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和中学教学计划制定要求

2024-09-19

顺和中学教学计划制定要求(精选10篇)

顺和中学教学计划制定要求 第1篇

顺和中学教学计划制定要求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是加强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制定计划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及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教师的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分析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及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基本情况。

2、学期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学期教材在学科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期教材的基本结构及系统,学期教材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

3、学期教学任务

提出学期教学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方法训练、学习习惯养成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三方面的目标和要求。

4、教学进度

按照教学内容顺序,设计好章、节或单元的教学课时数,包括复习、检测评价、实验的时间安排。

5、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实施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活动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教学应根据教学计划和学校要求,明确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

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在开学初于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由教导处备查。

顺和中学教学计划制定要求 第2篇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认真落实市教育局2013年教育工作会议要点。完善学校教学工作制度化管理,保证教学工作常态化运作,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二、重点工作

1、尝试探索基于教材基础上的教师导案。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针对减轻教师负担,挖掘备课深度,提高教学质量而开发的一种教学方案。以提高专任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

2、完善教学工作制度化管理。规范学校教师代课管理,确保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加强教学管理,协调处理好任课教师公出、学习和请病事假的问题,研究讨论制定教师代课管理制度。

3、有效开展教科研活动,将科研课题溶于教研之中,改革教研课评价方式,做到全员、多角度参与评价,切实提高研究效率。

4、扎实推进九年级毕业生各轮复习,及时开展各次模考,为学生升学打下坚实基础。做好中招报名工作,服务好每一个学生。加强体育及实验训练,迎接体育及实验加试。做好学生临考前的心理辅导,从思想上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进入中招考场。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师代课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1、严格执行国家、省、市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开全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学科课程,教师授课严格执行教学进度。采用“平时检查与随堂听课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教师努力做到“上足、教好”,不得随意挤占,挪用课程表课时,教师要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按时上下课、不拖堂,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2、修改完善教师代课制度,本学期根据教师会议讨论意见,结合以前教学代课、带班存在的问题,学校进行梳理完善代课制度,并出台试行稿,及时针对代课情况进行公示,使学校代课制度更加均衡、民意化,促使此项工作和谐开展,从而规范教学管理。

3、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测等常规管理力度,使教师形成常规工作常态化意识。

备课:充分利用开学备课周及每周教研活动时间有计划的进行集体备课。教导处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开学初进行全册教材的解析备课;隔周进行一次案例式备课;每月对教师教案备课进行详细点检查;利用教研课研讨活动进行方向性备课。使备课真实、有效。

上课:严禁教师上课无准备、无教案,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根本杜绝教学的原则性、科学性错误。提倡课堂教学以汇报学生预习、当堂反馈为主,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谨遵“引导”二字,做到三讲:讲重点、难点、易混易错易漏点。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交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用长远眼光培养学生。科任课堂仍执行“四环节循环教学”的授课模式,任课教师要做到课后真实反思,平时要有一周以上储备备课。

作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预留作业。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等适量,批阅及时、规范、正确,做到有批有改。提倡学科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书写批阅规范化、各年级统一作业本使用(每学年统一一套练习册,一套数学课堂作业本,一套语文笔记本,小字本,两套作文本,科任每一课一批作业)。教导处定期检查与抽查。

辅导:提倡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的科学辅导原则,实现培优和帮困两不误。加强对学生学科特长的重点培养,重视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以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以毕业班质量提升为重点,同时发挥毕业班的辐射作用,抓好六、七、八年级的培优补差工作,各学科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全面了解,采取针对性方法进行培养帮助转化,力争全校学生合格率达98%,六年级优秀率达60%,七、八年级优秀率达30%,转差率达到78%。让出色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促进各个年级的提优补差工作,要有实效。

检测:重视单元、期中等阶段性检测与学校抽测。单元检测以学年组自己独立开展为主,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补偏救弊。期中检测期末抽测以学校组织开展为主,各学年组、教研组要对检测、抽考成绩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学校在每月末将对各年级进行各学科培优转差进行教学质量抽测,教导处及时了解学校教学质量状况,采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严格做好期末非统考科目质量检测的各项工作,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

4、根据2011版国家课程标准对阅读量及古诗文量的要求,结合学校国学积累的情况本学期将各年级段国学积累的内容进行修改,并有效利用大课间时

间进行有计划地诵读。建议教师每天布置半个小时的读书作业,力争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

5、利用朗读竞赛促进教师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本学期根据学校常规安排十一月份进行六至九年级朗读竞赛。内容以教材篇目为主,以学生个体朗读与班级齐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两项分数合一为班级团体分数,同时各年级设学生个人单项奖三名,初步拟定邀请朗读专业人士进行现场点评,提高教师对朗读文章方法、技巧的认识与掌握,从而带动学生正确朗读能力的提升。

6、继续抓好抓实硬笔书法这项重点工作。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六年级段正楷练习、七至九年级段硬笔行楷的写字训练。硬笔行楷训练,是我校探索的让学生刚具备正楷的基础上,进行提高书写速度的连笔练习。本学期将强调教师着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重视个体班级的写字训练与培养,定期举行书法比赛,敦促班主任将习字训练抓实抓出效果,全面提高写字育人质量。

(二)结合科研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教学研讨,抓实效促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1、推门课:加强学校听推门课的力度,开学第一天便要开始进行全校任课教师普听课,促教师、学生及早进入新学期教学状态,并进行教学。了解掌握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常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监控,检查与指导,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效果。

2、名师引领课:本学期由校内各教研组先进教师出引领课,带动全校教研的启动。

3、师徒研究课:继上学期之后,继续开展骨干教师带徒弟活动。具体做法:由师傅指导徒弟备课、做课,师傅说设计意图,徒弟做课汇报。

4、开放课:本学期预计在十一月份将面向社会、家长开放学校课堂。

(三)创新传统的备课模式,高效备课、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我校面临大班额教学的现状,教师批改量大,教师的工作负担也相应加大,出现教师教案照搬照抄现象,形成既费时间、无效劳动又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不利氛围。我校为打破这一现状,提出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本学期继上学期基础上,继续完善尝试使用“基于教材基础上的教师导案”,基于教材基础上的教师导案,是针对减轻教师负担,挖掘备课深度,提高教学质量而开发的一种教学方案,即:语文、数学教师将备课内容写在教材上,有目标、有重点的在教材上勾画、批注、解意,并认真备课后练习,将此作为重点写在空白处。

语文教材教师导案主要从教师把握教材重难点的角度,及课堂的练习设计考虑,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一节课“学生学会什么---目标体现”“怎样让学生学会---过程体现”“训练巩固什么---练习反馈”,力求把教师放到引领、引导上来,学生放到主体、主人地位上来。

1、目标体现

教师在每篇课文的课题右上角书写本篇课文的目标及重难点。

2、过程体现

体现指导学生读文(段或句)的要求、体现指导学生理解文章(重点句子或段落,文章结构,修辞等)的方法、体现补白练习与当堂巩固练习。

数学教材教师导案主要从教师把握教材重难点的角度,看教学参考书把握练习题训练的重点进行学习,力求让教师抓住重点,有效利用四十分钟。

3、教学目标

在本单元开始写出单元训练目的。

4、教学过程

分几点写出为完成本节课任务的流程及所应用的方法

5、巩固练习

教师结合看教学参考,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结合自己课堂教学实际写出训练重点。

本学期,以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用“尊严”引领教学管理意识,本着务实、有效的原则,抓好教学各项工作,使教师、学生、管理者辛勤洒下汗水的同时,能愉悦地微笑。

顺和中学教导处

顺和中学教学计划制定要求 第3篇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 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越来越恶劣, 科学合理应对目前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和金融危机压力, 成为了各大施工企业研究追求的方向。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过程 (管理) , 尤其在施工过程中的项目成本控制, 能够有效的改善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 合理补偿 (确定) 施工消耗, 促进施工企业的再生产进行,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降低成本, 提升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 责任、分工不到位, 施工前无法做到预算 (控) 在先, 施工过程中做不到按计划控制、按控制状况分析考核, 施工完成后盈亏均衡时找不到原因;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经验有限, 合同意识薄弱,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各个部门管理沟通不到位;项目管理人员流动频繁, 工作不连续;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 现场材料浪费现象较为严重;材料计划提供有误, 供应量与实际操作量不符, 造成材料闲置浪费;成本核算过程中, 预算员没有很好的把施工预算与成本核算结合, 项目没有阶段性成本分析, 没有做到实际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进行阶段分析比较, 从而不能很好的对施工过程起到指导控制作用。

工程项目的前期策划是项目在正式开工前, 集合公司各部门的主干力量, 对项目的图纸、项目的实施环境结合公司自身的材料、成本、技术、质量的管理特色进行分析, 从而制定出符合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计划, 以达到控制项目施工过程优化的目的。因此, 合理进行项目过程成本控制必须制定工程项目的前期成本策划, 通过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情况的分析, 对整个施工过程分阶段目标成本的计划进行制定, 以确保在施工时及时进行目标成本、实际成本的对比, 使得实际成本接近或者控制在目标成本之内。

2 前期策划中成本控制计划的制定过程

前期策划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的策划, 应该涵盖整个项目施工的全过程, 依照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编制, 并落实到责任人。在前期策划成本控制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内容:

1) 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

项目管理人员通过调查而了解该项工程的标书编制情况。定额的费用、取费标准、中标价、主要工程量、施工现场的周围环境、掌握进入现场施工队伍的技术状况、人员素质、设备能量、工程工期以及要求的开工竣工时间、工程施工的难易程度, 编制项目前期策划成本控制计划。

2) 分解成本控制指标, 着重主要项目成本。

在项目成本计划的策划过程中, 注意对项目整体成本进行分解, 分阶段分项目的进行控制, 抓重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例如: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工程直接材料占成本的60%以上, 因此项目管理成本控制小组应高度重视项目材料的成本控制, 这是降低项目成本的最大块, 要从材料合理的耗量和价格的确定上进行控制。

3) 现场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成本的控制。

一般在项目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 对于人、机的控制主要依靠工序的合理安排才能达到优化的程度。在编制项目前期成本计划时, 造价人员要与技术人员一起对项目实施的方案进行优化, 合理确定工序, 确保现场人员、机械台班的使用达到最佳利用率, 真正做到事前测算、事中控制、事后考核。争取控制实际发生的人工费在中标人工费之内, 并超额完成台班定额工程量, 同时要注意考虑机械设备的维护成本。

4) 现场经费的控制。

项目间接费用, 也是项目成本控制的一块, 可控制空间较大, 在策划时, 要制定相关的经费审批制度, 特别控制差旅费、招待费、电话费、办公费等杂项的开支。

5) 项目总工期与总成本的关系。

工程活动的成本与它的持续时间的关系:随着活动持续时间的延长或缩短, 成本会相应的变化。这样不同的安排, 就会有不同的总工期, 就会有不同的总成本, 由此引起项目总工期和总成本之间复杂的关系。

3 成本控制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1) 提高项目班子的整体成本意识和素质。现阶段项目班子成员年轻化的趋势, 无论业务能力还是经验都非常欠缺, 公司成本部门应加强对项目班子整体成本意识的培训与学习。项目经理、核算人员的业务熟练度、核算能力有限, 无法保证项目核算的质量, 应重点针对项目经理及项目核算人员进行培训。对于核算员, 应重点培训针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与成本相关的工程变更及签证的搜集与手续办理程序, 项目经理应加强对成本管理方式的培训学习。对于技术、质量、材料以及施工人员, 应加强对项目施工成本发生方式, 以及对成本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培训。通过对项目班子的整体成本相关知识的培训, 不断提高项目的整体成本管理水平。

2) 编制成本责任目标及预算。项目部根据前期策划的成本控制目标编制具体的成本控制计划, 并根据工程的各项具体合同, 制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责任预算, 以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实物量为基础, 按照项目部门、施工班组的分工进行具体分解, 形成整体的责任成本, 项目经理应对各施工工长签订以考核成本为主要指标的分项工程承包任务, 各施工工长则将承包指标以任务书的形式落实到施工班组, 逐层进行成本控制, 力争从根源上控制合理利润的流失。

3)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管理和监督。公司经营核算部门应改革现行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经常性的组织公司所有核算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学习交流, 并加强考核力度, 考核成绩与其效益工资挂钩, 使项目成本核算员的自身利益与工程整体效益挂钩, 同时, 制定项目成本管理奖罚制度, 项目班子所有成员都必须包含在内, 充分调动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4) 加强成本预测预控。在项目工程开工后, 项目部应结合项目当地现行的人、材、机的市场价, 测算工程的实际成本, 与项目投标时的各项成本测算进行详细对比, 按照市场价的不同变动幅度,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进行分阶段、分主次的划分, 同时建立详细的预控计划, 以确保整体项目成本控制的平衡性。

5) 劳务分包商的使用与激励。项目应根据公司的成本管理制度对劳务分包商建立适应市场发展的成本考核制度和相应的积极制度, 努力把工程项目部打造成一支懂经营、善管理, 低耗优质的施工队伍。项目部重点应加强对劳务资金的管理, 每月应对劳务队的当月完成工作量进行考核, 在确保工作量在项目部的控制范围内的同时, 加强对劳务队施工质量的严格把关, 做到奖罚分明。项目部应避免分包合同外的诸如杂工、时工等费用的发生。

6) 做好索赔、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搜集、办理工作。对于施工企业来说, 利润获得的很大一部分需凭借费用索赔、设计变更和工程的签证。因此项目部应注意这方面的资料搜集, 争取更大利益的索赔和签证。

7) 做好其他成本控制工作。处理好成本与进度、质量、技术、安全的关系, 不能因为成本而影响其他工作的进行, 相反其他工作的进行也不应建立在成本浪费的基础上。造价编制人员要与项目经理保持交流, 对于项目经理的决策, 应从成本控制的角度进行分析, 对于其影响工程成本控制的行为应明确制止。对于技术方案, 项目核算人员应在方案审核的同时, 加强对技术方案的学习, 力争吃透方案, 为项目的结算工作打好基础。施工现场发生的所有经济支出, 建议项目全体管理人员都应参加, 并加强审核。

4 结语

施工阶段是一个经由投入资源和条件的成本控制进而对施工工程及各个环节进行材料、人工、机械的控制, 直至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品质量检验全过程的控制, 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是一项复合性的工作, 需要所有工程、材料、技术、质量等各个部门的有效配合, 在施工过程中,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将给项目成本带来损失, 从而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 应加强项目全体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 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在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的同时, 保证工程的经济效益, 做到合理、科学的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路祯明.工程项目三大目标的优化与动态控制[J].技术与市场, 2008 (9) :15-16.

[2]朱志英.对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应采取的有效措施[J].科学创新导报, 2008 (11) :17-19.

[3]白爱麟.浅谈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 (7) :63-64.

[4]刘伟斌.谈工程造价管理体制[J].山西建筑, 2013, 39 (20) :252-253.

制定侦查计划的基本要求及范例 第4篇

制定中学田径运动会规程要求 第5篇

一、主办单位:

二、协办单位:

三、承办单位:

四、比赛时间与地点

五、竞赛分组

(一)、分组原则

按照《中学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的规定,比赛分A、B组进行,A组18个代表队,B组14个代表队。以后,每届运动会A组团体总分后四名的学校降至B组,B组团体总分前四名的学校升入A组。

六、竞赛项目

男子(18项):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5000米、5000米竞走、110米栏(栏高1.06米、栏间距9.14米)、400米栏(栏高0.914米、栏间距35米)、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7.26公斤)、铁饼(2公斤)、标枪(800克)、五项全能

五项全能比赛在同一天按下列顺序进行:跳远、标枪(800克)、200

米、铁饼(2公斤)、1500米。

女子(18项):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3000米竞走、100米栏(栏高0.84米、栏间距8.50米)、400米栏(栏高0.762米、栏间距35米)、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4公斤)、铁饼(1公斤)、标枪(600克)、五项全能1

五项全能比赛在连续两天内完成,第一天:100米栏、铅球、跳高;第二天:跳远、800米。

七、参加办法

A组学校每单位可报男、女运动员16人,B组学校每单位可报男、女运动员20人(A、B组男、女运动员各不得超过12人),领队2人(其中1名领队为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教练员3人(其中应有1名女同志)。

八、运动员参赛条件

1、参赛运动员必须是思想要求进步,文化课考试成绩合格,经二级甲等医院检查证明身体健康同意参赛,并具有参赛学校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学生;

2、参赛运动员年龄不得超过19周岁

3、高三学生不得报名参加本届运动会;

4、虽有省重点中学正式学籍,但训练和文化课学习均在体校、体育中学的学生,不得参加本届运动会;在国家体育总局注册的运动员不得参加;

5、参赛运动员必须是在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履行了正式注册手续,并经审核,取得《中学生运动员注册卡》的学生。

九、资格审查

1、主办单位将成立“资格审查小组”,在赛前、赛中和赛后严格按照《学校体育竞赛管理办法》、《中学生运动员注册管理办法》和《竞赛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资格审查。

凡在赛前(报名至运动员报到前)有违反竞赛规定者,一经查实,取消该运动员的参赛资格和注册资格,并不允许换人。凡在赛中(运动员报到至运动会结束)发现违反竞赛纪律者,取消该运动员的所有比赛成绩和该运动员所在组别的团体总分;凡在赛后(运动会结束后)经查实有违反竞赛规定者,除取

消该运动员的所有比赛成绩和运动员所在学校所有组别的团体总分,收回成绩证书和奖杯外,并视其情节全省通报批评,同时取消学校参加下一届省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A组比赛资格。

2、凡对参赛运动员的资格和比赛中的裁决有异议提出申诉者,需按规则规定提交详细的书面材料,经领队签名,加盖学校公章后报“资格审查小组”和“仲裁委员会”,同时缴纳申诉费500元方可受理,如胜诉,申诉费如数退回。

3、为严肃赛纪、净化赛风,各单位须在报到的同时缴纳保证金2000元。若在赛前、赛中未发现任何资格问题和违纪现象,保证金如数退回。

4、参赛运动员必须按报名规定按时上报《运动员资格审查表》、《报名表》、《中学生运动员注册卡》复印件和其它相关证明材料,否则不得参加比赛。

十、竞赛办法

1、参赛运动员每人限报2项(全能运动员每人限报1项),另可兼报接力。

2、比赛采用中国田协审定的最新《田径竞赛规则》,比赛在煤渣跑道上进行。

3、凡报名参赛的运动员不得无故弃权。

4、各项目根据报名人数决定赛次及是否进行及格赛,及格赛的标准由主办单位确定。

5、计分办法:

A、B组各单项分别录取前8名,按9、7、6、5、4、3、2、1计分,全能及接力项目双倍计分;A、B组报名人数不足录取名次时,则按报名人数减一录

取,计分办法不变;破省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最高纪录者,每项加9分,运动员在某一项目的比赛中,多次破纪录,只计1次破纪录分。同时,本届运动会将增设等级分,凡符合有关规定,比赛成绩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等级标准(含国家二级运动员等级标准)的,记一次等级分,并在运动员相应名次得分中加5分(未获得名次者只加5分),运动员在某一项目的比赛中,比赛成绩多次达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等级标准(含国家二级运动员等级标准),只计1次等级分。

6、比赛器材由大会统一准备。

7、检录及比赛时,运动员胸前后必须佩带号码布(跳高运动员可只佩带一块),号码布由大会统一准备。

8、某比赛项目报名人数少于4人(队),取消该项目比赛,运动员可改报其它项目。

十一、录取名次与奖励办法

1、各单项(包括全能和接力)A、B组分别录取前8名,均发给成绩证书,前3名另发给奖牌。

2、团体总分按运动员得分(含等级分)的总和,分别排列A组、男子A组、女子A组团体总分前10名,B组、男子B组、女子B组团体总分前8名,如遇积分相等,则以等级分多者名次列前,若再相等,则以破纪录多者名次列前,若仍相等,则以第一名多者名次列前,并以此类推。

3、A组学校团体总分的1/4,将计入全省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本市、州代表团团体总分,若一个市、州在A组超过一所学校,则以成绩最好的一所学校的团体总分为主。

4、A组设5个团体、B组设3个团体体育道德风尚奖,另设32名个人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和奖励办法另定)。

十二、报名与报到

(一)、报名

1、各参赛单位应将《中学田径运动会报名表》和领队、教练员、运动员二寸免冠近期彩色登记照片一张(照片背面注明学校名称、姓名、性别),于某年某月某日前报寄某中学校办(邮编:******)

2、各参赛单位将《中学田径运动会报名表》、《运动员资格审查表》加盖学校公章后,和参赛运动员学生证、身份证(凡年满16周岁运动员必须办理身份证,16周岁以下的运动员应出具贴有近期照片并加盖户口骑缝专用章的出生年月日证明)、招生录取表、学籍卡片、运动员注册卡复印件,于某年某月某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报寄我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邮编:******),一经报名,不得更改。

3、各参赛单位在报名的同时,须报寄一张压膜卡片,卡片内容为学校名称、公章、全部参赛运动员近期二寸彩色免冠照片,并在照片下注明姓名、性别、参赛号码、注册卡号及参赛项目(照片必须符合要求,凡使用过时、一寸、黑白、复印、传真、翻拍等不合要求照片的运动员,一律视为参赛资格不合要求,不允许参赛),卡片规格统一为30CM ×21CM,卡片上的文字使用四号仿宋字。压膜卡片在报名的同时寄往我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

4、未办理“首次注册”登记的参赛运动员,应按照《中学生运动员注册管理实施办法》的要求,于某年某月某日前将所有材料和《中学生运动员“首次注册”登记表》报寄我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

(二)、报到

1、时间和地点:运动员于某年某月某日至某日在某中学报到,某月某日下

午15时召开本届运动会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裁判员于某年某月某日报到。

2、参赛运动员报到时,必须向大会“资格审查小组”交验参赛运动员所有资格审查材料原件,否则,不得参加比赛。

3、各参赛运动员在参赛前,必须在二级甲等医院进行体检,报到时,须向大会交验体检证明材料。

十三、裁判员

总裁判长、田、径赛裁判长,由主办单位选派国家级裁判员担任,其他裁判员由承、协办单位培训考核后择优录用,原则上由国家二级裁判员以上等级的体育教师担任。

十四、经费

1、报到时,各代表队应向大会交纳报名费1500元,另每人每天交基本食宿费60元,超编人员经费自理。

2、主办单位所选派的裁判员旅差费由承办单位负担。

十五、其它事宜

1、各单位自备2米×3米的队旗一面,颜色不限。

2、各队报到时,须交100字以内的入场式解说词一份。

3、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顺和中学班主任工作制度 第6篇

一、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单位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落实教育教学计划的坚强支柱。

二、班主任要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三、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道德教育,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班主任要努力抓好班风建设,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五、班主任在抓全班大面积丰收的基础上要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鼓励学生发挥特长爱好,精心培养学生干部。

六、班主任要培养班级形成正确舆论,抓好舆论导向,形成正确风气。

七、班主任要关心爱护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言传身教。

八、班主任要协调本班任课老师的关系,同任课老师密切配合,实行全员管理,全程管理,立体力、多方法管理。

九、班主任要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教育方法上要坚持说服教育的方法,贯彻教育原则,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粗暴方法。

十、班主任要负责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教育网,通过各种途径,取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十一、负责组织好本班的班会和主题班会,会前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班会开得生动活泼,有明显教育意义。

十二、班主任工作要坚持请示汇报制度。

顺和中学教学计划制定要求 第7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中学语文,有效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 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 教师在课堂中所处的角色发生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现在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有效教学就是在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逐渐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 也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提出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变成享受的过程, 由于中学语文本身比较有趣味性, 有些文章描写得非常优美, 比较有诗意, 教师要抓住语文的这一特点, 让学生学会享受学习的过程。新课改对语文的教学要求是教师应该多注意学生的进步; 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效益和效率; 有效教学要侧重量化教学; 教师要有反思教学的意识。近年来, 很多教师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 反思的重点主要放在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上。对语文进行有效性教学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中学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

1. 教学目标没有落到实处

一些教师高呼要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新课标的教学内涵并没有彻底的弄清楚, 只是一味跟风, 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传统的教学注重传授学生知识,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习的过程, 讲究学习的方法, 要求学生品德和人格方向的发展。教师应该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仔细研究, 挖掘新课标的深层内涵,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抓住教学的重点。

2. 教学方法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 新的教材开始全面使用,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使课程教学充满活力。但是, 由于传统教学的方法延续多年,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了思维定势, 无形中就会用传统教学的一套方法去进行新教材的教学, 这对教学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在实践教学中, 要注意更新教学观念, 重视提高学生的领悟和思考能力, 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措施

1.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 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现象。加强学生的自主性, 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针对不同的课程阶段, 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参与的切入点。这需要老师加深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生活经验和每个人之间的个性等进入了解, 明白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这样课堂的教学就有了针对性。例如, 在教学上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来制定适度的教学目标, 设计一些教学内容上的课题, 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 组织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和交流, 这样每个学生都在课程的学习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有效地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课堂上知识点比较多, 所以教师整节课程一讲到底, 那么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还可能让学生感到乏味。但是如果不讲或者是少讲, 那么一些重点可能就会错过。因此, 教师一定要选择好什么样的内容该讲, 什么样的内容不该讲, 建立有效的教学行为。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学思考意识的引导, 该到学生认真听课的时候, 不去引导他去思索, 防止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提出问题后, 不去急着评论学生答案的对与错, 让学生有所领悟, 直到想说又说不清楚时再去点破他的迷茫, 这样会给学生以满足感和自信心。

3. 教学中加以适当的积极性评价, 激励学生学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适当地给学生以积极性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大的提高, 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自主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上让学生朗读课文之后, 我总是先让学生对自己的朗读进行评价: 好的地方在哪里, 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 然后再让其他同学给出观点, 最后由我做总结性归纳补充。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 并不断地加以自我完善。再如, 在作文课中, 让学生之间进行习作互评、互改。当学生出现错误时, 要给予指导; 当学生受到困惑时, 要善于启发诱导, 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成功, 感觉到一种成就感、满足感, 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4. 要提前考虑到课前准备策略, 即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合理筛选教学 内容

合理确定教学目标。需要指出的是在目标确定上要转变更新固有观念, 重视学生学习的情感培养、态度转变和学生价值观教育, 注意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的统一。注重加强学生主动性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 在学习活动中,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持久热情。合理筛选教学内容, 要“用教材教”, 对教材做出准确的分类, 在此基础上对教材知识梳理, 进行适合自己学生的加工与改造。需要注意的是“教教材”不等于不钻研教材、不把握教材的编写目的。把主要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与自己所想传授的内容加以融合。高效的课堂是需要教师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通俗点说, 就是我们教师在备课之前必须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习的“底子”。要吃透教材, 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 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 对课堂教学有良好的掌控, 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共同探讨, 使课堂教学变得活跃。

5. 提高教学艺术, 促进教学有效性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需要教师不断地钻研、提高。教师如果具备了高超的教学艺术, 那么他的教学也会如虎添翼、左右逢源, 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如果不讲教学艺术, 学生上课的兴趣就会减去一半, 剩下一半即使是科学的知识, 学生也会处于一种被动而僵化的状态。教学艺术可以产生巨大的魅力, 吸引学生想学、爱学,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给他们带来学习成功的愉悦和良好的艺术享受, 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 改善旧的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结构,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学会享受性学习, 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始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目的, 认真做好每一次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康新伟.语文有效教学方法探析[J].科技信息, 2012, (09) .

[2]王亚琴.构建中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J].新西部, 2012, (08) .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制定探究 第8篇

【摘要】阅读教学目标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语文教师确定与安排阅读教学内容,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首先就要确立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

【关键词】阅读;教学目标;中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是语文教学的重心环节,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指导和规范作用,确保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目标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语文教学过程以及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而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肩负着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学会感悟和审美、表达与交流的责任,更有着传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所以,它的目标设置对语文教学至关重要,影响着语文阅读教学能否有效实施。

一、现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课程安排时间短,目标设置容量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目标设计问题就是时间短,内容多。教师们总是期望在短短的一堂语文课内让学生将“十八般武艺”都掌握齐全。既要学生理解和学会运用作者所使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又要体会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内涵。而前者需要一种熟能生巧的等待和练习时间,后者更需要学生长时间用心体会,反复思考。很明显,在一堂课上欲实现所有目标的教学是拔苗助长、激素速成式的教学,其有效性值得怀疑。

例如:《劝学》教学目标[1]

1.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

(1)积累12个文言常用实词: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

(2)积累3个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

(3)古今异义词:博学、金、跪、爪牙、寄托、以为、假、可以。

(4)词类活用:水、日、上、下。

(5)文言句式。

2.抓住本文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思路,并能背诵全文。

3.掌握设喻的方法,能借鉴《劝学》的论证手法,用文言仿写一段文字。如“学贵于勤”“学贵有疑”等。

4.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一个普通人,通过学习,以求达到君子的标准,最后走向圣人的高度。

先不论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现有水平,就单是看这篇幅和字数,着实有些吃不消。这么多的内容要在短短的一到三个课时全部完成,不难想象,教师只有压缩学生对文本的思考感悟时间,压缩师生间课堂互动建构的时间,压缩学生间探究讨论的时间,才有可能完成。对于这种“贪多嚼不烂”的教学目标,最后可能是“丢西瓜捡芝麻”而顾此失彼。

(二)目标设置模糊虚化,师生双方难以把握

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具体、明确的规定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而不是泛泛而谈,如“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掌握文学相关知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重依靠教辅教参,把教学目标设置得看似“高大全”,而不符合实际需要。其结果是“多”目标往往成为“虚”目标,导致预设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有些教师对要不要教给学生系统的知识、到底哪些是有用的知识、采用何种方式传授知识等问题产生了认识上的混乱。在时下流行的三维目标指导下,教师因为认识问题上的不统一甚至是误解误判,不顾现实的歪解、曲解教学目标,一味“迎合”所谓的“科学”潮流,导致在教学实际中设定的目标能实的不实,该定的未定,很多目标模棱两可,这就出现了虚化的教学目标,结果必然导致教学效果的虚化。

例如《鸿门宴》的教学目标设计中,[2]表述的“积累一些古汉语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常见的特殊句式”,“运用质疑与探究的方法”。这些表述都显得空洞虚化,“一些古汉语知识”到底是哪些?“运用质疑与探究的方法”到底怎么运用?到底怎么探究?这个看似“高大上”的表述,实质是无法实现的“假大空”。评判标准的模糊,术语表达的模糊,最终会让教师迷失:到底怎么样才算达成目标了?

阅读教学需要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对于教学目标中模糊、概括性的内容,应该细化成明确、简单、清晰的内容,而不是一味地照搬教学参考目标来用。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它的表述如果含糊不清,会使得教师在一节课里看似讲了许多内容,却失去了教学重心,“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结果就是学生可能学到了知识,但却是肤浅的,表面的,并非我们所希望的可以真正理解和把握。

(三)目标定位不准,教学评价倒置

“教学目标本质上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其陈述的内容应该反映学生在一定阶段的学习活动以后将会学到什么,以引导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但是,有很多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不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陈述,而是从教师的角度来陈述的”,[3]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等,这些措辞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主观愿望和预期结果,是教师要教和能教什么的硬性表达。这种表达之“硬”只考虑到预设的知识,而没考虑在师生互动中建构生成的知识,只关注所预期的结果,不关心实际中学生可能发生的疑问和获得。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中的“通过阅读分析课文,使学生在揣摩人物语言动作的基础上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认识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与揭露,从而深刻认识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4]从目标设计的案例来看,陈述的主体都是教师。目标的作用是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对于如何评价学生是否达成目标,掌握知识却并未提及,而如何测量和评价恰恰是目标的基本作用。这是目标设置的一个典型问题,即以教师的行为代替学生的行为,将教师的行为作为教学目标实现的实际考量标准。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违背了教学目标设置的本意。

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一)阅读教学目标设计文道结合,一文一道

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的不是华丽的装扮和浮夸的面面俱到,它需要的是适合语文的实际课堂教学。所以,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从教材的实情出发,从教师的教学能力出发,把握好主要方面。语文教师设计的阅读教学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和可测的,且从“文”和“道”两个维度进行考虑设置就足够了。一般来说,单课时的目标将文道结合在一起就足够了,甚至表达时重点写“文”即可。因为“文以载道”,“道寄文上”,二者并非机械分离的,而是辩证统一的有机体,文是道的表达,道是文的灵魂。在真正掌握“文”时,“道”也就自然而然掌握了。实际上,从开始上课时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各自的“道”就已经开始了互相的交流碰撞。这种目标设计既考虑到了语文知识的系统学习,同时又兼顾到了学生人格发展和素质发展,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

(二)阅读教学目标设计要明确、可评

阅读教学目标的确立,是要能帮助教师把握“教什么”和学生把握“学什么”的。因此,教师在每节课要设计出确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它必须是明确的、可操作的,而不是虚无的、模糊的。目标陈述的模糊必然使教学内容的表达模糊,使用“认识、领会、把握”等抽象笼统的动词,是导致语文教学目标陈述含糊的一个重要原因,应避免使用这类动词。而“说出、指出、找出、解释、读准、默写、背诵、划分”等行为动词,对学习结果能作出具体可察的规定,便于观察和测量,应该在课堂教学目标的陈述中多加使用。至于“辨别、区别、分析、比较、概括”等虽是内隐心智活动但亦有相对应的外显行为的动词,可以使用一些。

(三)阅读教学目标设计要适度、可行

阅读教学目标设立的直接价值和基本作用就在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所以目标设定应体现出学生现阶段通过努力后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应成为我们设计教学目标时重要的理论基础。我们在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应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但又不是远超出学生的能力,而是让学生在经过教学后可以达到的最高阅读水平,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潜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三、总结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作为学生能与文本进行互动获得信息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设置合理的阅读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阅读效率,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当然,关于如何设置目标的研究应该是不断深入进行的,本文只是对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探讨,希望可以对阅读教学目标设置有所参考和启迪,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细致的研究来帮助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科学设置,使学生能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婷.《劝学》教学设计[J].现代语文,2014(11).

[2]陈兆辉.《鸿门宴》教学设计[A].陆建中.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C].北京: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2007.

[3]何更生,吴红耘等著.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中学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李文海.《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A].陆建中.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C].北京: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2007.

语言文字标准制定编写的基本要求 第9篇

标准制定编写是在全面系统研究和深入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慎重科学地作出标准规定、严谨规范地编写标准文件的工作。标准文件通常称为标准文本,类似于法规文件,但有更为固定的结构和严格的体式。为规范各级各类标准的编写,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发布了指导标准制定编写的系列标准,如GB1.1—1981《标准化工作导则 编写标准的一般规定》、GB 1.6—1988《标准化工作导则 术语标准编写规定》等。其中,GB1.1是最基本的编写标准,不断修订完善。目前施行的是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我国语言文字标准经历了由政策法规文件向标准文件的发展,制定编写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

语言文字标准同其他标准一样,是对标准对象作出优化或统一规定。但又有其特殊性:标准规定不是针对一般技术和产品的制作,是针对人际交际和人机交际中语言文字的应用和处理;标准对象不是一般技术和产品,是复杂的语言文字;标准服务对象不是一般技术和产品的制造者,是语言文字的使用者和处理者,包括人和机器,涉及众多人甚至每个人,涉及众多的语言文字应用成果和产品;标准应用范围大多不是单一的应用领域,是众多的应用领域,涉及面广,影响大;标准制定不是单一的技术性问题,因语言文字现象的复杂性和使用者应用的差异性,需要处理科学性与社会性方面的复杂关系[1],学术性和政策性强;标准性质大多不是刚性的,是柔性多于刚性[2];标准时效不像技术和产品标准那样容易更新,是稳定大于变动。可以说,语言文字标准既难制定,也不易修订。制定编写语言文字标准,既要遵循标准制定编写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语言文字标准的特殊性。

二 语言文字标准制定编写的基本要求

制定编写语言文字标准,一般需遵循九项基本要求:规定的科学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协调性,结构和内容的完整性、统一性,文体和语言的程式化、通俗性、准确性。

(一)科学性要求

语言文字标准的规定要遵循科学性。

标准的规定要符合语言文字的发展及应用的需要。该规定的规定,不该规定的不要规定;该唯一则唯一,不该唯一则不要唯一。比如,字库标准的制定,应对每种字体的汉字字形进行规定,但对每种字体每个字的大小不应加以限定,应允许符合字形规定前提下多个字库产品的存在,否则,如同让服装只有一个尺码,会限制字库产品的丰富和发展。比如,中国地名罗马化拼写,对专名应要求用汉语拼音,对社会组织和公共服务设施名称的通名则可允许用汉语拼音附注英文[3]。

标准的规定要符合语言文字的理据性、规律性、系统性。比如,1977年发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因违背汉字的理据、规律进行不科学的简化,发布后不得不废止。第一批简化字总体说是成功的,但仍有少部分字简化得不够合理,这也正是社会至今还在争论并有呼声要求恢复部分繁体字的原因。语言文字系统比较复杂,往往有字词句、形音义以及同时和历时等多层次交错复杂的关系,需要权衡利弊,综合处理。比如,《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的“刀”“乃”“几”三个字都由撇和折两笔组成,看似一类字,却不能依据同一条规则确定笔顺,“刀”“乃”依据先外后内和先折后撇而定,“几”则依据先左后右和先撇后折而定。

标准的规定要有前瞻性,要为标准的扩展和升级留有余地。比如,《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只规定了20902个汉字的字序,其定序规则却兼顾了更大字量汉字的字序。小字量汉字部首、部件、笔顺标准的制定,都需兼顾更大字量汉字的情况。当然,如果能直接制定大字量汉字的标准则最好。

(二)适用性要求

语言文字标准的规定要有适用性。

标准的目的和作用是促进语言文字健康发展,方便人们使用和处理语言文字,不能为了规范而阻碍语言文字的发展,更不能给人们的语言生活和社会事业发展带来麻烦甚至造成浪费。标准的规定既要强调语言文字的理据性、规律性和系统性(也可称语言文字的自然性),又要考虑语言文字应用的现实可能性和俗实性(也可称语言文字的社会性,有的称语言文字应用的科学性),前者关系到标准的科学性,后者关系到标准的可行性。

标准的规定要考虑语言文字应用的现实可能性,可以规定则规定,不可以规定则不要规定;可以唯一则唯一,不可以唯一则要允许一定的弹性处理;对已有的标准规定可以修改则修改,不可以修改则不要修改。比如,异体字的整理,对具有包含意义关系的字可以归并为正异字;对具有交叉意义关系以及通假关系或同音借用关系的字则可以归并。比如,用于辞书检索、计算机输入与检索的汉字部件标准和部首标准,对每个汉字最好能规定唯一的拆分和归部,不能唯一的可允许有两种拆分和归部。在计算机汉字输入与检索中,还可有更灵活的处理,即允许输入系统在遵循标准的同时增加容错设计,以方便不熟悉标准者也能顺利输入,但要求系统给出错误提示,以免误导使用者。一般来说,标准中未作规定的可以增补,广泛应用的规定则难以修改。比如,修订《标点符号用法》,可以细化增补一些没有规定的用法,修改原规定中不合理、未被普遍执行的用法,其他的修改就很难了。比如,使用了50多年的简化字,从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考虑,即使是不合理的简化字也是很难再恢复回去的。

语言文字是在约定俗成中不断发展的,人们语言文字应用的习惯中不合乎理据、规律或系统的,通常被称作俗实。不通用的俗实可以忽略,通用的俗实则要高度重视,往往不得不认可。比如,《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对通用而不合理据的词形,多数是认可并选为推荐词形。比如,《GB13000.1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对一些笔画名称的规定,则采取共存方式,推荐符合理据、规律的名称,同时也允许选用俗名。

(三)协调性要求

语言文字标准的规定要注意协调性。

标准的规定要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协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是语言文字标准规定的重要依据,语言文字标准的规定不能与之相矛盾。

标准的规定要与国家有关基础标准协调。术语标准、量和单位标准等,是各类标准依据的基础标准,语言文字术语、语音和字形标准,是语言文字标准依据的基础标准,各类语言文字标准要与之相协调。

标准的规定要与语言文字相关标准协调。内容相关的标准要协调。比如,汉字字序标准要与字形、笔画、笔顺、结构等标准相协调,汉字部首标准要与字形、结构、部件、笔画、笔顺等标准相协调。不同领域相同内容的标准要协调。比如,信息处理、语文教育、辞书编纂领域的汉字部首标准、部件标准要协调。在信息化时代,尤其要重视语文教育与信息处理两个领域语言文字标准的协调。同时制定中的标准,相关内容和规定能统一要尽量统一,不能统一要妥善区别和对接,特别是对相关术语的内涵与外延要作出合理界定。制定中和已发布的标准,相关内容要尽量协调统一。但协调统一不等于机械照搬。如果被协调的相关标准或法规的规定已不合理,需要慎重智慧地处理,既要基本遵循又要留有余地,以免影响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比如,“十五”期间研制的扫盲教育用字表和词语表,因严格遵循1988年发布的《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的高要求,不适应当今扫盲教育实际而未能发布。如果被协调的相关术语的定义已不合适,引用时可作适当修改,但要确保修改后比原来更妥帖,否则不如不改。

(四)可操作性要求

语言文字标准的规定要有可操作性。

语言文字标准文本很容易被写成学术文章或研制报告。学术文章是学术研究论文,要通过论证阐述学术观点;标准研制报告是用于标准发布前征求意见和审核、发布后使用、复审修订时研究的重要参考材料,要详述标准研制的过程、方法、原因、背景,论述标准的规定、依据等;标准文本是用于执行的规范文件,核心是对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处理给出规定,不需要详述其他,更不需要论述理论观点。

标准的规定要可操作易执行。标准的规定要尽量具体化。最好能给出具体规定,如果对不同对象或不同场合的使用有不同的要求,要明确规定和说明。不能给出具体规定,也要给出原则性规定,原则性规定也应是可操作的。比如,汉语缩略语规范原则,虽是规定缩略语生成和取舍的原则,但要通过具体示例体现原则性规定,指导使用者正确选择。标准的任何规定都要依据科学的原则和可操作的规则。无论是通例还是特例情况,都要控制在一定的原则和规则下,根据原则统筹考虑,根据规则分类处理。要尽量减少统一规则之外的特例,特例规定也要有依据。原则是指标准的宏观制定原则,主要是围绕语言文字的自然性、语言文字应用的社会性以及与相关法规、政策、标准的关系等,明确标准制定遵循的指导思想(参见《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规则是指微观处理规则,主要是明确标准具体规定的依据(参见《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为帮助使用者准确理解规定,一般需要在标准中简要交代原则和规则(其原因和背景则不需要交待)。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或两者都交代,或只交代其一。如果难以准确清楚交代,也可省略,但具体规定必须遵循和体现应有的原则和规则。

标准的规定形式要尽量显性化。比如,通用汉字的笔顺规范曾隐含于《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需要使用者根据字序进行推测,有些笔顺在字序里无法隐性表示,很容易推测错误。如果有些具体规定无法或不便列入标准中,可另编制标准应用指南。比如,《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的数字用法》不能穷尽所有用法规定,就可另编应用指南,细化解说标准中的基本规定并补充示例。指南虽不具有标准的效力,却能方便地发挥引导作用。但指南毕竟不能代替标准,能进标准的规定要尽量写进标准。

(五)完整性要求

语言文字标准的内容和结构要有完整性。

标准内容在所涉及的范围内要尽量全面,尽量包含所涉及的各种情况[4]。否则,可能不得不为遗漏的内容另行制定标准,造成标准的零碎性。比如,汉字部首表应包括部首及其名称、排序和使用规则,汉字笔顺规范应包括笔顺规则和一定量汉字的具体笔顺。现行的汉字笔顺规范因承袭原来的隐性规范,没有给出笔顺规则。汉字教学和信息处理领域非常需要笔顺规则,将来笔顺规范修订时可考虑增补。

标准的结构要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不要有缺漏,也不要罗列多余的内容。语言文字标准的结构,最多可由封面、目次、前言、引言、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符号和缩略语、原则、规定、附录、参考文献、索引十四部分构成,一般可有封面、目次、前言、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原则、规定、附录十部分,最少也要有封面、前言、名称、范围、规定五部分,其他可根据需要取舍。比如,没有引用过任何标准,就应缺省规范性引用文件,没有需要特别解说交代的标准内容、制定原因、专利等信息,就可缺省引言。语言文字标准大都不需要设立引言、符号和缩略语、索引三个部分。其中,附录有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两种,按其在正文中提及的先后顺序列出。从范围到规定是标准的正文,规定和规范性附录是需要执行的内容,构成标准的主体。

(六)统一性要求

语言文字标准的术语和表述要注意统一性。

标准中的术语、相关内容的表述方面要保持一致。比如,《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规范》中,本属于同一概念,如果出现“代码”“代号”“符号”等多个术语,就会让人不知所云。又如,《GB13000.1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中,笔画的分类、名称和排序三方面的内容,就注意了层次安排和表述的统一性。

标准中的相关内容要保持一致。目次列出的章条名及编号,与文内出现的章条标题及编号要一致;标准条文中的引用文件要与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致,特别是注日期引用文件的日期在条文提及中不能有遗漏;标准名称与标准对象的范围要保持统一。比如,标准对象是“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若命名为“汉语通用字表”,就扩大了标准对象的范围,标准对象是“机器翻译系统的评测原则与方法”,若命名为“机器翻译系统的评测原则”,就缩小了标准对象的范围。

系列标准或分部标准在结构、术语等方面要尽量统一[4]。比如,分部标准《汉语信息处理词汇 01部分:基本术语》和《汉语信息处理词汇 02部分:汉语和汉字》的结构和表述方面,系列标准《印刷魏体字形规范》《印刷隶体字形规范》的结构、术语和表述方面,就注意了相互间的统一性。

(七)程式化要求

语言文字标准的文体要遵循程式化的体例。

在结构编辑体例方面,按章、条、段的层级编排结构,按固定的字体、字号、行距、字距设置,一般可通过模板自动生成。章是第一个层次,章下有条;条的设置最多可分五个层次,同一层次中有两个以上的条时才可设条;条下有段。章和第一层次的条都要有标题,章和条都要有编号,段不编号,章和条之间不能有无编号的“悬置段”(因为不便于被引用)。用于标准认证的内容,要尽量设为单独的章、条,有可能被其他标准或法规引用的内容,要尽量设置在章、条和带有标识的列项上[6]。编号从“范围”一章开始编起,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7]。前言和引言不编号,引言的内容如果需要分条,条的编号为0.1、0.2;标准中图、表、公式、脚注等的编号,在附录之前要各自一直连续编号,在附录中要单独编号,如“图A.1”“表A.1”。图、表各只有一个时,也要编号为图1、表1。注和示例宜放在涉及的章、条或段的下方[6],如果示例内容较简短,可与条文接排。示例和注在同一条或分条中有多个时,要连续编号,只有一个则不编号。

在内容体例方面,标准中各个部分的内容有严格限定。比如,目次中一般只列出章名,带标题的条、附录、图、表,需要时也可列出;前言、引言、范围、注及条文的脚注都不能包含规定性内容,但图和表的脚注可以包含规定性内容,前言中不能有图和表[7],附录的形式可以是图和表;在标准条文中出现的较生僻或有争议或有特殊含义的术语,才在术语和定义中列出;被引用的标准内容如果很简单,可直接抄录在标准中,以方便应用;在标准中被规范性引用了(条文规定中有交代)已发布并能公开得到的标准文件,才可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列出,内容被直接抄录进标准中或只是术语被引用了或作为资料性引用或参考过的标准文件,不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列出,只能列入参考文献[6];引用标准一般只可引用上级标准和同级标准,但国家标准可引用下级的行业标准;对注日期的引用文件,要给出其年号及完整的名称,对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需给出完整的名称;一般不使用不注日期引用文件的方式,不引用法律、法规、政策等非标准化文件;采用标准的前言需交代所采用的标准文件及其主要内容,修订标准的前言需列出替代或废止的标准,并列出相互间的差异[11]。

在表述体例方面,一些内容的表述要相互照应。比如,引用文件、附录、图、表、示例、注等都要在条文中提及。如“遵循……的规定”“按4.1的规定”“参见表1的注”“参见3.1的示例”“参见附录B”“见附录A”“见表1”“表1给出了”“见图2”[12]。规范性要素用“见……”表述,资料性要素用“参见……”表述。一些内容的表述有固定的顺序。比如,引用文件的排列顺序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内有关文件、ISO 标准、IEC标准、ISO或 IEC有关文件[7];国家标准编号由标准代号(GB、GB/T)、顺序号、发布年号组成[6];国家语委标准编号由标准代号(GF)、顺序号、发布年号组成。语言文字标准一般都是推荐性标准,代号用GF表示,符合国际标准惯例,却与国家标准代号设置不一致,易被误解为强制性标准。这个问题可通过在标准“前言”里交代标准性质(指出“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或“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的办法加以解决。一些内容的表述有固定的引导语和套语。比如,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是“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7],术语和定义的引导语是“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范围的套语是“本标准规定(或提出)了……确定(或给出)了……。本标准适用于……也可供……参考”[4]。标准自身及相关标准的称说也是固定的。比如,单独标准自称“本标准”,标准的一部分自称“本部分”,国际标准自称“本国际标准”,相关标准称“××××”或“×××的第几部分”[11]。

我国标准文本的体例一直在跟随国际标准不断修订,应该说越来越完善,但也存在不合理的机械照搬。比如,标准中“范围”的章名,以前称“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时,可清楚地指导编写者按两部分编写,修改之后,则很容易误导编写者只交代适用领域而不交代标准内容。比如,标准中一些引导语(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和套语(专利说明的套语)的表述都译自国际标准,比较生硬拗口。又如,一些结构体例的规定(如图、表、附录各只有一个时仍要编号)也很教条。这些体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但在未修订前,为了标准体式的一致性,只能搬用,不可另创。

(八)通俗性原则

语言文字标准的结构层次和语言表述要通俗简明。

标准的结构层次,要根据语言文字内容的体系科学编排,特别是标准主体,从原则到规定的部分,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符合逻辑性,避免层次不分或混乱。一般是先总括后分述,先抽象后具体,先主后次,先通例后特例。比如,《GB13000.1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先规定笔画类型,再规定笔画名称,最后规定笔画排序。标准主体的各部分还要注意内容的连贯性和结构层次的匀称性,当某部分的内容较多、篇幅较大,或与上下文的内容连贯性不强时,可设置附录放到正文后面。

标准内容的表述,要完整概括、科学归纳,要充分发挥图、表、示例的作用,通过图、表呈现和解说规定,通过示例解释规定。示例解说要简明并有代表性,说明问题即可,图、表的编排要清楚直观,注的解说也要简洁。条文表述要言简意赅,避免使用语句冗长、虚词连篇、兼带文言的论说语言(如“故而”“然则”“径直”)。一些长的短语可使用缩略语,一些表述尽量使用简短的术语(如用“例如”,不用“举例来说”;用“可”,不用“可以”),要避免使用“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所以”“既然,那么”等连词搭配,可用“如,则”“当,则”“只有,才”“只要,就”等连词搭配。语言繁琐是语言文字标准编写的常见错误。

标准规定的呈现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原则规定式,即条文规定加示例式(如《标点符号用法》)或条文规定加示例再加示范性列举(如《印刷魏体字形规范》);另一种是具体确定式,即条文规定加示例再加穷尽式列举(如《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后一种呈现方式的标准最便于应用,但制定编写的难度大。语言文字标准的规定内容常采用表式呈现,表题常被设置为章名。这不符合标准的常规体式,却比较适合以列表为规定主体的语言文字标准。但对于内容较多和结构复杂的标准来说,还应尽量采用标准的常规体式,特别是有多个表时,检索表可设为附录,以区别于主表。对此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采用国际标准的标准,在结构层次安排、语言表述方面也要符合语言自身的特点和使用者思维与表达的习惯。我国鼓励采用国际标准。采标的规定是,等同和修改采用国际标准不允许改动原标准的结构,只有在不影响内容和结构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修改采用国际标准才允许微调。为了追求采标率,一些标准机械照搬国际标准,在结构和表述方面都沿袭西方人的思维与表达方式,使国人不易理解和使用。其实,对于层次杂乱、表述逻辑性差或不符合国人习惯的国际标准,应该非等效采用,按国人习惯的结构和表述重新编写。

(九)准确性原则

语言文字标准的语言表述要务求准确清楚。

标准内容的表述,要语气肯定,不能空洞抽象,更不能模棱两可。最好能既定性又定量,避免出现“按有关标准执行”“符合有关规定”一类的表述。标准的规定一般应直接肯定或否定,不使用“似乎”“建议”等词语。缩略语只有在不引起混淆和歧义的情况下才可使用。标准内容的表述,要措词准确,不能有技术错误。比如,修订标准的前言里交代标准与先前版本的关系时,用“废除”是指先前版本不能继续使用,用“代替”是指在注日期引用先前版本的其他标准、合同或协议,以及经协商同意使用先前版本的新签的合同或协议中还可继续使用[11]。比如,注、图注、表注、示例、资料性附录等资料性要素,提供的不是需要遵守的内容,是对理解和使用标准起辅助作用的附加信息,只能用来解说规定,不能用来表示标准的规定。

标准条文的表述,主要有陈述式、要求式、推荐式三种类型。陈述式是解释说明性的内容,通过陈述句加“可”“不必”能”“不能”等助动词进行表达;要求式是规定性的内容,通过陈述句和祈使句加“应”“不应”等助动词进行表达;推荐式是建议性的内容,通过陈述句加助动词“宜”“不宜”等进行表达[12]。强制要求可用“必须”表达,推荐要求则不能用[11]。标准中的语言表达,还要遵循字、词、标点符号和数字等方面的标准。

标准名称及标准章、条、图、表、附录等的标题,要完整、准确、清楚地概括所表示的内容。标准的正文使用“规则”“原则”“规定”等简单名词作章条名,标准的名称使用“标准”作中心词,是标准编写的常见错误。章条名过于简单,不仅不能概括表示的内容,也不便于其他标准和法规引用。除了可用“总则”作章名,一般都应使用具体内容的词语作章条名。在标准名称中,不需要强调标准的性质,通常可用原则、规则、用法、要求、集、表等作中心词,当标准的内容较多时,可用综合性词语“规范”表述。标准的规定内容要在标准的“范围”一章准确概括和清楚交代,出现在标准中的资料性引用要素,也要在适当位置加以交代,以免被误解为标准的规定。比如,用于音序或形序检索的附表,所用的读音、字形、笔顺等信息只是引用已有的标准或科研成果,因标准中没有交代,常被使用者误解为标准的规定内容。比如,汉语拼音字母的常用字体本来有哥特体和等线体两种,汉语拼音方案只是使用了其中的等线体,因标准中没有交代,等线体常被误解成唯一的标准字体。

中国标准译成外文和采用国际标准时,语言翻译要尽量采用意译,避免生硬的直译,译成中国式外文或外文式中文。一些中国特色的术语一般不需要翻译,可直接使用汉语拼音,如果需要,可附外文注解。比如,“普通话”“甲骨文”等术语就可直接用汉语拼音。这也适用于其他方面的标准。目前有不少标准的术语存在硬译现象。比如,有些中国特色的菜名就被硬译成英文,不仅不能真实反映菜名的文化内涵,反而使外国人不敢问津中国美食。

三 小 结

上述九项基本要求中,前四项是定的要求,容易理解却不易做好,后五项是写的要求,繁琐复杂难掌握,都需要编写者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反复实践和体会,才能逐渐理解和把握。在制定编写中,九项要求需要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其中,科学性与适用性的结合最为重要,也最难把握。语言文字现象复杂,既有内在的规律性和系统性,又不是整齐划一的,总有特例存在(百分之十到二十的特例,是最难处理的对象);既有固有的自然性,又有应用的社会现实性,现实性又往往是多样性的,需要斟酌优选。特例和俗实的处理是标准规定的难点。因此,语言文字标准制定编写的关键是妥善处理各种复杂关系,恰当解决特例和俗实问题,科学确定处理规则并给出规定。

总之,语言文字标准的制定编写是一项艰难繁杂且易受到非议的工作,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极强责任心、坚忍毅力和承受力的人才能胜任。希望更多的语言文字专家能积极参与到具体的工作和研究中,不断提升我国语言文字标准制定和编写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宁.论汉字规范的科学性与社会性——关于制订规范汉字表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社会科学,2004,(3).

[2]王翠叶.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原则[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3).

[3]商伟凡.中国地名罗马化的困惑与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8,(S).

[4][5][16]沈同.标准编写必读:GB/T1.1—2000应用指南[Z].北京:海潮出版社,2001.

[6][8][10][14]白殿一.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7][9][13][15]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11][17][18][20]白殿一.标准编写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顺和中学教学计划制定要求 第10篇

一、前言

中学生是家庭和祖国的未来,其身体健康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更是被列入到了中学体育教学的进程当中。但近十年的中学生体质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的体质呈下降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出现,不仅仅是中学生这个群体的问题,更是学校、社会的问题,如何正确剖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去改变这种现状,是现在社会亟待解决的重点。中学体育教师在解决中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一、我国中学生体质现状研究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中学生体质下降的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中学生体质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学生的体质呈下降趋势[1][5]。特别是中学生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耐力下降显著。影响了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降低了学习效率。任其发展下去会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产生不利的影响。从全国看,它会影响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从社会角度看,它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此,国家的有关部门早已引起高度重视, 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初中考高中加试体育和全民健身纲要的颁布实施等。虽然如此,但中学生体质下降的现象始终没有扭转,在一些地区还有更加严重的趋势。

(二)我国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原因

社会是我们生活的大环境,人的生活习惯必然会和环境紧密相连。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与其生活的家庭和社区环境有一定的关系[2]。有些社区有很浓厚的体育运动气氛,不仅仅有完善的社区运动器材,而且还有不同年龄段的人规律健身。这样的影响下,中学生不仅锻炼的机会增加了,而且在观念上,他们把身体健康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社会和家庭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关系。社会不仅要给他们提供必须的体育锻炼场所,而且家长也要多鼓励和支持孩子进行正常的体育锻炼。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孩子家长,更应多给孩子提供一点锻炼身体的机会。如双休日,每天让孩子到户外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家长和孩子一起去锻炼身体,效果会更好。

2.应试教育方面的问题

可以说,应试教育是造成我们中学生很多问题的根源[3]。对于体育教育和日常锻炼的影响,也是不可以忽视的。在应试的体制下,学校和老师以及学生,都是考什么才安排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如果升学考试没有体育,是不会有人重视体育的。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文化课的课程设计、考试难度都在与时俱进的发展着,人们对于学习总能心照不宣的付出很多努力,全力以赴的拼搏。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部、学校也意识到了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这个问题,也出台了不少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措施,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如果高考不涉及体育,那么现状依旧会继续。如果高考涉及体育,对于正处于高二高三的同学来说,恶补体育也许会使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会造成学生、老师的措手不及。该如何把体育和文化课之间的关系搞好,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的同时,把体育锻炼融入其中,是政府部门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3.学生自身的原因

中学生对体育健身的认识程度是造成他们体质下降的主观因素[4]。一般情况下,中学生是否会有好的体质首先和先天因素有关系;其次就是对体育的爱好;最后是对体育健身的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体质会不断增强,这个是一个自然的因素。对体育健身是否感兴趣是影响体育健身质量的重要因素,年龄越小影响越大。特别是对健身项目的选择更是因兴趣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也就是说,感兴趣比不感兴趣的健身质量好,选择的项目适合自己的,比不适合自己的健身质量好。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体育健身意义的认识程度,成为影响中学生健身质量的关键因素。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中学,特别是城市中学的体育课和课间体育活动都能照常进行,可是健身的质量却因为他们对体育健身意义的认识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对体育健身意义有深刻认识的学生,往往能主动克服困难,,完成训练任务相反则为自己的不能完成训练任务找理由开脱,意志品质脆弱,惰性十足,得过且过。

二、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中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随着我国体育改革的发展,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体育俱乐部。一种新事物的发生、发展,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事物自身内部矛盾的结果。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已经渐渐远去,但是,北京奥运会所带来的各种变革,却在不断的愈演愈烈。“全民健身”的口号,也无形中引导着高校体育教学人的思考。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时代的需要,其自身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兴起,给了体育教学一个新的组织形式和有效途径。这种方式,充分的把“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和学生以一种“指导——合作”的模式共同完成体育教学的过程[6]。

(一)体育俱乐部的类型

现阶段我国体育俱乐部是把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群体竞赛、运动训练四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并纳入课程之中,成为一种综合的体育教学形式,体育俱乐部的外延主要包括了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内体育俱乐部与课内外相结合的体育俱乐部三种类型[7]。三类体育俱乐部中,课外体育教学俱乐部为最早的形式;课内体育教学俱乐部是近几年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课题,它是构建其他俱乐部的基础;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制是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从培养人才的整体教育观点出发,提出的课内外一体化管理模式,他兼容了课外教学俱乐部和课内教学俱乐部,代表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发展的新趋势。目前我国体育俱乐部的主要特点有:以全体学生为对象,满足学生兴趣、要求、意向,在教师指导下,有自由选择项目、教师、上课时间的自由度。具有共同体育锻炼爱好的学生基于生理、心理、社会和自我完善等需要,以素质教育、健康教育为目标,以体育锻炼者自觉自愿结合为基础,以学校体育场馆为依托,围绕着某一运动项目进行活动。

(二)体育俱乐部的特点

(1)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动性[8]。很多大学都开设了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比如深圳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开设了竞技、保健、娱乐3中类型共23个运动项目俱乐部。大连理工大学开设7 个俱乐部19 个体育项目。鞍山师院以1999、2000 级学生为对象开设8个俱乐部进行实验研究。如此大的选择空间,给了学生自主能动的机会。教学采用教师集中辅导,学生自己练习的方式,既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又可以有机会接触到和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同学,弥补了传统体育教育模式没有机会接触同学的弊端。不同的项目和运动方式,使得体育教学有了空前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中学生也许没有大学生那么多的课余时间和精力,以及中学没有大学那么丰厚的资金支持,但这种理念是可以借鉴的。

(2)满足发展个性的需要。近年来,“个性”一词算是风靡一时。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出现,给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提供了更大空间。多种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单一、乏味,从一个点,变成了点,线,面的多维度,多樣化教学目标,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观。

(3)课内外一体化[9]。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课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且教师要顾及到所有的学生,争取进度统一,这就使得很多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体育项目,在课上认真听课,好好训练。课后可以和同俱乐部的同学进行交流,一起勤于练习,这样,课内和课外一体化,才能使得课内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达到掌握熟练的教学目的。这也有利于学生从“依赖型”的学习向“自主型”学习转变。

如前文所述,中学生体质的下降使得中学体育俱乐部的建立成为了焦点。与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主旨一样,都是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很多发达地区的都开设了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大的选择空间,给了学生自主能动的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项目。采用教师集中辅导,学生自己练习的方式。这样,既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又可以有机会接触到和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同学。体育俱乐部还满足发展个性的需要。在这个充斥着竞争的年代,社会是不缺平庸的人才,只有闪出你的个性,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才能在这个社会立足并取得成功。青少年的个性发展问题也已经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的“及格率”,“分数线”是以牺牲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情感换得的。而失去了这些,这个人就真的失去了个性,失去了向前进步的源泉。体育俱乐部采取课内外一体化。老师们专项挂牌上课,自行安排学习的内容供学生们选择,同时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拓展自己的专业宽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选择兴趣需要。另一方面,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体育项目,在课上认真听课,好好训练。课后可以和同俱乐部的同学进行交流,一起勤于练习,这样,课内和课外一体化,才能使得课内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达到掌握熟练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徐问宇,陈恳等.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2006.6.

[2]于云龙,何林.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Z2).

[3]何步文等.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因素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4.

[4]朱玉芳.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学校体育的应对[J].体育学刊.2006.13(3).

[5]马永红,刘永河等.影响我国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人为因素[J].辽宁体育科技.2006.2.

[6]田忠.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俱乐部”阐释[J].浙江体育科技.1994.5,54-58.

[7]刘小青.发展体育高校体育俱乐部,推动高校体育产业化的探索与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6):48-49.

[8]孙建华,吴志坤.高校实施俱乐部制课外体育活动的可行性分析[J].体育师友.1999(2):40-42.

上一篇:学前大班班主任工作计划下一篇:应用心理学英文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