子,爷爷奶奶的孙子或孙女。要学会尊敬老人和父母,不能随心所欲,也不应该扮演“小霸王”的角色,什么都以他为核心,让大人围着他转,应该有礼貌、知谦让、懂规矩。孩子的“角色”是否能扮演好,关键还要看“导演”。如果父母对孩子娇生惯养,那么孩子的“角色”也会扮得“不像样子”。将来一旦失去家庭的保护,在生活中势必遭遇更多的冲突与创伤,甚至会酿成悲剧。

其次,要让家庭充满笑声。幼儿的神经系统还十分脆弱,疏泄心理紧张的机制还很差,特别需要感受更多的家庭温暖。“家和万事兴”,在一个和睦的家庭里,敬老爱幼,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样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父母乐观、镇静、愉快的情绪对孩子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家庭需要笑声,孩子更需要笑声。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感情冷漠,父母不和,家庭破裂,而孩子在感情上的需要又得不到补偿,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5篇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习对学生来讲十分重要,小学阶段打下的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和养成好的行为规范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此阶段不仅仅要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忽视,保证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力,尤其是小学班主任,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工作,并能够积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势和教育路线,将当前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心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合二为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有效启动,推动班主任教育工作的进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竟争,小学生身边的一切也在飞速地变化,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在增长[1]。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交移给祖父母辈;对孩子的期望过高,都给他们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近年来我国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以及思想观念,想要快速适应并不简单,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学生可能更加进退失据。部分小学生的逆反心理、攻击行为或轻生现象便是很好的例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深切,因此,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为各学校乃至班主任的重要工作[2]。

为了规范和指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999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教育部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一经发出,各地小学都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3]。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很大漏洞,力度不够、形式单

一、课程化倾向严重、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全面等问题,导致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解决[5]。最主要的一点是因为教育理念始终没有转变,仍然过分的看重学生的成绩,一昧强调升学率,从而牺牲了学生本该予以加强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第一,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班主任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一定要注意观察他们的心理变化。小学生的思维质而不俚,但在很多问题上也许容易出现错误的判断和理解,受到外界的一些因素的干扰。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一旦发现学生的心理上有变化的趋势,就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挖掘问题所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负担,对症下药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4]。

第二,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给学生足够的个人空间。小学生纵然年纪不大,但是已经具备独立的思想意识,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特别的见解和判断。班主任在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试着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想意识,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学生身上,让学生感到压力倍增。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想法,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再让学生自由地展示和发挥。

第三,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的引导人,在学校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对学生也了解得最全面,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级管理之中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着手管理好这个大家庭,班主任将引领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养成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思想观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小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互相理解和尊重,同时还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情谊。

第四,在丰富的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气氛很容易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很多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或者是班级组织的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每年的学雷锋活动月,学校会有相应的活动安排,而借此机会,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将受到活动的熏陶。在日常活动中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大多数班主任每周都会开展不同主题班会,在筹划班会的过程中,要思考如何将健康向上的思想传达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班主任作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力量,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该提高心理辅导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积极探索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在?W生家长以及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更严苛要求的情况下,班主任应该自觉担起重任,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从根本上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潘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J].求知导刊,2015,23(24):54-54.[2]田学岭.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23(5):125-129.[3]肖巧,玲熊伟.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J].教育评论,2016,4(9):105-109.[4]杨延茂,张重阳.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究[J].科技信息,2012(24):329-329.[5]刘春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思考――以淮北市48所中小学为例[J].高考,2017,10(3):15-16.作者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6篇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自然也越来越大,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个人的发展是必需的。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承受住种种的压力,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就简单来说,心理较为健康的人会懂得如何合理的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而不会去用偏激的方式来“解放”自己。

不管是学生,还是成年人都需要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会有学习方面的压力,和同学相处的小摩擦;成年人会有工作压力,人际间的矛盾等,这些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都有可能成为个人发展的障碍,往往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根源。最近,社会各界都比较关注的就是富士康的员工跳楼事件,5月25日清晨,一名员工在富士康深圳园区的一栋大楼跳下,之后不治死亡。这是富士康今年第十一起员工堕楼事件,已造成九死两伤。次日的晚上又发生了员工坠楼的悲剧,坠楼的原因警方仍在调查中。虽然,现在我们并不清楚真相是怎样的,但是,如果富士康的员工都经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学会怎样排解烦恼的正确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适当途径,也许,局面会有所改变。

大学生——似乎是个值得骄傲的名词,其实有着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苦恼,做学生难,做大学生更难。大学生生活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体会才会明白。在学习方面,经过了中学很长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以后,考上了大学,大多数人就想着到了大学该好好放松一下了。然后就是逃课,通宵成为家常便饭。慢慢地开始堕落,沉溺于无所事事的逍遥日子里。等到临近考试的几个星期,就临急抱佛脚,拼命啃书,幸运就能勉强熬过了,不幸就会挂上几科,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我们在大学最重要的应该是获得了一种解放,心灵的自由。在这里,你可以很自由的做很多以前你想做但是又没有时间做的事情,但是有一点就是:你必须认识并懂得到,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得自己负责了。你可以放任自己不去上课,但是同时你也要有能力保证你的学习不会出现问题。当你很长一段时间让自己处在一个与学习生活隔绝的环境下的时候,等到你发现自己的功课出现很大问题了再想学习的时候,你可能就很难或者必须得花上一段时间以后才可以进入学习的状态了。所以,应该提前预防这种对学习的真空状态。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近期发生的“刘海洋事件”,正是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的突出反映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

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7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更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需求。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言必谈中考、高考,升学率成了学校教育的唯一目的。学习成绩决定了一切。从家庭到学校,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被认为是没有“正事 ”的表现。有的学校评“三好学生”基本上也成了“一好学生”。我们的德育工作很多时候也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为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致使有的学生厌恶学校,逃避学习,甚至产生仇视心理。

当前,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我们学校亦有类似情况,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各中小学虽然早就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形同虚设,更不要说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了。

“马家爵事件”足以使我们对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深思。我们的目标究竟是要造就什么样的人才?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我们教育的成功与失败?用什么来检验我们教育的得与失?在新形势下,我们不得不对这个问题重新加以思考。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就目前状况而言,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的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到正常状态,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偏态与变态的不适应行为,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与异常事件,维护好学校、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保证了家庭的幸福。

二、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成长的需要。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成人。

三、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的需要。

青少年是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出现了心理和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一是性需要,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与性需要的形成,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由于以上的因素,所以,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迫切。

四、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作用——家庭、社会环境都给当今的青少年的心理都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注重与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势在必行。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8篇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及问题论述

(一)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新时期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逐步转变, 人才不仅仅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还要具备人际关系、竞争、创新以及适应性等能力与素质。这就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抗压能力有所要求。

此外, 职业教育往往侧重于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 这就导致在文化课的安排与管理上不怎么严格, 学生易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再加上可能因为师资力量薄弱等缘故可能导致职业院校缺少欠缺经验与耐心的教师, 管理上就存在漏洞, 因而在工作中可能就忽略了学生的情绪教育, 学生情绪不稳定就会影响整个学校的安定, 正常教学秩序也会受到影响。

一些学生来自农村, 父母长期外出打工, 对学生缺少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需要在职业教育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来加以弥补。学校与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承受能力。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较为容易产生心理波动。如果此阶段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极有可能产生不良问题。这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不能因为自身工作的疏忽导致学生的心理遭受不良影响与打击, 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一个体现。

(二) 职业院校中学生潜在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第一, 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现在学生成长的时代背景导致大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再加上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得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如果不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疏导, 则有可能发生不良行为。

第二, 沉迷网络世界, 缺乏正常人际交往。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 因而忽略了正常的社会人际交往, 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 对社交抱有恐惧感。

第三, 遇事处理较为极端。受到上述三方面的影响, 再加上虚荣心、拜金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 如果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引与疏导, 可能就会以不理智的行为处理问题, 带来不良影响。

第四, 抵触学习, 认为读书无用。再加上受现阶段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影响, 这种思想与认识越来越多, 很多学生出现厌学、自暴自弃的心理。

二、加强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 打造具有职业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各职业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结合培养人才的理念与校园文化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成具有特色的课程, 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素质的人才。在课程的制定上, 学校应该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与心理特点, 从而在教学方法上找到有效的突破口。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确保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乐在其中, 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二)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要想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就必须打造一只具有较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保证数量, 且在授课时能尽职尽责。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 提升其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必须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与监督, 保证每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具有专业的资格证书。

(三) 进一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校园文化也是一堂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在增进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的同时还保证其身心愉悦, 消除不良的负面影响。学校还可以借助校内的刊物、广播与宣传栏等进行宣传,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识与修养, 确保学生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不断成长。

(四) 继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做到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都能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心里疏导机制, 为学生提供正常的渠道表达诉求, 从而消除和化解学生心里的负面情绪。其次要在工作中实行三级一体的体系, 建造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配备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与专员, 给与需要咨询与疏导的学生以帮助。

三、结语

职业院校要想走出瓶颈, 实现突破与发展就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巨大, 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要重视在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 才能为我国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伟.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困境和出路[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 (1) .

[2]张明.略论现代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 (6) .

[3]刘彩军.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青海教育, 2016 (4) .

[4]张迎春.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心理健康教育接受障碍对策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 (5) .

上一篇:旅游扶贫调研报告下一篇:作文-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