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的还原性教学反思

2024-07-13

氨气的还原性教学反思(精选8篇)

氨气的还原性教学反思 第1篇

关于《氨气的还原性》一课的反思

杜浪涛

这周关于《氨气的还原性》一课完成得不错,氨气的基本性质学生已经相当熟悉了,这部分引导学生学习起来很顺畅。这里值得值得说起的问题是氨气的还原性。

氨气具有还原性,从氮元素的价态上就可以看出来。但如果仔细看氨气的一些反应会发现,它的还原性体现得并不是那么明显。最典型的例子是氨气遇到一些强氧化性酸时,会生成对应的铵盐。研究氨气的还原性时,我首先让学生归纳总结他们学过的所有体现氨气还原性的反应并一一书写在黑板上。在其中我们着重研究的是氨气的催化氧化、氨气还原氧化铜、氨气与氯气的反应、氨气与氮氧化物的反应。这些内容是高考常考点,相关考题特别多。关于前两个问题我将典型考题打在课件上让学生讨论完成,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能提出其中新的问题,讨论比较深刻。后两个问题的典例印在导学案上,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其中安排四位同学将答案书写在黑板上。然后交流讨论相互对照找出问题。此时我一边讲解一边对四位同学的答案给予评价,有针对性的指出他们的问题。最后总结归纳出解决有关氨气还原性实验题的基本讲题策略。

本节课针对性强,课堂容量大,教学设计符合学校要求的三一六教学模式,是一堂实效性很强的课。其中,关于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我也想动手做一做,试试效果如何,并进一步说明“氯化铵用在金属的焊接上,以除去金属表面上的氧化物薄层”的化学原理。

氨气的还原性教学反思 第2篇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教是为教师的学服务的,我校实行的“两先两后”的教学模式是这一思想的最好体现。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它在工业上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高一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动手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在本次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实验,自主学习和讨论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

在课的导入部分,以科学实话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精神,再展示一瓶氨气,让学生思考闻氨气的正确方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演示,同时播放氨气泄露的相关新闻报道,根据报道设计相关问题,培养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氨气的化学性质借助喷泉实验,推测氨气极易溶于水,同时展示生活中的喷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理解了相关原理后,鼓励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装,培养学生思考、探究能力。借助溶液变红说明氨气的化学性质之一与水反应,过渡到化学性质的学习。这是本节的难点,再结合“空中生烟”实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归纳氨与酸的反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合作学习、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联系实际氨气制氮肥,从而解决人类因粮食短缺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与引课相呼应。结合氨气的性质由学生自己总结氨气的用途,水到渠成。

总的来说,本节课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体现了“两先两后”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整堂课中学生都踊跃发言,表现对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实物、新闻报道、实验、类比推理方法的运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轻松地学习了化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从分体现。

本节课需要改善的地方,①不够关注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力培养,不能彻底解决共同目标和个体需要之间的矛盾。②每个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不多,可设计相关实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③总结多以口头总结,对于一些难点内容,可适当增加练习巩固。

氨气的还原性教学反思 第3篇

在一次作业中, 我布置了一道《经济生活》中的辨析题。题目给出了以下这段材料:

某顾客先到几家商场购买了一批假冒伪劣商品, 然后又根据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承诺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向经营者索要赔偿, 并连连得手, 获得了较高的赔偿费。对该顾客的这种知假买假索取赔偿的做法, 社会舆论褒贬不一。有人为之叫好, 认为这是合理合法的正当行为。也有的人认为:动机不纯, 是投机行为;不是真正的消费者, 而是刁民;把商界搅得不安宁, 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买假索赔所得的收入属不正当收入, 应当没收。

问题:你是怎样看待这一经济现象的?试加以分析。

结合教材上的内容, 本来我想学生们会回答“这是一种合理合法的正当行为”, 但没想到, 学生们回答出来的答案和我想象的答案却大相径庭。有的说:顾客明知假货还要购买, 动机不纯, 道德境界不高。有的说:如果与商家对簿公堂, 顾客不一定能胜诉。也有的同学说:顾客打假, 有利于消费者, 值得肯定。答案各不相同, 同学们都写出了自己的理由。

我一方面为同学们积极动脑而感到高兴, 同时也对如此众多的答案一时有些无所适从, 难以驾驭。同学们说的理由对吗?为什么这么说?他们是怎么分析的?怎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呢?

我将一些认为有价值的答案摘录了下来, 准备在课堂上讨论这道题。

二、过程与情境

师:我们现在抽出一些时间好好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能够猜出这个民间著名的打假英雄就是———?

生一:王海。

生二: (嘀咕) 打假也能成英雄, 那未免英雄太多了!

师:对, 王海是一个有名的打假英雄, 但是王海的打假与其他人不同。王海打假是从打假中谋取利益, 方式是发现假货大量购买, 然后利用《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的有关规定索取几倍的赔偿, 是一个专职打假并从打假中获利的民间人士。王海打假必须要打很多官司, 但并不顺利, 有一些法庭判了王海败诉。以下是一个案例。王海在一家叫隆福大厦的地方买了两副耳机, 上面注明是索尼耳机, 实际上这个标识是一个假标识。王海索取了赔偿。后来王海又去这个地方, 发现类似的假货还在卖, 于是一次性买了10副耳机, 又一次与商家对簿公堂, 引起轩然大波。以下是两个人对此事的看法。

(读一则材料)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民法室主任梁慧星认为, 隆福大厦第一次售给消费者两副耳机有欺诈。“隆福”对这批“索尼”耳机的产地做了不真实的标识是否出于故意, 不能以经营者的说法为准。即使“隆福”没有主观上的故意, 但虚假标识的事实依然存在。至于消费者第二次在“隆福”购买10副耳机, “隆福”不构成欺诈, 理由是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已经知道该型号的耳机是假货, 没有陷入错误的判断。对此, 如果又让“隆福”加倍赔偿, 就会使消费者获得不当利益。

师:事情大家已经听清楚了。这位专家的态度是什么?

生一:认为王海应该败诉。

师:理由是什么?

生二:王海第二次购买是明知假货还要购买, 知假买假, 商场的欺诈不成立。

师:现在再听一个人的说法。 (读另一则材料)

隆福大厦电讯商品部安经理说, 王海第一次购买两副耳机是纯消费行为, 经鉴定是假货, 隆福大厦“认打认罚”。但消费者在知悉这种型号的索尼耳机是假货之后又买了10副, 其动机就值得考虑。既然已知是假货, 为何还要购买呢……“隆福”两次卖耳机给王海本身不构成欺诈, 欺诈必须有主观上的故意, 我们是无意识的。作为“隆福”, 不可能有意识地组织假货卖给消费者。但无论怎样, 王海在隆福大厦买到了假耳机, 并受到了一定的损失, 说明我们进货把关不严, 对消费者帮助我们发现假货的做法表示感谢。

师:这是商家的说法。第一次买耳机商家赔偿没有争议, 争议在第二次。大家刚才听了一遍, 商家讲了几点理由来说明王海这样做是不对的?

(有说两点的, 也有说三点的, 说两点的居多)

师:哪个同学起来说一说?

生三:商场的看法是王海故意买假货, 动机不纯, 还有就是自己虽然卖了假货, 但不是有意的。

师:好极了!我们现在开庭, 我是审判长, 大家都是陪审团。 (众笑) 咱们来个投票表决, 你认为王海应该胜诉还是败诉?

(有说胜诉的, 也有说败诉的, 认为应该胜诉的人占了主流。)

师:我找个同学说说。 (有人举手)

生四:我认为应该败诉。商场虽然卖假货, 但不是故意的, 而王海却是故意买假货, 他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欺诈。

生五: (迫不及待) 我认为应该胜诉!王海第二次之所以买假耳机, 目的是让商场贩卖假货的人意识到, 消费者在注意着你们!如果他不这样, 不涉及到商场的利益, 那商场还会继续卖假货。

生六: (举手) 我觉得要一分为二地看。 (众哄笑, 有些同学现出不屑的表情)

师:注意, 这是法庭辩论, 一定要分出个胜负, 你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态度。 (众又笑)

生六: (有些激动) 请大家尊重我!让我把话说完!

师:大家不要笑, 先请这位同学把话说完。

生六:我认为, 双方都有过失!商场的行为是欺诈行为, 王海的行为虽然能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但是他本身也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任凭他从欺诈中获益, 那么道德何在?社会的信用何在?所以我觉得商场要赔偿损失, 而王海也要受损失, 不能让他从中获益!

师:抱歉, 刚才我们轻率地打断了这个同学的话。胜负之外, 还真有第三种判法, 商场为假货付出代价, 又不让王海从中获利。

生六: (举手, 激动地) 我不同意!我认为王海应该胜诉!人都有功利心, 没有私心的人是没有的!如果王海不这么做, 商场还会继续卖假货!现在这个社会, 就是要让他吃亏, 他才不会继续欺骗消费者! (这个同学还从义利观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生四:我觉得王海如果真要打假, 他应该去告诉商场经理, 这是假货, 请你及时清除, 或者通知有关部门, 但他没有!他利用对方的弱点来攻击, 牟取暴利!

师: (看学生讨论了一阵子, 制止继续举手的同学) 我现在不做评判。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消费者, 你是愿意王海多一些?还是不愿意看到王海这样的人?

生: (异口同声) 愿意多一些。

师:既然如此, 那又为什么要让王海败诉?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众笑)

师:再问, 王海打假对社会有利还是有害?

生:有利。

师:既然对社会有利, 能不能说是义?

生:能。

师:对, 公利即义!王海的行为是行义。那我们为什么要阻止行义的行为? (众笑, 点头) 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深层心理?我们反对王海的关键在什么地方?

生:他为自己谋利。

师:对, 关键是我们认为王海打假的动机是为已的, 是为自己谋利的!刚才有一个同学提出说王海应该告诉商场或者有关部门, 这是假货。这当然也是打假的一种方式了。那么大家想, 如果王海不能从打假中谋取利润, 他会去打假吗?

生:不会!

师:未必不会, 他要是大公无私的人呢?

生: (笑) 那太少了。

师:是啊, 我也觉得是。那我们没有了王海打假, 还可以政府打假啊?有工商局, 还有消费者协会。

生:不相信!

师:对, 美国人说, 总统是靠不住的。如果只依靠政府来打假, 按中国现实, 可能会越打越多!

生: (笑, 点头)

师:大家想, 如果有成千上万个王海, 社会上还会有假货吗?

生:不会。

师:是啊, 至少不会像现在这么泛滥。那么大家想一想, 我们一方面想让王海打假, 我们受益, 一方面又要让他败诉, 这样合理吗?

生: (众笑) 不合理。

师:我们刚才讲了义利观, 如果让每一个行义的人在行义的同时都能得到利益, 那么行义可能就会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如果让一个人行义, 同时又要指责他从中获得利益, 可能就没有几个人行义了。前段时间听说, 《物权法》 (草案) 当中就规定对拾金不昧者要给予相应的报酬。

师:那么大家想一想, 王海打假值不值得肯定?

生:值得肯定。

师:对, 王海打假是一种合理合法的正当行为。他虽然知假买假, 但客观上有利于打击假冒伪劣, 规范经营者行为, 净化商品服务市场。王海索赔, 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这种行为唤醒消费者用法律武器来保卫自己。这样可以在全社会形成查假打假的风气, 经济秩序不仅不会破坏, 而且能够大大好转。

三、总结与反思

在讨论中听到学生们过去未曾出现过的积极回答, 我深受鼓舞。我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问题、探究问题, 可以将新课程三维目标有机统一起来。

1.在课程要求的知识目标方面, 通过预习、讨论探究问题, 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主动识记和理解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知识。

2.在课程要求的能力目标方面, 通过讨论探究问题, 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和具体事例相结合, 举一反三, 增强了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最为关键的是, 通过探究问题的讨论, 达到了课标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同学们在讨论中理解了王海打假是一种正义行为, 值得肯定, 能够净化市场经济秩序。学生们在自己心中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政治新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不同之处, 就在于思想教育的方法不一样。传统的政治课, 老师常常是将正确的价值观“教”给学生, 学生记住了这些观点, 然后用这些观点来分析问题。但是学生是否真的从心底里认同呢?如果不给学生自己思考的自由, 不让他自己探究问题, 学生可能并不会真正地接受思想上的教育。这就是为什么以前说到政治课, 有些学生会认为过于“正统”、没有兴趣。现在, 新课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出正确的价值观, 形成正确对待事物的态度。通过这种方法, 将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语言中、行为中, 让学生真正从心里接受正确的思想。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的是引导作用。这种探究问题的教学不但能达到教学目标, 也能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通过讨论问题, 在掌握知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强的满足感。

通过这次问题的讨论, 我深刻地感受到, 政治课新课改中教师教学观念应有如下转变:

第一,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思维的可开发性、可塑性非常强, 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充分信任学生, 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适当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第二, 面对开放性问题, 答案不要有局限性。如果仅以书本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答案, 虽有标准答案, 但学生的思维会被束缚, 可能会抑制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鼓励学生思考问题, 教他们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考试中考题多变、情况多变, 只有学会自己独立思考问题, 才能回答好题目, 光背几个“标准答案”是没有用的。现实中也是如此, 我们将会遇见许多不同的问题, 没有标准答案可供参考, 只有靠自己分析问题、判断情况, 这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 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所要注重培养的学生能力。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反思 第4篇

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知识;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177-01

在老人教版中教材把《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第一册第一章《化学反应基及其能量变化》中的第一节,或者在即将开学的新课改教材中将其安排在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意义。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合乎情理。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类型反应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又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所以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教学大纲“螺旋式上升”的基本思想。

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应发生必然有还原反应发生,它们绝对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统一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初三化学教材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介绍较简单,即“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生成物是氧化剂。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和“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发应叫做还原反应。”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然后从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最后从本质上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理解能力和我想象的大相径庭,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学生连最基本的元素符号都不会,哪里谈得上反应类型是什么。所以我告诉自己,不能高估学生的能力,虽然知识简单,但课堂上万万不能急于求成,要注意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并将常见反应进行归类,使学生大脑中和知识系统化,再通过对某些反应的具体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反应分类知识的多样性、适用性及局限性,为下节课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归纳知识网络,但图1-5、图1-8的直观教学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接着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归纳的结果,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课堂气氛活跃,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总结缺乏主次、有序性(逻辑性)与完整性。如:

1、得电子,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失电子,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2、得电子(偏向)→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氧化剂→具氧化性。失电子(偏离)→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产物→还原剂→具还原性。

3、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氧化性→被还原→还原过程→还原产物。还原剂→化合价升高→还原性→被氧化→氧化过程→氧化产物。

4、得氧→被氧化→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剂→具还原性。失氧→被还原→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氧化剂→具氧化性。

随后,我引导学生归纳出合理的知识网络: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反应物)(性质)(实质) (特征) (变化)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很明显学生对8个概念找不到主次,不能形成有序、清晰的知识结构。从学习认知心理的角度看,就是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未能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但在教学中我只让学生把他们的结论和合理的结论做了简单的比较,未能深入讨论、及时引导学生注意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

在接下来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总结中,我让学生自己总结,同学们能利用课前查资料积累的知识准确的回答出:“升、失、氧、还;降、得、还、氧”的规律。于是,我及时设置练习进行巩固,我启发学生让他们重新认识4组概念,并让他们对比总结出的规律,这样程度好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判断运用,但还不够熟练。我让他们把刚才的规律变成“升、失、氧、还(剂);降、得、还、氧(剂)”,然后让他们谈新的认识,很快,大部分学生意识到与前面的区别。接着,我引导学生仿照上述方法分析规律中蕴涵的其它意义,有些同学能够找出一些,但不全面。我启发学生“还原剂→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对比“升、失、氧、还(剂)”,不难发现规律中的第三个字“氧”包含有三种含义即“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这样学生便认清了规律,并能理解、掌握、运用于解题中。

在课后的作业布置的设计中,重点让学生在此区分四种基本反映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区别和联系,同时让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即反应的特征和实质来对反应进行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 第5篇

1、不会写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2、不会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3、更不会算转移的电子数;

4、不会进行简单的物质的量与与转移电子数间的互算,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

5、不会标“双线桥”“单线桥”。

我认为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有:

1、学生基础差,许多同学初中都没认真学,现在学,很吃力,跟不上;

2、不会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就不会判断化合价的升降了;

3、记不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不会合理标出有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4、不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是:

1、先复习化合价的口诀,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反复练习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并让学生标出化合价;

2、再从最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入手,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提出问题:有些不含氧的怎样判断呢?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元素的化合价是不同的,并作比较,得出化合价升降与得失电子以及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关系,再多举几例进行练习,归纳方法,启发学生编成顺口溜:

升——失——氧化——还原剂;降——得——还原——氧化剂,教学反思《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使学生记住,每次遇到一个新方程式,就拿出来进行判断,反复练习,慢慢的有所提高。

3、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计算,就从最简单的算数教起,一步一步的教给学生,先找有变价元素的化合物,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计算出一个原子得(失)几个,该分子中有几个该原子,共几个分子,一共多少,就像教小学生一样,慢慢地许多同学赶上来了。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 第6篇

首先,通过准备阶段的查阅资料,进行教学设计,实验准备等工作,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研究的乐趣。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我的心理素质、等方面也有了提升。最后,课后的反思对我的反思性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素材。

本节课,依据“从生活走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来组织教学内容。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从生活实践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存在;第二个板块,通过原电池实验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第三个板块,利用氧化还原理论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脱氧剂的实验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应用了先进数字化实验技术,既体现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又体现了新课程时代性的特征。Vc的还原性实验,采用了微型实验,氧化剂选用了以前学生了解而且后续还要深入学习的Fe3+。原电池实验的成功点在于教学深度的控制,只要直观体现出氧化还原的实质即可,不能深入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汽车尾气处理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三元催化技术是科技的前沿技术,这既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感受化学学习的价值,为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励有积极作用。

“感受”是本节课的核心,所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使本节课的“立体感”更加突出。而对知识技能目标的弱化更是对传统教学设计理念的一种颠覆。这些也是新课程“新”的体现。

当然,这节课也明显的暴露出我的不足。青年教师对课堂的掌控经验不足,尤其在开放讨论脱氧剂实验方案的设计汇报环节明显感觉对方案的评价不是很到位。

这些成功的经验是我今后工作中要继续发扬的,而不足则需要进一步改进。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 第7篇

1)氧化还原反应定义不难理解,通过课前微课学习,同学们可以学会并判断出什么样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这样上课可直接进入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

2)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时候,将实验和动画做成微课进行播放,现象明显,方便同学们观看。不需要老师在不同的班级反复讲解,若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多次播放。

3)课后,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讲解一遍。基础差的同学,周末或下课可以自学。

缺点:

1)求电子转移数目的时候,有点概括。可以分成几种类型,有全参与氧化还原的,有部分参与的,还有部分氧化部分还原的,如果点明一下,同学们计算的时候能更清楚一些。

2)虽然概念的理解不难,但是在做找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这种题型的时候,若是一起分析一个例题。然后同学们再独立做相关习题,会顺利很多。

肉鸡氨气中毒的治疗 第8篇

1 原因

氨气中毒的主要原因是鸡只的排泄物和散落的饲料、饮水在地面上不能及时清除, 加上关闭门窗时间过长, 造成舍内氨气蓄积氨气浓度逐渐增大所致。

2 症状

氨气是高度水溶性无色、碱性、刺激性很强的气体。能强烈刺激鸡的呼吸道粘膜和角膜, 中毒症状较轻的鸡只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口腔粘稠、渴欲增强、消瘦。中毒较重时, 鸡冠发紫、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流眼泪、角膜发红。因中毒而死亡的鸡只其主要剖检病变为气管粘膜充血、出血、有灰白色的分泌物, 肺充血水肿、心包积液、脾脏稍肿、肝脏肿大而变脆、腹腔积液。

3 治疗

一旦发现鸡只氨气中毒应立即打开门窗或排气扇等进行通风, 对氨气中毒较重的病鸡要拿出鸡舍并放到空气新鲜的舍内, 然后给病鸡灌服1%的稀醋酸5~10 m L/只, 喂饮5%的葡萄糖水, 同时用泰乐菌素控制呼吸系统的激发感染。

4 小结

为了防止肉鸡氨气中毒的发生, 建议做好以下几项日常管理工作。

4.1

操作时减少洒水, 防止水槽漏水。

4.2

每3~5 d在舍内喷洒10%的福尔马林, 以降低氨气浓度, 同时又起到消毒作用。

4.3

控制好鸡舍内的湿度, 当湿度过大时, 要及时清除粪便。

4.4 注意在鸡舍设置天窗或其它排风换气设备, 并做到保持温度的同时经常通风换气。

鸡舍内氨气浓度要控制在20ppm以内, 当超过这一界限时即可引起鸡只的眼部疾患及一系列的中毒症状。

5 判断鸡舍内氨气浓度的方法

上一篇:复活节活动通知下一篇:各科室感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