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法学专业大学生求职信

2024-06-16

届法学专业大学生求职信(精选9篇)

届法学专业大学生求职信 第1篇

法学专业学生求职信

时间真是转瞬即逝,找工作的黄金时间马上就要到来,需要为此写一封求职信了哦。求职信怎么写才能具有特色?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法学专业学生求职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法学专业学生求职信1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叫刘亚非,是湖南医科大学20xx级医事法学专业的学生。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求职信!作为一个普通的求职者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在投身社会之际,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谨向各位领导作一下自我推荐。

在四年法学和医学交替的学习过程中,我具备了同时对不同专业领域进行转换学习的能力,掌握了包括对理科医学类和文科类专业的不同学习方法。同时,本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也让我可以运用已掌握的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新的工作方式并且很快的融入新的环境。

21世纪呼唤综合性的人才,我个性开朗活泼,兴趣广泛;思路开阔,办事沉稳;关心集体,责任心强;待人诚恳,工作主动认真,同时也不乏创新精神。

我虽刚刚毕业,但我年轻,有朝气,有能力完成任何工作。尽管我还缺乏一定的经验,但我会用时间和汗水去弥补。请领导放心,我定会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尊敬的领导,请给我机会,我会以十分的热情、十二分的努力去把握它!

谢谢您的慧目!

此致

敬礼!

20xx年4月18日

法学专业学生求职信2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一名法学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我在大学四年的生活和学习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专业课的学习在一定的程度上使我系统地掌握了我国及其它国家的法律体系,培养了我的法律意识。

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我还积极主动的将自己的法律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其中《客车超载与交通立法中的处罚措施》在扬州大学学报上发表;《浅谈探望权及其强制执行问题》、《也谈沉默权》等文章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

自进校以来,我走上了院调音工作的岗位,参与组织院的各类活动;并积极参加院里的各项活动;认真投入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见习活动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在特长爱好方面,本人曾经系统的学习过C语言及软件工程等课程,具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喜爱利用计算机进行平面设计与网页制作,形成了一定的审美观;闲暇之余,抓住当前一些技术及社会现象向各杂志、报刊投稿,其中有几篇随笔在《电脑商情报》上发表并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衷心期待能成为贵单位的一员,为贵单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谢领导在百忙中垂阅我的材料!

祝贵单位明天更美好!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月x日

法学专业学生求职信3

尊敬的领导:

您好!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求职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开启了一扇通往未来成功的希望之门。

我叫赵小平,是一名即将于XX年6月毕业于北方民族大学法学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推荐自己。我热爱专业知识学习,并投入无比热情和努力;同时学习之余,我也热衷于学生工作和活动。在校期间,我掌握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出色地完成学院安排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培养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余,我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了计算机等级培训,并顺利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

在学习上我一丝不苟,刻苦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学四年里,先后获得过校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以及“洪维宗”奖学金。

工作上态度端正,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坚持争创佳绩。我担任四年的班级生活委员,积极为班级同学们服务,获得一致好评;此外,我参加了学院学生会,做了三年的学生工作,期间我成为了一名学生干部,出色的完成了学院和老师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学院领导的一致肯定,这为提高我的组织协调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参加了北方民族大学法学社,并在大二担任了副社长职务,这为提高我的沟通交际能力和培养我的团队合作精神打下了良好基础。

大学毕业,既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起点,步入社会的新起点,一切都将从零开始。现在,我满怀信心地踏上了人生的新台阶,热忱地希望有一个让我发挥潜力和展现价值的舞台。盼望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创造未来,我将全力以赴,用满腔的热情和辛勤的汗水,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祝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期待您的反馈,期待与您共铸美好未来!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XX年x月x日

法学专业学生求职信4

尊敬的评委:

你们好!

我是来自华南赛区的选手陈XX,我的专业是法律,我将于20xx年7月毕业。

毕业在即,因为写论文和找工作的缘故,时间显得特别的紧迫;但是,我还是不遗余力的腾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飞越重洋”的比赛。参加这样的.一个比赛,对我来说有两个目的:第一是证明自己的综合实力,为找工作多一份证明;第二,也是最主要的,是最终胜出,到国外实习。

到国外实习,是我梦寐以求的目标。我学的是法律,我希望自己未来执业的领域是反倾销,因为中国面临反倾销的局势相当严峻,但是国内却缺少反倾销领域的专才。1996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头号反倾销目标国。与此相对应,从打火机到彩电,从纺织品到家具,从光纤到汽车挡风玻璃……,我国相应的生产企业接二连三的吃了国外反倾销的亏,我们国家也因此而损失了巨额外汇。每次国内企业举起反倾销的大旗,却几乎找不到可以独立承担反倾销工作的律师,这种滞后甚至空白的现状让人感到非常吃惊;与我们的落后相比,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反倾销领域经验丰富,在与我们反倾销的较量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我希望能够借助于“飞越重洋”计划,到国外顶尖的反倾销领域的律师事务所实习,“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捍卫中国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尽绵薄之力。

希望各位评委能够对我予以考虑,我热切盼望你们的回音,谢谢!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法学专业学生求职信5

尊敬的各位老师、领导:

您好,请恕打扰。在了解贵校的人事具体要求之后,我虽无千里马之才,却有千里马之志,希望能以微薄之躯忝列于贵校的末席。

我于今年七月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信息学院,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在对本专业研究学习的同时,我对于文史哲等其他专业亦有所涉猎且小有心得。这些知识的互相渗透将是日后工作、学习进步的契机,同时,因为所学而积淀的人文关怀和思维方式,相信也使我具备了为人师表的基本素质。

在大学期间,我曾多次组织校园活动,有较强的组织和统筹能力。假期期间曾经在吉林省还旅行社担任导游,通过此机会使自己的表达能力更上一层楼,而本身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将使我不畏惧任何可能到来的困难。

如上所述,我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对专业知识的良好掌握,希望能够在贵校为我国神圣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微末的的贡献。

随此函附上我的简历、毕业证、学位证复印件。同时感谢各位老师领导对此信的阅览。

此致

敬礼

狗狗

20xx年9月3日

法学专业学生求职信6

尊敬的领导:

你好!首先,真诚地感谢你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看我的求职材料。以下是我的个人简单介绍

我叫xxx,是xxxxx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所学的专业是法学。也许看到这里您会觉得我一点都不符合您的要求,我请求您看下去,我有信心让您满意!

大学时期,在抓好专业课学习的同时,我对财会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当我把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二级通过后,从大三开始积极准备注册会计师考试,一点基础没有的我开始从头学起,并参加了20xx年的会计和税法cpa考试,遗憾的是发挥失常,未能通过!但是我会再接再厉的。后来又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已经有坚实基础的我此次考试轻松通过!

xx年度综合测评,因英语六级成绩好而荣获了校英语单项奖,并于xx年12月份正式成为中共党员!

我深深地懂得:昨天的成绩已成为历史,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明天的辉煌;只有不断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挖掘内在的潜能,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本着检验自我、锻炼自我、展现自我的目的,我来了。也许我并不完美,但我很自信: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让您满意。我将以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无悔地奉献给贵单位。“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是我执著的追求。“天道酬勤”是我的人生信念。

基于我所学的专业及意向,我求职的方向为:财会类。请相信,我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最后,祝贵单位事业更上一层楼!全体员工健康进步!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年月日

届法学专业大学生求职信 第2篇

作为一名理工大学的学生,在培养人文素质的过程中,也渗透了理工科优良的作风,在我的身上,您会看到工科学生的扎实、看到理科学生的冷静。综合发展自己,成为文、理、工兼具的好学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我继承了中国农民的勤劳、坚韧不拔和不怕苦的精神。凭着这种精神,我边工边读,直至顺利完成学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扬这种精神,爱岗敬业,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我不能自比千里马,便我相信您一定是伯乐,选准您的千里马。希望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会让单位满意,让您满意!

此致

敬礼

届法学专业大学生求职信 第3篇

专业认识教育是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端。肯定、积极、清晰的专业思想能促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尽早进行职业规划与设计, 培养和激发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精神和动力。在我国, 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以常规内容的普遍性教育为主, 包括校史院史、学籍规定、校纪校规、心理调适等方面, 但是新生对专业的认识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学生很难形成对专业的认同感。

专业认识教育对于新兴学科支撑下的新兴专业尤为重要。医事法学是医学与法学的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它以卫生行政执法、医政监督管理、医疗损害处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为核心, 涵盖医疗卫生管理、疾病预防控制、计划生育、妇幼卫生保健、医学新技术的法律规制、医疗保险、医学法律人才培养等相关领域。法学专业 (医事法学方向) 是在我国卫生法治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医疗纠纷逐年增多, 国家不断加强医疗卫生管理、卫生监督执法、医疗社会保障力度, 而医学和法学双学科复合型人才又极其缺乏的背景下创设的, 它以医事法学学科为支撑, 专业定位为“医法结合, 以法为主, 培养具有医学教育背景的, 能够在司法机关、卫生行政机关、医疗机构、社会法律服务机构等从事法律实务或卫生事业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昆明医科大学自2005年开办法学专业 (医事法学方向) 以来, 截止到2013年已经为社会输送了172名毕业生, 就业岗位主要为省市地州医院医务部、法院、检察院、政府的卫生行政、司法行政部门、保险公司、律师事务所等, 基本实现了专业培养的目标, 社会对于医事法律人才的需求也是迫切的。

然而, 作为新兴学科和新办专业, 办学过程伴随着来自社会的诸多疑问。首先, 医学院校是培养医生的, 怎么会培养法律人才呢?其次, 医学院校的法学专业学生究竟去哪里就业?第三, 新专业要么没有毕业生, 要么刚毕业几届, 用人单位的认知度不高, 是否会影响就业?在这些社会舆论的影响下, 法学专业 (医事法学方向) 新生初入校门后, 对专业认识是迷茫的。

鉴于此, 如果在新生入学后不能及时开展专业认识教育, 将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首先, 对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不够重视, 就业时达不到用人单位需求。由于医事法学以培养掌握法学、医学、管理学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比传统的法学专业更高, 大学四年时间短、任务重, 如果缺乏早期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法指引和职业规划, 学生是很难成为医法结合的“双料”人才, 只会变成医法不精的“四不像”。其次, 入学后缺乏职业规划, 就业时比较盲从。有的学生入学后不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通过四年学习也不能认识兴趣所在, 不能为职业目标积累竞争优势, 就业时什么单位都报名, 但因准备不足或竞争力弱而被淘汰。最后, 出现专业抵触情绪, 引发厌学、逃学, 甚至退学行为, 严重影响班风和学风建设。

二、开展法学专业 (医事法学方向) 学生专业认识教育的途径

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

向新生认真解读法学专业 (医事法学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目标、培养要求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知识要求、技能要求) 、课程设置 (理论课和实践课) 和教学计划, 尽早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和学习进程。

2. 课外阶段性读书和自主学习指引。

医事法学方向的学生既要具有基础性的医学和法学知识, 又要深入到二者交叉融合的领域有所专长, 所以有限的课堂教学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要让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我们编写了法学专业 (医事法学方向) 课外读书和自主学习指引手册, 大学一年级时, 结合学生进行法学和医学基础课程学习, 围绕“人文精神和法学启蒙”主题, 推荐了《法庭的故事》、《西方法律思想简史》、《医学是什么》、《医学人文十五讲》等书籍。大学二年级结合学生进行部门法学的学习, 围绕“走入法学部门法”主题, 推荐了《民法的精神》、《刑法的启蒙》、《民事诉讼原理》等书籍。大学三年级结合学生进行临床医学学习, 围绕“临床医学中的法律风险与纠纷处理”主题, 推荐了《医疗纠纷案例精析》、《医疗损害赔偿诉讼实务》、《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理学》等书籍。大学四年级结合学生进行卫生法学、卫生管理学学习, 推荐了《医疗法律与生命伦理》、《医事法前沿问题研究》等书籍。针对对医事法学研究有兴趣又学有余力的同学, 围绕“卫生法学和卫生政策高级阶段阅读 (比较法研究) ”, 推荐了《外国医事法研究》、《用法律保护公众健康:美国公共卫生法律解读》等书籍。另外, 推荐了法律学习研究和论文写作书目、法学核心期刊和常用网站、医事法学核心期刊和常用网站、法制类节目和影视剧、医学伦理与法律影视剧等。对新生进行指引后, 以学生社团组织“青年法学会”为群体, 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报告会、观影讨论活动。

3. 尽早接触法律实务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当今我国法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四有余, 四不足”的问题, 即专业有余而广博不足, 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 动口有余而动手不足, 考试成绩有余而办事能力不足。 (1) 针对这一情况, 在法学专业认识教育中, 应尽早地带给学生法律实务工作的感性认识, 促使其对实践教学、暑期社会实践等加以重视。 (1) 每月第一个周四晚, 青年法学会在活动室放映“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等栏目中的典型案例, 并邀请教师做现场分析和点评。 (2) 引入全国律协举办的律师培训网“点睛网”, 引导学生聆听全国各领域知名律师的讲座, 分享他们实务工作的心得体会。 (3) 邀请省内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卫生机构人员等开展职业介绍、工作经历、人生阅历的讲座, 例如《法官的职业感悟》、《检察官的公诉心得》、《在辩护的道路上》、《打开公证之门》、《食品安全执法的苦与乐》、《走进医疗事故鉴定》、《从一起重大死亡医患纠纷的化解谈人民调解体会》、《说说医务部的那些事》等。这些讲座使新生明白要投身法律职业, 要扩展知识面和生活阅历, 还要加强吃苦耐劳、责任感、职业道德和纪律、金钱观、生活作风等方面的修养。 (4) 走进法庭。新生在真实的纠纷解决环境中, 了解法官、律师等不同法律职业在法庭上的角色, 感受法律工作的严肃性和神圣性;与法官、指导教师的交流, 能激发他们在真实具体的个案中寻求法律运用规则的兴趣, 为今后开展案例教学、诊所式法律教育打下基础。 (5) 毕业生现身说法。邀请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毕业生回校, 分享自己的求职过程、适应大学和社会的心路历程。这一活动最受新生欢迎, 因为是前人经验与教训, 同学们感同身受, 特别是已经找到专业对口、兴趣所在的工作的毕业生为大家树立了榜样。新生还可借此机会和毕业生建立联系, 利用课余或假期去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中有毕业生在的工作单位调查和实习。

三、开展法学专业 (医事法学方向) 学生专业认识教育的启示

1. 融思想道德教育入专业认识教育。

我国著名法学教育家孙晓楼认为“法律教育的目的, 是在训练为社会服务为国家谋利益的法律人才, 这种人才一定要有法律学问, 才可以认识并且改善法律;一定要有社会的常识, 才可以合于时宜地运用法律;一定要有法律的道德, 才有资格来执行法律”。 (2) 法学教育最终的目标, 应使公平、正义的理念真正内化为法律人的内在信念, 成为他们行动的指南。因此, 法学专业认识教育要培养新生忠于事实、忠于法律、除恶扬善、清正廉明的思想品质和社会正义感。诚然, 开展这一教育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为当前的社会和司法实践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2. 以就业为导向, 提高专业教育时效性。

学生的就业期望要成为入学教育设计的主要因素。当然, 期望不可能统一, 因此法学专业的就业是多元化的。笔者赞同有学者概括的法学教育基本要求是“强化通识基础、拓宽学科平台、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 (3) 就法学专业 (医事法学方向) 而言, 首先, 要引导新生在专业认识教育中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 确立心仪的职业。无论是邀请用人单位进行的关于人才标准、人才价值、人才入职的专题报告, 优秀毕业生的现身说法, 还是走入校园招聘会, 都是为了让新生及早认识自己适合做什么, 明确就业定位, 设计未来。同时, 也让新生感受到就业竞争的压力, 提高学习主动性。其次, 对新生的不同期望进行深入、具体、分类、分层次的引导, 使其了解不同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和实践中能有所侧重, 例如, 法官、律师等传统法律职业要侧重部门法学和关注司法考试;医务管理人员、卫生行政执法人员要强化医学知识, 重视医事法学特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公务员要突出组织管理能力、文字写作和信息处理能力、交往能力。教师或研究人员要加强法学理论修养, 要有对学科前沿或有争议问题的思考力、语言表达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 要达到一定的外语水平, 关注研究生考试和学位教育等。公司企业法务或管理人员要侧重相关部门法学的学习和运用, 如《保险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 还可以利用全校性选修课、其他专业的课程或自学补充经济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知识。

摘要:作为新兴学科支撑下的新兴专业, 开展法学专业 (医事法学方向) 新生专业认识教育非常重要, 直接关系到专业思想稳定, 明确学习目标和早期职业规划。昆明医科大学法学专业 (医事法学方向) 的新生专业认识教育实践, 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为开办该专业的其他高等医学院校加强新生专业认识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医事法学,专业定位,专业认识,专业认同

参考文献

[1]汪育文.大学新生专业认知教育亟待加强[J].文教资料, 2010, (3) .

[2]赵美玉.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 2013, (5) .

届法学专业大学生求职信 第4篇

关键词:社区调解;机制;新模式;法学专业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112-02

一、前言

当前法学专业大学生志愿服务一般以法律援助的形式开展,被称为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对于法学专业大学生志愿者,以现代法学教育的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为视角,开展法律援助无疑是最优方式选择,而其中进社区开展调解工作是法学专业大学生参与社区法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可探性很强。

陈坤在《基于当前我国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的几点思考》中提到“高等院校法律援助机构的设置、管理、资金来源等相关事项都没有具体规定。”而积极组织创建大学生人民调解员制度,让高校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可以尝试规范高校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工作。

本文在阅读和整理大量文献并结合自己对法学专业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工作的认识、研究后,适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两种研究方法对我国法学专业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机制进行研究,全文分三个部分来论述:

第一部分:主要从法学专业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的现状及其意义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法学专业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的可行性。重点从社区法律义工队伍运行的成功经验、高校法律援助组织的有力支持和社区调解的现实需求性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三部分:主要是提出法学专业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相关机制的建议。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以高校为依托,在高校设立大学生校园调解室,重点从人员选拔、管理机制、组织机构、服务范围及具体运作等方面论述。二是以社区为据点,在社区设立大学生社区调解室,重点从准入机制、考核机制、组织机构、工作程序等方面论述。

二、法学专业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的现状及其意义

(一)法学专业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工作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数几个地区高校有开展此项实践活动,例如四川自贡市自流井区司法局五星街司法所依托四川理工学院法学院每年定期招募优秀大学生,组成大学生人民调解志愿者队伍,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到五星街街道办事处下辖的九个社区开展人民调解志愿服务工作;宜宾学院法学系的大学生以一对一的形式,走进四川宜宾市翠屏区安阜街道广夏社区,以大学生人民调解员的名义开展调解工作。

相较于大学生村官参与人民调解蓬勃发展趋势,高校在校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却没有推广迹象,而且少数几个地区在试行此项活动时,注重宣扬学校自身影响力,社区也只是为了展示本社区法制工作开展。而对于大学生如何参与、具体操作流程等制度并没有真正构建起来,而且在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工作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学术界并没有关于法学专业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的调研和研讨活动,鉴于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在校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机制,希望借此推动相关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二)法学专业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的意义。

1.对法学学生而言。

法学是一个实务型、应用型专业,当前设有法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很少有实践型的课程设置,而对口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更是少之又少,在某种程度上,实践经验匮乏使得法学本科毕业生专业水平欠缺,毕业后缺乏对口单位接收,就业率偏低。而借助社区“人民调解员”这个平台,开展校园、社区调解活动,让法学专业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纠纷解决,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的结合,对法学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法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对高校、社区而言。

高校法学教育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法学专业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则为高校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教学基地。另外,社区居民纠纷越来越频繁,其牵涉人群结构、纠纷发生方式等都存在差异,而且纠纷解决需求量大。大学生加入社区调解队伍,不但能够有效解决社区调解员供不应求的现状,而且大学生较高的专业素养、独特的性格、心理、教育等因素也有利于提高纠纷解决成功率。

3.对社会而言。

一方面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需要新鲜力量的注入,法学专业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有利于大学生深入群众,进行普法宣传、教育,有利于提高百姓的维权意识。另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离不开法律知识的宣传,大学生人民调解员协助为校园学子、社区群众进行调解服务时所提供的法律咨询对推进法制宣传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搞好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活动是司法行政走基层的一项重要手段,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顺应广大基层群众期望,着眼当前司法工作能有效延伸到基层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开展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活动,不仅壮大了人民调解队伍,同时稳固了人民调解工作阵地,法学专业大学生在基层协助参与社区各项依法治理工作,为社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法学专业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的可行性

(一)社区法律义工队伍运行的成功经验。

2009年6月,长沙市驻长高校学生参与社区(村)法律义工工作正式启动,社区法律义工队伍是指以相关政府机构为主导,以各高校为指导,以高校法学学生为主体的法律义工服务运行模式,具体为由政法委和司法局等机关对学生法律义工进行领导,由各高校成立义工组织指导具体法律服务工作,由级别较高的校级领导担任队长,并聘请具有理论和实务经验的法学老师担任顾问,推选一名学生为学生负责人,负责联络各义工,义工中再分组,将每组义工分配到具体的社区。在此种运作模式下,法律义工根据社区和相关部门的工作需要,在时间上能与之对接,而社区和相关部门提供资金,能有效保障法律义工队伍的运作,为法学专业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

nlc202309011552

(二)高校法律援助组织的有力支持。

高校法学学生不仅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且大学生在社会上拥有足够的公信力,越来越多的市民对法律援助的高校模式表示认同和欢迎。截止2012年我国共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省级。法律援助条例,其中有10个省提出“支持高等院校利用自身资源,依法开展法律服务活动”。虽然我国高校法律援助事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也开始得到政策支持,但目前高校法律援助机构运作过程中,缺乏统一标准和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而且高校法律援助一般都以学生社团的形式开展法律活动,强调自我管理,而且学生社团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我国法律援助事业需要高校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推进,但教师和学生以何种组织形式、如何结合参加法律援助工作,更好地促进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是当前法学教育与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积极组织创建大学生人民调解员制度,让法学专业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可以成为法学专业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的一项创新之举措。

(三)社区调解的现实需求性。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社会矛盾呈现多样化趋势,而社区纠纷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新特点,社区调解工作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

四、法学专业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机制的构建

法学专业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的模式以法学专业大学生为主体,拟在校园建立大学生校园调解室,在社区建立大学生社区调解室两种模式,大学生校园调解室中的优秀成员作为大学生社区调解室的后备军。具体运作模式如下:

(一)以高校为依托,在高校设立大学生校园调解室。

大学生校园调解室以法学学生为主体,专业老师指导的模式开展活动,主要负责纠纷的调解和处理,包括后期的跟进和调解总结。例如,鉴于长沙市包括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学院、民政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已成立大学生法律义工队,可以尝试将大学生校园调解室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纳入大学生法律义工队中,而且将大学生校园调解室和大学生法律义工队其它部门工作职能严格分开,这样能更有效地打造大学生校园调解室这个精品专业服务团队,有利于团队专业化建设,从而提高团队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信任度。构建大学生校园调解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人员选拔和管理机制。

法律义工队伍在逐年增加,但目前法律义工队员选拔机制和管理机制不完善,使得义工服务质量无法满足法律援助服务要求。鉴于此,笔者认为大学生校园调解室作为一个校级法律援助组织的一个特殊部门,应该制定符合高校法律援助事业发展的人员资格、业务培训、工作范围等规范。大学生校园调解室可以采取会员制,接受预备会员报名,在进行相关培训后通过严格的考核决定是否予以正式吸纳为新会员。另外,制定严格的考核和管理制度,保证团队成员的专业性,考核符合要求,可以推荐参与大学生社区调解室调解员的选任。

2.组织机构的设置。

鉴于大学生校园调解室只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关于其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既要考虑节约人员、资金等资源,又要保障机构正常运作的需要,其日常工作可直接由其它部门进行合作接洽,例如高校法律援助组织一般还会设置接待部门、业务培训部门、财务部门等,接待部门可以主要负责接待纠纷当事人和进行案件纠纷相关信息的登记;业务培训部门主要负责新会员的组织规章制度和调解业务培训;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组织日常物资的购买和资金出入。

3.服务范围及具体运作。

大学生校园调解室以直接对接校园的方式开展校园调解工作,接受矛盾主动上门,经过一定的发展,也可直接向社会发布该部门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矛盾主动上门。案件纠纷在接待部门进行登记备案后,分配给调解室,由调解室根据纠纷性质分配给具体的调解小组,再由该小组调解员具体负责该纠纷的调处。若纠纷重大,调解员应向调解室负责人报告,通过部门讨论的方式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再经双方当事人同意予以最终解决。在大学生校园调解室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也可与大学生社区调解室联系,双方协作解决。

(二)以社区为据点,在社区设立大学生社区调解室。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1月底,湖南省目前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5.4万多个,人民调解员20多万人,在全国首创“三调联动”,还成立了由46名专家组成的湖南省化解重大矛盾纠纷专家库。长沙作为湖南省会城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专职人民调解员制度,目前已建立各级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2215个,乡镇(街道)、村(社区)调委会建设率达100%;三年来,全市共成功调解社会矛盾纠纷11万余件,化解重大纠纷矛盾1万余件。另外,长沙也将在2014年开展“三调联动化矛盾,息诉息访促平安”专项调解活动。笔者认为可以借助调解改革发展这个契机,以社区为据点,让法学专业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工作,为社区调解人注入活力。

鉴于第一种模式大学生直接参与即可,程序上操作比较简单,这里主要探讨第二种模式。大学生社区调解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严格的准入机制和考核机制。

大学生社区调解室采取严格的准入机制和人员选拔机制,对大学生校园调解室推荐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进行为期半个月或1个月的严格考核,择优录用。另外,将对正式大学生调解员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和业务培训活动,对于其中工作态度懒散,不负责任,专业水平较低的大学生予以淘汰,而工作态度端正,调解质量优秀的大学生可作为专职调解员后备军,或者在其它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可直接推荐参与社区基层服务工作。

2.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社区调解室组织机构。

关于大学生社区调解室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考虑到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机构设置,一般由委员三至九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必要时设副主任。而大学生社区调解室作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一个特殊部门,虽然机构内部没有社区或相关部门人员加入,但与人民调解委员会既是业务指导关系,又是管理关系。为了保证大学生社区调解室其设立之初的职能发挥,该部门可根据社区和实际需要成立相应的小组,或者参照大学生校园调解室组织机构的设置,设接待组、调解组、业务培训组、财务组等,有助于该组织机构的运转和调解工作的开展。

3.明确大学生社区调解室工作程序。

大学生社区调解室接收案件纠纷既可以是当事人主动上门,也可通过社区街道办、派出所、社区居委会等机构的委托,或者大学生调解员通过其它方式主动排查矛盾纠纷。关于大学生社区调解室工作方式,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社会公序良俗,实现程序公正即可。大学生社区调解室通过各种途径掌握纠纷信息记录在案,调解处将纠纷分配给具体的人员,然后由其约同当事人在居民委员会或其它场所开展调解工作。

五、结论

法学专业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是一个新生事物,必定备受争议,但鉴于我国社区调解工作和高校法学教育的现状,有关部门可以尝试建立相关机制在各高校、社区开展试点工作,并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完善推广法学专业大学生参与社区调解机制。大学生校园调解室和大学生社区调解室目前还没有成立一个独立法律援助组织的条件,但经过不断地发展完善,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将逐渐提高,大学生作为专职调解员也不再只是设想。

参考文献:

[1]瞿琨.社区调解法律制度:一个南方城市的社区纠纷、社区调解人与信任机制[M].上大法学文库:中国法治出版社,2008(12):10-123.

[2]张惠,刘敏.增强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活动效率的对策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8,30(1):25-28.

[3]安淑珍.大学生法律服务进社区理论与实践探索[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91-93.

届法律专业大学生求职信 第5篇

您好!

我是XX大学届法律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我对法律行业有着浓厚兴趣,并且希望暑假期间可以在贵公司进行专业实习,相信以我的专业知识和踏实的工作态度会为公司带来一份微薄的收获。以下是我的求职信:

我叫CN人才网,出生于山清水秀的四川,因为我的生活环境,铸就了我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性格。漫漫的求学路也教会了我为人处事的道理。这数年的求学历程,也是我不断总结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

大学期间,从不迟到早退,按时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与考试。大学的考试,能保证全部的真实。CET-6虽没有达到国家的合格线,但我没有放弃,不能因为找工作而欺骗雇主。企业需要真才实料质量过硬的产品去获得市场,产品需要聪明的老实人去创造。

我认为我已经具有CET-6的听说读写能力,明智的企业不会因为一个证书而将一个具有成长潜力的准员工拒之门外。好企业应用人不拘一格,规章制度严格!

作为80后,虽说是幸福的一代,但志存高远,工作经验虽少,但是有好的学习能力与发展潜力,希望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渴望企业能够给我一个平台。

一个有着设计学与金融学背景的人渴望加入你们的团队!

至此

敬礼!

求职者:CN人才网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求职信

大四毕业生求职信模板

营销专业毕业生求职信

届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求职信 第6篇

您好!

我是20xx届市场营销专业的应届大学生,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来审阅我的材料!

作为一名渴求有所作为的年轻人,贵单位良好的公众形象和发展前景深深吸引了我。

大学四年,我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了营销管理、营销策划、营销战略、广告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并不断地通过自学来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广泛涉猎金融、会计、法律、计算机等领域的知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先后获得三次“系三好”、一次“院三好”和“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英语通过四级,计算机通过二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我积极参加学生会工作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担任院学生会编辑部部长期间,我全面负责院刊《财院青年》、《院团学工作反映》的编辑工作。并结合本专业的要求,抓住各种机会,赴各地进行调研,帮助企业、商家进行营销策划或产品推广,使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能力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会当击水三千里,直挂云帆济沧海。”背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和期望,我真诚地等待着您的检阅,期盼着能为贵单位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祝您和贵单位事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热切期盼您的回音!

此致

敬礼!

求职者:中国人才网

届法学专业大学生求职信 第7篇

您好!

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求职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

我叫xiexiebang,是一名即将于2014年7月毕业的扬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推荐自己。

在校期间,系统学习有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并且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向导,努力使自己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在课余时间,学习计算机知识,熟悉Windows xp操作系统,熟练使用网络,能够快速的在网上查找所需要的资料。并且努力培训参加了与本专业相关的技能鉴定考试,2012年考取了国家英语四级证书、2013年考取了国家英语六级证书、人力资源四级证书、餐饮职业经理人的证书和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就个人来讲,在校积极加入学生会,并且参加学生会的每一项活动。在班上,配合学生干部做一系列的工作,还经常主动担任班上的宣传工作。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吃苦耐劳、诚实、自信、敬业。我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并且脚踏实地的努力的办好每一件事。

鲜花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未来的社会于我完全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年轻的我,有的是旺盛的精力和不服输的信念,但却缺乏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没有您伯乐的眼光,我将无法施展自己所学的知识。因此,我非常希望能够成为贵公司的一员。我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去,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

此致

论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8篇

一、现阶段我国法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法学实践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 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强, 对法律实务不熟悉, 缺乏应对和解决突发事件、疑难复杂案件的能力。可以说, 法学实践教学并没有和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没有完成为司法实务界输送合格人才的目标。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于法学实践教学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欠缺。

法学实践教学在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中虽已开展多年, 大部分高校也都非常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但是, 对于实践教育的重视程度, 以及实践教育的发展水平却存在不小的差距。各高校在研究如何培养学生法律执业能力发面也基本上是孤立和分散的, 并且刚刚进入起步阶段。“对法学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内涵、不同实践教学方法, 对人才培养的梯次作用及相互之间的衔接等都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远远未能达到指导实践的高度和层次。”[1]更无法满足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

另外, 法学实践教学缺少刚性的制度依托, 没有具体的制度保障, 就难以避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缺少长期的实践教学规划、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完整的实践教学大纲, 充足的实践课程和实践项目, 可靠的实践平台和条件保障, 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 法学实践教学环节就难免会流于形式。

在教学中, 实践性教学往往附属于法学理论课, 实践教学课程和理论课程设置的比例不科学, 不少高校为了保障充足的理论课时, 大量压缩实践教学环节。另外, 各高校对实践课与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之间的结构、教学方法与手段, 考核标准和评价机制等也缺乏统筹安排和考虑, 教学效果完全取决于任课教师个人对实践教学的认知和重视程度。由于缺少有效的考核机制, 再加上考研、司法考试的压力, 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也往往不够重视。因此, 规范实践教学环节在法学教育中地位和培养目标, 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关键。

二、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目标

基于现阶段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 笔者认为应该在规范实践教学地位、内容, 实现实践教学制度化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和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法律实践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和技巧, 从而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适应社会, 适应工作需要, 真正做到学有所长, 学以致用。

(一) 培养具有关怀意识的社会人

什么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有没有比知识丰富, 能力出众更重要的?我们在衡量一个人是否卓越的时候是不是更应该关注他的内心?上述问题的阐述是人才培养绕不开的话题。教育哲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名誉教授内尔·诺丁斯 (Nel Noddings) 提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以关怀为核心的教育理论。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一书中, 她论述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提出了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 也值得人爱的人。让教育回归人性, 让人回归社会, 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法律职业者执业于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中, 代表着公平、正义, 是社会正能量的重要传递者, 卓越的法律人才必须立足于社会, 洞察社会, 关心大多数的需要和利益, 关心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要有良心、有责任、有爱心, 避免没有灵魂的卓越。

因此, 在实践教学环节当中要重视教育的人性化回归, 在课程的设置上, 不能短视和功利。在教学实践中, 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 相信学生的能力, 理解学生的需求, 关心学生的内心, 把每一个学生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 重视每个学生的价值。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实践、司法实践, 不束缚于个人利益的得失, 真正成为有高度责任感的社会人。

(二) 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法律人

法学教育与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已形成良性互动, 具有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而法律职业人的选拔有赖于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及实施, 司法考试是承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桥梁, 促使其走上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轨道。由司法考试制度在法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所处的关键地位和基本功能决定, 法学教育仍是培养法律职业人的主要途径, 对我国法律职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2]

法学实践教育所培养出来的法律人的素质应该是全面的。第一, 具备品德素质, 即要求法律人品高尚, 人格完整。法律人应以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 忠于宪法和法律, 信仰法律, 热爱法律职业, 遵守行业规范和执业道德。第二, 具备专业素质, 即要求法律人具备扎实的法学知识和理论功底, 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 形成法律思维方式, 熟悉司法实务流程, 掌握高超的法律技巧。第三, 具备能力素质, 法律工作绝不是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 而是一项极为复杂和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因此要求法律人具备很高的能力, 包括分析思维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交际应变能力、创新突破能力等各个方面, 这些能力都应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培养和提升。要说明的是创新能力对于当下的法律执业者尤为重要。随着法律关系的日益复杂化, 新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 学生需要学会作为一个执业者, 如何从多层次、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并进行理论上的论证、比较, 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因此, 法律人的素质教育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是知识和能力的全面体现。

三、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

诚如澳大利亚法学教育专家鲁多克所言:“只有良好的法学教育, 才能培养良好的法律人才, 才能建立强大的法治体制。法学教育和培养在世界各国正在发生变化, 但这不是一种挑战, 而是一种机会。”[3]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法学教育,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积极推进法学实践教学的改革, 为中国法学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 高校与司法实务部门合作培养人才模式

法学教育的发展是实现法律职业的基本前提, 而法律职业的完善又会丰富法学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构成法学教育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动力。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借助多方面的力量, 高校与司法实务部门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是培养合格人才, 实现院校、法律实务部门与地方建设的“三赢”局面的一种尝试。

地方院校与法律实务部门的人才培养合作应该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式合作。一方面, 可以让法院、检察院等工作人员走进学校, 陕西等多省的法院举行的审判进高校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不仅可以在高校开庭审判, 还可以聘请有经验的高素质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作校外辅导, 定期通过真实的典型的案例, 为学生讲解法律知识和办案技巧, 为学生答疑解惑, 指导学生完成模拟审判, 开展法律诊所教学。另一方面,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司法实务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检察院的各个部门, 了解其职能和运作, 参加典型案例的旁听, 安排有效的实习时间在实务部门进行锻炼。另外, 鉴于有相当一部分法学教师缺乏、甚至没有实务经历, 不能很好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在理论上研究上也难免脱离实践, 缺少突破, 应当鼓励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锻炼, 同时, 也可安排理论水平高的教师为实务部门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咨询, 讲解新的法律、法规。总之, 就是要不拘形式, 构建起全面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既能够保证为司法实务界输送合格的人才, 又有利于法学教师科研的突破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更有利于提高司法实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 分阶段式专业实习模式

法学专业实习是传统的, 也是最为重要的实践教学模式之一, 但是目前大多数的高校的实习教学存在弊病, 难以完成教学目标。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实习时间短, 考核标准模糊单一, 学校、实习单位及学生本人重视程度不够。因此, 量化考核标准, 延长有效实习时间很关键, 可以尝试建立分阶段专业实习模式, 也就是将目前各高校法学专业的一次性实习变为伴随大学四年理论学习的分阶段式实习, 并且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完整地参与案件的办理, 熟悉司法流程, 掌握办案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起法律思维, 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提高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在毕业后很快适应职场需要。具体来讲, 可以将专业实习分为观察、参与和强化三个阶段, 分别安排在大学一年级、二三年级和四年级。在观察阶段, 重点通过参观实习单位、旁听审判的方式, 对法学有一个初步认知, 明确学习目的。参与阶段, 要求学生在上好理论课的同时, 尽可能地到各个司法实务部门进行学习、锻炼, 重点在于理解理论学习和实践办案的差异, 更好地用理论指导实践, 在办案中深入理论学习, 全面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强化阶段要求即将毕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意向, 有选择地进入实习岗位, 进一步提高办案能力, 检验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执业技能, 做好进入职场的充分准备。

分阶段实习模式较之于传统实习模式, 更加符合教学规律, 理论学习需要积累, 实践技能的培养也不可能一朝完成, 需要循序渐进, 不断深入。更重要的是, 实践和理论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不能分割开来, 实践锻炼与理论学习应该相伴而行, 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地实践教学效果, 完成法学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晓霖.法学实训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基于中美法学实践教学发展的视角[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 :33.

[2]夏利民.法学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以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改革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11) :14.

届法学专业大学生求职信 第9篇

【关键词】蓝色大学    法学专业    定位     特色发展     创新

一、发展蓝色大学法学专业背景

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的日益进步,以及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使得人们对依法治国的期望越来越强烈,如此,必然要求有大量各行各业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法律人才来满足社会期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开设法律本科专业的院校已有640余所,在校生的总人数约为35万人。不同水平的院校纷纷设立法学专业,招收大量法学本科生。就辽宁省而言,具有法学专业的院校共計20所,在校生总量为1万余人。很多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也非常注重对法律课程的学习,以掌握法学知识作为求职及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目标。据2010年的全国硕士招生报名统计,法律硕士仍居报考人数最多的十个招生专业之列,位居第二。全国具有法律硕士授权点的院校有115所,大连海洋大学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农、工、理、管、文、法、经、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在众多设置法学专业的学校中,我校要突出蓝色大学的特色,培养一批精通涉海法律实务工作的优秀人才。同时,为服务辽宁沿海经济,实现海洋强国梦,依法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培养高素质的涉海涉渔法律人才迫在眉睫。而“法学教育的正确定位和创新发展决定了法律人才的培养的效果”,因此,明确我校法学专业的定位及特色发展是重中之重。

二、蓝色大学法学专业定位及特色发展的理念

蓝色大学法学专业的学科定位与特色发展与一般综合类学校的发展有所不同,要在“蓝色海洋”学科背景下谋求自己最大化的发展,而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因此推行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法学教育,构建涉海涉渔特色法学课程体系,凝练大连海洋大学法学专业教育的特色须遵循以下理念:

1.科学定位

罗伯特· 赫钦斯曾指出,“大学需要有一个目的,一个最终的远景。如果没有远景就是无目标性,就导致大学的极端混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各项事业必将逐步纳入法制轨道。为适应海洋经济发展,要对蓝色大学法学专业进行科学定位。要以科学的方法推行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法学教育,所谓科学定位是指:以科学的方法明确目标、制定方案、优化资源、彰显特色。结合涉海涉渔法律事务所需要的人才,制定法学教学计划,将涉海涉渔教育贯穿到培养计划中,按照宽口径、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

“法律学是一门现实科学,而不是纯粹的规范科学”,法学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各行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

作为地方涉海高校,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与我校自身办学的内在条件,我校法学专业教育的定位及特色体现在培养适应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涉海涉渔高级法律人才。

2.特色发展

我校明确指出,要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重要行业影响力的高水平海洋大学。以涉海学科为先导,带动相关学科,坚持学科渗透,围绕海洋经济发展设立涉海专业方向,突出学科中的海洋特色。因此,建设蓝色大学法学专业既符合我校建设的总体目标,也适应了国家发展海洋战略的整体要求。

3.全面提升

“法之立也,为民造福耳。”我校刚刚起步的法律硕士教育正在探讨以法学基础教育为依托,结合我校建设“蓝色海洋大学”的目标,进行法律硕士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的探索,将法学知识与海洋渔业管理实务结合起来,法律硕士教育不仅要为立法、司法、执法、法律服务、法律监督等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大批的高素质的诉讼型法律人才及大批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发展经济的高层次、复合型治国人才,更重要的是作为具为法律硕士授予权的涉海高校,要着眼于为海洋经济发展服务培养涉海涉渔的法律专才。全面提升我校法学教育的质量。

三、蓝色大学法学特色发展的途径探究

1.夯基础——巩固法学本科教育,将已经取得的专业建设成绩为法律硕士教育奠定基础

“学术是支配大学的核心与根本,大学正是在学术这一本质特点上确定着自己存在的根据。”社会的发展使法学广泛渗透到生活的各行业、各领域,社会分工趋于精细化,如法官、检察官、律师、政府执法者,尽管很难掌握各行业全部的知识和技能,但作为法科毕业生,掌握法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是“应有的共同规格和最基本的要求”。法律的基本原理及价值理念仍是未来从事法律职业的基础。

法学专业课程体系通常分为三部分: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其中,基础理论课程是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和铺垫,专业基础课程是法学专业课程的核心和重点,专业技能课程是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技巧。

近年来,法学专业本科教学工作积累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要整合现有的师资力量,强化法学基础专题课,使学生在具备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强化法律专业技能,如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律的研究能力,事实调查能力,交流沟通、谈判、诉讼、非诉讼争端解决、接待、组织和处理法律事务的能力等;通过扮演角色来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力。

2.抓机遇——以法律硕士授权点建设为突破口,以应用型为培养目标的综合实践,实现法学本科、硕士教育特色一体化

大学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社会组织,若自我封闭将会导致发展的落后与停滞。

对外界环境的辩证吸收是保持其活力发展和优化进化的必要途径,在强化涉海涉渔特色课程、加强法律教育的同时,优化专业核心课程,与全国指导性培养方案相适应不可缺少。要增加涉海涉渔法律实践性课程,如海事案件活用校内模拟法庭,增加校外海洋管理体验等环节。

3.筑特色——将法学知识与海洋渔业管理实务结合起来,坚持特色办学,构建涉海涉渔特色法学课程体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区别不同地区、科类和学校,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制定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各种类型的学校合理分工,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我校法学专业突出了大连海洋大学“蓝色”学科优势,顺应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将蓝色海洋经济相关的国际海洋法、海洋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以及涉海诉讼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方向。本专业特色突出,突破了一般高校法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更专注于海洋管理、海洋环境等法律教育,开设了国际海洋法、渔业法规、海商法、海洋管理等特色课程。

理论方面,构建涉海涉渔特色课群体系,将法学知识与海洋渔业管理实务结合起来,构建涉海涉渔特色法学课程体系,突出“蓝色大学”法学理论教育特色;由法学涉海实践教学中心,负责涉海实践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展,建立涉海实践教学体系化,形成大连海洋大学法学实践教学特色,最终为国家培养一批精通涉海法律实务工作的优秀人才,为涉海涉漁管理机关培养管理人才,为涉海涉渔诉讼培养专业律师。

实践方面,邀请大连海事法院、大连市行政服务中心等实务部门的领导、专家以及毕业生代表共同研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讨论,特别是针对学生专业基本素质、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法律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培养方面。随后,借鉴其他法学专业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制订我校人才培养方案。

(1)结合海洋渔业法理论及实务,做好法学专业课程的设置

按法学一级学科为主设置课程,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外语、法理学专题、中国法制史专题、宪法专题、民法学专题刑法学专题、刑事诉讼法专题、民事诉讼法专题、行政法专题、经济法专题、国际法专题等。选修课按我校专业特色,设置海洋法专题、渔业法专题、海事诉讼等专题。实践教学包括法律文书、模拟法庭训练、法律谈判。实务实习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机构、公证处、海洋渔业管理等实务单位或政府法制部门、企事业单位法律工作部门进行。在职业能力上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包括法律职业思维、职业语言、法律知识、法律方法、职业技术等方面的法律职业从业技能。学位论文应以法律实务研究为主要内容,但不限于学术论文的成果形式。论文内容应着眼实际问题、面向法律事务、结合法学理论展开,重在反映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与知识综合解决法律实务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2)成立法学涉海实践教学中心,设立开展法律涉海实践教育的平台

首先,由法学涉海实践教学中心,负责涉海实践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展,建立涉海实践教学体系化,形成大连海洋大学法学实践教学特色。

其次,“法庭进校园”就是把人民法院的真实审判活动搬移到学校进行。具体而言,就是通过与人民法院协商沟通,选取人民法院在审的案件到学校的模拟法庭开庭审理,在校学生参加全程旁听,观摩庭审现场,以达到使学生切实了解人民法院真实审判活动目的。法学专家工作站和交叉任职是经学院与大连海事法院协商推出的双方合作的新方式,即法学专业优秀的师资受聘大连海事法院人民调解员,同时,海事法院的法官经学校聘任担任在校学生教学指导教师。这种方式不仅为学校的优秀师资提供了接触实务,提供了实践教学能力的有力支持,也使得审判机关共享学校的法学教育资源,实现共赢。

4.谋发展——突出蓝色大学法学教育的特色,全面提升我校法学专业办学层次和社会知名度

强化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成员来自政府、司法实务部门、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大胆尝试“法庭进校园”、模拟示范庭、法学专家工作站、交叉任职等多种方式,保障法学教育具有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和专家。不仅方便了在校学生直接学习法庭审判,而且对于人民法院和主审法官也是一种督促和提高。有效地推进了学校与审判机关之间的合作双赢。

四、特色与创新之处

1.解决法学教育中标准与个性的矛盾,突出了我校法学专业特色

传统法学人才的培养,是单一的人才培养方式,所培养的人才局限于狭隘的法学专业范围内,是标准化与同质化的。本课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采取实际措施凝练“蓝色大学”具有涉海涉渔的法学特色教育,特别强调和注重法学学生解决涉海涉渔法律事务的综合能力,解决了法学教育中标准与个性的矛盾,突出了我校法学专业的特色。

2.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衔接

本项目研究法学专业定位,不仅强化扎实的法学理论教育,还认真安排涉海涉渔法律职业教育内容,并与司法部门联合实施开放式办学,增强了法学专业教育的适应性,缩短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之间的距离。

3.实现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接地气”

本课题法学专业教育必须先参加法学专业专题教育阶段的学习,再有所侧重参加其他平台的某些特定涉海涉渔法律课程和实务环节,这样保证重点突出,能使掌握法律知识和具有解决涉海涉渔法律问题能力相互促进。

五、结语

蓝色大学法学专业定位及建设途径一定要依托海洋背景,坚持特色办学的原则,避免法学教育中标准与个性的矛盾。要科学确立法学专业建设目标,走特色发展的途径,只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法学专业一定会成为理工类高校中一个独特的、优势的专业。要坚持学科渗透,培养适应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涉海涉渔高级法律人才。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大连海洋大学不仅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重要行业影响力的高水平海洋大学,而且会以涉海学科为先导,围绕海洋经济发展设立涉海专业方向,而且我校的法学专业也会成为蓝色海洋大学中的特色学科。

【参考文献】

[1]霍宪丹.关于我国创立JM的宏观背景与基本要求[M].北京: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李林.中国法治发展报告 (2008年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8-31.

[3]霍宪丹.不解之缘:二十年法学教育之见征[M].北京: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4.

[4]吴家玮.世界一流大学要找准自己的定位[N].中国青年报,2001.

[5]胡玉鸿.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模式的接执[J].法学,2001(9).

[6]霍宪丹.法学教育重新定位的再思考[J].法学,2005(2).

[7]张俊宗.学术与大学的逻辑构成田[J].高等教育研,2004(l):11.

[8]李龙我国法学教育急常解决的若干问题[J].高等教育,2002(7).

上一篇:农村支付结算宣传总结下一篇:《谏太宗十思疏》优秀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