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专业工学结合(交替)指导书

2024-05-19

建筑工程专业工学结合(交替)指导书(精选9篇)

建筑工程专业工学结合(交替)指导书 第1篇

建筑工程专业工学结合(交替)指导书

一、工学结合目的与要求

工学交替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把课堂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工程专业推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初步提出企业、学院、学生三赢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它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学生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的一次预演。

工学交替学生是以技术人员助手的身份参加建筑工程建造的现场施工和管理工作,在工学结合前已学完所有基础理论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85%以上;在工学结合中应深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认真工学结合,获取直接知识,巩固所学理论,完成工学结合指导人员(现场工程师或技术人员)所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培养和锻炼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要求为:

1、通过工学结合了解建筑构造、结构体系及特点;了解某些新建筑、新结构、新施工工艺、新材料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等。丰富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

2、通过工学交替,使学生对典型建筑工程的单位或分部工程的结构构造、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管理等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了解拟定典型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控制施工进度计划的方法。

3、通过现场工学结合了解建筑业企业的组织机构及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对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成,施工成本的控制,生产要素的管理有所了解。

4、参加实际生产工作,灵活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习广大工人和现场技术人员的优秀品质,树立刻苦钻研科学技术为祖国现代化多作贡献的思想。学习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有所了解。了解现行的国家有关工程质量检验和管理的标准。

二、工学结合内容

1、看懂工学结合工程对象的建筑、结构施工图;

了解工程的性质、规模、生产工艺过程、建筑构造与结构体系、地基与基础特点等,提出个人对设计图纸的见解。

2、参加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工作(完成下列的1~2项); ①参与拟定施工方案(土方工程和基础工程施工方法、主要承重结构施工方法、屋面工程以及施工技术措施等),并独立完成部分工作。当已有施工方案时,可通过熟悉方案并结合现场实践提出个人见解。

②参与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或施工平面图,当已有此两种资料时,可通过了解编制方法、执行情况和现场管理等提出个人见解。

③完成单项作业设计工作(模板配板设计、土方工程施工设计、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大型设备基础施工设计、构件预制与安装工程施工设计及装修工程施工设计等)。

④参加或熟悉施工预算的编制。⑤参加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拟定。

3、学习1~2个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方法、操作要点、主要机具设备及用途、质量要求以及本人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设想等;

4、了解施工单位的组织管理系统、各部门的职能和相互关系,了解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成,了解各级技术人员的职责与业务范围;

5、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现代施工管理方法等的应用,了解施工与管理的新规范;

6、参与现场组织的图纸会审、技术交流、学术讨论会、工作例会、技术革新、现场的质量检查与安全管理等;

7、了解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各方(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的职责;

8、了解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三、工学结合程序与工学结合指导

工学交替的组织形式主要采取集中性工学结合。在工学结合前,学院和系部负责对工学结合学生进行工学结合动员。工学结合过程随具体工程而定,时间为2个月。

集中性工学结合:由学院组织工学结合工作,委派带队教师带领工学结合学生在事先联系好的建筑单位,学生服从分配,积极主动的到所派遣工地进行工学结合,到工地后应尽快地了解所在工学结合单位的组织结构及工程情况,主动找工学结合指导人员联系,服从指导人员的安排,为圆满地完成工学结合任务而努力工作。

工学结合学生都要以基层技术人员助手的身份参与现场施工和管理工作,协作技术人员做好日常的技术与管理工作,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与技术人员、工人师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互相经常交流思想,虚心学习,工作上积极主动配合,尊重工学结合指导人员的指导和安排。只有虚心工学结合、踏实肯干、遵守纪律、才会站稳脚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圆满地完成工学交替任务,否则,则一事无成。工学结合学生一进入工学结合工地,要对整个工程及工地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抓紧时间看懂工程的建筑、结构施工图,了解工程的类型、结构形式、工程的规模、生产工艺过程、建筑构造与结构体系、地基与基础的特点等,了解工程的进度情况、技术力量的配备及工人的素质,了解目前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准备采取的方案措施。通过看施工图,现场调查,与工人及技术人员交谈等方式,对工程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即知道工程已完成了哪些任务,还有哪些任务要完成,你自己准备去参加哪些工作。

四、劳动、安全、法制、纪律教育

安全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学结合准备工作,安全问题是工学结合中要注意的首要问题,学院和施工单位本着对工学结合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作好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使工学结合学生在工地上作到“三不伤害”(即工学结合中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同时自己不被别人伤害),这对于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现正常工学交替至关重要。

学生到达施工工学结合单位后,必须接受三级教育,才能允许进入工作岗位。三级教育的三个级别分别是:

1、公司(工程公司、工程处)级教育 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是:

(1)本企业的生产、工作性质,本单位的危险场所以及注意事项。(2)安全生产法规及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3)本企业容易发生的事故及典型事故案例的原因、后果。

2、项目经理部(工程队)级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包括:

(1)施工生产工艺、机电设施的性能、防范知识与注意事项。(2)本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及人员分工情况。(3)劳动保护法规、安全守则、劳动纪律。

3、班组长及兼职安全员对学生进行上岗安全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

(1)施工作业的特点、生产任务及作业环境与内容。

(2)本队的危险作业单位、作业岗位以及各岗位的注意事项。(3)班组人员分工情况、相互联系以及各自应负的岗位责任。

(4)生产中常用的机具、电器设备的性能、安全防护装置的作用和维护使用常识。

(5)常见事故预防及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事故报告程序等。(6)岗位操作规程、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职工守则、小组公约、劳动纪律。(7)作业环境卫生与文明生产。(8)个人防护用品的保管和使用。

岗位教育一般可采用座谈会或个别谈话的形式,以及结合现场实物进行。工学结合学生应对自己即将进入的岗位和从事的作业,在安全上有一个基本的感性认识,为进入生产岗位接受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在工地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后,学生应接受各级教育单位进行的考试和考评。在施工工学结合中将参与或接触到一些特种工种作业的学生,还应接受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国家规定:电气、焊接、起重、压力容器、车辆驾驶、爆破、瓦斯检验等几种作业为特种作业。因为在这些作业的过程中,潜伏着比其他作业更大的危险性和危害性,一旦操作失误,容易导致重大的死亡事故,因此,对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需要进行特殊的、严格的安全技术培训。

建筑工程专业工学交替纪律:

1、严格遵守国家法令。遵守学院及工学结合所在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

2、工学结合学生要服从现场工学结合指导人员和教师的指导,虚心学习,积极工作,有意见时通过组织向工学结合单位或职业学院提出。

3、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一般不得请假,特殊原因需要请假一日以内者由工学结合指导人员和领队教师批准,两天及两天以上者报职业学院主管领导批准。

4、学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到达工学结合地点,工学结合结束后立即返校,不得擅自去它处游玩,不准以探亲或办事为由延误工学结合时间,违犯者以旷课论,严重者取消工学结合资格。

5、工学结合学生逐日写工学结合日记,指导教师不定期检查,凡工学结合中有突出收获和体会者可提前写出工学结合报告。

6、进入施工工地必须带安全帽,随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7、遵守工学结合单位的作息时间制度,关心集体,搞好环境卫生。

8、工学结合结束时按规定时间交出工学结合报告,供指导教师确定工学结合成绩之用,不得拖延。

9、工学结合小组要定期开会,交流经验,并适时向领导反映意见和要求。

五、工学结合日记和工学结合报告的内容要求

工学结合日记和工学结合报告是评定工学结合成绩的重要依据。工学结合日记是积累工学结合收获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必须要逐日认真 写好工学结合日记,根据自己的工学结合内容,用文字、图表等简明地进行记述工学结合中的所见所闻和心得体会,现场测绘草图,按比例表达实物形象;如结构布置、新结构特点、新材料特性、新施工方法及其技术经济效果、劳动力组织及工作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布置、项目经理部的组织机构及职能、工程参观、工作例会、专题报告、现场教学、施工操作要领、工学结合工程对象的进度、技术调查及工学结合中的收获与体会等亦应及时写入工学结合日记中,为写工学结合报告积累素材。

工学结合结束时学生应按工学结合指导书的要求,根据工学结合日记中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及时写出工学结合报告。工学结合报告能反映出学生对工学结合内容理解的深度,也能反映出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工学结合报告应图文并茂,总字数不宜少于3000字。工学结合报告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1、工学结合安排、工学结合工程概况,工程造价、主要工种工程的工程量及施工方法、施工单位的管理机构和组织系统等;

2、将整个工学结合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房屋和构筑物的定位放线和控制标高工作,校核施工图及放样工作,交工验收或质量检查工作等。简述各工种工程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方案,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方法。施工场地的平面布置,劳动组织、各项技术措施等。谈谈这次工学结合对你在思想上和业务上的帮助,以及体会和收获;

3、以一次参观、工作例会、专题报告、现场教学、施工操作要领、新技术调查或工程简介为对象,全面地、系统地归纳总结,写出通过该项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4、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对工程技术和现场管理提出的建议,采纳情况;

5、对学校安排的工学结合提出的建议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6、在施工现场自己完成的有关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管理、施工预算方面的方案、图纸和计算书等(此项用复印件附在工学结合报告中);

7、有关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专题调研报告。

六、参考书与资料

1、已学过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教材;

2、建筑施工手册编写组编.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3、张应立主编.混凝土全过程质量管理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版;

4、工学结合工程项目的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 指导书或其他技术和管理资料。

七、考核内容和方式

建筑工程专业工学结合考核有两种方式:

1、工地工学结合指导人员评语

工学结合结束后,工地工学结合指导人根据学生在施工现场工学结合时理论联系实际情况、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实际表现、工作态度、遵守纪律与规章制度的情况、工学交替的态度和完成的工作量以及在工学交替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在工学结合成绩表中写出评语,评语要求实事求是和一分为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亦要指出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加盖公章后由学生带回学校,学生返校后连同考勤表、工学结合日记和工学结合报告一并交系部或教研室。工地指导人员评语是学院指导教师对工学结合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2、学院工学结合指导教师对工学结合成绩的评定

学院工学结合指导教师依据工地工学结合指导人评语、工学结合日记、工学结合报告、工学结合出勤表等情况,确定最终工学结合成绩,工学结合成绩按五级分评定(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八、工学结合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工学结合学生应注意事项

1、认真阅读工学交替指导书,依据工学结合指导书的内容,明确工学交替任务。

2、工学结合期间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保密工作,成为精神文明的模范。

3、工学结合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每个学生的工学结合态度,学生应在短时间内与自己的工学结合指导人员建立起较好的师生关系,工作中要积极主动,遵守纪律,服从工学结合指导人员的工作安排,对重大问题应事先向工学结合指导人员反映,共同协商解决,学生不得擅自处理。

4、工学结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要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师傅学习。

5、要参加具体工作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6、遵守工学结合单位的工作和生活制度,不得无故缺勤、迟到早退,工学结合期间一般不准请假,特殊情况要取得工学结合指导人员和学校的同意。在工学结合未结束前,不得提前离开工学结合单位,更不得擅自离开工地外出游山玩水,在工学结合期间不得安排与工学结合无关的参观,否则严重处理。

7、遵守国家法律,尊重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尊重工地工程技术人员和工 人师傅。

8、生活上要艰苦朴素,不得有任何特殊,要珍惜粮食、工具和材料等,要爱护公物,坚持原则,不准搞不正之风。

(二)、指导教师及现场工学结合指导人员应注意的问题

对集中性工学结合形式的指导教师,要事先认真做好工学结合安排,在业务上不能局限于原教研室的业务范围,应从专业培养目标上解决学生在工学结合中提出的问题,对学生在工学结合的思想和方法上给予指导。

建筑工程专业工学结合(交替)指导书 第2篇

我系09级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24名学生于2011年6月12日来到XXX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工学交替”实习。工学交替,是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个必修的教学环节,是每一位学生都要需要认真完成的学习任务。也是企业选拔、考察人才的一种方法和形式。每一个人都应该从就业的高度来对待它。

XXX公司是中国机械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100强企业,是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是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全、质量最优的精密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化基地,是国家二级计量单位,是国内知名塑料电工机械专业制造厂家。经过近50年的发展,企业目前拥有国内一流的滚动元件的生产、检测装备,产品的综合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规模、生产品种和质量水平稳居国内同行业之首,被中国机电日报誉为“中国滚动元件之王”。

学生为期一个月的工学交替,由于时间较短,主要是认知性和实践性的实习,分布在品管部、丝杆车间、导轨车间、综合车间。涉及的主要岗位是检测检验及其相关岗位,主要有原材料质量检验、外购外协件质量检验、导轨检查等。

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公司不可能让实习一个月在校生真正顶上工人的生产岗位,而是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每一位学生都配有师傅,在实习过程中,有问题可以随时向师傅请教和询问。学生在车间能通过专业相关的基础性工作的学习专业知识和锻炼专业技能,为以后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企业中,同学们在可以接触到精密的检验检测设备、工具、量具,不同精度等级和要求的零部件,零件的生产加工工艺和相关产品的发展水平与方向以及企业的文化和氛围。

在下企业之前,系部领导作了相应的动员,着重强调了纪律和要求。明确告诉学生,进入企业,每一位同学的表现就不仅是你的个人行为,还代表了整个机电学院的形象。在车间,师傅和部门领导对你们的评价将会影响到企业跟学校后续的用工和合作,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同学将来的就业。因此,在企业的一个月时间内,大部分的同学都能遵守按工厂的作息时间,准时上、下班,穿工作服进车间。当然,少部分同学情绪有波动,不够踏实努力,甚至会旷工,这也通过做思想工作,适时引导,使这种消极影响很快平复下去。

XXX公司的企业精神是敬业、团队、服务、创新。宗旨是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企业的目标是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新公司。经营理念是品牌是金、服务是心。它的核心价值观是为用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企业创造财富。质量方针是改进、创新、品牌、绩效。发展战略是以创新的观念引领企业快速发展,以创新的管理引领企业深入市场,以创新的制度引领企业高速运行,以创新的技术引领企业走向国际。在这样的企业文化和氛围中,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将会重新构建自身的职业道德观念、下级服从上级的理念,将会重新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企业的氛围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进行反思,触使他们在返校后更加努力地学习。

在XXX公司进行“工学交替”,公司为学生提供了住宿,可以在食堂吃饭,生活条件基本可以,工作也不是太苦太累,比较适合学生成长。工学交替一个月,企业给学生提供了XXX元/人的生活补助。学生在车间工作会与不同层次的人打交道,可以学会与同事、上级沟通、协调;在生活中,也要锻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能力。这一段企业的实习经历,主要磨练了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它将有助于学生克服困难,克服懒惰的习性,为自己毕业后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

在一个月的实习中,通过与学生座谈、开会、现场观察、和师傅交流等,我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1.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适应企业的生产生活,只有一个女生由于在家没有劳动经历,刚来时适应能力较弱,闹情绪说要回去实习,通过几天的适应,在老师的辅导下,也能够跟上实习岗位的任务。

2.部分学生实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够端正,有偷懒、迟到早退的现象,不注意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注意职业道德的修养的提高。

3.个别学生不会处理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师傅之间出现了矛盾,产生与公司相抵触的情绪,对企业没有正确的认识态度。

总之,一个月的工学交替实习,喜忧参半。可以明确的是,我们学生的综合素质确实需要提高。我们在教学中,在教他们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尤其要教他们做人。“做事必先做人”,学生只有懂礼,才能立于社会。

机械工程系 总结人:XX

建筑工程专业工学结合(交替)指导书 第3篇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落脚点, 以深化“双环境工学交替、三阶段能力递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专业建设工作的关键点, 以校企深度合作为支撑点, 依托建筑校企合作理事会和山河鲁班学院平台, 通过职业岗位调研, 确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职业岗位, 参照这些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分析, 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从而构建施工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通过骨干校建设的推动, 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展示如下。

1“双环境工学交替、三阶段能力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通过多年深入开展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岗位 (群) (见表1) 调查, 融入最新职业资格标准JGJT250-2011《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 优化专业培养目标, 加强关键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建设行业,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具备与本专业技术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 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岗位工作的能力和专业技能, 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能从事建筑生产一线的施工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的高端 (技术) 技能型专门人才, 优秀者成为国家注册建造师。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校企合作共同实施“双环境工学交替、三阶段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见图1) 。将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 每年在施工旺季安排一短学期让学生到企业实习。第一阶段, 前两学年第一~五学期在校内环境和校外真实工程环境中工学交替完成基本技能训练;第二阶段, 在第六、七学期工学交替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综合实训;第三阶段, 第八学期到企业以工作为途径, 以学习为目的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 实施双证融通培养企业满意的人才。

2“双环境工学交替、三阶段能力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

1) 成立建筑校企合作理事会, 组建山河鲁班学院, 为实施“双环境工学交替、三阶段能力递进”工学结合人才模式改革搭建了平台。在学校理事会的统一管理指导下, 成立了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组成的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校企合作理事会, 理事会成员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组建山河鲁班学院, 为实施“双环境工学交替、三阶段能力递进”工学结合人才模式改革搭建了平台。

2)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施工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实施订单培养。以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 进行实际工作任务分析, 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并形成行动领域→对行动领域进行重构分析和教学归纳形成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学习领域的具体化, 教学设计情景化。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目前学校已经完成2012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课程标准的论证工作, 并在2012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施。

2011年5月, 建筑学院在与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宏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多次沟通、协商后, 共同制定出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方案, 分别在建筑学院2009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62名中挑选43名和39名学生组建了“山河订单班”和“宏鑫订单班”, 实施“黄冈当代鲁班人才培养工程”计划, 培养能吃苦耐劳、忠诚度高、用得上也靠得住, 发展后劲足的山河建设集团满意人才。

3) 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快推进高端技能人才培养, 一方面学院每年将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利用假期送至企业锻炼学习, 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另一方面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等方式提升学院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聘请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秋明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第二任楚天技能名师。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 常年聘请兼职教师35人, 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

4) 打造三大实训中心, 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校内基地生产化, 校外基地教学化”实训实习基地, 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 使生产性实训占实训总学时的比例达60%。建立校企双方合作建设、共同管理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机制, 保障实训基地可持续运行。建好国家建筑技术实训基地, 与行业企业合作建成材料检测中心、施工实训中心、工程管理实训中心三大中心, 建设27个具有教学功能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5) 实行八学期、三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 串联八个学期, 将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 每年在施工旺季安排一个学期 (每年6、7月或8、9月) 让学生到企业实习, 实施工学交替。系统设计与实施三次企业实习, 第一次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 第二次到企业以施工员助手身份跟岗实习, 第三次到企业顶岗实习。依据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成长规律按三阶段能力递进组织教学, 第一阶段安排在第一至五学期, 主要完成基本能力训练, 第二阶段安排在第六、七学期主要进行综合能力训练, 第三阶段安排在第八学期, 进行顶岗实习 (见图2) 。

3“双环境工学交替、三阶段能力递进”建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效

1) 学生操作技能显著提升, 大赛获奖颇丰。实施“双环境工学交替、三阶段能力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操作技能显著提升。参加2010年10月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软件算量大赛, 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湖北分赛区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参加2011年10月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软件算量大赛, 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1项、优胜奖1项, 湖北分赛区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参加2012年10月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软件算量大赛, 获全国总决赛团队综合二等奖。

2) 学生就业竞争力指数高、收入高、对口率高。在北京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2011年度) 中显示, 本校2010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最高的专业是建筑工程技术, 为99.4%;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100%;毕业一年后的平均月收入3207元;工作与专业的对口率为93%, 高于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平均水平。

3)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湖北省战略性新兴 (支柱) 产业计划专业, 是湖北省重点专业、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建筑技术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 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程秋明总工被聘任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第二任楚天技能名师。

主要成果有:参与完成国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力学》等7门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成了1门国家精品课程《建筑力学与结构》、1门省级精品课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1门省级标准的精品课程《建筑工程计量计价与成本控制》、9门校级精品课程;完成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和资源库建设;已完成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和编写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等5本骨干建设特色教材。

摘要: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落脚点, 以深化“双环境工学交替、三阶段能力递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专业建设工作的关键点, 以校企深度合作为支撑点, 依托建筑校企合作理事会和山河鲁班学院平台, 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建筑工程专业工学结合(交替)指导书 第4篇

【关键词】产学结合 工学交替 实践 问题 策略

2005年3月,教育部首次强调要“大力提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2006年3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10月又印发了《关于在部分职业院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职业学校要大力开展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实践。

我院生物技术系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开设核心课程发酵制药技术,而生物实验技术专业开设核心课程现代发酵技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专业核心技能, 并训练和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从2011年开始,我院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时,以2011级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和2011生物实验技术专业的这两门核心课为试点,对上述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步骤、有秩序的探索和改革,通过总结和优化,逐渐形成现在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学结合”“工学交替” 教学模式。

一、“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与举措

(一)以教学工场为平台,模拟岗位工作情境

与食品行业发酵制药技术课程所不同的是,医药行业发酵制药技术课程对学生技能和环境(无菌)要求较高, 如果技能达不到要求是不能直接进入发酵实训中心参与生产的。因此,发酵制药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快速掌握发酵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实训技能,为后续进入发酵实训中心进行发酵制药技术实训课程的生产奠定基础。发酵制药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因时间、场地限制,只能进行一些具体实训环节的训练,如学生只能在实训室进行火圈接种法、自动补料器安装、电极的标定、发酵罐的实消等实践项目。2011年,我院发酵GMP实训中心建成,彻底打破了旧的“ 课堂+实验室”的教学模式,发酵制药技术课程的实训得以全部安排在教学实训中心。除了必要的理论学习由教师统一授课,实践环节是把参与实训的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进入GMP实训中心,有组织、系统全面地参与全自动发酵罐的使用与维护的学习,如图1。此时学生角色类似技术工人,操作规程与企业全程接轨,实战演练。通过整个实训演练流程下来,学生对发酵制药的生产、管理技术有了系统的认识和掌握。

全面科学地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学校系统教学与社会简单技术培训的一个重要区别,发酵制药技术课程组利用发酵GMP实训中心开展实践项目,重视考核评价体系建设,进行以突出能力应用为主的考核改革,对发酵罐的使用与维护进行技能抽题考试。

(二)“双室交互,学训交替”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以我院生物实验技术专业为例,本专业在教学改革中进行校企共建,构建了“双室交互,学训交替”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分阶段在一体化教室(学校)和实验室(企业)两个学习场所交互学习,课程学习和企业校外实训交替轮换进行,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始终,培养具有生物产品研发实验辅助相关知识和岗位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图1 主要工作任务和学习内容

我们在2011级生物实验技术专业1班实施了为期6周的轮岗“工学交替”实训,采取指导老师带学生的实习形式,每位企业指导老师带1—2个同学进行实习。在2012级生物实验技术专业实施了为期5天的认知工学交替实训,采取企业参观、企业指导老师讲解和观看录像的形式进行实训。在以上“工学交替”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对教学过程给予了全方位的监控,向企业派驻了指导老师,并由企业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在“工学交替”实训结束后,由企业、教师、学生分别进行实施效果评价,并进行了分析总结。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工学交替”作为职业学校的一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理论上可以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融教、学、做为一体。但生物实验技术专业在实施工学交替过程中,由于学校和企业对工学交替有着截然不同的利益诉求,在工学交替时间和岗位轮换以及管理方面均产生了错位需求。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要求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在生物实验技术专业实施上繼续增强其实施的有效性,把握企业需求,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促进“工学交替”模式的有效实施,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工学交替”中,“工”和“学”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且“工”是最重要的一环。不可否认,很多职业学校安排学生到生产一线顶岗实习,初衷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让学生通过“工”学到知识、学到技能。但现实是“工”与“学”已经完全脱节,学校常常为了短期利益,不注意发挥“工”对“学”的作用,以“工学交替”的名义早早将学生送去实习, 以至于学生只是单纯地务工,却学不到真正的知识与技能, 扭曲了“工学交替”的精神。

三、应对的策略思考

(一)建立互惠互利的制度保障体系

要想解决“ 工”“ 学”完全脱节, 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就要由政府出面干预,使工学合作制度化,学校和企业相互支援、共同受益,形成一个荣辱与共的经济体。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政府是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的“润滑剂”,这样,企业不但是人才的最终需求者,而且也是教育成果的分享者。

要建立互惠互利的制度保障体系,这样在国家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学校和企业就会积极主动地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从制度上给予企业相关优惠政策,让更多企业接纳学生实践教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学交替”中, 使“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章可循,从而达成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二)创办工厂式学校、教学式工厂

企业通常是追求经济效益至上, 而学校却是追求社会效益至上,某种程度上是一对矛盾。因为学校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有限,实践教学场所多是模拟型的,与实际生产环境相差甚远,所以学校大多依托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因此,让学校拥有自己的教学工厂,将学校打造为工厂式学校,已经成为未来职业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

四、结语

“工学交替”解决了职业学校实习场地不足的问题,拓展了教育资源。通过实践锻炼,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了解了企业和社会,接触到了最新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了返校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就业的紧迫感,带动了就业和招生工作。“工学交替”作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只有在实施过程中做好各项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工学交替”需要通过完善的制度解决好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矛盾。目前要在学校实现真实的生产环境还有较大难度, 但工厂式学校、教学式工厂肯定是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曹二虎.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2):42.

[2]刘振海.“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摭谈[J].中国科教创新导,2011(32):85.

汽车专业工学交替实施方案 第5篇

工学交替实施方案

一、开展工学交替实践活动的意义、目的

国家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中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践活动,是教学计划安排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实施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断探索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大举措。

开展工学交替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工学交替实践活动的内容

1、感悟企业环境(文化环境、管理环境、技术环境、生产环境)。

2、感悟企业对岗位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3、学习企业先进文化及管理理念,初步掌握生产技术。

4、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开展实践活动;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学习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践活动中学习部分专业课程。

5、通过学习和感悟,结合专业,进一步明确本人未来的发展目标(在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零距离就业等方面怎样发展)。

三、参加工学交替实践活动的专业、时间、地点及指导教师

参与学生:13级汽车专业部学生

时间:2014年5月20日——2014年8月21日。地点:郑州市宇通集团、郑州海马汽车 指导教师:陈广峰、李晓晔。

四、活动要求

1、学生在工学交替实践期间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因此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学院相关管理规定和所在企业的管理制度。

2、本次工学交替实践活动是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时间为三个月左右,所安排各专业所有学生必须参加,无特殊情况不准自行离开单位,擅离岗位未经指导教师及单位同意者,按实践环节成绩不合格处理。

3、要有高度的安全防患意识,严格执行企业安全操作规程,切实做好安全工作。

4、在活动期间,要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和文明礼貌的员工。

5、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刻苦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发扬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谦虚好学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勇于接受锻炼,经得起磨炼。

6、认真写好活动现场工作周记,用心感悟,用心体验,为撰写心得体会报告积累第一手资料。

7、尊重领导,团结同事,调整好心态,注重角色转变,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8、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及时反映活动情况,遇到重大事项,应在第一时间向指导教师汇报。

五、总结评比

工学交替实践活动总结评比,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根据企业出具的学生岗位工作态度、纪律情况及岗位职业素质等,结合学校带队教师掌握信息及实习鉴定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种,由学校和企业共同颁发实践活动证书,届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总结交流、表彰。

室内设计装潢专业工学交替方案 第6篇

为了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室内设计装潢专业大力推行工学交替,积极推行教与学、生产与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学习模式,以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目的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我校装潢专业学生要保证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把室内设计装潢专业的工学结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采用以企业为主的工学交替方案,我校装潢设计专业学生通过两年在校学习,专业程度达到企业基本工作要求后,到适合的企业岗位实习。以“工学交替”为指导思想、结合相关专业的特点突出技术服务和技术研究的理念。在交替中,通过学校和企业的结合,形成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学校学习环境,利用校内专业课程的设计和企业的岗位资源,开展学校与企业的工学交替工作,体现河南省财经学校的专业课程与企业岗位工学交替思路,并为构建我校“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奠定一定的基础。通过工学交替建设,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凸显中心的示范作用。

工学交替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我校装潢专业与企业合作,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采用多元化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室内设计装潢专业在与社会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的同时,不忘建设我校实训实践基地,深化教学改革的工作。装潢设备实训室是根据现代社会需要,顺应国际潮流发展,培养各类媒体装潢策划、设计与制作的新一代高级装潢人才的文科综合实训室。装潢设备实训室经过详细行业分析和市场调查,通过科学论证,承担了平面装潢创意与设计、企业形象(CIS)整体设计、商业装潢摄影与摄像、影视装潢创意与传播、网络装潢传媒与网页设计、SP新型媒体装潢设计等实训项目。利用先进硬件设备设施,经过严格综合技能培训,可以使学生充分掌握现代装潢各媒体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术技能,能胜任装潢行业需求的各类工作岗位和具有行业要求的思维创新能力、快速适应能力、技术操作能力、管理运行能力、人员协作能力等。使学生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实现。

装潢设备实训室在主要为我校装潢专业学生提供实训课程以外,能够与社会相关行业组织进行合作。除此之外装潢设备实训室在保证在校学生进行实训的同时,充分利用先进的软硬件条件,为社会服务。装潢设备实训室在实训课程的安排上,要体现和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仿真性特点。装潢设备实训室有别于一般的学生实训课程的训练,而采用正规装潢公司规范化的经营模式,在教师教授专业

理论的同时,所有实训项目的安排均按装潢公司的工作流程。包括人员分配;工作分工;统筹管理等。做到学校和社会有机的结合,采取新颖的教学实训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走出校门,便可独立工作,而且熟知企业工作环境和方法。是一个既节省时间,又颇有成效的实训方式。利用实训室的先进硬件设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模仿装潢公司,训练学生的技术能力。包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先进设备的操作使用能力;对技能操作中遇到问题的协作解决能力;对整体实训的驾驭能力等。

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我校装潢专业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筹措资金;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我校装潢专业在工学结合实施中,形成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中等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建筑工程专业工学结合(交替)指导书 第7篇

学交替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周亚东[1] 朱丽萍[1] 冯义夫[1]王邻钦[2]

([1]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16;

[2]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海南 海口 571152)

[摘要]文章通过结合国情、省情及教育体制,归纳出适应区域经济的德国“双元制”具体化“八双”模式校企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内容,并将“八双”模式在实际实践得到应用,充实了“八双”模式的内涵建设,很好的解决了企业需求与学校愿望的瓶颈问题,为学校为企业服务,实现校企利益共同体奠定基础。

主题词:“双元制”;“八双”模式;企业愿望;利益共同体

0序言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把政府、行会、企业、学校四方有机结合,实现“企业+学校双地学习,理论+实操完美结合”[1],它架起企业和学校的人才培养通道,使理论教育与技能培养相结合,职业教育实现无缝链接,它为提升德国经济的竞争力输送大量高水平技能人才,这正是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2],为德国的工业化提供了智力支持,为德国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基础。因国情、教育体制不同,我国职业教育完全不能“拿来主义”,全面照搬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存在很大困难,但这不表示我们不能吸纳“双元制”的精髓[3],我国职业教育完全可以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成功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地区情况,走自己特色的职业教育校企人才共育模式。

1.校企“强强”联合的“八双”模式背景(专业地区特色)

本文介绍的太阳能光伏专业是符合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实现“绿色崛起”发展战略要求和新能源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人才紧缺型”背景下开设的。海南英利是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世界光伏产业龙头企业,具有代表光伏先进生产力的技术方向及人力资源,有独特的企业文化。海南英利是人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因海南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特征、区域经济的特点以及人才整体分布情况,决定海南英利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员工流动率高,员工管理的难度偏大,企业文化无法沉积等的局限性。而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是

海南唯一的国家高等职业示范院校,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设施、教学师资,是为地方经济服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办学过程中存在学生走出去困难,专业对口率不高,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等问题。专业紧紧依托海南英利,校企“强强”联合,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科研互助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有利于校企双方共同发展、互利互惠。为贯彻学校为企业服务,实现校企利益共同体目标真正提供了保障。

2“双元制”具体化“八双”模式

2.1具体内容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特点是“四方结合,两地学习,双证结业”。结合国情、海南地区的省情及我国教育体制等归纳出“双元制”的精华,同时又独具特色,是具体化的“八双”模式,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即专业“双”带头人,教师“双”角色,学生“双”身份,课程“双”确定,学习“双”场所,校企“双”侧重,教材“双”编写,评教“双”结合。

2.1专业“双”带头人

专业聘请海南英利技术总监为企业带头人,同时聘任校内专家担任校内带头人。有效地贯彻校内专业带头人主要负责专业建设的组织实施,校外专业带头人则主要负责提出专业建设合理化建议、专业发展定位,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反馈给学校,供学校在修订专业建设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参考。校外专家在起到校企合作的桥梁作用的同时,代表企业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进行监督与评价。实现校、政、行、企“四位一体”的深度融合,即德国”双元制”模式“四方结合”具体化,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差距,使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2教师“双”角色

本专业核心课程由企业一线技术能手、工程师与学校专职教师共同承担。为了让企业教师更好地承担教师角色,学校通过岗位培训以“一带一”等方式给企业教师传授教学教法,满足一定条件的企业教师可参加学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定。同时,在校教师通过企业挂职、参与企业项目建设等方式提高专业技能,通过企业考核,满足相关条件,也可在企业进行专业技术评定。实现教师“双”角色有效地整合了校企教师资源,促进学生技能培养。

2.3学生“双”身份

学生进校后既是在校学生,又是企业准员工,享受企业员工基本待遇。学生进校后首先通过企业文化学习、企业岗位见习,再回校参加专业课程学习。每门核心专业课程在校学习结束后,即到企业相应岗位进行1-2个月的带薪定岗实践。对学生定岗实践进行过程化考核后,对合格学生颁发企业岗位认证证书,即得到企业的录用通知,学生毕业后立即成为企业正式员工。实现校、政、行、企“四位一体”的深度融合,即德国“双元制”模式“双证结业”具体化。通过学生“双”身份的模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真正实现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过渡”,另一方面解决了企业在新员工培训阶段所带来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巨大消耗,节省企业运营成本,稳定了员工队伍。同时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4课程“双”确定

本专业所有专业课程都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确定。海南英利根据光伏产业链中硅材料生产、光伏电池生产、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及光伏产品开发等上、中、下游四个岗位群,并对每个岗位群的主要岗位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课程,构建出专业课程体系,确定专业核心课程。通过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岗位技能,有利于学校的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圆满对接,同时保证学生学习到行业内最新技术。

2.5校企“双”侧重

通过课程“双”确定,企业侧重以实际工作任务确定专业课程及授课内容,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侧重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通过开设相应的职业发展类课程,如 “电路制版”、“计算机网络技术”、“单片机应用”、“C语言”等,完善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未来需求。

2.6学习“双”场所

为弥补学校教学资源的不足,每个专业知识点通过完成校内学习后,立即在企业岗位中进行实操训练,如《硅材料与太阳能电池》课程中“硅材料的制备”知识点教学全程在企业的车间进行讲授与实践,而“硅材料检测”

知识点则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在校内校企共建、共管型的“硅材料及太阳能电池”等校内实训室完成实训,真正实现了 “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实现校、政、行、企“四位一体”的深度融合,即德国”双元制”模式“两地结合”具体化。

2.7教材“双”编写

专业核心课程,如《硅材料与太阳能电池》教材均由企业与学校共同编著,教材中以海南英利现有硅材料与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为基础,将硅材料与太阳能电池具体生产流程为主线,把英利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技术要点、技术原理、技术参数、技术规范、技术安全等均编著于该教材中,同时融汇了通用型的硅材料与太阳能电池技术原理与实践,为学生真正实现了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过渡”打下坚实基础。

2.8评教“双”结合一方面,学生每门专业课程的成绩评定均在学习“双”场所环节由企业教师及校内专职教师共同评定;另一方面,校企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并对企业教师、校内专职教师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师技能掌握情况、学生学习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有效地提高企业教师和校内专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效果。

3.实践结果

专业“八双”校企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2010级学生中得到充分应用,经过三年的校企培养,目前,98%的学生从第六学期开始公司成为海南英利正式员工,因为他们进校后通过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等一系列方式的培养,已经掌握了企业各岗位技术、熟悉了英利企业文化,真正意义上实现身份、技术的“零过渡”。目前已经有30%的学生成长为海南英利的各岗位骨干力量,他们敬岗爱业,以企业为家,成为海南英利员工的一支标杆。

4.结束语

实践证明,校企“八双”人才共育模式,走出了海南企业少,人文素质整体不高,职业教育发展缓慢,校企合作只限于形式的困境,解决了当前学校愿望与企业需求的瓶颈问题,找到了校企双方长期合作的切入点,为下一步校企全方位合作、再提升合作的内涵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走学校为企业服务,实现校企利益共同体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艾青.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特点及经验

[DB/OL].http:///file_post/display/read.php?FileID=24320,2013-07-26.第一作者:周亚东,1978年6月,男,江苏泰兴人,讲师,大学本科,从事电子、太阳能利用技术研究与教学研究。

第二作者:朱丽萍,1980年1月,女,四川内江人,讲师,大学本科,从事经济类高职教育教学研究。

第三作者:冯义夫,1968年4月,女,海南临高人,副教授,大学本科,从事汽车技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研究。

建筑工程专业工学结合(交替)指导书 第8篇

关键词:工学交替,食品工程专业,高职院校

食品安全问题在最近几年频繁登上我国各大媒体平台, 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如何有效实施《食品安全法》, 合理利用社会监管机制, 让更多具备安全责任意识和扎实专业技能的食品加工人才为食品行业服务则成为制约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 全国一大批高校纷纷成立食品工程专业, 为社会和相关企业提供合格的食品加工人才。其中, 高职院校发挥其职业教育特色与实践特点的重要作用, 即着重将学生培育为具备创新思维及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针对自身发展状况和专业需求, 实施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1], 以应对当前食品行业的诸多问题。实践教学方案中的“工学交替”就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实习实践, 使“工学交替”更为科学地发挥其实践作用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拟结合高职院校食品工程专业“工学交替”的实际情况, 阐述高职院校“工学交替”现存的诸多问题, 解析影响“工学交替”的主要因素, 以期更好地促进食品加工专业实践教育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食品工程专业“工学交替”现存问题

(一) 工学交替校企合作难度日趋加大

近年来, 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脚步开始放缓, 无论新、老食品加工生产企业都存在着同样的困扰:如果不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 大多数食品企业已无暇顾及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工作需求, 即使有生产岗位需求的企业, 也将专业技能熟练程度作为主要的用人依据。经研究[2], 专业技能熟练程度是高校学生的短板, 他们绝大多数都需要上岗后经过再培训方能符合企业要求。这是造就企业与学校合作困难的原因之一。此外, 受经济下行的影响, 部分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堪忧, 已无法实现学生的实践需求;大型企业受制于生产目标的限制, 主观上缺乏到校联系“工学交替”的动力, 客观上不愿过多负担学生的实践成本, 因此, 在“工学交替”的认识上, 校企合作有着较大的分歧, 合作难度大, 接受企业少则成为普遍现象。

(二) 工学交替计划实施效果差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食品加工专业的教学培养方案中, “工学交替”都是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项, 具备合理的教学计划。但是, 实施过程要根据教学环境和企业环境不断调整, 由于, 具体执行起来则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 “工学交替”教学计划是校方依据教育需求所制定的, 以学生就业实践为导向, 以保证学生达到培养目标为依据, 而针对企业的具体要求并不完善, 同时缺乏和企业进行有效沟通[3], 制定计划时必然不够全面。第二, 校企双方制定用人协议时, 侧重点往往倾向于企业方, 对于学生的具体工作能否达到“工学交替”的目标则易忽略。第三, 学生在开始“工学交替”后, 大多按照企业的具体要求进行工作, 很少有企业可以兼顾学生实践并满足生产任务, 一般仅达到企业自身的生产要求即可, 不能够有效保障学生的理论完善与实践培养。因此, 工学交替计划在具体执行方面难以保证其有效实施。

(三) 指导教师参与程度不够

食品工程专业的指导教师主要参与社会实践、专业课程实验、工学交替这几个部分的实践教学环节。其中, 在社会实践部分和专业课程实验部分, 学生们大多能够有效接受教师现场指导;但在“工学交替”这个部分, 教师的教学指导存在一些弊端。首先, 工学交替的教学计划灵活多变, 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实践能力和经验;其次, 教师数量有限而学生人数众多, 学生又分布在不同的企业及不同的工作岗位, 客观条件上限制了指导教师无法有效开展现场指导;再次, 学生生产任务繁重, 工作压力普遍较大, 在工作之余再接受教师指导和监督则力有未逮;最后, 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环境与生产管理体制难以满足教师现场教学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只能由企业相关的培训人员代替教师完成, 这些培训人员的理论知识基础参差不齐, 达不到教师的指导要求。因此, 指导教师在工学交替教学环节的参与程度受限于以上问题而显得相对缺乏。[4]

二、食品工程专业工学交替的分析

(一) 搭建“专业化、自动化”的创新平台

针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食品工程专业“工学交替”的现状, 笔者提出了构建适宜该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平台, 即“专业化和自动化”。专业化是指学校在和企业商定就业协议时, 要注重校方所制定教学方案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完成, 依据教学大纲的指导性意见[5], 协调用人单位配合学校实践教学工作, 使“工学交替”的产和学能够有机结合, 更加贴近学生所学的专业。自动化是指应该构建实践平台, 将用人企业信息和学生个人信息及就业意愿都公布在平台之上, 并定期更新及相互推送, 以促进企业和校方自动获取对方信息, 增进互相间的了解。企业依据自身生产岗位需要制定用人计划, 学生亦可以结合本地域食品行业现状与特色, 有针对性的选择企业, 同时也需要学校积极参与, 为不同的食品企业制定更为适宜的工学交替方案。

(二) 构建三方合作机制

高职院校应努力构建基于“学校——企业——学生”的合作平台。学校是学生与企业沟通的桥梁, 是平台的“主要载体”, 承载着从“教学实践”到“实习培训”再到“输送人才”的重任。企业是合作平台的“主要用户”和“响应终端”, 可以通过平台科学地制定用人岗位计划, 有效地调整生产任务。学生是合作平台的“基础数据”, 学生的实践质量和就业意向将直接决定用户的使用效果。学校负责工学交替的宣传、协调工作, 通过平台可以补充实践教学环节的缺失, 改善教学质量;企业负责吸收和培训专业的食品加工人才, 丰富了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竞争力;学生积累了实践经验, 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此, 三者协调发展, 相互补充完善, 以达到专业人才培养、输送、使用的目标。

所以, 在高职院校的今后的发展规划中,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头戏。[6]梳理清楚当前食品加工专业工学交替的现状, 分析工学交替未来的发展态势, 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保证企业的人才引进, 是实现学生、高职院校、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施祝斌.高职院校有效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1) :75-76.

[2]杨春瑜, 李次力, 石彦国等.国内外高等学校食品工程专业教学对比研究[J].科教文汇, 2013 (252) :63-64.

[3]刘紫婷.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08) :48-49.

[4]路焱, 李杰, 刘向东.冶金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 2014 (02) :91-92.

[5]姚芳, 刘靖, 刘萍.培养创新型食品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10) :121-122.

建筑工程专业工学结合(交替)指导书 第9篇

各教研室、班主任、班级: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社会实践作为把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加强职业道德、专业实践能力和劳动意识培养,加强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我院学生实践活动纳入专业教学计划。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2012质量目标》、《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烹饪专业工学交替方案(试行)》、《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学生社会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产学研结合工作管理办法》、实习实训基地的人才需求和《旅游系关于07级酒店、旅游管理专业班“工学交替”课程调整及社会实习安排》,现就工学交替、社会实习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工学交替、社会实践目的和意义

1、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我院的办学水平,可以帮助我们去认识企业,去了解企业,让企业了解职业学校、认识职业教育;促进学校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转变,学生不仅能快速掌握相关原理,并且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2、在实际工作中,学会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角度去思考、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认真的回顾和总结专业知识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的体现,主动地发现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3、了解当前社会对会展、导游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4、在实际实习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专业实践能力、劳动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很快地适应社会生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实习实训时间

酒店、旅游管理专业从2012年2月5日——2013年1月底,全体实习实训学生2012年6月15日(第六学期)返校。完成毕业手续办理工作。

三、实习实训方式和实习实训内容

1、工学交替、社会实践方式:集中岗位实习实训

2、工学交替、社会实践内容:前厅、餐厅、客房服务技能。

3、工学交替、社会实践单位:新城宾馆会议中心、锦江国际大酒店等。

四、组织领导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我系本次工学交替及社会实践由学院统一组织。校企双方成立领导小组共同管理。为了使“工学交替、社会实践”人才培养模式顺利进行,旅游系与新城宾馆、锦江国际大酒店成立校企双方人员组成的“工学交替、社会实践”领导小组,负责“工学交替”的组织和实施。

1、成立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魏庆华、樊春兰(新城宾馆)李冬梅(锦江国际大酒店)、周欣欣(香格里拉)副组长:张清、赵晓坤、刘志斌(新城宾馆)、苏伦高娃

成员:卫利云(新城宾馆)、李少玲(新城宾馆)、张磊(香格里拉)、马丽敏、李文艳、赵瑞斌、陈程、王文娟、孟庆伟。

2、组织召开工学交替及社会实践动员大会

3、本教研室指定工学交替及社会实践指导教师,负责工学交替及社会实践的具体工作。系指定的工学交替及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一般为班主任和专业任课教师。

4、学生赴工学交替及社会实践点后,由所在工学交替及社会实践单位统一领导,业务指导由各工学交替及社会实践单位的有关业务部门的指导教师负责,教研室指定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或班主任协助各实习实训点作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5、实习结束后召开总结大会,表彰实习实训中优秀学生和优秀指导教师。

五、实习实训要求

(一)班主任

1、安全教育管理

2、政治思想教育

3、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4、管理方式采用现场管理、电话管理等,做好每一位学生的联系记录。

5、班主任必须准确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实习实训单位、岗位和联系方式,并定期与学生联系,沟通信息;

6、定期与实习实训单位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实习实训情况;

7、协助系组织召开社会实践动员大会,讲明实习的目的、纪律要求。协调实习实训中遇到的问题。

(二)实习实训学生

1、按照社会实习实训大纲、计划要求,认真完成规定的实践项目。

2、学生实习实训必须接受实习实训单位和学院的双重领导,自觉遵守实训单位和学院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填写学院系部下发的各种表格及资料。每位学生实习实训结束时需完成:撰写一篇论文(设计)或调查报告、实习实训总结报告,填写内蒙古商贸职业员学院学生实习实训情况登记表、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旅游系实习实训教学情况调查表(学生用)、学生实习实训鉴定表和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旅游系学生实习实训评价表(实习实训单位用)、实习实训工作日记(注:实习实训结束时交,否则没有实习实训的成绩)

3、在实习实训过程中,主张充分运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结合心理学、公共关系以及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个人具体实际,挖掘自己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习实训学生每周必须认真作好工作日记,工作日记不得少于500字

4、每位学生都必须认真完成实习实训单位布置的工作,并于实习实训结束后,对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经验、遇到的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个人知识和能力作全方位的反思。

5、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遵守学院学生管理的各项规定。

6、严格遵守国家政策法令、企业保安保密规程、劳动纪律及其他有关制度,注意文明礼貌和安全事项,严格遵守业务操作规程

7、爱护公物,注意勤俭节约;发扬互助友爱的精神,维护学院集体荣誉,注意搞好校企关系。

8、社会实习实训期间不得迟到、早退和旷工,不得随意脱离工作岗位;未经指导教师和企业领导批准,不得离开实习实训岗位;确因有事必须请假,三天以内由指导教师批准,三天以上需报请系部主管主任、学院领导批准;请假时间不得超过实习实训期限的1/3,超过1/3以上者,实习实训成绩以不及格论;违反规定者,按学院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纪律处分,直至停止实习实训。

9、必须提供准确的联系方式,以便随时把学院有关实习实训的精神和要求传达贯彻给每位学生。

10、实习实训学生必须在规定实习实训单位和规定时间完成实习实训计划规定的实习实训工作量任务,并遵守实习实训单位的劳动纪律,否则以不及格论。

11、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积极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做到一周至少联系一次,对于实习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向指导老师请教,及时解决。

12、尊重客人的各种权利,不打听议论客人的隐私。和实习单位员工友好相处。

13、学生在实习期间,不得请假。如有请假,必须取得证明,经企业主管部门和指导教师批准,否则按旷课处理。、严禁在实习单位以外私自打工。

15、在外实习期间不允许外出游玩,如爬山、游泳等,以免发生任何意外。

16、不允许陪老板、客人出去喝酒、玩耍,尤其是女生要特别注意。

17、实习学生因病、因事及实习成绩不合格者,要在规定时间、实习单位重新实习(累计补满不3个月)后,由本人申请,经所在实习单位对其表现和工作能力进行考核评定合格,经系同意并报教务处审核,合格者方在下一学年颁发毕业证书。

18、实习期间因病或其他重大问题,不能参加实习,正常审批手续如下:

(1)、由本人提出申请(因病必须有实习所在地市级以上医院证明)。

(2)、向班主任或旅游系实习领导说明情况。

(3)、经旅游系实习领导小组核实并与实习单位(实习点管理老师)商议,同意退回学院,旅游系负责重新安排实习单位,补完实习任务。

(4)、得到实习领导小组确认后,必须由本人至企业(行政)人力资源部办理离店手续,方可离店。

(5)、落实新的实习单位,要有会堂、酒店的实习证明。

(三)、班委和实习小组的主要职责

1、负责实习期间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工作。

2、组织和督促学生自我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3、严格对实习学生进行考勤登记。

4、发扬团队精神,关心爱护学生,及时向实习班班主任或企业指导老师汇报学生思想和实习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5、处理好实习单位人与事的关系,维护院系的声誉和企业的形象。

6、抓好学风、班风和工作作风的建设。定期过好班、组民主生活会。

(四)安全方面

1、凡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要与实习实训单位开具实训证明或鉴定,一定要注意有关的法律法规。

2、注意交通、住宿、饮食、财产安全,树立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

(五)、教学管理规定

1、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实践教学成绩记为不及格。

(1)、在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非因特殊原因,未完成专业实践教学计划者;

(2)、因严重违纪被实习单位开除或受学校“记过”以上处分者;

(3)、因个人原因未经学校批准擅自离岗一周或违规被实习单位退回者;

(4)、抄袭毕业实习论文或《毕业综合实践总结报告》的内容不完备者;

(5)、实习单位考核不及格者;

(6)、不按系内规定时间提交实习日记、毕业论文、实习总结及规定表格者。

(7)、因事请假或旷工旷课累计缺课超过专业实践计划总学时三分之一者;

2、凡有如下情况之一者可不参加校外实习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专业“工学 交替”顶岗实践教学活动,但必须服从系内专业实践教学实习领导小组统一安排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

(1)、根据旅游酒店行业的特殊要求,凡参加学院后勤服务总公司处、旅游系组织的集体体检查出有传染性疾病带菌者或带病毒者.

(2)、因特殊情况被企业退回者(如,因没有清真食堂的实习点退回的回民学生,或因自

身条件达不到企业要求的学生),必须经实习班班主任向专业实践教学实习领导小组提出报告,经系实习领导小组特批者。

3、凡没有极特殊情况而不服从专业实践教学实习领导小组安排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者,将按休学或退学有关规定处理。

4、对在企业找各种借口不遵守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而被企业退回的学生,将按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院《学生手册》有关条例处理。

六、指导老师的职责

1、根据社会实习实训大纲要求,结合实习实训单位具体情况,拟订社会实习实训进程计划。

2、具体指导学生实践,检查学生社会实习实训工作日记,掌握实习实训进度。

3、积极与实习实训单位进行联系、沟通,指导学生拟定论文(设计)或调查实习实训主题;协助并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实训工作任务。

4、实习实训结束后,对实习实训生进行成绩评定和组织实习实训总结交流活动,向系提交书面报告记录,以便存档。

5、对学生全面负责。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教育学生遵守劳动纪律,以及保密、安全生产制度;教育学生遵守职业道德。

6、为人师表,维护学院形象,搞好校企合作关系。

七、实习实训成绩评定标准

学生在完成要求的实习实训内容后进行成绩评定,具体办法:

(一)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双重考核。

(二)根据基础技术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工作态度、职业素质、工作实绩给与考核。

(三)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学生实习考核不及格者,按一门课程不及格记。由系统一另行安排时间来完实习任务。

具体分为实习实训单位评定成绩(50%)、指导教师评定的调查报告的成绩(30%)、实习实训总结(10%)、实习实训过程中的纪律(10%)四部分构成。

实习实训总成绩=实习实训单位评定成绩(50%)+指导教师评定的论文(设计)或调查报告的成绩(30%)+实习实训总结(10%)实习实训过程中的纪律(10%)

八、论文(设计)或调查报告

(一)论文(设计)或调查报告要求

1、论文(设计)或调查报告的字数不少于3000字(中专学生3000字以内)。

2、学生实习实训结束后,必须提交论文(设计)或调查报告。

具体要求为:

①题目自拟;论文(设计)或调查报告题目另附。

②论文(设计)或调查报告必须与实习实训单位的实际紧密结合。可以是这个单位的总体调研报告,也可以是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分析,还可以是单位某项业务的工作方案等。

③论文(设计)或调查报告必须是打印稿,并附加封面,注明题目、班级、姓名、实习实训单位名称和日期等;

④论文(设计)或调查报告,实习实训总结报告于6月10日前由班主任统一收齐交旅游系办公室。

⑤格式要求: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排,正文及大类标题用4号黑体字,一律用A4纸打印。按照①封面(论文(设计)题目、类别、指导老师、班级、姓名、完成时间);②内容摘要;③正文(设置页码);④主要参考文献资料的顺序装订成册,一式两份,返校时交至系办公室。

3、论文(设计)或调查报告分类:

①酒店管理专业② 旅游管理专业

4、撰写要求:

①题目自拟; ②拟撰写以前要和指导老师沟通;③毕业论文(设计)或调查报告要规范严格,严禁抄袭;④按照毕业论文(设计)或调查报告类别自己联系指导老师。

5、指导老师名单:

①酒店管理类:魏庆华、苏伦高娃、齐小荣、白晓梅

②旅游管理类:魏晓颖、张莉杰、李文艳、小其木格

指导教师的配备对实践性环节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指导教师应从作风和实际工作能力两个方面来选配,指导的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实践操作技能,尤其要熟悉学院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除此以外,教师应工作作风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

(二)论文(设计)或调查报告成绩等级及评定标准

优秀:(90-100分)

符合调研报告的基本要求,结构完整、规范;有足够的资料支撑,选用的数据、材料可靠、典型,报告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事实;观点正确、鲜明,结论可靠,逻辑性强;内容专业性强,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实践意义强;语言简洁、流畅,标点符号准确。良:(80-89分)

较好地符合调研报告的基本要求,结构较完整、规范;数据、资料较完备、真实、典型,报告能较好地反映事实;观点、结论较准确;具有较好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语言比较通顺,标点符号基本正确。

中:(70-79分)

基本符合调研报告的要求,结构较完整、规范;有一定的资料支持,数据、材料较真实、可靠,报告基本反映客观事实;观点、结论基本正确;语言比较通顺。

及格:(60-69分)

基本符合调研报告要求;数据、材料较真实;观点、结论基本正确;语言无明显错误。不及格:(60分以下)

不符合调研报告要求;数据、材料明显不真实;内容、观点混乱。

九、实习实训总结评分标准

100-90分:实习实训态度认真,能对实习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作出客观的总结,体会深刻,并能对使用到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及研究方法有客观地描述。总结中表现个人专业能力拓展,文字表述流畅,无错别字。

80-89分:实习实训态度认真,客观总结个人在实习实训工作中的所思所想和收获。实习实训能结合论文(设计)或调查报告的撰写,总结在实习实训和收集论文(设计)资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文字简洁流畅,教少错别字。

70-79分:实习实训态度端正,认真总结个人在实习实训工作的表现。文字简洁流畅,教少错别字。

60-69分:简单总结个人在实习实训单位的工作情况和表现,缺少对个人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实践的反思。错别字较多。

60分以下:总结过于简单,文体不符,错别字较多。

0分:无总结。

十、返校安排:

上一篇:岔口村卫生室简介下一篇:广播电台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