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答案

2024-05-13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答案(精选6篇)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答案 第1篇

学习模块2作业答案

1、什么是教学设计?

答: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2、您认为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应包括哪几个主要环节?

答:(1)情境创设——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情境;(2)信息资源提供——提供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

(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内在因素,其作用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自主建构的目标;

(4)组织协作学习——通过协作交流、思想碰撞、取长补短深化学生的意义建构;

(5)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在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发现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建构主义环境的教学设计有何特点?

答:(1)课堂教学要素多元化。人们关于课堂教学要素的认识可以分三个层次递进表述。第一就是传统的“教学论三角形”⑻即要素为教师、学生、教材;第二是认为教学要素不仅于此,还应包括教学目的、方法、环境、评价;第三,我认为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要拓展教学环境的外延。计算机普及、信息技术的兴起,为我们课堂教学引入了现代教育技术。同时,教学更强调人文化和社会化,传授知识不仅是在课堂,而且可以在社会上和网络中。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教学要素应该是涵盖以上所述全部。

(2)师生关系民主化。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是教学活动发生的前提,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对学生认知和情感领域的目标追求同样起着制约作用。但我这里除了说师生关系的一般优化融合外,更强调关系中民主意识。

(3)教学的情境性。从目标上,教学要为学生学习创设与实际相类似的情境,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从知识结构上,要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交叉和知识的综合性;从方法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发现学习;从手段上,要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互联网技术,为小时虚拟“现实情景”。总之,就是科学运用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设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

(4)教学的交互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人与环境的社会性相互作用,而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的集中表现应该是教学的交互性。一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要以对话行为为主,着眼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全面了解学生的需要,为他们安排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使他们主动参加教学活动;二是应用维果斯基“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广泛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成员交往中,将潜在的发展区变成发展的现实,并产生更大的发展可能”⑽;三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人机对话”引进课堂。

4、对教学目标的阐述应注意哪几点?

答:一.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学生的发展不仅在于生理方面,更在于心理方面,不仅表现在知识的增长,而且表现在情感意志、行为能力和态度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目标的内容不仅有知识方面的而且应该有情意的、行为能力和态度方面的。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涵盖了学生主要的发展领域和侧面,它构造了一个全面育人的框架,这种着眼“全面的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反映了时代的精神。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消除知识本位和升学取向的影响,更多地关注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重视提高他们的基本素养,正确处理好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思想品行的关系,为他们的人格养成和健康成长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的整合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这些目标不可能“分而治之”,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的。三者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和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之中。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

三.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和连续性。基础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三维目标的的着眼点,正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行为实施也就必须遵循这就要求。由于“知识与技能”属于结果性目标,即学习结果可以测量与评价,而且也是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础,所以这一目标的确立要准确和具体,从而便于在教学过程操作和对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价。

四.教学目标的侧重性。三维目标的每一个方面都有确定的涵义和具体的要求,因此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全面落实,但是,并不是要在每一节课都要花同样的时间﹑花同样的力气去完成这三个目标,有的教学内容宜通过“亲历过程”获得方法的启示,就可以突出“过程与方法”的重点;有的课程内容有强烈的情感态度倾向,蕴涵丰富的思想因素,就应当特别着重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五.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新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弹性处理,故而教学目标的确立也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和班级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和班级很容易达成某些目标,就要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有的学生和班级在一段时间内难于马上达到这些目标时,就要先提出比较低的要求,然后通过“逐渐逼近”的过程,逐步达到目标,即尽量使课程教学目标“活”起来,使它适合于不同的学生个体和班级。

六.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以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跳出教材,跳出教室,从生产、生活实践中,或从学生感兴趣的最新科研成果中去感悟教学目标;通过图书,网络等资源拓宽学习途径,拓宽学习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涉足的领域更为广泛,从而获得更丰富的体验,进而更好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

5、阐述学习者特征分析应包括的内容? 答:1.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

了解学习者在从事特定学科内容的学习前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确定教学起点。包括学习内容的准备情况及学习态度 2.学生者的一般特征

学生者的一般特征,是指他们具有与具体学科内容无关,但影响其学习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生活经验等内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分析学生的一般特征,以此作为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等工作的依据。

3.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Keefe,1979)。

6、阐述教学策略的类型及选择原则? 答:教学策略有两类:

(1)产生式教学策略。是指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

(2)替代式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选择选择:

(1)每一种教学策略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运用场合,应当根据当前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进行选择。

(2)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标的要求,往往不是靠单一的教学策略所能完成的,而是要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如此。

7、什么是先行者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有几种类型?

答:先行组织者策略:就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给学生呈现一种引导性材料,以通俗的语言概括地说明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关系,为新知识学习提供合理的认知框架。类型:

一、下位关系和类属学习

当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在包摄和概括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时,新旧知识便构成下位关系(新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下位观念),相应的学习便称为类属学习。

第一,派生类属学习。其特征是,通过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新观念获得意义,但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这是因为新观念完全可以从原有的观念中派生出来,新观念只对原有观念起支持或证实作用)。

第二,相关类属学习。其特征是,通过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新观念获得意义,原有观念被扩充、精确分化、修改或限制(这是因为新旧观念虽有类属关系,但新观念不能单纯从原有观念中派生出来)。

二、上位关系与总括学习

当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在包摄和概括的水平上低于新学习的知识时,新旧知识便构成上位关系。在有意义学习中,当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这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抽象程度更高的观念时,便产生总括学习。

总括学习实际是一种常见的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归纳式学习。在总括学习中,上位观念寓于各个下位观念之中,是对下位观念实质意义的概括和抽象,下位观念则是上位观念的具体的特殊的例证和派生事实。

三、并列关系与结合学习

当新的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既不能产生类属关系,也不能产生总括关系,而只是具有某些非从属或上下关系的相似性时,两者便可能形成并列结合关系,从而出现并列结合学习。

这种学习又可分为同类别并列结合和不同类别并列结合两种。在教学设计时,一是要加强教材分析,对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弄清楚,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二是要针对知识之间的关系,先行准备好组织教学和学习的材料.三是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概括(归纳:由一般到特殊),形成抽象的概念,还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思维派生出新的概念

8、什么是教学模式?他与教学策略有什么关系?

答: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实践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

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

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式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互动活动中。

而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两者却有着它们的异同处:在北美,教学策略有时可作为教学模式的同义词。有的学者则认为,教学模式规定着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较高层次。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到教学模式的制约。从教学研究的发展来看,先有教学模式研究,然后才有教学策略研究,这也反映出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这两种认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但还是值得进一步推敲的。把教学策略作为教学模式的同义词是不妥当的,这样做完全抹杀了两者之间的区别;而仅从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就得出教学模式规定教学策略的结论也是以偏概全的。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联系在于两者都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具体化,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其区别主要在于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可供参照的一系列教学行为的组合,而教学策略尽管也以一整套的教学行为作为表征形式,但其本身是灵活多变的,不具有相对固定的属性。在教学活动中,对各种教学模式有选择地进行使用,就可视为是教学策略的一种体现。两者之间另一个区别在于教学模式有一定的逻辑线索可以依据,它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而教学策略的结构性却显得不足,而且它往往比较明显地指向于单个的教学行为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答案 第2篇

一、选择题(分单选、多选题两种题型。其中多选题选错不得分,部分对得部分

分,每题1分,共36分)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D)

(A)校本课程(B)地方课程(C)特色课程(D)国家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模式是(A)

(A)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B)地方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实施

(C)学校设置、学校管理、学校实施(D)地方设置、学校管理、学校实施

3、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国家有统一教材和课程纲(B)国家只有课程纲要,没有统一教材

(C)只有统一教材,没有课程纲要(D)只有指导纲要,没有教材和课程纲要

4、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是(C)

(A)教师(B)学生(C)教师与学生(D)课程管理人员

5、(多选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常态的标志是(ABCDE)

(A)区域大面积普遍实施,地方有规划和方案

(B)学校有实施方案,有全员参与的教师指导团队,综合实践活动进入学校发展策略

(C)纳入课表,有持续实施

(D)有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有相对稳定的的经典实施主题

(E)有规范的学生活动记录

6、(多选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效的标志是(ABCDEF)

(A)有情景化、个别化验室、具体化的学生发展目标

(B)教师的指导有效

(C)过程管理的有效

(D)程序性方法、问题解决的方法的规范性

(E)活动主题的拓展性,活动方式的多样化

(F)从体验走向建构

7、(多选题)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遵循下列原则是(ABCDEF)

(A)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B)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C)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D)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E)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F)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8、(多选题)以下哪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理念(ABC)

(A)整体观(B)多元化(C)过程性(D)长期性

二、填空: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

2、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3、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4、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5、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和(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6、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需遵循下列原则: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7、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与(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和(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8、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9、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和(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成长记录)评价”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

10、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带来教师角色的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转变为、(支援者、参与者)。

11、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流程是、、(发现问题阶段、解决问题阶段、总结交流阶段)。这三个阶段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相互交错和彼此交互推进。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答案 第3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习型社会,职教师

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钦斯于1968年首次提出学习型社会。20世纪70年代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此后, 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在全球广为流传, 许多国家将其作为教育推广的目标。在学习型社会提出的年代, 教育观念过于陈旧, 普遍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为一种刻板的职能、固定的情景、一时的生存、一种特殊行业或特定的职位作好准备。教育灌输着属于古旧范畴的传统知识, 而当时的经济和科学的各个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那种想在早年时期一劳永逸地获得一套终身有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因此, 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进行改革, 人们意识到要学会生存和生活, 必须不断地学习, 只有把教育和学习灌输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改革开放后, 我国也面临着当时国际社会类似的背景, 因此, 2001年5月, 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指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创建学习型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强调, 把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作为未来的一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境界, 突出地提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面前。

我国很早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概念。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改革开放中经济的发展和各项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持, 教育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培养了具有丰富技术的各类型人才。高职教育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于一身, 为社会培养具有针对性技术的人才。高职教育的发展, 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 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技术支持。而作为高职院校的广大教育工作者, 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他们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因此, 这一部分人群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培养。在目前终身学习的环境下, 研究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也更有利于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笔者选取所在城市的两所高职院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样本60份, 有效回收58份, 以此了解所在地区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需求,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继续教育正式引入我国, 是1979年在墨西哥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之后。进入21世纪后,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知识更新越来越快, 各国越来越重视继续教育, 主要针对在职的技术人员, 通过持续的学习而获得自己所在行业的最新动态。据笔者对两所高职院校教师的调查, 其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情况为:48个受访者认为继续教育是学历教育, 占到总受访者的82.76%;10位受访者认为继续教育是能力补充教育, 占到了总受访者的17.24%;没有受访者对继续教育不了解。

可以看出, 大部分样本认为, 继续教育是作为一种补充的学历教育, 接受继续教育是为了得到学历的提高。回顾继续的发展历程, 在早期, 继续教育的确主要是作为一种学历教育的弥补而存在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目前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包括思想道德、教学和科研能力。可以说, 受访者对继续教育的认知还是有一定的偏颇。当然, 这一情况的出现与目前教师的考核体制和职称评定也有一定的关系。这也是造成目前一些所谓名义上是培训机构, 实质是买卖文凭的伪继续教育机构出现的主要原因。

二、高职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分析

据笔者通过问卷对受访者的继续教育需求进行的调查, 34人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占到总数的58.62%;16人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所在学科的前沿知识, 占到了总数的27.58%;因为上级要求或者跟随其他同事参加继续教育的人数分别为5人和3人。大部分人对于自己参加继续教育有明确的目标, 因此在选择继续教育时有明确的方向。选择上级要求和跟随的合计占了8名, 这一小部分是被动的继续教育接受者, 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广大高职教师对于自身的发展有明确的要求, 希望通过自身的继续努力, 提高综合素质。这对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无疑都是巨大的推动力。因此, 学校应想办法尽量满足教师的这种积极向上的需求, 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 打造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同时, 对受访者目前是否正在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 得到的结果是只有10位受访者正在参加继续教育, 占到了总数的17.24%。这一比例与前面的强烈需求有明显的反差。这其中的原因, 既有高职教师本身的因素, 也有继续教育机构的因素。

三、参加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

高职教师对于继续教育有强烈的需求, 但同时在参加继续教育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样本进行的调查发现, 这些问题主要有三类:日常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参加、缺少富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机构、收入有限而参加继续教育费用较高。其中的主要问题是, 认为目前社会上提供的继续教育, 不能够满足被调查者的需求。有23位的受访认为其针对性差, 占到了总数的39.66%。这一现象主要与目前社会上的学历文凭导向有关, 该导向造成众多培训机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雷同, 它们不顾及学生的需求, 以完成学历教育为目的, 以发放文凭为目标。因此, 很多人为了获得学历, 不惜高价参加培训机构,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训机构的费用上涨, 并且出现了文凭买卖现象。有20位受访者认为, 继续教育的费用较高, 特别是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而言。这部分人有着强烈的学习需求, 但收入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面临这一现实矛盾。同时有15位受访者认为, 平时的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繁忙, 而无法参加进修。这一部分人群主要是一些工作年限较长的教师, 他们手中有一定的科研项目, 平常还有教学和行政事务, 同时又觉得自己的知识结构有老化的趋势, 想继续学习但却受困于现实的琐碎。

四、高职教师继续教育问题对策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到, 目前高职教师对于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有比较深刻全面的认识, 同时对于继续教育有强烈的需求, 但是因为种种的现实问题而无法完成自身素质的提高。圆满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高职教师本身、学校、继续教育机构都是一个乐于见到的局面。教师素质的提高, 无疑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同时也可以使得继续教育的培训机构从中获取收益。根据上面的分析, 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1. 高校自身应该注重和加强教师的综合培训

高职学校和教师本质上是雇佣和被雇用的关系, 高校对其员工本身的需求应该很了解, 同时也有义务对其员工进行培训, 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一方面, 高校有很多先进的教育设施以及部分学科顶尖的教师, 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软硬件设施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 这不仅可以解决工学矛盾, 也可以节省培训费用。同时, 高校应该利用一部分经费加大对继续教育培训的投入, 特别是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 应该鼓励他们继续学习, 对于取得明显成果的应该给予奖励, 以示鼓励。同时高职院校在提供继续教育培训的过程中, 应该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科学技术能否真正地转化为生产力, 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很大一部分作用还是要依靠企业推动。因为任何一项技术成果的发明, 到真正转化成产品, 其中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 这一切就需要企业的运作。企业对于科研单位的成果能否真正成为生产力有深刻的了解。因此, 加强学校、科研单位与从事生产的企业的项目合作、科研交流, 能够相互启发, 相互促进。随着市场改革的深入, 很多企业也从学校引进了高级科研人才, 所以, 邀请行业内的科研人才到学校进行科研项目或者学术交流, 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方式能够让学校教师更加深刻地了解技术的前沿发展情况。当然, 学校教师的理论建议, 也能够对企业的生产有帮助。学校可以考虑与企业建立定向的人才合作战略, 形成常规性的培训, 形成校企双赢的局面。

2. 继续教育机构应加强创新和改革

自1979年继续教育这一概念引入我国以来, 继续教育机构对我国的继续教育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变迁, 继续教育机构的发展有相对滞后的趋势, 出现了种种问题, 如重规模轻质量、课程同质化、教师素质下降等。

我国在党的十五大上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其实, 作为经济发展重要因素之一的人才, 同样应该施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只有培育众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 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众多培训机构肩负着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 这些培训机构除了要在教学内容、方法、硬件等方面提高, 应更加注重教育观念的创新。要改变以往那种注重招生规模、忽视教育质量的利益驱动的教学观念, 彻底突破旧的观念, 以培养创新、适应性、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目标, 改变以往的灌输教育方式,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发展学生的特长, 获得自己有用的知识, 更加强调人的发展和人文关怀。

继续教育机构在进行了观念的改变后, 应该注意提高软硬件设施, 这样才能提供优质的教育。特别是在教师队伍的管理、课程的创新以及对学生的管理方面。首先, 对于教师的管理。聘请的教师在思想品德上必须过关, 能够给学生以积极正面的模范影响。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 同时最好有较长的行业实际经验, 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对于教学管理, 要加强对授课老师的备课情况、教学秩序、作业批改情况的检查, 时刻督促教师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职责。继续教育机构应该时刻注重, 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并维持教师队伍的稳定,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其次, 教育机构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大胆创新课程, 把最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以市场为导向的培训才是主流, 而不是以获得学历为导向的。最后, 对于学生的管理, 应该实行宽进严出的方案。宽进是为了更多的学生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 严出是为了对学生负责。每位学生毕业时应该通过毕业设计或论文, 严禁抄袭, 论文的选题要结合实际或自己的兴趣爱好。

3. 高职教师应该提高能动性, 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知识的更新日渐加快, 终身学习更为必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使得学习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通过虚拟的网络, 教师可以顺利地完成教学互动, 学生参与度较传统教学方式要高。因此, 高职教师在完成了日常教学的同时, 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只有了解自身的知识结构缺陷, 加以有针对性地学习, 才会有更好的职业生涯的发展。众多的青年教师更有可能不局限于实体的继续教育机构, 通过互联网进行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不仅费用相对较低, 而且极其方便, 可以随时进行。在线继续教育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优点, 学生可以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 并且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进行学习, 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因青年教师收入相对有限而工作繁忙的矛盾。因此, 高职教师应该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地学习, 不仅自身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 也可以把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运用于日常工作, 丰富教学手段, 活跃课堂气氛。

同时, 高职教师应该注重同业间的交流学习, 去同类型学校进行观摩, 或者参加所在学科举行的研讨会, 在与同业中的优秀人才的交流中吸收有利于自己的知识, 从而获得进步。积极投身教学科研活动, 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因为科研活动往往是对自己熟悉的一些领域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的研究, 这些问题的解决, 需要参与者深入地学习, 高职教师在参与科研活动的同时, 不但获得了知识, 同时还解决了问题。

4. 政府加大教育投入, 规范继续教育市场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 很早就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 虽然先后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 但教育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一直不高。我国从1993年就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这一目标, 而让人尴尬的是, 从2002年开始, 政府教育投入占GDP的份额竟然持续走低。政府要加大教育的投入,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落实把“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这是我们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首先, 政府应该加强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 特别强调财政收入对教育的投入, 确保教育投入资金使用到位合理, 加强资金的使用审计。基础设施的投入要提供符合现代化教学标准要求的教学场所、教学设施等教育基础硬件设施。硬件条件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但不是最重要的, 更加重要的还是软件设施。政府应该加强投入, 打造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提高教师收入, 特别是西部地区。因为教育的发展, 始终离不开教师队伍, 只有保障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生活条件, 他们才能安心地从事教育工作。其次, 政府应该注重对继续教育机构的规范。近年来出现了一批注重规模而忽视质量的文凭买卖机构。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的清理和整顿, 规范市场的准入制度, 为继续教育机构更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五、结语

综上所述, 笔者通过对当地两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调研, 发现高职教师对于继续有着普遍而清醒的认识, 且对于继续教育有较大的需求, 但因为工作、收入等原因而无法参加继续教育。相信通过学校、继续教育机构、政府和教师自身的努力, 采取上文所述的措施, 必将能够改善目前继续教育不尽如人意的局面。让更多有需求的高职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 获得真正适合自己的知识, 进而更好地教育学生, 为经济建设培养出更具适应性和创新性的人才, 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红梅, 张瑞庆.发展职业教育对继续教育的启示, 继续教育研究[J].2010, (6) :72-73.

[2]王金波.以“三轨”为基础的多元化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探悉[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10, (7) :65-66.

论学习型社会中的教师继续教育 第4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电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一、教师继续教育的内涵

“继续教育”一词各国虽有不同,但其基本涵义却形成了共识,这就是指对已获得一定的学历教育,并已参加工作的人员所进行的各种各样教育活动,以便使受教育者不断地更新和补充知识,提高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工作需要的适应能力。

教师的继续教育只是继续教育这个庞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教师参加工作以后对知识的一种补充、更新。不管通过何种方式,只要有益于教师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一种继续教育。

再从继续教育当时提出的历史背景来看,教师继续教育应该是指教师在参加工作以后,由于工作需要而进行的知识和实践两个方面的认识的提高。换句话说,就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综合提高。

二、教师对继续教育应持有的态度

教师对于继续教育的认识,应该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把继续教育既作为一种权利,也视为一种义务。深层的理解是:对于社会要求的继续教育,不能仅依靠个人的好恶接受或者拒绝。对于教师个体有兴趣的知识,教师当然容易接受。但是,对于教育所必需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相关法规的学习,教师个体也必须认真地学习和领会。因为每一种行业,都有其特殊的行业专业知识的要求,教育也不例外。因此,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从教师的好恶来决定。从这个角度来讲,继续教育对教师来说,就是一种义务。

三、教师继续教育应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执教学科的知识

执教学科方面也可以说是专业方面。教师在这方面进行继续教育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校教学内容必须不断更新。而教师要得心应手地处理好,或者说要组织好教学,自身必须领先一步,先用新的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再学习,不断地进修。

第二,与此相关的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开设的课程也在更新,旧的学科被新的知识所取代,这样教师就有了改教新知识的任务,因而教师进修机构需要组织教师为执教新知识而进行学习。

第三,有些教师度假后,重新开始执教前,需要为适应原来的教学工作而进行重新学习。同时有些教师为获得新的执教资格,如基础学校教师打算进入中等学校教书等,这也需要通过进修来获得这种新的资格。而在这方面教师进修的内容是根据上述各种进修需要安排的。它们包括补充性的新的科学知识、新学科和学校当前的实际教学课程内容以及教师要获得某种资格必须具备的学科教学能力。

(二)教育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教师进行教育科学方面的继续教育主要是为了使教师能够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包括新的教学理论思想,以便更好地胜任学校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这方面教师进修的主要内容应是组织教师进行教育学、教学论和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在这些领域中的新进展、新研究成果。教师通过学习而具备推广某种教学方法和进行教育和教学改革实验的能力,进而推动学校教育革命。同样,心理学的发展对教育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和教育方面紧密相关的心理知识,更是对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教师要深刻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教师教学的心理也是十分必要的,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可见,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仅有学科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大力发展师范教育的原因,而师范教育不同于其它教育的特征就在于它强调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重要作用。

(三)相关、相邻学科的知识

作为教师,必须有这样的一种理念:知识从它本源上来讲是一体的。这一点,可以从越来越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出现来加以证明。此外,在实践层面上,一个管理者具备的知识面越宽、知识的理解越精细,他所做出的决策越系统、越科学,而不是顾此失彼。作为教师,一是要树立这样的一种理念,另外还要有实践的能力,给学生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综合型的人材。

(四)新技术、电化教学的运用

世界在不断的变化,我们这个世界,从人类的出现到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经历了太长的时间。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世界的变化在呈现出一种加速度的景象。我们所要掌握的东西也必然越来越多。作为教师来讲,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东西,仅靠理念上的更新是不够的,在教学的工具、手段上也必须加以更新。从技术层面上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范围、效率,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这就要求教师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技术。

四、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自学

作为个体来说,一个人掌握知识的多少,主要看其对客观世界了解的欲望,也就是其主观能动性的大小。教师的继续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对客观世界知之更多,这就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教师的自我教育应被视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因素。教育当局和教育研究及文献中心应该通过提供指导、必要的文件和文献、阅览室等,并使教师有必要的时间,以帮助教师进行个人的在职培训。

(二)听课

听课是实践层面上的再学习,再教育。通过听课,就会比较出自己在知识体系、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努力程度、教育理念和别人的差异,发现不足,做出改进。除此之外,也可以发现别人上课中的不足,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避免。所以,听课是继续教育的实践层面上的最佳方式。

听课这一继续教育方式在美国也比较流行。新教师通过听老教师的课、观察老教师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突发事件等,从而学到处理教学和教育问题的方法与经验,尽快地适应教学,提高教学能力。这种在工作中培训的方式对新任教师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同时,由于这种方式在校内进行,教师又不离开工作岗位,而是在工作中就能得到培训和提高,因而深受学校管理者的欢迎,被认为是一种“最有效的、而且开支也最少”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

(三)教研

教研是教师在任职学校结合教学工作边教边学。学校和教研室组织业务学习、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指导和帮助新教师,鼓励制定自学规划,不断提高文化业务水平。这是在职教师最基本、最经常、最普遍的进修提高方式。

如果说,听课是从微观上做以对比,发现别人及自己的不足,那么教研则是从宏观的层面上对课程的体系加以把握。教研的内容,可以是任教的学

段的整个知识体系的把握与计划;也可以是把任教的学段的学科知识加以扩充,研讨它与下一个学段以及上一个学段的联系,把教育教学真正地落实到为教育做贡献的境界中来,而不仅仅是为功利而努力。当然,集体的教研也可以是针对章节、针对某一课、针对某一知识点的讨论,也可以是一种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的讨论。因此,可以说,教研是教师继续教育,促进教师迅速成长的一个极好的途径。

(四)报告

作为一些教育行政机构,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做法:邀请在教育管理或教学方面很有成就的教育家、一线教师来做报告,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继续教育的形式。尤其是一些教育方面的专家,他们经历过更多的事件,见过更多的案例,他们的视角比我们的更大,也就更容易把握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规律。聆听他们的报告,无疑会大大拓宽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在教学中少走弯路,从而加速我们的成熟与成功。

(五)留职带薪深造

教师的离职进修一般是短期的。在中国,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各级教师培训中心及师范院校,经常根据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举办各种类型的短期培训班或研讨班。各学科承担不同任务的教师,按工作需要和个人条件参加短期培训,离职进修,其学习期间的工作任务由其他教师分担,进修期满回原岗位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有时学校根据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选派教师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新的学科教学带头人,提高其学历层次,送少数教师到高等学校参加教师进修班或专门进修部分课程,进行较长时间的离职进修。教师的离职进修除有益于个人的提升之外,更多的是会推动教育的发展。

五、学校及教育行政机构应提供的支持

(一)从体制上给予保证

在职进修制度化是很有必要的。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大会第69号建议指出:继续教育应该是教师教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应定期地安排各类教育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程序和方法应该尽可能地灵活,适合教师的个人需求和各个地方的特点,并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发展和知识的扩展。修订一些规则、条例和法规,以突出在职培训的重要意义、必要性和效果,重视继续教育在组织机构方面的进展,并为所有教育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权利提供法律保证。

除此之外,教师的继续教育最好和教师的职称评定、晋升相结合,以此来激发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热情。

在英国,教师的在职进修与他们日后的晋级和加薪是相互挂钩的。英国中小学晋级的主要依据是教师的学历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与新教师,通过在职进修提高教学水平后,可望较快晋级;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通过进修获得高级证书或学位后,可望晋级和被聘为教研组长或青年教师的导师等职,而晋级又意味着加薪,加薪又刺激在职进修。

(二)从时间上给予保证

英国政府为教师进修提供方便。如进修机构尽量把活动安排在非教学时间内进行,在冲突时,学校要设法解决代课问题,甚至由校长自己去代课。教师中心和所在学校常为教师在职进修提供信息资源方面的服务。

但在中国,情况却大有不同,教师的继续教育从时间上是不能保证的,尤其是在高中,由于很多高中不按照国家规定的开学时间开学,而是把开学时间提得很早,结果导致本来安排在假期中的教师的继续教育从时间上不能得到保证。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把本来应该属于教师的继续深造的机会给剥夺掉。再者,由于中国师资紧缺的缘故,有些教师若选择继续教育,随之就会出现班级无人代课的问题,因而,为学生考虑,教师也只能放弃继续教育的机会。

所以,作为教育的行政部门,以法规的形式保证教师的继续教育时间是很有必要的,没有行政部门的参与,教师的继续教育从时间上也会受到极大的威胁。这样长此以往,对教师的各种水平都要造成极大的伤害,从而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从财力上给予保证

在德国,教师工资待遇高,教师继续教育用不着过多地考虑待遇问题。德国教师目前的地位是很高的,在国际比较中处于领先的位置。战后德国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作为国家公务员,教师首先受宪法的保护,领取国家工资,不受解聘的威胁,享有职业安全保障。赋予教师国家公务员身份同时亦给教师职业与其他国家公职部门进行比较提供了基础,这有利于保证教师地位和待遇的提高。

德国教师的基本工资标准由联邦《薪金法》统一规定,它是根据教师工作的学校种类、职务种类以及工龄来确定的。基本工资每2年升级一次,工作28年后达到最高工资级别。除基本工资之外,德国教师一般还享受地区津贴、子女津贴、假日津贴、年终奖、矫正课/特殊教育津贴、职务和官职津贴。但在英国教师的工资制度中,专门设有鼓励教师参加在职进修的津贴,在同等条件下,参加并完成一年制长期课程学习的教师,其工资可比同行高4%-5%。这些措施都刺激了教师参加在职进修的积极性,是相当有效的。英国中小学教师参加进修的热情很高,参加进修的要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

有鉴于此,中国政府不但有必要提高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更要为教师继续教育投入更多的资金,以保障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进行。唯有如此,才能大力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使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均衡,使我国的国民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使国民素质得到普遍的提升。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答案 第5篇

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这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这里,“关注人”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6分)

五、案例分析题

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教学设计一”中的教师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索。(3分)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但如果一味采用这种方法,将使学生形成接受学习的方式,只会模仿,不会灵活运用,更不会创造。(5分)

“教学设计二”中的教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从而得出结论。(3分)这种教学方法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5分)

常州市中小学校科级干部“基础教育新课程通识培训”考核统一试卷

说明:(1)考试形式为开卷书面考试,可查阅有关资料(以《走进新课程》为主),请勿相互讨论,禁止抄袭他人答卷。

(2)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得分 评卷人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 课程,自小学 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A)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B)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C)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C)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 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ABC)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有(ABCD)

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 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ACD)

A.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B.课外兴趣小组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4.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ABD)

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5.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ACD)

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6.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其中,利用网络资源(ABCD)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 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四、简答题(共21分)1.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这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这里,“关注人”的含义是什么?(6分)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6分)

2.请简要谈谈目前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该如何重建,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在语文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9分)

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2分)采用适应不同学生的多种评价方法,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种分层评价使各类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

五、分析说明题(共27分)

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们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11分)张主任的做法是欠妥的。(2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处处为学生着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和同情学生并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不能简单采取批评、惩罚的方法。(5分)言之有理即给分。

小学数学教师业务学习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6).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5、估算有哪三大特点?如何评价估算? ① 估算过程多样 ② 估算方法多样 ③ 估算结果多样

评价:在上述前提下,估算没有对和错之分,但有估算结果与精确计算结果的差异大小之分。

6、可以用哪四种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位置? ①上下、前后、左右

②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③数对

④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三、运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分析(10分)下面上《“1——5”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请你依据课程标准对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加以简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简 评:

(1)全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2)具体(数量、数序、数感)。(3)准确(会用、体验、感知)。(4)突出了学习方式的更新。

四、解答题:(每题4分,共40分)1、6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15次)手。

2、地面以上1层记作+1层,地面以下1层记作-1层,从+2层下降了9层,所到的这一层应该记作(-8)层。

3、有一个整数除300,262,205所得的余数相同,则这个整数最大是(19)。

4、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书中说:“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鸡有(23)只,兔有(12)只。

5、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0.5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现在要过一座长629米的桥,从排头两人上桥至排尾两个离开桥,共需要(11)分钟。

6、用绳子三折量水深,水面以上部分绳长13米;如果绳子五折量,则水面以上部分长3米,那么水深是(12)米。

7、小玲沿某公路以每小时4千米速度步行上学,沿途发现每隔9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她,每隔7分钟遇到一辆迎面而来的公共汽车.若汽车发车的间隔时间相同,而且汽车的速度相同,求公共汽车发车的间隔是(63/8)分钟。

8、一个合唱队共有50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你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最少花(6分钟)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个人。

9、口袋里装有42个红球,15个黄球,20个绿球,14个白球,9个黑球。那么至少要摸出(66)个球才能保证其中有15个球的颜色是相同的。

10、在统计学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可以称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下面给出一批数据,请挑选适当的代表。

(1)在一个20人的班级中,他们在某学期出勤的天数是:7人未缺课,6人缺课1天,4人缺课2天,2人缺课3天,1人缺课90天。试确定该班学生该学期的缺课天数。(选取:平均数)(2)确定你所在班级中同学身高的代表,如果是为了:①体格检查,②服装推销。(①选取:中位数②选取:众数)(3)一个生产小组有15个工人,每人每天生产某零件数目分别是6,6,7,7,7,8,8,8,8,8,9,11,12,12,18。欲使多数人超额生产,每日生产定额(标准日产量)就为多少?(选取:众数)

3、“最近发展区”是指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4、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任务的方法的总和。

5、谈话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教材内容组织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方法。

6、数学课程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取向上看,它突出如下几个方面:(1)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2)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4)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

7、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可分为: 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实验课 等。

8、那些对前面知识紧密联系,对后面要学习的知识具有重大影响的内容,为教学的重点。

9、所谓“教育”,应当是一项既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又着眼于未来发展的事业,是为“未来”而培育人的事业。“教育在本质上是以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10、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11、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2、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

13、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14、练习法是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15、“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是指: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

16、《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认知领域和 情感领域。其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属于认知领域。

17、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 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8、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

19、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其二,教师提供问题;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20、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答案 第6篇

第一章:邱举标

1、“正常化运动……”A,北欧

2、融合教育者主张:ABCD

第二章:彭飞

1、智力障碍学生的特质,认识功能方面包括:ACD(B自我检测能力较低)X2、某小四学生胡某,IQ为72,属: A,正常

3、智力障碍儿童没有明显的社会生活……A,非

第三章:曹丽敏

1、自闭症最早是()学者发现的。A,Leo.K……

2、我们普遍认为自闭症在()岁之前……D,3岁

3、既然自闭症……意义不大A,非

4、我国()法保障自闭症……D,《……残疾人保障法》

5、融合教育中,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做:ABD(C调到第一位)X

第四章:张俊华

1、积极的面对情绪行为障碍……和同感关系的建立。B,是

2、下列哪一个属于情绪行为障碍学生的鉴定标准之一:D,学习困难

3、班级经营是为特殊……班级经营包括:C,(最长的答案)

4、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的特殊需求:(全选)

5、情绪行为障碍的特征包括:A,(最长的答案)

第五章:梁颖茵

1、学习障碍的实质是:D,学习不用功……

2、学习障碍者都存在:C,智力结构……

3、学习障碍是一种遗传疾病A,非

4、学习障碍具有……行为特征B,是

第七章:高珂娟

1、听障学生融合教育的主要益处有:ACD(B,开展学生竞赛)X2、助听器保护最重要的因素是:D,防潮

3、频率越高……也越低(是)

4、一个听力损失90dB的人,可以听到较大声的谈话(是)

5、听障是否导致言语障碍,取决于:D,障碍发生的年龄

6、听障学生思维最大的特点是:A,抽象思维

7、听障学生的教育目标……成长规律(否)

8、语言残疾……这一概念包括:ABCD

第八章:邱举标

上一篇:牛气冲天牛年春节对联下一篇:感恩节校长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