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教学反思

2024-08-20

中职会计教学反思(精选8篇)

中职会计教学反思 第1篇

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反思

【摘要】由于中职生的学习能力限制、教师的企业实践不足和教材开发滞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大多数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不佳,但通过校企的深度合作,设立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编写真正实用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建立有效的考核?u价体系,还要不断推进教学信息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多措并举,合力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校企合作;教学信息化

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由于其理论性较强,专业性较强,与日常生活联系不紧密等原因,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尤其是人门更是不易,实际上理论的教学对于本科生都极具挑战,更不要说对于中职生。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企业、社会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样的的形式下,作为一名教授基础会计的中职老师,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结合最新的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已经变得非常紧迫,现把本人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做些分享,以期与同行之间共同探究问题的解决之道。

一、教学现状

(一)学生层面

由于中职生大多是在初中阶段没有能够很好适应基础教育的这些孩子,在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方面均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等思维能力不足,阅读、理解、计算等能力差,导致学习兴趣匮乏,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能很好的理解学习的意义,自学能力欠缺。具体来说,很少做有效的课前预习,课堂上不能完全跟上老师的节奏,不能有效的提出问题,课后作业完成的不理想。

但中职生也有自身的优势,他们不拘泥于理论的深究,习惯于动手操作,模拟实训有不错的表现,对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层面

现行教材以理论教学为主,虽也有模拟实训,但教材的知识脉络还是追求理论路线,与企业实务没有实现有效衔接,也没有很好按照中职生的特点与认知模式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编排,学生学的窝心,老师教的费心,企业用人用的闹心。

(三)教师层面

很多基础会计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用他们上大学的时候老师教授他们的方法来教授自己的学生,很显然,教学对象不一样,教学目标也不同,技术条件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还固执的认为可以不变应万变,那就大错特错了。再加上很多老师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没有更多的企业实践经历,学校也没有提供更多地实践机会,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老师也很难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针对性的教学和实用的操作技能。信息技术给每个人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都带来了急剧的变化,同时学校的培训力度和对于教师的考核方法也没有给老师足够的帮助和信息化的导向。老师与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的落差也成为制约基础会计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针对以上情况,深刻感受到了现代职教要求与现状之间的巨大势差,这给我们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不断完善与提升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提升教学效果。

二、解决方案

(一)狠抓校企合作,力促教学改革

1.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制定教学目标,开发一体化教材。广大教师应该针对财务或相关岗位,深入各类企业和用人单位,了解它们用人需求。校方还可联同各企业的相关专业人才有的放矢的制定教学目标,既要符合教育规律,又能适应用人单位需要。教学目标要体现在教材之中,我们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让理论变得可视可操作,让知识变成技能,在教材的编排上要体现模块化教学。这样把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作业和企业实践都要融入到一本教材之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伴随着这样的一本教材的形成过程,教师已经进行了大量的企业实践,补齐了短板,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的中职教师,夯实了基础。同时,这样的教材更符合中职生的认知特点,降低了理论高度,突出了动手操作,发挥了他们的特长,激发了学习兴趣。

2.校企无缝对接,建立科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既是教学目标的体现,也是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在整个教学中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学校要和企业一起,本着把每位同学培养成既是一名合格的中职生,又是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的原则,把诸如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领导力等全方位的要求进行细化,融入到一个评价体系中,在每一个模块的教学中同步进行,评价结果一方面能够体现该学生在这门课的学习的综合表现,另一方面能给企业招聘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足够的信息。同时该评价体系要可操作、易操作,教师随堂完成,统计也很方便。该评价结果不但要与学生的奖学金挂钩,还要与就业挂钩,甚至可以建议用人单位把学生的考核成绩与薪酬挂钩,这样通过公平竞争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刻苦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又能帮助企业优化招聘,在员工职业规划方面提供基础数据,真正打通校企合作的经络,提升教学效果。

(二)提升教学信息化,抓住学生,提升效率

我们处在信息时代,现在中职生都是信息时代里成长起来的,计算机、互联网、网络社区等等俨然已经融入了他们的基因,他们习惯于接受并且使用信息技术来做任何事情,当然包括学习。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能按照教授对象他们喜欢的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如何实现教学信息化呢?首先,老师就要具备互联网的思维,其中典型的就是大数据的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寻找影响教学效果的变量,比如不同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模拟实操、微课应用等等)的使用、作业量、学生性别、课程设计、考核方法等等,通过一定时间有效的记录与积累,找出这些变量与教学效果之间的潜在联系,从而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模式。其次,老师还要学习运用最新的信息化工具和手段,比如使用微课,让课堂反转,实现从讲授为主到答疑、实操练习为主的课堂职能的转变,既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又能提升课堂效率,还便于老师进行数据的收集、汇总与处理。最后,老师还要善于把教学和互联网新闻热点进行有效结合,达到教学目的。譬如,我们在学习会计凭证的时候就可以拓展到电子商务中的电子发票的法律效力的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卢全.中职会计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财会学习,2018(13):218+220.[2]邹小舟,浅谈中职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J].经贸实践,2018(10):318.[3]张秋妮.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及其改进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1):114.[4]王锡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问题与对策浅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8(05):102.

中职会计教学反思 第2篇

《基础会计》是我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及操作性,会计专业学生掌握这门会计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其他会计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中职生基本初中毕业,普遍缺乏对会计方面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对于初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而言,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容易出现畏惧、厌学的情形。那么,如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们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实际教学,浅谈如何上好《基础会计》课。

一、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职生入学时年龄小,理解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学生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对老师而言,正确引导,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上好这门课的关键。首先,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在第一堂课时介绍《基础会计》 的重要性和在会计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教学计划,知道三年所开设的课程,明确在校期间的奋斗目标;其次,要树立学生的信心,打消他们学习的疑虑,可以介绍以往学生学习这门功课的经验和他们的奋斗史,为他们提供借鉴和参考;再次,可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财会部门进行参观,让他们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观摩相关会计资料,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最后,带学生到会计模拟实验室,观看高年级做账的过程,拿出做账样本,告诉他们只要努力,也可以取得这样的成绩,进而提高他们对本专业学习的兴

二、运用多媒体,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我国中职专业的重要教学手段仍是以“教案粉笔黑板”为主。教师通过大量板书、口头表述和肢体语言等,向学生传授如何从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和全过程,既抽象又难以理解。多媒体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多重刺

激,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影、临其境、再现了生活实际,传达了大量信息,加大了课堂容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涉及到大量的凭证、账页、报表的填写与编制,教师在讲解时很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学生往往搞不清数据的来龙去脉和填写位置及顺序,给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采用多媒体,可以制作课件进行演示,步骤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并加深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会计理论的能力。同时,我们可以把重点、难点、练习题、板书要点等都设计编制成课件,存入计算机网络中,以便学生查阅。这样既节约了讲解和板书时间,又避免了教师对重、难点繁琐的讲解,同时也有更多时间巩固新材料的操作。教师可以精讲多练、加快课堂节奏,环环相扣,提高学生训练的速度和效率。

三、结合教材,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无非是以教师为主体,采取满堂灌,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让原本就枯燥无味的内容显得更无趣,所以,我们在讲叙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适当改变原来的教学方

充分调动学生的转自积极性,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任务分解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分享教学法 等,现举两例说明。

案例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情境或事件为题材,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刚接触会计的学生来讲,很难站在企业会计人员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在《基础会计》 “经济业务会计分录处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讲解完相关知识点后,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先给学生一个简明的企业实例,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分别从案例企业自身角度来剖析会计案例,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时,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之后要求学生比较自己与他人的见解,总结出最完善的想法。分组分享教学法是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形 201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指导大纲解读备考指导课件讲义模拟试题历年真题式多样的分享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法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平等性和发展性,突出了可操作性,会使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和探索。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特点由3-5人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互帮互学,对学习中的随时展开讨论,提高学习效果。如在学习会计科目表时,可互相默写会计科目;进行账务处理时,互相检查会计分录正确与否; 学习会计核算程序时,可明确分工共同完成。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不

会感到孤独,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模拟训练,强化实践性教学

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反思 第3篇

一、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中职会计专业培养出的人才, 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与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需求相差很远, 中职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 尤其是实践操作技能较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中职会计教学的观念、教育思想尚未转变, 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观念陈旧, 教师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角色, 而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学方式还是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灌输, 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创造力的培养, 这与以“能力本位”的职教思想相背离。

(二) 会计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在会计课程设置上, 偏重理论性教学, 轻视实践性教学, 两者的课时比例相差很大, 进而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 更不能满足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从我校来看, 目前的教学基本是以理论课程为主, 通常要占到总学时的80%以上, 而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常在学生实习前几个星期做几次模拟实习, 然后到单位实习。

(三) 在新课程标准下, 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手段比较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绝大多数职业学校都建有会计模拟实训室, 会计实践性教学主要以集中式的手工记账为主, 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即先由教师讲解或演示, 然后由学生实际操作, 实践的内容所涉及的会计凭证、账簿种类有限, 实践业务范围狭窄。另外, 会计教学手段还是以“课本+教案+粉笔+黑板”为主, 运用多媒体教学也较简单, 在针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应用能力的会计课件制作上没有更大的突破, 课件内容完全来自教材, 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创作。

(四) 在会计实践中, 顶岗实习难以无缝接轨。

中职学校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是按着教学计划进行的, 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理解书本知识, 教学内容偏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在学校学完了会计专业有关理论知识之后, 最后一个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如此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前期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不能与实践相结合, 在后期进行实践时又不能熟练运用理论知识, 必然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离, 顶岗实习难以无缝接轨。例如点钞、装订凭证、装订账簿、电算化操作等, 使得学生实习时不能立即进入角色, 胜任工作。

(五) 会计专业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缺乏, 动手能力不强。

会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困境均来自于实践与理论的脱节, 没有真正在企业会计岗位上接受过锻炼, 不了解企业会计岗位的实际操作和生产工艺的流程。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 是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 从学校到学校, 没有在企业会计岗位上的实际工作经历, 动手能力较差, 无法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二、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 更新教学观念, 确立学生在实践性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要实现中职会计专业教育目标, 就要更新会计教学观念, 拓宽会计教学思路, 积极实施实践性教学, 确立学生在实践性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让学生从做中学, 在学中做。正如“讲给我听, 我会忘记;指给我看, 我会记住;让我去做, 我会理解。”只有更多地给学生做的机会, 他们才能更好地消化理解, 先知其然, 然后知其所以然, 从而真正会学。新生在刚接触会计课程时, 可以先让学生对有关的记账工具有所了解, 认识凭证、账簿、报表;学校有实训基地的可以实地观察, 无实训基地的应通过图片、影视资料等观看, 使学生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有所了解,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联系在一起, 不至于“死学”“死记”。

(二) 改革课程体系, 增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1. 从教学计划改革入手, 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 在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前提下, 学习理论知识以重点为主, 尽量增加实践、实训课时的比重, 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 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 以增强竞争力。

例如:我校筛选了会计专业六门必修专业课, 这些专业课除了在完成课堂授课任务外, 还必须完成相应的阶段性实践训练。在课时分配上, 将其专业总课时分解成理论授课课时和实训课时两部分, 理论授课课时用于该课程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实训课时是专门用于技能的系统训练。要强调的是, 实训课时的增加, 并不是增加每门课程的总课时, 而是通过内部调整, 缩减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 而理论课时的减少是必须对教材进行的合理规划。

2. 从教学内容改革入手。

会计专业课教学, 有些理论知识内容偏深偏难, 不利于中职学生的理解吸收消化。因此, 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 把教材内容根据社会实际生产过程的情况进行重新组合, 予以调整, 简化、删除空洞的内容, 增添会计实践中应用性较强的知识内容。

3. 建立校企合作,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为了弥补校内会计专业实践课时的不足, 可与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 定期、分批派学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 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 并见习企业的会计岗位核算的流程和企业生产工艺活动过程, 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性。这种实习组织方式, 能使学生们身临其境, 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建立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以满足实训实习的需要, 使得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充分利用产教结合的培养方式, 让学生直接地、广泛地接触社会和生产实践, 在社会实际工作中演练, 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拓宽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思路, 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 实现学习与就业零距离无缝接轨。

4. 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1)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针对性非常强的教育, 办好职业教育, 培养出满足生产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就必须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主要有两点:一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强调“双师型”教师, 认为中职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 又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从教学和生产两种不同的岗位来强调“双师型”教师, 认为中职教师既能做教师, 又能做专业技术人员。学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 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熟练掌握会计循环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 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中一些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 只有真正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才能带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2) 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 结合理论教学培训教师。到企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 请他们到学校对会计专业教师进行理论培训, 同时也可让他们担任会计课程的教学工作, 弥补在校会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校内会计教师的素质。

加强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的改革,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这就要求每一位会计专业教师都根据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 培养出既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又具有本会计专业的特色的学生, 从而实现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以适应社会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各种需求。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职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着注重理论, 缺乏实践性。这与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大相径庭, 针对中职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分析其原因, 并提出解决会计实践性教学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改革措施,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孙道远.国外的职业学校怎样培养“双师型”教师.中国教育报, 2007-03-01 (4) .

[2]蒋亚琴.高职会计教育改革之我见[J].职教论坛, 2008.

[3]雷灵变.浅谈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03) .

[4]陈立波.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02) .

中职会计教学初探 第4篇

关键词:中职 会计 教学 问题 措施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对于掌握一定技能的初中级专业人才需求出现了明显的供不应求的状况,这对于承载着培养这类人才的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如何更好地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成为我们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为中职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会计学科一直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和选择,这与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标的确立,使我国的经济步入了一个新阶段,当然也对财务制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整个社会对于专业的财务人员的需求就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一、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财会专业是以培养初级、中级财务专业技能的主要阵地,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对于专业人才的业务和技能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如何能够更好地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专业财会人才,是我们中职学校在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来看,我们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了这门专业,但是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一些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财会专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教学模式滞后

教学思想是教学行为的指导,近几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希望通过三年或者五年的学习能够获得一技之长,将来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但是从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来看,大多数是不合格的,再加上我们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惰性和应付思想,导致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变化和创新,基本上是沿袭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地听”程式化的死板模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听,但听得怎么样、掌握的效果如何很难有效地考量,但可以看出的是,被动状态的学生学习,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无疑会大大下降,不利于学生们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设备单一

就目前来看,我们很多中职学校在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设备比较单一,主要是黑板和粉笔相配合,再加上少量的实物呈现,如账本、表格、各类报表等,但对于我们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来说,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们的实际需求的;并且因为教学设备的单一使学生们在消化、理解一些所学内容时存在障碍,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实践比重太小

中职学校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这样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真正胜任其本职工作。但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来看,很多学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时段过长,实践教学应用太少,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强调传统而无视现实,实践教学走过场或者让学生自主选择放任自流。这样的结果就导致学生空有一身知识,而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不足。

(四)考核方式单一

中职会计专业的考核,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强调单纯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分数往往成为我们评价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这往往会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这样就会打击、伤害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改进措施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我们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改善课堂教学水平是极为不利的;对于我们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也是不一致的。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中职财会教学探索出一条与时俱进的创新之路。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和自我学习提升,对于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改进:

(一)与时俱进,构建技能实训教学模式

技能设计型教学模式主要由以下两个阶段构成:第一阶段为基础性实训。即学生在学习《会计原理》的过程中进行的实训。目的是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个感性认识,知道会计工作做些什么、怎样做。这是实践和理论相联系的交汇点,是技能设计型实训教学的基础,也是关键环节。第二阶段是综合设计阶段。本阶段实训建立在学生对会计主题进行调查熟悉的基础上,由学生对该会计主体设计会计核算方案,教师指导方案设计好后由学生对该会计主体的主要业务分岗进行核算,验证方案的可行性。综合设计阶段可以突出技能的综合应用,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互动式课堂教学的教学观念

现代教育倡导的是多维互动式课堂教学,即让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过程。在理论教学中,改变“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多采用模拟现场教学、对话讨论教学、解答疑难问题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突出知识点,由学生触类旁通,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质疑,培养创新思维,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教师的指导应简明扼要,讲清重点和实验中的关键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切忌包办代替或放任自流。

(三)引导学生重视会计模拟实训

会计模拟实验,是以企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以及产生和形成这些经济业务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经济联系、会计核算程序和在各会计岗位间传递的会计凭证等作为模拟实验对象,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演练,从而使学生对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获得直观、全面系统的认识。这种生动的教学形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注重实践,从实践中获取真知的好作风,为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

总之,时代的发展给中职会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专业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本职工作,不断反思和完善教学,提高教学的时效性,这样才会把中职会计教学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芦杰.关于中专财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科设置的构想[J].中国林业教育,2000(2).

[2]董丽晖.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的课堂因素分析[J].甘肃农业,2006(9).

[3]屈建云.谈财会专业教学中的职业素质的培养.

[4]张华.提高会计专业技能训练的几点构想.

[5]刘书兰,甘璐.会计人才需求及职业能力评价社会调查.财会通讯,2008(7).

[6]刘红霞.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08(10).

探析中职会计教学 第5篇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强调“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职业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中职教育也面临生源不足、质量不高、发展缺乏后劲的问题。

会计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中职教育过程中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相脱节,导致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不能将所学知识技能有效转换为实践,需要继续学习和培训,影响了个人发展。

为了满足企业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使毕业生能够在踏上社会伊始就能站稳脚跟,迅速投入实战,中职会计教学需要改变以往模式,探索出一条教学做合一的新模式。

教学做合一,顾名思义,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内容合理结合,再通过企业实地实习,寓做于教学,学以致用。

其中,教是总起,学是过程,做是最终目的,以实训操作为手段,以动手解决问题能力为抓手,最终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优势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既克服了仅教学不实践的枯燥乏味,又解决了仅有实践缺乏理论指导的弊端,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结合。

一方面跳出既有的教学藩篱,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方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动手实训中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提升对会计理论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中职教育直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教学做合一的模式,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团队协作氛围,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以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作为模拟,在仿真实训中掌握会计理论和实务;在企业实习时获得对实际工作环境的感性具象认识,能够提高毕业生的适应能力,有利于其在会计相关工作岗位上发挥自身特点,在社会站稳脚跟。

三、当前中职会计教学的现状

虽然中职会计教学以实际核算能力为培养目标,但就现状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

第一,侧重理论教学,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多数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纯理论或纯公式推导的被动式教学是主流,缺少实践的加强理解,大量机械式记忆,使得学生缺乏对理论的直观感性认识,往往教学效果不佳,容易打消学生积极性,挫伤学习热情。

第二,缺少理论结合实践的优秀教材。

在以知识传授的教学理念下,过往的教材编写多侧重概念、理论和规则条文的讲解,缺少指导将理论用之于具体实践操作的优秀教材;部分实训教材仅仅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简单结合,没能从学以致用、技能掌握的角度出发,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再学习的效果。

第三,课程设计不够科学合理。

部分中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实践在会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着手加大实践操作在整个课程的比重。

但由于课程编排不够合理,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脱节。

部分学校的实训安排在理论课程完全结束后集中进行,多以在校的仿真模拟操作为主,在进行实训操作时,理论知识往往已经记忆模糊。

或是课时比重搭配不合理,在有限的实训学时中完成相当数量的仿真实训,许多科目训练多以走走过场、草草收兵结束,未能起到熟练掌握应用的目的;或是课程进度安排不一致,在实训课程中需要重复理论教学,进一步挤占了本不富裕的实训课时,影响实践课程效果。

第四,缺少必要的软硬件条件。

部分职校的实训仅局限于会计做账,未能将财务管理、税务申报和审计审查融入到实践操作之中,以原始的手工会计为手段,未能施行会计电算化。

一是由于教学理念或经费限制,部分中职缺少实训所必须的计算机房硬件设施,及会计、税务等软件系统,学生不具备上机操作的条件,或是多人共用机器,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是缺少注重实践教学的高素质师资力量。

“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超的徒弟”,由于许多教师长期在理论教学一线,缺乏会计实务经验,缺少一支能够将二者很好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影响了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第五,未能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无论多么逼真的仿真实训,距离实际情况还有不少的差距。

企业在接纳实习人员上存在着一定的瓶颈限制,单个企业容量有限,不可能吸纳所有学生,由于会计在企业运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企业也有保守自身商业秘密的需求,在实习中许多具体操作无法介入。

因此实习往往浮于表面,无法深入,达不到预期目的。

四、中职会计课程教学做合一的改革思路

于中职会计教学 第6篇

(一)学生基础水平不同

由于教育的不断改革,导致中职学校生源减少,中职学校招生较为困难。

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偏低,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保证学习效率尤为吃力,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促使恶性循环的发生。

有些学生精神集中能力较为薄弱,在课堂学习时间仅仅只有几分钟或者是十几分钟,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会计专业课程难度较大,教师无法完成预定的教学效果,只有少数学生在课堂上跟随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

(二)课改脚步较慢

中职教师在学校工作的时间较长,对于社会中企业单位所使用的会计管理软件,以及管理模式不是十分了解。

中职学校对于社会调研工作完成得不够深入,教材的更新速度无法追随新技能、新知识的更新速度,这些问题都将导致中职会计专业观念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发展,从根本上降低了中职会计的教学质量,学生通过学习会计专业,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薄弱

中职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专业知识内容讲解,对于培养学生开创性思维意识较为薄弱,学生各项能力得不到提升,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进行口头讲解,内容较为死板,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积极性较低。

长期以来学校较为注重的是对学生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进行培养,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习过程是接受教师传达知识的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中职教师在教授会计专业时,一般采用的传统的讲授、示范等教学方法,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职学校中现代化设备较为老旧,而且使用率不高,对于实践操作教学理念不是十分完善,无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课堂的气氛较为沉闷,对于知识较为抽象的会计知识内容来说,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枯燥。

中职会计教师为了提升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全面掌握会计知识,并使其得到运用。

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改变传授知识的方式,通过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将会计知识教授予学生,加深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印象。

教师在课堂上应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和神情将气氛活跃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有了活跃的学习气氛,学生学习知识能力就会提升,从而到达会计教学的目标。

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的提升,学生学习会计的学习兴趣随之提升,学生开创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初步的提升。

(二)激励学生学习会计

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是十分强烈的,但是由于学生自身基础水平不高,使学生没有充足自信心学习会计,学生的负面心情直接影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多一些的鼓励,帮助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得到最大的认可。

学生在获得认可的情况下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学习效率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对于不同学生,鼓励方式也有所不同,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鼓励方式,激励学生学习,对于较为腼腆的学生,在课堂上一句鼓励的话语或者在作业本上书写几句鼓励的话语就能达到鼓励的效果;对于不服管的学生,并不能将鼓励的话语说在明面上,要以赌注的形式跟学生进行打赌,激励学生学习,在学生完成赌约之后再对其进行鼓励,实现赌注,保证教师的信用。

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三)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对于知识理解能力不同,在学习中所领会的程度就会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不同的疑惑。

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提供一个民主的发言环境,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表达出来,对学生的疑惑进行回答。

组织学生对某一论点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进行讨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浅议中职会计教学 第7篇

2011年11月,国家商务部对外公布了《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具体内容,而会计则是我国“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的30个服务贸易领域之一。中职教学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应根据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能力。

一、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我国,中职学校是培养初中级会计从业人员的专门机构,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时,应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严明的会计纪律,宽广的会计知识和熟练的会计技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成为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迫切需要的、具备较高会计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现状及原因

(一)中职学校学生生源素质良莠不齐

由于社会对职校的偏见,认为读不了书的孩子才上职校,加上高校逐年扩招,普高高考升学的比率越来越高,以致于绝大部分优秀的初中毕业生都选择报考普高,选择职校的考生越来越少,素质也越来越低。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1、理论性内容过多,实践技能性内容过少

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具体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以社会需要和会计岗位必备的业务技能为基础,实行项目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现行的会计专业教材大部分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以及知识的系统性,能体现操作技能、操作方法和业务流程的内容过少,教材内容和职业标准脱节,不能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2、教材内容缺少德育渗透

会计职业的特殊性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而当前会计专业教材只着眼于会计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缺乏德育渗透,这不利于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

(三)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

各大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少教师意识上仍旧“以教师为中心”,教育观念上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导,教学围绕着教师的“好教”而设计,而不是突出学生的“好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式”、“满堂灌”教学在会计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记,一节课下来教师感到疲劳,学生也感到乏味,这样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会计的兴趣,也不能培养出匹配社会需要的会计应用型人才。

(四)缺乏仿真实践教学环境

会计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都配有财会模拟实验室。但是,就实验室的配置情况来看,实践的教学内容和范围比较狭窄,其业务涵盖面及难度远低于现实企业,实训项目也比较单一,通常只能培养学生一定程度的账务处理能力,但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明显不足。

(五)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从目前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都仅仅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而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由于“双师型”会计教师的缺乏,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能力的双脱节现象,最终不能有效地完成理论和实习教学任务。

三、改进中职会计教学的措施

(一)优化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

为实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科学化、合理化,我们必须优化教学内容。教材应立足于实际运用,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就业服务的教育,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应加大实践技能性内容的比重,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并增加案例和实务模拟内容,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此外,还应实现德育教育的全面渗透,以培养诚信的会计人才。

(二)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会计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应逐步进行调整和转变。从重教师的“传授”向重学生的“发展”改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改变,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教师还应改进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教学,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沟通,去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真正实现课堂上教与学的互动。

(三)改善实践教学环境

加快财会模拟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实验室的信息资源、软件资源、项目资源、技术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计划地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竞赛中注重体现就业需求和岗位工作能力的结合。定期邀请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到学校做专题报告,传授经验,披露信息,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对财会人员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并对会计工作有一定深刻的感性认识,避免了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脱节,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个人智能和业务工作潜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双师型”会计师资队伍的培养

中职会计教学反思 第8篇

一、《基础会计》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实意义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 这门课程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还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操作规范性, 它所有的理论基础教学最终仍然会回到账务处理实操环节, 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近年来关于《基础会计》课程所进行的各种教学改革, 越来越关注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 因此, 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已经不能再局限于《基础会计》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讲解上, 必须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因此, 不论是从学生现阶段的专业技能培养还是从学生个人的终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来看, 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时代要求。

二、《基础会计》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应用

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除了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学情外, 对教师个人的综合能力要求也比较高。教师不但要有强烈的课改意识, 还要能够灵活应对各个教学环节的各种突发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一) 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的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有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体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三种, 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 学生之间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从教学实践反馈来看, 对提高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和团队协助精神成效十分显著。

(二) 教学环节设计

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能力的培养, 所以其教学环节更加注重前阶段学习的准备和后期的分析评价, 因此, 教学设计上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在每个教学阶段“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下面以《基础会计》课程中《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教学内容为例, 说明研究性学习各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 (见表1) 。

(三) 教学内容设计

由于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过程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因此其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尽量符合以下原则:第一, 要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 多实践技能研究少理论研究, 以免学生没有研究兴趣导致研究项目失败;第二, 要能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 (如网络教室、企业专家资源) 让学生投入其中, 尽可能创设情景模拟研究;第三, 要尽量贴近社会实际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 确保研究内容的实用性, 提高学生解决实践活动以及今后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笔者对《基础会计》课程以“模块为基础、分层教学”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教学内容框架设计 (见表2) :

(四)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风向标。由于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 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 强调每一个学生的全程参与。因此,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方式必须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 评价需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每个阶段, 关注每一个学生获得的发展。根据上面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框架, 在教学评价中笔者采取了“分层评价+模块评价”的全程多元主体评价方式,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层评价:每个分层知识点研究结束后, 按预先制订的量化标准进行评分 (如:项目得分=自评×30%+他组评×20%+教师评×50%) 。

第二步——模块评价:所有模块内容学习结束后, 按各个模块所占比例计算总分 (如:基础知识×20%+会计凭证×20%+会计账簿×20%+会计报表×20%+学习表现×20%) , 这里的分值比例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整。

三、启示与思考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差异极大,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必须搜集资料、编撰案例、设计与实际工作情景关联的教学情境, 对教学内容要进行重新整合设计, 要设计能贯穿研究性学习每个阶段的客观公正的评价量规。这些举措无疑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因为工作难度大, 靠教师单干是很难推进这种教学方式的, 所以如果要开展研究性学习, 最好从部分专业骨干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做起, 采取教学团队合作开展的方式进行。

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的教学时间较传统的教学而言会多出几倍, 如果按传统的会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3年制) 安排学时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 因此建议可以从两方面改革:一是根据会计岗位调研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 对开设课程总数量进行“瘦身”, 把一些内容重合的课程进行合并整合, 为教学课时的安排预留充足的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如晚上可以上网搜集学习资料, 周六可以到企业进行岗位学习和调研, 既兼顾了学生回家后喜欢上网的特点, 通过布置网络学习任务转移学生上网的关注点, 培养学生健康的上网态度和学习方式, 又能够通过调查研究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王晶.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设计与政策支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4) .

[2]王文花.浅谈《基础会计》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OL].[2009-12-04].http://sgwwh10.blog.163.com/blog/static/1046736200911494631802/.

上一篇:做合格共青团员演讲稿500字左右下一篇: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申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