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

2024-06-26

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精选5篇)

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 第1篇

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

——在政协会上的发言

周平忠

各位领导 各位代表:大家好!

借今天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谈谈如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的问题。

一、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农产品加工业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各级领导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为加速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应运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一是促进了农村农业和林业的综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二是解决了大批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和城镇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三是为政府实施城镇化建设而失地的农民提供了就业场所,促进了社会安定;四是带动了仓储、物流业的发展,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因此,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以我们宏桂公司为例,2010年我们所属的三个公司在全国外贸出口经营环境全面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的情况下,共收购加工速冻牛肝菌2100吨,收购加工牛肝菌干片87吨,收购加工羊肚菌、块菌、其他杂菌76吨,总计支付农副产品收购资金9670.5万元,创汇810.15万美元。支付劳务工资479.1万元,支付仓储、物流等费用360.3万元,各项指标都在去年的基础上大幅度增长。社会效益是十分明显。

二、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目前遇到的困境

农产品加工出口目前面临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一是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消费水平降低,出口价格下跌;二是国际政治形势的影响导致国际贸易壁垒森严;三是人民币升值导致外汇汇率损失;四是国内原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价值的大幅提高导致的成本上升。诸多因素导致我们利润指标的增长与其它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不成正比。直到现在,所发出货柜的利润非常微薄,甚至在倒挂经营,而且还有4000多万元的存货未发出,这不仅直接影响了今年的经营效益,而且给偿还贷款及明年的生产经营带来新的压力。

但是,我们不能失去现有的稳定客源和创汇销路,不能堵死广大农民的致富之门,不能让经过我们亲手培训而多年来在公司做工的农民工和城镇下岗职工失去再就业岗位,不能视由于城镇化战略而失地的农民就业问题而不顾,还有长期与我们合作的包装、仓储、物流等厂家继续合作。因此,我们的压力再大也要坚持生产,这就是我们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

三、扩展内销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必然

面对国际贸易遇到的困难,我们在继续坚持加工出口以外,扩展内销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发展内销仍然面临较大的困难。一是野生资源的无序竞争,掠夺性采撷,使农产品加工原料数量和质量下滑;二是市场管理难度加大,比如在野生菌商品中掺杂人工菌,压低价格,扰乱市场秩序等;三是

市镇建设跟不上,导致扩大生产规模不能按计划进行。如我公司在工业园区筹建农产品加工生产线,预计今年6月份投入使用,但现在道路不通,配套设施不到位,如不尽快解决,我们的计划将不能顺利实施。

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目前最关键的问题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历来得到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同仁们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要衷心感谢历年来给予我公司大力扶持的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各界同仁。同时,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对我们予以大力支持。对如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问题,我提出如下不成熟的建议:

1.保护农产品资源

农产品资源特别是野生资源十分有限,以野生菌为例,近十年间,由于无序竞争,掠夺性采撷,云南野生菌产量已大幅下降。这要引起各级领导及各职能部门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和强硬手段,加强林权管理,推广已有成功经验的山林资源承包经营模式,有效保护野生资源。

2,加强市场监管 整顿经营秩序

目前,农产品经营中最大的问题是,在野生产品中掺杂人工种植产品,压低经营价格,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各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制假贬假行为,保证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从而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3.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

不管农产品加工行业遇到多大的困难,在州、市党委、政府和各主管部门及各金融单位的关心、扶持和商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仍然坚持“稳定欧洲市场,拓展美洲市场,扩大国内市场,保住市场度难关”和“外贸重在保市场,内销重在讲效益”的经营思路,扩大投资规模,新建2万平方米标准化钢构厂房的工程如期起动。而目前面临厂区道路不通,配套设施不到位,周转资金困难等困难,希望继续得到各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以保证我们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同时,我们也相信,各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对整个农产品加工业从政策、措施、资金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2011年2月16日

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 第2篇

产业发展

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涉及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关税、房产税等多个税种,安徽省滁州市国税局主动加大政策服务,对县及县以下新华书店和农村供销社销售的出版物,免征增值税;对广播电影电视发行、电影企业取得的销售电影收入,免征增值税。对上述单位,全市国税机关累计免征各类税款达1879万元。

据了解,该局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履行职责,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和擅自变通的,坚决予以纠正,确保各项税收政策落到实处。与当地宣传部门、财政部门和地税部门建立联系机制,确定和发布转制文化企业名单,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同时积极发挥国税门户网站、办税服务窗口、自动取阅台、政策咨询触摸屏、12366税收服务热线的作用,深入广泛地宣传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产业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有关部门和文化行业相关协会合作,搭建企业信息共享平台,为企业提供文化市场趋势、供应需求等信息。

记者从该局纳税服务科了解到,他们为企业提供了绿色通道服务,指导企业做好享受税收优惠资格的申请、备案工作并严格审核认定。优化审批流程保证减免税和退税及时到位,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有力支持文化“走出去”工程。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减免税政策的执行效果和存在的管理漏洞,提出政策完善建议。定期开展服务回访,对管理服务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进行监控,对违规行为及时采取救济措施,倾听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进一步优化服务的参考。

市国税局局长吴俊明告诉记者:下一步全市国税系统将及时掌握文化事业税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梳理上报,争取第一时间解决。同时将与凤画等重点文化产业积极沟通,帮助解决涉税方面问题,进一步了解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落实过程中对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企业改制、文化产品进出口等方面的作用程度,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

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 第3篇

一、安福县新安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1970年9月,部分浙江新安江、富春江水库移民迁至安福县瓜畲乡新安村,现有2个村小组、110户、490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些村民开始用传统方式种植西瓜,但经济效益不佳。2004年底,村支书毛泽忠和两户村民引进新品种,每户搭建了9个钢架大棚种植麒麟西瓜,产品深受市场青睐,每个大棚的纯收入达6000余元。2010年7月,毛泽忠牵头成立了新安村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30户,并以15万元了注册“新安麒麟瓜”品牌。专业合作社的建立,进一步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发展,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使麒麟西瓜迅速发展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新安村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生产规划、统一社员培训、统一品牌包装、统一产品购销”,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农户抗风险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增加了农民收入。新安村麒麟西瓜属早熟西瓜新品种,产量高、销量好、利润大。合作社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为成员提供产前大棚安装、种子购入和产中技术指导以及产后销售等服务,既降低了生产资料和运售成本,又通过品牌包装,提高了销售价格,扩大了产品销路,合作社成员户均年增收比非会员多5000多元。由于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农户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呈“滚雪球”的发展态势,由当初的几十亩发展到如今的四百余亩,人均纯收入上万元,新安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二)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专业合作社未成立前,农户各自为阵,独户经营,各打一张牌,各唱一台戏,相互压价,无序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极大地影响了农户收入的提高和产业的发展,甚至出现高产量、低收益的现象。带头创办专业合作社的致富能人,他们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技术和销售技巧,以及较科学的经营方法和较多的外部市场,在生产、服务、销售等环节上为社员提供服务,由此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依托、合作社为载体、能人为核心、农户为基础的新格局,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抗风险能力。

(三)拓宽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西瓜等农产品种植具有同质性,社员对新产品引进、技术培训等方面有着共同的需求。为此,合作社主动加强与农技推广部门、科研单位联合,利用农民夜校、党员电化教育等形式举办科技培训,组织社员到新余参观,赴浙江温岭、武汉学习大棚西瓜滴灌技术,加快了农业先进科学技术和应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农民的科技素质、管理水平,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安福县瓜畲乡新安村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虽已有一定基础,但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形势相比,与农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集中表现为:

(一)规模偏小,缺乏持续发展能力。一是种植规模受限。大棚西瓜种植对土地需求量大,每年须“轮种”,连续种植影响产量;而新安村人多地少,要扩大生产只能到附近周边的村组租地。另外,大棚西瓜种植对土质要求高,需要良田种植,每年租金较高,每亩五、六百元,增加了成本。二是经济实力偏弱。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仅为15万元,经济实力先天不足;农业是弱质产业,吸引社会资本的可能性小;尽管该项目已被列为全县大中型水库移民重点扶持的产业项目,但由于移民后期扶持覆盖面大,扶持资金较有限。由于种植面积受限及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撑,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和完善销售服务等配套设施设备,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服务的到位。

(二)层次不高,辐射带动力不强。合作社的建立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目前各方面对合作社重视不够,宣传引导不到位,农户在入社的问题上还存在认识偏差,致使合作社辐射带动力还不强。一是不愿加入。部分群众思想观念仍比较滞后,对发展特色产业兴趣不大。二是不敢加入。有的种植户对合作组织不够了解,认为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有限,对提高产量和收益水平影响不大,而且每年社员还要上缴部分开支费用,怕加重经济负担,合作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强,群众持观望态度的多,参与合作的热情不高。全村110户,除20多户长期在外打工就业外,自愿加入合作社的只有30户,入社率不到35%。三是不能加入。合作社现有成员均来自本村,还没有实行跨村镇合作、向县市省外辐射,合作服务区域较小。部分社员小农意识比较重,观念保守落后,他们认为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大量吸纳“外来户”参与,虽然规模扩大了,但给他们传授技术,增加了收入,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得不偿失。因此,对“外来户”的加入有所抵触,使得合作社服务区域不敢扩大,不能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致富。

(三)活力不足,组织化程度较低。一是主体地位不明确。少数人领头创办的合作社,农民不是占支配地位,而是处于一种从属地位,主体地位不明确,影响了农民市场意识、主体意识的培养。二是利益分配不合理。合作社成立时,依据各社员种植规模情况交纳注册金,但由于社员没有投资入股,享受不到股金分红,种植规模大的社员利益没有得到最大化。而在运作过程中,每个社员平均交纳购置设备、销售服务等运转经费,责任对等,种植规模小的社员有意见。三是作用发挥不明显。尽管合作社有一定的生产经营技术资源,有简便的经营场地和办公设施,但服务的内容还比较单一,仅仅停留在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和农资采购等生产领域和一般的流通环节,没有真正的购销经营活动,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延伸,服务产生的效果不显著。相对于社员日益增长合作需求来说,合作紧密性还远不够强,所起的作用较弱,难以适应形势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四)素质不高,管理还不够规范。一方面,青年农民大都外出打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弱妇孺,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技术能力不强,一些先进的生产管理和经营方式难以及时得到应用和推广,民主管理、利益分配、风险调节和自我发展制度难以建立和完善,整体功能无法很好发挥。另一方面,合作社虽然制定了章程,成立了理事会,仅只是由少数人驾驭运作,经营状态较松散,存在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健全、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遇到重大事项很难做到民主决策,难以调动社员的参与积极性,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步伐,影响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规范发展。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对策和建议

从安福县瓜畲乡新安村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看,目前部分移民观念仍比较落后,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国家扶持移民发展生产的政策措施还不完善,扶持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普遍处于低、散、小的经营状态,规模小、覆盖面窄,抗市场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管理不规范,组织机制不够健全。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处于“成长缺钙期”,各级组织特别是移民管理机构要着重在“牵”、“搭”、“注”、“绑”四字上做文章,引导、帮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一)牵好“引路”绳。一是重视要到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就是支持农业、扶持农民,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二是政策要到位。没有产业的规模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只能是一句空话。省扶贫和移民办简报和网站上应建立产业扶持专门窗口,通过专家讲座、经验介绍等形式,加强各地间的信息交流,研究探索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新模式、新方法,规范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三是宣传要到位。移民管理机构要从帮助解决种养户“不愿加入、不敢加入、不能加入”专业合作组织的问题入手,大力宣传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法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增强农民对专业合作组织的认同感和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

(二)搭建“致富”桥。一是要搞好培训。移民管理机构要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为移民“造血”、“充电”。针对移民文化水平较低、生产能力较弱的现状,聘请专业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提升管理能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技知识更新为主的技术培训,选送移民子女到职业中专深造,提高移民文化素质和种养技能,努力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队伍,为农民增强发展产业的信心,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动力。二是要搞好规划。要深入调查研究,真实摸清移民村的区域特点、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现状等,找准和抓住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请专家“把脉”,根据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基础及市场需求,帮助移民确定规划,发动群众联村、连片开发,扩大产业规模,为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打下基础。三是要搞好协调。移民管理机构要积极沟通,主动协调,促使相关涉农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在证件办理、财务管理、贷款业务、信息技术、产业扶持、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让社员群众集中精力发展产业。并加强与农民利益紧密相连的龙头企业的联系,打造产业品牌,带动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

(三)注入“强心”剂。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发展,移民管理机构要积极探索,加大力度,真心帮扶,促进专业合作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一是创新扶持机制。在后期扶持项目资金安排上,要适度加大产业扶持资金的比例,通过以奖代补、提供种苗和生产资料、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帮助移民发展符合当地特点的种植业、养殖业、旅游服务等优势产业,促进产业逐步向“合作社+基地+移民户”的形式发展。二是突出扶持重点。要把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一个项目,直接对其列项扶持,注入启动资金;对注册时间3年以上、社员50户以上,种植面积500亩、养殖规模100亩(或200头)以上的专业合作组织予以重点扶持;对品牌优势明显、市场开拓能力强、运行管理规范的专业合作组织进行持续扶持,着力培育典型,带动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三是形成扶持合力。积极争取水利、农业、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对涉及经营权流转土地上的农田水利等基础工程,给予全部资金扶持,对专业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贷款进行贴息,帮助解决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购置农产品运销设备和开拓市场等生产经营上的资金短缺的问题。

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 第4篇

1.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合作社是在不改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由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及服务的农民、组织和其他人员,按自愿联合、共同投资、共担风险、民主管理、平等互利的原则组建的,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和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合作、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追求成员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经依法核准登记的经济组织。合作社在保护农民合法经济利益,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减避农业经营风险、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政府要从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提高农村小康生活水平,充分认识合作社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和管理,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扶持、部门指导、市场运作、接轨国际”的思路,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把加快合作社的发展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大举措抓紧抓好。

2.加强指导,规范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合作社

2.1积极引导,加快发展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鼓励和支持农民、组织和其他人员根据市场需求和种植传统,多渠道、多形式兴办各类具有本地特色的合作社。引导农民合伙创办。鼓励有销售渠道、生产加工技术、资金实力和一定拓展能力的能人牵头,联合农民创办;依托企业兴办。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基层农技推广和供销合作兴办。根据农民需求和自身实力,既可以发展生产型、销售型的单项合作组织,更要鼓励发展产销结合型和产加销一体型的专业合作组织,为成员提供生产技术、加工销售服务。要根据产业特色和优势产业区域布局规划,鼓励合作社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跨区域发展。

2.2树立典型,带动发展 各地要注意发掘和总结当地合作社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注意培植和树立典型,树立起一批章程比较规范、组织比较健全、制度比较完善、利益连接机制好的示范合作社。通过典型引路,并积极宣传,促进合作社管理水平的提高、服务功能的增强、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引导广大合作社向规范化发展。

2.3建立协会,深化发展 农业行业(专业)协会是实现专业合作组织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联合的有效载体。要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组建各类农业行业协会。要打破部门、所有制和区域的界限,尽可能地把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购销大户都吸收到协会的隊伍中来。农业行业(专业)协会发挥采集并发布行业信息,协助编制行业发展规划、行业生产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实施农产品推介和价格协调,应对贸易纠纷等职能,发挥行业代表、行业协调、行业自律、行业服务等作用。各级政府要制定农业行业(专业)协会总体发展规划,整合资源,使农业行业(专业)协会在数量、布局、种类、规模等方面符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大力发展合作社创造有利条件

各级政府要树立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观点,把发展合作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手段,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切入点来抓。通过政策扶持、服务指导、典型示范,鼓励、帮助和引导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部门扶持、多领域发展的态势,以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

3.1要为合作社的注册登记提供便利 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供销社、省工商局规定,为合作社登记注册,登记注册的名称统一使用“合作社”字样。合作社经工商核准登记,取得主体资格后,由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合作社设立、合并、分立和解散,应报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2加强对合作社的信贷支持 各级农村信用社及其他金融机构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信贷资金,用于合作社季节性、临时性所需。要加强对合作社信贷工作的探索,根据合作社经营状况,授予一定的信贷额度。同时,要进一步改善对合作社的信贷服务,减化审批手续,允许合作社以自有资产作抵押办理贷款手续。

3.3要落实对合作社的税收优惠政策 合作社销售本社社员的农产品和初加工农产品(指经洗净、打蜡、冷藏、速冻、包装等不改变产品性状的农产品),视为农户自产自销;合作社销售非社员农产品不超过合作社社员自产农产品总额部分,同样也应视同农户自产自销。

3.4加大对合作社的财政支持力度 各级财政每年要在财政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的额度,用于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各县(市、区)财政要从原定购粮价外补贴中划出部分资金,建立农业风险金,解决合作社因遭遇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困难。各级财政对于上级扶持合作社的资金,必须按规定及时拨付,并加强监督使用。

3.5形成合力扶持合作社的发展 合作社进入农产品加工园区兴办加工企业所需的非农建设用地,应优先予以安排。合作社因经营需要建办公用房、农产品投售场所(市场)等涉及的有关费用予以优惠。鼓励和支持合作社与国内外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订单形式建立销售网络。市内各农贸市场业主要优先安排合作社自产自销摊位。合作社的种养业、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执行普通工业用电价格。

3.6鼓励在职农技人员受聘合作社 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在其工作期间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认可,可计算连续工龄。合作社可作为无公害农产品和无公害基地的申报主体,并享受有关优惠和奖励政策。

4.切实加强服务,确保合作社健康发展

各有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要帮助合作社制定农业生产标准和开展技术培训。要加强对农村农资市场秩序整治,调整农资供应点布局,支持合作社设立农资销售点,对社员实行统一供应。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合作社的服务、协调、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通过制订专业合作社的示范章程,规范和明确专业合作社的兴办条件、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利益分配等基本内容,引导合作社规范发展;林业、水利、供销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的合作社发展和规范化建设的指导;交通部门要加强监督,保证符合条件的农产品运输车辆正常通行。

发展合作社是关系到农村生产关系重要变革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意见》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不断提高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 第5篇

1 盐城市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优势

1.1 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盐城市地处苏北平原, 黄海之滨, 年平均气温14~15摄氏度, 年平均降雨量940~1 140毫米, 年平均日照时数2 200~2 350小时, 无霜期长达220天左右。受海洋气候影响, 8月上中旬气温相对稳定,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5摄氏度以上。经国家“863”工程生物领域两系杂交水稻专家组认证, 盐城市是我国两系杂交水稻最适宜的制种区域。

1.2 具有规模稳定的制种基地。

自1997年引进光温敏核不育两系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制种取得成功以后, 制种技术日趋成熟。面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目前, 年制种面积达到18万亩左右, 占全国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60%, 占江苏省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85%以上。基地经过优化整合, 形成了集中规模优势。主要有两个区域, 一是里下河地区的农村基地, 如亭湖区的便仓镇, 盐都区的秦南、尚庄镇, 建湖县的芦沟、庆丰镇, 阜宁县的陈良镇;二是沿海农场基地, 如方强农场、大中农场上海农场、黄海农场等一批国营农垦、劳改劳教农场。

1.3 具有优质高产的生产优势。

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 品种日趋多元化, 从开始的两优培九、丰两优1号增加扬两优6号、新两优6号、两优6326、Y两优1号等, 目前达到40多个品种;制种亩产从开始的125公斤提高到200公斤左右, 少数品种, 如丰两优4号, 常年平均亩产可达225公斤, 高产田块可达275公斤;制种质量稳步提高, 纯度常年稳定在98%以上。目前, 我市每年生产并向南方稻区供应两系杂交水稻优质种子3500万公斤, 既推动了全国两系杂交水稻生产发展, 维护了粮食安全, 又促进了本地制种农户增产增收。

2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投入少。

盐城市是传统的全国杂交水稻三大基地之一, 但近十年来投入较少, 基础设施老化, 沟渠涵闸桥损坏严重, 加工设备陈旧, 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不能与新形势下种子生产要求相配套, 严重制约了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发展。

2.2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准入门槛低。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质量控制与三系杂交水稻制种相比有着更严格的要求, 除要求有优质的亲本种子、严格的隔离条件、及时去杂保纯措施外, 还要求有着适宜的气候条件, 两系制种比三系制种风险更大。这就要求从事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经营的企业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以承担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风险。目前在我市组织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大型种子企业有丰乐种业、荃银种业、隆平高科、江苏中江等。这些企业资金实力雄厚, 人力资源充足, 社会责任感强, 重合同, 守信誉, 发生生产风险时都能投入更多人力、物力, 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灾害的危害, 筹措资金收购所产种子, 切实保障制种农户利益, 稳定种子生产基地。而一些资金实力较差的公司, 遇到问题承受不了, 严重损害弱势群体制种农户利益, 影响社会稳定。

2.3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缺乏风险保障机制。

两系杂交水稻是一个高风险产业, 与三系制种比受天气灾害影响的几率更大。2010年, 在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抽穗扬花期间遭遇了罕见的持续高温, 结实率严重下降, 减产严重, 制种比较效益明显降低, 挫伤了制种农户的积极性。目前, 大面积农业生产进入农业保险, 而制种产业尚未全部进入保险, 即使参保的也很难制定合适的赔偿标准, 补偿难到位。

2.4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缺乏相对合理规范的产销约定。

目前, 在盐城市进行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企业有20多家, 组合近40个。江苏中江、合肥丰乐、安徽荃银、湖南隆平高科等多数企业都与生产基地签订了含有风险保障的制种协议, 制订了规范的制种技术方案, 派驻质量督查人员督促基地严格实施制种技术方案, 灾害发生时指导基地采取应变措施, 最终保障制种农户利益, 将所产种子全部收购;少数委托企业、受托单位与基地签订了回避自然灾害风险、逃避责任的协议。

3 科学发展的思考

3.1 增加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投入。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国家应像重视粮食生产那样重视种子生产, 出台扶持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 加大投入力度, 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生产加工条件, 提高种子管理机构种子质量监管能力, 促进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3.2完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管理法律法规。

一是提高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准入门槛。让资金实力雄厚、人力资源充足、能够承受自然灾害风险的大企业规范实施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企业注册资本要在3 000万元以上。二是要针对两系杂交水稻种子制定专门的质量标准。三是将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规范为一年。

3.3 加强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质量监管。

两系杂交水稻种子产业, 为两系杂交水稻在南方稻区迅速推广应用, 促进粮食增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是一项利国利民、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国家要制定两系杂交水稻母本的质量标准, 统一组织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育性转育起点温度鉴定, 并通报鉴定结果, 淘汰育性起点温度高、种子生产自交结实风险大的组合。安排专项经费, 补充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种子管理机构的经费缺额。加大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管理力度, 督促指导基地规范生产。加强亲本繁殖田和制种田质量检查和种子纯度扦样检验, 及时掌握种子质量情况。严厉打击违法制种行为, 维护两系杂交水稻种子良好生产秩序, 保障两系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健康发展。

3.4 建立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风险保障机制。

上一篇:某公司的工会工作总结下一篇:三八妇女节最新医院营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