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好一堂课

2024-05-18

如何备好一堂课(精选6篇)

如何备好一堂课 第1篇

魅力教学“备”字始

——谈怎样备好一堂课

薛 冰

备课,位居教学五环节第一。是教学中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备好一堂课,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地组织起整个教学过程并释放出各个细节,达到良好的效果;也只有备好一堂课,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游刃有余,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而且新课程改革也强调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增强人文关怀,所以我们的课要精心准备。没有充分准备的教师上讲台,充其量只是“信口开河”,绝对谈不上驾驭课堂的能力。

欲“教”字成功,必“备”字先行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就是常说的欲“教”字成功,必“备”字先行。以语文为例: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也给语文教师提供了发展才能、展示良好素质的更广阔的空间。以己之见,备好课的准备首先包括思想上的重新认识,即观念上的更新,也就是对备课意义的再理解。备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如古人所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教学来讲,“善其事”就是要按质量上好每堂课,而“利其器”就是要认真备好每节课。备好课也许不一定上好课,但备不好课就一定上不好课,所以备好课,可以取得教学的主动性。教学一旦有了主动性,也就有了成功的可能。语文课教学,工作量大,又不易见成效,备好课,争取教学的主动性,根本的条件就是认真备课,这在任何时候,对任何教师来说,都没有例外,新的课程标准也证明了这一点。语文的特点很明显,诸如:第一,语文课本常处于变动中,即使是在稳定的情况下,也可能有局部的变化,新的单元,新的课文,要认真备,而传统的旧课文,往往会在新的形势下,又有新的现实意义,需要赋予新的解说,新的理解,更须认真备。第二,人的认识也是无止境的,教师的认识也就需要不断深化和变革,即“常教常新”。第三,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是变化着的。同一年级的语文水平,每学年的学生,每个学生的个体也不一样,学习心理也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处于经常的变动中,更不会前后期都一样。这几种情况,都制约着我们的备课,所以,很多人的体会是:用一辈子备好一堂课!

备课三步走

究竟怎样备好课呢?笼统地概括为三个阶段:收集信息、设计思考、编写教案。

收集信息

先备教材。

备课之前,不急于下笔,需要我们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查阅大量资料,建立自己大脑中的信息库,库存越丰富,化难为易的可能性越大。通读整册教材还远远不够,教材所涉及到的信息和方方面面,也要尽可能地准备。过去说,需要一杯水,教师要备一桶水。其实,一个好教师岂止准备一桶水,她应当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更应当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溪流,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好课堂而有备而来。分析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首先要解读教材内容,分析所授内容的重难点,关键要解决的问题,本课内容的上下衔接的知识点,根据已学习的旧知作为本课新知识点的铺垫,通过旧知为新知搭桥,在新课的设计中,还需考虑本课知识为下课所起的作用。所以,除了解读教材外,更多的还要思考新授内容的设计。我们就要结合本校和本人的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实际对教材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特别是对难点、重点的甄别把握也很重要,因为提前预测到学生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障碍,就能够防患于未然,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指导,在正式上课过程中,我们的授课才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目的明确。学生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述的重点和难点,有主次地去掌握。这样一来,一堂课的效果就好了。

再备学生。因为备好学生才能备好教法学法。解读课程标准,把握好学段目标和教学方向时备学生的前提条件。对于自己的学生来说,课容量是否适度,节奏是否合适,是否能留给学生活动和思考的实践与空间都在所思之列。另外,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合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也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比如: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基础知识,哪些内容还不够清楚?新的教学内容中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我们的点拨和引导„„只有找准了学习的现实起点,才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确定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育是双向的,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及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与要求,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当我们真正做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而开展一系列活动,我们的教学必然时成功的,有效的。

设计思考

即设计构思,这要求我们对教材要进行一些处理,如讲读课与自读课的关系,教材和读本的关系,各种体裁的教法的使用等等,以便以简驾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材处理要因人、因时而异,教学目标应该明确集中,不求全。这需要我们参考教材编写者及各教研员的分配,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构思。基本应该把握一节课一个明确的知识目标和情意目标,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个个落实。

另外,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可以将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一个班级的学生总会存在很多的差异,展现出来的教学成果也会不同,如何尽量缩小差异,使底子较差的学生能够完成基本目标,而有能力的学生完成更高的目标也需要我们在备课时有预设。

第二,教学重难点的设计。

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灵魂。

备难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可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这样,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消化吸收,从而达到化难为易,各个击破的目的。

备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常所说的“温故知新”就是这么回事。它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把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学生才容易举一反三,更灵活地运用知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由于学生的基础问题,有时很难把握好,对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掌握不够,因此需要事先充分准备,教学时可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多用启发,让学生积极思考,质难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我们的指导则可点到为止,让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将疑点理清楚。

备教学情境。

因为设置教学情境,预测课堂教学,是对我们各项综合技能的考验。比如如何提问,如何启发,我们在备课时都应考虑到。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为备课提供良好的真实而且坚实的基础,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能力不断上升,从而提高上课质量,教好每一位学生。如《背影》传统题材如何有新意:用《二泉映月》哀怨的二胡曲,可以将学生带入到亲情之中,设计“世上还有爸爸好”的口头说文,可以使课堂达到一个沸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可以将雪地捕鸟的动词通过表演来加深印象。

根据自己的体会,及时认真地写好教后记应该算是备课、上课的延续工作。因为认真写好教后记,记录下当天上课的心得体会、收获及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利于经验的吸收和分类转化,积累后可以为下次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对于有些学科而言,可能备好(课堂)练习也是必须的。

编写教案

一、积极交流,虚心向他人学习。我们在应用教学大纲、教材等有关资料进行备课时,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疑问。这时,就需要不时地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互相讨论,互相补充,解决各种疑难杂症。

但独立思考是备好课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参考网络、教参,精简后才能为我所用。(例如《囚绿记》)不习惯用别人的教案不是不善于合作,因为觉得对象不同,风格不同,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二、规范备课过程,做到有板有眼。

备好一堂课,还应注意规范备课程序,做到有条不紊,一丝不苟。我们现在所用的备课本有教学课题、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后记等。编写教案时都应该认真填写,并用以指导课堂的教学。

三、备出风格。

因为备出风格才能教出风格。我们备自认为最有把握、最有必要在40分钟里交给学生的东西(如一班善分析,二班善朗诵),了解学生,找他们的兴趣点;还要备出自己的模式和套路,这是长期执教一个班的要求。否则,学生找不到规律性的东西,在理性思维欠缺的初中阶段对知识的掌握会显得杂乱、盲目。当然在相对固定的模式中求得局部花样的翻新,在备课时因时因人因文制宜也是必须的。

“备”之后的“背”也很重要。不是盲目地死记硬背,而是事先将40分钟的课分为几个大的板块,然后记住几个关键的流程(ppt举例),这样会使我们的课堂显得连贯而不失严谨。

尾声

总之,备课是一个准备的过程,准备得越充分,驾驭起来就越轻松。当然,备课的研究绝不仅只限于上述内容,各人有各人的体会,各有各的做法,但遵循学科规律,教出各学科的味道,这是应达成的共识。愿与大家一起努力!

2009.3.17

如何备好一堂课 第2篇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和中心环节,是实施与实现课程 目标的主要途径。如果把课堂教学看作一项工程,那么备课就相当于 施工前的设计工作,这个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这项工程的质量 好坏。不言而喻,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无论你是从教多年或刚刚 踏上讲坛,无论你用传统的备课方式,还是新课程理念下要求的现代 的教学手段,备课都是十分重要的。

1、搞好新课的引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如何恰如其分地导入 本堂新学内容,这是教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新课的引入,最好是 在老师的引导下,大部份内容让学生自己完成,一方面是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集中精力,集中思维,有利于下一步 重点内容的讲述。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 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 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节课有个 灵魂。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 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 破难点。

3、了解学生独立性、操作性、思考性;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创设 良好的教学情景引入新课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 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4、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5、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写好教案。真正教好一堂课,除了抓好新课的引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作好

谈如何备好一堂中学语文课 第3篇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寻找学生能完成的认知任务

1. 承认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它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学生也是一样, 他们都有着属于各自的特性。在认知能力方面体现为认知能力的差异。

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们, 是语文课堂的主体。作为教学的主导者的老师们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堂, 前提就是要承认学生在认知能力上的差异, 进而了解学生各自真正所需, 这样备出的课, 在实施过程中才能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

因此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使教材、教法和学生融为一体,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古人说的“因材施教”“教无定法”强调的就是这个道理。语文课堂包罗万象, 包含的信息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面对这么多有个性的文章时, 采用同一种教学方式是肯定不行的, 应根据所教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 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物种起源>绪论》适合提问式讲解, 《乱世中的美神》适合情感投入式分析……

总之, 承认学生的认知差异是语文教学中的起点, 而不是终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不同, 备课时设计相应的问题来提问不同学生, 力争做到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如果有的学生连生字都还没能掌握, 那么在上课时我不会提问一些难度大的问题, 而让他们难堪。而是选择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来让他回答, 以免挫伤他的自尊心。

2. 确保所要解决的问题难度适宜。

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有好奇心的, 但正如书中所讲的那般“我们不是杰出的思考者”, “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 否则我们总是尽可能地避免思考。”只有那些成功的思考才能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而促使学生们进行成功思考, 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的, 往往就是那些难度恰宜的问题, 太简单或者太困难的问题都不会让学生开心。

例如, 在语文课堂上, 一开始我就问学生对于《诗经》的评价, 结果可想而知, 课堂会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很多同学对于《诗经》也许就只有16个字“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的印象。对于《诗经》无论从感性到理性, 都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一开始就要解决这样一个大课题, 这无疑是一下就给了学生当头一棒。如果我们先投影几篇我们同学较为熟悉的篇目, 如刚说的《关雎》以及《硕鼠》等, 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品味赏析, 在此基础上再来总结《诗经》的特色, 得出适当的评价。这样的课堂更有活力, 也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备课时一定会注意到所设计问题的难度, 只有要解决的问题难度适宜,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教学步骤的设置:设置合理的“换挡”频次

1. 解释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设计一些适宜的过渡语句, 解释待解决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这个问题与自身是有关联的。

例如, 在赏析课文《清塘荷韵》时, 我有一个教学环节是想让学生体验到莲花顽强的生命力。如果我直接问学生莲花有什么样的意志品质, 我想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会用“顽强, 坚韧”等一系列简短的词回答我, 接着就再也没有回答的欲望。这样的命题, 往往容易让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关联, 不会投入精力去思索和回答。如果我将问题稍加解释, 将问题与学生相联系, 让他们将自己想象成是那颗来自洪湖的莲子, 发挥各自的想象, 将一颗莲子生长成开满整个池塘的莲花的过程给展现出来。我想这样就调动了更多学生的积极性, 使得课堂的氛围更加热烈, 学生的参与度越高, 取得的效果自然也就更好。

2. 考虑提出问题的时机。

在课堂上, 有时我们不可避免地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往往会走神。教师要时常通过设置各种问题,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你抛出新的具有吸引力的问题时, 你就有机会重新使学生的吸引力回到你那。

例如, 在上相对较为枯燥乏味的《报任安书》时, 如果一直都是采用教师提问一句, 学生翻译一句的陈旧教学模式, 那么不出十分钟, 学生的思维就会跳出了课堂之外。可如果我们在讲解字词时, 适当穿插一些时代背景的介绍, 增加一些讨论文章思想内涵的问题, 我相信学生们对于课堂的注意力会相对更集中。因此在备课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各环节所占课堂的比例, 适时地提出一些转换思考方式的问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备好一堂课, 对于整个教学环节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对待这样一个环节, 在备课时从你希望学生下课时能掌握的知识开始, 接着考虑本课的中心问题, 再考虑如何提出问题, 使得它在吸引学生参与的同时, 又能估计到学生的认知限制。

摘要:课堂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阵地, 要想让学生喜欢上学, 就必须在这一阵地上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感。而教师要想让学生获得愉悦感, 必须认真对待课前的备课活动。教师可试着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步骤设计这两个方面来备好一堂中学语文课。

浅谈如何备好一堂语文课 第4篇

关键词:备课;语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61-01

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就是说“教学”要成功,“备课”必先行。新课标下的教学,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发展才能,展示良好素质的更广阔的空间。如何备好一堂小学语文课呢?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备自己

语文教师要具备丰富的语文专业知识,即语言应用学方面的知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即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语言发生的规律、语言学的理论、现代汉语听说读写知识、逻辑学知识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教师还必须随着时代的需要,随着教材的更新,不断学习,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惟有这样,才能具备比语文教材更精深和更为广阔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每一部分的意义、地位和作用,才能居高临下,正确地处理教材,深入浅出,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才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上好语文课。

语文课本中选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一定的文学素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中外文学史方面的知识、文学理论知识、文学创作知识、文学批评知识等。教师文学素养高,文学知识深厚,语文课就会上得生动活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就会很快地提高。相反,教师文学素养低,文学知识浅薄,学生就很难受到有益的熏陶和应有的教育。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没有过人的理解能力,没有博览群书的“厚积薄发”,是教不出精美绝伦的语文课的。因此,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博览群书,涉猎到各个领域,读文学大家的文学作品,读儿童文学作品,读古代的文学经典,读教育经典。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放思想、充实自我、教好语文。

二、备学生

一堂好的课,总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备课时,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进入学生角色,揣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的感受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当老师在课堂提问学生时,出现没有学生发言或学生乱回答、瞎搅和,给老师难堪时,老师是否反思过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学生还是在自己?我国明朝中期的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说:“老师教育人就好像医生用药,要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情去开处方,药味须时时加减,如果不管什么病,都‘拘执一方,其结果就‘鲜不杀人矣”。王守仁的话深刻地揭示了教学要因人而异的道理。要做到因人而异,就必须在备课时备学生。当你了解了班上每位学生知识层次,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备课时又确定好了由那一层次的学生回答,即备了学生,就不但不会出现上述情况,而且通过问题的回答,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发他的学习激情,使他学习更努力。

三、备教材

教师拿到教材后,要认真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内容和编排意图,对照《课程标准》对年段的要求,针对本班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和水平,确立一学期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目标,整体制定课时计划,合理地安排各部分教学内容,特别是安排好集中性的语文实践活动,避免随意性,有的则可以提前布置,让学生有备而学。

教材是按文化主题来组合的,每单元在同一文化主题下,从课文到阅读链接到综合学习的积累、口语交际、习作等,也都围绕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来设计编排。四、五篇课文在题材、体裁、表达方式、语言风格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便于学生在比较中学习语言,认识事物,教材在课后练习、阅读链接、实践活动、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选择与形式设计上,围绕同一主题坚持从生活到文本又到生活的原则,注重丰富儿童的生活内容,开拓儿童的生活范围、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这样每个单元从课内阅读——课外扩展阅读——实践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始终围绕一个文化主题展开。这样的课文组合,整体上给孩子认识的冲击,已远远超出几篇课文本身。因此,教师要在通读一单元教材的基础上,确实每课的落角点和目标,整体考虑学生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并从一个单元出发去开发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使一个单元的教学更加丰富,也更加厚重,也使阅读、听说和写作真正做有机结合。也就是在开始每一单元第一课的学习之前,要先浏览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等方面的要求,提前有计划的安排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才有实效性。

四、备教法

设计教法就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同样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的教师,采取的方法不尽相同;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师,不同的学生,教师采用的方法也不同,而且在一节课中,各环节的处理方法仍是不同的。因此在备课时,我们应该反复琢磨教法,因为每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各自的优点、缺陷和适用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不适用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上好一堂语文课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好语文也不是一日之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学中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充实自己的文学知识,充实自己地的专业知识。做一名学者型教师、研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 乔树宏.浅谈语文教师的备课[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08):68-69.

如何备好一堂语文课 第5篇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应完成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任务,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这是教师备课的总体要求.故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失.正所谓:“善教者学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故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前必须认真备好课.那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该如何备好课呢?我觉得要备好一节语文课,必须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 研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熟读成诵,熟记于心.语文课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教育别人,先打动自己,让自己先有独特的感悟.故.备课前,先不看教参,静心下来,认真地读课文,反复地读课文,像教学生一样,读生字新词.读文作批注整体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直到能流利的诵读课文.通过熟读成诵,教者把作者写作的情感,把课文的重难点,表达方法等摸个一清二楚.在一遍遍的诵读中,我们才能对课文有较深刻的感悟.才能理解一些重点词句,甚至于文章的主旨.在一遍遍的诵读中,教学设计的灵感常常不期而至.即便无灵感,把课文熟记于心,也有利于更好的驾驭课堂.二,研读课标,读出教学的目标

语文课标就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把握住教材的训练要点.教学就有可能出现盲目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住教材的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的有效.讲实,讲活,万变不离其宗.每次在研读课标后,再确定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三 ,研读单元目标,细化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是对一个单元,几篇文章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单元目标的训练要求往往也就是一篇课文训练点.故在一篇课文或者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是一般性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运用.着重训练听,说,读,写的哪项能力,并要求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吃透单元目标的同时,在看看教参,结合自己的理解去综合选择,运用,创新.四 ,研读学生,读出教学的方法

浅谈如何备好一堂语文课 第6篇

【内容提要】:透彻地掌握教材,一般步骤和方法:

1、通读全文,掌握课文内容;

2、从结构入手,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的意图;

3、顺着思路研究课文的语言形式,深入领会重点字、词、句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4、研究课文里有哪些要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进行什么样的思想教育;

5、有效地利用教学参考书;准确地了解学生,恰当地选择教法,精心地设计教案,解决好“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是备好一课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掌握教材

备学生

选择教法

教学设计

一、透彻地掌握教材

钻研教材应从全局到局部。每学期开学之前先做好三件事:第一,学习语文教学大纲。对大纲规定的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要求,特别是对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应该准确地掌握。这样才能按照大纲的有关规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对学生如何进行教学的问题。第二、要熟悉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要求。这方面的内容,每册教学参考资料前面都有简要的讲解,新改编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也有专题说明。熟悉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它的具体要求,对制定全学期的教学计划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三,熟悉全册教材。了解这一册教材的全部内容,了解课文,练习和其它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这一册教材的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是怎样安排的。这三件事做好了,就掌握了语文教材的全局,从整体上有一个全面认识,为备好每课教案明确了方向,打好了基础。怎样才做到透彻地理解和掌握一篇课文呢?钻研一篇教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大体如下:

1、通读全文,掌握课文内容。最好是朗读,读上十遍八遍,读出味道,读出感情来,边朗读边思考,这样既可以熟悉教材,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为范读课文做好准备。成功的范读,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要弄懂字、词、句的含义,文章的内容情节及课文所涉及到的各种知识。为此要查字典,翻找有关资料。语文课所涉及的知识面是非常广泛的,有的不需要给学生讲,有的不需要多讲,但教师必须弄懂,这样才高屋建瓴。

2、从结构入手,理解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的意图。叶圣陶讲:“作者思有路,道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就是说摸清作者的思路和意境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课文,理解得才透彻。思路在课文中的体现就是文章的层次结构。从结构入手,一小段一小段地钻研,研究小段与小段之间的联系,哪几个小段能合成一大段,各大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个是重点段,各段前后如何照应,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分析作者的思路。

从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体会作者意图的步骤是:统观全文,然后粗略地研究各段层次,再统观全文,再细致地研究段落层次,最后把文章读两遍。

就一段文字来讲,要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意图,需要围绕着三个问题来想:(1)写什么?(2)怎样写的?(3)为什么写?

如:《黄河象》这一课,第二大段写假想黄河象的来历,写了五层意思:热——渴——陷——跑——变(骨骼变化石;草原变高原)。

不仅要知道每层中作者写的什么,怎样写的,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五层意思之间内在联系紧密,因果关系密切。有热才有渴,有渴才有陷。为什么要写其它象“跑”呢?这是要说明来的是一群象,而为什么只发现了一只象的骨架的原因。体现了作者思路的严紧周密。

3、顺着思路研究课文的语言形式,深入领会重点字、词、句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是一个统一体。文章的思想内容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的。

钻研词语的时候,不要离开课文思想内容孤立地去钻,而要与课文的内容统一起来钻研,如《飞夺泸定桥》这个课题,“飞”字表示进军神速,“夺”表示有我无敌,“飞夺”有力地烘托出工农红军那种坚定的革命意志,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和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再如《詹天佑》这课的第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杰出”是个统领全文的重点词,课文的内容是围绕着“杰出”一词叙述的,什么地方杰?思想杰出,工作态度杰,技术杰出,为祖国的铁路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抓住了这个词就可以提携全文。

4、研究课文里有哪些要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进行什么样的思想教育。在熟悉内、掌握结构、理清思路、研究语言的基础上,要研究本课的教学中,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教给学生什么的问题,要研究对学生进行什么样思想教育的问题,也就是要研究本课书的教学目的。

5、有效地利用教学参考书。

教师备课必须首先独立钻研,然后阅读参考书,与自己原先的分析反复比较,决定取舍,最后形成一个切合自己教学实际的完整方案,使参考书起到它应有的参考作用。如果教师对课文不熟悉,就急忙去翻阅参考书,先入为主,把思想框住,甚至囫囵吞枣地照搬照抄,这不仅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也阻碍教师独立驾驭教材的能力,长此以往,对师生都是极其不利的。

以上的几个步骤,虽然各有所侧重,但又是互相联系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另外,五个步骤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教学水平有高低之分,课文有长短、深浅、难易之别,不能机械地照搬。

二、准确地了解学生

教师只有熟悉自己的教学对象,才能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对全班学生有一个总的了解和基本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双基的基础、课外阅读、智力发展等情况有一个基本估计。要对每一个学生分别研究,好、中、差各占多大的比例,哪些问题是带一般性的,哪些问题是个别性的,哪些是主要的问题,哪些是次要问题,哪些是目前可以解决的,哪些问题留待以后解决等等,做到心中有数。

就备一篇课文来说,备课时需要掌握的情况有: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有哪些,和学生已学过的课文有联系或相类似;本课中有哪些字、词、句学生已经掌握,或过去没学过,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来理解的;有哪些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知识是学生已经会运用的,或者虽然学过但还需要进一步加深的;本课在字、词、句、篇思想内容,写作方法方面有哪些难点学生不容易掌握,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三、恰当地选择教法

备课不仅要求老师把要教的内容学懂学会,而且要考虑如何把学生教懂教会,这就需要既备教师如何教,也要备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每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出发,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方法也不尽相同。没有哪一种方法能适合所有的课文,一课书的教学方法有时从结构入手,有时从语言形式入手,往往是讲解、谈话、自学、讲练、读写、发现法的综合运用,只不过是各有所侧重而已。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注意发挥教师本人的优势,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如教师擅长朗读,在教学时就可以“以讲助读,寓讲于读”发挥读的作用。

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做到文道统一,寓教育于语言文字中。

2、要启发学生肯于动脑,积极思维,使学生爱学。

3、要有利于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会学。

4、要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着重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一篇文章的过程和教师钻研一课书的过程大体是相同的。在教学时,教师要把自己钻研的过程教给学生,不要把钻研的结果端给学生。一切方法都是为了从“教”过渡到“不教”,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四、精心地设计教案

教案好比工程建筑中施工蓝图,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认真对待。教案的内容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要有每节课的教学要点和具体细致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要有完整的教学环节,课堂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和科学的时间安排。

设计教案贵在“精心”。教学过程中的每一项活动,如导入新课、范读、朗读、讲解、提问、讨论、归纳、小结、练习、板书、插图和教具的运用等等,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互相联系,都要考虑周密。就拿处理生字词来说,有的是生字新词,有的是熟字生词,有的是生字熟词,有的生字词和中心思想关系密切,有的和中心思想关系不大,在处理的时间和方法上就需要细心斟酌。特别是“提问”,这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关系到备课质量、教学效果的重要项目。滥用“提问”的教学是屡见不鲜的。提什么问题,要什么时候提问,用什么话来提问,需要学生如何回答,学生可能怎样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如何因势利导等等,在写教案时必须精心设计。对每篇课文的“提问”内容、数量、难度、时机、语言都要缜密地考虑。

对精心设计的教案,上课前要反复熟悉。课上要按教案进行教学。有时课堂上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如学生的见解比教案设计更为合理,教师应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课后要检查教案的实施效果,找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分析原因,以便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教学。因此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参考文献】

李 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做新时代青年的先锋下一篇: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思考的高级项目管理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