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散文

2024-07-08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散文(精选8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散文 第1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散文

很多以后都只是记忆中的过客,就像你曾经牵着我的手说要永远在一起,可最终也没有抵过时光,抵过这漫长的以后。--题记

他西装革履地坐在酒席上,缓缓的看着那身着蕾丝婚纱的新娘徐徐经过他的身旁,花童托着她及地的长裙,在地上宛然形成一片阴影。任凭那灯光是如何耀眼,却不如这团阴影更能照进他那布满灰尘的内心,而那往事已矣。周围的人群谈笑风生,但这一切似乎都已与他无关,一切的喧闹仿佛被遗忘在了记忆的深处,连同他自己。

新娘与新娘按照惯例来到他面前敬酒,他微微抬起双眸,瞥见她的`面容一如往昔,只是现在更多了一份为人妻的幸福。那样的笑顔,曾几何时他也拥有过,回忆的潮水不可遏制的袭上心头。

似乎爱情总是在夏天来临的。他也在那样晴朗又无忧无虑的夏天鼓起勇气,向她吐露了隐藏在心中两年的感情。她也似现在般笑笑,然后没有说话。他牵起她的手,说以后会好好照顾她,他要和她永远在一起。

她很温暖的笑着,然后双手抱住了他。那一刻,仿佛全世界便只剩下了他与她。可是这永远终究没有敌过时光,抵过这漫长的以后。记忆中的夏天也只剩下了不厌其烦的蝉鸣于炙烤大地的烈日。

他端起酒杯,最后一次凝视她的眼眸,一饮而净杯中酒。满堂喝彩的喧腾,终究是无法掩去他内心最深处的寂寞。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她今日嫁人,新郎却不是他。

试问,又有谁人还记得那年夏天许下的承诺呢?夏天,一晃眼就过去了。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散文 第2篇

⑵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

⑶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⑷宜:和顺、亲善。

⑸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有蕡即蕡蕡。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第3篇

甜桃硬脆,蜜桃绵软。但商贩不能卖软桃;八、九成熟,还带点硬乎劲的正好。买回家放两天,发出一股浓馥的香味,便是出水、蜜效果的时候,也正好剥皮,要抓紧时机吃,不然很快就烂,皮肉糊在一起,接着变色变质变味,胃肠不易接受。

新鲜且成熟的蜜桃,其上好的,就是薄薄的一个皮囊满兜着香甜如蜜的浓汁。我家乡太行出一种蜜桃,大的一个近一斤重,可以将麦管插入皮内吮吸,用不着剥皮,那真有如饮仙露之感。

烂桃当然不能出这个效果。

所以。无论就哪个层次上讲,“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都很有道理。质量务求,宁缺勿滥。质量差的玩意越多越糟糕。有人嗜烂桃成癣。不怕拉肚子,廉价买一筐大啃,那是他自己的事。若是拿烂桃加工成果酱,给经纪人以优惠的回扣,弄到市上去卖,便是大大的伤天害理了。

“鲜桃一口”是就质量上与“烂桃一筐”相对而言的,当然不是说只宜咬一口尝尝鲜。桃子味甘甜,且含有多种维生素,能生津、润肠、活血、消积。我家乡太行有“桃饱人,杏伤人,李子树下抬死人”之说。孙猴子在花果山就是以桃当饭的,后来在天宫当了弼马温,大闹蟠桃会,猛吃之余,也不忘把席上的蟠桃统通带回山去,给猴喽罗都品尝一番。而杏子吃多了则容易上火,李子性更偏激,它红得发紫,如血,而其肉更有一种异香,引人馋涎欲滴,守着李子树大嚼,真是欲罢不能,但暴食便易导致鼻子大出血。果园里要救护车很不方便,弄不好就会发生不幸事件。所以要节制。老祖宗的话来自丰富经验,不是说着玩,且对桃、杏、李性格的论定有严格区分,听听还是有益的。

桃子虽然不如李、杏那么容易上火,且有饱腹的功能,但吃得太多也不好,古书上就曾警告过人们:“桃子多食生热,发痈疮、疟、痢、虫疳诸患。”若然有福气终日以大蜜桃当饭,却不具孙猴子那种异秉,也会因营养失调而有损健康。

所以,吃桃子也有生活辩证法,总之是跳不出物极必反的规律。从物质角度看如此,精神上也不例外。桃花本是鲜艳物,美好的象征,喻人之美则称“艳如桃李”;自然景色中又有桃花江、桃花潭、桃花源,且入了李太白的诗,陶渊明的文;画家把桃花画在扇子上,名为桃花扇,提起来风流得很;“桃之夭夭”则形容丰富茂盛。这自然都是好词。若然突破这个大界限,说哪里发生“桃色事件”,导致“桃色纠纷”,成了“桃色新闻”,就颇颇不妙。

这类借喻对桃未免唐突,其来历也无据可征,猜想一下,想必以鲜桃大都有一抹如绘如染的粉红,而粉红艳则艳矣,但不免有点轻佻,甚至淫邪,故惯称黄色戏剧为“粉戏”,艺人取个“小桃红”之类的名字,也显得颇不自重。

不过这是过去的事了,大抵出于一些风流文人的创造。今天已不大提,但愿贬义的“桃色”二字永远从辞汇中消失,使美丽的鲜桃不受玷污。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经典写景散文 第4篇

几天淅淅沥沥的烟雨之后,又迎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周六。

“郊外踏青去!”同事妹妹率先发出邀请。

“我有事要处理,你们先去吧!”我拒绝得有些勉强。

“在家干嘛呢?我们赏桃花去!”半小时后,友人华子的声音又在手机中响起。

“赏桃花?去哪里?”一片绚烂如霞的花海仿若眼前,桃红朵朵,摇曳生姿。哈,挡不住的诱惑!我不禁怦然心动。

“乐姐早!有太阳,你出去不?我孩子今天放假……”新朋友梦鹰妹妹亦通过手机QQ发出邀请。

“我们决定去赏桃花,你可去?”

“好啊……”

于是,我、华子母女、梦鹰一家三口,一行六人结伴前往。不一会儿,两辆小车一前一后沿娄湘公路向东疾驰。

春雨洗涤过的空气温润而清新,夹带阵阵醉人的花香,扑面而来。太阳躲在云端,悄悄地和我们捉着迷藏。说是去赏桃花,其实我们尚无具体目标。有心的华子,记得在湘乡连山村的公路边,曾见到过不少推销桃子的路摊,便断定这附近一定有桃树。没关系,先去探探吧!

车到连山地段,目光所及,一树一树的桃花,风姿卓约,在一栋栋村舍的房前屋后、山坡地头,绽开笑靥,张开粉红的羽翼,流转成满目芳菲。泊好车,再一打听,屋后的山坡上,就有一片硕大的桃林。呵呵,无需踏破铁鞋便已寻得,我们开心地笑了!

细碎的阳光,跨过疏影斜横的树枝,洒下一地斑驳。片片新绿,伴随着剪剪春风,在眼前雀跃。鸟雀翩跹而舞,清丽的歌唱悠扬婉转。我们一行,随友善的主人指点,穿过一片林荫,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兴高采烈地攀爬而上。谈笑风生间,一派迷人的景象已呈现眼眸。一棵棵虬曲舒展的桃树,疏密有致,生长在穿插于一堆堆乱石之间的泥土之中,将一面斜坡漂染得诗情画意,如烟如岚。桃林面积并不大,约莫二十来亩吧。但站在桃林下方向坡顶仰望,亦觉气势磅礴,红粉如海如潮,宛如轻纱薄雾般的“胭脂云”,令人疑心是哪位九宫仙女遗落在人间的霓衣羽裳。我们融入妖娆烂漫的花的世界,看那一树树的繁花,一树树的粉红,蓬蓬勃勃,巧笑嫣然;也有许多含苞待放的花蕾,带着一丝丝柔美,一缕缕暗香,含羞半敛,安静地躺卧在布满嫩芽的枝头。轻轻地走近,凝神静气,吮吸着桃花散发出来的芬芳馥郁,仿佛能听到花骨朵儿悠然绽放的声音。多想,用浅浅的水墨,描绘出片片桃红那淡淡粉粉的容颜,将其极致的柔媚拥进怀中,织入梦里,融在画卷中。穿行于在桃林之中,花瓣掠过耳畔,落在发髻上,情深款款,似有暗香盈袖。惊喜的目光停留在一片片粉红中,内心且喜、且暖、且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一首首诵咏桃花之美的诗词佳句,咚咚咚,齐刷刷敲响着我那有些生锈的脑门。再看面前景色,我情不自禁地对诗人们充满着深深的敬仰。这些简短凝练的诗句,寥寥数字,却将春日桃花景况描摹得如此贴切、形象、生动。我迫不及待取出相机,将这片灿若云霞的桃红,连同周遭的莺飞草长,一起摄入镜头,镌刻成我心底永恒的花雕。

沿着那条曲曲折折的小道,我们奋力向上攀登。地势越高,桃花盛开得越发茂密。“哇,快看这棵,开得太美啦!”“呵呵,那棵树上的桃花,好漂亮啊!”于是,数不清的惊喜令我们欢呼雀跃。且拍、且乐、且走,终于到达桃林的顶端。面前的桃枝上,每一朵桃花都洋溢着开心的笑颜,绽放出缤纷异彩。那五片由浅而深的粉色花瓣,经过一夏一秋一冬的精心准备,此一刹那倾情绽放的艳丽,无不展示出桃花的千娇百媚,呈现出一种极致之美,撩拨着人们的心性。那因饱满绽开的绚烂,既美得清绝沉静,又美得喧闹惊艳。花枝在微拂的春风里摇曳,蜂飞蝶舞,芳香扑鼻。顺坡俯瞰,连绵的山坡上,桃红云蒸霞蔚,芳草蔓延遍地,野花、菜花处处竞秀。由近及远极目眺望,桃红草碧,绿树房舍,田垅山丘,公路桥梁……与蓝天白云一起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锦绣画卷。与桃花有染的我们亦情不自已,摆弄着各种翩然生动的姿势,与桃树桃花一起定格于镜头之中。此情此景,真应了崔护那“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千古佳句了。

凝望着桃花朵朵,以及在桃林中尽情欢愉、摄影的同伴,一份轻舞飞扬的思绪情不自禁在我脑际荡起。桃花之美,究竟该用怎样的画笔去描绘?又该用怎样的意象符号或文字去标的、诠释?悠久的中国文化长河里,有多少关于桃花的诗情、故事与传说?

在我的心中,桃树原本只是本土乡野中一种常见的果木,村前村后、平野河滩、山坡谷地,不论土地贫瘠肥瘦,不论四季严寒酷暑,它都以不变的内涵随缘应对,以自身生命的内在张力蓄势待发。它或一树独立,迎风吐绽,或散落成林,璎珞纷呈。每当春风吹遍原野山岗,桃花朵朵盛开,以缱绻的风姿独领群芳,以先声夺人的姿势,为春天拉开了最华丽的序幕,率先上演一幕姹紫嫣红的盛典。

桃花,又是浩瀚文海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从《诗经》开始,有多少名人雅士,为桃花挥洒浓墨重彩?《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无疑是流传千古的佳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的《题城南庄》,蕴含其中的又是一段多么令人柔肠百结的悱恻爱情啊!而“人面桃花”则成了赋予完美女子形态和气质的最高褒奖。“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自命桃花仙的唐寅所写的《桃花庵歌》,表现出来的那种安贫乐道的旷达胸怀和诗酒逍遥的`人生境界,一直被世人广为流传。李白、杜甫、白居易、袁牧、韩愈、杨凭、刘敞、陆游、晏几道、王维、谢枋得、欧阳修、吴融……等许多领骚诗坛、词坛的历史名家,无不为桃花留下珍贵墨宝。“春桃一片花如海,千树万树迎风开。花从树上纷纷落,人从花底双双来。人来花底花可知,花落舟中人欲痴。不愿辞花咏言归,愿为花下春流水。”二十世纪文学泰斗郭沫若这首《游园赏桃花》又是多么的脍灸人口!

人们常用来“桃花运”“桃花劫”来形容一个人的爱情纠葛和异性情缘。能获得良好的异性感情互动即为走“桃花运”,感情出现纠纷或灾难便为“桃花劫”、“桃花煞”。世间得遇“桃花运”的人自然不少,而与桃花相关的悲情故事亦很多。我不禁想起有“桃花夫人”之称的春秋时期绝色美女息妫,她目若秋水,面若桃花,丽如芙蓉,雅若蕙兰,却是一位“一女亡三国”的“红颜祸水”,最后落得个“乱世桃花逐水流”的凄惨结局,也让桃花无辜地背负了一个轻薄艳情的恶名。人们常说,女人一生如花,二十岁的女人是桃花。无疑,是因为二十岁的女孩,青春靓丽,恰与桃花媲美的缘故吧。我还想起了陶渊明为我们勾画的“世外桃源”,甚至想起了《射雕英雄传》里的桃花岛,想起那位个性清高、智商一品的桃花岛主――东邪黄药师……

同伴们流连于桃花间,赏花嗅香摘野菜,很快便到正午时分。

“咱们今天先吃午饭,下个周末再来,可好?”“好的!相信过几天那些含苞欲放的蓓蕾,应该都盛开了。”有人在提议,有人在响应。欢快的声音将我从沉思中惊醒,恋恋不舍地随众人一起离开了这片美丽的桃园。

一周瞬间即逝。今天又值周六,一早,吱吱喳喳的小鸟便在窗外呼朋唤友,温煦的春风,澄碧的天空,令我欣喜不已。

“老公,今天又是好天气,上周六我们去的桃林你没去,今天我陪你去看,好吗?”面对我笑意盈盈的盛情邀请,夫答应得非常爽快。

二十公里路程,轻车熟路的我们很快就到。停车的当儿,女主人告诉我们,连日阴雨,加上桃花花期本来就短,很多桃花都凋谢了。

虽然有些失望,可既然来了,还是想来个眼见为实。

我们信步迈入桃林,一眼望去,红粉似乎稀薄了许多,湿粘粘的泥土上,满地落红缤纷,散落在地的花瓣儿,正行进在化泥护花的旅程之中。男主人正在桃林的空地松土、施肥,为种植西瓜做着准备。他笑呵呵地告诉我们,他们两口子都是工人、干部,这片桃林是他们利用空暇在荒地上开发出来的,如今鼎盛期已过,准备更换一些其它果树。前几天,看桃花的人很多,如今桃红大都落了,赏花来晚了一点……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由自主的在心里吟诵起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是啊,桃花如此娇嫩,怎经得起朝雨晚风的摧残?可抬头细看,映入眼中的桃枝上,布满了无数娇嫩的翡翠般的新叶,正陪衬着那些失去花衣的枣红色花蕊。那些经过风雨洗礼后依然绽放的花朵,傲立枝头,笑看人寰,别有一番韵味和生机。恍惚间,我似乎看到叶子在速长,倏忽间,花蕊处结出了一个个可爱的小桃儿。很快,葳蕤的树叶中,挂满了无数惹人馋涎欲滴的水蜜桃……

我情不自禁的笑了。花开花谢,生命轮回,乃自然规律,其实没有什么值得伤感。桃花谢了,还有桃叶,会结桃果;桃叶落了,桃果摘了,一旦春风在大地上开始抒写蔚翠的华章,千万树的桃花就会笑绽春天,摇曳出最激情的舞蹈,火一般地点亮整个时空。轮回的时光里,开花、长叶、结果,都是一段如歌的历程。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美,独特的风姿。即使在萧瑟的冬天,桃树也和许多其他植物一样,满怀着对春天的向往,恪守着孤独寂寥,积蓄着来年春天迸发美丽的能量,其饱经风霜考验过后的容颜,呈现出一副刚强孤傲的风骨。谁说不美?我们的人生四季不也如此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750字作文 第5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子。

我的妹妹,这个让我挂念的人。她虽不是我的亲妹妹,却是我最疼,最喜爱的妹妹,分离,有一年了吧。我和她的相处,不过几个星期,留给我的却是数个日月的感慨。

桃子,和她认识的时候,她是六年级,一个不服气,不服于年纪的孩子,一个活泼,又重感情的小姑娘。

她活泼。当初我收妹妹的时候不止收了她一个,可是第一个找上我来的是她。她一直叫姐叫个不停,一下找我去那,一下跟我说这,好像永远停歇不下来,好像有永远用不完的精力。

她不服年纪。记得有一天,我终于得了个清闲。我甚感奇怪,心里有点担心,不知何时已是喜欢上了这个可爱的小妮子,跑去看她,才发现她在那哭。安慰了好久才停下来,跟我说了个大概。

她说:“有人说我小学生!”我那时候没怎么想,就说:“那有什么大不了,说就被说了呗,管他们呢。”

可是,好像却毫无作用,反而她又委屈的红了眼“不是!小学生怎么了?小学生就得被人看不起吗?谁不是从小学生长到大的!”我第一次看到她这么不甘,这么愤怒的样子。

她很重感情。记得那天,最后相见的那天,她又哭红了鼻子。她红肿着眼给我塞了一封信:“老姐你要注意身体,桃子会想你的`,老姐要早点回来......”她咬了咬下唇,咬的发白,低了头会,再抬却是扯出了一副比哭还丑的笑,带着她的傻气。便是转身故作轻松的跳着离开了。

车上,我拆开了那封信,那封做的精致,用心,内容中本该好看却又有些歪歪扭扭的字。但是,那些都不是我主要关注的。

‘老姐『专属』

老姐,桃子认识你的这些天很快乐,但是没想到分别来的这么快...桃子因为老姐拥有了很多,老姐很疼桃子,可桃子却经常让老姐操心,桃子会想老姐的,不会再让老姐操心了,老姐保重,照顾好自己。

思你成疾,药石无医

老姐再见......’

看完这些,我的眼中模糊了,嘴角却扬起了抹弧度:“好!”老姐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个傻姑娘也要照顾好自己!

有首歌,我挺喜欢,记得它的开头是:“十年像是一场梦,我一直等待着醒来的那一天......”如今将这一年联想起来,却是无比漫长。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第6篇

“你知道吗?那棵桃树被砍了,本来还想再为你做一个桃心链的,看来没机会了。”我拿着话筒无限婉惜地说。

斌沉默了良久,缓缓地说:“砍了就砍了。”平静的声音中没有一点感情。

我握着电话,无言,只觉得眼睛胀得生疼。

斌,一别两年,你是不是已忘了过去?你是不是已与城市中的灯红酒绿融为一体了呢?

放下电话,来到那个山坡上,远远地便看见那棵树剩下的树桩,在夕阳下映着刚刚长出的绿草,给人带来一种无名的悲伤。

我轻轻地坐上树桩,一阵湿润的春风吹过,带来一股淡淡的油菜花的香味。我闭着眼使劲嗅着这种清香,就像和从前一样。

[2]

“哈,我找到你了,快出来!想吓我,没门儿。”我慢吞吞地从油菜地里钻出来,看着一脸得意的斌,装出一副委屈的样子说:“你为什么每次都知道我躲在这儿想要吓你啊?”

斌轻轻地拍拍我的头,一边帮我弄掉头上的油菜花,一边笑着说:“谁让你笨呢?”他这样说的时候,我看见他那一双被脸上的肉挤得很小的眼中,闪着亮亮的光。

彼时我十岁,斌十二岁。因为在一个村住着,彼此父母的关系又很好,妈妈总让我叫他哥哥。可是我总是叫他斌,只有在让他陪着我玩为我摘野果时,才会撒娇地叫一句“兵哥哥……”

[3]

我刚从油菜花地里和他嬉闹着跑上公路,便看见公路上躺着一捆绿油油的树苗。

“这是什么?”我跑过去,捡起那捆树苗问道。

“这是桃树苗,一定是刚才那个卖树苗的人掉下的。”

“那我们快去还给他吧!”我不假思索地说道。

斌看着我,笑了笑,然后点头说“好”。然后便拉着我的手奔跑了。

风扬起我的裙子,我笑呵呵地看了他一眼,然后迅速迈开步子超过了他,不顾他在后面的呼喊和追赶。

就在我气喘吁吁也迈不动步的时候,终于看见了那个背着篓的大叔。我们将树苗交给大叔。他为了表示感谢,在桃树苗中抽出一棵送给了我们。

[4]

那一年我十三岁,斌十五岁,我们虽不像小时候那样亲密无间,却依旧无话不谈,他依旧如同一个哥哥一样宠我。

那一年春天,三年前种下的那棵桃树第一次开满了繁花,如同绯红的轻云一般,我们不约而同地起到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句话。

只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如同这满树娇艳的繁花一样美好。

那个下午,我看见斌坐在桃树下,将头埋在膝盖上,听着他不断地说他不在乎他的父母,他们吵得越凶越好,就算他们离婚了也和他没关系。

他不断地说着,我知道他嘴里一直说他不在乎,心中其实是最在乎的。我懂他心中的悲伤和倔强,却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

沉默了很久之后,看着缓缓落下的花瓣,我语无伦次地吐出一句:“桃花落了,很快有桃子吃了。”

[5]

斌最终还是没能和我一起照看这棵桃树,他走了,和他的妈妈离开村子,离开他的父亲,离开我和桃树去了城市。

那个夏天,那棵桃树第一次结了满树的果子。

我和斌站在树下,摘着桃树上剩余不多的桃子,谁都没有说话。

我站在树的另一边,透过枝叶的缝隙看着他,心中有好多话想说,却怎么也说不出口,映着落日的余晖,他的神色中显出了一份惆怅,这两个月来,他瘦了好多,原本胖乎乎的脸却变得刚毅、沧桑,我偷偷地看着他,心中莫名地疼了起来。在桃子快要全部摘光的时候,他终于开口了,“晓婉,晓婉,我,明天就要走了。”

其实我早就知道,却在他亲口告诉我之后,感到心口闷闷的,仿佛被什么堵住了一样。

他见我不说话,便又缓缓说道:“明天,明天我离开以后,或许就再也不会回来了。你以后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和以前一样在学校受了欺负也不吭一声……”

我听着他从来没有过的唠叨,眼泪止不住地落下来,转身,在自己的篮子里拿出一个盒子,然后绕过桃树,将盒子放到他的手里。

我满脸泪水地笑着对他说:“斌,斌哥哥,你一定不能忘了我,一定不能忘了这棵桃树,还有,无论如何,你都不能变坏。”

第二天,他真的走了,我看见他上出租车的时候,一只手拎着箱子,另一只手则抱着我昨天给他的盒子。

[6]

两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到这片山坡,眼前依旧会浮现斌熟悉的模样。

时光荏苒,无论是谁都很难坚持当初的自己,无论是谁都会在社会中变得更适应生活。

回想着斌在电话里那样冰冷的声音,突然觉得好陌生……

“香姨,您怎么回来了?”

“我回来扫墓,对了,你斌哥让我给你带点东西。”

香姨从包里拿出个盒子,这个盒子是那样的眼熟,分明就是他离开前我送给他的那个盒子!

慢慢地打开盒子,里面装着我送给他的一枝桃花和那串花了三天时间才做好的桃心链。

我轻轻地将桃心链拿出来,6个桃核仿佛变得更加莹润了。突然看见盒底还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一刻,我的心中装了满满的感动,斌,原来你一直都记得。

晚上,我坐在满天繁星下,给斌发了一条短信——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青春的歌就如同桃花一样美好,不一定非要看着桃花,只在心中留有花香就好。

抬起头,看着闪闪的星光,我想,斌,你一定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第7篇

如今的油画行情已经不如五六年前了。当初桃芝一门心思考油画,可因为高考分数不够,她只能在国画系完成本科学业。她的本科毕业创作是用油画手法画的水墨画,颜料厚重到几乎要撑破薄薄的宣纸,导师认为她结合了中西手法的特点,创造出传统与当代的碰撞感,给了她高分的毕业成绩。研究生考试给了她第二次希望,通过各种关系,桃芝认识了后来的硕士导师——一位年轻的油画家,因为头一回当导师,有没有生源很重要,如果没有学生报名,这个专业方向就会被取消,而导师也就成不了导师,可是没有名气的导师在其他名师的压力下,很难招到学生。所以,桃芝和这位油画家的相遇简直就是命运的安排,让二人互相抓住了救命稻草。

虽然油画家给了她专业最高分,可惜桃芝的英语差1分过线,只能破格录取而无缘公费。一年3万块的学费,桃芝年迈的父母已无力承担,只能靠桃芝做兼职老师,用600元的课时费一点一点挣。到了毕业,桃芝再次犯了愁。水墨成了市场新宠,油画辉煌不再。曾经在桃芝看来贴着二等生标签的“国画”,不断被中国买家热捧,以前一两千每平尺也无人问津的作品,如今十万一平尺都供不应求。桃芝的毕业作品是一张以国画手法表现的油画,精妙再现了水墨画的氤氲特点,油画家导师予以高度赞扬,说其结合了中西绘画手法精华。这都不重要,关键是没人买。

在油画最美好的时候,桃芝赶上了一趟没有驶向预期目的地的车,在水墨画最美好的时候,桃芝却因为赶上的这趟车,错过了绚丽风景。桃芝在美术馆里盯着名家名作怨恨地想着,自己难道就真的要靠兼职画一辈子,却不知自己被某个人盯着看了很久。直到那人上前搭讪,桃芝才从哀怨中缓过神来。桃芝是个好看的姑娘——肤白,气质佳,加上适才幽怨的神情,很是让人爱怜。那人手上戴着沉香串,脖上挂着金链,虽然土但价格豪气。土豪有过婚史,原配在他付学费的商学院里搭上了高富帅,就一脚踢开了土肥圆。所以土豪立志找个有文化的女人当老婆,最好会画画,而且只要她愿意,他就出大钱包装。桃芝和土豪,就像之前的桃芝和年轻油画家一样,互相抓住了命运的稻草,拯救了对方。

于是桃芝的名字和作品,开始频频出现在各类艺术媒体上,从画廊个展到美术馆群展,从国内艺博会到国际艺博会,土豪的团队在其旨意下,凡预算范围之内的宣传方案照单全收。为此,甚至出现过同一家公司的销售为了争夺桃芝的宣传,闹到内部翻脸。

就这样炒作了两年,桃芝终于在美术馆开个展了。开幕式上,桃芝和知名策展人私下的小动作,土豪看在眼里,外表仍故作淡定。展期快结束时,土豪命人提前一天把桃芝的画全部装箱运走,从此与她断了联系。桃芝不怕,她和策展人私定终身,也不再担心作品的价格:有了土豪用金钱铺下的宣传基石,再加上策展人的重磅评论文章,画画已不再为求生,只为高价。

快乐之所以愉悦人心,是因为它并不长久。土豪看不得两人在各类场合秀恩爱,突然以最快的速度抛售此前卷走的画作,桃芝那又像水墨又像油画的作品,价格在数月之内一落千丈,十来万一平尺瞬间被打回一两千每平尺的原形,未婚夫的文字此时显得软弱无能、乏力回天。

灼灼其华的色彩魔术师 第8篇

——廖继春

廖继春1902年出生在台湾丰原,少时家境贫寒,家里靠祖母替邻舍妇女绘制绣花鞋面维持生计,这些色彩斑斓,带有吉祥纹样的手工艺制品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廖继春,他对色彩的选择和运用成为日后其创作上最醒目的标志。1922年自台北师范学校毕业后廖继春返回家乡教书,并在同年与林琚仙订婚,夫人大家闺秀出身,对廖继春的艺术事业十分支持,并希望他能够先去日本留学再举办婚礼。于是画家在1924年登上了赴日的轮渡,当时同船的还有画家陈澄波。

回忆当时的情景,廖继春说:“抵达日本的第二天就是东京美校的入学考试,若是误了这趟考期,就得等到第二年春天的招考。于是在东京接应的台湾同学赶忙带着大家到处奔波,理发、照相、领表报名都在一天完成。”在东京美术学校,廖继春学承于当时东京画坛新秀田边至,当时学校流行法国绘画教育体系,指导教师虽沿袭了“外光派”的观察方法,但在画作中却多使用更为主观的靓丽的色彩,传达出奔放明朗的情绪。当时廖继春的作品便是以扎实的写生为基础,以画面颜色块面的经营为主要表现方式。

廖继春自1924年就读于东京美校,3年的学习时光清苦而快乐。留日期间为补贴生活费用,廖继春先是到牛奶厂配送牛奶,后又以刻制图章和绘制手工艺品赚钱。第一学期结束后,他便搭船返回台湾,与林琚仙按约定完婚,婚后又返回日本继续学业,此后3年间,妻子每月均从自己的薪水中拿出一部分寄给丈夫,直至其学成回国。

1927年10月,台湾岛内举办了第一届“台展”,这是第一次由官方举办的美术展览会。廖继春送展的两幅作品《裸女》、《静物》都入选并获得西洋画部的特等奖,这也是“台展”的最高荣誉。1932年,在第六回“台展”举办前夕,廖继春被聘为该届展览会的评委。

廖继春作画偏爱使用粉红色,钟爱花卉静物题材,并贯穿艺术家整个创作生涯。比较他早期与之后的花卉静物作品可以发现明显的不同:上世纪40年代之前的花卉表现偏向直接表现花卉客观的形象,到了50年代之后花卉转变为画家主观的感受与投射,不论在用笔及色彩构图上都更加自由奔放。其学生李元亨曾提到:“廖老师在很多颜色的附近或底下使用非常多的间色层次所产生的效果,就成了在厚重的层次中显现出强烈,里面有一种调和。我特别欣赏的一点是,廖老师所用的那种白色。”不少艺术史学者因此赞叹他为“色彩的魔术师”。

线条的使用是画家作品中又一独特之处,尤其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的作品中更为明显,但却非欧美艺术家所要强调的方向性、力量和速度感。廖继春认为绘画中的线条可以接近诗的境界。我们看他此时期的作品,无论静物还是风景,都能清楚感受到其笔势的速度与疾缓行走的时间,其中轻柔灵动的特色,乃是继承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线条语言,艺术家纤细而富情感的线看似轻松随意,却是在长年的绘画生涯中练就对线条与构图的掌握,宛如诗句经过字字斟酌后的简练隽永,线条和色块在此的意义已近乎书写,藉由流动的轨迹成为作者与观者之间的传达媒介。

早年由于经济原因,廖继春常将旧画涂改后继续创作,造成画面颜料质感厚重,彩度与明度相对降低,直到晚年经济宽裕后才开始使用全新的白色画布,以油彩的相互搭配创造更为丰富的色彩表现。正当画家创作旺盛之时,抗日战争爆发,到了1943年后廖继春非但无法再自由创作,连起码的生活都无法保障,直到1945年8月战争结束后继春一家才搬回了台南,暂住在一幢破屋中。

廖继春在美术教育上也有着斐然成就,战争结束前,廖继春便已在台南一中教书,日本教员被遣送回国后,他成为学校唯一的台籍教员。随后又代理了数月校长职位,1947年起受邀在台湾第一大美术学府——台湾师范大学执教,并与台湾早期西画家陈澄波、颜水龙、杨三郎等人组织发起“台阳美术协会”,通过举办展览让当时的台湾本土艺术家有了一个良好的交流画技的平台。

1962年5月廖继春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考察当地艺术,访问期间画家偏重对当地美术教育和相关制度的考察,希望能够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传播至台湾。美国之行结束后,又接着到欧洲各国以及东南亚等地参观美术馆,这次欧游对他的艺术观有很大启发。他认为欧美艺术的特长是“强烈”、“有魄力”、“画面庞大”。欧游后他试图将西方艺术的特点以个人化的范式纳入自己的创作。比如他突破造型的藩篱,不追求绝对的抽象或具象,画面形色更加奔放自由。艺术家在当时接受《雄狮美术月刊》访问时说:“如夏卡尔所说的,他之前来巴黎并非学习那里的画,而是接受那里的刺激而已。这种种的因素使我尽速地觅求了新的自己的方法。”

廖继春的创作早年受日本的学院派影响,中年开始半抽象的绘画风格,色彩逐渐明朗,利用粉红、淡绿和淡蓝的交织,形成强烈的对比,呈现出野兽派的作风;晚年的作品越发成熟,更多的是半具象半抽象,色彩绚烂,笔触自由奔放。他有时加上纤细色线的搭配,画面极富律动感,虽然形象仍然存在着,但其创作观已进入抽象性的表达。“我利用简洁强烈的色彩,以对比和强调来赋予更多的色感,同时在线条的构成中注意到造型的趣味,不是写某一时间内的形象,而是把希望表现的色感表现出来。”的确,廖继春大胆地将过去隶属于自然形象的色彩通通解放,用大红大绿的原色,在画布上重新铺陈出一个独立且完整的色彩世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散文】相关文章:

张敏华的诗07-05

李卫华的2011述职报告06-30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作文08-14

韩资企业在华的本土化发展战略10-06

上一篇:描写暑假生活的英语日记下一篇:补助感谢信的范文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