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2024-08-28

环境监测项目实施方案(精选6篇)

环境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第1篇

为积极策应全市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活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力度,着力构建“畅、洁、绿、美、安”的和谐交通环境。现结合我乡农村道路建设、管养工作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整治任务与要求

1、整治任务:公路两侧控制区内无新增违章建筑,路肩无杂物,边坡无种植,路边、桥下无垃圾和堆积物。

2、整治要求:对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活动的通知》要求,严格验收标准,细化整治措施,落实长效机制,提升整治水平。

二、整治内容与标准

1、路面养护。做好路面日常保洁,养护工正常开展道路大扫除;提高公路路况巡查频次,农路办分片人员及早发现路面早期病害,注重“修早、修小、修好”,无影响行车安全的严重病害;路面接缝灌缝封及时,组织人力集中开展专项行动;确保路面整洁、干净、无垃圾、无杂物、无堆积物。

2、路肩边坡。路肩宽度符合标准,无冲沟、无坍塌,无高于15㎝的高草;路肩排水顺畅,且路田分界平顺。

3、桥梁涵洞。无五类桥,对四类桥及时采取处置措施,确保交通安全;桥头衔接平顺,栏杆完好,桥头、涵顶不跳车。

4、公路绿化:按照要求宜林则林,对照标准查漏补缺。

5、安全防护: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每条线路须设置里程碑、百米桩,竖立养护责任公示牌;险要路侧、路段须舍友安全防护设施。

6、控制区管理:与村建所严密配合,加大公路控制区建设监管力度,确保公路两侧无新增违章建筑。

7、公路用地管理:路边无有碍观瞻物,无倾倒垃圾现象。

三、整治步骤与安排

1、宣传发动与组织机构

设置工作机构,构建组织网络,制定活动方案,强化宣传发动。落实部门责任,加强现状调查,建立工作档案,细化整治措施。

2、集中开展整治阶段(20xx年6月-10月)

细化整治方案,分解整治任务,对照整改要求,推动整改落实,以阶段性的工作成果迎接市局阶段性的工作考核与督查。

3、全面迎检与长效管理(20xx年11月后)

对照验收标准,全力做好迎检准备,注重软件完善与硬件配套,务求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工作新效果。科学制定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提升和谐交通建设水平,以整治工作的新成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成效。

环境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党的XX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实践为主题,以争当排头兵为目标,紧紧抓住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历史机遇,优化发展环境,凝聚发展合力,破解发展难题,开辟发展新路,努力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示范区建设,奋力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新局面。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重点股室规范化管理。重点加强机关股室思想政治、业务能力、制度、效能、作风、廉政和股室文化七个方面建设,建立股室学习培训、目标管理、调度通报和轮岗锻炼四项机制,以点带面,加强对重点股室人员的管理,通过开展预警谈话、实行双项廉洁制度、建立重点股室人员勤政廉政档案、开展跟踪监督暗访评议活动、实行重点岗位股室负责人竞争上岗等“五项措施”,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提高行政效率。

(二)加强素质形象建设。以“三最三为两满意”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提升人事干部素质,树立人事服务品牌。一是突出服务发展。围绕发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围绕发展选拔、任用干部,围绕发展管理、激励党员,真正做到一切围绕发展、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和服务于发展。二是突出改革创新。强化创新理念,丰富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创新机制,坚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人事工作,在创新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人事干部服务发展的境界和能力。三是突出形象建设。通过解决在党性观念、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树立人事干部公道正派、知人善任的可信形象,清正廉洁、忠诚正直的可靠形象,创新求实、锐意改革的可敬形象,团结和谐、真诚待人的可亲形象。四是突出工作实效。紧密结合人事工作实际,始终坚持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素质,以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实际成果检验活动的成效。

(三)加强“三基一化”建设。按照“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要求,努力提高单位“三基一化”水平。加强基本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业务工作规程,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高效有序。加强基本资料建设,及时收集、研究、整理各类基础资料,做好数据统计和档案管理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加强基本功训练,强化业务培训,努力做到业务知识全面,相关法律熟悉,基本技能熟练。加强人事信息化建设,创新人事工作方式,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整合各类信息资源,规范人事舆情发布,促进机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四)开展公开承诺活动。利用县广播电视台、局内宣传栏向社会公开承诺。承诺本单位的职能、职责和所有承办的审批项目名称及每一事项的具体办事程序;负责办理的具体科(室)及每一事项的法律法规及依据,当事人申办项目的条件要求、办理事项时所需用的所有手续;单位落实“六制”,即: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同岗替代制情况及违诺举报投诉方式等内容,便于群众监督。

(五)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向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和群众代表发放行风评议表,征求本单位在依法行政、行政效率、规范服务、政务公开和便民利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及建议,明确改进方向,提高全局的行风、政风。

(六)建立完善服务机制。一是建立跟踪服务企业制度。立足单位实际,每月定期到部分限额以上企业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各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利用人事信息网及时发布人才供求信息,为各企业提供人才服务。二是健全发展环境建设举报督查机制。畅通投诉渠道,除开通专线投诉电话外,活动期间增设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举报箱和电子邮箱,在服务窗口设立(放置)效能监督公示牌和效能监督投诉卡,多种形式方便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举报。三是健全发展环境建设评价奖惩机制。对各室、单位每年进行一次发展环境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室单位负责人、工作人员的重要依据,与评先树优、奖励惩处挂钩,提高单位职工对发展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三、组织领导

环境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第3篇

关键词:环保验收监测方案,评价标准,布点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998年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3号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的规定,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 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 是指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期间, 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经计量认证的监测单位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的工作进行监测。验收监测的内容如下:建设项目执行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制度情况;环评中要求的各项环保设施的实际建设、管理、运行状况以及各项环保治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周围生态影响的全面检查, 以及建设项目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方面污染排放情况及达标情况;治理工程及其设施的处理效果;国家规定的10项总量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建设项目周围环境质量影响的监测分析评价等[1]。

一个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的好坏,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成败。验收监测方案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验收监测规范, 合理的运用验收监测标准, 布置验收监测点位, 考察验收监测项目的环保设备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1 验收评价标准的选择

验收监测所涉及的环境标准及控制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 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污染防治设计指标。而验收监测中选用的监测标准选用的依据主要由以下几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批复中所涉及的标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标准及总量控制指标的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采用的标准;若以上未明确指出, 核实受纳区环境区域类别、环境保护敏感点所处地区的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套用相应的执行标准 (包括级别或类别) [2,3]。笔者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的项目验收监测方案中主要涉及污水的相关排放标准, 废气的相关排放标准和噪声的标准。

在废水排放标准的选择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准的日期确定标准执行的时段。 (2) 按污水排入的受纳水域的环境功能类别, 明确不同排放口废水执行的标准级别。 (3) 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的按接管标准执行, 无接管标准的按市政污水处理设施出水的受纳水域的功能, 确定污水排放级别。 (4) 同一排放口混合排放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别的污水, 且每种污水的排放标准又不相同时, 应按各类污水的排放标准以及最高允许排水量核算混合污水排放限值。 (5) 污水排放标准分时段、级别规定水污染物最高允排放浓度及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

在废气的排放标准中, 接触最多的就是《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927-1996) 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 。对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927-1996) 要弄清楚以下几点: (1) 若排气筒高度处于标准列出的两个高度值之间, 用内插法计算排放速率;若排气筒高度大于或小于标准中列出的最大或最小值时, 用外推法计算。 (2) 新污染源排气筒高度低于15 m (标准规定最低排气筒高度) 时, 其排放速率按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 (3) 两个或以上排放相同污染物 (不论其是否由同一生产工艺过程产生) 的近距离排气筒, 应依次合并为1根等效排气筒, 等效排气筒排放速率按相关计算方法计算。有时会碰到多跟排气筒按不同组合计算时, 计算出等效排气速率不一样的时候, 这是应取计算几种结果中的最大排放速率为最终的等效排气同的排放速率。 (4)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排气筒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速率须同时达到标准限值, 超过其中任何一项均为超标。《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应详细记住标准中规定的8种污染物的名称, 因为VOCs检测中会有检出标准中的污染物, 应按标准中规定的标准值进行考核, 项目负责人在最终报告中不应遗漏。 (2) 标准中关于在两个排气筒高度之间的高度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计算其排气筒高度, 这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927-1996) 规定的不同。 (3) 排气筒高度低于最低限15米时, 其排放速率不采用外推法, 排气筒排放的标准限值中只有对排放速率的限值, 并没有排放浓度的限值。

此外, 在进行废气标准的选用上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 排放高度的考核:应严格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及其批复的要求及行业标准和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核查其排放高度。 (2) 对有组织排放的点源:应对照行业要求, 分别考核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3) 对无组织排放的点源:应对照行业要求考核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或周界外最高浓度点浓度值。 (4) 标准限值的确切含义: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一般指连续1 h采样平均值或1 h内等时间间隔采集样品平均值;《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 18485—2001) 中烟尘、汞、镉、铅、二恶英,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18484—2001) 浓度限值针对的是测定均值 (即焚烧设施于正常状态下运行1h后, 以1次/h的频次采集气样, 每次不得低于45min, 连续采样三次, 分别测定, 以平均值作为判定值)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 18483—2001) 则是指每次10min的测定值。 (5) 标准的正确选用:分清工业炉窑标准、锅炉标准与火电标准;焚烧炉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标准的适用范围, 正确选用标准。 (6) 位于两控区的锅炉, 除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外, 还应执行所在区规定的总量控制指标。

噪声排放标准应注意以下方面: (1) 厂界噪声背景值修正:根据各厂界评价点背景值修正后得出各厂界监测点厂界噪声排放值。 (2) 昼夜等效声级的计算:由于噪声在夜间比昼间影响大, 故计算昼夜等效声级时, 需要将夜间等效声级加上10d B后再计算。

2 验收监测的布点原则

废水验收监测布点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考核污水处理设施的监测, 考察环保处理设施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进出口都要布点监测; (2) 考核达标排放的监测, 无论生产性废水、生活废水、还是净下水都要布点监测。若雨水口不下雨也有流动水, 则也要进行监测。 (3) 考核排放总量的监测, 和考核考核达标排放的监测布点一致, 这些点位除用来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还要用来计算污染物排放总量。废气监测的布点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考核废气处理设施的监测, 考察环保处理设施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进出口都要布点监测; (2) 考核达标排放的监测, 分为有组织监测和无组织监测; (3) 考核排放总量的监测, 和考核考核达标排放的监测布点一致, 这些点位除用来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还要用来计算污染物排放总量。

在进行废气处理设施的净化效率进行监测的时候, 笔者曾经接触过一个这样的离子除臭工艺的净化工艺的项目。离子除臭工艺的除臭原理如下:新鲜空气经滤清后通过离子发生装置, 瞬间被激发成为高能量正负氧离子群, 借助设计合理的送风系统将这些高能量氧离子气体均匀送入需治理的污染空间, 使其直接与空气中污染因子接触、混合、反应, 从而迅速分解室内有害气体, 净化空气。本项目要计算离子除臭系统的净化效率。通常管道的净化效率= (设施进口排放速率-设施出口排放速率) /设施进口排放速率, 即监测测点◎2#、◎3#的排放浓度和风量, 但这样算出的硫化氢和氨的排放速率会出现异常情况, 因为净化工艺的中有自然补风 (测点◎1#) , 这部分风量不参与净化效率的计算, 就会出现先净化后的排放速率增大。所以本项目应监测测点◎1#的风量, 其设备的净化效率= (◎2#进口风量+◎1#新风风量) ×◎2#进口排放浓度-◎3#出口风量×◎3#出口排放浓度) ]/ (◎2#进口风量+◎1#新风风量) ×◎2#进口排放浓度

噪声的监测布点应按不同噪声标准来区分。工业企业噪声验收监测测点布置:根据噪声源的位置在敏感点一侧的厂界布点, 或在所有厂界平均布点, 测点数目可根据验收项目规模而确定。中小项目测点间距可取50-100米;大型项目测点间距可取100-300米。对厂外环境可能会造成影响的地段, 应作为测量重点。厂界噪声变化较大的地段 (起伏值大于3-5d BA) 可适当加密测点。环境敏感点噪声监测: (1) 测量点应选在建筑物外, 离建筑物的距离不小于1米, 传声器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2米的地点。 (2) 环境敏感建筑如为楼房建筑应进行声环境垂直分布监测并进行评价。测量点可间隔1-3层布设一个监测点, 也可逐层布点监测。 (3) 环境敏感点噪声如主要来源于建设项目通过固体传声 (如一墙之隔) 不得不在室内测量时, 室内噪声限值低于所在区域标准10d BA。测点距墙和其它主要反射面不小于1米, 距地面1.2-1.5米, 离窗户1.5米 (如窗口也同时传来建设项目噪声, 应开窗测量;如果窗口传来的为其它背景噪声应关窗测量) 。 (4) 测量分昼间和夜间两个时段分别进行。

3 结论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为每个项目项目不同, 所以每个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也会不同, 这需要项目负责人对验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合理的运用, 这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思考和总结, 笔者在本文中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培训教材 (试用版) [M].2004.

[2]唐松林, 姚斌.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制定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0 (05) :63-66.

环境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第4篇

摘 要:当前校本课程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师资不足、课程内容枯燥乏味、素材资源短缺、学生参与程度低等等,诸多问题导致了校本课程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项目学习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活动接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介绍了在Moodle环境下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在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并具体讲解了它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Moodle;项目学习;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0-0040-04

一、问题的提出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推出了相关政策试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十几年过去了,我国的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又是怎么样呢?许多学者和专家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当前我国校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很多,但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不足

由于校本课程一直不受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再加上升学的压力,导致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时间不充分。而且,当前校本课程的专职教师很少,大多数是由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使得他们还没有对课程内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就应付似的给学生上课,很少真正拿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教学的设计。

2.课程内容枯燥乏味

当前校本课程的内容大多还沿用很多年以前的设计,没有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对学生有新的要求。这让学生感觉离他们的实际生活太远,对课程内容毫无兴趣,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课本内容呈现方面,大量的文字充斥着全书,仅有的几张图片也没有经过加工和处理,这样的课程内容完全违背了学生的认知特点。

3.素材资源短缺

校本课程的内容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可以根据本校特点和条件自行设定,只要是贴近生活方面都可以展开实施,可以利用任何对教学内容有用的资源和条件。然而,当下承担校本课程教学的教师一直被素材资源短缺所困扰,他们认为除了课本上的内容,其他能进行教学的资源太少。素材来源的途径单一,导致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大打折扣,最终造成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4.学生参与程度低,缺乏协作

由于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很低,不能有效地配合教师进行教学。而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还是那种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模式,十分古板,学生之间缺少一定的协作学习,无法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只是一味地依照教师的观念和方法学习,这不仅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还完全违背了校本课程最初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

二、校本课程中进行项目学习教学法的必要性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课程标准规范下,根据本地所拥有的资源、条件和学生的需求,自主进行开发和编制的可供学生多种选择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一种补充。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它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是学校和教师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是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1] 总之,校本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因材施教,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且课程内容要求多元化、跨学科性,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从上述校本课程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普通的课堂教学方法很难符合它的要求。基于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的运动早在16世纪晚期,在意大利就被提出了,起初主要用于建筑和工程教育活动中。[2]在美国,由于受杜威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得到蓬勃的发展。近几年,由于建构主义的兴起,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而且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新型人才有了新的要求,项目学习尤其受到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关于项目学习在课程教学中实施的成功案例。项目学习是通过完成与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进行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开展的实践活动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跨学科的、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最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它的特征是学习内容多元化、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经过前面的介绍,我们能够得出基于项目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深入贯彻校本课程最初的教育理念。

三、Moodle中基于项目学习的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基于项目的学习一般包含五个主要环节: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得出成果和成果交流及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活动和情景的设计以及学生的学习结果。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强调它的真实性,内容要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值得学生探究学习,最重要的是符合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活动设计方面要注重它的可挑战性,是学生付出一定的努力才可以完成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自身的能力。另外,在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团队任务。而且,活动的情景要提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使用到的技术工具,这样学生不但在活动中学会了各种工具的使用,还使得他们的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最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学习之后得到的成果也要引起教师的重视。每个团队的成果都有值得借鉴和推敲的地方,教师应该将其展示在所有同学面前,让学生参与评价,然后教师再给出自己的观点。

项目学习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在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间的协作和工具的使用。然而,在以往的项目学习案例教学中,教师们遇到的问题是很难找到一个集成学习工具和交流协作的学习环境,大多数的项目学习网站功能都不是很强,很难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小学生,他们的计算机水平有限,不可能像高年级的学生一样用邮箱、BBS交流,在搜索引擎中寻找资料,而且项目学习的时间一般很长,教师无法在课后了解学生的学习交流情况。所以,给他们提供一个方便的、集成性的学习平台十分重要。Moodle作为一个基于Internet的课程和网站的软件包,是目前最流行的课程管理系统之一。在Moodle中,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课程,添加各种教学活动并将其发布到网上,供学生学习。它以社会建构理论为依据,通过人性化的操作界面,让学生更加方便进行课程学习。学生只要通过浏览器,即能随时随地学习课程、与同学交流。Moodle提供了许多渠道让学生进行信息分享和交流,如分组、测验、组织讨论,学生可以以论坛、聊天等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总之,Moodle是一个强大的、灵活的课程学习、交流平台。

所以在Moodle平台中展开项目学习是可行的,根据项目学习的主要环节,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Moodle平台进行设计。

1.准备阶段

正式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很多准备工作。首先,教师要完成Moodle的安装工作,下载相关的软件,具体安装和使用过程可以参考Moodle中国官方网站http://www.cmoodle.cn/;其次,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设计出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界面,在Moodle的官方网站(http://moodle.org/)中有很多适合各类教学的主题供教师下载;然后,教师就可以以管理员的身份建立自己的课程了,并对课程做简单的介绍;最后,教师要提醒学生在Moodle网站中注册自己的账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为下一步的分析学生兴趣、给学生分组作铺垫。

2.选择项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课本和本地的资源条件,选择几个备选的题目,然后在Moodle平台上将课程模式选择为主题模式,将备选题目添加到各个主题当中,并对项目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当然,对项目做介绍的时候,教师可以添加相关图片、Flash,让学生了解项目的趣味性和真实性。同时可以添加讨论区活动,让学生们讨论一下他们对这些题目的看法,以及他们想选择哪些题目,以有利于教师对项目主题进行修改、对学生进行分组。

3.制定计划

教师通过在选择项目主题时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的个性特征,将学生进行分组。在Moodle平台中对学生分组很容易,教师只需在课程的“管理”栏下选择“组”菜单,在弹出的页面中建立组,并将学生姓名拖入组内即可。分组工作完成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小组要制定出详细的活动计划,主要包括主题项目的时间计划和活动设计。在时间表方面,要求每组的学生讨论出项目的开始、结束时间,每段时间要完成什么任务,总之,最后要提交给教师一个关于项目的完整的、总体的时间规划,由教师审查后方可展开探究活动;对于活动的设计,每组要讨论出具体的实践步骤,收集资料的方法、渠道,需要访谈哪些人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提交给教师审核。在Moodle中,制定计划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可以在课程中添加Wiki活动,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个人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修改组内制定的方案。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建立Wiki活动时将类型设定为“小组”,将小组模式修改为“分隔小组”,以保证学生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4.活动探究

这一阶段是项目学习的主体部分,在这期间学生要进行实地考察、探究,通过真实的活动场景发现问题,并利用相关的技术、方法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最终制作出自己的成果、作品。此阶段的大部分时间是课外的活动探究,学生很少有时间在课堂上与教师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所以,有效利用Moodle平台是非常关键的。教师需根据每组学生的项目计划及时在平台上给他们提供可能需要的资源、素材,可以包括相关主题的知识介绍、网页链接、视音频素材等等。同时,教师需在平台上建立“聊天室”活动资源,便于与学生及时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活动时遇到的相关问题,学生也可以向教师说出自己在活动中的感想。最后,教师要在课程平台上添加“作业”模块,要求每组定期向教师提交一份活动情况的作业,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读学生提交的作业,在平台上给每组学生的活动情况加以评论或打分,学生通过浏览教师的评价对活动加以修改。这里也同样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添加“聊天室”和“作业”时,务必将小组模式修改为“分隔小组”,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清楚每一组成员的活动情况。

5.得出成果

作品成果的制作是项目学习的特征之一,有别于其他教学活动。每组学生要将探究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技能以作品的形式展示给其他人,格式可以是电子文档报告、视音频文件、实物模型、幻灯片等等,总之,要能表现出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收获。这部分在Moodle中的设计可以是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用提交作业的方法提交给教师,如果是实物模型的成果也可以直接交给教师本人或将其照片提交。

6.成果交流及评价

在项目学习中,当每个小组将自己的作品完成后,应该在所有同学和教师面前,甚至包括家长和学校相关领导,汇报他们的成果,介绍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喜悦。并且,可以要求教师、领导和家长对作品进行评价,要求同学们对其评价,小组也可以自我评价他们的成果。对于评价这一环节,在Moodle中有很好的资源可以利用。教师在课程中添加“互动评价”活动,设定具体的评价开始、结束时间、评价类型、评价权重、评价要素内容以及选择学生可以自我评价的功能,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提交作品后,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最后就可以根据总成绩中各种评价的结果很容易地看出哪个组的作品是优秀的。

四、结束语

文章中,虽然已经较为具体地介绍了如何在Moodle平台中展开项目学习,但在Moodle中还有很多资源和活动可供利用,可以使活动更加有效地展开,教师可以根据项目本身和本地条件灵活使用平台中的各种资源。另外要注意的是,在课程学习展开之前,对学生和教师做一下关于Moodle平台使用方面的培训也是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昌官.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J].中小学管理,2001,(10).

[2]余志文.基于主题学习网站的项目式学习模式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5-6).

[3]余志文.香港校本课程发展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4]李建耀,冯镅.浅析中小学校本课程设计当中存在的十个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08,(1):21-22.

[5]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22.

[6]黎加厚.信息化课程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Moodle官方网站[EB/OL].http://www.moodle.org.

[8]Abdallah F,Toffolon C,et al.Models transformation to implement a Project-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PBCL)

scenario: Moodle case study[A].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2008. ICALT apos;08[C].Eigh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olume ,Issue,2008:639–643.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 第5篇

十、预期成效

通过大力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有效处置村生活垃圾,通过生物处理、埋设管网等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问题;开展广泛环保局知识宣传,增强全民参与意识,宣传和普及农村环保知识,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监督意识,使村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遏制。村环境卫生的清洁度和垃圾处理率明显提高,将改变农村“脏、乱、差、散”状态,营造更加舒适、适宜的农村居住环境。

通过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如运用低动力或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设施,是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地表河的水质及流域附近沟塘等的水体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环境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第6篇

建 议 书

项目名称:宁夏银川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 项目申请单位:宁夏银川市阅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实施地点:银川市阅海国家湿地公园

二0一二年四月

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

湿地素有“地球之肾”之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保护湿地水域环境平衡,维护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宁夏银川市,是我国干旱荒漠化地区特有的湿地生态类型,其特殊的地理位臵,是我国温带干旱荒漠地区水生野生动植保存种类最多、生态系统多样性丰富的地区,水域生态系统也是最脆弱的地区,具有重要的保护研究价值。2003-2008历经5年的湿地水域整治、湖滨植被恢复、湖泊放流与核心区水生动植物保护,湿地水生动植物资源得到初步恢复,其中湿地植被增加到152种,水生动物增加到113种,湿地保护上相继建立了生态监测站、鸟类环志站与疫病监测站,并开展了相应的工作。近年来阅海国家湿地公园周边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湿地公园湿地水上旅游、休闲度假村也迅猛发展,伴之带来的城市化生活污水、湖泊围网养殖和不合理水上旅游管理对湿地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因素不断增加,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风险日益增多。保护好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环境,维护湿地生态功能,保护湿地物种多样性,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保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有鉴于此,根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银川市加强湿地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要求,现拟申报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方案如下: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项目建设必要性

2.1.1项目建设是防止湖泊湿地水体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进程,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

阅海、爱依河水系融通着银川市城市景观水道、湖泊原生湿地,发挥着巨大的湿地水域环境净化与湿地水生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维护着银川市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同时也是广大市民最佳休闲之地,应当成为银川市重点保护水域。目前经银川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抽样监测,爱依河-阅海水域高锰酸盐指数、粪大肠菌群、氨氮等指标上升幅度比较大,水体富营养化速度加快,主要是人类经济生活因素引起的湖泊、水库中氮、磷增加,这将对阅海水域水生生态产生的不良影响,当前应当高度重视阅海水域环境治理与保护。

2.1.2项目建设是湿地污染源的实时监测管理的需要,是促进湿地水域环境功能区质量达标和湿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目前影响阅海水域环境质量,存在爱依河工业、生活的点源污染,也存在劣五类农田退水、湿地水上旅游、水产品生产和农业生产等面源污染,都不可避免地也成为了影响阅海湿地水域环境下的污染水体,尽管目前水质尚好但已面临污染威胁的阅海-爱依河湿地而言,因其具有连接银川市众多湖泊水域,接引贺兰山各拦洪库的洪水和沿途的农田排水,实现蓄水、防洪、的再利用的效益,同时它也是重要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与渔业种质资源区,对它的水域环境保护实际上关系银川市“塞上湖城”的水域环境质量,应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急需开展阅海湿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2.1.3项目建设是实现对阅海湿地水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是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根本所在。

根据近三年的监测,阅海湿地水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动植物生物量有所增加,种类有所恢复,但增幅缓慢,反而湿地原生植被却出现8%左右的退化、消减趋势,湿地回迁的鸟类虽逐年增加,但栖息繁衍数量回落甚多;同时湿地鱼获量迅速减少,鱼的规格下滑,湖泊大水面荒漠化问题日益突出,湿地物种多样性在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生态脆弱度增加。而加大湿地水生生物修复,是阅海水域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

2.1.4项目建设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特别是保护珍稀动物的需要

据统计,保护区植物种类繁多,共有植物3门40科87属152种。保护区共有各种脊椎动物5纲27目50科143种。其中:鱼类5目6科17种;两栖类1目2科2种;爬行类2目4科6种;鸟类14目30科113种。因此,通过实施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工程,恢复和保护湿地水生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改善湿地水生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保护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可以为更多的珍稀水生野生动植物在保护区生存、繁衍提供更优越的条件。

2.1.5项目建设是体现塞上湖城,宜居银川建设的需要 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之一的湿地水生植物保修复和保护工程,将使项目区植被覆盖率大大增加,即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又可减少水土流失、减轻风沙危害,有效降低银川市首要空气污染指数API本底植。因此,保护好阅海湿地水生野生动植资源,对

于维护银川市乃至宁夏的生态环境、保证银川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项目建设可行性 2.2.1政策支持

2001年年初,中央发的2号文件提出了在生态建设中要大力加强湿地保护。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笫十六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要求“把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功能,作为改善生态状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抓紧抓好”的政策实施也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2.2.2已具备较好的生态恢复条件

阅海湿地水域内现保存着较好的湿地动植物原始自然特性.水生植被较丰富,周边芦苇长势良好,一旦水位提高,湿地面积扩大之后,大部分区域会逐渐恢复原有的生态面貌,原有的湿地水生野生动植资源也会逐渐恢复原有的种群。尤其是在滩涂湿地,除了部分地区开垦为农田外,其余部分由于人类干扰活动较少,植被组成仍保持了原生状态。

2.2.3前期已经开展了有关的工作

保护区所在的银川市作为宁夏首府,为了保证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十分重视。并将阅海湿地列为为区级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区域,并在湿地内大

力实施退池、退耕还湖;已种水生植物并建立了水生植物示范基地,同时开展湿地水域生态植被修复等。这些项目的实施,为今后的阅海湿地水生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物质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2.4具有较好的技术储备

2003-2006年由银川市湿地办组织,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教授主研《银川市湖泊湿地恢复技术研究项目》先后在银川阅海湿地实施,尤其是在湿地芦苇种植、荷花水生植物引种,建立了湿地生物净化与生态植被恢复等技术成果,这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并为湿地水生动植物保护和恢复工程提供了一些技术思路。

第三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

阅海湿地位于银川市,隶属银川市管理。东部与金凤区丰登镇相连。南到贺兰山路,西以包兰铁路为界,北到第二农场渠。总面积30195亩,自然湿地12000亩。地处贺兰山脚下,由贺兰山洪积平原和黄河冲击平原组成,以湿地为主要类型。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气候干旱,雨雪稀少,风多沙大,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风多且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显,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转东风,冬季多西北风,地势较低,多低洼地,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土壤主要类型为湖土、灌淤土、草甸土、盐土和白僵土,湖底以淤泥为主。湖土面积较大,分布于湖区四周,主要生长草甸植被,以芦苇、芨芨草、赖草为主,伴有碱蓬、香蒲等;盐土主要分布在洼地及湖泊周围和渗漏严重的渠道两侧,生长碱蓬、小芦苇等耐盐碱植物;农业土壤(灌淤土)在局部地区有所分布;白僵土主要分布在湖区的外围,部分被开挖成鱼池。

阅海湿地位于中温带半干旱半荒漠气候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气候干燥,雨雪稀少,风多沙大,日照充足,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年均降水量为197.4mm,年均蒸发量为1500-1800mm,年均气温为7.7℃,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3.3℃,最冷一月平均气温-10.8℃。年水温15。以上约有190天,封冻期约120天。日照时间长,平均日照时数为2800-3000H。风多且风向季节变化明显,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转东风,冬季多西北风,年均风速2.1m/s,春末夏初3、4月大风较多,最多可达56天。

阅海湿地以湖泊、沼泽为主构成了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繁衍的湿地生态环境。其水域12000亩,占总面积的40%,湿地沼泽495公顷,占总面积的24.6%。

第四章 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宁夏银川西湖农场,是宁夏银川市国有有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公司体制健全,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运行,公司现有管理人员5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2人。六、七十年代大面积围湖造田,阅海湿地逐年减少到不

足6000亩,2002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银川市市委、市政府、银川市市湿地保护办、自治区林业局林业局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宁夏银川西湖农场全面实施阅海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先后完成了扩整湖面、水系连通、生态恢复、生态绿化、退池还湖、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共扩整湖面湿地800公顷,使自然生态湿地达到12000公顷,清淤水道21000米,完成生态绿化150公顷,种植特色水生植物300余公顷。

2005年3 月,银川市西湖农场内设阅海湿地保护管理站,开展湿地保护与监测工作。目前专职工作人员3名,负责阅海湿地资源的监测、管理和保护,资源站配臵了微机、监测镜、GPS卫星定位仪、喷雾消毒机、防护服等监测管理设备,加大了阅海湿地水生野生动植的保护与打击偷割芦苇、蒲草、偷盗鱼类鸟类行为的力度。根据保护区规划,资源保护管理站对核心区保护区实行了绝对保护。目前同时阅海湿地先后被认定为自治区级渔类种质资源保护区,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站银川站,先后举办了“百名儿童古筝比赛”“湿地观鸟活动”“书画家绘阅海”等国际湿地日、生物多样性日、全国爱鸟周”等相关大型活动。阅海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正在由单纯的湿地资源看护、向湿地资源保护、湿地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湿地鸟类环志、湿地科普宣传教育的一站多能式发展。目前阅海湿地主要有生态绿化工程,新建了瞭望塔1座、鸟、环

境监测站1座,配套了湿地的水利设施,同时购臵了保护的仪器设备,主要有:抽水机3台、对讲机3部、高倍望远镜6台、喷雾消毒机2台、防护服3套、GPS1部,有力的保证了阅海湿地水生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恢复。

第五章 治理目标、作用

5.1 治理目标。

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的目标是,根据阅海-爱依河水域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建立湿地自然环境区与湿地适水经济生态环境区相互协调的空间模式,实现阅海湿地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相协调的目标。按照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方案开展阅海湿地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遏制阅海湿地水域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实现阅海湿地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创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旅游业发达的银川市民最佳休闲之地,西北最重要的旅游区的目标,形成天蓝、地绿、水清、林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优美环境。

5.2 治理作用 5.2.1、生态作用。

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的建设,一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二是增大了湿地植被覆盖率。通过2004年至2005年对湿地植恢复试验表明,种植水生植物对水面有很好绿化作

用。并且在湿地低洼地种植水生植物后,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即种植水生植物后,可以带走水中富余养分,防止因农田排而使水质富营养化。在湿地湖泊养殖无公害淡水水产品可有效控制湖泊中生物数量,防止水质恶化。因此,阅海湿地湖泊中种水生植物和养殖无公害淡水水产品后,有效地治理水体环境,对湿地水面绿化、湿地植被恢复、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控制水体生物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5.2.2 社会效益。阅海湿地种植芦苇、莲藕等水生植物和养殖绿色水产品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芦苇、茭白、莲藕等水生植物为水面点缀了美景,它为湿地水面创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绿色水产品丰富了区内外人民的水产品需求,因此芦苇、茭白、莲藕等水生植物和绿色水产品为银川市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又丰富了市民的对水产品的需求。同时它又是一个旅游靓点展现在游客面前,是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我们认为:“环境也是生产力”,通过今年的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它不仅可以产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而且可以持续、稳固得创造丰厚地经济效益,为将银川市建成塞上湖城的目标而作出贡献。

第六章 项目区建设地点、规模

1、建设地点

项目区建设的地点主要为阅海湖泊、鸭子墩、九号湖、三

斗南北水域、堤坝。

2、建设规模

(1)重点水域面源污染控制与监测技术

开展阅海湿地与爱依河城市段面源治理。即对湿地与河系水域内旅游与生活产生的废弃物、有害物进行妥善收集与处理。同时重点区域cod、氨氮、总氮、总磷等5项重要指标的采样与监测,达到水域面源污染基本控制,重要生态监测指标基本掌握,阅海、爱依河重点区域每年开展6次。水质、生态专项目的监测8次,应急监测1-2次。

(2)实施阅海湿地水域生物减污试验示范工程

总面积100亩,主要包括50亩水平潜流芦苇人工湿地减污区和50亩表面流人工湿地漂浮植物净化区两块。拟采用人工栽种和自然繁殖的水生植物种类15种以上,减污区与净化区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形成由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组成的一个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的湿地生态系统。本项目建设达到恢复水生植物,修复生态系统,重建湖泊湿地水域生态系统的自净功能,对外可以加强入湖污染控制,对内又能形成抑制蓝藻、控制内源污染的机制,是现阶段在无法实行全流域截污的条件下,短期内快速改善水质的有效途径。通过本项目预计对氮、磷污染负荷的去除总量可以达到7.5吨和1.66吨,净化率分别为89%和81%。

(3)开展阅海-爱依河水生动物修复工程。

本建设主要通过生物操纵-即通过放养鲢、鳙鱼类, 吞食各类水藻, 并增加氮、磷生物输出, 缓和水体富营养化。本项目

动物修复的物种以本地鲢鳙、草、鲂与青鱼为主,修复的结构以食性分布和多样性为原则,建立稳定生物群落功能,动物修复的时间在产卵盛期之前。其他中层与底栖鱼类放流中可将水体中大量颗粒物输入到沉积物表面,支持着底栖碎屑生产,提高水体的透明度,转化成生物有机体的有机质和氮磷等营养盐从水体中彻底输出。通过本工程达到增加滤食性鱼类的种群,防止湖泊富营养化,保持生态平衡的效应。

第七章 实施步骤

湿地水体环境治理项目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0月上旬为宣传发动、任务落实、前期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区项目总体工作方案,落实计划任务、实施地段等。

第二阶段:10月下旬至11月底为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力组织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的实施,公司的所有工作重心都转向此项目的实施。

第三阶段:12月主要为检查验收阶段,这一阶段在做好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区项目收尾工作的同时,对此项目进行一次检查验收。

第八章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概算

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建设总投资111.6万元,具体投资情况如下:

(1)重点水域面源污染控制与监测技术

①、阅海湿地-爱依河水域面源污染的清洁工人37人,预计费用36.5万元

②、水域面源污染租船费用:50次,700元/次,合计3.5万元

③、项重要监测指标的采样与监测费用:15万元 ④、监测人员培训与宣传费用:5万元

(2)实施阅海湿地水域水生植物减污试验示范工程 ⑤、芦苇人工湿地减污区的种苗与人工栽植费用12万元 ⑥、漂浮植物净化区的种苗与人工栽植费用8万元(3)湿地水域水生物减污试验示范工程

⑦、湖泊增殖放流鲢鳙鱼23万元,黄河鲤5万元,团头鲂3.6万元,共需31.6万元。

2、资金筹措

项目投资由西湖农场筹集和国家扶持资金两部分组成。在项目投入111.6万元总资金中,西湖农场筹集资金20.0万元,申请国家扶持资金91.6万元。

第九章 效益分析

1、生态效益

通过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可增大了阅海植被覆盖率,扩大水生植被修复面积,进一步增加渔业种质资源,保证湿地物种多样性,提高阅海湿地水体净化,有效控制湿地植被退化与水生动物种质资源的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速度,稳定湿地生态系统,同时还推进阅海生态工程建设,创造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大规模的生态保护建设,能效控制和减轻当地及周边地区的风沙危害,改善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为银川市提供优质的地下水起到净化作用,而且对银川市环境保护、空气污染、改善气候条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为阅海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社会效益

通过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阅海水域环境更加优化、美化,空气清新,气候湿润,从而为银川市民打造了一个和谐舒适的休闲的最佳地,同时这也大大促进了旅游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又吸引了更多周边的农民从第一产业中调整出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3、经济效益

通过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可促进湿地适水经济产业的结构调整,提升产品品质与竞争能力,引领着企业经济不断增强。

第十章 环境效果分析

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项目方案实施后,对改善水环境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强生态系统功能,二是削减污染物量。

10.1、生态系统功能增强

即通过生态景观林建设、水生植被恢复与增殖放流,改善与修复水体生态等措施,可恢复和重建水生生态系统,有效提高对污染物吸收分解净化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提高阅海-爱依河湿地COD、氨氮的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17%和29%,同时促进了水体流动,有助于抑制水域的富营养化现象发生。

10.2、污染物量削减

治理方案提出的措施可分以削减银川市城市污水、工业废水、阅海湿地周边农田退水与小西湖围网养殖等污染源带来的污染物,削减量

第十一章 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

阅海湿地水域环境治理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创新体制,完善机制,强化阅海湿地水域环境管理,为实施阅海湿地水域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提供有力保障。

11.1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

做好阅海水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范围广,协调部门多。银

川市西湖农场是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责任主体,必须落实好本方案制定的各项任务及措施,实现阅海湿地水域环境综合治理目标。统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监督治理方案及相关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细化职责分工,分解落实阅海湿地水域环境综合治理的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定期评估治理方案执行情况,通报湿地水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建立严格的水环境治理领导问责制,规范问责程序,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11.2、提升监管能力,切实强化执法

充分利用现有阅海渔政站、保卫部的执法巡护职责,充分利用阅海生态监测站的监测取样,建立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和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11.3、加强科技攻关,推广适用技术

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联系湿地科研单位和区内高校组成团队对阅海水域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加大对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特别是阅海湿地核心区、脆弱区与资源衰退区进行水质改善技术、污染控制技术、湖泊污染生态修复技术、物化-生物复合污水处理技术、高效抑制藻类技术等的推广应用,并组织制定相应设计与实施规范。

11.4、夯实前期工作,强化项目管理

本项目建设伊始要充分的做好优化、论证工程技术方案,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深入扎实地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严格履行

项目审批程序。强化工程实施管理。严格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对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强项目竣工验收管理。项目竣工后,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项目建成运行后,要组织开展项目后评估。

严格建设资金管理。制定政府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资金专户,确保专款专用,加强资金拨付前的审核和使用中的监管。要切实采取措施保证各类投资及时、足额到位,确保项目按计划工期实施。

第十二章 结论

上一篇:电工班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预防学生近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