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新闻写作范文

2024-09-10

作文新闻写作范文(精选10篇)

作文新闻写作 第1篇

新闻写作与初中作文教学息息相关,学校是易发生新闻的地方,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因势利导地将许多鲜活的素材加以提炼,让学生在看得见的校园,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与能力。

一、语文教师应该作新闻写作的先锋与指航员。

俗语话:“要给予学生一碗水,老师自己必须是一桶水。”初中作文教学与小学相比,有了质量的要求。学生的视野与观察点决定了学生是否喜欢写作的条件。

本人从20xx年正式从事新闻写作,为《玉林日报》、《广西日报》等区内外报刊撰写新闻稿件,特别是在本地主流媒体累采用稿件达到286篇。相继被评为《玉林日报》、《玉林人民广播电台》优秀通讯员、十佳通讯员。正由于本人在写作的特长,积极将校园新闻见诸于报端。

特别是将学生耳闻目睹的素材写成新闻,学生学习新闻写作是“摸得着、看得见”,认同感比较强。所以本人在提升自己的素养同时,积极从事新闻写作,不断学习,提高写作质量,将写作视野扩展到社会上的方方面面,体现“编外记者”的角色。

因为新闻写作是一项繁杂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写作报道的角度与出发点也决定了采用率是否高的关键。每每有报道见报,我会第一时间让学生共同分享写作取得的成果。作为语文老师必然成行新闻写作的行家,才能够有好的指导方法让学生在写作中得到升华。那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也是决定了作文教学的重要条件。

二、新闻写作与初中作文教学的融合性与共通性。

新闻写作是报刊电台经常采用的一途径,而初中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方法,两者之间有相同点。在八年级语文单元作文教学中在一个专题是新闻、通讯写作的单元。

为了培养学生新闻的兴趣,学会关注新闻,我首先将校园亲近的事情整理成素材,由我写出一篇报道并能够见报为蓝本。然后再通过素材与新闻报道的效果进行比较。让学生深感教师的内才好之外,更多的是让学生喜欢上新闻。

新闻写作教学是显而易见的作文形式,比一般性的题材更加有针对性与说服力,也更加能够丰富学生写作的认可度与操作性。比如在民乐镇学校安装监控设备的新闻中,许多学生也见证了安装的过程,如何提炼成新闻?从那个角度报道?等等,教师要从新闻写作的角度教会学生瞄准新闻价值。以下是我写的一篇报道,刊登于20xx年1月17日玉林日报,《民乐镇学校安装监控设备》本报北流讯 为了建设和谐平安校园,更好保障校园的安全。近日,北流市民乐镇积极筹措资金,为各中小学购置了一批数字监控设备并为每个学校安装使用。据了解,各校在校园大门、教学楼等重要位置安装了监控探头,全天24小时对校园及主道路口进行实时监控。并安排专人具体负责设备的管理、录控资料的建档整理。通过安装监控设备,将提高学校安全防范的能力,有助于学校减少安全隐患和事故发生,为学校的整体工作开展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

这篇新闻报道很有时效性与针对性,学生很喜欢此类的题材,在

单元教学中,学生懂得模仿此新闻,从不同角度提升了作文的能力,收到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了。我还积极帮助一些学生将新闻稿发布于玉林教育信息网,学生们当然是很高兴的事情。

三、新闻写作延伸到作文教学中综合素质提升的问题。

新闻写作要求比较高,也是建立一定的写作水平基础实现的最终产物。作文教学是广泛的题材,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常见的文体是初中教学大纲的要求。新闻写作是超乎初中作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有比较好的生态因素与能力因素。

将培养新闻观察的触角延伸到各种文体写作,也有利于学生从平时多留意观察身边的事情,积累综合文稿的素材。特别是遣词达句方面和综合文体的杂汇方面,有许多问题要在新闻写作中统筹兼顾解决,争取培养多面手的学生。

我在新闻写作中往往将一稿、二稿、终稿、见报稿展示给学生,通过对比得出不同的修改方向的写作效果。通过现身说教的方式,学生易于接受。但是教师的语文素养与新闻分析角度也是让学生是否喜欢上新闻写作的关键。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相当注重社会新闻的传授与理解。一般说来,老师的分析评论是否有见解水平,决定你的新闻写作教学是否成功的要素。

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多关注社会,多阅读报刊,提升新闻敏感度,好好地不断练笔中得到作文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加以点拔,好让学生从作文中,特别是从新闻写作过程中收获成果与喜悦,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作文新闻写作 第2篇

2月26日,濮家小学万家校区四楼报考厅,牛通社举办了新闻写作课。在中午午休休息期间,这个消息传遍了3、4、5、6等年级。3:25分,报告厅坐满了人,没空着一个位置。

这堂新闻写作课的老师是包子哥哥。刚上课包子哥哥做了自我介绍。濮家小学余晶晶老师,担任拍摄工作。新闻是什么?包子哥哥提出问题。一位小朋友说:“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不错不错”包子哥哥夸奖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

台下,余晶晶老师发起了牛通社标志性玩偶,几乎全场都发哦到了玩偶。每人都很开心。包子哥哥接着讲了牛通社的微信以及网站等信息。告诉牛通社小记者,怎么注册牛通社网站,怎么投稿。并叮嘱请一些同学到余晶晶老师处领取稿费。

作文新闻写作 第3篇

一、写作主体的差异

(一) 报纸新闻写作的主体

报纸新闻写作的主体一般是新闻媒体从业人员, 也被称为新闻记者。新闻记者的专业性较强, 针对不同的人物、新闻事件稿件, 需要进行客观的人物采访与事件调查, 并且在这之后, 对整个采访稿件和调查时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 提取出尽可能客观公正的信息内容进行编辑。这样的采访和调查通常需要花费一段时间, 而且还需要经过编辑严格的审核、校对, 才有可能出现在报纸上。报纸在出刊前还需要进行排版、印刷, 再从工厂分发到各个点, 现在报纸出刊周期最短的是日报, 为每日一刊。这个出刊的周期相比起随时都会产生的资讯信息来说, 时间太长, 并且除去少量全国发行的报纸以外, 更多的报纸只是在一个区域内发行, 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由此造成了报纸的即时性弱, 新闻资讯缺乏的现象。但也是因为如此繁复的程序, 大众对于报纸媒体的信任度较高。

(二) 网络新闻写作的主体

网络新闻写作的主体并不局限于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在现在这样一个自媒体应用高度普及的时期, 无论是博客、微博还是微信、BBS等其他网络社区, 任何一个不起眼的账号都有可能成为一条劲爆新闻的发布者, 任何人都会成为其传播者。同时, 由于互联网的告诉和传播方式简单, 任何一条消息都有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为广泛的传播。2015年11月, 微博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关于地铁上给孩子哺乳的照片, 并且用十分尖锐的言辞指责, 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和声讨, 之后《人民日报》也刊发了相关评论。从事件上来看, 地铁哺乳并不是一个会引起媒体关注的新闻事件, 但是网络媒体, 无论是官方媒体还是自媒体, 消息一旦发布, 就存在其影响性。然而自媒体发布的消息不会经过任何审核, 因此消息是否积极, 是否公正客观, 都不可把控。在经历过多次的谣言、澄清之后, 公众已经习惯对于网络发布的新闻保持怀疑态度, 网络新闻缺乏公众对媒体应有的信任感。

二、写作方式的差异

(一) 报纸新闻写作的方式

报纸新闻常规的写作方式是线性结构的写作方式, 一般来说就只需要考虑图片和文字的搭配的排版。新闻记者在写作的时候需要先定好新闻的主题, 再考虑新闻的背景和其他线索元素才将语言组织构架, 最后形成一篇完全的新闻稿。在这样的写作方式下, 新闻记者的思维模式很容易被主题和版块空间限制, 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大。但是报纸媒体并不需要担心读者会因为信息量过多而错过, 因此不需要像网络媒体那样使用更多花哨的手段去抓人眼球, 只需要保证事件的清晰展示与客观公正即可。

(二) 网络新闻写作的方式

网络新闻写作相对报纸新闻的写作要灵活得多。首先, 网络新闻不用担心版面的限制, 在发布的时候可以通过超链接、图片等方式将新闻进行分层。其次, 对比报纸新闻仅有的发布和传播作用, 网络新闻更加注重受众的参与感。网络新闻会刻意地在遣词造句中吸引受众参与新闻事件, 并鼓励大众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现在的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开通了评论功能, 网友们可以在接收到微信消息后, 对消息进行评论甚至是点赞他人的评论, 但是评论的显示受到微信公众后台的控制, 因此, 发布平台甚至可以根据自身的观点有意地对舆论进行引导。

三、写作理念的差异

(一) 报纸新闻写作的写作理念

报纸媒体除了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 具备传播和对舆论的正确引导的功能以外, 还是政府的喉舌, 为政府发声。在移动互联网媒体不发达的曾经, 报纸媒体和电视媒体、广播媒体作为为数不多的大众可以了解国家即行政策、国家现状消息的渠道, 有不可推卸的传播重任。因此, 报纸媒体的消息在发布的时候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把关, 并且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公众。加上报纸媒体受到版块的限制, 能够发布的消息极为有限, 读者想要获取信息, 只能从有限的报纸消息中来寻找, 选择权并不大。

(二) 网络新闻写作的写作理念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直接打破了传统媒体那种固定的传播方式。消息资讯在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 并且由于主体并不仅仅只限于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 因此大众可以在网络上直接搜索自己需要或者感兴趣的新闻, 而不是像在平面媒体上那样被动地接受。但是在这样的资讯轰炸下, 大众很难有耐心去一条一条细心阅读, 标题可能直接决定大众是否会点开新闻观看。因此, 我们看到在网络上诞生了很多“标题党”, 这些“标题党”在取名的时候大多采用恐吓、猎奇的方式, 以吸引网友们的眼球。并且为了能够让网友关注、评论甚至是进行传播, 在主体写作的时候也大多会挑选网友们感兴趣的进行放大, 加强冲突性和故事性, 这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了新闻媒体中最根本的客观和公正。

四、表达方式的差异

(一) 报纸新闻写作的表达方式

报纸新闻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依然是文字, 虽然会配以少量的图片, 但是文字的表述才是新闻的重点。这就要求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文字功底, 这样才能在有限的版块中, 以简练的文字、生动的语言、清晰的思路将事件的来龙去脉表达清楚。新闻的六要素必须要充分地表达出来, 语句要简洁直白, 既要表达出自己的观念, 又需要让读者也能够充分地理解整个事件, 并且引导他们去思考, 保持自己的观点。

(二) 网络新闻写作的表达方式

网络新闻写作的表达方式比起报纸媒体来说要多得多。除了文字以外, 还可以用图片甚至是影片、声音来表现。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新闻媒体在发布新闻消息的时候越来越喜欢采用多图片+文字的方式进行表达, 这不仅仅是因为多图能让受众拥有更加直观的体验, 也是受移动互联网的规律限制。在互联网上, 受众能够接收到大量的讯息, 但是由于信息太过于繁杂, 反而很难从中去筛选, 因此大多数的受众在网络上阅览信息都是属于走马观花型。再加上设备限制, 以及在网络上显示的文字大多都过小过密, 可能鼠标滚轮轻轻一滑, 或者手指在手机屏幕上稍微划过, 就错过许多的信息。在人的观看习惯中, 图片比文字大, 又富有色彩, 更加容易抓住人的眼球, 因此, 多图+文字的方式也是保障受众在信息停留的助力之一。

五、结束语

时至今日, 无论是移动互联网还是传统媒体都得到了发展, 而报纸新闻的写作和网络新闻的写作虽然存在差异性, 但也具有一定的相同点。在移动互联网上, 空间和时间不会拘束新闻资讯的发布和传播, 任何人都可以就任意的一件事情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 互联网上存在着大批没有价值的资讯消息, 那些消息甚至不能称为新闻。而报纸不仅受到空间、时间的限制, 同时还受到国家政策及自身的限制, 因此难以满足大众对资讯的需求。因此, 在未来的发展中, 报纸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需要进行强强联合, 他们既是竞争关系, 也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只有这样, 才能为大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晓岩.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的区别分析[J].新媒体研究, 2015 (2) :117-118.

作文新闻写作 第4篇

【关键词】新闻;要素;结构;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6-0029-03

【作者简介】陈元芝,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江苏南京,210018)教师。

一、点击新闻写作之难

2014年秋季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对“新闻写作”明确提出了要求,这是本册教材一个新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变化,教师和学生都遭遇了困难。

首先,新闻文体特殊,有独特的结构形式,一般以直接的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平实,作者的情感和看法藏而不露。而对于刚刚进入初二的学生,他们前面七年的练习一般都是记叙文的写作,要求他们一下子转到这样一种陌生的文体的写作,显然存在着相对多的困难。

其次,不少教师对于新闻写作的教学不够重视。有人认为中考时不会考到,这样的指导和要求没什么意义;有人则对于新闻写作指导没有足够的自信,于是选择了回避的方式,绕开了应有的指导教学和对学生练习的落实。

再次,研读教材会发现,单元“写作导引”中指导的是“倒金字塔”结构,主体部分按照重要性递减原则安排事实的顺序,即“次重要事实→再次重要事实→更次重要事实→最次要事实”,这样的顺序安排与所学的课文写法不相一致。这就造成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的脱节,不便于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且这种“倒金字塔”结构方式,对初学新闻写作的初中生来说,要想企及并且驾驭自如,还有相当的难度。

二、解码新闻写作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以使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在新闻写作的教学实践中,我引领学生在阅读经典篇目中探其精微,找到新闻阅读和写作的规律,得到一些可以迁移的要素,便于学生举一而反三,活学且能活用。

(一)认识新闻的概念和结构

1.新闻的概念。

新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百度百科)。

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是《新闻两则》,所选文章是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一”的提示是:“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可见教材中所指“新闻”是狭义的概念,即消息。而第一单元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消息”,这“消息”与课文所说的“新闻”概念是一致的。

2.新闻的结构。

八年级上册的《新闻两则》所选的两则新闻是很规范的消息。虽是同一作者,但写法却不相同。这篇课文之后的“练习一”是有关新闻结构知识的介绍。我觉得这一练习出得很好,它既让学生明晰了新闻的知识,又对他们的阅读思考作了提示。知识的介绍是为阅读思考奠定必要的基础,而阅读思考的解答又是对基本知识的验证和运用。

“练习一”介绍了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开头两句话,后面便都是主体部分,而背景和结语是暗含在主体中的。所以通过阅读这则新闻我们认识了新闻结构中的标题、导语和主体这三个部分。《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则是另外一种类型,它五个部分都有,开头第一句话是导语,在这之后便有背景、主体和结语的清晰分界,结构分明。

通过以上阅读探寻,学生便认识了新闻的结构特点,也理解了这两则新闻的内容,这为进一步学习新闻写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二)把握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也是记叙文的六要素。那么新闻结构的五部分与六要素之间有怎样的对应关系呢?我尝试引导学生通过这一视角去把握新闻写作的要领,探寻新闻写作的规律,从而轻松学会新闻写作。

1.人事果明确,轻松拟标题。

如果让学生写一篇有关开学典礼的记叙文,可以拟这样一些题目:“开学典礼”“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回望开学典礼”等等;而写新闻,这样的题目就不妥当了。新闻标题应该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并且语言简洁。

如何做到呢?还是读一读《新闻两则》的标题。第一则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第二则是“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从记叙的要素的角度去探究,便可以迎刃而解了。即:新闻标题应具备人物、事情和结果这三个要素。这两则标题中人物分别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和“中原我军”,事件和结果分别是“横渡长江”和“解放南阳”。这样我们就轻易揭开了新闻标题拟制的奥秘。那么,关于开学典礼的新闻应拟怎样的标题呢?“××学校全体师生举行开学典礼”便可。要素明确,简单易学。学生学得愉快,写得也轻松。学习总是由简单开始的,开始如果求全求大求高深,那还不早早就把学生给吓跑了?没有了兴趣和成就感,还怎样期待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呢?

2.时地人事果,导语笔下成。

学生写开学典礼,若是一般的记叙文便可以这样开头:“九月的早晨,空气清新,伴随着有节奏的音乐声,我们身着洁净的校服,排着整齐的队伍,从不同方向朝学校操场走去。开学典礼马上就要开始了。”而作为新闻开头的导语则不能这样,它必须扼要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如何做到呢?我们来看《新闻两则》。第一则的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第二则的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记叙的要素的角度探寻一下,可以发现,导语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结果这样五个要素是应具备的。这样,写作新闻导语时学生也就有了便捷的抓手,可以稳妥地操练了。教给学生一些可以迁移的因子,新闻导语写作便是如此简单。

3.六要素齐全,主体曼妙展。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那么,如何对导语内容进行扩展呢?我们还是引领学生回到课文中看一看:“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这是第一则新闻介绍中路军渡江的情况,从记叙的要素这一视角看,我们会发现:“20日夜起”是时间;“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是人物,这比导语“人民解放军”更具体了;“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是地点,也比导语中“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更明确了;“首先突破安庆、芜湖县,渡至……”是事件的经过,“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是事件的结果,这比导语“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也更具体明确了。后文还有对于“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做的具体分析。主体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和渡江情况分别展现中路军、西路军和东路军的渡江战斗状况的。由此我们发现,主体部分是从不同方面,按照特定的顺序来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扩展和阐释的。

而从记叙的要素来细看,则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都有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闻尽管篇幅短小,语言简洁,但主体部分这六要素应是齐备的。这样学生也便可轻松领悟了。

来看一则学生范文,其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和内容阶段推进,这样写道:

在庄严的奏唱国歌仪式后,首先由××校长发言,校长向高一学生以及××初二学生表示热烈欢迎,向辛勤工作的全体职工致以敬意,也对上学期同学们获得的累累硕果给予肯定。对同学们参加中学生运动会并摘得五块金牌的好成绩提出表扬,也对同学们获得的诸多荣誉给予鼓励。还为同学们举出两个小故事,用积极树和消极树的比喻启发同学们要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

接着,由教师代表王老师发言。王老师向大家宣布了高二、高三学生获得的各类奖项,也报告了××中学在高考中取得的优异成绩。王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学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宗旨,也对××以及××中学新生作出了严格的要求。

继而,由高二的两位播音员为大家朗读了已毕业的同学对新一届学生的寄语。两位播音员声情并茂地为同学们朗读了已毕业的同学饱含真情的寄语,字字句句无不体现了已毕业的同学对母校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新生们的真诚希望。

最后,由高一新生和高三学生代表发言。高一新生代表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紧张激动的心情和勇攀高峰、不断前行的决心。高三学生代表表明了自己将在高三阶段更加努力为母校争光的决心。

据悉,由于××中学正在修建中,××中学初二全体师生到××中学进行初二的学习。

这篇新闻的主体层次清晰,衔接自然,语言简洁概括,事实过程具体,最后对原因的补充交代也较为轻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都齐全了,这样,主体的躯干便在充足的事实中曼妙舒展开了。如果加上前文的标题和导语部分,就可以看到在新闻阅读、思考以及要素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轻松掌握了新闻写作的方法,可以写出一篇比较像样的新闻了。

(三)明晰新闻的语体色彩

新闻写作中的语体色彩也是需要给学生做必要的提醒和辨析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容易以主观感受的描写来代替客观事实的叙述。如,有一名学生这样写道:

接着,××校长开始发言。从他的讲话中我得知××中学近年来取得了诸多荣誉。我想到那是历届学长给我们开的好头。我们长大了,也应该做学弟学妹们的榜样了,因为我们是××学校的一员。当听到学长们大都走进了他们心爱的大学,作为初二的我们是多么羡慕。

这名学生没有注意到一般记叙文和新闻的写作目的之不同。新闻报道的目的在于展现事实,而一般记叙文的写作目的在于以情感人。因而,记叙文写作重情感的融入和主观感受的抒发;新闻写作则是以事实说话,风格要平实,作者的情感和看法应藏而不露。

西方新闻界流行一种观点:要展现,不要讲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梅尔文·门彻教授则引用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我不讲述,我不解释,我只是展现,让我的角色替我说话。”梅尔文·门彻教授不但把这种观念用到新闻写作理论中,教新闻系的学生,还让美国新闻界对这句话信服而推崇。所以新闻写作应该去“我”而言“他”,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客观展现事实,而不能去抒发“我”的主观感受。

三、结束语

反思这次新闻写作指导的有效探索,我感到教师自身学习的重要,理解和关爱学生的可贵,深入研读和创造性地利用课本的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的关爱应很大程度地体现在深入地研究,并能简单地输出,让学生一学便会,丝毫不以为难,以增加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而又能达到课标和书本所要求的目标。书是死的,而人是智慧的。学生是变化的,而他们的优势和困难也是我们深知的。怎样用活书本,透过文字看到深层的涵义,发现解决的渠道,联系同类探寻一般的规律,这样,薄薄的课本便会无限的丰厚,我们便可超越教材放眼世界和未来。让我们巧妙探索更多有效的路径,让我们领着学生更轻松地前行。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薛国林.消息写作的基本规律——展现事件[J].新闻与写作,2005(07).

小学生四年级的写作新闻素材作文 第5篇

这则新闻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的好朋友因为弄丢了爸爸一串很重要的钥匙,怕被爸爸骂,所以和好朋友选择了自杀。这个小女孩的遗书是这样写的,她希望弟弟能照顾好爸爸妈妈。她说她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可以穿越到清朝和皇上拍戏,还有就是能飞到外太空去。

看了这则新闻后,我和妹妹不约而同地说: 这个女孩一定是穿越剧看多了。 这则新闻不仅让人觉得可笑,还让人觉得可惜。两个生命就这样从世界上消失了,她们不知道她们的父母会有多伤心。大家可能都会把罪过放在穿越剧身上,说这些演员演得跟真有这么一回事一样,还有那些作者写那么多,演的人也就多了,那演的人多了,看的人有就多了。其实,也不能全怪这些作者和演员们。要怪就怪这个小女孩的父母没有教育好她们,提醒她们一句,哪怕是一句 穿越是假的,不要去模仿他们。 就不会导致这件悲剧的发生。还有这个小女孩也是不对的,如果她能够劝说好朋友,让她不要这样做,但是她没有那样做。

小学生四年级的写作新闻素材作文 第6篇

咦?濮上园门口怎么这么多的小记者啊?原来,小记者们来到这里开展自由摄影活动,那就请跟随镜头一起走进美丽的濮上园。现在是北京时间九点整,濮上园门口已经是人山人海,胸前挂着蓝色记者证和相机的小记者们相互簇拥、亲热交谈,看来大家能亲自来摄影都很兴奋哦!

大家有秩序地跟随队伍进入濮上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路边鲜艳无比的美丽花卉,看,那里是黄灿灿的蝴蝶兰,这边是红艳艳的喇叭花,还有红色、紫色不知名的小花,真是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小记者们举起手中的相机,开始大显身手,抓拍美景。

正前方是清澈无比、波光粼粼的小湖,绿色垂柳舒展着柔软的腰肢仿佛在欢迎他们。湖里有三三两两的小船,偶尔还有几只野鸭在湖中游玩。哇,真是自在悠闲喽。在湖边漫步,微风吹过,还略微有些凉意呢。没关系,能干的小记者们先来热热身,左边是攀岩和绳索,大家个个精神抖擞、玩得热火朝天!

继续向前走,有一大块绿色的草坪,就像一个硕大的地毯,柔软舒适,上面停放着许多以前战斗中用过的炮车、坦克和装甲车,车门和装置都可以打开并随意旋转,还能抬起车上的炮弹,男孩子们可是最喜欢这些了。女孩子对这些不感兴趣,拍照之后继续前行。

离开炮车,他们步行右拐来到“万荇桥”,从桥上向远处眺望,河水清澈、树木葱郁、柳树低垂,微风拂面,好一幅美景!前面的草坪上有秋千和吊床,大家正好可以休息一下。这真是:花儿朵朵,河水清清,秋千荡荡,吊床摇摇。

咦?怎么有水声?抬头远望,远处有假山和小亭子,瀑布正自上而下哗哗流淌,水花四溅,错落有致,原来是漂流的地方。这里等候了许多前来玩耍的游人,大家都想感受一下漂流的刺激。瀑布前方是睡莲池,这里有小而精致的白色睡莲,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绽开笑脸,那雪白的花瓣,嫩黄色的花心,被一池绿油油的圆形荷叶所包围,真是美不胜收!

一会儿工夫小记者们就来都了游乐园,那里可是孩子们的天堂,小记者们有说有笑,在那里玩了起来。看,这边是射击、套圈、投篮,那边是疯狂老鼠,碰碰车,急速飞旋、太空飞碟。小记者们各自选了一辆碰碰车,踩油门,快速打方向,你追我赶,玩得无比开心!接下来,他们又玩了越野车、沙地车,这可让他们好好过了一把车瘾!

刚才欣赏过美色的白色睡莲,前面又出现了红色的睡莲,就像一个美丽的小姑娘安静地端坐在水中央。莲花池里红白相映,绿柳相伴,小亭相随,让濮上园有一种别样的美!最后大家一起捞蝌蚪,在沙滩上堆城堡,挖沙洞,沙粒钻进了鞋子,河水浸湿了鞋子,可依然乐此不疲!

小学生四年级的写作新闻素材作文 第7篇

谁知这隔墙有耳,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我们班的人全都知道了。算了吧,多些人找也好。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我们班的同学一涌而出,挤进百草园,东瞅瞅,西瞄瞄,四处寻找线索,果真发现了很多可疑的迹象呢!有什么“恐龙化石”啊,小鹿雕像的眼睛会动啊,有个坟墓冒出来了啊••••••很多很多。我们不禁有点害怕,不过害怕里还夹杂着兴奋。但我更想说的是:死屈,一个人害怕就够了,还要把我也拉下水!

全班暴动正式开始!

第二天体育课时,我们的小姜突然跑过来说,草地上有飞船来过的痕迹。我飞快的跑过去看,果不其然,操场上一横排过去,全是黄土,没有一棵草,但别的地方的草却长得郁郁葱葱,而且那一横排上,凹凹凸凸的,样子活像人的骨头。我瑟瑟发抖。结果,周李维闻又发现,草地上又出现了“数字树枝”,1到9,全都有了,奇怪呀。

第三天,听4班一个人说,那天晚上她在同学家玩的时候,看见有一道绿光飞向学校;而且胡月也说,她那天下午在学校6楼上动画制作课时,发现墙上有血手印!

第四天一来,我们又去了百草园,发现草丛里有一张照片,上面好像一个妖怪的样子,令我们毛骨悚然。我们立即拿去给周老师看。没想到周老师淡然的说:“这只是一张曝光不足的照片啦!不用担心!”虽然权威都发话了,但我们还是不信,还是很害怕。

不信邪的人总结说:正如周老师说的这样,照片只是因曝光不足,树枝,血手印,只是巧合;坟墓,只是石头。4班的那些人编的全是谎话、废话!

信邪的人把一切事实编造起来说:那天晚上,UFO飞到学校,停在草地上,把草割出了不平的地。外星人经过百草园时,小鹿要保护家园,活过来了,但外星人法力无边,把它封印住了,逝去的前任校长感觉到,坟墓就冒出来了。到星海楼6楼时,有个清洁人员发现了,和外星人搏斗起来。外星人把他打伤了,他就把手撑在墙上,按出了血印。但这件事被逼无奈不能说。那些照片、树枝则是证据。

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但现在想起来,我还心有余悸呢!

作文新闻写作 第8篇

1 写作主体的差异

1.1 报纸新闻的写作主体

报纸新闻的写作主体主要是专业性比较强的新闻写作者, 通过将采访记者发回来的采访稿件和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 把有用的信息选出来进行编辑排版。读者对于报纸上的信息基本都是完全信任的, 它传递给读者的都是很正面、很正式的信息。同一则新闻在报纸上发表需要经过专业的新闻记者采访后经过作者的编辑和严格的审核才能出现在报纸上, 对于写作主体来说是不能有文字和语言上的差错的, 但是在网络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1.2 网络新闻的写作主体

网络新闻的写作已经不仅仅是记者和编辑, 自从网络信息迅速发展开后, 微博、微信、QQ等交流方式被人们广泛运用, 这些网络媒体的门槛和限制是非常低的, 而且传播速度快, 传播范围广。网络受众可以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听到来自各界受众的声音。受众参与网络新闻的写作和传播, 体现了网络新闻传播的无限制性, 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作者。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 博客、微博等工具越来越成为人们发布和接受信息主要手段, 许多记者往往会通过网友发布的消息从中发现新闻线索, 这给记者也带来了便利。但是由于网络新闻的主体没有限制性, 网友的水平也是高低不齐的, 很多网友会发布一些不准确的信息, 由于网络本身的特点, 这些信息很难过滤出来, 很容易对一般的受众产生误导, 接收到虚假信息。因此, 有关部门和网站管理者就需要对网络新闻进行把关和筛选, 防止假新闻出现, 误导受众。

2 写作方式的区别

2.1 报纸新闻写作方式

报纸新闻的写作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的线性结构的写作方式, 也就是说把文字和图片互相匹配, 放在一个版面中, 报纸新闻的写作人员思维一般是固定的, 他们通常是根据一篇新闻的主题、背景等进行语言的组织和结构, 报纸的版面就那么大, 每篇新闻的格式和字数通常都是有限制的。报纸新闻对语句和结构的要求比较严格, 对于各个新闻要素的强调也是和突出的, 所以, 它的集中性意义是非常显然的。

2.2 网络新闻写作方式

网络新闻的写作就比较灵活, 受众可以在原本的新闻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在网络环境下, 受众对于一则新闻会进行参与, 根据自身的理解和水平, 把已有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 使得整篇报道有了新的意义和理解。例如, 在新浪网站上, 网页的下面会设置一个留言框, 方便受众对新闻事件发表新的看法。另外, 网络新闻写作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本身的性质, 对新闻本身的重点进行区分和强调, 可以把相关字体变粗、变大, 还可以改变字的颜色等等, 这些都可以吸引受众, 增加新闻的传播速度。例如新浪博客2015年有一篇文章“复旦宣传片抄袭不是一个人的事”, 在这篇文章的下方有许多的网友评论和留言, 通过这些评论, 我们也可以从别的角度去看待事件, 大家自由发表意见, 使得整个事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认识。

3 写作符号的不同

3.1 报纸新闻写作符号

报纸新闻写作主要是用文字来进行的, 对于新闻写作人员的文字功底要求是比较高的, 特别是在进行深入报道的时候, 要求新闻工作人员能够用准确、形象的语言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都交代清楚, 把新闻的六要素充分的表现出来, 还要用生动的语言吸引读者的眼球, 把新闻尽快的传递出去。由于报纸的新闻版面是有限制的, 报纸新闻只能用文字来表现, 由于版面的影响, 新闻的字数也是由限制的, 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水平, 以求用有限的文字来传递更有用的信息。

3.2 网络新闻写作符号

网络新闻的写作符号非常多样化, 除了文字外, 还可以运用图片甚至视频来表现新闻。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现在的各大新闻网站开始大量的运用图片和视频来传递新闻, 文字语言相对的有所减少。通过图片和视频能够给人更加强烈的视觉感和冲击感。相对于报纸新闻写作来说, 网络新闻把声音、文字、图片和视频结合起来, 这就对新闻写作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会用文字写作, 还要会用现代技术进行声音、图像等的录制和制作, 学会如何将这些符号运用到新闻中去, 如何传到网上去等等。

4 写作理念的差异

4.1 报纸新闻写作理念

传统报纸的新闻通常是只有一种传播模式, 它的内容和版面都是固定的, 所有人看到的都是一种模式, 很少把受众需求考虑在内。近几年来, 人们提倡以受众为中心, 考虑受众的需求, 于是报纸也开始朝这个方向发展。例如逐渐出现的各种都市报、青年报等等, 但是由于报纸的各种限制, 始终都没能实现真正的以受众为中心, 读者也只是在有限的版面内容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来读, 并不是真正的自己选择。

4.2 网络新闻写作理念

互联网出现以后, 传统媒体的那种固定的传播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代受众的需求了。互联网把以受众为中心真正的落到实处, 网络的限制性少, 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网上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新闻来看, 网络写作主体也是根据受众的需要来选择新闻, 他们可以和受众进行平等沟通和交流, 了解受众的需要, 从不同的网民和网站来收集新闻信息, 可以在很多网站和平台上发布信息, 还给网民和受众提供了许多发表意见和建议的工具和平台, 例如各个论坛、微博等。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各有千秋, 不管是哪种写作方式, 它们都是遵循一定的写作规律和要求。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发展, 传统的报纸媒体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所以, 报纸媒体在保持自己的特点的基础上应该进行创新和改革, 争取吸引更多的读者和受众, 在未来的网络洪流中保证自己的传播地位, 在媒体竞争中生存下来。

参考文献

[1]陈海峰.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分析[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9 (06) :131-132.

[2]苏艳红.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分析探讨[J].新闻传播, 2015 (01) :86.

[3]李嘉瑞.辨析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06) :233-234.

新闻写作的意象 第9篇

由此看来,“意”、“情”、“理”是通过生动、具体、形象,富于生命力、可感性的事物反映出来的。文学是这样,新闻也是这样,新闻意象不同于文学意象之处并不在于“虚”的不同,因为,这两种意象中所传达的“情”、“意”、“理”都必须符合客观规律与现实生活的逻辑,它们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实”的不同,即新闻意象中的人、物、景、事都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客观存在的,是经得起核实的事物;而文学意象中的人、物、景、事可以并且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虚构的。当然新闻注定要与虚构绝缘,但作为美学范畴中的意象,并不排斥新闻的参与。没有虚构作为“长袖”,新闻仍然可以舞出妙不可言的“舞蹈”。

请看下面一篇新闻稿:

(美联社汉城2000年8月15日电)在今天韩国电视台直播的画面中,100名朝鲜人悲喜交加,紧紧拥抱着他们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未能见面的南方亲属,他们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今天从平壤同时到达这里的这些上了年纪的北朝鲜人被人们簇拥着走进汉城的一个大会议厅,他们的亲属早已等候在那里。哭声和呜咽声立刻充满了整个大厅。

一个68岁的老汉对他95岁的母亲说:“妈妈,别伤心,你的儿子来看您了。”这位母亲的情绪太激动了,一名护士马上跑过来为她量血压。

另一位情绪异常激动的男子跪在地上向他的父亲磕头。坐在轮椅上的父亲身体虚弱,已经无法做出反应。

人们相拥而泣。他们拍着对方的背相互安慰,递上手帕擦去泪水。待到激动的心情平静下来,亲人们相互讲述各家的往事,并一同翻看老照片。

此次团聚的一幕使人看到,在封锁的军事化的边界两边,数以百万计的朝鲜人在经历着离别的痛苦。

时隔半个世纪的会面,哭声、呜咽声,拥抱、磕头,场景历历在目,那种无法描述的思念之情、离别之痛,还有那渴盼统一团圆的意念无不跃然纸上。这俨然是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回响在耳畔。

在这里,记者给读者所呈现的新闻意象,并没有因为情感的突出而破坏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反而正是由于这种刻骨铭心的情感凸现,更加深刻地反映了客观真实。

当然,新闻毕竟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它离不开具体事实的记录,这是新闻立足的基础。我们若说有的文章存在有“象”而无“意”的不足,但其新闻性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的话,下面的有“意”无“象”的新闻则是更不足取的了。

据《海峡导报》2000年8月4日报道,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他说,如果一些可以而且应该公开的事情不向群众公开,那你怎么说代表了人民利益?人民群众怎么与你同心同德呢?习近平说,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才能有效防止腐败。现在,干部群众对一些领导在重大事项,比如工程发包中搞“暗箱操作”的意见很大,这种“暗箱操作”也确实害了一些干部。我们搞政务公开,就是要把群众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作为重点予以公开,让群众满意。

这里不止一次地提到的是“习近平强调”、“习近平说”、“他说”,通篇就只有一个干巴巴的理念——“要加强政务公开(意),而没有鲜活生动的哪怕是具体的一点的一个小事(象),完全是空话、套话。这样的新闻稿不仅没有说服力,更无美感可言,虽然屡见报端头版头条,但读者寥寥。而同样是一篇有关政风的报道,下面这篇就别有风味!

因为出差花费过多而被解除职务的丹麦前教育大臣丽特·比耶雷戈尔夫人,在偿还超支的差旅费后,最近又被提名为新内阁社会事务大臣。

丽特·比耶雷戈尔夫人去年10月间在巴黎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时浪费公款,于去年12月20日被解除职务。在这以后,她向政府偿还了5300丹麦克朗(约合1000美元)。这笔钱是她在出差时花费的私人开支,其中包括雇佣一辆小汽车和司机的费用、电话费和邮资。

(《中外新闻选》)

通篇未提一句政风的建设(虚),而是报道了一篇活生生的事件(实),虚实结合达到通向“虚”的良好效果。与之相比,第一篇最大的不同不是报道意图不同,而是“新闻意象”的营造意识不够,当实不实,当虚不虚,给人的印象就是“客里空”。

作文新闻写作 第10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是中央电视台“情满中国2008年抗击冰雪专题文艺晚会”上《爱心接力》节目中再现的一个场景。这张照片由(《南方都市报》实习生陈奕启、记者方谦华1月30日拍摄于广州火车站。当天部分列车恢复运行,大量的乘客聚集广州火车站,其中一个女孩在人群中昏倒了,众人接力把她抬出来救治。

过年回家,回家过年,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习俗,但一场50年不遇的冰雪阻断了人们的归路,公路因雪被封,铁路因西北大雪破坏电网断电停运。因而有温家宝总理两下湖南一下广州的慰问,有唐山自发组织的农民电网救助队感恩(1996年唐山大地震郴州人民曾奔赴唐山救助)奔赴湖南郴州之行,有军队、武警战士奔赴抢险第一线的决战,有数百万普通百姓自觉到公路、铁路扫雪除雪的行动,有有关省市县自觉组织电力抢险队帮助灾区抢救电网的行动,有广东无数企业挽留外来工在广东过年的热心行动,有相当多省市的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抢险,有全国各地数以亿万计的热心人士的捐助,有贵州、湖南群众自觉发起的绿丝带行动(任何有需要帮助的行人都可以免费搭乘挂有绿丝的带机动车)……令人感动之余,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比如中央到地方的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有待完善,各地电网在建设过程中的设计问题,铁路、公路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问题,有春运交通的疏导问题……

面对这场50年不遇的冰雪灾害,面对这场人类与冰雪抗争涌现出来的事迹,面对这场数以千亿计损失的雪灾,你是否有很多感动,有不少反思?请你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理由】

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关注焦点,是新课程改革实验对广大中学生的的基本要求。虽然这样的命题可能不会直接出现在高考题上,但通过这场雪灾的关注,在写其他文章时,会多一场思辨,多一些鲜活的材料,所以不能不加以关注。

【写作点拨】

这道题没有审题障碍,关键要明确一个写作方向——是写你的感动,还是你的反思? 写感动,要注意关注整个雪灾救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并由此生发你什么感想。写反思,你要注意把握一个分寸,不能把话说得太过绝对。

【参考范文】雪飘,雪融

河北辛集中学高三理(1)班李志肖

雪花,飘在了长江以南,飘着飘着就成了一场灾难。

因大雪,某省境内的铁路和公路已结了很厚的冰层,各线路停止通车,火车站内滞留了大批旅客。飘飞的大雪,黑压的云层,更使得车站内嘈杂一片。

一个摊位前,一个女人领着一个小女孩,女人的眼神在物品间徘徊,最后操着浓重的河南口音问:“大姐,这方便面多少钱一盒呀?”一个胖婆用尖酸刺耳的语调回答:“15。”女人一惊,又指着旁边的面包问:“这个哩?”“5块。”肥婆不耐烦地答道。小女孩拉了拉女人的衣角,偷偷地说:“娘,俺想吃方便面。”女人有点为难,转过头对肥婆不好意思地说:“大姐,能便宜点不?俺……”女人没说完,肥婆就不耐烦地答道:“不买就算了,我又没逼你。现在什么不贵呀!”肥婆的表情有点狰狞,把小女孩吓得往女人后面一躲,半天不敢探出头来。女人看了看女儿,想了想说:“那来一个面包吧!”

回到车站的休息区,人还是那么多,女人心里酸酸的,空落落的,拉着女儿一边走一边想:“这人咋这样哩,缺德发国难财,俺在外打工一天才挣20呀!”正想着,女人就听到一个声音好像在叫她:“大姐,大姐来这边吧!”女人寻声一看,是一个戴着眼镜,长得挺斯文的年轻人。女人确定了一下是在叫她,便领着女儿坐了过去。女人礼貌地说了声谢谢,年轻人灿烂一笑,还露出两个酒窝,那笑容让女人心里微微一颤,好像温暖的阳光照了进来。年轻人看着小女孩,小女孩似乎真的饿了,狼吞虎咽的,年轻人微笑着从包里拿出一瓶水递给小女孩说:“小妹妹别着急,慢点!”小女孩看看水又看看女人,没接。女人说:“不行!谢谢你大兄弟!”年轻人笑着说:“大姐,没事。出门在外的,咱们都是一家人,现在又遇

到这场雪灾更是缘分,更应该互相关照呀!更何况这只是一瓶水呢!”女人说:“大兄弟,谢谢你!俺该给你多少钱?”年轻人没说话,女人一看就想:这人不会这么单纯地对别人好,哎,认了吧,他要多少,就给他啦。年轻人说话了:“那就让小妹妹对我说声谢谢吧!”女人愣了,半天才反应来。她有点惭愧,对女儿说:“快说谢谢哥哥呀!”小女孩怯怯地笑着说:“谢谢哥哥。”年轻人欣然地点了点头。

女人看着站内嘈杂的人,看着站外飘飞的雪,心中似乎感觉到了春天的到来。她想,雪一定会融的,因为好心人会发出像春日阳光一样温暖的光……

【点评】

此文紧扣材料,采用记叙文的文体,从一个女人及小女孩的视角出发,截取了她们在火车站等车时所遇到的两个生活片断,运用对比的手法,在一贬一褒中鞭挞了自私自利、发国难财的丑恶行为,颂扬了关心他人、为受困人群伸援手送温暖的爱心举动,而这也正是本文要集中表现的主旨。文章自始至终都围绕着雪灾创设意境,烘托氛围,运用言语、神态、举止、心理等描写手法,使得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河北辛集中学曹保顺荐评)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4岁的辽宁省大洼县农民工刘明明,在暴风雪中遭遇车祸,造成多处骨折。同行者为救其性命,12次向人下跪求救,却屡遭冷遇,刘明明最终命丧狂风暴雪之中。此事前不久经媒体披露后,舆论一片哗然。

12次下跪又能如何?居民拒绝,警车绕道,“120”更是见死不救。几十年不遇的暴风雪寒冷彻骨,而如此的世情冷漠,则凉透人心。当刘明明的同伴一次次双膝下跪又一次次从雪中失望爬起时,这种群体道德缺失造成的悲凉蔓延到每个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的含意的范围作文。

【命题理由】

“道德与荣辱”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到新阶段国民十分关注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正处在成长期的它们更需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荣辱观,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意义深远,对于提高整个国家公民的素质水平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本题的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写作指导】

事件本身对考生的思想情感会产生强烈的刺激,材料最后提到“这种群体道德缺失造成的悲凉蔓延到每个人”是写作的主要方向。应围绕“道德”从个人、民族、国家的不同角度探讨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道德观。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7年10月12日,陕西林业厅公布了猎人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照片真假**迅速成了娱乐直闻。真老虎还是假老虎?真照片还是假照片?周正龙、中科院专家“拿脑袋”赌照片真假,网友“手把手教你拍摄华南虎”,老虎年画开始热销涨价;政府官员、媒体、摄影家、野生动物学家,乃至外国杂志全都卷了进来,形形色色的人“娱乐其中”……

要求:自主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少于800字。

【命题理由】

高考作文命题总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必然反映,突出对社会和现实生活的思考和体验,强调自我对社会的观察、体验和发现。

【写作指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作文新闻写作】相关文章:

作文新闻写作范文06-12

新闻写作与新闻采访11-08

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11-08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内在关系06-16

新闻写作06-10

新闻写作能力06-06

网络新闻写作06-18

新闻写作摄影06-09

新闻写作教案08-02

新闻写作目的08-12

上一篇:关于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下一篇:全国建筑业对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