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微课教学设计

2024-07-29

灰雀微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灰雀微课教学设计 第1篇

课题:灰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难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旁批

激情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树上唱歌。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内容。

合作探究

一、整理问题,精读理解

1.快速读课文,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通过小组交流,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1)从哪看出灰雀是男孩带走的?

(2)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问灰雀?

(3)男孩为什么抓走灰雀又放回来了?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男孩知错就改的好思想。

组织讨论以下问题。

(1)小男孩吞吞吐吐的。

(2)小男孩把灰雀送回来,说明他知错就改,是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3)小男孩也很喜欢灰雀,并且被列宁感动了。

二、再读课文,总结提升

1.引导学生读课文。

2.课件出示灰雀回来后的画面。提问:列宁、男孩和灰雀,你最想和谁说点什么?

检测评学

选择省略号的正确作用。(填序号)

A.引文的省略

B.表示断断续续

C.列举的省略

(1)“没……我没看见。”()

(2)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3)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有猴子、老虎……()

延展活学

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向学生推荐图书《列宁童年的故事》。

课后

反思

灰雀微课教学设计 第2篇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具准备: 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齐读。说一说自己对灰雀的了解。(也可从文中找有关句子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交流对列宁的了解。

四、指名接读课文,要读准确下列字词,并用“——”标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郊外 散步 昂望 胸脯 一定 肯定 惹人喜爱

或者 坚定 面包渣 白桦树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五、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2、用“~”标出写灰雀的句子,引导学生从颜色及叫声体会它的可爱。指导朗读,体会“惹人喜爱”一词。

3、找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读一读,讨论体会:抓住哪些词可深入理解。通过朗读,了解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4、再读,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试着说一说列宁的心里话。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六、引导学生学习三——十自然段。

1、同桌分读合作,体会列宁的心情、小男孩矛盾的心理。

2、再读,讨论:

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那个男孩听了列宁说的话,他是怎么说的?这是他会想些什么呢?想象一下他的动作、表情。

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列宁、男孩的不同心情,讨论: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一、二自然段。

二、引导学生学习十一、十二自然段。

1、自读,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思考、讨论:

灰雀这几天到哪里去了?列宁为什么不再问那个男孩?

3、分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男孩十个诚实的孩子?

三、自由读全文,深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诚实孩子的喜爱。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全文。分角色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五、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生字词。

六、处理课后练习题。

七、布置课下扩展联系:

1、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男孩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微课设计初探 第3篇

一、选题微小目标明确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目标明确, 便于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完成一次学习体验。一段微课视频5~10分钟为宜。因此, 选题不能大, 对政治学科而言可以选择某个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组织教学。这样从小点切入, 分析探究才能入微到位, 时间也比较好把控。于是我选择了苏人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六课《保护自己的隐私》的难点“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为课题, 确定课题名为《提高隐私防范意识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二、导入多样切题迅速

和常规课一样, 导入也是微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微课导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如设疑、复习导入课题;或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导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但不管以哪种方式, 微课都必须要求迅速切入课题。

本课我从生活实际问题入手, 通过简短的生活访问导入课题, 访问题目设计如下 (用PPT下逐一呈现) :

1. 你遇到烦恼会向他人倾诉吗?

2. 在使用QQ、微信等聊天工具时, 你会向陌生网友透露姓名、住址、学校等信息吗?

3. 购物消费或办卡时你会详细填写姓名、电话、身份等信息吗?

4. 你会将贴有个人信息的快递包装随意丢弃吗?

我适时提醒学生:当我们对以上问题作出肯定回答的时候, 就意味着个人信息已经被泄露出去了, 它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隐患。所以我们要提高隐私防范意识,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通过此环节, 让学生初步形成隐私防范意识, 引发他们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关注, 快速切入课题。

三、线索明晰过渡激趣

如何引发学生关注?如何才能将高深的理论变得简单, 将简单的问题变得有趣?这也是微课关注的重点。在微课教学中, 我们应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同时尽可能用一条线索贯穿全课, 突出重点内容, 显露主干知识。本课围绕课题, 以“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为线索, 设计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危害以及掌握防止信息泄露的方法”这三个问题, 整合视频、案例、图片等多种资源, 采用视频播报 (沈阳女孩微信发照片致歹徒尾随最终丢了性命) 、现身说法 (我本人在生活中因个人信息泄露招致各种麻烦) 、智慧比拼 (师生共享保护个人信息的有效方法) 等方式展开教学。需要说明的是, 本课用录屏软件制作而成, 现场没有学生参与。所以, 我在教学中多处设计留白, 讲述间隙留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时间, 增强师生思维互动。

当然, 作为各教学任务板块的粘合剂, 过渡语也要精心设计, 它一方面可以增强课堂的连贯性, 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本课在播放新闻短片前, 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现代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便捷而透明。高科技产品微信是当下热门的交友工具, 里面有很多功能如“扫一扫”、“摇一摇”、“查找附近的人”挺有意思, 也深受大家喜爱。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缺乏防范意识, 随意泄露个人信息的话, 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危险,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新闻短片来了解一下。

接下来是这样过渡到“现身说法”板块的:生活中很多人因为个人信息泄露产生的影响可能并没有这么严重, 但是肯定有过被各种陌生电话问候、短信骚扰甚至诈骗的经历, 老师也有过很多这样的遭遇, 以此引起学生对老师有关遭遇的关注。

四、收尾快捷高屋建瓴

良好的导入固然能产生“课伊始, 趣亦生”的妙用, 但精巧的课堂小结亦能引领师生达到“课虽终, 趣犹存”的境界。当然, 微课小结和微课导入一样, 要求快捷干脆。

本课结尾, 我总览全课内容, 用短小精悍的语言总结出四句话:“交友聊天需留意, 个人信息少发布。证件保管需妥善, 网络畅游要当心。资料填写不随意, 保密责任需约定。切勿轻信陌生人, 信息安全源头防!”以此总结在生活中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小窍门, 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隐私防范意识。

《灰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4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 课堂 目标 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81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事件的发展进程,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因此,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读懂人物的内心是学习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学写“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等词语,积累描写灰雀的句子。

2.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揣摩人物的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列宁对灰雀的爱护。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重在积累

1.在《我们的民族小学》中,我们学了这个字,(板书“雀”)谁能为它找个好朋友?(孔雀、灰雀……)

2.(补充板书“灰”)让我们记住这小家伙的名字吧!(学生齐读)

3.你能用一个词夸夸它吗?(漂亮、美丽、惹人喜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经过预习,我们已经把生字学会了,把句子读通的同学请举手。

2.这个故事,除了灰雀,还有谁?(板书:列宁、男孩)

3.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公园的白桦树上有三只( )的灰雀。一天,列宁发现( ),原来是小男孩( )。后来,小男孩又( )。”

(三)再读课文,聚焦“喜爱”

1.这节课,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个词——“惹人喜爱”。(齐读)

2.默读课文,找找灰雀惹人喜爱的句子。

3.出示“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非常惹人喜爱”。

(1)指名读,并正音。

(2)灰雀的胸脯在哪?观察“胸脯”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出示:“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非常惹人喜爱。”)指名读,教师示范,指导“声断气连”的方法。

5.灰雀的什么非常惹人喜爱?

(1)随机板书:粉红、深红。

(2)小结:抓住了灰雀胸脯的颜色来写。

(3)板书:婉转地歌唱

教师引读:“它们在树枝间婉转地歌唱,那歌声真好听。”“婉转”用来形容声音好听。

(4)小结:抓住灰雀的动作来写。

6.作者李声权抓住灰雀的特点,通过颜色、动作的描写为我们勾画出这惹人喜爱的灰雀,让我们带着情感读一读。(齐读)

(四)三读课文,解读动作

1.你们喜爱灰雀吗?列宁喜爱它们吗?(喜爱)老师发现文中没有一句是说列宁喜爱这三只灰雀的,让我们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2.读第一自然段,找到描写列宁的句子。(随机出示:“列宁每天……他每次……”)

(1)“仰望”:抬头向上看——仰望。拓展:向远处看——远眺 / 远望;向四周看——环视 / 环顾;从高处向下看——俯视 / 鸟瞰。

(2)“渣”:指名读,随机正音。

(3)“每天”“每次”:跟着老师一起在这两个词的下面画小黑点。小黑点的作用可大了,它告诉我们就是这个词让我们读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出示标注框)让我们把“喜爱”写在这两个词的边上。

(4)再读一读,从哪个词能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仰望)。

(5)通过解读列宁的动作,读懂他内心对灰雀的喜爱。

(6)难怪列宁(引读)——“每天到公园散步”,难怪(引读)——“他每次走到白桦树下……”

3.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练笔,学以致用

学习作者,抓住小动物的特点,通过颜色、动作等写出它的可爱。

灰雀教学设计 第5篇

城内小学 文转平【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2,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小男孩有错就该的的好品质,作个诚实的好孩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带文《我不能失信》。

【教学重点】

1,培养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2,理解课文,学习小男孩诚实的美德。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这是难点。因为课文没有明确写小男孩告诉了列宁灰雀哪去了,他怎么知道“一定会回来,它还活着”,必须在学习了课文后联系上下文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因此有一定的难度。

【课前准备】

灰雀的图片、列宁的图片、列宁的简介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4分钟)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里的生字,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下,把它们牢牢记住,好不好?(指名2-3名学生认读,大约1.5分钟。)

胸(xiōng)脯(pú)

桦(huà)

散(sàn)

诚(chéng)病(bìng)

蹦(bèng)

下面我们再来认认它们,我们来开小火车,看看哪列小火车开的又快又好。(2分钟)

(对学生的表现加以鼓励和表扬。)我们开完了小火车,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导入(2分钟)

放映列宁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说说看这张图片上的人是谁啊?(学生回答:列宁)对了,他就是列宁,那有没有人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列宁呢?

下面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列宁。放映课前准备的列宁的简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我们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三,学习第一段(5-7分钟)

放映有三只灰雀的图片。下面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你们看,在这张图片上有三只灰雀在枝头上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啊,你们看它们可爱吗?(回答:可爱)

恩,好,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跟灰雀有关,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一段。因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自然段比较多,我们先把这些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下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哪位同学想尝试一下?(指名2-3学生读),老师希望一位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灰雀特点的句子。然后老师请同学来回答。

读完后,指明2-3名学生回答,(课文描写灰雀特点的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加以表扬。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课文,里面有两个词:郊外,欢蹦乱跳.请大家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

过渡:

放映两只灰雀的图片(学生会在下面议论)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发现这张图片少了一只灰雀啊,那到底是少了那只灰雀呢?接着放映两张图片让学生加以对比,作出解答。

为什么会少了一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下面的自然段。

四,学习第2-10段(8-10分钟)

1,咱们还是跟刚才一样,一位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当列宁发现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他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几句可以看出?(很着急,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2﹞知道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的心理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不敢讲---------肯定地说,说明小男孩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3﹞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饱含着对丢

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4﹞我们把列宁与小男孩对话这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谁能读出什么语气(读出列宁对灰雀喜爱之青,丢失后惋惜之情,要读出小男孩思想变化,每次对话语气是不同的,第一次小男孩说没看见时态度是肯定的,但有些心虚,第二次小男孩没出声,要读出他内心有斗争,第三次小男孩承认了灰雀还活着,但说话时有些胆怯。最后小男孩态度是坚定的。)

教师:我们学完了这段,课文里有2个成语,希望大家联系上下文理解他们的意思:(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一般在心中有事,总放不下时就会自言自语。

可惜:值得惋惜。)

五,学习第11-13自然段(8--10分钟)

(本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以仍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理解课文)

1这只丢失的灰雀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看出来的?为什么?(这只丢失的灰雀是小男孩送回来的。因为列宁看到鸟的同时看到了那个小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从这可以看出小男孩知道自己错了,很懊悔,很不好意思,所以低着头)

2从小男孩的表现说明什么?(说明他知错就改,是个诚实的好孩子)-------教导学生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不能撒谎,作错事后,要知错就改,做个诚实的孩子。

3,列宁为什么没有再问那个小男孩?他是什么时候预料到这只鸟在小男孩那儿?(列宁看到灰雀已回来了,为了尊重小男孩的自尊心,所以就没再问。当小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从小男孩说话的口气已料到鸟就在他那儿)

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5--7分钟)

六,总结:(2--3分钟)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共有1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在公园散步,他非常喜欢公园里的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讲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以为它死了,感到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死了,只是坚定地说,它会飞回来。第11--13自然段讲第二天,列宁果然看到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问那个男孩,因为他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小男孩的教育过程,又写出了小男孩心理认识的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板书设计:(略)

七,生学习课文《我不能失信》,了解课文大意,与课文《灰雀》作比较,小男孩和宋庆龄的特点都是:

灰雀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主人公列宁和一个小男孩还有三只可爱的灰雀的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故事。

师:你能把这些词语读正确吗?(多媒体出示词语)

郊外

散步

胸脯

仰望 欢快

或者

严寒

可惜 肯定

果然

诚实

面包渣 白桦树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过渡:大家刚才的表现,我发现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生字新词掌握的非常好,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来感悟列宁和男孩不同的情感世界吧!

二、研读感悟

1、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读课文)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描写灰雀的句子?(找生读)师:谁能完成下面的填空?(招生回答)

师:除了描写三只灰雀长得可爱,你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列宁喜欢灰雀)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学生读句子)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多媒体出示)

找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

过渡:从刚才的词语中我们发现列宁特别喜欢这三只灰雀,假如有一天灰雀不见了,列宁会怎样呢?

2、师:请同学们读第3—10自然段。

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个自然段是小男孩说的话,从他们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1)、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读一读列宁说话的段落?(找生读)师:哪组同学读一读小男孩说话的段落?(学生读)(2)、(多媒体出示列宁的话)(找生再读)

师:请同学们再次读列宁说的话,从他的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列宁对灰雀的担心、伤心,也从侧面反映了列宁对灰雀的爱)

过渡:那么,灰雀到底哪里去了呢?我相信在小男孩的话中,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多媒体出示小男孩的话)(找生再读)

师:从小男孩的话中你有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从捉鸟到放鸟的心理变化)

过渡:从小男孩的话中我们知道灰雀是被小男孩捉走了,请大家想一想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引导学生说出男孩喜爱灰雀)

(3)、师: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说出列能喜欢灰雀是给灰雀自由,男孩喜欢灰雀是限制了灰雀的自由,列宁的爱才是真爱)

(4)、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再次朗读课文,去体会列宁和男孩不同的心理感受吧!(学生分角色朗读)

过渡: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决定把灰雀放回来。看,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列宁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他会说些什么呢?

3、师:请同学们轻声读11—13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问灰雀呢?(1)、学生读课文。(2)、交流问题。

(3)、师:通过大家的回答,我们知道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男孩的心,这就是列宁对孩子的爱。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的再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拓展应用(续编故事)

上一篇:《大学之道》体验课流程下一篇:湘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我真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