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2024-07-25

浙江高考历史大事年表(精选6篇)

浙江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第1篇

2014届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大事年表

世界近代史(16世纪初——19世纪末)

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世界各地区前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所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和租地农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1607年: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7年:牛顿经典力学建立

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17——18世纪:启蒙运动

1765年: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美国建立(7月4日成为国庆日)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1787年: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

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

1825年: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

1830年:空想社会主义出现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1859年:进化论诞生

1870年:普法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德国统一完成、德意志帝国(1781年)宪法颁布

1875年:法国1785年宪法颁布,共和制确立

1895年:电影诞生

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

世界现代史主要叙述的三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构成了界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终于形成。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

1922年:苏联成立

1925年:苏联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1928年:苏联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1929: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

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始

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

1937年: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电子计算机出现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马歇尔计划、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关贸总协定建立

1949年:北约组织建立

1950年: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发展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1955年:华约组织建立,两极格局形成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改革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20世纪6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福利国家发展

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

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东盟成立

1969年:网络技术发明

1970年:日本、欧洲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

1975年:苏联经济停滞

1985年: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9年:东欧剧变、亚太经合组织成立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3年:欧盟建立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出现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端、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6——1860年:第二系鸦片战争

1860年代——1890年代:洋务运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甲午战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清末新政

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

1911年:辛亥革命

1912年:北洋军阀统治开始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发展的黄金时期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9年:五四运动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

1924——1927:国民大革命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开始

1936年:西安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

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回归中国、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

1949年: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台湾问题产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一五计划开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人民代表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形成、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百方针“出

1958年: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1962年:调整恢复国民经济八字方针

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岛素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出现曲折

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中美建交

1980年:深圳四个经济特区建立

1988年:海南省成为经济特区

1990年:邓小平南巡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并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浙江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第2篇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百家争鸣

基本要求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进的价值。

发展要求

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说明

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基本要求

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其目的和影响。

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一观念的认同。

发展要求

说明

第三课 宋明理学

基本要求

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发展要求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说明

第四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基本要求

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清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与影响,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发展要求

认识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市与文化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基本要求

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

发展要求

说明

教学时要重视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文明进程的影响。

第二课 中国的古代艺术

基本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及演变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苏轼、米带、赵孟颊等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发展要求

了解王维等著名画家;了解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第三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基本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领域的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体会占代中国文学的多姿多彩,感受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美感。

发展要求

说明

本课知识点较多,可以借助表格法梳理;同时还要关注屈原、李白、杜甫、苏轼、关汉卿、曹雪芹等创造了祖国古代辉煌文学成就的代表作家。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基本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意识和现代化意识。

发展要求 说明

第二课 新文化运动

基本要求

了解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感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发展要求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说明

第三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基本要求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

感受先进中国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勇于实践的精神。

发展要求

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说明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基本要求

了解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及基本内容;认识新、旧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增强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说明

教学中要注意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把握“新”的含义,认识其时代进步性。

第二课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基本要求

知道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概述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方面的主要思想。

体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不断探索、不懈奋斗的丰功伟绩。发展要求

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说明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并不属于毛泽东思想体系。

第三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基本要求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作用;了解邓小平理论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感受邓小平的创造性智慧和胆识;学习伟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

发展要求

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内涵及历史地位。

说明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教学中要联系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加以理解。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基本要求

知道“双百”方针的内涵;了解“文化大革命”摧残文化艺术的史实;了解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感受“双百”方针对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意义。

发展要求

讨论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说明

第二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基本要求

了解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树立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理想。

发展要求

认识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说明

教学本课内容,可联系本模块“学习与探究之二:‘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访谈录”,开展探究活动。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基本要求

知道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知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人是万物的尺度”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了解人文精神的起源;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感受苏格拉底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说明

第二课 人性的复苏

基本要求

知道下列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特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认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发展要求

知道《九十五条论纲》的作者及其主要思想。

说明

达·芬奇及其代表作品教科书中没有提及,教学中要予以补充。

第三课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

基本要求

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简述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认同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体验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发展要求

简述康德的主要思想观点。

说明

教学本课内容时要注意结合本专题第四课的相关内容。

第四课 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 基本要求

知道孟德斯鸿、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及其主要政治主张。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认同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体验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发展要求

了解康德及其主要政治主张。

说明

教学本课内容要注意与本专题第三课相关内容的整合。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基本要求

知道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和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的主要贡献;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知道相对论的主要内容,了解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的史实;认识相对论提出的意义。感受伽利略、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不迷信权威、为科学而不断探索创新的进取精神。

发展要求

知道量子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爱因斯坦把量子理论推广到光学中的史实。认识量子理论提出的意义。

说明

本课内容中的一些物理学概念比较抽象,可借助于中学物理课的知识来促进本课内容的教学。

第二课 追寻生命的起源

基本要求

了解达尔文、赫胥黎及其进化论观点。

感受达尔文等科学家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发展要求

了解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说明

第三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

基本要求

知道人类社会进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标志和大致时间;举出瓦特改良蒸汽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生的发明等史实,说明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体会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爱迪生等科学家热爱科学和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

发展要求

说明

第四课 向“距离”挑战

基本要求

了解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明和发展的概况;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存在的间题。

感受信息时代带来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加深对“科技发展和人文关怀并重”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发展要求

说明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基本要求

知道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拜伦、雨果及其代表作,认识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了解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贝多芬、舒伯特及其代表作,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从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中获得美的体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文学艺术大师立足社会现实、献身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精神。感受音乐的魅力,认同音乐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发展要求

知道雪莱、普希金等浪漫主义文学作家。

说明

第二课 碰撞与冲突

基本要求

知道19世纪中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司汤达与《红与黑》、列夫·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认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知道俄国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柴可夫斯基及其代表作《天鹅湖》,理解其民族性特点。知道19世纪中期以来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及作者:列宾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凡高与《向日葵》。了解这些绘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从学习欣赏文学艺术作品中体验历史的发展变化,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能力。

发展要求

说明

第三课 打破隔离的坚冰

基本要求

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海明威与《老人与海》、高尔基与《母亲》、鲁迅与《阿Q正传》、泰戈尔与《吉檀迎利》。认识这些文学成就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体验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能力。

发展要求

知道现代立体派画家毕加索及其代表作《格尔尼卡》,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第四课 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基本要求

了解影视艺术诞生与发展的历程:电影的出现、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及具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了解20世纪兴起的现代主义音乐:爵士音乐、摇滚音乐等。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感受影视艺术和现代主义音乐的魅力,体会影视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浙江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第3篇

一、更新观念是适应新课改高考变化的前提

(一) 更新教学观念

1. 破除知识本位,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山东、广东等省份, 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命题体现“能力立意”与“目标立意”并重的特点。历史试题通过创设“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的情境, 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尽管“知识是能力的载体, 能力是知识的运作”, 传授知识显然不是历史复习教学的全部内容。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借助知识领悟形成优良品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强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让学生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2. 破除教师本位, 树立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的意识

课程理念推崇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 (教师与学生)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表明, 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 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 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是“主导”而不是“主宰”。教师必须从传统角色中的“演员”变为“导演”, 从居高临下的尊长变为平等中的首席, 学生则从“观众”变成“演员”, 从“配角”变成“主角”。华东师大教授郑金洲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在定向上应着力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即“第一,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第二, 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 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第三, 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 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历史复习教学, 我们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注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培养学生学习的体验性, 让学生成为对课堂有贡献的人。例如复习“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时, 我利用利用抗日歌曲,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 (1) 为什么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会发展成为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2) 抗日战争为什么能取得最后胜利? (3) 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等。使用比较多的教学语言是“让我们一起来思考……”

(二) 注重史学范式

近年来, 文明史范式、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社会史范式、革命史范式等彰显在高考试题中, 它以一种新的视野、新的角度来认识与评价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所以, 我们在高考历史复习教学中要注重不同史学范式的综合运用。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按纵向来分可分为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 按横向来分可分为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都包含有政治文明、物质、精神文明等。整体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又称全球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 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范式) 认为, 现代化进程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 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主要包括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和大众化等。社会史观 (社会史范式) 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 着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 主要指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 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例如, 我们分析“孙中山与20世纪初的近代化进程” (四看孙中山) 。从“革命史范式”看: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从广州起义到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再到国民会议运动 (百折不挠与和平愿望) ;从改良主义到旧三民主义再到新三民主义 (与时俱进与民主理念) 。从“现代化史范式”看:孙中山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政策法令对近代化整体推进的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突破:法国思想、美国体制、中国国情) 。从“文明史范式”看: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文明的杰出建设者———1919年《建国方略》中《实业计划》提出掌主权前提下力引外资、应国民最需、期抵抗至少、交通运输放首位。《民权初步》强调人民集会是实现民主政治第一步, 建构五权分立学说、规划建立民国程序军政、训政、宪政。其民族意识与世界意识 (五族共和、反帝联俄) 、经济意识 (三峡工程) 与文化意识 (中山装) 充满理性色彩。从“整体世界史范式”看:孙中山是影响亚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杰出政治家———推动亚洲觉醒、开创亚洲第一共和国。再比如: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从“革命史范式”分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从“现代化史范式”分析:为国家的政治建设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石。从“文明史范式”分析: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道路, 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从“整体世界史范式”分析: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在历史复习教学中, 我们应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重视现代化史观、整体世界史观;突出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和生态史观;不放弃阶级斗争史观 (革命史观) 。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以“古”通今的历史意识, 社会进步、各族共创的发展意识, 热爱祖国、服务世界的全球意识, 求同存异、海纳百川的多元意识。在复习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特别关注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

二、调适教学策略是适应新课改高考变化的关键

在新课程背景下, 高考历史复习教学应引导学生从宏观把握历史发展线索、规律, 从中观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特征, 从微观把握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

(一) “先导后学、先学后教”的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流程

我们通过整编省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发给学生, 让学生对照教材进行整理。这样增强学生的复习自主性、方向性、和针对性。现在市场上的复习资料泛滥, 很多打着浙江省复习专用, 实际上针对性不强。我们就将《2009年浙江省考试说明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印发给学生, 让学生对着考试说明进行整理。我们还自编《杭师大附中高三历史学案导学》发给学生, 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预习和复习。《高三历史学案导学》分为:知识结构:根据考试说明和教学指导意见, 用框架结构形式整理。学习提示:分专题归纳线索, 指导学生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知识梳理:分专题、课, 以填空题形式, 要求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完成。能力提升:按专题编训练题, 以选择题、材料题题型让学生训练, 可以在教师教学前后完成。

(二) 新高考历史复习教学策略

1. 以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重新整合教材

农耕文明时期:A.中国农耕文明的演变。“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内容包括必修1-1、选修4-1。“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及特点”, 内容包括必修2-1、选修4-1、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古代中国文化”, 内容包括必修3-1、2。B.西方农耕文明。“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内容包括:必修1-6选修4-2、梭伦改革等。

工业文明时期:A.经济工业化。内容包括: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近代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等。B.政治民主化。内容包括: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必1-7、选4-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 (必修1-8、选修4-5) ;亚洲觉醒 (选4-4) 等。中国民主政治的艰难历程:中国近代追求民主反对专制的斗争———反侵略斗争;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选修1改革)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选修4单元4) 等。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C.文化理性化、科学化。内容包括:近现代世界思想、科学、文艺的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近代以来科学技术辉煌 (必3-7、选4-6) ;19世纪以来的文艺。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生活的变迁———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必3-4、选4-4、5) 等。D.国际关系———平等化、民主化。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3) 。

2. 教学生学会阅读教材

教给学生阅读历史教材的方法, 使学生用教材学。主要方法有:阅读课本前言, 明确学史目的;阅读课文目录, 形成框架结构;阅读专题导语, 把握背景线索;阅读历史正文, 夯实历史知识;阅读课前提示, 明确知识要点;阅读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史学争鸣, 拓展历史思维;阅读历史地图, 形成时空观念;阅读历史图画、表格, 提高思维观察力、想象力。使学生能由点到面, 理清主线, 在学习过程中贯穿问题意识, 培养迁移能力。例如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 可设计以下系列, 问题如中国古代的农业政策有何特点?怎么演变?哪些因素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哪些因素阻碍农业经济发展?中国历代的变法与改革几乎都涉及土地制度, 为什么有的能成功, 有的会失败?怎么样的情况下会成功, 怎么样的情况下会失败?为什么说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统治者为什么要推行这一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等, 以帮助学生理解本专题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等结论。

3. 强化能力训练

“考能力”永远是文综高考命题的主题。我们应从严要求, 科学训练。通过精选试题强化练, 把握时间适应练, 审题答题规范练。特别是利用高考试题进行训练, 因为高考试题是最好的思维训练题。高考历史试题的研究训练, 我们可以使学生体会高考“怎么考”;通过对其答案的探究, 使学生体会“怎么答”。当然训练要有数量, 不能以练习代替复习;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分析错因, 总结规律和技巧。这样来练出新意, 突出典型。教师要针对学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练后讲评。讲评的原则:注意及时性, 突出针对性, 强调层次性, 体现新颖性。讲评内容揭示命题意图, 展现思维过程。评讲要评出规律, 突出诱导。“训练”切忌陷于题海战术, “评讲”切忌面面俱到。

4.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规律性知识

例如, 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标准是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近代现代经济发展的六大因素:政治前提 (制度、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等) ;劳动力条件 (雇佣、自由、高素质的) ;资金 (资本) ;市场 (商品市场、原料场地、资本市场等) ;技术条件 (工业革命、科技革命) ;资源条件 (丰富、贫乏等) 。用这些因素分析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 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的原因。中国近代化问题:中国近代化与民族独立的关系,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的特点等。分析历史阶段特征:从经济 (经济转型、经济发展) , 政治 (社会主要矛盾、时代主题等) , 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分析。如19世纪末近代中国的阶段特征:经济方面———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政治———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帝国主义瓜分狂潮;文化———维新思想, 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传入。明清时期阶段特征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政治: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和封建制度逐渐衰落;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封建经济基础受到冲击;对外:由开放转为闭关;民族关系:把反对外来侵略和巩固国家统一相结合;文化:传统科技取得巨大成就, 文化、思想、艺术领域出现反封建民主思想。

5. 关注细节, 渗透情感

(1) 备课“五观”。“原点”观———以学生现有学科知识储备与科目横向联系点为“原点”, 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强化针对性。“底本”观———选择与新编教材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一致的专著作为教学准备的“底本”, 把住知识扩展和能力培养的极限。“例子”观———理性地对待教材 (用教材教) , 把教材当“例子”, 重视内容的补充与精简。“兼容”观———教材多样化和多元化, 一“标”多“材”, 一“源”多“流”的局面, 要求“一主多辅, 多本兼容”, 使教学能体现严谨性和开放性的有机统一。“终身”观———“终生备课”, 博览群书和广泛取经, 通过做资料卡片、编资料索引、搞资料剪辑和搜集教学可用可鉴音像材料, 制作教学锦囊。

(2) 课后“五问”。课堂上你真的关注学生了吗?知识是你直接“给”的, 还是经过你的引导, 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你组织的课堂讨论是有效的, 还是只流于形式?你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是否关注了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你在课堂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6. 适当关注热点问题

周年热点:五四运动9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北约成立60周年;澳门回归10周年等。长效热点:三农问题、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现代化建设、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国际关系、社会保障与民生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等。学科热点: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 社会生活史观, 生态史观等。适当关注地方史, 将地方史内容与教材的难点有机结合。如江浙文明 (与古代史结合) ;近代浙江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革命相结合;现代浙江与改革开放相结合, 与上海等长三角地区发展相结合等。

7. 指导学生答题方法

(1) 答题的总原则

顺序———自前至后 (符合平时做题习惯, 题型越后越复杂) 。先易后难 (先易:把握基本分, 进入解题状态;后难:以免影响得分) 。不可恋战 (易, 不要大肆铺开;难, 不要纠缠不清;目的:抓紧时间) 。心态———不以物喜, 不以已悲 (不要因题易及自己已掌握而失去常态影响发挥) 。稳扎稳打 (扎扎实实做好会做题目, 拿住能拿之分, 出现难题也要稳定, 因为自己肯定做过, 不过多一些整理罢了) 。做题———审准题目, 全面把握, 仔细解答。注意细节———选项在结束前10分钟涂完;要严格按照答题纸的注意事项和要求作答, 特别是不要超出答题区域;要对应好答案与设问的顺序, 以防颠倒错位;保持卷面整洁。

(2) 答题的具体方法

A.学会利用试题给定的条件和要求审题。对于选择题的审题。对题干要做到三看:一看时间、空间, 判断答题范围;二看肯定、否定, 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 明确内涵外延。对选项要做到三思:一思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二思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三思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联系。做选择题常用排除法。对于非选择题的审题主要审:时间, 人物, 空间, 事件、关键词, 答题方式等。

B.获取和解读 (材料) 信息。带着问题读材料 (先看问题后看材料, 带着问题看材料) ;尽量用试题所涉及的教材内容回答问题;读材料时, 要重视材料出处, 重视导读词, 重视标点符号;善于利用试题背景材料中有效信息来确定答案。

C.书写表达规范。答题形式上要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段落化”———指所需要回答问题要按答题纸中的序号自成一个段落, 使段落分明、条理清晰。“序号化”———指回答问题的各个并列要点之间用 (1) (2) (3) 之类序号分隔, 使要点突出、一目了然。“整洁化”———指卷面美观, 整齐洁净。书写字体要大小适中, 防止过小或过大。网上阅卷特点, 要求学生一定要将答案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以避免可能的丢分。网上阅卷信度高, 速度快, 故规范答题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浙江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第4篇

一、近四年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特点

(一)重视考查基础   突出主干知识

新课改背景下,我省高中历史教学无论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施、模拟试题的命制等方面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但高考作为高等学校选拔性考试,要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就必须严格遵循历史学科课程标准、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从历年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来看,命题人员对此给予了认真领会与贯彻,试题考点都属于主干知识、核心知识。具体考点分布见下表。

从下表来看,近四年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的主要考点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物和战争的基础知识,部分考点甚至多次出现,如先秦思想家的主张、古希腊先哲的思想、古代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变迁、分封制、抗日战争、二战、中东战争等。它们都是教材的主干知识,属于考生平时重点学习、复习的范围。以考查主干知识、基础知识作为高考导向,才能真正让课改“减负”落到实处。

(二)广用图文材料   考查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

材料型试题是近年来被公认的最具“历史味”的题型,它可以考查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再忆再现历史知识、材料处理、历史阐述、文字表达、辩证思维等多种能力。由于它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高中课程标准的精神,突出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因此,在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广泛出现,浙江省更不例外。

纵观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会发现,每份试题都通过大量原始文献、图片、图表、漫画等新材料,设计新情境来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情感和历史价值观。尤其是图片、地图、图表等材料的运用,更是亮点。笔者对近年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图表材料稍作统计,得到结果如下:2011年历史试题共采用6幅图(表),2012年3幅图(表),2013年4幅图(表),2014年5幅图(表)。其中历史地图题每年出现1题(2011年第13题宋代名窑所在地、2012年第22题1943年的欧洲战场形势、2013年第15题秦灭六国顺序、2014年第23题北约成员国);历史表格出现4次(2011年第39题材料一“苏联大事年表”、2012年第39题材料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2013年材料一“明清江南地区史志资料”、2014年第14题“浙江地方志目录”);历史图片题出现多次(2011年第22题印象主义绘画、2012年第18题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2013年第14题周代世系图、2013年第19题抗战纪念章图、2014年第16题清初蓄辫民初剪辫图、2014年第17题报纸截图)。大量图文材料的使用,使得高考历史试题形式活泼、材料多样、图文并茂、内容丰实,既为从多种角度考查学生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又让学生在阅读试题过程中有一种生动活泼的体验,对引导高中历史教学重视学生对史料及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能力的培养,无疑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瞄准史学前沿   考查史学方法

历史教学的本质不是知识与能力,而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与视野,懂得学史的方法。近四年来,瞄准史学前沿,考查史学方法,逐渐成为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的新亮点。例如,2011年第14题用学术界关于“宋代开封生活燃料是否已用煤取代木柴”的争鸣入题,一方面要求学生具有“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证意识,在理解材料信息基础上对材料证据和历史结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判;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运用史学研究的方法对材料信息进行解读、比较、综合、分析等,对相互冲突的史料证据进行裁定,对不同的结论进行理性分析,解释其中的差异,从而得出合理的推论。此类题目还有:2012年第15题“以诗证史”、2013年第13题“考古成果与历史研究的关系”、2013年第39题“五位一体”的史学研究方法、2014年第13题“china”的考证等。这些试题的出现,彰显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探究性的理念,同时实现了由考查知识目标向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转变,大大提高了试题的思维含量。

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还尝试着引入学术界的前沿成果,使历史试题变得更为鲜活、富有生命力。例如,2011年第39题(2)关注学术界对“美苏冷战”的辩证评价、2012年第39题(3)关注学术界对评价辛亥革命的新视角、2013年第39题(3)引入学术界关于“中西方差距扩大的原因”三种基本观点、2014年第39题(3)关注学术界评价拿破仑的四种主张。这些学术界前沿观点的引入,不仅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还对拓展中学历史教师的学术视野,提升高中历史教学品味,产生积极的、良好的导向作用。

(四)不避时政热点   彰显地方特色

近几年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不回避时政热点,创设大多时代感强烈的时政热点情境,为历史试题增强了浓重的时代色彩。如2011年第39题,开宗明义在题干中明确指出“今年(2011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并以此切入,考查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以及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等热点问题。与此相似的是2012年第39题,考查了周年热点问题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2014年第39题,从中法建交50周年热点话题切入,考查了新中国外交、世界政治格局、法国文学、拿破仑等。高考历史试题关注时政热点,追求历史与现实的融合,进一步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引导学生“以史为鉴”,从历史中吸取未来生活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经验或教训,从历史中得出的智慧去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endprint

同时,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中涉及的浙江乡土史的内容和地方史料逐步增多。例如,2011年第15题引入“钱江(杭州)会馆碑”的史料,考查了会馆相关知识;2011年第16题引入浙江名人徐志摩的言论,考查新文化运动;2013年第38题全题具有浓郁的江南地方特色,围绕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切入,选用嘉兴府、湖州府地方史志等资料,考查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鸦片战争后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2013年自选模块试题第10题材料二选用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为情境,要求学生回答申报世界遗产的目的,既具时代性,又体现地方特色,甚为巧妙;2014年第14题引入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第38题材料一引入戚继光在浙闽沿海抗倭的史料等。这些地方史资料具有明显的乡土色彩和典型的本土性质,容易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和亲切感,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和认同,从而在考试中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实力。

(五)凸显多种史观   探求全新视角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史学研究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引领中学历史教学的史观逐步发生转变,主要表现为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逐渐淡化,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下面以整体史观和社会史观为例予以分析。

近四年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第12题均是对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开始阶段的一次大跨度的考查:2011年的“小国寡民”,2012年的“实际功利精神”,2013年的“私学培养人才”,2014年的“如何看待物质需求”,涉及古代中西方的思想、政治等内容,地域跨度广、知识容量大、内容内涵深,既考查了中国古代百家争鸣及儒家学派思想的理解,也考查了对古代西方雅典人文精神起源、民主政治、古罗马法等内容。在综合题中,将辛亥革命(2012年第39题)、明清以来江南经济的发展(2013年第38题)、中国落后于西方(2013年第39题)以及新中国的外交(2014年第39题)这些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置于世界历史宏大时空背景下去分析,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与联系性,并把握蕴含其间的内在历史逻辑关系。这些“大跨度、宽视野”的试题反复出现,凸显出我省高考命题专家对整体史观的青睐,指向性非常明确,即要求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引领学生从多个角度构建历史知识的整体框架,帮助学生掌握整体史观。

社会史作为我国史学界最新走向,在浙江省高考试题中也屡有体现。如2011年第17题从“某城市旧式婚礼与新式婚礼并存”切入,考查了近代中国婚姻习俗变迁;2012年第13题从古代中国“同姓不婚”这一历史现象入题,考查了西周分封制相关知识;2012年第17题从商行“外国杂货”广告切入,考查了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2014年第16题从“清初剃发蓄辫”和“民初剪辫”两幅图片切入,考查了社会生活变迁所体现的政治意义。这些试题都以社会史角度入题,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婚姻、广告、发型、衣食住行、习俗变化等小问题,窥见社会变迁的轨迹。所谓见微知著,一叶知秋,高考历史试题关注社会史,旨在引导学生多关注身边的“小历史”,并从“小历史”中感悟“大历史”。

(六)引入开放性试题   倡导多元评价

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围绕几种观点展开评论,学生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挖掘相关历史知识,运用基本的史学理论和方法,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运用逻辑方法进行论证。这种题型在近几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多次出现,如2011年全国卷(课标)第41题,提供了关于西方崛起的多种观点,要求学生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2012年上海卷第37题“开国议政”,要求学生假设自己是宋初的决策者,对是否大力推行科举制作出决策,并说明理由等。浙江省只是最近两年才出现开放性试题,分别是2013年和2014年第39题第(3)问。

(2013·39)材料三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设问: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中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赞成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理由:时代在演变,而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专制主义、小农经济和“天朝上国”的保守观念。

赞成②主要是“西方腾飞”。理由: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跟西方拉大差距的,不仅有中国,还有其他东方国家。

赞成③主要是“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理由:差距的拉大要考虑双方的因素,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生机勃勃。中国基本依然故我。

(2014·39)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主张:①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又反作用于他所处的时代;②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③区分人生不同阶段,动态评价;④区分不同活动领域,全方位评价。

设问:如果请您评价拿破仑,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

参考答案:

更注重①:拿破仑既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又以自己的方式巩固和发展了法国大革命。评价拿破仑,必须把他置于时代的具体语境中,又不忘他的个人风采。

更注重②:拿破仑的政治活动和对外战争都具有双重性。但从根本上说,功大于过,是个应当肯定的历史人物。

更注重③:拿破仑一生的经历错综复杂,有很强的阶段性。无论是政治活动还是对外战争,都有必要区分不同阶段,给予恰当评价。

更注重④:拿破仑拥有多重身份,在多个领域都有建树,为法兰西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评价时需区分活动的不同领域,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endprint

这两道题目非常相似,命题者改变了传统思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不设绝对的标准答案,不强迫学生接受所谓的“正确的评价”,而是采用开放性的多元化评价。学生只要做到以史证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充分、有理有据、自圆其说,选择任意观点均可得分。这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理论思维能力,还可考查学生史料分析能力、辩证评价能力等较高层次的学科能力。开放性试题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突破思维定式;它打破了以教师、课本为中心的旧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对高中历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

二、2015年高考备考策略

依据近四年浙江省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以为,在备战2015年高考过程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聚焦教材   掌握学科主干知识

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重视情景设置,形式活泼,设问新颖,但问题的解决终究要以教材为依托,能力的考查更要依托于学科主干知识和历史知识的储备。因此,高考备考要牢牢把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条件。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及考试说明,构建知识体系,强化基础知识。在一轮复习时狠抓基础的落实,复习时做到准、实、活。准,即要认真研究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考试范围,既要全面掌握,又要轻负高效;实,即准确理解与掌握每一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阶段特征、结果、影响等;活,即能对知识进行迁移和运用,注意前后历史事件之间以及同一时间段中外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二轮复习时,以通史方式将不同模块内容进行整合,按中外分别进行,关注大通史框架的构建,注重归纳、联系、比较能力与意识的培养,关注阶段性特征。考前冲刺阶段再以主题式通史的形式进行复习,目标是强化历史素养,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知识整合、纵横联系的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将散见于不同模块,又与既定的主题有密切联系的中外历史内容,通过拉线的方式进行整合,形成线索清晰的主干知识网络。

(二)加强史料研读   坚持能力至上

历史教材是重要的课程知识,但绝不是唯一的课程知识。重视教材是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的特色之一,但也逐渐呈现出从考查历史教科书知识向考查历史课程知识转变的趋势,课程知识的考查偏重于学生历史学科基本能力和素质。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研读史料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学习思考”“材料阅读与思考”及地图图片等补充阅读材料,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概括归纳,尝试自主命题。例如,笔者在进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复习课教学时,选用教材“资料卡片”的一段材料(略),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命题。从学生提交的试题来看,抛开试题严谨性、科学性等问题,单从考查内容角度看,学生拟了有关“李冰”“都江堰”“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等浅层次的题目,还有“在司马迁看来,都江堰修成之后有何作用”“李冰是如何修建都江堰的”等深层次的题目,及运用相关地理知识进行解读的跨学科题目,真正提升了自身“处理材料”的能力。在高三复习课教学时,贯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精神,坚持能力至上,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法。

(三)注重三维联系   构建立体知识体系

近几年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非常注重历史知识的相互联系,综合题的考查也逐渐由专题式命题向通史式命题、由国别史命题向全球史命题转变,这是对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更是对我们高中历史教学的明确导向。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以时间轴、空间轴和事件轴为线索建立起史实间的三维联系,构建立体历史知识体系。现以“工业革命”为例简要说明。首先,以时间为线纵向分析英国工业革命:联系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等史实,探究工业革命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同时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等,看到工业革命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其次,以空间为线:将英国工业革命置于世界历史的宏观视野下,联系法国、美国、俄国、德国等国的工业革命进程;同时将英国的工业革命与中国历史相结合,联系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民族工业的兴起、“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等史实,并重点梳理中外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联。最后,以事件为线:一方面要挖掘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背景(条件或原因)、过程及重大发明、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要联系英国议会改革、浪漫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起等史实,关注英国工业革命与英国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内在联系。学生在构建“工业革命”立体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既梳理了相关重大历史知识点,同时又能巩固知识、深化认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联想能力。

(四)钻研高考真题   加强针对性训练

历年高考试题设计新颖、构思精妙、严谨科学,是命题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高三历史教师要认真钻研历年高考真题,探求命题者的思维过程,探索命题的一般规律与特征,并结合自身实际与学情,精心设计复习计划,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与指导,这是复习备考中有的放矢的最佳途径之一。例如,近两年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中开始出现“开放性试题”,向广大师生释放出的一个重要的高考信号。因此,我们在高三复习课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意义的开放性问题,为每位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平台,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水平。再如,高考历史试题多涉及史学研究领域新成果、时政热点、地方史素材等,这为中学历史教学与命题提供了崭新的空间。因此,在日常教学与练习试题编制过程中,历史教师可适当补充史学研究的前沿知识和热点问题,挖掘时政热点材料、地方史材料;同时,还应适当关注近年其他省份高考历史试题中较典型的且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新材料、新方法、新题型,并在教学中有所体现。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适切性的原则,包括材料的选择、问题的设计、答案的编制以及基于专业诊断的评价等,使学生的训练方向正确、有针对性且高效轻负。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第5篇

大约三百万年前 地球上出现人类

公元前3100年左右 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 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 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894年 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 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594年 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六世纪 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公元前539年 波斯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525年 波斯灭埃及

公元前509年 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330年 波斯被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三世纪 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73-71年 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27年 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

公元前后 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

公元初 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

公元一世纪 基督教产生

公元三世纪 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313年 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纪 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

378年 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

395年 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10年 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

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六世纪初 法兰克王国建立

622年 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

八世纪中叶 阿拉伯帝国形成646年 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 新罗统一朝鲜

九世纪早期 英吉利王国形成

843年 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

九世纪 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962年 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1054年 基督教会分裂 1066年 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十一世纪中叶 加纳王国全盛时期

1192年 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纪 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

十四世纪 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337年 英法百年战争开始

1358年 法国农民起义

1381年 英国瓦特。泰勒起义

1453年 东罗马帝国灭亡,英法百年战争结束

十五世纪 桑海兴起

十五世纪晚期 英法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圈地运动开始

1480年 俄罗斯摆脱蒙古控制

1487年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 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 达加马开辟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年 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环航地球

十六世纪 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亚、美强占殖民地

1524-1525 德意志农民起义

1588年 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592-1598年 朝鲜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卫国战争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纪初 法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 英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32年 沙俄在西伯利亚修建侵略扩张的基地—雅库次克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9年 英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1660年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 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689年 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

十八世纪中期 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十八世纪 罪恶的奴隶贸易达到最猖獗的地步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3-1775 俄国普加乔夫起义

1775-1783 北美独立战争

1776年7月4日 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国成立

1785年 詹姆士。瓦特改良蒸汽机作为纺纱机的动力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92年8月 巴黎人民起义推翻法国君主政体

1792年9月 国民公会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3年5月-6月 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吉伦特派政权

1793年6月-1794年7月 法国雅各宾派专政

1794年7月 法国热月反革命政变,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799年11月9日 拿破仑发动热月政变

1804年元旦 海地宣布独立

1804年 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

十九世纪早期 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宣传空想社会主义

1807年 富尔敦制造第一艘汽船试航

1810-1826 拉丁美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

1818年5月5日 卡儿·马克思出生

1820年11月28日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出生

1825年 史蒂芬孙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试行

1831和1834年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6-1848年 英国宪章运动

1844年 法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1847-1852年 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8-1849年 欧洲革命

1848年2月 法国二次革命

1848年6月 法国巴黎工人六月起义

1853-1856年 俄英法克里木战争

1857-1859年 印度民族起义

1858年 “中俄爱晖条约”签定,沙俄占领我国领土60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签定,沙俄又强占我4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 美国内战

十九世纪60-80年代 沙俄侵占我国西北地区40万平方公里

1864年9月28日 第一国际成立

1866年 第一国际日内瓦大会,反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

1867年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69年 第一国际巴塞儿大会,反对巴枯宁主义的斗争开始

1870-1871年 普法战争

1871年3月18日-5月28日 巴黎公社

1876年 第一国际宣布解散

1881-1899 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 1882年 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

1883年3月14日 马克思逝世

1886年5月1日 美国工人举行争取11小时工作日的总罢工

1889年 第二国际建立

1892年 俄法签定军事协定

1894年 朝鲜甲午农民战争

1895-1896年 埃塞俄比亚抗意卫国战争

1903年 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布尔什维克党形成1905年 俄国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05-1908年 印度民主解放运动高涨

1907年 英法俄协约最后形成

1910-1917年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十月革命胜利

1918-1920年 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1918年11月 德国11月革命爆发

1918-1922年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919年1月 德国柏林起义

1919-1922年 土耳其基马尔资产阶级革命

1919年3月1日 朝鲜“三。一”人民起义

1919年3月 埃及人民武装起义

1919年3月-8月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时期

1919年3月 共产国际成立

1919年1月-6月 巴黎和会

1921年 苏共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

1921年7月1日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帝国主义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华盛顿会议

1922年10月 意大利墨索里尼上台

1922年12月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1923年10月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

1926年10月 洛加诺会议

1929年-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东北地区

1932年4月 朝鲜抗日游击队诞生

1933年1月 德国希特勒上台

1933年3月 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

1935年10月-1936年5月 埃塞俄比亚反意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1936年7月-1939年3月 西班牙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 1937年七月七日 中国全面抗日

1938年9月 英法德意宰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会议

1939年9月3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年 法国投降

1940年9月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定

1941年6月22日 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1942年7月-1943年2月 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3年12月1日 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43年11月-12月 苏英美德黑兰会议

1944年6月6日 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5年2月 苏英美雅尔塔会议

1945年5月8日 德国签定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7月-8日 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

1945年9月2日 日本签定无条件投降书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2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宣布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1949年12月13日,以色列议会决定将首都迁往耶路撒冷,但未得到大多数国家公认。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1950年12月1日,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队重新夺回平壤。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6月4日,台湾实行公地放领。

1951年1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拉萨。1952年5月7日,巨济岛事件。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发动金化攻势。1952年10月14日-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1953年3月5日,斯大林患脑溢血去世。

1953年6月2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

1953年7月27日,《朝鲜半岛军事停战协定》签署。

1953年8月12日,苏联进行了首次氢弹原理实验。1953年11月9日,柬埔寨独立。

1954年3月1日,美国在比基尼岛成功爆炸了一颗干式氢弹。1954年9月28日,中共军事委员会成立。

1955年5月14日,苏联、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阿尔巴尼亚8国于在华沙签署了《华沙条约》,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1956年1月28日,中国大陆通过《简化字总表》,开始推行简体汉字。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匈牙利十月事件。

1957年2月15日,葛罗米柯就任苏联外交部长。1957年5月15日,英国成功爆炸了一颗氢弹。1957年8月31日,马来西亚独立。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世界上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伴侣一号”。1957年1月31日,美国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一号”。1958年12月1日,中非共和国脱离法国独立。

1959年12月13日,马卡里奥斯大主教当选为塞浦路斯总统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长江流域 约70万-20万年前 北京人,天然火

一万年至6000年前 新石器时代 6、7千年前 河姆渡人 5、6千年前 半坡人

公元前4000年 埃及诞生

公元前3500年 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建立最初的国家 约公元前3000年 埃及形成最早的统一国家 4、5千年前 炎黄部落

约公元前2500-2300年 雅利安人建古印度

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夏王朝,爱琴文明(克里特和迈锡尼)开始 公元前18世纪初 古巴比伦王国崛起 公元前1600 商 公元前1046 西周

公元前770年 春秋战国

公元前8世纪 古罗马文明开始;古希腊城邦时代(雅典、斯巴达)公元前6世纪 罗马共和国,波斯崛起,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建立佛教 公元前5世纪 春秋-战国;

伯利克里,古希腊繁荣,称霸地中海

公元前221-前207 秦朝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初 西汉:公元前3世纪——公元1世纪 公元前3世纪 佛教开始外传

公元前2世纪 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2世纪 古罗马称霸地中海 公元前后,汉 佛教传入中国 公元1世纪-3世纪 东汉

公元1世纪 罗马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基督教 公元2世纪 罗马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地中海是其小澡盆 公元4世纪末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581-618年 隋朝,隋炀帝修大运河 618-907年 唐朝

公元7世纪初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631年 穆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建都麦地那

8-9世纪 阿拉伯鼎盛时期,横跨欧亚非,迁都巴格达 10世纪 五代十国 10-12世纪 北宋 12-13世纪 南宋

13世纪 阿拉伯帝国被蒙古军所灭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14世纪 1368-1644年明朝

文艺复兴,元末明初 15世纪初 郑和下西洋

15世纪末-16世纪初 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497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519年-1522麦哲伦船队首次环球航行 17世纪 1640年11月英国国会重新召开

1644-1912年清朝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国会提出《权利法案》确定英国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18世纪 1773年美波士顿倾茶事件(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

1787年美国出台第一部宪法,确立王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达到顶峰

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国庆)

1789年.7.14《人权宣言》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 19世纪 1839年虎门销烟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8月中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1848年马恩发表《共产党宣言》

19世纪中叶英“世界工厂”

18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 1868年日“明治维新”

19世纪70年代后英号称“日不落帝国”,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1895年中败,签定《马关条约》

1898年戊戍变法

20世纪 1905年中国同盟会宣告成立

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1912年1月孙中山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清帝退位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4年6月萨拉热窝的枪声

1914年8月一战开始

1915年新文化运动

1917年3月俄二月革命

1917年11月6日列宁领导十月革命

1918年一战结束

1919年5月4日中:五四运动

1921年7月中共成立

1922年苏联诞生,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1924年1月国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5年孙中山去世,广东革命政府改为国民政府,军队改为国民革命军

1926年7月北伐战争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四一二政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1927年9月秋收起义

1929年-1933年大萧条

1933-1935罗斯福新政

1931年九一八事件

1933年美:罗斯新政;中:开始长征(战略转移)秋;

1933年1月德:建立法西斯专政,成为欧洲策源地

1935年1月遵义会议(贵州)

1935年10月意大利大举入侵非洲阿比西尼亚

1936年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成为亚洲策源地

1936年10月中: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

二战1939-1945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开始标志)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爆发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

1942年1月日签定《联合国家宣言》

1943年9月3日意投降

1945年美原子弹爆炸成功

1945年5月8日德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投降

二战结束 1945年8月28日 毛、周飞赴重庆

1945年10月10日 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946年6月 中:内战全面爆发

1947年 中:开始展览进攻(6月);

美:“杜鲁门主义”发表 1948年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1949年 苏爆原子弹成功 1949年4月 渡江战役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10月 开国大典 1949年 北约成立

1950年10月 抗美援朝

20世纪50年代 第二次柏林墙危机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美氢弹爆炸成功

中国土改结束

1953年 中:三大改造开始

苏:氢弹爆炸成功 1953-1957年 第1个五年计划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5年 华约成立,亚非万隆会议

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7年 苏联率先发射卫星和洲际导弹

1958年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建立广西。。自治区与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6月 西藏开始民族改革 1959年-1961年 中国三年困难时期 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

1964年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 1967年 中国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 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0年 深、汕、珠、厦建立经济特区 1982年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1992年初 邓小平南巡讲话

1992年10月 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7年2月 邓小平去世 1999年12月20 澳门回归

历史大事年表【科技】 第6篇

商周:青铜器(青铜技术高度发达)西周:丝织工艺品种日益丰富 春秋:芍陂

春秋:观测到哈雷彗星(最早,早670多年)

春秋:九九乘法口诀,度量衡,筹算计算法(计算方法)战国:铁具,牛耕(战国广泛使用,推动小农经济出现)

战国:指南针(战国时为司南,北宋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欧洲,促进地理大发现)

战国:《甘石星经》(我国最早天文著作,现存最早的星表)战国:都江堰(政府治理黄河,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战国:郑国渠

公元前384-前322年:亚里斯多德创立逻辑学,提出逻辑三段论

公元前287-前212年: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原理,提出阿基米德定律(浮力定律)秦朝:建长城(蒙恬夺回河西走廊,建长城抵御匈奴)西汉:漕渠 西汉:白渠

西汉:西域坎儿井

西汉:造纸术(蔡伦【东汉„„造纸术西汉出现,东汉蔡伦改进】,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类思想解放,普及教育,7世纪传出)西汉:太阳黑子的发现(世界最早)

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西汉:丝绸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成为丝绸之国)西汉: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东汉:王景治河

东汉:《伤寒杂病论》,四诊法(张仲景,医圣)

东汉:麻沸散,五禽戏(麻醉药前身,最早的体操运动)东汉:浑象仪,地动仪(张衡,地球是圆的,测定地震位置)东汉:《九章算术》(标志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东汉:青瓷(技术进一步提高)

三国:割圆法(刘徽,含有微积分的思想萌芽)

南朝: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祖冲之,比世界领先1000多年)南朝:白瓷(技术进一步提高)

北朝:《齐民要术》(贾思勰,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隋朝:京杭大运河(杨广,南粮北运,勾通南北,促进南北交流)隋朝:李春修建赵州桥 隋朝:发明印刷术

唐朝:缂丝技术(本色生丝为经,彩丝为纬)唐朝:《千金方》(孙思邈,药王)

唐朝:黑火药(练丹师,打破封建制度,创立国民军制,14世纪传出)唐朝:测量子午线长度(僧一行,梁令赞)唐朝:曲辕犁(传统步犁的定型)唐朝: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生活日用品 唐朝:唐三彩(陶瓷工艺成熟)

唐朝:黄道游仪(僧一行,梁令赞,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

北宋:活字印刷术(毕升,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类思想解放,普及教育,13世纪传出;金刚经,现存最高的印刷品)

北宋:《梦溪笔谈》(沈括,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宋代:景德镇(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宋末元初:边疆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 元朝:授时历(郭守敬)元朝:珠算法(简便,高效)

元朝:《农书》(王祯,只要是工具改革)元朝:脚踏三锭纺车(黄道婆,同时纺三根纱)元朝:青花瓷(开始进入彩瓷时代)

元朝:简仪(郭守敬,实用,简便,灵巧,早300多年)

明朝:《农政全书》(徐光启,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体现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

明朝: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明朝:《本草纲目》`(李时珍,16世纪以前药物学的成就,分类法,生物进化思想;东方医学巨典)

明朝:修长城(朱棣,修补秦留下的长城)明朝:郑和下西洋

明朝:《天工开物》(宋应星,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 明朝:《永乐大典》

16世纪初:太阳中心说,《天体运行论》(哥白尼,布鲁诺,冲击宗教神学)17世纪初:论证了日心说(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定律

清朝:珐琅彩(瓷器创新); 清朝:《四库全书》

17世纪后期:经典力学 微积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成为各项学科理论基础)

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飞梭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1769 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0年: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发现了动物体内的电现象 1785年: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8世纪末:许多工业部门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1800年:意大利人伏特发明伏特电池

19世纪初:电磁感应(法拉第,为后来电学做了理论基础);化学工业诞生 1807年:富尔顿发明汽船

1814年:火车机车(史蒂芬孙,火车与铁路的出现)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创立电磁学理论 1821年-1827年:安培进一步完善电磁学理论 1825年:第一条铁路通车

19世纪30年代:德国的“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建立欧洲化学研究中心,提出使用有机化肥

19世纪30-40年代:蒸汽机被广泛应用,开创了”蒸汽时代“

19世纪中期:人类迎来“铁路时代”;机器制造业诞生(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859 《物种起源》(达尔文,冲击了宗教神学,揭示了生物的本质)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3年:英国修成伦敦的第一条地铁;赫胥黎发表《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进一步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的学说 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发电机(西门子,将其他形式的能源转换成电能的机械设备)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

1869年: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表一)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

19世纪80年代初:英国先后建立了水力发电站和火力发电站

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戴姆莱发明汽油内燃机;德国的狄赛尔发明柴油内燃机(促使汽车的出现)

1871年:门捷列夫重新编制元素周期表(表二)

1872年:我国侨商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1873年:英国的麦克斯韦出版《论电和磁》,把电、光统一起来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

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1881年:中国投产开平煤矿——中国第一个使用机器开采的煤矿

1885年:卡尔.本茨、戈特利布.戴姆勒(非合作)同时发明内燃机汽车(加快了交通运输业的壮大,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1888年:诺贝尔改良制造无烟火药技术 1890年: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1895:卢米埃尔兄弟创造电影(“世界电影发明日”);我国张謇在南通开设大生纱厂

1896年:亨利.福特制造出第一辆四轮汽车;“大清邮政局”成立 19世纪后期:英国、德国发明了多种新的炼钢法 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1902年:居里夫人夫妇发现镭;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设保兴面粉厂 1903:飞机(莱特兄弟,人类活动领域扩大)

1905: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光的量子理论(物理学领域的伟大革命,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的绝对化思维)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

1905年-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我国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铁路)1906年:祝大椿在上海创办公益纱厂 1909年:北京市政道路修缮改造工作开展

1910年:居里夫人提炼出纯镭,“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发明飞机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 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

1917年:“中华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在塘沽兴办永利制碱公司

1918年: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中国航空事业的起步);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筹办航空事宜处”,先后拟订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

1920年:“火柴大王”刘鸿声创办上海水泥厂、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公司、大中华火柴公司;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 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丰富生活,扩大视野,促进社会发展)1927年:美国的“现代电影之父”格里菲斯对电影制作和摄影技术加以改革 1941年: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

1942年12月2日:芝加哥反应堆建立(第一个核反应堆)

1945年:罗伯特.奥本海默(“原子弹之父”)率领15万工程师成功研制出原子弹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正式诞生(用于计算炮弹轨道)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0年:我国的大庆油田开发

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上太空(世界第一人)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远程运载火箭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6年10月27日:我国导弹实验成功,从此拥有“两弹”(导弹、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69: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美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阿姆斯特朗格言:“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跃。”);互联网问世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1975年11月26日: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标志着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前列

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1983年:中国第一天巨型计算机——“银河-I”型机诞生 20世纪70年代: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

1990年: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 1993年:第一种转基因食品晚熟西红柿在美国正式投放市场

1997年:克隆羊“多莉”出生(第一只克隆动物);我国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上一篇:英语搞笑剧本下一篇:三年级英语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