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药膳与健康饮食

2024-07-25

浅谈药膳与健康饮食(精选6篇)

浅谈药膳与健康饮食 第1篇

第一章

绪论

一、文化

(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主要包括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人们创造的物质产品等。

(狭义)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二、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是人们在长期饮食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创造和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的现象及其关系的总和,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的属性,制作过程和仪式,用餐的器具、环境、礼仪和风俗等。

三、中国饮食文化

《中华膳海》中表述为:饮食文化指饮食、烹饪及食品加工技艺、饮食营养保健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文化艺术、思想观念与哲学体系之总和。

《饮食文化概论》中表述为: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的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科技、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四、药膳

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

五、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方法

饮食文化的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法、跨文化比较研究法、历史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综合研究法、结构研究法和文化人类学理论法。

六、中国饮食文化的五大特点

一)食物原料选取的广泛性 二)、进食心理选择的丰富性

三)、肴馔(yáo zhuàn)制作的灵活性——精湛的制作工艺四)多彩的饮食习俗 五)区域文化的通融性

第二章 药膳与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饮食发展历史 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

2、燧suì人氏(石烹时代)钻木取火。

3.伏羲xī氏〔伏~〕: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和“女祸”、“神农”并称太古的三皇。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神农本草经》),制陶业的开始。5.黄帝:皇帝作灶,始为灶神。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7.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

8.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素蒸声音部、罔wǎng川图小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

9.明清:饮食文化是又一高峰,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

二、吃的十种境界

1、境界一“果腹”

2、境界二“饕餮”(tāo tiâ)

3、境界三“聚会”

4、境界四“宴请”

5、境界五“养生”

6、境界六“解馋”

7、境界七“觅食”

8、境界八“猎艳”

9、境界九“约会”

10、境界十“独酌”

三、古代食祖

1、中国古代的快刀手——庖丁

2、中国的豆腐食祖——淮南王刘安

3、以烹饪为业的食祖——易牙

4、中国最早的营养学家——彭祖

5、发掘草蔬的食祖——神农 食材志——《神农本草》、开创了人工种植,使中国进人了农耕时代 中国农业的开创者、中国治陶业的开创者

6、钻木取火的食祖——燧人氏

7、才女当家——古代最有成就的女厨师 吴氏 《浦江吴氏中馈录》

朱氏,嫁宋氏人家 《宋氏养生部》、是继《齐民要术》之后我国食品加工史上的又一座丰碑

8、传说中的食神——詹王

9、讲究美味格调的食神——伊尹

10、兴灶作炊的食祖——黄帝

11、开创肉食的食祖——伏羲

12、生吞活剥的食祖——有巢氏

四、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1、风味多样

2、四季有别

3、讲究美感

4、注重情趣

5、食医结合

五、药膳的起源

1、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2、药膳的发展时期:(1)、蒙昧时期(远古)(2)、萌芽时期(夏—春秋)“五味(酸甜苦辣咸,分别表示肝胆脾肺肾)、五谷(稻指的是稻米、糙米;黍指的是黄米或玉米;稷指的是小米;麦指的是大麦、小麦、荞麦、燕麦等麦类;菽指的就是一般豆类)、五药(茯苓﹑朱砂﹑雄黄﹑人参﹑赤箭)养其病”;疡医则主张“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等。

(3)、奠基时期(战国—汉)东汉末年成书的《神农本草经》集前人的研究载药365种,其中大枣、人参、枸杞、五味子、地黄、薏苡仁、茯苓、沙参、生姜、葱白、当归、贝母、杏仁、乌梅、鹿茸、核桃、莲子、蜂蜜、龙眼、百合、附子等,都是具有药性的食物,常作为配制药膳的原料。(4)、形成时期(晋—唐)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北魏崔洁的《食经》、梁代刘休的《食方》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5)、全面发展时期(宋—清)忽思慧所编著的《饮膳正要》为我国最早的营养学专著,收载食物203种,除了谈到对疾病的治疗,首次从营养学的观点出发,强调了正常人应加强饮食、营养的摄取,用以预防疾病。

六、药膳的特点

1、注重整体,辩证施食。

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胃病

中医将胃部不适分为胃寒、胃热。(1)、胃寒

胃寒湿者较明显的病症是舌苔白腻,也就是舌苔白白的,厚厚的,不易刮除。如表现为胃痛连绵,喜温喜按,没有食欲,神疲乏力,舌淡白,多属虚寒。

 胃寒的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真阳不足者,宜八味肾气丸;脾胃虚寒者,宜理中汤、四逆汤  胃寒病人可多吃胡椒猪肚汤,生姜水。(2)、胃热

胃虚热,脘部隐痛,干呕,口咽干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2、防治兼宜,效果显著。

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药膳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

3、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药膳使用的多为药、食两用之品,且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即使加入了部分药材,由于注意了药物性味的选择,并通过与食物的调配及精细的烹调,仍可制成美味可口的药膳,故谓“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七、药膳的作用

(一)、治疗疾病

1、以药膳为主治疗疾病

某些疾病或疾病中的某个阶段可以用药膳或食物为主加以治疗。

2、药食结合以辅助治疗疾病

3、辨证施膳治疗疾病

(二)、养生保健

最常用的药、食物有:人参、冬虫夏草、黄芪、山药、白术、天麻、茯苓、甘草、当归、首乌、黄精、核桃、芝麻、大枣、熊掌、燕窝、乌梢蛇、甲鱼、薏苡仁、莲子、蜂蜜、枸杞子、银耳、龙眼肉、蜂皇浆等。

八、药膳的分类

(一)、按药膳的食品形态分类  流体类

1、汁类

热病后烦渴——西瓜汁、雪梨汁

噎膈饮食难——气阴两虚——五汁饮(梨、荸荠、藕、生地和麦冬)血热出血——鲜荷叶汁

2、饮类

急性肠胃病——姜茶饮 内寒感冒——姜糖饮

3、汤类

神经衰弱、病后体虚——葱枣汤(安心神,益心气。适用于心气虚的神经衰弱、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将大红枣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20分钟后,加入葱白及须,继续用文火烧煎10分钟即可食——枣饮汤 肾虚腰痛疼痛、骨软——地黄田鸡汤 消化道出血——双荷汤(荷叶、藕节、蜂蜜)

益气养血、滋阴益胃——生地黄圆肉炖鸡汤(生地黄为养阴中药,能养阴增液、清热凉血,圆肉和大枣均药食兼之,能益心脾、补气血、生津液)

4、酒类

风湿病——虎骨酒 补肾助阳——鹿茸酒

5、羹类

补肾益气、散寒止痛——羊肉羹 壮元阳、强筋骨——什锦鹿茸羹

 半流体类

1、膏类(膏滋)

补髓添精——羊肉膏(羊肉(瘦)须发早白或脱发——乌发蜜膏

2、粥类

清肝热、降血压——芹菜粥 健脾、开胃、止泻——鲜藕粥

3、糊类

补肾乌发——黑芝麻糊 润肺止咳——杏仁粉

 固体类

1、饭食类

益脾胃、涩精气—山药茯苓包子 健脾利湿——芸豆卷 益气养血——参枣米饭

2、糖果类

健脾和胃、祛痰止咳——姜汁糖 清热、润肺、化痰——柿霜糖

3、粉散类

补中益气——糯米粉

醒脾和胃、理气止呕——砂仁藕粉

(二)、按制作方法分

1、炖类

2、焖类

3、煨类

4、蒸类

5、煮类

6、熬类

7、炒类

8、熘类

9、卤类

10、烧类

11、炸类

(三)、按药膳的功用分类  养生保健延寿类

1、补益气血药膳

适用于体质素虚或病后气血亏虚之人,如十全大补汤、八珍糕等。

2、调补阴阳药膳

适用于机体阴阳失衡之人,如具有补阴作用的桑椹膏(神经衰弱,失眠健忘,津亏血少,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加上蜂蜜佐之对春天肝阳上亢之人尤为适用,对糖尿病人也有辅助治疗作用),补阳作用的冬虫夏草鸭等。

3、调理五脏药膳

适用于心、肝、脾、肺、肾五脏虚弱、功能低下之人,用酸、苦、甘、辛、咸来补养肝、心、脾、肺、肾五脏。如健脾膏、补肾膏(补血、补肾、润肠通便、安神的效果非常好)

4、益智药膳

适用于老年智力低下,以及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记忆力减退之人,如酸枣仁粥(养心安神,宁心止汗之效)、柏子仁炖猪心(养心、安神、补血、润肠)

5、明目药膳

适用于视力低下、视物昏花之人,如黄连羊肝丸(泻火明目,用于肝火旺盛,目赤肿痛,视物昏暗,羞明流泪)、决明子鸡肝汤等(补肝养血,清肝明目。适用于夜盲症、小儿营养不良、贫血、角膜软化症及风热赤眼等症)。

6、聪耳药膳

适用于老年耳聋、耳鸣,以及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听力减退之人,如磁石粥、清肝聪耳李实脯等。

7、延年益寿药膳

适用于老年平素调养,强身健体,养生防病之人,如清宫寿桃丸、茯苓夹饼等。

 美容美发类

1、增白祛斑药膳

适用于皮肤上有黑点、黑斑、色素沉着之人,如白芷茯苓粥、珍珠拌平菇等,以美容增白

2、润肤美颜药膳 适用于老年皮肤老化、松弛,面色无华之人,具有美容抗衰功效,如沙苑甲鱼汤(黄芪的成熟种子,有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作用甲。可用于肾虚腰痛、阳萎遗精、遗尿尿频、白带过多,目暗不明、头昏目花等证。)、笋烧海参(海参滋阴养血,竹笋清内热。综合生效使皮肤细腻光润等)

3、减肥瘦身药膳

适用于肥胖之人,如荷叶减肥茶、参芪鸡丝冬瓜汤

4、乌发生发药膳

适用于脱发、白发以及头发稀少之人,如黑芝麻山药米糕、《积善堂经验方》中的乌发蜜膏

5、固齿药膳

适用于老年体虚、牙齿松动、掉牙之人,如滋肾固齿八宝鸭、金髓煎、黑米粥

 祛邪治病类

1、解表药膳

具有发汗、解肌透邪的功效,适用于感冒以及外感病的初期。如葱豉汤、香薷饮

2、清热药膳

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机体热毒内蕴,或余热未清之证。如白虎汤、清暑益气汤  上火:心火(莲子心)肺火(荷叶、梨)肝火(蛤蜊)胃火(五汁饮)

3、祛寒药膳

具有温阳散寒的功效,适用于机体外寒入侵或虚寒内生的病证。如当归生姜羊肉汤、五加皮酒

4、消导药膳

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的功效,适用于消化不良、食积内停,腹胀等症。如山楂糕、五香槟榔

5、通便药膳

具有润畅通畅的功效,适用于大便干燥之症。如麻仁润肠丸、蜂蜜香油汤

6、利水药膳

具有利水祛湿、通利小便的功效,适用于尿少浮肿、小便不利等症。如赤小豆鲤鱼汤(有减肥用)、茯苓包子

7、活血药膳

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适用于瘀血内停,跌打损伤等症。如益母草膏、当归鸡

8、理气药膳

具有行气、理气、止痛功效,适用于肝气郁结,胀痛不舒以及气滞血瘀等证。如陈皮饮、佛手酒

9、祛痰药膳

具有祛痰止咳之功,适用于咳嗽痰多,喉中痰鸣等症。如梨膏糖、秋梨膏(秋梨做成的汤水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润肺、化痰、止咳、安神的作用,秋梨润肺,红枣补血,老姜暖胃,蜂蜜养神)、瓜蒌饼

10、止咳药膳

具有宣肺止咳之功,适用于咳嗽等症。入川贝蒸白梨、糖橘饼(祛痰化湿; 适用于咳嗽多痰、痰涎清稀、饭后腹胀、舌苔白腻等症)

11、平喘药膳

具有止咳平喘之功,适用于哮喘等证。如丝瓜花蜜饮(清热泻火,止咳化痰)、柿霜糖

12、熄风药膳

具有平肝、熄风定惊之功,适用于肝经风热,或虚风内动之症。如菊花茶、天麻鱼头

13、安神药膳

具有养血补心、镇静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等症。如柏仁粥(有安神及滋养强壮之效用,适用于失眠、盗汗、心悸、头晕等症、润肠通便)、酸枣仁汤(具有治疗不得眠睡,或虚劳烦扰,气奔胸中不得眠的症状)

14、排毒药膳

具有调节机体状况,改善机体功能,排出体内毒素的作用,适用机体不适,痤疮等平素火毒易盛之症。如黄芪苏麻粥(粥适用于气虚便秘。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鲜笋拌芹菜(将竹笋煮熟切片。芹菜切段,用开水略焯,控尽水分与竹笋片相合,加入适量熟食油、食盐、味精调味。清热通便)疾病康复类

九、药膳的应用原则

药物是祛病救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

1、因证用膳

如血虚的病人多选用补血的食物大枣、花生,阴虚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麦冬等

2、因时而异

用寒远寒,用热远热

3、因人用膳

人的体质年龄不同,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

4、因地而异

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

十、药膳的注意事项

1、运用药膳疗法时,应注意食物与药物的禁忌,如黄连、甘草、乌梅、桔梗忌猪肉,鳖肉忌薄荷、苋菜,鸡肉忌黄鳝,蜜忌葱,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大蒜、桃、李,人参忌萝卜等。

2、由高血压、冠心病及严重心、肝、肾脏疾病引起水肿者少盐,宜清淡。

3、对体质肥胖,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低脂肪食物。

4、糖尿病患者慎用或不用以淀粉类或糖类烹调的药膳。

十一、配伍禁忌

1、猪肉:反乌梅、桔梗、黄连;合苍术食,令人动风;合荞麦食,令人落毛发,患风病;合鸽肉、鲫鱼、黄豆食,令人滞气。

2、猪血:忌地黄、何首乌;合黄豆食,令人气滞。

3、猪心:忌吴茱萸。

4、猪肝:同荞麦、豆酱食,令人发痼疾;合鲤鱼肠子食,令人伤神;合鱼肉食,令人生痈疽。

5、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铜、丹砂和醋。

6、狗肉:反商陆;忌杏仁。

7、鲫鱼:反厚朴;忌麦门冬、芥菜、猪肝。

8、鲤鱼:忌朱砂、狗肉。

9、龟肉:忌酒、果、苋菜。

10、鳝鱼:忌狗肉、狗血。

11、雀肉:忌白术、李子、猪肝。

12、鸭蛋:忌李子、桑椹子。

13、鳖肉:忌猪肉、兔肉、鸭肉、苋菜、鸡蛋。

十二、服药食忌

1、猪肉反乌梅、桔梗、黄连、胡黄连、百合、苍术;猪血忌地黄、何首乌、蜜;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铜、丹砂;狗肉反商陆,忌杏仁;鲫鱼反厚朴,忌麦冬;蒜忌地黄、何首乌;萝卜忌地黄、何首乌;醋忌茯苓。

2、猪肉忌荞麦、豆酱、鲤鱼、黄豆;羊肉忌醋;狗肉忌蒜;鲫鱼忌芥菜、猪肝;猪血忌黄豆;猪肝忌荞麦、豆酱、鲤鱼肠子、鱼肉;鲤鱼忌狗肉;龟肉忌苋菜、酒、果;鳝鱼忌狗肉、狗血;雀肉忌猪肝;鸭蛋忌桑椹子、李子;鸡肉忌芥末、濡米、李子;鳖肉忌猪肉、兔肉、鸭肉、苋菜、鸡蛋。

3、肝、忌辛辣;心病忌咸;水肿忌盐硬固、油煎、生冷等食物;骨病忌酸甘;胆病忌油腻;寒病忌瓜果;疮疖忌鱼虾;肝阳、肝风、癫痫、过敏、抽风病人忌食发物;头晕、失眠忌胡椒、辣椒、茶等。

4、凡症见阴虚内热、痰火内盛、津液耗伤的病人,忌食姜、椒、羊肉之温燥发热饮食;

凡外感未除、喉疾、目疾、疮疡、痧痘之后,当忌食芥、蒜、蟹、鸡蛋等风动气之品;

凡属湿热内盛之人,当忌食饴糖、猪肉、酪酥、米酒等助湿生热之饮食;

凡中寒脾虚、大病、产后之人,西瓜、李子、田螺、蟹、蚌等积冷损之饮食当忌之;

凡各种失血、痔疮、孕妇等人忌食慈茹、胡椒等动血之饮食,妊娠禁用破血通经、剧毒、催吐及辛热、滑利之品。

5、服发汗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服补药忌食用茶叶萝卜。

浅谈药膳与健康饮食 第2篇

摘要:药膳不是一般的营养食品,更不是简单的中药和食物相加,药膳为中医食疗性膳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靠的是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是一种既充分发挥中药效能,又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一种特殊的中药剂型。本文介绍了药膳的发展历史,四季各种不同药膳及药膳在美容,康复护理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字:药膳,发展历史,四级药膳,美容,护理。

药膳的发展:

翻开中国古代医学史,似乎没有“药膳学”的称谓。但在各类古典医籍中,散在记录各种专篇专论,为后来的药膳学奠定了基础。药膳同源,中国药膳学是与古代医药学相伴相生的。药膳的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甚至可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人们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为了生存,只有“饥不择食”、“茹毛饮血”,经常遭受疾病的痛苦,然而也会偶然误食了某些蔬果、食物而使疾病好转或加重,甚至中毒而死亡。长此以往,人们不断地总结经验,知道哪些是有毒和无毒,哪些能食用,哪些不能食用,怎样进行烹饪等。应该说,这是最早的药膳食疗的萌芽。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的思维有了进步,在劳动中不断总结经验,人们开始在发酵的谷物、水果中酿酒,通过喝酒,知道了酒的习性,总结了“酒善走窜”、“通血脉”,人们还发现在酒中加药浸泡,可治疗一些疾病,这样推动了医药和药膳的发展,使药膳食疗有了进一步发展。

到了商代,酒文化不断得到发展,形成了一种欣欣向荣的产业,从考古中我们发现,商代有了很多精制的酒具、酿造酒的器具器皿。这时文字也开始有了记载,《素问·汤液醪醴论》云:“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这就是古人制酒的方法,人们对酒的酿制和酒的作用进行了总结,酒的作用是“邪气时至,服之万全⋯ ⋯当今之世,必齐药毒攻其中,砭石针艾治其外也。”由此可见,酒在医药中的重要作用。这也可以说是对药膳记载的一部分内容。史书中还曾记载了一个例证,商代宰相伊尹,曾著有《汤液经》一书,记录了用食物和药物调和烹饪方法,用以制药和疗疾。后来还有很多书都有此记载,如《吕氏春秋·本味篇》云:“调和之事,必以甘辛酸苦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这里不但介绍了烹饪方法,还说明姜桂既是调味品,又是药物,有温胃散寒的作用,可以利用烹饪的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特别是在大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很多方剂都是由食物和药物组成的,也就是用药膳方来治疗疾病。

到了周朝,根据《周礼·天宫》记载,当时设立了专门从事食医的官员,食医就是专管最高统治者—— 皇帝的饮食。用各种高级滋补品、山珍海味与食物进行调配,烹饪成色香味美的药膳佳肴,供皇帝享用,以达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长生不老的目的。到了秦汉时期,用药膳治疗疾病,并把药膳正式分门别类,用文字记载下来,这时药膳正式成为了医药的一个分支。在《神龙本草经》中也记载了数百种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物品,如桂枝、百合、芝麻、黑豆、核桃、荔枝、龙眼、蜂蜜、山药、天麻、葡萄、莲子、藕、枸杞、乌龟等等,同时介绍了很多烹饪的方法,通过烹饪服食后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阐述了药食同源的道理,使药膳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大家熟悉的《黄帝内经》这部医学名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它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有的章节还详细地介绍了很多药膳方剂,且制作和烹饪方法也阐述得非常详尽,如用茜草、乌贼、麻雀蛋、鲍鱼等治疗血枯病。到了两晋南北朝,这个时期对药膳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很多医家为此做出了很大贡献,成就了很多重要著作。如葛洪的《肘后方》、陶洪景的《本草经集注》和王叔和的《养生论》等,都介绍了大量的药膳方和烹饪制作的方法。

隋唐是药膳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但有大批专著问世,还产生了很多药膳新方,令当时耳目一新。唐孟诜撰写的《食疗本草》就是一本食疗专著,全书共有227个条目,详尽地介绍了新的药疗食疗方法,内容非常详实丰富,很有实用价值,后世医家很多药膳食疗方都出自此书,其中一些药方甚至流传至今。著名医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也专列了药膳食疗方,按果实、菜蔬、谷物、鸟兽并附虫鱼类而分为5部分,指出:“若是能用食平疴,适情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本也。”书中还列举了17首延年益寿的药膳方,这些药膳方在临床中有着极高的药用食疗价值,至今仍被药膳食疗专家所崇敬。

再观宋朝,药膳食疗方法更是层出不穷,唐慎的《证类本草》,王怀隐著的《太平圣惠方》,陈直著的《奉亲养老书》,这些著作均介绍了很多经典药膳方。当时还组织了一些非常有名望的医家、食疗家开始修订大型方书《圣剂总录》,总共200卷,20000余首方剂,其中有专论药食门一章,载有精方共计85首,可见当时也是很重视药膳食疗的。可以说从此时起,食疗、食治直到食补已成为了一门专门的科学,对防治疾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到了元代和明代,药膳食疗书籍已经很普及了。元代御医忽思慧,著有《饮食正要》,其书不同于过去的药膳食疗书,不但介绍了食疗方,还介绍了饮食卫生、养生避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娄居中的《食治通说》、海宁医士吴瑞的《日用本草》、郑樵的《食鉴》等。但这些真传大多已经佚失,难已查考。但是李时珍著的重要巨著《本草纲目》,可说是我国医学史上的一大宝贵遗产,该书总结和介绍了明代以前的药物和药膳学成就,共52卷,收集药物达1900余种,并记录了我国历代食疗的佚文,让人叹为观止。当然这个时期的著述也较丰,达几十种之多,不能在此一一列述。

从以上药膳的发展可以看出,药膳学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分,是宝贵的医学遗产,我们要进一步挖掘整理,使药膳能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

四季药膳:

春季药膳:

早春三月,人们应顺应春季的特点,除了做到早睡早起,居有定时,适当锻炼,精神情绪旷达舒适外,还须注意饮食、药膳补养。下列食疗药膳方,对养生保健大有补益,可供参考。

一、百合糯米粥 百合90克,糯米300克,红糖适量,加水煮成粥服用,每日1次,连服7-10天。有补中益气,健胃养脾,安神等功能。主治胃痛心烦、不眠等症。

二、山药(别名山芋)甘蔗羹 鲜山药120克捣烂,加甘蔗汁200克(或用蔗糖代替),搅匀,倒锅中煮沸,稍冷却后食用。对咳嗽气喘疗效佳。

三、辛夷花烫鸡蛋 辛夷花10克,鸡蛋两个,加水适量同煮,熟后去鸡蛋壳

再入锅煮片刻。饮汤吃蛋。此食有祛风、通窍、止痛的功能。常用于风寒头疼,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塞不通等疾病。

四、槐花米煲牛脾 每次用槐花米15克,牛脾250克,加入清水适量,不加盐,倒入锅中用文火煮熟,饮汤吃牛脾。此食有祛湿热,凉血,止血,健脾消积的功效。对痔疮疼痛,痔疮出血等病有极佳的疗效。

五、白糖栗子糊 每次用栗子7-10枚,去壳捣烂,加清水适量,煮成糊状,再加白糖适量服用。此食有健胃养脾功效。对小儿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有疗效。

夏季药膳: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中的心与盛夏相应,心阴不足容易引起心火上炎,肺胃积热。所以夏季常见由于汗多而引起口干舌燥,尿少使干,食欲不振,乏力气短,因此要多食一些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的食物,如绿豆、西瓜、番茄、莲子、苦瓜、冬瓜、丝瓜、黄瓜,草莓、茄子等,盛夏还应多食用一些养心安神的食物,如百合、莲子、莲心、麦芽、大枣等。且针对暑为火邪的特点,盛夏还可选用以下清心安神、益气生津的食疗调补。

一、冬丝瓜豆腐原料:天门冬10克,麦门冬10克,嫩丝瓜100克,嫩豆腐100克,油酱油、白糖、高汤、味精、盐、湿淀粉、葱花适量。制法:丝瓜刮去外皮,洗净,切菱形块。豆腐切小方块,放在开水锅中煮3分钟,捞起。天门冬和麦门冬加水煎,将汤汁浓缩成50毫升。炒锅放在旺火上,加入油,热后倒入丝瓜,炒到丝瓜发软,加入高汤,葱花,糖,酱油,盐,烧开后倒入豆腐,小火焖2分钟后,加入味精,二冬浓缩汁及湿淀粉勾芡,略煮即成。

特点:此菜以甘平之豆腐为主料,以调中益气的丝瓜为辅料,性凉味甘,清湿热,凉血热,再加上辛温的葱和滋养清润的天门冬,麦门东,既可补中益气又可清热润燥。

二、银荷莲藕炒豆芽原料:瘦猪肉50克,莲藕50克,绿豆芽100克,金银花10克,荷叶3克,油,盐适量。制法:荷叶煎汁。瘦猪肉洗净切丝,莲藕洗净切片,绿豆芽洗净。油锅炒热后先煽肉丝,煽过后盛出,再用热油煽炒藕片,边炒边加金银花及荷汁,至煎汁吸入藕片中,最后加入煽过的肉丝及绿豆芽,加盐少许,大火翻炒,出锅。

特点:本品既滋阴润燥又清热解毒,菜中的荷叶味苦性平,解暑凉血,金银花清热解毒,绿豆芽有清热利尿解毒的作用,配以具有凉血,止血作用的莲藕及滋阴润燥的猪瘦肉,盛夏食之,有益健康。

三、冰糖乌梅莲心茶原料:乌梅10克,连心3克,竹叶5克,麦门冬5克,生地黄5克。制法:乌梅,麦门冬,生地黄,竹叶以水煎煮,去渣留汁,加冰糖适量待融化后,趁热冲泡放置杯中的莲心,待茶饮用。

特点:本品中竹叶莲心可清心火而安神,乌梅酸甘,滋肾水,佐以生地黄,麦冬,可清虚热而益阴津,褚药合同,可达到养心安神的目的。

秋季药膳:

一、银耳炖木瓜原料:银耳15克,木瓜(中等大小,自然成熟者最好)1只,北杏仁10克,南杏仁12克,冰糖适量。做法:银耳用清水发开,洗净。木瓜去子,切成小块。南北杏仁去衣,洗净。共入炖煲内,加适量开水炖煮20分钟即可食用。每日1剂,连食数日。功效:滋润养颜,经常服用能养阴润肺,使皮肤得到滋润,延缓皱纹出现。

二、蹄筋鱼鳔煲原料:牛蹄筋500克或猪前蹄1个,鱼膘胶6克或大黄鱼、小黄鱼的鱼膘10克。做法:牛蹄筋或带蹄筋的猪蹄洗净,加鱼膘(或鱼膘胶),加水,用文火烧煲。至烂熟后加调料食之。功效:常食可减少鱼尾纹和皱纹。

三、番茄炒牛肉原料:番茄250克,牛肉50~100克,食盐适量。做法:番茄洗净,用开水烫一下,去皮,切成细条。鲜牛肉洗净,切成丝。油下锅烧至六成热,下牛肉丝快炒,肉变色后加盐,再下番茄。炒匀起锅。功效:补血、强体、美容。

四、海参炒笋片原料:水发海参200克,鲜笋100克(罐头笋也可),猪瘦肉少许,调味品适量。做法:海参与笋切成片,与瘦肉同入锅中煨熟,加适量调味品即可食用。功效:可使皮肤变得细腻光滑。

五、玉竹煲鸡腿原料:玉竹30克,鸡脚或鸭脚2对,食盐等调料各适量。做法:玉竹洗净,切成片或段。鸡脚(或鸭脚)去粗皮和爪尖,与玉竹同入沙锅,加水1 000毫升,大火煮沸后,加料酒、食盐,再用小火煨,直至鸡脚上的肉与骨轻拨即脱离为止,吃时放几滴醋。功效:可细嫩肌肤。

六、栗子炖白菜原料:栗子200克,白菜200克,调料适量、鸭汤适to做法:栗子去壳。切成两半,加鸭汤煨至熟透,加白菜、调料适量,炖熟即可食用。功效:可改善阴虚所致的面色黄黑,消除皮肤黑斑和黑眼圈。

冬季膳食:

冬季是从立冬之日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前一日为止 冬三月人体阳气潜藏于内,为了顺应阳气的潜藏,新陈代谢应较低。中医认为.与冬季相应的人体脏器为肾,肾为人体能量之源,肾脏机能强,生命力强,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变化,防止寒气侵袭,所以在冬季要补肾阳、祛寒邪。

一、当归生姜羊肉汤原料当归10克,生姜10克,羊肉1O0克(去油膜)。制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与当归、生姜同炖,去当归、生姜食肉喝汤。特点:本品中羊肉性温味甘,有补气养血、温中散寒功用

二、黄芪鸡露原料 黄芪50克,童子鸡1只,姜、葱、黄酒、盐适量。制法 先放入鸡块、黄芪于汽锅中,再加入姜、葱、黄酒及盐,拌匀,不加水,用中火加热,利用汽锅所生成之蒸馏水制得 鸡露”约1000毫升,停火,食鸡肉及露汁。特点 黄芪性微温味甘,具有补气升阳功用;鸡性温味甘 有温中益气、补益精髓之功,是老年人较好的蛋白质食品,冬季食用更对于老年人气虚、易感冒者较为适宜。本品必须用童子鸡,蒸得的鸡露不油腻,易吸收。常饮鸡露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据报导,黄芪、鸡露有加速伤口愈合的功能。

三、韭菜炒胡桃仁原料韭菜200克 胡桃仁50克,麻油、食盐适量。制法 将胡桃仁开水浸泡去皮沥干备用,韭菜择洗干净切段。麻油入锅烧至七成热时,加入胡桃仁.炸至焦黄,再加入韭菜、食盐翻炒至熟特点 本品有补肾助阳.温暖腰膝作用。方中韭菜暖腰膝、除冷痛,胡桃仁补。肾阳、固。肾精 两者合用,以增强温补肾阳之功。若去胡桃仁而用虾仁,则; 阳之功能增强,对于肾虚阳痿者更宜:而老年人用胡桃仁较好,有温补肺。肾的作用,对于因肾阳不足,手足不温腰膝冷痛者食之为佳。

冬季进补也不可太过,注意阴与阳的平衡,在补阳的同时,还要养阴。而且要少食咸,多食苦味食物,以防伤心阳。也不宜过食滋腻和生冷食物以防伤脾胃。为了避免维生素的缺乏,还应多吃些新鲜蔬菜,如菠菜、大白菜、油菜、豆芽及水果。

药膳在养身防病中的作用

药膳具有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在应用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药物是祛病救疾,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药膳不能代替药物疗法。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选定合适之法,不可滥用。药膳在临床中的应用必须遵循中医学理论基础,运用辨证施膳,三因治宜等方法,才能达到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的目的。因证用膳

中医讲辨证施治,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血虚的病人多选用补血的食物红枣、花生、当归等,可用当归与红枣熬粥喝。妇女面白无华、头昏心悸、月经量少等阴血两虚者,则宜选用生地、阿胶、当归、枸杞等,其中阿胶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对血虚者尤为适宜。红枣黑木耳汤清热补血,适用于贫血。气虚的病人多选用人参、黄芪等,可在汤中加入山药、薏苡仁,以健脾益气。阴虚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麦冬等。肺阴虚可食猪肺萝卜杏仁汤,此汤能补肺虚,润肺燥,止咳喘。鹿角泡酒喝,适用于极度阳虚的人。补肾阳的食物和药物,如板栗、粟米、羊肾、牛肾、猪肾、葡萄、黑豆、黄牛肉、鸡肉、菟丝子、巴戟天、狗脊、杜仲等。肾阳虚可用冬虫夏草炖胎盘,此汤益肺肾,养气血,止喘嗽。另外,产后虚寒的女性可选用当归生姜羊肉汤以补血助阳。只有因证用料,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因时而异

中医认为,人与日月相应,人的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意思是说在采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时,应避开寒冷的冬天,而采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时,应避开炎热的夏天,以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药膳。麦冬炖甲鱼,最适宜女性、阴虚者夏令进补,此汤具有滋阴生津、补益精血、清热凉血、滋补肝肾之效。山药牛肉汤药食相兼,偏重于补气健脾,脾气虚弱、体倦乏力、机体免疫机能降低者,较适合夏季气虚者作为t3常食补。3 因人用膳

人的体质、年龄不同,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老人久病,脾胃虚弱,平时可常食黄芪粥,或以山药、扁豆、红枣、苡仁等做羹食用,以健脾益气,忌食生冷、辛辣、肥甘、油炸等伤脾碍胃之品,少吃多餐,不可过饱,以防诱发胸痹。年老胃弱、食欲不振者可在粥中加入砂仁、麦芽、神曲等消食健胃之品。肾精不足偏阴者可食清蒸甲鱼,首乌红枣粥,以平肝疏内滋肾养阴,忌食海腥、羊肉、辛辣之物;偏阳者食枸杞羊肉粥,以补肾助阳,忌食生冷。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这都是在药膳中应注意的。因地而异

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处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处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而南方的广东饮食则多清凉甘淡,在应用药膳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另外,为增强疗效,药膳的搭配可以灵活。如补气的可加入适量补血之品,因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密不可分。但有些情况不能乱用,如黄芪和人参只适用于补气虚,血虚的人吃了就会引起胸闷、头晕等症状。此外,阳虚者吃助阳药,更无异于火上浇油。所以,选用药膳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切不可盲目自行摸索。

浅谈药膳与健康饮食 第3篇

关键词:药膳食疗,养生保健,施膳原则,健康餐饮

药膳食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 是中医中药与食物烹饪长期结合, 共同发展的产物, 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实用科学。据《周礼·天官篇》记载, 早在3000年前的周代, 中国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系。当时将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类, 并明确提出以“食医”为先。“食医”专门负责管理周王膳食, 类似于现代临床营养医生, 这是迄今已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营养医学”的实践。数千年来, 药膳食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及人类的健康长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如今, 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药膳食疗在养生保健及各种慢性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我国的中医药学历来推崇“上工治未病”, 主张“三分医药七分养”、“药补不如食补”。这就是药膳食疗的真谛。食疗的特点大致可概括如下:

(1) 后天之本, 及早食养:

我国中医学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 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是养生延年的最好方法。所以中医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最晚也须从青、中年开始, 应尽量少吃生冷、燥热、重滑、厚腻等损伤脾胃的饮食。

(2) 食养关键, 饮食有节:

节制饮食的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饮食的品种应该恰当合理, 进食不宜过饱, 每餐的肉食种类不宜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 应做到先饥而食, 未饱先止;先渴而饮, 饮不过多, 并慎戒夜饮。此外, 过多偏食、杂食也有损健康。药膳食疗也是严格讲究用量的, 量大量小直接影响其功效, 不分剂量, 盲目食用, 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有人一次用20g人参煨汤, 服用后导致脑溢血, 这样的教训屡见不鲜。

(3) 先食疗后药饵:

食疗在补益调理方面最好能长期坚持使用。尤其是老年人五脏衰弱, 气血耗损, 而且脾胃运化功能减退, 所以先以饮食调治更容易达到药物难以获得的功效。另外, 大多数老年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 一方面难以坚持长期服药, 另一方面服药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 先食疗而后必要时用药更显妥当。

(4) 早食常宜早, 晚食不宜迟, 夜食反多损:

进食应细嚼慢咽, 切忌狼吞虎咽;应善于选食并节制饮食, 对腐败、腻油、荤腥、粘硬难以消化、浓醇厚味的食物更应该少食用;食物以轻清甜淡为佳, 以热不灼唇, 冷不冰齿为宜。

(5) 良药可口, 服食方便:

由于中药汤剂多有苦味, 故民间有“良药苦口”之说。有些人, 特别是儿童多畏其苦而拒绝服药。而药膳使用的多为药、食两用之品, 且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即使加入了部分药材, 也很注意药物性味的选择。这些药材与食物调配后经过精细的烹调, 仍可制成美味可口的药膳。

药膳多用于养身防病, 重在养与防, 它不能代替药物疗法。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选定合适的施膳之法。滥用药膳不但起不到滋补健身的效果, 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因此在应用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 因证用膳:

中医讲辨证施治, 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血虚的病人多选用补血的食物如大枣、花生;阴虚的病人多使用枸杞、百合、麦冬等。只有因证用料, 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眼下不少药膳店宣称, 食用了该店的药膳“有病治病, 无病健身”, 这种说法吸引了不少顾客。然而, 据一些经营者私下介绍, 绝大多数药膳店对中药药理并没有研究, 只是看到目前流行药膳, 便在食物中加入人参、当归、枸杞等一些滋补类中草药制作成所谓的药膳。由于在制作工艺、材料标准等方面都没有严格的规范标准, 也没有经过专家鉴定, 滋补效果难以确定。

(2) 因时而异:

中医认为, 人与日月相应, 人的脏腑气血的运行, 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用寒远寒, 用热远热”, 意思是说在采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时, 应避开寒冷的冬天, 而采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时, 应避开炎热的夏天。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药膳。

(3) 因人用膳:

人的体质年龄不同, 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 小儿体质娇嫩, 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 老人多肝肾不足, 用药不宜温燥, 孕妇恐动胎气, 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这都是在药膳配制中应注意的。现在有些药膳店随意乱用药膳配方, 有的甚至违背了因人用膳的原则, 给消费者的健康埋下诸多隐患。如人参是滋补良药, 但人参药性偏湿热, 适于补气, 可用于脾虚等症, 却不宜为阳热体质或某些慢性病人服用;又如胖人多阴盛阳衰, 不可进补银耳、燕窝、玉竹、虫草、龟板等滋阴之品;而瘦人多阴虚阳亢, 不可多食杜仲、蛤蚧、羊肉、狗肉等温热壮阳之物, 否则反而会有损健康。所以消费者不要盲目食用各种所谓的药膳, 要根据药膳本身的功效和自己的体质慎重选择, 以免食用药膳补出病来。

(4) 因地而异:

不同的地区, 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 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 有的地处潮湿, 饮食多温燥辛辣, 有的地处寒冷, 饮食多热而滋腻, 在应用药膳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5) “润物细无声”:

就是说药膳不可能吃一天就好, 要把食疗慢慢的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一天两天看不到它的功效, 但是注重食疗养生之道的人大都长寿, 这就是我们的祖先对食疗最好的总结和概括。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疾病模式的转变, 人们对自身健康的维护和疾病的防治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 有“国粹”之美誉的中华药膳, 自然成为了“将健康融入餐饮业”的个性招牌与引领者。

药膳饮食的发展与展望 第4篇

关于药膳与养生保健课论文 第5篇

日期: 05月06日

针对患胃溃疡病的病人,如何利用药膳预防或改善 自懂事以来我的胃就一直不好,曾患过好长时间的十二指肠溃疡,于是对这个论题很感兴趣,以前也看过一些老中医,吃些不知名的汤药,因不算严重自己始终也不太重视,唯有对他们说的“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印象深刻。现在,半学期的药膳与养生保健课程就要结束了,其间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感兴趣但又不了解的东西,也懂得了养生保健的重要性,便萌生了自己研究对于胃病怎样进行食疗的想法,下面是我针对患胃炎或胃溃疡病的病人,如何利用药膳预防或改善的一点学习体会。

首先了解一下胃溃疡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病。溃疡病以反复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痛为临床特点,常伴有暖气、返酸、灼热、嘈杂等感觉,甚至还有恶心、呕吐、呕血、便血。在胃肠局部有圆形、椭圆形慢性溃疡。上腹痛多次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是典型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来的就是症状。其次说说胃溃疡的传统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胃酸分泌增加和胃、十二指肠黏膜防御机能受损,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两个主要因素。治疗胃病的传统药物作用机理大多为治胃养胃,比如吃杀菌消炎,中和胃酸,强化胃动力等等。吃药治胃病,虽然可以使胃病症状得到暂时的缓解,但是大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而患者多数反反复复,久治不愈。一般药物往往只是将表面症状减轻,只针对胃部疾病多种发病临床表现做应急处理,人们往往忽视病情。在病情稍微缓解时就不再继续治疗,表现为不痛了、不酸了、不胀了、不吐了就以为病好了,不再管它了。这样就造成胃病反复发作,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慢性胃病。

而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胃溃疡属于中医胃脘痛的范畴。分为胃寒、胃热、气滞、血瘀等证型胃病可分脾胃虚寒、脾胃郁滞、脾胃阴虚等症状。主要还是靠慢慢调理,宜少食多餐,以软食为主。

至此,我对胃病有了些最粗浅的认识,也终于明白那“三分治七分养”意义了。针对患胃溃疡病的病人,如何利用药膳预防或改善 药膳是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

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且春季机体代谢增高、胃液增加,凡此种种,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更易引起或诱发溃疡病。溃疡病人除了应劳逸结合、保证睡眠、防寒保暖、稳定情绪之外

,更应该合理膳食,于是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整理出以下一些小“药方”【1】,基于药膳与养生保健的理论基础,用食疗法进补养胃,饱口福的同时解决困扰多年的胃病,何乐而不为呢。

1、鸡蛋壳焙黄研为细末,每次服6克,温水送服,主治胃溃疡。

2、红茶5克,放入茶杯中加沸水冲泡10分钟,调入适量蜂蜜、红糖饮服1日1-2次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3、牛奶250克,煮沸调入蜂蜜30克,温热饮用,1日1-2次,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4、豆浆1碗,加饴糖15克,煮沸后晨起空腹服,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5、每日饭前1个香蕉(以未成熟者为好),主治胃溃疡。

这些都是些常见易得且美味的食物,适合长期食用。此外,我平时喜食汤、粥,对此也特别关注,现也整理出一些,以供参考。

1、虫草百合鸭肉汤【6】

原料:冬虫夏草3克、百合25克、鸭肉100克。

制法:先将鸭肉炖30分钟,然后加入冬虫夏草、百合再炖20分钟,调味后饮汤并食虫草和鸭肉。

功效:健脾养胃并润肺补肾。适应:脾胃虚弱、肺肾不足,元气亏虚的患者。

2、牛奶粥 【7】

原料:大米100克,牛奶500克

制法:大米淘洗干净,加水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成粥时,倒入牛奶搅匀,继续用小火熬煮约40-50分钟即成。可直接食用也可根据口味加糖或盐。

功效:补益气津养胃生肌。

适应:适合气阴不足的胃病,即气短、乏力、口干、内热的胃病患者,也适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3、双鱼汤【6】

原料:花胶100克,鲜鱼腥草100克

制法:花胶用水泡半天,切成细丝,加入1500毫升水,旺火烧开后,改小火熬煮约50分钟,再加鲜鱼腥草滚10分钟即可,调味后食花胶饮烫。

功效:清胃生肌止痛。

适应:胃热患者,即经常感觉胃里有灼烧感,及因热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4、胡椒猪肚汤【6】

原料:新鲜猪肚一个,白胡椒15克

制法:将胡椒打碎,放入洗净的猪肚内,用线扎紧猪肚切口,放入沙锅内慢火煮至烂软,汤中放入少许芫荽调味,将猪肚捞起,弃肚内胡椒,食肚肉饮汤。

功效:温中健脾、和胃正痛。

适应:胃寒患者,如经常因为吃凉的食物而腹泻的患者。

5、养胃佛手粥【6】

原料:佛手柑10-15克,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佛手柑煎汤去渣,再加入粳米、冰糖同煮为粥。

适应:肝郁、胃胀的患者。

6、桂圆松子仁汤 【7】

原料:桂圆40克,松子仁2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桂圆去壳后洗净,松子仁洗净,两者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用中火烧开,改用温火煮10分钟,加白糖,过约10秒钟关火即成。功效:桂圆肉能补脾益胃、养血安神、益心补气。松子仁能滋阴、熄风、润肺。两者共食,更能起到养胃滋补的作用。

7、香菇粥 【7】

原料:小米50克、香菇50克。

制法:先煮小米粥,取其汤液,再与香菇同煮。每日服3次,持续服用有效。

功效:大益胃气。适用于气虚食少,有开胃肋食用。要把养胃当成一项长期的保健事业

保持身体健康是进行一切学习、工作的前提,不要等身体不适时才知健康的可贵,才想到治疗与养护,日常饮食中就该多多注意,现介绍一些养胃食物及相关药膳: 1.五谷杂粮:梗米、玉米、粟米、高粱、小麦、莲子、荞麦、甘薯等 1)莲肉糕 【7】

原料:糯米500克,莲心肉、白糖适量。

制法:莲肉洗净去心,煮熟压烂碎,糯米与莲肉渣泥拌匀,加水适量,蒸熟,待冷后压平,切块,上盘后撒白糖一层即可。功效:主治慢性胃炎。

2.肉蛋类:猪肉、猪肚、牛肉、狗肉、鸡肉、鹌鹑等 1)葱姜养胃肚条【6】

原料:葱50克,熟猪肚500克,生姜50克,植物油9克,盐3克,料酒5克,味精1克

制法:把猪肚切成细条,葱切成段,姜切成丝,锅中注油烧热,爆香葱段,姜丝,烹入料酒,加入肚条翻炒均匀,加入盐烧熟,加味精即成.功效:适用于胃寒,胃下垂,溃疡病患者

3.水产品类:草鱼、鲫鱼、鳝鱼、黄花鱼、带鱼等 1)鲫鱼糯米粥 【4】

原料:鲫鱼1~2条,糯米50~100克,调料适量。

制法:鱼去肠杂,与粳米煮粥,粥熟后将鱼骨刺去掉,加入调料即可服食。功效:主治胃病,慢性胃炎。

4.蔬菜类:番茄、红萝卜、白萝卜、生姜、大蒜、大头菜、莲藕、南瓜等 5.水果类:苹果、香蕉、橙子、木瓜、甘蔗、大枣等 1)白玉木瓜汁 【7】

原料:玉米、白扁豆各60克,木瓜15克。制法:将玉米、白扁豆与木瓜加水煎汁饮服。功效:主治胃炎。

6.其它类:菌类、蜂蜜等 1)蘑菇养胃菜心【7】

原料:青菜心500克,干蘑菇50克

制法:把蘑菇用温水洗净,菜心根部十字劈开,洗净,炒锅加植物油至六成热放心菜心翻炒,加盐,鲜汤,白糖等佐料继炒至软熟捞出置盆内,再将蘑菇.料酒入锅加鲜汤煮沸加盐.味精.色薄芡,盛入菜心盆上,淋上麻油即成.功效:胃炎,溃疡病患者适用.2)淮山蜂蜜煎 【6】

原料:淮山30克,鸡内金9克,蜂蜜15克。

制法:淮山、鸡内金水煎取汁,调入蜂蜜,搅匀。日1剂,分两次温服。功效:健脾消食。用于脾胃虚弱,运化不健之食积不化、食欲不振等。对于患有胃溃疡病的病人,无论是治还是养,平时还要多注意调理,一是要放松生活节奏,二是把好饮食关,三是

适当进行运动。长期坚持健康正确的生活方式,对于胃溃疡的防治是非常有好处的。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胃病诊断与中医治疗图谱》 作者:姚保泰 郭之平吕霞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9 【3】好大夫在线:http:// 【7】《贝太厨房:四季养生餐》 作者:萨巴蒂娜

浅谈药膳与健康饮食 第6篇

谈起药膳,很多人都会认为这似乎是一个离我们生活很遥远的话题。一方面,由于我们已步入信息化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习惯于快病快治,很多时候会忽略我们的健康和对各种疾病的预防,也就是中医里说的治未病,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文化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不再密切,更不用说繁琐讲究的中医养生和与之密切相关的药膳与养生保健了。然而我认为,在全球化社会的当下,我们更应重拾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中医保健以其博大精深而流传千古,其中很多的知识在当下依然对我们的保健养身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不应忽略它们。而且事实证明,现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已开始关注食疗,关注药膳,大学里开设与药膳相关的课程,我们从中学到的应不仅是药膳方面的知识,更多的应该是培养了解中医,实践药膳的兴趣,并把这些传统与文化应用到当下,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份健康与和谐。

今天,我在这里要研究的是电脑族保健药膳方面的应用,我试图为传统文化搭建起联系当今生活的桥梁,让古典古籍里的知识更通俗化,更方便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我所挑选的药膳食材也尽量是常见的,希望在不用很名贵的中药材的同时也起到保健养生的效用。

应该说,电脑在我们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逐渐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上班工作还是学习娱乐,我们都要用到电脑。有些上班族常常是一整天都坐在电脑前,完成各项任务的办公,校园里我们同学的学习,如写论文做项目等等,同样也需要长时间花在电脑前研究,于是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成为威胁到我们健康的潜在因素。据调查,常用电脑的人中感到眼睛疲劳的占83%,肩酸腰痛的占63.9%,头痛和食欲不振的则占56.1%和54.4%,还会出现自律神经失调、忧郁症、动脉硬化性精神病等。这些小的问题看似貌不惊人,可长时间积累下来,对我们的健康损害还是很大的。

我在这里归纳了,久坐电脑前人群的几大症状。1.久坐伤肉:

久坐不动,气血不畅,缺少运动会使肌肉松弛,弹性降低,出现下肢浮肿,倦怠乏力,还会使直肠附近的静脉丛长期充血,淤血程度加重,从而使人的痔疮加重。

2、久坐伤神损目:

久坐不动,血液循环减缓,则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伤神损脑,由于长时间用眼,会出现眼睛干燥、酸胀和视力下降。

3、久坐伤心脏:

久坐不动血液循环减缓,日久则会使心脏机能衰退,引起心肌萎缩。久坐血液循环迟缓最容易诱发心肌梗塞和脑血栓形成。

4、久坐伤胃:

久坐缺乏全身运动,会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日久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5、久坐损筋伤骨:

久坐颈肩腰背持续保持固定姿势,椎间盘和棘间韧带长时间处于一种紧张僵持状态,就会导致颈肩腰背僵硬酸胀疼痛,或俯仰转身困难。特别是坐姿不当,还易引发驼背和骨质增生。6.久坐电脑前还会遭受大量辐射。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除了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外,在不可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的情况,还可以通过食用药膳来改善身体状况。

下面是我针对以上不同的症状,查阅不同资料,给出的建议相关药膳。一.活血化瘀药膳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血能载气,二者不能分开”。气血不畅者身体的抵抗力变低,寒邪从肌表侵入,就容易引起感冒。此外,寒性凝滞,易致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身体器官得不到血液的营养,疼痛则随之而来,因此可多食枣、党参、枸杞。1.高丽参田七炖猪蹄掌

做法:高丽参15克、田七10克、猪蹄掌50克,隔水炖一小时。

效用: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适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患者。2.阿胶蜜枣炖鸡

做法:阿胶15克、蜜枣1个、鸡肉50克,隔水炖一小时。

效用:此汤有补血养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气血虚弱、头晕、失眠、胃痛者。3.党参杞子红枣炖鸡

做法:党参30克、杞子15克、红枣15克、鸡肉150克,隔水炖。效用:此汤既能补气血又比较平和,一周吃两次即可,适宜虚不受补的人。二.明目药膳 1.三红汤

取山楂三四个,红枣五六个,枸杞十几粒,山楂和红枣都掰碎,像沏茶一样用开水冲泡,每天当茶喝。山楂可以活血化瘀,红枣补中益气,枸杞滋阴,“三红汤”兼顾了补气滋阴化瘀的作用,可缓解眼睛干涩。2.枸菊决明子粥

决明子15克,菊花10克,枸杞1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粥,每日1次。该粥也可在服用时加些蜂蜜,能增加其润肠作用,枸杞同时有明目效果。3.金银花饮明目

金银花10克,车前叶10克,霜桑叶10克,白芷10克,白糖适量。将以上4味药物加水适量,煎汤(轻煎),再加入白糖,代茶饮用,可祛风清热。4.桑葚粥

桑葚30克,糯米60克,冰糖适量。将桑葚洗净后与糯米同煮,待煮熟后加入冰糖。该粥可补肝养血、明目益智,用于肝亏肾虚引起的头晕眼花等症。三.健脾助脾药膳

1.益脾饼

做法:白术30克,干姜6克,红枣250克,鸡内金15克,面粉500克。将白术、干姜用纱布包成药包扎紧,放人锅内,下红枣,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熬煮1小时左右,除去药包和红枣的核,把枣肉捣拌成枣泥备用。再将鸡内金粉碎成细末,与面粉混合均匀,再将枣泥倒人,加盐、水适量,和成面团,做成薄饼,用文火烙熟即成。

功效:健脾益气,开胃消食。适用于食欲不振,慢性腹泻, 慢性胃肠病等。2.茯苓包子

茯苓30克,面粉1000克,鲜猪肉500 克。将茯苓加水适量煮,提汁液3次,取得茯苓水500克。以茯苓水与面粉和成面团,加工作成包子。可安心 养神,健脾开胃,除湿化痰效用,适用于脾胃虚弱,心悸失眠等。四.缓解劲椎酸痛药膳 1.川乌粥

生川乌12克,香米50克,慢火熬熟,下姜汁1茶匙,蜂蜜3大匙,搅匀,空腹啜服,可散寒通痹,适用于经络痹阻型颈椎病。2.杭芍桃仁粥

杭白芍20克,桃仁15克,粳米60克。先将白芍水煎取液500毫升,再把桃仁洗净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二汁液同粳米煮熟。饮此粥可活血,养血,通络,适用于气滞血瘀型颈椎病。3.参芪龙眼粥

党参、黄芪、桂圆肉、枸杞子各20克,粳米50克。将原料洗净,党参、黄芪切碎先煎取汁,加水适量煮沸,加入桂圆肉、枸杞子及粳米,文火煮成粥,加适量白糖即可。可补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亏虚型颈椎病。五.防辐射养生花茶 1.黄芪茉莉花茶

黄芪10克,茉莉花0.5克,加85摄氏度开水浸泡一小时。可预防电脑辐射影响人体的循环、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减少电磁波诱发癌症的机会。2.生地栀子花茶

生地10克,栀子花3克,加85摄氏度开水浸泡一小时后饮用。可预防由于电磁波导致未成年人钙离子剧烈流失而引起的骨骼发育异常,以及耗伤肝血而引起的记忆力下降和造血功能下降。六.适于久坐痔疮药膳 1.苍耳粥

苍耳子15克,粳米100克。先煎苍耳子,去渣,后入米煮粥,空腹服用。此方有祛风消肿功效,适用于痔疮下血。2.桑仁糯米粥

桑仁100克,糯米150克。将桑仁煮取汁,和糯米同煮成粥。每日1~2次,空腹食用。此方有滋补肝肾、养血功效,适用于痔疮下血,烦热消瘦等症。3.蕹菜蜜汁

蕹菜2000克,蜂蜜250克。将蕹菜洗净,切碎,捣汁。将菜汁放锅内,先以 武火,后以文火加热煎煮浓缩,至较稠厚时加入蜂蜜,再煎至稠黏时,停火,待冷装瓶备用。每次以沸水冲化饮用1汤匙,每日2次。此方有清热解毒、利尿止血功效,适用于外痔。

总的说来,对于久坐电脑前的人群,不可避免地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这是一种身心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是由健康向疾病转化过程的一个过渡阶段。与疾病相比,针对亚健康的策略在于“养”而不在于“疗”,因此药膳保健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的选择。药膳的制作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注重辩证论治,药食的选择以本草学为依据,注意药食的四气、五味、归位、升降沉浮的理论,注意保护胃气,要求“四时皆以胃气为本”,“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对我们的机体具有综合性的营养作用,正因为有这些特点,所以药膳比普通的食疗有更好的效果。

所以,药膳的应用与推广应该是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群提出不同的保健方案,让药膳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更方便为我们制作。在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关注养身保健的当下,药膳的普及和中医理论的推广也将受到更多的关注与讨论,我们期待这一传统文化的瑰宝能够继续流传,我们也期待校园里对药膳的介绍与交流能更加丰富多彩!

上一篇:广告牌报价单模板下一篇:油田质量监督及经济效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