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化学研究性学习总结

2024-05-23

2020年化学研究性学习总结(精选9篇)

2020年化学研究性学习总结 第1篇

2020年化学研究性学习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化学研究性学习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课堂中,不同的教学情境我们面对的教学情况也是不同的,所以我认为要想让探究性学习发挥作用,活在化学课堂当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在课前抓住所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备课。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灵机一动、节外生枝、别出心裁等,都会出现一个个新问题、新情况,如果教师课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备课准备,再加上缺乏一定应变能力,则课堂上要么出现冷场的现象,要么教师一言带过,要么避而不谈,高明一点的教师可能会打起太极,将这个问题推给学生,留在课后再进行探讨。这样一些处理方式都不应该是探究性学习所要的方式,它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效果。

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想到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过程。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不但会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所以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

其次,要能够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对即将到来的课堂的策划,缺少现场性,当教师把事先设想的方案带入现场时,往往会出现新情况。在面对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时,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需要独具慧眼、善于捕捉,能够及时对学生生发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凭借教学机智应对突发性问题,对预设的教学进度与环节、方法与手段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按照教学情境动态地实施教学方案。这种应变是事先意想不到的,而教师调整的决策必须完成于瞬间,容不得仔细琢磨,反复推敲。

如果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要思考和判断是否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如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教师就要及时组织学生对生成的问题进行研讨,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最后,教师要学会总结、反思、积累。

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需要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刻地反思、积累经验。这对教师而言是一个逐渐积累和发展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默会的过程,是实践智慧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向教育专家、学科专家和同事学习,更要学会向自己学习、向自己的教学学习。

2020年化学研究性学习总结 第2篇

教师业务学习总结1

我认真地读完了教师手册。透过认真细致地教师业务学习,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教学业务潜质和水平有不一样层次的提高。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做一个现代人务必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我们做教师的人,务必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的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断的反思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必须要鞭策自我,发奋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职责”。

一名教师,就应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我的职责。教师就应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用心探究,以构成规律性的认识。一名教师“仅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教师只要增强自我的科研意识,把自我的课堂、班级当成自我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必须能使自我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我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期望。

我认为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培养自我在教育中智慧性行动的不二法门。在确定树立教学风格,构成教学思路,预计教学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我的认识和潜质,积累有意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情境教学中,根据已有经验对各种可能性进行猜想和假设,教学情境准备的意向框架越周全,即兴发挥就越敏捷,智慧性行动也就越自然、越高效!活力是教育智慧性行动的点金石,没有活力的教师即使再有智慧,再机智,也不能在情境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所以,仅有透过教师活力演绎的情境教学,才是一个展现自身智慧性行动潜质的平台,所表现出的机智也越光彩夺目。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职责,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一位位教师,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下方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我的收获

其一,更加深入了解到一些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模式和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例中找到自我今后发奋的方向,更新了知识结构和潜质结构。感受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懂得了如何更有效地实施教学。

其二,更进一步了解到,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师队伍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个人幸福之所系。教师不能只是一桶水,而应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

二、发奋方向

其一,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要博学求精。在学科知识上要不断的提高水平,还要在其他方面有所涉及。这对我们自我在教学方面也有帮忙的。此刻的教科书更趋于实用性和时代性。所以,要不断的提高自我各方面的知识水平。

其二,在教学中就应不断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师的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要发奋的完善自我,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做个永远的好“学生”。

其三,我要克服的是自我的不足。作为教师首先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才能很好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耐心是教师就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学生犯错误时迫切想得到的是明白、信任和帮忙,而绝不是批评和惩罚。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应对面地平等交流,学生感到被明白和尊重,顾虑自然消除,有利于弄清事情真相;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坦陈自我的想法,我主动真诚地与学生交流。

其四,在教育工作中,我发奋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勤勤恳恳,发奋使自我在工作中多一点科学的方法、艺术的手段,让每一个孩子都展开笑颜,发奋提高课堂实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

总之,孩子是明天的期望,而教师则是托起期望的人。他们的成功便是我们的成功,凝结着我们发奋的汗水。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完成我们未能完成愿望。在教师这条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我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但我也坚信在这片天空里,我们能绽放出自我绚烂的生命之花。

教师业务学习总结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并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经过近几天的业务加强,反思自我平时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很多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认真学习校本培训。反思自我的教学,发现自我在很多情景下,自我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还不足,这样就影响和制约了课堂驾驭本事,同样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认真备课,尤其要认真备学生。平时自我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资料,而忽视备学生。试想如果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资料的掌握情景,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认真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自我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这样的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今后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必须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立刻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并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时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时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样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要给学生必须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除此之外,教学调控要灵活,就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应当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资料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这门课。还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

所以,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进取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到达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这一最终目标。

教师业务学习总结3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我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兴趣,从而更喜欢数学。

几年的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仅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仅有注重课程资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仅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欢乐。结合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学生主角的转变,进行自主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资料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我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我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之后组织学生用自我的方式和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找到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适合自我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我的观点后,并作出自我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主角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二、教师主角的转变,成为引导者和组织者。

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人们一种沉闷古板的形象,因为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予学生无穷无尽的练习题和单调乏味的公式定理,教师的工作也仅仅是在抄教案、上课、改作业之间循环重复。新课改心得体会。新课程中提到,教师应当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小学数学教师拓宽眼界,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时,也将视角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比如,在二年级的“认识钟表”这一资料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讲授课本的资料,有的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样的钟表,丰富对时钟的认识;有的教师带领学生亲手制作简易的钟表,让学生真正感知“时、分、秒”的概念;还有的教师从钟表的认识引申到珍惜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习惯的教育。数学教师除了改善了教学的形式之外,还不断尝试改善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往的数学教师是教学中的权威者,将一个个定理公式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而新课程中强调要让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指引学生去探究数学规律,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例如,在四、五年级的“方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机械地告诉学生解方程的步骤,而是让学生从实际中产生对方程的求知需要,构建方程的基本概念之后,再允许学生自主地利

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尝试解方程。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学生所学到的数学不再是机械的、沉闷的,而是有用的数学、趣味的数。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取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供给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所以一套教材所供给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资料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仅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仅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能够有多种算法的。

应当明确“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是有区别的。“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多样化”是面向群体的,每人能够用自我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群体多样化时,经过交流、评价能够吸取或改变自我原有的算法。所以,在教学中不应当也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否则只是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在与课改同行的道路上,我深知任重而道远,可是教学改革引发我们深思,使我们蜕变,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引领我走进新的天地。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我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本事,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氛围,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发展思想和方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我的思维,表露自我的情感,证明自我的观点,表现自我的欲望,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

教师业务学习总结4

暑期远程教师培训,每位教师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活力,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非浅。下方是我透过学习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本次培训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透过这几天的培训,我发现了自身视野之局限,犹如井底之蛙。我随即想到了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孩子固守陈旧僵化的理念,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完整的社会人,不仅仅仅是理解知识,还需要我们了解学生成长需求,创造各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条件。培训是我更进一步地明白了走进新课程的教师也不再是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主角,而更多扮演“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协作者”、“参与者”、“学习者”等多元主角。为不断提升自我的教育思想,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和潜质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教师应自觉成为教学的研究者、终生的学习者、教学实践的反思者。透过学习,让我茅塞顿开。我深深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与时代同行。我们的课堂变革与学校变革,都与社会变革血脉相连。透过学习,我的思维方法与思想方法都得到了转换。期望今后的我能够立足课堂,跨越时空,让我的课堂更能体现时代性和社会性。

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能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忙学生真正明白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潜质,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感受压力,增强信心。在那里,我突然感到自我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更发奋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潜质、课堂教学潜质等。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刻和精力,发奋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我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加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等,我坚信透过自我的不断发奋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教师业务学习总结5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此刻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当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当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当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当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主角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主角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本事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2020年化学研究性学习总结 第3篇

据“Chemical Week, 2012-03-28”报道, IHS化学公司全球石化大会于2012年3月28日在休斯敦召开, 公司首席顾问告诉与会代表, 2020年前世界石化和塑料需求量将以年均约4.4%的速度快速增长, 增速约为期间全球GDP增速的2倍。新兴经济体需求量强劲增长及低成本生产区产能扩张将加快全球石化和塑料贸易。全球石化行业的赢利能力将在2015—2017年达到峰值水平。2020年全球基础化学品需求将从当前的6.8亿t/a增加至10亿t/a, 这需要近2亿t/a的国际贸易产品。2020年美国乙二醇产量中约50%将用于出口, 而对聚乙烯和甲醇而言, 约1/3产量将用于出口, 其他主要产品, 如苯乙烯、聚苯乙烯、二甲苯、PET和聚氯乙烯的出口比例也将超过20%。由于多数石化产品的价格是由高成本石脑油基生产商确定的, 所以未来全球石化产品的价格应该会保持上升趋势, 而赢利能力将因地区和原料的差别而大相径庭。中东和美国生产商以乙烷为生产基础, 将享受到高赢利惠顾, 而亚洲和欧洲生产商将面临困境。2012年全球基础化学品和塑料的赢利能力将增强, 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成本优势的生产商。预计全球基础化学品和塑料的息税前利润在2016年将达到峰值, 约为200美元/t, 2009年时为零, 2010年和2011年约为50美元/t。

2020年化学研究性学习总结 第4篇

我国是人口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同时又是人才资源大国。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为了加快我国人才资源开发,努力把人才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人才资源强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我国2020年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确定为“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了评价世界各国人才发展水平,确认中国人才发展在全球的水平定位,并预测2020年中国能否跻身世界人才强国之林,需要进行专题研究。

本专题研究首先按照简约、可预测和国际可比的原则,建立“人才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全球主要国家人才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确认中国人才发展在全球中的水平定位;继而依照国家有关部委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预测的我国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测算我国2020年的人才发展水平,论证2020年的中国人才发展能否达到“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目标。

一、人才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专题研究建立的“人才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人才规模、素质、投入和效能4个方面(一级指标),包括17项二级指标。

人才规模是衡量不同国家不同层次人才资源在数量方面的状况、显示数量差距的主要指标,反映不同类型、层次人才资源的绝对数量,体现了人才的规模效应。在人才规模方面,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总量”(以下简称“人才”)、“R&D人员总数”和“世界500强CEO人数”在全球总量中的占比等3项主要二级指标。

人才素质是衡量不同国家、不同层次人才资源在质量方面的优劣、显示相对数量差距的主要指标。在人才素质方面,包括“经济活动人口中的人才占比”和“每百万人中R&D人员数”2项主要二级指标。

人才投入是衡量不同国家在人才保障、人才潜能方面的优劣、显示人才发展后劲的主要指标。在人才投入方面,包括反映、衡量不同国家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培养潜在人才资源所进行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力度和水平、显示国家在人才资源发展方面的战略高度和政策支撑力度的指标“公共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全球占比”、“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反映、衡量不同国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所进行财政性研发经费支出的力度和水平、显示国家在人才科技创新与发展方面的战略高度和政策支撑力度的指标“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总额全球占比”、“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以及为提升国民体能素质、为人才队伍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保健的医疗卫生投入指标“医疗卫生支出总额全球占比”及“医疗卫生支出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等6项主要二级指标。

人才效能是衡量不同国家在人才使用、人才产出方面的优劣、显示人才发展成效的主要指标。在人才效能方面,包括反映人力与人才资本由本身产生的递增收益以及对物质资本和其他要素产生外溢效应的产出状况、衡量不同国家人力资本及人才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的指标“人力资本及人才贡献率”,反映人才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效、衡量不同国家人才科技创新实力和水平的指标“居民专利申请量全球占比”、“每百万人才的专利申请量”和“国际科技论文收录量全球占比”、“每百万人才的国际科技论文收录量”,以及反映人才资源的使用状况和作用发挥的程度、直接衡量不同国家使用人才的效果、间接衡量该国人才政策、环境对人才不同影响的指标“人才资本使用效益”等6项主要二级指标。

对由此构建的人才强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二级指标的权重。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应用

本研究选择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5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世界7个主要工业国、全部OECD国家以及主要发展中国家;都是人口超过5000万或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的国家和地区;55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的人口和GDP分别占全球的90%和85%),运用《世界银行数据库(2008)》的相关数据进行测算,得到2008年我国在人才规模、素质、投入和效能4个方面(一级指标)的国际比较结果和人才发展总体水平的国际定位。

在人才规模方面,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总量”在全球总量中的占比为16.12%,仅次于美国(21.97%),远远超过名列第三、第四、第五的俄罗斯(8.9%)、印度(6.62%)和日本(6.23%),是其余5个工业大国(英、法、德、意、加)之和(9.3%)的近2倍;我国“R&D人员总数”在全球总量中的占比为15.21%,也仅次于美国(18.95%),高于日本(10.56%)、俄罗斯(7.25%)、印度(5.09%),接近其余5个工业大国(英、法、德、意、加)之和(16.4%)。我国在人才总体规模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在人才素质方面,我国的这两项指标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仅为美国的1/5左右。我国在人才素质上显示了暂时的弱势。

在人才投入方面,我国三项投入总额的全球占比除了与美国相比有较大差距(仅为美国的1/10-1/15)外,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大,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则是遥遥领先。我国在人才投入总额上显示了后发优势。

在人才效能方面,我国“居民专利申请量全球占比”(9.78%)的位次逊于日本(37.73%)、美国(21.29%)、韩国(12.8%)居第四位,但大大高于英(1.84%)、法(1.51%)、德(4.99%)、意(1.03%)、加(0.41%)等发达国家;“国际科技论文收录量全球占比”(6.06%) 除了与美国相比有较大差距(仅为美国的1/5)外,与英(6.63%)、德(6.43%)相近,优于法(4.41%)、意(3.59%)、加(3.76%)等发达国家。此两项科技产出指标显示了中国人才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较强的规模竞争优势。在显示人才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指标上,我国(18.93%)逊于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大部分OECD国家,但领先于所有发展中国家;在衡量人才使用效果的“人才资本使用效益”上,我国人才使用效益水平(0.98)类似于贡献率指标。我国在人才效能方面整体的弱势和局部的优势并存。

运用所构建的人才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得到55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人才发展水平评价结果(见下表)。

评价结果表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俄罗斯、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3国为人才发展强国,中国、荷兰、丹麦、挪威、西班牙、芬兰、新西兰、以色列等18国为人才发展中等国,巴西、墨西哥、印度、埃及、伊朗、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等24国为人才发展弱国。中国在人才资源规模、教育与研发投入总额、人才科技产出总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中国人才发展水平预测及国际定位

依照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部委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全国人才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我国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GDP总量、就业人员总量、人才总量、从业人员受教育年限、公共教育经费支出、研发经费投入等规划预测数据为依据),并按照上述人才強国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测算得到我国2020年的人才发展水平。

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中国人才发展水平评价得分354.91,超过2008年韩国的水平,接近法国的水平。考虑到经过12年的发展,目前的世界人才强国还会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层次,根据中国人才发展的趋势,2020年的中国人才发展水平届时将处于世界前10名的位置,完全有把握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这一预测结果有力地支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未来定位。

预测过程同时显示:2020年中国人才发展目标的实现,是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基础、为前提的。在未来10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切实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只有这样扎实地推进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我国人才发展水平才能得到快速提升,我国2020年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才能如期实现。

2020年化学研究性学习总结 第5篇

三是配合领导、同事做好其他专卖内务管理工作,努力帮同事分担一份力。

学习方面: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党性修养。一是积极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集中学习,诵读党章,研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规党纪和监察法等重要理论知识,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加强自主学习,每天利用空余时间登陆“学习强国”app平台,学习最新理论知识,了解国家时政要闻,参加答题活动,争做理论学习上的榜样。5月份,共计摘抄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5000余字。

生活方面:时刻铭记党员身份和专卖管理人员身份,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纪党规,自觉遵守“八项规定”、专卖管理人员“六条禁令”和稽查人员“七个禁止”;

2020年化学研究性学习总结 第6篇

建筑业信息化是建筑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对建筑业绿色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推进信息化发展相关精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相关要求,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增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能力,优化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建筑业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塑造建筑业新业态。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建成一体化行业监管和服务平台,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及具有关键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业信息技术企业。

三、主要任务

(一)企业信息化

建筑企业应积极探索“互联网+”形势下管理、生产的新模式,深入研究BIM、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1.勘察设计类企业。

(1)推进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

进一步完善并集成企业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换代。深度融合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BIM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应用,促进企业设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加快BIM普及应用,实现勘察设计技术升级 在工程项目勘察中,推进基于BIM进行数值模拟、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研究构建支持异构数据和多种采集方式的工程勘察信息数据库,实现工程勘察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在工程项目策划、规划及监测中,集成应用BIM、GIS、物联网等技术,对相关方案及结果进行模拟分析及可视化展示。在工程项目设计中,普及应用BIM进行设计方案的性能和功能模拟分析、优化、绘图、审查,以及成果交付和可视化沟通,提高设计质量。

推广基于BIM的协同设计,开展多专业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优化设计流程,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研究开发基于BIM的集成设计系统及协同工作系统,实现建筑、结构、水暖电等专业的信息集成与共享。(3)强化企业知识管理,支撑智慧企业建设

研究改进勘察设计信息资源的获取和表达方式,探索知识管理和发展模式,建立勘察设计知识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开发勘察设计信息资源,完善知识库,实现知识的共享,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识的价值,支撑智慧企业建设。

2.施工类企业。

(1)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满足企业多层级管理需求的数据中心,可采用私有云、公有云或混合云等方式。在施工现场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广泛使用无线网络及移动终端,实现项目现场与企业管理的互联互通强化信息安全,完善信息化运维管理体系,保障设施及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2)推进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换代

普及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施工阶段的BIM基础应用。有条件的企业应研究BIM应用条件下的施工管理模式和协同工作机制,建立基于BIM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并集成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金管理、劳务管理、物资材料管理等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管理与主营业务的信息化。有条件的企业应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项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深度集成,实现业务财务管理一体化。推动基于移动通讯、互联网的施工阶段多参与方协同工作系统的应用,实现企业与项目其他参与方的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注重推进企业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有条件的企业应探索大数据技术的集成应用,支撑智慧企业建设。(3)拓展管理信息系统新功能

研究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建立并完善电子商务系统,或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系统,开展物资设备采购和劳务分包,降低成本。开展BIM与物联网、云计算、3S等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集成应用研究,建立施工现场管理信息系统,创新施工管理模式和手段。3.工程总承包类企业

(1)优化工程总承包项目信息化管理,提升集成应用水平

进一步优化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及信息流,持续完善项目资源分解结构和编码体系。深化应用估算、投标报价、费用控制及计划进度控制等信息系统,逐步建立适应国际工程的估算、报价、费用及进度管控体系。继续完善商务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及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提升成本管理和风险管控水平。利用新技术提升并深化应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企业管理等信息系统的集成及应用。

探索PPP等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

(2)推进“互联网+”协同工作模式,实现全过程信息化

研究“互联网+”环境下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多参与方协同工作模式,建立并应用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工作系统,实现工程项目多参与方之间的高效协同与信息共享。研究制定工程总承包项目基于BIM的多参与方成果交付标准,实现从设计、施工到运行维护阶段的数字化交付和全生命期信息共享。

(二)行业监管与服务信息化

积极探索“互联网+”形势下建筑行业格局和资源整合的新模式,促进建筑业行业新业态,支持“互联网+”形势下企业创新发展。1.建筑市场监管

(1)深化行业诚信管理信息化

研究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建筑企业、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及诚信信息的共享模式与方法。完善行业诚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从业人员诚信信息和项目信息的集成化信息服务。(2)加强电子招投标的应用

应用大数据技术识别围标、串标等不规范行为,保障招投标过程的公正、公平。

(3)推进信息技术在劳务实名制管理中应用

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等技术建立全国建筑工人信息管理平台,并与诚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实现深层次的劳务人员信息共享。推进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在工程现场劳务人员管理中的应用,与工程现场劳务人员安全、职业健康、培训等信息联动。2.工程建设监管

(1)建立完善数字化成果交付体系

建立设计成果数字化交付、审查及存档系统,推进基于二维图的、探索基于BIM的数字化成果交付、审查和存档管理。开展白图代蓝图和数字化审图试点、示范工作。完善工程竣工备案管理信息系统,探索基于BIM的工程竣工备案模式。

(2)加强信息技术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构建基于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等技术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与机制。建立完善工程项目质量监管信息系统,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质量检测单位的质量行为监管信息进行采集,实现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等信息共享,保障数据可追溯,提高工程质量监管水平。建立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对工程现场人员、机械设备、临时设施等安全信息进行采集和汇总分析,实现施工企业、人员、项目等安全监管信息互联共享,提高施工安全监管水平。

(3)推进信息技术在工程现场环境、能耗监测和建筑垃圾管理中的应用

研究探索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环境、能耗监测模式,探索建立环境、能耗分析的动态监控系统,实现对工程现场空气、粉尘、用水、用电等的实时监测。建立建筑垃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项目建筑垃圾的申报、识别、计量、跟踪、结算等数据的实时监控,提升绿色建造水平。3.重点工程信息化

大力推进BIM、GIS等技术在综合管廊建设中的应用,建立综合管廊集成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形成智能化城市综合管廊运营服务能力。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积极应用BIM、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规划、设计,探索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的运营管理,并示范应用。加快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应用,推动各参建方共享多维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工程管理。在“一带一路”重点工程中应用BIM进行建设,探索云计算、大数据、GIS等技术的应用。4.建筑产业现代化

加强信息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推进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设计、生产、运输、装配及全生命期管理,促进工业化建造。建立基于BIM、物联网等技术的云服务平台,实现产业链各参与方之间在各阶段、各环节的协同工作。5.行业信息共享与服务

研究建立工程建设信息公开系统,为行业和公众提供地质勘察、环境及能耗监测等信息服务,提高行业公共信息利用水平。建立完善工程项目数字化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转变档案管理服务模式,推进可公开的档案信息共享。

(三)专项信息技术应用 1.大数据技术

研究建立建筑业大数据应用框架,统筹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应用系统,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汇聚整合和分析建筑企业、项目、从业人员和信用信息等相关大数据,探索大数据在建筑业创新应用,推进数据资产管理,充分利用大数据价值。建立安全保障体系,规范大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应用等各环节安全保障措施。2.云计算技术

积极利用云计算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企业信息系统及软硬件资源,降低信息化成本。挖掘云计算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及设施运行监控等方面应用潜力 3.物联网技术

结合建筑业发展需求,加强低成本、低功耗、智能化传感器及相关设备的研发,实现物联网核心芯片、仪器仪表、配套软件等在建筑业的集成应用。开展传感器、高速移动通讯、无线射频、近场通讯及二维码识别等物联网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研究,开展示范应用。4.3D打印技术 积极开展建筑业3D打印设备及材料的研究。结合BIM技术应用,探索3D打印技术运用于建筑部品、构件生产,开展示范应用。5.智能化技术

开展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手持智能终端设备、智能监测设备、3D扫描等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安全风险。探索智能化技术与大数据、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建筑业中的集成应用,促进智慧建造和智慧企业发展。

(四)信息化标准

强化建筑行业信息化标准顶层设计,继续完善建筑业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结合BIM等新技术应用,重点完善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期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为信息资源共享和深度挖掘奠定基础。

加快相关信息化标准的编制,重点编制和完善建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相关的编码、数据交换、文档及图档交付等基础数据和通用标准。继续推进BIM技术应用标准的编制工作,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研究制定相关标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建筑业信息化

各级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本地区“十三五”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目标和措施,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形成信息化推进工作机制,落实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保障。探索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电子招投标、数字化交付和电子签章等相关制度。

建立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及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建筑业信息化创新体系,加强信息技术与建筑业结合的专项应用研究、建筑业信息化软科学研究。开展建筑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根据国家“双创”工程,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建筑业信息化创新创业示范。

(二)大力增强建筑企业信息化能力

企业应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目标及配套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在企业标准化管理中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按营业收入一定比例投入信息化建设,开辟投融资渠道,保证建设和运行的资金投入。注重引进BIM等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育精通信息技术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强化各类人员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应用能力。大型企业要积极探索开发自有平台,瞄准国际前沿,加强信息化关键技术应用攻关,推动行业信息化发展。

(三)强化信息化安全建设

2020年化学研究性学习总结 第7篇

2020年,XX镇党委严格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各项制度,把学习作为新时期加强党委班子政治思想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来抓,以践行****************为理论学习的主线,坚持用****视察XX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及*******精神武装头脑、增强党性,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增强驾驭实际工作的能力,为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障。现将有关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周密组织、精心计划

XX镇党委高度重视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围绕既定的学习主题,瞄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带头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的学习领导小组,扩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范围,做到领导带头学、带头讲、带头用,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全面学习带动和推进机关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二是完善学习制度。为确保理论学习有计划、成系统地开展,2020年初,镇党委认真研究制定了《XX镇党委中心组2020年学习计划》,明确学习时间、学习主题、学习人员,同时要求中心组成员根据自身需求结合集体学习计划制定自学计划。三是严格学习纪律。严格执行《XX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请销假制度》等制度,在考勤、笔记等方面进行严格要求。如有事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成员必须向组长请假,会后及时补齐学习内容,确保全员100%参加学习;领导干部学习笔记本上必须有学习记录,且不得简单草率,做到真学真记,吃懂弄通。

二、重点突出,形式多样

一是突出学习重点。

以专题学习为重点,学习了**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重要讲话、**平***视察XX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等重要精神和《治国理政(第三卷)》、《**平三十讲》、《****************学习纲要》等权威理论学习资料,不断把学习向深推进。二是紧跟学习形势。积极借助现代媒体技术,不断拓宽学习渠道,如“好干部在线学习”等网络平台和“学习强国APP”、“三X先锋”等手机学习APP,及时更新、拓展、补充理论知识,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从思想理论、形势政策中寻求新突破。三是提升学习方式。除每月一次集中学习外,平时以自学为主,即较好地化解了工学矛盾,又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每次集中学习围绕学习主题,确定重点发言人,引导开展深入的讨论,为个人学习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个人自学每周不少于5小时,为集中学习提供了专题讨论、经验交流、自发提高的基本素材。全年共开展集中学习12次,专题篇章29个、交流发言20人次。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在学习中,注重做到三个结合”,力求取得实效。一是把理论学习与思想建设相结合。在抓好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全镇干部职工学习好有关文件精神,联系实际展开研讨,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二是把理论学习和中心工作相结合。围绕疫情防控、人居环境、“五地一产”、“三治三零”、脱贫攻坚、两委换届等中心工作,把学习内容化为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措施,在实践中验证学习成效,在验证中提升工作能力。三是把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相结合。致力于对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社会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进行调研,运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管理服务水平。全年共撰写调研报告15篇。

四、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形势发展还存在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与实践结合还不够紧密,存在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现象;二是撰写理论文章不够积极,仅落实在文字上,内容比较空洞。三是学习时间落实不够到位,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待加强。

(一)统一认识,抓好落实。

中心组学习是党委领导班子理论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要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加强和改进中心组学习作为重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二)加强管理,健全机制。

严格执行中心组学习考勤、个人自学、集体研讨等制度,确保各项学习任务落到实处,把一些成功做法转化为制度措施,不断建立健全学习管理长效机制。

2020年化学研究性学习总结 第8篇

工作总结情况报告

近日,x

市政法系统迅速开展学习宣传贯彻《条例》活动,着力推动指导全市政法工作实践。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条例》实施的重大意义。

全市政法系统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会《条例》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条例》的精神内涵,确保政法工作正确方向。在学习贯彻过程中,全市广大政法干部干警充分认识到《条例》是以党内基本法规的形式,对党领导政法工作作出规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党领导政法工作法治化、制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对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推动政法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和法治性在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保障政法工作始终坚持正确前进方向,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强化“四项举措”,迅速掀起学习《条例》的浓厚氛围。

迅速行动抓部署,1

日,市委政法委下发通知,对各县区、市直政法各部门提出明确工作要求,2

日前,组织开展理论中心组集中学、支部学习讨论等多形式、多层次、全覆盖的学习活动,原原本本学习《条例》的主要内容,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切实增强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自上而下强学习,组织全市政法系统领导干部对《条例》内容进行深入学习研讨,努力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截至目前,全市政法系统组织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和集中学习教育培训活动

余次,上报学习情况专题报告

份。班子带头写心得,在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市直政法各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以上率下,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撰写学习心得,共收集学习心得

余篇,做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有效带动全市政法系统形成学习贯彻《条例》的热潮。精心谋划搞培训,市委政法委制定下发了学习贯彻《条例》培训方案,明确从

月起,分级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党校教授分层次对《条例》进行宣讲解读,加强对全市政法系统干部干警的轮训。同时,要求各县区、市直政法各部门对全体干部干警进行全员培训,使全市政法干警把《条例》内容学懂吃透、入心入脑,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效果。

三是注重“五个结合”,切实抓好《条例》的深入贯彻。

注重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相结合,在学习贯彻中,全市政法干部干警将学习《条例》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等融合贯穿,切实把《条例》

精神吃准吃透,在具体政法工作中落细落实,充分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会议精神与《条例》的内容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关系,认识到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和全省政法工作会议工作安排部署是对《条例》深入贯彻落实的具体实践。注重与抓好

2019

年工作谋划相结合,全市政法系统在谋划部署做好政法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条例》的精神,认真谋划思路,力求在实践中取得新成效。结合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条例》作为推动指导政法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找准差距,补齐短板,精准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注重与重点难点工作实现突破相结合,全市政法各部门聚焦平安

x

建设,在推动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上努力实现新突破。聚焦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在推动职权配置、诉讼制度等重点改革任务上努力实现新突破。聚焦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深挖一批有影响的“保护伞”、攻克一批大案要案上努力实现新突破。聚焦法治建设,在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推进法治服务体系建设上努力实现新突破。注重与创新工作方式相结合,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积极培育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壮大群防群治队伍,运用市场化、社会化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推进县域社会治理政策研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力促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提升。注重与政法队伍建设相结

合,抓好《条例》深入贯彻,注重在政法队伍建设上多用力,突出政治建设这个关键,以专业化建设为重点,对标“五个过硬”要求,加强政法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久深入开展正风肃纪,努力打造一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政法队伍。

四是建立“三项机制”,长效落实《条例》的部署要求。

加快建立平安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加快推动市委成立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履行市委政法委职责,建立完善多部门参与的平安建设工作机制,统筹好政法系统和相关部门的资源力量,协调推动预防、化解影响稳定的社会矛盾和风险等工作,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加快建立政法工作领导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法委的职能作用,加快推进机构建设和职能配置。选取阳原县作为试点,在乡镇(街道)党组织配备政法委员,在各县区推开配备政法委员工作,推动基层政法工作的有序开展。严格忠诚履职尽责,在把握政治方向、协调各方职能、统筹政法工作、建设政法队伍和创造公正司法环境等方面下功夫,强化对政法单位工作的指导、支持和督促。加快建立监督工作机制,加快推动市委将领导和组织开展政法工作情况纳入党内监督体系,市委政法委加强统筹党内执法监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政法部门内部监督,指导推动政法单位建立健全与执法司法权运行机制相适应的监督制约体系,完善政法单位之

间监督制约机制。加快推动完善和落实政治督察、执法监督、纪律作风督查巡查等工作制度机制,对发现的政法单位党组(党委)或者政法干警执法司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督促、整改的力度。

2020年政法委书记学习贯彻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心得体会

今年

月,中共中央印发了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对党领导新时代政法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制度安排。

一、本人对

对中共中央出台的《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首次以党内基本法规的形式,对党领导新时代政法工作作出全面制度擘画,把党长期以来领导政法工作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对党领导政法工作立规矩、定方圆,为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政法系统必须深刻领会党中央制定条例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在推动政法工作中的牵头抓总作用,积极指导和推动各级政法部门学习贯彻条例,坚持在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上用力,确保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落实到政法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二、当前工作中

大力

推动全市政法系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

深入学习贯彻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是当前政法系统面临的首要政治任务,我市强化

“四项举措”,在全市政法系统掀起学习贯彻条例的热潮。一是迅速行动,对学习贯彻条例进行安排部署。各级政法部门党组(党委)

组织召开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原原本本传达条例精神,认真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二是自上而下,深入开展学习研讨。

积极指导和推动各级政法部门,通过召开领导班子会、开展支部“三会一课”

等形式,对条例进行原汁原味、逐字逐句学习,深刻领会条例规定,全面精准掌握内容。

三是领导带头,认真撰写学习心得。

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组织全市各级政法部门主要领导以上率下,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带动全市政法干警在学习条例过程中做到入脑入心,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四是精心部署,积极组织开展培训。

市委政法委研究制订了深入学习贯彻条例的培训方案,分层次、分领域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等对条例内容进行宣讲解读,对全市政法干警实现培训全覆盖,切实学懂弄通吃透条例规定要求。

三、全市政法系统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的具体贯彻落实

为将条例规定要求落到实处,我市坚持做到

“五个结合”,即:把学习条例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相结合,与谋划部署

2019

年全市政法工作相结合,与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等重点难点

化学研究性学习总结 第9篇

1、总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等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提升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的经验、能力、情感体验和价值目标追求,密切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自然界,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发展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整体性、规律性和独特性的认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方法和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念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

2、具体目标

(1)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对目前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从化学方面进行分析,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获取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3)促进学生通过研究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获取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等。

二、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研究性课题的选择来源,选题思路:

(一)来源:(1)生活实践 (2)报刊、杂志论文 (3)热门话题 (4)参考教师提供的课题

(二)思路:1、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2、环境保护 3、资源利用。 化学实验探索与研究

附部分参考选题:

(一) 环境保护

加快防治“白色污染”的步伐

对(某地区)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空气中SO2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及治理措施

关于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设想与调查

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酸雨与人体健康

燃煤脱硫的简史及其发展

关于口香糖的报告

水体的富营养化

无污染能源在家庭中的利用

杀虫剂使用的反思

食品污染

洗涤剂、工厂废弃物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对化妆品成分的研究

金属防锈的研究

有关饮料中非食用色素的调查

纯净水是否“纯净”

维生素王国探秘

浅淡当今社会之健康饮食

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

关于含碘食盐的日常保存的研究

厨房里的化学

科技与生活——关于纳米技术

三、课题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学生的分组

每个课题小组一般3人~4人,建组之后,每一个课题小组要明确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步骤和程序,实验方案的编制等,使研究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二阶段:收集资料。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搜集相关的资料,如上网查阅,图书馆查阅,实地调查等。资料的形式也可多种多样,如文字资料,影音资料,图片资料等。

第三阶段:信息的整理。要求同组同学相互合作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写成论文。

上一篇:中学主题活动月动员会下一篇:房屋租赁合同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