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超声论文范文

2024-05-19

医学超声论文范文(精选6篇)

医学超声论文范文 第1篇

2011级临床医学、全科医学、超声诊断专业医学物理学试题

一、选择题(2分/每小题,共40分)1.已知波动方程为y5cost2

2x34

,则波长为()A.2B.3C.4D.5

2.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变化,温度每增高一度,声速增加()A.331B.1C.0.6D.0.8 3.人耳能承受的最大声强为()

A.听域B.痛域C.听域曲线D.痛域曲线

4.声源与听者的运动相对远离时,听者听到的声波的频率()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 5.关于流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流管内外液体能混合B.流管截面积大处液体流速快C.流管截面积小处流速快D.理想液体在流管各处的流速相同 6.流管两端的压强差一定,流阻越大,则()

A.流量越大B.流量越小C.流量不变D.不一定 7.雷诺数大于1500时,液体的流动为()A.层流B.湍流C.靶过度流D.不确定

8.粗细不同的毛细管插到同一个盛水的容器中,关于两管中水面的高度正确的是(A.粗管内液面高B.细管内液面高C.粗细两管液面同高D.不确定 9.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方向为()A.指向液体内部B.指向液体外部

C.沿液体表面方向D.指向弯曲液面的曲率中心 10.肥皂泡内外压强关系为(),其中R为半径,为表面张力系数。A.P外RB.P外-P内2RC.P内-P外4RD.P外-P内

4

内-P

2R

11.当固体与液体接触角为钝角时,液体对固体是()

A.润湿B.不润湿C.完全润湿D.完全不润湿

12.液体在细管中流动的速度为V,当管中混入较大气泡使速度为V’,则有()A.V>V’B.V

13.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使肺泡表面张力系数()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 14.人所看到的衣服的颜色是()的颜色。

A.入射光B.反射光C.折射光D.投射光 15.散光眼的矫正要戴()

A.凸透镜B.凹透镜C.柱面透镜D.放大镜 16.原子能级是()

A.原子总能量B.原子最大能量

C.原子最小能量D.原子不连续能量的有序排列 17.激光是由()产生的。

A.自发辐射B.受激吸收C.受激辐射D.自发无辐射跃迁

18.下述那一个不是激光的优点()

A.方向性好B.穿透能力强C.强度高D.单色性好 19.标识X射线与()有关

A.管电压B.管电流C.靶材料D.不确定 20.X射线的穿透能力与()无关

A.管电压B.被穿物质的密度C.被穿物质的原子序数D.管电流

二、简答题(5分/每小题,共20分)1.听域

2.润湿现象

3.气体栓塞

4.X射线的特性

三、计算题(10分/每小题,共40分)

1.一个机器的噪声声强为10-6W/m2,其声强级为多少?

2.已知波源的振动方程为yAcoswt,且振动状态沿着x方向传播的速度为3m/s,求波动方程

3.水在不均匀的水平管中流动,在管中找两个截面,截面积1处的压强为1.5×105帕斯卡,流速为20m/s,截面积2处的流速为10m/s,则截面积2处压强为多少?(33水10kg/m)

4.X射线管的管电压为12.42KV,求X射线的最短波长?(h=6.63×10-34J.Se=1.6×10-19Cc=3×108m/S))

医学超声论文范文 第2篇

1.1超声诊断学课程设置不足

超声诊断技术作为一门年轻但发展迅速的学科,在临床应用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公共的前沿诊断方法,也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必备部分[4]。但是由于医学界乃至社会上对超声重要性的误解或观念的落后,导致超声诊断学在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的影像诊断技术或物理诊断学教学中所占比例太小[5,6]。有些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中涉及超声的课程只有4-6个学时,往往在诊断学中一带而过;有些院校临床医学生课程内容中根本就不安排超声诊断学,或者将其纳入考查课、选修课,导致学生认为其“可学可不学”;更不要说安排见习、实习课。而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上机观摩或实践课,学生会觉得超声诊断非常抽象、晦涩难以理解,基本上达不到学习效果。

1.2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知识掌握现状

由于在校期间基本上没有接受过超声诊断学课程的培训,导致年轻的临床医学生对超声诊断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知之甚少,不了解超声检查适应证及用途,不清楚超声检查的原理及优势,甚至看不懂超声报告单,认为其只是辅助诊断,更不用说了解超声诊断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和趋势。殊不知超声诊断目前在临床各学科疾病的诊断中所占比重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包括了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产科、浅表组织器官、心脏、肌腱韧带、关节、神经、器官移植以及大血管等。据统计,所有的临床学科都与超声医学存在或多或少的关联,超声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上已取代其他影像学方法而成为首选或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7]。有研究者对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和七年制硕士研究生针对超声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4%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其对超声知识的掌握,73.4%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超声知识的了解差,仅24.9%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超声知识了解一般;在问及对超声报告的认识上,38.7%学生认为他会关注超声报告中描述内容,32%学生会关注部分与自己专业相关较强的报告内容,仅17.5%学生认为自己能读懂描述内容,46.5%学生表示完全不能读懂报告描述内容[6]。由此可见,临床医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知识了解严重不足。

1.3超声诊断学教学师资现状分析

医学超声成像前沿技术述评 第3篇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新型压电材料等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临床诊断及治疗的需求增加, 医学超声成像新技术层出不穷, 医学超声成像系统向更高层次发展, 图像品质日趋完美。本文将讨论医学超声成像系统中若干前沿技术。

1 数字化波束形成技术

波束形成器是超声成像系统中的关键部件, 其性能直接影响成像的质量。波束形成技术一直是超声成像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上世纪90年代, 由于高速、高分辩率ADC和VLSI技术的快速发展,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在实时超声成像系统中实用化并很快占据主导地位, 使医学超声成像技术跨进全数化时代。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以数字延时替代模拟式波束形成器中的LC延时线来实现波束聚焦, 即以数字延时补偿替代模拟延时补偿[1,2]。数字延时不仅能实现精确延时补偿, 实现所谓逐点跟踪式动态聚焦, 还能方便地实现动态孔径、动态变迹控制, 克服模拟式延时补偿存在的诸多固有缺点, 通道数增加不受限制, 使图像品质 (包括空间分辩率、时间分辩率、对比分辩率和信噪比等) 得以全面提高。

图1是广泛使用的基于均匀采样的一种采样-延时-求和数字式波束形成器。这个方案要求有足够高的数据采样率, 至少是发射声波频率的8倍, 最好是发射频率的16倍或32倍, 并要求ADC有足够高的分辩率, 如10 bit或12 bit以上。高采样率、高分辩率的ADC不仅价格昂贵, 同时导致数字延时存储器的速度与容量相应增加。

一种改进的方案是采用基于基带解调的波束形成器, 就是先用Hilbert变换将射频回声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 再作数字延时。这个方案容许数据采样率降低至发射频率4倍, 其代价是每个通道必须进行复杂的信号处理 (用Hilbert变换实现解调和用CORDIC算法实现精确的相位旋转, 以满足数字延时精度要求) 。

以上两种常用方案均要求每一通道需要有一只高bit ADC、数字延时存储器和一个插值器 (或相位旋转处理电路) 。这类方案硬件的复杂性使得其不适用于轻便型的超声成像系统或多维阵列系统 (配置二维阵列探头的成像系统) 。

之后出现了多种降低硬件复杂性的技术方法, 如稀疏-阵列 (Sparse-Array) 技术、合成-孔径聚焦 (Synthetic-Aperture Focusing) 技术、∑-△调制 (SigmaDelta Modulation, SDM) 技术等。其中最受关注并应用于多维阵列系统的是∑-△调制技术 (也称∑-△采样) [3]。

图2是基于SDM技术的波束形成器。该技术采用时钟率非常高的1bit∑-△A/D转换器, 即采用过采样技术, 时钟速率通常是发射中心频率的32倍至64倍, 也就是在400MHz以上。基于∑-△采样技术的波束形成器具有以下优点:过采样∑-△A/D转换器采用过采样技术与∑-△调制器的噪声整形技术可对量化噪声进行双重抑制, 使基带内信噪比大为提高;高速率的采样能够获得更为精确的聚焦延时;1 bitA/D与SDM信号处理能由简单的硬件实现, 能将通道数非常大的波束形成器以及其他的数字处理电路集成在一只芯片上, 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和稳定性。现已出现多种提高或改善基于∑-△采样技术的波束形成器性能的技术方法, 如基于块处理技术的SDM波束形成器。

2 实时三维 (3D) 超声成像技术

三维超声成像经历了从静态三维–动态三维–实时三维的发展历程。实时3D是超声技术领域的新突破, 已证明其在心脏、妇产科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实时3D成像处理的关键技术是高速数据采集和超大数据量的高速运算能力。容积探头是解决高速数据采集的重要途径[4]。要达到实时显示三维超声图像的目的, 每秒钟最少应获取16个以上的金字塔形三维图像数据, 而每个金字塔形三维图像数据至少应由60×30条扫描线的数据构成, 即每个金字塔内有30个扇形切面, 每个切面至少应有60条扫描线。因此, 要求每秒钟最少要获取28800条扫描线的数据。这是实现实时3D成像最大的难题[5]。

二维阵列探头 (矩阵型排列换能器) 是解决高速数据采集的重要途径。目前已有96×96个正方形阵元组成的容积探头在临床中应用, 探头内有150多个微型电路板来控制这种多阵元的工作并实现同系统的连接, 采用16条声束同时在不同方位进行发射, 实现多波束发射与接收的金字塔形容积扫描。配置此容积探头的系统的关键部件是基于∑-△采样技术的1280通道数字波束形成器。

最近, 一种用纯净波晶体矩阵阵列做成的经食道的容积探头已进入临床应用, 在超声波诊断史上首次让人们见到实时的三维心脏图像。实时三维经食道成像法可让外科医生直接观察活动中的心脏图像, 这对于心脏手术方案的决定, 对于心脏治疗中、手术中的监视, 对于治疗、手术后的评价能够提供更加精确的帮助和支持[6,7]。

配置矩阵阵列容积探头的系统价格昂贵。一种较低成本的电子–机械复合扫描型容积探头 (如图3所示) 目前已被更广泛的应用。这种解决方案对三维数据的采集是在Z方向用机械方式使电子扫描的一维阵列探头作机械扫查来实现的。机械扫查所需的各种机构全部安装在探头中, 由系统对机械扫查进行精确控制。临床证明这类系统的实时三维图像清淅、无畸变, 三维位置与体积测量准确。

3 超声弹性成像

弹性成像是一种新的超声成像模式, 它不同于B型成像或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模式, 这些模式显示的是组织解剖结构信息或血流动力学信息。弹性成像显示组织的弹性 (硬度) , 即用图像显示出伴随病变发生的组织硬度变化。

对组织施加一个内部 (包括自身的) 或外部的动态/静态/准静态的激励, 在弹性力学、生物力学等物理规律作用下, 组织将产生一个响应, 导致描述组织弹性的物理量发生一定改变, 通过检测这些变化了的物理量, 可以估计出反映组织内部弹性属性的弹性模量等差异, 并以图像显示。

超声弹性成像已经经历两代发展历程:

第一代:静态方法, 属于压迫性弹性成像

通过给生物组织施加一定压力, 比较组织受压前后的变化得到一幅相关的压力图或应变图。有手动加压, 血管弹性成像与心脏弹性成像等类型。

第二代:动态方法, 动态超声弹性成像有两种类型。 (1) 外加低频振动源——通过在体外施加一个低频振动源, 使生物组织内产生瞬时剪切波, 使用互相关方法估计剪切波传播的横向位移和纵向位移。

(2) 利用超声辐射力——利用声学射频压力诱发局部内部振动并追踪组织运动。有以下不同的技术方法。

①剪切波弹性成像 (SWEI) , 成像参数:剪切系数。

②声辐射力激励成像 (ARFI) , 成像参数:组织轴向位移;剪切波速度。

③超声剪切成像 (SSI) , 成像参数:剪切波速度。

临床应用证明, 利用超声辐射力方法的超声弹性成像适用于乳房、前列腺、甲状腺、肝肿瘤良恶性辨别、动脉粥样斑块、心肌动力学以及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消融引起的损害的检测与评估。

超声弹性成像正在发展成为继B型成像 (上世纪60年代出现)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上世纪80年代初出现) 之后第三种用于临床诊断的超声成像模式[8]。

4 其他新技术

4.1 谐波成像技术

同传统的超声波成像 (基波成像) 相比, 谐波成像具有便于无回声组织 (如心腔, 胆囊) 的成像, 皮下脂肪层造成的伪像小, 肋骨狭窄引起的伪像小等突出优点, 因而特别适用于某些由于肥胖、肺气过多、肋间间隙狭窄、腹壁过厚造成的困难成像病人的成像, 扩大了超声临床诊断应用范围[9]。

从成像技术上看, 已商品化的组织谐波成像方法有滤波法、脉冲倒相法 (也称相位反转法) 、新功率调制法 (也称谐波增强法) 、差分组织谐波成像法、单脉冲消除法等。

4.2 编码激励成像技术

数字编码超声技术是对超声脉冲进行编码和解码, 从而将数字化进一步前推到超声收/发前端。以编码发射替代传统的简单的脉冲发射方式, 可以克服传统发射方式所存在的某些问题, 如脉冲峰值功率高、信噪比低、穿透力差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提高了B型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的图像质量, 并使某些成像方式成为可能, 如B型血流成像。

已有多种二进制编码的编码激励在B型血流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中获得应用, 如Barker码和Golay码。

4.3 实时复合成像技术

实时复合成像是指通过多次发射不同方向、或改变接收方向、或发射多个不同频率的声波, 然后对接收到的回波数据以某种规则加以融合的超声成像技术。实用的实时复合成像技术有以下方法: (1) 改变发射与接收传播路径; (2) 改变接收方向; (3) 改变发射频率; (4) 空间复合成像。

实时复合成像技术使成像视野扩大, 可减小斑点噪声和伪像, 提高图像清晰度, 提高对比分辩率。

4.4 B型血流成像技术

B型血流成像是最近出现的新的血流成像方法, 它是一种非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 因而它不存在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FM) 那样的一些缺点。

B型血流成像利用脉冲编码发射技术和组织均衡技术增强血管中血流回波信号的信噪比, 以提取微弱的血流信息, 并对血管壁的强回波信号进行均衡处理, 使血流和组织的显示灰度处于同一水平, 能同时对两者进行观察。目前的B型血流成像既能显示静脉血流, 也能显示动脉血流。

5 新型超声材料与超声换能器技术

5.1 新材料

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它是开发高品质探头的基础[11]。

压电复合材料具有声阻抗低、横向耦合弱、机电耦合强等突出优点。高性能探头正愈来愈多地用压电复合材料替代传统的压电陶瓷材料PZT。现在1-3连接和2-2连接的复合压电材料已广泛使用[9,10]。

近年来, (1-x) Pb (Mg1/3Nb2/3) O3-xPbTiO3弛豫铁电单晶 (缩写成PMNT) 的成功制备为制造新一代高性能医用超声诊断仪的实现提供了可能。PMNT单晶比较均匀, 很少缺损和缺漏, 也没有粒子界面。对于这种晶体进行任意方向的极化时, 双极子的取向几乎完全一致 (接近100%) , 使得机电特性得到飞跃式提高。由于PMNT单晶的结构更为均匀, 其压电系数d33高达2000pC/N, 机电耦合系数k33高达94%, 而PZT的压电系数d33约为600pC/N, 机电耦合系数k33约为70%。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变换效率与传统的PZT陶瓷比较, 提高了80%以上, 其应变 (加电场时厚度的变化) 提高了10倍, 频带宽度有了大幅度的扩展。

PMNT弛豫铁电单晶被称为纯净波晶体, 采用纯净波晶体材料制成的探头称纯波探头。纯净波晶体技术飞跃性地提高探头的效率、灵敏度和频带宽度。PHILIPS公司最早采用纯波探头, 在其高端产品iE33上配置了纯波探头S5-1, 使得其超声图像质量有了突破性提高。目前PHILIPS公司有三个高端产品 (HD15、iE33、iU22) 配置了纯波探头, 其第五代纯波探头是经食道的矩阵阵列探头X7-2t, 能获得实时三维心脏图像。

此外, 一种全新的探头技术–电容性超微细加工超声波探头c MUT作为下一代探头备受瞩目。c MUT是利用最先进的半导体加工技术在硅片上通过纳米级空隙形成许多超微细振动膜, 在硅片和振动膜里独立地埋入电极, 在两电极间加电压, 使空隙内产生静电场。由于c MUT利用静电场进行机电能量转换, 称为静电容量型探头。c MUT具有良好的超微细结构与宽频带特性, 可将各种电路与探头做成一体化, 并可望获得更高的图像质量, 更易于做出高性能的矩阵阵列探头。

5.2 超声换能器技术

超声换能器设计与制造技术在以下方面也取得快速发展: (1) 宽频带、高密度探头技术; (2) 高频探头技术; (3) 多维阵列探头技术。

参考文献

[1]Raymond A., et al.Delay Generator for Phased ArrayUltrasound Beamformer, U.S.Patent, NO.5, 522, 391

[2]孙建东, 周西峰, 郭前岗.基于DSP与FPGA的双核型高性能超声探伤仪.微计算机信息, 2010 (17) :55-56。

[3]Ho-San Han, et al.Hardware-Efficient Methods forElimination of Signal Distortion in Sigma-Delta-BasedUltrasound Beamforming, ULTRASONIC IMAGING31, 2009

[4]王新房, 实时三维成像-超声技术领域内的新突破,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12卷第一期

[5]斎藤雅博, バーチャルパルペーション (VirtualPalpation:仮想触診) , 超音波検査技術, Vol.33 (2008) No.6 pp.659-665

[6]嶋田都, PureWaveクリスタル.テクノロジー2DからLive3Dへ, 超音波検査技術, Vol.33 (2008) No.5 pp.565-571

[7]小笠原正文, 3D/4Dの最新技術動向,超音波検査技術, Vol.30 (2005) No.7 pp.594-598

[8]秋山真樹,超音波医学,Vol.30 (2003) No.4 pp.505-510

[9]町山晃, ハーモニック画像技術:組織ハーモニックと造影ハーモニック, 超音波検査技術, Vol.27 (2002) No.7 pp.495-501

[10]池嶋弘晃, ハーモニックイメージング (コントラストエコー法, ティッシュハーモニック) の新技術, 超音波検査技術, Vol.27 (2002) No.6 pp.425-428

医学超声论文范文 第4篇

【摘要】针对一些院校影像技术专业超声医学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完善课程设置,转变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侧重能力培养,利用先进的技术开展教学等方面对超声医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超声医学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152102210339)、河南省教育厅基础前沿研究(15A180056)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53-01

一、目前超声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超声医学是影像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等专业也有超声医学的相关内容,它是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诊断技术。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诊断已成为常规诊断手段,但根据我们对一些医学高校相关课程的调查了解,发现超声医学在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有必要进行改革,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教材内容滞后,介绍新知识的教材比如三维重建、介入治疗超声等新技术的较少。

2.超声医学相关课程学时较少,有的院校影像技术专业超声医学课时比例仅占总专业课10%左右,一本四百多页超声医学课本仅有48学时,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同时课程设置也较少,目前广泛开展的课程仅有医学影像设备学、超声诊断学等。

3.教学方法与手段比较单一,大都是满堂灌,考核重知识轻能力,动手能力不足训练方面缺乏,学生操作技能还有待提高。

二、超聲医学教学改革措施

以上现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我们学校和附属医院相关专业教师从积极转变学生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和设备开展教学,狠抓实践教学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丰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

1.完善课程设置

完善的课程设置是超声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应加强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电子技术等与现代医学影像学关系密切的教学,以上知识若欠缺,对超声医学专业课学习影响较大,超声中常见同病异征,单纯依靠超声知识在很难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必须附加实验室检查结果加以鉴别。将来超声仪器可能会向微型、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所以加强学生的医学物理学、电子学学习非常重要。

2.利用先进超声设备开展教学

在超声医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超声典型图像信息系统进行教学 。把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典型病例图像进行保存 ,积累各系统有价值的超声影像资料,充分利用学生在医院进行见习时机,让他们通过工作站调阅并查获感兴趣的病例,并进行系统学习,促进学生把超声检查知识与临 床 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建立影像教学网络教室,利用网络教室的服务器直接调取影像数据,可直接在网络教室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提高了教学效果。引进实时三维/四维B超,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实时超声检查的体验课,系统讲解实时超声的技术原理、功能、可以开展的项目等等,选取较为典型的案例,利用实时三维/四维彩超的动态录制功能,把检查的整个过程录下来,让学生近距离观摩到老师操作的手法。邀请部分积极有兴趣的学生参与一些科研项目,进一步加深对相关专业超声医学知识的理解。

3.侧重能力培养,实习实行导师制度

为了突出能力培养,可以成立超声技能培训中心,并指派老师负责超声检查操作技能培训,使学生可以进行见习操作和得到带教老师的解惑,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无缝衔接。导师制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既往由于没有专人管理,出现了人人都管,最后人人都不管的混乱局面。导师制是指由大影像各科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组成导师组,导师组共同制定实习生的大影像轮转计划,最后指定1名负责管理和考核实习生,实习中加强学生德育,培养良好医德。

4.采用PBL教学法[1]

超声医学教学方法仍然处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几乎不涉及以问题为基础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己经滞后于高等教育,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所以我们提倡采用PBL教学方法。

三、总结

我们从以上四个方面对超声医学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促使未来的超声医学向多学科相融合的方向不断发展,超声教学也必须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以适应社会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有用的超声医学检验诊断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贵平,金晨望,强永乾.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策略与趋势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3(40):818-819.

作者简介:

医学超声论文范文 第5篇

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效果论文【1】

【摘要】 目的 对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进行了重点分析与研究。

方法 对临床急诊的534例接受超声检查的患者进行详细的分类,并结合患者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临床急诊中超声检查的结果,对所患病情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了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应用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 经过超声检查与诊断,534例接受超声检查的急诊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达到了86.6%,基本符合率达到了4.6%,漏诊率约为1.4%,误诊率约为7.4%。

结论 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应用的正确效率较高,及时查出疾病病因的可能性较高,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确诊时间,帮助患者及时就诊,提高了病患的医治效果,提高了临床急诊中的抢救成功率。

同时,还能帮助医生对症下药,减少病人的痛苦,挽救更多的生命。

【关键词】 超声医学;临床急诊;应用

临床急诊所面临的患者,其病情都较为严重,尽早明确诊断显得十分重要,科学、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治疗十分关键。

超声医学检查由于其科学、准确、无痛无创、使用方便快捷的特点在查体科临床急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并且在继二维灰阶超声、多普勒超声后出现了新兴的超声医学技术超声造影。

[1]超声造影的诊断技术较之前两种超声检查技术更加科学、合理,克服了超声常规检查的局限性,主要是通过造影剂等方式增强了血液的方向散射,帮助急诊医师弄清血液的流向,观察其变化,对患者所患的疾病进行科学及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文根据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人民医院超声科的实际工作情况,随机抽取了534例临床急诊患者,对其诊断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其相关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常规资料 本次选择的临床急诊患者共534例,年龄在两岁到七十五岁之间,平均年龄为三十岁。

其中男性202人,女性332人。

选择的急诊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其中一部分患者在腹部剧痛的同时还伴有胸闷、恶心、四肢无力、身体发热等症状。

因此,我院对其采取了超声医学检查,其相关检查结果的详细分类如下:

临床急诊的534例患者,其诊断基本符合率、达标符合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4.6%、86.6%、1.4%、7.4%。

其中超声医学检查出现偏差的共有34例,误诊的有28例,其中出现了病情误诊的病例分别为,黄体破裂出血、胃十二指肠穿孔、外伤性肠破裂、异位妊娠、急性阑尾炎、盆腔炎包块,其误诊的病例数分别为2例、4例、2例、6例、8例、6例。

此外,其中还出现了2例外伤性肠破裂、2例自发性肠穿孔、2例黄体破裂出血共6例的漏诊。

[2]经过超声医学的初步检查,其中有272例急诊临床患者的病情通过手术或者病理的分析与研究得到了有效的证实。

其中的262例临床急诊患者则是通过其他手段得到了验证,[3]包括X线、临床穿刺、CT技术治疗等方法进行了验证。

1.2 超声医学临床急诊检查方法 目前的超声医学临床急诊检查是多种方式与诊断仪器的结合,包括生理盐水充盈膀胱、空腹检查、憋尿等。

[4]而本次超声检查依据病情的不同,不要求进行空腹检查,主要针对盆腔检查或者进行生理憋尿或者生理盐水的充盈检查,同时利用LOGIQ400、LOGIQ5等仪器对患者的腹部进行全面的检查。

1.3 超声医学临床急诊应用中的判断标准 超声医学临床急诊应用中的判断标准分为符合标准和基本符合标准。

临床观察与超声诊断相一致即视为符合标准。

再者,在对病患者腹腔的超声医学检查时,若超声医学检查只是显示了病灶区血供减少,或者只是显示了腹腔积血或积液时,即可视为基本符合标准。

2 超声医学临床急诊应用中结果

2.1 超声检查和临床检查的结果对比 根据超声检查与临床检查的结果不同,对超声检查的符合率、基本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进行了简单计算,其分别为86.6%、4.6%、7.4%、1.4%。

根据各医院的相关数据统计显示,被选择的病例组超声医学检查结果优于其它检查平均水平。

2.2 超声诊断病因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抽取的534例病患中,女性的外伤率比男性低很多,分别为21.8%和78.2%。

其超声诊断病因与男女之间的关系。

3 关于超声医学临床急诊应用中的讨论

临床急诊所诊断的疾病都是对生命存在威胁的关键性病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实践经验,除了在胆管系统、肠道性疾病、实质性脏器损伤、妇产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外,其他的常规检查对病患者和急诊医生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结 论

综上所述,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效用根据急诊病情的不同其表现出的作用也不一样,但是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的地位依旧不容动摇。

通过超声医学技术的改进与发展,漏诊、误诊的几率越来越小,并且在临床急诊中越来越受重视,对临床急诊也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峰,刘绪舜,宗光金,等.胃癌合并肝硬化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7(4):309-311.

[2] 高卫国,赵长勇,等.胃癌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5(9):713-716.

[3] 李彩琴.急性胰腺炎的超声临床诊断意义及漏诊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10(9):11-12.

[4] 金耀泉.浅谈超声胆总管结石临床诊断的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5):39-40.

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检查的应用效果【2】

【摘 要】目的:通过调查研究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的检查价值。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对我院门诊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分成50例的观察组和50例的对照组。

且给予两组正常病症检查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使用超声医学,并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比较。

结果:超声诊断与常规诊断的符合率和未诊断率为96%,4%和68%,32%。

两者之间的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

结论:超声医学在急诊的检查中具有比较高的正确率,不仅帮助医生减少了确诊时间,还为患者赢得了就诊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超声医学;急诊;价值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以及不断的发展和日益完善中,超声学对患者的病情及时快速的检测方面做出了重大的作用。

使得很多腹部疾病以及意外创伤的患者得到了迅速、及时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给患者提供了医治空间,提高了患者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

本文主要将我院6月至10月收治的50例急诊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诊断和超声医学进行诊断,且分析比较,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长沙医学院成教毕业论文[范文] 第6篇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

院(系)名称 专 业 名 称 学考指导生生教姓

名 号

长沙医学院 临床医学 谢满莲

师 杨爱华

副主任医师

2014-4-18 完 成 时 间

长沙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谢满莲

2014年 4月 18日

目 录

1.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临床资料分析.......................5.6 2.疤痕子宫对妊娠分娩的影响...........................6.7 3.影响疤痕子宫分娩方式选择的因素....................8 4.疤痕子宫不同分娩方式利弊与可行性...................8 5.辅助检查..........................................9 6.临床价值.........................................10 7.阴道试产必须具备的条件............................11 8.阴道试产中的注意事项...............................11

前 言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及子宫肌瘤的年轻化,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也随之增加。其分娩方式已成为产科临床突出的问题,临床要求既要尽可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再次剖宫产给母儿造成的不良影 响。又要遇见和避免可能发生的子宫破裂对母儿导致的危害。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

长沙医学院临床2012级临床专业专升本班 谢满莲

摘要

综述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利弊及对母婴的结局的影响,探讨阴道分娩的有效性,可行性及临床管理方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78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阴道试产成功率为23%。主要经阴道试产成功者为无试产禁忌症者经阴道试产,无骨盆产道异常,无胎位异常。彩超示子宫疤痕厚度大于0.5cm.结论阴道分娩的选择严格掌握指征,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合理运用刨宫产术。

关键词:疤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

随着疤痕子宫的增加,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已成为困扰产科医生的难题,回顾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78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和措施。

1、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2006年1月-22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疤痕子宫的足月妊娠产妇78例,年龄23-46岁,平均33岁,孕周38-42周,前次手术距此次妊娠小于两年的20例,大约2年的58例,最长时间10年,最短时间为13个月。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再孕8例,距前次手术小于一年的3例,间隔大于2年的5例,剖宫产术后再孕61例,第一次剖宫产术前有阴道分娩史17例。

2、结果

2.1阴道试产组28例无试产禁忌者行阴道试产,试产成功18例,占试产组64%,占疤痕子宫组23%,所有病例前次手术切口为甲级愈合,距前次手术13个月1例,其余均大于2年,子宫肌瘤剔除术3例,平均新生儿体重3200g,1-AP-gar氏评分大于7分17例,轻度窒息1例,无新生儿死忙。子宫不完全破裂1例,无产后出血,平均出血量320ml。

2.2阴道试产失败组28例试产失败10例,占试产组35.7%,占瘢痕子宫12.8%,第一产程延长新剖宫产3例,产妇高度紧张不能忍受疼痛要求剖宫产术6例,1例出现先兆子宫破裂,立即行剖宫产术,书中证实为不完全子宫破裂(原切口处),平均手术时间45分钟,新生儿无窒息,平均体重3225g,平均出血量240ml.2.3择期剖宫产组前次剖宫产的指征依然存在者32例,高度紧张拒绝试产13例,古典式剖宫产及体部较大肌瘤5例。无一例新生儿窒息,平均体重3360g,术中平均出血量320ml.3.讨论

3.1阴道分娩的选择子宫肌瘤剔除术者,提出肌瘤的大小,个数,位置影响阴道试产的选择,前次剖宫产的术式,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再次妊娠间隔时间,胎儿大小,产妇及家属的经济基础,医患双方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等均是影响分娩方式选择的因素。可试产的条件1.选择试产前必须详细了解前一次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手术指征。2.疤痕在2年以上,因为手术后2年以上子宫疤痕的肌肉化程度达到最佳状态3.阴道分娩式:有阴道分娩史者,宫颈容受条件较好4.无痛分娩的应用适合前次无剖宫产指征,因不能耐受疼痛而剖宫产者5,适当给予助产技术,缩短第二产程,在阴道试产中,宫口开大3cm,给地西泮10mg缓慢静推,人工破膜等。6,解除孕妇呵家属的思想顾虑。3.2合理运用剖宫产术,一般认为子宫体部切口(体部剖宫产,子宫体部肌瘤大于5cm)子宫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两次以上剖宫产史者不论再孕间隔长短,均应选择剖宫产,对手术后不足2年,彩超示子宫肌壁小于0.3cm者有明显的产科指征。如骨盆狭窄,胎位不正,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等选择剖宫产。因阴道试产的不可预测性及手术的相对安全性,对于胎儿特别珍贵拒绝试产者选择剖宫产。一.疤痕子宫对妊娠分娩的影响

1.子宫破裂:由于子宫存在疤痕,再次妊娠时子宫增大尤其在分娩过程中,愈合不良的疤痕不能承受子宫压力的增加而自发性破裂。2.产后出血:子宫疤痕尤其是位于子宫下段的疤痕,易引起子宫收缩不良,导致产后出血。

3.前置胎盘:由于疤痕处蜕膜发育不良,加之疤痕影响了早期附着于子宫下段的胎盘向上移行,导致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增加,而前置胎盘的发生,是疤痕子宫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的中药原因之一。4.剖宫产手术并发症增加:疤痕子宫孕妇行剖宫产分娩时损伤,感染,粘连加重,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增加。

二.影响疤痕子宫分娩方式选择的因素:总结目前临床上影响疤痕子宫再次分娩方式选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一旦发生子宫破裂后果极其严重,为减少医疗纠纷,临床医生对疤痕子宫有手术倾向,在交代病情中常侧重于子宫破裂的可能。使孕妇对阴道分娩缺乏信心,不愿试产。

2.前次剖宫产后疤痕子宫的孕妇,本次妊娠时要求绝育率达67%,有作者提出对有绝育要求者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因此对要求绝育的患者,医患双方都有剖宫产手术倾向性。

3.手术及麻醉技术的提高,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无疑使剖宫产率升高,也影响了疤痕子宫孕妇足月妊娠的阴道分娩率。

三.疤痕子宫不同分娩方式的利弊与可行性。总结其利弊如下:

1.剖宫产率的大幅上升,使母婴近期远期病率上升。而产妇及新生儿病死率均不能相应下降。

2.再次剖宫产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而阴道分娩阵痛时子宫下段变薄,上段变厚,宫口扩张,这种变化使产后子宫收缩力增加,有利于恶露排出,子宫复原,减少产后出血。

3.疤痕子宫由于盆腔粘连使再次手术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大为增加,临床上再次剖宫产术中因腹壁与子宫粘连无法剥离而经腹延长切口的病例屡见不鲜。同时再次手术可使原有腹腔粘连加重,切口痛,慢性盆腔痛,子宫活动受限发生率明显增加。此外多次手术子宫内膜损伤破坏或腹腔种植,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会。而阴道分娩可避免再次手术对子宫的创伤,减少盆腔粘连,减少感染,预防切口愈合不良。4.由于粘连及疤痕,组织弹性欠佳,暴露不充分,易造成剖宫产术中取胎头困难,又由于大部分孕妇未经试产,先露高浮,更增加取头困难,同时也增加了新生儿的窒息率。而分娩过程中子宫有规律的收缩。能使胎肺得到了锻炼。有利于出生后呼吸的建立,促使胎肺成熟,而很少发生肺透明膜病。分娩时宫缩和产道的挤压作用,可将胎儿上呼吸道的羊水和粘液排挤出来,使新生儿湿肺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大大减少。免疫球蛋白G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可由母体传给胎儿,而剖宫产儿缺乏这一获得抗体的过程,因而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具有更强的抵抗力。

5.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6.多次剖宫产会破坏子宫肌纤维,使疤痕加重,特别是子宫复旧至未孕状态时,峡部挛缩硬化,甚至宫颈上吊,宫体后屈,给日后的计划生育手术带来诸多困难,并易造成子宫损伤。

四.辅助检查。

以往由于缺乏症断子宫疤痕状态的可靠手段,产科医生常因担心子宫破裂而行剖宫产术,近年来,有许多针对应用现代检查手段诊断子宫疤痕状态的研究。尤其是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状态,对预测再次分娩结局及降低重复剖宫产率有重要意义。目前较为常用比较可靠的辅助检查手段有宫腔镜和超声诊断。

宫腔镜: 在非孕期用宫腔镜诊断子宫疤痕状态,对剖宫产术后又生育要求者,在月经周期第4-5天行宫腔镜检查,此时子宫内膜功能层已全部剥落,通过菲薄的基底层可以观察其下面的疤痕组织的状态,再次妊娠时可作为选择分娩方式的参考。具体关键词(四号Times New B超:在产前及产程启动后动态监测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及连续变化,用B超观察孕妇子宫下段厚度,发现子宫下段厚度大于等于35毫米时破裂的危险性明显降低,根据宫腔镜诊断将不同状态的子宫疤痕分为三级:一级为子宫峡部未见疤痕组织,已无法分辨,二级为子宫峡部有少许大小形态不同的疤痕组织成分,疤痕组织内血管网明显减少。三级为子宫峡部有宽窄不等的无血管网,疤痕组织带且凸凹不平,根据B超诊断亦将不同状态的子宫疤痕分为三级,一级为子宫下段无变薄现象,二级为子宫下段变薄,失去连续性,但未见胎儿毛发或胎脂斑点。三级为子宫下段变薄或缺失,可见胎儿毛发等。

五.临床价值:用宫腔镜和B超联合检查可做为评定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状态的可靠手段,为再次妊娠选择分娩方式提供依据。一级疤痕子宫若没有其他剖宫产指征存在,可以经阴道分娩。二级疤痕子宫可在B超的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并适时行阴道助产。如产程进展不顺利,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六.阴道试产必须具备的条件

阴道试产的成功率取决于产前对阴道试产指征的合理掌握,对有剖宫产的孕妇经阴道试产应详细询问本次妊娠经过,了解前次剖宫产手术指征,术式,新生儿体重及术后有无发热及出血等异常情况。检查子宫原切口疤痕区有无薄弱部分及压痛,必须具备1.前次剖宫产指征已不复存在,如双胎,前置胎盘,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过期妊娠,脐带绕颈,胎位异常,骨盆异常等。2.前次剖宫产术式是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后无发热,伤口感染,大出血等,如前次剖宫产为子宫体部纵切口,则为阴道试产的禁忌症。3子宫切口应于妊娠晚期行B检查,观察子宫前壁厚度及子宫疤痕的回声状态,测量子宫下段厚度大于等于3毫米,为切口愈合良好。如B超检查若发现子宫下段疤痕出现缺陷,或下段厚薄不均,或者羊膜囊自菲薄的子宫下段向母体腹部前壁方向膨出,应考虑子宫不全破裂4.前次剖宫产于本次妊娠间隔较久。病理检查证实,术后2到3年子宫切口疤痕处肌肉化程度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剖宫产术后2到3年是子宫切口愈合的最佳时期,再孕时间以剖宫产术后2至3年为宜。5.孕妇全身状态良好6.试产过程中宫缩有力,胎头下降快,宫口开大快,产程进展顺利。7.本次妊娠无严重的产科及内科合并症。8。宫颈成熟良好无头盆不称。9.医院具备随时手术,输血和抢救条件。10.禁止使用镇痛分娩,因其将掩盖下腹压痛及腹痛的症状,致使先兆子宫破裂的诊断处理延误。七.阴道试产过程中注意事项

临产后密切观察宫缩,胎心,宫口,先露下降等产程进展情况,绘好产程图,最好用胎心监护仪监护胎心和宫缩,以便及早发现异常,且产程中不予静脉滴注催产素,米索前列醇等催产方法,试产中药密切注意。有无子宫病理性缩复环形成,下腹部压痛,胎心率异常和血尿,是先兆子宫破裂的四大主要表现。

参考文献

1.张小勤,剖宫产术后在次妊娠的177例分娩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1):57—58 2.韩志安,朝丽莉:子宫疤痕状态的诊断与分娩方式的选择[J]现代妇产科进展,1999.8(4)

3.刘素芳,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相关问题[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8.23(6):869—870

4,刘春娟,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2中旬)

致 谢

上一篇:2024年上学期三年级下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家长想对宝贝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