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2024-07-10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精选11篇)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第1篇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大二马上就要过去了,在即将过去的一年的大学学习中,我们已经把力学中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都快学习完了。这一年的学习让我了解了许多有关于力的新知识和计算的新方法,老师讲了很多例题的解法,特别是学习的方式更是让我的受益匪浅。

在半年学习力学的过程中,一开始,我以为力学不一定很难,因为很多内容是大学物理里的,所以我应该很容易掌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发现它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首先,学习内容多,而且有部分特别难。除此之外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还要必须学会画图,学会受力分析。

从老师刚开始老师给我们讲述有关于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并阐明了学习的目标和宗旨到现在将近一年,有时感觉力学容易有时有感觉难。上学期力学考的不是很理想,就是因为有阶段没好好听课,导致材料力学里弯曲变形没学懂,考试前没好好复习,这学期刚开始还是有些吃力,但是后来就慢慢赶上老师的进度,感觉老师应该每次上课时应该穿插讲一点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巩固我们以前的知识。老师也很负责,先把新知识仔细地将一遍,然后再将例题一一讲解一遍,然后挑一两道相似的习题给我们同学现场做,有时还会随意抽同学上黑板做。放学后,老师还会布置一定的作业,到每周力学实验课连同上次力学实验一起交上去。,每次上课都让同学把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收起来。上课的时候每次做题他都会看看学生的步骤。到考试之前,他还会让我们找个时间来答疑。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发现其实态度比学习方法更重要,在学习中我们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如果一个学生不能端正自己的态度,大学基本上也学不到多少东西。而且这种心态不能有丝毫松懈,一旦松懈,就得花更长的时间来“补课”。有句话说:“学如逆水行,不进则退。心似平原散马,易放难收。”

上学期力学只考了七十几分,是我对自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学期我一定会好好努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在期末能得到理想的成绩。给自己即将结束的力学之旅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第2篇

1. 外效应: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效应 2. 内效应:力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的效应

3. 刚体: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发生形变(能当做刚体的条件:研究物体的性质有关)

4. 力的三要素:大小,作用、作用线 5. 变形体

6. 静力学研究物体只限于刚体,又称为刚体静力学

7. 二力杆也叫二力构件:只受到二个力且处于平衡状态的构件,二力杆:只受二个力作用下能保持平衡的构件,也叫二力杆 8. 加减平衡力系、力的传递性只能适合于刚体 9. 胶带 10. 链

11.平衡力系、力系的加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三力汇交原理:前提是刚体

12. 刚化原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中保持平衡,则有把变形体变成刚体也平衡、即变形体平衡,则刚体也平衡,反之就不成立了 13. 自由体:能在空间作自由位移的物体

浅谈工程力学教学心得 第3篇

一、教师必须不断的提升自己, 做到更专业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有新的知识的输入, 教师才会有更多的灵感, 新的思维方式, 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里就是这一学科的专家, 在宏观把握教材的前提下, 用自己的知识语言引导学生客观具体的去分析这一问题原理和技巧,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这一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和实际运用操作的意义。做知识的传播者和应用者之一。

二、引导学生认知力学

工程力学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 是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其理论性强, 而且与专业课、工程实际紧密联系, 是科学、合理选择或设计结构 (或构件) 的尺寸、形状、强度校核的理论依据。在教学中, 我们往往称之为“一座桥”,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就是说, 学好工程力学, 为后续专业课的应用和拓展奠定了很强的理论基础, 也为学生毕业后正确分析和解决生产中有关的力学问题提供了知识上的保证, 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技术应变能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改进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能力

在工程力学教学当中如何让学生去理解这一意向达到学习的目的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 以身边最近的与专业知识有关的新闻或者鲜为人知的工程实例首先让学生明确工程力学在本专业中的位置, 今后实践的作用以及工作的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培养学生学习该专业知识的主动性。例如:工程实际的弯曲问题, 静定梁的基本形式 (1) 简支梁 (2) 悬臂梁 (3) 外伸梁;常见梁的荷载:a, 集中力b, 集中力偶c, 分布力。梁的内力及求法等我们就可以我们学习的教室为案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 并且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二, 例题讲解是注重步骤的完善, 板书工整图文并茂, 并且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 有的学生反映理解比较慢, 这就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成立互帮互助学习室, 在学习中体会友情的快乐, 在享受中学习。例如在力矩的计算当中扭矩的计算步骤 (1) 明确扭矩的定义 (2) 根据定义分析案例画出受力分析图 (3) 利用力学公式计算。这样学生在解题当中就能更明确思路提高准确率。

四、尊重学生, 理论联系实际

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倾向, 以及兴趣爱好,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有师生平等的观念,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不是灌输者, 学生不喜欢这一学科是因为学生对这一知识兴趣不深, 而不是对老师就会有意见, 作为老师更应该能体会学生时期的心理, 多注重感情的投入, 和学生多交流, 辅导基础差的学生时往往不能提出具体问题, 我就主动向他们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使这些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在真心帮助他们, 从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刚开始学习受力分析图时, 受力图的分析主要是去除研究部分的约束在加上相应约束部分的反映, 约束反映在教材当中文字性的讲解确实不少, 但是学生却很难理解, 如果老师仅仅只用书本的知识去讲解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和听天书没什么区别, 因此, 我们应该联系实际工程结构,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五、利用科学成果, 辅助教学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 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 多媒体就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了, 通过图片动画等实例展示工程力学案例, 将抽象的力学案例与实际集合起来,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感觉自己就在其中, 与过去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相比, 深受学生的喜爱。

比如在讲解时一边板书一边利用幻灯片, 板书和课件一起进行, 不至于学生迷失于幻灯片而忘记了来上课的母的何在。比如在讲解教材绘制扭矩时, 单纯使用课件, 很多学生会一头雾水, 改用板书一步一步的讲解之后学生的反映效果会好很多。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有时候抽象的语言学生很难体会, 只要恰当灵活的使用这些教学手段, 取长补短也会有更好的效果。

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考一百分而是能独立的完成分析解决事物的能力, 更好的适应自然社会。工程力学的知识点很破碎, 如果单纯的按书上的课题每一章节的思路学生很容易混淆, 而且也很难理解中间的联系, 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方法去感染学生, 要求学生学会总结, 利用结构图的形式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去系统的展示自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 引导他们由基础向专业化过渡。这样的学习方法不经能培养学生的全局观, 而且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当中也大有裨益。

总之如何提高工程力学的教学质量不是一两天能实现的, 也需要从实际出发, 需要每一位老师的不断探索总结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 才能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摘要:面对高校教学改革要求,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高教育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中职高校生来说, 教师想要上好《工程力学》这门课程, 必须要唤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在以后深入学习研究以及实践工作中的重要性,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从实际出发, 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 突出实用性, 适用性, 由浅入深和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把工程力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促进学生高效。全面的发展, 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专业型人才。

关键词:工程力学,整体部分,专业型,理论实际

参考文献

[1]《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科学出版社, 2002年。

[2]武建华主编:《材料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卢光斌主偏:《土木工程力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

[4]张良成主编:《工程力学与建筑构造》, 科学出版社, 2002年。

学习物理力学的心得 第4篇

关键词:物理力学;心得;措施

G633.7

力学向来是高考物理的重头戏,对高考成绩的影响很大.由于力学知识较为抽象,理解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实际上,物理力学有很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只要方法和技巧得当,就能快速形成物理解题思维和能力,提高物理力学的学习效率.

一、端正学习心态,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学习电学和力学时,老师强调了这两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和难攻性,导致很多同学都产生了不好的学习心态,如畏难厌烦心理、消极心理以及急于求成心理。物理固然是难学的,但只要端正学习心态,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能一步步的学好它。如在学习力的图示时,我们班同学就编了这样的顺口溜:“四定即定作用点、定方向、定标度、定长度,两标即标箭头、标数值和单位。”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朗朗上口,好听易记,而且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清晰透彻。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要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上课时应该集中精力,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主动与老师互动,善于思考,提出疑难问题,勤于请教;收集阅读课外报刊读物,积极参加课外兴趣小组,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我们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

二、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物理思维是在日常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首先,正确使用物理符号,养成规范、严谨的书写习惯,尤其要注意区分大小写及下标等.其次,对于方程式及关键演算步骤要做到书写规范,力求用精简的物理语言将解题思路准确清晰地呈现出来.再次,对于不会做的题目也要有拿分意识,尤其是一些压轴题往往计算难度很大,短时间内很难理出头绪,但可以按照题意向下推测,将可能用到的定理、公式书写下来,并适当加以计算及推导,这样不仅能够拿到一定的分数,也有助于理清思路,激发解题灵感。

三、明确被研究的对象

在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解决物理问题时,首先要确定题中被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并把研究对象从特定环境中隔离出来,这样才能有效开展后面的解题过程.被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单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等.根据解题需要,灵活选择恰当的研究对象,这是解决物理力学题的基础之一,一般可以采取“隔离法”或“整体法”.整体法是系统论中的整体原理在力学中的应用,思维形式遵循从局部到全局的过程,当分析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需要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选用整体法.隔离法是指把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体系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选择隔离法时,只分析该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

四、总结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物理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很多题目都有系统的解题方法,力学更是如此,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当然不是所有题目的解题方法都是一样的,但是物理原理就那么几个,什么样的题目要用什么物理原理,我们要进行总结,不要到了考试中才冥思苦想如何解题,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解题过程中,针对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要千篇一律地套公式,也就是要将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灵活运用。比如:解物理力学题的一般过程是首先对题意进行准确分析,确定研究对象;再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注意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根据具体情况对力进行处理,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者正交分解;对于平衡问题,列出平衡方程式,对于平衡态变化问题,列出加速度方程式;最后求得题目中要求的物理量。

五、加强归纳与梳理

高中力学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牛顿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其中牛顿定律为承接点,既深入了精力与动力学知识,也引出了机械与动量知识,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机械能与动量也引出了功、能等知识点。可以看出物理力学学习可谓环环相扣,并且物理力学考试题型通常不是只拿出一个定理公式来考核,而是将几个定理综合起来考查对知识系统的掌握情况,因而学习中需梳理力学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注重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转换,建立起自身学习网络,全面掌握力学体系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脚踏实地掌握好基础,在此基础之上灵活应用。

六、掌握力学的解题策略及技巧

.对于静力学问题,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将其从整体中隔离出来,个别情况下可以转换研究对象,具体方法主要有两种:要么将研究对象转换为另一物体,要么就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再分析其所受的外力.一般情况下,对于“原始力”的分析可用受力图来表示,结合具体情况可分别选取平行四边形定则、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则等不同的分析方法,然后对其中的力进行合成或分解.对于受力平衡问题,要运用平衡条件“∑F=0与∑M=0”,列方程式来计算和分析;对于动态平衡问题,要结合各种力的具体变化来采取相应的解析法或图解法,然后加以分析.静力学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合成及分解方法的掌握,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明确物体受力的形式、方向及数量,然后套用相应的解题策略。比如,当研究对象是叠加体时,一般采用隔离法;物体受三个力同时作用时,可以采取合成法,受四个以上的力同时作用时,宜采取正交分解法;若受力物体为杆或弹簧,则既可以受压力也可以受拉力,若受力物体为橡皮筋或绳子,则只能受拉力,且当三条以上的绳子有共同的交汇点时,每条绳子所受拉力一般不同。

动力学问题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已知物理受力,分析物体的运动状况;二是已知物体的运动状况,分析物理受力.这两种问题也可以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其研究对象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解题时要根据题目描述的情况,选择最佳解题策略,具体可以运用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七、结语

总之,学习物理主要靠理解,不是听老师讲解就会懂的,只有反复思考、探索问题的实质,不断地独立思考才能真正懂得,才会求解各种各样的物理习题。

参考文献

[1]罗贤平.个人知识管理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师学习心得 第5篇

这次参加2010年贵州省注册岩土工程师继续教育学习,由高大钊先生根据他的新著《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师》所作的讲学,使我对高大钊先生、岩土工程以及土力学有了更深的认识。高大钊先生近年在网上十分活跃,针对网友们的提问,选取岩土工程中的典型问题和主要问题作了详尽的解答,并整理汇编成此书。高大钊先生是国内知名的土力学学者,他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他的讲学内容涉及了我国岩土工程现状的方方面面,从我国的岩土工程体制到勘察设计体制;我国的技术标准体系到岩土工程人才培养;从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到工程实践都作了精彩的讲述,无疑也代表了我国岩土工程从政策、理论基础到工程运用的现状,很值得研究和讨论。由于高大钊先生讲学所涉及的内容太多,含义深刻,我的学后感想和认识也颇多,不可能一一述及,只能择其主要简述之,如有不当,欢迎批评指正,更欢迎就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令我感到特别高兴的是,高大钊先生对岩土工程所做的新定义:岩土工程=地质+土木工程。地质学在岩土工程中的地位,终于得到了承认和肯定。据我所知,这一定义是前所未有的、实事求是的。此前在业界中常常把岩土工程等同与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土力学+岩体力学。甚至有人在论坛上公开提出,岩土工程就是土木工程,土木是主要的,岩土则是次要的,附属的。这一观点在我国一直盛行至今,严重阻碍了我国岩土工程学科从理论到实践的健康发展。但是,按照传统的岩土工程观点,许多岩土工程问题从理论到实践都找不到正确的答案和最佳解决方案。以致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不断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致使人们不得不去思考:这是为什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于是开始引导我们进入了岩土工程的新旅程,许多国内有名的专家学者也早就开始进行新的思考。例如,早在1979年12月黄文熙先生在为《岩土工程学报》写的创刊词“为积极开展岩土工程学的研究而努力”中就提出“出版岩土工程学报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岩土工程这门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使我国尽快改变目前的落后面貌,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高先生是一位智者,也是一位唯物主义者。他并不因为自己是研究土力学的学者,而偏颇、袒护、忽视土力学的弱点和存在问题,而是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和认识问题。他在《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师》一书中,专门谈到了“土力学的信心危机”,同时还写道“土力学是一门特殊材料的力学,是用力学的方法来研究土的力学行为的科学,由于土是特殊的材料,它的性质不仅与其成因、成分有关,而且与土的应力历史有关,而这些因素都与地质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先生对岩土工程的新定义告诉我们,岩土工程是以地质学为基础去解决岩土木程问题。或者说:用地质学的观点去认识和解决土木工程中遇到的的地质问题。可见,高先生对岩土工程的新认识是正确的、实事求是的,与我提倡的用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成土作用技术方法,结合土力学的一些成果,去研究和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观点并不矛盾。我们的观点是具有互补性的。

高先生接着又说“因此,土力学并不是一门纯力学,不能单靠计算解决问题。”但我们有不少的同行却沉迷于计算,整天忙于去寻求一些计算问题的答案,而忽视地质这个基础,甚至还有一些同仁走入了喜好用数值计算去寻求成功的歧途。

我认为问题的的根本关键就是,土力学必须根植于地质学的基础之上,否则“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二、在前一次注册岩土工程师继续教育学习课本《岩土工程设计安全度》一书中就明确地指出:“岩土工程还是一门不严密、不完善、不够成熟的科学技术。”并且提出了传统岩土工程学所面对的重要问题:

1、岩土结构的不确定性:以岩体为例。自然界的岩石,不仅强度和模量多种多样,差别悬殊,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裂隙存在。

2、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不仅指标的变异性大,而且即使是同一种土,同一种岩石,其性能指标也随位置的不同而变化。

3、孔隙水和孔隙水压力的多变性:无论岩石中的裂隙岩溶水还是土中的孔隙水,其水位或压力水头都是变化的要摸清其规律有时是非常困难的。

4、地质作用和地质演化的复杂性:地质历史可以不予考虑,正在和可能形成的与工程有关的地质作用还是必须面对。实际工程问题一般还是根据观察、测试、地质演化规律作出判断,工程师的经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计算模式的不确定性:学术界虽然提出了理论上比较完善的计算方法,但由于其计算参数难以准确测试和工程经验不足,反而不如简易计算方法加经验修正方便、更切合实际。”

最后总结了目前处理岩土工程问题的方法是:

6、理论导向和经验判断:刘建航院士提出的“理论导向,经验判断,实测定量”十二个字,切中要害,生动地反映了岩土工程设计的特点,也是岩土工程设计经验简洁而准确的概括,值得提倡。”

我个人认为,在目前的岩土工程学中产生的上述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没有以地质学为基础去解决土工工程问题。没有用地质学的观点去认识和解决土木工程中遇到的的地质问题。

地质学的形成时期是公元1750~公元1840年。早于土力学近200年,其成熟度显然高于土力学很多。还有一个事实应该引起我们注意,那就是在土力学中赫赫有名的大师们,他们创建了许多土力学公式,但是他们中间有哪一个是学地质学或懂地质学的?好像没有,有的甚至还不是搞土木建筑专业的。离开了地质学这个基础,所创立的公式,其实用性自然就可想而知了。我想也许这就是土力学存在问题的基本所在。

我们再从有关词典和术语标准对地质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的定义

地质学: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主要研究地壳的组成物质、各种地质作用以及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等。

土力学:研究土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及土体在荷载、水、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下工程性状的应用科学。

岩体力学:研究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岩体在环境及荷载的作用下的力学性状的应用科学。从上不难看出,地质学的研究着眼于地壳物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等。”而土力学和岩体力学则着眼于岩石与土的性质和工程性状,而不问其来源。一个从其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去研究它的应用;一个则只看他的现状,而不去探求其现状的来源就去研究它的应用,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后者舍本弃源的研究方法正是产生上述种种问题的根源和症结所在。然而,地质学一直偏重于矿产地质—岩石地质的研究,忽略了土体地质的研究,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遗憾!

实践证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加上历史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等地质科学是才研究岩石地层的最有效的技术方法,从岩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去认识探求岩石地层的现有特性,无疑才是研究岩石地层现有工程特性的正确技术方法。

三、由于地质学忽略了土体地质的研究,岩土工程也没有从土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去认识和探求土质地基的现有特性,使得我们对于土体现有工程特性的认识一直处于模糊、破碎阶段,这是我们科学研究中的重大缺陷。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科学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对我们研究土体的微观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之,一门新兴的学科——成土作用研究,也逐渐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和参与。我个人认为,成土作用研究才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土体工程性质的正确技术方法。

运用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加上历史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成土作用的研究方法去探求岩石与土体工程性质的本质,从而解决土木工程中所遇到的地质问题,使之服务于土木工程建设的需要,这是高大钊先生“地质+土木工程”的精髓所在,也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四、关于我国当前的岩土工程体制,我个人认为有太多的问题和诟病,这牵涉到我国的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现状,与整个大气候密切相关,十分复杂困难,这是绝非通过简单的讨论和意见就可以解决的国家重大问题,但现状和后果的确十分严重,如果不采取果断有效的政策措施,将严重的损害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令人十分堪忧,仅此而已。

《建筑力学》学习心得 第6篇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迅速提高,看到那壮观优雅构造美观的高楼大厦,则情不自禁的想到“建筑物”,那何为建筑物呢?是人类在生活时所必须的,而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形成的空间。而一个优美的建筑物仅可以实现预期的目的,还可以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建筑力学这门课程的开设,使我们这些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是在提醒我们“安全第一”的前提,一个外形美观、造型优美、被大多数的人称颂,可他们哪知道在称颂的背后还有“安全”这一词吗? 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不仅为后续课程作准备,而且为学生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需要建造各种各样的建筑物或构筑物。这些建筑物或构筑物既要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安全与经济上的需要。因此,在对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把力学的分析与计算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建筑力学就是研究建筑物和构筑物设计中有关力学分析与计算问题的一门课程。掌握基本的建筑力学原理,将来当上建筑师造方案时,能有所依据,设计交到工程师手上才不会因为结构不合理而需要大量修改。当然,现阶段的结构计算和先进材料,给建筑师很大的设计空间,差不多任何设计形式,都有办法盖出来了。

建筑结构主要是压力,拉力,剪力和扭力。不论中外,钢筋混凝土发明之前,建筑都是直接承重压力,不采取拉力、剪力和扭力设计。同时建筑力学是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应用力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建筑结构和构件在各种条件下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方面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平面结构体系的平衡条件及分析方法。掌握平面结构的几何组成规律,掌握平面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掌握平面超静定结构体系在各种条件下的受力分析方法和相应的近似分析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建筑力学》是广播电视大学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它以高等数学、物理学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建筑工程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力学分析与计算能力,是学习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结构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知识;掌握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掌握基本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基本掌握简单超静定结构的内力的计算;通过观察,了解力学实验的基本过程。

《理论力学》学习心得 第7篇

02010316 陈鑫

在过去的一学期的大学学习中,我们已经把三大力学中的理论力学学习完了。这半年的力学学习让我了解了许多有关于力的新知识和计算的新方法,董老师的教学风范也让我感觉得很好,特别是学习的方式,让我的学习成绩有了提高。还记得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讲述了有关于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并阐明了学习的目标和宗旨。从此我们开始了半年的理论力学的学习,每周有四节课时,每节课都上的十分的精彩,老师首先会带着我们学习所要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公示的推导演变;接着会挑几道典型例题细细讲解如何正确运通公式;最后再挑一至两道有代表意义的习题给我们同学现场做,因为他会随意抽同学上黑板做,所以大家上课时都很认真听讲,认真做题。当然,大家也有点害怕被抽到上黑板做题目,总之每节课都必须百分百的投入才可以掌握老师的知识。课后,一定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及时上交。老师十分看重作业的认真程度,和作业的正确率,并经常表扬作业优秀的同学。董老师对工作的认真态度让人敬佩。

在半年学习理论力学的过程中,一开始,我以为结构力学不一定很难,因为部分内容以前在高中里学过,所以我认

为可以掌握好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发现它并不那么容易的学习,首先,我们学习内容很多,量大,而且有些部分十分的难,所作的习题虽少但包括的知识量很大也不宜解,所以不小心就会做错,所以在做练习之前一定要先把书上的知识仔细复习一遍,还一定要把所要作的题目好好的念几遍,把握住题目中的关键,然后在着手做题,并且在做题时,一步步认真看清。第二,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学会画图,然而这画图也是一门学问,比如我们画受力图,一定要准确地画出力的方向,不能多力或少力。第三,我认为做完作业后一定要对易学过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一起好好的复习一遍,把做过的习题也复习一遍,还可以参考一些课外书籍来提高巩固自己的知识,那样才不会把以前的忘却,并且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活用所学的知识,把各种题目解答出。

考试是每一门学科必不可少的过程,所以应对考试也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老师常在课上点明重点和必考内容,使我们有一个明确的复习目标,并且老师还积极地为我们答疑,他会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解答,使我们彻底的了解,我们也能过老师的解答和自身的体会更深入地了解理论力学,掌握它的精髓。

浅谈工程力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 第8篇

一、以个人魅力感染学生

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具备一定的素质。首先,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专业, 通过课程教学指出其在科研与生产实际中的重要意义, 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有益的影响;其次, 教师在课堂上要充满激情, 营造学习的气氛;第三, 对从事的专业及所授课程有着深厚的基础, 灵活熟练地驾驭课堂, 而不是简单地重复书本内容;第四, 对待学生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或朋友, 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这样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戴, 他所授的课程也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并能激发学生对课程和专业学习的兴趣。

二、以著名的人和事感化学生

如果在教学中采取传统书本教育, 学生会在复杂的数学推导和抽象的概念公式中逐渐减弱学习兴趣, 以至到最后失去继续学习下去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果以著名的人和事给学生展现生动直观的实例, 将会有助于保持住学生对工程力学课程的兴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生活中的工程力学的烙印, 使学生由被动地听、看, 演变成主动去搜集、探求, 形成自主学习积极性。

例如通过介绍历史上著名科学家在工程力学方面的伟大贡献,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同时还能间接进行人文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介绍工程力学在我国的发展史时, 可介绍位于四川岷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它建于公元前256年, 是全世界迄今为止, 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同时具有灌溉和排洪的作用, 是李冰率众建成的伟大杰作。通过讲解,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并初步认识工程力学的重要工程价值。有如1993年青海沟后水库垮坝事件, 1993年8月27日夜间, 库容为330万立方米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沟后水库在库水位低于设计水位0.75米的情况下突然垮坝失事, 造成288人死亡, 40人失踪, 直接经济损失1.53亿元。水利部专家组调查认定, 沟后水库在设计上有缺陷, 施工中又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运行管理工作薄弱, 这次垮坝属于重大责任事故, 州县有关领导干部15人为此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省监察厅长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有关人员确实经验不足, 缺乏有关专业技术知识”。我们在讲述这一事件时, 可以指出, 同学中将来无论是做技术工作还是当领导干部, 你都应当意识到, 你的责任心和专业技术素质也许会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三、以俗语、谚语、诗词等名句陶醉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俗语、谚语、诗词等名句, 这些名句蕴含着丰富的工程力学知识, 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 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 活化知识。如水滴石穿;苹果离树, 不会落在远处;爬得高, 跌得重;船到江心抛锚迟, 悬崖勒马早已晚;小小称砣压千斤;人心齐, 泰山移;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如坐针毡;四两拨千斤等等。如果在课堂上将这些加以活用, 对学生来讲将是一种享受。

四、以日常生活现象吸引学生

1、寓工程力学教学于体育运动中

力与运动之间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大部分学生比较活泼好动, 喜欢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的人不在少数, 可借助学生对运动的热爱来提高学生学习工程力学的兴趣。

如足球运动中的香蕉球, 正是因为力没有通过球心, 对球心产生了力矩的作用, 球的运动轨迹才变成了曲线。随着力对球心力矩的变化, 球运动轨迹的弯曲程度也将有所变化, 让守门员无法准确判断球的落点;传高球, 应从球心以下高度给球一个有向上分量的力, 球才会向上运动等。那些有名的球星之所以能把球玩得得心应手, 与其对工程力学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密不可分。

还有乒乓球。我国是乒乓大国, 经常会举行各级各类的乒乓大赛。弧旋、摩擦、加转等词经常在解说中出现, 而这些词无疑就是加了不同的力以后球的反应。乒乓运动由于球速非常快, 需要人脑在很短时间内准确判断球的运动轨迹并考虑好下一步的处理, 因而打球的过程本身就是解算工程力学问题的过程。大力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必然会促进其工程力学的学习, 而且没有任何强迫的成分, 让其在愉快的气氛中开动脑筋, 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并灵活运用。

2、工程力学教学紧密结合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都跟工程力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用筷子吃饭, 利用的就是杠杆原理;用手无法捏破鸡蛋;球静静地靠在墙角的时候, 与墙体之间是没有力的相互作用的等等。人类所处的环境中处处有力的作用, 只要教师留心, 随手可以举出相当多的工程力学应用的实例, 既生动形象, 又蕴含着丰富的知识, 讲得再稍微精彩一点, 不怕学生对工程力学不感兴趣。

多提一些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常很多活动都包含着工程力学原理, 教师大可以拿来进行形象教学。比如每年都有几天会下雨, 如果下雨时还刮风的话, 伞打在头的正上方时衣服也会被淋湿, 这就是一个力的合成问题;无风的下雨天, 当车子往前开时, 车窗上留下的雨水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向后的直线而非竖直向下, 其中涉及到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绝对运动的关系;船顺流而下流速快, 这是速度的叠加等等。

学好工程力学, 对学生的后续专业学习至关重要。一个优秀的教师, 不仅要专业精通, 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能不断分析总结所授课程与学生的特点, 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学习。同时还要起到育人的作用, 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他们, 帮助他们完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转变, 从知识和道德上都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第9篇

一、丰富的知识和实例

在绪论课中,巧妙地设计教案,把力学科学史、学科发展史、科学家传记、科学新成就等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力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缩短学生和力学的距离。例如,瓦特发明蒸汽机;阿基米德创立机械学和流体力学,发现杠杆定律和阿基米德定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再如,亚运村的建设,葛洲坝工程和上海杨浦大桥桥面的结构;2008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钢结构设计方案等等。这些无不凝聚着力学大师们的智慧。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总是带着一种新奇的心情和探究的愿望来上第一堂课。将这部分知识安排在第一次课,教师就已经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可以很好地引导他们了解课程,不失时机地激发他们对该课程的兴趣和树立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教室教学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安排电视片。例如,讲授“力矩”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观看扳手旋转螺母的电视片;讲授“力偶”时,可以观看多刀钻床在水平工件上的钻孔,从而分析钻头、工件、紧固螺栓的受力情况;讲授“材料力学五种基本变形”时,可以将那些由于构件强度不够而导致工程结构或设备破坏所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刚度不够所生产出的废品、稳定性不够而导致的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等等制成电视片,安排学生观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另外,可以根据学校条件,合理地进行实验化教学。实验化教学提出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操作实验。笔者认为,理论讲解之前的实验应采取演示的形式,以教师演示、学生观察为主;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后,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此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或验证实验,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发现新问题,锻炼发现问题并且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一些理论性强、公式繁琐、参数概念容易混淆的章节,实行实验化教学,即遵循“实验——理论——再实验”的规律教学,效果较佳。

除此之外,根据国家对中职生的培养目标,应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到工厂见习,了解冲床、剪床等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设备破坏的特点及危害,现场提出一些与课本关系密切的力学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样,才能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铺平道路。

三、以启发式师生互动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工程力学的兴趣,教师应当开动脑子,努力从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要进行启发、监督、帮助,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加大学生参与教学的力度,使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进行双边的交流。这样,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趣才会高涨。例如,讲到“力的平移定理”时,可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钳工实习中,用丝锥攻螺纹时,为什么必须用双手均匀扳动绞杠?如果用一只手扳动绞杠会出现什么后果?”首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分组讨论,得出答案:丝锥容易被折断。接着,老师继续提出问题:丝锥上到底作用着什么样的力,才导致其变弯最终折断呢?由此,推导出“力的平移定理”这一内容。如此设问一环套一环,学生印象深刻。这样,学生的思维一直跟随老师的教学进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逐渐地感受到工程力学的魅力,提高了学生学习《工程力学》的浓厚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工程力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认识到力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富有吸引力、好奇与感性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这样的学习才最有效。

弹性力学学习心得 第10篇

经过一个学期的弹性力学学习,说实话,学起来还真的比较的抽象,有很多知识理解起来不是很清楚,比如一些公式的推导以及解题方法。不过经过弹性力学的学习,还是了解到了一些相关的基本理论和一些解题思想。

弹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弹性体由于受外力作用、边界约束或温度改变等原因而发生的应力、形变和位移。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完全弹性体,弹性体是变形体的一种,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变形,当外力不超过某一限度时,出去外力后,除去外力后物体即恢复原状。

根据问题的性质,忽略一些很小的次要因素,对物体的材料性质采用了一些基本假定,即弹性力学的基本假定,主要有连续性、完全弹性、均匀性、各向同性,符合以上假定的物体,就称为理想弹性体;此外,假定位移和形变是微小的。

在物体的任意一点,应力分量x,y,z,yz,zx,xy,这六个应力分量就可以完全确定该点的应力状态;形变分量x,y,z,yz,zx,xy,这六个应变分量就可以完全确定该点的形变状态。物体任意一点的位移,用它在x、y、z三轴上的投影表示。

研究讨论的平面应力弹性体的形状为等厚度均匀薄板,厚度方向的尺寸小于其他两个方向的尺寸。在解决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时,需要建立基本方程:平衡方程—应力与外力之间的关系;几何方程—位移与应变之间的关系;物理方程—应变与应力之间的关系。以及边界条件的建立,边界条件表示在边界上位移与约束,或应力与面力之间的关系式。位移分量已知的边界,建立位移边界;给定了面力分量,建立应力边界条件。圣维南原理,面力的改变,就只会使近处产生显著的应力改变,而远处的应力改变可以忽略不计。

理论力学学习心得 第11篇

刚开始学时,觉得这门课和高中的物理力学没啥大的区别,都是有关力学问题。但是随着深入的学习,慢慢的发现了这门课程没那么简单,并不只是简单的学习高中的知识的延伸,而是对力学的认识与研究更加深刻。其内容主要有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学习方法。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 的平衡规律的科学, 动力学主要研究了点和刚体的简单运动和合成运动, 动力学研究物体的 机械运动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理论力学不像是生物化学, 很多知识要靠记忆去扩展, 这是一门更多得靠逻辑和推理去 构建知识构架的学科。 我对需要大量记忆的课程并不擅长, 但我喜欢在错综复杂的力学体系 中用最基本的东西去思考,解决问题,并想出自己真正有个性的办法,我也觉得这样对自己 的智力和思维方式才是有帮助的。而理论力学又不同于以前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 其分析的问题更加复杂,更加接近实际,对问题的剖析也更加深刻, 因此对思维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激起人的兴趣。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还是碰到了很多的困难的,有时觉得会烦躁,但最后静下心 来好好把书上的内容系统地过一遍,有时甚至往复地看好多遍,直到自己真正理解,成为让自己接受的知识。

从我个人而言,理论力学的难点不在于知识的多,而是真正要学好这门课,对其中没一点 知识必须有足够深的理解,然后综合性交叉性的题目也便能很自然得想到用书中不同的知识去解决。自己也便能顺利地去推倒自己想要的结论了。 在学习理论力学过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有关二力的是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不计重力、两端可以自由转动的轻杆。我们知道,杆压缩形变,也可以发生弯曲或扭转形变,因此杆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但是,二力弹力必定沿杆两端连线的方向,否则杆平衡。二力见于桁架结构,若:1。桁架的节点都是光滑的。2。线都是直线并且通过铰。3。荷载和支座反力都在节点上。则该桁架的所有杆件都为二力杆。 二力杆件 :指的是一个杆件只在两端受力,且处于平衡状态。 由于二力杆件处于平衡状态,由力的平衡可知其两端所受的合力方向相反,力的大小相等。 约束两端通过球铰或平与其他物体连接且不计质量的构件称为二力杆。由球铰或平面圆柱约束分析可知,二力到约束力与,它们分别通过各自的几何中心。如果二力杆,两力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二不同,它不是单面约束。 如果杆件为直杆,将其切断。根据切断部分平衡的条件,切断面必存与分别和与构力与称为小相等方向

如图所示,滑轮本身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滑轮轴O安在一根轻木杆B上,一根轻绳AC绕滑轮,A端固定在墙上,且绳保持水平,C端挂重物。BO与竖直方向夹角θ=45°,系统保持平衡。若保持滑轮的位置不变,改变θ的大小,则滑轮受到木杆弹力大小变化情况是(A)只有角θ变小,弹力才变大(B)只有角θ变大,弹力才变大

(C)不论角θ变大或变小,弹力都是变大

第二,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建立力学模型并应用理论力学的方法加以解决的能力。

第三,勤于思考和总结,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掌握唯物辨证的方法—论,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积极主动地培养创

在学习理论力学的过程中:

①正确理解有关力学概念的来源、含义和用途;

②有关理论—公式推导的根据和关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应用条件和范围;

③理论力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⑤各章节在内容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上的区别和联系。

而且这门课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了,我们不仅在可以学到课本上 的内容,同时,我们还可以亲自动手在实验中检验理论。这与我们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大的不同,也更加激起了我们的学习兴趣。理论力学理论性强且与专业课工程实际紧密联系,是科学、合理选择或设计结构的尺寸、形状、强度校核的理论依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学好理论力学,为后续专业课的应用和拓展奠定了很强的理论基础。

上一篇:劳动法试用期工资,劳动法关于试用期下一篇:个人简历怎么对岗位做辅助性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