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同学之间的作文

2024-06-21

于同学之间的作文(精选10篇)

于同学之间的作文 第1篇

我和孙同是形影不离的好同学,但是在我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儿。

记得星期三第一节下课时,同学们纷纷把作业本交给了小组长,只有孙彤在慢慢的演算。我朝她瞟了一眼,低声说:“活该,谁让你上课做小动作,连题目都没抄到,怎么做?”她转过头来,横脸竖肉的对着我,一下子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抓起我的文具盒就往地下摔,看着被摔得七零八落的文具,我一气之下把她那本新买的日记薄给撕了半本,她看着被撕毁的日记薄,更是暴跳如雷,拿着我的数学作业本从窗口扔到了楼下。就这样,她摔我的文具盒,我撕她的日记薄。我俩像斗架的公鸡,都是脸红脖子粗的,她骂我一句,我骂她一句,满嘴脏话,谁也不让谁。从那件事以后,我们俩一直是桥归桥,路归路,一直不搭界。

事情过后,我的心一直不能安宁,我深深的感觉到是我伤害了她,是我错怪了她,她没能及时交作业,遇到了困难,我应该主动热情帮助她才对,我知错就改。于是,有一天在放学的回家路上,我勇敢热情的朝她笑了笑,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诚恳的说:“上次的事都怨我,对不起,咱们和好吧。”话音刚落下,她就拥抱了我,好像故友相逢格外亲,我们俩又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同学。而且使我真正懂得了友谊的价值。

于同学之间的作文 第2篇

记得在骰子声的.伴随中,中秋节到了,我们几位同学相约在南湖公园度过小学期间最后一个中秋。

走进南湖,绿树红花。中秋的树木更是郁郁葱葱,到处充满了生机。我们几个找了个凉亭,拿起瓷大碗,开始了,个个兴高采烈,人人笑容满面,仿佛自己已经博到了“状元”。奖品是文具类的,各式各样。第一个是雪媛同学,一博,哈!是个“一秀”。到伟鹏同学了,他得意洋洋得说:“你们放心吧,‘状元’肯定属于我的啦!”我才不相信,伟鹏同学一甩,呀!什么都没有,他挠挠头,傻笑起来,这时,我们心里像掉下一块石头似的。我看得出他很伤感,虽然嘴里嘻嘻哈哈的,可并不是发自于内心。不一会,轮到我了,我把骰子弄乱,然后眯着眼睛,用手弄来弄去说:“南无阿弥陀佛”。

这个时候我们都不在乎谁中“状元”,而是沉浸在同学间深深的友情、欢乐之中……博饼结束了,同学们互相赠送着甜甜的月饼,我提议:“小学快毕业了,我们将各自上不同的学校,但我们忘不了六年的同学之情,下个中秋节再见。”同学们各个不约而同地双手赞成,击掌叫好。

存在于自然与设计自然之间的设计 第3篇

1. 设计与生活

人们总是在为自己更换外套, 想要寻求新颖的体验。人们总是希望在生活中添加某种东西, 想要变得更加方便。人们也总是会问这么一句话:“是谁设计了这东西?”也许这就是设计, 不断的被批判不断的被改进抑或是不断的被认可不断的被创新?让我们回过头来翻翻祖先们的历史, 直立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食物, 由此可以看出学会直立行走是被迫的, 为了生活的更好设计出新的获取方式是一切发展的根源。他们永远无法想象最初的简单的自我满足感所带来的一系列的改变, 将拉起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设计转变。

生活的意义在于创造美好的事或物, 而设计的意义在于让生活中的创造更加合理。然而多少繁杂而不实用的设计冲刺着我们的环境, 设计应该是简约的无痕的最舒适的。为了设计而设计出来的物是不自然的, 为了纯粹的自然而放弃的设计是不合乎社会发展的。因而存在于两者之间的设计, 才是最应该把握的。

2. 自然

对于自然, 最简单的理解无外乎在于天然的, 非人为的本然状态, 不做作的事物。人作为自然的产物, 存在也是自然的, 古人不断的对自然进行探究, 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自然, 为自然添加上各种想象的角色。风水的起源来自于战国时期, 指的是山川树木等自然环境, 其核心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利用人与自然存在的某种关联达到天人合一的最自然化的效果, 如果说风水学存在的意义是以人为服务目的, 那么这一文化对于居住环境的设计无疑是最具参考价值的。

人自身的发展是自然而然的, 但当发展出现社会文化意识时, 设计也有意识的成为一种文化方式存在, 社会也成为人造物的工厂进行各种有目的的生产。人造自然的产生也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但绝不可能代替自然, 它永远都是人的附属品。就像阳台上的植物, 为了人自身的赏心悦目而设计出的自然, 失去了人的照料就无法生存一样。

3. 设计, 人为的

设计是我们试图改变现存状态的武器、工具, 设计不单只存在于生活的每个细节, 也在规划整个社会的发展。无数好或不好的设计充斥着我们的社会, 我们的社会在被谁设计?答案也只有人自己本身。任何一个简单的消费行为, 都能表现出人们对设计的需要或是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而最好的设计恰恰也来自于消费的本体人群。每一位消费者都可以是一位设计师, 每一位设计师都应该成为消费者。一个能在真正意义上解决问题的设计是需要换位思考的, 到底什么才是被需要的设计。

4. 设计与自然的关系

(1) 设计来自于自然, 人对自然的改造和适应。

能自然而然融入人们生活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 一个好的设计, 所展现的应该是自然的过程, 它所面对的不应该只是为了刺激消费, 谋求利益化而存在的。所有的设计都应该以尊重自然为前提, 自然的设计是先于一切人工设计存在的。“自然, 通过动态的演化及其连续的、反复实验的过程, 通过淘汰那些不适应特定环境的物种, 建立起了一种基本对话与和谐共存的形式, 这种形式在某种意义上是当今人工世界所远未能及的。”由此可见, 人类世界也可能成为自然演变淘汰过程中的不定性的物种之一, 而我们应该做的, 就是在造物的同时更多的将自然融入其中。顺应自然的发展也在顺应人类自身的发展。

(2) 设计又与自然相对

科技, 人类发展的附属品, 带给我们的还有或是更多的不良反应, 当自动化大机器生产带来的改变笼罩了整个社会, 我们得到的不只是成功的喜悦, 还有各式各样不同程度的污染。甚至是克隆技术的出现, 人类基因转变的研究, 这都逐渐蔓延开来, 侵蚀着自然的事物, 超越着自然的界限, 而我们却也只拥有不停的惶恐不安和无助。“人们的欲求无节制地增长, 自然的报复、无限的刺激给人的精神以无情的攻击, 世界嘈杂不堪。因此, 提倡“好设计便是少设计, 让一切优秀的设计都表现出谨慎、简洁、谦恭、随和、自然和均衡, 这正是所要追求的目标。”

二、设计与自然关系的处理

1. 尊重自然

(1) 自然而然

生态设计, 也称绿色设计或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设计, 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之中, 从而帮助确定设计的决策方向。生态设计要求在产品开发的所有阶段均考虑环境因素, 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终引导产生一个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系统。这一理念, 不应该只存在于建筑设计中, 而要渗透到生活的细节中。

人们总是在追求贴近自然, 在为社会发展的设计中也体现出想要和自然尽力融为一体。设计自然的出现, 来源于我们追求的是自然而舒适的生活, 为自然而舒适的生活设计, 是为拥有像自然环境或是仿生自然的设计而设计。

设计的境界在于设计的自然性, 苏州园林的设计构造, 利用四季变化来安排园林植物栽种的方位, 形成春夏秋冬四季贯穿的景色。以“瘦、皱、漏、透”的天然太湖石堆叠的假山, 借助河流的自然走向, “积水弥数亩”的水面, 扩大了空间, 形成空灵的视觉感官。整个园林中最经典的设计莫过于各式各样形态多变的花窗, 园林的景色匠心独运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 这种以最少最简单的设计框画出最自然的美景。还有什么能比以自然作为装饰画呈现出来更让人赏心悦目呢?

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单纯的为利益而做的设计, 更多的添加了对生活的情趣, 对自然的充分利用, 把生活融入自然之中, 把设计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更多形式变化的美感和生活情趣。

(2) 不要让设计成为生活的伪装

快速发展的今天, 设计的商业化充斥着每一个角落。“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的基本危机表现为虚无主义、技术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 这也必然影响到当代的设计活动。”以破坏环境的昂贵作为代价所换来的产品, 它的持久性承受性又有多少?它们成为垃圾又迫使新的垃圾诞生。为了吸引消费, 通过更多只存在于对外表形式改变的设计出现, 而那些极具功能性的设计却还在像蜗牛般缓慢的前行。正如一个杯子, 它的功能是作为一个容器装水, 为什么还需要披上那么多繁杂的外表?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花哨的外表吗?我们专注的不应该是那些真正有利于发展的设计吗?——按需设计、残疾人设计, 关注老年人的设计还有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如何更自然地融入大自然的设计。那些存在于浮夸外表下的细致才是实实在在需要被设计的。

结语

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创新结合

——以盐城水街为例

常鹤岭戴春宁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0)

摘要:城市景观作为城市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创造既有地域文化特色, 符合生态要求, 又能激发城市活力的景观空间, 本文以盐城水街为例阐述景观设计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付诸于“人性化设计”的基本实践中, 体现创新与人文关怀。

关键词:景观设计;地域文化;创新

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 是人类的栖居地, 是人造的工艺品, 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 它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人们对城市景观休闲空间的品味要求不断提高。如何美化人们的生活空间, 使人身心愉悦的健康生活, 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创造既有地域文化特色, 符合生态要求, 又能激发城市活力的景观空间, 这成为研究的重点。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付诸于“人性化设计”的基本实践中。

一、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

城市景观设计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是对土地的分析, 规划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帮助我们解决工业文明带来的人与土地不和谐关系, 作为城市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景观设计是扎根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 是地区和时代的产物。它受到本土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和时代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又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 地形条件等相关自然因素的制约。

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在中国城市化快速的进程中, 我国的城市景观设计由于对西方欧式景观设计理念的盲目崇拜和对区域文化的漠视, 导致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忽视当地地理文化特性。人们对景观的设计大多停留在外在形式模仿阶段, 西方的环境设施开始渗入我们的生活, 与所处环境明显形成形态和精神的分离。地域文化的破碎与断裂使我们精神困惑, 周遭事物变得越来越陌

麦哈马·甘地曾说过:我们必须是变化……让我们从改变我们的意识开始吧。的确, 社会文化背景是影响人们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如, “长期以来, 美国设计的高标准便是简洁。上层人士的家具、服装都很简洁, 他们认为, 装饰似乎是不必要的。但下层贫民的观点正好相反, 他们很喜欢装饰, 他们觉得“优秀设计”的严谨风格太不近人情, 而希望用表面装饰来掩盖结构的粗陋和材料的低廉。同样理由, 一些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稳固的人们, 希望产品有较大的体积, 以此来向别人显示自己的殷实感。”

虽然, 我们不能拿美国设计背后的文化来代表一切, 虽然这里说的只是家具服饰这些片面的材料,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设计是简单实用并且方便生活的。我们有太多的需要去学习, 文化带给我们的是更好的去理解事和物, 更好的去体会生活, 更好的引导我们创造合乎自然发展的人造物。

简亦有道, 此“亦”非“也”, 是为“更”。人生的过程是精简历练自己的过程;设计也如此, 简单的设计呈现设计本质。如今我们应该更多地对自己的创造行为负起责来。

生, 越来越难于融入公众的生活, 设施面貌千篇一律, 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色。人们在改造自然中, 破坏了城市环境资源, 城市景观区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程式化, 使城市形象的个性化正在消亡。

因此, 在城市景观的设计规划过程, 要因地制宜, 结合当地自然人文特色, 创新设计形式, 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城市文化的独特性。

下面, 笔者以盐城水街景观设计为例研究阐明。本项目对城市环境设施设计在挖掘城市文化精神方面研究, 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二、盐城水街概况

盐城地处水乡, 水是这座城市的最重要的血脉, 据考证, 早在100多年前, 盐城就有水街这个地名了。因为水, 当年的盐城故亦称“瓢城”。水多的结果便是桥多, 历史上的盐城, 因为桥多, 河多, 曾经被称作“百河之城”。旧时的盐城, 可以说是百河交错, 水系密集, 百米之内, 三步两桥。水街上富商云集, 店铺林立。1959年, 盐城第一次的城市扩建填平了老城河, 拓宽东西大街, 先后填塞了20多条河流, 26座古桥被废除, 而其中大半都为明清古桥。如今, 随着城市的拆迁, 很多古桥古井都没有了。新建的水街以古代盐城水街为范本, 我们似乎又见到了那些已经消失了的古桥的踪影, 见到了那些散落于历史风尘中的明珠。

水街项目占地200多亩, 位于串场河东侧, 由世纪大道向北至东进路, 沿开放大道西侧规划建设, 建筑面积2.96万平方米, 地处盐城市南部新城区, 也是行政中心区以及未来的文化核心区。盐城产海盐, 自汉代以来就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辉煌时期曾经占到全国财政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新水街为海盐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场地条件, 将市区境内的串场河, 打造成绿色的河、文化的河、繁华的河、欢乐的河, 以彰显“水绿盐城、湿地之都”的优美环境。

参考文献

[1].《仿生学:设计中的自然开发》卡尔梅洛.迪巴尔托洛, Domus, 中文版2000 (1)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年

[2].百度百科——引自苏州园林.

[3].《当代设计批判》.

[4].《少设计便是好设计》迪特.拉姆斯, 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 (下)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8月.

[5].百度百科——生态设计.

[6].《设计与消费者——对“优秀设计”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 (下)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8月.

[7].《极少主义与禅宗》, D.斯科特,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

[8].《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约翰.沙克拉, 纽约, T&H出版公司, 1988年.

[9].《设计的责任—更少, 但更好 (少而精) 》迪特.拉姆特, 清华国际设计管理论坛专家论文集, 2002年.

[10].《建筑艺术与室内设计》卡尔梅格.迪巴尔托洛,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年.

[11].《设计能力与设计意识》约翰.莫里森、约翰.崔佛, 台北, 六合出版社, 2002年.

于点线之间探寻作文构思之路 第4篇

【关键词】记叙文 作文构思 主线 切入点 基本点 触发点

新课标对初中生作文的要求是:能文通字顺地叙述一件或几件事情,合理地安排好文章结构。这里的结构其实就是属于构思的范畴。但实际情形是,学生作文时普遍缺乏构思,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条理不清。有的学生作文素材相当丰富,但凌乱不堪,可谓“东一榔头西一棒”。二、轻重不分。将好几件事情堆砌到一起,没有主次的区别,这样的作文重点就不突出。三、主题不明。文章没有一个具体的主题,纯粹是为了写事而写事,让人读后没有感触。

初中生作文中的构思缺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探索实践的“点线构思法”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尝试。

一、“点线构思法”的概念厘定

首先,“点线构思法”是一种方法的建构与运用。也就是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一种方法论的指导,让他们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建立作文构思的模式。只有先对作文进行构思,做到心中有数,表现什么、有什么可写、如何写,这些都必须先有一个印象,形成这个印象的过程其实就是构思的过程,而构思法就是告诉学生如何进行构思的途径。

其次,“点线构思法”的核心是“点线”。这里所谓的“点”是学生作文的切入点、基本点、触发点;“线”则是指记叙文中的时间线或者是情感线。“点线构思法”就是,作文时抓住一条叙述的线索,突出文章的切入点,夯实文章的基本点,点亮文章的触发点。一篇好的记叙文,需要一个让人惊奇的开头,这就是切入点;做好了开头,只是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在文中,因此我们还要把握住基本点;至于触发点,也就是能表达中心、触动读者情感的部分。

二、“点线构思法”的实施路径

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呢?

1.根据作文要求定主线。

拿到一个作文题,首先要引导学生看它的要求,然后根据要求去揣摩其主题,这个主题的确定就是主线的依据。也就是说,只有这个主题确定了,我们才可以指导学生依据主题定主线。下面以笔者在主题作文“梦”的训练中的做法为例进行分析。

这是一个多立意的主题作文,它可以有很多种主题方向。我们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找的那个主题方向,可以是对未来的憧憬,可以是对梦的追忆。如果是对未来的憧憬,那写作的主线就应该是思想情感的变化,这条线的确定就让作文变得相对自由一点;如果主题是对梦的追忆,那写作的主线可能就应该是时间线了,也就是说,它要有一个事件的先后安排。

定下了主线,再围绕主线找材料,似乎就要简单得多,另外,有了这条主线,学生的思路就不至于混乱而写出前后颠倒、语无伦次的作文了。

2.沿着主线选择基本点。

初中记叙文大概可以分为写人和记事两大类,但不管是哪一类都离不开事件的充实与体现。如果把一篇优美的作文比作一串项链的话,那事件就是构成项链的珍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也一样,如果没有素材,再好的主题立意都是空话,但作文又不是所有的素材都能用、都可以用的,这就是选材了。因为作文篇幅的限制,我们不可能不加限制地运用材料,而是要选择对主题立意有用的材料。上面所说的基本点就是指选择后的材料。

在基本点选择确定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必须紧扣主题,即尽可能选择反映主题、能让主题得到升华的事例。如上面所说的作文训练中,有一名学生确立的题目为“心若在,梦就在”。剖析后得出“只要我们心中装着梦想,就一定可以实现它”的主题,那他在选择基本点的时候就必须抓住“心中有梦”和“梦想成真”这八个字,经过寻找,他找到了很多自己为梦想而拼搏的事件,如:拼命练习舞蹈、舞蹈表演成功等等,这就符合了紧扣主题的原则。但如果就用这些例子来写,似乎特别平淡。所以,我们还要告诉他第二个原则,那就是沿着主线找反例。这里还是要先确定主线——时间,很显然,梦想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他所选的事例也的确有时间的先后,因此,笔者就让他沿着文中的时间线找与成功相反的例子,经过调整,他又找到了“蹩脚的男子舞蹈”和“不敢再提舞蹈”两件不成功的例子,然后整理形成一条线上的几个基本点:①由舞蹈梦而引起的疯狂练舞;②第一次蹩脚的男子舞蹈而引发尴尬;③不敢再提舞蹈;④终于不甘心而偷着练舞;⑤最后时刻的成功与感慨。有了这五个基本点,整篇作文的框架也就出来了。

基本点是作文叙事的基础,只要选好了基本点,就等于打开了作文的话匣子,作文当然也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3.基本点中挖掘触发点。

选出了基本点,打开了作文的话匣子,并不等于就能写好作文,因为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有详有略、错落有致的,如果不辨轻重地将所有事件都记述出来,那恐怕就变成了流水账。应如何安排作文的详略呢?笔者认为要抓住基本点,在基本点中挖掘触发点。

所谓触发点,就是最能表现文章主题或最能打动人的事例。在基本点的所有事例中,肯定有一两个事例是可以打动人或者最能打动人的,那就是触发点。在上述作文训练中,学生找到了五个基本点,我们可以从中选出一两个触发点,如:终于不甘心而偷着练舞、最后时刻的成功与感慨等。挖出触发点后,作文也就有了详略的安排,对于触发点,我们必须细致地描写,小到一次眸动、一个屈指……总之要抓住一切能反映主题的内容。笔者在对上述学生的指导中引导他细致地刻画了“不甘心而偷着练舞”时的心理,放大了“最后时刻的成功与感慨”中的面部表情,这些细致的描述真切地反映了一个追求梦想的男孩内心的渴望和成功时的激动与自豪。这就是找到触发点的结果,就是触发点在作文中的神奇力量。

4.联系整体确定切入点。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开头的重要性。那么,开头在“点线构思法”当中是如何体现的呢?笔者认为:联系文章整体确定切入点,这里的切入点就是开头。前面说过,好文章需要波澜起伏,这种波澜如果在开头就有的话,可能会引起读者非常强烈的好奇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那么什么样的切入点才能使文章一开头就风生水起、波澜万千呢?笔者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让他们根据文情、文势,尝试运用诸如倒叙法、悬念法、直述画面法等方法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比如在上述作文中,有学生采用了倒叙法,由最后时刻的成功写起,使文章前后绾合,引人入胜。

当然,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可能会出现不少关于一线三点的变量,还需要我们对此作出恰当的修正。

笔者相信:作文构思有主线穿引,把握住切入点、基本点和触发点,学生的作文一定可以越写越好。■

【参考文献】

[1]郑礼立.浅谈吕叔湘的作文教学观[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1).

[2]贺晋平.中学生作文现状及对策浅谈[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2).

[3]肖川.教育的情趣与艺术[M].长沙:岳麓书社,2008.

于同学之间的作文 第5篇

一天,我看见赵小红从图书馆借了一本柯南的漫画书,心想:柯南是我最喜爱的卡通明星,不访趁赵小红不注意,拿来看看。中午休息时间到了,我趁赵小红出去玩的时候,把那本柯南书拿到我的座位上看了起来。

正在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嚓”地一声,书被撕破了,这可怎么办呀?我吓得不知所措。对了,把书放回去!反正赵小红又不知道是我撕破的。可是,妈妈教我从小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这样偷偷地把书放回去,不就等于撒谎了吗?怎么办呢?思前想后,我最终因为赵小红责备,还是硬着头皮把书偷偷地放回了原处。

赵小红回来一看,“哎呀,是谁撕了我的书?这可是从图书馆里借来的呀!”赵小红说完,大滴的眼泪就流了下来,同学们都去安慰赵小红,并且都说不是自己撕的。我也在那儿假惺惺地说:“不是我撕的。”赵小红听了,也就相信了。

赵小红拿着撕破的书向图书馆走去,我也悄悄跟去了。我总是有点担心。

赵小红走进图书馆,我却犹豫了,不敢进去,于是就悄悄地躲在图书馆的大门外。

“你怎么把书撕成这个样子?要赔钱的!”老师严肃地批评赵小红,赵小红伤心地说:“不是我撕的,呜——呜——”看到她那样伤心,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此时耳边又想起妈妈的话,“做人一定要诚实。”于是我勇敢地跨进图书馆,向她们坦白了事情的真相。令我感到惊奇的是,老师和赵小红不仅没有责备我,还表扬了我是一个敢于承认错误的人。

同学之间的关爱作文 第6篇

记得那天下午,正是饭堂人山人海的“高峰期”。我刚拿到饭,准备进班时,旁边的同学不小心一挤,我便摔倒在地,碗里的饭“扑”的一声全倒在了地上。我坐在地上,眼睁睁地看着地上的饭菜,眼里的泪水忍不住跑出来,我极力忍住,但还是“哇”地一声哭了出来。饭堂那么多人,顾忌今天中午的伙食是没着落了,想到这,我哭得更凶了。

周围的同学一下子全部涌了过来,一眨眼我的四周就像:围满了一只只小蜜蜂似的,我的耳边充满了嗡嗡的讨论声。我心想:在这里干坐着哭也不是办法,还是赶快收拾好赶紧睡午觉吧。

我刚要起身,令我惊讶的事发生了——同学们把我扶起来,然后把地上的饭菜处理干净,这一系列的事干完了之后,更让我意料之外的事情再次出现在我眼前:其中一个同学把我的碗放在我手上,全班同学一个接着一个过来,他们手里都拿着自己的饭菜和勺子,不停地往我碗里装饭和菜。不一会儿,我碗里的饭菜一下子堆成了小山,大家对我说:“下次再摔,大家可就不给你了啊。”我用力地点点头,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感觉上语气不是特别好,但我心里却是很暖。

同学之间的关爱作文 第7篇

有一天,天气晴朗,我满心欢喜地回到学校。因为星期一,一周新的开始,我的心情特别好。升国旗仪式开始了,我像以往一样精神抖擞地,但到了李主任在国旗下讲话的时侯,突然,我的视线变得模模糊糊,耳朵里听不见任何声音,头仿佛天旋地转,我知道自己出来问题,十分不适。紧接着,我的脚软了,转身趴到梁全身上,我想,她应该受了不少惊吓吧!可是我没有办法。

同学们看到我这样,连忙把王老师叫来。我闭着眼睛,皱着眉,虽然我没有睁开眼,但我感受到,大家用关心的目光看着我。王老师把我搂得紧紧地,一边说:“怎么样?你的嘴脸都苍白了,现在觉得怎么样?我勉强笑了笑说:“比刚才好多了!现在觉得哪里不舒服?”王老师亲切地问。“肚子”我用细微的声音回到。王老师问我是否需要去厕所,我摇了摇头……我们到了办公室,王老师把我带到邓老师的座位上,紧张地为我拿水,抹油……

罗老师回来了,看见王老师的表情,就连忙走过来,说:“梓晴,怎么样啦?我笑了笑,说:“晕!”罗老师连忙拿麦片给我吃,让我补充糖分。我回到班里,罗老师还扶着我来问:“好点了吗?”我笑嘻嘻地回到:“好点啦!”

沈从文:游走于城乡之间的边城人 第8篇

一.生来就不是“乡下人”, 也不甘心做“乡下人”

在自传的开头“我所生长的地方”一节中说得很清楚:“我就生长到这样一个小城里, 将近十五岁时方离开。出门两年半回过那小城一次以后, 直到现在为止, 那城门我还不再进去过。但地方我是熟习的。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 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2]文中反复地提到“小城”一词, 可见沈从文从来就不认为他生活的地方是“乡下”, 从“我的家庭”一节中, 也可以看出, 沈从文的家庭在当时虽然已经家道中落, 但在当地却绝非“乡下人”, 至于沈从文在“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了一本大书”“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所作的描述, 历来被作为沈从文是“乡下人”的证据, 其实从沈从文“六岁时我已单独上了私塾”、“离开私塾转入新式小学”、“民三左右地方新式小学成立, 民四我进了新式小学”的记述看, 沈从文最多不过是一个接触过“乡下”的少爷。沈从文曾经在“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一节中记述过逃学偷人船划的玩童经历:“……‘少爷, 够了, 请你上岸!’”[3]从文中“乡下人”、“少爷”的称谓中, 不难发现沈从文不但不是“乡下人”, 甚至认为对方才是“乡下人”, 而在“乡下人”的眼中, 沈从文则是“城里人”。

可见, 如果以《从文自传》中对“玩童”经历的回顾与留恋, 来判断沈从文的“乡下人”身份多少有断章取义之嫌。

二.想做“城里人”却做不了“城里人”

1922年, 沈从文离开湘西, 只身来到北京, 但城里的“人生学习”显然没有沈从文想像的“似乎应当有意思些”, 他在《从现实学习》 一文中谈到当时的生活状况非常的艰苦, 他所居住的公寓都是湿霉霉的, 经常两三天不吃东西, 他在北京的日子, 非常人能够忍耐, 而且无人问津。但即使这样, 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从中不难看出他对“城里”的现实生活的幻灭, 但反过来看却可以看出沈从文渴望成为“城里人”的执着。

1925年3月20日, 在沈从文成为生活中的“城里人”也失去希望的时候, 《晨报副刊》 发表了沈从文的散文《市集》, 1928年, 胡适聘用沈从文到上海中国公学任教, 1930年到武汉大学任教, 1931年, 杨振声聘沈从文到青岛大学任教, 以上诸人都是新月社的重要人物, 可以这样说, 新月派再次点燃了沈从文成为“城里人”的希望。

新月派是一个以英美留学生为主体的文人小圈子, 更是津津乐道于精英教育, 但他们和沈从文这种“土鳖”有着文化基因上的天壤之别。在武汉大学期间, 胡适、陈西滢曾鼓励沈从文学习英文, 但是学了一个月, 沈从文发现“我连二十六个字母也背不清”。这决定了沈从文是青岛大学新月派中的一个另类, 自然而然会被新月派排斥在圈子之外。

虽然没有资料直接证明青岛大学新月派对沈从文的排斥, 但正是由于这“隔着一层”, 使沈从文“城里人”从精神上产生了一种隔阂、疏离。早在武汉大学期间, 沈从文就曾写信给他大哥:“我还是要坚持写作, 我的文章是谁也打不倒的, 在任何情况下, 一定还可以望它价值提起来”。[4]而在青岛大学期间, 这种“隔着一层”显然进一步恶化, 证据就是沈从文发表了《八骏图》, 该小说就直接以青岛大学若干教授为生活原型, 在沈从文的描述中, 这些“骏”外表“老诚”“庄严”, 满口的“道德名分”, 却一肚子男盗女娼。1935年12 月, 他在自存本《八骏图》的文后作了如下强硬的题识, 这种题识无疑更能说明沈从文内心的真实想法:“当时为学生举例作的。发表后使得教授们大不高兴。本来不是为他们高兴写作的, 所以只有让他们不高兴。事实上倒是把几位绅士画出来了。完全正确而生动的画出到纸上了。”[5]1935年12月10日, 沈从文又在天津《大公报·文艺》发表了《八骏图》题记, 对所谓“城里人”的精英作了如下描述:“大多数人都十分懒惰, 拘谨, 小气, 又全都是营养不足, 睡眠不足, 生殖力不足:这种人数目既多, 自然而然会产生一个观念, 就是不大追问一件事情的是非好坏, ‘自己不作算聪明, 别人作来却嘲笑’的观念。这种观念普遍存在, 适用到一切人事上, 同时还适用到文学上。这观念反映社会与民族的堕落。憎恶这种近于被阉割过的寺宦观念, 应当是每个有血性的青年人的感觉。”[6]

事实上, 即使沈从文的“八骏”和梁实秋的“八仙”不能一一对应, 但将青岛大学的新月派精英显然进行了对号入座, 结果是沈从文无法再与这些教授共事而离开青岛大学。实事求是的讲, 新月派诸人并非真如沈从文描述的那样不堪, 沈从文之所以会对“城里人”由向往转而对立, 原因也许如孔庆东在 《试谈沈从文的自卑情结》一文中所作出的分析, 沈从文在面对“城里人”的时候, 始终无法摆脱“乡下人”的自卑情绪。苏育生在《胡适与沈从文》中提到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先后给胡适写了两封信。“前一封说, 为了不给学校‘弄笑话’, 先可使用一学期。他讲课恐只能给学生以‘兴趣’, 不能给‘多少知识’, ‘钱不妨小点’。如果将来认为他‘无用’时, 即使解聘‘也不甚紧’。后一信写在讲课之后, 说他对讲课实在‘对付不好’, 不知道哪些是对同学‘有用的话’, 以至‘很感不安’”1928年任教上海中国公学, 1930年任教武汉大学, 1931年作者青岛大学的经历, 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沈从文对“城里人”由自卑到不满再到对抗的心路历程。

三.从对“城里人”的自卑到对“乡下人”的自傲

沈从文借 《边城》 表达了对“乡下人”的情感:“对于农人与兵士, 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 这点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 随处都可以看出。我从不隐讳这点感情。我生长于作品中所写到的那类小乡城。”相反的, 对于“城里人”却强硬的宣称:“我这本书只预备给一些‘本身已离开了学校, 或始终就无从接近学校, 还认识些中国文字, 置身于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以及说谎造谣消息所达不到的那种职务上, 在那个社会里生活, 而且极关心全个民族在空间与时间下所有的好处与坏处 ’的人去看。”[7]简而言之, 《边城》这部书“城里人”是看不懂的, 而作者并不打算对此作出改变。

在《习作选集代序》一文中笔锋直指代表“城里人”精英的报刊、出版社编辑或评论家, 这篇文章的火药味更浓, 基本上可视之为沈从文以“乡下人”身份向“城里人”的宣战。文章一开头, 他就用讥讽的口气表明了双方的不可调和: 花费你们许多宝贵的时间, 我心里真难受接着, 沈从文又一再重申了这种不可调和, “不过我虽然写了许多东西, 我猜想你们从这儿得不到什么好处。“你们喜欢什么, 了解什么, 切盼什么, 我一时尚注意不到。”

更值得注意的是, 沈从文在文中对“乡下人”和“城里人”作了水火不容的对比:“我实在是个乡下人, 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 也不在自贬, 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老的性情, 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 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 顽固, 爱土地, 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他对一切事照例十分认真, 似乎太认真了, 这认真处某一时就不免成为‘傻头傻脑’。这乡下人又因为从小飘江湖, 各自奔跑, 挨饿, 受寒, 身体发育受了障碍, 另外却发育了想象, 而且储蓄了一点点人生经验。”即使乡下人来到城里, 这种矛盾也是不可调和的:“即或这个人已经来到大都市中……自然的, 表面生活我们已经差不多完全一样了。可是试提出一两个抽象的名词说说, 即如‘道德’或‘爱情’吧, 分别就见出来了。我既仿佛生命里注定要拿一支笔弄饭吃, 这枝笔又侧重在写小说, 写小说又不可免得在故事里对‘道德’, ‘爱情’, 以及‘人生’这类名词有所表示, 这件事就显然划分了你我的界限。请你试从我的作品里找出两个短篇对照看看, 从《柏子》同《八骏图》看看, 就可明白对于道德的态度, 城市与乡村的好恶, 知识分子与抹布阶级的爱憎, 一个乡下人之所以为乡下人, 如何显明具体反映在作品里。”[8]以上引文与其说是“城里人”对乡下人的排斥, 不如说是沈从文干脆把自己放在了“城里人”的对立面。沈从文对“乡下人”的认同甚至自诩, 并非愿意做一个“乡下人”, 而仅仅是以此作为对“城里人”的逆反, 简言之, 就是由对“城里人”的自卑转而为对“乡下人”的自傲。

四.无“乡”可返的“返乡”

沈从文曾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表达过“返乡”的思想, 但事实上, 他只在1934年1月初因母亲病重回湘西探过一次亲, 很明显, 这次“返乡”并非出于自觉自愿。虽然沈从文多次提及湘西受到现代文明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似乎不能“返乡”的原因在于“乡”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乡”。其实, 更深层次的原因正如沈从文在《水云》中与自己的灵魂进行的虚拟对话:“你口口声声说是一个乡下人, 却从不用乡下人的坦白来说明友谊, 却装作绅士。然而在另外一方面, 你可能又完全如一个乡下人。”对于这种灵魂的拷问, 沈从文也只能选择“沉默”。可见, 沈从文的不能“返乡”, 根本原因和他当初离开湘西的原因居然在本质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当初离开湘西是因为不甘做一个“乡下人”, 后来的不能返乡, 是由于不愿做一个“城里人”。沈从文之所以不能实现“返乡”, 因为沈从文从来就不是一个他所自诩的“乡下人”。

沈从文从一开始就不愿作一个“乡下人”, 而是渴望做一个“城里人”, 甚至对“乡下人”充满了一种厌恶, 这是他离开湘西最直接的动因, 但沈从文又不为“城里人”所接纳, 这使沈从文由自卑进而产生逆反, 自诩“乡下人”来对抗“城里人”正是这种逆反的表现, 沈从文作品中, 以《八骏图》为代表的“城市系列”和以《边城》为代表的“湘西系列”都是这种心态的文学呈现, 这种心态也注定了沈从文只能是一个游走于城乡之间的“边城人”。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作品的核心, 沈从文研究的意义都是建立在对“边城”的不同阐释上, 抛开文化意义上的有意拔高, 从沈从文自身的经历和真实心态着眼, “边城”就是“城边”, 沈从文既不是“乡下人”, 也做不了“城里人”, 而只是一个游走于城乡之间的边城人, 这种边缘人的心态其实才是沈从文研究中所谓城乡对立, 或在更高层面上的传统与现代对立的真正出发点。

关键词:边城,沈从文,乡下人

参考文献

[1]郭沫若.《斥反动文艺》, 《大众文艺丛刊》第1辑《文艺的新方向》, 1948年3月1日

[2][3][5][6][7]沈从文.《从文自传》, 第6页, 第28页, 第231页, 第253页, 第251页,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8年

[4]刘超.《讲台上的民国》第216页,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年

同学之间的爆笑糗事 第9篇

一个同学在学校的公共浴池洗澡,水进了眼里,想要冲洗,正好水龙头下面都有人。

他一着急,便对旁边的人说:“同学,我脑袋进水了,快让我先冲一下!”

让个座

某日,几个同学在校外喝醉了,乘公交回学校,刚好遇见一个老太太独自坐公交车,一个同学忙扶她上车,一进车门该同学便高声喊道:“快快,讲道德的快给这位大姨让个座!”

好久没人反应,该同学睁开醉眼一看,原来是空车!

女主角

上课时间,宿室里的兄弟们逃课正围在电脑前看电影,正在播放女主角脸部特写时,一个哥们儿突然跳起来神色慌张地大喊:“我妈!我妈!我妈!”

然后,他把播放器给关了,哥几个瞬间石化,转眼一看,原来他妈正好给他来电话,他怕他妈知道他逃课……

鼻子塞了

一天,某老师在传授自己的亲身体会和经验:“同学们,一旦你感冒鼻子塞了,有个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左边的鼻子塞了,请你向右侧睡觉,右边的鼻子塞了向左侧睡觉,这样你的鼻塞就会好起来了。”

忽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问道:“老师,你有两个鼻子吗?”

喝多了

晚上,一群同学在学样外面烧烤摊喝酒,喝着喝着,一个同学要去上厕所,他便跑到不远处的一棵小树边上解决,完事后却怎么也走不了了,就在那儿睡着了。哥几个要走了,发现少一个人,便找了起来,结果在小树边找到了。哇,原来他用皮带把自已与小树绑一块儿啦!

一错再错

一女同学去校园里一个自己不太熟悉的老楼里上厕所,因为着急,没仔细看就进去了。这时,一个男生正蹲在里面,看女同学进来赶忙提裤子,该女同学赶忙说声“对不起”就出来了。

该女同学走了三五步看见了另一个门,心想这个是女厕了吧,进去一看,原来是刚才那个厕所的另一个门,那个男生还蹲在里面,他看见这个女生进去,他大惊失色,愤怒又恐惧地站起来大喊:“你是谁!你要干什么?”

该女同学一口气跑回宿舍……

写同学之间的作文 第10篇

因为我这个星期的表现很好,妈妈奖励给我一把三十厘米长的透明塑料直尺。我兴高采烈地把尺子带到教室里。同学们都夸我的尺子漂亮。我听了,心里乐开了花。我随手把尺子放在课桌上,然后就去检查作业了。等我回到座位上一看,尺子竟然不见了!我惊慌失措,到处寻找。几乎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我想:要是尺子丢了,我该怎么向妈妈交代呀?我越想越害怕。忽然,我想到我的好朋友 ——蔡红。于是,我问:“蔡,你看见我那把透明的新尺子没有?”蔡红说:“没有呀!我没看见。”我说:“那你就帮我找一找吧!”“可以。”于是,我和蔡红一起“翻箱倒柜”。但是找了很久,仍旧一无所获,我沮丧极了。这时,蔡说:“要不要下午我带一把一模一样的尺子来给你?”我说:“谢谢!但我更喜欢我自己的尺子。”就在这时,我发现蔡的眼神里不是着急,而是幸灾乐祸。我立即觉察到,可能是蔡拿了我的尺子。趁她做操的时候,我打开她的书包,我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我这是迫不得已。忽然,我看到我的尺子安静地躺在她的书包里。做完操,我生气地对蔡说:“你为什么拿我的尺子?”但蔡仍然说:“我没有。”我边说边拿出尺子,“我的尺子就在你的书包里找到的!”但她却厌恶地说:“你干吗翻我的书包?”我一时语塞。但我立即说:“我的尺子是你拿的,就是你的不对!”她哼了一声,扭头走了。我心里发誓:以后我再也不和蔡玩了!

从那以后,我和蔡的关系日渐疏远,我也经常和她唱反调。唉,如果她认错了,我就和她和好。现在,我也在寻找机会和她和好,我期盼着有一天和她重新做好朋友。

宽容

去年的一天,我跟丁芷晴吵架,并不是因为她考试得了高分,我嫉妒她。

那一天上午做眼操,是丁芷晴当值日班长。忽然,一个东西掉到了我的眼睛里了,我不由自主地去揉眼睛,恰好被丁芷晴看见了,就说:“黄艺妍,你没有认真做眼操!”说着,就把我的名字记在了本子上。我觉得很委屈,就对她说:“是一个东西掉进了我„„”丁芷晴才不听我这一派“胡言乱语”,马上说到:“做眼操不许讲话!”我想:哼!考了高分,有什么了不起?当值日班长就那么神气、霸道。

到了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我还气呼呼地说:“我下次也要记她的名字。”妈妈听了很生气,说:“好朋友之间要宽宏大量,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打击报复、斤斤计较。”

后来,我很快就忘记了这件事,又跟丁芷晴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都是我不好

这件事是在几年以前的事了,但令我终生难忘。因为事情的发生都是因为我不好。

那天,我带着悠悠球去陈家志家玩,玩了一下午,我的坏习惯又来了——我把悠悠球忘在了陈家志家。当我想起时,已经天黑了,我就想明天再去拿吧,于是我便刷牙洗脸上床睡觉了。第二天,我去他家取,不料,他竟然给我的是一个没有用的悠悠球壳!那可是我最心爱的玩具啊!我当时就火冒三丈,想骂他。可是他妈妈在那里,我又不敢,只好温和地对他说:“我们一起来找吧。”可他却满不在乎地说:“不,又不是我,是我弟弟干的”。我当时真的很生气,但是为了悠悠球,我豁出去了,用哀求的语气说:“求你了,就一起找吧!”他同意了,但是没找着。

第三天中午,放学的路上,我越想越生气,和陈家志一路上吵回来,都快绝交了。他妈妈为了不破坏我俩之间的友情,给了我5元钱,让我去买。回到家,爸爸让我把钱还给他,并向他认错。钱是还了,但他还在生我的气,不肯接受我的道歉,我难过地回家了。

咳,都是我不好!

同学之间 说到同学之间,曾经发生过许许多多酸甜苦辣的事儿。但让我最最感动的,那就是前不久的一件小事了。

那一天,我们正在订《学习报》。我可想订了!可惜的是我竟然忘带钱了!这下可怎么办呢?我急得额头上冒出了一大颗一大颗的汗珠。

这时,晶晶从我身边走过,看到了我的样子,关切地问“芳芳,你怎么啦?”我那个时候真的快要哭了,沮丧地说:“我没有带钱,订不了报纸了。”“我还以为是什么呢!”她大方地拿出二十八元钱,“给,这是一份《学习报》的钱。拿着吧!”“可是……你怎么办?”我的声音越来越轻了。“没关系,没关系!”晶晶满不在乎地说。“那我明天一定还你。”我擦了擦汗珠,高兴地笑了一下。

那虽然只是一件小小的事儿,但却藏着一份无比珍贵的宝贝,那就是同学之间浓浓的、纯真的、无穷无尽的友谊。

同学之间

三年的学习生活,我和班里的同学走过了陌生到熟习,又从相处中产生友谊的过程。今天我就说说我和李梓奕同学之间相处的一些事情。

我和李梓奕从一年级到现在一直是同班同学。他在班里各方面都很优秀,很值得我学习。他为人诚实善良,乐于助人,常常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我在学习上就得过他的多次帮助。

我记得有一次,正在课间里作数学卷子,有些地方我就是绞尽脑汁也不会做,急得直挠头。他过来说:“我帮你看看吧”,他接过卷子思考了一下说:“你可以把这道题分解开来做,然后再这样做”,当时我并没有理解他的方法。他就不厌其烦的耐心教我,直到我明白为止。像李梓奕这样乐于助人的例子还有很多呢!

在班里的同学中,我很敬重李梓奕为人,他不工于心计,善良纯朴。他不花言巧语,诚实可靠。李梓奕平时尊师重友,很善待自已的同学和帮助同学。能在他的帮助下,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在各方面前进一大步的。

同学之间 今天阳光灿烂,我们正在操场上上体育课,课目是要比赛跑步,我们站在起跑线上等待着老师发号命令,突然间,老师说:“预备!跑!”我们立即像发出去的箭的一样冲出了起跑线,我跑呀跑呀,突然不小心踩到了一块香蕉皮摔了一下,双手像打败仗的士兵趴在地上,说时快就快,手掌流出了鲜红的血液。脑子里想:这下完了。小刚看见了,放慢了脚步快速走过来,把我扶起来,小心地把我的双手放到他的肩膀上,坚难地站起来,刚走了一步又重重的摔了一跤。我轻声地对着他的说:“算了吧,你不用管我,就让我躺在这儿吧!”。小刚坚定的说:“不行,我们是同学,我一定要把你背到医务室。”他又再一次的把我背起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把我背到了医务室,他轻轻的敲开医务室的门,一五一十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医务老师听,医务老师给我做了包扎。医务老师夸奖小刚做得很对,是个好孩子。小刚红着脸笑着说:“同学之间,这点小事是应该的。”这次小刚也没有得到比赛的名次,我很内疚。

上一篇:职业生涯湖北图书馆下一篇:拒绝检查治疗同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