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24-06-06

谈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精选8篇)

谈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1篇

谈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口语交际教学已经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大家对口语交际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但对口语交际教学地位的认识仍然存在片面性,平常又过于重视阅读教学,往往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会存

在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得不到重视很多老师对“口语交际”这一新型课程认识不够,有些老师看到有的时候课程紧就不上了,有上的也不做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学无目标,使口语交际课如同虚设。即使有些教师认识到了口语交际训练的必要性,也没有深入细致地去研究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训练,没有意识到训练的重要性。于是,只在口语交际课上,针对口语交际上安排的训练题目让学生练习练习,平常的语文教学很少涉及口语交际训练,口语交际训练似乎成了语文教学之外的内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缓慢或者说是得不到巩固和发展。

二是滥用书面语,有的老师可能认为,口语交际课上,只要学生在进行口头表达,只要学生在听、在说,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在发展,其结果是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口头作文课。事实上,口头作文充其量是书面语的口头表达,与语文教学所要求的口语交际完全不能等同。人教版中高年级教材有时将口语交际与习作整合编排,编写的意图是整合听说读写,使之互为背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虽然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话题是一致的,但教学时却有相对的独立性,应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难忘的第一次”为例,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可能会讲述这样的内容: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是我第一次滑旱冰。那是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这件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直到今天想起来了还忍不住想笑呢。”我们再来看另一个版本的讲述: “岁月匆匆而过,转眼间,我十三岁了。回想往事,有很多难忘的经历荡漾在我的心头,特别是第一次滑旱冰,永远留在我的心底,并将伴随我的一生。…… 那次经历,至今还埋藏在我的记忆深处,并在不经意的时候浮现于我的脑海。”从以上记录下来的两段文字看,虽然表达的是同一个内容,但是展现的风格却截然不同。第二段文字呈现出典型的书面语色彩,显然不是口语交际课所提倡的方向。口语交际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该强调口语交际的特殊性,明晰口语和书面语的界限。如果学生的口头表达由于教师的不当引导或是学生的错误理解,变成了表演式的、背诵式的、书面语的、口头作文式的表达,就偏离了口语交际的方向,无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三是不重视交流,口语交际课除了具备听话,说话的能力,还要有交往的能力,待人处事的能力,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过去的听话说话课,指导学生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怎么说。指名表达时,被叫学生站在自己的座位上表达。在这种情况下,表达者要么背对着倾听者“交际”,要么对着倾听者的背“交际”,即使有学生上台面向大家表达,也仅是“表达”而已,没有在特定情境下的交际礼仪训练及必要的身体、情态辅助语言的运用,更没有倾听者的应答训练,使原本贴近生活、轻松活泼的口语交际课变成了课堂气氛浓重、紧张严肃的说话。

四是不善于倾听。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听者会听。可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孩子犯这样的错误:在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当自己说的时候,情绪高涨,热情投入。可如果叫他们静下心来先听别人说,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听不完整的就断章取义,连意思都没听明白怎么与人交际呢?更有甚者,根本就没听。

五是缺乏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可是课上有些教师只是按口语交际的要求让大家说一说、讨论讨论,用这一固定的模式去上每一节的口语课,课上只是个别活跃的学生滔滔不绝,成了课上的主角,部分学生好像自己是局外人,和自己无关,在一旁看热闹或开小差,缺少交流和互动。面对如此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我们只有提高认识,不断探究,寻找到一些对策,口语交际课堂才能得到较好的改观

谈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2篇

新课改新课标并没有解决我们英语教学的根本性问题。“哑巴英语”仍是困惑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的一个难题,也是外语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症结。主要原因肯定有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有以下几方面:

1,.教育观念的制约

刚毕业的时候,恨不得每节课都开设口语听力单元,把自己最新的英语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内容多,课时少,学生不重视,参与度不高。老教师说没用的··什么英语口语教学水平大城市比中等城市好,中等城市比小城市好,而小城市又比农村好呢?这是大环境的作用。在农村或相对偏僻的不发达地区,学了英语,你不但找不到用武之地,甚至连使用外语的氛围都感受不到。家长认识不够,不重视,没有投资,哪有回报。2.培养目标的制约

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英语人才?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四年大学学完后算不算人材了?英语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这些在课程标准九级目标体系里有明确要求,可是中高考单一的考察方式,并不能真正检测学生的英语水平。更严重的是,缺乏语言应用语境,学生实践机会少。而且目前教学中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分配也有不同程度的失衡现象。3.教师素质的制约

在教学一线的老师都知道,要想使学生重视某门学科,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要求,首先得让他们对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产生这一浓厚的兴趣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敬重老师的人格,佩服他的学识,甚至欣赏他的特长及言行。因此,教师至少应具备三方面的素质:(1)高尚完美的师表形象、稳定独特的人格魅力。要让学生佩服你、崇敬你。

(2)厚实精湛的学科知识、灵活先进的授课技艺。要让学生相信你、羡慕你、并被你吸引。

(3)豁达开明的广阔胸怀、和蔼幽默的待人风格。

如果不具备以上素质,你凭什么去激发学生对你这门学科的兴趣?你又有什么能耐去消除学生的疑虑,增强他们的信心呢? 但是同时我们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有些英语教师尽管口语很好,但他们对英语教学法知之甚少,而“说”口语和“教”口语毕竟是两码事。这样就导致了英语口语教学走向两个极端。一部分教师基本上否认或低估教师讲授的必要性,一味地强调语言的使用而忽视了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做pair work和group work,而往往这种漫无边际的练习,使整个课堂陷入失控局面;而另一种极端是教师对语言错误难以容忍,过分着重于讲解语法、句子结构、词汇和词组运用。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很多学生会不愿或害怕多说,从而挫伤了他们的交际积极性。这两种极端教学方式无益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其相同后果是使学生在表达自己思想时缺乏深度和广度,影响了语言使用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因此对英语教师进行必要的专业口语或听力的训练,专业研修是很有必要的。4.教学用书的制约

教材对口语能力的制约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高中英语教学内容多是阅读难度较大的文学作品或者说明文。并不适合听说训练,而初中教材,尤其是我县使用的新版的冀教版英语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话题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非常好的口语资源高中教材更适合读写训练,初中教材更适合听说训练,虽然没有相应的口语教材,校本课程开发不到位。而课标所提倡的听说课,视听课在我们农村初中都得不到落实。但是,我课题组认为,对现行教材进行重组,综合利用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初中也是听说能力训练的最佳时期,是培养英语学习的自信心的有效方法。5,硬件设施的制约

每次去县城学校,心里都特别不是滋味,每个教室都有触屏电脑,桌椅,校园环境与我们学校相比简直天地之别。我们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八九年前的,设备陈旧但好歹能用,今年投影仪的灯坏了,至今无人维修。课标要求的视听课,我每学期能上一两节吧。我的录音机是自己买的,磁带是自己买的。这就是最需要搞科研的学校,可是这儿科研的空气最稀薄。电子备课不允许···所有这些一次一次提醒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一次次让我意识到单凭一己之力,不可能改变现状。我们基层一线的教师期待体制的改革,可能要比城市老师迫切的多。

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3篇

由于长期只重视书面语言的训练, 忽视口语交际教学, 导致教师缺少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 当前口语交际课训练形式单一乏味, 内容枯燥, 一带而过, 课堂效果差, 甚至挪做他用的亦有之。农村学生知识面不如城镇学生, 接受的口语训练少, 不会说、不敢说的现象普遍存在。总之, 农村口语交际教学委实不容乐观。

1. 缺少交互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目前, 很多教师尚未深刻领会到课程标准的内涵———口语交际作为一种言语行为, 是能动的, 涉及听说双方;是一个始终互动的、充满变数和应对技巧的过程。是否“成功地实现了交际意图”是衡量口语交际教学效果的标准。当下, 农村口语交际课堂, 师生往往停留在一问一答式的简短对话上, 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应对能力、情感态度及人生观的养成教育等综合训练。有位教师执教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民风民俗”这一独白性话题时, 学生讲完后即脱口而问“一提到闽南地区民风民俗, 你们想到些什么?”紧接着, 示意让另外一些学生回答问题。该师刻意把双边关系变成多边关系, 变单向行动为多向互动, 并着力追求统一, 以求得口语交际课堂的热闹氛围。殊不知, 教师无效的主导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应是学生面向大家, 将全班同学作为表达对象, 却转将教师作为交际对象, 让学生讲给他一人听, 把口语交际变成一问一答式的语言训练, 迷失了口语交际的真正目的。即便有一些表面上看似是双向交流,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这人问一句, 那人答一言等, 但由于学生没有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 语言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

2. 缺乏真实性。

人教版教材中, 虽然许多口语交际的话题已经考虑到城市与农村的情况, 但仍存在着有些话题适合城市学生, 有些话题适合农村学生的情况。如《过生日, 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要求学生通过讨论, 说清好与不好的理由。通过交际, 能更全面地看问题。但是, 农村孩子很少过生日, 更谈不上请客吃饭, 这样的话题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 整节课学生的表现不尽人意, 不是根据教师以前灌输的思想勉强说几句, 就是无话可说, 丧失口语交际课堂的生机和活力。

3. 缺失全体性。

当前口语交际课堂, 几个学生独撑门面、多数学生充当陪客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传统教学长期偏重书面语言培养, 忽视口头表达训练, 很多学生说话不规范或根本不会说话;教师的课堂评价随意, 一听学生发言, 就忙下结论, 扼杀了正想发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导致学生不愿说, 或想说却不敢说。此时, 学生往往出现“心中纵有千言万语”, 但“嘴上却哑口无言”的尴尬局面。

二、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应采取的对策

1. 整合教材, 注意话题的交互性。

口语交际的关键在于交际, 目的是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交际。好的交际话题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必要条件。《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 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所以口语交际的话题可以从学生生活场景中选择有一定交际性的话题, 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对话。如人教版五年级口语交际课《学会劝阻》, 如果一味地按着教材或资料的规定, 只设定一个单一的交际话题———“有人乱扔垃圾, 你要如何劝阻当事人”, 则很有可能出现甲、乙、丙、丁各说各话的情景。看似大家劝阻的语言有所差别, 但都在同一层面上, 训练形式、层次易陷入单一化的泥沼, 三四个学生发言后, 其他学生就会厌烦, 不愿意听, 更不愿意说, 课堂效果当然不好。如果教师能在课前深入了解学情, 再结合班内学生的学习实际, 做灵活处理, 精心创设“劝爸爸戒烟”、“劝同学不要沉迷网络游戏”、“劝同学加强体育锻炼”、“劝同学不吃太多零食”等多个包含真趣、真情、真意的交际话题, 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 让口语交际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 学生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开了“金口”。

2. 创设情境, 重视活动的真实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应当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这里的“日常口语交际”就是要求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等真实的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在这些真实的、日常的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 有的学生在学校不愿表达, 在家里却是无话不说。教师可以安排口语交际的家庭作业, 让学生回到家后, 跟父母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 如碰到的开心事、烦心事、新鲜事;发表对事情的看法等;也可结合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母亲节等有特殊意义的节日, 开展感恩父母活动, 把自己对父母的爱面对面的说出来。反之, 也可以把家里的事带到学校与同学来分享。其次是开展社区实践活动, 让孩子走进社区、走进社会, 在最真实的环境中使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3. 分层实施, 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学生本身个性的差异, 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口语交际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因此, 实施分层教学是良策, 即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完成不同的交际任务。教师课前可以按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课堂上重点关注、辅导比较弱的组。

从教学大纲“听说训练”修订为课标“口语交际”, 是教学观念本质的飞跃, 教师更要从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工作的高度出发, 努力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家庭和自然, 积累生活素材, 让口语交际切实回归生活世界的本位,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

摘要:现代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竞争日益激烈, 口语交际更显现出其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语文教学一线的农村教师, 现就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谈几点粗浅看法。

浅谈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 第4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口语交际教学与训练,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也就是说,口语交际课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纵观许多口语交际教学,多数课堂都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的展示上,课堂看似热热闹闹,效果不错,其实对学生的学习、提高作用不大。这种不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只追求“学生精彩的课堂展示”的做法,是眼下口语交际教学的一个问题。学生看起来在课堂上充当主角,进行交际活动,其实学生除了锻炼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技巧外,基本上没有新的学习与发展。例如口语交际课《接待客人》最后教师小结说:“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小主人多会文明待客啊!他真是个讲文明的孩子。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学生。”从这一小结中不难看出,上课教师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学生的品德教育上。也就是说,教师十分重视让全体学生都学会“文明待客”、“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学生”。是的,让学生学会文明交际,是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但口语交际教学仅把此作为主要目标,这恐怕就是教学重心的严重偏移了。

其次,教学目标不明或目标错位,是当前口语交际的另一问题。课堂上,有的为了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上,教学过程中抓住个别学生的即时表现,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思想品德、环保等人文教育或精神熏陶,把该抓的教学引导与训练置之度外。有的忽视学生口语和交际能力的发展,把教学的主要目标放在让学生学会“做事”上。比如教学“接待客人”,不是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怎样与客人交际、交谈,而是仅仅让学生学会接待客人的程序;教学“打电话”,不是重点让学生学习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说话要简洁,而是仅仅让学生学习练习打电话的方法;教学“买文具”,不是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怎样用口语询问价格、咨询文具的特点作用、讨论价格,而是仅仅让学生学习买文具的过程……这样的教学,看起来效果不错,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因为对接待客人、打电话、买文具之类的“事儿”,学生并不陌生,有的早已会做,没必要搬到语文课堂上来“教”来“学”。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引入接待客人、打电话、买文具等内容,其意义不在让学生来学习做这些“事儿”,而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发展口语、培养交际能力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

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第5篇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不可忽视,教师要从教学的情境、交际的空间和交际的方法中找出规律,提高学生们的交际能力,从而也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规律;教学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部分老师对口语交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因为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因此并没有重视口语交际的实际训练。对于小学语文交际教学,更多的老师认为口语交际就是平常的口头作文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普遍做法就是,先给学生安排训练的理论题目,然后再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浏览性的检查,这样错误的认识不仅没有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还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

第二,学生缺乏主动性。我国的教育模式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不仅使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只单纯的重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而且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没有主动的参与意识,这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三,缺乏实践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设口语交际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日常交际的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行为习惯以及待人态度的培养。然而,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对学生实践性的交际训练依然十分缺乏。这主要体现在,首先,老师没有准确理解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质内容,大多时候老师都错误的将口语交际当作口头式作文课,因此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不仅没有发挥口语交际的实效性,还使学生的交际训练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然后,口语交际的训练只限于部分成绩好、思维活跃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第四,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大多老师都简单的理解为教材内容,而没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因为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就导致了学生实际口语交际的效果并不明显。

二、教学的策略

第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立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和兴趣,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自己思维的广阔性以及发散性。因为思维的广阔性不仅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条件,还是促进学生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关键因素。老师要经常性的给与学生表扬和肯定,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表述。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乌鸦的角色,从教学内容出发,给学生设定一个交际情境,如果第二天狐狸和乌鸦又一次相遇,那它们又会发生故事呢?老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故事补充完整。通过这样的情境对话,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

第二,提供足够交流空间。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充分的互动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如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来达到思想意识交换的目的;也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个主要体现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角色的互换来进行一种思想上的平等交流,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口述的教学过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活动中。再如集体式互动,集体式互动包括小组学习模式的交流、全班学生的共同交流以及面向社会的广泛交流等。这种集体式的交流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交际面,还能有效地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谈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6篇

【摘 要】目前,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新时代公民必备的能力之一。然而,我县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和信息传递的落后,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却相对很匮乏。针对这一特点,本文将从农村小学生入手,展开口语交际教学问题与改进的探讨。首先,让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其次,简述当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个人改进意见。

【关键词】农村;问题;口语交际;意见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思想情感的基本手段。

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生活化,而口语交流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成了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比写更重要,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质。” 1.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首先,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能习得人际交往规范,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场合的不同,对象的不同,内容的不同,都会带来口语交际策略的变化。在家庭,他们面对的是亲友,交谈的主要是生活方面的话题;在学校,面对的是老师和同学,交谈的主要是学习方面的话题;这就要求学生有明确的角色意识,是什么的角色就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话。

其次,口语交际的过程,是学生情感态度、人格品质个性化体现的过程,也是它们不断丰富和健全的过程。在倾听中,学生可以感受和体验到他人的情感和态度,这些情感和态度,或在学生心中引起美感,或在学生心中引起恶感,让它引发的审美鉴别和体验。在表达时,学生不仅说出自己的生活感受,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应对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自我监控和对方的反馈,及时地调整心理世界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心理冲突,使它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总的看来,口语交际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然而,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和落实,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美好。

2.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的教。很多学校把它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甚至眼光从未顾及并正视过它,它成了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很多教师更是忽略而过,或者只是提一提、说一说,如果硬要说有,那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问答。偶尔看见教室里有几只小手举起来,让这几个同学说一说就可以了,没有整体性,或者是问答不能进行下去时教师一人的独白,几乎没有对话交流的机会和气氛。

2.2 学生的学。首先,农村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小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日常的交谈中很难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另外,他们平时与外界的交流也相对较少,缺少了口语表达的机会。第三、农村学生受其独特的文化与生活环境影响,惯用方言,造成用普通话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不佳。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使他们缺乏口语表达的勇气和信心。

其次,出外打工的父母不断增多,留在家里的孩子多半都随着祖父母过。由于年龄的差距,孩子们和他们的沟通很难正常化。加上祖辈对他们一般都比较溺爱,一般只管穿暖吃饱,在他们的语言表达上是不是合乎交际规范一般是很难顾及到的。“留守儿童”还面临着和他人交往自信心不足的问题。由于自己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们往往在别人面前感到自卑,不愿意张口说话。

在农村,本来人口就比较稀少,加上现在青壮年劳力基本上已经出去打工,孩子们见到的人就少之又少了,交谈的机会那真是微乎其微了。

第三,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就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想说,越来越不会说。课标对小学三个学段的口语交际都有明确的学段目标,虽然现在集中办学,走出小山村时,已习惯了低着头,默默地听着、记着。偶尔站起来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羞羞答答、扭扭捏捏,不能启齿,或者憋老半天,涨红了脸,也说不上几句话。

第四、教学内容。虽然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编排图文并茂、便于因地制宜。例如二年级的《学会祝贺》四年级的《帮他出主意》中的两个话题既满足了平时信息获取渠道多并留心关注新闻的同学,也满足了对于在校寄宿的基本上没有信息获取渠道的同学,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对生活在农村的儿童来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他们无法就这些内容去交际。口语交际则演变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成为了听众。

3.提高农村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3.1 转变教师的观念。要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以提高,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对这一教学环节认识,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一问一答或者是教师的一个人独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教师要与时俱进,掌握新词,新语,新技术,新观念,关注大众媒体,关注学生正在读的书,真正实现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同时成为学生口语交际的楷模。

3.2 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充满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利用他的好奇心,采用题目新、内容新、手段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从而引发学生说话的源泉,打开学生说话的话匣子。3.3 围绕课本知识,挖掘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

3.3.1 充分利用好地方教材。地方教材讲述了本土的乡土人情、饮食习惯、民族风俗。我县的少数民族比例大,有的村完小还需要进行双语教学,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让这部分同学介绍自己的民族风俗,从而建立他的自信心,也达到了练习说话的效果。

3.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因为,贴近生活的话题,可以激起学生倾听和表达的欲望,同时,选择生活中的话题,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能力。农村孩子,没有经历游山玩水的乐趣,但是但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如乡村芬芳的泥土气息、千姿百态的鱼虫鸟兽、美丽的花草树木;他们没有拥有太多的芭比娃娃、海绵宝宝、玩具手枪、陀螺、、、、、、但是他们亲手制作玩具的快乐感和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我们与其让他们介绍他们拥有的玩具,不如让他们说一说制作的过程,既动手、动脑又口,何乐而不为!我们与其教她们要热爱劳动、爱惜粮食,不如让他们说一说亲身经历的劳动过程,说一说种植到收获的不容易。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我们可以适时的根据学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例如:“学生用电话的利与弊”“你觉得应该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值日生”等。这样既能让农村的孩子乐说,而且也能让他在他成功的面前更加自信,更有表达的欲望。

只有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创造宽松、愉悦的交际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更好地激起他们交际的欲望。

3.3.3 口语交际是听说读写的整合。在人们日常的言语活动中 听 45%,说 30%,读 16%,写 9%,听说,占到了 75%,我们也可以利用课前小演讲,说成语故事、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书或电视节目等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其次,据此数据显示,我们应重视课堂上的朗读,有基于农村孩子方言化比较严重,所以长期的朗读训练不仅可以积累丰富而规范的语汇,而且能增强语感,促使学生水到渠成的准确用语。

3.3.4 爱心能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爱心能春风化雨,浇灌每个莘莘学子;爱心能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正如高尔基所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现在的农村,基本就是老人和孩子最多,年轻力壮的中青年都外出打工,在教学中,我们应多关心留守儿童,多和他们交谈,经常让他们和父母通电话。有意识地提供机会,多加鼓励,树立交际的信心

总之,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农村小学教学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应提高认识,不断探究,我们不仅要凭借教材,把握课堂这一学习的主阵地,还应该把说话训练的领域延伸到教材规定的内容之外,善于挖掘和利用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让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显出他的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开明出版社.

[3] 王明.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

[4] 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5] 王守恒.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

谈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7篇

颖东区袁寨镇临颍小学:张 芳

摘 要: 目前,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新时代公民必备的能力之一。然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和信息传递的落后,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却相对很匮乏。针对这一群体的特点,本文将从农村小学的学生入手,展开口语交际教学问题与策略的探讨。首先,应让农村的教育者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与作用。再者,展现当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环境因素、学生自身发展因素等方面分析相关原因。最后,根据农村特有的环境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策略,以帮助农村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形成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农村; 口语交际; 策略

21世纪是个崭新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对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下的合格公民,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广博的文化知识,更要具备高超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在人际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灵活、幽默的听说和为人处事的综合性的能力,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最直接、最感性的方式和手段。目前,我国已意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并且强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从小抓起。小学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发现“说”的能力在四种能力中还是最差,尤其反映在我国农村小学语文的口语教学中。下面将结合自己的体会及所见所闻来分析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来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

“文本于语”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的祖先是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这“复杂的声音”据估计便是最初的口头语言,而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发表意见”便是最初的口语交际。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的进化,人类以一颗智慧的大脑创造了文字,能把口语记录下来,才有了书面语言及其交际。同样,每个人的言语发展过程也是“文本于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随后便跟着他人咿呀学语,以后随着入学识字才逐渐学会了书面语言。因此,我们总结出,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学习的整体系统中处于一种先导的奠基地位。

当前,《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仅包括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还包括适应实际生活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小学的“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过程、方法,落实知识和能力的三维目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必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才能提升语文的整体功能。可见,口语交际教学既显性地独立存在,又隐性的渗透与其他类型的教学之中,与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作用

口语交际能力处理的是主体与语言、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它包括两方面的能力:处理主体与语言关系的能力,我们将之称为语言能力;处理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能力,我们将之称为口头语境适应能力。大而细之,语言能力又包括语音能力、词汇能力、语法能力;口头语境适应能力包括口头语篇能力、体态语能力、策略能力。口语交际教学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一种教学方式。

口语交际教学对学生学习口语交际,并形成相关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概括如下:

1、激发作用

即创设逼真的情境,引出诱人的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情趣。言为心声,学生就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发表心声必然饱含着他们的真情实感和兴趣,必然能引起其他小朋友的共鸣。这样为了能让别人入耳、动心,自然会激发学生乐于交际,增加口语交际的兴趣。

2、细化作用

即通过具体化的方式再现场景、再现口语交际过程,使得学生口语交际的学习生活化、情境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导着口语教学,而口语教学又通过细化,形象地体现着《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导向作用

即借用情境、话题等折射特定的内容,突出关注的焦点,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进行思维定向。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言语则是思维的反映。同时,内容、焦点又规范和引导着言语和思维。口语交际教学的导向作用为学生提供了特定的交际背景与话题,使交际的双方心灵互动、畅所欲言。

二、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缺乏真实性

虽然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编排图文并茂、自成一体,预存空间大,便于因地制宜。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的内容对生活在农村的儿童来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他们无法就这些内容去交际、无话可说。怎么办呢?作为教育者若拘泥于教材,就教材静态的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必然使口语交际走入死胡同。现实中似乎农村的教师也明白这一点,于是他们因地制宜地选择了一些口语交际的内容,但是往往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只注重趣味性而忽视了真实性和实用性。

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有的老师喜欢以动物为话题来展开口语交际训练。可是农村的小学生对有些动物并不熟悉,特别是珍稀动物,他们连见都没见过怎么可能去进行正常的口语交际呢?这样,口语交际则演变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成为了听众。再者,多媒体如今在广大农村小学中是个新奇的事物,有些教师为了激发学生上口语交际课的兴趣而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可是,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没有足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往往很难在虚拟的情境中发表真情实感,而往往只是看图说话,缺乏真实性。

口语交际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发展于生活。生活的空间有多大,口语交际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话情境,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口语交际教学。

(二)课堂教学处于单向活动,缺乏互动性

口语交际绝非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其核心是交际,其特点是活动。只有实现了互动,口语交际的交际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在互动的口语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然而,口语交际在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教学课堂中却成了一项单向活动。

1、教师的单向活动

小学的儿童生活经验积累少,正是处于积极吸收、习得地初级阶段,内部言语不足,使他们不能自由畅通的表达,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再加上农村的生活环境,大多数农村孩子都较内向,不善表达。因此,有些教师缺乏耐心,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权利,把口语交际课变成了教师的单向演说课,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

2、学生的单向活动

农村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则似乎意识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常把口语交际教学看成学生的单向活动,甚至把整个课堂都教给学生,而教师自己则成为了观众。例如,一节说植物口语交际课,其教师的教学设计操作程序分为如下阶段:①让学生收及相关植物的图片或卡片②学生拿着卡片进行口语表达③抢答植物名称竞赛④学生相互评价[4]。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说话训练都以学生个体的单向交流为主,即使有一些表面看似双向的交流,例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由于学生的语言都没有内在的联系,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言语交互。没有互动和合作,也就不存在口语交际。

(三)口语交际局限于少数人,缺乏整体性

口语交际活动应是全班每位学生的事,可是在真正的交流过程中却呈现了几个学生撑场面,大多数学生当陪客的现象,使得口语交际变得似乎专为善于或勇于交际的学生开设的训练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传统教学长期注重书面语言能力,而忽视了口头语言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使得许多学生只会写而不会表达②某些学生不愿说,或想说而由于不自信而不敢说③教师缺乏口语交际教学的专业技能,让部分学生牵着走,影响了其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口语交际教学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农村,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口语交际往往只局限于专门开设的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上,而缺乏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例如,课堂上仅仅是教师有组织、有计划的按照教学计划去操作教学程序,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有些教师则把口语交际教学看成一门独立的课,缺乏与其他相关教学及活动的联系、渗透。例如,口语交际教学缺乏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及课外语文活动的渗透。

三、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环境因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分析

自古以来,从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到今天的高考、硕士生、博士生考试等等都采取应试考试而很少涉及到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考察。我国由于特殊的国情,农村的经济、文化等发展明显的远远落后于城市,呈现“城乡分化”的现象,尤其是边远山区的农村这种现象非常险峻。长期以来,农村这种发展的落后使人们的见识受到严重阻碍。因此,在农村的小学,即使实施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一切教育政策依然围着“考试”转。社会评估学校的教学质量仍以学生的成绩,参加各项竞赛的获奖情况为硬指标,这一点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身有体会。大学是个言语自由、张扬个性、展示风采的地方,我们发现大多数来自城市的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大多都能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才能,而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学生却很难施展,原因在于他们某方面的天分从刚踏进学校大门时就被农村的教育所扼杀掉了。农村孩子较城市孩子相比显得内向、不爱说话或显得有些自卑。目前。随着素质教育大旗的挥展,城市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改变,基本能与时俱进,然而农村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教育理念仍处更新的萌芽阶段。

2、家庭环境的分析

农村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小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平均家庭的收入也都较低,再加上子女较多,农村家庭很难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然而家长们自己饱受没知识、没文化的痛苦,他们强烈的意识到受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想方设法的挣钱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在此情况下,有些父母不得不加班加点工作,甚至有些父母则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而自己外出打工„„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很少,甚至有的孩子与父母一年才能相聚一次。幼小的孩子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和保护,这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可能因此了形成他们内向、胆小、不爱说话的性格。另外,他们平时与外界的交流也相对较少,缺少了口语表达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使他们缺乏口语表达的勇气和信心,这必然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学校环境的分析

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较大,学校的教学目标、学校的领导方式、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方法等等都影响着口语交际教学的顺利开展。2000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我国中小学纷纷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将原小学大纲中的“听话、说话”,初中大纲中的“听话训练、说话训练”,高中大纲中的“说话能力”统一改为“口语交际”。注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这不仅是提法的改变,更是认识的变化。可是,对于落后的农村,由于经济的落后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即使在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也很难在实践中做出新的行动。

⑴学校管理方式的分析

农村长期以来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其管理方式很难突破传统模式的限制,即使采取了新的名词,但由于长时期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管理方式依旧是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农村学校的管理方式非常死板,政治色彩很浓,校长、管理人员具有绝对的权威,学校很难形成民主、公平、平等的和谐环境,这种过分严肃的环境不利于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很难在这种环境中大胆、自由地开展口语交际训练,甚至出现有些孩子怕上学、怕见到校长和学校领导的现象。

⑵教师因素的分析

小学,教师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最大。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世界一片空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启蒙老师对他们来说就是开启他们人生大门的第一人,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常言道“三岁定八岁,八岁定终身”说的就是早期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①教师的思想认识。作为初等教育的师范生,我分别在城市和农村小学实习过,一句教师的评语充分说明了认识的差异:同样的小学三年级教师,城市的教师在报告单上写到“你平时虽然好动、调皮,但我发现你的口语表达能力很强,希望你发扬优点,改进缺点。”而农村的教师写到“能说善道不是坏事,但希望你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努力提高学习成绩”。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的大多数教师并没有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意培养,甚至把它看成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有时为了应付考试还将口语交际课挪为它用。②教师的教学技巧。口语交际教学是一门新兴的课,要想让学生敢于交际、乐于交际,必修掌握一定的技巧。农村学校由于教学资金的缺乏,教师很难有机会接受专门的职业培训,很难把握新课改下口语交际教学的真谛,很难协调口语教学的各个环节,结果搞得农村的口语交际教学似是而非,学生、教师双方都失去了伤口语交际课的兴趣。与此同时,城市中的教师由于受到先进思想的影响,他们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在培养人才的多元智力理论上。再者,城市中的师资力量很强大,这使得教师们有条件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专业训练。

同时,农村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师道尊严”、“一言堂”等等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只注重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还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存在语言表达的心理障碍。据调查:80%—90%的青年学生对上台讲话感到困扰和恐惧。

(二)学生自身因素的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处于语言能力学习和形成的初级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这一阶段是培养他们良好语言习惯和兴趣的黄金阶段,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性别或性格的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存在着差异。例如,一般女孩子发育比男孩子早,女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性格开朗、外向的孩子乐于开口说话,而性格内向、胆小的孩子则无法主动与别人交际,也不善于与别人交际。这些先天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口语交际教学顺利开展。

四、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探讨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可以说一切成功都离不开良好的兴趣,而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则离不开一定的情境。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是打开语言闸门的一把金钥匙。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展开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活动若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从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该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语言来自生活,生活又离不开语言,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力,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自然会加强。

1、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

言语具有很大的感染力,特别是充满感情色彩的言语。因此,在硬件设施很匮乏的农村小学低年级的口语教学中,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二年级的口语交际《秋游》教学,教师先展示多幅秋景图片,再用语言描绘图中的场景“秋天到了,果子成熟了,田野里到处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多美的秋天啊!你们想去秋游吗?(想)我们到哪儿去,去干什么呢?”这种语言描述既能快速建学生带入情境中,又能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演欲望,让学生参与故事的表演,既能创设一个大的语言环境,又能让学生直接的进行换位思考,揣摩自己在充当角色后应当说什么?怎么说?例如,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小动物,而且在农村基本上每个家庭都养过动物,因此,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学课堂上就可让学生扮演他们所喜欢的或熟悉的动物,让他们融入角色中去创设性的进行动物间的口语交际,发散思维,丰富语言。

3、通过活动创设情境

我们可以创设性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模拟或实际的活动,可以利用语文活动课和课余时间把一些社会交际情境搬入校园。比如,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学校或当地的风土人情„„这样的模拟活动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生活情景,易于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口语表达的兴趣。

口语交际教学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这对组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既不能讲讲知识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也不能放任自流让学生互相说说就完事了。教师要在整个过程中创造性地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努力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二)注重双向互动,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它是听与说双向互动、相互影响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听和说的相加。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力求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双向互动”。互动的方式很多,其中较为基本的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外互动。

1、师生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动决不是简单的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互动,也不是只停留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范围内。师生互动应重在引导、规范语言,对学生的言语加以合理指导、修正。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师生之间应平等互动,积极主动地展开口语交际,让教师成为口语交际活动的指导者,让学生成为口语交际活动的真正主体。

例如《买橡皮》的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扮演营业员阿姨角色,学生当小顾客,让学生亲身感受买东西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以及应使用的文明礼貌用语。

2、生生互动

面向全体、人人练说,生生互动是最好的教学形式。生生互动,让学生在问、说、评、议等的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教师可以组织同桌或小组之间互议,然后全班再说再议。例如,“小猴借笔”这个话题,材料中有明确的文字提示: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笔的?小熊猫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教学时,教师分别让学生扮演小猴和小熊猫,形成生生互动的口语交流氛围。同时,教师应在互动的过程中关注那些不善言谈交流的学生,并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应争取做到让每位学生都能开口说话,不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

3、课外互动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迅速达到,短短的40分钟课堂教学只为学生口语交际提供一个平台,而生活才是口语交际的大舞台。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互动,联系生活、触发互动,拓展体验、延伸互动;应让学生与家长、伙伴、社会上的人进行互动,开展口语交际训练。生活是个大课堂,口语交际教学应扩大互动的范围,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中,有些话题的互动性不够明显或看上去并不能够双向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特别留意、认真钻研、精心设计,让学生在交际中互动起来。同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有信心、有勇气、有主见、谈吐文雅等文明态度、语言修养及心理素质。

(三)开发农村课程资源,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改之后,对“口语交际”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培养进行了合理、系统的编排,仍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一些城市化、成人化的话题。这些话题在农村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根本无法开展。比如,《有了电脑,还要花功夫练字吗》农村低年级的大多数学生对电脑并不了解,根本无从谈起,这样的话题无疑让学生无话可说,甚至会丧失对口语交际的兴趣。

1、活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的资源

新的口语交际教材中,每单元都编排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话题,如《有趣的游戏》《我该怎们办》《我的伙伴》等等贴近儿童生活的话题。同时,教材中也涉及到一些农村儿童无法谈起的话题。《标准》中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丰富的语言课程资源,引诱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身处农村的学校可以立足于农村生活,把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结合起来。例如,三年级的口语交际教材中有《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的话题,这对农村孩子来说很难身临其境的谈起。农村孩子一般没有经济条件过生日,即使有条件也没有过生日的习惯,所以更别提请同学吃饭了。我们可根据农村的当地资源把话题转变一下,比如,让学生讨论农村的封建迷信好不好或就一些婚庆、丧事大办宴席现象展开讨论。

2、积极主动,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是一项特殊的言语活动,一个单独个体是无法交际的,它要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交流。然而,一节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单靠这定时教学是达不到《标准》的要求的。2000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关于“口语交际”的条目如下:

(1)认真听别人说话,听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复述基本内容。

(2)学说普通话,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鉴于大纲的要求,农村小学的教师在合理开发农村特有课程资源的同时,应调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引导小学生在课内、课外积极参与口语交际训练,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加强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古人说得好“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口语交际教学课是农村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渠道,但是课程时间有限,仅靠短短的40分钟是很难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这就要求教师必修以课堂教学为主,加强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灵活合理的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利用课间活动

对话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在学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教师应重视这种教学资源,记得毕业实习期间,因学院临时通知要毕业电子摄像,所以我们在事先没向学生交待的情况下一整天没去实习学校,结果第二天早读课一下,我们班的学生便向我围了过来。他们叽叽喳喳的说开了,其中有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女学生说:“管老师,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呀?我们还以为你不教我们了呢!我一天都在想你。”又一个学生问:“管老师电子摄像是什么啊?好玩吗?”„„一个个都那么热情,我不禁意识到课间活动也是练习口语的好时机。

引导课间交际,教师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他们在交际时尽量做到流利、有条理、基本准确,从而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长此以往,学生便在不自觉中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质量。

2、利用学校活动

学校里经常会组织一些有意义活动,例如:演讲比赛、艺术节活动、班队活动、运动会„„小学生都乐于参加这些活动,并且活动之后都有“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教师可趁此佳机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印象最深刻的事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时自然兴趣盎然,并且有话可说。同时,教师应加以合理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表达能力充满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敢说、爱说了,表达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3、利用日常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习和锻炼。真实的生活内容最能激起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与社会生活中的人接触交流,吸取他们的多彩语言以丰富学生自己内在的交际语言。同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布置口语交际作业,例如,请小朋友把今天的故事回家后说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哥哥、姐姐听,让他们学以致用,在社会、家庭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研究,认清其实质,才能把农村口语教学落到实处,才能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谈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8篇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学中, 受不易进行考试、评价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 有的教师对口语交际课不大重视, 有时间就上, 没时间就算。

2. 有的教师一学期只就教材中安排的

几个口语交际话题让学生做些简单的说话练习, 有的甚至将口语交际课异化为让学生根据题目 (话题) 来口头回答问题。

3. 有的教师除了教材提供的话题外,

不会选择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话题。所选的话题不是学生不感兴趣, 就是缺少语言发展、人际交往方面的生长价值, 或是缺乏交际性, 不好进行交际。

4. 有的教师虽然在教学中积累了些

经验, 但对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较少, 教学力不从心, 不得要领。教学缺乏机智, 拘谨、呆板、程式化。口语交际不是双向互动的 (或其互动是低效、无效、虚假的) 。

5. 有的教师误认为:学生只要围绕话

题发言, 而且态度比较积极, 说得比较热闹, 就是口语交际课。至于学生所说是否切合主题, 是否清楚明白, 是否得体恰当, 是否善于表达、善于倾听、善于沟通、善于交际, 则一概不管。课堂教学缺乏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的方法、技巧, 不能及时对教学进行有效的指导、调控。

二、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从听话、说话教学到口语交际教学, 不仅是名称上的变化, 更是理念上的变化。口语交际不同于过去的听话、说话训练, 它是一种面对面的、双向互动式的、动态的语言实践活动。口语交际能力也不是听话、说话能力的简单相加, 而是在从整体上探究语言学习、借鉴、积累、运用的规律, 使学生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要上好口语交际课, 首先要选择好恰当的口语交际的话题。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话题的选择非常重要, 它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前提。教学中, 我们不要局限于教材所提供的口语交际的话题,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善于挖掘教材中其他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因素, 从中提炼出适合进行口语交际的话题。此外, 还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以宏阔的教学视野充分开发、合理利用社会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 孩子们熟悉、感兴趣的, 能唤起他们经验世界、想象世界的, 与其认知发展相统一的, 他们有话要说、有话可说的, 有较高训练价值的口语交际的话题, 丰富教学的内容。

其次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及时、有效地进行课堂调控、引导。

要上好口语交际课, 还需创设较为真实现实的、可操作的、具有交际性的、生动有趣的口语交际情境, 这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保障。在此基础上,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语言发展规律, 把握口语交际教学交际性、情境性、互动性的特点, 引导学生围绕口语交际的话题, 在所创设的情境中, 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 双向互动, 进行口语交际。其间, 教师要围绕交际的目的、任务, 对学生参与交际的态度、交际时的情感、交际的指向、交际的方式、交际的方法、交际的效果等适时、适度地进行引导、调控。创设能诱发学生兴趣的交际点、互动点, 形成有问有答、乐问乐答、善问善答的交际场景, 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多层次、多情境的逐步深化的互动交流, 优化教学各环节的呼应转承。不仅传授必要的知识、培养基本的能力, 还启迪智慧、培育情感, 开发学生交际的潜能, 使交际过程灵动、自如、多样, 让交际在文明、和谐的互动交流中, 顺畅、深入、高效。有效的互动交流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

另外, 训练指导要切合实际, 扎扎实实, 讲究实效。

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 正视学生间的差异, 强化训练意识。通过有的放矢的口语交际训练, 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能力。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体现训练的层次性;要加强训练的指导, 点面结合, 处理好个体指导与群体训练的关系, 及时发现、纠正学生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各种方法、手段对学生交际的态度、习惯、方式、情感、礼仪等给予正确引导, 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 使其初步掌握交际的方式、方法, 逐步养成积极思考、认真倾听、适机表达的习惯;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 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特性、批判性, 言语表现的灵活性、逻辑性、反思力, 使其能将语言知识、规律, 内化形成较强的语言直觉力、表达力、应变力, 从不敢表达、不会表达到敢于表达、善于表达, 从不敢交际、不会交际到敢于交际、善于交际, 从言之无物、语无伦次、辞不达意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使我们的学生都能在老师的科学指导、帮助下, 彬彬有礼、大方得体地与人沟通、交际, 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摘要:当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难题, 上好口语交际课, 首先要选择恰当的口语交际的话题;其次, 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及时、有效地进行课堂调控、引导。把握口语交际教学交际性、情境性、互动性的特点, 引导学生围绕口语交际的话题, 在创设的情境中, 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 进行多维度、多层次、多情境的逐步深化的互动交流。另外, 训练指导要切合实际, 扎扎实实, 讲究实效。

上一篇:幼儿园早操组织流程下一篇:大牙书签折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