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详案

2024-06-18

《自然之道》详案(精选10篇)

《自然之道》详案 第1篇

《自然之道》教案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咱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引人深思的故事——《自然之道》。

请大家齐读课题。你认为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道理、规律)

二、检查预习:

(一)读词语: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这儿有几组词语想请你

们读一读,有信心接受检查吗?

1、出示第一组:巢穴

侦察

嘲鸫

企图

用尖嘴啄

欲出又止

踌躇不前

① 谁会读这组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仔细。(一生读)②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说)③能把画面读出来吗?(齐读)

2、出示第二组:焦急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颓丧 ① 一生读词语。这些词是描写谁的? ②一起读。

3、出示第三组:鱼贯而出

争先恐后

结队而出 一生读词语。我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4、出示第四组:补救

气喘吁吁 饱餐一顿

响彻云霄

后悔不已 愚不可及

(二)抓关键词,练说主要内容

1、课文都写了哪些人物、动物?(作者、七个同伴、向导、幼龟和食肉鸟)

2、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和向导在加拉巴哥岛看到食肉鸟在啄一只幼龟,我们劝向导救了它,结果却害了更多的幼龟,大家很后悔。)

三、自主合作学习:

(一)三至五自然段:

1、我们因为不懂得绿龟的生存之道,好心办了一件蠢事,我们对自己的评价用课文的词语说就是(愚不可及)。

出示(比较):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愚不可及”呢?作者在说这句话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后悔与自责。)

2、自读3、4自然段:从哪里看出来这只龟是侦察龟? “欲出又止”是什么意思?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小幼龟的“出”是为了什么?“止”呢?

这样一只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幼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也引起了朝鸫的注意。(课件出示: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紧紧地揪住了你的心?指导读。

诚然,自然界的规律就是弱肉强食,但孩子们,当我们真真切切目睹这紧张、扣人心弦的场面时,(引读)“突然……把它拉到沙滩上来。”这毕竟是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啊,向导却是若无其事地答道,(引读)“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面对如此无动于衷,铁石心肠,甚至有些冷酷无情的向导,我们想对他发出怎样的呼喊?

3、当看到朝鸫要吃掉幼龟,我和同伴心情如何?(读)向导的态度如何?

向导所说的生:读“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师:是啊,幼龟这样危险,难怪我们会着急,谁再读读。学生读。

师:嘲鸫很凶猛,连狗和人都敢啄,它正在啄一只小幼龟的头,多危急啊!谁再读?

师:我听出了你的焦急,看到此情此景,游客们当然非常担心了,一起读!(齐读)

师:我们这么着急,向导却若无其事?“若无其事”什么意思?

生:“若无其事”就是好像什么事也没有。

向导为什么这么说?

面对如此紧张,揪心的一幕,假如你就在现场,善良的孩子,你准备怎么做?

出示: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什么是“若无其事”?谁来读读向导说的话?要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4、我们不知道这是一只侦察龟,却武断地让向导去救他,向导若无其事没有取得我们的信任,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

生:因为向导知道鸟啄龟是自然之道,他不想破坏自然界的规律。

师:是啊,食肉鸟啄幼龟,这是自然规律,向导心里有数,所以若无其事,谁想读读? 师:请同学们默读5—8自然段,看到了怎么样的情景,让大家极为震惊?画出相关语句。

生:默读课文。

师: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出示一幅没有很多龟和鸟的图画)看,这就是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海滩,在读了课文后,你觉得这幅图上还应该有些什么?结合你画的句子谈谈。

生:应该有许多的食肉鸟。

师:是啊,许多的食肉鸟让我们极为震惊。还应该有什么?

生:有许多幼龟。

师:从哪个词看出有很多幼龟。

生:鱼贯而出、成群的。

师: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出了幼龟很多啊?

生:成百上千、结对而出、争先恐后„„

师:同学们,看(出示带有很多幼龟的画面)!这么多的幼龟,争先恐后地爬向大海,争着、抢着爬向大海的幼龟会想些什么呢?

生:大家快离开巢穴奔向大海吧!

生:我们终于可以看到美丽的海底世界了!

„„ 师: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一个“争先恐后”就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幼龟是怀着美好的愿望奔向大海的,然而等待他们的,是许多的食肉鸟。接下来又是怎样的场景呢?拿出笔把想象写下来,最好能用上你积累的四字词语。

生练写。

师:谁来说说你写的。

生:可怜的幼龟不知所措,在无遮无拦的沙滩上无处可躲,它们在食肉鸟地追杀下,梦想就这样破灭了。

师:是啊,一个不知所措,让我们看到了小幼龟们是那样的无助!

生:食肉鸟立刻扑过来,扑向小幼龟,小幼龟立刻四处逃散,却无处可逃,只能眼睁睁地被食肉鸟啄食。

师:多么惨烈的一幕啊,可是同学们,这一幕原本是不该发生的,可是现在却是这样,谁来读读。

生:读最后一段。

师:幼龟的美好愿望,就因为我们全都破灭了呀!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幼龟入海原本有他们自己的办法,可现在,看着沙滩上血迹斑斑的幼龟残体,回想我们的做法,如果你就是游客,想说些什么?

生:我们刚才做了那么蠢的事,很愧疚。

师:后悔不已啊。生:我们再也不会干扰自然界的事了!因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我们不应该再破坏这些规律了!

师:是啊,我们要尊重自然!

生:早知道幼龟会这样惨,当初就不应该不听向导的话!我们对幼龟的了解太少了!

师:自责啊!作为向导你想说什么呢?

生:我不应该救那只幼龟,不应该听游客的。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

师:对,正如你们所说的,大自然原本是那样的神奇,每种动物都有他们自己的生存规律,这就是自然之道!我们应该遵循规律,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才不会好心办坏事,这也是自然之道要告诉我们的。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对自然感兴趣的问题,课后可以进行拓展性学习。(师出示作业)

生:作业1,读关于自然的课外书,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生:作业2,读课文,摘抄好词佳句,体会用词的准确。可以运用我们今天在这节课上学到的理解“探”和“若无其事”的方法。

生:作业3,带着对自然现象、大自然的动物感兴趣的问题,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去发现。

师:老师也送给大家一本书,刚才对大自然现象感兴趣的是谁啊?这本书就放在你这里吧,课后带着大家再去探索自然的奥秘吧!

5、在大家苦苦哀求之下,左右为难的向导只好“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见到嘴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停顿)

(二)1、当我们看到接下来的场面时,(小龟是怎样鱼贯而出的),我们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a、自由读5、6、7、8段,震惊、悔恨。

b、想象一下沙滩上的场面,描述一下。

师:“若”的意思没解释出来。

生:什么事也没有。

师:这就理解准确了,再读读这句话,想想说不定你就能读懂他若无其事的原因了。生读。

6、现在我们就是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了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3、4自然段,把有关的内容找出来,细细体会。

我们每个人都能静心读书。好,现在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你们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先读课文再谈感受。

生:(读文)“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谈感受、理解词语、感情朗读)

同学们能从书上找到有关的句子,这一点很好,怎样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理解呢?你们看,我也是那其中的一位游客,我是这样想的:

(二)你们还找到了哪些句子说明自己愚不可及的。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1、向导看到了嘲鸫啄乌龟的头一点也不吃惊,还说这是自然之道,没有什么,我们还不相信,太不信任向导了,真是愚不可及啊!

2、我们是很蠢,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向导的提醒是正确的呢?

3、向导说这番话,其实自己已经对幼龟离巢入海心知肚明了,才这样的冷淡、这样若无其事的。我们却不明白。

4、向导的神态是那样平静,说话的语气也是若无其事,言下之意是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护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我们竟然不相信,还责怪向导,向导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极不情愿地把小乌龟抱回大海的。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

愚不可及的事还有呢?当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认为自己愚不可及了。

出示: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读文)“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是有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课文最后2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因为——(再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理解: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你们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心情写下的这句话呢?

4、理解这句话中特殊的地方。

(1)串读: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此时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抬头仰望天空——(生读第3句),看看,我们都做了什么——(生再读第3句);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不一会,生读第4句);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生读第4句)

(2)体会向导的悲叹

(出示: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四、达标练习:

我们深深自责,我们追悔莫及,因为我们自作聪明,好心办坏事。现在只能向绿龟表示深深的歉意,请拿起笔,可以给他们写信,可以写写你心里的感受,或是从这件事中得到的教训,得到的启示。好!给你们5分钟写,待会儿交流。

其实,违背“自然之道”的故事我们学习过不少。如:《我要的是葫芦》、《拔苗助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们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要想不犯错误,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课下请同学们走进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也可以读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

板书设计: 我们

9、自然之道救一只

害一群

愚不可及

学习3、4自然段,体会情势危急、学习5---8自然段,感悟自然之道

1、默读5---8自然段,找出令我们震惊的场面

2、汇报交流: 出示:

(1)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2)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3)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铿鸟的口中之食。(出示图片)孩子们,你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幅景象?

小结:的确惨不忍睹啊!引读: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3、(6)理性升华

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六条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制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划和措施。讨论什么是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就是对自然的尊重。很多法律其实就体现了对自然之道的尊重。

四、达标练习: 感悟中心。

1、出示美国作者伯罗蒙塞尔创作的《自然之道》原文的结尾,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2、引读该句,揭示中心。

《自然之道》详案 第2篇

设计意图:

当人类开始注意生态环境的时候,热爱自然、探索自然是我们必须深植于心中的观念,环境教学可能的任何形式发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教师还需要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五官去探求自然之谜,与幼儿共同欣赏、发现、尊重和关怀生命与环境,并且建立重视环境保护的观念。

活动一:美妙的大自然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初步建立环保意识。

2、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求自然之谜。

3、鼓励幼儿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4、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5、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与家长共同为幼儿准备野外生活所须携带的物品,每人一个背包。

活动过程:

这组活动可安排在春季或初秋时节进行,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到野外去露营。

一、摸摸大自然,听听大自然的声音。

1、找一块安全地带,幼儿自由结伴二人一组,一位用布蒙住眼睛,由另一幼儿带他去摸摸大自然里的东西,感觉一下大自然中各种东西是干燥的还是潮湿的;是硬的还是软的,(当不用视觉时,触觉会更加灵敏,小花小草青苔石头树根等都能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感受。)然后互换角色,分组讨论触摸大自然时体会到什么?请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较清静的地方,教师和幼儿一起坐下来,将眼睛闭上一两分钟,让心慢慢静下来,让幼儿仔细听周围有什么声音,用语言表达个人感受。(风声、鸟鸣、水声......)教师可以随身带录音机,把自然的声音录下来,准备回去听。

活动二:印下大自然的痕迹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感知觉。

3、在游戏过程中感知植物的生长环境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彩笔、纸等

活动过程:

一、印下大自然的痕迹

1、带幼儿寻找各自喜欢的树,每选择一棵用彩笔把树皮和纹理拓印在白纸上。每位幼儿可拓印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来寻找不同种类的树干或树叶来拓印。

2、找一棵大树。教师可以让幼儿讨论,一共要多少人才能把树围住?还可以仔细找找看,有哪些动物是把这棵树当成“家”的?树上树下有小鸟、蚂蚁、毛毛虫等居住吗?让幼儿表达观察这棵树的感想:大树有多大年纪了?身旁可能发生什么故事?最后,教师让幼儿用白纸把树围住,各自拓下树的一部分纹理,这些纸可以带回去后平排连结起来,向幼儿展示树的圆周长度。

二、呼吸树的游戏

1、让幼儿在大树荫下作深呼吸,自由地与幼儿讨论树的功能:它可以供人们遮荫遮雨、供给人们食物,也是许多动物的家;树根又可以使泥土固定,吸收水分,天下雨时,才不会造成洪水和山崩。另外,树还可以使空气清新。“呼吸树”的游戏,就是让幼儿了解,树林对于我们的呼吸是何等的重要。

2、在空地上由部分幼儿扮演树木,以各种姿势站立;另一部分幼儿扮演各种动物,教师则当砍树的樵夫。!.快思.教案网!

3、“动物”们只有站在“树”的旁边才能呼吸5秒钟(既慢数五下),然后要用手捏住鼻子与闭气直到跑到另一棵树旁才能呼吸(因为每个数释放出来的“氧气”有限)。当幼儿在大树之间移动时,教师开始“砍树”,被砍倒的“树”要假装倒下,这样动物就不能再靠近那棵树呼吸了。

4、游戏过程中,树逐渐减少,幼儿会感到“呼吸”愈来愈不容易,当“树”全被砍倒时,“动物”们也就会昏倒了。

5、游戏结束后,教师可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教学反思:

《美丽的大自然》从一次郊游入手,在引导孩子看看、摸摸、找找、玩玩的过程中,融入了科学、语言、健康、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兴趣很高,整个过程都是在具体有趣的活动中实现的。

幼儿在活动中观察能力、思维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激发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体验是快乐而满足的!

大班主题教案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美丽的大自然》这篇文章共4625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交通工具》》:大班教案《交通工具》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根据声音的不同说出相应的交通工具,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幼儿认识并简单了解马车,汽车,火车,飞机的名称及特点,复习词语“马车”“汽车”“火车”“飞机”,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交通工具》教案吧。

《自然之道》“硬伤”的真正原因 第3篇

那天我们上岛时, 已近黄昏, 很快就发现一个大龟巢。突然, 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 却欲出又止, 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 一只嘲鸫突然飞来, 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 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 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 自然之道, 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 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 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 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作为当地的生物学家向导, 一定会知道他这样做的后果, 为什么仅仅因为同伴们一片“见死不救”的呼喊, 就让接下来的灾难发生?孰轻孰重, 他不会掂量吗?还有, 生物学家向导完全可以解释的, 这样也可以避免灾难的发生, 他为什么不解释?

这样一连串的问号, 使笔者产生了对这个故事真实性的怀疑。于是, 上网搜索原文, 结果却是大同小异。

直到最近读了《哈佛家书》中的《要命的帮助》一文, 才豁然开朗, 心中的疑问得到了解答。《要命的帮助》是“哈佛大学”行政管理博士珍妮·达拉斯的妈妈写给她的信, 信中解释了珍妮的父亲不肯给予孩子眼前的帮助, 是希望她能具备独立的意识和能力, 并且告诉她“并不是所有的帮助都能收到好的效果, 有时候, 热心的帮助也会带来可怕的结果呢”!然后讲述了自己和珍妮的父亲在加拉巴哥群岛经历的一件事, 这件事就是《自然之道》的原文。这里摘录改动最大的一部分。

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碗形巢穴。一只小海龟把它灰色的脑袋探出沙地约有半英寸。当我的伙伴们靠拢过来时, 我们听到身后的灌木丛中发出了刷刷的声响。一只反舌鸟飞扑过来。

“别出声, 注意看, ”当那只反舌鸟向小海龟的脑袋靠近时, 年轻的厄瓜多尔向导提醒说, “它马上就要攻击了。”

反舌鸟一步一步地逼近巢穴的出口, 开始用嘴啄那只小海龟的脑袋, 想把它拖到沙滩上来。

伙伴们呼吸急促起来。

“你们为什么不去制止?”一个人喊道。

向导在嘴唇前竖起手指说:“这是自然规律。”

“我不能坐在这儿眼看着这种事情发生。”一位洛杉矶人抗议道。

“为什么不听他的呢?”你父亲替向导辩护, “我们不应该干预自然进程。”

另一个人说:“只要不危害到人类就行。”

“既然你们不去, 那就看我的!”那位抗议者站了起来。

我们的争吵惊动了那只反舌鸟, 它振翅飞走了。那位洛杉矶游客把小海龟从洞中拉了出来, 帮助它爬向大海。

读到此处, 心中的疑问已经找到了答案, 争吵惊动了反舌鸟, 过于富有同情心的游客帮助了“侦查兵”, 给了其他海龟错误的安全信号, 导致了灾难的发生。而此时, 向导已无法阻止。整个事情的发展给人水到渠成、合情合理的感觉。

但此时, 笔者心中又产生了新的疑问:“编书的老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动?本文的作者和珍妮·达拉斯的妈妈好像不是同一个人, 那么他俩究竟谁是原创?”

先前的问题, 三年之后才找到答案, 而又产生的新问题不知何时才会得到解答?

尊重自然之道选择自然分娩 第4篇

每个女人都拥有自然分娩的能力,但是,如果胎儿和母亲的身体状况发生变化时,确实需要人工的帮助。现代医学帮助胎儿开辟了一条毫不费力的出生通道,这是为疑难产妇提供的一条救助通道,而不是自然的生命绿色通道。

现代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人类与环境的重要关系,但还没有意识到母亲就是孩子的环境,母亲的人为选择可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态环境,也可能破坏孩子的自然生态。不必要的剖宫产不但打破了胎儿的宁静,也违背了胎儿出生的自然之道。

我曾采访过某著名教授,她亲手接生了一万多个新生儿。她曾详细描述过胎儿诞生的过程,她说,胎儿来到世上的时间,不能由别人未定,只能由胎儿自己来定。胎儿在母体里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是自己决定的。

胎儿几个月长指甲、几个月长头发不能由母亲来决定,所以,什么时候出生也不能由父母来决定。

就像火箭发射,要有一个点火装置;汽车启动,也要有钥匙打开一样,胎儿出生也有这样的程序和装置。当胎儿体内各个器官向大脑中枢神经都发出“准备完毕”的信号时,胎儿才会按下出发启动键,然后,去推动子宫的大门,向母亲发出“我来了”的信号。

这时,母亲接收到胎儿发出的信号,本能地产生反应,产道肌肉和韧带自然松弛,开始出现有规律的宫缩。

母亲宫缩的节奏实际上是胎儿脚步的节奏,宫缩的快慢全由胎儿行进的速度决定。虽然从宫体到宫口大门只有咫尺之遥,但对每个胎儿来说,如同千山万水,要经过长途跋涉,而且要历尽千辛万苦。胎儿来到人世时,在宫门口,每前进两步,都要后退一步……

9、自然之道 第5篇

9自然之道

四年()班姓名()

一、读拼音,写词语。

yòu guīhǎi tānzhēn cháqǐ túyú chǔn()()()()()màozixiǎng châ yún xiāofǎnhuí

()()()

二、形近字组词。

朝()堆()遇()琢()嘲()滩()愚()啄()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赶忙—震动—呼叫—弥补—反义词:

危险—冷淡—极不情愿—愚不可及—

四、我能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

自然之道().

A、路B、道理、规律C、方法D、说

愚不可及().

A、达到,比得上B、趁着,乘C、和,跟

五 我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得很具体。

例: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A.夜空中点缀着()()的星星。

B.()的大海翻起()的波浪。

六根据意思写成语

1.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2.愚蠢得别人比不上。()

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仔细详细

请你把经过的情形说得()些。

他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

(2)严格严厉

我们要()遵守学校的一切制度。

谁胆敢侵犯我国领土,必须受到()的惩罚。

(3)发明发现

爱迪生经过反复实践,终于()了电灯。

考古工作者最近又()了一座古墓。

(4)观察侦察

一只幼龟探出巢穴,在()外面是否安全。

我们想()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5)启示启事

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昨天,我的一串钥匙不小心丢失了,今天,我贴了一张寻物()。

八、读课文填空。

“我”和同伴一开始很焦急,是因为,而后来又很后悔,是因为,这是我们不遵循造成的。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1)结合上下文,理解“若无其事”的意思。

若无其事:

(2)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

A、幼龟就是给嘲鸫吃的,嘲鸫依靠幼龟生存。

B、被叼去的那只幼龟是大自然要淘汰的,这只幼龟生存不下去。

自然之道 第6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

抄写:

①生字新词。

②两组要比较的句子。

A案

第一课时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③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①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③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4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①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②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③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的感受。④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⑤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⑥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①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②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①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②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③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第一课时

●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①谈话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你们将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②悬疑读文:读课文题目,“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意思?带疑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自主识字。

a.提示学生利用窍门,读准字音。(如,读“愚”字不能读成yí,“吁”不能读成xī)找出难读难写的字,研究特点。(如,形声字占绝大部分;如,写“啄”字第九笔的“点”不能丢掉,写“帽”右边的“曰”不能写成“日”等)

b.同桌交流,相互识认。

c.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难认难写的字,并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法,落实识与写)读课文。

a.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读中点拨学生在难读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或与同学合作读。

b.交流练读情况。由学生自己选择自然段读,相互推荐读,老师注意给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机会。学生读的过程中要求其他人认真倾听,读完后由学生自己有重点地点评。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词句,教师要让学生读到位。

整体感知。说说初读课文的印象或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先让学生读读课文,再让其组织语言来说。尊重学生自己初步的读书感受和见解。

●探读课文,读出自我发现

①自主探读:指导学生细读课文,读出重点,读出感情,与作者情感共鸣。提示学生联系课后连接语提示的内容读课文。

②心声吐露:

a.与同桌相互交流;

b.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读书体会。教师做要点板书。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

①着眼学生感悟,抓点精读。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内容回答后,再做深入探究。(问学生有什么问题)

a.学生提问并品读:为什么说“似乎在侦察”?(是“我”见到幼龟的动作后的猜测,但并不了解真的是这样)当时出现了什么情况?(“突然”“啄”“拉”)向导怎么做?

b.学生提问并品读:向导怎么会是这样的态度?(“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为什么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他为什么不给“我们”解释?(面对的是“焦急”、是责怪──“不能见死不救”、情况十分紧急)

c.理解“自然之道”并导读(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延迟评价,从学生的讨论中适时导入故事发展的相关内容),那么,“我们”干的是一件什么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理解“愚不可及”)愚在哪儿?那么,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a.学生读书,抓词抓句感受当时的事态。(适时出示挂图或点击课件)

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要经过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它们可能会想什么?

食肉鸟:“许多”“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可结合先前的“颓丧”体会)它们又会想些什么?

b.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体会向导“悲叹”的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③着眼学生体验,探微发幽。

a.回归课题,引发话题。

谈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自作聪明,只能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

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和开课导语谈谈:谈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谈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谈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谈温室难育参天大树,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为地破坏大自然等等。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时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①导读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

自然之道 第7篇

1、生字

2、查找“鱼贯而出、争先恐后、愚不可及”意思,写出“踌躇、颓丧”的近义词和“焦急”的反义词,多音字“得”

3、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加拉巴哥岛 啄咬 迫使

大海

口中之食)

4、“左右”和“一般”

5、对幼龟而言,离巢爬向大海是一件怎样的事情,为什么?因此在离巢前龟群内达成了怎样的默契?(这种默契就是龟群生存的自然之道,而我们竟然毫无所知,破坏了这种默契,才有了悲剧的发生。)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和同伴以及向导的感情变化。

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一、导入

今天继续学习《自然之道》

二、温故知新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感悟

1、小绿龟的命运牵动着“我”和同伴以及向导的心,画出我和同伴以及向导感情变化的词或句子 紧张 焦急

震惊

懊悔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①我们很急,向导却若无其事,我们和向导的态度为什么会截然不同?究竟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指导朗诵“正当幼龟„„沙滩上去”(着急

危急)

什么是“若无其事”?为什么会“若无其事”分角色读第四段 ②同学们,看到了幼龟这么危险,游客和向导却有着不同的态度,那咱们也去看看当时的情景,说说除了危险你还看出了什么?

抓住“探”朗读幼龟的机警、一个“探”字体现了幼龟的机警、完全有办法保护自己,而我们却忽视了这些,迫使向导把幼龟送向大海,才会导致文中让人震惊的场面。

2、读五六段画出相关语句,说说怎样的情景让大家极为震惊,3、读七八段,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怎样的场景让我们懊悔不已(口中之食

饱饱的)

幼龟们原本可以平安地游向大海,可现在看着沙滩上血迹斑斑的幼龟残体,如果你是游客,你会说些什么、总结这篇文章的启示

拓展延伸:在学习中,在生活中你是否看到或听到过类似的事情。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和同伴以及向导的感情变化。

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自主感悟:

1、小绿龟的命运牵动着“我”和同伴以及向导的心,默读3到8说说我和同伴以及向导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默读第3段,说说除了危险,你还察觉到什么?

3、“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寂然静止了”动笔写写此时我们的内心独白。

4、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拓展延伸:

《自然之道》详案 第8篇

一、文体细读,传递语用价值

一篇课文,还没进入课堂前,我们暂用一般读者的眼光去读懂文本,特别是可从文本结构、表达形式、主题与内容等角度去阐释。这样,好课才会有备而来。

1. 叙事散文与叙事哲理———关于课文的体裁特点

从整个单元的课文体裁来看,四篇课文都有所区别:《蝙蝠与雷达》是科普小品文;《黄河是怎样的变化的》带有说明性质的科学小品文。然而,《自然之道》这篇课文非常有特点,容易误读成科普小品文;从教参上的介绍来看,又容易误为一般性的记叙文,人教版教参中这样分析:“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而且经过查找原文也属于一个生动的故事,有着明显的叙事特点。”

可以看出,教参上对课文内容的描述,稍过粗糙,它简单地处理为叙事散文。实际上,这带有“寓言式”文章,即一篇哲理性散文,课文借用小幼龟的遭遇,游客的忏悔,来表达一个哲学观点——自然之道,对万物以它们自己的方式成长、存在、消失作深刻的哲学思考,由此向读者揭示万物的本质、大自然间事物的规律,课文具有深厚的张力和发人深省的魅力。

按照哲学思辨的阅读思维,课文要告诉我们的并不是“人类要按自规律办事”这么简单、粗糙的主题,试问:幼龟是否有按规律办事?海鸟(嘲鸫)是否有按规律办事?我们人类是不是有意践踏自然之道?这篇文章所要鞭挞的,恰恰就是我们人类以自我为中心,自作多情的把自己的好恶强加于自然之上(把小龟权作“善”,把食肉鸟当作“恶”),从而依据这些人类标准对自然进行干预。

2. 形式与主题———关于课文的表达特点

在众多此课的文本解读文章中,大都认为课文文质兼美、扣人心弦。对龟巢钻出来的小海龟,由于“我和同伴们”与向导在对海龟习性的了解上认识不一致,使他们在感情与做法上产生了冲突。冲突的产生源自于不了解“自然之道”。这样的对比冲突强调了故事带给人类深深的启发,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达效果,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二、文本解读,挖掘语用内容

大部分语文老师关注的是“怎么教”,忽视了“教什么”,因此,就没有好好去挖掘文本的“语用”内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核心观念,这篇课文有哪些“语用内容”呢?

第一,听读训练的内容。我们要把听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用”教学形式,《自然之道》采用听读教学,可以老师边读,边让学生猜测内容,猜测作者的下一步表达内容或以什么形式表达。

第二,转换角色复述的内容。可以从捕食者海鸟的角色来复述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海鸟”的视觉,维护“海鸟”的利益;也可以从游客视角来复述课文内容,感受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还可从小幼龟的视角来复述课文,感受动物活动的规律。

第三,言语思维辩论的内容。方智范在福建省第十届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上说: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我很认同方教授的观点,儿童的言语能力与思维是相互存在的。课标中也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第四,练笔内容的价值。依据主题,扩展阅读,让学生把阅读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培育学生依据资料再表达的能力。

三、表达本位,实践语用目标

将教材中的语用内容转化为课堂能实施的教学内容,必须设计言语实践活动,给学生表达的语境,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这个活动从表达本位课程理念来说,立足两个层面,一是读懂课文作者的表达,二是策划活动,让学生亲历表达。特别在听读训练上,有所作为,能够实践语用目标。

1. 听读后猜读

黎锦熙在1924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教学法》中提到“耳治”的办法,即听读后猜读。《自然之道》这一课,就可以采取“耳治”的办法,即进行两处边听边猜:第一处停顿,“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抛出问题进行猜读:同伴会对向导说什么?向导会如何回答同伴的质问?同时,品读“若无其事”。第二次停顿,“我们的向导摘下棒球帽,抓起十多只幼龟……”,猜测我们做了些什么?引发读者从关键词入手,进入故事氛围。

听读训练,是一种教学策略,通过听与猜,激发阅读期待或感受作者用词所表达的情感,在听读中引导学生参与故事建构。

2. 换角色复述

复述应是传统教学中一种很好的培育学生表达力的一种策略,可惜,现在的语文课堂很少见到这种最质朴的教学方式了。《自然之道》一课,可以改变叙事主体,换个角色让学生进行复述,,不同的主体,会表达出不同的“自然之道”。如,立足在小幼龟为的角度来复述,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万物规律中的同情!如果立在海鸟的角度复述,我们就能体会到人类的做法对海鸟是不公平的,因为海鸟食小龟是自然规律,如果立足游客或向导的角度描述,就可以批判人类违背万物自生自灭的自然规律。

这种复述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培养学生多角度来表达一个问题,培育表达力;二是增进对课题“自然之道”这一哲学命题的理解。

3. 辩论激思维

我们的文本解读转化为教学内容的处理有三种形式:一是以内容为目的;二是以表达形式为内容目的;另外一种是以主题阅读的方式阅读。显然,这一课以内容为目的教学内容,即理解“自然之道”的内涵,如果以表达形式为教学内容,那就可以站在“叙事———哲理”结构的表达方式。两者都可以兼之。教学中可以利用向导的语言描写,作为学生思维训练的内容:“向导若无其事地回答”,可见,向导是一位“生物学家向导”,定然会知道这方面的知识。但为何“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幼龟”呢?是不是他是事先知道这个规律的。这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辩论,并在文中找出依据。

4. 练笔表观念

让学生用笔表达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念,应是“表达本位”的核心要义。“我们不能违背自然之道。”出示一些素材,如《蛇与庄稼》《大瀑布的葬礼》,让学生依据文中的素材,再对“我们不能违背自然之道”进行表达,提出自己的观点整合素材说明。

摘要: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文本与读者融合,实现阅读目标的必经过程。表达本位课程要求,在文本解读中读懂作者表达,同时又能挖掘其中的语用价值,实现学习为语用实践服务的目的。本文以《自然之道》课文解读为例,探讨了落实本位表达,关注语用的课堂实践之道。

关键词:表达本位,传递语用价值,挖掘语用内容,实践语用目标

参考文献

[1]庞勇,王新颜.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用策略[J].语文教学之友,2009(06):8-10.

[2]张伟.从语用角度探寻略读课文教学新策略[J].福建教育,2013(06):34-35.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 第9篇

9 。自然之道 第10篇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3.板书课题,解题: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三、以读促读讲,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

2.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理解课文内容。

从“极不情愿”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向导心里非常清楚自己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结果会导致什么?

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这是什么意思呢?“自然之道”就是指?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指名说一说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4.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四、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用上上面的一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感悟“启示”。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出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三、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上一篇:景致作文600字下一篇:中国最新建材市场分析报告230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