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福利院实践报告

2024-07-04

儿童福利院实践报告(精选10篇)

儿童福利院实践报告 第1篇

儿童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报告活动,总觉得我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于是我来到了儿童福利院,为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奉献我的一份爱心。

8月2日我们第一天去儿童福利院。去之前,我反复的思索,在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怎么样呢?他们适不适应这儿的生活?我和他们能不能很好的沟通?我能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能不能帮助他们而不伤害他们的自尊?他们是一群特殊的人,他们需要些什么……

走进了儿童福利院的那一刻让我很感触,这里竟有三十几个孩子,看见他们的时候我心里一惊,突然我感觉有点不知所措。他们中大多数的孩子都是不怎么正常的,要么是肢体的、要么是心理的。他们没有我想象当中的那么正常,看到他们不知道怎么的心里生出一丝恐惧感,但所有的恐惧都被一张张微笑的脸给消除了,他们对于我们没有恐惧感,对我们微笑。但他们的一些动作让我感觉到了他们的一些内心对爱的渴望,他们抱着我们,牵着我们的手,他们的内心是多么希望得到爱、得到别人关心,也许这儿的环境不错,但他们更渴望有一个家,他们也希望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爸爸妈妈,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哪怕家里很苦,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了解才知道他们很多已经在这生活了很久很久,他们不能像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家,他们的内心需要爱,他们大多都是因为身体的残缺而被父母抛弃,命运对他们有着太多的不公平但他们还是很坚强的活着。

工作人员安排我们负责几个“正常”孩子的学习辅导,这不得不让我们把大多数时间花在这几个孩子身上,这让我感觉到对其他孩子有一丝隐隐的愧疚。我们同时也为他们播放了预防手足口病的视频,给他们播放喜剧《人在囧途》。我们的出发点很简单希望通过我们所做的让他们健康快乐。

每天中午,我们会和他们一起吃饭,通过几天的接触,没有看见他们当中有一个人哭过,面对命运的不公平他们还是很快乐的活着,他们的饭菜也没有我想象中这么好,而他们都吃的很开心,虽然都有一些残缺,但他们的很多事情都是自己解决的,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事,如:洗碗、洗衣、打扫卫生,但对于他们都很不容易,他们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在内心里我觉得他们很优秀。、在几天的接触中我们发现,他们与外面的孩子其实仅一墙之隔,但他们和外面的孩子有极大的不同。智力上有点障碍的孩子他们一天无忧无虑的,他们也许不懂,他们亲昵的叫着我们,我们也陪他们玩,看着他们开心的笑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最为特别的是智力不怎么正常的那一小部分孩子,他们对陌生人极为强烈的排斥。其中有一个叫王郡紫的,她今年12岁,上四年级,她是一个瘦弱而又很漂亮的女孩,最初和她接触她十分排斥,不愿别人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无论问她什么她都会回敬你三个字“不知道”,当我想要送她小礼物时她只给了我两个字“幼稚”。在我看来她这样的年龄,一些漂亮的小礼物她会喜欢的呀!可是我忽略了一个问题,她在福利院呆了4年了,她比院墙外的那些孩子们要懂事得多。几天下来和她熟了她开始和我们聊天开玩笑等等。这让我感到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心用心去对待他们,就算他们是冰我们也能用爱将他们融化。在学习上她遇到什么问题只希望我给她一点提醒不需要我的答案,她只要一个人静静地想几分钟,她的这种习惯让我感到吃惊,很多同龄的孩子都希望别人给她答案,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玩,但她的世界好像只有学习,她大多数时间都在学习中,也许她是个不认输的人,想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吧!另外还有一个小孩叫马小庆,今年十二岁,读二年级,在儿童福利院住了四年,一个没有身体缺陷的女孩,但口齿有些不清楚,话说得不怎么清楚,但是个很开朗的人,会跟我们打招呼,她很喜欢动漫电视剧《喜羊羊和灰太狼》,她会给我说电视中的情节,她乐观的心态让我也感觉有点自愧不如。另外的几个也有不同的特别之处。

另外我也发现在这个大家庭中孩子们之间也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心理,一些正常的孩子会不愿和不正常的孩子在一起。一些小一点的孩子往往会怕大点的孩子们,他们之间已有不同程度的隔阂。与此同时我们还了解到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姓“桃”,“桃”字取之福利院所在的桃溪寺中的“桃”。他们之中姓“桃”的孩子意味着他们到福利院时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有相当一部分是出生不久被发现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而被遗弃的,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的父母没有把他们扔到其他地方而被饿死、冻死,他们被收留在福利院里捡回了一条命。但是他们又是不幸的,因为他们要承受本不该由他们承受的东西。

我们三天的实践活动并不能改变什么,我们只希望通过我们能给他们一点帮助,给他们带去一点快乐就已经足够了。

他们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人生挑战,他们面对了本不该由他们面对的东西,但他们用乐观化解着一切生活的苦难,他们开心、他们乐观、他们勇敢的面对了一切,和他们比起来我们拥有的太多,有家、有关心自己的人、有舒适的环境,但我们还在抱怨我们没有的太多的,我们总是怨天尤人,总是把所有的不满推在别人身上,也许是我们得到了太多而不知道珍惜,不知道怎么去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我们很多事总希望别人帮我们解决好,依赖思想越来越严重,没有了挑战性什么事情都顺其自然,什么都听天由命,我们已经丢失了很多东西。他们虽然是孤儿但他们知道努力,他们知道怎么去面对生活,他们知道乐观的面对每一天,他们知道自己不认输,他们不会怨天尤人,他们不会放弃自己。

在儿童福利院只待了短短的三天,但给了我太多的感触,很多感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只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他们每天都过得开开心心的,有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存在,知道有这么一群可爱的孩子希望得到我们的爱,也希望更多的人能给他们一点点爱,对他们而言爱是最珍贵的,我们都帮助他们一点点他们的世界就不会是黑色的,他们就不会在他们的世界感到无助、害怕。他们也不在握着别人的手不放。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了解到一颗爱心是何等的重要。我有理由相信这次经历会让我终身受益,我认为在毕业后的工作中面对病人与面对他们有一定的相同之处——都需要我怀着一颗爱心去对待。

儿童福利院实践报告 第2篇

读书能让万里外之美景立于眼前,读书能跨越时空,让古今中外人的思想诉之于脑海;读书而有益,多读而博知。是一个万古不变的真理。但我们不能读死书和死读书,“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同样重要!因为社会工作的实践性很强,所以我们要深入社会、向社会学习。本次活动目的有:

1、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向社会学习,巩固知识,锻炼能力。

二、实践单位介绍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位于中原区西流湖办事处常庄,北靠南水北调主干渠、西临植物园,整体占地92亩,集家庭养育、集中养育、医疗、康复、教育、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投入使用的一期工程占地35.7亩,建筑面积9600m2,床位400张,总投资3300万元,即将竣工的二期工程占地28.2亩,建筑面积19740m2,床位430张,总投资5600万元。

11月,沐浴着“蓝天计划”的春风,“蓝天计划”第一批资助项目、郑州市“十件大事”之一——新建郑州市儿童福利院项目正式开工建设,5月,正式开园。

单位规格为副县级,内设办公室、宣教科、后勤科、社工科、收养科、特教科、医疗康复科、养护科、家庭寄养科共九个科室。儿童数量在起初接收社会福利院150名基础上,净增四倍,至今在院儿童已突破750名,98%以上为残疾儿童。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去父母和家庭的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里的等待,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癫痫病、肢残、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而在家庭中的我们,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我们多么需要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

2、他们是与我们的天使,却又是多了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小一点的孩子,年龄大一点的还想学点“语文”“数学”“英语”——这让我很感动。

他们中的一些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这让我忧伤。

3、福利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附近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医生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

儿童福利院实践报告 第3篇

笔者自2013年起开始承担《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不断探索, 总结出了一套基于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的“理论教学+案例观摩+实践授课”模式。为了进一步推进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专业素养, 笔者在课程结束时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成效及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基本情况描述

(一) 本专业学生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的认识

1. 对课程的了解程度

调查问卷数据显示, 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这门课程比较了解的有120人, 了解的有121人, 合计占比约94.9%。这说明经过一学期学习, 接近95%的学生对于社会教育所囊括的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社会认知、人际交往、社会性情绪情感以及社会性行为等方面内容有了一定的认知。

2. 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 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方面, 选择有点重要和非常重要的共有252人, 占比约99.2%。可见, 多数学生认为这门课程非常重要, 这种学习信念自然就会产生较强的学习意向和学习动机, 进而对其以后从事幼儿教师工作也有积极的影响。

(二) 学生对自我教学实践能力的评价

1. 对加强自身教学实践能力必要性的认识

数据显示, 254名被调查对象中, 选择“有必要”的有112人, 占比44.1%;选择“非常有必要”的更多, 为142人, 占比55.9%。数据表明全体被调查对象都认为培养和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迫在眉睫, 这也是本课程今后教学的重点。

2. 对目前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现状的认识

在对目前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认识方面, 大多数被调查对象都不太满意, 认为自己在至少某一方面存在欠缺。 (见下表)

上述数据显示, 学生在“教学创新能力、缺课堂教学管理与实施能力、缺教学基本功”等方面的能力尤为欠缺。

(三) 教学成效

为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两年的时间里, 笔者通过不断探索, 总结出了一套基于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的“理论教学+案例观摩+实践授课”模式。这一模式通过这学期开展下来大多数学生均表示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有所提高。

数据显示, 21.6%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这学期的学习后在教学设计能力方面进步较大, 尤其是对教案的分析与处理能力以及课堂提问能力;18.7%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教学基本功方面进步较大, 如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教学语言的组织等。

三、问题及对策

(一) 理论教学亟待改进, 应成立专业课程组教研团队

这一模式通过这学期开展下来大多数学生均表示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但对于每个专题的理论教学部分仍有52%的学生觉得“所学教学理论虽然对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但帮助不明显”。这说明理论教学部分与实践授课部分还未能完全实现无缝对接, 针对这一调查现状, 笔者认为学前教研室应成立专业课程组教研团队, 打破每位教师承包一门课程的传统教法, 每门课程至少由两位以上的教师共同授课, 组建课程组, 并在每周教研会上对课程的教法进行专业研讨。

(二) 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应加强与幼儿园沟通, 建立见习制度

当调查到目前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薄弱的原因时, 有200人选择了“缺少教学实践机会”, 占比达到63.7%。

尽管笔者在课堂上将每个专题的第三周专门设置为模拟实践授课环节, 但由于条件所限大班上课学生过多, 模拟实践授课只能以小组的形式开展, 并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机会登上讲台进行实践授课。

建议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本地幼儿园的沟通联系, 能够真正创造条件使学生所学有所用, 在实践中加强理论学习, 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实践。通过与本地幼儿园建立长期、良好的互动关系, 使其成为我们的实习基地。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儿童福利院实践报告 第4篇

【关键词】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儿童想要得到发展就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儿童福利机构的孤儿中有很多残疾和疾病的儿童,孤残儿童是特殊的群体,因为身体条件有限制,所以,不能离开儿童福利机构像正常的儿童一样接受教育,他们只能留在儿童福利院内生活,因此,对这些孤残儿童开展特殊教育及其重要[1]。儿童福利院应该遵循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原则,对孤残儿童进行特殊教育,对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进行全面贯彻落实,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实施特殊教育,使广大孤残儿童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样获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一、开展孤残儿童特殊教育的意义

孤残儿童是社会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不仅失去了父母,而且还患有残疾缺陷以及各种疾病,他们不仅认知能力有限,而且注意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低于正常儿童,因此,他们内心极其脆弱、敏感,易出现过激反应,会给周围人造成困扰。而实施特殊教育则可以通过对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进行特别设计,针对孤残儿童需求实施特殊教育,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对孤残儿童认知、情感和意志进行干预,使其向社会方向发展,促进其健全人格[2]。所以,特殊教育可以使孤残儿童更快地融入到社会,使孤残儿童的悲惨命运得到转变,不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还能提供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明天。

二、开展孤残儿童特殊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通过完善教育设施优化教育环境

儿童福利机构需要完善服务功能,为孤残儿童提供教育、医疗、康复、教育等服务。儿童福利机构可以建立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绘画教室和多媒体、多功能厅及大龄儿童培训技能室,为孤残儿童建立一系列教育设施,营造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特殊教育的有效开展,进而更好地提高孤残儿童的智力,使孤单儿童潜能得到激发,保障孤残儿童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3]。

(二)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水平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儿童福利机构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将传统的仅仅保障孤残儿童吃饱穿暖的现状,进而将特殊教育作为工作重点,这样突破传统观念,将特殊教育列入日常管理工作当中。首先,争取教育部门的指导,使教育信息不断扩展;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扩招优秀的教育人员,还要将儿童福利机构的教育工作人员外派出去进修学习,这样才能不断的使特殊教育队伍不断壮大,素质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

2.实施阶段性教育

开展特殊教育针对的是孤残儿童,因此,需要针对孤残儿童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循序渐进的对其进行引导,这样他们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不断前进。例如,对0~3岁的孤残儿童开展特殊教育时,应该将健康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对这类儿童进行评估,了解和掌握教育存在的问题,尽早进行干预,可以通过婴儿操、抚摸训练来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他们进行聊天、玩乐,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激发他们的潜能,从小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对3-6岁的孤残儿童开展特殊教育时,可以进行分班教学,每班儿童控制在20人左右,在进行特殊教育时,教师要对儿童进行认真观察,这样才能够了解最真实的他们,并对其建立教育档案,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教育计划,在教育和生活中对其信息进行收集,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教育目标。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主性,可以通过营造开放、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孤残儿童尽快的融入到教育环境当中,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使孩子快乐的成长。对适龄儿童可以让他们进入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这是他们融入社会最为重要的一步。儿童保育机构可以与附近的学校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让孤残儿童可以和正常儿童一样进入校园接受社会教育,虽然,在进入校园初期孤残儿童会出自卑、自信心不足等问题,但是,只要儿童保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及时对其进行调整,给予正确引导,使其树立信心,他们将会尽快地融入校园生活,为他们进入社会奠定基础。

三、结语

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背负着人们对未来的期望,是社会建设的接班人。而儿童福利机构是为孤残儿童提供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实施特殊教育时,儿童福利机构的教育人员一定要给予孤残儿童更多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特殊教育,同时,也能够促进儿童福利事业更加长远的发展。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一定要认识到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才能够保障孤残儿童接受正常的教育,使其获得应有的权利。儿童福利机构应该重点开发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工作,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孤残儿童创造健康、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曹漱芹,张华.儿童福利机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路径——以浙江省为例[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3(6).

[2]胡奇.完善中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2(9).

[3]张华.浙江省儿童福利机构特殊教育工作现状分析[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3(11).

儿童福利院实践报告 第5篇

我的社会实践单位是xx儿童福利院。工作目的是为社会服务,促进民族团结,关爱哪些孩子们,工作内容是给孩子们上课,指导他们上晚自习,给他们安排各种活动让他们开心,我的工作内容还有一项对社会,对福利院得孩子们和他们的老师进行一次调研。我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尽能力满足我们的需要。

我们住在福利院,被褥床单被单等都是他们提供的,他们能做到这样我已经很满足了。这次实践,我们同学彼此之间的友谊又增进了不少,大家好像一家人一样,大家能够互帮互助,干什么都没有任何怨言,大家表现的都那么积极,及时再苦再累,大家都能够坚持下来。

社会实践是为了我们更好的步入,社会而做贡献的,这也是一中投入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加深我也社会阶层人的感情,拉开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才之路。社会实践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得到了体现,为了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社会实践培养了我,锻炼了我。社会实践成为了我们大学生锻炼自己的大舞台,在这舞台上我们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这样的舞台上我们尽情的发展我们青春的姿态和敏捷的思维。

儿童福利院实践报告 第6篇

他把我们带到小朋友们的地方,说实话,刚进去还是有点惊到,虽然早已做好各种心理准备。

一个字都说不出来的我,手足无措,呆呆地站在门口,手足无措,手都不知道放在哪里,感觉全是多余。反倒是朱琳,潇洒地笑着和他们打招呼。我也依葫芦画瓢,呆头呆脑地说了句:“小朋友好,嘿嘿!”天知道我有多傻。

刚开始有什么都帮不了的无力感,和他们一起看喜羊羊。老师看出了我们的窘迫,要我们给他们发小馒头,可句是一袋小馒头,顿时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一个个小手,从我手里小心的拿过去,没拿到的只是充满渴望的眼神望着我。

我发现一个第一眼就喜欢的宝宝。萌萌的。他是一个爱笑的男孩,你走过去,他就笑。后来我问老师,她说他只知道笑和吃。看见人就笑,我喜欢爱笑的也喜欢萌萌的,他应该是我最偏爱的一个吧。看着他的笑,就觉得心疼,也许什么都不懂才会有如此纯真美丽的笑容,可他的笑容背后,会有难过吗?我一直坚信,爱笑的人运气应该不会太差。可惜的是,他们解散后便再也没有见过他,找遍了我能去的地方,还是未看见他小小的身影,就连他们吃饭时,我都没有再看到他。

有一个爱笑的小姑娘,她长得都是满脸微笑的模样,看到的时候,她在一个有婴儿的房间里要宝宝,煞是喜欢。我走过去,她伸出她肉嘟嘟小手,牵得我好紧。另一只手摇着宝宝。她吃饭的时候,看见我,笑得超开心,举起小碗,还是有些腼腆。腼腆尔内向的姑娘,面对喜欢的想要去争取,可面对其他的人群,还是缩在角落里,默默的看着,像及了有时候的自己。不喜欢争抢,自己默默的,不喜欢大群人,做好自己的事。

那四个月大的宝宝,我逗她,她把没一颗牙的牙龈给我看。我出去一会儿后再回来,她就一直打饱嗝,喝多了牛奶。

有一个老喜欢扯着我乱跑的小男孩,喜欢扯我的手表。我一说好疼诶,他就松手,继续乱跑。

有一个老喜欢装老成的,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我说狗,他就扯着你一直说他喜欢狗,电视里演乌龟,他就告诉我乌龟小时候是红眼睛,长大了是黑眼睛,说实话我不知道。炯炯而谈的样子,只把你忽悠。他答应我和我练羽毛球,哈哈。

有一个真老成,他叫罗林峰。当其他人都向后望是,我坐在他后面他都不理我。后来他告诉小日日写他的名字,期初,他用手比划,我点头示意我懂了,他却坚持要用笔写。好吧。我告诉他他和我奶奶一个姓,我问他知道奶奶是什么意思吗?他说不知道。心疼,看着他,不知道自己是怎样扯出一个牵强的笑容。他非常好学,喜欢读书。但似乎我把他教坏了,我告诉他说逗比小青年。小日日解释说,我是苏逗比,逗比就长我这样,因为是我首先告诉他这个词的所以他就叫罗逗比。听后,他双手紧按耳朵,嘴里哇哇叫着:“啊,太难听了!真难听!”左手扶额,45度角仰望天花板,仰天长啸,一副怎么可以这么有这么丑的名字的模样。小日日唱歌,他的反应更强烈,开始的时候一副欲死不能,欲生不得的表情,再过两秒,也许是本着“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心态,直接跪下求她,还差点磕下头:你别唱了,好不好?悲切之情,溢于言表,难以掩饰。得提一下另一个小姑娘,本来她死死的拉着小日日,毫无挣脱之力,微笑的望着她,小日日唱了一句,她就低下头,缓缓松开手。我得为小日日说句公道话,其实她唱得挺好的,只是听的人有点难受。他吃饭去的时候,对我们说:“姐姐,你们不要先走,等我吃完饭。”下午6点,我们要准备回去了。小木木写的时候,他说了句,姐姐你好漂亮啊!走出门的时候,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直接告白:姐姐,我好喜欢你啊!

最逗的是装老成的和老成的找我和小木木要qq,电话和地址,还要写的一模一样。

最感动的是,我问他们“你们喜欢我吗?”真诚而爽快的答道“喜欢”。

最心疼的是,他们眨着眼睛小心翼翼的问我们"你们明天还会来吗?”还认真的要我写下时间。

再见,小天使们。我们明天还会来的。

我不想说他们是脑瘫,他们依然真诚善良而美好,他们不应该被歧视,不应该因为先天的正常而持一种优越感。也许你不知道自己的一个眼神或举动对他们有多大的影响。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爱,而不是遗弃。他们的单纯影响着我,也传递给我纯真的快乐。天才与他们只有一线之隔,他们只是因为受到上帝格外的偏爱,而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以前,有个朋友对我说:感觉社会好冷漠,全是负能量。其实我想说的是:因为我还没进入社会,不好妄自评论,不懂其中的纷杂。可是正能量依然是满满的,如果你更多的关注社会的正能量,你也会是一个满满温暖且正能量的人。刘同说:你要越来越能接受现实,而不是变得越来越现实。虽然变得现实是你自己选择,我们无权妄自评论,但你同时会失去很多美好。

“助人为乐”虽然从小听到大,可却未真正理解过,最近才感受到。

谢谢他们让我有种满满的被需要感。

大家都是棒棒的,一起加油!

儿童福利院实践报告 第7篇

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五个一“社会实践,我主要参加了留守儿童帮扶。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种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留守儿童中加强和巩固教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关注的重点对象。而我在与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感受着他们的生活与心理,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一、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留和心理状况

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被送到了当地的寄宿学校,有相对安定的学习环境。与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虽然在生活上能够有所照顾,但是在学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予不了任何辅导。留守儿童遇到学习问题时,采取向老师求助,自己解决的人数只占到25%。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去父母的约束后,往往容易受到祖父母的溺爱,失行为散漫。一些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情绪忧郁低落。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闭,对他人漠不关心,不接受他人善意关怀等心理。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上产生了严重的缺陷。诸如他们性格孤僻,情感相对冷漠;进取心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差,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等。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三、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71%的留守儿童经常会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儿童有时会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调查中发现34%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学校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撒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发生。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到了学校的身上,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然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如家长会无人参加,学生违纪或者受到侵害后无监护人配合处理。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成为不法分子

侵害的对象。侵害后又无亲人倾诉,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加上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断点,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三)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暇照顾子女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给孩子物质和对孩子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陋习,甚至导致了一些“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的产生。

由此,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帮助他们,我觉得:

1、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2、家庭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3、学校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护。

儿童福利院实践报告 第8篇

关键词:福利院,儿童福利档案,实践

近年来, 随着政府加强对儿童福利院事业的重视, 在其管理中逐渐建立起儿童福利档案, 并将儿童福利院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工作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中。制定了一系列与之匹配的管理制度, 并配备儿童福利档案工作所需的软硬件设备。为了能够不断促进福利院儿童福利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做好档案的管理、开发的相关工作, 从而能够使儿童福利充分发挥其作用。

一、加强宣传工作

福利院领导的态度对开展儿童福利档案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 对其工作质量、工作效果等有重要的影响。在一些福利院中, 领导尚未认识到加强儿童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认为儿童福利档案管理仅仅是及时将档案信息归档, 不丢失和损坏档案就可以。这种不严谨的工作态度, 往往导致其在管理工作中对儿童福利档案管理的重视不够。因此, 需要加大对儿童福利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 要使福利院的全体员工都增强儿童福利档案的管理意识, 能够使儿童福利档案管理走向社会。首先, 要对福利院和政府的相关领导进行重点宣传, 要使其能够对儿童福利档案管理形成正确的认识, 并能积极转变其管理态度, 改进档案工作的现状。其次, 对儿童福利档案管理进行专项宣传。最后, 要充分利用当前社会中的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地宣传, 从而能够使人们了解到加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二、对档案的归类管理进行规范

儿童福利档案管理要在原本的档案收集、整理、立卷以及归档历史积累信息资料的基础上, 根据现代档案资料管理的需求, 对其档案归类管理的程序进行规范化、标准化, 从而能够使其能够对档案的管理、移交工作进行规范化处理。在实践的过程中, 还要求相关档案管理技术人员能够及时地总结工作经验, 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 制定积极的应对措施, 并能积极地改进工作方式。例如, 可以对福利院的档案网页版本、版面进行优化, 将儿童福利档案网上归档增加到档案网页中;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 对其工作的范围、内容进行扩充, 从而使档案信息资料实现其效用与功能。

三、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实现信息一体化管理

为了能够使儿童福利档案资料更加完善, 在原有的儿童福利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 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率, 从而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儿童福利档案社会信息系统, 能够对儿童福利档案进行一体化管理, 从而实现其整体优势。可以在儿童福利档案中建立合并档案与联合目录, 从而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这也是我国实现社会性的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因此, 在儿童福利院档案管理工作中, 首先要求对该福利院内的所有档案进行清点与整理, 结合工作实际情况以及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要求对其进行整合, 对档案中的题名、类目进行规范, 为不断加强福利院档案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福利院的相关网络系统的技术人员, 还要能够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 主动对一些分散在各个科室和人手中的儿童入院的档案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同时, 还要加强同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 能够给予一定的指导。此外, 还要加强档案信息反馈工作, 能够对儿童福利工作的过程进行跟踪与监督, 并对其中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 将其中有价值的档案资源收集并归档保存。

四、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

福利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是直接参与到儿童福利档案管理工作中的, 因此, 其专业素质的高低也会对儿童福利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福利院的相关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在其工作中能够高度负责, 并具有高度的政治警惕性以及组织纪律性, 在其工作实践中还能针对其存在得到问题, 积极地思考与探讨有效提高儿童福利档案信息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的措施。这就要求福利院能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 从而有效地提高福利儿童的管理水平和档案利用效率。首先, 可以加强对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从而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背景下, 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管理知识的培训, 从而满足现代社会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其次, 还可以组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 能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学习先进的经验。最后, 福利院也要关注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 可以从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都进行支持与关心, 尽量减小其工作的顾虑, 从而能够使其专注地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儿童福利事业的不断发展, 儿童福利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复杂与繁琐, 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儿童福利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就需要福利院能够在其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 并对其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进与完善, 从而为社会福利事业的不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靳林德.儿童村工作对构建“大儿童福利”制度的思考——以北京儿童村工作实践为例[J].中国民政, 2011 (5) .

[2]刘伟.对儿童福利档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牡丹江儿童福利院为例[J].黑龙江档案, 2012 (6) .

儿童福利院实践报告 第9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意;手工;实践能力

一、创意手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社会竞争最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人才,现代教育的一切手段应為培养有高度创造性的人才服务。因此,创意手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创意手工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创意手工兼具创造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创意手工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开动脑筋,还需要动手操作,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同时锻炼学生的左右脑,增强学生的手脑合作能力,在创造的过程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

第二,可以丰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将创意手工引入小学教学中,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培养新时期创造性、开拓性人才的需求。目前,在我国小学美术教育中,美术知识的传授占主导地位。创意手工可以加大创新意识、实践技巧、动手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比例,更能体现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对于丰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运用“创意手工”提升儿童实践能力的策略

创造性思维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中才更有意义,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教学特色,我们可以从激发兴趣、运用材料、开放课堂、作品评价四个维度来提升儿童的实践能力。

(一)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合理营造美术教学氛围

小学美术教学来说,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挖掘学生的兴趣所在,进而营造轻松积极的美术教学氛围。因此,创意手工教学必须迎合儿童的这些心理特点,利用其好奇心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利用其想象力激发儿童的创造性,利用其玩心大鼓励儿童常动手。在充分把握儿童心理特质和了解儿童兴趣的基础上,合理营造美术教学氛围,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创意手工在促进儿童实践能力上的作用。

(二)充分借助创意材料,亲身感受美术创意实践

在创意手工的教学过程中,材料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如彩纸、鹅卵石、彩绳甚至泥巴等都可以成为创意手工的材料。而不同的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不同创意思维,呈现不同的作品。比如,彩纸可以进行平面或立体的造型,这样不仅可以将学生习惯的二维平面拓展到三维空间;鹅卵石看似普通,却可以通过着色、拼贴等方式使其变成各种小动物;而利用彩泥捏泥人,更是儿童的乐趣;利用彩色的绳进行编织,不仅造型好看还很实用,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学有所用。总之,充分借助创意材料,让学生亲身感受美术创意实践,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关键一步。

(三)适度放开课堂限制,拓展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生活是创意的源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适度放开课堂限制,让创造性充满学生的每时每刻。比如,在班级建设一个创意手工活动区,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编排不同的创意,每个月或每个星期设置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围绕教学主题展开创意活动,并且将作品摆放至活动区,而且不同班级之间还可以互相参观、学习和交流,让创造性和想象力不停地刺激学生,培养学生的习惯性创性造思维和经常性动手能力。

(四)正确评价学生作品,总结基础之上进行创作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合理正确的评价,是推动学生持续性创作的动力。每一次的创意手工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作品进行及时指导评价,评选出优秀创意作品作为经典案例,从创意思维和做工技巧等方面为学生进行详细地讲解,让学生学习到优秀作品的精华,进而提高自己的创意水准。而对于缺乏创意的作品,老师要循循善诱,细心指导,帮助其完善。在完善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如何提高创造能力,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创意手工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重在论述如何利用创意美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兴趣是前提,灵活运用材料是关键,适度开放课堂是动力,正确作品评价是保障。希望能对提升我国儿童的实践能力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熊文静.培养小学生美术造型能力的路径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6(2):107-108.

[2]王晴云.儿童绘画先天因素分析与能力培养:如何正确认识儿童绘画“天赋”观[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2):226-228.

[3]朱朋杰.小学美术手工布艺创新教学探微[J].上海教育科研,2013(4):87-88.

[4]周羽.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7):95-96.

儿童福利院实践报告 第10篇

(一)实习情况综述

20年月日至月

日,我们一行九人平均分成三个小组,在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区开展了为期十周,每周五、六、日分别由一个小组负责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择市社会福利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以前在这里作义工,与他们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另外,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实际困难:即那里十位年龄在13--18岁不等,文化水平在小学三五年级之间的残障少年,无人授课、无处求学;同时,他们在自我认知、文化知识、社会生活技能等方面存在欠缺。(注:除了这些智力正常的残疾少年,康复区还有成年人和弱智青少年,鉴于时间、精力和能力的局限,我们和他们只作简单的交流,未建立专业关系。)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制定了总体实习计划:先联系我校附小校长,动员小学生捐课本、习题集、工具书、课外读物等一百余本。然后,以作义务老师的方式,与他们顺利地建立专业关系。工作方法上,以小组活动与个案工作结合、辅导与管理相配合的方式。我们的目的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方法和技巧,使青少年偏差行为得以纠正,在协助他们形成正确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交往;最终学会自我管理,即他们自觉、自动和自主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实习的意义

由于实践经验的不足和理论知识的欠缺,“实习“解决问题的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突出体现的是“实习“作为“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专业认同方面:

与案主的正式接触中,我们认识到专业工作与一般助人活动的实质区别,从而对自己的专业有了客观全面的认识。一般助人活动的随意性,决定了它缺乏严密的组织性、前后相继的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彻底性,它是一种插入式的人文关怀。对于“义工“来说,志愿活动疏导了自己助人的意愿,满足自己了解弱势群体生活状态的需要。对于受助者来说,他们享受了一种探望式的关怀。活动结束之后,便各自回到原有的生存状态中,对改变他们的弱势群体地位没有本质的作用。

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要求组织性、系统性和彻底性相统一。如果说“志愿活动“是可以随便排列的卡通画面,那么“社会工作“就是设计动画片;如果“义工“过年的时候送给小白兔成筐萝卜,“社工“既要送给他们萝卜籽,还要教会他们种萝卜的技术;如果说“志愿活动“传达了社会对弱势群体进行人文关怀的信号,表达了社会接纳他们的至诚意愿,那么,“社会工作“要做的是把这种美好的意愿落到实处。

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社会工作是一种渗透,是一种要为案主的未来长久的幸福负责的系统工程。社会工作意味着在付出的同时寻求接纳,在相互接纳中承担责任。它“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和对案主生存状态的神入,从一开始就决定社会工作没有轻松和真正的开心可言--在案主的问题解决以前。

第二,对自己的再认识: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开始由“社会人“转变为

“社会工作者“.在体会到自身价值的同时,坚定了作社会工作的信念。

他们是因为上天自己的失误,而先天残疾的孩子。他们因为下肢残、侏儒、皮肤病、脸上覆盖性红斑、视听障碍、发音不请等生理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督促我们去珍惜自己的健全。至少,我们该把在空虚和抱怨中虚掷的时间,分给他们一些。有人说,看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看他对穷人的态度即可;我认为,从一个社会对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态度中,也可以瞥见其文明程度。一个健全的社会,该为一切成员提供健全灵魂的空间,提供维护生命尊严的条件。体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明白了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三: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成长

接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理论知识系统应用的过程。实习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关于残疾人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第一手材料。他们幼时被市儿童福利院收养,长到12岁时分别被领养、寄养、资助继续求学等。而其余的,就暂时滞留在市社会福利院。一年前,他们的老师辞职。他们就过着这种生活:白天吃饭、看电视、作卫生,晚上睡觉。第二天早上醒来,开始同样的循环。这只是让单调的生活,以相同的模式复制到不同的日子里而已。

被遗弃的日子里,福利院为他们提供了细数生命尊严的空间。在成长的过程中,封闭式的管教本身就意味着排斥与压抑。从本质上说,这是对他们尊严的一种漠视。

第四:对专业技能与价值的认识

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用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处境;以社工的视角理解他们的问题。那时侯我们理解到社会工作传递给人的是一种价值理念,它是一种温暖的生活方式。

第五:关于专业价值与专业技能之间关系的思考--价值是灵魂,技能是主导

在专业技能不足的时候,我们体会到了“爱“的威力--它是一个“缓冲坡“.面对他们突发的情绪转变、不愿对我们说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时,当他们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在合理的方案拿出来以前,我们给予的是毫不迟疑的付出真诚的爱、无理由的理解和有目的的安慰。这样问题不会恶化,许多小问题会在这个过程中化解。然而,要解决问题我们必须熟练地运用各种专业技能。

社会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价值重于技能。只重技能而轻专业价值观的形成,显然是舍本逐末、事倍功没;只重价值而忽略技能,只能伤了“爱心“又无功而返。我们应该让

“关爱的心“成为一种本能,本能意味着瞬间作出真实的反映,它省去了在不同态度之间反复权衡的徘徊。这不只是道德需要、不是空中楼阁的说教、而是价值和技能相融的便捷途径。

(三)案主的问题

在十周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身体的缺陷、社会知识和情感教育的先天不足,使他们产生很深的自卑感,这是他们产生性格障碍的主要原因。

院方对他们的总体评价是:懒惰、没有上进心、自私、不会与人交往、不会关心人等等。这些为一个成人定性的词语,却用在孩子身上。环境在不能为他们提供应有的爱、自由和关怀的情况下,丝毫没有降低对他们的苛刻要求。的确,他们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自我封闭性和对外界的防备心理,这造成他们不会交往、不会关心他人。这是因为在生活中他们很少受到来自道德、宽容、励志等方面的关怀和教育;这是他们在自我照顾过程中被迫形成的一种求生本能。有一个女孩樱:清瘦、娇小、总是面含微笑。每次,她会指着我们身上蚊虫叮咬处、结疤的伤口等温柔地比划一番;走路时,她喜欢拽着我的手贴着我走;我们坐下来时,她就站在身后给我们辫上各种可爱的发辫,然后幸福地笑。只是,去了几周我们从来没有听过她说一句话。

一天,在她们宿舍玩了好久之后,我对她说:“你给我辫辫子好吗“

她重重点头,然后要往我身后走,我拉住了她:“不要点头,告诉姐姐,说'好'好吗?“

她迟疑地张了一下嘴,还是羞涩的点头。

“不能说'好'吗?“我假装生气地嗔怪她。

“好--“那个字拉了好长的音,声音如被卡了的磁带一样,时高时低地在空中打颤。她不喜欢在生人面前说话,是因为声带的缺陷。后来她还是怯生生到不敢开口,经过几次强化训练,我们可以顺畅地开玩笑。经过了解,他们中另外两个孩子,也是因为相同原因不爱说话。显性的自卑,是不想在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生理缺陷;隐性的自卑,来源于没有爸爸、妈妈、没有正常孩子该有的一切。这是他们产生性格障碍的主要原因。

2:对外界的向往与缺乏“自我认知“之间的矛盾

他们需要自由的空间,让生命沿着自己的纹路延伸。因为青少年期,是自我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决定他们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都希望走出福利院,然而当我们问他们今后想干什么时,竟然都说“没想过“和“不知道“.从他们为难的神色中,我知道这是事实。他们的理由是,院里领导不让他们瞎想,想也没有用。

除了院方的管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除了电视报纸,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教他们写短文时,我让他们描述一下淋雨的感觉,他们都在摇头。“有过这

种体会吗?““没有。““看过雨吗?““没有。“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下雨更加不允许在外面。对于自然现象都生疏若此,何况社会?

上一篇:(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名句整理下一篇:狗来了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