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模式

2024-09-15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模式(精选9篇)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模式 第1篇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模式

小学科学教学高效课堂一般采用“探究发现法”。主要包括以下过程:

1.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探究的准备。------------“意”

2.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的假设和猜想。------------“疑”

3.指导学生分组观察、实验,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获得发现知识的实验基础。------------“探”

4.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探究的结论。------------“议”

5.归纳总结,将发现的规律应用于实践,并进行反思,生成新的探究主题。------------“获”

“探究发现法”亦可称为“五步教学法”,即“意、疑、探、议、获”。意——设置意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疑——师生共同提出问题,选择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同时提出对该问题回答的猜测和假设;探——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其中包括设计探究的方法与步骤、选取有结构的材料、提出探究的注意事项等;议——组织学生分小组对探究的内容(如实验、观察、制作、统计等)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使同一小组学生取得共识,形成初步结论;获——获取浅显的知识结论和探究知识的方法。包括全班学生共同交流各小组的探究过程与方法、知识结论、展示学生制作的作品等,在全班形成共识。同时引导各小组对猜测和假设进行验证,提出新问题供下次探究。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模式 第2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构建小学科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

一、灵活把握教材,做到合理安排

1、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用教材教”并不意味着教学可以“任意施为”。它必须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熟练把握的基础上,是在充分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之上实施的。教学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知识背景和特点来进行教学。

2.把握教材的内涵,扩展教学内容。例如《磁铁》一课中,教师在研读懂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的基础上,学生知道磁铁可以隔着一些物体吸铁后,设计一个装有水和一元硬币的塑料杯,让学生想办法在不打湿手的情况下,把一元硬币取出来。既巩固所学内容,又去尝试解决一些问题。

3.教师应是课程的创生者。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更应具有教研能力,具有课程设计的能力,特别是要有这样一种能力——能够捕捉到学生感兴趣的物体或事件,及时地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其实就是在创生课程。组织学生对这些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和探究,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质疑、探疑、释疑。例如一些突发事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天空中的日食、汶川的地震、成灾的海藻„„这些都是可以和课堂相联系。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断用层层深入的问题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教学中,教师展示各种情景,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质疑,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科学探究是科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和实验验证、交流表达等过程。而这些过程的经历首先便要发现问题。科学探究是一种思维状态,更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心理倾向。因此,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是探究活动得以开展的首要条件。首先,创设的情境要能使学生通过观察,产生具体的问题。其次,情境的创设开放度不能太大,应避免产生太多无法研究的问题。第三,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不能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潜在的认知指向和教学内容、方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引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动机。同时,这种潜在的动机力量,还会使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经验,这种成功的学习经验又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新的满足。

三、高效课堂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主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把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激发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活动,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懂得思考。在《昼夜交替的解释》教学中,学生无需教者多加指导,就设计出形式多样的验证昼夜交替的实验方案。在汇报的时候,他们很自然地提出:我们的解释是否合理呢?孩子们进行了大胆地假设:可能和„„有关,继而进行了预测,接下来,学生根据各自的猜想去通过实践加以验证,发现影响昼夜交替的因素,与同伴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以及分析失败的原因。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对结果太在意,他们完全沉浸在与同伴真诚合作的快乐之中。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种有益的经历。

四、教师有效引导、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理应全程参与指导,只是要掌握好指导的“度”。指导并非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启发思维,适时地点拨,指导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表现为启迪和激励。如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可给予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完善方案;在学生开展实验时,教师应全程参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帮助;在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围绕关键问题开展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闪光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引导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给孩子们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观察、质疑、猜想、探究、归纳,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与需要探究的问题之间建立起联系。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观点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思维。还可以引导其他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开展讨论、交流,从而从学生中产生新的想法。有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信息方面的支持,比如利用一些图示、课件进行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仔细观察,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

五、高效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听,会忘记;看,能记做;做,才能会”。学生在获得亲身体验后会形成诸多的感受,这种感受是教者无法用言语,用知识的范畴向学生传授。通过亲身经历,他们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感受到了成功后的喜悦,甚至那份挫折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而这所有的一切却不是只凭教师的语言学生所能感受得到或领会得了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科学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学生——人的发展,展示学生的多样性,而这些只有教师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才会发生。科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学科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用科学,改善人们的生活。在学生心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一个发明者,一个创造者。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初探 第3篇

备好课对提高科学课效率来说尤为重要。首先要备好教材,认真钻研教材,知道教学的重难点,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教师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顺利地突破难点。其次要备学生,要准确了解学生现状,明白学生的认知起点在何处。再次是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是信息储备,二是相关知识准备,三是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四是实验材料的准备。

教师在熟练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如,教学“土壤与植物”时,本课的内容紧紧结合儿童的实际,研究自己周围的土壤,增加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认识。在前一课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土壤的概念,对认识某一事物也有了自己的方法与经验,会利用各种感官去认识研究对象。土壤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着的物体,大多数植物赖以生长,土壤与人类关系密切。知道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

课前教师要让学生搜集有关土壤与植物的图片、文字资料;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准备好本课的实验材料———三株长势大致相同的同一种植物、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确保本次探究的顺利进行,再认真准备好实验记录、研究结果、资料卡等。通过这些准备,学生明确了本课学习内容(土壤与植物),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搜集查阅信息)和情感态度(赞美土壤)。

二、营造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

高效课堂应该确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点,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课堂上营造公平、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课堂状态下,学生才能心情愉悦,乐于接受新知,主动探索未知,也就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这样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促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有趣的沉浮”一课时,先让学生猜想一些物品放到水中是沉下去的还是浮上来的。橡皮、砝码、泡膜,这些东西学生都猜得很正确。但如尺子、橡皮筋等等一些不容易看出来的东西学生的意见就会不一样。这个时候,引导学生做实验来证明。又如,教学“沉下去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时,先让学生猜想,学生的答案不一致,会想到用实验来证明,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知道了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在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多样性

一堂高效的科学课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引入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紧扣教学内容抓住小学生喜新好奇的心理特点,充分运用科学课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外联系,巧设诱因,引发学生兴趣,产生求知欲望,使之及早进入学习状态。如:苹果熟了,为什么掉在地上而不掉在天上?动物有尾巴,为什么人没有尾巴?学生的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那么整个课堂气氛就显得非常活跃,接下来的教学就会非常关注,教师无须多说。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动的心理因素。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实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生动、有趣、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比如,在教学“热空气”一课时,用酒精灯和小纸片的装置演示了生活中“炉火上方晾晒的手帕不断飘动”的生活现象,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回忆。许多学生都急切地发出疑问:“为什么火炉上方的手帕会不断飘动呢?”“是什么使手帕不断飘动的呢?”……学生带着自己急于了解的问题,一个个积极主动,跃跃欲试,然后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测、交流、质疑,发现和解决自然科学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成为优化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它的运用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在教学“认识火山成因”时,我们不可能也没有条件通过直接认识获取事实材料,这个时候我利用了多媒体展示火山喷发的现象,生动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我们只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课前充分备课,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大胆创新,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我们的引领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才能使我们的科学教学课堂成为高效课堂。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模式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高效教学;科学教学;教学模式

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初中教育阶段很多学校看重升学率,忽视科学教育,在很多时候科学教学侧重理论灌输,却忽视了教学效益,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感受。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低下,甚至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低于正常学习效率及无法适应科学知识学习要求的情况,表现出焦虑、厌学等情绪,学习信心低下,积极性不高。想要转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转变教学思路,构建新型课堂形式,积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一、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现状

科学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占据着重要位置,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科学知识、理解自然现象的重要课程。但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并不理想,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且教学内容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多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实验课内容少、课时少。课堂上完全以“教”为中心,学生积极性不高,很少提出自己的疑问,多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对科学知识一知半解,甚至存在认知误区,一些科学现象没有正确理解。科学知识具有严谨性和抽象性,知识点承上启下。若实际学习中学生对某一部分知识理解不正确,将严重影响后续学习,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思路,思维跟不上课堂节奏,学习信心和积极性将受到打击。且这种教学模式不宜削弱知识抽象性,易造成学生学习困难,难以获得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初中科学教学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二、初中科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当前大多初中科学课堂诸多方面有待改进。为构建高效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科学教学质量,教师应转变教育思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初中科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转变教育理念

教师应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走出以往的教学思路,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学习效益,突出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将知识直接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效理解知识内涵,利用科学知识魅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获得快乐体验,而不是抱怨难知识懂难学,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主动探索科学知识。

2.加强实践教学

科学知识实践性强,很多知识点和科学现象具有抽象性特点,需要通过实践与实验才能正确理解,单纯理论灌输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虽然当前很多初中学校都建设了实验室,但实验室应用率却非常低下,实验课较少,以理论课为主,导致学生对知识无法有效理解。为削弱科学知识抽象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应增加实践课程,多开设实验课,将实验课作为科学教学重点内容,让学生能通过实验理解和验证科学知识。这不但能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活跃课堂气氛。但具体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必须要做好课堂管理。

3.生活化科学教学

科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科学教学素材值得利用。因此,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挖掘知识,获得有益启示,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生活化教学模式灵活性强,能削弱知识抽象性,使知识更好理解,便于学生接受,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情景教学法,再现科学现象,让学生对真实科学现象产生联想,正确理解知识点科学内涵。不仅教学内容要生活化,作业布置也应走生活化路线,从而使作业效果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不是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实际上很多时候笔头作业形式无法发挥有效教学效能。因此,教师应布置与生活相关的科学作业,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意识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是初中教育阶段重点内容,但诸多知识点都具有抽象性特点,所以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存在困难,跟不上教师思路。为削弱科学知识抽象性,提高教学质量,应构建高效科学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布置生活化作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圣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自然科学教学中应用策略及其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3.

小学如何开展科学高效课堂 第5篇

摘 要 科学课的教学应该是将科学知识的传授以科学实验的过程与方法所展示出来,不是重在简单的讲授,而是以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去获得、去感知、去理解、去 掌握。科学课的本身就是教给孩子们科学的技巧、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因此科学课高效教学要从研读教材开始;科学课高效教学要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 心;高效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归纳;高效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有没有发展。关键词 高校课堂 探究

一、科学课高效课堂教学要从研读教材开始

以往,教材总被视为“圣经”,一堂课都是围绕教科书进行,教科书中编排的顺序就是 教学顺序,教科书中的内容就是课上教师所要教的内容,来不得半点更改。而新教材,打破了以往陈旧的课程观念。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成圣经来念。新课 标也指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一)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用教材教”并不意味着教学可以“任意施为”。它必须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熟练把握的 基础上,是在充分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之上实施的。如教学四年级下册11课《种茄子》一课时,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植物的一生。让学生自由结组回家种植。过了几天一问,种茄子的学生少的可怜。于是我就将这个实验进行改动,让学生带来各种各样的大饮料瓶,在教室里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通过这一改动,使 学生有了充足时间观察,同时将科学课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增强。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内容,又保护和提高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让 学生知道科学课学习不仅在课堂上,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二)教师应做课程的开发者、创生者

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更应具有教研能力,具有课程设计的能力,特别是要有这样一种 能力——能够捕捉到学生感兴趣的物体或事件,及时地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其实就是在创生课程。组织学生对这些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和探究,让学生有 充分的时间去质疑、探疑、释疑。例如一些突发事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如讲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先提去年日本海啸、讲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时可联系我 国的航天技术……这些都是可以和课堂教学相联系的。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断用层层深入的问题保持学生的探究兴 趣。

二、科学课高效教学要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

(一)高效课堂教学首先是学生自主的学习

我这堂课讲什么呢?以往我们教师备课时总有这么一种定式。教师没有更多地考虑如何 让学生去摸索、去探究,让学生达到探究的目标,获得科学概念。因此高效的课堂,还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在四年级下册《燃烧的秘密》一课中,在研究燃烧 的秘密时,一些学生可以创设出新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在汇报交流时,学生也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学生所进行的是自主的探究、自助的实验和个性化的 实验总结。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创新的能力得以有效培养,才能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高效课堂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主要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把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 力。激发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活动,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懂得思考。

1、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自主探索的氛围。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材关注的重点转入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科学探究活 动成为课堂自然的需求上。活动前准备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冀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设计以学生身边的资料或亲历生活中的事情为主线,通过学生准 备课堂的实践性资料和搜集相关信息资料的活动,做好方法与心理准备。这样的设计,为教学注入了更多的学习设计的内涵。课前准备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交 流、形成师生之间平等、理解、互相尊重的融洽关系,让和谐的氛围成为探究活动生成的“营养液”。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小草和大树》一课时,教师上课前带领学生到学校操场和田野里采集各种植物,在采集过程中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植物的特点、给植物分类等,引领学生在探究中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学生课堂上的科学探究活动有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和比较明确的目标。

这 样,教师在课堂上就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效率。在教学《常见的力》一课时,课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的找生活中各种各样 的力:用手拧湿毛巾的力、吸引曲别针的力、使小船浮在水面上的力、使头发贴近梳子的力、当放开手橡皮会落向地面,橡皮受到的力;当双手向两边拉长皮筋时,所要克服的力是皮筋的力等活动中,与学生一起体验力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活动中体现出的和谐氛围,以及学生的激情参与,充分证明了活动前做准备的作 用。在这样一个个渐进活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了活动准备的重要性,体验到了科学探究时师生间、同学间融洽的关系,活动准备会自然地融入到科学学习过 程中,为有效、愉悦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亲历灵活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课的乐趣

要想在40分钟里获得最大限度的效益,关键是把握好探究重点,设计有发展梯度、符 合逻辑规律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在教学三年级《浮与沉》一课时,设计本课第二课时的主要探究问题“怎样使沉着的物体浮起来?怎样使浮着的物体 沉下去?”时,分析学生的认知背景,从科学现象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切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了类似科学研究的探究方式“提 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小组合作实验——搜集整理信息——交流结论”,这种探究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以实现。

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发展各种能力。使 学生在经历探究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初步了解通过改变物体形状、增大空间等因素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认识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方式 与手段。在小组代表交流本组探究过程中的发现时,运用创造性思维中的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初步归纳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交流“总结拓展”环节,首先根据同学们掌握的方法,解释一下几个开始上课时的小 实验;然后,展示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图片,学生将探究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应用于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改变物体沉浮的理解,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科学与生 活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学生的交流,深刻体会“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高效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适时引导

在教师设计的活动或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中,教师应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会遇 到什么困难?教师怎样指导?哪些是学生思考不到的或者考虑不全面的?这都是需要教者适时把握的。过早地介入,学生思考得不够成熟,丧失了反思的机会。过迟 地介入,学生由于长时间地碰到难题而没有得到解决,会丧失以后探究的信心。因此,教师应是小组中的质疑者,是生疑的非难者,是探究的引导者,是释疑的促成 者。如前段时间在教学的三年级《磁铁的力量》属于游戏里的科学这一单元,在本节教学中,学生先通过自己实验(玩磁铁)从而发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道理,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适时引导,用反问、诘问、假设等方式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依据,这样才有利于后面的全班交流讨论。

三、高效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归纳

在课堂实验教学中多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归纳。这更有利于学生找到“证据”说明自己的假设,并说服别人。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才能使高效课堂教学得以实施。

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16课《我在长大》一课时,课下搜集自己各个年龄段身高、体重的具体数据,然后把搜集的到信息制成曲线图,引导学生观察曲线图的变化,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的确在不断长大。

四、高效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有没有发展

高效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当前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因 此,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标准。当然,学生的进步不能只局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不能只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更要靠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总结加工。但把知识转换为技能是要靠训练的,这种训练能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学习成绩;但这种技能也能压抑人的创造 性、想象力。所以高效的科学课堂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其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

如:《寻找动物和植物》一课,学生通过室外的探究活动,观察记录了许多的小动物和 植物,并发现了好多有趣的现象。在组织学生汇报时,教师专门问学生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儿?学生有的说发现了“蚂蚁正在搬运蟋蟀的尸体”、有的说发现了“杨 树的叶子背面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小虫子,正在休息”;有的说发现了“一个马蜂窝”……学生个个听得津津有味,并且用心体验着由于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而带 来的知识视野拓展的收获喜悦。多次地体验、收获后,学生的探索精神就会更加强烈并逐步发展起来。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模式 第6篇

教学模式

教师学习科学发展观总结:走科学发展之路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本学期,学校党支部组织我们进行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认真学习,使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要求。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现代发展模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科学的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机制、教育机制、成长机制。促进学生、老师、学校及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源自教育资源的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在所有的教育资源中,教师无疑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具决定作用的资源。所以,要把教育纳入科学的现代发展体系,教师这种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就是最关键的突破口。那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与要求下,教师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对传统教育观下的“教书匠”要辩证反思,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求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通过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浅显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工作中力求做到: 一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

这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主题。因为无论教育规模如何发展,但最终衡量工作的标准是能否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首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完善育人体制,在学生管理上做好大与小的结合、远与近的结合、堵与疏的结合,逐步形成管理的纵横网络,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式管理育人模式,使得育人环境没有死角,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是要明确责任,开拓性地作好本职工作。

党的十七大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并为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性目标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 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的新的任务。特别是把教育工作作为民生问题之首,用较大的篇幅对基础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倍受鼓舞,同时也深感基础教育事业将承担起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我要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努力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体现在新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局面中。

三、教师是追求高效课堂的探索者与实践者

科学的发展不是消耗式、粗放型的发展,而是注重科技含量的集约型的发展。这种理念在教育上主要体现为追求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追求中身处一线的教师是理所当然的探索者与实践者。

高效的课堂首先意味着对课堂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包括环境、教师、学生、教学用品、教材及辅助书籍等,当然,还包括宝贵的时间。这些资源按照不同的教学需求进行着不同的组合,这些组合无疑是多样的、复杂的、多变的,但最重要的是它是不是高效的。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应不断积累有效组合的经验,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在所有的课堂教学资源中,教师与学生是最为关键的,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是使这两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中 心环节,也是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突破口。此外,环境、教学用品、书籍、时间等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很重要,教师要在探索中思考如何从宏观上把握课堂的全局,努力体现资源整合的优势,寻求满意的课堂效果。

创建高效课堂需要有“成本效益”理论意识,教师应该努力思考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课堂效益。如何让学生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容量的知识。一堂课的成本除了上面所述的可用资源外,还包括教师在课前的备课、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等等,我们最需要节约的成本主要就是学生的付出,这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治本之策,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途径,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不是在课堂知识阐释的清晰程度,而在于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学习有法,而无定法。准确地说,学法指导就是教师要自觉地给学生灌输这一思想,传递学法的有效信息,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到科学的、可行的、适宜的方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付出都可以减轻了,成本也就降低了,课堂的效益也会得到很好的提高。

高效的课堂还需要高效的教育手段。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普及与运用已成为衡量一个教师是否适应时代需要的重要标志。现代教育技术在辅助教学中所体现的直观性、通俗性、趣味性等特点是传统教育手段无法媲美的,它为我们提供的powerpoint、flash、autherware等平台,具有强大的教学辅助功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会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成功地实现课堂教学目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科学发展观下的教师必然是和高效联系在一起,探索高效课堂模式,是当今时代下的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工作总结 第7篇

王维义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意义、才是高效的?对于这个问题,通过学习、思考和教学实践中的反思,获得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前做好预习,教师做好准备。

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理解教材、钻研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合理设计实验活动。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需的教具,积极为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保障高效的课堂的关键。因此可操作的、成功的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基石,合适的材料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所以在课前老师要经过反复试验,以求找到最佳的材料。同时,老师在课前动手做实验,既节约时间,控制课堂节奏,又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让学生充分展示。

课改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真正有效,让学生真正合作学习呢?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地、整体地研究,袪除那些繁杂偏乱的或者易懂的无必要的合作,其次我们在明确合作探究目标的基础上,小组分工要明确。教师必须先分配好小组的成员,小组长,小组组员的分工,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承担,让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然后建立合作机制。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最后还要教师适时引导。由于在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三、正确评价、大胆尝试。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老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影响。让学生们大胆的到展示版前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总之,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这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不断地完善,让科学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高效。为学生将来学好物理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效课堂工作总结

王立平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意义、才是高效的?对于这个问题,通过学习、思考和教学实践中的反思,获得以下几点体会。

一、做好课前准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理解教材、钻研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合理设计实验活动。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需的教具,积极为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保障高效的课堂的关键。因此可操作的、成功的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基石,合适的材料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所以在课前老师要经过反复试验,以求找到最佳的材料。同时,老师在课前动手做实验,既节约时间,控制课堂节奏,又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关注过程。

课改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真正有效,让学生真正合作学习呢?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地、整体地研究,袪除那些繁杂偏乱的或者易懂的无必要的合作,其次我们在明确合作探究目标的基础上,小组分工要明确。教师必须先分配好小组的成员,小组长,小组组员的分工,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承担,让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然后建立合作机制。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最后还要教师适时引导。由于在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三、把握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老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影响。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探究 第8篇

一、小学科学的重要性

人在幼儿阶段, 好奇心探索欲是最强的时候, 他对自然现象总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例如, 小朋友总是会问下一些奇奇怪怪的科学问题:天为什么是蓝, 还为什么也是蓝的, 我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打雷要下雨等等的问题, 好奇和探索欲是发现科学两个最重要的精神, 人到了成年这种好奇心和探索与就会逐渐的减退, 因此幼儿时段是学习科学的最好时期。如果一个孩子在幼儿时能够得到良好的科学培养, 那么他在未来的就能够的得到比较高的发展, 他的智力水平, 思维能力以及思辨能力都会略高于常人。反之, 如果一个孩子错过了科学培养最佳黄金期, 那么他未来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要知道人的每一个时期都会不可复制, 一旦错过就无法挽回, 因此, 在孩子幼儿时期提高他们的科学综合素质, 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呀!

二、小学科学课堂的现状

1.过分的强调科学探究这一单一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的确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并且他在科学学习方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如果一味的强调科学学习的方式, 那就会使得科学学习研究的的不全面, 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学习的关键是要打好学习的框架, 以便日后在其之上添砖加瓦, 如果只是注重一味的修饰某一根柱子就会造成日后学习科学知识的不全面。

2.给予学生过多的自主权

现下的教育的确需要鼓励老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要知道在小学阶段的孩子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及在这一阶段的孩子有他们特有的天性。首先在这一时期的孩子, 他们的知识水平有现, 心智还处于刚刚萌芽的阶段, 如果所有的科学探究都要孩子自己去独立完成这很显然是不现实的, 而且, 在这一时期的孩子虽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他们的耐性还是明显有欠缺的, 在加上孩子身上爱玩的天性, 使得他们很难独立的去完成科学学习。

3.过分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科学概念的形成

科学概念的形成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科学的培养都是一样重要的, 他们之间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在科学教学课活动中科学探究离不开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也离不开科学概念, 对于他们的学习是不可分割的, 而现实是教师教学中过于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 忽略帮助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 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要将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概念完美有机的统一起来。

三、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

1.多元化的学习方法

因此在科学教学上, 应该要将科学的教学内容, 它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有机的结合。做到科学学习的完整性, 以及全面性。要对科学课堂进行分类, 比如在上科学实验课的时候老师就应该要强调学生要以探究活动为主, 鼓励学生积极的去探究实验的现象;当在进行科学观察课的时候就应该要鼓励学生去细致的观察, 引导学生要以观察为主;而科学阅读课就应该要以阅读探讨为主, 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分组, 对某一个科学问题进行探讨, 通过查阅资料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结论, 这事探讨的结论如何已经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通过在科学阅读课上, 学会查阅资料,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如何去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也学会了如何去看待别人的观点, 以及在不同的观点之下擦出智慧的火花。

2.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

在给予学生自主权的同时也应该要注意“适度”二字, 要了解这一时期孩子的特点与天性, 老师需要在学生的身边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带领着学生去进行科学的实验探究, 帮助他们引导他们。例如在上《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一课。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 教材设计以自主探究为核心, 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验机会, 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 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过程, 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

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既要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 也不能忽略了帮助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 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要将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概念完美有机的统一起来。帮助学生打好科学学习的知识框架, 整理脑中的科学概念, 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初探 第9篇

备好课对提高科学课效率来说尤为重要。首先要备好教材,认真钻研教材,知道教学的重难点,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教师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顺利地突破难点。其次要备学生,要准确了解学生现状,明白学生的认知起点在何處。再次是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是信息储备,二是相关知识准备,三是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四是实验材料的准备。

教师在熟练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如,教学“土壤与植物”时,本课的内容紧紧结合儿童的实际,研究自己周围的土壤,增加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认识。在前一课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土壤的概念,对认识某一事物也有了自己的方法与经验,会利用各种感官去认识研究对象。土壤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着的物体,大多数植物赖以生长,土壤与人类关系密切。知道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

课前教师要让学生搜集有关土壤与植物的图片、文字资料;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准备好本课的实验材料——三株长势大致相同的同一种植物、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确保本次探究的顺利进行,再认真准备好实验记录、研究结果、资料卡等。通过这些准备,学生明确了本课学习内容(土壤与植物),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搜集查阅信息)和情感态度(赞美土壤)。

二、营造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

高效课堂应该确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点,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课堂上营造公平、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课堂状态下,学生才能心情愉悦,乐于接受新知,主动探索未知,也就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这样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促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有趣的沉浮”一课时,先让学生猜想一些物品放到水中是沉下去的还是浮上来的。橡皮、砝码、泡膜,这些东西学生都猜得很正确。但如尺子、橡皮筋等等一些不容易看出来的东西学生的意见就会不一样。这个时候,引导学生做实验来证明。又如,教学“沉下去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时,先让学生猜想,学生的答案不一致,会想到用实验来证明,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知道了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在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多样性

一堂高效的科学课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引入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紧扣教学内容抓住小学生喜新好奇的心理特点,充分运用科学课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外联系,巧设诱因,引发学生兴趣,产生求知欲望,使之及早进入学习状态。如:苹果熟了,为什么掉在地上而不掉在天上?动物有尾巴,为什么人没有尾巴?学生的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那么整个课堂气氛就显得非常活跃,接下来的教学就会非常关注,教师无须多说。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动的心理因素。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实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生动、有趣、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比如,在教学“热空气”一课时,用酒精灯和小纸片的装置演示了生活中“炉火上方晾晒的手帕不断飘动”的生活现象,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回忆。许多学生都急切地发出疑问:“为什么火炉上方的手帕会不断飘动呢?”“是什么使手帕不断飘动的呢?”……学生带着自己急于了解的问题,一个个积极主动,跃跃欲试,然后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测、交流、质疑,发现和解决自然科学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成为优化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它的运用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在教学“认识火山成因”时,我们不可能也没有条件通过直接认识获取事实材料,这个时候我利用了多媒体展示火山喷发的现象,生动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我们只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课前充分备课,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大胆创新,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我们的引领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才能使我们的科学教学课堂成为高效课堂。

上一篇:学习崔学选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下一篇:初中暑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