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卫生培训范文

2024-07-25

手部卫生培训范文(精选3篇)

手部卫生培训 第1篇

手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

一、目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二、适用范围

全院各科室

三、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

[2]

卫健委.《医夫员手卫生规范》.2019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涵(2019)

480号

四、内容

(一)手卫生管理制度

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的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全院配备合格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必须用流动水,重点部门要求使用洗手液洗手,其他提倡使用。

3.全院特别是监护室、透析室、供应室、治疗室等重点部门必须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医院门诊、检查等诊疗区域均宜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4.洗手后的干手物品(纸巾或毛巾)或设施应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5.手卫生设施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洗手液及手消毒剂

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6.每季度对医务人员特别是重点部门及临床科室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流行暴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7.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洗手及手消毒指征,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8.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股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

9.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于手将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10.医务人员手接触患者的血波、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附: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且未检出致病微生物;

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am2,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m2,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手消毒剂启用后有效期30天。

(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

1、下列情况医务人员应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

毒:二前三后

(1)

接触患者前。

(2)

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3)

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4)

接触患者后。

(5)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

2、下列情况应洗手:

(1)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

(2)

可能接触艰难梭菌、肠道病毒等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时。

3、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

宜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4、出现下列情况时医务人员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

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患者污物之后。

5.医务人员洗手方法:

(1)

在流动水下,淋湿双手。

(2)

取适量肥皂(洗手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

认真搓揉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洁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搓揉步骤为(步骤不分先后):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揉。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揉,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搓揉。

第四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揉,交换进行。

第五步: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搓揉,交换进行。

第六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揉,交换进行。

(4)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6、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方法:

(1)

取适量手消毒剂于掌心,均匀涂抹双手

(2)

严格按照洗手法搓揉步骤进行搓揉。

(3)

揉搓至手部于操

【注意事项】

(1)

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2)

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实施手消毒。

(3)

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室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实施手消毒。

(4)

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5)

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摘手套后应进行手卫生。

7、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方法:

(1)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 先洗手,后消毒。

② 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2)外科洗手遵循以下方法与要求:

① 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修剪指甲,指甲长度不超过指尖。

② 取适量的洗手液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可使用清洁指甲用品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使用揉搓用品清洁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③ 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④ 使用干手用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注意事项】

(1)

不得戴假指甲、装饰指甲,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

(2)

在外科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3)

洗手与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

(4)

术后摘除手套后,应用洗手液清洁双手。

(5)

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品、揉搓用品如海绵、手刷等,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清洁指甲用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

8、手卫生设施:

(1)

手卫生设施是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设备,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洗手液、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2)

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导管室、透析室、口腔科、新生儿室、消毒供应中心室、检验科、内镜中心等等感染高风险部门和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医院门诊、检查等诊疗区域均宜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3)

洗手设施保持清洁。

(4)

外科手消毒:每2~4间手术间宜独立设置1个洗手池,水龙头数量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

(5)

应配备干手用品或设施。选手后宜使用干手纸巾。

(6)

外科手消毒应使用经灭菌的布巾干手,布巾应一人一用;重复使用的布巾,用后应清洗、灭菌并按照相应要求储存。盛装布巾的包装物可为一次性使用,如使用可复用容器应每次清洗、灭菌,包装开启后使用不得超过24h。

手部卫生培训 第2篇

1 手消毒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手消毒的目的

手消毒应该在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 (如:手术切开、插管及穿入组织等) 及病房医护处理 (如:注射、发药、伤口换药等) 之前进行手消毒, 可以防止病原体经手侵入病人体内;在日常活动及医患、护患交往中, 手被污染时, 手消毒可消除原微生物, 以免传播给他人, 同时也保护了自己。

1.2 适用范围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 最易造成手的污染或接触传播, 应该洗手及消毒:在各种外科手术前;在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物品 (便盆、尿壶、尿布、痰杯和伤口敷料等) 后;当进入和离开隔离室或重症监护室时;接触不同病人之间, 接触感染的病人前后, 以及处理同一病人不同性质感染部位时;为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前后;无菌操作步骤之前, 包括注射、换药或送药;准备及分发病人食品时。

2 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消毒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抗菌皂 (液) 和流动水洗手, 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通常具有持续抗菌活性。外科手术前, 医务人员的手部消毒是医院最早开展的消毒措施, 也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有资料表明, 虽然自从1889年起Halstead创用的无菌手套成为预防感染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但据调查, 手术结束, 约有24%的手术者的手套有刺破的针眼, 微生物可通过针眼植入手术伤口, 而导致病人术后感染。因此, 医护人员的双手在各类手术之前均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1]。

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先洗手, 后消毒。 (2) 不同病人手术之间, 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3) 选用合格、适宜的手消毒剂, 在有效期内使用。外科常规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手消毒剂 (如:乙醇、氯己定、氯己定醇、委胺盐类、碘伏等) 等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 并认真揉搓2~6分钟, 用洁净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无菌巾彻底擦干。手消毒剂的取液量及具体揉搓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外科免冲洗消毒方法: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上述部位。若生产厂家推荐, 可以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重复上述操作步骤。若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消毒效果。

3 一般手卫生和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 手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为了防止病原体传播, 保持手部卫生的卫生手消毒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流水肥皂洗手法:是保持手部卫生常用的方法, 能有效地清除病原微生物, 切断医院内感染的传播,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据报道, 一般搓洗法可将手上60%~90%的微生物除去, 有时微生物清除率甚至可以达90%~98%, 使手上细菌数量减少到感染剂量以下。洗手所用的水龙头及肥皂应避免交叉污染;因此, 流水肥皂洗手应注意以下事项: (1) 用流水冲洗, 不能用脸盆浸泡, 要使双手充分淋湿; (2) 水龙头用脚踏式或长臂开关, 可用防溅龙头; (3) 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 均匀涂抹至整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洗手用的肥皂、刷子要保持干燥; (4) 洗手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 (5) 洗手后可待其自然干燥, 或用个人专用手巾、一次性消毒纸巾擦干或采用红外线自动干手机吹干。

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手部的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 一般在流水肥皂洗手后进行, 常用的消毒剂有:0.05%~0.1%氯己定、0.5%氯己定醇、65%~80%二乙醇、0.1%苯扎溴铵、0.5%碘伏等, 此外, 50%~70%二异丙醇、70%乙醇、1.5%三氯散 (tricloson) 、0.1%四溴邻甲基苯酚醇 (desderman) 等溶液用于手部擦拭消毒的研究均有所报道。手部无水消毒剂比其他试剂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且作用时间更快, 因此, 它有助于达到手部卫生指导原则的要求。

4 带手套与手部卫生

手套在接触体液的环境中具有附加的保护作用。带手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 减少短时间内从一个患者到另一个患者之间的微生物的污染, 可以保护操作者的手远离特定的化学品。在护理患者的实践中, 持续佩戴手套反而可能增加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性, 同时也会对手部卫生程序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2]。到目前为止, 乳胶是标准的材料, 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敏反应;作为对乳胶手套的替代品, 腈比乙烯更好。通过使用手套粉, 乳胶的过敏反应增加。有些人认为戴了手套就没有必要再洗手或忘了洗手, 根据美国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协会不少关于手套质量的报道, 如:乙烯手套有4%~63%、橡胶手套有3%~52%的不可见渗透, 也就是说戴手套不能完全屏蔽病原微生物[3];可见, 戴手套并不能充分地保护工作人员, 也不能充分防止交叉感染, 手套不应该替代保护手部卫生的其他方法, 而应该作为保护手部卫生的附加物。

5 小结

在合理实施手部卫生与消毒时, 洗净手并保持手部卫生在有效预防医院内感染中具有特殊地位, 应当正视在诊疗过程中洗手方面存在的不足, 学会正确洗手方法, 保证洗手质量, 以远离经手接触传播的多种疾病。消毒时要注意消毒剂的选择, 还要采用正确的使用方法。在提高医护工作者手部卫生和消毒的依从性的同时, 也要注意保护手部皮肤。

参考文献

[1]薛广波, 主编.现代消毒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 629-632.

[2]Flores A.Appropriate glove use in the prevention of cross infeclion[J].Nurs Stand, 2006, 21 (35) :45-48.

医院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的干预措施 第3篇

【关键词】 医院;护理人员;手卫生;干预

1 护理人员手部卫生与医院感染

2004年,全世界每年约有140万人获得与健康照顾相关的各种感染并发症,在外科约有1/2的死亡病例与医院感染有关。医院感染给患者带来的损失显而易见。比如,2005年安徽宿州的眼球事件给医院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为医院感染的认识敲响了警钟。实际上,多数医院感染是由致病菌在患者之间或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交叉传播引起的,医务人员的手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因此,提高医务人员手部卫生,可降低医院感染的暴发。通过手传播疾病的细菌可分为常驻菌和暂住菌两大类。其中,常驻菌居在皮肤毛囊和皮脂腺开口处,并在此繁殖。而暂住菌处于皮肤表面或角质下表皮细胞上,主要是通过接触而附着在皮肤上的,可用机械方法清洗或化学消毒剂消除。通常情况下,当医务人员手上的这些细菌传播给易感病人时,这些细菌就成为这些病人的感染源。在诊断治疗护理过程中,可经由医务人员的手而携带的病原菌能在感染和开放的伤口中复活。因此,正确的手卫生行为可以减少手上携带的潜在病原体。护士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工作者,其手卫生的执行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有效的护理。有研究表明,护理人员每天工作繁忙时,手部细菌量会成倍增加。如果护士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未带手套,在直接接触患者后,其手部带菌量会明显上升,且手部携带的细菌中,至少有一种是致病菌。有研究者认为,护理人员手合格率为75%,细菌种类为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而据全球有关报道,医务人员的洗手率不足50%,按规范洗手更是大大低于这个数字。

2 影响医院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的主要因素

2.1 医院的管理因素。对洗手或擦手的效果进行有效监控,是未来医院应该重视的环节。有部分医护人员认为科室或医院对洗手或擦手没有足够的重视是其手卫生执行的影响因素。有报道指出,来自同事的榜样和反馈对个人行为有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医院相关部门应对护理人员的手卫生进行定时或不定时地有效监控,加强护理人员间的交流,以促使其改善手卫生行为。实践证明,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状况的改变对医院感染率的变化有一定影响。

2.2 医护人员的认知因素。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的知识水平,对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有重要意义。大部分医护人员对个人对洗手没有足够的重视或者忘记了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洗手。一些护士甚至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洗手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并对洗手具有除菌作用持怀疑态度,等等。这些说明护理人员对手卫生行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对手卫生的认识仍存在不足。因此,医院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护士手卫生的教育。

2.3 医院洗手的设施因素。洗手设施是导致洗手合格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研究报道,洗手设施可导致医务人员洗手后的二次污染。目前,许多医院的手控式水龙头和肥皂上携带了大量细菌,因而洗手肥皂与水龙头污染细菌总数严重超标。同时,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公用毛巾擦手使菌落数增加59.57倍。毛巾的整个清洗消毒处理过程易因人为因素而造成毛巾消毒不彻底,从而导致洗手后再次被污染的危险。尽管使用一次性纸巾干手是干净的干手方法,但费用使医院难以接受。因此,为了减少因手引起的感染,医院管理部门要为医务人员提供相应的措施,改善设施环境,以提高手卫生。

2.4 医护人员的工作因素。绝大多数护理人员认为“工作忙”是影响其执行手卫生的最主要原因。危重病人病情危重,护理人员接触病人的几率就增高,不同年龄、学历、职称的护士的洗手率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性质病房护士的洗手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危重症病房的护士洗手率较其它病房的护士洗手率高。这与医院相关部门对不同性质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手卫生强调程度存在差异。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危重症病房护士的洗手率出现下降,说明洗手率与工作量大小呈负相关的关系。

3 医院对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的干预措施

3.1 完善洗手设施和加强医院行政管理。手卫生设施包括: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液体洗手液、擦手用具应符合消毒要求、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等。同时,医院行政管理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以加强医院安全手文化的建设。

3.2 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可提高手部卫生依从性。提高医务人员的手部卫生依从性主要集中在快速手消毒剂的使用上。快速手消剂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抗菌作用源于对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乙醇的杀菌作用速度最快,以含乙醇为主的手消毒剂可以快速地降低皮肤表面的暂居菌。如果将快速手消剂放置在治疗车、患者床头,这样使用非常方便快捷。与此同时,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能节约更多的时间,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3.3 加强医护人员对手部卫生的认知行为教育。对护理人员进行长期的教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措施。医院通过相关教育目的是确保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促进医护人员洗手行为的改变。同时,提高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医护道德教育,使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职责,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同俏静,苏关关,袁玉华.手部卫生与医院感染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

[2]王莉,府伟灵,陈晓等.医院感染引发医疗纠纷防范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

[3 ]Pittet D.Improving adherence to hand hygiene practice: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J].Emerg Infect Dis,2001,7(2).

[4]牛秀成,张树德,周素琴等.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

[5] 吴欣娟,马丽莉,贾朝霞.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7).

上一篇:期中考试语文的反思作文300字下一篇: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