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庆祝教师节工作的通知

2024-05-29

教育部庆祝教师节工作的通知(精选12篇)

教育部庆祝教师节工作的通知 第1篇

教育部关于庆祝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

教师[]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209月10日是我国第28个教师节。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组织好2012年教师节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争当教书育人模范”。为认真做好今年教师节的庆祝活动,我部拟订了《庆祝2012年教师节活动安排》,现予印发,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开展好今年教师节活动。各地要充分认识今年教师节的特殊意义,把庆祝教师节作为体现党和政府对教师的重视和关怀、展现教育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和风貌、动员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激励教师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重要时机,本着“隆重、热烈、务实、简朴”的原则,加强领导,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各项庆祝活动。要主动将教师节的重大活动安排提前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扎实开展好今年教师节活动。 二、围绕活动主题,因地制宜组织庆祝活动。各地各校要围绕教师节主题,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具体活动方案,有重点、分步骤实施。要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对教师的重视和关怀,生动反映人民教师的良好精神风貌,进一步弘扬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增强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三、组织好向张丽莉同志等教书育人楷模的学习活动,切实加强师德建设。要认真组织学生和广大教师收看收听张丽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通过组织座谈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交流学习体会。要在前一阶段广泛学习的基础上,拓宽学习内容,落实学习效果,把学习活动与师德教育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职业道德规范结合起来,引导广大教师以张丽莉同志为榜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努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四、深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真情实意为教师办实事。教育部门负责同志和学校领导要通过各种方式看望慰问教师,重点走访慰问农村一线教师、特岗教师、离退休老教师、贫困教师以及因公殉职教职工家属,送去党和政府以及学校的关怀和温暖。要深入基层、深入调研,认真倾听教师的意见建议,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在提高教师待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关心教师身心健康等方面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尊师重教的各项具体措施落到实处。 五、加强舆论宣传,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各地各校要围绕今年教师节主题,精心设计宣传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要集中宣传党和政府关于加强教师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宣传教育规划纲要发布以来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就,宣传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要坚持正面导向,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进一步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各地教师节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请及时报告我部。 附件:2012年庆祝教师节活动安排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年8月16日 附件:2012年庆祝教师节活动安排今年9月10日是第28个教师节。为努力营造庄重、喜庆、尊师、重教的节日氛围,展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现作出如下活动安排。一、总体思路2012年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紧扣“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争当教书育人模范”这一主题,秉持“体现党的关怀、展示建设成就、弘扬高尚师德、营造良好氛围”的理念,推出一批以张丽莉为代表的重大宣传典型,大力宣传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绩,大力宣传新时期人民教师新形象,进一步弘扬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进一步促进教育规划纲要的全面落实。二、主要活动安排(一)邀请中央领导同志看望慰问教师。提请国务院召开全国教师工作会议。 (二)开展全国重大典型张丽莉同志宣传工作 1.集中采访报道。8月中下旬,中央新闻媒体集中深入采访并进行宣传。 2.举办学习张丽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8月下旬,在京举办首场报告会。拟请中央领导同志接见报告团全体成员。首场结束后赴各地巡回报告。 3.举办学习张丽莉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9月上旬,由中宣部、教育部、黑龙江省委共同举办。 (三)会同中央主要媒体组织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 (四)会同中央电视台举办2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颁奖特别节目,9月10日晚播出。 (五)宣传推广“教师之歌”。拍摄“教师之歌音乐电视”,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滚动播出。 (六)在中央媒体开辟“教师队伍建设成就巡礼”专栏,集中报道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就。 (七)举办“感念师恩”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围绕祝福老师、我身边的好老师、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等话题,征集展示社会各界人士和大中小学生对老师的祝福。

教育部庆祝教师节工作的通知 第2篇

【发布文号】教师厅[2009]4号 【发布日期】2009-08-25 【生效日期】2009-08-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隆重庆祝2009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

(教师厅[200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9月10日适逢我国第25个教师节。做好今年教师节庆祝、表彰和宣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庆祝教师节有关工作安排及要求通知如下:

一、教师节主题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祖国的未来与人民教师的使命”。教师节的主题教育将结合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进行,深入宣传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事业的伟大成就,大力宣传全国教育系统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隆重表彰全国模范教师。通过活动,充分展现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的丰功伟绩;全面反映人民教师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大力弘扬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增强献身祖国教育事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际行动迎接国庆60周年,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活动安排

1.隆重表彰全国教育系统模范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先进集体,举行“庆祝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2.举行“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颁奖大会”。

3.举办“第四届全国师德论坛”。深入学习贯彻新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研讨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

4.组织慰问英模教师代表及家属,看望长期坚于职守的农村教师代表,召开特岗教师座谈会。

5.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观看电影《孟二冬》;新闻媒体集中宣传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教育系统涌现出来的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讴歌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

教育部将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教师节庆祝活动有关工作部署。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及各有关方面要围绕今年教师节主题,总体部署,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切实做好教师节庆祝活动的各项工作。

三、有关工作要求

1.采取各种方式,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加深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巨大变化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教书育人作为奉献社会的职责使命,把为人师表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把终身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进一步明确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全面提高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崇高情感,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2.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集中推出一批模范教师典型,大力表彰和宣传他们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的崇高精神。教师节期间,要组织走访慰问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年来为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营造崇尚模范教师的浓厚氛围。

3.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一次主题鲜明、广泛深入的师德教育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德教育活动与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主题学习、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多样和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特别是中小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广泛开展教师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大讨论,帮助广大教师全面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引导广大教师以模范教师为榜样,全面提高师德素养,立足岗位,奋发进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4.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生活上关心教师,依法保障和大力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教师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培训中的实际困难;要为教师终身学习、长远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使教师安心从教,乐于长期从教;要对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给予更多支持,把尊师重教的各项具体措施落到实处。

教育部办公厅

二○○九年八月二十五日

教育部庆祝教师节工作的通知 第3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决策部署, 2014年8月, 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县 (区) 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 (教师[2014]14号) , 对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根据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部署安排, 经研究, 教育部决定组织申报首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 (以下简称示范区) 建设。通知的事宜包括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和要求, 以及报送要求和联系方式。

教育部庆祝教师节工作的通知 第4篇

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及《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9]1号)要求,为切实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并有效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就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通知如下:

一、全面实施“特岗计划”,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下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联合启动实施“特岗计划”,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特岗计划”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和有效政策举措,计划的实施有力地缓解了农村地区教师紧缺和结构性矛盾,促进了农村学校面貌的变化,受到各地普遍欢迎。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加大;同时,部分农村学校特别是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师仍然紧缺,毕业生下不去,合格教师难以补充的问题仍然突出。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并有效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2009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等四部门决定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并将实施范围由“两基”攻坚县为主扩大至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各地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33号)的有利时机,全面推进“特岗计划”。中西部地区在认真贯彻教师[2009]1号文件精神,深入细致地抓好国家“特岗计划”实施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实施地方“特岗计划”。国家计划的名额将根据各地落实国家“特岗计划”的情况以及实施地方“特岗计划”的情况进行分配。东部地区要根据国家“特岗计划”的原则精神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地方“特岗计划”,鼓励吸引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特岗计划要形成规模,教师基数大、缺额较多的省(区、市),每年设岗不少于1万人,要经过努力,争取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达到20万人。今后城市、县镇中小学校教师自然减员空岗优先聘用服务期满的特岗教师以及其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基层项目的服务期满人员。

二、深化教师队伍补充机制改革,确保教师聘用质量

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机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一掌握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编制需求情况,及时会同省级机构编制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实行编制动态管理,按照总量调控、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调整和使用本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不断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及时满足教师补充需求。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规定的增编因素,切实保障编制紧张学校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学点分散的地区、民族地区双语教学配备教职工的基本需求。可参照县镇标准核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及时调整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入学较多学校的编制数。同一区域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可以互补余缺。

全面推行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从2009年开始,各地中小学新任教师补充应全部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要坚持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招聘程序,严把选人标准和质量,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国家或地方“特岗计划”的实施,统筹考虑本行政区域内教师岗位需求情况,合理安排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的补充,统一组织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按规定程序择优聘用。坚决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要及时为中小学补充合格教师,严禁在有合格师资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重点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要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重视英语、信息技术、艺术、体育、科学等紧缺学科教师的补充,以满足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开设课程的需要。

要确保特岗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方面与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特岗教师继续留在当地从教。

三、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确保持证上岗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人口关,保证新增教师质量。各地要切实落实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将持有与教学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作为教师招聘录用的前提条件和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严禁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担任专任教师。

教师资格认定中要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能力要求。所有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必须通过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教育教學能力测试(包括综合笔试和实践能力测试)。国家教育考试机构负责研制测试大纲、建设试题库、组织命题和考务等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教育部审定的测试标准和测试大纲组织实施。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掌握教师资格申请条件和认定程序。要将申请人修学教师资格课程、通过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进行教育实习和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等作为申请教师资格的前提条件。申报“特岗教师”人员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可与招聘考试结合进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开办师范类专业和教师资格课程的院校进行评估和资质认定,并报教育部备案。

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教师补充工作的监督管理

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教师补充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地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要全面清理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情况,将清查出来的编制,优先调整到急需编制的学校用于新教师补充。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教育部庆祝教师节工作的通知 第5篇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庆祝2008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

(闽教人〔2008〕112号)

各设区市教育局、高等学校,厅直属单位(学校):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北京夏季奥运会胜利闭幕后,又迎来了我国第24个教师节。做好2008年教师节庆祝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教育部庆祝活动的要求并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做好今年教师节活动的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2008年教师节主题

2008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学习英模教师,弘扬伟大师魂”。今年教师节将大力宣传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先进事迹,深入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全省教育系统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通过教师节活动,激励全省广大教师向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和全省教育战线优秀教师学习,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进一步增强教师职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教师节主要活动安排1、9月10日下午,省委、省政府领导将会见优秀教师代表,并同优秀教师代表座谈。

2、印发《关于开展向教育系统“省优秀共产党员”学习的通知》,编印“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风采录”。

3、组建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团,赴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和部分市、县开展巡回报告。

4、教师节前后,将在《福建日报》等主流媒体,集中宣传我省优秀教师代表的先进事迹,展现我省优秀教师的精神风貌。

5、9月10日晚,将举行2008年福建省庆祝教师节文艺晚会,并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

6、教师节前后,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领导将赴各地、各有关高校慰问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

三、教师节有关工作要求

1、要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抗震救灾英模教师的先进事迹,学习抗震救灾英模教师英勇献身、顽强拼搏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要把英模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生动教材,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立足岗位,奋发进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结合实际,采取各种方式,大力表彰和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通过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宣传工作,大力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充分展现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3、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后,各地、各校要组织学习宣传和抓好贯彻落实,并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帮助广大教师全面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自觉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生活上关心教师,依法保障教师待遇,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教师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培训中的实际困难;要为教师终身学习、长远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使教师安心从教,乐于长期从教;要对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给予更多支持,把尊师重教的各项具体措施落到实处。

5、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加庆祝教师节活动。要进一步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学习抗震救灾英模教师事迹,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教育部新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弘扬师德精神,以实际行动庆祝自己的节日。

各地各校组织教师节主题活动,以及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的情况,请及时报我厅。

福建省教育厅

二○○八年九月一日

教育庆祝教师节暨表彰会的通知 第6篇

一、时间:9月9日(周五)下午3:00

二、地点:xx区学术报告厅

三、参加人员:

1、区教育局班子成员;

2、各学校校级领导;

3、各幼儿园园长;

4、各街道(园区)社区教育中心主任;

5、区教育局所有科级干部;

6、今年获得区级以上荣誉受表彰教师(省特级教师、行知奖、市学科带头人、市德育工作带头人、区学科带头人、区教坛新秀、区师德先进个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四、相关要求:

1、所有参会人员提前15分钟进入会场,按座位票就坐。各学校、幼儿园于9月7日下午分别到中教科方杰、托幼办徐锦玲处领取座位票。

2、请今年获得省特级教师、行知奖、市学科带头人、市德育工作带头人、区学科带头人、区师德先进个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的教师,于9月9日下午2:15到区政府大楼南门参加合影拍照,要求仪容、服装庄重大方。

3、所有参会人员尽量乘坐公共交通或合乘车辆,自驾车辆一律停放xx中学初中部。

xx区教育局

教育庆祝教师节暨表彰会的通知 第7篇

为隆重庆祝我国第xx个教师节,大力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推动品质学校建设,区委、区人民政府决定召开庆祝xxx年教师节表彰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xxx年9月7日(星期三)上午9:00

二、会议地点:区政府会议中心1号会议室

三、参会人员:

1.区直中小学、职校校长、支书;

2.各镇中心学校校长、支书;

3.各事业子校、民办学校校长;

4.城区幼儿园园长,学前教育集团核心园园长;

5.受表彰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代表、优秀班主任代表、优秀教师(含支教教师)代表。

以上参会人员名单具体见附件1。

四、会议要求:

1.受表彰人员(含受表彰单位负责人)提前40分钟到场,披挂绶带后集中进场在指定位置就座;其余参会人员提前30分钟签到进场入座。

2. 严格遵守会场纪律,手机设置成静音或震动状态,不随意走动。

3.请各校按照《xx区第xx个教师节表彰会签到册》(见附件1)所列人员,通知相关人员准时参会,严禁迟到、早退和无故缺席,会议不允许请假。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参会,需向局分管领导请假(肖维督学),并委派人员代会,将代会人员名单反馈局办公室(联系人:杨丹;电话:xxxxxxxxxxxxxx)。

4.请与会人员着白色上装,黑色下装。

5.请各校下载《xx区第xx个教师节表彰会座位图》(附件2),提前告之参会人员,熟悉会场分布情况,提前在指定位置对号入座。

6.会后请各单位在签到处领取奖牌、荣誉证书。

7.请与会人员注意往返途中安全。

附件:1.xx区第xx个教师节表彰会签到册

2.xx区第xx个教师节表彰会座位图

区教育局办公室

教育部庆祝教师节工作的通知 第8篇

《基本标准》是对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也是评估、检查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凡是达不到《基本标准》要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学校, 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不得评为合格等级, 各省 (区、市) 不得批准其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学校。

各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把体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切实加强领导和规范管理, 认真落实《基本标准》。

教育部将适时组织开展面向所有高校的《基本标准》达标工作专项评估、检查, 凡不达标的学校, 将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 整改期间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学校停止招收运动队新生。

请将此件转发至所属高校。

2014年6月11日

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 切实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普通本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工作。

一、体育工作规划与发展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将学校体育纳入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 认真执行国家教育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及各项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 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养成良好锻炼习惯。挖掘学校体育在学生道德教育、智力发展、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中的多元育人功能, 有计划、有制度、有保障地促进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统筹规划学校体育发展, 把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和重要工作内容, 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 全面发挥体育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制订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 明确工作目标、具体任务、保障措施和责任分工, 并落实各项工作。

3.设置体育工作机构, 配备专职干部、教师和工作人员, 并赋予其统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管理职能。实行学校领导分管负责制 (或体育工作委员会制) , 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体育工作专题会议, 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各有关部门积极协同配合, 合理分工, 明确人员, 落实责任。

4.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管理, 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竞赛活动、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领域制订规范文件、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监测。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机制, 并纳入综合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二、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

5.严格执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必须为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 (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 的体育必修课, 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 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为其他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选修课成绩计入学生学分。每节体育课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0人。

6.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每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 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要将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 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

7.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指导学生科学锻炼, 增强体育教学的吸引力、特色性和实效性。建立体育教研、科研制度, 形成高水平研究团队, 多渠道开展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教学质量、课余训练、体育文化水平等为目标的战略性、前瞻性、应用性项目研究, 带动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提高。

三、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

8.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加强保障。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多样化、可选择、有实效的锻炼项目, 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 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9.学校每年组织春、秋季综合性学生运动会 (或体育文化节) , 设置学生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竞技性、健身性和民族性体育项目, 参与运动会的学生达到50%以上。经常组织校内体育比赛, 支持院系、专业或班级学生开展体育竞赛和交流等活动。

10.注重培养学生体育特长, 有效发挥体育特长生和学生体育骨干的示范作用, 组建学生体育运动队, 科学开展课余训练, 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和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竞赛。

11.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促进中华优秀体育文化传承创新。学校成立不少于20个学生体育社团, 采取鼓励和支持措施定期开展活动, 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传统和特色。开展对外体育交流与合作。通过校报、公告栏和校园网等形式, 定期通报学生体育活动情况, 传播健康理念。

12.因地制宜开展社会服务。支持体育教师适度参与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的组织、裁判等社会实践工作。鼓励体育教师指导中小学体育教学、训练和参与社区健身辅导等公益活动。支持学校师生为政府及社会举办的体育活动提供志愿服务。

四、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

13.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 安排专门人员负责, 完善工作条件, 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 测试成绩向学生反馈, 并将测试结果经教育部门审核后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 形成本校学生体质健康年度报告。及时在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

14.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制度, 学生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 作为对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毕业时, 学生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 (因病或残疾学生, 凭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 。毕业年级学生测试成绩及格率须达95%以上。

15.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将体质健康状况、体育课成绩、参与体育活动等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16.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和研判机制,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定干预措施, 视情况采取分类教学、个别辅导等必要措施, 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 切实改进体育工作, 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五、基础能力建设与保障

17.健全学校体育保障机制, 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 并与学校教育事业经费同步增长。加强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伤害预防和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校园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妥善处置伤害事件。

18.根据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竞赛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工作需要, 合理配备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年龄、专业、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 健全体育教师职称评定、学术评价、岗位聘任和学习进修等制度。

19.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竞赛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工作纳入教师工作量, 保证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 (专业) 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标准一致, 实行同工同酬。

教育部庆祝教师节工作的通知 第9篇

为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推动各地变革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在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送教下乡培训指南》《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指南》《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指南》《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指南》等乡村教师培训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在“国培计划”和乡村教师全员培训组织实施工作中参照执行。

送教下乡培训指南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5〕10号)相关要求,推进各地做好送教下乡培训,切实推动培训团队深入课堂、现场指导,着力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特制定本指南。

一、目标任务

省市统筹,区县组织,依托本地培训团队,整合区域外专家资源,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定期开展送教下乡培训,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校本研修,创新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主要任务如下:

1.分学科组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送培团队。

2.分阶段开展主题鲜明的送教下乡培训。

3.现场指导乡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

4.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5.加工生成一批本土化培训课程资源。

6.完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二、实施流程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将送教下乡培训纳入乡村教师全员培训规划,制订送教下乡培训周期计划与年度计划。原则上同一乡镇同一学科每年送培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天,确保送教下乡培训实效。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教研机构)会同高等学校,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要求,做好培训需求调研,确定培训主题,研制实施方案,按照以下主要环节实施送培:

1.诊断示范

培训团队深入乡村学校现场,通过课堂观察、师生访谈、工具测评等方式进行诊断,找准乡村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选择契合主题的课例,采取说课、上课、评课等多种方式提供示范教学,提出教师研修任务。

2.研课磨课

学校组织教师围绕研修主题,按照研修任务,结合校本研修,开展研课磨课。研课环节着力开展课例研讨,进行对照反思,突出经验学习。磨课环节突出课堂教学问题解决,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进行打磨,不断改进教学设计。送培团队针对学校研课磨课的难题,通过示范教学、同课异构、专题研讨等方式进行现场指导,生成合格课、优质课、精品课。

3.成果展示

送培团队会同乡村学校或研修片区开展阶段性研修成果展示,采取说课、上课、评课等方式展示教学改进成效,通过微课例、微案例、微故事等展示研修成果。

4.总结提升

送培团队指导乡村学校和教师对年度送教下乡培训工作进行系统总结,梳理经验、反思问题、明确改进方向,生成代表性成果,制订下一年度校本研修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教研机构)对各个送培团队课程及学校研修的代表性成果进行加工,形成本土化培训资源包,支持学校校本研修和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三、职责分工

1.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1)统筹规划,完善制度,建立机制,大力推动区县开展送教下乡培训。

(2)有效利用国培、省培、市培经费对区县进行支持。

(3)依据培训质量标准,做好区县开展送教下乡培训工作的指导、监管评估。

(4)发掘区县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及时总结推广。

2.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1)根据省市要求,制订区县送教下乡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

(2)积极引进高等学校资源,有效整合本地培训、教研、电教等部门资源,建立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片区研修中心和乡村学校四位一体的送教下乡培训支持服务体系。

(3)按照培训者与本地乡村教师比不低于1∶30建立县级培训团队,整合区域外专家资源,分学科(领域)组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送培团队。制订相关激励政策,支持县级培训团队开展送培工作。

(4)根据培训规划和职责分工,落实培训经费。

(5)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职责,确保各环节工作落实到位。

(6)有效加工送教下乡培训生成性资源,并纳入本地培训资源库,进行推广利用。

(7)依据培训质量标准,做好对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教研机构)、送培团队和乡村学校的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工作。

(8)发掘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及时宣传推广。

3.送培团队职责

(1)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切实提升送教下乡培训能力。

(2)按照培训实施方案,高质量完成送教下乡培训任务。

(3)梳理、研究乡村教师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策略。

(4)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升送教下乡培训实效。

(5)及时总结送培经验,有效推广送培成果。

4.乡村学校职责

(1)将送教下乡培训纳入校本研修规划,制订本校实施方案,实现送教下乡培训和校本研修有机整合。

(2)会同送培团队做好诊断示范、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等环节的实施工作。

(3)负责研课磨课环节的实施工作。

(4)做好培训生成性资源的汇聚整理工作,向区县推荐代表性成果。将区县培训资源包和本校资源纳入校本研修课程。

(5)做好本校学科组和教师研修的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

(6)做好本校实施工作总结,督促指导乡村教师做好总结提升。

5.教师职责

(1)认真参加诊断示范,找准自身课堂教学突出问题,明确研修目标任务,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2)认真参加研课磨课,借鉴示范课例,优化教学设计,及时将培训所学用于课堂实践,切实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3)积极参与“说课、上课、评课”和“微课例、微案例、微故事”展示活动,提炼生成个人代表性成果。

(4)认真进行个人总结,梳理经验、反思问题、明确改进方向,制订下一步个人发展计划。

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 指南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5〕10号)相关要求,推进各地开展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形成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切实提升乡村学校校本研修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指南。

一、目标任务

针对当前乡村教师培训中存在的校本研修质量不高,网络研修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不紧密,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持续支持等问题,大力推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有效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为乡村学校持续提供专家指导和优质课程,建立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推进乡村教师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实施流程

1.做好规划设计。省市统筹指导,区县与学校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纳入乡村教师全员培训规划和校本研修规划,会同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分别制定区县实施方案和学校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目标明确,突出重点,细化措施,明晰责任,操作性强,体现区域和学校特色。

2.建立研修支持体系。省市统筹协调,区县会同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建立“个人空间—工作坊—学校社区—区域社区”一体化的县域网络研修社区。建立“县域—片区—学校”三位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落实各方责任。加强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推进本地教师培训、教研、电教等部门资源有效整合,完善县域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遴选专职培训者、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建立县级培训者队伍。加强乡村学校校长培训,重点提升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组织管理能力。学校要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好学校网络研修社区,建立校级培训者队伍。乡镇中心学校要将所辐射的村小和教学点纳入本校研修体系。

3.开发建设优质资源。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要做好预设性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工作,采取自主开发、合作建设、购买引进等方式,提供覆盖全学科(领域)、满足乡村教师跨年度、长周期研修需要的培训课程资源,为每个乡村教师提供充足的选学课程。重点建设乡村教师急需的师德修养、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资源。着力开发、提供网络协同研修工具和学科教学工具,做好通用教育教学数字资源的整理与推荐。区县和学校要会同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重点围绕培训生成性成果和学员结业成果,采取定向征集、择优遴选、加工升级等方式,建立本土化的区域和学校资源库,有针对性地推送给每个乡村教师,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并为后续研修提供支持。区县要明确培训生成性成果和学员结业成果的质量标准,将成果质量与培训评价挂钩,为开发高质量课程资源奠定基础,提升培训综合效益。

4.组织实施研修。区县会同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落实区县实施方案,组织乡村学校开展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乡村学校落实校本研修实施方案,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有效组织教师开展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区县与学校要切实做好以下两项研修:

一是常规研修。结合备课、上课、评课和班级管理等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采取技能训练、课例研究、专题研讨、同课异构、同行评价、专家与培训者指导等方式,着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网络研修要为常规研修提供工具支持、资源支持、专家指导和大数据分析支持等。工具支持主要包括提供学情诊断工具、教学设计工具、协同备课工具、观课评课工具、音视频互动工具和网络社交工具等。资源支持主要包括提供备课资源库、学科案例库、通识和学科教学课程库等。专家与培训者指导主要通过网上诊断、课例点评、组织研讨、解答问题等,引领带动常规研修。大数据分析主要通过记录并反馈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和学习研修的行为轨迹、关键内容及学习成效,支持教师日常反思改进,有效反映教师专业成长历程,激励教师自主发展。

二是专题研修。主要采取诊断示范、专题讲座、主题研讨、行动研究和成果展示等方式,定期开展主题鲜明的递进式系列研修活动,着力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的突出问题,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网络研修要为专题研修提供工具支持、资源支持和专家与培训者指导。工具支持主要包括提供问题收集与整理工具、观课评课工具、音视频互动工具和网络社交工具等。资源支持主要包括提供与研修主题直接相关的典型案例、专题课程和方法课程等。专家与培训者指导主要通过网上诊断、课例示范、专题讲座、主题研讨、课题研究指导、成果总结与推送等,引领带动专题研修。

5.抓好监管评估。省市和区县要做好校本研修实施的过程监管工作,建立监管制度,落实监管责任,改进监管方法,对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进行有效管理。省市要着力做好对区县培训方案落实、县域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县级培训者队伍建设、县域研修活动开展、县级培训资源库建设、校本研修管理评价等方面的过程监管。区县要着力做好对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的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培训课程落实、培训团队建设、常规研修与专题研修活动支持、学员管理与评价支持等方面的过程监管;做好对学校的校本研修方案落实、校级培训者队伍建设、学校网络研修社区应用、常规研修与专题研修活动开展、学员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过程监管。

省市和区县要依据培训质量标准,采取大数据评估、参训教师匿名评估、抽查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校本研修绩效进行评估。要强调应用导向,重点评估教师的学习应用实效和培训成果,网络研修社区建设的成效与特色等。建立培训绩效通报制度,将评估结果作为区县、学校、教师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职责分工

1.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1)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纳入省市教师培训规划,完善制度,建立机制。

(2)有效利用国培、省培、市培经费对区县进行支持。

(3)做好对区县的指导和监管评估工作。

(4)发掘区县和学校的先进做法、典型经验,及时总结推广。

2.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1)根据省市要求,制订培训规划与实施方案。

(2)完善校本研修管理制度,明确项目参与各方职责,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3)加强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建立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与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的协作机制。

(4)建立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指导学校建立网络研修社区。

(5)建立县级培训者队伍,加强校长培训,提升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指导与管理能力。

(6)根据培训规划和职责分工,落实培训经费。

(7)组织学校开展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组织开展跨校区域研修活动。

(8)做好本土化区域资源库建设与使用工作。

(9)做好对学校和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的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工作。

(10)及时发掘“好学校、好教师、好成果”,做好典型经验、先进做法的总结与宣传推广。

3.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职责

(1)根据区县培训规划与实施方案,制订网络研修支持服务计划,协助学校研制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方案。

(2)提供满足培训需要的功能完善的网络研修平台。

(3)支持区县和学校建立网络研修社区。

(4)做好预设性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工作,支持区县和学校做好本土化资源的遴选、加工与应用。

(5)组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专家团队,做好培训指导工作。支持区县做好县级培训者及校长培训工作。

(6)支持区县和学校组织实施常规研修和专题研修。

(7)做好线上与线下研修数据的记录、分析和反馈,利用大数据分析,支持教师反思改进与自主发展。

(8)支持区县做好学校校本研修的监管评估工作,支持学校做好教师研修的监管评估工作。

(9)及时发掘“好学校、好教师、好成果”,做好典型经验、先进做法的总结与宣传推广。

4.学校职责

(1)校长为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根据区县要求,制定校本研修规划与实施方案。

(2)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明确校内各方职责,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3)依托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立学校网络研修社区。

(4)建立校级培训者队伍,提升培训者组织实施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的能力。

(5)根据培训规划和职责分工,落实培训经费。

(6)组织开展网络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参加跨校区域研修活动。

(7)做好学校资源库的建设与使用工作。

(8)做好对教师研修的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工作。

5.教师职责

(1)根据校本研修规划与实施方案,制订个人研修计划。

(2)认真参加常规研修,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技能。

(3)认真参加专题研修,切实解决教育教学的突出问题。

(4)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建好“个人空间”,养成网络学习习惯。

(5)学以致用,完成培训实践任务,提交实践成果。

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指南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5〕10号)相关要求,推动各地组建乡村教师工作坊,开展工作坊研修,建立“用得好、辐射广、共成长”骨干引领全员的常态化研修机制,特制定本实施指南。

一、目标任务

针对当前乡村教师发展专家指导不够、骨干教师引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托骨干教师组建工作坊,带动乡村教师开展工作坊研修,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推进骨干引领全员的常态化研修。主要目标任务如下:

1.遴选骨干教师并培养成为工作坊主持人。

2.依托工作坊主持人建立一批乡村教师工作坊。

3.工作坊主持人带动一定数量的乡村教师进行工作坊研修。

4.持续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5.推动工作坊主持人从优秀迈向卓越。

6.完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二、实施流程

省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工作坊研修纳入乡村教师全员培训规划,科学制定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方案,遴选网络研修平台功能完善、网络研修成效突出的高等学校或教师培训专业机构作为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依托本地培训教研机构,按照“建坊、用坊、评坊”的流程,组织实施教师工作坊研修。

1.建坊

(1)示范性教师工作坊组建

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组建示范性教师工作坊,综合考虑学段、学科(领域)覆盖面,择优遴选区县骨干教师教研员,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作坊主持人专项培训。

(2)乡村教师工作坊组建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依托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分学段、学科(领域)组建乡村教师工作坊,将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乡村教师纳入工作坊。工作坊内可设立若干研修小组,选拔优秀学员担任组长,明确研修分工,建立研修小组间的合作竞争机制。

2.用坊

(1)示范性教师工作坊研修

省市组织开展示范性教师工作坊研修。示范性工作坊研修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培训能力培训和工作坊主持能力培训两个方面,以工作坊主持能力培训为重点。基础培训能力培训应包括培训需求诊断分析、培训方案设计、培训课程资源开发、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课堂教学指导和培训绩效评价等。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培训应包括网络研修指导、线上与线下研修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诊断与指导、生成性培训资源开发、教师协同研修指导等。

优化示范性教师工作坊研修流程,将集中面授、网络研修与工作坊研修实践相结合。先行开展工作坊主持人集中面授,然后采取网络研修对工作坊主持人进行跟进指导,同时工作坊主持人进行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实践。要适时对工作坊主持人进行再次集中面授,重在分享工作坊主持经验与成果,解决主持工作坊的突出问题,优化下一步研修方案。

(2)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

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要将主题研修与常规研修相结合,以主题研修为主,确保研修针对性;将网络研修、集中培训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师学用结合,确保研修实效性。

主题研修要针对乡村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预设研修主题,主要采取诊断示范、课例研修、专题研讨、微型讲座、课题研究指导和成果总结展示等方式,由工作坊主持人组织全坊乡村教师进行主题鲜明的研修活动。要根据研修主题,设置递进式研修内容,持续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主题研修要将网络研修、集中培训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网络研修重在支持主题研修的常态化开展;集中培训重在现场诊断示范、研修成果展示和经验分享等,营造研修氛围,巩固研修成效;现场实践重在推动乡村教师及时将网络研修与集中培训所学应用于实践,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常规研修要结合乡村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主要采取网上诊断、课例点评、问题解答、资源推送等方式,由工作坊主持人对乡村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常规研修主要采取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动教师即学即用。

区县要将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纳入区县日常培训教研工作,建立本地培训教研机构与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的协同机制,为工作坊研修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和有力的条件保障,确保研修的常态化。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要为工作坊研修提供平台支持、课程资源支持、工具支持与专家指导等服务,确保研修高效开展。省市要从区县乡村教师工作坊中遴选一批成效突出、受教师欢迎的工作坊,给予重点支持。

3.评坊

省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工作坊研修的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工作,建立制度,落实责任,改进方法,对工作坊研修的关键环节、重点工作和实施绩效进行有效管理。要创新评估方式方法,依据培训质量标准,采取大数据评估、参训教师匿名评估、抽查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工作坊研修绩效进行有效评估。

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重点做好示范性工作坊和区县工作坊研修工作的监管评估。对示范性工作坊的评估应以参训学员的工作坊主持能力提升程度、工作坊研修创新和引领等为重点。对区县开展工作坊研修工作的评估应以重视程度、经费保障和实施成效等为重点。评估结果应作为省市对区县进行支持的重要依据。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乡村教师工作坊和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的监管评估工作。对乡村教师工作坊的评估应以工作坊主持人的引领带动作用、学习共同体组建、研修活动开展、资源生成和乡村教师学习与实践成效等为重点。要根据评价结果,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主持人给予奖励支持,对工作不力的主持人及时进行调整。对本地培训教研机构的评估应以工作坊研修与日常培训教研工作的结合成效为重点。对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的评估应以平台支持、课程资源支持、工具支持和专家指导成效为重点。

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要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有效记录并反馈工作坊主持人和乡村教师的研修行为及成效,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工作坊、工作坊主持人管理坊内学习小组与学员提供有力支持。

工作坊主持人要根据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做好本坊学员的监管评估工作,通过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对参与研修、支持同伴、完成任务和生成成果等进行有效评价。要完善坊内管理评价机制,激励学员认真参与、乐于展示、积极分享。要发掘推荐优秀小组与优秀成员,并对学习不力的学员进行有效督促。

三、职责分工

1.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1)将工作坊研修纳入省市教师培训规划,完善制度,建立机制。

(2)有效利用国培、省培、市培经费对区县进行支持。

(3)组建示范性工作坊,做好乡村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培养工作。

(4)做好对示范性工作坊、区县开展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工作的指导和监管评估。

(5)发掘先进做法、典型经验,及时总结推广。

2.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1)根据省市要求,制定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规划与实施方案。

(2)完善工作坊研修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职责,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3)加强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建立区县培训教研机构与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的协同机制。

(4)遴选工作坊主持人,将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乡村教师纳入工作坊,组建乡村教师工作坊。

(5)根据培训规划和职责分工,落实培训经费。

(6)组织开展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

(7)做好工作坊研修本地资源的建设与使用工作。

(8)做好本地乡村教师工作坊和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的监管评估工作。

(9)及时发掘“好工作坊、好教师、好成果”,做好典型经验、先进做法的总结宣传推广。

3.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职责

(1)根据工作坊研修实施方案,制订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方案。

教育部庆祝教师节工作的通知 第10篇

各学区(校):

为了大力宣传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优秀事迹,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教师职业的荣誉感、使命感,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根据省教肓厅今年教师节活动安排,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做好今年教师节庆祝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庆祝活动力戒形式主义,反对铺张浪费、奢靡之风。各乡(镇)学区、县直学校要结合本学区(校)实际,本着求真务实、勤俭节约的原则,组织策划好今年教师节各项活动。

二、要以今年教师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高尚情操。通过举行升旗仪式、教师宣誓、表彰大会、文艺表演以及座谈会等形式,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自豪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引导和激励教师乐从师、为人师、做名师,树立健康向上的职业理想,积极投身教育事业。

三、各学区(校)领导班子要深入基层,慰问一线教师、优秀教师、特岗教师、离退休老教师、贫困教师和因公殉职教职工家属,多出思路、多办实事,将尊师重教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教师节期间,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平台,大力宣传立德树人、爱岗敬业、严谨笃学、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为广大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

五、严明纪律,务实廉洁。各学区(校)要坚决杜绝借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向家长、学生收取礼物、礼金、有价证券等有违师德师风的行为,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高人格修养和学术魅力,做人人敬仰爱戴的学问之师、品行之师。

教育部庆祝教师节工作的通知 第11篇

教师厅[200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9月10日适逢我国第25个教师节。做好今年教师节庆祝、表彰和宣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庆祝教师节有关工作安排及要求通知如下:

一、教师节主题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祖国的未来与人民教师的使命”。教师节的主题教育将结合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进行,深入宣传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事业的伟大成就,大力宣传全国教育系统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隆重表彰全国模范教师。通过活动,充分展现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的丰功伟绩;全面反映人民教师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大力弘扬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增强献身祖国教育事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际行动迎接国庆60周年,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活动安排

1.隆重表彰全国教育系统模范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先进集体,举行“庆祝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2.举行“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颁奖大会”。

3.举办“第四届全国师德论坛”。深入学习贯彻新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研讨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

4.组织慰问英模教师代表及家属,看望长期坚于职守的农村教师代表,召开特岗教师座谈会。

5.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观看电影《孟二冬》;新闻媒体集中宣传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教育系统涌现出来的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讴歌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

教育部将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教师节庆祝活动有关工作部署。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及各有关方面要围绕今年教师节主题,总体部署,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切实做好教师节庆祝活动的各项工作。

三、有关工作要求

1.采取各种方式,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加深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巨大变化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教书育人作为奉献社会的职责使命,把为人师表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把终身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进一步明确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全面提高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崇高情感,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2.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集中推出一批模范教师典型,大力表彰和宣传他们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的崇高精神。教师节期间,要组织走访慰问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年来为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营造崇尚模范教师的浓厚氛围。

3.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一次主题鲜明、广泛深入的师德教育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德教育活动与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主题学习、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多样和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特别是中小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广泛开展教师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大讨论,帮助广大教师全面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引导广大教师以模范教师为榜样,全面提高师德素养,立足岗位,奋发进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4.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生活上关心教师,依法保障和大力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教师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培训中的实际困难;要为教师终身学习、长远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使教师安心从教,乐于长期从教;要对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给予更多支持,把尊师重教的各项具体措施落到实处。

教育部办公厅

教育部庆祝教师节工作的通知 第12篇

更新时间: 2017年08月08日

各设区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省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3个教师节。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组织好2017年教师节庆祝活动,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总书记教育思想指引下,教育和教师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教师队伍呈现的新形象新风貌,对于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氛围,团结凝聚全系统的力量,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作出新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迎接党的十九大,做好学生引路人。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庆祝2017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教师[2017]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涌现的优秀教师典型进行大力宣传,组织开展深入学习黄大年、支月英等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组织走访慰问教师,举办音体美专业大学生支教志愿服务出征仪式,组织优秀乡村教师到井冈山休养,颁发长期从教教师荣誉证书和“全省中小学师德师风示范学校”奖牌等系列活动,各地各校也要依据主题、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开展相关活动。现将教师节庆祝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突出“美”,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典型。各地各校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结合实际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特色纷呈、影响广泛的宣传庆祝活动。要结合学习贯彻总书记对黄大年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结合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作出的《关于向支月英老师学习的决定》,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和“两微一端”等多种媒体形式,通过表彰会、报告会以及电视、电影、文学作品等多种艺术形式,从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等不同角度,深入挖掘宣传优秀教师典型,讲好教书育人故事,生动展示我省当代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大美形象,唱响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主旋律,不断激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节当晚,各地要组织师生认真收看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教师”颁奖典礼。

二、强调“实”,不遗余力为教师办实事。要把对教师的关爱与尊重落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上,解决实际困难、采取务实举措、落实惠师政策。要加强同教师的联系,多关心、多交流、多鼓励,多听他们的意见。要深入了解教师工作生活状况和需求,对照检查在管理服务教师有关政策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改进完善,少干扰、不添乱,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要落实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的法律规定,保证教师身心健康。要重点关注乡村一线教师、离退休老教师、贫困教师以及因公殉职教职工家属,开展走访慰问活动,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三、做到“广”,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各地各校要主动将教师节的重大活动安排提前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有关方面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要积极将教师节的重大意义、有关活动安排及时在本地本校广泛宣传,特别要广泛宣传党和政府为解决教师实际问题而出台的系列政策举措,让广大教师感受到新变化、新面貌,积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要开放搞宣传、办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动员群众参与,让群众深入了解教育、教师,增进联系、增强共鸣。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尊师重教活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便利。

四、坚守“德”,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各地各校要围绕教师节主题,开展系列主题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引导教师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持续开展经常性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考核、评价、奖励、惩戒等制度。要加大对违规有偿补课、违规推销教辅教材、违规收费等“三违”问题的治理力度。要加大违反师德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行为,引导广大教师不忘初心,潜心育人。要大力推进“万师访万家”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家访进一步锤炼教师师德修养,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长效机制。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务实、简朴开展教师节各项活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广大教师过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

各地教师节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请及时报告省教育厅师资处,联系电话:0791-86765187。

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

江西省教育厅

上一篇:企业管理专业特色下一篇:2024年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