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电压与电阻

2024-05-26

九年级物理电压与电阻(精选6篇)

九年级物理电压与电阻 第1篇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说课稿

大家妤,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物理教材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第一课 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是得出电路中电流的基本“交通规则”以及掌握电学最重要规律之一欧姆定律的前提o 这三个物理量的关系是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以及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的进一步总结深入, 而且, 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要求, 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渗透, 重视科学探究过程,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 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大概过程。其次, 这部分知识也是接下来学习“伏安法测电阻“和学习安全用电知识的理论基础, 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章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占据电学的核心地位。其次本节内容的探究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 它涵盖了探究的七个基本要素: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深刻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通过本节课学习,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的三个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间的关系的实验方法,探究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及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我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电路, 具有了一定的电学知识和探究能力, 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 并且知道了电流表、电压表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具备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为过渡到本章的探究性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根据本学段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 针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o 依据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认识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有电压和电阻。

技能目标: i、学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其的电流,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电压。

2、提高学生依据实验事实, 分析、探究、归纳问题的能九 知道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n 情感目标: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 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打开探究的大门使探究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进一步培养克服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记录实验数据, 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可养成务实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n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节课, 是通过实验去发现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得出结论。所以, 制定计划与实验方案是本节课重点。

组织好学生用控制变量法开展探究活动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是本节课难点。

四、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法

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限于探究的形式, 而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o 主要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叶学生猜想与假设叶制定计划与实验方案叶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叶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叶评价叶交流与合作等探究的全过程, 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具体方法包括: 提问法、讨论法、分组探究法等

五: 教具准备(演示)多媒体课件;(探究小组)干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sn、mn、嘈5n)、开关等......。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启发探究

T.通过导体的电流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教师课件演示: 小灯泡的亮度改变, 电流表的示数改变o 问: 你发现什么? 不断增大亮度, 你又发现什么?(电流不断变大, 直至最后灯灭一灯丝烧断了)教师: 这样为了正确使用用电器, 就要控制电流大小o 问题 T: 怎样控制电流大小呢? 2: 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设疑: 同学们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 那么这三个量究竟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 点出本节课题“探究一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o 这样通过简单回顾、分析, 使学生很快回忆起三个量的有关概念,通过猜想使学生对这三个量关系的研究产生了兴趣, 激发了求知欲望, 并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指向本节课o(二)展开目标, 明确任务,指导实验, 全员探究, 点拨释疑,得出结论想与假设:(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电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作出猜想, 并说明猜想的依据)教法:(学生交流叶学生回答叶老师归纳并筛选)@设计实验:(控制变量法)师:(启发)现在我们要研究I与 u、R的关系, 怎样来研究? 看谁先想出办法? 生= 讨论并设计完整合理的实验方案, 学生自己分析出各个实验中应该控制什么量不变, 实验操作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分开来研究n 即先保持R不变, 看I随U 的变化如何改变;再保持U不变......教法: 师生互动结出研究问题的方法一控制变量法。第一步: 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画出电路图;第二步: 保持电压不变, 研究电流与 R的关系。

学生活动: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的电路图,指明需要用到的仪器;学生交流、讨论、反思找到最佳方案n „要探究电压、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排除干扰有效地进行研究?(2)学生讨论分析设计什么样的电路呢? 课件展示两种电路图分析比较, 让学生选择o(3)根据讨论选择的电路图,从所给的器材中选择器材设计实验, 并分析选择该图时滑动变阻器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o(4)设计记录数据表格

鳕)实验: 教材是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虽然, 这样安排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发挥得比较妤, 但演示实验可见度不九 学生动手参与率不高, 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很好发挥o 另一方面, 学生己初步学会了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具备做此实验的基本技能, 因此, 本节课我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使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法”, 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实验, 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有了感性认识。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这一环节的操作要点,以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为主o 其目的是对 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反馈, 对学生参与实验态度和效果进行反馈, 这一阶段学生的认识将在教师的引导下,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学生的情感将在教师对学生参与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和各小组在班级中的汇报情况中得到升华。具体做法是: T、各小组在教师指导下, 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 理解数学上“成正比关系”、“成反比关系”的意思。

2、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最后分析得到二个结论: 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 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这样做能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提高了学生实验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o 僵)评估;(评价是为了学生发展,让学生自我评价)教师: 各小组互相交流实验数据, 是否具有普遍性? 还存在哪些问题? 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交流讨论, 明确: 实验中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时有误差, 但从大家的数据整体分析可以看出实验结果应该是可靠的。(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 解开学生的疑点,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弓|导学生用图像进行实验数据处理,找出规律,与之前实验得出的结论相呼应o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用图像分析、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 师: 本节通过探究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同学们从提出问题开始, 包括猜想、设计实验......同学之间互相比较一下, 看看有什么不同或不合理的地方? 别人的方法和结论跟自己一样吗? 问问别人是怎么想的?(让学生思维发生碰撞,取长补短)学生交流争论并提醒做记载o

七、反馈练习, 及时巩固(课件)„巩固性练习n 主要是与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关系的训练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课后作业: 讨论题: 怎样用学过的知识和仪器, 来测定一个未知的电阻值, 请写出实验方案, 使学生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求知欲望o

八、板书设计

探究一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t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九年级物理电压与电阻 第2篇

一、教材分析

电阻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以及电流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同时也为学习下一节滑动变阻器打下基础。

本课时的特点:

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实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什么是电阻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结论。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⒈认知目标: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知道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渗透锲而不舍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本节课的重点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而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

采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师生共同分析计论,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五、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出示一个调光灯,请大家注意观察,当转动旋转开关时,你看到有什么发生了变化?(亮度发生变化)

提问:灯泡亮度的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电流)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呢?

(二)讲授新课

展开探究活动一:

1、同组同学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利用我们学过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试一试,你一共有多少种方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设计过程:(1)明确实验目的。(2)确定研究方法。(3)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在对学生的讨论作简单的分析的评价的的基础上,投影电路图,介绍有关用电器以用两个带夹子的导线应接在什么位置上,有什么作用。

2、实验: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接入桌面的任何一个器材

活动一:尝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1、器材:干电池两节、小电灯、开关、不同材料的金属丝、电流表

2、思路:当同学们在改变接入电路中的导体或电池的节数时,会通过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或灯泡亮度的变化来判断出电路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从而总结出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的方法。

3、目的:通过实验得出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的方法。

4、步骤:(1)、按图14-1连成电路,并尝试用各种方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2)、记录你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

5、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

师:我们把刚才大家所说的方法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两个因素:一是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是连在电路中的导体。

师:我们从第二个因素知道,不同的导体接在同一个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是不同的,说明导体在导电的同时还存在着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称为电阻。

提问:导体的电阻越大,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怎么样?(越大)电流就会怎么样呢?(越小)。

师: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第80页,了解下电阻的单位、简称、符号等。

总结:电阻用字母R表示,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由于欧姆是一个较小的单位,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两个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kΩ=103Ω

mΩ=106Ω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导体接入电路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也就是电阻一般不同,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呢?在大家进行猜想之前,先听我举几个例子:

(1)某人要从A地到B地,一条是泥泞的小路,一条是平坦的水泥路,我想问一下,哪一条路人走的时候受到的阻碍小?(平坦的水泥路)看来人所受到的阻力跟地面的组成材料有关。

(2)同样是这个人从A地到B地,当地面都是水泥路面时,一条是直线到达,还有一条是要转一大圈子才能到达,同样到达目的地,从哪一条路走起来比较轻松,也就是说受到的阻碍比较小?(直线到达的比较轻松)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人所受到的阻碍跟人所通过的距离的长短有关。

(3)电影散场了,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是打开大门还是打开旁边的小侧门让观众出去?(打开大门)为什么呢?(如果仅仅打开侧门,很多人就会被阻在门口不能很快的出去,而打开大门人们很快地就能通过了。)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人群通过门的快慢跟门的大小有关,也就是跟门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人群越容易通过,也就是受到的阻碍越小。

师:跟据我刚才所举的事例,请你猜想一下,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活动

2、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1)思路: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并由电流表的读数变化总结出电阻与材料、横截面积、长度的关系。

(2)目的:通过实验找出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

(3)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不同规格的金属丝

(4)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5)设计电路图:

(6)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7)实验并记录

表一

结论:(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表二

结论:(材料和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表三

结论:(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阻还跟材料有关。)

分析与归纳: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性质有关,此外,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因此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小结:这堂课的重点是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导体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可以从不同导体接入同一电路时,电流大小不同说明导体在导电的同时还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再导出电阻的概念。

五、作业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课堂检测的设计应紧扣重点,难点,针对这个目的,就电阻的概念、单位和单位换算以及利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设计了相关的题目。(见附页《课堂检测》)

六、板书设计

1、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

(1)

电路两端的电压

(2)

连接在电路中的导体的电阻

2、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3、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

符号:Ω

电阻的常用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

4、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九年级物理电压与电阻 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目标,合作,探究能力

新课改提出: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 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教育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 而教师应该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 让学生能够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融为一体, 真正做到心动、神动、身动, 然后厚积薄发、破解疑难、优化方法、提高能力、高效学习, 在一个心情舒畅的环境当中学习, 合理安排时间完成既定任务和目标, 达到知识、能力、成绩三者的平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 学生年龄虽然在不断增长, 但是其学习的兴趣却在慢慢下降, 课堂中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并积极思考的学生并不是很多, 相当部分的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而这一现实与物理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课程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相悖的。

那么, 如何让绝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 使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并提升其自身的探究能力呢?以下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将合作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从而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些案例及思考。

在新课程背景下, 初中物理要进行探究学习。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过程中, 学生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 并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

笔者仅以“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为例, 论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合作探究式”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应分以下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

教师创设特定的学习情景, 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

教师:多媒体展示《天鹅湖》片段。创设疑问:舞台灯光的强弱和声音的大小都是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来实现的, 那么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入课题。

学生小组探究:取电源“2.5V 0.3A”的小灯泡, 开关, 滑动变阻器串联组成调光灯, 先将电压调至2V,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灯泡逐渐变亮, 但是总体较暗。

问题引导:灯泡逐渐变亮时灯泡中的电流如何变化?

学生:变大。

二、提出课题

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后, 通过引导、讨论, 教师向学生呈现待探究的学习课题, 同时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仪器。

教师演示:再将电压调至12V,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灯泡逐渐变亮, 继续移动, 灯泡过亮, 然后突然熄灭, 经查灯丝烧断。

问题引导:灯丝烧断是由于通过小灯泡的电流过大造成的, 引起灯泡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实验如何操作、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所需的器材。

三、合作探究

这一阶段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要素, 它要求学生设计探究方案, 进行学习探究, 得出结论。结合合作学习, 分小组进行探究, 一些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收集的信息作出比较合理的猜想、假设和探究方案设计;一些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一些学生带着问题或实验方案进行探究;一些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鉴别、处理, 得出结论;一些学生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实验验证;一些学生对得出的结论作出科学解释。

学生行为:小组合作交流。可见, 要设计调光灯, 我们还必须了解电路中的电流与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提出问题:电路中的电流与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关系?

设计方案并实施:探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四、讨论分析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 将各自的猜想、假设、实验方案或得出的结论进行交流, 比较各小组的探究过程和思维结论, 从中获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使自己的思维过程更趋于合理。

按照实验设计分组实验, 有了实验数据之后, 学生上讲台, 展示自己的数据, 分析数据, 概括数据之间的关系, 并说出所得到的结论。

五、课题小结

学生对各自的探究过程进行小结, 陈述各自的探究结论或实验现象与结论, 并对各自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反思、评价;对相互之间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比较、评价,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对学生探究结果进行小结并且进行适当必要的补充、总结和评价。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回顾学生所做的实验, 重点展示电阻改变时, 如何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通过创设制作调光灯的活动, 首先让所有学生能够切实体验到同一小灯电流发生变化后, 小灯的亮暗发生了变化;其次,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提供了引起小灯电流大小变化的更多信息。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分析整合所获得的信息, 就能够使提出的问题更加具有指向性, 也更加具有探究的价值。

六、测试

探究结果小结后, 寻找相关习题, 完成自我测试。

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课本中的例题, 先由学生尝试解答, 后展示部分学生的解答情况, 再后由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

合作学习的优势有很多, 比如, 培养合作精神;培养交往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竞争意识;培养平等意识;培养承受能力;激励主动学习等等。但是依然有很多的劣势, 比如, 历史局限性、理论观点与教育实践存在不一致、日常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效果远低于实验室效果、合作学习的使用条件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合作学习的多元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等。

小组探究活动中, 一些小组可能由于各种因素没有完成探究, 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实验时的问题之所在, 便于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 并总结经验教训, 使有问题的实验甚至失败的实验也成为学生的一种收获。同时, 有效地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方便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研究课程标准, 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 研究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则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而不仅仅是合作学习这一种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持续地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及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炳界.漫谈演示实验的精心设计[J].物理教学, 2011 (08) .

[2]廖伯琴.关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的概述[J].物理教学探讨, 2012 (03) .

九年级物理电压与电阻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精品课程开发;电压;电阻

一、物理精品课程模块建设的理论依据及建设背景

20世纪初期,随着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兴起,课程问题受到重视,课程建设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研究的学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须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学校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应“以人为本”。也就是说,学校课程建设不仅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学校课程建设同时也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的过程,让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课程建设的过程提高教师个人教学素养,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质量教学的课堂,在学校课程建设中也成为学校的特色教学。

精品课程模块建设的流程:模块结构结构上精品课程模块“电压电阻”主要包括六个部分: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课件、教学学案、教学反思、教学拓展。教学设计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电压电阻”的整体设计,重点阐述本单元知识的结构和地位,整体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是每个课时的教学方案。

本单元规划5个课时。教学实录主要是采用录播教室拍摄和文字实录的两种形式,通过同组教师研讨、经过反复研磨之后将教师演示、学生实验,课堂教学部分的衍生内容以视频或文字的形式呈现,使课堂更生动,高效。教学课件包含“电压和电阻”授课过程使用的PPT、实物投影,Flash动画。学案主要是教师授课过程使用的随堂练习和课堂作业,以及知识小结、检测反馈题目。教学反思在同组集体备课中,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进行的探讨、改进以及对某个问题再进行二次探讨,设计教学,进一步完善教学。

二、模块分析:包括分析教材、分析学情

1.分析教材:教材内容: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电压、串并联电路、电阻、变阻器、四节内容。本章涉及电学的两个基本概念:电压、电阻,是学习电学的基础。同时为下一章欧姆定律的学习做好概念、分析电路做好基础。符合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

教材地位: 在物理学习的知识体系中初中阶段还无法讲清楚电压是什么?电压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电阻的概念侧重帮助学生建立电阻概念的事实依据,并进行定性描述。变阻器的学习为下一张欧姆定律的学习奠定一定基础。变阻器要直观演示在电路中连入电阻中阻值的变化,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电路的变化。

课标分析: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会连接简单的的串并联电路、了解生活中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实例。了解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特点。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

2.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电压电阻”本章知识是学生学习电路、电流的基础上进一步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有了初步的电学基础,对电路中有电流小灯泡发光有了直观的印象,对电路中为什么有电流?小灯泡明暗情况为什么不同?在电路中如何控制小灯泡明暗情况?带着这样的兴趣进一步学习电压、电阻。

对学生而言、学习任何科学概念有需要一个认识发展过程,只有电压、电阻的概念形成的结构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才易于掌握。在教学中要要更具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让学生感知电压、电阻的存在。变阻器要直观演示在电路中连入电阻中阻值的变化,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电路的变化。

3.课时分析: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电压、串并联电路、电阻、变阻器、四节内容,计划为5课时,电压计划为1课时、串并联电路计划为2课时、电阻计划为1课时、变阻器计划为1课时。

4.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电压、电阻、概念,探究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认知电压的概念是难点、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是难点、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难点。

5.专题资源:包括专题教案、专题课件、专题学案、据集体备课的研讨成果,根据集体备课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进一步加强教学精细化设计,写出详略得当的教案,设计好生动、可用的教学课件及教学学案。

6.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中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电压的应用。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用电器认识电压、电压单位;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直流电压表使用说明书”比較学习如何正确连接电压表、正确读数与使用。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7.实验分析:物理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章教材安排教师演示、学生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实验,学生探究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学生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在探究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处理好课堂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两个矛盾培养。培养学生善于发问、根据探究问题提出质疑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加强合作交流的品质。同时,教学过程通过中教师演示、学生探究、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师建设制作

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师互相合作、相互学习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艺术的有效形式。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根据集体备课操作流程备课后,参与备课的所有教师,(包括主备人)要根据集体备课的研讨成果,选择集体备课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进一步进行教学精细化设计,并写出详略得当的教案。集体备课中确定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设计的任务进行分工,进一步制作、完善、修订学案设计、课件设计、教学实验的设计、自制教学学具设计等。

在初步形成共案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交流展示和点评、反思、研讨共案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使共案不断升华。建设必须以国家确定的教育目标为课程建设准则与导向,减少课程建设的随意性,既保证国家课程的基本要求,又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的独特性、针对性。根据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及时有效的评价调整课程建设内容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收获与反思

课程目标与综合素质。教学实践证明,在电压 、电阻课程教学中,通过这样的课程建设能优化认知结构,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的学习思维,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物理学习过程的快乐。

同时通过的课程建设,同时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在相互教研的过程中,共同备课,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研磨课件,教师不断进取,大家团结一致,互相学习,共同努力以然形成本校的教研风气,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专业化素养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出版) .

[2]物理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社出版 2013) .

九年级物理《电阻》教学反思 第5篇

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物理教学中了解物理的价值,增强物理的应用意识,就得物理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平衡与和谐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发展中寻找知识。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必须牢固确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学中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学好物理,物理教学必须充满创新的活力。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有所创新,只有在具有创新的教学方法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节物理课堂教学能否成功,关键是课堂的引入,若能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巧妙的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身处“问题”中,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这节教学中,我首先利用康铜和铬铝分别与两个相同的灯泡串联,用导线连接电流表、开头和电源。闭合开关,引导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并分别记下通过康铜和铬铝的电流加以对比。在这里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记录实验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观察两灯的发光情况的不同和经过两合金线电流的强弱不同,问:这两根合金线都能导电,但通过的电流却不相同,说明了什么?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和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在老师的启发下得出:说明这两根合金线对电流都有不同程度的阻碍作用,物理学上称之为电阻。然后以例子将问题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某车需要从A地到B地,一条是平坦的水泥路面,另一条是泥泞的沙石路面,用同一档驶完全程,在哪条路面土驶得更快?学生轻易地能答出在水泥路面驶得更快,因为他们都知道,水泥路面和沙面路都能通车,但这两条路面对车的阻碍作用不相同。这说明车子受到阻碍作用跟地面的组成材料有关,同理可推出通过导体中的电流强弱跟导体的材料也有关系。

九年级物理《电阻》说课稿 第6篇

1、教材分析

“电阻”是学习了电流、电压以后紧接着学习的一节电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物理量。与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初步概念一样,理解电阻概念的初步含义及其决定因素,是变阻器、欧姆定律、以及电阻的串、并联等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重视探究方法培养,注重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实验方法,了解什么是电阻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结论。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

4、重点、难点分析

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据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而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

三、说学情

现在,学生已基本知道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但是面对一个陌生的探究课题时,还是有困难的。结合实际对本书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以更利于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从而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并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确定本节采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能力。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主要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演示一,个小实验:比较小灯泡的亮度。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

(1)、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说明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它们的电流一样吗?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

(2)、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

(通过创设情景,自然引出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思想。)

2、设疑分析,突破难点

看来导体之间是有着某种区别的。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看看区别到底在哪里?

实验前提示学生观察:两次实验电路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了什么现象?

演示实验后,教师及时点拨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灯的亮度不同?灯的亮度不同说明什么?那么造成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纷纷讨论,但所提猜想缺乏针对性,于是教师设置情景,进行诱导。

通过学生,分析、比较和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灯泡亮度,不同是由于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不同,而造成电流大小不同的原因是组成电路的导,体不同,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从而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电阻”这一物理量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教师及时在黑板上板书,同时介绍电阻的符号、单位、单位的符号及换算,水到渠成,轻易化解难点。

另外,投影出示欧姆简介和电子产品中各种各样的`电阻器,目的是进行物理学史教育,人文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投身科学研究的热情。

3、科学探究 、 突出重点

在了解电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是什么因素影响导体电阻的大小不同呢?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首先要提出猜想:学生进行讨论,回答: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体积、颜色等,要让学生懂得控制变量的意识。各小组根据要求,设计实验,然后选代表讲解。在获得同学肯定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将所需导线与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中,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写实验报告,通过比较得出探究结果。

师生共同总结结论: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性质有关。并定性地指出有什么关,系。

最后补充:导体的电阻除了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外,还与一个因素有关。

演示:将电源、开关、电流表、废灯管灯丝串联起来,用酒精灯给灯丝加热,观察现象。

问: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得出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4、课堂练习,深化知识

教师讲述: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接下来我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前面提到的生活中的几个问题。

(1)家用电源线通常用铜丝制成,为什么不用铁丝或银丝?

(2)一根电阻丝的阻值是10Ω,当它两端电压增大时,通过它的电流怎么变?电阻怎么变?要想改变电阻,有什么办法?

上一篇:合格的公司区域经理职责下一篇:经典人生哲理短文地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