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与就业课后感想

2024-05-10

大学生劳动与就业课后感想(精选8篇)

大学生劳动与就业课后感想 第1篇

大学生劳动与就业课后有感 这学期,我很荣幸地选修了“大学生劳动与就业”这门课。在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有关就业的知识,它将会有利于我将来的发展。与此同时,课堂上讲的内容也拓展了我的视野,比如:沃尔玛与家乐福的竞争史、佳能与尼康的发家史等等。

一位位成功企业家的经历引起我深刻地思考,特别是在创业方面。我觉得,创业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创业类型十分重要,既不可好高鹜远,又要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今后的创业之路是不是能走得稳走得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创业之前的准备是否扎实。我们年轻人心态比较浮躁,觉得准备期的积累与将来的创业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根本不能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将来的发展,如果我们没有准备的创业,那么面临的必将是失败。首先,我们应尽可能多地吸收各方面知识,因为创业不是只有某一方面的知识就可以的了,创业需要的是见多识广。我们可以利用一切机会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在校期间可以多参加学校活动,实习期间多进行个人实践,甚至兼职时也能锻炼人际交往、沟通技巧等方面的能力。”其次,我们要虚心求教,以此吸取别人的经验。我们毕业后最好先到相关企业磨炼几年,这样既能增长见识,又可以吸取经营管理的经验。要做有心人,深入企业可以切身了解怎么做会成功,怎么做会导致失败、造成损失。

看着唐骏以身价十亿成为打工皇帝,我感叹不已。我觉得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增强个人竞争能力也是将来踏入社会前的重中之重。我要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就不能闭门造车,而必须敞开大门,走向社会,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的洪流中去。只有到实践中去,才能迸发出炽热的社会责任感来,才能在创业过程中获得成功,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就业竞争的加剧,转变就业观念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件大事。从自身条件和当前的社会形势立足,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切忌好高骛远。大学生不想做普通员工,有学历的人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去找下级职员,知识分子不愿意去做不用知识的工作„„。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有损他的身份!其实这种“架子”只会让路越走越窄,我并不是说有“架子”的人就不能有得意的人生,但我相信,在非常时刻,如果还放不下“架子”,那么会让自己无路可走!不要因为自己是大学生,就放不下自己的架子。如果我们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当业务员,那只有挨饿了;如果能放下架子,那么路就越走越宽,也没有走不通的路!如果以一个平常人的心态去找工作,就业还是这样的难嘛?如果想在社会上走出一条路来,那么就要放下架子,也就是:放下你的学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让自己回归到普通人!同时,也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批评,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走你认为你值得走的路!放下架子比放不下架子的人在竞争上多了几个优势:如果能放下架子,我们的思考会富有高度的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而能吸收各种资讯,形成一个庞大而多样的资讯库,这将是最大的本钱。如果能放下架子,我们就能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也能比别人抓到更多的机会;因为他没有身份的顾虑!其实放不下架子的人就是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阿里巴巴CEO马云的一句话“只有心中无敌,才能无敌于天下”让我感慨良久。我想,只要心中无所畏惧,则可以大胆地面对全世界。在平时浏览各种资讯时,我发现去西部发展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有利于开辟我们健康成长的新途径,有利于推动西部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在西部艰苦工作的磨炼,必将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对于我们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了解现阶段国情、磨炼意志、砥砺品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今天的西部边远地区,依然比较艰苦,有的地方甚至还很落后、很贫穷。但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人才,人才发挥作用的空间就越大。许多服务西部的大学生的先进事迹都证实了这一点。我们到西部工作,既是接受锻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过程,也是创造业绩、做出贡献的过程。

经过了一年的思考,我还是决定准备四年之后去考取研究生。因为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男孩,喜欢与书本打交道。我也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虽然我觉得自己有点管理方面的能力,但我的心太善良了。在尔虞我诈的商场上,我难以应付。所以我不会选择经商,商场太复杂了。现在的我一定要认真学习专业课,专业课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专业课的知识将来一定能用上的。我不能再像高考前那样的努力学习,那样即使考出很好的成绩也不能说明我的学习能力强,而且

离优秀有点远;我想成为貌似平时经常玩,到了考试前几天努力一下,就可以考出很好成绩的人,我觉得这种人有成功的潜力!我认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应该具备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能力,把从学校里、讲堂上、课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科学转化并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做到不管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都能做到。我会坚持能力提升,培养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

大学生劳动与就业课后感想 第2篇

最后一次就业指导课已经在上周四结束,算下来共上了四次课。虽然时间不长,但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种课在我的生涯中也许是唯一的一次吧。

第一次课是无领导小组讨论,主题是当理想与现实冲突时应该怎样选择。讨论是通过一个案例展开的。我们小组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每个人都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最后大家选出了一个代表发言。各小组的意见大体一致,分为不同的情况考虑,有人认为应该坚持现在的理想,很多功成名就的大人物正是这种情况的实践者。也有人认为应该正视现实,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往往会因为家庭问题,资金问题而放弃当前的理想转而投身做其他事情。其实不管怎样我们辛辛苦苦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最终还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的意义在于拼搏。最后主持人对此次讨论做了总结,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小组讨论针对不同的意见通过举手表决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第二次课主要内容是简历的制作。以及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实习。在上课之前,辅导员通知我们自己制作一份关于自己的简历,这份简历刚好作为批判我们的材料了,汪老师对这次的简历制作很不满意,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学校以前也举办过这样的活动,但是并没有引起重视。我通过同学的推荐参加了大学生简历制作比赛,最终因为主办方的种种原因也没有得知结果。即便是别人给的模板也存在很多问题,这次课也让我知道了一份真正的适合自己的简历应该怎样制作。而关于实习的问题,汪老师也请了几个学姐给我们传授经验,提高自己的阅历,通过参加不同的讲座,多与有经验的老师长辈交流,经常关注公司的招聘新闻。实习是踏入社会之前非常重要的经历,也是检验自己学习水平的重要凭证。而寻找实习机会确是难上加难。

第三次课老师讲的是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工作中签订一系列合同,五险一金,实习期等等。关于就业的一些问题,老师讲的很详细。其中包括了我们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虽然还没有亲身经历过,对其中的一些东西不太了解,当然自己也暂时没有就业的打算。但是这堂课还是让我感触颇深,让我彻底改变了对当前就业的认识。将来的就业压力会一年比一年大,就业形势严峻,不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就无法在同一起跑线上战胜别人。仅仅学好专业课根本不足以适应社会。别人有的我有,别人没有的我也有。社会在进步,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当你踏出校园的时候是骡子是驴一眼就能分出来了。以前总觉得无所事事,现在一想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还有很多可以学的东西。

最后一次课就是我最期待的考研交流了。这次请来的学长有考研的也有出国的。有考本校的,也有考外校的。不过他们现在都成功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考本校的学长给我的印象最深刻,这也给我的考研准备增加了不少信心。现在的成绩不能代表一切,考研贵在坚持和方法。我的成绩并不算太好,虽然也达到了保研面试要求,但是有资格并不代表就能被选中,保研看中的还是现在的学科成绩。现在的我要做好两手打算,继续坚持复习考研科目,同时不能放松专业课的学习,学习专业课也给以后考研的专业课提供了方便。学习不在早晚,用的时间比如别人多也不见得最终成绩比如别人好,提高学习效率才是关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永远都学不好。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学长,明明如此好的成绩可以去个好学校的,最后却选择了考公务员当村官,用他的话说就是这是寻找自己价值的道路。当村官的日子虽苦,但也是走上社会的第一步。我开始就没有打算进入政坛,所以这位学长的经历就算是给我以后的人生提供了案例吧。出国留学的学计算机的学长,应该说已经在国外有固定的职业了吧。从大三上学期参加学校的2+2,出国留学两年,毕业后拥有两个学校的学位证。还有种种被别人看中的经历。虽然总感觉这位学长就像是一直在吹嘘自己的成绩,但是仔细想想,别人因为有这样的本事才敢做,自己什么能力也没有就没有资格去嫉妒别人。

大学生劳动与就业课后感想 第3篇

关键词:公共管理,就业形势,供需矛盾,对策分析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增设的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懂得党和国家有关社会保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较牢固地掌握有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到目前为止, 全国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高校已有100多所, 其中30多所高校具有硕士点、7所高校具有博士点。著名的有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等。辽宁省里开设该专业的有辽宁大学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随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不断发展和生源范围的扩大, 每年该专业的毕业生也在不断地增加。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1. 专业就业率偏低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的人数连年增长, 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每年就有近万名该专业的大学生会投入到就业市场上。但是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多是国家公务机关或者是企业或事业的领导层, 这部分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并不是十分广阔。例如, 毕业生想要进入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就要参加公务员的录用考试, 而我国公务员的录用名额十分有限, 针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岗位就屈指可数, 这就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极大的压力。虽然从总体上该专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 但是需求不足导致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

2. 专业认可度较差

虽然从1998年开始就开设了该专业, 然而政府及社会对该专业的接受度和认可度都偏低。一方面由于宣传的不到位, 从政府、企业到普通民众都对该专业知之甚少, 毕业生普遍反映在招聘目录中很少招考该专业, 即使有的招聘岗位与该专业很吻合, 也没有列示该专业。另一方面, 学校的知名度低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我校于2009年开始招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 在社会的就业市场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 导致就业情况并不理想。

3. 专向性职业缺乏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 也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就业前景十分广阔。这些开设专业之前的优点, 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对于这个专业的对口职业极少。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 就业供求不平衡

自1998年开始至今,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一直在不断地发展, 各个开设专业的高校也在不断地扩大其招生规模, 使得该专业的毕业生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和公务员制度滞后, 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都处于部门精简阶段, 本身就存在富余人员, 许多单位都开始实行“只进不出”的政策。即使存在用人需求, 单位和机关部门也实行“凡进必考”的原则。针对专业知识的局限, 毕业生多是应征管理类职位。企业的用人需求多是劳动密集型职位, 对管理阶层的需求较少。

2. 宣传力度不到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 专业建设还不是很成熟, 人们对该专业的了解程度极低。许多劳动力市场上的用人单位在招收岗位人才的时候很少将该专业作为专门招聘的专业。其原因大多是用人企业和政府公务部门对这个专业的来了解较少, 不清楚专业的专业知识基础以及人才的培养方向。总的来说, 就是政府和学校对于该专业的宣传力度还不到位, 没有提高专业影响力。

3. 就业方向不明确

根据对开设了该专业的各院校网站所公布的公共信息进行统计, 目前各院校的专业方向定位五花八门。归纳起来主要由以下几类: (1) 以经济学为依托, 尤其偏重于劳动经济学方向, 如武汉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 (2) 依托社会学的, 如苏州大学、吉林大学等; (3) 具有公共管理特色或有公共管理学背景的, 如山西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 (4) 以工科为主的院校, 如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由此可见, 开设该专业的众多高校对于专业的定向各有不同, 那么专业对应的就业方向也不尽相同。因此从总体来看, 该专业的就业方向并不明确。

4. 自身素质不完善

部分的大学生在校期间, 只对该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学习, 而对于实践方面的经验几乎没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作为管理学类的专业更注重对理论灵活的应用, 实践经验的缺乏导致毕业生就业后不能较快的适应岗位的需要。另一方面, 有不少的毕业生面对当前并不乐观的就业形势, 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 会出现对极其不自信或是“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 规划专业办学规模

各高校应该树立专业人才质量第一的理念, 省级以上教育部门应该提高本专业准入门槛, 严格审批新开办的院校, 另一方面对已开办该专业的院校进行专业评估, 达不到标准的取消其办学资格。根据近几年该专业方向的就业需求合理的宏观估计学校自身的招生规模, 防止出现毕业生人数过多从而面对稀缺的职位就业竞争压力巨大的局面。

2. 加强专业宣传力度

政府应当加强劳动与社会保障方向的方针和政策的宣传, 不断进行体制化的改革, 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劳动与社会保障, 提高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影响力。开设专业的院校加强与招聘企业的合作交流, 在沟通的过程之中使用人单位了解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该专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对社会公众, 学校可以采用网络或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的方式, 宣传专业的办学特色以及人才的培养, 使社会大众更好的了解专业的相关内容, 增强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3. 明确专业就业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发展要适应不断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该专业的定位应该在培养应用型的社会服务型管理人才上。除了培养少数专业方向的学术型人才外, 更要大力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型社会服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于企业和基层的服务岗位。专业的培养定向应当体现学生的就业能力强, 进入工作岗位后上手操作快, 站稳岗位牢和发展后劲足。

4.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针对学生对于就业岗位的价值判断问题, 需要学生认识到目前整体的就业形势, 自觉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 实事求是地对自己进行评价,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在校期间, 学校要加强对即将毕业学生的就业观念的引导。虽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毕业导向大多是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但是毕业生要摆正自己的就业心态, 不能一味地想要进入高收入高福利的用人单位, 有很多社会保障领域的工作内容和职位并不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性质的。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 自身的综合能力还不足。只有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才能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更有竞争力。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不断地巩固专业知识, 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一步步达到理想的职业目标。

参考文献

大学生劳动与就业课后感想 第4篇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大学生;就业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特点

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中国大中城市正一步步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农村“被就业”的农民将在本世纪开始的头20年内被吸收殆尽,而总体劳动力的供给不可避免的呈现了下降的趋势。总体的趋势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作为组成部分的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但是不同于农村劳动力,2003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总人数为212万,而截止到2013年底时,毕业生人数已经增长到699万。增长率呈逐年走低的态势,但是绝对人数还是以庞大的数量逐年增加的。市场经济刚开始代替僵化的旧体制时,出现的职工大规模下岗问题曾一度引起社会热议,而如今关注的热点转向了高校毕业生也对于毕业后“何去何从”的抉择。总体来看,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每年新增的毕业生待就业人数与历年累计的未就业毕业生人数不断累加,形成了庞大的人口基数。尽管高校毕业生增加的速度从2004年的32.08%减少到了2013年的2.79%,降幅明显,但是社会在近10年来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呈现了下降的趋势,仍然不能尽数吸收高校毕业生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宏观政治局势的变动会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很难想象一个动荡不堪的社会里面劳动者能够顺利找到工作。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抓住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在政治上一直处于和谐稳定的状态。国家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大都采取比较温和的方式以适应局势的发展,并没有对就业形势产生大的波动。

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不乐观,可能会要面临尴尬的“毕业即失业”窘境,这一现实问题其实是和我国经济结构有关。其一,由于我国产业价值链结构严重扭曲,低端产业发展迅速,近几年来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而高端产业发展缓慢,大学生受到的教育相对较多,但反而难找到工作,而受到教育较少的农民工却越容易找到工作,并且他们的工资水平近年来有持续走高的趋势,甚至高于大学生的工资水平。这是都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有关。

3.社会观念未能及时转变。社会和家庭对大学生的就业前景过于乐观。高等教育的大众普及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大学文凭的含金量缩水也已经成为了事实。但是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万般皆下苦,唯有读书高” 的错误观念仍然影响着大学毕业生,让他们不愿意从事一些看起来并不那么体面的工作,影响着他们的择业,也影响着他们创业的热情。大学毕业生如果不能及早改变就业观念,放弃自己对工作不切实际的憧憬和幻想,那么成功就业,势必还是长路漫漫。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选择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时,存在着或明显或隐含的户籍歧视,并且在选择“985”“211”大学求职者与普通大学求职者时也往往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

三、当前《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

整个《劳动合同法》都贯穿着对劳动者权利的保障,倾斜保护劳动者的目的。具体来看,法条第十条对劳动合同正式化,书面化形式的规定有利于劳动者在自己权益被侵害时有法律的依据。而二十条和二十一条则对试用期工资和单方解除权进行了规定,限制了用人单位对权力的滥用。不过新法的一些规定也引起了多方争议,外商威胁撤资,多位港商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劳动合同法》是否存在帕累托改进尚且没有定论,但外商撤资后势必要影响到一批劳动者的就业,其消极影响的确不言而喻。 当前《劳动合同法》完善了1995年以来劳动立法实践中对于劳动合同的规范和管理,在细则的规定方面更加全面具体。其更加致力于保护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大学毕业生作为就业人群中一类重要的群体,自然也能够从中有所受益。例如法条二十条和二十一条对于试用期的规定。试用期是大学生就业会首先遇到的问题。对大学生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遇到”无限试用期”以及充当免费劳动力的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当前《劳动合同法》对于增强大学毕业生的维权意识,提高其就业质量,改善其就业环境应该能够起到比较积极的作用。新法实施后对于试用期时限和工资的相关规定能够有效扭转普遍存在的“滥用试用期”的问题和劳动合同短期化倾向,使得大学生能够及时足额取得工作报酬。

四、结论和展望

本文主要研究当前《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立法者都是希望能够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同时也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尽一份力。但是大学生本身更加应该积极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转变就业观念,不怕吃苦,积极创业。大学生应该确定明确的择业目标,正确认识自身的知识和技能。避免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不能够盲目攀比,也不能够一味的理想主义和依赖心理,要积极开拓和发展自身,树立信息,积极的应对竞争和挑战。

参考文献:

[1]陈勇:《中国就业现状调查报告》,《证券时报》,2014年7月27日第A03版.

[2]罗雪峰, 方宁:《<劳动合同法>修改动了谁的奶酪?》,《中国对外贸易》,2006 年第6期.

[3]时秋:《法经济学视角下的新劳动合同法探析》,《才智》, 2009年22期.

[4]黎建飞:《<劳动合同法>:和谐劳动关系的新规则》,《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

大学生劳动与就业课后感想 第5篇

学号:20084038姓名:张宗德班级:工商0801班 职业生涯规划课根据近我们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给我们做了一个比较贴近实际的数据分析。从的图表数据上,我们了解到,其实作为经管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情况,要比土木专业的学生逊色很多。但是受到慢慢的,土木专业的就业情形也会出下降的趋势。

让我觉得意外的是,06年土木专业的就业率达到95%。这是因为受到当时经济形式的影响,对经济建设的需要,企业需要这样的人才。当然这也不能排除有水分的存在。不过,这倒让我联想起去年同乡会,老乡说过的一番话。她说:土木专业是我们学校就业率最高的专业。说真的,当时听后,很失望。不过我一个工商专业的同学倒是暗自窃喜。呵呵。

上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主要是讲解怎么定位自己,了解自己的目标,然后该怎样去完成这样的目标。当然老师也提过,规划只是一个计划,计划是会改变的。

他的PPT,很简单,也很书面化。内容上,我觉得没有上一个老师讲得好。虽然其中也穿插着自己的一些经历与心得,但可能没有跟实际紧密联系,或者说是很大部分都是很书面化的东西吧,总是觉得跟实际有点脱节。不管怎样,我还是受到很大的启发。

下课的时候,跟同学谈起。然后我告诉她:这个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跟上个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给我两种不同的感受。怎么说呢。

大二的时候,我觉得这门课很没有意义。因为课上讲的都是些很书面化的东西,感觉好像很没有实际性,又或者说是实践性。

这些诸如目标订立要视情况而定,要纵观整个社会的经济形势,正确评估自己,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呀,等等。我想这些东西都没有必要再讲。至少有一点:从小老师就教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一个小学生都懂的东西,大学还讲,是不是有点太什么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上讲,这也是必须要讲的。不过我说的启发并不是指这些教我们重新回归小学的书面化内容,我说的启发是指老师在课上提到过的一些细节。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点:

1、你的性格。比如说:到一个新环境,你应该怎么跟别人相处。这取决于你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当然也受到你性格的影响。过于自我,会在某种程度上与人有摩擦;过于迁就,就会显得你没有主见。所以,你的性格特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你的人际关系。

2、你的文笔。很多时候,一个公司都会有通知,会有一些企划书。你要懂得如何去写。这些工作不一定是你做的,但你至少应该知道公文的格式和规范。算是一种能力吧,至少不会说,上司让你接手这些事情的时候,一片茫然。我觉得自己这方面的练习还是不够,虽然我常常写博客。但是博客跟公文是不可以一概而论的。

3、你的口才。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口吻说出来,会让聆听者得到不同的含义。这就是古人说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吧。像上次阿杜说来看我就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人的孩子。我知道她是无

心的,也没有怪她。不过当时她那样说的时候,我心里还是很不是滋味的。这些说到底就是说话。以前家里也买过这样的书,但总觉得没有什么用,也就不怎么去看。从现在开始,这方面的训练,也要开始进行了。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方面,包括专业知识的加强,英语听说水平的提高,等等。这些都需要去完善。给自己一年的时间,至少是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学习该学习的东西,慢慢完善自己。加油。

大学生劳动与就业课后感想 第6篇

《劳动就业法律问题研究》是一部以劳动就业领域的法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专著。《劳动就业法律问题研究》认为,应当以劳动就业权为轴心和本位构建劳动就业法律的规范体系,具体来说,以狭义劳动权括号开始职业获得权括号结束为轴心构建就业调控法,以工作自由权为轴心构建就业管理法,以就业平等权为轴心构建反就业歧视法括号开始形式平等权为主括号结束和特殊群体就业保护法括号开始实质平等权为主括号结束,以就业服务权括号开始含就业训练权括号结束为轴心构建就业服务法,以失业保险权为轴心构建失业保险法。《劳动就业法律问题研究》具体分析了当前我国劳动就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以权利为轴心的劳动就业法律制度,为就业促进法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性的建议。

要阅读完《劳动就业法律问题研究》后,我对“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特征作了一些探讨和研究。“

劳动关系”由英文“Labor Relations”一词翻译而来。这是雇员(劳动者)与雇主(我国称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对劳动关系的研究,首先要从“雇员”说起,一般我们把劳动力的提供者称为“雇员”,有时也称“劳工”、“工人”、“劳动者”、“受雇者”等。“劳工”是一个社会概念,“工人”则是通常使用的概念,“劳动者”是劳动法上的概念,而“受雇者“则是民法上的概念。这些概念,除了人们对它的客观认知之外,基本上没有加入主观价值判断,但如果赋予其主观价值判断之后,则会大不相同。如“劳动关系”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体制下,又称劳资关系、劳工关系、劳雇关系、劳使关系、产业关系等,这些概念含有明显的价值取向,不同的称谓是从不同角度对于特定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的把握和表述。

劳动关系具有以下特性:

(1)个别性与集体性

就劳动关系主体而言,可分为个别劳动关系与集体劳动关系。个别劳动关系,是个别雇员与管理方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特点是个别劳动者在从属的地位上提供职业性劳动,管理方则给付报酬。集体劳动关系,则是劳动者的团体如工会,为维持或提高劳动条件与管理方之间的互动关系。

(2)平等性与隶属性

以劳动换取报酬,处于从属地位,提供职业性劳动,是劳动者的主要义务,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有服从管理方指示的义务,从一点讲,劳动关系具有隶属性的一面。但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前,就劳动条件的维持或提高与管理方协商时,也无服从的义务,这是劳动关系平等性的一面。

(3)对等性与非对等性

就劳动关系双方相互间应履行的义务而言,具有对等性与非对等性之别。所谓对等性义务,是指一方没有履行某一义务时,他方可以免除另一相对义务的履行。所谓非对等性义务,则是指一方即使没有履行某一义务,他方仍不能免除履行另一义务。如雇员提供劳动与管理方支付劳动报酬之间具有对等性;但雇员提供劳动与管理方的照顾义务,雇员的忠实义务与雇主的报酬给付,以及雇员的忠义务与雇主的照顾义务之间则均无对等性。对等性义务属于双方利益的相互交换,而非对等性义务则属于伦理道德上的要求。

(4)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

雇员通过提供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和福利,体现了劳动关系的经济性,在劳动关系中含有经济性要素。同时,劳动关系在法律上是通过劳动契约的形式表现的,雇员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从工作中获得作为人所拥有的体面、尊严、归属感、成就感和满足,其经济要素和身份要素同时并存于同一法律关系之中,不过在这些要素中,身份要素是劳动关系中的主要部分。

对企业来说,劳动者的工作绩效、忠诚度、工资福利水平是影响生产效率、劳动力成本、生产质量的重要因素,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整个社会而言,劳动关系还会影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社会财富和社会收入总量和分配,并进一步影响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实现劳动关系的和和谐发展是社会孜孜以求的目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剧,各种性质的企业在中国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办企业的数量和雇佣规模迅速提升,国有企业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的数量和员工人数近几年也在不断提高,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和雇佣规模的扩大,企业劳资纠纷发生的数量、规模也在同比甚至以更快的速度在增长。

大学生就业指导心得与感想 第7篇

大学生就业指导心得与感想范文大全1

透过就业指导课,我们明白了简历,为什么这么写?一般能写什么?为什么有的简历资料个性多?为什么有的简历个性消瘦?找工作都遇到什么问题和难题了?怎样解决的饿?如何去定位?如何平衡自我和家庭的选取?每一种选取后面都有对大学的思考,这就是结果导向的路径选取。的确,这样做和不做的效果绝对不一样。记得我以前大一大二的时候,都是听别人说就应怎样怎样,很少主动去自我了解,所以听到的往往都是一部分信息,不会很全面。其实信息化时代的这天,很多资料和信息能够在网上或者书上能够找到一些答案的。比如说职位的相关信息,一些职业工具书能够看看,还有就是一些职场人力资源或者相关岗位的人也会写相关的书,这些书就又很好的参考价值,另外就是招聘广告了,无价的,免费的,能够多看看,甚至不一样级别相同职位的招聘广告,也能够了解一下发展需要的条件,别老想着,一毕业就做个经理。我觉得如果从此刻开始,每周研究一份招聘信息,少浏览一个别人的空间,我相信今后必须会出类拔萃的。

其实大学里,在就业指导方面,除了辅导员老师,师兄师姐是的人脉资源,个性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而言。说不定自我将来的就业可能就是在某个师兄的帮忙下找到的理想工作。所以我认为要跟能干的师哥师姐建立牢固关系。需要指出的有两点,其一,师兄师姐们比我们高两级,甚至三级的,才是的人脉;而仅仅比你高一级的师哥师姐,在你开始求职的时候,可能自我还没有渡过职场迷茫期呢?那你们俩很可能要“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了。其二,你的人脉,凭什么乐于帮忙你?多和师兄师姐交流,互帮互助,能够带给一些就业信息,帮他们求职,给他们鼓劲,帮忙师兄师姐浏览招聘广告,我觉得只用我们用心去做,就必须会赢得信任的。

在职场里永远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你能做什么?一般自我具备比较好的潜力,一般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如果还没发现自我有什么了不起的潜力,那就要好好参加一些实践和工作,要学会去挖掘自我的潜力和潜力,而不是等待,需要勇敢的实践和尝试去穿越。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一辈子能拯救你,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你是个“用心向上”的人吗?反正,如果堕落,能拯救你的人就是未来,很未来的未来!

就像爬山一样,在山下我们很难看到这座山后面的风景,也就难以碰到我们喜欢的风景。因此,要做的就是用心地登眼前这座山,爬上去,你会看到:无比完美的风景。可能再去登更好的山,就会看到更好的风景。就算一个人真的目标不清晰,你首先能够做到用心向上,在充实的学习和实践中认清自我!如果选取低调甚至堕落,别说认识自我,别人都可能不理你!

趁年轻,不要让自我后悔。心中有梦,敢于追求!

大学生就业指导心得与感想范文大全2

人们发现,大学生似乎没有过去那么抢手了,他们也开始挣不到钱,也开始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今年庞大的毕业大军更是让人见识了什么是人才市场的供过于求。就在大部分学生还在为怎样才能够在千军万马中求一份安稳工作而着急上火的时候,我院招生就业处的领导给我们上了几堂有关就业指导的课程,它的出现,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每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心田。作为其中之一的我,听了这几堂就业指导课,颇有受益,感触良多!

从指导课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内容:

(一)制定好近几年的职业计划,并拟定阶段性目标: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认识自我表现,了解职业的基础上,从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需求出发,确定职业的发展方向,明确职业目标,制定一系列的学习,培训,实践计划,不断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一步一步的为总体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

(二)写谋职信,自荐信简历时应注意的问题:

1.写谋职信时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句是你所求的工作在信中的以明析的表达。

2.写自荐书信时,尽量扬长避短,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措辞巧妙,精辟,以便引起阅读者的重视。

3.在简历中真实的写明自己的专业特长。

(三)利用各种途径求职:

1.校内途径

a、参加校园招聘会,这是应届毕业生最常见,最有效的途径。

b、学校推荐,这种途径的求职成功率很高,但选择的余地不大。

2.社会途径;

a、参加综合性人才招聘会,其规模庞大,招聘单位众多,行业范围广泛,给求职者较大的空间。但用人单位多以招有工作经验的人才为主,且其在组织管理、安全保卫方面有所欠缺。

b、社会关系介绍,人际关系十分重要,广交朋友建立关系。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搜集就业信息和进行求职活动,许多用人单位也喜欢录用经人介绍和推荐进来的求职者。

c、电话求职。

d、直接登门自荐,成功率高达47%。

e、中介机构代理。

4.综合求职:

a、上网求职,充分利用网上招聘信息,把自己的简历挂在网站人才库中通过电子邮件投递到相关企业争取更多机会,这以是大学毕业生十分重视的求职方式。

b、创意求职,成功率86%。

(四)面试时要注意的几点:

1、举止大方,谦虚热情。进入面试场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顺手、轻声关门;主动和面试官打招呼致意,在主试人随着这几年高等院校扩招工作的展开,大学生越来越多,可是社会需求却并没有明显的增长。人们发现,大学生似乎没有过去那么抢手了,他们也开始挣不到钱,也开始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今年庞大的毕业大军更是让人见识了什么是人才市场的供过于求。就在大部分学生还在为怎样才能够在千军万马中求一份安稳工作而着急上火的时候,我院招生就业处的领导给我们上了几堂有关就业指导的课程,它的出现,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每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心田。作为其中之一的我,听了这几堂就业指导课,颇有受益,感触良多!

从指导课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内容:

(一)制定好近几年的职业计划,并拟定阶段性目标: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认识自我表现,了解职业的基础上,从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需求出发,确定职业的发展方向,明确职业目标,制定一系列的学习,培训,实践计划,不断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一步一步的为总体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

(二)写谋职信,自荐信简历时应注意的问题:

1.写谋职信时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句是你所求的工作在信中的以明析的表达。

2.写自荐书信时,尽量扬长避短,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措辞巧妙,精辟,以便引起阅读者的重视。

3.在简历中真实的写明自己的专业特长。

(三)利用各种途径求职:

1.校内途径

a、参加校园招聘会,这是应届毕业生最常见,最有效的途径

b、学校推荐,这种途径的求职成功率很高,但选择的余地不大。

2.社会途径;

a、参加综合性人才招聘会,其规模庞大,招聘单位众多,行业范围广泛,给求职者较大的空间。但用人单位多以招有工作经验的人才为主,且其在组织管理、安全保卫方面有所欠缺。

b、社会关系介绍,人际关系十分重要,广交朋友建立关系。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搜集就业信息和进行求职活动,许多用人单位也喜欢录用经人介绍和推荐进来的求职者。

c、电话求职。

d、直接登门自荐,成功率高达47%。

e、中介机构代理。

4.综合求职:

a、上网求职,充分利用网上招聘信息,把自己的简历挂在网站人才库中通过电子邮件投递到相关企业争取更多机会,这以是大学毕业生十分重视的求职方式。

b、创意求职,成功率86%。

(四)面试时要注意的几点:

1、举止大方,谦虚热情。进入面试场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顺手、轻声关门;主动和面试官打招呼致意,在主试人没请你坐时切勿急于落座,坐下时应道谢,整个过程要保持良好仪态。

2、对方介绍情况时要面带笑容、认真聆听,并适时点头、答话,一般不要打断主考官的说话,更不能抢问抢答;交谈时要轻松自如目光对接;回答问题时要口齿清楚声音适度,语气适中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有理有据。忌用口头禅,同时要言观色,注意对方的反应,适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语气和陈述内容,或转移话题,引对方的注意。

3、自信,坦率诚恳。在回答问题时要据实回答遇到自己不知或不懂的问题,不要闪烁其辞,默不做声,牵强附会,不懂装懂,应该诚恳的承认自己的不足或表示自己曾经学过但一时想不起来,这样反而会赢得主考官的理解、信任和好感,千万不要夸夸其谈,更不要锋芒毕露,这样会给人不安分守己,难以管教的感觉,会觉得你难以合作,会造成一种抢饭碗的威胁。

4、会说话,面对聘用单位人员说话时,能够心不慌、脸不红,知道该说、详说那些,那些该回避,简谈,说话当中能给人以诚实、谦虚、稳重和成熟之感等。

(五)珍惜每一次次面试的机会,抓住时机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才华,把自己推销给应聘单位。

(六)在各种方式应聘中,要注意各种欺骗手段,必要时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

(七)职场如战场,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要收到书面拒绝信就心灰意冷,应该清楚的意识到,收到回绝信在今天已经是很普通的事。

越是有竞争,越能体现自我,不要为压力所难,应化困难为动力!作为一位应届毕业生应做好心理准备,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地上本没有路,只要我们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没请你坐时切勿急于落座,坐下时应道谢,整个过程要保持良好仪态。

2、对方介绍情况时要面带笑容、认真聆听,并适时点头、答话,一般不要打断主考官的说话,更不能抢问抢答;交谈时要轻松自如目光对接;回答问题时要口齿清楚声音适度,语气适中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有理有据。忌用口头禅,同时要言观色,注意对方的反应,适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语气和陈述内容,或转移话题,引对方的注意。

3、自信,坦率诚恳。在回答问题时要据实回答遇到自己不知或不懂的问题,不要闪烁其辞,默不做声,牵强附会,不懂装懂,应该诚恳的承认自己的不足或表示自己曾经学过但一时想不起来,这样反而会赢得主考官的理解、信任和好感,千万不要夸夸其谈,更不要锋芒毕露,这样会给人不安分守己,难以管教的感觉,会觉得你难以合作,会造成一种抢饭碗的威胁。

4、会说话,面对聘用单位人员说话时,能够心不慌、脸不红,知道该说、详说那些,那些该回避,简谈,说话当中能给人以诚实、谦虚、稳重和成熟之感等。

(五)珍惜每一次次面试的机会,抓住时机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才华,把自己推销给应聘单位。

(六)在各种方式应聘中,要注意各种欺骗手段,必要时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

(七)职场如战场,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要收到书面拒绝信就心灰意冷,应该清楚的意识到,收到回绝信在今天已经是很普通的事。

越是有竞争,越能体现自我,不要为压力所难,应化困难为动力!作为一位应届毕业生应做好心理准备,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地上本没有路,只要我们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大学生就业指导心得与感想范文大全3

大学生求职,实际就是求职信息传播,就是大学生通过书信、上网、登门或引荐等渠道,向可能的聘用单位,表达欲求任职的意愿。大学生怎样才能成功求职呢?从信息传播成功关键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自己首先是合格的大学毕业生。也就是,自己本身是有用之才。是才或非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有无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是高或低,有无其他的如编程、会计、律师等任职资格证书或获奖证书。2是否具备较强的敬业爱岗和开拓进取精神,如为什么向贵单位求职。

专业学习中取得了哪些成果如文章、论文、作品等。3是否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有何特长爱好,当过学生干部没有,是否吃苦耐劳,是否是共产党员、三好学生等。

第二,能够较准确地找到自己与聘用单位的共同点。即自己的志向、知识、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等与聘用单位有没有共同之处,自己比较适合的那类单位有没有聘用大学毕业生的计划、指标。若要能够比较准确地找到双方的共同点,那么,至少应有两个条件:一要认清自己,个人离自己最近,然而最难以认清自己;二要下番功夫,认真搜集、分析和利用聘用信息。同时,眼界还要放宽些,不宜局限在某个行业或某些单位,以增加成功机率。

第三,要具备一定的求职技能,尽管求职技能多种多样,错综复杂,但对大学生而言,最常见和最主要的技能就是“两会”:一会写自荐书信,写出的自荐书信能扬长避短,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措辞巧妙、精辟,能引起阅读者的重视等;二会说话,面对聘用单位的人员说话时,能够心不慌,脸不红,知道哪些该说、详说,哪些该回避、简谈,说话当中能给人以诚实、谦虚、稳重和成熟之感等。

第四,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干扰大学毕业生正常求职的因素,目前还不少,如不正之风,设骗欺诈,信息泛滥等等。因此,大学生成功求职,还应具备抗干扰能力。抗干扰能力当中,最重要的有两项:一是能够较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防止受骗上当;二是能够捕捉决策时机,防止因脚踏两只、三只船等丧失机遇。

然而大学生总会陷入几个就业心理误区:

误区一:自我期望值过高。

不少大学生自认为学识渊博,从政、经商、做学问不费吹灰之力,伸手就可以出成果。因此,他们在择业时极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自然择业困难。

陕西来的陈先生到深圳多年了,他本来在一家合资企业找到一份人事文员的工作,但是他认为这是一个高中生就能胜任的位置,如果让他屈驾于此企不是“浪费人才”?于是,一个星期不到就主动拜拜了。后来几经辗转,他凭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在一家台资厂找到份做行政主管的“美差”,但由于他没有大型外资企业的实际管理经验,不能顺利开展工作,试用期一到就被老板炒“鱿鱼”了。

误区二:过多的物质要求。

许多大学生过多考虑物质条件,不但要求月薪高,生活好,还讲究住房、奖金等林林总总的物质享受,如果用人单位稍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便潇洒地“移情别恋”.一位企业老总说:“企业竞争也是人才竞争,我们公司急需几个具有经济管理人才的大学生,可是他们太傲,动辄讲待遇,眼光这么高,我还敢用他们吗?”

误区三:迷恋大型企业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只有到大型企业去干,才能充分发挥出聪明才智。他们的理由咄咄逼人:大型企业具备了实现人生价值的物质和精神条件,机遇好,福利好,工作稳定,而小企业只有那么几十或几百号人,奖金不雄厚,更谈不上什么发展前途了。其实,有些大型企业里面人才济济,竞争十分激烈,而一般的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如饥似渴,事实上近年,大企业里的大学生“大材小用”,而小企业却多“小材大用”.其实,不管在大企业里,还是在小企业里,只要有真才识学,脚踏实地,同样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误区四:追求热门职业。

行政、人事、财会是大学生追求的热门,可毕竟僧多粥少,人才济济,用人单位只好“百里挑一”,落选者甚众。而一些冷门职业尽管急需大批人才,但问津者寥寥无几。这样,在人才市场就出现了“热门难进,冷门更冷”的怪现象。

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误区,是在社会、个人双方合力下形成的。其实,作为大学毕业生的我们,此时应该多一点“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豁达”,不要过分计较一时的顺逆,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从“零”做起,从基层做起,最终定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学生就业指导心得与感想范文大全4

作为大一新生的我,刚刚离开家里不久,并不能理解什么叫做毕业季等于失业季,然而几节耐人寻味的就业指导课程带领我走进了毕业生们心态,让我收益良多,我不再认为时间很多,机会很多,慢慢的我学会了积蓄力量,储备知识,来迎接我未来的就业。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通过对当今就业情况的了解,让我们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本着良好的结合自身职业追求件与社会需求宗旨,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做好职业规划。试想一个人连自己领域的基本知识都一窍不通,那么还怎么去开展工作?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仍然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能被所谓的“大学学习的很多东西以后基本用不到”所迷惑。现在我们所学的可能以后不能直接用到,但是大部分工作时的后续课程都需要现在的知识,想一想有多少我们熟悉的人,在走向社会进入工作以后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学好基础东西。

现在的用人单位除了看基本知识水平的同时,对综合能力的注意有很大倾向。也就是说他们不再单单看文凭,很多时候要考虑应聘人的行政办事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是否取得其他职业资格证书等等。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能单一的学习基本专业知识。要比较广泛的涉猎其他知识,例如,取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拓展自己的见识和人际关系网。通过参加学生会和社团活动,培养一个良好的处理问题方式以及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为以后的就业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面试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1、初步印象和最后印象。最初和最后的五分钟是面试中最关键的,在这段时间里决定了你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和临别印象以及主考人是否欣赏你。最初的五分钟内应当主动沟通,离开的时候,要确定你已经被记住了。

2、带多几份简历前往面试,带多几份简历,面试你的人可能不止一个,预先料到这一点并准备好会显得你做事正规、细致。简历是你与雇主沟通的第一步,因此一份精美的简历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尤其是简历的封面要精美别致,让精美的简历封面给你带来好运。

3、留心你自己的身体语言,尽量显得精警、有活力、对主考人全神贯注。用眼神交流,在不言之中,你会展现出对对方的兴趣。

4、完整地填妥公司的表格--即使你已经有简历。即使你带了简历来,很多公司都会要求你填一张表。你愿意并且有始有终地填完这张表,会传达出你做事正规、做事善始善终的信息。

5、紧记每次面试的目的都是获聘。你必须突出地表现出自己的性格和专业能力以获得聘请。面试尾声时,要确保你知道下一步怎么办,和雇主什么时候会做决断。

6、清楚雇主的需要,表现出自己对公司的价值,展现你适应环境的能力。

7、要确保你有适当的技能,知道你的优势。要正规稳重,也要表现你的精力和兴趣。谈些你知道怎么做得十分出色的事情,那是你找下一份工作的关键。

8、将你所有的优势推销出去,其实找工作无疑是在推销自己,营销自己十分重要,【美文摘抄】,包括你的技术资格,一般能力和性格优点,雇主只在乎两点:你的资历凭证、你的个人性格。

9、能够较准确地找到自己与聘用单位的共同点。即自己的志向、知识、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等与聘用单位有没有共同之处,自己比较适合的那类单位有没有聘用大学毕业生的计划、指标。若要能够比较准确地找到双方的共同点,那么,至少应有两个条件:一要认清自己,个人离自己最近,然而最难以认清自己;二要下番功夫,认真搜集、分析和利用聘用信息。同时,眼界还要放宽些,不宜局限在某个行业或某些单位,以增加就业几率。

大学生就业指导心得与感想范文大全5

六月二十五日,今天开始我们的暑假社会实践正式拉开了序幕,今天的任务格外轻松,主要是昨天傍晚组长梁一召开了一个工作部署的会议,会议上她一丝不苟地讲解明天要注意的细节,把工作内容安排得井井有条,提前联系好了要采访的老师。

今天实践的内容,主要安排是采访学校招生就业办以及人事组织部的老师。昨晚说好的九点半在十五号楼下集合,出乎意料的是,大家都早早地在楼下集合了。

可能是第一天大家的热情高涨吧。我们先去采了招生就业办的叶老师,从他那里了解了当今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当我们面对“专业不对口”这个问题所需要保持的心态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技巧,比如说提高自身的素质,努力做一个水陆空多栖全面发展的人才或者提高自己的技巧以此是自己能够在不利逆势中处于较有利的地步。

接着我们去了人事组织部做了一个简单的采访,基本上向老师了解了学校在招聘人才中所关注、看重的内容。在采访结束的时候,老师还给我们这个活动几点建议,大致方向主要是走访企业,从企业入手。

经过这一天的忙碌,我从中学到了不少。在面对专业不对口这个逆境时,我们必须要沉着应对。这个问题在当今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我们应该摆正心态,尝试着提高面试技巧,提高个人自学的能力,做一门学一门的能力。

据我初步了解,能从事自己所学专业的大学生还是属于少数,所以,我觉得通过这个歌课题的调查,能够使我清楚地了解当今形势以及从中总结方法,以致于使自己在求职的道路上处于相对有利地位。这天的调查,我们也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以及使自己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大学生劳动与就业课后感想 第8篇

一、劳动力市场结构差异

1. 两层次市场的划分。

劳动力市场分层理论是在制度层面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划分, 它不能很好的反映中国劳动力市场主体特点, 不能更好的体现中国现阶段“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因此, 笔者认为在这里运用根据劳动力的特征把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分为农民工市场和大学生市场两类不同的市场的这一分法加以探讨, 更有价值意义。由于农民工市场和大学生市场两类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主体不同, 决定了两类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特征以及均衡结果的不同。

2. 农民工市场的供求与均衡。

农民工市场的供给决定其主体是农民工, 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工作意愿、工作环境要求和工资要求有其特殊性, 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低, 大都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 其人力资本积累最低, 掌握的科学理论和专业技术少, 大都靠出卖自己的体力和花费更多的劳动时间来换取工作报酬。农民工市场的需求方主要是个体私营、民营企业、三资企业, 他们一般是待遇较差, 工作强度大, 劳动密集甚至是体力劳动的企业。

据实证分析表明, 就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而言, 城市劳动力人力资本高于农村进城劳动力人力资本。因此, 对企业主来说, 雇佣更多的农民工意味着拥有更多更廉价的劳动力, 近年来, 中国加工制造企业以惊人的低价迅速抢占国际市场得益于国内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加之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市场中, 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8.2%, 初中文化程度占0.6%, 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虽然中国已有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 农民工成了产业工人的主体, 然而由于素质不高, 主体地位并不稳固。因此, 由于人力资本积累不高,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获得相对低廉的工资。同时由于在同等人力资本情况下, 在城市工作的收益率远远高于农村, 务工收入远远高于农村粮食收入。这样在农民工市场上供求均衡的结果是:均衡工资较低, 工作待遇差, 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 劳动密集, 甚至安全没有保障。

3. 大学生市场的供求及均衡。

大学生市场的供给方受过高等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的毕业生, 其人力资本投资成本高, 知识收入预期高, 决定了其劳动力供给的要求高于农民工, 因此他们对工作环境条件待遇的需求就较高, 工资期望值也较高等。

大学生市场的需求方与农民工市场的需求方相同, 但是, 这一需求方主要是针对大学生招收高新技术人才和管理型人才, 且一般农民工无法胜任, 即不可直接替代。因此, 在大学生市场上供求均衡的结果是:较高的均衡价格工资、较高的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要求, 工作稳定性强, 安全保障程度高。

二、原因分析———两个市场的不均衡

1. 农民工市场的不均衡。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 东南沿海招商引资力度加大,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CEPA协议及泛珠三角合作等因素, 原有企业的扩张和新增企业的发展, 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导致大量加工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过热, 发展速度过快, 进而对劳动力尤其是农民工的需求增大。但是由于农民工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不能满足企业对其的技能素质要求, 加上农业税收的减免措施, 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实施,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的扩招以及沿海发达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迁移等因素都减少了农民工的供给。这样一来, 在农民工市场上对劳动力需求的不断增加与供给的不断减少构成矛盾, 也就无法实现均衡, 造成大量岗位空缺形成“民工荒”。

2. 大学生市场的不均衡。

同样之所以在大学生市场上会出现就业难, 是因为在大学生市场上由于大学毕业生在其选择就业地区和就业岗位上存在偏好, 据统计有64%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选择在我国东部沿海和北京上海等地区发展, 只有6.5%的毕业生选择西部地区, 这样他们就在一些地区一些行业中出现“挤堆”的现象竞争压力大, 加上上面我们提及的高校扩招供给量增大以及一些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并没有真正学到知识和技术, 空有文凭而没有本领成了“花瓶”在找工作时却不愿低就。而同时在大学生市场的需求方与农民工市场的需求方相同, 谋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使他们不会轻易提高给劳动者的工资,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他们对大学生的数量有所提高, 但更多的是对高素质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数量的增加, 且增长的幅度远远小于大学毕业生率。于是在大学生市场上劳动力供给量的增加远远大于需求量的增加构成矛盾, 也无法实现均衡, 造成大量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形成“毕业即失业”的现象。由此可见, 中国“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存的原因是中国两个市场不均衡的结果。

三、问题的解决———三层次市场的划分

1. 三层次市场的划分。

两个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所遭遇的相矛盾的问题使我们不得不去反思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 反思造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 反思面对市场经济转轨我们应做哪些调整, 应寻找一条怎样的出路!

上面通过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两类不同市场的供求双方特征和均衡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我们可看出:大学生市场与农民工市场的不均衡且不能自动分流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的最主要原因, 而当前中国大学生市场有分为以白领阶级和高级主管为主的高端市场和以技术工人和管理工人为主的低端市场两部分;农民工市场同样存在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为主的高端市场和以纯粹出卖体力为主的劳动者的低端市场。由于大学生市场的低端市场与农民工市场的高端市场的构成主体其实是一样的, 都是一般管理工人或技术工人, 因此, 这两个部分的劳动力来源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就可把这四个市场合并为三个市场, 即高端的大学生市场、中端的技术工人管理工人市场和农民工市场。如果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上能够实现劳动力的自动分流, 即部分大学生凭借其人力资本优势占领高端市场, 部分农民工凭借其技能优势位居中端市场, 同时另一部分大学生则因为人力资本积累不够必须沦为农民工行列也进入低一级的市场—中端市场, 最后是文化技能水平较低靠出卖体力为生的农民工组成了低端市场。这样就自动形成了三层次的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的不均衡就会解决了, 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的现象就会消失了。

2. 划分的实施思路。

现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与完善, 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而一边的“民工荒”和一边的就业难近年来一直是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 这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整体完善的结果。市场一方面为劳动力提供了任意驰骋的广阔天地, 另一方面也使他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方面压力。

同时我们应看到这一现象也对中国经济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譬如, 民工荒将会催生区域间的产业转移, 实现梯度发展, 而且有可能有效地改变“强资本弱劳动”的劳资分配关系格局, 实现劳动力的自动分流和促进城乡的统筹发展。同时“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市场体制的完善、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社会保障的更加合理化发展, 进而转变人们的就业观念, 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更加健康有序进行。

综上所述,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必定的动态和长期的过程, 要解决当前日益凸显的问题, 应当致力于深化市场机制改革, 从根本上消除劳动力流动的障碍, 实现劳动力市场的自动分流, 这才是治本之策。

上一篇:广西古村落保护条例下一篇:市饮水安全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