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述职报告

2024-08-08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述职报告(精选8篇)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述职报告 第1篇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述职报告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我们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帮扶古城镇西街村。为搞好帮扶工作,我们及时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有关职能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帮扶组。经过深入调查了解情况,研究制定了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努力强化措施,不断加大帮扶力度,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帮扶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组高度重视,列入议事日程

“促和谐、建强村”活动是我县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局党组高度重视,把帮扶古城镇西街村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人员,强化帮扶措施,加大帮扶力度。班子成员和有关责任人多次深入村庄进行调研,帮助村班子理清发展思路和工作思路,制定了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

二、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帮扶力度

1、开展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由我局劳动就业办牵头,对该村劳动力进行机算机、电气焊、厨师等技能培训,使他们都能掌握一项专业技能,同时带动了周边群众学习一技之长的热潮。我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09年1月,在古城镇设立了劳务输出站,为西街村培训技工80人,为周围村庄培训技工3800余人,已全部输出到广州、上海、深圳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均月收入达到2000多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积极与供电公司协调,投入资金10万元,为该村安装30千伏变压器四台,架设高低压线路3000多米。项目完成后,将明显改善用电条件,彻底解决全村300多亩地的用电和村办企业的用电困难。

3、组织银企对接,解决发展资金。积极组织村级企业与农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进行对接活动3次,解决了部分村办企业资金周转不足的难题。该村新建1000吨冷库因资金不足,造成不能正常运转。我们协调资金300万元,使该冷库及时投产,安置剩余劳动力150余人,带动了周边10多个村500多养殖户的健康发展。

三、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自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认真指导西街村制订学习活动实施方案,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指导村两委班子开展学习。一是要求村两委成员不但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还要深入农户调查研究,积极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加强学习,增强两委成员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工作水平和能力。二是指导村支部狠抓思想作风建设,努力促进两委成员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要求班子成员要讲党性,讲大局,认真执行党支部决议,正确处理好责任与权利的关系,自觉维护班子团结。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三是指导该村坚持按照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办事,对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党支部公开承诺为群众办实事,今年共为群众办实事5件,切实让党员群众得到了实惠。扎实有效的学习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发展。2009年,全村粮食总产量82.5万斤,比去年增产10%;肉鸡存栏量30余万只,比去年增长12%;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30余人,年创经济效益26万元,同期增长13%;新建1000吨冷库一座,共创经济效益230余万元。

四、2010年帮扶工作计划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帮扶工作作为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观的主要载体,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西街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素质明显提升,农村治理机制明显完善。一是进一步搞好技能培训。为该村和周围村庄再培训农民工4000人。二是多方筹措资金,启动新农村建设。三是积极协调电力部门,尽快完成电力设施安装。四是加大资金投入,为全村街道架设路灯。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述职报告 第2篇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2005述职述廉报告

按照《××县干部述职述廉制度》要求,根据上级安排,现就2005年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述职述廉如下:

一、2005年工作回顾

2005年是我县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强力推进“三化”建设的关键年,我局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坚持“三个代表”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市人事人才、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安排部署,深化人事改革,优化人才结构,大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巩固“两个确保”,认真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加大劳动执法监督和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开创我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全面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深化改革,努力实现了人事人才工作新突破。

1、进一步健全公务员制度。坚持“凡进必考”原则,积极探索招录的公正性和科学性。认真组织实施各项招录工作。公正地完成了21名新录公务员,6名事业人员的报名、资审、考试、考察、录用。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调配干部,规范干部程序,杜绝违章和“暗箱操作”。加强干部队伍的考核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我局配合县纪委监察、组织、编办、财政,开展在编不在岗清理,共抽查10个单位。做到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并严格兑现考核结果。认真开展干部培训,任职培训,不合格和不称职人员离岗培训工作,同时,严格执行政策,对达到辞退条件的人员坚决予以辞退,全年共培训470人,其中不合格和不称职65人,辞退和开除不合格不称职人员34人。

2、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管理新体制。事业单位是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地方,搞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关系重大,我县成立了“事改”领导小组,我局严格按照“事改”精神,积极宣传政策,作好过细调研,全面开展“事改”工作,多次召开会议全面安排,下发了《××县“事改”方案》、《专业技术人员聘用管理办法》、《竞争上岗细则》、《新增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全面贯彻落实以聘用制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重点的基本用人制度,重点抓好科学设岗、公开聘用、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严格考核等环节,规范聘用程序,强化奖励机制,推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全县“事改”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可望十一月底全面完成。

3、深化工资改革,认真做好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晋升工资福利,审批10924人左右年终奖,办理两年考核升资3080人,五年考核职称和“三优”晋升级别工资326人,职称升资324人;严格按规定办理死亡安葬费、一次性抚恤67人;审批发放岗位补贴在职人员9791人,离退休3128人。同时,争取多种形式,结合“事改”工作,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教育部门按照“三治一管理”目标,打破现行工资分配制度,将财政工资分为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浮动工资直接与考评挂钩,卫生部门实行效益工资制,将财政工资以外部分称之为效益工资,并与月考评挂钩;从而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打破平均主义,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重业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4、认真贯彻执行市发3号《关于进一步用好和引进人才的意见》和县委政府《提高人才队伍相关待遇的实施办法》的通知,积极探索科技人才的考核和管理办法,引导和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创办、颁办、协办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兑现发放高级人才津贴67人,高知边补571人(其中中级职称边补553人,学士学位边补18人),共计现金40余万元。全县职称管理进一步得以规范,实现计算机管理专业技术人员7571人,开展了40多个单位312人的资格证三年一审工作,办理资格证520人,向上级推荐评审中高级职称200多人,开展了初岗评审工作。结合“事改”加强职称结构比例管理,推进评聘分离,实行单位自主聘任目标。

5、高度重视军转干的安置和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政策。安置军转干2人,积极争取中央转移资金157万元,县级财政资金6万余元,彻底解决62名困难企业军转干的工资和其它费用列入县级财政预算问题。开展节假日军转干慰问,得到了各级好评,为全县社会稳定工作作出应有努力。

(二)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新突破。

就业是民生之本。再就业工作是劳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重点是抓好中央、省、市精神落实。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切实转变下岗失业人员的择业观念,使“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深入人心。二是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把培训和再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全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981人,占任务107%。三是积极实施再就业援助行动,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通过公开招聘等形式安置89名“4050”人员。四是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信息反馈作用,组织劳务输出1820人,其中完成“阳光工程”1400名。

(三)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实现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新突破。

劳动保障监察是劳动保障工作重要环节,也是完成各项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手段。全年开展专项检查(包括职业病检查)7次,特别是非法使用童工和对劳动力市场的清理整顿。配合社保参与稽核72户,协助征收250多万元社保资金。办理劳动合同鉴证6568人,严肃查处各类违反《劳动法》案件49件。为民工追收拖欠工资25万元。

认真开展劳动争议仲裁,不断改进和完善仲裁办法。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仲裁庭建设取得较好进展。共受理仲裁案件68件,审结劳动争议案件50件,其余18件正在处理过程中,开展集体协商审批工资2户。

认真宣传《劳动法》和其它法律法规,印发劳动法律法规书3000多本,组织企业法人培训5期500余人开展街头宣传40余次,得到企业和干部职工的好评。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险征缴新突破。

1、认真组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基金征缴,增强基金支撑力。加大征收力度,严格缴费申报制度、稽核制度,完成基金入库2663万元(其中养老保险1710万元,失业保险165万元,医疗保险788万元)。同时,把扩面增收作为工作重点,积极组织各类企业和城镇自由职业、个体工商户扩面参保,共扩面(净)865人。加大追缴历年欠费力度,完成清欠30万元(其中养老保险15万元,失业保险15万元)。

2、严格执行基金发放政策,严把“出口”关,保护了参保人的合法权益。做到该享受的发放好,不该享受的控制好,防止资金流失,全年基金支出2064.2万元(其中养老保险社会发放2119人1233万元,生活费、安葬费、一次性补助134万元,发放失业保险120人次1.2万元;,医疗保险支出696万元(其中大病95万元,基本医疗197万元,个人帐户330万元,公务员补充支出74万元)。

3、严肃查处违反社会保险规定的人和事,维护社会保险工作秩序,查处医患联合编保1例。

(五)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实现服务工作新突破。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管理事”的约束机制,不断推进我局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基本做到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越位”;该做的事做好,不“缺位”。

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形成了一批风风火火干事业、兢兢业业谋进步的好干部。在关键时候,不论是份内份外,不计个人得失,不惜牺牲休息时间,团结一心完成局领导班子交给的任务,切实改变了机关衙门作风,一支清政廉洁、勤政为民、作风正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素质的人社保队伍,正细雨润无声地形成,不断树立起人劳社保干部新形象。

(六)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觉悟,为全局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做到诚恳守信为人,清清白白做事,认真落实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组织学习“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不断树立全局干部职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地位观、利益观、权利观,不断加强道德建设和廉政修养。领导班子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各股室重大事项提交领导班子决策,减少损失。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制度,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诫勉谈话,确保全局干部职工时刻不忘廉洁自律。

我本人也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没有在任何部门、企业报销开支,没有利用职务之便违反人事管理规定为亲朋好友谋取好处,也没有违反劳动法规谋取私利,在人员安置、调配、退休以及社保方面,没有给工作人员打招呼,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没有收受礼品礼金,本人及家庭成员没有参加“×××”邪教组织。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股室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工作主动,思路清晰,富有创造性,预见性,任务完成好。有的开拓进取精神不强,工作按步就班,见子打子,被动接受任务,时间观念不强,有时工作一拖再拖。

2、有的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没有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甚至连自已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都不很清楚,碌碌无为,得过且过,执行规章制度不力,工作没有任何起色。

3、工作前移管理不够,存在死角死面,客观上提供了思想不健康人员钻空子机会。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全局干部职工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规章制度,把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3、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挖掘潜力,力争各项工作上台阶。

4、充分发扬民主,加强班子团结,发挥分管领导作用,平稳推进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向前发展。

文 章来源 莲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述职报告 第3篇

韩馥香在讲话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各位监督员要加强学习、认清责任,认真了解聘请单位的职能;依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正确运用监督权,与劳动保障部门建立长效联系机制;要在监督工作中积极建言献策,积极反映群众的呼声,当好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参谋,监督各项劳动保障政策的落实情况,充分发挥政府和群众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实现河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会上,与会区领导向10名担任劳动保障监督员的区人大代表和区政协委员颁发了聘书。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负责同志全面介绍了劳动保障系统的职能、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现阶段的工作重点。部分劳动保障监督员作了发言,对当前劳动保障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述职报告 第4篇

摘要:高职院校以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如何通过实训课程提高毕业生的岗位就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在实训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构建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实训课程体系,并对实训课程的开发提出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实训;课程开发;市场需求

在学习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目前高职院校必须从根本上切实转变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方向,努力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文件中提出要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因此,如何对实训课程进行开发设计将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个关键环节。本文将以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为例对实训课程开发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

一、人才需求分析是实训课程设计的前提

所有高职专业的教改活动都万变不离其宗,即离不开该专业设置的最初定位,这是一切行动的源头。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趋势,设置某个满足市场需求的高职专业,围绕市场动态对该专业进行相应的教改活动,这是符合事物发展逻辑规律的做法。任何违背该做法,不考虑市场需求,闭门造车设置专业,主观想象进行教学改革都是本末倒置和缘木求鱼,结果不是自相矛盾就是陷入循环的怪圈不能自圆其说。因此,实训课程的安排和设计必须满足就业需求的要求。所谓“工学结合”即工作和学习的结合,实训课程必须起到结合点的作用。对专业人才需求市场状况、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结构进行详细分析是必要前提。

1.劳动社会保障专业人才需求前景

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及政府的基本社会政策之一,其目的是使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的情况下,能够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是现代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社会保障在稳定社会、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劳动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劳动保障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因此,当前劳动社会保障系统本身需要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劳动社会保障专业知识人才,需要尽快提高服务质量,努力赶上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才能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与此相对应,对相关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该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因此,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虽然是一个新专业,但其社会需求十分强烈,需求量极大,其专业发展前景极好。

北京是全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中心,吸纳了全国各类人才在此就业,并且具有极大的流动性。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结构的转变,其中涉及到各类人口的就业问题、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贫困人口和老龄化等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会更加突出,对相关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需求会更大。因此,仅仅从北京的经济发展情况看,对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的人才都呈现出较大的需求,有较好的专业发展前景。

2.劳动社会保障专业人才需求岗位

市场对劳动社会保障专业人才需求更多的是熟知国家和地区劳动法律法规制度,掌握具体劳动保障领域相关业务流程,能适应新劳动人事管理形式的不断变化,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北京市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更多的呈现社会化的态势,对劳动社会保障专业人才需求的岗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劳动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相关岗位。随着各企事业单位用工社会化和合同化的深入,职工的养老、医疗、工伤等普遍转向社会统筹管理。劳动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承担这一重要的工作。其中涉及到的业务包括“五险”业务办理,如养老金的缴付与发放、工伤和医疗的支付等,随着社会保障系统的完善和网络衔接的普及,还会涉及到劳动社会保障政策咨询,医疗费用实时结算等。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相关岗位。目前社会就业形式多样,人员流动性很大,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在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重,导致企业同劳动者在雇佣过程中产生的纠纷日渐增多。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经济平稳发展,这是劳动社会保障领域另一个重要的工作。此类岗位涉及的有:劳动争议仲裁书记员、劳动争议仲裁员等。

(3)企业劳动人事部门相关岗位。在我国,由于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利益保护的倾向性,以及地方劳动法规的许多细节规定,企业在人员雇佣方面要特别注意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以及员工关系调解问题。此类岗位融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律事务以及劳动争议调解的主要工作内容,目的是强化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协调企业用工矛盾,提高企业竞争力。

(4)社区劳动保障管理岗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强,我国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重点转移,其中之一便是社会保障的社区化,并由此带来社区劳动保障管理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依托区县就业服务机构和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负责实施本区范围内的业务管理和指导服务。各街道(乡镇)创建就业与社会保障—体化服务网点,立足社区,集岗位开发、职业指导、就业培训、特困群体安置、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功能为一体,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岗位包括:社区就业服务,包括职业推荐、职业指导、下岗人员社区管理、失业人员开业创业指导、外劳力管理等方面,劳动保障信息化管理,使居民在社区内即可获得所需的劳动保障信息。劳动保障法律,为居民提高劳动法律咨询以及劳动争议调解员、仲裁员等。

3.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

根据以上不同岗位的情况,要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所需的人才必须是具备两方面高素质的人才。即扎实的综合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这两方面要求是相符相承、互为基础、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两类素质。只有具备扎实的综合业务素质,才能有能力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在工作岗位中随着工作的发展而发展-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保证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愿意尽心尽力的提供优质的服务,避免人为的差错。而具备扎实的综合业务素质可以使毕业生依靠自身的能力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从具体业务活动来讲,以上相关岗位的人才必须具备下面三方面的能力。

(1)业务办理能力

包括:熟练应用社会保险软件从社保中心角度处理各项保险业务的处理能力,从企业角度办理各项保险、管理人员劳动合同的能力,独立分析各种劳动纠纷并合理处理纠纷的能力,具备

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要求的基本工作能力,如招聘、培训计划的制定、职位说明书的编制等。

(2)沟通能力

指面对不同组织、个体和各种事件时交流信息、处理各种矛盾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书面报告、组织协调等。

(3)学习能力

指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能利用所学知识和自身的能力快速收集资料进行分析、汇总、找到问题解决方案并提高自身认识水平的能力。包括: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总结判断等。

二、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现有实训课程的问题

结合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目前现有的实训课程,以及实训课程教学运行情况,我们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可以对其他高职专业在实训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反思。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现有实训课程有沟通技能训练、劳动争议处理实务、社会保险业务训练、劳动争议仲裁模拟等,在实际授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训课程难于脱离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

实训课程应该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技能上的进一步深入训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设计以及亲身经历的实践能力。由于在理论课程的学习阶段不能及时进行训练,加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经常出现在实训课堂上重复大量理论课堂上学过的内容,实训课大多数时间变成了理论教学。另外,学生习惯于被动的听课,在实训课堂上也习惯于教师讲,而自己懒得动手、动脑。在教师布置训练的项目后,学生不能按时完成项目训练,教师不得不把项目训练从“做”变成了“讲”和“演示”。最终实训课程又和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一样了。

2.实训课程设计不完善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系统而又扎实的实训课程设计与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从实践看,日前劳动社会保障专业实训课程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实训内容仍然不足,无论是所占课时,还是设计的课程种类都不能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第二,各项实训课程在各学年的分布不尽合理,同理论课程的匹配有待调整。第三,实训设计中对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协调能力等职业素质的培养体现不足,也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

3.实训课程缺乏系统的教材

由于实训课程基本上是教师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就业可能的工作岗位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授课中不如理论课程那么成熟和完善,所参考的仅仅是备课的讲义和教案,缺乏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教材。因此,很难使实训课程发挥应有的作用。应该说,每一个高职学校,每一个高职专业的实训课程都是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不应该也不可能从社会其他地方找到合适的教材,只能是在学校的鼓励下,由教师将多年的实训课授课经验总结编成系统的教材。这需要相应的机制来促成。

4.实训课程的效果不佳

虽然不同专业根据高职理念开设各类实训课,但从实际运行效果看并不好。各实训课最终的结果没有达到设计的预期,原因是多方面的。工科院校实训大多在仿真车间进行,车间里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机器设备,实训道具真实可感,学生面对的就是将来职业岗位所要面对的环境和设备。作为文科院校,实训课培养的技能大多不具体,更多的是一种综合_生的能力,为学生设立的公司、市场情境更多虚拟性,软件因素多于硬件,其间的业务往来和工作流程大多数情况下排除了不可知因素的突变性。学生在实训课上参与热情不高,对于实训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自身能力提高的期待不强烈,往往是任务布置之后,在实训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冷场,出现教师“点将”、讲评时间多于学生“表演”时间的本末倒置现象。实训前预定的目标和计划难以按照预想完成,实训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三、构建以满足就业需求为目的的实训课程体系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人才需求分析是实训课程设计的前提,构建以满足就业需求为目的的实训课程体系必须充分结合工作过程对岗位技能的需要,同时也要兼顾对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根据对劳动保障专业相关岗位技能需要的分析,该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应由以下几个层次构成。

1.培养学生基础技能的训练课

基础技能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是胜任任何工作都需要的技能,也往往是高职院校最容易忽略的一部分。许多专业过于强调对学生专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但最基本的技能在学生毕业时却成了木桶的最短板,遏制了学生的发展。基础技能包括计算机操作能力,如对三大办公软件的熟练应用,写作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办公设备的使用能力等等。目前在劳动保障专业通过理论与实践课的形式有所设置,但还不全面。

2.针对具体岗位技能训练的实训课

在劳动保障专业这一类实训课中,既有针对不同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训练课程,如针对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业务办理技能所开设的“社会保险软件业务处理”课程,针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书记员岗位所开设的“劳动争议处理实务”课程,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课程,针对社区劳动保障管理岗位的“劳动争议处理模拟”课程等等。另外还有针对众多岗位所需的共通能力的训练课程,如“沟通技能训练”,“人民调节”,“面试技巧”等。当然,现在劳动保障专业所开设的岗位技能训练课程还难于覆盖市场需要的各项技能要求,也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继续探索和改正。

3.培养综合素质的训练课程

培养综合素质的训练课程在目前的劳动保障专业中暂时设置不足,需要加以完善。主要包括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训练、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训练、自我组织能力训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等等。对于该类实训课,需要设计内容丰富、具有挑战性、以完成任务为导向的模式。

4.高仿真的实地训练课程

该部分课程在劳动保障专业实训中应该说最重要,因为高仿真的实地训练课程基本上是学生就业岗位的实地演练,是学生就业的前奏。这需要同用人单位建立互助双赢的实习实训基地来保证该类课程的实施,需要聘请用人单位行业导师对学生进行辅导训练。训练的内容应该就是学生就业岗位的真实工作内容,不过比实际工作更集中。在这类课程中,学生的所作所为同前面几类课程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真实的反馈,由现实结果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考评,而不是教师的主管考评。

四、实训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实训课程的现状及以满足就业需求为目的的要求,高职院校实训课程开发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1.注意实训课程同其他理论课程的关系

实训课程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其他理论课程不是平行关系,而是贯穿于理论课程之间。在实施中要把能力要素分解到各实践环节中去并循序渐进,以形成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职业技能,使技能考核与社会接轨。通过理论与实践、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实践作风,形成初步的技能和创新能力。

2.实训课程的设计要坚持目标性原则

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坚持系统性原则,使体系内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和协调统一。坚持课程化原则,将实践教学的各种环节以课程形式进行组织、实施和管理。坚持开放性原则,增强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坚持全程评价原则,对学生的整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考评、控制和反馈。

3.整体提高实训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

实训课要围绕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大实训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实训课程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要从学院层面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三层次、四系列”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三层次”指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五系列”指实训、高仿真实践、见习实习、顶岗实习系列实践活动。

4.实训课程设计要充分体现系统性

实训课程设计既要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系统性,又要注意实训课程之间的系统性,使实训课程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相互呼应,即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在遵循实践知识技能逻辑顺序的基础上,剔除不同实训课程中重复、陈旧内容,适当减少验证性实训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内容的比例,同时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科学研究成果,开发新的实训教学内容。

总之,对于—个专业的实训课程开发设计不仅需要随时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还需要同行业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实训课程体系的完善从学生角度来讲是对学生能力的完善,使学生从理论课程的认知达到真正的学习,即由于实践产生的经验所导致的持续行为改变。

参考文献:

[1]叶立群,纪芝信,汤海涛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刘占文,温景文: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述职报告 第5篇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2005年度述职述廉报告

按照《××县干部述职述廉制度》要求,根据上级安排,现就2005年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述职述廉如下:

一、2005年工作回顾

2005年是我县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强力推进“三化”建设的关键年,我局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坚持“三个代表”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市人事人才、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安排部署,深化人事改革,优化人才结构,大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巩固“两个确保”,认真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加大劳动执法监督和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开创我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全面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深化改革,努力实现了人事人才工作新突破。

1、进一步健全公务员制度。坚持“凡进必考”原则,积极探索招录的公正性和科学性。认真组织实施各项招录工作。公正地完成了21名新录公务员,6名事业人员的报名、资审、考试、考察、录用。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调配干部,规范干部程序,杜绝违章和“暗箱操作”。加强干部队伍的考核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我局配合县纪委监察、组织、编办、财政,开展在编不在岗清理,共抽查10个单位。做到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并严格兑现考核结果。认真开展干部培训,任职培训,不合格和不称职人员离岗培训工作,同时,严格执行政策,对达到辞退条件的人员坚决予以辞退,全年共培训470人,其中不合格和不称职65人,辞退和开除不合格不称职人员34人。

2、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管理新体制。事业单位是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地方,搞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关系重大,我县成立了“事改”领导小组,我局严格按照“事改”精神,积极宣传政策,作好过细调研,全面开展“事改”工作,多次召开会议全面安排,下发了《××县“事改”方案》、《专业技术人员聘用管理办法》、《竞争上岗细则》、《新增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全面贯彻落实以聘用制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重点的基本用人制度,重点抓好科学设岗、公开聘用、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严格考核等环节,规范聘用程序,强化奖励机制,推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全县“事改”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可望十一月底全面完成。

3、深化工资改革,认真做好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晋升工资福利,审批10924人左右年终奖,办理两年考核升资3080人,五年考核职称和“三优”晋升级别工资326人,职称升资324人;严格按规定办理死亡安葬费、一次性抚恤67人;审批发放岗位补贴在职人员9791人,离退休3128人。同时,争取多种形式,结合“事改”工作,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教育部门按照“三治一管理”目标,打破现行工资分配制度,将财政工资分为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浮动工资直接与考评挂钩,卫生部门实行效益工资制,将财政工资以外部分称之为效益工资,并与月考评挂钩;从而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打破平均主义,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重业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4、认真贯彻执行市发3号《关于进一步用好和引进人才的意见》和县委政府《提高人才队伍相关待遇的实施办法》的通知,积极探索科技人才的考核和管理办法,引导和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创办、颁办、协办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兑现发放高级人才津贴67人,高知边补571人(其中中级职称边补553人,学士学位边补18人),共计现金40余万元。全县职称管理进一步得以规范,实现计算机管理专业技术人员7571人,开展了40多个单位312人的资格证三年一审工作,办理资格证520人,向上级推荐评审中高级职称200多人,开展了初岗评审工作。结合“事改”加强职称结构比例管理,推进评聘分离,实行单位自主聘任目标。

5、高度重视军转干的安置和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政策。安置军转干2人,积极争取中央转移资金157万元,县级财政资金6万余元,彻底解决62名困难企业军转干的工资和其它费用列入县级财政预算问题。开展节假日军转干慰问,得到了各级好评,为全县社会稳定工作作出应有努力。

(二)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新突破。

就业是民生之本。再就业工作是劳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重点是抓好中央、省、市精神落实。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切实转变下岗失业人员的择业观念,使“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深入人心。二是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把培训和再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全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981人,占任务107%。三是积极实施再就业援助行动,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通过公开招聘等形式安置89名“4050”人员。四是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信息反馈作用,组织劳务输出1820人,其中完成“阳光工程”1400名。

(三)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实现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新突破。

劳动保障监察是劳动保障工作重要环节,也是完成各项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手段。全年开展专项检查(包括职业病检查)7次,特别是非法使用童工和对劳动力市场的清理整顿。配合社保参与稽核72户,协助征收250多万元社保资金。办理劳动合同鉴证6568人,严肃查处各类违反《劳动法》案件49件。为民工追收拖欠工资25万元。

认真开展劳动争议仲裁,不断改进和完善仲裁办法。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仲裁庭建设取得较好进展。共受理仲裁案件68件,审结劳动争议案件50件,其余18件正在处理过程中,开展集体协商审批工资2户。

认真宣传《劳动法》和其它法律法规,印发劳动法律法规书3000多本,组织企业法人培训5期500余人开展街头宣传40余次,得到企业和干部职工的好评。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险征缴新突破。

1、认真组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基金征缴,增强基金支撑力。加大征收力度,严格缴费申报制度、稽核制度,完成基金入库2663万元(其中养老保险1710万元,失业保险165万元,医疗保险788万元)。同时,把扩面增收作为工作重点,积极组织各类企业和城镇自由职业、个体工商户扩面参保,共扩面(净)865人。加大追缴历年欠费力度,完成清欠30万元(其中养老保险15万元,失业保险15万元)。

2、严格执行基金发放政策,严把“出口”关,保护了参保人的合法权益。做到该享受的发放好,不该享受的控制好,防止资金流失,全年基金支出2064.2万元(其中养老保险社会发放2119人1233万元,生活费、安葬费、一次性补助134万元,发放失业保险120人次1.2万元;,医疗保险支出696万元(其中大病95万元,基本医疗197万元,个人帐户330万元,公务员补充支出74万元)。

3、严肃查处违反社会保险规定的人和事,维护社会保险工作秩序,查处医患联合编保1例。

(五)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实现服务工作新突破。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管理事”的约束机制,不断推进我局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基本做到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越位”;该做的事做好,不“缺位”。

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形成了一批风风火火干事业、兢兢业业谋进步的好干部。在关键时候,不论是份内份外,不计个人得失,不惜牺牲休息时间,团结一心完成局领导班子交给的任务,切实改变了机关衙门作风,一支清政廉洁、勤政为民、作风正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素质的人社保队伍,正细雨润无声地形成,不断树立起人劳社保干部新形象。

(六)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觉悟,为全局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做到诚恳守信为人,清清白白做事,认真落实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组织学习“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不断树立全局干部职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地位观、利益观、权利观,不断加强道德建设和廉政修养。领导班子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各股室重大事项提交领导班子决策,减少损失。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制度,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诫勉谈话,确保全局干部职工时刻不忘廉洁自律。

我本人也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没有在任何部门、企业报销开支,没有利用职务之便违反人事管理规定为亲朋好友谋取好处,也没有违反劳动法规谋取私利,在人员安置、调配、退休以及社保方面,没有给工作人员打招呼,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没有收受礼品礼金,本人及家庭成员没有参加“×××”邪教组织。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股室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工作主动,思路清晰,富有创造性,预见性,任务完成好。有的开拓进取精神不强,工作按步就班,见子打子,被动接受任务,时间观念不强,有时工作一拖再拖。

2、有的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没有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甚至连自已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都不很清楚,碌碌无为,得过且过,执行规章制度不力,工作没有任何起色。

3、工作前移管理不够,存在死角死面,客观上提供了思想不健康人员钻空子机会。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全局干部职工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规章制度,把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3、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挖掘潜力,力争各项工作上台阶。

4、充分发扬民主,加强班子团结,发挥分管领导作用,平稳推进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向前发展。

文 章来源 莲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述职报告 第6篇

关于2005年全县社会保险工作基本情况和2008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2008年1月6日在县保险委员会成员会议上的讲话

(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

各位领导:

[范文搜网-http://]现在,由我代表县社会保险委员会作2005年全县社会保障工作基本情况及2008年社会保险工作思路的报告,并请在座的各位领导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2005年全县社会保险工基本情况

2005年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衔接好“十一五”发展承前启后的一年。一年来,我县保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在全县各有关部门、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按照年初的部署安排,突出重难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结合点,以点带面,全面作好了各项工作。

(一)、团结拼搏,奋力开拓,各项目标任务取得新成绩。

1、全县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工作成果得到巩固和完善。全年共为2470名(净增参保人员201人)参保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2301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养老金实收2357万元,当年结余-64万元,累计结余1790万元,基金支付能力达到9.1个月。

2、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稳中求进。全年应拨付机关事业养老金2865万元,实际拨付2865万元,养老金发放率100。不断完善基础管理工作,无挤占、挪用基金现象发生。实际收缴机关事业保险金2717万元,当年结余—204万元,累计结余1070万元。对参险单位的缴费基数核定、缴费情况、养老金发放情况等进行了书面稽核,稽核面达到了100,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作目标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年底,我县机关事业参保人数已达6934人。比上年净增-18人。

3、工伤保险工作的开展顺利。工伤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职工达到了10175人,完成市年计划的144.5。深入省直单位和企业宣传工伤保险政策,不断提高他们的参险缴费意识,新增1156人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全年共收取工伤保险基金46万元,;全年共支付工伤保险基金21万元;当年结余25万元,累计结余142万元。严格执行《工伤保险业务规程》,不断规范我县的工伤保险业务,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微机管理。对发生工伤事故的参保人发生的药费严格进行审核,层层把关,防止了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工伤基金的正确使用。

4、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年新增参保人数人,完成市计划1,企业参保率达。到10月止,全县参保人数达9025人。全年应征缴失业金万元,实缴231.57万元,完成计划的。比上净增75.41万元,当年结余174.9万元,累计结余752.19万元。应清欠万元,实际完成万元,完成计划的。严把失业金发放关,按照规定共为1570名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基金39.92万元,失业保险金发放率达到了100。

县社会和劳动保障局工作总结 第7篇

县社会和劳动保障局20工作总结

二00六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走在全省前列,力争全市上游”为目标,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解放思想、扎实工作、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职能作用,圆满和超额完成所承担的市达目标和县委县政府各项目标,为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做大做强劳务输出 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为农村劳动力寻找就业门路,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今年,我局始终坚持把劳务输出做为一种产业来经营,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劳务市场,以跳出XX,宣传自我,广交朋友为指导思想,千方百计拓宽用工市场,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在今年“北京―XX劳务协作洽谈会”期间,局主要领导亲自出马,与20家新的用工单位达成了协作关系。8月16、17日,我局组织了“诚信XX―劳务输出协作联谊会”,邀请京津唐等地用工单位领导,游览XX山水风光,共叙合作友谊,共谋发展大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劳务输出工作的知名度。截止10月底,共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年可直接为农民增收2000万元,提前二个月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实现了劳务输出年年创纪录、年年迈大步的奋斗目标。累计输出、当年输出人数均居全市十县区之首。劳务输出工作为农民增加了致富门路,使许多农户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在做好劳务输出的同时,本着为用人单位和务工者双向负责的精神,主动搞好跟踪服务,及时处理伤残死亡事故。今年,共处理死亡事故4起,伤残事故25人次,投入资金20多万元。赢得了用人单位和务工家属的赞誉。在处理XX伤残事故后,村两委及本人家属送来了一面“替民解忧顺民意”的锦旗,并在电视台为我局点播歌曲以表示感谢。劳务输出工作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二、人事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实施人才工程,推进人才兴县战略。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只有充分发挥和利用好人力资源,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我县人才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我局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工程。一是加紧人才引进。今年,我局多次赴XX等地参加省市级的各类人才交流会,为企业招才引凤,共引进企业急需的各类人才112人,其中仅“XX”陶博会上,就为XX集团、科技局、农经局、林业局等单位引进林果、生物等专业人才35人,超额完成市达目标。二是办活人才市场。依托人才交流中心,广泛收集人才供需信息,吸引县内外知名企业参加双向选择活动。无论是星期天、还是节假日,每月10日的人才市场交流日都按时开放。今年累计有125家用人单位到现场进行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100个,参加交流的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达1500人,已洽谈成功走上工作岗位570人。我县人才市场已初具规模,影响逐渐扩大,作用充分显现。三是规范人事代理。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就业的重要渠道,到非公有制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代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我局简化代理手续,规范代理程序,增加代理项目,热情周到服务,深受大中专毕业生的好评,大大地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使代理单位和代理人数都有了一定的增长,今年,新增代理单位4家,人数达140人。

(二)推进乡镇自收自支人员分流安置工作。乡镇自收自支分流安置工作是县乡机构改革中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我们以对党的事业极端负责的态度,高标准、严要求,抽调精兵强将,不休节假日、不分昼夜,全力做好相关工作,代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乡镇自收自支人员分流安置办法》,召开了专门会议,对乡镇自收自支人员进行了严格的聘用考试。利用一周的时间集中人力,深入乡镇指导对聘用人员的民主测评。为加强聘后管理,还出台了《自收自支人员聘用合同管理办法》。7月1日前,全县363名乡镇自收自支人员全部签订了聘用合同,并到岗上班。此项工作的圆满完成,不仅减轻了乡镇财政负担,调动了被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乡镇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而且为今后实行以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累了经验。

(三)加强干部教育。不断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努力实现公务员管理的规范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我局以培训为突破口,认真组织公务员计算机、英语知识的培训工作,将其列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抽调专人进行督导,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 期,培训人数达473人,合格率达90%以上。目前,我县公务员全部经过了培训,都能熟练地掌握现代化的办公和管理技能;对新录用的公务员进行了初任职培训,使他们增强了公仆意识,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同时建立完善了“公务员两证书”制度,经过认真审核,发放公务员证410册和公务员培训证640册。继续教育验证是督促专业技术人员强化学习,更新知识,提高素质的有效措施,我局全年共验证5252本,有力地扩大了继续教育覆盖面,提高了继续教育的质量,推进了我县终身教育进程。

(四)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聘任政策、数额、结果三公开,推进按需设岗、按岗聘任,优胜劣汰的职称改革原则,全年共聘任各级专业技术及职务966人,其中高职117人,中职619人,初职 230人。

(五)股级干部管理更加规范。严格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和试用期制度。一是对各单位出现的股级职位空缺,凡条件成熟的一律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经局长办公会通过后报政府党组会审定。二是集中时间和人力,采取听汇报、民主测评等方法,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全县各单位试用期满的股级干部逐一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正式任命。对工作能力低,群众威信差的股级干部取消任职资格。今年,我局共对51个单位的89名股级干部进行了任命,对两名不符合任职条件的取消了任职资格,对3名因工作失误造成不良影响的股级干部予以降职使用。通过严格考核和管理,保证了股级干部选拔的公正、公开、公平,使股级干部管理更趋规范。

(六)政务公开取得可喜成绩

今年,我局把强化硬件建设和规范公开内容作为重点来抓,对全县各单位的公开栏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对不合格单位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并投资10万元,在市政广场集中设了26个高标准公开栏,已全部投入使用,既方便了群众监督,又为县城亮化美化增添了一景;规范了公开内容,根据单位职能重新界定了公开范围,并按照固定性事务长期公开,经常性事项定期公开,临时事项随时公开的要求,明确了公开时限。在XX乡召开了政务公开现场会,推广了XX3个乡镇“点题公开”的做法,为推动政务公开纵深发展打下了基础。

(七)扎实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奖惩工作。严格考核程序和方法,认真执行奖励比例,有效地发挥了考核奖惩工作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考核了59个单位的9021名干部职工,其中记二等功28人,记三等功134人,嘉奖947人,不合格3人,不定等次88人。

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点难点工作。为进一步深化医改,我局把扩大参保范围,减轻参保职工医疗负担作为主要内容。一是降低职工住院医疗费自负比例,在合理控制统筹基金支出,确保基金收支平衡的情况下,认真调研,反复测算,通过提高在县外就医报销比例,降低病人在县内七所基层分院住院起付标准等措施,将参保职工住院自负比例控制在31%左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十一个百分点,深受参保职工的欢迎。二是研究谋划企业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办法和下岗失业人员医疗救助办法。借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企业离退休人员经济条件差,居住分散,年龄偏大、体弱多病等特点,研究制定了缴费水平低、保障能力强、便于管理、切实可行的《XX县企业离退休人员大病医疗救助暂行办法》,明确了保障范围、保障标准及管理办法,现已报县委、县政府审批,待批准后从1月1日起启动实施。下岗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医疗救助办法正在积极谋划之中。三是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根据平时检查发现的情况,整理归纳出了一系列比较科学的考核办法,采取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规范定点医院和药店医药行为,其中自费药品签字制度、医保病人入院把关制度等受到市主管部门的好评。同时加大对违规医疗机构处罚力度,今年对XX医院弄虚作假、冒名住院一事,从快从严进行了处罚,扣除了该院的当年保证金,处违规额一倍的罚款,对医院两名副院长延长了试用期,年终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并责令其限期整改。通过严格管理,各定点医疗机构都深刻认识到医疗保险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四是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服务模式,从方便职工就医、维护职工利益的角度出发,于4月份在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医保患者免收住院押金的试点工作,此举在全市乃至全省尚属首例,深受参保职工赞赏,目前试点工作运行良好,正研究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办法,争取早日在全县推广。五是扩大医保覆盖面,加强基金征缴。通过调整和完善政策,增强吸引力,全年新增参保职工3572人,参保职工总数已达14545人,完成市达目标的119%。1―11月份,共收缴医保基金1240万元,支出747万元,做到了基金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盈余。医疗保险改革被县人大称为是“实实在在的改革、卓有成效的改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的改革”。

四、“两个确保”得到有效巩固

由于近几年来企业经济效益处于低谷,加之企业改制、职工买断身份、参保职工逐年减少,导致社会保险费入不敷出,基金缺口逐渐增大,直接威胁着广大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为此,我局站在维护广大离退休人员切身利益的高度,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全力巩固“两个确保”。一是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把4月份做为劳动保障宣传月,在县城中心绿地广场开展大规模的集中宣传和现场咨询活动,大张旗鼓的宣传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现场解答群众提问300多人次,散发宣传单5000多份,通过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社会保险意识。二是主攻社会保险扩面。为遏制参保职工逐年减少的趋势,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努力实现城镇各类企业养老、失业保险全覆盖,我们以个体、私营企业为重点,组建了专门小组,深入到全县17个乡镇,对乡镇企业法人代表进行培训,讲解社会保险知识。局班子成员亲自带队抓大户、攻难户,大打扩面攻坚战,截止到11月底,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935人,完成市达目标的100 %,同时,启动实施了事业单位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新增失业保险参保人员8486人,完成市达目标的136%,为以聘用制为重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三是加大社会保险费清欠力度。以企业改制为契机,要求改制企业按第一顺序清偿往年欠费。到目前,共清理回收历年欠费416万元,完成市达目标的106%。四是严格基金管理,认真执行社会保险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杜绝截留、挤占、挪用现象。做好社会保险待遇申领资格认证工作,6月份对374名享受遗属补助的人员进行了生存认证调查,有效地防止了虚报冒领现象,确保了基金的安全完整。五是开展社会保险审计稽核。为维护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的严肃性,对国有、集体企业的参保人数、缴费申报情况进行了重点稽核,对18家存在瞒报、漏报的企业出具了审计稽核意见,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今年共稽核企业23家,人数6600多人,稽核面达75%,完成市达目标的125%。六是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我县共有6066名离退休人员,每月需发放养老金379万元,在基金缺口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保发放,1―11月份共发放养老金5277万元,做到了一人不漏、一日不拖、一分不欠,保证了广大离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继续实施救助工程。1―11月份共为1485人次的下岗职工发放救助金38.97万元,为129名失业人员发放救济金21.6万元,还对一名有特殊疫病的失业人员予以了医疗救助,确保了这一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充分发挥了社会保险“安全网”“减振器”的作用,今年县人大在对社会保障工作进行审议中,给予了我局“情系民生、履职到位、功不可没”的高度评价。

五、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开创新局面

再就业工作是今年县委、县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倍受社会关注,为此我局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投入大量精力,迎难而上,奋力攻坚,使再就业工作取得实效。一是摸清了底数。利用2个月的时间对全县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全面的掌握了他们的基本情况,按年龄、专业特长、求职意向进行分类汇总,录入微机,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登录平台。二是召开会议,全面部署。今年X月份全国再就业座谈会议后,我局迅速贯彻会议精神,及时筹备召开了一次规模大、规格高的全县再就业工作会议,代县委、县政府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再就业目标责任制,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为完成全年再就业工作任务目标创造了条件。三是按照四统一的要求,组建了就业服务局,并开始着手建设乡镇街道社区平台,为下步再就业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四是发放《再就业优惠证》,按照上级要求,严把三道关口(资格审查关、程序规范关、证件管理关),共发核发《再就业优惠证》387本,占应发证人数的45%。五是加强再就业培训,为增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我局制定了《XX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工作实施意见》,根据市场所需的不同岗位,本着多轨道运行、多元化投资、多家办学机构竞标、多渠道办学原则,举办以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培训班,通过培训使下岗失业人员提高再就业能力,尽快实现再就业。到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500人。六是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了对“4050”和“三类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实施再就业帮扶意见。通过开发社区公共管理和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岗位、开展清退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的腾岗活动和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帮助他们尽早实现再就业。今年共有242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六、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加强

我局是全县综合治理工作成员单位,处于综合治理工作的最前沿,局班子始终紧绷稳定这根弦,全局干部职工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为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一)认真做好信访案件的处理工作。严格落实信访工作五项制度,将每周三定为局领导班子成员信访接待日,专门解决群众来信来访。由于我局工作涉及面较广,信访量在全县信访总量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且多集中在乡镇自收自支人员分流安置、毕业生就业、职工退休、医药费报销、社会保险等方面。面对如此繁重的信访工作任务,我们坚持预事在先,严格执行政策,不回避矛盾,敢于迎难而上,下大决心,花大力气逐一妥善处理。全局上下实行领导包案、归口办理、限期结案的信访责任制,进一步强化信访案件登记、批办、承办、督办诸环节工作,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今年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就达500多人次,我们严格按政策做好说服解释工作,没有一起因我们工作失误而产生不良影响。承办县委、县政府领导批办的信访案件104件,现已全部高质量地办结,结案率达100%,受到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的表扬。

(二)进一步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转业到企业工作的军转干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实际问题,如不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引发一些群体性上访事件,直接威胁社会稳定大局。按照省、市、县各级领导的要求,我局把解决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做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建立了稳控工作责任制,责成企业主管部门领导与本单位军转干部结对子,负责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尤其是在各个敏感时期,昼夜值班,登门做工作,保证了我县军转干部队伍的稳定。截止到目前,共解决拖欠的“三费”累计已达43.12万元。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局还出台了《关于建立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问题长效机制的意见》,为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的工资、养老、医疗提供了保障。为4名到龄的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办理了退休手续。此外,今年还对13名新的军转干部,本着边远地区和荣立二等功优先安置的原则,全部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2名随军家属也得到了妥善安置。由于工作及时到位,今年我县未发生一起企业军转干部进京访或集体访,受到有关领导和上级军转部门的好评,我县再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先进单位。

(三)积极主动参与企业改制。为企业改制提供优质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企业改制中,继续担当主力军,先后参与了晶品链条集团、汉儿庄铁矿、粮食系统等32家企业的改制活动,积极做好职工的经济补偿及欠缴社会保险费核定工作,支持和促进了全县企业改制工作。同时,还彻底完成了本局下属劳服企业改制扫尾工作,通过对矿山机械厂的二次改制,使企业多年来的遗留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四)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严格贯彻《XX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劳动监察程序,提高执法透明度。对全县各类企业厂长(经理)进行了为期7天的劳动法律法规知识轮训,编印了《劳动保障法规汇编》,供用工单位进行学习和参考,有效地提高了用工单位法人的法律意识和广大劳动者的维权意识。逐步推行劳动合同鉴证工作,在滦阳、洒河两个乡镇的企业中开展了试点工作,为今后在全县全面推行劳动合同鉴证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严肃查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在劳动监察案件处理工作中,按照“闻风出动赶赴现场快、调查取证协商快、解决问题平息事态快”的三快要求,及时受理,严格执法,秉公办案,全年共受理劳动违法案件12起,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1万元,收到表扬信一封,锦旗镜匾一块。开展劳动技能鉴定和培训,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了实施意见,采取借水行舟、借梯上楼的方式,借助电大、党校、职校等办学单位的师资力量,拟对13个工种进行培训和鉴定,填补近年来我县职业技能培训的空白。

(五)及时有效地调处劳动争议案件。由于一些企业用工不规范,劳动争议案件日益增多,矛盾复杂而集中,解决难度很大,有些案件处理不及时、不得当,很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为此,我们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急案急办、特案特办”,加快庭审进度,加大庭审力度,做到了定性准确、调处得当,结案及时,努力让争议双方当事人都满意,如上半年XX钢铁集团有几名技术人员因挡不住外面某企业的高薪的诱惑,劳动合同未到期,就私自解除合同接受外单位聘请,给XX的正常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也给其以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受理案件后,我局及时立案调查,利用一周的时间调查走访,经过耐心的调处及说服教育,使这几名技术人员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退掉了聘请,该案的及时调处受到了厂方的赞扬。今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2起,其中调解成功50起,仲裁12起,结案率和成功率均达到了100%。及时地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七、真帮实扶,党建包村扎实有效

今年,我局党建包村是XX村,局班子由一名副局长挂帅,抽调一名中层领导和一名一般干部组成包村工作组,深入到村,倾听群众呼声,谋划发展思路,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受到该村干部群众的好评,文明生态村建设开展的扎实有效。

(一)精心调研,理清发展思路。工作组在掌握了该村基本情况后,与该村干部群众共同制定出一条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载体,以发展传统金铁矿开采业为依托,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果为主线,以爪圃峪生态沟、特色养殖为龙头,以开发旅游资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林、牧、矿、景齐头并进,全面建设小康村的经济发展思路。

(二)清源固本,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工作组和两委班子带领群众重点对河道内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同时对私搭乱建、牲畜放养、乱堆乱放等不良现象进行了治理,共清除各类垃圾200多吨 ,拆除不符合规定的建筑物60余处,使村貌达到了齐、净、美的标准。

(三)求真务实,修建连心路。连接该村与外界的道路未硬化是长久以来阻碍该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广大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彻底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工作组精心测算,周密谋划,为该村投资购买水泥50吨先期运送到村后,又在短短的30天时间,又多方协调为该村筹集水泥560吨,到9月底,这条投资近150多万元,宽5米,长10公里的水泥路已竣工通车,被群众称为“连心路”。

(四)帮资金,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与该村5个较贫困的计划生育模范户签订了长期帮扶协议,制定帮扶措施,尽快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还从机关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挤出500元,帮他们购买化肥、农药等物品,以解燃眉之急。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有效的推动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步伐。

八、行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有声有色

(一)机关行风不断改善

为全面加强以班子为主的干部队伍建设,我局从转变工作作风,为基层、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突破口,多措并举,狠抓行风建设,为做好各项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扎实开展“树、争、促”学教活动,机关干部职工都进行五查五看,全面的查找了问题,分析了原因,并制定了整改措施,使同志们的为民服务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会同组织部在全县机关干部中实施了民心工程,全局机关干部与四个乡镇17个村的43个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并统一组织两次深入农户访贫问苦,为每户都送去了大米50斤和100元慰问金,为机关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使机关干部更加珍重人民给予的权力,珍惜今天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当中;在“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中,从深化认识、解决问题、建章立制入手,切实解决突出问题,真正使“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公道正派理念牢固地树立在干部职工心中。二是抓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行风建设制度。新建立了服务承诺制度、文明办公制度、跟踪督办制度、廉政谈话制度、重点工作全程监督制度,监督评议制度、落实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等六项行风建设制度,用制度规范一班人和全体干部职工的行为。三是扩大监督范围。对干部人事考察考核、技术职称评聘、劳动用工、社会保险、职工退休、再就业等工作标准、程序和时限在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公开向社会作出承诺,接受社会各界的全程监督;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中聘请了10名行风建设监督员,定期召开行风建设监督员座谈会,诚恳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向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发放了征求意见卡100余份,真正使我局各项服务工作置于社会的有效监督之下。四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机关推行首问负责制的基础上,倡导“四个一”(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茶),对群众所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求耐心解答,能马上解决的,在一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一时解决不了的,说明情况;由于受政策法规限制而不能解决的,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稳定群众情绪,防止矛盾激化。五是加强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的调研。确定了乡镇自收自支人员分流安置、如何实现“四个一批”推进再就业工作、企业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办法、如何推进企业改制进程四个调研题目,分别由班子成员牵头成立课题组,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进行了调研,分别拿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推动了重点工作的开展。六是抓党风廉政建设,局班子成员自觉遵守领导干部自身建设“六条规定”和领导班子成员廉政建设“十不准”,严格要求,严于律已,在党纪国法面前不越雷池半步,用良好的形象影响和带动全局干部职工,发挥非权力影响力;严格遵守“诺廉、述廉、评廉、考廉”制度,每位局班子成员都针对自己分管的工作,制定了廉洁自律承诺书,并在办公楼一楼大厅的临时公开栏内进行公示,接受机关干部及服务对象的监督。此外,我局还对近来的机关档案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共清理档案3300多册,并建立了一个标准化的档案室,彻底改变了我局档案存放分散、管理混乱的状况。一年来,全局各项行政审批,如退休、评优、股级干部任免等事项公开透明,杜绝了暗箱操作现象;财务管理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实现了艰苦创业,增收节支,聚财理财,集中财务办大事的目标;机关干部下基层、下企业无吃、拿、卡、要现象。

(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丰富多彩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点多面广,纷繁复杂,任务重、难度大,要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就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有事业心、责任感的高素质队伍。因此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抓紧建设学习型机关,局党委和各支部认真遵守“三会一课”制度,局党委每季召开一次理论中心组学习会,长年坚持每月未周五集中学习制度,用党的理论和先进文化知识武装干部职工头脑,今年3月份起,拿出2个月的双休日时间,对全局五十岁以下的干部职工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大大提高了机关干部职工掌握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操作水平。二是努力建设“团结型”机关,今年“三八”“五一”期间,在机关内部举办了两次文体竞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同志们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团结合作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为全局各项工作的开展营造了一个蓬勃向上的氛围。三是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今年七一,组织全体党员举办了一次“颂歌一曲献给党”歌咏比赛和新党员宣誓活动;11月份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到乐亭李大钊纪念馆参观学习,使大家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在为肾病患者XX捐款活动中,我局动员干部职工仅用一天时间就捐款2390元。通过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许多同志加班加点,甚至带病坚持工作,政治业务素质、工作成效明显提高,为出色完成全年各项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此外,我局还较好地完成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的答复、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离退休审批等工作,工资福利、农保、干部档案管理等工作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00六年我局任务繁重、压力巨大,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全局上下团结一心、艰苦努力、拼搏奋战取得又一辉煌成就的一年,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大力配合,凝聚着全局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回顾一年来的历程,我们感触最深的有以下七点休会:

第一,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谋划全局,是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只有从心系百姓,为民谋利的角度出发,多办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才能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第二,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是开创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新局面的前提。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放在全县经济大发展中去定位,今年我局有三件工作被县委县政府列入为民办的八件实事之中,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有的还成为了各级领导的“第一位工作”、“一把手工程”,才保证了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的部门特色在群众身上得以充分体现。

第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开创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新局面的重要途径。只有解放思想、敞开山门、眼界向外,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才能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活跃全局。

第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是树立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形象的基本原则。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多,条条框框严,涉及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只有依法行政,公平公正,带头增强透明度,才能取信于民。

第五,维护社会稳定,是推进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方针。只有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突出位置,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寻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与社会稳定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合理把握各项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节奏和力度。

第六,毫不放松地加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队伍建设,是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能够经受考验、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锻炼了干部、锻炼队伍,提高了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干部队伍,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述职报告 第8篇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1992年1月, 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后国企改革基本上明确了方向。1992年10月, 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提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 国企劳动保障管理改革的市场化进程开始明显提速。经济要发展, 离不开人才, 人才不流动就是“一潭死水”, 在这种状况下, 出台了《关于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险制度的意见》, 提出了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在企业内部真正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机制。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破“三铁” (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 活动, 让一部分人丢了饭碗, 让一部分人把金饭碗换成了磁饭碗, 改革砸掉了“三铁”, 精简了机构、裁减了多余人员, 也出现了矛盾。据统计到1992年底, 全国进行三项制度改革的企业已达6万多家, 涉及3000多万职工, 占职工总数的30%。此时, 开始有胆子大、头脑活的职工, 辞职“下海”捞“第一桶金”了。1993年11月,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把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提出了改革劳动制度, 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

改革推进的深度有赖于社会保障体系等配套措施的完善, 所以, 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五个组成部分之一, 明确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随后, 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来进行, 重点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 目标是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务院及时修订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 发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进一步扩大了待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提出由企业缴费建立待业保险基金, 用于保障待业职工的基本生活。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离不开人才, 各地对人才的需求也大量增加, 国家鼓励人才流动, 但人才流动打破了当时的就业体制, 可能会提高失业率, 而职工待业 (失业) 保险规定暂时为失业人员提供了保障, 稳定了社会、企业、职工的关系。

1993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公司法》颁布。此后, 国有企业开始了以公司制为重点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随着市场经济发展, 国家政策鼓励人才流动, 且进城打工的农民 (农民工) 也逐步增多, 由此, 因人才流动、打工农民等带来的劳动关系问题, 用国家当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 显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企业劳动关系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出现劳动争议。

二、配合国企改革, 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

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进一步的完善, 由此, 1994年11月中央政府出台了《关于选择一批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方案》。其中, 提到了要改革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制度。1995年开始执行的《劳动法》又明确规定了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 从制度上保证了国有企业的用人自主权。在养老保险方面, 199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 各地方政府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陆续出台, 当时的养老保险简称“城保”, 引入个人缴费机制;建立个人养老保险帐户;改革养老金 (退休金) 计发办法;建立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统一社会保险机构;确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随后,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并在全国试点, 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在医疗保险方面, 1995年, 在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进行试点, 探索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1996年试点扩大到38个城市。在工伤保险方面, 1996年, 原劳动部发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规范了工伤保险的认定条件、待遇标准和管理程序, 建立工伤保险基金。1994年, 原劳动部颁布了《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 对生育保险的实施范围、统筹层次、基金筹集和待遇支付等进行规范。

1997年以来,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改革步伐加快, 国务院于1997年发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统一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998年发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明确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和改革方向;1999年发布了《失业保险条例》, 进一步明确了覆盖范围、筹资办法、缴费比例、享受条件和保障水平。同年, 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进一步规范了城市贫困居民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2003年颁布了 (2004年实施) 《工伤保险条例》, 进一步明确了覆盖范围、筹资办法、缴费比例、享受条件和保障水平。

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随着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 出现了国有职工的大面积下岗, 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成为政府的首要工作。1998年6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要把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作为首要任务。争取用五年时间, 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机制。为配合国企改革, 妥善处理分流下岗人员和保障城镇贫困人员基本生活, 1998年后逐步建立“一个中心、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的政策体系, 40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工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 平稳地退出国有企业, 进入劳动力市场, 未造成大的社会震动, 创造了世界奇迹。同时, 劳动合同制度继续推进, 集体协商机制开始出现, 劳动者和企业的劳动力市场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在此期间,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被提出。

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 探索社会保障制度从单项制度推进向系统建设转变、以覆盖国有企业为主向以覆盖城镇从业人员转变的经验, 3年试点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到2004年底, 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的并以社会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综上所述, 我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实现了从企业保障到社会保障的转变, 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网, 实行了企业职工劳动合同制;创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政策;解决了政府、企业、市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建立多层、多元、多样化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理论。

参考文献

上一篇:考察表主要现实表现下一篇:答谢会主持流程与签约仪式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