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赏析范文

2024-06-04

流行音乐赏析范文(精选6篇)

流行音乐赏析 第1篇

流行音乐赏析论文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经典的流行歌曲已经被掩埋,而对于我自己来说,对流行音乐则有着另一种不同的感觉。虽然自己是90后的人,而且大部分和我同年龄的人也许都喜欢那些比较花俏充满动感的音乐,而我自己却仍旧很喜欢邓丽君的歌,还隐约记得小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经常听着邓丽君的歌,《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漫步人生路》······总是感觉她的声音是如此美妙。而现在的自己仍经常保持着童年的那份欢愉与童真来欣赏邓丽君的歌,因此自己想通过论文来介绍一下自己童年的那种甜蜜的声音——邓丽君

许多年前,一代人被她的甜美歌声深深陶醉。许多年后,这一代人在她的歌声中迈向中年、老年。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邓丽君的歌不经意地从某家店铺飘进耳朵,你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恍若隔世地想起自己青涩的初恋。

1953年1月29日,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龙岩村的三合院中,邓丽君出世。至于“邓丽君”这个名字的由来,则是由于父 亲邓枢听从袍泽建议,以“美丽的竹子”之意,为这个小女儿取名为“邓丽筠”,但因为后来大多数人都将“筠”字误念成“君”,所以顺口就以“邓丽君”为艺名,她的英文名字则是“Teresa Teng(特丽莎·邓)”。邓丽君是在全球华人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歌手之一。而且作为一名横跨亚洲与华人文化圈的超级巨星,邓丽君的歌唱技巧与天赋早就是公认的事实。除此之外,邓丽君的语言天分亦备受肯定,包括普通话、广东话、上海话、闽南语、山东话,英语、日语、法语和基础的马来语,她都能朗朗上口。

回头看邓丽君的童年与少女时代,可以发现邓丽君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在努力克服各种环境的劣势与折磨后,充分掌握机遇与命运,并且一点一滴积累出的成果。也因为如此,相较于太多人在爆得大名后的忘形与放肆,邓丽君却格外珍惜这个全家人共同奋斗的成果,一步步地将努力转化成迈向未来坦途的养分,更凸显一个巨星的诞生绝非偶然。

1969年,邓丽君还只有十六岁。就在这个一般少女还在做梦的年龄,邓丽君接受了新加坡总统夫人游莎芙的邀请,前往东南亚地区巡回义演,展开了她在国际乐坛的耕耘。邓丽君与其他同时代明星的不同之处,或许就在她恰逢历史变迁的转折时刻,而她的年龄、歌艺等优势,能让她有更大的空间挥洒自己的才能。因此,在少女年代,邓丽君就毅然决然地前往香港与东南亚等地发展,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奠定下深厚的基础,往整个华人音乐圈天后位置迈进。少女时代就开始走出台湾,成为她开创生涯另一个高峰的开始。

1981至1987年可称邓丽君的全盛时期,日本、东南亚、中国内地及港台地区,邓丽君的作品“攻陷”东亚大半区域,“十亿个掌声”不啻是对她的成就最贴切的形容词。

1995年5月8日,这个天才的艺术家因气喘病发去逝于泰国清迈,享年四十二岁,在生命的美好时光遽然离去,永远离开了喜爱她的歌迷,一个艺术家,逝去在艺术和生命的顶峰,如一首柔美动人的旋律在高潮处嘎然而止,留给人们无尽的怀念之情。就如她的歌《恰似你的温柔》唱的:怀念你,怀念从前,但愿那海风再起,只为那浪花的手,恰似你的温柔。

在20世纪最后一年,香港电台综合专业推介与民意选出的“20世纪十大中文歌曲”,邓丽君名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昂首入选。而在当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日本纷纷举行的20世纪不朽名曲选举活动中,邓丽君是唯一一位在三地都有歌曲获选的歌者。20世纪的歌坛灿烂星光,几乎被她一人独占。

2010年1月29日是邓丽君小姐诞辰57周年纪念日,回顾她的一生,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无庸置疑的是承前启后、开宗立派的一代大师,她演唱的歌曲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她以妙不可言的邓式唱腔和完美的演唱技巧,带领人们走进真、善、美的艺术境界

里,这么多年过去了,十亿个掌声依然倾城如故,人们由衷地喜爱她,难忘她,怀念她。

正如网友所说,中国通俗歌坛可能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象她那样能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如影随形地陪伴如此多人的歌星。虽然,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通俗歌星、歌后层出不穷,但是,大浪淘沙,能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已经不多了,可邓丽君依然光芒四射。用国语、粤语、闽南语、日语、英语演唱均熟练自如、风格各异的几百首经典歌曲足以让那些一辈子只唱了一两首成名曲之后就销声匿迹的歌星汗颜。而且我们欣赏邓丽君最大的困难就是打着灯笼也很难找到一首难听的歌。正如台湾电视公司著名主持人田文仲先生所言:邓丽君的歌老少咸宜,从懵懂的两岁娃娃到两百岁的老人都爱听!

邓丽君的歌具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如高山飞瀑、潺潺溪流。人们欣赏她只要靠审美本能而无需绞尽脑汁。其实艺术的共同点就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功到自然成,就像夜来香开放一样顺理成章,毫无斧凿痕迹,但又比任何设计和精心包装来得更出其不意、妥帖、周密。在这座高峰前,很多明星例如梅艳芳、王菲亦只能位居其次(至少王菲曾坦言她最愿学的歌手就是邓丽君)。至于被誉为玉女、备受推崇的范晓萱,唱《甜蜜蜜》的水平简直不能相提并论。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用所谓“酒廊情歌”、“靡靡之音”来贬损她,可是贬来贬去除了更加反衬出邓丽君的无法超越,现在有许多80后,90后在父母的影响下聆听着邓丽君的歌曲,邓丽君歌曲会源远流长,会被世人一代代的流传下去,为那些喜爱她的人在心中留出一片净地。

我们在这浮躁嘈杂的社会里,更需要那份清真之美。而我自己则一直借着童年时的美好回忆,保持那份愉悦与童真和家人一起沉浸在邓丽君优美的歌声中,始终快乐的在生活中经历,奋斗。

相关参考资料:http://blog.eastmoney.com

流行音乐赏析 第2篇

熊思洁

(通信工程,20091186)

【摘要】: 西方流行音乐在10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多种音乐风格,本文

着重叙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音乐风格对大众的影响,以及爵士

这一独特音乐风格对我自身的影响。【关键词】:西方流行音乐/爵士乐/情感/影响

西方流行音乐形成并发展至今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了,其简易通俗、贴近生活的特质深入人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每代人的身心。从早期的黑人音乐,到后来的爵士(Jazz)、乡村(Country)、摇滚(Rock)、轻音乐(Easy Listening)、新世纪(New Age)和说唱(Rap)等,无不反映出当代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以及青少年内心世界的追求与希望。

对我个人而言,相较于现代的各种仅为宣泄自己情绪的主流及非主流音乐(如Psychedelic、Death Metal等),我更倾向于欣赏爵士乐——它是体现自由精神的20世纪新型音乐,它源于生命的冲动,其肆无忌惮的即兴风格很快风靡了全世界。

一、西方流行音乐对大众的影响

音乐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载体,它诞生于一定时期的文化背景下,歌颂着人们的心声,映射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又反过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音乐更是一种文化与情感的载体。

1、早期美国黑人音乐包括灵歌(Spiritual)、福音歌(Gospel)、灵魂乐(Soul)、布鲁斯(Blues)等,他们歌颂自己的劳动成果,诉说被奴役的苦难心声,但歌曲却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他们渴望自由,用音乐克服物质生活的艰辛,并把它转化成一种坚强的意志,从而在阶级斗争中顽强存活下来;

2、爵士乐是奴隶们在新奥尔良这个宽容的城市里解放自己的产物,虽常于赌场、酒吧等比较混乱和喧闹的娱乐场所演奏,但却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般不含带任何世俗之气,充满生气、令人兴奋,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爵士乐更似动荡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着民族的痛苦、愤怒、懊丧和混乱;

3、乡村音乐是南方贫困的白人用以描绘自己的生活,缅怀往事、憧憬未来,演唱者宽厚的喉音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空旷中带着自然的诗意和亲切宜人的情调,然而他们常给听众以孤独的印象,他们动情的面容、时常紧闭的双眼和闪烁的泪光无不映射着他们内心的真诚;

4、摇滚乐似乎是年轻人的标志,歌手时常表现出对一些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反抗主流文化、反抗生活、甚至反抗音乐本身,其着装以及舞台效果都十分另类,而摇滚乐分支极多,包括Folk-Rock、Psychedelic Rock、Soft/Hard Rock、Punk、Heavy Metal、Death Metal等等;

5、轻音乐则是感受宁静而少有歌词的音乐类型,重点在于营造出令人心平气和的氛围,听音乐的同时彷佛走进一个空灵缥缈的世界,这片净土上的镜子能使人们看到真实的自己„„

各种流行音乐广为流传有着其主客观原因,而受西方流行音乐文化影响最深广的群体便非青少年莫属了,尤其是我们大学生。年轻群体对文化和事物的发展有敏感的天性,这使得他们极易接受外来的文化思潮和行为方式。伴着时代的进步,各国潮流文化都能在这一代人身上找到特有的标志。这一代人思维活跃,崇尚自由,渴望独立,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直率地宣泄情感,他们毫不遮掩自己内心对生活的诚挚和热爱。这群个人色彩浓烈的年轻人,尊重自己的情感,需要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而音乐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他们的精神舞台,欣赏音乐时可以完全不受约束,在乐音中自由徜徉。

然而我们知道,西方流行音乐必有其糟粕和精华的部分,也即同时具有正、反两面性。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听到的不同风格的音乐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等等。健康而有艺术性的音乐有助于陶冶我们的情操,使我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趣味庸俗的音乐却会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和腐蚀作用,甚至会导致社会精神文化的贫乏和混乱。在古希腊时,人们认为音乐可改变人的情绪——E调安定、D调热烈、C调和蔼、B调哀怨、A调高扬、G调浮躁,各种音调可激起不同的情绪。听一些缓和的音乐可以加强记忆、缓解压力、陶冶情操,而音调低沉的音乐反使大脑混乱,对事物的判断失准率上升,也会引发人的悲伤情绪,如传闻中匈牙利歌手Rezső Seress的《Gloomy Sunday》由于流露出摄人心魄的绝望情绪使100多人因此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不禁深思,对这些流行音乐带来的截然不同的影响,人们又该抱以怎样的态度呢?

二、爵士乐对我的影响

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爵士乐,以英美传统音乐为基础,混合了布鲁斯(Blues)、拉格泰姆(Ragtime)及其它多种早期音乐类型。这种全新的音乐表达形式,节奏动感,音色多变,有极强的艺术欣赏性。20世纪初的新奥尔良爵士乐、30年代大乐队演奏的摇摆乐、40年代的比博普爵士(Bepop)、40年代末的冷爵士(Cool)、50年代的硬波普(Hard Bop)、60年代的自由爵士、70年代以后的摇滚爵士,而后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爵士Funky„„一张张不同风格的爵士唱片汇成一部爵士乐发展史。相较于其他音乐,爵士乐有很多自身独特的魅力:

1、即性演奏或是演唱让听者自在地徜徉,不断地产生灵感;

2、爵士乐的节奏和唱法非常复杂但却并不感到吵闹,相反会随之翩翩摇摆;

3、独特的音色以及多种乐器的运用,让人享受一场音乐的盛宴。而且唱片中所带的沙沙声在如今听来却是一种十分独特的韵味,让我情不自禁地沉迷其中。

一位作者描述说“乔丹从罚球线腾空而起的刹那,DJ在唱盘上不小心打翻了瓶啤酒等等都是一个个定格的画面。无数个定格的画面连在一起却变成了动作,诉说着一则则故事,或隽永、或私密”。她提出了四个问题——“为什么听爵士乐?”“如何听爵士乐?”“怎么从爵士乐中找到乐趣”“爵士乐如何让你保持继续听下去的动力?”,并同时用定格画面与动作画面的逻辑进行了阐述“如果说某年某月某天初次听到切•贝克深情演唱My Funny Valentine,然后因为这首情歌让你对这个英俊小号手产生了兴趣,渴望尝试他其他的作品,并且了解到‘原来他跟人打架掉了门牙,难怪唱起歌来漏风’‘这么有才华的人竟是个毒虫?’‘这个毒虫竟然还有写日记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定格的画面。可是当你把这些定格画面收集起来,变成动作画面,让切•贝克的一生际遇在想象间流转,就能面带微笑地逐一回答刚才的四个问题”。

我自开始接触爵士乐,到逐渐了解爵士乐的产生背景及其风格和特征,再去探索爵士乐手的人生旅途,并随着爵士乐摇摆„„所有的定格画面累积成为动作画面,从而编织成了一个小而温馨的故事,如同电影般在我眼前放送,其间我的心绪变化正是听爵士乐时能带来的最大乐趣。生活亦如此,与同学探讨问题、与朋友谈笑风生、与家人共度年末„„这些定格的画面勾勒出了生活的图景,而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正是生命与灵魂的精髓所在!

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三样东西就是空气、水和音乐。西方流行音乐追寻最现代的脚步,体现最鲜活的情感,永远饱满、青春洋溢。它时而优雅、时而热情,像清泉、像山川,或悲或欢、或怨或怜„„西方流行音乐触摸着人们最丰富的精神世界,并有着随风潜入、润物无声的影响。我们从音乐中学会用自己的认知方式去看社会、看人生、看他人、看自己。但是,我们并不能盲目地追随西方流行音乐文化,在一些歌曲中逃避现实,仅仅让其作为消磨时光、解除寂寞的娱乐药剂,而应当以客观的心态从中嗅到更多阳光、花草和汗水等生命的气息,体验音乐中所蕴藏着的深沉智慧。

【参考文献】:

1、《流行音乐文化教程》,解学初 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

论音乐赏析与音乐教育 第3篇

关键词:欧洲古典音乐,中国古典音乐,赏析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步,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步,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地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

一、欧洲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古典音乐家的音乐作品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说到欧洲古典音乐,我们不能不提到中世纪伊丽莎白时期,格里高利时期的音乐,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宗教音乐。当时的人们对基督的信仰与崇拜,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政治与音乐,当时的音乐只有纯粹的宗教用途,只限于在教堂中演唱,没有乐器,但是,对今后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欧洲音乐开始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因为当时的欧洲政治不稳定,教廷的威信与势力开始衰弱,资产阶级开始出现,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新思想,音乐开始宣扬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在各个领域里都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不得不提古典音乐的奠基人———亨德尔。即使你不认识亨德尔,也绝对在圣诞节或万圣节听过庄严的《哈利路亚大合唱》,这首由万人齐声同唱、人人都能朗朗唱出一小段的曲子,正是亨德尔所谱写的。从1600年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巴洛克时期,那时候不仅产生了像巴赫、亨德尔等伟大的作曲家,而且歌剧、协奏曲、奏鸣曲等题材相继被创造发展出来了。

1750年巴赫逝世后,欧洲复调后继无人,乐风转向简洁实用的主调,那时候,出现了三位音乐大师:“乐圣”贝多芬,“神童”莫扎特,以及“交响乐之父”之称的海顿。音乐的主题也从延续几个世纪的宗教音乐,逐渐变成富有丰富哲理内涵的古典音乐。在1827年贝多芬逝世后,结束了严谨的古典主义时期。当时的欧洲正在接受浪漫主义的洗礼,当时的作曲家把作曲当做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段,对音乐的审美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炫技等音乐表现手法,如当时的帕格尼尼、李斯特等就是红极一时的演奏家。音乐表现、风格也日趋丰富,出现了一些以民族音乐语言进行创作的民族作曲家,如芬兰的西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俄罗斯的五人强力集团等,都是民族乐派的伟大作曲家。

进入19世纪,现代音乐的时代开始了,出现了以德彪西为首的印象派音乐。音乐表现极具色彩化,和当时的绘画风格有相同之处。在浪漫主义后期,也就是欧洲调性体系发展到了最辉煌也是最后的时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音乐又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以韦伯恩为开始的作曲家打破了十二音作曲法,抛弃了近400年的欧洲调性体系,发明了十二音序列,之后无调性等音乐形式出现,如当时的勋伯格就是代表。在世界大战之后,科技更加发达,人们的思想也更加丰富,出现了电子音乐,以及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不断融合,产生了更加丰富的音乐形式,更加多元化。1945年后的音乐被称为先锋音乐,这时候的音乐已经动摇了人们对音乐的美的看法,也更加理论化,产生了像无声音乐、噪音、微分音等人们无法理解的音乐形式。

此后,古典音乐在人们生活中愈演愈泛,甚至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古董”。但有时候仍难以参透古典音乐最初的真谛,仿佛那些世纪大师的作品不止音律好听那么简单,现代人需要的是从机械的日常琐碎中挣脱出的音乐,是创造,是不停闪烁的灯光和撕心裂肺的呐喊,是置身于舞池中的梦境。“古典音乐的没落已是现实”,而我持反对意见,古典音乐蕴含了音乐家的历史、思想、情感,是每个不同时代的见证与人们生活层面的体现。

二、中国古典音乐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我们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了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用唢呐表演的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等堪称经典。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我们加深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和对祖国的爱。

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音乐形式是Rap,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代表。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菊花台》,这首曲子结尾用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演奏。

音乐复古风赏析 第4篇

【关键词】董贞 风格形成 音乐发展

古风音乐给人以宁静高远的感觉,少有流行音乐那种强烈的感情倾诉,即使有,曲中的主题仍多向人们传达积极豁达的情感,感觉似乎自己能够置身世外,褪去嘈杂喧嚣。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古风音乐的静心效果特别好,这也算是古风音乐的另一个特点。古风音乐的主流风格音乐以传统的民族管弦乐器为主,“管”包括长笛、萧等,“弦”包括古琴、古筝、琵琶等,因为古琴的音乐特点,所以古曲听起来流畅宛如清朗溪流。长笛悠扬宛入云端,意境高远。相互应和交织让人感觉放松惬意,静雅脱俗。坚持以这些传统乐器为主调又是它的另一个特点。

一、董贞介绍及其初期音乐风格

2011年以来 古装电视剧的热播也促进了古风音乐的发展,直到2014年暑期档热播剧《古剑奇谭》抢占银屏许久,追剧迷的反响最能反映出古风的盛行,这部电视剧是以同名网游《古剑奇谭》改编,网游《古剑奇谭》因画面唯美,剧情丰富很是受到“古剑迷”的喜欢。更值得一提的是网游《古剑奇谭》的片尾曲是由董贞演唱的。董贞,现代古风音乐女歌手,毕业于中央传媒大学,有很强的创作才能,因为从小就喜欢音乐,大学期间主修习作词作曲和音乐后期制作,自2007年出道后音乐风格很受游戏制作公司的青睐,此后也因为音乐作品多与仙侠游戏有关,擅于创作加上实力唱功。粉丝赠称号“中国仙侠风音乐才女歌手”。

2007年以《贞爱一回》为首张专辑出道,其中的曲目多为翻唱作品,经典歌曲经过重新的编排和董贞的演绎赋予了歌曲新的生命力,细腻的感情处理使得经典歌曲有了新的风格、新的意义,音乐趋于流行,其中多为钢琴或吉他伴奏,曲调轻快。又运用了传统长笛的旋律穿插其中和古琴应和。初步的将古典传统乐器和当时的流行乐器相结合。专辑一多为流

行情歌加之董贞嗓音甜美,实力唱功,曾一度被誉为大陆的邓丽君和杨钰莹的合体,值得一提的是专辑一中的新曲伴奏大多数为自己创作,“才女”之称便始于此。

2008年董贞制作团队发行第二张非卖专辑《蜕变》,其中只有四首作品,均为原创作品,从词曲到后期制作都亲自参与,为当时长久低迷的大陆女歌手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蜕变寓意为蜕变为古风流行歌手。将古风音乐结合流行音乐的特点作为作品的主要风格。《绿蔷薇》就是其中具有流行风格的作品,大意为描写年少年人的青涩初恋,最后伤痕累累终于分开却不曾后悔这残酷的美丽,另一首《情醉》是为网络游戏《诛仙》创作并演唱的,曲中多种乐器交响自然,毫不突兀,层次分明,感情真挚,表达的主题是恋人相依相守,曲风清新轻快,音乐多为节奏明显的打击乐器,巧妙的运用了电子音响的加入更具气氛的将音乐推向了高潮,情感表达充分。最后音乐渐缓,以恋人誓言相许结束,尾声音乐缥缈悠远,留给听众无尽的遐想和满足。

二、董贞古风音乐风格的完整形成

2009年第三张专辑《返璞归贞》发行,这是董贞音乐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分界点,专辑中前几首歌曲延续以往的风格,从《回到起点》这首曲子开始,董贞的古风音乐文化魅力才算真正浮现。《回到起点》是游戏《仙剑4》的游戏插曲,由胡桃夹子作词。胡桃夹子的歌词非常适合董贞的音乐风格,胡桃夹子团队有着深厚的作词经验积淀。胡桃夹子在2002年以前是两个人,夹子是他,胡桃是他的表妹。八岁那年,他和表妹开始创作作品,虽然从未学过乐理,也都不懂乐器,但他的乐感极为出色,后来升入中学后两人分开,“胡桃夹子”就成了他一个人的专属名号。创作的歌词古朴拗口,《回到起点》便是佐证,词中讲少年由“懵懂不知摘星事”启程经历世事坎坷感叹人心难,后来又重拾信心走出迷惘发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情少年狂傲之态,最后成长成熟看破世事,淡然发出“下个故事回到起点”的觉悟。一番激昂言辞在古韵古香的古典乐器中由董贞叙述出来,仿佛我们能感觉到故事就在眼前。这里将古典元素渗透到乐曲的各个方面,标志着董贞的古风音乐风格在此集大成。后面的几张专辑中能看出。《雕花笼》、《金缕衣》、《相思引》,等曲风是此时音乐风格的延续。另外。本张专辑中还收录的周华健的一首《刀剑如梦》,在原歌词的基础上创作了新的音乐,赋予了新的曲风。稍慢的节奏更有利于表达情感,细腻的却又不失豪迈。

三、董贞古风音乐的新发展

贝多芬音乐赏析(音乐鉴赏) 第5篇

系别: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班级:109811 姓名:苏毅杰 学号:105090840054 指导老师:王侃

贝多芬音乐赏析

【内容摘要】

贝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RR(1770.12.16-1827.3.26).德国作曲家。父亲从小就逼迫他学琴,他13岁任宫廷乐队大键琴手,14岁任宫廷管风琴师,18岁任歌剧乐队中提琴手。1792年,海顿见到他,获准成为起学生。1795年首次在维也纳以作曲家及钢琴家身份登台。1798-1800年除教授钢琴外,埋头作曲。1800年4月举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音乐会,确立了作曲家的地位。此时,听力逐渐衰退。因耳聋的恐惧和失恋,1802年欲自杀,后终于克服危机,振奋精神,继续作曲。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关键词】贝多芬 音乐作曲 艺术创造 命运交响曲 【正文】

贝多芬代表作《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你可以把主 1

角想象成贝多芬乃至任何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或革命斗争史实。但我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听众而言,主角应该是你自己!那么敌人是谁,很明了——命运!因为我想,每个人都有面对命运考验的时候。主题在重复着,恐怖的声音依然在回荡,似乎斗争者并没有征服这个强大的“命运对手”!

正在这时,第二乐章舒缓的旋律传来了,似乎是一位母亲伸出了双手来抚慰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儿子,也好像是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之后对敌人、对未来进行交流、思索。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是内在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断的鼓动战士继续前进。在经历了第一乐章激烈的挣扎之后,听众们在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剂疗伤药。第三乐章是快板谐谑曲,但是却听不到任何“幽默、谐谑的成分”。在这里战士重新拿起了武器,回到了阴云笼罩的战场,音乐的气氛也突然从平和转为阴暗。好像战士脚踏着牺牲者们的血迹在一步一步朝命运之神逼近,不断积累着力量和勇气。

《命运交响曲》的第三、第四乐章是连续演奏的,从第三乐章最后一部分那平静、忧郁的缓慢突然跳跃到第四乐章一开始那突如其来、如同山洪暴发一般的合奏。其实这个手法来自于《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从引子转到正题的那一部分。正是由于成功写下了《第四》的首乐章,才给《命运》的终曲乐章带来了灵感。我想任何一个听众面对着如此汹涌而来的凯旋之声,心中应该无不感觉激荡——黑暗被打破了、命运被征服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战士在庆祝自己的胜利、人群在欢唱胜利的颂歌!

第九交响曲的创作思源,来自于他在波恩生活的年少岁月,选中了席勒1785年的诗作《欢乐颂》为歌词。第一乐章庄严而不太快的快板,“在开头处,两支小调交叠进行,其中一支由乐章发展部的重要角色――第二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六连音(双三连音)组成,另外一支,则驾驭着主旋律,随着2/4小节的第四音以第八音渐强至第十六音的方式发展,最后三连音汇聚到第十六音,呼应了指定的渐强符号。”在和声上,最先出现的主基调很快转变成基调D小调的起点,与之前的所有交响曲对立的是,贝多芬并未在开篇乐章的任何部位使用反复手法。除了打击乐部分,第九交响曲相比之下没有主旋律上的扩展。虽然被频繁地演奏,然而第二支曲子活泼的急板为什么以诙谐曲为方式仍然没有的答案。1817年,贝多芬将此诙谐曲用作第三支曲子的主旋律。1823年,经过再三考虑,他抽去了这支旋律,于是有了1923年的如歌的柔板呈现出一种介于诙谐曲与急板之间的沉静。前三个乐章插入极具表现力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以卡农曲的方式奏出主题“欢乐”的气氛。

贝多芬是一位非常伟大的音乐家,他的响曲《第二交响曲》《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爱格蒙特序曲》;钢琴曲《致爱丽丝》《月光奏鸣曲》《大公三重奏》;歌剧《D大调庄严弥撒》等都非常著名。他的《命运交响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使我们倍觉汗颜。遥想着在历史尘卦记忆的深处曾经有那么一个人战胜了命运的不公摆布,在天地间潇洒的走了一回,我常不敢仰望这份神圣的伟大,因为在他所营造的音乐世界里就是意味着教人如何挺着腰站着生存,教人向命运所带来的不公与苦痛挑战,生当人中杰,死也为鬼雄。

喜欢贝多芬,不单单是喜欢他,更是敬佩。喜欢他的作品,更是喜欢和敬佩他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当知道贝多芬先生在失聪后人继续创作,我深深地震撼了!在他潦倒失聪之时,并没有因为这致命的挫折而放弃他毕生追求和挚爱的音乐事业!他愈挫愈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或许贝多芬正式上天选中的人,所以他是失聪了,但他还是继续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是音乐历史上甚至艺术界历史上的丰碑。【参考文献】

音乐赏析 第6篇

黄河大合唱,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她的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永远感谢冼星海,他是我们民族的戏骄傲。黄河大合唱是我们民族的音乐丰碑,毛主席为冼星海所作的评价恰如其份,作为民族英雄,毛主席最能理解黄河大合唱的真正意义和内涵。每次听到黄河大合唱,我的心灵就受到一次洗礼,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样的作品数十年来再未出现,现在的衮衮诸公,尸位素餐者有之,醉生梦死者有之,你们何时再有佳作奉献人民,有否感到愧对先贤?难道我们民族真永远逃脱不了在苦难中奋起重生,在安逸中堕落沉沦的轮回宿命吗?同胞兄弟们,真到了必须常常用黄河大合唱来荡涤灵魂、摧醒良知,为民族而奋争,为民族而牺牲的时候了!

黄河大合唱创作前,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颇具篇章特色: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作为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给我们展示了这一可歌可泣的史诗的第一幕。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黄河的雄姿。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后,是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黄水谣》,朴素的音调优美而又平易动人:第一部分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和中华儿女美好安宁的和平生活。第二部分主题深沉、痛苦,描写了日寇侵略后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惨情景。音乐在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

《河边对口曲》如民间小曲般亲切而富于乡土气息,通过叙事般的对唱形式,手法 简练,效果甚佳,描摹了国土沦丧后日寇铁 蹄下人民的悲惨遭遇。

《黄河怨》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哭诉了一个遭受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债清算”的遗愿而投入滚滚黄河怀抱的妇女的深仇大恨。齐唱、轮唱《保卫黄河》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是一有人民战争壮阔场面的战斗进行曲。“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和乐观主义的民族精神跃然眼前。

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也是全曲的高潮。前面出现过的几个重要基本主题得到了综合的展现,愤怒的情绪、战斗的号角、坚定的节奏、丰满的合唱以宏伟的气势使音乐达到了最高潮,作品在乐队全奏和八声部合唱气吞山河的的澎湃波涛中结束。

听了《黄河大合唱》,我觉得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永远压不跨打不倒的象征。重听《黄河大合唱》,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我不由得联想到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那个时代的人们啊,你们是黄河,是不朽的黄河曲。评论|2

一、《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3月创作的著名大型声乐作品,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壮阔无比的史诗。作品痛诉了华夏摇篮——黄河遭受的苦难;揭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气概;歌颂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坚强必胜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像战斗的号角、讨伐的文一样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使中华儿女斗志昂扬地奔赴战场,去投入民族解放战争,去光复被蹂躏的每一寸土地。《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是诗人光未然根据原拟写的长诗《黄河吟》改写的八乐章歌词,而且每乐章前都有诗歌朗诵。

《黄河大合唱》的谱曲仅用一周时间,连同伴奏音乐也不过半月。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在曲式结构上既吸取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又强烈地突出了民族音乐的色彩、风格;在伴奏音乐上,既发挥了管弦乐有宏大气魄的特长又突出了民族乐器的色彩;演唱前的诗歌朗诵突出并强化了歌曲的内容,使人顿时热血沸腾、心潮为之震撼。

《黄河大合唱》是堪与世界任何声乐名作相媲美的永世辉煌的音乐名著。

二、作者及创作背景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禹人。青年时期留学法国学习声乐,1935年回国投入抗日救亡斗争。他积极创作演出,作品皆为鼓舞中国民众同仇敌忔投入抗日的内容。他相继创作了《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多首歌曲,大型声乐作品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其他还有《中国狂想曲》等器乐作品。冼星海回国后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列。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榻上的亲年诗人张光年,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情景,听其朗诵歌颂黄河的诗句,遂荡起共鸣、乐思如潮。是年3月26日始半月之内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谱曲,写就了这一划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摘要:

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抗日救国战争的音乐史

诗,曾极力着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英勇抗战,堪称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他市一部高度概括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不朽的艺术作品,是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诗篇。

歌曲的创作背景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野蛮的侵略,使中国陷入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面临亡国的危难关头,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国共两党团结各族各党各派合作抗日,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黄河大合唱》 就产生战争最为惨烈的日子。

《黄河大合唱》 的历史意义极为深远。用音乐唤醒民众,鼓舞斗志,增强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国家荣誉感,弘扬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是音乐家的创意所在。《黄河大合唱》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它的问世,极大的激发了华夏儿女的爱热情,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和奋斗,促进了全民族的团结,是中华民族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产生机器广泛的国内国际影响。关键词: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 一.创作的时代背景 1。作者和作品简介

词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曲作者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作曲家、钢琴家,于1939年所作的《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2.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 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下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二.中华民族的摇篮 1.黄河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及自治区,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曲,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黄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沼泽。出星宿海后进入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玛多,绕过积石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长一千九百多公里。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的发祥地。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两岸、大河上下。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

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黄河大合唱》的结构介绍

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

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9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三.歌曲部分解析

1.中华民族力量的象征——黄河船夫

《黄河船夫曲》为整首作品的第一乐章。词曲作者以磅礴的气势描绘了船夫们与惊涛骇浪的黄河顽强搏斗的惊险场面。这首作品的词富有生活的升华,音乐具有民间音乐的提炼。这些都是与创作者的生活磨练密不可分,词作者光未然经历了横渡黄河并亲眼目睹了船夫们与汹涌的黄河进行搏斗的场面。音乐曲调采用民歌劳动号子中的船夫号子为素材,运用主导动机贯穿全曲的手法来塑造不屈不挠的船夫形象,从而展示出中华民族的抗争力量。

音乐采用了民歌劳动号子中船夫号子的音乐元素。在音乐开始,展现出贯穿整个作品的音型,为我们展现了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斗的图画,显示出祖国的危难。作者用定音鼓采用十六八的节奏型,急促地引出船夫粗犷有力的四次呼喊:“划哟、划哟、划哟、划哟”,接着就是三连音节奏“冲上前”。音乐急促而有力,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敌的呐喊。

第3/6页

在这号召性的呐喊之后,词作者在这里开门见山地用“乌云、波涛、冷风”等形容词生动地表现了船夫们的坚韧以及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中国所处的历史环境。开门见山地为我们塑造 3 了一群勇敢、坚韧的形象。这生动而又朴实的船夫号子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把中华儿女与日本侵略者抗争的决心和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

紧跟着,作曲家又以此为动机展开并拉宽节奏,以丰满的四部音响,来表现中华民族对斗争胜利前途的信心。作曲家在这里用竖琴伴奏为背景,旋律徐缓而平静。词作者用“河岸”来比喻民族的胜利,曲作者运用节拍从四分之二拍变化成四分之四拍,速度变慢,象征着在战斗中对于平静生活的憧憬与向往,预示着胜利的信心与曙光的到来,同时暗示着中华民族强大的力量。在短暂的平静之后,旋律动机再次出现,力度由强到弱,显示出由近而远的意境结束在分解和弦中。同时这里借用船夫的形象展现出中华儿女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前赴后继,势不可挡地奔向抗日战场的英雄形象。词曲作者把船夫的精神上升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力量。全曲通过紧凑的动机,通过传统的船夫号子的演唱形式,把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展示出来,表现出中华儿女的伟大坚强,在这里词曲作者把黄河船夫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升华为中华魂,为《黄河颂》阐释中华民族力量的来源奠定了情节基础。

四、中华民族苦难的象征——黄河妇女

《黄河大合唱》除了展示出民族的抗争力量外,同时也向世人揭示了中华民族所受的苦难。第三、四、五乐章,作者通过对比、叙述等创作手法,描写了黄河两岸的儿女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苦难挣扎的生活场景,尤其是第五乐章《黄河怨》,将这一主题描写得淋漓尽致。《黄河怨》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女高音独唱声乐曲,歌曲描写了一位失去丈夫和孩子,并遭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妇女形象,对日本侵略者的行为发出了强烈的控诉。为了具体生动地揭露侵略者的罪行,词作者运用了排比句,曲作者采用了起承转合结构。该曲首先运用“风啊,云啊,黄河啊”呼告的修辞手法,喊出了被压迫、被侮辱的妇女形象的内心痛苦。同时音乐采用全曲最低的音调,长时值节奏唱出“惨”字,生动地再现了失去孩子的母亲悲痛欲绝的心情。泣不成声的音调悲痛深沉,像黄河滚滚怒涛一样不可遏止的情感,在这里音乐与歌词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结合,深沉、悲痛、凄楚、哀怨的情感得到了宣泄。作曲家在表现过这一情绪之后,运用节拍变化力度逐渐变强,还有略带朗诵调的旋律,将音乐推向高潮。在音乐中,形成速度上、情绪上、力度上的对比,达到情感上的控诉,为后面高音字作旋律与节奏上的铺垫。

全曲不仅倾诉了黄河妇女的不幸,更有着感时忧世忧天下,悲身焦愁泪成血的情怀,这正是词曲作者血泪交织的生活经历。作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祖**亲为失去千万优秀儿女而发出的哭泣与悲痛,同时又表现出坚强不屈的抗争决心。揭示了中华民族所受到的深刻的苦难与抗争的力量。由此可以看出,《黄河大合唱》以描写中华民族的抗争力量与苦难为主体的音乐巨作,在音乐创作上讲究典型形象的丰满性,在风格、结构上强调内在的统一性。作曲家成功地运用了富于辩证的交响性发展原则,使整个作品富于战斗性、力量性和苦难性,它是一部既有民族气派,又富于时代特征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正是体现出了这一原则,从主题性与形象性出发深刻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苦难与民族力量,几十年来都震撼着中华民族之魂。

黄河大合唱,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她的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想,每一个华夏儿女听《黄河大合唱》时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这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啊,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永远压不跨打不倒的象征。当我们潜心聆听时,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怒吼

第3/4页 的力量。我不由得联想到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那个时代的人们啊,你们是黄河,是不朽的黄河曲。《黄河大合唱》的历史意义和时代精神

【摘要】 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抗日救国战争的音乐史诗。曾激励着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英勇抗战,堪称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它是一部高度概括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不朽的艺术作品,是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诗篇。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野蛮的侵略,使中国陷入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面临亡国的危难关头,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国共两党团结各族各党各派合作抗日,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黄河大合唱》就产生在战争最为惨烈的日子。词作者光未然是一个写“新体诗”的爱国诗人,他写的诗是中西融合的新诗体。他的诗歌意境大气磅礴、辽阔深邃、动人心魄,注意语言的大众化,易于上口。在艺术上采用朗诵与音乐并重,这是一个创新。歌词的感性色彩很浓,感染力强。诗人很懂音乐,许多句结尾用的韵母易于张口,共鸣强,效果好。展示了一幅幅如泣如诉的画面。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许多作品都是反映抗日救国的革命歌曲。他主张创造新形式来反映新内容。《黄河大合唱》就是一个典范。在抗日战争的特殊时期,要用歌曲来反映人民的呼声,用音乐来表达民族的苦难和奋斗精神。用音乐来反映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最终取得胜利的信心。在艺术上音乐家有创新和发挥,他用八首不同速度、不同体裁、不同调性,多层次对比陈述,集中表现人的喜、怒、哀、乐的原始情绪。整首作品像黄河的怒吼,奔涌着一股阻挡不住的浪潮,爆发着、咆哮着,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创作中他善于用起伏的旋律进行音调的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反映人民群众坚强不屈的反帝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向人民指明方向,预示必将取得胜利的光明前景。作品的历史意义极为深远。用音乐唤醒民众,鼓舞斗志,增强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国家荣誉感。弘扬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是音乐家的创意所在。《黄河大合唱》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纵观历史,它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抗战时期它唤醒民族大团结,激发全民族的爱国热情。今天,他成为凝聚全世界华夏子孙、鼓舞民族大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动力所在。《黄河大合唱》这部伟大作品问世以后,极大的激发了华夏儿女的爱国热情,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和奋斗,促进了全民族的团结,使中华民族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产生极其广泛的国内国际影响。《黄河大合唱》像一把利剑,使侵略者闻风丧胆;它彰显出一种精神,使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具有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它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使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永远心连着心;它是中国与各个友好国家的纽带,使世界各民族爱好和平的人们得到共鸣,有着共同的心声,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心愿。这部反映中华民族精神和灵魂的巨作,已经超越了艺术的境界,在各个领域,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 黄河大合唱; 历史意义; 时代精神; 音乐凝聚力量 【摘要】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融于音乐。就如同调味剂一样,音乐的味道也是种种不

同的。音乐上的灵感不及物质,但他所表达的是人们内心所渴望的。往往人们爱音乐,则是因为音乐中表达的思想是人们情感上所没有的,以此来寻求安慰。它亦可以让人哭,或让人笑,深深打动着人们的内心。所以每个听音乐的人都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音乐上。因此,音乐有着人们不可得知的内在力量。因为有了音乐,枯燥的生活变得精彩活跃。然而,音乐也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每个时代的音乐都有不同的表达。同样,音乐也在不同时刻,不同角度,以不同的“节奏”影响着我。【关键词】 音乐;音乐革命,精神力量,音乐改变我的生活。

音乐,是一种美妙的旋律,其中的内涵也各有不同。音无非就是发声体的声音,但乐是美妙的,它亦可以有节奏地使人感同身受,又能激发人的情感与思维。所以说,音乐这种美妙绝伦的事物陶冶着我们高雅的情操。

音乐也是一种革命,每个时代的音乐无论在音调,音色,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他不是异曲同工的一件作品,而是时代发展人们的心灵与思想上的改变推动着音乐的进程。要想音乐历程,无论是哪个年代,哪个时期的音乐作品,都各有特色。无非是生活条件的不同与时代问题。这就更加给音乐增添了一层朦胧感,显得诗情画意,音色正浓。那些唱出人们心声的歌,那些拿音乐作为抗衡武器的人有歌唱着怎样的感慨?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一无所有 我要做天下的主人 ”

法国作曲家欧仁。鲍狄埃的《国际歌》是国际共产主义的最后一首歌。它的背景是巴黎公社运动,这首歌内容使人热血沸腾,这是艺术的魅力,受众的感化其实来源与艺术所表达的思想的美度和美感。所以说,音乐没有好坏之分,最重要的是它所表达的够真挚,够深入人心。同时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歌》体现了让人们自觉站起来,去维护自己的利益,争取解放与不平等社会做顽强的抵抗。同时也反映了自由和平是全人类共同向往的。音乐做思想武器,可以激发自信心和凝聚力,这是一场轰动的音乐变革,像暴风雨一样席卷了整个世界。所以说,音乐的魅力远不止仅有的旋律。

音乐的旋律深入人心,感触极深,淡淡清香,一缕阳光,闲适的坐在阳台欣赏美景,听着音乐,这又是怎样的难得?美妙的音乐总总勾勒得清幽迷人。感悟人生,用心去聆听,每一次的邂逅都曾有冲动,那些漂浮的旋律荡漾在脑海,回忆在心里,这样固然美好,但内心的精神境界是难以触发的,也许思想上的包袱会带给自己更好多的动力与奇迹,我只是凭感觉在空想,音乐的变革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固网中来的时代中,多少学者曾拿笔意志风发得抵制着战争,音乐无不亚于文学之作那高亢激昂的音调,充满多少人的共同理想。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识,是一手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之歌。

这是音乐灵魂的彰显,音乐精神的所在,没有理由不说音乐的力量是空前的变革,音乐革命,激发着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精神力量;音乐不仅仅是种艺术,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现代社会的人们对音乐追求时,往往忘记自己的角色,是音乐消遣了枯燥的生活,它丰富着我们的内心 增强我们的情感,虽然音乐会随着年代变化,但其精神永远是时代的象征,音乐的进步也离不开历史年代中的气氛。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谈到;音乐有着无比有力的手段和最精致的语言,来表现心灵千丝万缕的情绪。””音乐有着无比有力的手段和最精致的语言来变现心灵千丝万缕的情绪。”由此可见,人的各种枪按时通过音乐的不同形式反映出来的。但音乐也引诱着我们的情感生活,好的音乐可以使人有积极动力,强化我们的情感,也可以是焦虑烦躁的认得到宣泄。

总而言之,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也同样感染着我的生活。我豪迈,因为我是少年派;我幻想,只因曾经憧憬;我自信,相信自己更相信实力。音乐给我最大的鼓舞就是学会了选择方向,不曾有一点携带,那阵阵旋律让我步履在如诗如画的世界,而那渴望的,又是多么温柔的追求,我亦可以做回属于与我自己,想唱就唱,唱得响亮。如今我的已不在感到迷茫。因为 6 我知道; “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跟着希望在动”

《我的未来不是梦》再次让我坚定了前方路,勇拼勇博,拼凑人生梦,我自己奋斗。【结束语】 因为音乐给了我们另一个世界,在那里,我们可以阁下烦恼,我们的心互相碰

撞,击出灿烂的火花,在你我心中永开不败。有的演讲者,是天生的励志家;他将平凡变成卓越,将等待变成追求。有的思想者,是天生的幻想家;他将沧海变成桑田,将历史变成现实。我们有的是年华,有的是意志,有的是那说一不二的斗志,我们要在少年时代将梦想变成现实,相信了,努力了,就成功了。

海伦凯勒说;是黑暗,我在孤独中勇敢的生活,黑暗是不屈,是奋发。哥伦布说;是冒险,我在航海中发现新航路,冒险是探索,是精神。

我说;是音乐,我的一生与快乐与快乐为伴,音乐是活力,是激情。所以,我爱生活,更爱音乐

浪潮

中国的奴化教育 纳粹独裁的摇篮 ——从浪潮中看中国教育问题

浪潮”所体现的是“强权下的服从性”这一现象。

从一开始学生们并不配合,因为他们都是受独立开放教育观念而成长的,个性,随意,自由是他们的准则,个性就是上帝。到后来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以至于“浪潮”成员用两条生命换来血的教训,深刻体会到什么是独裁。

警惕法西斯主义复辟,可里面的独裁教育和我国如出一辙。

一、家长的独裁教育

家长以成人的眼光来要求孩子,希望早期教育能为将来服务,往往忽略了一个孩子的正常需求。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逼着孩子学习,结果导致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疏远。

一方面,不少家长把识字、背诗、计算、拼音、学外语当做早期教育的主要课程,而且认为越早越好。另一方面,许多早教机构学习内容以技能技巧为主,罔顾孩子的成长需要和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早教的重点并不在知识的教育,在早期教育中家长更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引导孩子去探索。一味用“知识”、“技能”占据了孩子们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只会减少他们感觉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机会和能力。

二、学校的独裁教育

“独裁体制是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统治大部分的人。”

“源于希腊语,意为自我统治,独即自我、单独,裁即统治权力,独裁体制下,有个人或集体组成政府,拥有极大权利力,可以自由修改法律。”

现在独裁着中国教育的就是教育局。它们统治着学生,只有通过了应试教育才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价值所在,这从根本上就束缚了人的头脑。学生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想到了作弊,在他们眼中,道德抵不上优异的成绩,好似片中哪怕把曾经深受喜爱的同学揪出来作叛徒也毫不留情面。

中国的教育管理部门是强势管理部门,学校的各种资源都掌握在教育管理部门手里,中国教育行业的乱象也就随之而来。而教育公平,对于中国普通百姓而言只能是一个妄想!别的不说,不同地区考高分数线的差别,就可以说明这一切。

“纪律塑造力量,团结塑造力量,行动塑造力量。”

从我们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被老师规定着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比如说上课不能说小话,发言要举右手。然后我们都照做了,这就是纪律的力量。我们有我们的团队名称——少先队,共青团;我们有团队的图标——队徽、团徽;我们也有团队的手势——敬礼;我们还有团队的服装——校服。

我们被老师教育道:团结就是力量,认识了集体的力量。我们也被老师教育道:任何事情都不能光说不做,行动胜于一切言语。

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的,甚至觉得这从根本上就是为着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

三、社会的独裁教育

“人人脑子里想的都是自己,我们这一代缺少的,是一个可以将我们团在一起的目标。”

社会赋予的压力,使得人们无暇顾及周围的一切,渐渐地失去了自我,甚至于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追求名利金钱,从小就知道讨好老师,继而长大讨好有权有势的人。

全民学英语,12年换一张歪的4.6级证书!因为社会让我们明白要想成为上层社会上的人,必须要掌握好英语。

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出国,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外国更利于自身的发展,就拿我们编导而言,若日后编出的剧本如《蜗居》

那样反应现实,唯一的结果就是被禁。我不明白中国这样做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难道无论社会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也一定要将那一面最好的摆在人们面前,这不就是欺骗吗? 中国需要的是民主,而非独裁

影片中场景发生在民主制的德国,学生们习惯里自由意志,当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政权的威吓后,选择了集体的团结排外和对一切外界反对的吞噬。

同样的纪律、团结、行动在我们身上,为什么不可能出现浪潮?

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过自由意志,我们一直深深的活在集体管制下,而我们似乎并没觉得有什么不习惯,从另一个方面看,其实我们整个国家本身就已经是一个最大的浪潮,不是么? 浪潮》观后感

《浪潮》这是一部很让人深思的影片。我在上课看了后觉得深有体会,课后又看了1遍,体会又深刻了。我觉得在今后生活中也是获益匪浅。

《浪潮》中朴实的中学教师赖讷无奈之下选择了不擅长独裁政治。在实训周中,让学生称呼为文格尔先生。让发言的学生必须起立。开始专制集权,纪律铸造力量、让学生齐踏步体会。渐渐深入,提出穿着统一的制服、创造“浪潮”组织、使用同样的问候手势。不穿衬衫的卡罗受到排斥,发现关键问题,并向老师报告。有些得意忘形的老师并不认为这是问题,继续他的授课。疯狂的学生们,在城市到处喷绘及粘贴浪潮图案。最后上了报纸头条。帝姆在此全身心投入,无法接受浪潮结束,打伤同学,最后自杀。赖讷也被警方带走。

回想二战中的德国,因为高失业率、通货膨胀,导致走向纳粹帝国,最后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要一听到独裁就唾弃,一听到民主就欢呼;纳粹不是希特勒一手造成的那是德国民众的选择;历史不是一个人的,如果历史上不出现希特勒,也许还会出现其他人在德国制造纳粹。只要适合的条件出现,纳粹还会出现。

这个影片是我印象最深的是集体的的力量真的很强大,只有合理、正确使用才能造福全人类。教育一个具有自由、读:10次 大小:2KB(共2页)民主的坚定理念,在任何情况下都惯于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可能需要20年;而培养一个纳粹,却只需要5天,这是《浪潮》带给人们的警示。遏止强横、征服、专制的心魔,惟有靠培育自由、开放、宽容的心态和民主手段的训练,以及民主制度本身。浪潮似乎也在体现一个人的心理,人需要冷静的来思考、来做事,不能盲目跟从,老师并不是全部是对的。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会有不同的收获。影片中的马克尔值得我们学习,能及时发现和看清问题,并站出来帮助他人。

《浪潮》观后感

看完整部电影,总有种感觉,觉得不应该就这么结束了。可是想想,确实也没什么能再继续的了。剩下的,就由观众自己去想了。

这部电影讲述的事发生在校园里,是一部很好的教育片,只是结局让人很难过。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的成长,获得更幸福的生活。可是电影最后却发生了那么惨痛的事,我想这也是赖纳老师没有想到的。所以在电影的最后,他才会有那么痛悔和迷茫的眼神。或许他到最后,都没想明白,为什么会发生那样的事。

在刚看完时,除了有一种震撼和难过,对赖纳老师也有些愤懑,觉得是他欺骗了学生。可是细想想,并不能完全怪他。那到底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回来后我又看了一遍。看第二遍的时候,我注意到学生们的话,像开始时丹尼斯说的“当今的人想叛逆,却找不到叛逆的方向,所谓的价值观都不存在了,人人脑子里想的都是自己,我们这一代缺少的,是一个可以把我们团结在一起的目标。”我想电影作品里的每一句话,都是作者精雕细琢、想通过演员的口来转述出的一种社会现实。这句话反映所出来的,就是当今社会道德伦理与价值观的缺失。不光是在德国,哪里都一样,大到官员贪污腐败,小到公车抢座致伤,还有大学生空虚、迷茫以致成为愤青,这些都是道德缺失的结果,也是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

大多数学生都是这样,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找不到信仰、理想,甚至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所以他们轻易就被“浪潮“席卷了。透过电影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是怎样在老师的鼓励与指导下由起始的抵触、反感、不可理解到试着参与并产生兴趣,再到认同这个小团体并开始群体思维,甚至有的同学把这次行动当成了他们生命的全部。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学生缺少家庭的关怀与温暖。蒂姆就是,他的父母看似给了他很好的物质生活,但是从他们仅有一次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的父母根本没有耐心去听他说话,给他细心的指导。或许是德国和中国不同,他们并不重视家庭教育,甚至他们的家庭教育观都和我们的不同,就像卡罗的妈妈在对她顽劣的弟弟的教育问题时所说:要让他自己去发现他的底线,而不是靠教育。她觉得用纪律来铸造力量很可笑。可见家庭教育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至少父母应该时常关心孩子。

当然这并不是说赖纳老师就没有责任了,虽然有很多因素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但在这件事里,他还是应付最大的责任。虽然他的讲课方式很独

特,容易感染学生,但是他并没有去想后果,也没有完全顾及考虑到学生们的心理。作为一个老师要时刻注意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身心有什么影响,尤其是对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电影里的学生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平时无组织无纪律、个性十足、性格叛逆、自由散漫。

在赖纳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大部分人表现出的是反感或认为老师很无聊,但是在老师的鼓励与指导下试着参与进来的时候,他们一反常态,开始感觉这样的活动很新鲜刺激,很有趣。比如发言必须要起立、称呼要尊重、桌面整洁等,这些行为是在以前从未接触或尝试且从未被要求的;接下来学生们开始兴奋甚至开始为这个小团体着想、谋划。比如,步调一致的踩地板、统一服装、制作浪潮Logo、广泛招募成员、晚上一起行动将浪潮标志贴满城市的大街小巷;最后,学生们开始群体思维,有了归属感、荣誉感甚至把这个活动当成了他们生命的价值体现和全部。比如,保护同伴不受他人欺负、掏枪吓走黑社会、浪潮成员全部出现在看台上为水球队员呐喊助威、礼堂里群情激奋嚷着要惩办叛徒、Tim最后由于接受不了浪潮解散的现实而饮弹自尽。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学生们的心理与情感变化是密切相关的。

可是赖纳老师却没有注意到这些,甚至在卡罗对他提出时也没有认真的去反思。或许他一开始就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否定专制,可是他没有考虑到这会对学生有什么冲击,也难怪最后蒂姆会觉得赖纳欺骗了他们。连我也觉得他太草率了,至少他应该先去了解一下,他这一周的教学究竟对学生产生了哪些影响。那些不好的与法西斯太过相象的东西可以去指出否定,让学生认识到,并去避免。可是对于有益的部分,还是应该给与肯定,譬如他们变得更团结了,譬如很多人不再觉得自卑,觉得他们是一个团体,他们人人平等,譬如蒂姆变得勇敢了,对欺负他的人敢反抗了,也找到了自信与归属感。可是赖纳却把什么都一口否定了,那时学生们都一片迷茫与惊慌,可是赖纳并没有去解释或安慰,以至于蒂姆这样惯被欺负的胆小懦弱又自卑偏激的孩子开枪伤人并自杀。

我想这个教学实验之所以到最后超出老师的控制演变成一场悲剧,是因为大部分学生缺乏家庭的温暖、集体的关心、缺乏对一个群体的归属感,其中也包括老师的细心关注。因此,一旦有这么一个团体出现,他们很容易被集体主义下的纪律、效率所产生的力量所吸引、感染从中找到失去许久的那种自豪、荣誉等等。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并不能只看分数,对于这些东西的关注与培养也很重要。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赵豪剑

我认为在学校里,自由是纪律约束下的自由,如果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那班里就会乱成一锅粥。限制自由的条件分为两种,一个是明文规定,如国家的宪法,昌平二中学生规章制度等。其中的内容给人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就好像天空宽阔的摸不着边,虽然可以盖住整个大地,却不可以顾及细小的角落。所以它对我们的约束作用并不是特别大,很容易遵守。另一个就是所谓的潜规则,如人们口口相传形成的习惯规矩,个人原则,口头下达的命令等,这些没有落实到笔头上,但我感觉比明文规定的作用大得多,而且涉及的都是生活中琐碎的,重要的事,这就是纪律。

那什么是自由呢?是无拘无束的作自己想要做的事,按理说应该是很快乐的。但是如果把自由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就是错误的。这时,就要有为大局、为他人着想的心,适当的放弃自己的自由,为人为己作出正确的判断。其实放弃自由不一定是痛苦的,当你看到其他人因你的作为而快乐时,你也会高兴的。这应该就是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吧。把自己的自由建立在纪律的基础上,建立在不影响别人的基础上。

其实只要做到这一点,自由和纪律还是能够和睦相处的。毕竟自由是活的,纪律是死的,就让自由让着点纪律吧!

我们越是自觉严格遵守常规,便越能享受自由。大家可以考虑一下工人、农民、教师、医生„„谁有不受约束的自由?试想如果每个人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那么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就失去了正常的秩序,个人的自由保障还能得到保障吗?当然,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流行音乐赏析】相关文章:

音乐流行唱法07-04

音乐流行范文05-20

日本流行音乐05-15

网络流行音乐05-14

流行歌曲歌词赏析07-22

流行音乐论文提纲08-27

流行音乐与时代08-28

中国流行音乐论文09-03

流行音乐论文题目04-08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05-15

上一篇:初三学习计划的下一篇:国防知识竞赛决赛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