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

2024-05-17

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精选14篇)

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 第1篇

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2010年8月28日疾控例会通报精神,我院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组织机构

我院领导对传染病报告管理非常重视,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公共卫生科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急救小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二号病’防治领导小组”、由公共卫生科负责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传染病的规范化管理。

二、规章制度

在组织机构成立以后,以《传染病防治法》为依据,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疫情报告制度”、“疫情登记制度”、“门诊病历日志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检查制度”、“传染病疫情资料建档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分诊台工作制度”、“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制度”、“发热门诊工作制度”、“发热门诊就诊病人登记制度”、“隔离留观室工作制度”、“腹泻门诊工作制度”、“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等,作到了对传染病的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三、人员职责

从院领导到传染病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具体的分工,作到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职责分明。对疫情报告、疫情登记、传染病管理、传染病疫情管理检查、传染病疫情资料建档、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均有专人负责,公共卫生科还对传染病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检查、访视、死亡病例调查等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作到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工作有条不紊。

对公共卫生科及其相关人员、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医师制订了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

四、人员培训

我们为了规范传染病的管理,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组织全体职工反复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并组织学习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传染性高致病性人禽流感”、“二号病”、“肺结核”、“脊髓灰质炎”、“麻疹”、“爱滋病”、“流脑”、“乙脑”、“肝炎”等传染病相关的理论知识,反复学习了我院有关传染病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专业水平。

五、应急措施

我院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急诊急救领导小组,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在我院发现,由相关人员立即报告院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和本院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医疗急救小组长期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听从指挥,随时出动,必要时,我院可以随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予案,对传染病的流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紧急处理。

六、疫情管理

根据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报告疫情有专人负责,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爱滋病、肺炭疽、“非典”、“禽流感”等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两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于6小时内向县疾控中心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乙类传染病病人和/或疑似病例,6小时内网络直报,同时于24小时内向县疾控中心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丙类传染病病人和/或疑似病例,24小时内网络直报,于当月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

门诊各科、急诊室,均填写了门诊日志,若发现传染病人或可疑传染病人,填写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并填写疫情报告卡,送本院保健科,各登记本均已逐项详细填写,便于查询。

每年7月、12月接受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对我院的疫情管理及报告质量分别检查一次,接受主管部门的批评指导。公共卫生科负责疫情的医师,随时进行了督促、检查、指导本院各科室医师做好疫情报告。每月对发热、腹泻门诊及有关科室进行检查,核对疫情一次,将查对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存档备查。每月2号以前,将上月的相关月报表送县疾控中心。院长、公共卫生科长对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进行了不定期检查。

我院规定符合下列条件者给予表扬、奖励:

1、疫情管理做到四有:①有领导分管;②有专人负责;③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报告、检查、奖惩等);④有传染病及疫情访视等的登记制度。

2、疫情报告做到四不:不漏报、不迟报、不错报、不瞒报。

3、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字迹清楚,合格率达100%。

4、疫情日报、月报、年报表上报及时,数据准确、全面、报告率达100%。

5、处理疫情及时,疫访登记记录详细、完整、个案调查填写真实、归档及时,访视率达100%。对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制度,根据其性质、情节和对我院危害的程度给予惩罚:

1、违法行为情节轻者,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

2、改进不力,继续违犯者,除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外,给予罚款,罚款数额根据违法性质,危害程度扣除当月奖金的20—50%。

3、行政处分: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造成传染病流行,给予当事人直至开除公职的处分。

4、追究法律责任,对玩忽职守造成甲类传染病、爱滋病、肺炭疽的发生和流行及乙、丙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者,追究法律责任。

七、消毒管理

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护理组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院感领导小组,各科室部门密切配合,使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县疾控中心还定期对我院进行消毒监测和科室的台面以及医务人员进行细菌培养,保证了消毒效果。

八、主要原因及不足之处

1、经过自查,我院病员较少,2010年4月确实没有发现传染病病例。

2、人员学习不够。

3、制度还需进一步落实。

4、有关传染病管理的硬件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

院长签字:

大邑县鹤鸣乡公立卫生院

2010年8月30日

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 第2篇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1日实施)

 责任报告单位: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医院传染病自查制度等,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相关知识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辖区内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的传染病报告管理。责任报告单位本单位的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收发登记册、疫情电录本及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等资料保存3年。

 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医护人员、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

 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 报告病种(法定39种)

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

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2013年11月1日纳入)、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6种)。 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

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2008年5月2日纳入丙类)(11种)。

 其他传染病:埃博拉出血热、AFP、中东呼吸综合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不明原因肺炎、水痘、尖锐湿疣、非淋菌性阴道炎、肝吸虫病、生殖器疱疹等。 填写报卡

A.报告单位:指诊断报告传染病的单位,默认为录入用户所在单位,用户代报卡片时选择相应传染病报告卡上的实际报告单位;

B.卡片填报顺序与传染病报告卡的顺序保持一致;

C.报告卡编号:用户可手工录入,没有任何逻辑校验,不是必填项,如果未填系统将自动生成;

D.身份证号:提示X 字母用小写,其他效证件号填入备注中; E.患儿家长姓名:14 岁以下(含14 岁)儿童的家长姓名必填; F.性别:不默认,需选填;

G.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系统自动根据当前日期计算患者出生日期,将当前的年月视为患者出生年月;从业人员不能年龄在14 岁以下;14 岁以上不能是“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

H.患者工作单位:幼托、学生、干部、工人、民工、教师、医务人员的工作单位必填;填写患者发病时所在工作单位的名称(含农民工);学生(托幼儿童)详填发病时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名称。I.病人属于: 外籍和台港澳病例与其他病人属于一致,可填写详细现住地址,默认为报告单位所在县区;

J.现住地址国标: 默认规则为“本县区”,即录入用户机构所在县区的对应地址国标;地址需具体到县区,不允许选择不详地市、不详县区的国标编码;

K.现住详细地址:要填写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可以是家 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可以随访到的地址,系统根据现住地址国标编码自动生成现住详细地址部分不允许再修改,可继续手填村/街道门牌号等

L.职业

1、多种职业时:选择主要职业;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切的职业。

2、职业为警察、飞行员、军人及劳教人员、和尚、道士和乞丐等,特殊人群,虽不属职业,也可填写在“其他”项中。

3、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职业选择:Ⅰ.患儿出生场所在医院时选择“其它”;Ⅱ.患儿出生在医院之外其它地方 选择“散居儿童”。

 M.病例分类:

不可填报临床诊断:乙肝、脊灰、HIV、涂(+)、仅培阳; 不可填报实验室确诊:菌(-)、未痰检、AFP(脊髓灰质炎); 不可填报疑似病例:脊灰、艾滋病、HIV、AFP(脊髓灰质炎)、涂(+)、仅培阳; 可填报病原携带者:仅霍乱、脊灰、乙肝、伤寒、副伤寒、间日疟、恶性疟、艾滋病 阳性检测:仅限血站报告HIV;

实验室诊断必填实验室结果(如手足口病);

 N.报告病例分型:乙肝、丙肝、血吸虫病的急慢性与未分型为必填项,但不默认需手动勾选;

O、发病日期:

1、填写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

2、不明确时,应填写就诊日期;

3、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次检出日期或就诊日期。Q.疾病名称:

法定传染病、其他传染病、其他疾病

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报卡 R.报告人:指填卡医生,必填项; P.诊断时间:

1、诊断时间必填项且必须精确到小时;

2、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

3、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肺结核由“未痰检”订正为“菌阳”时),要填写确诊的日期;诊断日期与当前订正录入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诊断时间、医生填卡日期、报告卡录入时间、死亡日期不能早于发病日期;诊断时间不能晚于当前录入时间, 传染病需分型的病种

5种需要分型报告: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

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 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梅毒 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传染病的报告:

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首诊负责制,谁接诊,谁报告。传染病病例的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

报告时限: 需2小时内进行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有:霍乱、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需2小时内进行报告的情形有:

 其他传染病中的不明原因肺炎、埃博拉出血热  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

 某种传染病就诊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或流行  历史上未曾出现或本地罕见传染病;

 数天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不明原因的急性疾病;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

①病人处置。病人处置指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的隔离和转诊。对经疾控中心审核的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同时及时将病人转诊信息报告辖区疾控中心。

②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对本单位内和疫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病媒生物实施消杀和无害化处置。

③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居家病人的随访工作。

④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管理工作。⑤结核病和艾滋病的管理。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病人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疫点处理等其他传染病防治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 不需要进行疫点消毒处理的传染病有6种:艾滋病、乙肝、丙肝、新生儿破伤风、淋病、梅毒

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 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汶川县从事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工作人员。

1.2 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工作单位级别分成县、乡镇和村3层,县级抽取汶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级抽取汶川县十三个乡镇卫生院,村级抽取汶川县村医。在上述单位中分别抽取从事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人员9人、14人和15人,共38人,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

1.3 调查问卷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传染病报告责任人、传染病分类、传染病分类管理要求、传染病报告时限、传染病分类、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负责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人员以及肺结核、麻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和甲肝的诊断等内容。

1.4 统计分析

对所有调查对象的单位级别、职称和专业合并分层后的数据进行描述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所有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完成。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合格率

共调查问卷38份,合格问卷38份,合格率为100%。

2.2 基本信息

单位级别以乡镇级以上为主,占60.50%;工作年限以5年以下为主,占47.40%;职称以初级以上为主,占57.90%;文化水平中专及以上占57.90%;专业以临床为主,占78.90%。(表1)

2.3 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基本信息与专业知识知晓率关系

在不同单位级别的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中,乡镇级及以上的知晓率为49.10%,村级知晓率为25.20%,两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0.16,P<0.05),说明乡镇级及以上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相对较高;在不同专业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中,临床专业人员知晓率为37.40%,预防专业人员知晓率为48.20%,两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34,P<0.05),说明专业为预防的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优于专业为临床人员;在不同职称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中,具有初级以上职称人员知晓率为46.10%,其他人员知晓率为30.80%,两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P<0.05),说明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对高于其他人员。(表2)

2.4 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知晓率

在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知晓率调查中,知晓率最高的是传染病分类管理要求,为76.30%。其次是传染病报告责任人和传染病分类,知晓率分别为57.90%和50.00%。传染病知晓率最低的是传染病报告时限,知晓率为18.40%。负责报告卡填写人员、传染病分类和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知晓率均低于50%。(表3)

2.5 传染病诊断知识知晓率

在传染病诊断知识知晓率调查中,所有题目知晓率均在50%以下。知晓率最低的是流行性腮腺炎诊断知识,知晓率为13.20%。知晓率最高的是甲肝诊断知识,知晓率也仅为44.70%。(表4)

3 讨论

国内传染病漏报原因调查分析表明,医院普遍存在传染病培训工作不到位,部分临床医生疫情报告观念不强,缺乏法定传染病报告知识或者医生对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报告标准不统一,以致造成漏、缺报的现象[1]。报告卡片质量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医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不够[2]。汶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县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管理和乡镇防保人员的培训,各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负责着乡镇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管理和辖内各医疗机构和村医的培训,各村医负责本村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汶川县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这样一个覆盖全县的传染病报告管理体系。由此可见,汶川县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极大地影响传染病报告及报告管理工作的开展。本次调查中发现,县级及乡镇级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要好于村级;中专以上文化水平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其他文化水平人员;初级职称及以上人员专业知识掌握水平要比其他职称人员要好。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此次调查数据表明文化水平高和职称高的人员大部分集中在乡镇级以上单位,而且预防专业工作人员全部集中在乡镇级以上单位。(2)乡镇级以上单位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可以得到更多上级培训的机会。(3)汶川山路多,交通不便,很多乡村位于山上,给传染病培训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4)职称高、文化水平高的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更强,更容易掌握从事工作的专业知识。(5)临床专业人员更注重的是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并且从事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同时,负担疾病的诊疗等其他工作;预防专业人员从事传染病报告管理可以说就是自己的专业,并且这部分人员更多的是专职负责传染病防制工作。同时,本次调查题目涉及传染病报告管理和传染病诊断知识两部分内容,传染病报告管理部分的题目均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诊断知识部分题目涉及的内容为汶川发病率较高的7种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特点。在调查中可以发现调查对象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和诊断方面试题的知晓率大部分低于50%,相对于国内其他相关调查[3,4]偏低。汶川县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4 建议

(1)针对调查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尤其加强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传染病流行病诊断及处理标准规范等疫情报告相关知识。由于汶川地处山区,交通相对不便,可采取大型集中培训与发放资料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对传染病报告工作的重视程度。再由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对辖内医疗机构的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传染病诊断水平、报告意识和报告质量。同时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2)加大经费投入,优化人才结构。汶川地处山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同时,“5·12”大地震对原有的汶川传染病报告管理体系造成了破坏。加大经费投入,可以维修损毁的办公环境,增加手机、传真机和电脑等传染病报告管理工具,使传染病报告更加顺畅。此次调查中还发现,传染病报告管理从业人员以中专以下文化程度、初级以下职称和临床专业人员为主。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通过提供更多进修机会、鼓励职称晋升、加大人才引进等方式优化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结构。

(3)抓住机遇,加速建设与发展。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为汶川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多方面的援助。通过对口援建,及时发现传染病报告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同时,抓住时机学习援建兄弟单位或地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报告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文龙,洪荣涛,欧剑鸣,等.2006年福建省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2008,23(2):90-91.

[2]卢毅,龙叶,刘建新.湘潭市2006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490-491.

[3]黄守海,董楠萍.2005年濮阳市医院传染病漏报调查与疫情报告知晓率现状分析[J].疾病监测,2006,21(12):666-668.

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 第4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75-01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内容之一,杜绝传染病疫情的迟报、瞒报、漏报发生是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虽不断有新发或社会关注度高的传染病出现,但总的来说,传染病防控在部分医疗机构重视程度逐年降低。现将诸城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状况报告如下:

1 现况

诸城市现辖19所镇(街)卫生院、8所市直医疗机构。各镇街卫生院、市直各医疗机构均设置了疫情报告员,负责本单位及辖区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及每月自查核对工作;各镇街卫生院、市直各医疗机构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全覆盖;建立健全了疫情报告的组织体系和疫情管理各项制度。近3年未发现传染病疫情漏报现象。

2 存在问题

①人员缺乏:各医疗单位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都为兼职,在从事传染病疫情管理的同时,还承担着本单位其他工作,如预防接种、卫生执法等。②年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少数管理员为非专业人员:部分单位疫情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绝大多数为中专和专科学历,在接受相关法律法规、疫情报告管理规定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且少数人员为非医疗专业。③疫情管理人员更换频繁:少数单位因工作调整等各种原因更换疫情管理人员,新任人员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不熟悉。④少数临床医师对传染病疫情管理要求不了解,报告意识不足,对法定传染病尤其是丙类传染病中的“其他感染性腹泻”诊断意识不高,埋下发生迟报漏报的隐患。⑤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在少数单位未得到落实。

3 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市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3.1 完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各项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控属地管理原则,各单位成立了有分管领导及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疫情管理员审核上报,确保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有序开展。

3.2 强化督导检查,纳入年度考核 各单位疫情管理员对本单位相关科室报告情况进行自查核对,市疾控中心对各医疗单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存在零缺报单位进行月督导;各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纳入对各单位年度考核,并加大所占比重。

3.3 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报告意识 每年根据传染病发病流行特征,及时组织举办各类传染病防控技术培训班和传染病疫情报告技术培训班,对各级各类医疗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参训人员作为师资力量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培训,并将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年度考核指标之一。

3.4 严格落实疫情管理各项制度 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严格按相关制度要求有序开展,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的要求,明確相关责任人职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惩。

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 第5篇

姓名:工作单位:成绩:

一、真空题:(60分,每空4分)

1、国家现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共分()类,()种,其中甲类()种,乙类()种,丙类()种。

2、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小时内上报,其他乙、丙类传染病应于()小时内进行网络络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于()小时内报告。

3、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病例、()病例、()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灰、()。

4、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年。

5、报告乙型肝炎时应进行()性或()性报告。

二、选择题(可多选):(40分,每题10分)

1、下列情况下需要在2小时内报告的有()。

A:霍乱1例B:3天内同一学校菌痢6例

C:一所幼儿园一次豆角中毒5人D:人禽流感疑似病人1例

2、疫情管理员进行本单位传染病报告自查时,应查()。

A:门诊日志B:化验室原始记录C:住院病志及出入院登记D:诊断书

3、以下哪些时间是正确的()。

A:诊断日期与网报生成日期大于24小时B:发病日期晚于诊断日期C:诊断日期早于网报生成日期12小时 D:系统生成日期晚于诊断日期2小时

4、患者“现住地址”以下()是正确的A: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B:户藉所在地址

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 第6篇

单位:姓名:

一、填空题

1、布病的临床特点:、、、、2、《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规定,从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到网络报告需日完成,从网络报告到审核需日完成。

3、某新生儿因新生儿出血症引起颅内出血死亡,新生儿为早产儿,胎龄34周。填写疾病诊断及根本死因。

I(a)(b)

(c)

Ⅱ根本死因:

4、某男性患者,64岁,动脉硬化,高血压12年,2天前引起脑出血死亡;同时伴有糖尿病。

I(a)

(b)(c)

Ⅱ根本死因:

二、简答题

1、法定传染病报告分几类?共有多少种传染病?

2、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人包括哪些?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第7篇

2、对传染病防治要认真做到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及防疫部门报告。

3、按有关文件规定的传染病,认真负责准确填卡填报。

4、负责疫情报告人要严格按疫情报告的时限,有漏报或迟报现象,承担相应责任及相关处理。

5、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和实施办法规定的.科室和个人,根据违法情节给予扣款、行政处罚、触及刑法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6、一个人,同时发生两种传染病时,须分别填写两张卡,十四岁以下儿童请填写家长姓名。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并同时报出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 第8篇

1 报告病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传染病实行分类管理, 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三十八种为管理监测的传染病。 (1) 甲类2种; (2) 乙类25种; (3) 丙类11种。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 同时发生3人或死亡1人, 要实行紧急报告。

2 报告时限

2.1 甲类

发现甲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时, 城市应于6h内, 农村应于12h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 同时报出疫情报告卡。

2.2 乙类

发现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及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时, 报告时限与方式和甲类相同。

2.3

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时, 城镇应于12h内, 农村应于24h内报告, 及时报传染病报卡, 如果出现暴发流行时, 应于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疫情。

2.4 丙类

应在24h内报告。

2.5

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 同时发生3人或死亡1人, 职业性炭疽1人以上时, 最初接诊的任何医疗卫生机构或其他法定报告人得知上述事件发生后, 应在12h内报告当地卫生监督监测机构, 医院则报告预防保健科。

3 报告责任与程序

3.1 责任报告人

医疗保健人员, 卫生防疫人员及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 在医院也就是中西医医务人员在接诊甲、乙、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必须按照规定病种时限方式报告疫情, 强调是首诊报告制。

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人, 应及时依法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并同时做好疫情登记备查。医师上门诊则应做门诊日志登记。

3.2 疫情报告的基本要求

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 最初接诊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 应依法认真填写疫情报告卡, 要求填写项目正确, 住址具体确切, 字迹端正清楚, 签名要端正易认, 同时发生两种传染病时应作两例报告。除填报告卡外, 还应同时填写门诊日志, 传染病登记本和化验登记, 以防漏报。

摘要: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监测管理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问题, 及时准确的疫情报告卡是控制疫情蔓延的重要信息, 也是评价防治措施效果和研究流行规律的重要依据。

浅谈如何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第9篇

2004年1月1日以来,我国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已长达7年多,国家针对传染病防治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疫情网报体系保证了各医疗机构在发现传染病时通过大疫情网报系统第一时间上报,极大地提高了疾控部门对疫情的发现率和疫情处置的及时率。但是,目前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仍存在及时性和准确性等众多问题,这值得我们疾控专业人员思考,如何提高和规范传染病疫情网报工作,下面浅谈一下,仅供同行参考。

1建立健全疫情网报组织机构,细化分工与明确责任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任何事情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疫情网报同样需要健全的组织机构,责任分工,明确到人。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需明确管理人和责任人,国家规定此项工作疾控部门需要有专人且不少于两人负责医疗机构的网报审核与订正,每天不少于4次进行大疫情网的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向网报单位反馈,督促其订正或删除,第一时间减少网报卡片的逻辑错误,保证卡片的完整率和准确率。

2培训考核制度化,普及网报知识知晓率

培训作为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对疫情网报工作也同样适用,每一年所有医疗机构均需由疾控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举办一期疫情网报专业知识培训,且进行培训后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培训,直到合格为止,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后须对本单位新进人员和其他人员举办疫情网报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疫情网报知识的知晓率。

3疫情网报制度张贴化,强化报告意识

疫情网报制度作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一种规范,疾控部门须按照网报要求制定出统一的疫情报告制度,下发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求其统一张贴至接诊或检验传染病的相关科室,供其提示与警示作用,同时要求各医疗机构与传染病疫情相关的科室必须配备传染病登记本、疫情卡片与门诊日志,以便登记核查。

4完善奖惩制度,保障网报开展

各级医疗机构临床首诊医生和网报专业人员经过培训后,应该严格按照制度报告疫情,医疗机构应该对积极准确报告的医生给予奖励,惩罚漏报错报或不及时报告的医生或网报人员。网报工作不同其他的业务部门工作,每年中的节假日、周末、月末都需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报卡和审卡,尤其是月末、年末的最后一天审卡人员须守大疫情网到24点后,这就需要单位对网报工作做得较好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同时,对网报工作不力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通过奖励、补助和惩罚工作,保证网报工作的顺利开展。

5加强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加大通报力度,督促整改

疾控部门作为网报单位的业务指导部门,须对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网报工作进行检查指导,采取日常检查和年终漏报调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各医疗机构在网报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检查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至各单位和辖区卫生行政部门、辖区卫生监督所,从而要求其在第一时间进行改正,并要求实行院内通报制。

6各级疾控加强审核,及时了解辖区网报动态

大疫情网作为疫情网络报告的唯一途径,其传染病报告卡所规定的内容均能够反应网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重卡率,这一指标也是各级网报单位考核的质量指标,负责网报管理的疾控专业人员须不定期和定期对网报的卡片导出进行分析整理,且每天进行查重,发现重卡经判定及时删除,对导出的卡片存在逻辑错误的、不准确的、不完整的,审卡人员在第一时间对网报单位进行核实,要求其进行订正,对辖区网报的质量及时进行分析并反馈给辖区医疗机构。

7开展漏报调查、全面了解网报质量

疫情漏报作为全面反映医疗机构的网报质量,其调查内容之多、覆盖范围之广为网报质量的重要途径,疾控部门须严格按照《疫情网报漏报调查方案》开展漏报调查工作,将漏报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汇总,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为来年的网报工作中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从而极大地提高网报质量。

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 第10篇

一、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加强对传染病管理,由副院长分管,公共卫生科具体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监督管理。

二、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服从省、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各级疾控中心的业务指导、监督管理。

三、凡诊治病人的中、西医务人员、检验、放射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法定报告人必须熟悉国家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病种和报告方法。

四、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发现法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传染病人时,要立即按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并要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炭疽病人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报告公共卫生科科长及院领导,并同时填好传染病报告卡交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疾控中心。

2、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填好传染病报告卡,报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于6小时内网上直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3、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也必须填好传染病报告卡交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于24 小时内网上直报国家CDC。

4、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立即报公共卫生科及医院领导,医院以最快方式向市疾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时,要提高填卡质量,要做到:字迹清楚,项目填全。

6、在门诊日志上详细填写患者的家庭住址,城镇填写到门牌号,农村填写到村。并详细询问流行病学相关资料及联系方式(电话号码)等,住院病人还需详细记录身份证号码。

五、科室发现传染病病人,该转院的要及时转院,不能转院的应根据病种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和控制传播等措施,并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做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六、按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时间,按时按规范开设肠道门诊和发热预检诊室,并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工作和标本采检工作。

七、各科室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关防止传染病的管理制度、诊疗护理操作规范、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理等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八、切实做好病人保密制度,不准将就诊的淋病、梅毒、麻风病、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原携带者及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公开。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第11篇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士有义务做好传染病的登记、报告。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授权他人瞒报、迟报、谎报。

一、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填写专卡和传卡,要项目齐全、迹清楚,住址写到行政自然村,不得有缺项、漏项。

二、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须在两小时内报告防疫科,乙类及丙类传染病须在六小时内报告。

三、发现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诊医生以最快的速度报告防疫科。

四、防疫科每月对辖区内的门诊和住院日志进行一次检查核对。

五、医院防保人员应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对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按要求时限网上直报。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第12篇

一、本单位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二、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者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上报给单位疫情报告管理人员。

三、报告病种为传染病报告卡正面列出的报告病种。

四、由本单位负责传染病管理的科室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等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五、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六、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要真实、详细,对15岁以下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记载家长姓名、学校年级及班级。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并进行网络报告后,要在传染病登记本的相应位置加盖“疫情已报”章。定期核查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和传染病登记本,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给予补报和订正。

七、对初诊者必须全部报告,即报告率100%,复诊者可不报告(在登记本上注明)。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

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 第13篇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09-2011年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资料, 包括每月的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小结、传染病疫情登记本和疫情直报网络传染病导出表。

1.2 方法

医院疫情报告管理专职人员查阅各科住院病人登记簿、门诊日志、放射科和检验科的结果登记, 形成书面的自查小结。凡临床诊断或实验室诊断为传染病在传染病登记本和直报网络导出表中无记录的, 视为漏报, 收到卡片时超过报告时限的视为迟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009年-2011年传染病漏报、迟报情况:全院3年应报告病例为3 280例, 实际报告3 189例, 漏报91例, 漏报率为2.77%, 迟报81例, 迟报率2.47%;各年情况详见表1。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以前漏报、迟报情况严重, 2009年与2010年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5.85, P<0.01) , 2009年与2010年迟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8.06, P<0.01 ) ;2010年与2011年漏报率、迟报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2009年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合格率和门诊日志登记完整率均为80%, 门诊日志登记率仅为72%, 2010年调整管理策略后, 各项监测指标明显提高,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合格率、门诊日志登记率、完整率均达98%以上。影响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的原因分析如下:

3.1 漏报原因

临床医师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 传染病报告意识淡漠, 对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和法定报告传染病病种、诊断标准、报告程序、报告方式不熟悉, 医师对住院病人开具的与传染病诊断有关的检验单不及时追踪, 门诊医师开具与传染病诊断有关的检查单 (胸部X检查、梅毒、乙肝、丙肝抗体等) , 病人拿了检查报告不找首诊医师, 自己到诊所买药, 从而造成漏报。

3.2 迟报原因

医生对传染病报告时限不清楚, 认为迟报几天没什么关系;住院病人迟报的主要原因是对传染病诊断有关的检验单不及时追踪, 或者是首诊医师值夜班后休息未能及时发现阳性结果;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医师填了卡护士不及时送卡造成。

3.3 报告卡不合格的原因

项目填写不全, 重要项目漏填, 字迹潦草难认, 现住址不详, 发病日期与就诊及入院日期、诊断日期有逻辑性错误, 需分型报告的病种不分型报告等。

3.4 门诊日志登记率、完整率低的原因

医师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认为门诊日志可有可无, 以工作忙为由不登记, 有的医师虽然登记但也是敷衍了事, 项目填写不完整。

3.5 制度执行不严

影响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奖罚措施落实不到位, 虽然制度里有奖罚规定, 但未执行。

4管理策略

4.1 领导重视, 调整充实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 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规章制度, 细化奖惩措施。

4.2 将传染病报告管理奖惩规定纳入《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有关规定及奖惩办法》中, 每年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4.3 医院感染管理科认真进行监督检查, 经常查漏堵漏, 利用“中联医院信息内网”每天对检验科、放射科的报告进行检查, 每周对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进行检查, 每月将自查考核结果报分管医院领导审核, 交医院办公室按有关规定处理。

4.4 门诊病人凡是放射科、检验科发现与传染病诊断有关的检查结果, 由放射科、检验科人员负责报告, 若是住院病人, 则由主管医师负责报告。

4.5 严格执行传染病异常结果反馈制度, 放射科、检验科发现传染病异常结果, 及时通知送检医生。

4.6 加强对在职医务人员和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传染病法律法规意识宣传教育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全员培训考试 , 编印传染病法律法规和传染病相关知识小册子。

4.7 今后设想:利用医院OA系统进行院内疫情网络报告, 临床医生填写好疫情报告卡后, 通过OA系统发送到疫情管理专职人员的邮箱, 提高了工作效率。医院局域网中的医生工作站应增加对传染病的智能辅助检索功能, 及时提醒医护人员报告传染病[4]。

参考文献

[1]赵敏, 李芳.综合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体会 (J) .医院管理, 2008, 3 (15) :135-136.

[2]李秀玲.传染病报告漏报原因分析与对策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 27 (9) :1102-1103.

[3]高贵军, 刘立, 邓祖昆, 等.河北省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及时性分析 (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6) :1162-1163.

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 第14篇

上一篇:初中三年级期终评语下一篇:院组织部副部长2012年度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