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与能量教学设计

2024-06-22

动物与能量教学设计(精选9篇)

动物与能量教学设计 第1篇

第10课《动物与能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动物的所有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链的概念。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正确判断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2.能正确分析每条食物链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通过本课学习意识到保护动植物、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链的概念,能分析出当外界因素影响到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生存时,会对食物链中其他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学前准备】

课件:关于动物生命活动的图片、视频。【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谁是吃了早餐后来学校的?我们为什么要吃饭呢?(补充能量)

我们的活动离不开能量,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与能量》一课,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能量,它能利用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能量,它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2.提问设疑:动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吗?动物怎样获得能量?

3.讲述: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有关动物与能量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动物与能量

二、探究新知

(一)判断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1.出示课件(各种动物不同生命活动的图片。)

2.提问:图中是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这一活动需要能量吗? 3.学生思考后依次回答。

4.根据课堂情况适时提问:老师在上课,同学们在学习,这一过程需要能量吗?

5.引导归纳: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6.汇报结果。(飞翔,奔跑,生蛋,进食,睡眠等)7.总结:动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二)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1.提问:当你饥饿的时候怎样补充能量? 2.生回答。

3.思考:动物会以什么方式补充能量? 4.讨论并回答。

5.学生举例说明各种动物以什么做为食物。

6.总结:动植物建立了食物关系,它们之间就有了能量流动。板书:动植物

食物关系

能量流动

三、建立食物链概念 1.创设情境,游戏启发。

青草

蝗虫 青蛙 蛇 鹰

学生表演谁被谁吃。

2.a.提问:根据动物的食性,你能判断出动物属于那种类型吗?它们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应怎样排列?它们之间的能量怎样流动? b.学生思考,汇报结果。

3、讲述:根据食物关系,把这些动植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在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在不断地流动着。(指着此食物链说)

4、观看《螳螂捕蝉》故事短片: 提问:你能找出故事中的食物链吗?

请把它们按谁被谁吃的顺序排列起来。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能量流动吗? 树

螳螂

黄雀

5、小组讨论,总结规律。

a.观察“食物链”,你发现什么规律?

b.引导学生总结:

1、用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

2、箭头指向吃者

3、食物链至少包括三种动植物

4、食物链从植物开始

四、认识食物网

在自然界中,很多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不是单一的 1.(出示图片)上面有很多动植物,看看你能连接几条食物链? 2.小组活动:画食物链,组成食物网。3.小组汇报:

4.提问:观察这些彼此交错,形成网状的食物链,谁能给它起个名字? 讲述: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网状,叫做食物网。

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区别——食物链组成食物网,食物网分解成食物链。

五、利用原有知识,巩固应用

1.提问:你还记得《蛇与庄稼》一课吗? 课文写了蛇和庄稼的什么故事? 2.小组共同回忆,选一名代表陈述。3.提问:为什么蛇会和庄稼的丰收有联系呢? 4.观看《蛇与庄稼》片段。

5.归纳总结: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被破坏,会影响整条食物链。6.观看大自然和谐宁静的图片,引发同学们保护动植物,保持生态平衡意识。

(说明:生物界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就像人类幼小的孩子一样,应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应该为它们创造一个宁静和谐的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六、板书设计

第十课

动物与能量

动植物

食物关系

能量流动

草——蝗虫——青蛙——蛇——鹰

食物链

动物与能量教学设计 第2篇

腰庄小学

张卫卫

2011-10-12

六年级上册《能量与太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生们对太阳能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本课引导他们更进一步认识太阳是怎样赠予我们巨大的能量的,我们应该怎样珍惜使用能源。第一,分析煤带给我们的信息。煤的形成经过了漫长年代复杂的变化,这个过程是无法直接观察,也无法用实验重现的。这里探究煤成因的活动,是让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研究煤成因的过程,一个利用证据逻辑推理及想象作出合理解释的过程。有了这个基础,进行下一个活动就容易了。第二,认识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通过阅读资料和研讨认识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认识它们与太阳能的联系。从而了解我们使用的能量大多最终来自太阳。第三,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使学生了解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怎样节约能源,了解一些新能源的知识。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了解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在科学探究中根据运用想象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重要性。并能将自己分析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 作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珍惜和节约能源的意识。教学重点:

知道煤的形成过程,认识日常生活中的能源来源,节约能源。教学难点:

能够大胆想象,并合理地推理出日常生活中的能源来源。教学准备:

煤块、煤的化石、能源储量资料及相关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经常用到煤、石油和天然气,说说它们都为我们做了哪些工作?它们能为我们做出这么多的工作,就说明它们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么大的能量是从哪里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能量的产生。

2、出示课题,提出学习要求。

二、分析推理

1、提问:以煤为例,同学们认为煤蕴藏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小组互议,交流看法。

3、教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要研究这个问题就非常有必要研究煤的形成了,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黑朋友”打开纸包先仔细观察,看看你能从它的表面发现什么信息?科学家在研究煤的形成过程中,亲自到煤矿产地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了一些重要的信息,现在,老师把这些信息提供给同学们:

①常常能在煤快的表面上看到植物枝、叶的痕迹,甚至还发现了具有完整树干形状的煤。

②煤大多夹在古代沉积的泥沙变成的岩层中。③煤在岩层中是一层一层分布的。

④亿万年前,地球上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植物生长非常繁茂。

4、小组讨论:从这些信息中你们能推测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5、煤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它的形成过程,请看——煤的形成过程。(多媒体展示煤的形成过程)

6、课件出示煤的形成过程简图。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煤的形成过程。

7、根据不少证据知道,石油、天然气也与煤相似,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其中主要是由水中的富有生物演变而来的。

8、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它们与太阳有什么关系?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实就是储存在动物、植物身体里的太阳能,植物依靠太阳生长,动物则以植物和吃植物的其他动物为食。它们在不知不觉中把太阳的能量储存在了自己的身体里。

9、我们使用的能量还有哪些与太阳能有关系?

10、同学们知不知道煤、石油、天然气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有多大呢?

11、它们的作用真是太大了,但是它们的形成过程却又是那么的漫长,要经过亿万年的深藏,真是来之不易呀!可是我们这样天天使用,它们早晚有一天会被我们消耗殆尽,一但用完还会有吗?由于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一但用完就永远消失。大家想象一下那一时刻到来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12、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13、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能源?

三、实践运用

1、说一说,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为了节约能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四、交流评析

1、通过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2、教师小结: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它们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我们要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五、拓展延伸

课后收集相关资料,办一期煤、石油和天然气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展。

板书设计:

能量与太阳

太阳

在沉积过程中

古代生物

古代生物

动物与能量教学设计 第3篇

以围产期能量代谢障碍为病理学基础的酮病和脂肪肝是奶牛围产期重要的群发性常见多发病, 且多发于高产牛 (年乳单产超6 000 kg以上) [1]。由于高产品种的引进、培育, 高能饲料的研发、饲喂, 规模化饲养程度的提高等众多原因, 使得该类疾病的发病率长期以来居高不下。我国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占泌乳牛的15%~30%, 脂肪肝的发病率超过30%。据统计, 一头酮病奶牛仅治疗药物及奶产量下降所造成的损失即达151~312美元。围产期时期此类疾病发病率很高, 不仅使泌乳母牛产乳量明显下降15%~20%, 而且还严重影响产后母牛的发情配种, 又因其常常诱发皱胃变位、胎衣不下及生产瘫痪等疾病, 给奶牛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故奶牛酮病、脂肪肝一直被各国列为最重要的奶疾病而加以研究[2]。

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特点是干物质采食量减少及能量负平衡[3]。脂肪动员是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的必然结果。脂肪分解一方面弥补糖异生作用降低所引起的能量亏欠;另一方面释放大量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及肝脏, 可引发脂肪肝和酮病。使得围产期成为酮病、脂肪肝高发期[4,5]。胰高血糖素可通过提升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胰岛素则能抑制脂肪动员, 降低酮体的生成和肝脂的沉积[6]。

1 反刍动物酮病

酮病使奶牛糖类和脂肪代谢紊乱, 导致在血液中积累大量酮体 (包括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 主要是β-羟丁酸) , 由尿液、乳汁和呼出气体排出, 并以低血糖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7]。

1.1 发病机制

酮病因涉及多种因素, 目前认为是由于能量摄入不足, 血糖浓度下降, 消耗、分解体内的储备物质, 如脂肪、糖元等, 产生大量的中间代谢产物如酮体、乳酸是导致血液中酮体含量增多从而发生酮病的主要原因。高精料日粮的负效应也是引起酮病的重要原因, 饲料中维生素或微量元素 (钴、磷) 缺乏等也均可引发奶牛酮病[8]。

在糖缺乏时, 草酰乙酸严重不足, 可造成乙酰乙酸、BHBA (β-羟丁酸) 被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 从而两两缩合生成乙酰乙酰辅酶A, 形成酮体[9]。但组织对酮体的氧化速度是有限度的 (最大限度血酮量是20 mg/dl) 。由于使酮体的利用受阻, 造成酮体在机体内大量蓄积引起酮病。

1.2 酮病的症状和类型

奶牛酮病多发于产前或产后, 主要表现为低血糖、高血脂、酮血、酮尿、脂肪肝、酸中毒以及体蛋白消耗和食欲减退或废绝。病牛通常体温正常或偏低, 少数病例病初体温升高。很多时候奶牛临床症状不明显, 称为亚临床酮病, 但血、乳、尿中酮体含量升高, 血中葡萄糖轻度降低, 游离脂肪酸升高。

奶牛酮病大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酮病。前者是由于能量代谢紊乱, 体内酮体生成增多;后者是因其他疾病产生的并发症, 如蹄病、口腔疾病、真胃移位、产科疾病、创伤网胃炎、肝脏疾病、乳腺炎等引起的食欲下降、血糖浓度降低, 导致脂肪代谢紊乱, 酮体产生增多[10]。

1.3 防治方法

1.3.1 加强干奶牛饲养管理, 建立合理的饲养计划

干奶供应能量水平过高, 饲料突变、饲料质量差、过分拥挤和不舒适的圈舍, 分娩前母牛过肥等因素, 都可影响产后奶牛的采食量。

1.3.2 建立定期监测亚临床酮病的制度

凡测定尿液pH值呈酸性、尿 (乳) 酮体含量升高者, 立即进行治疗。

1.3.3 添加饲料添加剂

某些饲料添加剂 (烟酸、丙烯乙二醇、丙酸钠、离子载体等) 有助于降低酮病的发生率。据美国研究者报道, 在牛产前2周每天给烟酸6 g, 产后12 g, 持续12周, 发现服用过量烟酸的牛比对照组牛的血糖高且都在正常范围内。

1.3.4 预防奶牛酮病的营养调控措施

有报道称, 在围产期日粮中添加脂肪可降低非酯化脂肪酸 (NEFA) 的积累, 并能阻止酮病的发生, 因为添加的这种长链脂肪酸被直接吸收入淋巴系统中而非进入肝脏进行代谢[11]。这样既增加了能量的利用, 又可有效缓解体脂动员和NEFA的聚集。

2 反刍动物脂肪肝

脂肪肝综合征是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奶牛肝脏内脂肪代谢受阻, 使脂肪在肝脏中蓄积, 并超过肝脏中正常含量的5%时, 即称为脂肪肝[12,13]。由于此病常发生于围产期的奶牛, 所以又叫围产期奶牛脂肪肝。患病后由于奶牛的肝功能障碍, 常导致胆汁分泌不足, 影响消化功能;同时还容易伴发其它围产期疾病, 如胎衣不下、生产瘫痪和子宫内膜炎等, 从而使患牛的产奶量、繁殖力和免疫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4]。

2.1 发病机制

机体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 奶牛出现血糖降低, 继而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例下降, 激素敏感脂酶活性升高, 机体动员体脂, 释放出游离脂肪酸进入循环并且转移至肝脏[15]。当奶牛出现严重的能量负平衡时, 导致游离脂肪酸产生过多;同时肝脏利用游离脂肪酸的能力有限, 导致过多的游离脂肪酸转化为酮体, 或者合成三酰甘油贮存积聚在肝实质细胞, 形成脂肪肝[16]。

2.2 病理变化

病牛皮下组织及脂肪组织呈黄色, 腹腔尤其是结肠圆盘的肠系膜和肾周围的脂肪组织中, 蓄积大量脂肪并形成脂肪块。肝脏容积增大、质脆, 呈土黄色, 切面外翻呈油状。尿液pH值在6以下, 尿酮反应为强阳性, 白细胞总数减少。

在诊断上, 本病应与母牛分娩前后易发的各种疾病, 如牛卧侧不起综合征、瘤胃酸中毒、酮病等加以鉴别。

2.3 防治方法

2.3.1 加强饲养管理, 合理供给营养

对妊娠期的奶牛应适当减少精料的饲喂量, 以免产前过于肥胖;妊娠期要保证日粮中含有充足的钴、磷和碘, 并在妊娠后期适当增加户外运动量;对产后牛要加强护理, 改善日粮的适口性, 逐渐增加精料, 避免发生因产后泌乳等所造成的能量负平衡, 出现过度的消瘦。同时, 及时治疗影响消化吸收的胃肠道疾病。

2.3.2 葡萄糖注射疗法

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500 ml, 1次/d, 连用4 d为1个疗程。在应用葡萄糖的同时, 肌内注射倍他米松20 mg;随饲料口服丙二醇或甘油250 ml, 2次/d, 连服2 d;随后将口服丙二醇或甘油改为110 ml/d, 再服3 d, 效果较好[17]。

2.3.3 其他疗法

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胰岛素, 同时配合应用高糖和2%~5%碳酸氢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虽然一次注射适当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约48 h糖异生过程即被兴奋, 但其缺点是要消耗机体其他组织来促进糖异生, 同时也伴有产奶量下降。

国外学者正在开展应用胰高血糖素防治酮病和脂肪肝的试验研究。结果证实胰高血糖素通过调控葡萄糖分解和糖异生作用, 来改善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而维持血糖浓度, 同时胰高血糖素能加速脂肪分解, 促进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的利用, 减少肝脂沉积[18]。

3 酮病与脂肪肝的联系

酮病的发生与脂肪肝有密切的联系。Draekley等 (1992) 减少泌乳牛所需要营养物质摄入量的80%并输注β-羟丁酸的前体物丁二醇, 制造奶牛酮病和肝中脂肪沉积, 结果发现肝脂肪沉积发生在临床酮病之前, 而酮病临床症状在发生低血糖时才出现。酮病牛经过治疗后, 血酮和血脂能在几天内迅速下降, 而肝脏脂肪反应很慢, 甚至两周后都不会恢复到正常水平。由此得出结论, 牛是先有脂肪肝, 然后才得酮病。事实上, 肝脏中脂肪少的牛是不会发生酮病的。肝中脂肪与糖元的比例与酮病有密切关系, 当两者的重量比超过2.5∶1, 奶牛很容易得酮病, 若是比例小于1.5∶1, 奶牛不容易得酮病。

4 围产期的营养管理

动物身上 的“能量库” 第4篇

熊掌

生活在我国东北境内的黑熊,冬季是休眠的。为了冬眠时不致于饿死,它就在秋季里拼命觅食,大吃特吃,使身上的脂肪加厚,尤其是它的脚掌又肥又厚。由于黑熊冬眠时呈半休眠状态,睡上一周左右就要醒来一次,饿了就舔食自己脚掌上的肉垫。经过一冬的舔食,春季来临时,脚掌已经很薄了,走路疼痛难忍。

驼峰

驼峰除了有散热功能,还是骆驼的“能量库”。当骆驼几天没有吃到东西时,它就会动用驼峰中储存的脂肪,让它转化为能量;在长时间没有喝到水时,也会自行将驼峰里的部分脂肪转化为水。因此,当看到驼峰比先前萎缩了不少时,说明它已是饥渴交迫了。

毒蜥尾

钝尾毒蜥是生活在美国南部沙漠中的一种蜥蜴,是世界上现存的两种有毒蜥蜴中的一种。毒蜥的主食是啮齿类动物田鼠等,也食幼鸟和鸟卵。在食物充足的时候,它的尾巴就会逐渐变粗变长,以便储存足够的脂肪,到了食物短缺的时候做救急之需。

蝌蚪尾

青蛙的成蛙虽然没有尾巴,但它的卵一孵化成蝌蚪,就拖着一条大尾巴。说起来,这条大尾巴还有着很大功用呢。一是能帮助它游泳,二是它的“食物储存库”。刚孵出的小蝌蚪,自己很难找到食物,这时就靠它的尾巴来充饥。原来,它的尾巴里储存着它生长所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小蝌蚪就是靠吸收其中的营养,使自己不断长大。当尾巴里的营养物质消耗尽时,尾巴便不见了。这时它已长成小青蛙,具有独立生存能力了。

章鱼腕

章鱼在过冬时,变得非常懒惰,不愿费力气去觅食,饿了就吃自己的腕足。冬天过后,它的8条柔软的腕足已被吃得精光,成了一个圆圆的怪物。你不用担心它今后无法生活,由于它的再生能力特别强,不久就会长出新的8条腕足。

象龟的膀胱

生活在马达加斯加海岛上的一种巨龟,能驮起两个大人行走。它虽然是一种海龟,却生活在陆地上,饮用淡水。象龟,因其长着大象一样的4只脚而得名,也称象脚龟。象龟主要以岛上的仙人掌为食,一餐可吃进十几公斤,便能数日不再进食饮水。由于岛上干旱,淡水奇缺,象龟进化成能以自己的膀胱作为“水缸”,所食的仙人掌的水分可以储存在膀胱里。仙人掌里的水分,就好像葡萄糖水一样,既有营养又解渴,这样便可以度过艰难的日子。

松鸡的肌肉

一般松鸡飞行的能力并不强,不但飞不高而且也飞不远,然而也有例外的松鸡种类。在西伯利亚的森林里,花尾松鸡是一种最常见的鸟类。由于它们拥有发达的飞行肌肉,因此飞得又快又高。它们的发达肌肉,不仅能产生力量,而且还能储存能量。当它们感到寒冷时,肌肉便产生热量来保暖,使它们能安全地度过寒冷的天气。

能量与太阳教学反思 第5篇

第六课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总节数14节

电教节数14节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

3、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过程与方法

1、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的实验

2、做探究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关系的实验

3、将物体的颜色与升温情况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折线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能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的

3、认同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地观点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人类利用太阳能的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三个同样的黑色纸带分别插上温度计

三、教学重、难点

对比实验: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除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阳光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

1)师生讨论这个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

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保持一致

3)学生实验、记录

3、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1)学生阅读书上的实验方案

1)

学生分析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

2)

学生实验记录

4、将观察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

1)教师讲解绘制的方法

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

刻度值是多少 点和线的颜色要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来画

2)分析

为什么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铝箔纸的吸热本领比较小

1、总结归纳

回顾第5、6两课,总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得到更多太阳的光和热

六、作业设计

查找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设计、构造及工作原理

七、板书设计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对比实验一: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能量与效率》教学反思优秀 第6篇

对于能量的计算我是以课前预习的第四题进行分析,对课前作业的批改中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判断不清能量转化的过程,所以在分析本题时,首先提问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有几种能量转化,并要求学生再次读题并圈点勾画,判断出三种能量转化后,再让学生判断本题所要计算的是哪个能量转化过程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认真读题获取信息,判断能量转化过程的重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解决如何计算各个能量,主要讲解电能的计算,一是单位问题,二是获取正确信息20%,最后展示一些学生的小错误。通过分析让学生交流讨论做好能量计算题的方法是什么,需要注意哪些东西,最后归纳形成一个解题方法和程序。在此基础上练习第五题,学生当堂练习练习完后我提出两个问题,本题整个过程的能量转化过程是什么?为什么该太阳能汽车对太阳能的利用这么低?这道题有两级能量转化,通过这道题目巩固前面总结的方法经验,保证正确率,并利用这道题探讨汽车发展的节能问题。最后当堂检测一题,这道题阻力有范围需要学生在求解时间时做出判断。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 第7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阅读提纲] 1.什么是反应热(焓变)?什么是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什么是热化学方程式?在热化学方程式中如何表示放热和吸热? 3.为什么在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物质的集聚状态? 4.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什么?能否用分数表示?

一.反应热

焓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属于反应热,又称为焓变(ΔH),单位kJ/mol。

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伴随能量变化?(微观解释)

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

新键的形成:放出能量

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

吸热:前者>后者 放热:前者<后者

2.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ΔH<0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ΔH>0

[小结](1)化学反应的本质:原子的分离与结合的过程

(2)反应物分子中原子解离-------吸热。

生成物新分子的形成---------放热。

二.热化学方程式

1. 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H2(气)+ 1/2 O2(气)= H2O(气)

ΔH= -241.8kJ/mol H2(气)+ 1/2 O2(气)= H2O(液)

ΔH= -285.8 kJ/mol

[讨论] 1.为什么集聚状态不同,热量值不同?

答:液态水变成水蒸气要吸收热量

2.若反应物状态不同,而生成物状态相同,那么热量值相同吗? 答:不同

[思考与交流] 2.书写要点:

C(固)+ H2O(气)= CO(气)+ H2(气)

ΔH= +131.3 kJ/mol ①标集聚状态(固、液、气)

②右端标热量数值和符号: 吸热用“+”,放热用:“-”。③系数单位是“摩”,而不是“个”;也不能表示物质的量之比。④系数可用分数,但热量值要相应变化。

如:2H2(气)+ O2(气)= 2H2O(液)

ΔH= -571.6 kJ/mol H2(气)+ 1/2 O2(气)= H2O(液)

ΔH= -285.8 kJ/mol ⑤不注明条件,即指250C、1.01×105Pa

例:

1克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恢复常温下测得放出热量55.625KJ,试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CH4(气)+ 2O2(气)= CO2(气)+ 2H2O(液)

ΔH= -890 kJ/mol [练习1]同温、同压下,比较Q1与Q2的大小:

S(气)+ O2(气)== SO2(气)+ Q1

S(固)+ O2(气)== SO2(气)+ Q2

Q1 < Q2,|Q1 | > |Q2|

[练习2] 已知:C(固)+ O2(气)== CO2(气)ΔH= -393.5 kJ/mol,要获得1000千焦热量,需燃烧多少克碳?

30.5克 [练习3] 已知:S(固)+ O2(气)= SO2(气)ΔH= -290.6 kJ/mol,求1.6克硫燃烧成为SO2气体放出多少热量?

14.53kJ [自我检测] 1 3mol CH4燃烧时,生成液态水和CO2 同时放出2670.9KJ的热。请写出热化学方程式。2 常温下14克CO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141.3KJ热量,写出该热化学方程式。3 1836年,俄国化学家盖斯指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仅与反应物的最初状态和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中间步骤无关。按此规律,结合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C(固、金刚石)+ O2(气)== CO2(气)

ΔH= -395.41 kJ/mol C(固、石墨)+ O2(气)== CO2(气)

ΔH= -393.51 kJ/mol 回答有关问题:

(1)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石墨和金刚石相比较,__________的稳定性更大。自我检测题答案:

1.CH4(气)+ 2O2(气)= CO2(气)+ 2H2O(液)ΔH= -890.3 kJ/mol 2.2CO(气)+ O2(气)= 2CO2(气)

ΔH= -565.2 kJ/mol 3.(1)

C(固、石墨)== C(固、金刚石)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第8篇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永动机一定不能实现

3.能量的转化与转移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非常活跃,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通过日常生活中实际例子的介绍,让学生来分析能量的转化形式。在课堂中出示了四幅图(代表四种不同的情境),然后请学生用故事的形式将能量的转化表达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来加深学习印象,总之这节课上的还比较成功。

“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时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介绍,并帮助他们初步了解有关知识。教材中是以功热转换过程、热传导过程为例引入“自发过程”及其方向性问题的,在教学中应通俗且不违背科学地解释有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该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可列举19世纪的自然科学史对学生进行教育。

动物与能量教学设计 第9篇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

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

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反应热,焓变 二学习过程

1:引 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 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

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到底怎样变化 2: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反应热

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 ΔH,单位:kJ/mol 或 kJ•mol-1

∆H为―-‖ 为放热反应∆H为―+‖ 为吸热反应思考: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规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境

放热反应ΔH为“—”或ΔH〈 0

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 ∆H=E(生成物的总能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 E(生成物的键能)

3:练习1)1molC与1molH2O(g)反应失成l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2)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1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3、H2 + F2 = 2HF H2 + Cl2 = 2HCl 预测当生成2 mol HF和2 mol HCl时,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

若干化学键的键能(kJ/mol,25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2、反应C(石墨)→ 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 •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 •C、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金刚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二学习过程1.复习回忆

1)、催化剂为什么能够加快反应速度? 2)、什么是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4)、你了解“即热饭盒吗?知道是什么原理吗? 5)、什么是反应热(焓变)2.引入

阅读课本:例1与例2 与化学方程式相比,热化学方程式有哪些不同? 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哪几点?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为什么?)而常温、常压可以不注明,即不注明则是常温、常压。(2)标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为什么要标出?)

(3)写出了反应热,还注明了―+‖,―-‖(4)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注意点:

反应物和生成物前的系数它代表了什么?在方程式中∆H它表示了什么意义? ∆H的值与什么有关系?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H(KJ/mol)它表示每摩尔反应所放出的

热量,∆H的值与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有关,即对于相同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例题

1、当1mol气态H2与1mol气态Cl2反应生成2mol气态HCl,放出184.6KJ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1molN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NO(g),需吸收68kJ的热量;

2)2molCu(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uO(s),放出314kJ热量;

3)1g 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 9.36kJ热量,写出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4)4g C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放出 9.6kJ热量,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5)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g)+ O2(g)= 2H2O(l);H= – 572 kJ /mol

CH4(g)+2O2(g)= CO2(g)+2H2O(l);r H= – 890 kJ/mol由1mol 氢气和2mol甲烷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多少。

6、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g)+ O2(g)= 2H2O(l);∆H= – 572 kJ/mol C3H8(g)+5O2(g)= 3CO2(g)+4H2O(l);∆H = – 2220 kJ/mol 5mol 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为(A)1:3(B)3:1(C)1:4(D)1:1

7、已知

(1)H2(g)+1/2O2(g)= H2O(g)ΔH1 = a kJ/mol(2)2H2(g)+O2(g)=2H2O(g)ΔH2 = b kJ/mol(3)H2(g)+1/2O2(g)= H2O(l)ΔH3 = c kJ/mol(4)2H2(g)+O2(g)=2H2O(l)ΔH4 = d kJ/mol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A C。A、ad>0 C、2a=b< 0 D、2c=d>0 8.若2.6 g 乙炔(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g)时放热130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2H2(g)+5/2O2(g)=2CO2(g)+H2O(l)ΔH=-1300 kJ/mol 2C2H2(g)+5O2(g)==4CO2(g)+2H2O(l)ΔH=-2600 kJ/mol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三课时)一学习目标:燃烧热,中和热,能源 二学习过程

1、燃烧热

什么是燃烧热?是不是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叫燃烧热呢?1)定义:在25℃,101 kPa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通常可由实验测得。

2)在理解物质燃烧热的定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 25℃ ,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⑤在未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外界压强一般指25℃ ,101 kPa.所谓完全燃烧也是完全氧化,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稳定物。如: C→CO2(g)、H → H2O(l)、S → SO2(g)

[练习1]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固态碳和气态氢气燃烧时的燃烧热的?为什么?

A.C(s)+O2(g)===CO(g);ΔH=110.5 kJ/mol B.C(s)+O2(g)===CO2(g);ΔH=-393.5 kJ/mol C.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 D.H2(g)+1/2O2(g)===H2O(g);ΔH=-241.8 kJ/mol 你能根据题中信息写出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吗?

由于计算燃烧热时,可燃物质是以1 mol 作为标准来计算的,所以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系数常出现分数。

2、燃烧热的计算及应用[例题]1.在101 kPa时,1 mol CH4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3 kJ的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 L 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CH4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000 L CH4(标准状况)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3.97×104 kJ 2.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 800 kJ/mol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同。计算100 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2、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l);△H=-57.3kJ/mol。3)要点

①条件:稀溶液。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

②反应物:(强)酸与(强)碱。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③生成1mol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 H20,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④放出的热量:57.3kJ/mol 例:已知H+(aq)+OH-(aq)=H2O(l);△ H=-57.3kJ/mol,求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1)用20gNaOH配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________ kJ的热量。

(2)用2molH2SO4配稀溶液跟足量稀NaOH反应,放出____________kJ的热量。

3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

4、能源1)什么是能源?能源的作用?

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2)当今世界上重要的能源是什么?怎样解决能源枯竭问题?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是什么?什么是新能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解决的办法 :开源节流;即开发新能源,节约现有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措施:科学地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新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能。3)相关思考题∶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燃料燃烧时,若空气过量或不足,会造 成什么后果?为什么固体燃料要粉碎后使用? 煤在直接燃烧时会产生SO2、氮氧化物及烟尘等,严重影响空气质量且易导致酸雨、温室效应等,从而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故通过清洁煤技术(如煤的液化和气化,以及实行烟气净化脱硫等),大大减少燃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势在必行。提高煤燃烧的热利用率、开发新的能源也是大势所趋。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四课时)

一学习目标: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二学习过程

1.引入: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C(s)+1/2O2(g)==CO(g)①C(s)+1/2O2(g)==CO(g)ΔH1=? ②CO(g)+1/2O2(g)== CO2(g)ΔH2=-283.0kJ/mol

③C(s)+O2(g)==CO2(g)ΔH3=-393.5kJ/mol① + ② = ③,则 ΔH1 + ΔH2 =ΔH3所以,ΔH1=ΔH3-ΔH2 ΔH1=-393.5kJ/mol+ 283.0kJ/mol=-110.5kJ/mol 2.盖斯定律:

不管化学反应是分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3.如何理解盖斯定律?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盖斯定律。

2)盖斯定律有哪些用途?4.例题

1)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但反应热相当小而且转化速率慢,有时还很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现在可根据盖斯提出的观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已知P4(s、白磷)+5O2(g)=P4O10(s);ΔH =-2983.2 kJ/mol P(s、红磷)+5/4O2(g)=1/4P4O10(s);ΔH =-738.5 kJ/mol 试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开学第一课作文小学生下一篇:如何做好基层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