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纳米 MgO 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论文

2024-09-18

浅谈纳米 MgO 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论文(精选6篇)

浅谈纳米 MgO 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论文 第1篇

浅谈纳米 MgO 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论文

纳米MgO作为一种新型无机功能材料,在电子、光学、医疗、化工、环保、军工等领域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尤其在含酸废气、废水、含重金属及有机物废液处理方面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均匀沉淀法制备MgO具有工艺简便、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粒度分布窄、产品纯度高、易于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等优势,易于实现其产业化进程.但由于MgCl2与(NH4)2CO3的反应过程放热,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升高而难于控制粒径大小与分布,影响生产规模与应用拓展.本文以(NH4)2CO3和MgCl2为原料,PEG-(聚乙二醇)为表面活化剂制备纳米MgO.成功制备了纳米MgO,并表征了其结构与表面活性.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材料

磁力搅拌器(79-1 恒温),干燥箱(DZF-6020MBE),马弗炉(FR-1236 上海发瑞仪器有限公司),天平(郑州超净工作台有限公司)等.MgCl2,(NH4)2CO3,有机表面活剂 PEG-2000(为实验室取得),无水乙醇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实验过程

以 MgCl2为原料,(NH4)2CO3为沉淀剂,PEG-2000 为表面活性剂.将 MgCl2溶液和一定量质量分数的 PEG-2000 在烧杯中充分搅拌,逐渐加入(NH4)2CO3溶液至 pH 值为 7~7.2,反应后老化 1 h.并水洗、醇洗各 3 次,每次抽滤 10 min.样品在 100 ℃干燥 1 h,并在 500~700 ℃下煅烧 2 h,最终制得纳米 MgO.

2 结果与分析

600 ℃下煅烧制得的` MgO 粉末的 XRD 分析见图 1.由图 1 可见,衍射峰与 MgO 标准图(PDF45-0496)吻合,证明样品结晶良好且纯度较高.衍射峰型尖锐,宽化明显,表明 MgO 粒径很小.

合成温度与 MgO 粒径对比见表 5.由表 5 可见,40~60 ℃下合成,可获得为 50~100 nm 的 MgO,产品粒度分布均匀.合成体系引入 PEG-2000,同时发挥引发剂和分散剂作用,不但可以有效促进反应顺利进行,还能改善生成的纳米 MgO 颗粒的分散均性,防止团聚发生.温度直接影响合成和煅烧环节产物的性能,提高温度既能促进合成反应,也能加速 MgO 晶体的长大.温度太高不利于获得尺度均匀的颗粒,实验结果显示,40~60 ℃下合成,经过 600 ℃煅烧才能得到合适的纳米 MgO 产品.

纳米 MgO 活性检测结果见表 6.由表 6 可见,40~60 ℃合成的样品活性均超过 70%,说明制备的纳米MgO 的水化反应活性良好.50 ℃合成的 MgO 具有 96.15%的最大活性,40 ℃和 60 ℃合成样品的活性均大幅下降.原料配比、合成温度、溶液浓度、PEG 浓度与添加量、煅烧温度均可直接影响 MgO 的颗粒大小与分散性.MgO 的活性与粒度及水化温度均有关.引入适当比例的 PEG,并在适当的温度下合成与煅烧,才能保证合成产物达到预期结果.MgO 的活性与其结构有关,纳米尺度的 MgO 才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表面活性.

以 MgCl2为原料,(NH4)2CO3为沉淀剂,PEG-2000 为反应引发剂和分散剂,采用均匀沉淀法获得了50 nm、活性达 96.15%的 MgO.其中 MgCl2与(NH4)2CO3浓度分别为 1.5 mol/L 和 2.0 mol/L,PEG 用量为1.5%,合成时间为 1 h,煅烧温度为 600 ℃。

浅谈纳米 MgO 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论文 第2篇

1 MgO粉体的制备

1.1 熔盐合成法介绍

熔盐法合成材料的主要原理是:采用一种或数种低熔点的盐类作为反应介质,反应原料在高温熔融盐中完成合成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熔融盐冷却,用合适的溶剂将盐类溶解,过滤洗涤后即可得到合成产物。熔盐合成法主要是利用参与合成的反应物在熔融态盐中有一定的溶解度,这样就可以使反应物在液相中实现很好的混合。另一方面,反应物在液相介质中具有更快的扩散速度。这两种效应能使合成反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和较低的温度下完成。另外由于反应体系为液相,因而合成产物各组分配比准确,成分均匀,无偏析。同时在反应过程中,熔融盐贯穿在生成的粉体颗粒之间,阻止了颗粒之间的相互连接,使合成的粉体的分散性很好,经溶解洗涤后的产物几乎没有团聚现象存在。

1.2 制备氧化镁粉体的影响条件

制备氧化镁粉体过程中主要是研究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镁粉体的特性,最终选择一种有效的合适的制备方法,来帮助我们减小粒径,制备出想要的氧化镁粉体。制备氧化镁粉体的影响因素有:1)熔盐法中使用的盐类成分的不同。不同的盐类对氧化镁粉体的`尺寸大小影响不同。2)使用的原料的不同。例如,在制备实验中使用氯化镁作为原料需要通入氧气以供其反应,而使用碱式碳酸镁作为原料则可以直接在空气中进行反应,并且它们制备的氧化镁粉体尺寸、特性也不尽相同。3)温度的影响。不同温度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镁粉体尺寸大小不同,我们应该根据实验选择一个合适的温度进行实验。4)盐类与原料质量比的影响。它对氧化镁粉体尺寸、特性也有很多影响。

此次制备氧化镁粉体,需要将氧化镁粉体中的颗粒进行细化,使粉体到达纳米级别,同时对颗粒表面进行处理,这样氧化镁粉体会发生改变,具有良好的光特性,对400nm 下的紫外线有良好的吸收作用。

1.3 氧化镁粉体的制备过程

1) 实验制备设计。通过设计对照实验,用最少的试验次数分析最多的影响参数,包括加热温度,熔盐比例,等影响因素,并通过对照试验分析判断哪些因素大,哪些影响因素作用小,并重点分析影响大的影响因素,得到最优结果。

2) 实验制备原料。利用碱式碳酸镁为反应物,氯化钾,氯化钠作为熔盐,无水乙醇用来洗涤熔盐,在烧结完成后将除M gO 外的杂志清洗掉加热的灼烧温度在750~1200℃范围内变化。

3) 实验设备。氧化铝坩埚、烘箱、离心机、SEM 、X R D 等。

4) 实验路线。热重分析——原料选择——称量、混匀——清洗、离心、烘干——SEM 分析,X R D 分析和光谱分析——改变反应参数,重复上述操作。

2 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我们已经完成了多次实验。并对其进行材料的分析实验,即做光谱与SEM 分析。主要实验内容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我们以氯化钠与氯化钾(质量比1:1) 共2 克作为复合熔盐,主要以碱式碳酸镁为原料(辅助的以氯化镁为原料(此次试验熔盐为20克))。后让原料与熔盐分别以质量比1:3、1:4、1:5 混合。后在1200 摄氏度下加热及保温3 小时。烘干4 个小时,取出后过筛并选出粒径大小合适的粉末装入袋中作为粉末分析样品。

2.1 温度

通过实验测试温度的影响,从宏观来看温度越高颗粒越粗,并且达不到应有结果,这可能由于温度越高,颗粒保温时间越长,分解量变大导致产生的粉末越多,他们逐渐聚集,最终形成大块的颗粒。不同的加热温度决定了M gO 的聚集状态与碱式碳酸镁分解程度,所以它导致的颗粒大小也会不一样。我们一共采用了多个范围温度进行分析,分别从700~1200℃,总体确实呈现变大的趋势

2.2 熔盐的比例

其次是反应物与熔盐的比例的影响,它对于颗粒尺寸还是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分别选择了2:1,3:1,4:1,5:1。从颗粒的大小可以看出,颗粒的大小随熔盐比例变化不大,但仍有长大变化,这可以帮助制备出性能优异的氧化镁粉体。

2.3 反应物

其他影响因素为原料的选择,他们对于颗粒大小的影响也有一些,但影响不是很明显,开始我们选用M gC l作为制备M gO 的基体,颗粒大小与后来的碱式碳酸镁有一定差别,但差别不大,基本可以认为是无太大影响。但由于试验中有一定环境影响,具体变化还需进行精确研究。

3 结论及改进措施

本实验主要通过熔盐法制备氧化镁粉体,最终的到了纳米级别的氧化镁颗粒。研究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制备出的氧化镁粉体形貌及尺寸的变化,得到结论如下:1) 氧化镁粉体形貌和尺寸受烧结温度和反应物与熔盐的比例的影响;2) 不同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不同。

浅谈纳米 MgO 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论文 第3篇

纳米纤维素(CNC)是以天然可再生纤维素为原料,可采用机械处理法和酸水解法处理得到,制得的棒状纳米粒子的直径一般分布在5-70nm之间[4]。由于其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拉伸强度、大的比表面积等特性,赋予了CNC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5]。纳米氧化锌相比于普通的氧化锌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尺寸形貌多样,且具备一系列优良的化学、物理以及表界面的优良性能。采用纳米Zn O与纳米纤维素复合,极大拓展了纳米纤维素和纳米Zn O的应用领域,使其具有更高的附加值。但是,由于纳米纤维素/纳米Zn O丰富材料本身所具有的亲水性,使其在自洁净、超疏水等领域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6,7,8]。

1 实验原料与仪器

1.1 实验原料

1.2 实验仪器

2 疏水型纳米纤维素/纳米Zn O复合材料的制备步骤

2.1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9]

称取10g微晶纤维素(MCC),将其缓慢加入已配好的100ml浓度为56%的硫酸中并不停搅拌,然后进行水浴处理,水浴温度为40℃、时间为55min之后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摇匀终止反应。以离心机6000r/min转速、用时5min对样品进行洗涤,倒去上清液加入蒸馏水洗涤4-5次直到整体为白色悬浮液。将样品装入10000分子量的透析袋透析2-3天,每天换水1-2次,去除残留的酸根离子。最后进行超声分散处理,超声功率为80%、用时180min、超声1.5s,间隙1.5s,即得到纳米级的纤维素溶液。

2.2 纳米Zn O的制备方法[10]

分别取100m L浓度为0.1mol/L的六水合硝酸锌和0.1mol/L六次甲基四胺溶液,把混合后的溶液在95℃下磁力搅拌2h。取出后室温静置1d,将其上层清液倒出,离心洗涤除去反应剩余的氨根离子,离心速度6000r/min,时间为5min,离心4-5次,即可得到纳米氧化锌溶液,130℃下鼓风干燥2h得到纳米Zn O粉末,待用。

2.3 纳米纤维素/纳米Zn O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采用机械搅拌方法将20ml浓度为0.016%的CNC、0.3g的Zn O粉末、60m L乙醇混合均匀,在40℃下磁力搅拌60min,转速30r/min,混合均匀后,得到CNC/Zn O复合物。

2.4 疏水型纳米氧化锌/纳米纤维素涂层的制备

将1g的硬脂酸加入60m L无水乙醇中溶解超声5min,然后将溶解的硬脂酸加入到CNC/Zn O复合物中,70℃的条件下磁力搅拌3 h,得到疏水改性的纳米纤维素/纳米Zn O复合溶胶。将所得的改性溶胶在130℃鼓风干燥机中烘干,研磨成粉末,待用。

3 疏水型纳米纤维素/纳米Zn O复合材料性能表征

3.1 反应机理分析

采用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分析纳米纤维素/纳米Zn O复合材料改性前后表面物质结构和组成的变化,其测试范围在500-4000cm-1。

3.2 形貌分析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纳米纤维素/纳米Zn O复合材料改性前后的表面形貌特征变化以及硬脂酸改性剂在复合物表面的附着情况,扫描电压为30k V。

3.3 表面润湿性分析

接触角测试:在室温条件下,将改性后的纳米纤维素/纳米Zn O复合材料粘贴在粘有双面胶的载玻片上,然后将4μL超纯水滴在粘有改性粉体的载玻片,用接触角测量仪测定水滴在样品表面的静态接触角,每个样品取5个不同的点测试,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量值。

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1 反应机理分析

对硬脂酸改性前后的纳米纳米纤维素/纳米Zn O样品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在2917.72 cm-1和2848.30cm-1出现的2个吸收峰分别为亚甲基和甲基的对称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538.89cm-1和1463.69cm-1出现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为CH3(CH2)16COO─基团中─COO─,这表明硬脂酸已经成功组装到纳米纤维素/纳米Zn O复合材料的表面。经过硬脂酸的改性,复合物表面成功引低表面能疏水基团─CH3,这是复合物具备疏水性能的关键。

4.2 场发射扫面电子显微镜形貌分析

如图2、图3所示分别是纳米Zn O以及改性后的纳米纤维素/纳米Zn O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的形貌图,由图可知改性前的纳米Zn O呈现雪花状这可能是由于加热时间过长,导致棒状结构分叉,使得纳米Zn O的表面形貌更加丰富多样;经硬脂酸改性后,复合材料的表面微观结构更加丰富,由于硬脂酸相互作用形成的长链结构与纳米纤维素/纳米Zn O复合材料反应,从而使得粒子的尺寸明显变大,纳米纤维素/纳米Zn O颗粒被异形片状形貌的硬脂酸覆盖,形成包覆状态,硬脂酸在图像中呈现较光滑的棱形片状,被包覆的复合物仍旧以棒状出现,硬脂酸穿插于各间隙之中使复合物分开,避免相互团聚,且硬脂酸作为表面活性剂让复合物表面覆盖低表面能物质来达到疏水性质。因为复合物之间形成的低表面能微/纳米双重粗糙结构,才使得复合材料表现出一定的疏水性能。

4.3 疏水性能分析

将所制得的疏水型纳米纤维素/纳米Zn O复合材料的粉末黏贴在双面胶上,使用接触角测试仪对其进行表面润湿性测试,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经过硬脂酸改性后的纳米纤维素/纳米Zn O复合材料的疏水性能达到137.3°,表现出一定的疏水性。硬脂酸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使复合材料达到较好的分散效果,使其不易团聚,且在复合材料表面形成一层低表面能包覆膜,降低了复合物的表面能,形成有机修饰,使其具备疏水性能。

5 结束语

(1)疏水型纳米纤维素/纳米Zn O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两部分,首先制备纳米纤维素/纳米Zn O复合物,然后用硬脂酸对其进行改性。

(2)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仪,对反应机理进行解释。

(3)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改性前后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从而从微观层面对反应机理进行揭示。

(4)采用接触角测试仪对改性后复合材料的表面润湿性进行测试表征。

摘要:将纳米纤维素与纳米Zn O在一定条件下机械搅拌,制备了纳米纤维素/纳米Zn O复合溶胶。通过硬脂酸对其进行改性,并将所得的改性后的复合溶胶在130℃下鼓风干燥2h,即可得到疏水型纳米纤维素/纳米Zn O复合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接触角分析仪对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疏水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粒子经硬脂酸表面改性后引入了憎水基团甲基,形成微/纳米双重粗糙结构,使得复合材料具备一定的疏水性能。

关键词:疏水型,纳米纤维素,纳米ZnO,硬脂酸改性

参考文献

[1]Bo Y,Liang F,Jia H,et al.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 on magnesium alloy[J].Appl Surf Sci,2010,257(5):1666-1671.

[2]Tian H,Yang T S,Chen Y Q.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silica superhydrophobicmulti-layer films[J].Thin Solid Films,2010,518(18):5183-5187.

[3]Su C H,Li J.The friction property of super-hydrophobic cotton textiles[J].Appl Surf Sci,2010,256(13):4220-4225.

[4]Habibi Y.Keyadvances in 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nanocelluloses[J].Chemical Society Reviews,2014,43(5):1519-1542.

[5]蒋玲玲,陈小泉.纳米纤维素晶体的研究现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8,16(2):73-78.

[6]Look D C.Recent advances in Zn O materials and eviees[J].Materials Seienee Engineering:B,2001,80(1-3):383-387.

[7]赵宁,卢晓英,张晓艳.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7,19(6):860-869.

[8]崔锦峰,包雪梅,等.超疏水纳米氧化锌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4,42(6):18-20.

[9]于成宁,吴燕,袁玉洁.硫酸水解微晶纤维制备纳米纤维素及其性能表征[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2):18-19.

浅谈纳米 MgO 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论文 第4篇

摘要:采用快速液相沉淀法,以CuSO4·5H2O和NaOH为原料,在室温下混合搅拌合成前驱体Cu(OH)z,经过焙烧得到纳米Cu0.用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镜(SEM)对产物的物相、粒度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溶液pH值、焙烧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纳米CuO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溶液pH=14,焙烧温度为350℃,反应时间为10 min时所得纳米CuO催化性能最佳.用热重分析仪(DTA-TG)测定了其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与纯AP相比,加入纳米CuO后AP的高温分解温度降低了90.1℃.endprint

摘要:采用快速液相沉淀法,以CuSO4·5H2O和NaOH为原料,在室温下混合搅拌合成前驱体Cu(OH)z,经过焙烧得到纳米Cu0.用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镜(SEM)对产物的物相、粒度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溶液pH值、焙烧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纳米CuO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溶液pH=14,焙烧温度为350℃,反应时间为10 min时所得纳米CuO催化性能最佳.用热重分析仪(DTA-TG)测定了其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与纯AP相比,加入纳米CuO后AP的高温分解温度降低了90.1℃.endprint

摘要:采用快速液相沉淀法,以CuSO4·5H2O和NaOH为原料,在室温下混合搅拌合成前驱体Cu(OH)z,经过焙烧得到纳米Cu0.用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镜(SEM)对产物的物相、粒度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溶液pH值、焙烧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纳米CuO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溶液pH=14,焙烧温度为350℃,反应时间为10 min时所得纳米CuO催化性能最佳.用热重分析仪(DTA-TG)测定了其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与纯AP相比,加入纳米CuO后AP的高温分解温度降低了90.1℃.endprint

纳米杆的制备与表征论文 第5篇

0 引言

近年来二氧化铈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激起了科学家们浓厚的研究兴趣. 作为最具活性的金属氧化物之一,纳米氧化铈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如生物领域、抛光材料、三效催化剂、氧传感器、固体燃料电池和紫外线屏蔽剂等领域. 目前,合成纳米氧化铈的方法有许多种,例如水热法、沉淀法、溶胶- 凝胶法等等. 其中水热法因具有一步合成、温度低、操作简单、能量消耗低且有可能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等优点而越来越受人们青睐.

对于纳米结构的氧化铈材料来讲,除了纳米尺寸效应导致的一些显著的性质变化之外,二氧化铈的性质随着形貌、形状及暴露的晶面的不同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过去十年研究者们投入了大量的努力去探讨纳米氧化铈形貌可控合成.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成功地可控合成具有特殊形貌的纳米二氧化铈或者氧化铈基材料,如纳米颗粒、纳米线、中空球形、纳米立方块、花束形和其他混合结构. 在所有的.氧化铈形貌中,1D 纳米氧化铈因具有优异的性能而备受人们关注. 本文利用水热法制备了氧化铈纳米杆,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表征. 另外,检测了所制备的氧化铈纳米杆的紫外线吸收性能,为功能纳米材料的实用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实验

1. 1 合成

取1 mol 的Ce( Ac)3・nH2O 和0. 01 mol 的Na2HPO4溶于40 mL 的去离子水中,在磁力搅拌下反应15 min. 然后将混合溶液转移至50 mL 高压反应釜中,在230 ℃条件下反应24 h,待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后,分别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将制备的白色沉淀离心过滤,去除多余的离子,最后在60 ℃的温度下烘干得到氧化铈纳米杆.

1. 2 表征

采用X 射线衍射仪( XRD) ( Rigaku D/Max-1200X 型) 分析样品的物相,实验条件: Cu Kα 射线,电压30 kV,电流100 mA,扫描范围2θ 为25-80°;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 Hitachi SU8000) 观察样品的形貌; 采用200 kV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 日立JEM-F) 分析样品的晶体结构; 采用UV-vis 分光光度计测试纳米氧化铈的紫外线屏蔽性能.

2 结果与分析

为了确定样品的物相组成,对水热法制备的样品进行了XRD 表征.与氧化铈的特征谱进行比较,其特征峰分别从左到右对应氧化铈的( 111 ) 、( 200 ) 、( 220) 、( 311) 、( 222) 、( 400) 、( 331) 、( 420) 晶面,没有其他杂峰. 这说明产物具有较高的纯度,样品只能为含有萤石结构的CeO2晶体.

可以看出样品的纳米结构呈杆状,杆的形貌较细长,经测得杆的平均直径~ 10 nm,平均长度~400 nm. 样品的TEM 图,纳米杆比较均匀,直径~ 10 nm,长度为几百纳米. TEM图中某一单根氧化铈纳米杆的放大图,氧化铈纳米杆的结晶度良好,无明显缺陷. 采用HR-TEM 进一步观察试样的微观结构,电子是沿着[110]方向入射,纳米氧化铈杆的垂直于表面方向为( 224) ,是沿着<112>方向生长.利用Ce( Ac)

3・nH2O 和Na2HPO4

作为反应试剂制备氧化铈时,Na2HPO4的水解较弱,OH―离子的释放非常缓慢,水解方程式如下:Na2HPO4 +2H2O→3Na + +2OHD +H2PO4D ( 1)Ce( Ac)3・nH2O 中提供的Ce3 + 阳离子只有少量的与Na2HPO4水解的OH―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白色Ce( OH)3・nH2O 悬浊液,而大量的Ce3 +依然游离在水溶液中,其反应如下式:Ce3+ + 3OHD + nH2O→Ce( OH)3・nH2O ( 2)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由于没有外来的氧气进为了研究纳米氧化铈的抗紫外线能力,采用UV-vis 分光光度计对其紫外线屏蔽性能进行测试,得出其紫外线吸收光谱图.样品在波长小于400 nm 的位置显示出很强的吸收能力,在波长大约大于400 nm 的波段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波长为310 nm 处氧化铈纳米杆对紫外线的吸收出现峰值. 另外,CeO2在270 ~ 340 nm 的波段之间有强烈的紫外线吸收能力是因为O2-( 2p) 轨道和Ce4 + ( 4f) 轨道上的电子转移引起的.一个良好的紫外线屏蔽材料对波长少于400 nm 的紫外线有很好的吸收能力,而氧化铈纳米杆正正满足这个要求,因此可作为理想的紫外线屏蔽材料.

3 结论

1) 本实验通过低温水热一步法合成了氧化铈纳米杆. 纳米杆形貌比较细长,平均直径~ 10 nm,平均长度~ 40 nm,并且生长方向沿着< 112 > 晶向族方向生长.

浅谈纳米 MgO 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论文 第6篇

纳米尖晶石LixMn2O4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表征

近年来,由于便携式电器的迅猛发展,对于电化学能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开展对新型电池的开发及其基础问题的研究.这些新型电池归根到底是基于各种高性能的.新型能源材料的研究与开发[1].

作 者:卫敏 张杰 杨文胜 张密林 段雪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可控化学反应科学与技术基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刊 名:无机化学学报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年,卷(期):18(7)分类号:O614.111 O614.7+11关键词:纳米尖晶石LixMn2O4 材料制备 电化学性能

上一篇:法治教育情况调研下一篇:教师交心谈心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