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最美西藏范文

2024-06-25

广场最美西藏范文(精选6篇)

广场最美西藏 第1篇

西藏行――最美大昭寺

西藏回来后,有同学问我:在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大昭寺、鲁朗林海、南伊沟、纳木错、羊卓雍错等等的风景名胜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我脱口而出的是大昭寺。

早晨我穿过拉萨最古老街道——八廓街,也称八角街。(这里有很多的商贩,假货比较多,10~20元的工艺品就当买着玩玩;买宝石和药材什么的,就别去哪里啦~)

你可以看到很多的信徒在大昭寺门前磕长头,也就是“五体投地”的磕法。还有很多其他的信徒提着酥油茶在排队。因为信徒和游客是排不同队的,所以不会等待太久,但是进去之后就不许拍照了。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信徒,是因为这里供奉着文成公主从长安带进西藏的赤金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在小昭寺供奉的是尼泊尔公主和亲所带来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释迦牟尼亲自加持开光的`等身像共有3尊,西藏占了2尊,还有1尊据说在印度,目前并未展出)。有些虔诚的信徒都会沿着川藏线沿路磕长头来朝拜这尊佛像。迈进主殿“觉康”时,几乎是人挨着人,脚尖贴着脚跟,时不时身上还会蹭到点酥油茶(当时,我是以为那天是藏历中的朝拜日,问了之后才知道大昭寺几乎日日如此)。游客和信徒是不同的通道,游客只能远远地看一看大昭寺的主供佛像——十二岁等身像。看了一眼,你就会发现佛像的身体比例很不协调。这是因为藏民只要家里有些闲钱,他就会拿出来给佛像来刷金粉,常年累月下来,佛像就不再是原本的比例了。在佛像前手捧鲜花,许下心愿(不要超过3个)。我就被人群挤走了~~

其实,我并非虔诚的信女。我之所以喜欢大昭寺,是因为一个画面:清晨的阳光从窗格和与天井类似的房屋结构中射进来,你随着台阶而上,似乎你伸手就可以握住一缕圣光。错落有致的光束把寺内的微末的尘埃都照的透彻,五色的纬帆微微地荡了一下……当时,我就觉得同样的阳光透过寺庙,都会让人觉得安宁,即使周围很是嘈杂。

上了三楼就可以拍照了,在那里有闪闪发光的金顶,美轮美奂的壁画和雕刻。远眺时,还能看到布达拉宫。

广场最美西藏 第2篇

可是,这样的未来能一眼看穿……而西藏有无穷的未知和无限种可能,我热爱未知。

这是“中国好医生”周南

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的一句话

她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

扎根雪域高原的事迹

曾经感动了无数人

然而8月2日

热爱未知的周南

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离世

年仅37岁

令众多网友为之哀痛惋惜

不幸离世

8月5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发布讣告称,该院风湿血液科主治医师、科副主任周南,于8月2日在四川苍溪县去世,终年37岁。

另据澎湃新闻报道,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血液科工作人员介绍,周南系因车祸去世。

一位医生的离世,为何会让无数网友为之叹惜?因为这位37岁的年轻医生,有着令人佩服的人设:高考数学满分、自学掌握多门语言、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

据了解周南的人介绍,周南在协和时曾是剧社、太极拳社的骨干。她能说拉丁语、德语、西班牙语、藏语,去过埃及、土耳其,伊朗、约旦。每次旅行她都孤身上路,途中结交许多朋友。她也很喜欢当老师、与人交流。

在很多人看来,拥有这样学历能力的她完全可以留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前途光明。然而周南却毅然迈开人生大步,踏上雪域高原。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一待就是十年。

间,周南建立起西藏第一个风湿免疫血液科,填补了西藏自治区风湿免疫病的治疗空白,承担起西藏大学医学院风湿内科的教学任务,培养了当地一批得力医生。

在这片高原上,她用一身白衣托起藏民的希望,用自己的真诚奉献改变雪域高原的医疗面貌,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中国好医生”,也曾获央视“全国最美医生”称号。“最美医生”周南。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她的事迹曾感动了无数人。

缘结西藏:为了生命

,爱旅游的周南来到西藏,在西藏阿里地区南部,我国与印度、尼泊尔交界的普兰县科迦村,周南和当地村民聊天时得知,村里一位大爷患肺炎,生命垂危,不知如何用药。她了解情况后给老大爷做了诊断,并在当地药店买到对症药,让老大爷转危为安。旅途中,周南发现,在西藏的一些边远地区还没有医生。“那一次旅行,我坚定了毕业后去西藏的决心。”

当时,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了8年的周南,颇得导师、国内著名肺癌研究专家李龙芸青睐。李龙芸在得知周南的决定后,极力反对。“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不敢相信西藏很多地方医疗条件那么差,肺炎、胃肠炎就可能让当地老百姓失去生命。”周南跟导师解释:“北京有50多家三甲医院,多一个医生少一个医生差别不大,但在西藏,很多生命会因为我的存在得到挽救。”

毕业后,27岁的周南辞别北京,加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大内科,成为一名内科医生。此后,周南开始往返在北京和西藏两地,联络资源,进修技术。

刚进藏的日子里高原反应严重,周南硬是挺了过来。每天,她去病房查房,“如果一天不去查看,患者的病被耽误了怎么办?”

她从死神手里抢回了许多狼疮脑病、血管炎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年接诊住院患者千余人、门诊患者数千人,实现了“零差错”“零投诉”。

她的身影,还常常出现在那曲、当雄、山南等许多偏远地区牧民的帐篷里,并且参加驻村工作队帮扶樟木口岸医院。

那曲一名患有白血病的16岁男孩经周南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孩子父亲不会说汉语,提来一大袋草原黄金菇,一直追到了周南家门口,非要送给她。

日喀则一个24岁小伙患T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情危重昏迷一周后,被周南从鬼门关拽了回来。得知周南被评为全国“最美医生”时,小伙子发了条朋友圈:“所有的感谢无以言表,今天她获奖了,实至名归!”

建立西藏第一个风湿免疫科

4月,一名叫卓玛的12岁藏族小女孩,再次改变了周南的职业规划。卓玛被确诊为白血病,当时的西藏并不具备治疗条件。即使周南做出准确判断,依然没能留住卓玛的生命。周南忘不了女孩跟她说的话。她说,一定要救救她,她未来还有很多理想。“我当时跟她说,一定好好救她,但最后没有实现我的承诺。”卓玛的离世,周南很痛。她决定成立科室,不让卓玛的事件重演。

“面对病痛,如果你不能解决,病人是没有退路可走的。”当时,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了9年,周南深知,自己所在的医院作为西藏最好的医院,是藏区很多患者最后的希望。这些患者推动周南,必须把问题解决。“我们不是做学术,发个文章就完了。活生生的人摆在你面前,我不敢停下来。”

周南找到自己当年的老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奉春教授寻求帮助。“当时,我觉得一个内地的高学历人才到那里去,很吃惊;她跟我说想在西藏开展风湿病治疗,又让我很惊喜。”张奉春说:“我跟她说,我一定帮助你把自身抗体的监测实验室建起来。”

205月,一个设施完备、诊疗技术齐全的风湿免疫血液科在西藏建成,彻底打破了没有风湿血液科的历史。周南又牵头成立了西藏自治区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她定期组织举办论坛,把内地的医生请到西藏,加强了内地专家和当地医生的交流,更把先进的医疗技术推广到藏区。“现在我们白血病相关检查都已开展,还引进了相应的药物,这在之前是没有的。”

周南坦言,如果在北京大医院,上面会有很多教授指引,自己跟着走就行,现在或许还是一个在教授呵护下的主治医师。“但在西藏,我不得不摸索着成长起来。科室里,还有一个都是年轻人的团队跟着我。”

“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这个选择”

,在接受健康报记者采访时,周南说“人生很多选择,但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这个选择。”周南总爱用“充实、快乐”来形容。

深知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性,周南还承担起西藏大学医学院内科教学任务,年授课逾20课时。周南曾经所在的大内科,现在已经独立发展出神经内科、肾脏内科、内分泌科等,她见证着医院的医疗水平越来越好。“我觉得最大的成就是带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人才梯队。”周南说,如果有一天自己走了,现在科室里的医生依旧能继续发展起来。周南还学会了藏语,给当地老百姓看病一点障碍都没有了。

203月初,被选为最美医生的周南回到北京录制节目,她看望了当年的导师李龙芸。这位惜才爱才的导师,听闻周南9年来在西藏做的事情,发自内心地为她骄傲。

担任援藏医生并非一件易事。年,周南曾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分享自己在西藏工作感悟:如果去西藏,固然会有很多未知的挑战,但也可能会有精彩的发现,而当时如果不去的话,年老时回顾自己的青春有可能会感到后悔。我不想后悔,不想留遗憾。

“每个人的人生追求不一样,在北京大医院做高精尖的事情,是造福患者。在西藏,为特别基层的老百姓服务,给他们看病,也是造福患者。”这个在雪域高原上豁达、敬业、无畏的女性,从来没有忘记自己行医之初许下“矢志不渝、救死扶伤”的诺言。

友人称,她是一个纯粹、有大爱的人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周南高中时期的同桌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那时候的她胖胖的,每天都笑眯眯的,可以做好多俯卧撑,像个男孩子。她的高考成绩是意料之中的好,因为她就是 ‘学霸’!后来她学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毕业后去西藏,我并不意外,她就是这样一个纯粹、有大爱的人。”

国庆假期,喜欢旅行的周南独自前往新疆游玩。一位协和医院的援疆医师和妻子恰好和她相遇,攀谈起来,才得知这位师妹毕业后去了西藏工作。“我们以为她只是去援藏一年而已,她说不是,是想一直留在那里;问她为什么,她说喜欢西藏,(之前)去玩过一次,就想一辈子留在那里做医生。”这对夫妇中的妻子对南都记者回忆,周南当时留着短发,皮肤黝黑,讲话温柔却有力量,能感觉到她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昨天晚上我先生跟我说,他的一个在西藏工作的师妹去世了,我一看介绍才发现是她。很震惊也很难过。”

此外,不少网友感到十分痛心,感恩这位美丽的天使给人间带来的美好,也希望她能一路走好。

37岁的你,

自律、谦卑、勇敢、纯粹

最美天使,

一路走好

2019雪域医生周南事迹心得

“我在西藏,就可能挽救更多生命。”

“起初我只是一根微弱的火柴,现在我可以照亮更多人。”

说这些话的人叫周南,宁波姑娘。她扎根西藏10年,在当地建起第一个风湿免疫血液科,让患者不必再赴外地就医。8月2日,噩耗传来,周南在四川苍溪意外去世,年仅37岁。

10年前,她毅然选择入藏

周南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高考数学满分、自学掌握多门语言、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

她与西藏的缘分要从一次旅游说起。20,她来到西藏,被当地的风景深深吸引。但途中发生的一件事,让她看到美丽背后的伤痛:基层缺医少药,一场小病夺去一条生命的悲剧不时上演。

就在这个时候,周南心底萌生了留在西藏的念头:“北京有50多家三甲医院,多一个医生少一个医生可能差别不大,但在西藏,很多生命可能因为我的存在得到挽救。”当时,周南刚完成北京协和医学院8年制博士学位的学习。

,27岁的周南离开北京,成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大内科的一名医生。此后10年,她一次次往返北京和西藏两地,联络资源,进修技术,倾其所学为高原百姓解除病痛。

建起当地第一个风湿免疫血液科

西藏人民医院海拔在3600米以上,自然环境恶劣,空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60%左右,日常工作需要克服巨大的身体不适。周南克服种.种困难,一头扎进医院为患者服务。

20,周南收治了12岁的藏族女孩卓玛,很快确诊女孩所患为白血病。但由于那时的西藏人民医院不具备医疗条件,周南没能挽救小女孩的生命。

这件事让周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西藏建立风湿免疫血液科。她向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奉春教授求助。张奉春十分支持,很快带团队到西藏,捐赠了100万元的实验设备。

年5月,一个设施完备、诊疗技术齐全的风湿免疫血液科在西藏建成,彻底打破了西藏没有风湿免疫血液科的历史。

入藏10年,周南在临床工作中抢救的肺栓塞、狼疮脑病、噬血细胞综合征、肺泡出血等重症患者不计其数,很多治疗方式是西藏首例。

2018年3月11日晚,由当时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及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在央视播出,周南获得“最美医生”称号,她还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中国好医生”。

意外来袭,生命定格在37岁

今年4月,周南离开了工作了10年的西藏人民医院。科主任白央不舍却也理解:“她想去另一个需要她的地方从头开始,就像她帮助西藏的患者一样帮助那边的患者。”

白央不知道周南的下一站是哪里。自周南离职,两人联系不多,但彼此都挂念着。

然而,意外偏偏在这时候发生了。8月2日,周南与西藏人民医院的两名医生一同赴四川苍溪旅游,车辆不慎落水,3人均未能生还,她的生命定格在37岁。

噩耗传来,大家都不敢相信。“她为我们做了这么多,她还有那么长的人生。”电话那头,白央的语气充满悲伤。

协和医学院的师生也不敢相信。“她是届优秀毕业生,许多老师对她印象很好,大家都很敬佩她这些年在西藏的工作。”该校新闻中心一名老师说。

在宁波的校友深感悲痛

得知周南离世的噩耗,在宁波工作的校友无不深感悲痛。

宁波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单科曙是周南的学弟。他告诉记者,在他的印象中,周南是一个阳光积极、乐于奉献的学姐。

单科曙和周南结识是在。当时,单科曙在北京协和医院交流学习。一次轮转科室,单科曙和周南轮转到了同一个科室。“她的性格很好,作为学姐,她经常会带着我们一起工作,遇到问题,也会耐心教我们。”

“很多同学毕业后想留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可她却选择了西藏。燃烧自己,照亮更多的人,她的奉献精神值得敬佩。”单科曙说。

最美西藏在路上 第3篇

川藏线东起成都、西到拉萨,全长2142公里。它就像一串珍珠项链里的绳子,把沿途的雪山、森林、冰川等景观串连了起来。这条路一直吸引着自驾爱好者们前进的脚步。不过,与美景齐名的还有它的危险程度,没有一定驾驶经验的行游者千万不要莽撞上路。这一路,在最接近天空的地方体验一下藏地至美、天路至高的震撼。

新都桥边问桃源

成都—新都桥—巴塘(821公里)

自成都向雅安方向出发,便开始了川藏线上的旅程。其中成都一直到康定,有360多公里的路都是平坦的柏油路,大概是川藏线上最轻松的一段。可以一边看着沿途的群山、树林快速地后退,一边享受在进藏的道路上难得的悠闲。过了康定,再向前行驶30多公里,就来到了康巴第一关——折多山的脚下。海拔4962米的折多山是进藏的第一道关口,翻过折多山就正式进入了藏区。

折多山是川藏线上需要翻越的第一座大山,我们的身体也会在登山的过程中逐渐适应高海拔的环境。它山如其名,来回盘绕的公路就像“多”字一样。折多山上的弯道虽然很多,但都不是急转弯,坡度也很平缓,车子行驶在上面别有一番趣味。

沿着曲折的山路向山顶进发,道路两旁是碧绿的草地,还有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点缀其中。偶尔,还能看到三三两两的马儿在悠闲地吃草。攀上海拔4298米的垭口,入目是迎风飞扬的经幡,站在垭口上还能眺望到蜀山之王——贡嘎山。

从折多山下来也是弯道不断,尤其考验驾驶技术。前方正是有着“摄影家的天堂”之称的新都桥。从折多山到新都桥的道路穿行在一片绿色的山谷中,两旁都是挺拔的柏杨;远处的村子里种植着大片的青稞,微风吹过荡起绿色的波浪;独特的藏族民居分布在道路两侧,房前的草地上牦牛和山羊正在静静地吃草。

新都桥的藏族民居很有特色,几栋房子便凑成一个小村落,村落之间都相隔甚远。每一个小村落都仿佛遗世独立,却又和周遭的景色恰当地融合到了一起。房屋大都就地取材,用当地的石料建造,朝阳而居,采光极好。一般是两楼一底的格局,底层堆放柴草、木料与杂物,二楼和三楼是客厅、厨房与卧室。有些人家还别出心裁地专门将三楼空出来一半,形成了一个比较小的观景台,站在上面可以将新都桥的景色尽收眼底。

在新都桥休整过后,前方还有三座大山等待着我们:高尔寺山、卡子拉山、海子山,沿途还会经过有着“世界高城”之称的理塘。最终经过38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才能到达川藏线上属于四川的最后一个镇子——巴塘。

这里的山路72弯

巴塘—八宿—波密(685公里)

巴塘有着“弦子之乡”的称号,弦子是藏族特有的一种拉弦乐器,但巴塘得到这个称号却是因为一种用弦子伴奏、也同样命名为“弦子”的藏族舞蹈。来到巴塘一定要欣赏一下这种特色舞蹈,人们在弦子声的带动下,绕圆而舞,长袖飘飞,女舞如蜻蜓点水,飘逸生动;男舞则刚健有力,激烈奔放。

距巴塘100公里左右就是西藏昌都地区最东端的芒康县,到这里才算真正地进入了西藏自治区的地理区划之内。芒康,自古以来就是西藏的东南大门,这里雪山林立,有葱郁的原始森林,还有我国重要的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斑尾榛鸡、马来熊、绿尾虹雉等珍惜濒危动物都在这里生存,但并非随时都能看到。从芒康向前、翻过东达山,继续行驶200公里左右,便会到达邦达镇。这时你最好停下来休息一下,因为前方即将要面对的是“怒江72拐”。

“怒江72拐”大概是川藏线上最有名气的一段路了,它位于昌都地区的八宿县境内,是邦达至八宿区间川藏线上的必经之路。因为道路曲折、急弯较多并且弯与弯之间的距离较短而声名远播。这段路还得到了另一个名称——“川藏99道弯”。

从邦达镇出发,脚下的路就在不断的升高,车子在行进过程中还能看到广阔的邦达草原。如果够幸运的话,没准还能看见在天上盘旋的苍鹰。登上海拔4651米的业拉山垭口,指示牌上缠绕着飘扬的经幡,远望还有不知名的雪山。在垭口是看不到72拐的,前方的观景台上才能一窥72拐的全貌。

这段有名的公路就像一条长长的黑色缎带缠绕在业拉山上,旁边的山体上植被不多,多是裸露在外的土石。看着歪七扭八的公路,让人还没有走上去就有了汗毛直竖的感觉。垭口向下只有40多公里的距离,不过要想安然地度过这段下坡可得小心、再小心。这个坡道的很多地段还没有安装护栏,全凭驾驶者的技术与注意力。

在川藏线上不停的转弯的过程中,偶尔还会碰到山间的“绿洲”,这其实是山中的小村落。村子中还有一块块的油菜花田,与其他绿色的农作物形成色彩艳丽的组合,亮眼的美景与土石裸露的山壁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奇特。

顺着72拐拐下来,就到了怒江大桥。过了桥,后面的路就平坦多了,顺顺当当地就能开到波密。旅途中会路过然乌湖,感兴趣的行游者可以停下来静静地欣赏高原湖泊的壮美。

到了这里不想家

波密—鲁朗—拉萨(618公里)

怒江72拐虽然走起来麻烦,但只要小心驾驶并不会有什么意外。要说危险,在川藏线上还要数通麦天险。这里被称作“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沿线的山体土质较为疏松,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因此这里又有“死亡路段”之称。

其实这段路总共只有14公里,但通过却需要两个小时,足见路况有多么艰难。在这一段路中最危险的部分便是通麦大桥。现在的通麦大桥是一座临时保通性工程,每次只限一部车过桥梁,车辆过桥时,可以明显感觉铁索桥在颤抖。

不过,川藏线上的惊险也往往伴随着与其等价的美景。在心惊胆战地通过了通麦天险之后,下一站便到达了有着“东方瑞士”之称的鲁朗。藏语中的鲁朗意为“龙王谷”,也可意会为“叫人不想家的地方”,这里的优美景色向大家证明了它的名符其实。

到了鲁朗,行游者绝对会乐不思蜀——鲁朗镇最著名的景观便是鲁朗林海和色季拉山每年4月中旬到6月底绽放的杜鹃花海,也是我们本期特选向读者推荐这条路线的原因之一。

鲁朗林海是一处云山雾海里的森林,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松树组成林海,山间的云雾时聚时散满是悠然自在的感觉。山下是典型的高原草甸,草甸中溪流蜿蜒,报春花、紫苑花、草梅花等各种野花竞相开放。

鲁朗是大块的绿海,但与它相距不远的色季拉山则已经完全变成了粉嫩的花海。色季拉山的杜鹃花面积大、品种多,从海拔2900米至5300米的范围内都密布杜鹃花,在大约一千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各色杜鹃花约25种。每年从4月中旬开始,山脚到山顶的杜鹃花便陆续开放,而杜鹃花海最美的时候就是在6月份,整座山上的杜鹃全部绽放,黄色、白色、紫色、大红、粉红等等,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形成花的山、花的海。

色季拉山也是川藏线上一个必经的山口。驾车盘旋在山路之上、穿行在花海之中,自下而上欣赏山中杜鹃花的渐变,好不自在惬意!

除了看风景,在鲁朗还有一件不可不做的事情就是品尝当地特色的石锅鸡。据说,做这道菜使用的石锅都是用墨脱的石头手工打磨而成。制作石锅鸡要选用当地的小土鸡,配以手掌参、丹参、百合、枸杞等10余种药材烹煮而成,鸡肉鲜嫩、鸡汤爽口。

过了鲁朗,接下来的路上可以说是一路坦途了。沿着清澈的尼洋河从林芝到八一,翻过川藏线上最后一个山口——米拉山,看着一路的风景向着川藏线的终点拉萨前进吧。

广场最美西藏 第4篇

208月5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发布讣告,曾经感动全国的宁波籍“中国好医生”周南于8月2日在四川苍溪离世。

8月6日,记者从苍溪县相关部门获悉,初步判断,周南医生疑因乘坐的车辆落入防旱池落水离世,是一起意外事故。具体情况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经初步调查,8月2日,周南应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同事向某菊的邀请,到广元市苍溪县龙山镇水垭村向家避暑。当日,由向某菊的姐姐向某春开车接到周南、向某菊,以及自己从外地打工回来的丈夫刘某一起从巴中机场返回苍溪。

当晚,载有4人的车辆行至向某菊家附近的一段自建路时,车辆不慎冲入路旁的防旱池中。4人中除了刘某,其余3人全部不幸遇难。“经过我们初步判断,可能是因为当天下雨,天黑路滑,车辆不慎冲入池塘中。”苍溪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

周南医生是浙江宁波人,生于1982年。高考数学满分、自学掌握多门语言、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本可在北京大展宏图的她,毕业后却选择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一待就是9年。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此期间,她带头建立了西藏第一个风湿免疫血液科,并培养了成熟的团队。创下了很多西藏第一例成功诊治的病例:狼疮脑病,肺泡出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噬血细胞综合征等。周南热心基层卫生事业,曾自愿要求到中尼边境的樟木居委会驻村。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她还抽出时间帮扶樟木口岸医院,得到当地干部群众高度评价。,周南获得央视年度“最美医生”称号,又在20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中国好医生”。

根据丁香园微信公众号年的一篇报道,在西藏待了 9 年的周南,想再去更大的世界去看看,去那些“比较危险、但有意思”的地方。

周南去年提交过一次辞职申请,没通过。她希望2018年能把医院的事情妥善安排好,辞职,再出发。“反正团队都建起来了,我离开后也能正常运转。”

2019西藏最美医生周南学习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8月5日发布讣告称,原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职工周南同志,于2019年8月2日在四川苍溪县去世,终年37岁。周南曾在“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中被评为“最美医生”。

据了解周南的人介绍,周南在协和时曾是剧社、太极拳社的骨干。她能说拉丁语、德语、西班牙语、藏语,去过埃及、土耳其,伊朗、约旦。每次旅行她都孤身上路,途中结交许多朋友。她也很喜欢当老师、与人交流。2018年3月11日晚,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及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17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在央视播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血液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周南获得了该奖项。

年,她高考数学满分,本可以上清华、北大,却执意学医。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毕业后,本可以留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的她却来到了西藏。~2018 年,她带头建立了西藏第一个风湿免疫血液科,并培养了成熟的团队。她就是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原风湿免疫血液科的副主任、80后医生周南。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8月2日周南医生不幸离世,年仅37岁!周南医生去世周南得了什么病个人资料生平介绍讣告说,周南是浙江宁波人,1982年12月出生,浙江宁波人。209月参加工作。

“周南同志原系我院风湿血液科主治医师、科副主任。该同志作为优秀大学生,怀着一颗为解除天下所有人病痛的实心和决心,志愿要求到雪域高原,到我们区人民医院工作。在我院工作期间,政治立场坚定,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工作上,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待病人如亲人,受到患者和同仁好评。还积极服从组织安排到高海拔地区驻村,给当地农牧民病人解除病痛,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老百姓的充分肯定。曾荣获全国‘最美医生’称号。”

最近几年频繁有年轻医生猝然离世的事情发生,导致频繁发生医生猝死事件的原因,首先是长期的连续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且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医生也是血肉之躯,也经不起这种长期高负荷工作。医生每天都是拿自己的健康换取别人的健康,他们救死扶伤,却保障不了自己生命安危,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一下医护人员的健康!

2019雪域医生周南事迹心得

2019年8月5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发布讣告,曾经感动全国的宁波籍“中国好医生”周南于8月2日突然离世。

浙江24小时记者获悉该消息后,第一时间联系到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该院人事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确认了周南医生不幸去世的消息,至于具体情况,她表示目前还不是非常清楚,需要等信息进一步确认后再对外公布。

周南曾说:火柴光虽小,但能照亮四周。

这位37岁的年轻医生,人设令人佩服:高考数学满分、自学掌握多门语言、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也正是因此,在很多人看来,拥有这样的学历能力,她完全可以留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前途光明。

然而作为一名医生,周南并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留在大都市。这个生于1982年的宁波姑娘,毅然迈开人生大步,踏上雪域高原。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一待就是十年。

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期间,她还建立了西藏第一个风湿血液科,并率先在西藏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她热心基层卫生事业,曾自愿要求到中尼边境的樟木居委会驻村。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她还抽出时间帮扶樟木口岸医院,得到当地干部群众高度评价。

正是因为这般的理想、毅力、决心与行动,2018年4月,周南还获得了“中国好医生”称号。

37岁,正是一名核心骨干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最为稳健和成熟的阶段。

可惜命运有时便是那般无情——8月5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发布讣告,曾经感动全国的宁波籍医生周南于8月2日突然离世。

消息传来,无数人为之惋惜哀痛。

但周南在这短暂的一生中,真正的做到了知行合一;她,成为了她理想中,那一束永恒的火柴光。

2018年4月19日,新华社曾刊发通讯,报道她的光辉事迹:

“我在西藏,就可能挽救更多生命”——记80后女医生周南

高考数学满分、自学掌握多门语言、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本可在北京大展宏图的80后姑娘周南,选择来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一待就是9年。

9年来,她用自己的真诚奉献改变雪域高原的医疗面貌,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中国好医生”。

缘结西藏:为了生命

多年前,在一次旅行西藏时,周南救治了一位身患肺炎生命垂危的老人。当地缺医少药的情形深深刺痛了她。

“北京有那么多医生,多一个少一个区别不大。我在西藏,就可能挽救更多生命。”从此,她与西藏结缘。

刚进藏的日子里高原反应严重,周南硬是挺了过来。每天,她去病房查房,“如果一天不去查看,患者的病被耽误了怎么办?”

她从死神手里抢回了许多狼疮脑病、血管炎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年接诊住院患者千余人、门诊患者数千人,实现了“零差错”“零投诉”。

她的身影,还常常出现在那曲、当雄、山南等许多偏远地区牧民的帐篷里,并且参加驻村工作队帮扶樟木口岸医院。

那曲一名患有白血病的16岁男孩经周南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孩子父亲不会说汉语,提来一大袋草原黄金菇,一直追到了周南家门口,非要送给她。

日喀则一个24岁小伙患T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情危重昏迷一周后,被周南从鬼门关拽了回来。得知周南被评为全国“最美医生”时,小伙子发了条朋友圈:“所有的感谢无以言表,今天她获奖了,实至名归!”

辛勤奔波:填补空白

“救了一个患者的命特别有成就感,付出多少努力都值得。”周南表示,患者是她留在西藏最大的动力。

不过,她也有倍感无力的时候。

由于相关科室空白、医疗条件有限,,周南和同事们确诊了藏族女孩卓玛的白血病却无力医治,没能挽救她年轻的生命。

周南强烈地意识到,必须建设更专业的学科。

新建一个科室比想象中要难得多。她辛勤奔波于西藏、北京之间,向自己的老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奉春教授寻求帮助。张奉春很快就以捐赠的形式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配齐了价值100万元的仪器设备,并提供相应的医疗资源和技术支持。

20,一个设施完备、诊疗技术齐全的风湿免疫血液专科在西藏建成,填补了西藏对风湿免疫病治疗的空白。

微弱“火柴”:照亮他人

“以前我是个特别低调的人。但在创建风湿免疫血液专科时我感到,为了更多的患者,我要站出来。”

周南一次次“站了出来”。为提升西藏风湿免疫专业整体学术水平,她牵头成立了西藏风湿免疫专业学会,每年组织风湿病论坛;为让更多患者获益,她在西藏率先开展了自身抗体检测、生物制剂治疗、骨髓活检术等多项新业务。

20,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场评估专家组来到西藏检查,周南的科室代表医院演示教学查房。评估专家检查后说:“在全国查了这么多医院,最规范的教学查房是在西藏看到的。”

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小讲课……作为医院住培基地的带教老师,周南利用各种形式,将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

“可能刚开始你只是一根微弱的火柴,但可以通过自己的燃烧照亮更多的人。”周南说。

周南:火柴光虽小,但能照亮四周

2018年7月20日清晨,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东单三条九号院举行。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届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血液内科副主任,20“最美中国医生”获得者周南大夫分享了她在西藏工作的经历和感悟,回忆了学生时代的成长和收获,她用自身事迹告诉学子们要时刻以协和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自律、谦恭、勇敢的良好习惯和品行,倾听内心声音,勇敢追寻梦想,成就最好的自己。

2019最美医生周南事迹体会

今天早上,进藏医生周南不幸去世的噩耗刷爆了网络,也让她在宁波的校友痛心不已。

“8月2日,周南离世……”当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周颖从手机上看到这条信息时,心脏感觉漏了一拍。

周颖于20考入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成了周南的学妹。对于学姐周南,周颖虽没见过,但对这位学姐却是早有耳闻。

周颖告诉记者,在学校里,老师经常说起周南:主动进藏,精神伟大。去年,还听闻她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回校给毕业生做演讲,感动了许多师生。

令她没想到的是,这位学姐人还没见到,今天却得到了噩耗,“太可惜了。”

同周颖一样,看到这一消息时,宁波市第一医院的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单科曙唏嘘不已。

在单科曙的印象里,周南一直是一个阳光、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学姐。

,单科曙正在北京协和医院交流学习。一次轮转科室,单科曙和周南轮到了同个科室,这是两人第一次结识。“她性格蛮好的,作为学姐会经常带着我们一起做事。遇事问她,她都会很耐心地教我们。”

共事一月后,单科曙又轮到别的科室,从此两人再无联系。后来,他得到消息,学姐周南毕业后放弃了大城市,选择去了西藏,令他肃然起敬,“在很多同学心里,大家毕业后都想留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可她却选择了西藏,燃烧自己照亮更多的人,她的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记者了解到,周南祖籍宁波,高考数学满分、自学掌握多门语言、200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因在实习期间曾去西藏旅行,深知西藏缺医少药,非常需要高层次的医学人才,周南遂放弃在北京“三甲”医院的工作机会,2009年9月自愿申请进藏工作至今。

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期间,她建立了西藏第一个风湿血液科,并率先在西藏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她热心基层卫生事业,曾自愿要求到中尼边境的樟木居委会驻村。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她还抽出时间帮扶樟木口岸医院,得到当地干部群众高度评价。

2019最美医生周南事迹心得

今天,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师生、医学界及社会各界人士在纷纷转发周南医生去世的噩耗,并为之痛心扼腕、热泪盈眶。

8月2号,北京协和医学院优秀学子、西藏自治区医生周南意外去世,永远离开了我们,留下无限的怀念和哀思。

周南同学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也是不平凡的一生。

,作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学霸”和爱医者,高考数学满分的周南,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了医学,成为北京协和医学院百年医学殿堂的一名医学生。

浸润在协和积淀深厚的医学教育环境中,受导师李龙芸教授等一大批知名专家的言传身教、熏陶指导,周南不仅学习成绩优异,更坚定了毕业后从事医学事业扶助病患的理想。协和医学院的八年,培养了她真诚谦逊,胸怀大爱,志向高远的个性和品格。

年暑假,第一次去西藏旅行,帮助救治了一位身患肺炎而生命垂危的老人,面对老人“西藏缺医生,你能来吗”的询问,目睹当地落后的医疗条件,周南想到:“北京有那么多医院,有那么多医生,可能有我和没我差别不大,但是在西藏,在那么缺医生的一个地方,我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很多生命因我的存在可能得到挽救。”在完成协和八年学业之际,周南放弃了在北京协和医院成为一名呼吸科大夫的机会,奔赴缺医少药的西藏从医,选择了一种剧情可能更为跌宕起伏的人生,并在那里一待就是10年。

到西藏后,周南很快便遭遇到说话费力、记忆力减退、喘不过气、失眠等等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也体会到工作环境中存在疾病处理不规范、学习氛围不浓厚、青年医生缺少继续教育机会等问题。为此,她积极看文献,与内地老师沟通,通过自我学习训练自己的临床思维。

认识到藏区风湿免疫类病人多,却没有风湿免疫科的情况,周南克服了缺资金、缺机器、缺人手等诸多困难,在-创建了西藏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血液科,还没满30岁的周南担任科副主任,带领一批80后、90后承担起西藏地区风湿病领域的健康护卫者。截止2018年,周南和团队共接诊6万人次,填补了西藏自治区风湿免疫病的治疗空白。

周南曾在中尼边境驻村行医1年,并承担西藏大学医学院内科教学任务,年授课逾20课时,成立了西藏自治区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还一直为在西藏地区开展血小板分离、单采技术,转变藏区患者的就医观念和习惯等不懈努力,致力于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诊疗理念带到西藏地区,最大范围惠及当地群众。

这个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的80后医生把青春和热血毫无保留地播撒在了雪域高原。社会公众为她这份不寻常坚韧和持守感动,20,周南获得央视年度“最美医生”称号,又在2018年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中国好医生”。

广场最美西藏 第5篇

———暨《嘉汇购物广场2012欢度元宵文艺晚会》纪实

文:楼层管理部秦俊峰

“大红灯笼高高挂,喜迎佳节乐开怀,今天举办元宵会,真热闹!”2场由上百人参演6个小时360分钟长达50个以涵盖舞狮、口技、双簧、歌曲、小品、情景剧、舞蹈、朗诵、古筝独奏、三句半等多种形式的文艺演出仅从筹备到上演不足6天,这其间有太多人的支持与协助;不同的是每一个人都在尽责地完成属于自己的份内事物,共同的是他们有着一样的名字:嘉汇人!大幕刚刚落下但那忙碌的喜悦依旧,就让我们一起再次回到那难以忘怀的一幕一幕:

一声号令,嘉汇总动员!

“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领导!”从事不同的岗位,做着不相同的事情,但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相聚在嘉汇,正如挂在大家嘴边那样的说到:嘉人汇聚,嘉汇一家亲!自2012年1月29日一次似乎很平常的会议将中层以上管理者集中在一起将公司领导最高指示通告:2012年2月5日、6日嘉汇人自办自导自演以宣传文明城市之长治、名品名店嘉汇逛、正月十五闹元宵为主题举办二场文艺晚会,旨在为才艺卓越的员工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优越平台、借助元宵文艺晚会力推嘉汇文化,使之形成“三晋大地好风光,上党名店属嘉汇”的格局.当冲锋号响起的那一刹娜,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上报自己的节目;因为时间有限等多种原因导致部分员工最终未能参演;期间曾清楚的记得在彩排现场大家都像上舞台那样富有真情实感的认真演练,不时得到在场的热烈掌声;饕鶗盛宴演练进行中,请稍等:

精彩节目排好队,严冬夜晚激情在!

立春刚过,但寒冷的冬日却要故意与我们做对正所谓:天公不做美!就像歌中唱到的:一切不可阻挡!主持人也好,舞蹈演员也罢他们都身着单薄的衣裳在简易的舞台之中行走.现场的演职人员都能做到:哪怕台下即使有一个观众也要以成千上万观众的心态把节目表演到极致;就算突然断电我们也会将节目继续到底;不论如何没有什么能挡住我们表演的步伐.与此大家都是按照节目单先前排好的顺序逐一参演.台下不时传来叫好声、电闪雷鸣般的拍手声等都是我们坚持要把节目表演到最后的精神支柱.其实每一个精彩节目的幕后都不凡有着各种丰富经历:有戴着音乐学院的光环也有歌曲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不论怎样他们都以首次登台来对待将节目的精华之处更是表演的淋漓精致,当然不论是业余还是专业的表演者他们在业余时间就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才得以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奉献如此奢华的精彩节目.这种精神是什么?是人道主义的真善美还是坚持到底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的现实写照,简而言之:这种精神就是坚持到底是最美!

精彩在这里呈现,呈现的不仅是精彩!

广场最美西藏 第6篇

泰恩教堂的右侧是异常狭窄的泰恩巷,泰恩巷的另一边则是老城广场街廊最富内涵的中世纪建筑之一——石铃大厦。虽然墙角悬挂的石铃已是个复制品;但山墙在1980年之后还原成早期的哥特式真实风采。

与石铃大厦右侧紧密相连的建筑,则是18世纪建造的金斯基宫。这座晚期巴洛克经典之作的山墙上那令人惊叹的洛可可雕饰在布拉格同期艺术中首屈一指,阳光下,山墙上的雕饰与橘红色屋顶交相辉映,绮丽奢华。

令人不解的是,金斯基宫和它附近的建筑不在一条线上,显得极为突兀。大厦原属于戈尔茨公爵,他的遗孀将整个大厦卖给了波希米亚贵族的皇家枢密大臣,也是著名的捷克民族主义者金斯基公爵,大厦由此得名金斯基宫。尽管金斯基家族享有大厦的主权直到1949年;但随着贵族势力和地位逐渐衰落,大厦里面来往的人群也早已公众化。

与大厦相关的历史人物中,有两位尤为出类拔萃,其中一位就是弗朗茨·卡夫卡。当时的卡夫卡还不到10岁,1893~1901年,他在这里的德语文科国立中学度过了整整8年时光。这所德文学校以培养未来的律师闻名,也是学生们将来进入社会成为高级职员的一条捷径,却是卡夫卡对职业选择和文学向往根本矛盾的开始。

另一位名人是金斯基公爵的女儿——贝尔塔·冯·苏特纳。贝尔塔出生时,与生俱来的女伯爵头衔已有名无实。聪慧勤奋的贝尔塔决心主宰自己命运,她做过炸药大王诺贝尔的秘书,后又为争取世界和平与反对种族歧视四处奔走演讲。她的著作《放下武器》被32家出版社以12种文字出版。1905年,贝尔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女性。她的头像现在也被用作2欧元硬币的图案。

金斯基宫两扇大门前的雕花石柱线条粗犷流畅,支撑着叱咤捷克风云变幻的世纪露台。1948年2月25日,捷克共产党总书记克莱门特·戈特瓦尔德站在这里宣布,从这天起,共产党全面接管捷克斯洛伐克政权。也是在同样的露台上,42年之后的同一天,捷克斯洛伐克联邦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向老城广场上翘首企盼的民众发表划时代讲演,宣告前一个政权结束,取而代之的是自由民主的捷克斯洛伐克。

无法清除的记忆

在老城广场街廊的中心广场地砖上,有一道窄窄的、用另色石砖码出的布拉格子午线。20世纪90年代镶嵌的金属条上刻着:“子午线,布拉格时间以此为准。”1918年之前,这里曾经是17世纪圣母玛丽亚胜利柱子午线投影的地点。游人可以站在原先胜利柱所在位置,测试一下自身在广场地砖上的投影。据布拉格观象台的测定,比较子午线投影结果只有一秒之差。

1650年,哈布斯堡王朝为庆祝击退瑞典军队并使其撤出布拉格,在广场中心建立了玛丽亚胜利柱。底座上是圣母玛丽亚镀金雕像,四角栏杆有4组天使与魔鬼战斗的塑像群。这一胜利柱不仅是中欧最重要的巴洛克公共艺术代表作之一,同时还用于布拉格报时,当胜利柱投影在广场子午线那一刻,就是正午12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匈帝国解体,捷克斯洛伐克宣布成立共和国新政权。老城广场上,狂欢的热浪此起彼伏。不到一周,民众的疯狂终于被布拉格民族运动极端分子推向白热化。救火队员用滑轮和绳索套住14米高的胜利柱,在“推倒它!推倒它!”的呼喊声中,被当作哈布斯堡统治象征的胜利柱轰然倒地,断成3截,两米高的圣母像亦在瞬间变为碎片。碎片残块后来被送到布拉格国家博物馆收藏。

不能清扫的是记忆。从广场消失的胜利柱从此成了看不见的政治和宗教较量的焦点。1990年,布拉格成立了一个专为修复胜利柱筹款的130人草根基金会。在广场中间竖立的一块石头上用4种文字镌刻着:“这里曾经并将要重新竖立玛丽亚柱。”但是,其中“并将要重新竖立”的字样不久就被人斫去。

胡斯纪念碑坐落在老城广场东北角,从设计到完成前后历时15年。尽管19世纪有90%的捷克人信仰天主教;胡斯教派的信徒还是四处奔走,筹集到了为胡斯建立一座纪念碑所需的款项。在玛丽亚胜利柱对面建立胡斯纪念碑的决定,引起了信奉天主教者的游行示威,宗教矛盾再次激化。1903年,在胡斯纪念碑奠基礼上,身为民族主义分子的布拉格前市长发表讲话,阐述胡斯从未放弃对罗马天主教的信仰和对圣母的奉献,胡斯反对的只是教会等级特权。虽然市长的策略平息了天主教徒的抗议,却被自己的同伴指责为“站在胡斯的凶手立场”说话。在胡斯像落成时,没有举行庆典,因为当时的布拉格仍在奥地利统治之下。共和国成立新政权后,胡斯纪念碑对面哈布斯堡竖起的胜利柱,自然成了捷克民族主义运动的第一靶心,由此才引发了前文的故事。

布拉格雕塑家拉迪斯拉夫·沙伦是捷克新艺术运动的先锋代表,也是多座胡斯雕像的设计雕塑家,老城广场的胡斯纪念碑像无疑是他最杰出的作品。用深色青铜和花岗岩对应白沙岩,同时以水平方向的大型象征主义群雕对应高耸直立的巴洛克胜利柱。沙伦在胡斯脚下设计了一个正在哺乳的母亲,与胜利柱上的圣母玛丽亚对比鲜明:一个凡间,一个天上。不朽的艺术象征和永远的宗教精神之间的对峙和较量,在此一览无余。

感受时空转换

坐在老城广场街边的露天咖啡馆,感受时空转换。一排排风格迥异的古老房屋,那些有趣的门饰“红虾”、“蓝鹅”、“金狮”等巴洛克风格山墙,以及上面飘逸的手写数字,是18世纪前后布拉格特殊门牌号码的生动历史佐证。1770年,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莎发布一项法令,在波希米亚和奥地利各地统一房屋编号,以方便因征兵而建立的户籍登记制度。由户籍官员逐个街区调查并注册后,产生第一批门牌号码。红牌标明建造时注册的序号,蓝牌是现时街道上的排序编号。以城市最早历史区为起点,如现在城堡区红、蓝两块都是1号街牌。如果看见两个数字之间相隔甚远,例如50号和51号之间有96号,就是因为96号是后来的新建筑的原因。

老城广场北面的圣·尼古拉教堂是老城广场上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布拉格巴洛克教堂经典之一,1735年,在原先哥特式教堂旧址上建造而成。教堂外观白墙青顶,色彩对比强烈,内部看似简约却华丽辉煌。

如今,这座教堂里常年举办音乐会。在一幅幅生动的旧约故事彩色壁画神秘氛围中,坐在明亮剔透的水晶灯下,聆听一场用那架音色依旧的古老管风琴演奏的巴赫C大调托卡塔,暂且为心灵找一处憩息港湾,任尘世中倦怠的思绪轻舞飞扬。紧靠圣·尼古拉教堂有一小块被称作“卡夫卡广场”的空地。卡夫卡的出生屋在1897年毁于火灾,现在市政厅街5号的故居只保留了旧时山墙,这座1902年翻建的房屋,也是布拉格第一家卡夫卡纪念馆。街口转角墙上卡夫卡的铜像一如既往冷峻沉默。

夜幕降临,幸运的你还可以看见头戴灰色礼帽、身披一袭黑色大氅的点灯人,他举着细长引火棒,逐一点亮老城广场四周的煤气街灯。烛台式的绿色灯座如同手臂一般托住温暖的光晕。恍惚中,你会以为走进了狄更斯的小说之中。

深不可测的夜空下,欢乐的孩子们跃跃欲试,都想当一次穿越古今的点灯人。从1847年布拉格最早出现200盏煤气街灯开始,到1985年4月布拉格城堡最后的煤气街灯被电灯取代,那里一直都使用煤气灯照明。2002年,为与周围氛围相对应,布拉格老城区,尤其是老城广场周围的大多数街巷,先后换上古老的煤气街灯。

浮世变迁

伏尔塔瓦河边柳丝轻扬,复活节到来之际,老城广场也从冗长沉睡的寒冬苏醒,活力无限。享受着每一缕春阳的温暖,人们沉浸在传统节日的欢乐气氛中。广场集市上玻璃工匠须臾之间吹制出奇彩玻璃器皿,火炉边汗流浃背的艺术家几下铁锤敲出神态各异的走兽飞禽。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男女青年如彩蝶翩飞,在广场上随乐起舞,双双对对旋出“布拉格之春”的前奏。

每年5月12日,是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纳的忌日,持续3周的著名国际音乐节“布拉格之春”也随即展开。

盛夏,老城广场变身为露天舞台,此处经常举办爵士音乐晚会。广场上挤满来自世界各地热情洋溢的观众,不知道舞台后的胡斯是否也能感受到7月晚风中音乐的激扬和悠远。或许,最适宜游览布拉格的季节还是在晚秋初冬。此时的布拉格老城广场,游人寥寥,四周寂静,是人们编织想象的最好契机。

其实,无论在欧洲被称为“东方巴黎”,还是“北方罗马”,布拉格就是布拉格,无可媲美,不可复制。老城广场周边的街廊收藏了道不尽、说不完的故事。正义和邪恶的主角,谎言和真理的道具,不停转换,周而复始,亦幻亦真。

唯一不变的,是布拉格精神,也是老城广场这个历史大舞台上最美的布景。

【责任编辑】赵 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广场最美西藏】相关文章:

群众广场06-27

广场协议07-04

购物广场07-31

商业广场08-14

金秋广场06-13

中心广场07-14

城区广场论文05-19

广场舞运动05-31

校园广场设计09-14

广场喷泉周记06-11

上一篇:介绍泰山景点的导游词下一篇:我的家乡——美丽的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