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初步教程教案

2024-07-21

摄影初步教程教案(精选6篇)

摄影初步教程教案 第1篇

视点 能够确定整幅画面的各种关系,包括被摄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被摄对象与背景之间的比例关系。虚实 可以制造空间的前后关系,起到衬托主体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表现出空间的一定深度。不仅可以制造画面的秩序感,也可以创造空间气氛。运动 被摄主体移动,周围环境相对静止; 被摄主体静止,周围环境相对运动。张力 对摄影画面空间张力的强调,就是赋予画面空间生命力,否则他就是没有感染力的、空洞的影像。变形 使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转化; 在视觉空间中,物体之间的重叠、间隔,或是光线在物体上的光亮与阴影部分,可以造成被摄体及所处空间扭曲变形; 强化作用。简洁 形式的单一和诉求的明确,但在简洁的视觉符号中应涵盖足够的信息量:简洁明确的符号特征、丰富充足的信息含量、特点鲜明的意义指向、生动和谐的视觉张力 专题产品摄影 ● 静物摄影 ● 食品与饮料 ● 时装广告 ● 地产广告 ● 大型机械产品 ● 静物摄影 静物商品主体和陪衬物或者背景在画面中的面积比 例决定气氛强调的程度。主体的面积越大,对商品 本身进行说明的因素就越多;反之,则对于画面气 氛进行渲染的因素就越多。● 静物摄影 可以通过构图、布光、陪衬物体和背景的变化来增 加画面的形式感。对于将出现在同一版面或者同一 本样本中的同一类商品,宜选用大致相同的背景、布光、陪衬物体和构图;而对于将出现在同一本样 本中的不同类别的商品,则选用另一类别的背景、布光、陪衬物体和构图。明度对比 将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比较色彩的感觉,会发现黑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暗,明暗的对比效果非常强烈明显,对配色结果产生的影响,明度差异很大的对比,会让人有不安的感觉。明度对比

纯度对比 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时,会感觉不太鲜明,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明,这种色彩的对比便称为纯度对比。补色对比 将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具有补色关系的色彩彼此并置,使色彩感觉更为鲜明,纯度增加,称为补色对比。冷暖对比 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于其间)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 空间 1).重叠 2).景深 3).透视 4).质感 5).视点 空间 6).虚实 7).运动 8).张力 9).变形 10).简洁 重叠 中国式构图,表现被摄体的繁杂,对被摄体的虚实处理可以使繁杂的空间变得有秩序且主次分明 景深 景深 可以营造被摄体在深度空间中的比例关系、虚实关系及虚实范围,可以创造空间中的动态与动态关系,还可以创造摄影画面的形式美感,可以能动地为摄影师的主观创意服务 控制景深方法: 1).镜头焦距长短 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范围越大;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范围越小 2).镜头光圈大小 镜头光圈越小,f数值越大,景深范围越大;镜头光圈越大,f数值越小,景深范围越小 控制景深方法: 3).拍摄距离远近拍摄时照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越远,景深范围越大;照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越近,景深范围越小 4).被摄体之间距离大小 被摄体之间的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被摄体之间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透视 1).在某个位置上直接面对被摄体,它的整个正面呈现为平面(一点透视)2).移动到一个边线中心的位置,使一根垂直线最靠近摄影师,所有底部和顶部的边线都向两边深远退缩,消失在左边和右边的灭点(两点透视)3).假定一个位置相当高于或低于对象,就会使立方体所有的面、顶边和底边聚合在很远的灭点上(三点透视)质感 1).真实的质感 2).模仿的质感 3).抽象的质感 4).创造性质感 构图的形式法则借鉴 1).多样统一与照应 2).均衡 3).对比 4).反复与渐变 多样统一与照应 1).景物:突出的部分以及吸引视觉注意力的部分要整体统一;细部、小面积以及不引人注目的部分要有变化,产生“对立面的相互作用”。2).人物:视线、精神面貌、情绪上要统一,外形、姿态要多样有变化。均衡 1).处于引人注目位置的景物重,反之则轻; 2).有生命的景物重,无生命的景物轻; 3).人造物重,自然景物轻; 4).动的景物重,静止的景物轻 5).深色影调重,高调中的黑色中,小面积黑 色比大面积白色重; 6).暖色重,冷色轻;高纯度重,低纯度轻; 7).轮廓清晰的重,轮廓虚糊的轻; 8).近景重,远景轻 对比 1).思想内容的对比; 2).形式的对比:形体对比、影调对比、色彩 对比 反复与渐变 1).反复:摄影画面中构图元素有规律地交替 出现; 2).渐变:画面构图元素的大小、高低、明 暗、浓淡等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3).韵律:体现照片的形式特征,表现出一定 的思想内涵 构图的视觉心理 1).横向式构图:平衡、宽阔 2).斜线式构图:运动感、不稳定感 3).金字塔式构图:稳固感 4).V形构图:飞腾感、不稳定感或危险感 构图的视觉心理 5).S形构图:流动感 6).锯齿形构图:紧张感、痛苦感 7).L形构图:空间感 8).X形构图:丰满、深远 9).圆形构图:完美、柔和 构图的基本元素 1).线 2).形式、形状 3).色彩 4).空间 线 1).作为画面结构的骨架,不仅有构成具体形象的作用,还有对具体形象进行表现的功能 2).使摄影画面产生视觉上的均衡感 3).既有规定被摄体形状与特征的物理功能,又有启发人的具体感受的视觉心理功能 形式形状 图形、基底区别因素: 1).图形必须明确地从基底分离出来; 2).通常把画面中较小的面积看作图形,较大的面积看作基底; 3).图形和基底不能同时觉察; 4).邻近的相似视觉成分结合成为图形; 5).对成和相对封闭的形状通常倾向于被看作图形 对形状的具体要求: 1).构图通过形状来捕捉事物的本质; 2).从一件复杂的事物身上找到一个突出的标记或特征; 3).对构图形式进行简化 色彩 色彩形成 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色彩形成 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 物体色:物体色本身不发光,它是光源色经过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 色彩形成

色彩组成 基本色:一个色环通

常包括12种

明显不同的

颜色。色彩组成 三原色:能够按照一

些数量规定

合成其他任

何一种颜色的基色。色彩组成

近似色:主题可以实

现色彩的融

洽与融合,与自然界中

能看到的色

彩接近起来

色彩组成

补充色:色环中的直

接位置相对 的颜色 色彩组成 分离补色:由两到三种

颜色组成,一种颜色的

补色在色环 的另一面 色彩组成 组色:色环上距离相等的任意三种颜色。当组色被用作一个色彩主题时,会对浏览者造成紧张的情绪,因为三种颜色形成对比。色彩组成 暖色:由红色调组成,比如红色、橙色和黄色。它们给选择的颜色赋予温暖、舒适和活力 色彩组成 冷色:来自于蓝色色调,譬如蓝色、青色和绿色。这些颜色将对色彩主题起到冷静的作用 色彩对比 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 色相对比 当对比的两色,?具有相同的彩度和明度时,?对比的效果越明显,?两色越接近补色,?对比效果越强烈。明度对比 柠檬黄明度高,蓝紫色的明度低,橙色和绿色属中明度,红色与蓝色属中低明度 纺织品拍摄布光 如果纺织品做成时装,穿在模特身上,则既要强调时装造型,又要表现面料质感。模特身形的起伏在主光照明后会形成部分明显的阴影,需要对其补光,光质要软于和弱于主光。皮革拍摄要领

表现皮革三大要素:皮纹、光泽与柔软度 对焦清楚,表现皮革表面纹路及半反光质感 采用大面积柔光光源,呈现皮革光泽 软皮革制品摆置不要太平整,表现柔软度 皮革拍摄布光 不论何种皮革制品,亮面还是毛面,有无纹理,主光均应使用适当的散射光照明。对亮面皮革,适当地在弯曲和棱角部位营造高光是强化质感不可缺少的。皮革拍摄布光 皮革制品中,深色、黑色的色调占相当大的比例。由于被摄物的亮度低,布光中会引起判断的失误,尽量提高主光的亮度,其结果导致反差过大失去亮部或暗部的层次。对越是深暗的被摄物,越宜使用散射、适当弱一些且较大面积的软光照明,并在曝光中进行补偿。饮料拍摄要领 使用甘油加水混合液喷在容器外,会呈水滴状,表现清凉感 利用食用色素或水彩调水,代替饮料或酒,拍出色彩缤纷效果 冰块及茶包等到正式曝光前再放到饮料中 可使用假冰块代替 实践活动 1).尝试不同的布光方式。2).练习几种典型题材(玻璃、塑料、不锈钢、纺织品)的拍摄布光,并分选室内室外拍摄作品各一幅上交。产品摄影构图 构图的原则 1).突出主体,揭示主题思想; 2).从主题思想出发,正确处理好主体、陪体 和环境的关系。通过取景使照片的画面能有力地表达其思想内容和摄影者的观点,说明问题,吸引和感染观众。构图的要求 简洁、完整、生动和稳定 影响构图的因素 1).拍摄距离与角度 2).横竖画面的决定 3).画面的结构中心 4).突出主体 5).前景与背景 6).透视规律的应用 拍摄距离 1).远景 2).全景 3).中景 4).近景 5).特写 拍摄角度 1).水平角度:正面、前侧面、侧面、背侧 面、背面 2).垂直角度:仰角、平角、俯角 横竖画面的决定 1).决定于主线的横竖 2).决定于主体移动的方向 3).决定于主体和陪体、环境的关系 画面的结构中心 1).结构中心应在视觉中心上 2).结构中心不在画面几何中心上 视觉中心(九宫格图)几何中心 突出主体 1).利用主体的位置和宾体、环境的指引突出 主体 2).利用对比突出主体 前景与背景 一张照片可以没有前景,但绝不会没有背景。透视规律的应用 1).线条透视:拍摄距离、拍摄方向、拍摄高 度 2).阶调透视(空气透视)透明物体外轮廓暗线条的表现 利用光的折射作用形成。布光方法是将背景处理成明亮色调,并使被摄物与背景之间拉开足够的空间距离,主光几乎都不做直接照明。背景多用连底背景,目的是消除垂直面和水平面的交线,背景材料有半透明和不透明两种。透明物体外轮廓亮线条的表现 利用光在透明介质表面的反射现象实现,布光方法与表现暗线条相反。必须使用深色甚至黑色的背景,才能衬托出玻璃器皿明亮的线条。亮线条的宽窄取决于光位,光位越向逆后轮廓线越窄,越向前侧轮廓线越宽。被摄物的反差既决定于背景的明暗,又决定于投射光的强弱。玻璃器皿在布光时一定要隔离任何光源对背景的照射,如果背景受光,则不能达到以深背景衬托物体轮廓亮线的效果。本体表现 强调玻璃本身质感的表现,对于造型复杂或多面的透明体,多采用本体表现。布光的特殊要求是,背景如为半透明体,主光从背景后方投射,用散射逆光照射玻璃器皿;背景如为不透光物,可将投射光投向背景,再利用背景的反射光照射玻璃器皿。在玻璃器皿的前侧方可用较弱的散射光作为辅光或用反光板补光,以强调玻璃器皿本身的质感。瓷器与塑料拍摄布光 在用光上,一般不宜采用直射光照射,否则易产生刺眼的反光点,同时也不宜布光的光位过多,否则易产生杂乱的投影。不透明瓷器与塑料拍摄布光 采用一盏灯,用柔和的散射光来照射,照明灯前方约50cm处,竖一张白色半透明纸柔化光线,或用反射光照射瓷器。半透明瓷器与塑料拍摄布光 可采用正面光与逆光或侧逆光相结合的用光方法,要注意两者之间应有足够光比。一般来说,对半透明的瓷器与塑料,宜以逆光或侧逆光作为主光,来强调被摄物的光感,再使用来自被摄物前方的弱光来表现质感。拍摄瓷器餐具、茶具等组合瓷器时,应精心考虑布局,可以把一部分物品水平放置,一部分物品垂直放置,以 充分表现其造型和质感为基本目的。布局时,有时可以 表现每一餐具、茶具的形态为主,有时也可以表现其在 桌上、台上组合的总体感为主。力求和谐统一是布局的基本要求。首饰拍摄要领 将珠宝体积表现得够大,达到能清楚表现质感的尺寸 可作一大一小反光,增添晶莹剔透感 一定要去除毛屑、指纹 首饰拍摄布光 首饰拍摄大都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以他们为主体,独立构成画面,强调造型特征和魅力;另一种是以模特为陪衬,突出佩戴他时的光彩。金属首饰用光要软,对多面宝石应用直射光,如果光线过硬,可加柔光屏使其弱化。对金属首饰的补光适合用各种小反光板。对宝石补光,不但可使用反光板,还可使用反光镜和凹面镜。纺织品拍摄布光 棉布和毛料属吸收型物质,布光重点以表现纹理和花色质感为主。粗糙的面料主光可采用稍硬的直射布光,光位宜低,角度宜侧。对于细布,主光光位可提高,光质要适当柔化,以表现出平滑、细腻的质感。印花布应主要表现其花色,有时不必过分强调其纹理。纺织品拍摄布光 丝绸和锦缎既要表现出美丽的花纹,又要表现出柔和、魅人的闪亮光泽的质感特点。布光时光源要柔而散,且不宜太强。摆放时应使表面有皱褶起伏,使他具有光泽。纺织品拍摄布光 纱与尼龙织品大多属半透明体,正面光要软而散,用来显现织物的质地,逆光也应软而散并稍亮于正面光,才能透射出表面的纹理和质感。如果织物上印有花色,要适当控制逆光亮度,过强会使花色泛灰或泛白并减弱反差,过暗则表现不出半透明感。拍摄白色或浅色纱时,最好使纱的表面有所折叠,这样,逆光照射产生纱的厚度差异会形成明暗对比,强化半透明感。背景不要过暗,否则会产生沉重、压抑感。光源种类 1).主光 2).辅光 3).效果光 4).背景光 实践活动 1).请收集10幅以上产品摄影为主体的杂志广告页,观察画面中被摄物的光影效果,并分析不同材质(金属、玻璃、纺织„„)的被摄物在采光过程中的特点。2).选择一张你认为拍摄效果不理想的作品,对其进行后期修改及处理,并保留好修改前后作品进行对比。采光设计 常用布光方式 1).单灯布光与多灯集中布光 2).两灯布光 3).三灯布光 4).多灯布光 5).部分包围布光 6).全隔离布光 7).大光量多灯布光 常用背景布光方式 1).无投影布光 利用玻璃台面 利用半透明台面 2).白背景布光 3).渐变背景布光 典型材质拍摄布光 1).反射型 2).透明型 3).吸收型 4).复合型 反射型材质拍摄布光 1).全反射型 不锈钢器具、电镀制品、光滑塑料、汽车 光洁度极高,对光的反射能力极强。能清晰映照物象,高光处耀斑明显。主光用较软散射光,光照均匀,发光面积宜大 反射型材质拍摄布光 2).半反射型 皮革、珠宝、磨光的木制品 光洁度比全反射型低,对光的反射能力较强。不能十分清晰的映照物象,高光处耀斑不如全反射型明显。主光用较软散射光,光照均匀,发光面积宜大。透明型材质拍摄布光 1).全透明型 水晶、玻璃 主光多为间接光照明,也可使用直射光。光性可稍硬,使之有一定的穿透力。暗线条表现使用亮背景,逆光照明;亮线条表现使用暗背景,侧逆光或顶光照明。透明型材质拍摄布光 2).半透明型 毛玻璃、塑料制品 主光多用直射光照明以强调造型与光感,光性宜稍硬。为强调光感,光位多以侧逆光、轮廓光、逆光照明。吸收型材质拍摄布光 1).表面质感粗糙类 表面粗糙,纹理结构清楚,吸收光的性能强。主光用硬光,强调质感。光位用侧光、侧逆光 2).表面质感平滑类 表面平滑,纹理细腻,吸收光的性能低于粗糙型,反射光性能高于粗糙型。主光光性应适中,宜软不宜硬,间接照明较好,光位用前侧光、侧光、后侧光等,适当高于被摄物 复合型材质拍摄布光 1).表面质感相似类 主光应使用与被摄物质感相近的光性照明,主光灯位根据造型与质感的表现而定。2).表面质感相反类 主光光性尽量使用对不同的质感有兼顾性的照明。以重点质感的表现为主来设定光位,并兼顾其余质感的表现。典型题材拍摄布光 1).玻璃器皿 2).瓷器与塑料 3).首饰 4).纺织品 5).皮革 玻璃器皿拍摄布光 为了表现其晶莹剔透的特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透明布光方式。把主灯置于半透明的丙烯板和描图纸后面,当光线透过丙烯板照射透明的物体时,由于这些透明物体各部分的厚度有差别,就会使物体的形体线条显露出来。《产品摄影教程》 PRODUCT PHOTOGRAPHY 产品摄影概述 产品摄影是指针对产品而开展的摄影活动,它是商 业摄影的一个种类。完美的产品设计会在拍照过程 中使产品图像相当耐看,而良好的产品摄影技术又 会使得产品图像锦上添花。产品摄影分类:珠宝摄影,手表摄影,家电摄影,卫浴摄影,箱包摄影,美食摄影,灯饰摄影,玩具 礼品摄影,医药摄影,化妆品摄影,家居用品摄影,工业产品摄影以及电子数码摄影等。产品摄影的特征 1).技术特征 2).艺术特征 3).媒体特征 产品摄影的技术特征 1).最能代表产品的特征、风格 2).最具市场竞争力 3).最具吸引力 4).兼顾媒体特点 产品摄影的艺术特征 1).客观存在的被摄体 2).准确再现被摄体细节的能力 3).时间的依赖性――决定性瞬间 4).光的依赖性 5).通俗易懂 产品摄影的基本要求

1).表现产品三要素 形态、色彩、质感 2).传达商品特性 产品摄影的进阶要求 1).美感掌握 2).影像处理 修整影像、去芜存菁; 移花接木、影像融合; 特效处理、新奇注目。产品摄影的步骤 1).被摄主体的挑选及观察 2).绘制草图 3).选择衬景及背景 4).被摄物摆置 5).采光 6).测光曝光 产品摄影用光 光源分析 光线功用 1).照明主体 2).表现立体感与质感 3).营造气氛 4).空间的创造 5).形态与色彩的创新 6).时间的纪录 7).装饰效果 光源性质 1).硬光 2).软光(柔光)直接柔光(扩散)、间接柔光(反射)光源位置 1).正面光 2).前侧光 3).侧光 4).后侧光 5).逆光 6).顶光 7).底光 斜侧光 正面光 正面光的特性 1).主体全面受光,影像清晰 2).色彩均匀亮丽 3).缺少阴影衬托,较无立体感;可使用大光圈拍摄,使前后景模糊,增加深度感 4).强光直射刺眼,使被摄人像表情僵硬只需稍微改变脸部方向就能改善 5).极易产生曝光过度 正面光拍摄时机 具有清晰描写的优点,但因缺少光影衬托,较无立体感,尤其当拍摄明亮的雪景或婚纱时,易因曝光过度而损失影像层次,但对于不会产生强烈反光的被摄体,例如衣服、布鞋等,则可以清晰的表现层次细节。斜侧光 90°侧光 斜侧光的特性 1).能制造阴影,产生立体感 2).反差适度,层次丰富,对质感表现效果佳 3).色调分明,便于营造气氛 4).不似顺光刺眼,人物表情较自然 5).若以硬光照明,明暗反差悬殊时,曝光难以控制,色彩表现不易 6).容易出现生硬不雅的阴影,可用补助光降低反差来改善 前侧光对质感的表现极佳,后侧光可勾勒轮廓,此种光影的变化对于主体的描写及气氛营造有极佳的表现,可多加利用。逆光 逆光的特性 1).能强调主体轮廓线条,表现形态美感 2).主体拍成“剪影”效果,具有神秘美感 3).画面明暗反差大,测光不易 4).如无前景或背景衬托,画面易流于平板 5).光源容易直射入镜头,造成光晕现象 逆光的拍摄时机 背景深暗时,采用逆光技巧拍摄,会产生明亮的边光效果; 若正面以泛光灯或反光板补光,则主体与背景皆成像清晰; 拍摄透明体时,实用逆光采光法,可得极佳的透明感表现。逆光的表现方式 1).剪影法:以背景亮度为曝光标准,主体形成黑暗的剪影效果,适合主体轮廓优美的表现; 2).明晰法:以处于暗位的主体为曝光标准,让背景曝光过度; 3).补光法:以背景亮度为曝光标准,处于暗位的主体利用反光板或闪光灯补光,主体及背景都得到正确的色彩。是逆光下能同时兼顾主体和背景的采光法,但若补光过强,则会有不自然的表现。顶光的特性 1).恰似正午阳光的照射方向,主体顶部受光,具有爽朗、光明、热烈的趣味; 2).易使正面黑暗,宜补光改善。顶光的拍摄时机 主体顶部有特色,或主体上窄下宽,造型优美; 适合拍摄透明物体,如香水、玻璃等,能表现其晶莹剔透的色泽; 顶光因与太阳光的方向相同,可获得极自然的气氛。底光的特性 1).自然界中罕见的采光方向,光影效果异常,具神秘诡异之感; 2).影像下亮上暗,有减轻物体量感的效果 底光的拍摄时机 硬底光适用于透明体,例如香水、玻璃等,能表现主体晶莹剔透的色泽; 以柔底光拍摄人像,能产生透明亮丽的肤色效果; 以硬底光拍摄人像,会因异常的光影效果,造成恐怖诡异的气氛。

摄影初步教程教案 第2篇

运动影像的最大魅力之一就是它比静态的图片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和亲和力,而在另一个维度上,运动影像的冲击力还来自于它有扩张或者压缩时间的“本领”。通过升格拍摄,它能够让你看清平时肉眼无法分辨的瞬间,比如说子弹穿过苹果的完整过程、钻地炸弹是如何把一座碉堡变成粉末的;反过来也是一样,通过延时摄影,大到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小到一年四季窗外的风景、一天中火车站里来来往往的旅客,哪怕只是一朵花的绽放,都压缩在几分钟、几十秒甚至几秒的时间里,似水流年,美不胜收。

虽然看上去延时拍摄挺复杂,但其实只要掌握一些基本技术,广大DV拍客同样可以拍出能和Discovery探索频道纪录片相媲美的延时镜头。

哪些景物适合用延时拍摄表现

延时拍摄要选择合适的拍摄对象,突出“变化”效果,若果在一定的时间内景物变化不大,则很难达到震撼的艺术效果。适合延时拍摄的被摄物应有以下特点:被摄物形态、内容有明显变化(比如花开花落);被摄物光线效果、阴影有明显变化;被摄物色彩、色温、亮度有明显变化。比如通过被拍摄体状态和光线的快速变化表现时光流逝和时空转换,给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的感受。也可以表现现代化都市快节奏的生活,繁忙的工作状态。比方说拍车流或者街上的行人,有这种车水马龙的快速变化就可以表现出现代人生活辛苦、忙碌、高效、快节奏的状态。这些已经成为一种很常用的且效果丰富的画面处理方式。

延时拍摄都有哪些方法

•使用摄像机菜单里的延时拍摄功能,有不少高清摄像机、家用DV上都有此功能。使用之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掌握使用方法。

•用没有延时拍摄功能的摄像机也可以实现延时拍摄的效果——按正常设定拍摄,后期制作时进行抽帧,达到延时拍摄的效果。

•使用数码照相机短片功能,比如佳能5DII就有延时拍摄功能。

•使用数码照相机拍摄图片,通过软件合成短片。照相机每隔一定时间(比如10秒、30秒到几分钟几小时不等)拍摄数字照片,最后在后期编辑软件中作为单帧换面景象合成,达到延时拍摄的效果。若果用这种方式拍摄最好购买照相机延时控制器,设定好延时拍摄间隔时间,相机就会自动进行拍摄了。但要注意的是因为照片格式和分辨率较大,为了节省储存卡空间和方便后期编辑最好使用相机中的小格式进行拍摄。

延时拍摄需要的设备

有延时拍摄功能的、低噪全高清数字摄影机或者数码照相机、稳固的三脚架、备用电池、备用磁带或者存储卡、手表、小手电(头灯更好)、延时设定电子设备 推荐设备:

佳能 XF300 摄像机

佳能 XL H1S 专业高清数码摄像机 佳能 EOS-1Ds markIII 佳能 EOS-5D markII

摄像机(照相机)如何设置

为了还原真实的光影色彩变化,要选择手动曝光及手动白平衡拍摄,避免自动曝光对光亮的还原和自动白平衡对光线颜色的调整,使影响减弱变化效果。所以在开始拍摄前要先固定好摄像机的各项设定。必要的话,可以先做一些拍摄实验,做到心中有数。

如何确定延时拍摄的时间间隔

确定延时拍摄的时间间隔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拍摄效果。首先要明确三个因素:最终要达到的画面速度效果、镜头的长度、拍摄时间跨度,才能决定延时拍摄的时间间隔。多做一些实验:云的流动、夜晚的车流、太阳的影子、街上的行人,可以帮助你尽快找到适应不同效果的时间间隔设置。

比如拍摄“城市入夜”这个主题,要得到10秒的镜头长度,那么,需要拍摄至少240格画面;这240个画面需要分摊到19:00~20:00这一小时城市进入暮色的时间里面,所以,每15秒需要至少拍摄1格画面。这是基本参考值。当然,具体还要看摄像机的设置最小单位是几格画面。TIPS:拍摄时要留下余地,以便后期自由调整时间。

小心功亏一篑——要注意的问题

延时拍摄需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体力、智力,但是一个不经意间的小小的失误就有可能给最终的画面造成毁灭性影响,所以在操作细节上要十分小心。

•稳定压倒一切。一定要将摄像机牢牢固定在坚固的三脚架上,避免刮风等原因造成摄像机的晃动导致拍摄失败。•避免不必要的杂物进入画面。如在马路上拍摄,为避免行人进入画面,一定将摄像机架在远离人行道的地方。•准备充足的备用电池、储存卡,延时拍摄一般要工作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所以一定要根据所需素材的时长准备充足的附件,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最好接通交流电进行拍摄。

•注意对机器的保护。因为耗费的时间比较长,为了保护摄像机的安全,避免自然、人为等因素的破坏,延时拍摄时一定注意看管好摄像机,同时避免暴晒和低温。

实战攻略(可以选择1个)1.从室内做起——花朵开放

实战拍摄:拍摄花蕾的开放的过程,开放时间约需3天3夜,即72小时。将摄像机或相机固定于三脚架上,利用延时拍摄功能或手动,每半小时拍一格画幅。最后放到电脑里以顺序记录开花动作的微变,共计拍摄144个画幅,再通过放映机按正常频率放映(每秒24幅),在6秒钟之内,重现3天3夜的开花过程。2.城市入夜的过程 3.火车站的一天

探索更有趣的延时拍摄

•使用移轴镜头创造梦幻的视觉感受 •使用鱼眼镜头拍摄的星空回转

•同一机位跨年度拍摄——鸟巢的建设鸟巢的诞生 •移动机位的延时效果

•如何在延时拍摄中使用变焦效果? •夜景的延时拍摄

•延时拍摄如何配合录音、如何配乐? •延时拍摄能不能有HDR效果?

TIPS:延时拍摄

延时拍摄类似于电影摄影当中的逐格摄影,亦称低速摄影、定时定格摄影、“缩时”摄影。是一种以定时、间断记录并以明显变化的影像再现景物缓慢变化过程的手段。

TIPS:间隔

设置画格之间的时间差。可以选择10 秒、30 秒、1 分钟、5 分钟、10 分钟、1 小时、24 小时等。

TIPS:帧数

一定时间内要拍摄画格的数量。

TIPS:为啥我拍的延时短片会有“跳”的感觉? 可能性1——没有固定快门速度和光圈,出现了有曝光变化的画面夹杂在短片中 可能性2——稳定性受到了影响,出现了“重影” 可能性3——有额外的景物出现在某几格画面中

TIPS:注意利用水面倒影、镜子等反光平面增强延时拍摄的表现力

TIPS:室内延时拍摄的特点

•光线方便控制,以便主体和背景的照明保持稳定 •适合拍摄静物 •方便利用交流电

TIPS:逐格拍摄的后期合成软件推荐

摄影初步教程教案 第3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人体,头,四肢,躯干

最早将医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著名艺术家有达·芬奇和维萨利, 他们不仅解剖人体绘制人体图谱, 还将人体解剖数据利用数学公式化, 从而丰富和完善了艺用解剖学, 人类在艺术与科学的互动发展中, 艺用解剖学对人类生理解剖学的丰富和完善同样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 目前在艺术设计领域所应用的人体数据主要来自于解剖学, 虽然录影、摄像等能为我们提供一定的人活体表面的参考数据, 但要更深层次地观察人活体内部结构以及精确测量人活体平面及三维数据, 上述设备仍然无法完成。随着现代影像医学的进步, 人们将计算机与医学X线扫描相结合形成数字化现代可视医学CT (Computed Tomography,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技术, CT不仅可以从平面观察人体, 还可利用三维重建技术提供更精确的空间信息, 并能够在活体成像下进行人体内部结构观察, 并更为精确的定量数据采集, 其精确测量可至0.01mm。虽然CT在医学上已经广泛应用, 但利用CT采集人活体数据并应用于艺术设计仍缺乏研究, 因此, 我们利用CT对40例健康人进行活体数据采集, 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计算人体数据比例, 为进一步将CT采集的人活体数据应用于人体艺术设计奠定基础。

1资料与方法

2010年8月-2010年12随机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门诊体检的40个健康志愿者进行扫描, 其中男20例, 女20例, 年龄18-40岁, 平均年龄为24.3岁, 所有志愿者检查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Toshiba Aquilion one 320层容积CT, 在100-120kv及150m A, 球管旋转时间0.5s条件下进行扫描, 扫描剂量为12-16msv。扫面范围自足底至颅顶。结合计算机处理, 获取并处理人体的数字化数据。对所有个体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在人体的某些部位, 骨骼往往从根本上代表了这些部位的特征外形, 如头部、四肢等, 利用CT对这些部位进行骨组织重建, 而对躯干等肌肉覆盖较明显的部位可以进行软组织重建, 根据绘制的人体点线图在CT平扫和三维重建图像上进行测量。CT计算机后工作处理站可以对体征点和平面进行定位, 采集人体重要点线面的三维数据, 充分保证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计量资料应用±s表示, 数据预处理主要有描述性分析、正态分布检验等分析方法。

2测量的40例健康成年人体相关数据

本文采集的20例健康成年男子身高在1700mm-1760mm, 平均身高1735.50mm (表1) , 20例健康成年女子身高在1600mm-1660mm, 平均身高1628.00mm (表2) 。男子头高平均228.8075mm, 约占身高的13.2% (表3) , 女子头高平均243.7590mm, 约占身高的15% (表4) , 男女的头高/身高比值有近1.8个百分点的差异, 头高/身高比值的差异可能是男女性别差异的一个特征。除头部外, 男女在大腿长度/身高比值方面也有高达1.6个百分点的差别, 男子大腿长度平均461.2785mm, 约占身高的26.6% (表3) , 女子大腿长度平均407.7820mm, 约占身高的25% (表4) , 大腿长度/身高比值的差异可能是男女性别差异的另一个特征。

3综述

将医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是文艺复兴艺术的一个代表, 达·芬奇在生理解剖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被认为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他解剖人体并将人体的比例用数学公式作为标准细化。达芬奇解剖了30具不同性别年龄的人体, 製绘了超过200篇人体图, 他认为, 人体解剖是了解人体结构与人体动态的钥匙, 可使艺术真实地表现人体形态。另一位值得一提的是维萨利, 他详细描述了人体解剖学, 使解剖学成为一门科学, 从解剖学入手, 详尽地研究了人体各部分的构造。他最先采用蜡塑手段表现人脑内部结构, 也是设想用玻璃和陶瓷制作心脏和眼睛的第一人。文艺复兴后, 艺术家们把人体解剖学作为艺术必修的基础课, 通过解剖尸体, 观察人体骨骼和肌肉的构造, 绘制详细的解剖图谱, 并把解剖学知识运用到艺术实践中去, 丰富和完善了艺用解剖学, 并创造了历经几个世纪被人们赞叹不已的绘画和雕塑作品。

在艺术设计领域, 医学解剖学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在趋向人体写实的人偶玩具, 却只注重华丽的外表修饰, 大都以“整形似的”造型出现, 千篇一律。造型上的相似并不代表这种艺术的权威, 反倒使人感觉存在形态或是神态上“假”的现象。趋于人体比例的人形玩偶设计需要大量的人活体数据的支持, 然而解剖学数据却来自于死亡后的人体, 由于肌肉萎缩、脂肪体积缩小, 失去了人活体的精确性与美感, 这种不足也正是产生人活体研究需求的原因。艺术的活体形态观察主要局限于“模特”的使用, 因此主要是外表的观察, 如果人体艺术设计涉及人体内部结构时, 这种观察就远远不够。为了弥补这种不足, 人们建立了塑化人体艺术, 也是解剖学与艺术的结晶, 塑化可以使骨骼和肌肉完整不变形的保存, 塑化后的神经也有一定弹性, 微血管的塑化也很完美, 但是皮下脂肪在塑化过程有相对明显的体积缩小, 人的体长也可以缩小, 因此, 塑化艺术也不能完全反映人类活体特征。如何将现代医学知识用于艺术设计的活体数据测量上, 则是现代艺术家应该探讨和重视的。

现代医学在过去30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尤其是以影像医学为代表的现代可视医学取得了长足发展, 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不进行损伤的情况下直观定量地观察人体行为及人体深层次的结构和变化。张绍祥等从医学的角度建立数字化可视人过程中, 利用CT、MRI对青年男性人体标本进行扫描。但目前尚未有利用CT进行活体数据并用于艺术设计的研究报告。然而现代影像医学的可视性不仅可以平面的、定量的观察和描述物体, 更提供了一个立体的、全方位观察物体的机会, 为我们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可视性艺术观察工具。因此, 如何应用现代医学尤其是影像医学中CT技术提供精确数据的优势及三维重建技术进行精确的人体数据采集, 并用于人体艺术设计就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研究的新课题, 人们不仅可以将解剖学与艺术结合, 现代医学可视医学可能会更有效地发挥其在艺术观察和指导艺术设计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利用现代影像医学设备CT对18-40周岁的健康中国人进行观察, 结合计算机处理, 获取并处理人体的数字化数据。首先将人体绘制成重要的点线图。我们根据文献资料, 选定了在进行人形玩偶设计时关键的点线距离, 人体造型时结合不同个体的个性特征与共性特征展开研究。先采用对人体结构特征比较突出的骨骼点连线测绘的方式测量, 再衔接人体各部共性特征结构点, 以获取重要数据来确定人体具体形态, 实验中重点采集的人体不同部位的结构特征性数据有:头高、上臂长度、上体长度以及下肢长度等。数据采集不仅可以在CT平扫图像上进行, 还可以进行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技术主要有:表面遮盖显示 (SSD) 、多层面重建 (MPR) 、多层面容积重建 (MPVR) 、曲面重建 (CPR) 。在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重建方法, 或结合使用几种, 如在人体头部, 利用CT可以进行骨组织重建算法, 而对躯干等肌肉覆盖较明显的部位可以进行软组织重建, 从而从根本上把握关键的活体数据。CT计算机后工作处理站可以对体征点和平面进行定位, 并采集人体重要点线面的三维数据, 充分保证了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这也是现代数码艺术设计所必需的。现代数码艺术设计是伴随计算机发展而诞生的艺术设计形式, 利用数码艺术可以进行影视、动漫以及游戏等设计, 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三维立体的, 以计算机为主设计的人体艺术同样需要大量的人活体数据作为本源, 利用CT采集的数据不仅精准还可以个体数字化, 将为数码艺术设计提供充分的资源。CT测定数据还可以结合艺术的审美观, 计算人体美学的量化比例, 为模拟人及人形玩偶的设计等提供数据支撑, 还可以将数据存储, 进一步探讨其在艺术领域的应用价值。

影像医学由于可以精确地采集活体数据, 因此对大量活体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成为可能。不仅如此, 它可以进行内部结构的观察, 因此满足了艺术设计的真实性等诸多要求。应用影像医学尤其是CT与艺术结合, 是现代医学在艺术领域绽放的一朵奇葩。但由于至今尚无相关研究可供参考, 所有数据采集和应用都有待进一步探索;而且将CT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及分析, 信息量大;CT三维重建技术专业性强, 难度较大, 需要艺术与医学工作者的相互配合。因此, 探讨影像医学与艺术的融汇之路仍然漫长, 但相信不久的将来影像医学将为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和支持, 也会有更多的新奇之作展示在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

[1]Qi J, Zhang X.Preprocessing of3D body data before statistic analysis[J].J Textile Res, 2006.27 (1) :42.

[2]张绍祥等.第3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报告[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3.25 (15) :1332.

[3]张宝才.人体艺术解剖学[M].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8.

[4]Guo RX, et al.Automatic localization of facial key-points for3D face modeling[J].J Computer Appli, 2010.30 (10) :207.

[5]Tian QG, et al.Measurement of human figure size based on laser3D scanning[J].Optics Precision Engineering, 2007.15 (1) :84.

[6]Liu J, Qiu DW.Research on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CT imag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lumbar spondylosis[J].China Medical Herald, 2010.7 (3) :93.

[7]Zhang BQ, et al.Feasibility of spiral CT3D reconstru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mandible fractures[J].J Practical Medical Imaging, 2006.7 (5) :292.

严肃摄影教程 第4篇

无论是黑白胶片,还是彩色数码,摄影终归是光影的艺术,没有光就没有形状、颜色,甚至没有质感。可以说光线就是摄影师的“油彩”。摄影师用光就像画家挑选他的油彩一样,会仔细地选择所要用的光。

如果可以准确地了解光的不同特性,并知道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光。那么您将正式脱离照相,而开始摄影之旅。

光线来源大体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自然光主光就是太阳,人造光包括室内灯光、专业光源。形式上分为现场光和摄影布光,现场光就是场景中自然存在的光,而不论它是自然光或人造光、或二者的混合。现场光可以是家用灯光、壁炉火光或霓虹灯光;现场光还包括舞台上打在芭雷舞演员身上的聚光灯光束;或者照亮情人脸庞的烛光;现场光还包括透过窗户射入室内的日光。而布光是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精确地控制光线的角度和强度。

由于光源的复杂,这里首先介绍太阳光——这种最常见的光源,它甚至影响了人对光的感情色彩——例如为什么人对从下往上打的光感觉恐怖,是因为在人类绝大部分的世界中,太阳光几乎全部是从上方(包括侧上方)照射下来的,一旦改变了潜意识里的常识,人就会感觉不舒服。

一、光的方向

根据想得到的照片效果控制光和影,通过光的方向来控制光影。

被摄体的影子和光线的朝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光线从正面照射被摄体,那么影子就会出现在被摄体的后面,而不会被拍进照片。但是如果光线向侧面移动,影子就会向光线的反方向移动,被摄体就会出现强烈的阴影。阴影是拍出被摄体立体感的一大要素。实际拍摄中也常用到阴影效果。比如利用夕阳拍摄照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傍晚的夕阳位置很低,光线斜射,有意识地利用这种光拍摄出被摄体的阴影,就能产生戏剧性效果。综上所述,如果能充分理解光线朝向和照片表现的关系,摄影技术就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顺光

太阳在拍摄者的背后,以顺光状态照射到摄影主体上,这时拍摄的照片,称之为顺光。这是普通摄影者最习惯的用光方式。顺光使被摄体对象没有一点阴影。摄影主体的所有部分都直接沐浴在光线中,朝向相机部分全有光,所有细节都非常锐利,就连远景也非常鲜明。其负面结果是展现出一个几乎没有色调和层次的影像,因此顺光拍摄会出现一种平面的二维感觉,通常也被称为平光。

同样是顺光拍摄,太阳高度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截然不同。顺光不仅仅适用于拍摄风景,还适用于大部分拍摄场景的基础光线条件。拍摄者首先应该掌握顺光拍摄,这是摄影的基础。然后再进一步掌握逆光和斜光的拍摄,这样拍摄者才算更深地理解光影的运用。

三、逆光

当光从相机对面被摄物的后面照过来时,会获得极具艺术效果的逆光。在这种光照条件下,被摄体很容易被拍摄成“剪影效果”。对于透明的被摄体,逆光拍摄的效果很不错,拍出的照片对比度很高让人印象深刻。

当然,逆光的创作空间非常广泛。需要注意的是,在逆光拍摄时决定曝光参数将会比较困难。初学者经常会让相机来判断曝光值,而非自己选择,这样会造成要么主体恰当、背景曝光过度,要么背景曝光过度但主体偏暗。应该通过选择最终拍摄的效果来选择曝光。

① 兼顾曝光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逆光曝光选择,一般出现在海边、冰雪或者沙漠。如果采用兼顾曝光,尽管被摄物与背后的光反差强烈,你仍然可以捕捉到影像的细节。

具体操作方法是“加减曝光”,即如果选择背景曝光,则选择欠曝光1/3档或2/3档;如果选择主体曝光值,则应该增加1/3曝光。再选择背景曝光时,可同时使用闪光灯或反光板以补足主体的照度,获得合适的曝光补偿。

② 剪影效果

如果你想要背景曝光合适,摄影主体成剪影效果,那么可以选择以背景的曝光为准。就此曝光,被摄物就会变成一个黑色的剪影。

这种效果一般用在上午或下午的水畔,背景是波光粼粼的水面,主体是剪影效果。

③ 金色轮廓

是在剪影效果基础上的一种艺术效果。当光源(阳光或者灯光)处于高位,就会在被摄对象的顶部勾勒出一个明亮的轮廓。在主体模特的头发上制造出一种披着霞光的效果,也被叫做“轮廓光”——美剧中经常采用这种效果。采用逆光,背对光的剪影物体,可以创造出既简单又有表现力的高反差影像。

四、侧光

① 前45°侧光

这种光线比较符合人们日常的视觉习惯,在前侧光的照明下,有明显的影调对比,明暗面的比例也比较适中,可较好地表现被摄体的立体形态和表面质感。这种光线在人物摄影中使用比较普遍,在运用时,可以前侧光为主光,正面有辅助光补助,以取得轮廓线条清晰,影调层次丰富,明暗反差和谐的效果,从而较好地表现人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心情绪。

能产生良好的光和影的相互作用,比例均衡。形态中丰富的影调体现出一种立体效果,表面结构被微妙地表现出来。为此,45°侧光被看作是“自然”光。

② 后45°侧光(侧逆光)

又称为侧逆光。在人像摄影中,采用侧逆光照明,被摄者面部和身体的受光面只占小部分,阴影面占大部分,所以影调显得比较沉重。

五、90°正侧光

90°正侧光,即来自景物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光线与景物-照相机的连接线成90°左右的角度,这种光线能产生明显的强烈对比,表面结构十分明显,每一个细小的隆起处都产生明显的影子。

在正侧光的照明下,投影落在侧面,景物的明暗阶调各占一半,能比较突出地表现被摄景物的立体感、表面质感和空间纵深感,在拍摄浮雕、石刻、水纹、沙漠以及各种表面结构粗糙的物体时,利用正侧光照明,可获得鲜明的质感。

采用侧光摄影,可造成较强烈的造型效果。人物摄影中,也往往用侧光来表现人物的特定情绪。有时也把侧光用作装饰光,突出表现画面的某一局部或细部。

六、运用侧光的技巧

①、注意受光面与阴影面在画面上的比例,根据光源投射方向与相机拍摄方向之间的角度变化,调节受光面和阴影面的比例关系。

②、要控制光的反差,光比不宜过大,特别是拍摄人像,光比以1:2或1:3为好。就是人物脸部明亮的部位比暗的部位小一级或二级光圈。

③、在侧光下拍摄,如果光反差大,背景色彩杂乱,可选用大光圈,短景深,将焦点对准被射主体,使焦点上的物体实,色彩鲜艳。使处于景深以外的景物虚化且处于暗部,通过虚实对比和明暗对比表达空间感和主题感。

摄影初步教程教案 第5篇

1、全景深练习

被摄体:一般风景、花卉、城市建筑等冲击力较强的景物。要 求:画面全部实焦。

建 议:首先使用广角镜头:24mm—35mm拍摄, 光 圈:F11—16,光圈优先AE模式。训练

2、单体对焦练习

要 求:只把焦点对在主要被摄体上,浅景深。

建 议:中望远镜头:85mm以上,光圈F5.6或更大。光圈优先AE模式。训练

3、定格练习

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行走着的汽车、火车,流动着的水,瀑布等。要 求:将激烈运动着的被摄体的瞬间动作或瞬间表情记录下来。建 议:高速快门1/1000秒以上、快门速度优先AE模式。训练

4、动感练习

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动态的人、流动着的水,瀑布等。

要 求: 运动员和动态人的身体的一部分虚化或动体实背景虚。流动着的水,瀑布等有流线感。

建 议:慢速快门1/15秒-1秒。先从1/30秒开始练习,然后1/

15、1/

8、1/

4、1/

2、1秒逐段练习。使用三脚架。训练

5、取景练习

要 求:突出主题,画面简练,能传达出被摄场景的气氛。*此项训练是构图训练的基础。建 议:望远镜头,大光圈。训练

6、特写练习

被摄体:花卉、静物、昆虫等。

要 求:被摄体占画面的比例尽量大,突出被摄体的形状和有趣的部分,高清晰度。

建 议:使用微距镜头或微距功能及近摄接圈,最短摄影距离,镜头与被摄体保持平行。使用三脚架及快门线。训练

7、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的使用练习

利用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进行拍摄练习,借此了解镜头各个焦距的特点,理解画角及透视关系, 活用各焦距段的不同景深。

标准镜头: 焦距50mm左右的镜头——极其自然,没有夸张。广角镜头: 焦距35mm以下的镜头——强调远近感。

中望远镜头:焦距为85mm~135mm的镜头——与人眼最接近的透视(远近)感,能正确体现被摄体的形状, 多用于人像摄影。望远镜头:焦距为200mm以上的镜头——很少远近感,有压缩效果。(易抖动,尽量使用三脚架)第二单元:画面构成和构图训练 练习

8、横、纵位构图

被摄体:景物、山河、建筑、人物等.要 求:用横位构图表现稳定感和宽阔感,用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和高度感,画面不能有无用的空间.建 议:

1、对同一被摄体分别用横、纵位构图法拍摄,比较作品的不同感受.2、横位构图表现安定感时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表现宽阔感时使用广角镜头.摄影基本功训练

3、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与高度感时使用广角镜头,注意画面中近景与远景的位置配置.4、构图时应特别注意水平与垂直,使用三脚架.练习

9、三角形构图

被摄体:三角形或类似三角形的景物,建筑,人物造型等.要 求: 利用三角形在画面中不同的位置配置,表现稳定感、跃动感、高度感和宽阔感.建 议:

1、画面中有容易识别的三角形造型,三角形构成的复数物体焦点要实,要有平衡感.2、高楼大厦和道路等高大细长的景物时使用20mm以下的广角镜头.3、使用景深预测功能.练习

10、对称形构图

被摄体:所有具有对称构图性质的景物、人物造型、建筑等.要 求:利用上下左右对称构图,表现稳定感和超现实意境.建 议:

1、选择优美的对称形,对称形的两边焦点都要实,每个对称形表现要明显.2、尽量使用标准焦距以上的镜头,使用广角镜头时要注意相机与被摄体保持平行.3、拍摄岸边与水中的对称构图景物时使用偏光镜,4、求全景深不得不用小光圈时使用三脚架.练习

11、垂直、水平构图 被摄体:风景、建筑等.要 求:画面中表现由多条平行或垂直线条构成的单纯美.建 议:画面构成的线条要保持水平或垂直,线条要美, 水平或垂直线条造型要布满全画面.使用三脚架

练习

12、S形、斜线构图

被摄体:具有S形或斜线构成的道路、河流、山峦、都市内的桥梁和道路等.要 求:用S形表现纵深感,用斜线表现外展的广阔感和动感.S形要通达画面的两端,中途断了的话前面要有空间构成.建 议:S形及斜线的配置要有平衡感,要仔细感觉作品是否有纵深感和广阔感,被摄体是否清晰.主题要突出.练习

13、黄金分割法构图 被摄体:任何均可.要 求:被表现的主体要处在分割点、线上或附近,构图要平衡.被摄体要突出.画面中不能有多余的部分存在.建 议:首先按自己的想法构图,然后再活用黄金分割法.第三单元:用光训练(1)。

练习

14、昼间闪光灯曝光补偿

被摄体:人物、花卉、宠物、小范围自然景色、静物等近距离小范围景物。

要求:当以上被摄体处于逆光、侧逆光并周围光线强于被摄体时或被摄体处于昼间阴暗处时使用。建议:

1、用闪光灯同步速度测光(平均测光)取得光圈值,然后用闪光灯的指数除以光圈值得到拍摄距离,就能得到曝光准确的照片。例如:相机的闪光同步是1/125秒,用相机的自动测光得到的F值16,闪光灯的指数(GN)是40,即40÷16(F)=2.5M,这时的拍摄距离为2.5米。

2、已知闪光指数(GN)和距离求光圈(F)时用闪光灯指数除以距离求得光圈(F)。即:GN÷距离=F。练习

15、利用闪光灯体现作品的立体感 被摄体:人物、花卉、、宠物、静物等。

要求:使用外置闪光灯并利用连线使闪光灯离开相机,从斜上方或背后投光制造立体感,也可以投到天花板或利用反光板制造折射的柔光,具体投光方法与方向按自己意图具体安排。但是要尽量避免重阴影。

建 议: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尝试各种投光方式及曝光补偿所制造出来的立体感觉。

练习

16、室内及夜晚灯光摄影

被摄体:室内灯光下的集会以及城市灯光夜景等。

要求:利用色温在室内及夜灯下制造肉眼见不到的独特(泛红)氛围。

建议:画面内的光线布置尽量均匀,镜头附近最好没有强光源并不能有强光射进镜头,拍静物时使用三脚架,抓拍时最好使用ISO400的胶卷。如果希望得到忠实于原色的作品,使用80A滤镜矫正色温。曝光不能有过。参考:色温:白日晴天=5500K,白日阴天=6500K,早晚=4500K,一般灯光=2800K。练习

17、朝阳、夕阳、夜景

被摄体:朝阳、夕阳下的山峦、海岸线、自然风光及夜景。

要求:要充分体现朝夕的氛围,再现朝夕夜景的绚丽景色,不能有多余的物体进入画面,最好没有晕光。

建议:使用手动,基本上光圈为F8~11左右,AE光圈优先,远景时焦点调到无限远,10米以内对点光源等最容易看清楚的物体上对焦,使用三脚架,可以考虑多次曝光。练习

18、白色物体

被摄体:雪景、白色沙滩、白色花卉等白色物体。要求:清晰再现白色物体的质感与色调。

建议:根据实测曝光量适当曝光补偿,补偿量根据白色物体占画面的比例和你要表现作品的意图一般为0.5~1.5EV之间,画面中黑白物体相间时根据各占比例调整。第四单元:用光训练(2)练习

19、逆光(透射光)的运用

被摄体:光线从背后照射的人物、风景、花卉、静物及抓拍等.要 求:充分利用逆光的特点制造透明感和立体感.注意被摄体与背景的亮度平衡及不能有创作意图以外的光晕产生.建 议:使用曝光补偿以及反光板.曝光补偿量有+0.5、+1.0、+1.5、+2.0EV等,补偿越大,被摄主题越亮,如果把握不好曝光补偿量,可以分段补偿各拍一张以上以保证拍摄成功。练习20、侧光的运用

被摄体:与此种光线有关的人物、风景、花卉、植物、宠物以及抓拍.要 求:充分活用阴影的效果,使画面的氛围符合自己的拍摄意图,通过练习提高对光的敏感性.建 议:拍摄时从顺光、侧光、斜侧光、半逆光、逆光的顺序去观察被摄体,并注意侧光与逆光所制造出的物体立体感之差别.如利用强侧光可塑造男人的刚毅,弱侧光可营造女人的温柔等.使用遮光罩。练习

21、林中点光与泻光的运用

被摄体:具有泻光特点的林中、阴天下的风景如山峦、江和湖海的水面等.要 求:充分利用点、泻光的特点营造出印象深刻和感动人的氛围.建 议:注意光比范围及曝光量的掌握,明暗差要适当,用点测光方式测得明处与暗处的曝光量后取中间值进行最后的曝光。练习

22、极端曝光的应用

被摄体:想要高调表现(阴影淡的)或低调表现(反差大的)的一切被摄体.要 求:摄影意图以及主题要鲜明,要考虑采用高调或低调的必要性,被摄体的所具有的氛围要协调.建 议:高调的曝光补偿从0~+2.0,低调的曝光补偿从0~-2.0,通过分段曝光,掌握在各种条件下的曝光补偿所带来的效果。

练习

23、光的轨迹

被摄体:夜间流动的车、船、星空、焰火等.要 求:流畅地表现光的流动,光的流线色彩、形状、大小与周围的气氛要协调, 曝光要适当.建 议:利用平均测光与中央部分重点测光模式。也可以把光圈设定为F4或F5.6, 曝光为30秒至2分钟(可用B门)。焰火一般使用ISO100胶片,光圈在F5.6~F11之间.星空的曝光时间最长可到1~2小时。以上均使三脚架。练习

24、有灯光照明的物体

被摄体:都市内夜间被灯光照亮的建筑以及植物等.要 求:取景角度要体现被摄体的魅力,选择能够充分表现气氛的曝光,画面中主体的所占比例要适当。

建 议:使用三脚架、快门线,使用手动模式,B门或T门,使用曝光补偿+0.5—1.5EV。注意构图时画面中最亮部分与最暗部分,避免亮度相差悬殊,长时间曝光时注意倒易失律问题。使用广角镜头!

第五单元:强调色彩的训练 练习25、26、27、28、29、30

分别以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白色、黑色为主要特征的被摄体做表现主题的练习。被摄体:具有以上颜色的各类物体及颜色着装的人物、花卉等。

要 求:要表现出以上各种颜色的鲜明特征,把握好色调、明亮度、饱和度这色彩的三要素。

建 议:注意冷暖色的表现,可能的话使用滤色镜,使用包围式摄影法体验曝光补偿对色彩表现的作用。练习

31、表现水的透明感 被摄体:与水有关的任何物体。

要 求:在表现水透明感的同时注意作品的整体表现。

建 议:注意水面的光反射,使用PL镜,使用是旋转PL镜找到最佳表现。练习

32、色彩对比

被摄体:各种颜色掺杂形成对比的田野、公园、建筑群等。要 求:利用色彩对比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建 议:不要使太多的色彩进入画面,形成对比色彩的亮度差越大对比度越强,明亮色与形成对比的暗色容易醒目,同一颜色的实焦点处与虚焦点处可以形成对比。练习

33、黑白摄影

被摄体:任何物体、人物等。

要 求: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性,理解黑白摄影作品的特性。

建 议:有必要了解彩色变成黑白后的具体变化,既把红色当做浓黑、黄色当做灰色考虑等,并了解与灰阶的关系。练习

34、单色调的表现

被摄体:大自然中的群生植物,大面积单色花卉,色调统一的室内房厅等。要 求:有效使用统一的色调,构图平衡,充分掌握色彩的浓淡度。

建 议:注意色彩的饱和度,使画面内的色彩表现有张有弛,使用色温滤镜。

第六单元:表现动感与感情的训练 练习

35、动感的表现

被摄体:体育运动、动物、纪念活动、花草、河流等。

要 求:充分记录并表现运动的物体或人,表现出运动着的力量感和动态美,合理构图,掌握适合被摄场景的快门和按快门的时机。建 议: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定格高速运动时使用快门速度为1/500-1/1000秒,表现流动感时使用1/15-1/4秒,追拍时可使用1/15或1/30秒。练习

36、临场感的表现

被摄体:火灾及事故现场,祭祀活动,仪式,自然气象状况等。

要 求:尽量表现临场感,使人身临其境。即使是较平凡的被摄体,也要利用技术与器材制造出临场感。

建 议:尽量接近被摄体使用超广角或望远镜头,光圈使用F11、F16、F22求大景深。表现自然气象状况如台风、大雨、雾、急流时使用三脚架,快门1/

8、1/

4、1/2秒优先,并可使用包围式拍摄法。练习

37、寂静感的表现 被摄体:自然风光。

要 求:摄影者自身要宁静安稳,选择最佳的拍摄时间和天气,选择稳定简洁且容易传达静感的构图方式。

建 议:拍摄时间最好在黎明、傍晚、明月夜、雨天、雾、雪天等。选择对称、三角形等增加寂静感,构图要横平竖直,不能有倾斜以强调集中感和稳定感。使用三脚架。练习

38、感情的表现

被摄体:人、动物的脸部特写与身体(动作的瞬间抓拍)。

要 求:掌握最佳快门时机,做到与被摄人或动物心灵相通,除脸部外也要注意其他肢体的表现与主题相吻合,注意构图的各个细节。建 议:先从身边的人特别是小孩和宠物开始练习,平时多多注意他们(它们)的喜怒哀乐,并找出有趣的特点,然后利用望远镜头在被摄人或动物不注意的时候抓拍。开始练习时尽量利用自动模式。

棚内人像必读 常见光位图及实拍效果

主灯置于模特右下侧,模特左上方放置一盏辅助灯,为模特脸部阴影补充一些光线,以使阴影的细部突显出来。身后的背景灯则使模特整体的轮廓从深色背景中一跃而出。主灯照度略有不足,导致模特左手指端光照不充分。

这张还是采取比较经典的1主灯+1副灯的布光方式,由于模特脸部特别是眼睛是写真的重点所在,采取比较柔和的泛光灯作为主灯,一方面营造了眼神光,另一方面刻画出红色丝绸披肩的细节,而位于右上方的副灯则用于消减模特脸部过重的阴影,使鼻部轮廓更突出。

这是一张全身照,主灯置于模特正前方,自下而上出光,兼顾到模特服装和脸部的照明。而位于模特左右两边呈45度的轮廓灯则保证了模特脸部光线足够柔和。这种三角布光法可以用于模特全身需要均匀照明的情况。不过就这张图来说,模特的白色裙子细节没能保留而腮部由于阴影显得愈加突出,这些都是应该避免的。

主灯位于模特左上方处,照亮模特肩部脸部发丝和背景装饰的羽毛。而位于模特前方偏右的副灯则相当大程度上弥补了由主灯造成的阴影。模特身后的浅色背景灯用于营造气氛。

这张的重点在于模特的红色套装和黑色的发丝与白色背景的对比,而露出的一只眼睛则为画龙点睛之处。因此主灯更多地关照了红色套装的质感表现,而位于模特左上方的副灯则打出了头发的光泽。

位于模特前方稍偏左的位置的主灯营造了眼神光和模特脸部轮廓,由于模特的左脸有朦胧黑纱遮挡则省掉了副灯。

主灯位于模特正前方,脸部光线较平。模特扯起的黑色披风在这里有部分反光板的作用。头发通过上方副灯照亮。这张作品的视觉亮点在于位于黑色披风上的白色镶边。

主灯位于模特左上方,照亮模特头发、脸部和肩部。副灯位于模特右下方,用于为模特蓝色纱质外套提供足够的光线。为了突出涟漪状背景,特地用背景灯打亮。

主灯位于模特左上方,副灯位于模特前方偏右,营造白纱气氛,弥补模特脸部阴影。

由于模特轮廓已经很深,所以这张模特脸部的光线比较平。眼神光由位于模特前方的主灯营造。主灯由下往上打光,照亮模特右侧皮肤,左上角的另一盏灯则对模特左边脸部进行补光。

主灯位于模特前方偏右,副灯位于模特左手方向,位置稍微高出模特头部。这张作品的视觉点在拥有比较好反光质感的衣服上面,形成了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突显出藏在之后的模特面部。

位于模特前方主灯营造了非常均匀的脸部光照效果,黑白渐变的背景氛围则由背景灯打出来。这张作品的特色在于那块红白相间的遮挡板,和模特黑色的衣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对比,构成了画面的主色块,而模特脸部在黑色衣服和头发之间显得异常轮廓分明。

正前方的主灯打亮婚纱和模特面部,镜子也起到一定的反光作用。模特顶部光源用来增强头部装饰照明。镜子和花瓶在这里提供了很强的戏剧氛围。

由于模特脸部轮廓比较柔和,因此主灯采取从模特右下边打光。位于模特左边高位的副灯消除模特脸部阴影并加强头部浅色配饰的照明。模特前方的薄纱在柔光下增强了神秘氛围。

主灯位于模特前方靠右位置,光照较强,将模特脸部手臂和旗袍上的浅色绣花打亮!以达到和深色旗袍的强烈对比,意图在于突出深色旗袍。

影楼常见7种布光法秘密大曝光

美国新闻摄影教程读后感 第6篇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与众多专业领军人物的深入访谈,和最精湛的新闻摄影作品,以及最简洁精要的专业说明。从现场新闻到特写照片,从图片编辑到伦理决策,借助深度案例研究,本书深入揭示新闻摄影领域的各个环节、层面。并与您共享专业人士久经磨砺的宝贵经验。

在书中有很多实用的技术教学以及方法上的指导,但是这本更重要的是想传递给我们一种作为一个出色新闻摄影师所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在新闻摄影工作中,包含众多要素——采访报道、摄影纪实、现场气氛等。而这些元素的生命力就在于充分发挥新闻图片的形象特点,方能最大的传达现场信息,感染读者情绪。所以在形象表现上,首先要形象观察。结合采访,对现场进行深入观察,以达到从内容到形式的结合,全面把握被摄对象,是形象表现的基 础。摄影记者新闻敏感,要掌握“问”和“看”两样功夫。现场观察要力求深透,随时注意现场的中心和高潮的出现,并力求看到事实发展的全过程。要心明、眼亮、腿勤、手快,边观察、边选择。其次在形象选择上,要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找到现场全局中最有代表性的情节,以及事实发展中最有代表性的瞬间,是新闻照片形象表现的关键所在。选择中首先要考虑摄影报道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现场摄取的可能,判断要准确,选择要得当。选择是为了摄取,并随时准备摄取。现场情况变化多端,万不可墨守“先选后拍”的程序,以至坐失良机。最后在象摄取 时要充分发挥摄影技术技巧的作用,把初步选定的情节实地表现出来。这时,要以获得最有代表性的情节的最佳瞬间形象为中心,并优先选择拍摄点和拍摄时机两个主要环节。因为拍摄点决定着主体的地位和画面的基本结构,即拍摄时机则决定着主体的动势和神态,这些都是构成画面形象的基本因素。而这些因素的结合,实际上也决定着光感、透视、层次等等其他因素。当然,这些问题的解决,有时是一致的,但常常是矛盾的。在发生矛盾时,一般应服从对主体形象的表达这个大局,避免面面俱到,求大求全,以至妨害对主体的表现。在技巧探讨上,感染力是重要的一个因素新闻摄影在飞速发展的现代新闻事业中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的作用,新闻摄影集新闻性、思想性、真实性、时效性和形象性于一身,能将新闻主体的情感浓缩在画面之中,给人以简洁、震撼的效果,有“一图胜千言”的作用。

新闻摄影是以附有简短文字说明的新闻照片形式同读者见面的,它不同于电影和电视上的活动形象,而是以静止的形象,即将新闻自身的形象瞬间定格在一幅画面上。蒋齐生先生曾提出:新闻摄影应当“五求”即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深入生活,在严格遵守

新闻摄影规律的前提下,力求拍摄的新闻照片新闻性与艺术性并存,既有较强的新闻价值,又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新闻摄影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真善美的统一,要运用艺术手法、把握典型瞬间,让形象“说话”。这样才会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才会有更加震撼人心的效果。

新闻摄影主要是以瞬间形象来揭示新闻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新闻照片所浓缩的信息越多,新闻价值就 越大,也必然越有新意。比如在荷兰,当一次车祸发生时,德新社和美联社的两名摄影记者都在场。德新社记者拍摄了一辆汽车撞到墙上,穿楼而出的瞬间。美联社记者拍摄的则是这辆汽车穿出楼后与迎面开来的一辆汽车相撞的瞬间。结果,多数报纸采用了美联社的照片。因为美联社记者的照片不仅反映了汽车撞墙穿楼而出的情节,还交代了穿楼而出后与另一车辆相撞的结局,信息含量更大。

信息含量的两个方面:一是事实信息含量,一是情感信息含量

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新闻照片似乎并没有包含多少信息含量,但同样倍受读者青睐。原因何在呢?这是因为新闻照片的信息含量包括两个方面,事实信息含量和情感信息含量。许多新闻照片尽管事实信息含量不大,但情感信息含量大,所以同样受人欢迎。《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拍摄的《我要上学》系列组照中的一幅大眼睛女孩照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幅照片与组照中的另一幅照片《全校师生》相比,其所包含的事实信息含量显然要少得多。在《全校师生》中,乡野背景、大碾盘、穿中式制服的乡村教师和孜孜以求的孩子等影象浓缩了贫困山区儿童学习的种种特定信息。但是,前一幅照片中,却包含有更多的情感信息,小姑娘的美丽与贫困山区险恶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姑娘的大眼睛透露着天真、纯朴、执着和希望,像探照灯一样逼视着受众的良知和灵魂,强烈冲击着受众的心灵,让你无法逃避。正因为如此,作者和读者都已经习惯把这幅照片作为整个系列照片的代表作,甚至全国希望工程的组织者也把这幅照片作为活动宣传的标识。

新闻摄影是一种以形象的概括性和寄寓性见长的瞬间,其画面形象常常表露出某种若明若暗的寓意,喻示着某种画外之间的内涵,更多地渗透着摄影记者的主观认识和思想情感。这种瞬间形象每每不把传递的信息直观地、清楚地表现在画面上,而是在较大程度上依靠调动读者的“再创造”、引起受众深层次的思索补充完成,因此,信息容量更大,新闻价值更高,视觉冲击力更强,也更富有新意。此外,象征性瞬间不追求反映事件的全貌,只是把事件中最深刻、最具有象征性的一角、一部分凸现出来,让人窥一斑而知全豹,因而,为记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拍摄出富有新意的画面,提供了广泛而自由的空间。

电摄200901323010

上一篇:小学冬季传染病总结下一篇:学生上晚自习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