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投影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

2024-05-21

论投影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精选11篇)

论投影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 第1篇

[高中地理论文]论投影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

电化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现代化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电教手段形式多样,作为其中之一的投影媒体,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手段。

几年来,我在教学中积极引入投影媒体机制,运用自制的投影片作为一种直观性、实用性、形象性的特殊地理教学语言,解决了很多“粉笔+黑板+挂图”解决不了的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投影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运用投影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兴趣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笔、一幅挂图,手段单调、呆板,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而投影仪、屏幕、投影片的使用,首先就形成一种科学的现代化的教学环境,投影片艳丽的色彩、明快的光线效果对学生的感官产生良好的刺激,使学生的注意目标集中,大大增强了有意注意。再加上投影片的抽拉、旋转、复合,生动有趣,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必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愉快接受知识的心态,最后达到满意的效果。学生从投影片上感知的教学内容,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二、运用投影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间概念

学生学习地理概念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传统教法中,解决地理概念很多是靠语言讲述,即使挂图、板图也无法跳出静的框框。若在教学中把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投影媒体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就可以帮助学生利用直观的图像演示,深化地理概念,并形成空间观念。如讲“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时,可先打出绘有黄河未形成“地上河”时的河道横剖面图,接着讲述黄河携着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年复一年的沉积,不断抽动绘有向上凹的泥沙沉积带投影片,说明河床不断抬高,进而造成水位不断升高。这时可向上抽动绘有河水横断面的水位线投影片,于是河床承受不了上涨的水位而不断加高堤坝,再向上拉动绘有不断加高的堤坝投影片,这样,就展示出河床高出地面的清晰画面。一步步的演示,配合教师的讲解,就把“地上河”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运用投影媒体,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如果借助投影媒体,利用活动投影片来制造模拟的运动现象和过程,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使学生接受信息时首先有一种严谨务实的感觉,配之以精练的讲解,知识重难点会因势利导得以突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讲“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世界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这一问题时,可制作一幅旋转片,把绘有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地球示意图投影片作为底片,把绘有太阳光束和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的投影片作为旋转片,演示时转动旋转片,使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逐渐南移,可见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由最高值逐渐变小,白天时间逐渐变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的范围越来越小,南半球正好相反;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赤道上时,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到南回归线上时,北半球昼最短,北极圈以内全是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本来一个很难讲清的问题,通过投影演示,使学生耳闻目睹,一目了然,重难点迎刃而解。

四、运用投影媒体,可以强化图像教学,训练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与地图是融为一体的,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可是一般的教学地图内容繁杂,针对

[1][2]

论投影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 第2篇

亳州市谯城区双沟完全中学 孙敬敬

【摘要】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广泛,从而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教育部的大力倡导下,全国各校都积极推行多媒体教学,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各种教学课件。通过几年的多媒体教学实践表明,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多媒体对感官的作用,可以辅助课堂教学中抽象的、微观的概念或过程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可以以更加新颖独特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但是,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发挥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关键字】 多媒体 教学 辅助 信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改变了以往简单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渐进入了我们的课堂。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学生更易于学习,加深理解课文,拓宽学习天地,降低学习难度,能有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更好地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的使用,有利于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多媒体的出现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更能引

双沟完全中学 孙敬敬

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我认为教学中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很好的实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需发挥主体作用,获得“发现真理”的主动权,而且在个性的全面发展以至世界观的形成上,同样必须由主体来实现。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运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媒体来创设情景,唤醒学生注意,老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进行讨论,真正把课堂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对学生的质疑给予支持、重视和谅解,从中起到纠正、导航的作用,为学生潜能的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巩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以,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位,而教师的领导、支配作用,只有通过“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导之有方,学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休,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双沟完全中学 孙敬敬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做什么事也做不好。学生学习也是一样,没有兴趣就算坐在教室里,思想也在教室外。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是推动他们求知的内在力量,有兴趣才会引起追求。多媒体具有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特点,有利于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运用多媒体可以将原本固定、呆板、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逼真、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病毒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动画、视频演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路径,计算机中熊猫烧香等病毒的情况,以此来刺激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达到对计算机病毒的知识的掌握,并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这就很好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很好讲解基本概念更好的落

双沟完全中学 孙敬敬

实课堂训练点,提高教学效果

在以往教学中都是靠老师一笔一画地写出每一个字,即使老师想多给学生一些练习的机会也不可能实现,因为用手写字实在是太慢了,一节课仅有四十分钟,除去讲书本上的内容还剩下多少时间呢?但现在有了多媒体就不一样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随时出示练习题,还不会耽误太多的时间,学生也能从练习中巩固新知,这样便大大的提高了我们教学的效果,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实效性。

五、多媒体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

作为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平时很少到外面去旅游,他们所活动的范围仅仅局限于学校和家乡,当然看到的听到的就比城里的孩子少得多。多媒体可以带他们到很远的地方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从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在教学实际中,存在着课件制作不当、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的。诸如:课件所显示的文字资料,内容过多且字号过小,密密麻麻充满了整个界面,学生在下面读起来既费时又费力,甚至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预设动画”未进行静音,使文字显示时带有声响,如发出打字声、刹车声等,对学生的观看产生干扰。对更好发挥多媒体课件作用的几点看法 1.加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方法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和创造

双沟完全中学 孙敬敬

思维,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支撑的现代教学观念为人们所接受,但是简单地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并不是现代教学。现代教学认为学习者是主动的、积极的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是通过学习者与外部学习源之间交互活动而展开的,因此积极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办法,是实现教学改革的关键。

2.过分依赖课件 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不少教师认为,编写和制作好了多媒体课件就等于把一堂课备好了。于是,上课就变成了幻灯片放映,受课件的编制形式所累,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甚至有很多教师把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看成是“镇堂法宝”,将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列为评课的重要内容之一,致使许多教师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忽视了对教材的研究。教学中把预先设计好的课件提前输入电脑,然后严格按程序将教学内容不加选择、一点不漏地逐一展现,上课成了执行既定程序,整节课只要点点鼠标,讲几句串词就算了事。他们忽视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精简,讲究实效。

在教学原则中要求教师用最简单的教学形式,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恰当选用教辅工具,力求简单实效,比如:使用传统的教具如挂图、模具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自制课件,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传统教学方法不好解决,那我们就选择恰当的媒体工具做简单有效的课件。课件制作前要

双沟完全中学 孙敬敬

对课堂教学内容作全面深入的把握,正确定位,抓住切入点,恰当选用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删繁就简,标新立异,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疑点,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能不受时空的限制,随着课的需要和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随时都可以以各种形态展示给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教学。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现在已进入我们每个人的课堂,也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但现在的老师们都知道用多媒体来教学,但在制作中,有的老师完全没有考虑到它只是辅助我们教学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制作中做得很复杂,在课堂上就出现使用率太高,反而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教学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我们要正确合理地运用它,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成为有效的课堂。参考文献:

【1】 王志英:《多媒体教学课件使用效果的调查及分析》 【2】 《中国电化教育》 【3】 《走进信息科学》

论投影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 第3篇

《艺术概论》是艺术类院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也是各大综合类院校供学生们选择的选修课。“其任务是对最基础、最一般的艺术原理进行阐述, 并对最常见、最典型的艺术现象作理论解释, 它以各门类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1], 故此又可称其为“艺术理论”。在艺术类院校开设《艺术概论》主要的目的是运用艺术理论解决艺术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并掌握各门类艺术的欣赏特点, 深入艺术实践的认知和艺术创作的体验, 有的放矢地激发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潜能, 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因《艺术概论》所讲授的艺术基础理论对学生的艺术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担负着提高学生对艺术感知力与理解力的任务, 因此在《艺术概论》教学中更要突出素质教育, 为学生营造一个精神家园。《艺术概论》的课堂教学不能脱离艺术作品与艺术现象, 架空于艺术实践之上, 只做抽象的艺术理论讲解, 而应该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 发挥《艺术概论》课程应有的资源价值与示例价值, 让学生在对艺术基础理论知识认知的前提下, 扩大理论内涵, 使学生的理论素质得到提高与深化。

现今的教学模式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首先要优化视听环境。毫无疑问, 以电脑为主体的多媒体技术是最容易得到普及和适用面最广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多媒体技术是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不同类型媒体信息的技术。”[2]教师会在平时备课时制作多媒体课件, 然后将其应用于《艺术概论》的课堂教学, 这样就为原来的教学系统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异的新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课件在《艺术概论》课程中的广泛应用, 改善了学生在理解艺术理论中所产生的盲目性和偏差性的情况, 在影像、音响的介入下, 在良好的视听环境下,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 教学信息也变得更为直观、生动具体、有形有声且富于变化, 能达到真正意义上教与学的“情感相触”、“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 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 最大限度地欣赏到优质的艺术作品, 并使其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 于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艺术和理论素养, 增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悟能力与鉴赏能力, 从而在艺术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艺术理论来指导实践。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也是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要把握教材的基本框架与基本内容, 对于艺术理论重点、难点要把握精准, 在此基础上, 关注艺术动向, 尤其是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动向, 从而在对艺术作品与艺术现象深入理解的基础上, 对相应的艺术理论有一个推进, 引起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关注以及对现代艺术的认知, 借鉴优秀的创作资源, 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

例如在讲解艺术的认知功能时,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相结合, 以增加授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我们可以播放纪录片《细胞的生活》, 通过具体的影视艺术作品来认识自然界大到天体、小到细胞的种种现象。学生看过相应的视频之后, 可以根据视频资料提问“你了解到了什么?”“你对艺术的认知功能是怎样理解的?”然后教师再根据音响和图片做相应的讲解, 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艺术理论知识, 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笔者总结了近几年的《艺术概论》教学实践, 发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整合艺术理论体系, 避免课堂气氛的沉闷与呆板, 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在课件中引入各种艺术例证用以阐释理论知识, 通过感性认识来加深艺术理论印象,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艺术概论》这门课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涉及面极广, 包涵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影视、戏剧、曲艺、书法、新媒体艺术等12个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各门类艺术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让本专业的学生适当了解专业以外的艺术门类, 对学生今后的艺术实践与艺术感知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讲授具体的艺术门类“电影”时, 多媒体更是发挥了它自身的价值, 通过课件的演示, 将音响效果融入画面, 给学生引证资料的过程当中把电影的综合性——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 既系统又具体地表现出来, 使学生有一个生动形象的感知。把空洞的说教变成精彩的画面, 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激发其学习兴趣, 并通过形象化的画面, 再一次强化了记忆。脱离了多媒体的辅助, 电影中动态的蒙太奇手法就难以向学生说明清楚。

而在教授音乐的基本知识方面, 笔者给学生们播放的视听资料是莎拉·布莱曼的《斯卡布罗集市》, 她演唱的这首音乐被称之为跨界音乐, 是美声和通俗音乐的交融, 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 从而对音乐的艺术语言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认识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运用多媒体可以播放中外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学生在鉴赏时, 教师可以布置课堂练习, 比如让学生写出每部艺术作品的摘要, 写出学生听完的感受, 这样一边欣赏一边练习, 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与鉴赏力自然而然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多媒体课件的加入, 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 优化了《艺术概论》教学的过程。俗话说“一千句语言抵不过一幅图像”、“百闻不如一见”, 这些在《艺术概论》的学习中都因多媒体课件的存在而得以实现。将知识和技能以多媒体的形式组织于授课过程中, 利于教师对信息的表述, 更利于学生对信息的接受。

笔者认为, 对于现在的《艺术概论》教学, 应更多地着眼于课堂上学生对艺术理论的吸收以及运用理论章法的理解与把握, 以便更好地运用于自己的艺术实践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把理论内容艺术性地展开, 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理论素养与运用艺术理论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是文化传递的工具, 是文化的载体, 但是《艺术概论》属于人文科学, 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注重“人文性”的传播, 以便带动整个艺术学领域的基本理论。但是《艺术概论》课堂上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能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便利与生机, 现代的教师应该具有现代教学的意识,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恰当地制作与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不适宜用多媒体辅助的现象, 这时应该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结合, 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与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一个教授《艺术概论》的教师, 应该善于把教材、多媒体及情感有机地联系起来, 保持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所以, 笔者认为一堂成功的艺术理论课, 是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课件的有机结合, 这样可以在教学中取长避短, 优势互补。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对艺术理论知识也能逐渐融会贯通, 提高对艺术的理解力与感知力。利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够积极地参与艺术实践, 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注释

1[1]凌春迎.略论“以人为本”时代背景下《艺术概论》教学.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07 (02)

多媒体投影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系统 重要性 应用原理 应用形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7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提高,粉笔末乱飞的课堂中逐渐出现了更具现代化的多媒体投影设备。多媒体投影设备作为新兴的教学辅助工具出现在大众眼前,然而有些教师并没有适当地将多媒体投影系统应用到教学中,因此,多媒体投影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仍然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一、全面看待多媒体投影系统,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信息时代的来临为教育事业带来了更多的现代设备,多媒体投影系统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多媒体投影系统已投入多年,有些学校和老师能够熟练地将其应用到教学环节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趣味课堂氛围。但是仍然有些顽固不化的老师拒绝接受新事物,习惯了老一套的板书模式,没有意识到应用多媒体投影系统的重要性。

实现多媒体投影系统的全面应用,首先要充分意识到多媒体投影设备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很多老师不肯使用多媒体投影系统,大部分是因为他们觉得多媒体投影系统浪费了课堂时间,而且觉得多媒体投影系统的灵活度不高,并不能随机应变地为学生举出一些新鲜的例子。然而这些说法都是片面的,总的来说,多媒体投影系统的应用是十分有价值的,其在教学中应用的利远大于弊。

首先,多媒体投影系统的应用能够极大地调动起班级同学的听课积极性,也可以在原有的课堂内容上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往往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全程但当课堂的主人,课程的内容全都由语言或者星星散散的板书呈现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模式虽然已经应用多年,但是趣味性往往较低,很多学生并不愿意全程听老师一个劲儿地口头授课,缺少画面感和自主动脑思考的时间,这样的课堂往往会显得有些枯燥乏味。反观多媒体投影系统,这个系统的应用刚好能够弥补课堂趣味性不够、课堂氛围低沉的缺陷,让学生能够从多媒体投影设备中感受到与以往课堂不同的新鲜感,能够从视觉角度刺激学生进行课堂的听课和学习,减少课堂走神和扰乱秩序的现象,同时也减轻了老师在板书方面的负担。

其次,多媒体投影系统的应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拿着课本一味地为学生讲解什么是什么,学生也只能被动地记录老师讲课的内容,同时,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讲课的速度,因此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往往较低。然而多媒体投影系统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间放几首舒缓的歌曲帮助学生缓解大脑的疲劳,或者在课堂上播放某一部分知识的相关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进行知识的理解。多媒体投影系统的应用可以使得老师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用再反复强调了,更多的是点到为止,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自己主动思考。

除此之外,多媒体投影设备的应用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作为新潮科学技术的产物,多媒体投影设备主要与电脑连接,可以呈现出更加直观、更加生动地画面,甚至有些内容还可以以视频、声音的形式传递出来,从某种程度上充实了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能够图文并茂,更加生动活泼。例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播放课本某个话剧的视频片段;生物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细胞分裂的动态视频;英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一段正宗的美国式新闻等等,这些视频的播放虽然看似有些浪费时间,但它们其实都从无形中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魅力,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再多的语言描述也不如一个动态过程表现得直观。

二、了解多媒体投影系统的应用原理,掌握其应用方法

教师在意识到多媒体投影设备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之后,一定要及时了解多媒体投影系统的应用原理,并且要能够熟练地掌握其应用方法,避免在课堂上茫然失措,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的尴尬场面。

首先,教师要知道多媒体投影系统的组成和使用原理。多媒体投影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信号源、投影机、扩音设备、放音设备以及大屏幕等等,它的使用原理是通过信号源将图片等内容投放到大屏幕上,音频信号由扩音设备放大后经放音设备送出。

其次,教师要懂得多媒体投影系统的应用方法。多媒体投影系统的使用重点就是电脑和投影仪,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很多教师在电脑操作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多媒体投影系统中讲课所必需的word文档以及PPT操作,有些老师操作起来极其不熟练,电脑技术的使用困难也是多媒体系统应用的巨大阻力。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尤其是要与时俱进,针对自己在电脑技术方面的缺陷狠下决心,多去参加计算机技术的培训班,多做一些电脑方面的练习,从而逐步提高自己在电脑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除了计算机部分的学习,教师还应当及时学习多媒体投影仪的使用方法,遇到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根据不同型号的投影仪,教师可以阅读这些投影仪设备的相关使用说明,熟练掌握投影设备的应用,以及最好能够面对投影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最后,教师一定要在课件的制作上多花点工夫,多媒体系统的授课主要依赖于教学课件,因此,老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充实课件的内容,必须服务于课堂授课的知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必须服务于教学,一定要抓准课件的设计主线,贯彻整堂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的时候一定要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入手,同时结合一些图片、文体、音频等等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多媒体系统应用起来并没有想象中困难,教师可以很容易掌握其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多加练习,熟能生巧。

总而言之,多媒体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必不可少,甚至可以在科技逐渐发展的社会中慢慢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我们必须要了解多媒体系统应用的利弊,尽量放大其优点,弱化其缺点,将传统的课本知识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逐步提高教学的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马嵘.多媒体投影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北京国博电视大学学报,2001(1).

[2]. 李海霞;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李婷;白薇琳.高校教师投影使用现状调查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05)

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第5篇

杨林尾二中

陈文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整合,能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因此,多媒体走入课堂,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创设、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动态逼真等特点。

一、发挥多媒体的素材处理功能

在数学教学中,为贴近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经常将学生生活中的素材和他们身边的事物引入课堂中。很多时候,如果直接将客观事物摆在学生面前,虽然做到了教学的直观,但不利于教学的展开——因为数学知识是抽象的,现实生活并不等于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对学习素材进行数学化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建构科学的数学概念。

如在教学直线、角、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知识时,由于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并不独立存在,而是物体的一部分,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它(例如教师发给学生一张长方形的纸,实际上学生拿到的是一个“长方体”),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这时就可以发挥多媒体的素材处理功能。在屏幕上展示一些侧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并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侧面都是长方形,接着运用多媒体的“擦除”功能,将每个物体保留一个侧面,其余各侧面的边线、颜色、图案都擦去。这样,“长方形”的表象就很好地建立在学生的头脑里了,让学生科学地掌握了“长方形”的数学概念。

又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借助多媒体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二、发挥多媒体的演示功能

数学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在教学“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目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一条棱通过移动和相对的棱可以完全重合,从而得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这一结论。这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利用多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将抽象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学习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在课件中先出示了三次分苹果图:第一次出示4个苹果,然后应用课件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问每份有几个?第二次出示2个苹果,然后应用课件把2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问每份有几个?第三次出示1个苹果,然后应用课件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问每份有几个?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结果。通过这三个问题,学生知道了分数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同时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积累了分数的数感。

三、发挥多媒体的反馈评价功能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突出矛盾,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而且,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然而,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评价。运用多媒体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反馈评价。如在课件制作中,当学生回答的结果符合题意时,屏幕上就出现一只鼓掌的小动物,同时播放一至五秒钟的掌声;当学生回答的结果不符合题意时,屏幕上就出现一位擦眼泪的小朋友。这种新的评价方式,能调节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愉快学习。实践证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比不了解积极性要高。通过反馈,他们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自我激励,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断提高数学素养。

论投影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 第6篇

一、发挥多媒体的材料处理功能

在数学教学中,为贴近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经常将学生生活中的材料和他们身边的事物引入课堂中。很多时候,如果直接将客观事物摆在学生面前,虽然做到了教学的直观,但不利于教学的展开――因为数学知识是抽象的,现实生活并不等于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对学习材料进行数学化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建构科学的数学概念。

如在小学数学中教学角、直线、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知识,由于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并不独立存在,而是物体的一部分,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它(例如教师发给学生一张长方形的纸,实际上学生拿到的是一个“长方体”),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这时就可以发挥多媒体的材料处理功能。教学时,在屏幕上展示一些侧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并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侧面都是长方形,接着运用多媒体的“擦除”功能,将每个物体保留一个侧面,其余各侧面的边线、颜色、图案都擦去。这样,“长方形”的表象就很好地建立在学生的头脑里了,让学生科学地掌握了“长方形”的数学概念。

又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

借助多媒体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二、发挥多媒体的演示功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用得更多的是它的演示功能。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在课件中先出示了三次分苹果图:第一次出示4个苹果,然后应用课件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问每份有几个?第二次出示2个苹果,然后应用课件把2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问每份有几个?第三次出示1个苹果,然后应用课件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问每份有几个?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结果。通过这三个问题,学生知道了分数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同时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积累了分数的数感。

再如在学生学习了求图形的周长后,教师出示如下图所示的操场平面示意图。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个图形的周长是指哪里,然后让同桌之间用手比划一下,接着请学生说一说这个图形的周长包括哪些线条,最后再用多媒体演示一下这个图形的周长――在课件中利用“擦除”效果,用红粗线绕操场周围“跑”一圈。多媒体的演示在此用来突出显示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三、发挥网络的教学功能

信息技术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演示性支持,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直接支持。上网学习正在成为学生课外和课内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如教学《几何形体的体积计算》一课,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后,想要知道球体等其他形体的体积是怎么计算的。这是教师在课堂上一时半刻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鼓励这些学生课外上网查找这方面的知识。这样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久而久之,上网学习会成为学生主动的选择,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空间得到拓展、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的框框里,不要让教育的“四墙”把他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四、发挥多媒体的反馈评价功能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突出矛盾,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而且,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然而,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评价。运用多媒体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反馈评价。如在课件制作时,应用交互中的“判断”功能,当学生回答的结果符合题意时,屏幕上就出现一只鼓掌的小动物,同时播放一至五秒钟的掌声;当学生回答的结果不符合题意时,屏幕上就出现一位擦眼泪的小朋友。这种新的评价方式,能调节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愉快学习。实践证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比不了解积极性要高。通过反馈,他们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自我激励,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内驱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云生. 《信息网络时代与教育最优化》.学科教育,.

论投影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 第7篇

3.2数据处理原始数据在进行分析之前,要先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该文将原始数据处理为0~1的无量纲数据。

3.3对各子系统的评估利用MATIAB软件实现基于实数遗传算法的计算。下面是对石家庄生态城市各子系统的计算分析结果。

(1)资源支持子系统。2OO2~资源支持发展平稳,2OO4~2OO7年,该资源系统得到了较大发展。科技水平、科技资源、文化状况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主要影响指标。

(2)经济发展能力子系统。除经济发展能力倒退之外,2OO0经济发展能力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发展,2005――2O发展能力平稳。经济竞争力、经济运行效率、经济水平和经济推动力是主要影响指标。

(3)社会支持系统。除20社会支持系统得分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均有所增长,有1个陡增。社会保障、住房、信息获取能力和社会公平是主要影响指标。

(4)环境支持子系统。2000~2O环境状况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37年环境不断改善。气候变化、地表水、噪声和大气环境是主要影响指标。

(5)体制与管理子系统。2000~2001年得分下降,到年得分有1个陡增,随后发展水平比较平稳。科技投入、财政能力、环境管理和战略实施是主要影响指标。

3.4对石家庄市的综合评价为了更全面地分析石家庄生态城市的建设状况,笔者对63个指标变量进行了综合投影寻踪法分析。石家庄市综合评价得分(即投影值)为:

Zmax=(1.8802,1.8564,2.3935,2.8093,3.3172,4.1416,4.5966,5.6911)

石家庄生态城市评价体系测评得分排序为:2001年<<2002年<20<2OO4年<20<20O6年<2O07年。即从2132年开始石家庄生态城市建设水平一直处于不断提高中。根据最佳投影方向n,可进一步评价各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科技水平、科技投入、经济竞争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城市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经济推动力、综合管理能力、环境管理能力和水质,再次是文化状况、教育水平和大气状况等,其他指标影响较小。

4结论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 第8篇

一、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 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 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 及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 都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 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可以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可以把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收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苏州园林》一文, 教师可以用课件展示美丽的画面:不对称的亭台轩榭、讲究配合的假山池沼、着眼画意的花草树木、层次多样的花墙廊子等, 在展示美丽画面的同时, 配上古典音乐, 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想进一步了解苏州园林的兴趣, 并领悟到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二、有利于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封闭式”教学, 是就课文讲课文, 跳不出“书本”, 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 难以提高教学效率。当今时代, 知识激增, 信息爆炸, 要获取丰富的知识, 就必须拥有丰富的信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开发课程资源, 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则能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 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等全部再现于课堂, 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 让学生透过事物固有的信息, 通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去获取知识, 认识世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 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引入课堂, 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加大了课堂的容量, 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有利于创设和谐的“情景教学”

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 语文教学仍局限于分析、归纳、总结的教学模式, 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 打破了课堂45分钟的时空限制, 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

人, 都是有审美感受能力的, 更何况是当代中学生。老师教读一首古词、新诗, 其中的情感美和意境美单凭文字是很难再现的。只有借助美术、音乐等多媒体手段才能使学生直接感受其中的美。如《沁园春·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首诗词, 用美术可以展示我国北方美丽而奇寒的雪域风光, 诗中的实景和虚景、动景和静景、远景和近景均能以流动的画片一一展现;用音乐还能表达两位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胸襟, 同时诗中豪迈、惆怅的情调, 也能以此一一抒发出来, 让学生得到审美的享受。

四、有利于促进学生多视角观察、多方向思维

现代语文教学侧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而这需要他们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但现实生活的某些场景往往稍纵即逝。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 让学生在有限时空中观察无限的生活。例如, 观看了一场足球比赛, 要是马上要求学生写作文, 可能他们会因为印象不深而只能写出平淡无味的文章, 如果利用摄像手段将比赛情景反复再现给学生, 让他们多角度地观察思考, 那么他们定能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 写作是一种按时态序列的信息输入, 传递贮存, 组合加工和输出信息的过程。中学生作文往往语言贫乏, 内容单调, 千人一面, 千篇一律, 就是因为他们的信息输入通道受阻。多媒体技术较之以往的传统手段在这方面恰恰具有极大的优势, 它可以将大量的信息结集在一起, 在一个较短的时间范围, 较小的空间区域内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学生。对于这声色俱全、生动活泼的全方位刺激, 学生的信息通道被打开, 思维也就有了活跃的基础。另一方面, 任何事物就其特征而言, 往往是一个立体的、多侧面的网络结构。“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因此主体在把握与表现客体的过程中, 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多视角的方式。但中学生由于受到年龄、阅历、环境、知识等诸多方面的限制, 思维方式往往呈现直线、单一、平面的特征, 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其思维的局限性。

五、有利于提高口语能力

演讲是口语表达的高级形式, 它不光要运用有声语言, 还必须运用肢体语言来帮助表达, 难度较大。多媒体进行课堂, 可以增强演讲时的可感性和可仿性, 减少难度。

六、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我们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空间, 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 被动地跟着老师走,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这一目标。

在传统课堂上, 由于时间以及黑板版面的限制, 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习题和课文补充资料无法展现出来, 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 第9篇

[关键词]导善功能;启真功能;激趣功能

电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有效地显示了它的美育功能。

一、电教美育的导善功能

电教的美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者应根据教材内容来选。

例如,讲授《岳阳楼记》一课,如果单从思想教育和语文训练方面着眼,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任务就仅仅是:“了解本文借景抒情、发表议论的写法和对偶手法的运用,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如果我们进一步从美育的角度着眼,就可以这样来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任务:“了解本文借景抒情、发表议论的写法和对偶手法的运用,认识本文情景交融、刚柔相济的美的意境和语言富有音乐美的特点;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和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表述,就将德育、智育、美育的要求融合在一起了。为了帮助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在课堂上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用心去“听”,用幻灯投影展示岳阳楼的美丽风光,让学生细心去“看”,通过这样教学,热爱祖国、以建设祖国为己任的思想就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

讲授《雄关赋》一课时,借助电教手段,利用音乐欣赏进行美育。当讲到高潮部分——“心中的雄关”时,播放了雄壮的《国歌》。听到歌声,同学们“唰”地全站起来,凝望着黑板上方的鲜艳国旗,心中热血沸腾,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同学说:“我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听过《国歌》,今天听起来,感到收获极大”。

艾青的抒情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非常真挚。讲授这课时,在介绍了诗人身世的基础上,播放了本诗的朗诵录音,然后边读边分析,学生很快感受到了诗歌内有一种强烈的节奏,涌动着流畅迭宕的音乐般的旋律,心中升腾起一种对大堰河这位劳动妇女命运的深深感情、对大堰河这样的人类的保姆的由衷赞美和深深感激之情。

《守财奴》一课人物形象非常鲜明,人物语言富有个性化。教学中适时加上录音机绘声绘色地朗读,对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大有好处。同学们在听本课朗读录音时,不时发出会心的阵阵笑声。在笑声中,大家进一步认识了人物性格,分辨了真善美丑,精神也得到了愉悦和满足。

二、电教美育的启真功能

这里所指的“真”,即事物的规律性。所谓启真,就是通过电教美育启迪学生的智慧、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电教主要是通过视、听感官来直接把握对象的美的,长期的电教美育可以训练与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我在教学《雷雨》一课时,借助课文的朗读录音,反复训练学生的听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充分感知台词的语言美,进而认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借助电视录像,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剧情的结构美;借助幻灯投影,把剧中人物的关系图展示出来。学生对《雷雨》一课教学内容感知良好,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借助电教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形象记忆力。笔者在教学《劝学》、《六国论》等规定背诵的文言文时,先让学生欣赏课文朗读录音,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在讲授课文之后,再让学生多次品味录音,还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反复播放,帮助学生纠正读音、把握语调语速、快速记忆和背诵课文。

在复习课中,教师将归纳的知识点制成投影片用于教学,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投影片的色彩美、文字美、语言美、布局美、逻辑美、艺术美都能有效地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获取真知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在培养学生感知形式美、抓住事物基本规律方面收效显著。

三、电教美育的激趣功能

这里所说的激趣,就是通过电教实施美育,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语文教学是既有工具性又有情感性、意境性、形象性的综合体。巧妙利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语文课中的情感性、意境性、形象性等美的因素的积极作用,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方面作用巨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要想使学生成为语文课的“乐之者”,就要千方百计地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和爱好上面下功夫。在这里,电教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教学《雷雨》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分角色朗读的任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把教师的教学磁带借去,在课外自觉地模仿录音对话,还把自己的朗读录成音,自我修正,互相促进。结果,有不少同学能惟妙惟肖地扮演剧中的角色,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为了让学生全面把握剧情,笔者借来《雷雨》录像带,指导学生在课外观看。在观看过程中,学生为台词的音乐美所吸引,为人物的悲剧美而震撼,为剧本的结构美所叹服,为角色的艺术美而陶醉。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空前高涨,课堂踊跃发言;课外写出了一大批高质量、高品位的剧评。师生一起看电视、谈感受、论是非、同爱同恨,感情更加融洽。

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第10篇

唐河一高 李静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课堂多媒体教学逐渐走向普及化,本文通过对课堂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实践考察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多媒体教学经验,对化学课堂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做了深入分析,肯定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同时对于课堂多媒体教学应用的不足做了客观阐述和说明,并提出比较可行的解决办法,借此来探讨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多媒体已成为当前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新潮流,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一)实践中验证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优势

课堂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粉笔+黑板”的方式,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方式,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实现了图文并茂、声画并举,甚至模拟虚拟现实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它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呈现教学信息的形式转变为多媒体形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字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对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同学科,其多媒体教学优势发挥的程度也不一样。对于我们化学学科,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直观形象,克服抽象。

2、图文声像并茂,多感官刺激,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3、动态模拟过程,有效呈现重点、难点。

4、及时交互,及时反馈,易于学生参与,师生互动。

5、虚拟现实,突破视觉局限,再现事物本原。

6、海量信息,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

本人是一位化学教师,近年来积极研究和钻研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以下是本人的粗浅的看法,供同仁参考。我认为在化学多媒体教学上存在下列误区:

误区一: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霸权”现象。

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更多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几乎都“退居二线”成了被动的教和学。致使学生成了“看戏”者,教师成了“放戏”者,“演戏”的却成了多媒体设备及软件,教师和学生都丢失了自己,而多媒体“霸占”了整个课堂,指挥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误区二: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包办”现象。

现代教学中,传统媒体有粉笔、黑板、标本、模型、挂图等;电子媒体有幻灯、投影、等。但在实践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不但替代了粉笔黑板,还替代了其它媒体的地位,“包办”几乎了所有的教学工作。多媒体替代了一切,成了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权代表。这种全盘“包办”必然带来问题,如: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投影屏幕完全替代了教师板书,学生学完一节课以后无法回忆起学了些什么,重难点是什么。

误区三: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实验”现象。

在化学课堂中,往往有许多实验,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会在课堂中演示或者由学生分组或独立完成,而在多媒体课堂中往往被实验视频所代替。这样学生对于实验的直观印象差,动手能力也减弱了,同时无法发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误区四: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花样”现象。

实施多媒体教学存在着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现象。使用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许多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过于抽象、死板单调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对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效果,比如动画、声音、特效等爱不释手,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使自己的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每次点击鼠标都会发出声音,产生动画,有的动画和声音跟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丝毫的关系,学生看的眼花缭乱,听的心里厌烦,这样不但没有起到呈现知识点的作用,反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如何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应用于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化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我认为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实践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不能把多媒体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过分的依靠多媒体教学形式。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不能只当“解说员”和“播放”操作者,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教学实现价值最大化、效率最高化,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二、不能用多媒体代替板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另外,好的手工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体现教师风格的作用,有无形感化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因此对于一些需要板书,需要对板书进行分析的知识点,不能仅由多媒体代替,比如烷烃的命名及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这两节课是纯理论性内容,而且需要学生和教师动手书写,最好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三、实验教学不能用多媒体教学完全代替,多媒体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理论,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素质必不可少的过程。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实验以其真实性、直观性,给学生第一手感性材料,任何模拟、说明、比喻、描述,都必须基于实验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实验教学最大的特点在其实践性。在教学中,用多媒体摸拟实验来进行演示,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来获得知识,因为它可以模拟真实地再现变化过程,所以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操作过程与操作技巧,例如摸拟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的确有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毕竟是“模拟”实验,和真实的实验还是有差别的,它只能让学生在“看”中来学习,而真实的实验可以使学生在“看”、“听”、“做”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学习。因此绝对不能将所有的实验都企图用多媒体来代替,若有条件完成的实验也采用多媒体模拟,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对老师来说确实轻松了许多,但对学生的实验学习就会打折扣。所以,实验教学不能用多媒体教学完全代替,多媒体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四、辅助教学之媒体、应该越简单越好

现代教学中,比较一致的观点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中,对于媒体的选择,首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而定,运用得好,会有很大的优势。如讲解甲苯的硝化反应时,在反应方程式出来的同时伴随着一声爆炸声,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住该反应可以制炸药三硝基甲苯这一知识点。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每节 45 分钟的课,选择的媒体太多太复杂,花时太长,那么将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媒体的选择,只要能够说明问题,应越简单就好。模型的展示,挂图及活动挂图的合理运用,均是一些简单,却不失为有效的教学媒体。如有机化学中,运用甲烷、乙烯、苯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来说明其分子结构及单、双键的特点,分析其化学性质,既直观,又可以提高学生对有机物空间结构的想象能力。如果只让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上它们的模型图片,学生还是无法想象出它们的结构,特别是无法想象出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所以这还必须依赖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

五、应该合理运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如在讲甲烷的取代反应时,为了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取代反应,运用动画模拟,可以看到甲烷中的碳氢键断裂,氯气中的共价键断裂,氯原子代替了碳原子,形成了碳氯键。又如 :在做“ Cu-Zn 原电池”的演示实验的同时,通过动画模拟或使学生形象地看到电子运动方向及两极电子得失的特点。这样,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六、应该合理应用投影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提高实验的可视性。

众所周知化学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演示,因此,除前几排的学生外,后面的同学较难看到变化的现象。而如果用投影机能把一些现象放大,就可帮助学生观察。如讲“布朗运动”时,在大烧杯中盛 1-2cm 高的水,放入一点松树的花粉,利用投影观察,可以减少近距离观察时呼吸的干扰;而讲到“ H 2 的制取原理”时用培养皿盛稀硫酸和锌反应,利用投影观察其反应放出气泡的过程。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第11篇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调整学生情绪,强化学生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对人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的主要动力。学生只有具备兴趣才能够有学习的动机,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拥有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好奇”是每一名学生都具备的,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感兴趣,要想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一定要满足他们的这些要求。但是以往的教学都只是单纯的依照教学大纲,将学生完全的封闭在了枯燥的课堂上,使他们与现实隔离,最终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减少。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英语课堂当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声像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调动他们的兴趣。

2.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对于英语教学,其实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之下,对于英语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分析的过程。因此,教师怎样才能够设计出英语问题,选择合适的问题成为了当前英语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但是问题又产生于情境。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创设情境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新课程标准》规定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同等的地位。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再现英语知识的发展过程,让学生能够对于已知的结论进行猜想,发现定理,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3.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减轻工作量,增加课堂容量

教师在传统的备课当中,需要查阅大量的文字材料,需要一本一本的找,在这个过程当中耗费了教师很多的时间。网络信息为英语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道路。只要在网络当中寻找,教师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自己需要的材料,极大的节省了教师的时间。

二、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中的模式研究

1.形象展示的教学模式

因为多媒体是集动画和声音于一体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靠多媒体,能够通过声行来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不断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理解抽象的英语概念。诸如初中英语立体几何,以往的教学基本上是教师通过抽象的语言讲解,而学生又不能够达到掌握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目的,但是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对于空间概念、对几何图形知识理解能够从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图文记忆中来。在这一个过程当中,计算机只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与计算机之间并没有交互过程,但是计算机演示的教学过程,特别是其他教学方法不能够达到的。初中英语教学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课件或者是在网络上下载相关的课件,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演示,必将使教学过程得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2.网络研究性学习型设计模式

一般来讲,初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此种模式能够很好的体现这样一种理念。在课堂之上给各个小组的学生分配好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各个小组的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开展讨论,用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最终将交流出来的成果制作成演示文稿在课堂之上进行总结,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发现和接收,实现知识的内化。依据当前条件有限,对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型方式还没有教学的经历。同时此教学模式在应用论坛、搜索及其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等技能方面对于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遵循主体性、互补性、实时性等原则。同时,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能力,正确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只有将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才能够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最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夏炎.初中英语教学中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运用[J].新西部(下半月),20xx(3)

[2]陈荣莉.多媒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成功(教育版),20xx(5)

[3]马富.初中英语教学如何与多媒体有效结合[J].教育教学论坛,20xx(22)

上一篇:寒假科技实践活动方案下一篇:信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