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留守儿童

2024-08-08

社会责任留守儿童(精选8篇)

社会责任留守儿童 第1篇

改革以来,一个个新兴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市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农村一些衣食无着的青壮年农民工开始涌进城市务工,挣钱养家。而他们的孩子却留在农村,托付给老人或亲戚朋友抚养,成了留守儿童。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面临很多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或亲戚 朋友抚养管理的未成年人。随着改革开放,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束缚逐步解除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今天,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离开家乡,拥到城市打工,大多数打工族将自己处于学年龄的孩子留在家乡,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由此,在农村就形成了一个特有群体——留守儿童。根据调查了解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不管是其中的一种,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于的。比如,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

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目前的年流动人口已逾1.2亿,而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流动人口大军中,随同父母一起流动且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少年约有300万人数,“留守儿童”则远远超出这个数字。据福建省的一项调查,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已达到在校生的1/3,而且有着扩大化和低龄化的趋势。另有报道,中部地区的一所农村学校有842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为455名,占学生总数的54.5%。可见,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不小比例,且在不断增长。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要如何解决?首先,让我们先分析导致留守儿童比例如此大。1国家政策体制因素。在我国,人地关系紧张的基本国情和城乡二元体制的矛盾,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存在而且难以改变。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农民缺少人文的关怀,无论他们在城市务工多长时间,其农民的身份始终难以改变,无法享受“市民”待遇,面对高昂的教育费、生活费、医疗保险费……,加上他们本身工作的不稳定性,使得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不得不将子女留守在家。教育体系上的因素。现阶段,虽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真正作出努力采取措施的地区还不多。除了极少数地区的学校做出尝试外,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形成对留守儿童更加个性化、更具针对性的教育管理体制。对留守儿童缺乏心理疏通和道德体智的培养

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儿童成长的环境由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构成。一般来说,婴儿出生后第一个接触的社会环境就是家庭。家庭教育对婴儿早期智力的发育,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一种好的家庭教育模式会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但是,到目前为止,根据抽样调查显示,大洪村村民的平均文化水平还不到初中程度。作为家长,他们大多只有小学或小学都没有毕业的文化水平,而且苦于生计,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专门的心理疏导和道德观念的正确引导。对作为监护人的祖辈来说,其文化层次更低,基本都是文盲,从认知、心理以及精力上都没有能力对留守儿童进行好的管教。这样,给孩子就留下了生活行为上的无限制空间,认知能力上的局限空间。这种家庭教育的突然缺位,潜藏着留守儿童产生性格极端、行为偏畸、心理障碍的危险。

家长要树立高度的教育责任感,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观念。将孩子扶养教育成人,不仅是宪法赋予每一个父母应尽的义务,也是一种道德行为。因此,家长应具备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在完成教育子女这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中,不要借口发展经济等原因,忽视家庭教育,甚至放弃教育。每一位家长应尽力承担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教育好子女。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有积极的变化,也有一些消极的倾向。孩子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家长正确认识这些变化,并不断矫正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将孩子教育成人。推动农村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合作,是实现儿童正常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在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教育中,尤其要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作。儿童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共同影响下成长并逐步社会化的。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一般来说,家庭教育是基础,重在情感熏陶;学校教育是主体,重在理论教育,正面灌输;社会教育是前二者的延续和补充。三者只有进行合作,协调统一,优化管理,形成科学的育人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其促进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没有妈妈最苦恼,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的确,在父母的怀抱中成长的孩子是幸福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愿。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特殊的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更需要我们的关爱。作为一名新青年,我们更应该多多关注他们,尽管我们现在的力量很微弱,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生之心。伸出我们的手,帮助他们,那么那些孩子的微笑不再消逝,笑容伴随着他们的童年。

社会责任留守儿童 第2篇

——关注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一、主题:关爱留守儿童托起明天的太阳

这次社会实践我们的主题是“关爱留守儿童托起明天的太阳”,我们活动地点在我的家乡——皖北一个贫瘠的农村(刘桥村)。在开始我们班选择暑期社会实践的几个方案时,我在提出这个方案之前就说了我们那里条件很艰苦,用后来一位同学的话来说我们那里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但就是这种条件中国目前几个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在我们那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如留守儿童问题,空巢老人问题,小康问题等等。那里是中国社会的最底层,是我们国情的又一个缩影,一个不一样的缩影,当时队长就说:如果不是真正用心去做研究的,只是为去盖个章混个学分,那我们就不用去受那个苦了,一方面是没必要,另一方面我们这个团队也不会欢迎。后来在实践的活动中证明我们的几个队员都十分积极,都为这次活动耗费了不少心血,整个策划主要部分是由王金泽同学来完成的,我们其他的队员分担了其中一部分。杨超同学是我们安全员,在活动中担任保护队员安全的职责,我们还清楚的记得在到刘桥村的第一天时李博乐同学由于水土不服,患了腹泻,是我们的安全员在医院陪他了半天。孙何杰,胡健分别是我们的材料员和会计员,就是他们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帮我们购置了所有的活动用品。王金泽,李博乐主要是做了信息材料稿件的处理。在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由于我们那是一个偏远的农村,离我们那最近的一个网吧也有十几里路程。而且那里的路坑坑洼洼,我们白天都在开展活动,本来晚上应该报送些活动新闻,活动图片等等,但是实际条件不允许。我们经过商讨,决定制作一个纪录片来展现我们的活动成果。

特别当看到温总理在十七大中提出“让人民生活的更有尊严”时,作为一个大学生,特别是作为一个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大学生,我的心里有一种酸酸的感觉,说实在的农村里的人生活的不容易。对于那些弱势群体,有时生存,温饱问题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我想能真正让人们生活的更有尊严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就我的感受和理解来讲,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我们要缩小贫富差距。总设计师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目标已经实现。我国,我党也应解决让让人民共同富裕这个问题,这样才能体现我党有别于资本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二、过程:充实、震撼、感动

1、陈学的眼神

我们分别在6月25日,7月1日,7月3日组织了三次主题会议,就活动一些基本问题做了商讨和部署。并拟定了策划书,活动展开细则和意外情况处理等书面文件。

第一天(7.4日)晚上我们踏上火车,开始了我们活动。第二天(7.5日)我们到那里已经是下午我们草草吃过饭,下午我们休息了下,晚上我们和当地的小学(丁庙小学)的校长沟通了下,就有关活动的人员场地及内容我们互相交换了意见,我们在原先策划书的活动内容上结合了实际情况做一下调整。由于第三天(7.6日)校长有个会议,学校那边也在准备施工,我们决定我们活动的在(7.7)开始。第二天,我们做了些准备工作,包括一些用品,资料等等。下午的时候我们走访调查了一些留守儿童。其中一个11岁的小女孩(郭梦婷)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她和70多岁的爷爷住在一起,奶奶已过世。她爸爸是一个不务正业之人,好赌博,妈妈已经改嫁到外地。据她所说她三岁以后就见过妈妈三次,五岁以后有六年了没有再见过妈妈一面。可以想象有多少个夜晚她在哭泣,渴望妈妈的怀抱,渴望妈妈的宠爱,渴望能在妈妈怀抱下撒娇,渴望听妈妈一声久违的声音宝宝别摔倒。当我们问她这些时我心酸了,或是碎了,话语中有些哽咽。她那双落寞的眼神让我刻骨铭心,那是一个11岁孩子不应该有的眼神啊!开始时她有点害怕,像躲避暴风雨一样的雏鸟,但后来我们展开了以后她才抛掉了拘谨,她给我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你们只会站在自己角度上去说,根本不了解我的情况”,这一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作为这次活动的队长我知道我们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就像小梦婷说的一样我们还是处于自己思维来进行活动,根本没有了解一些实际情况,从另一方面也在抨击我们大学生的无知。我记得我提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听你老师你的成绩很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后来想想这个问题提的真是太幼稚。在最后,我们送给她一本书《海的女儿》,希望她能从中收获她自己需要的东西。总之,那天的走访,我知道可能对那些孩子的帮助没有我达到我的期望值,但是对我的影响,对我们团队的影响确实不小,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们及时修改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为后来的活动不可或缺的铺垫。

2、集体亮相 第四天(7.8日)我们的活动正式展开。我们活动的基地是队长的母校丁庙小学。开始的时候,由于刚刚放过暑假还担心到的孩子会不会太少,结果出乎我意料那天到了100多位孩子,那场景我还历历在目,快到校门口时,有十几个孩子早就在那张望,大喊“大学生来了,大学生来了„”我当时真的很激动。他们一个个都是朝气蓬勃的,就像初生的太阳,我也依稀的想起我的童年,那段天真无邪的日子。

接下来我们六位同学分别做下了报告,主要是结合我们自己的上学经历来鼓舞那些孩子要坚强,为他们树立起好榜样,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在报告之后我们进行了些交流,之后校长做下了总结。最后我们发下了问卷调查,统计下我们留守儿童实际情况。这次活动还算是成功的,我们的报告肯定也会影响一部分同学发奋起来。

3、临时电影院

下午我们给他们放了一部励志电影«功夫熊猫»,场面十分火爆,由于当地比较落后他们很少能看到电影什么的,所以当天下午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新奇的。本来用下多媒体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那里没有,我们就用我们带去的3部电脑来分了三个教室进行播放的。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为争位子而喧嚣不知但很快他们就安静了下来,可以看出他们很认真,很投入。在看完电影之后,我们又陪他们做了下游戏。

在活动正式开始的第一天,开始时我们还有些慌张,甚至手忙脚乱,就在上午的时候我们原本还打算放一个感人的视频——邹越的«让生命充满爱»由于我的原因U盘忘了带,我们及时做了调整这才使活动顺利进行下去,但是随着活动的进行我们逐渐的熟悉了那些留守儿童,了解了那些留守儿童,对于以后的活动我们也充满了信心。

4、给爸妈的信

7.8日我们组织了学生写给家长的一份信,让在外地的父母了解下孩子的心声。在征求孩子同意的情况下,一位孩子这样写道:“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报答你们。你们在外打工,我在学习,我一定会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挣了钱,我会给你们很多很多钱。爸爸妈妈你们上半辈子打工很辛苦,下半辈子我会让你们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的过。爸爸妈妈你们不用担心我,我已经长大了,我会很听话的,不会再惹你们生气了„”多么朴实的语句啊,但这却是一个7岁孩子写的,多么懂事啊。想想7岁时有多少孩子还在妈妈的怀抱里撒娇。但是他却是那么的懂事那么的成熟。希望这些孩子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看着这些孩子的心声我们六位大学生有点心酸,那感觉让我们难忘,让我们成熟。对于我来讲却多出一份感觉,那也是我儿时美好的愿望,现在是一份美好的回忆,或是今后成长过程中最原始的动力。

5、集体生日

7.9日上午我们定制了一个大蛋糕准备下午的时候为这些从没有过一次生日的留守儿童过一次集体的生日。让他们知道还有一些人在关爱着他们。在讲明我们的初衷时蛋糕店的老板很合作给我们一个很低的价格,这让我们很受鼓舞。但接下来我们在购置一些学习用品时却遇到了一个冥顽不灵,食古不化,自私自利的黑心商人。他居然说:我不管你们那些,我只管能赚钱。当时我很是气愤,但是还得在那买因为镇上只有他一家买文具用品的,可怜的人啊!我在想他的良心难道就不值一个本子的钱吗?

下午我们在音乐的伴奏下集体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虽然不是同月同日生,但是那次我们真的很快乐。看着他们静静的许愿,那虔诚的样子只有孩子才能做得到。我们一起唱着生日快乐歌,一起吃着蛋糕,幸福是不溢言表的。之后我们一起做了几个趣味游戏,那个下午我们玩的很快乐。之后我们给你一些比较优秀的儿童每人送了一些书。伴随着一曲天亮了我们的活动也落下了帷幕。但我们谁也不愿先离开,一个小弟弟问我:“哥哥明年会不会再来了?”我说:“今后每次放假我都会看你们去”。他还不信,我们拉了勾。就这样我们依依不舍得离开了校园„

7.10日也是我们六位队员分开的日子,之前我们还为一些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但是那天我们都很很怀念这些天的奔波,我们希望这样的日子再长些,不管有多累有多辛苦。那天我清楚的记得我们那下了很大的雨,我们还调侃天意留人啊!

三、收获:记忆、思考、希望

这次活动的意义在于,他是一次体验之旅,体验我国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教育等方面状况的旅途。在校的学习当然重要,但是社会实践也不可缺,后者也是我们在校学习的远期目的。实践中,我认为,比起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诸如沟通能力、策划能力、表达能力更为重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这些能力几乎任何行业都是需要的。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被告知要树立远大理想,但是脱离是社会实践地树立远大理想未免显得有些空洞无力。这次实践可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感觉到,树立远大理想不是一句空话说说那么简单,因为有无数的人,就比如这些留守儿童,他们正在艰难地生存着成长着。复杂的国情产生了很多复杂的事情,地区发展不平衡、留守儿童、农民工,多少汗水泪水甚或血水在其中,在这些可以说是严酷的现实面前,树立远大理想,改变种种不善,显得沉重,更显得是一种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社会责任留守儿童 第3篇

关键词:和谐,社会主义,海外留守儿童,归因

0 引言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留守儿童是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主义的建构,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福建地区存在着大量的海外留守儿童,也是留守儿童的一份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心理素质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了解海外留守儿童的归因倾向特点,这不但有利于帮助海外留守儿童摆脱留守带来的困扰,而且有利于为和谐社会主义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被试为福州市的两所中学,为了更具有代表性,选取了这两所中各个年级的学生,人数分别相同。一共发出去500份试卷,有效收回问卷的有382份。详细情况可见表1

1.2 研究材料

本研究用于测量海外留守儿童归因倾向的材料为《儿童归因倾向量表》。该问卷由21个项目组成,分为内外性、稳定性、控制性和整体性四个维度。在本次测查中,总量表及其四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分别为0.824、0.799、0.686、0.678、0.651。

2 结果与分析

2.1 非留守儿童与海外留守儿童的归因倾向的特点

2.1.1总体的归因倾向特点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本文中的海外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有一方以上在国外,而自身没有在父母身边的;非留守儿童是父母均未出国,且父母均在身旁的儿童。

由于量表中每一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故取中值3为参照值。从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内外性维度和稳定性维度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倾向于外在的和不稳定的归因,在控制性维度和整体性维度上倾向于可控和整体归因。

2.2 海外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归因倾向的差异比较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海外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归因倾向上的差异,我们对海外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归因倾向各个维度上的得分以及总分做了T检验,结果见表3。

注:*表示P<0.05,**表示P<0.001,***表示P<0.001,下同

由表3可知,海外留守儿童在稳定性维度上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而在可控性维度上则与非留守儿童差距明显,而在内外性维度、整体性维度及其总分上,二者相差无几,差距并不明显。

3 讨论

3.1 总体的归因倾向特点

从表2中可以看出:总体上,儿童在归因倾向各个维度上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控制性维度、整体性维度、内外性维度、稳定性维度。在年级上,高中生相比,初中生在内外性维度、稳定性维度和控制性维度上比较倾向于内在的、稳定的和可控的归因,而在整体性维度上初中生比较偏向于局部的归因;在性别上,与女生相比,男生在内外性维度、稳定性维度和控制性维度上更偏向于内在的、稳定的和可控的归因,而在整体性上更偏向于局部的归因。

在以往的认识中,人们始终认为可控的归因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例如努力和刻苦等,一些不可控的归因则对心理健康不利。但是经过我们的研究以后发现,在儿童时期,其心理发育还未成熟,归因倾向不够稳定,所以不可刻板教条的以固定的方法对儿童进行教育。要灵活应对,充分的考虑到儿童的实际心理情况。为了稳定儿童的心理,保护其脆弱不成熟的思想,应该在教育中多多的进行鼓励教育。将成功的原因归为内在因素,鼓励其将这种因素稳定并长期拥有,成为自己的一笔心理财富,而将失败归于外在和不稳定的因素,尽量的淡化和消除这种负面影响。

3.2 海外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归因倾向的差异比较

海外留守儿童在稳定性维度上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而在可控性维度上则与非留守儿童差距明显,而在内外性维度、整体性维度及其总分上,二者相差无几,差距并不明显。

家是心灵的避风港,家庭在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是社会的基础。从个人来看,家庭是儿童的社会联系中出现最早和持续最久的一种社会联系,儿童早期唯一的关系可能就是与父母的关系[1]。家庭的气氛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了儿童的心理健康发育,而在我国的海外留守儿童生活的家庭中,儿童难以享受到完整的亲情和爱护。在这种情况下,儿童的心理发育很可能是支离破碎、受到伤害的,儿童得不到父母亲身的指导,教育效果也难以让人满意,儿童心理得不到温暖,影响其心理发育,使得儿童越来越多的将自己的心理趋向于不稳定归因。

综上所述,海外留守儿童的归因问题,主要是家庭教育的的不足造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以政府做主导,将造成海外儿童心理问题的根源消除。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莫瑞主编,叶敬忠.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吴霓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

[3]郑信军,岑国桢.家庭处境不利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6,29(3):747-751.

[4]叶敬忠,[美]詹姆斯.莫瑞主编.关注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09).

[5]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01.

东欧留守儿童成社会隐患 第4篇

专家指出,这一现象不但会给孩子们造成心理创伤,还可能使他们成为社会治安的隐患。国际移民组织发言人杰米尼·潘地亚表示:“他们在学校滋事或者辍学,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官方数据并不确切,因为一部分孩子得到亲戚朋友的照顾,而临时监护人并不愿意将情况报告给有关部门。但另一些孩子却因遭父母遗弃而不得不进入孤儿院。

有数据表明,多数留守儿童来自乌克兰、保加利亚、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据估计,300万罗马尼亚人因工作问题而背井离乡,留下35万留守儿童。该国曾有报道称,一个12岁女孩因遭父母遗弃而轻生,还有很多孩子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

专家表示,如果有一方家长留在国内,情况就不会这么糟糕,但如果双方都离开了,孩子们通常都会受到很多影响。有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严重下滑,或者在学校惹是生非。如果没有人与他们沟通,这些孩子就很可能走上犯罪或者吸毒的邪路。

罗马尼亚就此通过了一项新法规,决定对出国打工而没有将子女托付给亲戚朋友的人处以2500欧元的罚款(相当于该国公民平均年工资的三分之二)。法规也适合于那些即将出国打工而没有提前40天通知社会福利部门的人。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在东欧國家摩尔多瓦,20%的孩子的父母有一方在国外,10%的孩子父母全在国外。根据该国的官方统计,大约有34万摩尔多瓦人在外国工作。在某些地区,几乎所有青壮年都选择出国打工,而将孩子留给老人照看。

留守儿童社会调查报告 第5篇

7月23日下午,采访组成员采访了河南省复兴儿童公益基金会。基金会综合交通管理部主任韩晓燕介绍说,他们重点为留守儿童运营的项目是“团圆之家”项目。“团圆之家”项目旨在留守儿童聚集的农村小学或村委会设立团圆之家,配备基本的通讯设施,让这些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电话联系父母,进行视频通话,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减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缺失,探索一条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之路。目前,这项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韩晓燕部长特别提到,基于留守儿童的现状,主要目的是加强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改变留守儿童父母的观念,希望他们更加关注儿童。的确,在以往的实践活动或志愿活动中,我们往往侧重于物质层面,比如书本、书包等学习工具或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的发放。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留守儿童家庭的收入也逐渐增加。然而,由于缺乏沟通和指导,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的父母很难意识到他们的心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发生怎样的变化,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此时,父母的关心和引导起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调查和实践活动,通过我们的平台,可以更好地向学校和社会传达爱。通过微博的便捷转发、微信平台的宣传、志愿活动的开展,改变社会和家长观念的,可能不是聚光灯下的明星政客,而是我们身边的你、我、他。也许我们的力量很小,但正是因为我们微薄的力量,才成就了一个和谐温馨的社会。一个社会的物质财富可以满足一个人的食欲,只有精神力量才能打开心灵的净土,带领我们走向更广阔的道路。城市化进程中,孩子因为父母外出打工,长期得不到关心和照顾。韩晓燕部长举的例子一次又一次触动了我的心,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幸运。

我们需要做的可能是深入农村或山区,带上我们收集的铅笔盒和书籍,但更重要的是,在孩子与父母和社会之间架起爱的桥梁,让他们感受到爱和温暖,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引导,健康快乐的成长。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鼓励身边的每一个人,关心身边的每一个留守儿童,为他们的成长贡献我们的努力。只有这样,社会实践才能有其真正的内涵,才能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发扬自己的风采,实现人生的价值。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 第6篇

一.实践时间:7月20日到7月26日 二.实践地点:XX省XX市XX中学

三.实践背景:近年来,国家十分关注农民工的生存问题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当我们在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的转移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也催动了留守儿童这一新群体的出现。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因此,留守儿童往往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以此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四.实践地简介:…..五.实践目的:通过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逐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让我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社会实践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促进我们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帮助、引导青年学生投身社会,主动进行实践,丰富广大青年的暑期生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科技文化优势为社会服务,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六.实践准备:

(一)活动筹划:开一个集思小会议,讨论去哪实践、以何种方式实践,最终讨论确认去以留守儿童居多的东桥镇中学与勾龙台小学。

(二)人员安排:分配小组人员任务,一位联系东桥镇中学和勾龙台小学相关人员,另一位筹集为留守儿童准备的礼物。

七.实践内容:

(一)活动时间及具体事项:

7月19日:上午,出发抵达XX中学,安排住宿,熟悉周边环境。下午,经副校长带领与刘老师会面。

7月20日—7月22日:与XX中学留守学生进行一系列交流活动。20日下午乘车赶往勾龙台小学。

7月23日—7月25日:与XX小学留守学生进行一系列交流活动。7月26日:走访部分留守儿童家中,了解记录其生活条件。

(二)活动具体内容及安排:

1.给留守儿童发放书籍等文具用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渴望得到知识的灌溉,给他们一些书籍和文具用品激励他们更加好好学习。同时,带有捐赠者的赠语的书籍,也在告诉留守儿童们,社会各界都在关心、爱护他们。礼物虽然不算贵重,但大多数留守学生都显得十分开心。

(学生在拿到书籍以后)

2.心理交流会

我们鼓励每个留守儿童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留守故事,鼓励他们打开自己心扉与他人交流,共同解决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困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许多留守学生自己袒露曾经有时会厌恶自己父母,认为他们抛弃了自我。不过也有许多留守学生表示很支持父母,很理解父母。而对于那些不愿在讲台陈述自己故事的留守学生,我们通过其老师了解他们,再与他们进行私下交流。心理交流会的作用正是疏通大多数留守学生在留守过程中心理的不适,让留守儿童感觉到家庭的温暖,让孩子们打开心灵的窗户,不再自闭。

3.教导科学课

通过介绍有趣的科学实验,讲解新时代下的科学的魅力,引导留守儿童树立科学的爱好兴趣。很多学生在见到有趣的现象以后都对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相信以后这份兴趣能推动他们日后创造成就。

4.走访部分留守学生家中

我们赶往分散在南岸村、界头村的留守儿童家中,与他们的爷爷奶奶见面交谈,希望多了解留守学生的状况。

(见到的留守学生)

八.实践感想:

今年暑假我自己参与了这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只有短暂的一个星期的时间,即便活动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一个月的实践,使我有了对留守儿童这一独特群体的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对社会有了更深的感受。

在这次活动,我们下乡对一些留守儿童进行了采访及慰问。活动中,我们小组采访了3个留守儿童,年龄都比较小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是外出打工,一年很难回家几趟,路途的遥远,车费昂贵,只为多省下的钱给孩子买好吃的和穿的。生活总是那么让人无奈,父母想念着孩子们,同样,孩子也想念自己的父母,他们都能理解,只有更努力才会更好。

有得到,必有失去的东西,而留守家庭们更多是无奈。我面对我面前的留守儿童,我感触及深的是,我们都在追求着美好的生活,有时候,为了,理想,为了家人,为了过上好的生活,不得不远走他乡,在外漂泊,奋斗,留下的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子女。我能体会得到他们身上承担的压力与艰辛。

就从我们这次深入下车乡留守儿童的调研活动来说,了解到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导,时常想念他们的爸爸妈妈,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阵心痛。但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努力学习,为了梦想而奋斗,我不禁又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高兴。九.对社会实践的理解:

大学是一个小型社会,而社会是最好的大学。大学与社会的区别在于,大学是自由校园,而社会是纪律校园;大学是学习自选,社会是学习必要;大学是享受时光,社会是珍惜时光。大学生不可能永远活在大学这个美好的象牙塔下,更多的是需要走入、融入社会。而社会实践则充当了在校大学生走入社会的窗口,能让我们在假期不是消极的呆在家里,做社会生活的旁观者,而是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使我们实际地参与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去。

每年寒暑假,都会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大学生参与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项目,对城市社区、偏远农村等基层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一提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很多人都会存在两个思维误区:一是“戴高帽”,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就是济困扶弱、造福社会,有什么高帽就往大学生头上戴;二是“贴标签”,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不过是游山玩水、走马观花,各种不好的“标签”就被贴到大学生身上。

其实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本质而言,他既不是“戴高帽”者所说的那样高大上,也不是“贴标签”者所说的那样粗鄙不堪。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需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化的过程使我们在实践中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还能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社会中去,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归根结底,大学生社会实践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学习社会,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学知识、长本领。大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接受方式,这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这些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大学生的实际技能,往往难以直接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同时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理解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里提高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理解;加深对政策法规以及社会各阶层群众的认同。现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活动则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口,让我们深入基层,了解社会最真实最新的动态。

第三,服务社会,在社会的广阔天地里尽己所能,多做一些积极的有意义的事情。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为名、不为利,我们更多的是想,将自己有限的青春年华更多的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是每个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的心声。只有当一个社会的成员一起行动、共同支持和维护这个社会的时候,社会才会生存和发展下去。而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大学生更应该勇于承担,积极参与到实践行动中来。

关爱留守儿童 爱心奉献社会 第7篇

活动主题: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时间:2007年9月12日 活动地点:大庄小学会议室

活动参与人员: 全体教师、留守儿童 活动过程:

一、教小朋友们简单使用的英语单词,教他们画画,给他们辅导功课,态度认真、耐心,与小朋友进行了激烈的趣味问答,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二、文娱活动。组织“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大家唱歌、跳舞、猜谜语。气氛十分活跃。

三、谈心。与留守儿童聊天,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开始时几个小朋友不愿多讲话,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他们渐渐消除了防范心理,主动与我们交谈。

四、刘校长讲话

鼓舞留守儿童,希望他们好好学习,遵守学校纪律

石桥镇大庄小学留守儿童谈话记录

时间:2007年9月21日 地点:办公室

谈话教师:高燕

学生:周录蓉 谈话内容:

师:你这段时间学习怎么样? 生:就那样,还好!

师:你看你的强项语文只考了“43”分,找过原因吗? 生沉默

师:俗话说,学无止境,你在语文有天赋,但光有天赋,不加后天努力,那天赋资质不就浪费了吗?若一个人只有天赋但不上学,你说他能直接参加考试并考好吗?

生:{不好意思}我前段时间没怎么下工夫,篮球打多了。

师:篮球抽时间打打,锻炼锻炼身体很好,但要注意“度”,看你以前的成绩和现在的,给人感觉就象一颗流星,在天空一划,就消失了,就那么一下别人会知道你的存在,在那一刹那过后呢,没人知道。但实际上,你完全可以做一颗恒星,一直发亮,一直让别人知道你的存在。可你为什么选择前者呢?难道你不愿意做恒星,只愿做流星?

生:{若有所思}老师我愿意做恒星!

师:恩,好样的!但只有做恒星的资质和想法没有行动恐怕也是白搭。生:老师,我能做恒星,你看吧,我会一直亮下去的!师:好!我也相信,我等着你的好消息!生:放心吧!谢谢你,老师。

石桥镇大庄小学留守儿童谈话记录

时间:2007年9月11日 地点:办公室

谈话教师:于秀红

学生:王小青 谈话内容:

师:你能不能告诉,刚才这节课你干什么去了?

生:……

师:说话,老师可不喜欢以沉默来对抗批评的孩子。

生:我没有上课。(低头,声音极底。)

师:我当然知道你没有上课。

生:(沉默了一会)我和翻墙头到外面去看人家结婚的。

师:你知不知道这样做很危险。咱们学校的墙头那么高,万一你摔下去受伤了怎么办?

生:老师,我错了。下次再也不敢了。

师:你能不能告诉我,其他同学都在干什么?

生:他们都在教室里认真的听数学老师讲课。

师:那你想象一下,此刻你的爷爷在家里忙些什么呢?

生:此刻应该在我家的玉米地里掰玉米棒子。

师:那你想象一下当你家人知道你旷课逃学的情况后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眼泪流下来了)会很生气很伤心。老师,求求你原谅我这一次,请你给我个机会让我改过自新。

师:你觉得我会答应你的请求吗?

生:(思索一会)我不知道。

师:好吧,我答应你,这次不会告诉你家长,但是这并不等于我已经原谅了你,希望你用今后拿出具体的行动来弥补你的过失,来获得我的原谅。

生:我知道错了,我再也不会旷课逃学了。

师:老师相信你有能力管束住自己的,只要你能遵守你的承诺。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更不要让你的家人失望啊!

石桥镇大庄小学留守儿童帮扶记录

教师:于秀红 学生:王小青

帮扶内容:辅导语文和英语 买英语配套磁带,44.8 买课外读物:50元 共计94.8元

石桥镇大庄小学留守儿童帮扶记录

教师:康为美 学生:王毅

帮扶内容:衣服和文具 买上衣1件22元 买裤子1条18元 书包1个12元 共计52元

石桥镇大庄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我校在留守学生教育工作中,坚决贯彻团县委、教育局和中心校的有关要求,将留守学生教育工作做实,做到位,做到学生家长的心中,做到学生进步成长。我们一系列的活动受到了多方关注,特别是留守学生家长的好评,多名家长打电话到学校表示感谢班级对孩子的关心,有力的推动了和谐校园的建设,使得我校在老百姓中的形象得到提升。

一、参加了全校留守学生“联谊会”。在寒假学校举行的全校留守学生“联谊会”。

二、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

学校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与留守儿童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期电话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除了在学费方面进行减免,我们班还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送温暖活动。

五、给父母的一封信。

班级还安排所有的留守学生给父母写了一封信,目前此活动正在进行中,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等向父母进行汇报。这项活动将延续到新学期。

关注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 第8篇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

1. 留守儿童缺少亲情的抚慰。

亲情的关怀与抚慰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 无法取代的就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留守儿童群体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们也面临许多问题和烦恼, 需要有渠道倾诉, 有亲人安慰, 还需要亲人给予更多的指导。但由于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的父母一年半载也见不上一次面, 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和正确引导, 也没有正常的亲情沟通, 思想的交流, 导致了留守儿童缺少亲情的抚慰。

2.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偏差。

大部分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 能接受到正规教育。然而, 留守儿童实际的学习情况却不乐观。据有关调查显示, 85%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都在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水平, 12%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处在中等偏上水平, 只有3%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优秀。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祖辈或代管家长生活在一起, 缺少亲情的沟通, 作业不能及时完成, 有的甚至不完成, 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 这主要是由于学习自控力较差和心理问题造成的。对留守儿童学习情况的调查表明, 有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回家后无人指导学习, 更无人督促, 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 影响了留守儿童自控力的形成。

3. 留守儿童心理封闭, 情感世界空虚。

留守儿童远离父母, 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情感变化, 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 关注也不够, 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常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 如厌学、孤独、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感情脆弱、自暴自弃、悲观消极等。

4. 留守儿童缺乏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属于未成年人, 大部分又生活在偏远地区, 上学路途较远, 经常起早摸黑赶路, 人身安全令人担忧。尤其是留守儿童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对突发性事件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 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 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有的留守儿童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去网吧, 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5. 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大多数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 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自我控制能力差。表现在乱花钱、挑吃挑穿、不爱换衣服、不讲卫生等方面。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也比较差, 在家里我行我素、不服管理、顶撞祖辈、不听代养人教导, 等等。

6.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留守儿童大多数是与祖辈或临时代养人生活在一起, 监护人多是老年人, 年纪较大, 文化层次不高, 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 他们不能在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帮助和指导, 更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无论是在教育态度还是在教育方法上, 与留守儿童的生长需求不在一个层面。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看似简单却不容忽视。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 已经演变为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于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 协调合作。对此, 我们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 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探索与努力

1.家校合力共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空间。

一是加强沟通交流, 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及时通告留守儿童在校学习表现情况, 让监护人能及时了解到留守儿童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并要求监护人及时向学校反映留守儿童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 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不留空挡。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 对所有留守儿童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 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 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联系, 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 提高代管质量, 交流代管经验。

二是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 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根据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 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 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的重中之重,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 并向社会广泛宣传呼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 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三是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留守儿童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落问题, 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留守儿童家长要转变观念, 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 有实力让孩子接受教育, 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 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健康理念, 有条件的父母, 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 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留守儿童家长要从孩子健康成长的长远目标出发, 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若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 要认真寻找和确立孩子监护人, 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 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同时要采取更多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 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留守儿童的代管人和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学习, 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配合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

2.心理疏导解决留守儿童心理上的困惑。

一是学校与家长要经常保持联系, 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学校要设置“亲情电话”, 每天安排时间为留守儿童开放, 让留守儿童不花一分钱就可以和远在他乡的父母通上电话, 保持联系, 向家长汇报学习生活情况。

二是加强沟通交流, 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做人德为先, 育人先育心。学校和班主任以及任教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 详细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情况, 建立互助对子, 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物质上的困难, 学习上的疑难。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 学习的引路人, 成长的保护人。

3.综合改革营造留守儿童的健康生存空间。

一是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 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 让留守儿童在学校大家庭中健康成长。通过在寄宿学校的生活和学习, 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

二是留守儿童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社会各部门应通力合作, 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妇联组织与教育部门要配合, 抓好家长学校的工作, 利用农闲时期培训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 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让他们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 懂得教育孩子的知识, 学会教育孩子的本领。派出所、工商、文化等有关单位要协助管理, 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的整治, 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建立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救助机制, 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

三是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政府应加快各种制度改革步伐, 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 拆除教育、住房、医疗、就业等制度壁垒, 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就是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 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

上一篇:澳大利亚圣母大学毕业生起薪下一篇:林业行政案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