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艺教学总结

2024-07-04

服装工艺教学总结(精选9篇)

服装工艺教学总结 第1篇

服装工艺教学总结

李作辉

期末临近,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感觉真累,但也伴随着收获的快乐。

在教学的内容上,这个学期总共学了两大块:

1. 基础知识的了解,掌握了裙内款式8种、西裤、工装等工艺制作,2.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到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服装工艺教学,培养学生对服装制版、裁剪、工艺的兴趣与爱好;学习工艺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本学期除了学习了书本上的女西服裙的工艺以外,还按自己的规格制作了一条西裤。大大的提高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倡合作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新内容,在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了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不过还应该说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众多的学生是可以接受课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学生由于掌握的知识情况的不同,学习上就有点困难了,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2014年6月10日

服装工艺教学总结 第2篇

教研室:艺术教研室

撰稿人:王 敏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

论文关键词: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

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

论文摘要: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它承载着教育教学的思想和观念,体现了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和学生的身心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发展需求,课程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让教师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方式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目标上体现一个“效”字,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服装成衣工艺》是我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在服装裁剪、服装设计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的专业课,是集综合性、设计性、技术性于一身的特色课程。自服装专业开设以来,通过十多年教学历程与教学积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为推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教与学方法的更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探索出了适应产业需求、与产业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广泛的调研。结合历届毕业生的追踪反馈信息及本专业对教学的要求,确定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改革思想,按照“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的原则,结合企业专家的意见,进行了大胆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设置建立在职业行为和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课程模式

我们对诸多服装专业职业岗位进行了职业分析和界定,设计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课程。从该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出发,了解并分析服装企业对中初级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特别是制板、裁剪、工艺、质量检验等实际需求量较大的技术人才的具体要求,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我们确立具体岗位应具备的职业专项能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调节实际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帮助不同特长和就业方向的学生掌握不同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使专项能力课程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同时为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强化学生服装设计能力和服装制作技能的基本训练,选择相应独立而完整的学习单元。教学内容整合为八大模块:通过女装、男装、职业装、童装、创艺装等教学项目,进一步拓展校外“产、学、研、训”基地,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从校内实训逐渐过渡到校外实训,从单一的课程实训到综合性技能实训,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课程内容中理论以“够用、实用”为度,以实践操作为主

我们原有的教学内容陈旧。尤其表现在工艺教材上——由于受到时间性、灵活性、地区性的限制,目前服装专业工艺教材所采用的款式主要是考虑到它的代表性,对学生来说,只能起到入门作用,和实用性联系不紧。实际上,服装业是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永远走在时尚的前列,服装的款式千变万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服装专业教材的编写永远跟不上服装行业发展的步伐,但如果以此为借口,不去主动靠近、贴合服装行业的实际生产,实践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就会使我们的学生“学无所用”。

由此教材编定就成了重中之重了。就服装专业而言,因为其日新月异的进步,教材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应及时反映服装专业科学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进步,在教材中应该及时体现出知识、技术与观念的更新;同时教材也应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教材的编写应遵循完成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内容上应当包括具体项目的操作所要求的场地、设备、安全注意事项、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等。为了紧跟技术进步,吸收最新的动态,为适应先进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服装专业的教材也必须做好多媒体配套工作。同时应根据企业所需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服装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掌握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达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课堂设在实训场地,教师边授课边示范,学生边学习边操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训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学生成长的舞台,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重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学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服装造型的过程与规律,体会人体与服装的相互关系,并从实践中得到理论的升华及动手能力的提高。较好的解决了服装组合、服装造型、服装设计与制作等重点与难点问题。我院学生的能力差别很大,尤其是技能课的教学方法很忌讳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双师型”教师要求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利用先进的教法,根据每个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法,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和训练,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来感受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意识,让每个学生得实践能力都得到发展。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任务去练习,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共同练习、发展评价完成教学任务。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与服装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组建校内服装实训基地,教师学生双重身份的教学形式,创造模拟仿真教学环境等,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四、采用多媒体视听、计算机辅助等先进教学方式

利用现代化教具辅助教学,教学手段主要通过大量的图片、课件、案例,同步展示进行教学,直观性地传达知识内容的信息。在实际的操作训练过程中,教师采用案例分析和示范操作等手段进行教学,建了“部位操作——整体把握——艺术造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和示范动作、技巧,将课程知识内容直观性地传授给学生。即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进行服装的部件练习、组装整件服装的技能实训,直观再现了从服装部位小综合到服装整体综合到艺术造型大综合的渐进过程。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做到训练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强调立体造型思维,突出方法的应用,坚持“从实践中提出问题,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设计、打板、制作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了空间。

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可以在网上寻找大量素材,了解流行时装发布会的信息、动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外它互动的教学形式对提高教学效率和丰富学生形象思维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五、教学考核也是本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训练是以技能项目为单位进行的,是以掌握服装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因此实践教学的考核也要围绕单个项目的考核来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重点是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主要采取现场操作等综合考核方法,单纯笔试的形式应该减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应该与社会技能证书考核相结合,可以以职业技术中级工证书(具体服装专业中级工证书,如服装工艺中级工、服装表演中级工)作为主要考核项目来评价教学效果。

效果预期:80%学生初步具备了服装企业的职业素质特征;掌握成衣工艺设计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对应市场开发成衣产品的设计能力;70%左右的学生能对成衣品牌类型、品牌风格、品牌运营策略及流行信息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并形成报告;掌握工艺设计元素、风格在不同成衣类型的应用设计,了解和遵循企业的设计与生产规范,并独立完成单项和系列化的设计,包括策划、设计方案、生产设计规范图、工艺生产流程文件、成本预算等,达到了企业的标准规范要求。

服装工艺教学总结 第3篇

1 现状分析

首先是教材问题。就目前而言, 还没有一套真正适合职业院校服装专业的教材, 现在采用的教材大都是普通院校和中专学校的教材, 这些教材相关课目的知识点无照应, 知识老化偏重理论。要么培养目标不对号, 要么教学对象不对号, 教学周期和行业要求不一致, 学生学起来费劲, 老师讲起来费神。

其次, 在教学安排上不合理。目前沿用的教材, 教学内容多, 消耗的教学时间太长, 在教学模式上还是采用先课堂理论教学然后再实习教学, 有条件的学校能在校内实习, 还可弥补原来教学的不足, 这就很难保证有好的教学效果。就服装专业来讲, 大都是把服装制图、缝制工艺分开来进行教学, 先理论后实习。这样做的弊端是:a.理论课和实习课相隔的时间太长, 对原来学的知识有遗忘;b.教学中会出现多次重复, 降低了教学的效果, 浪费了教学成本, 拖延了教学时间;c.由于把几门课程进行独立教学, 就会出现教学重点不突出, 教学时数比例不当, 理论教学的知识点不能紧扣实习教学, 显得盲目和随意。

2 采取措施及对策

针对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弊端, 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摸索, 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 我们采取如下的解决方法:

2.1 科学整合教材

教材是教学之本,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就目前的现状, 职业院校必须担负起教材建设的重任, 教材改革应该提到重要日程上来,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a.根据国家对职业院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 作为教材改革的尺度和指南。按照江泽民同志在全教会指出的:“对于不能进入高等教育行列进行学习的城乡学生和其他群众, 应通过大办各类职业技术学校, 广泛吸收他们学习和掌握一门或几门生产技术与管理、服务方面的技能”, 对职业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来改革教材,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克服盲目性;b.本着厚基础、重技能、求实用的思路, 对原来用的《服装结构制图》、《服装缝制工艺》、《服装生产与管理》三本教材进行了优化整合;c.改革的教材具有这样的几个特色:对原教材中的知识点, 做到去虚留实, 互相渗透, 有机结合;基础理论明了扼要, 对操作技能有明确的要求和指导。

2.2 合理安排课程

课程是学校教学科目和进程的总称, 主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五个层面。要想把服装专业的课程安排好, 首先应该对服装生产环节有基本了解, 服装生产一般都要经过裁剪、缝纫、整烫三个大的环节。每个环节又有不同的制作工序, 如服装裁剪来说, 它就有五道工序:测体-制图-排料-剪裁-验片。服装缝制和整烫少说也有七、八个工序。如果按照原来的教学安排, 起码要排四个课目, 在教学过程中, 它们各自相对独立, 互不联系, 在课时安排上也都是根据自己的内容多少来安排的, 互不照应, 各自为战, 很不合理。在实际中缝制课则需大量的时间, 但服装制图课却占了超出服装缝制课三分之一的时间, 授课内容也显空、杂、重。空就是结合实际不紧;杂就是不系统;重就重复, 服装制图讲过的许多东西, 在讲服装缝制中都有可能重复。针对以上弊端采用四个办法解决:

2.2.1 根据不同的年级, 选择针对性强 (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 行业对用人的要求) 的模块教材进行教学。

2.2.2 课时比例分配合理, 即授服装制图知识时课时比例减少,

授服装缝制时课时比例多一些, 突出专业课的主导地位。

2.2.3 授课形式是“一竿子插到底”, 即制什么图打什么版缝什么衣烫什么料,

一般是先做部件后做成衣, 先易后难, 先小后大, 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2.2.4 教学方法是:讲、示、做、练、纠。讲就是老师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但要精讲;示就是教师亲自动手示范、上机演示;做就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一遍, 不懂不会的地方请教老师或同学帮助;练就是上车反复实际操作, 强化训练;纠就是老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做好巡回指导工作。

2.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把学生培养成“乐之者”, 把学习视为生活中的乐趣与享受, 其效果将是事半功倍, 而我们教师授课的艺术, 也在于向学生传授本领的同时, 努力地激发、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2.3.1 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学生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 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为此, 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 想方设法的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感觉。例如, 把班级进行分组, 让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设计、裁剪、缝制出各类作品 (衣、帽、饰品、玩具等) , 然后把它们张贴在系里的艺术长廊上进行展出, 通过展出,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也可以激发一些设计灵感, 还可以促使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学习, 从而强化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又如培养服装模特队, 让他们把自己做好的衣服穿在身上表演, 在获得学校师生好评的同时他们也获得了成功感, 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2.3.2 设计式作业训练。

设计式作业训练, 一方面可以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另一方面这类作业不会是现成的东西, 必须要通过其它的途径, 借助一些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才能把设计者的意图表达出来。这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起到促进作用。例如, 在期末考试时, 老师给学生的题目是:男生做一条牛仔裤, 女生做一条运动裙。给的材料是五颜六色, 形状不一, 巴掌大的边角废料, 在老师的启发下, 他们首先根据图样上的款式, 把不同形状, 不同颜色的布料, 象拼图片一样的排料、剪裁、缝制出图案不一, 别具一格的牛仔裤和运动裙。他们的“百纳衣”也进行橱窗展示, 当学校领导看到时, 也会直伸大姆指, 夸他们“有创意、有新意, 做的好”。这样做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思想上也得到了“变废为宝”的教育, 也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自信心。

3 成效与展望

通过服装结构制图与服装缝制工艺的有机结合, 避免了课堂教学和实习教学脱节, 课程安排不合理, 课程内容衔接不协调的弊端,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从而使学生既有效地掌握服装结构制图的理论知识, 又圆满地完成服装缝制工艺的实习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通过一体化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育方法比较, 发现和证实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会有难度和缺陷, 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服装缝制工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服装结构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服装工艺课教学心得 第4篇

关键词:阶段式实习教学;科学排课;教学方法

服装工艺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强调动手能力训练的课程,其课前准备时间长、训练时间长,要求上课时间有一定的连续性,它在服装设计专业中,与服装造型设计和服装结构设计两模块互相联系、相互依存,共同组成服装系统工程的三大模块,是三大模块之尾。为此,学校教务部门、各任课教师之间必须密切配合。笔者根据自己的专业课教学经验,谈一下教学心得。

一、要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及教学时间

服装工艺课有着与一般专业课或文化课不同的特点,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需要的教具和学具很多,如样板、裁片、机器梭芯、梭壳、面料、辅料等,缺一不可。在教学时间上比其他课程用得要多,而且它要求时间具有连续性,而教务部门在班级排课表上,却安排了两节课为一次授课计划,这就给专业教师上课带来了难度。如上工艺操作的教学内容时,教师的讲授、示范以及学生的准备就至少要一节半课的时间,剩下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裁剪、缝制、熨烫简直是不可能的,等到下次再来上课时,学生对教学内容已基本上忘记了,教师不得不重复讲授。再者,教师今天在14级班上一、二节,然后在15级班上三、四节,明天又是13级班上,同一个工艺室内频繁地调换学生,致使室内人员混乱,实习物品混乱,清卫工作及工艺室管理难度加大。教师因同一时间课头多,而备课难度加大,无法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学时间的零散设置既影响了学习效果,又影响了教学效果。上述混乱现象,就可以完全避免。教务部门可以通过这些科学的排课方法,使工艺教师的专业教学效果得到提高。教师也能因为阶段式教学结束后,有整段的时间可用于下企业锻炼,对“双师型”教师的早日形成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有了时空上的保障。

二、要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

服装工艺课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实践操作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较快地接受工艺的操作方法,笔者总是自己先操作熟练,悟出怎么教,怎么易懂易学。笔者认为,服装工艺教学按照如下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效果比较好。

1.先让学生了解与掌握一些电动缝纫机性能与保养维护常识。目前,大多学校服装专业服装工艺室都使用高速电动平缝机,因此,必须花一段时间来練习车功基础。如车不同距离的平等直线、弧线、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训练,两平行线间缉连续“N”字形折线来练习定点停车训练等。

2.一定量的服装结构制图训练。有的学校结构制图和服装工艺是两个不同教师教的,建议最好是同一教师来教。按照要学习的款式,进行一定量的结构制图学习,做出样板,为实物样品缝制打基础。

3.实物样品展示。教师将做好的标准样品让学生观看,并结合样板初步讲解结构特征、工艺操作的特征、要求等。学生直接观察实物样品,很容易领悟服装款式转化为结构处理的一些依据,让学生更能直观地理解服装与人体的关系。

4.理论讲解与示范操作。教师对工艺操作方法,结合样品实物、样板、逐步地进行一对一的理论性讲解,重点讲授具体的结构组合操作工艺方法、步骤与要求,这一直观过程能提高学生工艺操作理论水平。然后,教师按照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操作方法,边讲解边进行示范操作。

5.辅导与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练习,教师辅导。练习中,教师必须要严格要求学生,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工艺要求进行练习。对每一个学生则要严格每一个操作细节,绝不让学生养成拖拉、毛糙的习惯,要按照工厂生产标准,车间管理要求约束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总之,在练习阶段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热情。

6.带领学生到服装厂参观、现场学习与调查。教师要经常带他们去服装厂实习、商场参观,并进行市场调查,让他们了解服装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以及新机器设备的使用,让学生对市场流行作进一步的了解,与企业、市场距离接触,让他们做好记录,懂得各种服装工艺在实际中的运用,了解职场中的基本要求与职业道德。但学校、教师往往以安全问题为借口,怕麻烦而不安排学生外出。而更加可惜的是,现在很多职校都实行全封闭式管理,造成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与企业所需要的有一定差距,学生进工厂不能适应或不能马上派上用场。这些现象,小而言之,会影响学校的就业率及社会口碑;大而言之,不能不说是社会教育时间资源的浪费啊!

7.学生作品服装表演。对毕业班级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品,进行服装表演,参与学校节日、文艺活动的服装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自信力。

一 服装缝制工艺教学计划 第5篇

桂阳县职业技术教育学校 宁华娥

一、总体目标

本期的主要任务主要是是学习服装基础知识中的手缝工艺和机缝工艺,在此基础上完成西服裙、女西裤的缝制。

二、每月具体任务 1、9月份:基础知识

第一周常用手针工艺(理论课)

第二周各种针法的缝制(2节理论+2节实训)第三周锁扣眼(2节理论+2节实训)

第四周机缝基础知识(1节理论+3节实训)空车抬压脚、定针训练 第五周空车训练(实训)空车抬压脚定针练习,养成正确抬压脚习

惯,正确放压脚,定针车缝习惯。

2、10---11月份:机缝基础知识

第七周空车训练(实训)

放压脚车纸训练,起止养成倒针习惯,正确抬压脚,定针车缝习惯。

第八周引线训练(实训)掌握正确穿线流程和前面正确车习惯 第九周 引线训练(实训)

进一步熟悉其操作。第十周一步裙的缝

3、十二---元月份

一步裙的缝制

第十一周 一步裙缝制工艺的整个流程

第十二周一步裙的缝制

第十三周女西裤的 第十四周直、斜插袋的缝制

第十五周做腰、装腰

第十六周 整烫

第十七周技能考核

(说明:根据具体情况,相应安排实训时间)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第6篇

(2006年修订)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服装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在满足需求、繁荣市场、争创外汇、增加税收、安排就业等方面,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据中国服装协会调查,我国现有服装企业4.5万家,从业人员385万人,20年中服装产量增长14.5倍,年平均递增速度达14.3%,服装出口遍布世界220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也由卖方市场发展为买方市场,基本满足了国内消费者衣着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真正成为我国消费领域和出口创汇重要的支柱产业。

伴随着服装工业的迅猛壮大,我国服装职业教育从无到有,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一批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源源不断地补充到服装行业,为企业注入了活力。据抽样调查,从1985年至1999年,全国高校、中专、职校服装专业毕业生约有20~30万人。企业中院校毕业的职业技术人员约占行业总人数的2%~3%,许多毕业生现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业务尖子,有些还是执掌品牌的著名设计师。但是,我国服装行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落后,其根源在于科学技术与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滞后。当前,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人才和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决定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纷纷把发展和改革职业教育作为规划面向21世纪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英国、德国等工业化国家相继进行了职业教育与教学的改革,以联邦政府出资的方式加强高技术人才培养的政策导向。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汉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中提出: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是达到和平与发展目标的有效工具,终身学习与培训是通向未来的桥梁。大会呼吁各国政府要重视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并增加对职教的资金投入。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生产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全社会还没有形成共识,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仍然是个薄弱环节。这表现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与其他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形成,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都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动员全党、全社会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就服装专业中等职业教育而言,找出服装生产中初级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存在的差距,探讨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是关系到未来服装工业的发展与进步的首要问题。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提高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对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已势在必行。

服装专业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当代科技发展对专业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20年来,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该专业规模不断发展扩大,教学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服装行业生产经营体制的转变以及服装生产科技的迅速发展与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中等服装专业人才已明显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据调查,在北方一些省份,每年约有20 %的服装专业毕业生因各种因素而流失,有40%的毕业生因不胜任工作或怕苦怕累而改行,仅30%~40%左右的毕业生从事与服装行业相关的工作。可见,服装企业从业人员中一方面专业毕业生所占比例还很小,另一方面却有很多受过服装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不能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这反映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及社会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已经日益突出。

随着现代经济、科技的发展,服装行业的科技水平急需提高,而现有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这种需要,表现在:(1)专业教育教学和课程特色不突出,普通文化课、技术技能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教学分段安排,各门课程自成体系,缺乏应有的沟通,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

(2)专业面过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课程设臵较杂乱、缺乏必要的规范,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3)专业实践环节薄弱,有的学校缺乏必要的实习设施和较高水平的实习指导教师。

(4)课程结构及内容缺少弹性,选修科目少,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主动性的发挥。专业教学中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中重艺术轻技术

由于服装设计涉及美学、绘画基础等方面的修养,因此该专业的教学更多安排艺术美感方面的训练课程,例如:画静物、石膏、头像、人体,画服装、人物,等等。这种训练确实加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服装效果图的表现形式,但由此也误导了学生,使学生片面地认为服装设计只要构思独特,并能很好地画出来就是设计师,热衷于制作那些舞台效果的“道具”,而对掌握服装的工艺技术不肯下功夫,只能画不会做,这种教学模式在高校、中专、职高、技校盛极一时。据调查,许多学生毕业后到企业搞设计追求理想化,设计图虽然画得很好,但是设计的款式采用率并不高。有的完成了商品化设计,自己却不能打板,致使做出的样衣走型。中服集团某高级服装设计师对此批评指出:中国服装教育过于注重艺术性,而导致轻视工程技术性,这对我国的服装业发展极为不利。中央工艺美院的一位副教授到法国考察后也特别提到:国外更多需要的是掌握服装工艺技术的板型师,并不是只会画服装画的设计师。如日资企业北京班尼时装设计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同时也是打板师。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一线劳动者。因此,仅培养艺术型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二)技术技能训练不全面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许多开办服装专业的学校逐渐认识到工艺教学的重要性,并加强了相关技能的训练。但技能训练通常仅集中在常用款式的服装工艺上,如西服、西裤、马甲、衬衫、旗袍、大衣等,认为服装工艺教学、技能训练,就是教会学生裁制衣裤。

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发现,早几届毕业生能较熟练掌握常用服装的裁制技术,自己开设专做西服、西裤的店铺,并把生意做得挺红火;而在企业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加工、制作的产品并非都是西服、西裤,更多的是款式结构有变化的时装,学生得以逐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随着中外合资、独资及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国营服装企业现只占各类企业总数的2.3%;集体企业占总数的18.5%;三资企业占17.6%;个体私营企业已占企业总数的56.6%。这就导致企业用人尽可能选择技术全面的能手,上岗后就要独挡一面,不会再给毕业生更多的实习锻炼时间。

服装工艺教学总结 第7篇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服装工艺;教学与学习;应用与实践

尖端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为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和形成依据。这使得服装工艺教学产生了新的思路和成果。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媒体交互技术,通过发挥它自身独有的特点(如交互性强、模拟真实、选择多样、使用灵活等),让服装工艺教学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将服装设计中各个环节的实践环境和实践过程以直观的方式传达给学生。由此,学生能够清晰而深刻地发现实物处理中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和需要注意的各种细节。让学生达到对专业技能应用性更深刻的理解,便于学生充分掌握教学知识,对所使用的专业技术理解更加完善,以此来高效而深层次地达到服装工艺教学的目的。本文将从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的特征和其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的应用这两个方面来展开探索和讨论。

1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虚拟仿真技术在应用于服装教学过程中,通过配置虚拟的实践环境,调配虚拟的实践器材,有着降低教学资金投入、简化教师描述现象、便于学生直观理解生产流程及掌握专业知识等特点。具体应由如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考虑和讨论:第一,服装工艺教学最终要为服装市场服务,因此不能单独思考,要同时结合与服装生产企业,以此来确保服装工艺教学时,为达到其教学目的所需要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第二,服装工艺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明确和掌握对服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需要做到将服装工艺教学与服装企业产品的模拟生产有机结合。第三,通过仿真虚拟技术来建立完善且合理的教学体系,让服装工艺教学的过程被扩充和丰富,同时注重学生的思维和独立性,达到因材施教。接下来笔者将具体描述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教学中的三个应用特点。

(1)仿真的教学情景。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对服装企业的生产场景进行一个虚拟化的演示,并同时建立出仿真的服装生产场景,是学生能够亲眼体验到实践情景的保证。在这种虚拟的实践场景中,学生能感受真实生产中的氛围和环境,并考虑操作步骤和会产生的问题。这种模拟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便是虚拟仿真技术的第一个特点――教学情景仿真性。

(2)形象的教学方式。虚拟仿真技术的第二个特色是具有教学方式形象性。在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时,会有一个直观而立体的影像展示在学生面前,这个虚拟的影像包含了服装企业的生产技术与生产流程。这种通过眼镜直接接受的信息,比起传统的书面或课件传授,会让服装工艺的教学更利于学生接受,加强学生对服装工艺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3)实用的教学内容。服装工艺学科作为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对学生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要求很高。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的仿真实践平台,能够让学生在虚拟实践中对其过程和处理有实感的体验。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和教学者展示实践,进行实践和理解实践的硬件难度。因此,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第三个特点便是教学内容使用性。这种特性充分地体现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提高了服装工艺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更为社会培养了许多现代化的、高质量的生产技术型人才。

2服装工艺教学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

为了将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的上述三个特点发挥出来,需要创设合理的虚拟仿真平台来与之配合。其中,又需要划分成仿真软件平台和仿真硬件平台这两个子平台。

(1)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工艺教学软件平台上的应用。仿真软件平台的创建有助于实现服装工艺虚拟仿真教学。它在虚拟仿真教学的直观表现、网络传输、信息交互和数字化表现等方面都起着主导地位。仿真软件平台在协作性上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情景的虚拟表达以及教学内容的仿真传递都至关重要,没有仿真软件平台的搭建很难讲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服装工艺的教学中。而将服装企业现代化生产技术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并创造一个虚拟的仿真环境来表现给服装工艺教学就是仿真软件平台的本质。它在外部配合仿真操作界面搭建了一个虚拟的仿真实践环境,而在内部则是对生产技术实践模式进行了一段仿真演示。要构建仿真软件平台,首先要对服装工艺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软件有一个明确的理解,在此之上进行设计与开发。当服装工艺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软件完成后,还需要根据课程和教学目的来进行一个服装工艺虚拟仿真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服装工艺虚拟仿真课件的制作需要将学生的专业实践作为参考依据,最终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一个虚拟的服装企业生产流程,让学生能够获取一个逼真的生产场景,并且实现生产操作的仿真。使学生能够在服装工艺教学中处于一个虚拟的教学场所中,身历其境地以一位企业服装工作者的身份感受虚拟仿真操作。在虚拟化的工作中完成服装企业的现代化生产,这时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充分掌握生产知识。

(2)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工艺教学硬件平台上的应用。当学生对专业技能进行学习研究和实践时,则需要搭建仿真硬件平台来为学生构筑一个工作场所,并且配备相应的工具。换言之,仿真硬件平台是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硬件设施的基础。而服装工艺教学应用到虚拟仿真技术时,仿真硬件平台所提供的场所和工具的完善程度,将承载着服装工艺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仿真硬件平台的特点有如下两个:第一,对企业的生产环境进行仿真。第二,对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进行虚拟表现。构建一个完善的服装工艺虚拟仿真硬件平台,其实践的设置和实训室的布置为重点关注的对象。服装企业现代化生产过程需要的特点,应在设施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无论是器械还是设备的配比,都可根据服装企业生产车间的标准来进行相应的配比和模拟。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在仿真硬件平台中配置一些并没有被现代服装企业所广泛使用的高端先进生产设备也是可以的,这些基础设施能够帮助培养学生在服装工艺上的创新意识。仿真硬件平台的配置应当尽可能与现代服装企业相似,为学生创造仿真度高的生产格局,达到一个虚拟实践需求的实践氛围和环境,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匹配学生在实际的服装工艺实践时基本的硬件需求。

3结束语

服装工艺教学总结 第8篇

一、当今中职服装专业服装工艺实训教学的现状

根据生源状况,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思维单一,接受能力慢。传统的服装工艺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的实操性,但是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和枯燥,在服装专业实训课堂上,班级人数较多,一般大多数的时间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和示范操作内容,学生在课堂上“跟着做”的这种教学模式。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讲解花费的时间较多,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就会变少,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技能水平无法提高,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时间关系教师在服装工艺实训课堂上不能够为每位学生的问题答疑,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这门课程的效率低,使得教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教师所预想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中职服装专业服装工艺实训教学效果

服装工艺实训课程是主要承担学生服装制作技能的培养,对服装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创业和再学习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这样一门操作性强的专业课,很多从事服装工艺教学的老师,都感到服装工艺课难上,学生难教,那么如何提高中职服装工艺教学的效果?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来提高服装工艺教学的效果: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主流,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如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用图片、案例、动画演示、录像等多媒体手段,将传统的教师示范教学演变成录像播放,针对服装工艺教学中操作步骤进行示范、操作要领的讲解,在实训课程教学中突出重难点,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学习课堂的积极性。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理解的地方,可以选择重复播放,慢慢播放,看清楚每一个细节,讲解每一个制作环节。这样的教学,既节省了教师演示的时间,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能够观察周边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和突破难点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思维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二)服装结构制图与服装工艺合二为一,体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在实际教学安排过程中,先是学习一段时间的服装结构制图理论知识,之后才是服装工艺的实践操作学习,两者之间的间隔过长,容易使学生对原有的知识遗忘。将服装结构制图与服装工艺有机地结合起来,两者合二为一,使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避免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脱节,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操作水平。为了提高实训课程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强化自己的动手能力,要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分析服装款式的能力、掌握各类服装缝纫的缝制方法、步骤和技巧,解决服装制作过程中处理工艺技术的问题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构建项目式教学模式,满足岗位需求

中职服装专业服装工艺实训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为服装企业培养服装工艺样衣员、服装跟单员、服装样板员等技术岗位人才,使学生在将来就业过程中更胜任今后的岗位要求。实践证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和参加工作后,企业反映学生学习的实践操作能力还不够,还需重新培训再上岗操作。教师在构建项目式教学模式过程中,要贯彻“以生为本”教学理念,要对服装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调研,分析出技术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项目教学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设定的项目任务的模式中要和企业进行沟通,任务要求和企业岗位要求要一致,达到专业的实训任务与企业岗位无缝连接。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式,构建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应当前就业需求的人才。

提高中职服装工艺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是服装专业教师的难题,本文以此为实际服装工艺教学过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做到在实训教学中采用更合理、更实用的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服装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提高中职服装工艺实训专业的教学质量。

摘要:服装工艺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服装专业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技能。针对当前中职服装专业服装工艺实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中职服装专业服装工艺实训教学效果的研究展开探讨。

关键词:服装教学,服装工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亚玲.服装工艺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3(23).

技术院校服装工艺教学探索 第9篇

关键词:高等技术院校 服装工艺 具体教学

高等技术院校是中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教育形式。一般理解为高等职业教育,具体为高等技能教育。也有人以为“高等”一词意指高等教育,是理论性教育。比如以往的中等教育以培养中、初级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这类学校的毕业生一般在企业从事操作工,而高等技术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高等技术人才,培养的是工程师类的技师,也就是既具有理论水平又具有动手研究能力(理论水平介于本科与专科之间,相当于本科;技能水平相当于企业的工程师水平)的人才。

创建“强化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为主线的人才培养工程,以新的教学模式保证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目前高等技术院校服装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打破封闭式教育方式,以超前的意识转变教育思想,客观决策,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是培养具有广阔视野和敏锐创造性思维的优秀服装专业人才的必经之路。

一、服装工艺教学现状

服装结构、工艺是服装专业的基础学科,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干课程之一。结构在服装制作过程中具有承接理论设计款式与工艺实践操作的重要作用,工艺在结构设计中具有检验延伸结构设计的作用,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部分技术院校的教学体系基本上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训练,只能生搬硬套,当出现新款式时就手足无措。这种模式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服装结构设计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注重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直观性教学和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不能应对款式变化的情况,因此在教师还要充分强调“艺术与技术相结合”。

二、服装花卉图案的工艺

服装专业的学生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服装是一种文化品位的浓缩,更是一种文化形态,具有丰富的再现性和灵活的表现性。

花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它很容易和其他装饰元素结合使用,如动物、抽象图案等。花卉图案的适应性还表现在适用对象的广度上,无论休闲装还是运动装,在不同年龄层次的服装中也都可被运用。如团花图案传统、古朴,唐装中常用;具有现代感的抽象变形的花卉图案,则多被用于现代休闲装、运动装。

从四川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花卉图案应用广泛,古时候的人们从生活中吸取经验,从取材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兼顾花卉图案的美感与内涵。多不胜举的种类,纷繁的花纹图案,有的体现当时场景良好的喜庆氛围,有的平面化的线形图案体现了东方人的审美情趣,并形成了东方文化魅力。

从商业角度、社会层面看,多层面的复合结构是裙装图案最显著的特点。图案在裙装外在造型形式上的反映是纹样及色彩等,裙装图案这个依附载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的客观具体存在,可以实现实用功能和审美意念的统一,传达物化于其中的人的审美观念、精神追求、思想情感、传统等。作为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连接纽带,创作源泉就是花卉图案,花卉图案在未来社会将在服装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代本土设计师积极将古人创作图案融入到当代生活中,将传统花卉图案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充分体现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使现代设计更具有传统特色。但是,现代设计师要避免简单地复制传统图案,要对传统图案的内容再创新。因为在每个历史时期存在是有其特殊性,也许那一历史时期传统图案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取向,而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品位会有所变化。

三、小结

因此,从民族文化的传承到现代文化的发展创新,每个历史时期传统图案的再创新,都要结合当时社会的状况以及社会给予人们的审美需求。花卉图案符合以上的要求,将在现代裙装设计中发挥巨大的现实作用,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推动市场经济的繁荣。结合花卉图案进行服装工艺教学,可以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蒋乃平.职教课程改革要点与课程模式[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0(3).

[2]景淑静.时装画技法[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上一篇:石榴籽一家亲团课观看感悟下一篇:发放奖学金会议校长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