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2024-08-05

关于高职院校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精选8篇)

关于高职院校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第1篇

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思路

摘要: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是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一、加强对实践课的研究,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传统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单一的缺点,建立包括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模拟实训、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全新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形式。同时建立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技能训练、企业顶岗实习四个部分构成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改变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项目单一的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性教学中专门设置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审计岗位、税务会计岗位等职业岗位,分别让一部分学生担任出纳人员、审计人员和办税人员,进行职业岗位模拟实践操作,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解决学生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模糊认识,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明确“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强调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注重操作的规范性,同时让学生们相互检查、监督,共同促进,以此达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的目的,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加强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将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有机结合

会计模拟实验室是学生校内的实训基地,是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从事应用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必不可少的场所。学生通过校内实训,能受到最基本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学校应建立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两个实验室。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采取手工模拟实践和电算化模拟实践并行的做法,就是把从建立账套、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至编制报表的一整套流程,用手工和电脑同时进行操作。通过并行操作实训,可以互相检查核对,及时发现手工或电算化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做能力。

三、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强化会计实践教学,必须培养一支师德好、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理论与实践水平高的“双师型”队伍。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企业联合。第一,多渠道引进人才,优先引进具有企业会计工作经历和较强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第二,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主要对象,聘请企业的高级会计师、企业财务总监、审计经理等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第三,定期派专任教师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顶岗锻炼,鼓励教师与企业建立长期联系,经常深入企业调研,或利用假期在企业兼职。这样,既可以为教学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可以在教与学中得到提高,由此建立一支具有过硬实践经验的会计教师队伍。

四、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评,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性教学的内容丰富、环节多,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对实践性教学进行考评,是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具体考核项目应包括实训日记、实训纪律、实训技能、实训报告等。针对不同考核项目还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将实训要求与实训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指标量化,按量化指标和规定的评分程序,对每一个学生实训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考核方式可以采用操作考试和口试相结合、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式。

五、加强有高职特色的实训教材建设

开发适应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教材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基础。专业教师在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筛选和提炼的基础上,编制成会计实训教材。实训教材内容应紧随企业会计实务的发展,紧随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现行会计制度和税务法规等规章制度的规范,跟随新会计准则、新形势的变化,把新方法、新理论及时地编制到教材中去。实训教材建设既要简明实用,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和实践,又要科学合理,从会计专业岗位能力培养和循序渐进掌握会计知识的规律出发设置实训课程,配备实训教材,使学生的技能操作符合职业技能鉴定的规范。同时教材的形式要多样,内容要灵活,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讲义、实训指导书、音像材料、多媒体软件等教学资料。

六、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学习

由于会计信息保密性的要求,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需要学校与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必须从校企双方长期利益考虑,立足于高职院校所依托的行业优势、区域位置及专业特性等。会计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要尽量涵盖生产制造、商品流通、服务等不同行业,也要包括能提供较多实习岗位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到企业的财务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发生的各项业务。这种实习组织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通过校外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会计专业教师要发挥自身科研优势,服务于合作企业,建立与企业的长效共赢机制。

参考文献:

[1] 谷新民;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09,(7:中).[2] 赵桂英,荣杰;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关于高职院校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第2篇

张德昕 吴昕慧

摘要:面对新时期的挑战与机遇,为保证教育质量,高职教育应在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更新、实践教学条件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充分体现自身特色,其中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起关键性作用。本文在介绍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涵义及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一、引言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其与区域社会经济联系最为紧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既有来自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挑战,又有高等教育大众化提出的挑战。随着“终生学习”理念的进一步确立,建立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现实需要。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将向社会输送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面对新时期的挑战与机遇,为保证教育质量,高职教育应在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更新、实践教学条件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充分体现自身特色,其中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起关键性作用。在团队建设中如何创设建设途径与方式,加强与区域行业企业的合作,建立良性互动的机制,值得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涵义及重要意义 1.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涵义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指以专业、课程为基础将教学队伍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并将该群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团队进行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首先要选拔培养好专业带头人;同时以专业规划为基础,建立合理的专业教师教学梯队。这种建设模式贵在有计划、有整体性、出效益、可持续,可以消除师资队伍建设的盲目性,并能以此推动全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更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2.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①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教师专业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平台

专业教学团队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动力基础,在团队的交流中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专业团队的合作、探讨、反思、分享以及专业评价;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也能在长期的团队协作中得到学校、企业和社会的认同。因此,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平台,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成长都是离不开团队。

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有助于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提升

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毕业生的专业水平、职业素质、就业质量、就业率和岗位适应性被提到了决定高职高专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位置,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而决定这一切的关键因素则是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团队。专业教学团队的教科研水平、创新意识、敬业精神、责任感,团队结构、协作状况是决定学院竞争力高低的关键。离开了教师的团队协作,敬业奉献,高职高专院校的所谓竞争力也只是一纸空谈。

三、高职高专专业教学团队存在的问题思考

经过几年的努力发展,特别是在办学水平评估、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建等工作的引导与促进下,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技术进步、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的实际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结构严重不合理——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兼职教师经验不够

近几年,高职高专教育快速发展,在校生人数急剧膨胀,师生比拉大,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从行业企业一线聘请的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多。面对师资短缺,高职高专院校在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教师的同时聘用兼职教师。短短三、五年间,致使有些学校青年教师比例过半,甚

pood 至已超过了60%,造成了师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明显的不合理现象。而聘用的兼职教师由于缺少一定时间的学校教学经验的积累,对教学工作认识不深,教学艺术与水平较为欠缺,真正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兼职教师比例不高,且队伍的稳定性不强。

2.“双师型”教师数量和质量有相当差距

尽管目前高职高专院校 “双师型”师资队伍现状有所改善,但实践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双师型”师资队伍质量的提高。首先,职业资格认证极不健全,为拿证而考证甚至以钱买证的现象时有发生,违背了国家提倡双师队伍建设的初衷,“双师”质量不高。第二,职业学校专业变动较快,专业课教师“缺口”严重,出现了一二个教师撑起一个专业情况。教师理论教学安排紧张,到生产、建设、管理一线去锻炼的机会减少,影响了“双师型”教师和“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第三,从生产、科研第一线引进的高素质人才缺乏有关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更缺乏教学实践,因此他们的教育教学素养难以达到要求,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总体而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与教育部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3.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欠缺,跟不上生产一线技术改进与创新的步伐

大批应届高学历教师的引进,使专业教学团队逐渐趋向学历化、年轻化,虽然通过采取安排部分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联合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究与推广等活动,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参与面不广,时间上缺乏连续性,大部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总体水平仍然提高不快,实践能力仍很欠缺。

另外,通过“双师素质”认定的教师,由于基地培训时间短,根本无法培养企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和完成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即使是从行业企业一线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几年时间后其知识与技能的老化现象也十分严重,与“双师素质”内涵的动态要求相比,尚有不少差距。

上述问题已成为高职高专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研究,思考有效的办法,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

四、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思考 1.打造稳定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师资结构

首先,高职高专院校要充分利用联合办学单位的人才优势,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沟通信息,建立“兼职教师备选人才库”,积极聘请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行业人员及能工巧匠到学校从事兼职教学工作。其次,建立“一元化”管理模式,把兼职教师作为整个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建设和管理,要求每位专任教师都要与一名兼职教师建立日常联系,这样既可以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也有利于帮助其了解学校的教学特色和要求。再次,学校应按照专职教师的教学要求对兼职教师进行规范的教学管理,确保其教学质量。学校教务、督导部门对兼职教师的教学要加强督导、检查、评估与考核。最后,学校要为兼职教师能够兼评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创造条件,使其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素质教师。

2.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双师”素质的培养力度

首先,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作用,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基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提高专业技能,积累实践经验。其次,校企联合进行项目或产品技术开发,提高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再次,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及产品客户培训,为企业提供相关产品的宣传与技术讲解。最后,鼓励专业教师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或考取相应的行业特许资格。

3.通过政策措施,加强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力度

高职高专院校要积极出台各种政策、措施,加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一,各系部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工作,新参加工作的理工科青年教师原则上入校第一学年要参加实验室工作半年。第二,初、中级职称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每两年参加校外专业社会实践的时间不得少于两个月。校外专业实践可以是以接受生产现场设备、系统、运行等实践知识为目的的培训,也可以是结合某一科研课题或研究课题,深入生产现场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第三,在学校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任教师中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使双证书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要达到50%以上。

4.营造专业教学团队合作的和谐氛围

首先,在专业教学工作中,要明确课程目标定位和任课分工,不随意更换课程,不互相抢课或推托课务,要形成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关系。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探讨教学心得、学术前沿动态、教改项目、课程建设及专业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努力营造教学团队的和谐的协作氛围。其次,要引导教师发扬互助友

pood 爱的精神,摒弃以往那种“跑单帮,搞单干”的形式,以团队为单位申报科研项目,努力发挥团队的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在申报纵向课题的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发横向项目,按照“项目团队化,团队项目化”的原则打造科研团队。最后,以人文关怀促进专业教师团队的健康成长。坚持“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的政策积极开展评优活动,为专业教师搭建成才立业的舞台,营造“奖勤罚懒”的管理氛围。

5.建立客观有效的业绩考核制度

首先,对专业教师团队实施目标责任制考核及业绩点考核,要求其在完成一定工作量的同时,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其次对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专门建立业绩评价体系,可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督导评价、领导评价等若干个方面。通过考核把专业教师的水平和业绩分为不同等级,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同时,将考核结果与校内津贴(诸如课时、职称、学位津贴等)及岗位聘任制挂钩,以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激励机制。

6.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经费保障

学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经费列入预算,并保证其占学校事业费支出的较高比例。

四、总结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院的长期实践和不断探索。高职高专院校一定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和紧迫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总结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认真研究团队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提高认识,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职高专专业教学队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Z].2002-05-15 [3]张铁岩.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 [4]王旭善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关于高职院校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第3篇

一、加强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

会计学是一门有很强的技能性、操作性的学科, 其理论性与实践性同样重要, 会计专业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方法, 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理论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

2.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适应市场竞争的实际需要。

在当前会计人才供给相对过剩的环境下, 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特别注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企业对应聘者的要求是文凭、能力、工作经验三管齐下。高职高专院校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 必须注重并加强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

二、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会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现状进行的调查研究, 笔者了解到, 多数企业招聘会计人才时都注明要求应聘者有一定的会计岗位工作经验或有会计师资格证, 而且要求应聘者除了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外, 还要具备各项综合能力。总体来说, 各用人单位都将应聘者拥有实践经验作为很重要的一条选录标准。对一个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 很难达到这个要求。这与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很大关系。

1. 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缺乏指导性。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专业提出了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的目标, 主要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财会人才, 在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前提下, 加大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力度。但在实际落实这一培养目标的过程中, 还存在着诸如制订教学计划不科学、课时安排不合理等问题, 亟待解决。

2. 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尽管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发展迅速, 但由于发展时间短, 缺乏相应的办学经验, 对实践性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甚至认为实践性教学可有可无。有些院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安排了实践性教学课程, 但却认为实践性教学就是做一些习题;有些院校则借口教学经费紧张无力购置相应的实践性教学设施设备, 基本上就没有开展过实践性教学;有些院校虽然建立了模拟试验实训室, 但基本不用, 仅为了应付教学评估。

3. 缺乏完善的校内实验室、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

近年来, 会计实践场地问题一直阻碍着高职高专实践性教学课程的开展。会计职业界和学校联系松散, 没有一个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 实践性教学缺乏基本的实习、实训基地, 即使通过努力有些实习基地固定了下来, 在实习内容上又受到各企业或事业单位自身所处行业和规模的影响, 也很难全面满足各种目的的实习要求, 使实践教学活动处于被动局面。而学校又因为经费紧张问题不能建立起科学、合格的会计模拟实习实验室。

4. 缺乏有实践经验的高技能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从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 脱离实践可以说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方面, 现在的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大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 缺乏实践经验;而他们进入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岗位后, 又正值高职高专院校扩大招生规模, 教学任务繁重, 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另一方面, 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 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地安排和保障, 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

三、改进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1. 明确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增强实践能力。

一是改革教学计划, 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 增大实践实训课时的比重。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为了体现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的应用性特点, 要增加实践性课时比例, 力争使实践性课时占课时总量的40%以上。二是加强学生的课程实践技能操作、综合模拟实习技能操作以及财务会计软件技能操作能力。最好能够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作为学校的专业实训基地, 并聘请具有丰富会计经验的会计人员做学生的实训指导教师, 使学生在社会第一线得到实践锻炼, 充分消化、融会贯通所学会计知识。

2. 使会计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职业技能紧密联系。

一是会计课程设置要紧密联系社会的人才需求类型, 并及时进行更新。要使学生能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真正胜任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 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就应根据市场需要和职业技能情况来设置, 而且每学年都要进行相应地修改和替换。每当出现新理论、新政策、新法规时, 教师都应及时把它们加入到授课内容里面, 避免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需要脱节。二是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财务软件 (用友、金蝶) 、办公软件、数据库等计算机操作技能。目前, 用人单位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专项技能, 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考试。如考会计从业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和助理会计师证等。三是加强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成作业和社会调研等活动过程中, 表现出自我管理、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

3. 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形成长期合作机制。

通过各种渠道和关系与企业、事业单位取得联系, 以求为会计实习建立基地。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 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可组织学生实施“社会顶岗实践”, 主要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会计职业顶岗实践, 让学生亲自参与企事业单位具体的会计业务处理。院校可与这类基地签订合同, 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形成一批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关于高职院校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第4篇

关于高职院校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第5篇

【摘要】 伴随着高职院校的又一轮职业化教育改革的浪潮,做为专业基础和工具类课程为主的外语专业的生存显得日益艰难。在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研的基础上,以牡丹江大学课程改革为契机,我们进一步就外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就业形式、校企合作,对外交流以及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为外语专业未来的生存发展提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外语专业 复合型外语人才 项目化课程改革 校企合作

伴随着高职院校的又一轮职业化教育改革的浪潮,做为专业基础和工具类课程为主的外语专业的生存显得日益艰难。为了使外语专业能够稳步发展,打造特色,争创品牌,我在一年的时间里带领教师研究了四个专业近四年的新生报到率后,就什么是外语专业培养重点、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外语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外语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有何优势劣势、职业资格证书在求职中作用等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查,走访了上海、北京、大连、牡丹江、绥芬河等实习就业基地,广泛听取了用人单位和实习就业学生的反馈意见;同时为了学习其他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改革,实习就业等方面参观考察了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石家庄外语翻译学院和齐齐哈尔职业技术学院等近十所高职院校,经过广泛征求教师、一.在专业设置上突出方向性,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将来就业时如果不是从事教师职业,那么外语只是一种工具,因此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学好本专业语言的基础上,必须复合某一专业,这样学生才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两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在大学二年级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外语系学生就业的方向,有重点地选择某一专业,例如商务方向、教育方向、旅游方向。克服了师资力量不足的困难,积极想办法,增加了国际商务交际、国际贸易实务、旅游、导游业务,报关报检、教育学等职业技能课。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鼓励和帮助学生相应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外语等级证书、国际商务英语证书、外贸业务员证书等。

在专业设置上突出方向性,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如应用英语、韩语、日语(商务方向、IT日语方向)、应用俄语(经贸方向),主要培养从事对外经济贸易业务及文秘业务工作的中等经贸外语人才。应用英语(教育方向),主要培养从事幼儿园、小学、初中英语教学的教师。应用英语、韩语、日语、俄语(旅游管理方向),主要培养从事旅游管理和导游工作。

二.把“准职业人”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各专业制定“准职业人”素质质量标准,让学生所学与用人单位岗位对接,就业择业观与用人单位用人观对接,使毕业生个个成为企业引进后可直接上岗的“准职业人”。通过定期回访用人单位、毕业生跟踪服务等制度,将“准职业人”培养链条延伸至用人单位工作岗位。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可参照行业企业标准并结合教学实际来制定,其中课程目标要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外语专业未来的发展几点思考:

与岗位对接,教学目标要尽可能的量化细化,突出可操作及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强化实习、实训,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结合中长期实习实训,进一步增加短期体验性实习,让学生深入企业,在相应岗位上随岗短期实习,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及心理承受力,从而锻炼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让学生尽早了解社会,找到自身存在的差距,有的放矢的提高自己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缩短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工作,做个称职的职业人

四.尊重外语教学规律,营造外语学习氛围

外语教学必须体现外语教学规律,苦干、常练、积累是正道。语言学习不但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语言的掌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花时间、下苦工、勤实践,这样才能外语水平和外语应用能力。因此必须保证学好外语的时间,增加周课时量,下苦功夫训练学生。开展晨读活动和外语实践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一是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办公室、教室和宿舍必须用外语进行对话,实施全外语教学,开展“外语班级”、“外语宿舍”、“外语办公室”的竞赛活动,使整个外语系形成浓厚的外语学习氛围,营造一种“人人说外语、天天讲外语、时时想外语”的外语语境,提高学生的外语口语水平和会话能力;二是建立外语情景实训中心,让学生在真情实景中感受异国文化氛围,提高语言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

五.充分发挥好第二课堂的作用

打造外语品牌文化,如“外语文化月”系列活动,开展外语单词比赛、外语演讲比赛、外语歌曲比赛、外语辩论赛、翻译竞赛、外语导游竞赛、外语小品比赛、模仿外文原声配音等,把学生活动和专业学习更紧密的结合起来。成立各语种的口语社团,由学生社团主导,选拔素质最优的同学组建导购中心、导游中心和随行翻译中心,义务为考察、采购、商务洽谈和旅游的外国友人做导购、导游或随行翻译。服务可以是义务的,但同学们通过锻炼收获的各项能力却是无法估量的。

六.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实习实训平台

积极与企业合作,充分依靠社会力量,扩大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生通过短期的体验性实习、顶岗实习等方式,有机会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各工作岗位的辛苦与不易。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

为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同时使课程内容更具有实用性,应聘用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且在实习阶段全部让企业人员参与对学生的面试、岗前培训以及实习中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最后由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为企业了解学生,学生了解企业搭建了一座桥梁,同时也实现了教学与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根据学生的现场工作表现和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等按企业绩效考核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估,让学生完全进入职业状态,体验真正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

七.深化职业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以牡丹江大学课程改革为基础,外语系各专业本着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改革模式,训练学生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力求突出职业特点。通过渗透-实施-内化-实践四个环节来序化教学。如通过组建和运行一个基本职能为提供口笔译翻译、外事服务与接待、家教、外语导游、留学介绍等的外事服务中心,教师化解工作及职业情境,将其转化为学习情境,以案例开工展示,提出思考问题;学生通过分析、调查、研究、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制定行动计划,呈现项目化教学的结果;教师对学生项目工作(模拟)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反馈,学生与其他各组进行比较、反思、总结,使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内化;顶岗实习及参与实践,为学生提供一个将内化的知识运用于工作情境,检验知识和能力的一个平台。

八.拓宽办学思路,积极寻求与国外大学合作

加深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探讨与国外大学教师互访,互派留学生等合作途径,这种合作对于教师而言,既可以学习国外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开阔视野,亲身感受异国的文化氛围,又可以使教师提高外语能力和教学水平;对学生而言,既可以接受异国的文化熏陶,又可以更快的提高外语的听和说的能力。同时可以探讨与几所国外高校联合办理国内2年+国外1年语言实践的形式,或者国内2年专科+国外1年预科语言培训+国外2年本科的专升本形式。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增强招生吸引力,扩大生源。

九.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理的教师梯队

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争创名师。外语系年轻教师比较多,尤其是日语和韩语专业基本都是青年教师,教师梯队不太合理;缺乏企业经历和社会实践经验,只具备语言专业知识而缺乏复合专业的知识,这就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选派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了解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外语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应以稳定普招学生数;以联合办学等形式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强社会办学,加强与行业协会及企业的联系,进入职业外语培训市场;对上与知名外语院校或外事部门寻求合作,对下与私立学校、培训机构进行合作。专业内部以加强内涵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化教学改革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打造自己的特色专业,把外语专业做强、做精。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毕蓉编,《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2」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3」 《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6

卷2004年第3期(总第118期)

关于高职院校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第6篇

摘 要:以绍兴市为例,通过对幼教行业人才发展的需求和幼教行业人才发展的现状的分析,以绍兴市某高职院校为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该院校如何满足幼教行业人才需求的量与质的途径和方法,最后为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和人才培养提供了相关参考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前教育;幼儿园

一、幼教行业人才发展的需求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师资队伍建设、学前教育质量等都获得了较快的提高。不过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师资队伍建设这环节上,《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把幼儿园纳入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全面构建以乡镇中心等级幼儿园为主体的农村学前教育体系”。从中可见,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促进全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颁布以后,国家对幼儿教师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提高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质量就显得更重要。《规划》中对幼儿教师的发展也提出了要求:“到2015年,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率达到85%以上,学历合格率达到98%以上,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80%以上。”从这个要求来看,目前绍兴市幼儿教师发展情况还相差甚远,特别是乡镇地区。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效率”和“速度”愈加凸显重要。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人单位越来越愿意招聘能够直接上岗,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因为这样可以省去很多新手培训和成长的时间和财力。但是,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经验不足是他们的普遍特点,所以,在就业的过程中,那些具有经验的毕业生就会从中脱颖而出。根据调查的结果得知,50%以上的幼儿园,都没有系统的新教师培训和成长的体系,更多的是靠新教师自己学习和摸索。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新教师成长模式是“老带新”的方式。“老带新”,也就是说一名有经验的老教师带一名新教师,有些地方也称为“师徒制”或“导师制”。幼教行业是一个特别注重经验的行业,在就业的过程中,用人单位也十分注重对方是否了解幼儿园,是否了解幼儿园的工作,是否有过相似的工作经历。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在他们看来是比较容易“上手”的人,也就是能够快速地进入岗位,适应工作。

二、幼教行业人才发展的现状

为了了解绍兴市乡镇幼儿园教师发展的情况,我走访了三所乡镇幼儿园,两所公办,一所民办。从这三所幼儿园的师资情况来看,要达到2015年的幼儿教师的发展要求还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单从学历要求来看,这三所幼儿园大专及以上学历平均只有20%,其余教师都是中专及以下学历。同时,幼儿园还存在一些缺乏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幼儿教师资格证持有率平均比例是70%。关于学历合格率,虽然是100%,但是,是否真正具备该学历的专业能力要求,这个很难全部肯定。针对这个情况,本人也了解了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155名学生的就业意向和需求,100%的学生都不愿意去乡镇当幼儿园教师,只有在城市无法就业的情况下才会酌情考虑。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乡镇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而从本人对这批学生生源的了解来看,80%的学生都来自乡镇。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发展成为乡镇,乡镇幼儿园将会大量建设,同时,我国已开放生二胎政策,今后学龄前儿童将逐步大量增加,因而需要大量的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幼儿园教师。然而,来自乡镇的学生都不愿意回乡镇就业,可想而知,乡镇幼儿园确实难以招聘到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据绍兴市某幼儿园园长说,该园创办了分园,2014年将招聘15名左右的教师,需求量较大,这仅是一个幼儿园的需求量。综合考虑当地培养幼教人才学校的生源数量,得出的结果依然还是供不应求。

现在以绍兴市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例,来分析准幼儿教师目前的发展现状。该院校招收的是普高毕业学生,学制是全日制三年的大专。根据本人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了解,如果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相比,大专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普遍情况是:专业艺术技能较好,技能教学较弱;教学模仿能力较好,教学创新能力较弱;人文科学素质一般,专业理论水平较低;专业道德素养一般,专业认知度较低。由于该专业是三年制的大专,录取分数比本科相对较低。生源的人文科学素质不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也较弱,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专业技能的学习较好,专业理论的学习较差,当然,这也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定位和课程设置与安排有关。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技能型的幼教人才,因而,在课程设置上比较偏重技能而轻理论。此外,由于有些学生并不是真心喜爱本专业,而是为了继续升学或更好就业等其他原因选择就读本专业,因而,他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不高,专业道德素养一般。从本专业毕业生考取地方幼儿教师编制的情况来看,本专业大约10%左右的学生能够考编成功,根据学生的考试分析,大部分学生是在第一关笔试环节中被淘汰,而能通过笔试的学生在正常发挥的情况下,基本上能够通过技能考试和面试,这也反映出学生的理论水平相对较弱,而专业技能水平较高。总体来说,本专业学生的整体情况是专业技能较好,专业理论较弱。

三、满足幼教行业人才需求的量与质

关于高职院校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第7篇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与改进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本文从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出发,阐述了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就改进会计实践教学进行探索.

作 者:王琼 作者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湖北武汉,430074刊 名:科学与财富英文刊名:SCIENCES & WEALTH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 校内实践教学 校外实践教学

关于高职院校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第8篇

一、我们必须认清落后地区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

目前, 在许多落后地区, 高职院校的学生, 大多是各地高中毕业生中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 (从进校的录取分数可以看出) 。他们年龄不大, 学习基础不强, 有一定的厌学情绪。大多数来源于边远的农村地区, 社会实践较少, 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较弱, 他们在计算机基本操作方面不太熟练, 有一部份学生文字录入都成问题, 这在具体实训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合理的安排实训教学、配置适合的操作软件、硬件设备, 显得尤其重要。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 高职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 主要面向中小私营企业, 而且, 目前我国落后地区能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太多, 过分提高实训教学目标和要求, 会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

二、强化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与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课程相结合,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教学中, 要结合相关会计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要将会计手工实训教学与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实训教学结合起来, 避免孤立的教学情况, 使专业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综合运用, 强化学习的系统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会计基础时的手工会计实训案例与电算化实训案例一致。学生先在手工模拟实训室, 利用凭证、账簿、报表等实训工具进行手工模拟实训, 然后通过会计电算化软件把手工会计中所用的会计案例, 利用会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 从而使学生在完成账务系统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期末会计业务处理、输出会计报表等会计工作中, 切实地感受到电算化的优越性, 也能更好地领会电算化下的工作理念。

在学习财务会计时, 同时进行企业会计手工操作软件实训, 以企业的日常会计业务为工作的出发点, 将学生分组设岗, 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讲解企业会计手工操作软件的使用方法。一方面, 会计理论老师在课堂上教授企业会计业务处理, 另一方面, 在实训室学生通过企业会计手工操作软件分岗位练习企业会计业务流程, 讲练结合。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又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 教学中还应该结合当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证大纲要求来组织教学, 保证学生学习资料和实训软件的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应试能力。目前,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 我们在教学中已经认识到实训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训教学的时间, 但在实际操作中得不到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 教学效果提高缓慢。

三、配备完整的会计实训室, 建立仿真的实训条件

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特殊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很少有机会到企业去实践会计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在校内为学生建立仿真实训室。实训室在硬件上应具备网络化工作条件, 在实训中, 学生可以分组模拟各企业建立各自的账套, 通过网络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企业日常的会计业务, 将各自系统产生的凭证, 通过网络传递到总账系统, 再由负责总账系统的同学完成审核、记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在模拟实践过程中, 同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角色互换, 通过自身的感受, 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业务流程。而且在实训中老师和学生随时沟通, 及时了解学生的实训情况, 从而给予必要的指导。

四、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的目标

学校如同一个“工厂”, 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目前, 我国落后地区大多数企业还处于会计电算化的起步阶段, 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一定要适应市场的需求, 不能脱离实际。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训目标, 应该定位在培养高等电算化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 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 处理会计业务, 准确及时提供会计相关信息, 参与企业部分管理工作。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训教学应当随着市场的需要和发展, 适当调整实训的目标和内容, 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接轨与社会接轨。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 加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考虑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二) 精选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应以综合素质教育为基础, 以会计职业能力教育为重心。将《基础会计》、《企业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中重复的理论知识和通用会计业务核算作集中介绍, 对行业核心业务核算分门介绍, 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学会、学好、学精会计职业技能。

(三) 加强实训教学。

在实训教学中将会计业务有机的整合, 编写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实训教材, 以企业为单位, 建立相应的会计核算, 利用会计模拟软件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手工实训,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把工学结合引入实训教学中。将学生分组分设岗位, 模拟企业各工作岗位进行“实战“操作, 并实行岗位轮换, 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实际的工作过程,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 培养出适合用人单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四) 完善“双证”制度。

将学历教育与从业资格教育相结合。把财政厅《会计从业资格老式大纲》和《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内容融入学历教育体系, 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核, 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合格学生实行“双证制”或“多证制”, 即“毕业证”和“会计从业资格证”或其他技能证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当学生的就业率越高, 入学率也会相应提高, 使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形成良性循环。

五、会计电算化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一) 加强教师的知识更新, 提高教师对会计软件实际操作和电算化系统管理能力。我们在教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会计软件操作的同时, 还要传授学生运用会计信息技术的思想。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 熟练操作现代化办公设备和会计软件, 驾驭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方法。作为该专业的教师, 应该每年参加各省财政系统组织的会计从业人员理论知识的继续教育, 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提高教学水平。

(二)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应该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要求的基本能力, 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 具有实践实训的操作能力和对学生实训操作的指导能力。同时, 作为专业教师应该经常参加相关财务软件公司的培训学习, 或是到企业进行实践, 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技能, 以防知识结构老化。

(三) 提高教学质量, 活跃教学课堂。老师要认真备课, 帮助学生提炼归纳教材内容, 密切关注当年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动态,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明确教学重点、难点。教学中应做到讲练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组织学生利用财务软件, 进行上机操作通过账务系统初始化、日常会计业务处理、期末会计业务处理、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的操作, 让学生真正理解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 从而更好的学习和运用它。

总之, 加强落后地区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教学, 必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要给学生大量的在实训室中操作的时间, 以便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 增强实际操作技巧, 又快又好地完成会计工作。开展会计电算化专业综合实训,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一项长期而充满挑战的事业。

参考文献

[1]于明.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设计[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 19 (4) :133-135.

[2]甘玲俐.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0 (5) :403-410.

[3]教兵.关于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实用软件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0 (3) 123-124.

[4]许蔚君.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 2010 (1) :107-108.

[5]宗隽.会计电算化的ASP发展模式[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05, (2) :36-37.

[6]王明虎, 王文东, 王智军.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最佳模式:ASP[J].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4 (12) :34-35.

[7]韩为民.网络时代的信息安全[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 2004 (6) :23-24.

[8]杨道策.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之我所见[J].市场周刊, 2005 (3) :73-74.

[9]陈圆.ASP与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探析[J].财会研究, 2005 (5) :57-58.

上一篇:《比尾巴第一课时》教案+反思下一篇:公务员考试材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