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与时俱进

2024-05-16

教师要与时俱进(精选9篇)

教师要与时俱进 第1篇

党员教师要与时俱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这对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应具有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那种以为精通某种知识就足以将其传授给学生的说法,那种把理论知识简单传授作为目的的教学已经过时。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党员教师要通过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用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学习先进的文化,用先进的文化来滋润自己的生命,渲染自己的气质,提升自己的境界;学习广博的知识,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并实施素质教育。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教师感到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学习观,不断学习、深入学习、超前学习,特别是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学习。

一、学政治,正思想。

党员教师由于平时业务忙、时间紧,可能会影响政治学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教育客观情况发展变化迅速,每个党员要使自己的思想能够适应运动中的客观情况,就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这是共产党员在新时期保持先进性的首要的根本的条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每一位党员教师都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体会和全面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成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模范。

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同时也必须遵循法律的规

范。党员教师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提高对依法施教重要性的认识。学校要依法治教,党员教师更要带头依法施教。党员教师要学习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还必须懂得相关的行为规范,清楚地把握依法施教和违法施教的具体界限,从而真正实现依法施教。

二、学知识,强业务。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对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加速老化,一位党员教师要做素质教育的先锋,课程改革的尖兵,就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以己昏昏”怎么能“使人昭昭”? 作为教师既要具备从事本职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一技之长,还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渊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掌握新技术,了解科技前沿知识与动态。给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几桶水,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老师就应该是道德高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陶行知说:“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新时代的党员教师应该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教育在发展,学生在提高,未来教育的挑战,不仅对学生,更重要的是对教师。党员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努力打破独专一门学科的观念,广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教学法及其它学科知识;努力学习并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把学习到的新知识、新技术运用到管理和实际工作中去,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我校党员教师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大专学历达90%以上,大部分教师已修完或正在进修本科学历。党员教师积极参加计算机中、高级培训,计算机操作技术过硬的林耀强主任、李华利老师还主动为教师进行计算机校本培训,提高全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水平,在全校掀起了学习计算机的热潮。党员教师林月春虽已是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但她对教育工作的热情从不减退,仍然高度关注教育新动态,不断自我充实。四年前调入我校时,她对计算机知之甚少,但她不畏艰难,休息时间常常泡在总控室里学做课件、学做教师网页,虚心向计算机老师请教。今年三月,她勇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全市教师开了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语文观摩课,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三、学课标,更观念。

新型的党员教师应该具有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江总书记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面对新时代的学生,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工作的新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的思想俱进,与学生的需求俱进,与学生的发展俱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被视为本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新形势下,党员教师要率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带头参加新课程培训,积极到实验区听课评课,进行新课程的教学研究。学校党组织给我们青年党员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从去年起,我参加了全市新课程培训,也听了不少体现新课标的好课。如:去年12月初赴广州听“广东省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观摩课、今年三月中旬又接二连三地到澄海新溪、外砂听课学习。回校后,我总会欣喜地向老师们传达教育新信息,并与老师们交流学习心得。在新课程改革即将全面推广之前,党员教师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自觉将党的新思路、新思想活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工作中去,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转变观念,勇于探索,站在新课程改革的前列,争做新课程改革忠实的实施者,坚定的支持者和自发的带头人、示范者。

充满激烈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对党员教师提出了高标准、严要

求。我们更应当加强学习,更新观念,高瞻远瞩,不断地改进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在伟大而平凡的教育岗位上,用我们的奉献精神和实际行动,真正作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

教师要与时俱进 第2篇

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通过研究性、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这就要求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必须转变旧有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做个永远的“新”教师。

那么,“新”型的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而且还应该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不仅是学生的管理者而且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3.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不仅是课程的建设者,而且是课程的开发者。

既然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那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从以下两方面来适应时代的需求:

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采取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改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与时俱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所有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评价一堂课的成功,除了要求老师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良好的教学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外,还要看教师是否运用“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是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否愿学、乐学,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服务者”对学生和家长的最好的回报。

另外,教师能否提供优质“服务”,还要看教师是否与时俱进。平时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实际上,一桶水也是远远不够的,做教师的还应该有“活水”,只有不断的汲取新知识,教师的“一桶水”才不至于枯竭,不至于变为“死水”、“臭水”。据调查,学生更欢迎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感的老师。

2、一视同仁,面向全体学生。

每个学生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然而,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对“差生”,特别是学习和纪律都不好的“双差生”,往往是另眼相看。随着高中入学门槛的降低,“差生”骤然增多,于是,不少教师开始抱怨,学生越来越难教。是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吗?

我曾经碰到一个英语教师,他曾面对全县成绩最差的学生,而高考时却成为全县最好。他并没有什么绝招,只是一开始给学生补了基础,然后适当的放慢教学节奏,对学生进行了悉心的教学和辅导。若没有一种服务意识,高高在上的“教育者”是不会取得这样的成绩的。

3、严格要求,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组织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然而,我们平时对“名师”的评价,就是看他(她)能否让学生轻松地学会知识和成功地应付考试,而很少考虑应试之外的东西。真正的教育者不应该只知“授之以鱼”,应该更多的“授之以渔”,为他们走上高等学府、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4、善于观察,重视学生的“闪光点”。

“压抑个性,罪莫大焉。”毛泽东就特别反对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某些不擅长学习的学生往往具有其他方面的才能。没有学生不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而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更容易表现出自卑和逆反心理,他们更需要老师们的关照。教师切记不要对学习不好的学生抱有成见,而是要相信他们个个都行,这些“后进生”在其他方面又往往表现出一些诸如好动、爱交际、热心等特点。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这样的学生,个子高大、平时挺喜欢运动、上课爱招惹其他同学,老师们都反映他很难“对付”。后来我们商量让他当体育课代表,他乐于接受,而且还能以班干部的身份来约束自己。其实这正如一句格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就一定能找到你心目中“差生”的闪光点,并把它发扬光大。

5、教书育人兼顾,加强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教育。

高中教育的重点无疑是为高等学府输送优秀人才,而分数几乎成了选拔的唯一依据。与之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教育往往容易受到忽视。结果是,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一些“精品”到头来却成了社会的“危害品”。前不久,许多大学生犯罪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除了教学之外,教师还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经受挫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和宽容尊重他人的品格,提高他们走上社会之后的适应和生存能力。而这一点对于每一个教师都很重要。可见,只有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重点发展才是真正的新型教育。

二、而教师只有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身体力行地实践,才能更好的完成这一目的。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保持思想常“新”。

平时,我不断地加强理论研究,通过学习,让我更深刻懂得了教育教学中分析学生心理发展方向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凭主观愿望去分析处理问题。同时在教育科研方面,初步懂得了教育科研方法和操作步骤;懂得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增强了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比较深入领悟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内容;为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打开了一扇门,并作了初步尝试了,更清楚地懂得了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做法。所有这些,为今后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打好基础。

2、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成为教育科研型的“新”教师。

过去那种不敢参加、不愿参加、不想参加教育科研的思想应该摒弃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应不断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成为教育科研型的“新教师”。同时,深入钻研国家新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努力参加校本教研,创出一条适合本学科本学校本年级的教学新路。

3、力争成为社区型与开放型的“新教师”。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句话,因为这样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教育却走进了“死胡同”,教师被“关”在校园中,学生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题海战术”、“应试教育”一度盛行并生生不灭, 由于“安全”等因素,教育教学局限于校园内,教师们不敢过多带领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师生紧盯着这“神圣的象牙塔”。可是现在我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商品经济、网络社会。全球一体化正不断地冲击和渗透着校园,我们的学校正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着越来越多的联系。因而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了。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专业型、学校型拓展为“社区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青年教师应多参加教研活动,走出去,请进来,让教师与学生在社区活动、实践活动中都得到锻炼与发展。

环保执法要与时俱进 第3篇

1.1 公众环境意识的变化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公民的民主权利得到提升, 维权意识增强。所以公众环境意识日益增强, 比以往更加关心生存和生活环境, 更主动地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各种形式的民间环保社团组织纷纷成立, 他们在环境法制宣传、环境监督、环境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执法主体的新变化

环境保护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管, 但在哪些方面监管、如何监管以及监管的方式、手段, 特别是如何相互配合, 对这些重要问题现行法律、法规缺乏明确的界定。例如现在防沙治沙执法归林业部门, 水资源保护执法归水利部门, 农业环保执法归农业部门, 社会生活噪声执法归公安部门, 土地利用和矿山开发环保执法归国土资源部门, 海洋污染防治归海洋部门。环保执法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状态, 这样情况下, 需要以法律为依据加强统一监管, 对各有关执法主体的职责和执法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规范, 避免多头执法、交叉执法和执法不到位、执法不作为。尤其要防止和克服部门之间借执法来争夺各自的利益, 损害环境保护整体利益。

1.3 执法对象的变化

改革开放使得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 尤其是个体、私有、合资合作、混合所有制经济迅速发展,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大量外资企业进入国内, 执法对象呈现多面性特点、分散化趋向。这种变化, 对环保管理部门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进一步明确界定执法对象与执法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的, 保护好执法对象的利益, 为执法对象提供良好的服务。为此, 要努力研究、分析执法对象需要何种有效的管理和服务, 环保部门能够给予他们哪些方面的管理和服务, 如何根据执法对象的新变化, 贯彻好环保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履行好行政执法职能, 这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2 环境执法要做到四个延伸和四个转变

新形势下, 依法做好环境管理工作, 必须做到四个延伸和四个转变, 四个延伸是:由污染防治向生态保护延伸;由防治大中型企业污染向防治各类小企业、小摊点污染延伸;由重点治理第二产业向第一、第三产业延伸;由城市综合整治向农村环境治理、保护延伸。四个转变即:执法内容要从工业污染执法向全方位的环境执法转变;环境执法体系要从一元执法向三元执法监督体系转变;执法形式要从单一的环保行政执法向多样化的联合执法转变;执法手段要从常规执法向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转变。

3 开创环保法制工作新局面

环保工作者和环境法学者们都应认真分析当前环保法制工作的新变化, 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努力开创环保法制工作新局面。

3.1 致力于改善环保执法环境

统一思想认识, 是适应客观环境, 搞好行政执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把统一思想认识, 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与加强环境执法一起抓, 是行政执法搞得好的地方的重要经验。因此, 各级环保部门应经常向党委和政府汇报、请示环保执法工作, 取得党政领导的支持;加强与计划、工商、国土资源、林业、农业、建设、水利等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取得它们的配合和支持, 真正贯彻落实环境统一监督管理和分工负责制度, 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3.2 致力于理顺执法主体之间的关系

环境保护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众多的领域和方面, 单靠环保部门“包打天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必须广泛动员, 联合各方力量一起来干。首先明确相近相关部门所负的环保职责, 重点理顺与计划、国土资源、农业、建设、林业、工商等部门的关系。环保部门应切实履行好环境统一监管职责, 实行“五统一”制度, 即统一环境保护法规、统一环境标准、统一环境规划、统一环境监测规范、统一环境保护信息发布;努力争取有关部门支持, 加强协调配合, 加强综合执法。

3.3 致力于严格执法, 依法行政

环保执法工作要始终紧紧围绕“一个宗旨”, 就是认真保护环境, 切实改善环境质量,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环保执法人员应切实增强“四个意识”:一是环保基本国策意识。说话办事首先要找准立足点, 从环保基本国策的角度, 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看问题, 真正树立生态平衡观、 (下转P28) (上接P35)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观。二是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意识。环境保护法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最佳结合点;只有严格执法, 才能促进经济与环境相协调, 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执法责任意识。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要对自己的执法行为负责, 发生了执法过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严格执法就是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对法律负责就是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因此, 执法人员既要增强责任意识。四是服务意识。执法的过程就是依法保护环境, 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过程;只有严格执法, 依法行政, 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参考文献

张劲松 (1979—) , 男, 2000年毕业于河南司法警官学校, 多年从事环保执法工作。

中学化学教师要与时俱进 第4篇

一、中学化学教师要与时俱进,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教育观念和价值观会相应发生改变。这就需要我们不失时机地调整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以体现时代的特点和适应时代的需要,这必将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这显然是要符合:

(一)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性发生变化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化学教育已经从“化学中的教育”,经历“通过化学进行教育”,发展到了“有关化学的教育”。也就是说,化学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科学教育,成为使受教育者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有效教育途径之一。它的职能已不局限于传统的向受教育者传授关于化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增加了要使受教育者在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同时,发展各种素质。高中化学课程的任务已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或培养少数未来的化学家,而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将来融入社会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教学工作者必须由一个传统“化学老师”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导师型”教育者。

(二)中学化学教学的对象发生变化的需要。现阶段,信息化的社会给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学习,学生获取信息、得到知识的手段不再局限于课堂老师的教学。学生对中学化学学习的要求显然会发生变化,对老师素质、老师教学等也会随之改变。再从学生自身的发展来看,高中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已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开始辩证地思考一些化学问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以理论作指导来分类学习一些化学知识,所以“学究”型教师遭淘汰是必然趋势。

(三)中学化学教学的内容发生变化的需要。有不少化学家认为,化学将是21世纪的中心学科。化学与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等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也越来越强烈。显然,我们在中学阶段甚至到大学阶段都不可能将所有的化学知识都传输给学生。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进行化学常识、化学基本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化学素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因而,一个中学化学教师不是仅知道课本知识、会上一堂课、会做几个题就可以上讲台了。

(四)中学化学教学的模式发生变化的需要。课程改革本身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不仅涉及课程模式,还涉及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教材内容、编写方式、教学要求等有着直接关系。要胜任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教材及有关的教学理论,及时总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和好方法。

二、中学化学教师要与时俱进,首先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们首先应该清楚自己应该担负怎样的职责、扮演何种角色、具备哪些能力。也就是说要从思想观念上对化学课程教学有新的认识和领悟。这是我们教师能参与到课改进程中的一个先决条件。要成为合格的教师应该:

(一)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意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开展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强调满足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基础,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二)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新型人才的培养,就是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这就首先需要有创新意识的教师。

(三)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教师不可能抱着一本老教案上一辈子课。时代的进步,社会需求的变化,化学等科学的发展,都时刻对我们提出新的挑战。

三、中学化学教师要与时俱进,必须要完善专业知识、提高学科技能

课程改革进程中,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改革成败的关键,这要求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作好准备。

(一)经常更新化学学科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具备扎实的基础,雄厚的专业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但我们只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还要不断的充实,要让我们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要求相适应,与学生的学习要求相适应。

(二)重视教学技能的提高。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实验技能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娴熟的实验技能。同时,还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法论等理论,掌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教学手段。能用科学理论来指导我们提高教学艺术,也能选择合理的手段来进行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四、中学化学教师要与时俱进,还要调整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

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显然需要我们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在近几年,这方面的探索开展的如火如荼。“研究性学习”方式、“启发式”教学、“开放型”课堂教学、“溶入式”教学模式、“模拟——探索”活动,甚至走入社会开展实践等,各种方式层出不穷。这些教学方式所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一致的,都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个体素质的发展。因而,我认为只要能达到教育教学目的,优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良性发展的模式都可以实施。也应该认识到不可能有一种方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教学中应该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构建各类新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学法,亦要与时俱进 第5篇

导言:现实中不少学习国学、学习儒佛道、学习东方文化的人,一个比一个守旧,一个比一个机械僵化,把自己弄得像一个活着的“木乃伊”。时代不同了,国情不同了,风俗不同了,这许多的差异使得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不管是学佛、学道还是学儒,我们的思想观念应该是真正的“三个代表”:代表最先进生产力,代表最先进文化,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不落后,还应该更超前才是;不仅不守旧,而且要更时兴才是。

在佛陀的脑子里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导、固定的概念,他的心中是一个空,像一面镜子。当你来到佛陀身边,就像照一面镜子一样,把自己的问题真实不虚地呈现在镜子中,佛陀看见了就应病与药地讲一番针对你疾病的话。通俗地讲,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随机应变而说法,这就是“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但是很多人学佛、学道、学儒都是用死脑筋去学,根本就不明白到底佛陀这样说的意思是什么,动机是什么。只会把圣贤的教导打死了看,着实了看,生搬硬套而不懂得随机应变地学习。

佛陀当年有一个制度(戒律),不允许弟子们种地,原因是在耕作时,会将田地里的很多小动物如蚯蚓、蜗牛等杀死。而杀生是佛陀所严令禁止的,故佛陀不准许弟子们通过耕种来自给自足。佛教东流到中国后,在唐朝有一个著名的禅师——百丈怀海(720-814)就出来改进此佛制,极力倡导农禅并重的僧家生活,明确提出:一日不作(耕种),一日不食。因为怀海大师所主持的寺庙在百丈山,故名“百丈怀海”。百丈禅师于是率领僧众在百丈山的山坡上开辟了大片土地用来耕种,还把每日上山耕作起了个专用术语,叫“出坡”。百丈禅师本人也严格遵守自己制定的僧规。当百丈禅师年纪很老的时候,他除了每日修行功课外,仍然坚持每日随众上山担柴,下田种地,过着自耕自食的农禅生活。但是弟子们不忍心让年迈的师父做这种粗重的工作,因此,大众恳请他不要随众出坡,但百丈禅师仍以坚决的口吻说道:“我无德劳人,人生在世,若不亲自劳动,岂不成废人?”无奈之下,有一天弟子们把百丈禅师的农具偷偷地藏了起来,百丈没有找到农具无法下地干活,于是那一天他拒绝进食,弟子一再劝他也无用。因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规定是他亲自制定的,他要带头遵守。弟子们见师父拒绝吃饭,吓得赶紧把农具又还给了他。百丈禅师临死前,都一直在坚持耕田劳作。这就叫因地制宜,这就叫与时俱进。——时代不同了,国情不同了,风俗不同了,这许多的差异使得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在释迦佛的时代(现在也是如此),印度的习俗认为,修行人的乞讨是非常高尚的行为,他们能光临自己家门来乞食,给自己一次供养他们的机会,这是十分幸运的事。但是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乞食是让人鄙视的行为,是不劳而获的行为,非常不光彩的小人行径。在两国风俗差异如此巨大的情况下,佛陀的“禁止耕作”制度,不改变能行吗?

佛陀在印度有那样一个制度是对的,但是到了别的环境中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再说又岂止是劳作问题需要权宜变通,相当多的问题都需要进行一番权宜变通。比如,“和尚是否准许有妻室”的问题。在佛法传到日本以后,日本的和尚就有妻儿,我国西藏也有很多高僧是有妻室的。是不是因为人家有了妻儿,修行就不行了?而过清静独身生活的中国内地僧众的道行就比人家高了呢?没有!日本的僧众中照样人才辈出,西藏的佛法亦复如是,大成就者一代接一代。但是很多人没有做到这一点,学习佛法的观点十分僵化和机械。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有一个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就是越学习脑子越往后倒退。学习传统文化和抱残守缺完全不同,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更多地汲取历史的智慧,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迎接未来、开创未来,不是要让我们退回到清朝、唐朝的。学习传统文化的人价值观应该始终指向未来,应该比所有的人更加有超前的意识。但是现实中不少学习国学、学习儒佛道、学习东方文化的人,一个比一个守旧,一个比一个机械僵化,把自己弄得像一个活着的“木乃伊”,这样就是学偏了。应该反过来,不管是学佛、学道还是学儒,我们的思想观念应该是真正的“三个代表”:代表最先进生产力,代表最先进文化,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不落后,还应该更超前才是;不仅不守旧,而且要更时兴才是。

教材编写要与时俱进 第6篇

——对苏教版语文教材及教参的几点质疑

江苏省盐城中学**庭

邮编:224001电话:(0515)8314012

E-mail:yclgt@sohu.com

内容摘要

本文试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发现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少数值得商榷的地方,如对个别篇目内容理解的思想观念的滞后,部分习题编写中的因循守旧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教材编写也要与时俱进的观念。

关键词

与时俱进质疑苏教版语文教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传统教材。对这篇散文前后两部分的关系,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形成了几种不同的看法。2001版人教版教材归纳为以下三种说法:

1、衬托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衬托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2、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3、统一关系。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编者认为,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可是,到了2004年,苏教版语文教材,却把这篇散文前后两部分的关系,只理解为比照关系一种,并在教学重点提示中,要求学生理解“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闭性和落后性,感悟鲁迅先生愿儿童健康成长的情怀”。

这里,我们姑且不去评论两种教材说法的谁是谁非,我们只是认为,苏教版教材早已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引进教材,那么,我们还是以开放的心态,允许学生对这篇散文前后两部分的关系作多样化的理解吧。

不过,鲁迅童年的乐园是百草园,对进三味书屋读书还是惧怕的,这又该如何理解呢?那么,就让我们和同一个单元的另一篇课文《三颗枸杞豆》“比较阅读”吧。

在《三颗枸杞豆》中,“我”童年的乐园是门前山谷里的小树林,但是,“后来,我很不乐意地被爸爸送进了学校,整天坐在窄小的木桌前盯着书上黑乎乎的汉字”。看来,“我”也是惧怕读书的。其实,爱好在大自然的“乐园”中玩耍

是儿童的天性,又有哪一个小孩刚被送进幼儿园时不哭闹几天呢?

值得质疑的还有《三颗枸杞豆》中的一个“探究·练习题”。

“我”童年的乐园是门前山谷里的小树林,鲁迅童年的乐园是百草园。他们的童年各“乐”在哪里?这“乐”与以后的发展有什么联系?(探究·练习一)

对这道题,编者是这样解答的:

‚我‛乐在山谷里的小树林里有各种各样的树木,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可以在里面尽情地游玩,捉金巴牛、蝴蝶、掏雀儿蛋……鲁迅的童年‚乐‛在百草园里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景物、动植物,可以看,可以听,做各种各样的活动:翻砖头、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吃、在雪地上捕鸟等,还有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总之,他们都‚乐‛在大自然里,‚乐‛在大自然里做自己想做的事。

童年的乐趣对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我‛以后成为植物学家与小时候的‚乐园‛和爱好是有着内在关系的。鲁迅先生长大后先学医是因为父亲的病给他刺激,后来走上文学之路是为了唤起更多的民众,这与他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也不是没有关系的。

看了这样的解答,真让人犯疑了。其一:《三颗枸杞豆》一文通过三叔临终前的悔恨和他的悔恨对“我”的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真正征服我的,是那三颗启示生命意义的枸杞豆。”如果一直沉迷于“乐园”的玩耍,那最终也只能是“三个遗憾的○”!又那能成为植物学家!可见,编者对这道题的解答与本文主题是严重相悖的!其二:编者认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才是“乐园”,而三味书屋只显示了“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闭性和落后性”;可是,编者对上一道题的解答却一方面是“鲁迅的童年‘乐’在百草园里„„”,另一方面,有关鲁迅成就事业的原因却一点都没有涉及到百草园,只是说“这与他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也不是没有关系的”。照此看来,是“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闭性和落后性”的旧式教育成就了鲁迅!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不能自圆其说的解答的呢?也许是我们某些人思想的自我禁锢吧;也许是观念的陈旧,对“文革”中所批判的所谓旧教育还是耿耿于怀吧;也许是思想的不开放,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并没有真正认识,只是偏执地抱着自己的一孔之见吧„„都无从知道。

又如,文言文《赵普》有一道翻译句子的探究·练习题,并要求“比一比:这些句子与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一比是什么意思呢?编者的解答有“介宾短语后置”,有“使动用法”,并提到了现代汉语中的“把字句”。真不知道编者对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是怎么研究的!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及句式特点不作为初中语文的学习要求已经十多年了,就连现代汉语中的“把字句”等特殊句式,也早已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淡化”了,况且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真希望教材的编者能认真学习、仔细研究一下《语文课程标准》,能够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及其各学段的教学要求,能够接受初中语文教学的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另外,教材中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月迹》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感谢编者将它选作课文,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但是课文后面有这样两道探究·练习题。

探究·练习一中秋夜,你就在这一群孩子中,你们一起盼月,看月,寻月,议月。听‚三妹‛宣称‚月亮是属于我的了‛,你有什么想法?讨论‚月亮是个

什么呢‛,你会怎么回答?……

探究·练习三

3、“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如果问你“月亮是个什么”,你怎么回答?

这两道题是不是要求学生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探究解答呢?命题者特别作了说明:“命题者是从孩童时期的‘你’这一角度来设计探究题的,回答其他几道小题,还是从孩童时期的‘你’这一角度来回答好。‛看来,这是一道能体现课文学习重点的特别好的探究题,重复解答,可以增强效果吧?

可是,在另一篇中的探究·练习题却是另一种情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一篇传统课文,编者把“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 作为“教学重点”,并在“重点难点”中作了较具体的说明:本文既有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的顺序,又有时空结合的从东到南到西到北的方位顺序,和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还有从主到次,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层次清晰,主次分明。然而,在“探究·练习题”中对这一学习重点却一点都没有体现,不仅没有涉及课文本身说明顺序的练习题,也没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说明顺序作相应的写作训练。

由此,我真诚地希望教材的编写者能够科学处理课文的学习重点与练习·探究题的关系,通过练习来巩固和拓展所学到的知识,通过探究来培养和发展学习的能力,使得练习·探究题的编写也能做到与时俱进。

附:作者简介

**庭,男,1949年出生于江苏盐城,汉族人。1976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江苏省盐城中学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从1986年起开始研究单元教学,先后完成并发表多篇教学论文,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其中,《如何解答综合阅读题》、《比较阅读与能力迁移》两文获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论文评选一等奖。另有学术论文《怎样识别联绵字》在《语文教学通讯》发表,多家网站转载,在中学汉语知识教学领域有一定的影响。

题目:教材编写也要与时俱进

Title: Compiling Textbooks Should Also Advance With The Times(题目:编写教材也 要进步和时代)

内容摘要

本文试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发现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少数值得商榷的地方,如对个别篇目内容理解的思想观念的滞后,部分习题编写中的因循守旧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教材编写也要与时俱进的观念。

Contest:

Basing on the spirit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he author finds some questions need to discuss in the Chinese textbooks of Jiangsu educational publishing company, such as the warmed-over comprehension to some articles, the conformism in some exercises and so 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idea that compiling textbooks should also advance with the times.关键词

与时俱进质疑苏教版语文教材

Key words:

社会管理要与时俱进 第7篇

社会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来对社会上的各种公共事务进行管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速发展带来的问题、矛盾不断增多,导致了传统的社会管理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所以社会管理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行政机关要充分认清自己的定位,更新行政的理念,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权利虽然在手中,但是权利来源于人民,要做到以人为本。行政机关在行使社会管理职能时,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作支撑,运用新的理念、知识依法行政才能使社会管理的价值最大化。同时,行政机关要权职清晰,分工明确,避免行政机关人员冗杂,行政管理混乱的不良现象。

社会管理的目在于增强社会的活力、稳定社会的秩序,以便更好地管理、服务这个社会。社会管理的与时俱进,必须对权力进行制约,没有监管的权利只会滋生权利滥用。权利滥用必定会激化社会的矛盾,引起弱势群体的不满,甚至造成冲突,对稳定社会秩序严重阻碍。所以社会管理的发展与创新,要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让行政机关更好更高效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解决社会矛盾。

外资也要与时俱进 第8篇

与2007年修订版相比,今年4月初公布的征求意见稿发生了不少变化,主要表现在扩大开放领域,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严格限制“两高一资”和低水平、过剩产能扩张类项目。总的来说,是有进有出,宽严相济。

作为外商投资的风向标,《产业指导目录》具有政策导向的权威性。外资必须吃透产业目录,与时俱进,与中国的投资政策调整合拍,才能投资顺畅,并取得好的投资效益。

首先,外资要有本土化观念,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不要开顶风船。谷歌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不是中国赶它走,是它太骄横,受不了规矩(这种规矩在每个主权国家都是有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是在新的形势下,适应全球经济变革的大局作出的科学调整,是要把外资投资引向新的高级的阶段。

外资一定要有入乡随俗的理念,树立公民意识,服从投资目标国的产业指导。在华跨国公司凡是顺势而行、按产业目录去投资的,都赚个盆满钵盈。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最近调查表明,2010年,81.8%的受访在华跨国企业经营绩效恢复到甚至超过金融危机前水平。西门子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10年,西门子在华销售额增长了7%,远超在其他市场的销售业绩。

其次,外资也要转型。中国的“十二五”规划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关注新兴产业,因此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钱”景可观。与2007年修订版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相比,征求意见稿在鼓励类当中增加了许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项目,。

在金属制品业当中,征求意见稿增加了航空、航天、汽车及环保型材料研发与制造,在专用设备制造业当中,增加了汽车动力电池专用生产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增加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

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中,意见稿增加了高技术绿色电池制造;在通信设备制造业中,增加了基于PIv6的下一代互联网系统设备、终端设备、监测设备、软件、芯片开发及制造;在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中,增加了再生水厂建设、运营以及机动车充电站、电池更换站建设、运营。

面对上述予以鼓励投资的新兴产业,外资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谁能抢得先机,谁就能赚得大把银子。

一个扑面而来的事实是,跨国公司正在围绕中国结构调整实施新的战略布局,在产业方向、技术提升、区域选择等方面全面参与中国经济一个新的周期。日立制作所常务执行董事铃木学表示,高铁和地铁发展迅速的中国将成其海外业务核心之一。日立希望扩大列车电气设备和信号控制系统的在华订单。为对应不断扩大的业务规模,日立正在考虑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合资工厂的产能提升一倍。

再次,外资莫要闯“红灯”。在进一步放开诸多领域投资的同时,产业投资目录也新增加了禁止项目。比如,备受业界关注的“别墅的建设、经营”出现在了禁止类当中。平心而论,外资在上一轮投资高潮中,有许多是在房地产等暴利行业分得银两。现在中国正在调控房地产业,别墅的建设、经营被划上一道红线,禁止外资进入,这是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大局所为,外资应予理解并努力配合。

教师队伍管理要与时俱进 第9篇

一、研制精确标准

标准决定质量。那么,如何研制精细化的教育评价标准?一是开展系统化研究。从教育的实际出发,制定出若干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标准。二是进一步精细化现有标准,从而充分发挥标准的作用。如现有课程标准,要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课程标准,使之更加明确、具体。

宜昌市西陵区从2010年开始着手研制教育标准工作。各块工作标准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应做的工作,二是做每项工作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如备课基本要求:上课前一天备好课,并提交教学方案;备课有质量,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情,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清晰、流畅。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与时俱进,根据情况的变化做出调整、完善。

二、建构评价体系

有了标准,并不代表有效管理的任务就完成了,这只是走完了现代管理的第一步。再深入一步,应该是依据标准,建构评价体系,使静态的标准活化为人的思想与行为,从而彰显标准的作用,展开管理的过程。

作为评价体系,从横向看,大体包含如下项目。

一是关键表现点。教育工作是复杂的脑力劳动,但这并不影响评价。每项工作再复杂,总可以找到一些关键性的表现(外显)点。比如备课,备课情况怎样,这是可以评价的。备课质量怎样,也可以通过一些办法来诊断:可以提请学校学术委员会评判,可以组织学生问卷探测,还可以通过成果展示(教学方案设计的发表与获奖等)来检测。确立关键表现点,既要吃透标准,又要切准教育教学实际,既要发挥教育专家的作用,又要广泛征求教育工作者的意见。确立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参与其中,明白确立的依据、意义,深刻把握内涵。

二是权重。对每个关键表现点进行加权处理,确定计分比例。

三是评价主体。每个关键表现点由谁为主体来评价。

四是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考试、考核、考查等。

五是评价类别。评价类别主要是指采集型评价(实时记录、动态抓拍)、评议型评价(组织第三方评议)、成效型评价(实证材料上传、成绩统计)。

评价方式与评价类别在建构评价体系时,要作具体的说明,如教职工上班时间,每天凭进校卡入校,实时记录上班时间。

六是评价时间。是即时评价,还是每周、每学期评价等。

将上述项目综合起来,即可形成一个评价表,用来落实有效管理。

三、实施有效管理

依据评价体系,建设网络平台。当前有许多网络平台建设公司,各校也有专门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教师,平台建设已无技术障碍。平台建设的关键是使相关数据能自动生成。比如教师备课,第一个关键表现点是“上课前一天备好课,并提交教学方案”,网络平台就要设置每次提交教学方案的终止时间,终止时间之前提交,平台自动赋分,之后提交,不赋分;并且自动累加,一学期结束,这个关键表现点得了多少分,扣了多少分,什么时候扣的分,一目了然。

网络平台一旦建成,并投入使用,评价就伴随工作的全过程。每个人工作了没有,工作得怎么样,学校领导清清楚楚,教师个人明明白白。更重要的是教师本人可以根据平台所反映的情况,不断修正自己的工作,这不就很好地发挥了评价的诊断性、导向性作用吗?

作为管理者,一个时段结束,将所有员工的情况通过网络平台汇总,形成数据,可有效分析出整个学校哪些管理做得好,哪些管理要加强。这就是大数据时代带给教育管理的积极意义!

上一篇:峨眉山市第五教育发展联盟章程下一篇:高口备考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