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身的功能与原则

2024-08-08

体育健身的功能与原则(精选6篇)

体育健身的功能与原则 第1篇

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与功能

(一)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遵循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多维性原则

多维性原则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和课堂教学的结果进行评价。具体而言,多维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评价内容的多维性,即在评价中应该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水平、课堂教学要素、课堂教学结果、学生的参与度等各个方面。但这并不是说,每次课堂教学都必须要完整地对所有的因素进行评价、或者所有的因素在每次评价中所占的权重都是一样的,而是需要根据评价的目的有侧重地进行选择。在选择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评价的目的,也要考虑到课堂教学评价的一般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到当前教学评价发展的理论前沿。其次是评价主体的多维性。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往往是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缺少课堂教学内主体的充分参与。而评价主体的多维性要求评价主体既有课堂教学之外的人员,如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也有课堂教学内的被评教师或学生,同时还可以考虑同事或同伴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改变原来单纯以他评为主的方式,重视自评和互评。最后是评价方法的多维性。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多以量表或者纸笔测验为主,这种评价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其编制过程的科学性,它在评价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地保证评价的公正性,但是其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如评价的内容与真实的生活内容脱节,不太适合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等。评价方法的多维性要求课堂教学评价中改变单纯以纸笔测验为主的方式,更多地采取观察、成长记录袋、真实性评价等方法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既要重视客观、量化的评价方法,也要重视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

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因为量化的评价把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过程简单化、格式化了,而质性评价却更关注复杂而丰富的课堂教学过程,强调教学过程的完整及其间真实的表现。

2.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指的是改变以往评价中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倾向,要把评价对象当前的状况与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联系起来,由一次性评价改变为多次性评价。

过程性原则强调以教育教学过程中评价对象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体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体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发展和提高质量的过程。过程性原则有三个基本的特征:一是把全部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活动都纳入评价的范围,不论这些活动是否与预期的目标相一致;二是在方法论上,既倡导量化研究的方法,也给质性评价一定的位置;三是本质上受“实践理性”的支配,它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3.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指的是课堂教学评价、特别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强调在真实生活情景下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在真实性评价中应该包括有真实性任务,即某一具体领域中专家可能遇到的那些真实的生活活动、表现或挑战。

美国学者戈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认为真实性评价有五个特征:一是评价既指向学生学习的结果,也指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凸显评价的诊断与服务功能,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而不仅仅是选拔与区分功能;二是强调在现实生活(或模拟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中,给学生呈现复杂的、不确定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以及需要整合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任务(即“有意义的真实性任务”)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重在考查学生在各种真实的情境中使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而不是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信息的积累与占有程度;三是任何

一个真实性评价都必须事先制订好用以评价学生的“量规”(rubrics)或“检核表”(checklists)。所谓“量规”,是一种界定清晰的、用来对学生的表现或作品进行评分或等级评定的评估工具。一个完整的“量规”应当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具体的评估标准”“区分熟练水平”以及“明确的反馈”,学生应该提前知道评价的任务及具体标准,而不是像传统的测验那样需要保密;四是真实性评价承认个体差异,主张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评估策略,以适应各种能力、各种学习风格以及各种文化背景的学生,为展示他们的潜能与强项提供机会,而常规的考试与测验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且常常用来找出一个人的弱点,而不是他的长处;五是评价通常被整合在师生日常的课堂活动中,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在真实性评价中,评价是师生共同的任务,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测验接受者,而是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生参与评价(包括对同伴的评价或自我评价)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夏正江:《论课程观的转型及其对新课改的影响》,载《课程•教材•教法》,2005(3)。)

4.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指的是课堂教学评价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侧重于观察和衡量学生的表现,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励教师转变观念,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尽管不排除其检查、选拔和甄别的作用,但其基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在于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积极导向等基本功能。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坚持发展性评价原则,即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主体的变化,重视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以及评价主体间的互动等,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收益,达到促进发展和改进的目的。

发展性原则有以下特征:首先,发展性原则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个体的和谐和发展,强调以人为本;

其次,发展性原则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主张使更多的人成为评价主体,特别是使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重视评价对象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作用;第三,发展性原则在重视教学过程中的静态、常态因素的同时,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由师生之间情感等的交互作用而使得课堂教学出现的偶发性和动态性;第四,发展性原则更加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要求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能够体现差异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第五,发展性原则在重视指标量化的同时,更加关注质性评价的作用,强调用质性评价去统整定量评价,认为过于强调细化和量化指标往往会忽视了情感、态度和其他一些无法量化而对评价对象的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1.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达到一系列既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而课堂教学评价则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学前的评价。教学前的评价可以是一节课开始之前的评价,也可以是一个教学单元甚至一门课开始之前的评价。这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想弄清学生是否具备即将开始的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即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它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成。通常有关准备状态的评价难度较低,同时评价的内容限定在学习应该必备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上。

其次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往往为形成性评价提供基础。它们主要被用于监测学习进步、检测学习中的错误,并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反馈。这些评价是监控学生学习进展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进一步教学的基础。通常这些评价涵盖的是事先确定了的教学内容,如某一章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这就使得实际应用中的形成性评

价内容比较狭窄,对于那些也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就很少涉及,这是在形成性评价中要注意的。除了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之外,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评价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那些在形成性评价中持续出现困难的学生,必须采用诊断性评价来确定问题之所在,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有价值的建议。

最后是教学结束时的评价。在一个教学阶段(如教学单元或一门课程)结束时,我们关心的是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是否能够达到和达到的程度如何,要获得这方面的信息,我们也必须使用相应的评价。教学结束时的总结性评价,如确定学生的学业成就或等级分数可以为分流、安置学生等提供相应的信息。而单元测验在为学生提供反馈、激励他们从事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布置补偿性的作业、评价教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些评价不仅可以是形成性的,也可以是总结性的,甚至在某些时候还可能是预备评价。它们也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能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工作成效的提高、师生的评价等提供及时而有效的反馈信息。

2.课堂教学评价与师生的发展

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课堂教学评价能反映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作出一系列的判断和决策,需要对学生的性向、能力趋向、学业成就、态度、价值观、学业潜能等进行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这就需要应用到相应的教学评价手段和技术。对于教师而言,掌握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教师获取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一是能够诊断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能够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供帮助,而且学生的不足也是教师在今后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知道学生已经能够做什么,他们的学习准备情况怎样。二是监控学生的进步,即教学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判断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进步。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之一就是评判学生是否

正令人满意地朝着预期的教学目标迈进,这样可以为是否进行教学调整提供信息,可以说能否及时监控学生的进步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众多的研究表明,合理开发和应用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三是评估自己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评价中的表现来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决定是保留现行教学方案还是进行修订或者另起炉灶。

其次是课堂教学评价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评价能够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形成正确的教学行为。由于课堂教学评价往往整合了有关教与学和师生发展的新的理论成果,因此,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能够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在反思中变革自己的教学理念,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评价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学校教育最主要的场所是课堂,因此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发展最重要的阵地。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孜孜以求的目标。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不仅不能使学生得到很好的发展,相反,它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某种抑制作用;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能够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使得学生充分活动,形成良好教学氛围和师生互动关系,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得到更好的发展。

体育健身的功能与原则 第2篇

一、体育游戏的教学价值

1、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

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需要反复进行练习。单调的重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而易产生疲劳,降低学习积极性,如果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情绪,使身心放松、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如果游戏内容与体育的教学内容相近,对学会技术动作起着十分有效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运动技能,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2、能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通过体育游戏的教学,既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可以作为教学、训练的一种手段,为完成教学、训练服务。在游戏中,学生要与同伴交流、协作,共同完成游戏,还要不断监督、评价同伴的行为,逐渐形成公正、负责的思维和观念。体育游戏以其特有的内容、形式、规则及要求,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不畏艰难、诚实自制、拼搏奋进等优良品德,寓教育于兴趣之中,效果显著。

3、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

游戏一般都是以激烈争夺和对抗性形式进行,对抗的双方在规则的约束下,尽量克“敌”制胜,并在胜利中肯定自我。在游戏过程中,经常会因某些环节没有掌握好,学生出现失误的现象,而此时在进取精神的支配下,学生会迅速调整、重新振作、继续努力。游戏精神就是鼓励学生全力以赴,尽全力克服困难,达到胜利目标。充满竞争性的体育游戏为培养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建立健康的人生态度等都提供了契机。

4、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既要处理好自己和同伴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又要考虑游戏规则对游戏本身的制约因素等,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团队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游戏本身还是一种自主的、充满想象的主题性活动,游戏的这些品性正是创新意识、创新潜能得以滋生的土壤。因此,好的体育游戏和好的组织教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是很有益的,而这些能力又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极为重要的要求。

二、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

1、实效性原则

创编游戏时应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来创编和选择游戏。首先必须根据参加游戏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实际活动能力等特点来确定相应的运动负荷量、动作难度和活动方式;其次根据参加游戏的人数、时间、场地、器材等条件来合理确定各人活动占时数和单轮活动的占时总数及游戏活动的路线等。总之,要动作简单、组织方便、形式新颖,做到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锻炼效果。

2、教育性原则

体育游戏的教育作用必须与游戏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如:为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可创编有一定动作难度的游戏;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可设计分队竞赛和个人得分与团队积分相结合的游戏;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构思完成游戏的方法时,可留有一定的余地,千方百计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3、趣味性原则

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除了它的实用性锻炼价值外,趣味性又是它的一个本质特征,为了提高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应根据参加体育游戏的人群特点和素质、技术及智力水平,在游戏的竞争性、动作设计的新颖性等方面多下功夫。

(1)增强游戏的竞争性。体育游戏与其它体育活动一样具有较强的竞争性,但游戏获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比能力、比勇气、比智力、比技巧、既要个人表现,又要集体配合;既有规定条件的限制,又有比赛机遇的把握。体育游戏的多种竞争性,使弱者有成功获胜的可能,向强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给所有参加者都创设了夺标的希望和参与的乐趣。

(2)提高游戏的新颖性。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乏味、厌烦。在体育教学中,游戏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还可使生活中常用动作戏剧化,用变异的动作替代习惯的动作,用器械来限制动作的幅度和速度,把较难的专项技术简单化,让平时常用的动作在较高的要求下完成等。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安全性原则

在创编体育游戏时应特别注重惯彻安全原则,对游戏的各个环节均应作“安全检查”。一看设计的动作是否容易引起伤害事故;动作幅度较大时,应考虑避免发生肌肉拉伤的具体对策;二看游戏的组织教法是否合理?在使用投掷或负重器械时,要考虑避免因器械使用不当或掷出、拾回投掷器材的时机不妥而发生的伤害事故;三看规则制定是否严谨?如“反应追拍”游戏中不准推撞或重拍游戏者,跑动的线路也要予以规定,以免发生伤害故事;四看场地的安排是否注重了安全因素?如每队、每人之间的左右距离、前后间隔是否恰当,在狭窄的活动场地中,还要考虑避免因周围的障碍物引发的意外事故等。

5、广泛性原则

创编体育游戏时,游戏内容选择应面向全体学生,适合教育对象的年龄、心理及身心发育的特点,并根据素质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充实练习内容,满足学生各种发展需要。参与者可以根据自我兴趣与需要,投入到游戏中使人人获得乐趣。

6、针对性原则

创编体育游戏时必须与教学环节、教材内容、教学任务紧密的联系。针对体育课各部分内容和任务,创编适合的体育游戏,作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调节情绪、恢复体力、发展身体素质掌握基本技战术的一种辅助方法和手段,定将产生显著效果。

一般来说,少儿适合创编动作难度和运动量较小,并富有一定情节和想象的体育游戏;高中生或大学生则可创编动作难度和运动量较大,竞争较激烈,对判断反应要求较高的体育游戏;而对于有一定身体素质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来说,创编竞争激烈,含有专项技术和专项素质要求的体育游戏能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合理使用体育游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更要熟悉体育游戏的各项创编原则,注重方式方法力求简单新颖,与教材内容教学任务紧密相连,使传统体育教学变成在快乐中进行的体育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为未来的生活奠定基础,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试析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与原则 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评价,功能,原则

一、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

(一) 诊断功能

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体育教学过程及其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首先, 通过评价可以及时了解体育教学的各种情况, 判断其质量和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 即课程教学的成效和缺陷。其次, 通过全面客观的教学评价不仅能理解教学效果与学习成绩不良的原因, 并制定对策, 而且能评估学生学习与实现教学目标的关系。再次, 通过评价, 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不断优化教学途径、方法和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 便于向家长、社会、有关部门汇报学生学习的状况。

(二) 发展功能

体育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个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这就是评价的发展功能。首先, 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体育教学评价的首要目标就是通过合理的评价与诊断, 帮助体育教师改进教学策略, 不断调整教学组织方法与过程, 使学生在认知、情感、体能、技能等方面得到发展。其次, 评价有助于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评价, 可反映出教师对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 反映出教师本身所具有教育素质及职业技能。通过评价, 也可反映出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动机、兴趣, 学习方法及其效果。通过评价, 还能够激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表明, 在一定的限度内, 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 对教师认真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都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 选择功能

体育教学评价所形成的信息可以使师生了解与掌握自己的实际状态和变化情况。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反馈调节, 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与完善教学计划, 调整教学的方案、模式、方法和手段, 从而形成更有教学意义、更为有效的教学过程, 以更好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这就是体育教学评价所发挥的选择功能。

二、体育教学评价的原则

(一) 主体性、方向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评价中要注重评价者的积极参与;在评价对象上, 要求被评价对象积极参与;在评价方法上, 要求体现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和互评,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相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体育教学中的互评通常表现在: (1)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如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运动量及各种行为; (2) 学生之间的互评, 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学会接纳、赞赏、争辩、互助; (3)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体育教学评价的方向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 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 对评价的结果进行细致分析, 从不同的角度确认因果关系, 找出产生的原因, 然后, 通过具有启发性的信息反馈, 使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 多元化、激励性原则

体育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原则体现在: (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现代教学评价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 除了教育管理评价者外, 教师也将成为评价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新课程强调了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以及与教育活动有关的家长评价等, 这样就形成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 评价角度的多元化。在进行教学评价时, 不仅要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过程进行评价, 还要对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与教学的各方面要素进行评价, 即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

激励性原则是指体育教学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激励作用。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 在很大程度上, 经常进行看课和评课的教研活动,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经常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反馈与指导,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升学生体育课堂学习效果。

(三) 科学合理、可行性原则

体育教学评价的科学合理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 要从教与学相统一的视角出发, 以目标、内容、方法、手段以及组织教学体系为依据, 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 采用合理的方式, 依据科学的评价程序和方法, 对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价的方向和目标必须反映体育教学规律和体育教学原则。其根本目的在于确立一种行为机制, 从而达到改革体育教学方法, 完善体育教学内容, 促使学生学会体育锻炼方法, 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锻炼的意识,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保持健康的目的。 (2) 评价态度要客观、实事求是, 使用的评价标准必须一致, 避免评价的主观性。 (3) 评价指标体系要全面科学、权重系数分配要准确合理。 (4) 评价程序要有科学性, 即评价程序安排要恰当、合理。 (5) 评价方法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6) 评价中使用工具与手段应具有合理性。

学案的功能与设计原则 第4篇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学习经验,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编写的学习方案。简而言之,学案是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而设计的个案。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学案导学。然而,在设计学案导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如何设计有效的学案感到困惑。为此,本刊围绕学案的功能与设计原则、学案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步骤等作些介绍,并配发案例和评点,以解这部分教师之惑。

研究表明,学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完善学生认知结构、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专家预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设计必将进入教案和学案并重的时代。厘清学案的功能和设计原则,将有助于教师设计出高水平的学案导学。

一、学案的功能

1.检测功能。教学能否取得成功,关键是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以及掌握到什么程度,而 “老师对孩子能力的估计,似乎落后两年” (心理学家哈里斯语),学案则能克服这个弊端,帮助教师有效地洞察学生的智能现状,了解学生学习新课前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一般情况下,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学会相关知识的50%以上,通过学案的检测,教师能发现学生 “不会”的部分,并调整教学帮助其解决;同时,通过学案的检测,教师可以破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而优化其知识建构的平台,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会的部分”的百分比。

2.导航功能。“ 对于学习,孩子是问路的过客。”学生不但希望知道到哪里去,更想知道怎么去。学案中的知识铺垫、方法衔接、问题导引能为学生指明方向、厘清思路。学生循着学案的脉络,能够准确地找出知识间的本质联系,目标明确地对接新旧知识,独立自主地移植或刷新思想方法,实现有效的知识迁移和方法整合。

3.激趣功能。课堂教学常常存在学生来不及产生兴趣就匆匆结束的现象,犹如一辆旅游车带着他们马不停蹄地在旅游区转悠,根本没有时间去了解知识的内涵,感觉就是“到此一游”。而在学案中,学生能体验到跨越知识陌生的兴奋,激发起探索知识来龙去脉的愉悦,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快感,对知识及寻找知识的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4.启智功能。成功的课堂是有学生的智慧参与的课堂,学案则是引领学生智慧行动的计划书。在学案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刺激中,学生的智慧潜能得以有效开发。在学案创设的讨论平台上,学生的创造灵感可极大地迸发出来,学案也因此成为学生灵感积累的宝库、课堂讨论的活力源泉,学生的智能也在这个更大的思维背景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对话功能。对话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学案能较好地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多重对话的桥梁。在学案中存在着明暗两条主线,“师本对话”是暗线,“生本对话”则是明线,暗线中渗透着教师对文本的认读。学生潜心会文本的过程,就是师生隐性对话和思想交流的过程。

二、学案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学案的科学性体现在确定目标,设置问题,规范语言表达,实现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系统性等方面。比如,数学学案理所当然要出示数学原理,但也不能剥离历史和逻辑,而不呈现思维过程和背景知识;为了教学的需要,可以突出解题方法和技巧,但不能完全忽视数学的实际和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学案的语言要准确、明晰、规范、科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在设计目标时不能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应用“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明确语言给出学习目标;学案还应该把相对杂乱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层次分明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文本;学案设计的情境要有现实价值和思维空间,有利于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熏陶。

2.思想性原则。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学生把握了思想方法,就把握了课程的实质,就能高屋建瓴地把握知识,从而切实减轻学习负担。思想不能仅靠听讲获得,也不是反复读就读得出来的,需要在对问题的琢磨中去体会、去感悟、去提炼。在设计学案的问题时,可按照“知识上直击,方法上暗示,思维上启迪”的策略,尽量避免在机械记忆、简单模仿等浅层次上过多纠缠,力求以思维含量带给学生一种知识上的激动、思维上的推动、创造上的冲动。

3.操作性原则。学案的文本表述要有利于引导探索,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在设计学案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同化知识的速度,增强其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习具有可持续性。教师还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特点以及同一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不同类型的文本格式,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阅读、独立思考、自我练习、自我检查、自觉探求、能动应变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4.情感性原则。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学习问题专家阿姆斯特朗认为:“孩子的情感是学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样内容的学案,有没有情感关怀,效果肯定是不同的。只有把理解、关爱、移情等植入学案,学生的探索旅程才会温暖、亲切、勇敢,课堂中才会有师生精神的一致性、智慧碰撞的交互性、心灵舞蹈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时,情境的设置、问题的引导、知识的铺垫都要设计精巧,既不要让学习者感觉是施舍,又要有利于他们在自主、自信、自尊的心理基础上进行探究,并在探索中产生“学习期待”。 另外,在学案设计中,如能展示教师自己思索和探究过程的困惑和喜悦,那么,这份真情实感的流露不但能赢得学生的信任,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开放性原则。学案的开放性包括开放的设计环境、知识内容、思维方式、实施方案。首先,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大量的相关信息冲击着学生的心扉,其中不乏贴近学生实际而具有教学价值的资源。教师应顺应学生的价值取向,满足其心理诉求,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媒体资源,结合学习的实际情况,灵活地编辑加工材料,生成“问题解决”的相关主题,完善学案的编制与设计,实现资源共享。这样设计出来的学案理应成为一个产生知识的源泉,一个人性化的知识生态系统,学生能主动参与其中,并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和生成活动。当然,在讲究信息多样性、综合性以及强调学案的民主性、主体创造性的同时,教师尚须注意适度性和恰当性,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以充分发挥学案的正向效用。其次,学案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它不但能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更能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向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最后,学案不是课堂作业,其完成的质量和数量也应该是开放性的,要允许部分学生跳做或不做,因此,学案的设计应该有梯度、有层次,体现立体感、人性化,使学案的运用成为一种自觉行动,而不是一种硬性任务。(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邓园生

体育健身的功能与原则 第5篇

关键词:中学; 体育; 分组教学;

在如今的中学教育过程中,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并不关注身体上的锻炼,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而且因为赋予学生们的体育教育资源相对较少,且教学设备设施也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体育教育的质量比较低。因为自从新课程改革之后,在积极倡导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之下,愈来愈关注对学生们综合能力之培养,所以在教学中应当致力于强化体育教学。笔者觉得,在当前中学体育课堂实践之中,分组教学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富有实际成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学生群体身体素质之提升。在具体的分组教学中,应当依据具体情况,分别运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全面顾及学生群体的差别,这样就能切实提升体育教育之质量。

一、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分组教学的必要性

一是分组教学不但能够让学生们学习与训练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大面积提升。与此同时,中学生们的优质品质与心理素质也能得到培育。该教学方式已经全面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中以教育者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之制约,中学生们的接受形式也变得主动起来了,如此即可极大地提升各位学生投入学习与训练的主观能动性。当然,在教和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每位学生均能参与进来,如此即可全力避免少数人员被忽略或者被冷落的问题。如此一来,就能够将能力较好与较差的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分组比赛能够切实帮助中学生们提升集体荣誉感以及个人的责任感,对推进学生间的友谊也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分组学习,不但能提升中学生们的自信心,而且还能提高中学生们的创新、竞争以及合作意识。所以,中学生们的优质心理素质都能够运用分组学习来加以培养。

二是分组教学能够提升中学生们发现与解决问题之能力。通过分组教学,对于那些训练情况比较好的学生可被任命为学习组长。为了在学习中取得优势,组长就一定要全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与同学们共同发现本组具有的问题,并且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如此方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为此,中学生们要把教学问题的性质与关键搞明白,从而对进攻、思想、防守以及战术等问题等加以研究。当然,一旦对抗变得激烈以来,那在小组学习之即可提出各类问题,如此即可更好地培育中学生,并提升其临场应对能力。

三是分组教学能够提升中学生们的适应力。在中学生群体社会适应力提升上,体育教育能够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而中学生们的社会适应力培养与提升依然需要运用分组教学加以实现。在实施分组教学之时,学生们还可主动参与到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之中来,从而不断提升学生们的竞争、合作等意识,而且还能增强其人际交往之能力,从而全面运用综合能力来解决具体问题。

二、中学体育教学分组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是要实施因材施教之原则。在中学体育教育中落实分组教学模式,教师就一定要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而且还要对学生们实施因材施教,推动中学生们更好地接收体育知识。体育教师在教育活动之中必须全面发挥出自身在课堂之中的主导性作用,对于课程内容的具体安排、各小组的详细划分和考核方式实施全方位主导,而大学生们则是体育课堂内容的具体实践者,一定要全力保障师生之间的关系能够得到协调,运用分组让师生间开展更加富有成效的沟通,以求提高教学内容的互动性,推动学生素质得到更好地发展。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对于不同的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对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作出更好地调整,让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能更好地符合学生们的具体状况,如此即可让学生们在身心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开展适量体育锻炼。

二是要实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原则。中学体育教师要更加全面地意识到自身所具有的主导性地位,不断强化对中学生们自身主体意识之认可。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全力发挥出教师所具备的主导性作用,在体育课程的具体内容安排、小组划分以及成绩考核等各方面实施更加科学、更为合理的配备,并且让中学生们在其中占有主体地位,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主体。要在保障师生关系和谐稳定的基础上,即可运用分组教学让同学们相互间实施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互动交流,以保障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以及活跃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是要实施因材施教与可接受之原则。体育老师必须全面了解中学生们在个体上的差异,依据每一位学习者的具体情况,比如,各自的爱好与身体素质等差别,分别针对每位学生采取更为恰当的教学方式,再运用对教学内容以及方法的调节作用,充分保障中学生们的身心健康,让体育知识能力可以得到更大的提高。要在中学生们身心状况可以接受的状况下,对中学生们的身体开展最为合理的训练,并且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保障学生们的总体素质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

三、中学体育分组教学中的几种方法

一是依据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实施分组教学。中学体育教师要想更好地落实分组教学方法,完全可以依据学习者的身体素质来开展分组训练。具体来说,可对中学生们的体能、运动机能和体育天赋等分别加以区分,应当尽可能地把身体素质比较相近的学生们分成同一组,从而便于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和与自己身体素质比较相近的学生们开展互助性学习,如此即可充分提升中学生们开展自我体育训练的动力,从而持续提升自身运动能力,达到体育锻炼的成效。比如,教师在安排学生们开展100米跑步训练的过程中,就可以把那些爆发力和速度均比较接近的学生们安排于同一组之中,从而便于让学生们均有水平接近的同学可以相互竞争,从而持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体育竞技能力。

二是依据中学生的性别实施分组教学。男、女生之间具有相当大的身体差异,体育教师如果把课程的内容安排得一模一样,就很有可能造成女生对于部分运动项目难以适应,但男生则会觉得部分运动太过简单。所以,按照这一情况,教师应当实施男、女分组练习的方法。也就是要依据女生之特点设计出更为符合女生实际的体育教学内容,还要依据男生之特点设计出更为符合男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从而持续推动中学生们取得进步。所以说,按照中学生们的性别特征实施分组,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开展好自身身体的锻炼。

三是依据中学生的兴趣实施分组教学。在体育课堂之中,体育教师还可依据学生们的自身兴趣开展分组教学,把那些兴趣爱好相同或者相近的学生们分到同一组当中。比如,部分学生酷爱跑步,部分学生擅长打乒乓球,还有部分学生热衷于打篮球或者踢足球,还有一些学生喜爱民间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应当按照学生们的各自兴趣开展分组,从而让每位学生均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持续提升其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同时,让那些兴趣爱好比较相近的学生们共同进行体育锻炼,还能很好得激发出他们相互之间进行竞争的意识,推动其更好地投入到各门课程的学习之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中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融入,愈来愈多的人开始注重体育教育。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转变教学方法,运用分组教学来实施教学,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出中学生们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的主动性,从而不断提升学生们的素质能力。中学体育教师应当对各类教学方法加以灵活应用,唯有如此,才能让教学导向性得到全面体现,推动中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被全面调动起来,这样才能保障体育教育的成效,进而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亚。中学体育教学中分组教学模式的运用探讨[J].才智,2013(22).[2]王磊。中学体育教学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探讨[J].青少年体育,2014(2)

体育健身的功能与原则 第6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体育的投资与需求日趋增多,体育市场的年产值也日益增加,成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经济学的人才需求也日益迫切。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由国家科委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将体育经济学列入体育科学所属的十二个子学科之一。体育经济学被国家列为一门正式学科以来,细数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已取得了诸多成绩,其理论基础逐渐建立,学科视野逐渐宽广,但是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平台课堂,所给予的研究远远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学需求,而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对体育经济学课堂教学的创新展开研究显得尤为必需。本文以分析体育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入手,结合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创新原则的指引下,提出了体育经济学课堂教学创新的有效形式,拟丰富课堂教学授课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简化学生对学科抽象理论的认识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逐渐形成科学的分析思想和分析方法。

1.体育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1.1复杂性

体育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体育领域经济现象、经济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应用性、综合性学科。它是由体育学与经济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边缘学科。作为一门交叉或边缘学科,体育经济学既具有经济科学的属性,属于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又具有体育科学的属性,属于体育社会学科群。体育经济学的主要经济理论基础是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对体育经济学颇具影响的体育社会科学学科,主要包括体育管理学、体育法学、体育营销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社会经济统计学)、体育政治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文化学、体育人类学、比较体育、奥林匹克运动等等学科,因此,体育经济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复杂性。

1.2抽象性

抽象性则是体育经济学的另一显著特点。不论是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还是产业经济学,都是以解释原理为主要任务,而理论本身的任务就是抽象。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例如苹果、香蕉、梨、葡萄、桃子等,它们共同的特性就是水果。得出水果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抽象的过程。抽象就是抽取事物的共同特征或本质特征,舍弃不同特征。正是这种抽象化能提供帮助人们掌握体育经济规律和把握体育经济关系的线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得好“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化学试剂,也不能用显微镜,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

1.3基础性

对于体育专业的本科学生而言,学习该领域所需的背景知识还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通过体育经济学的学习就是要建立起基本的学科背景知识,为后续的学习与实践提供一个知识平台和基础。比如,通过学习消费者行为理论,为进一步研究体育消费问题奠定基础;通过学习生产行为理论,为进一步研究体育厂商决策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市场结构理论,为进一步研究体育市场竞争和垄断问题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微观和宏观经济原理,为进一步学习体育管理原理和解决体育管理实务而奠定基础等等。

2.体育经济学课堂教学创新的原则

2.1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体育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准确理解教材知识内涵的基础上,能够加以变通,灵活运用,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让学生切实感到专业基础课的实用价值,譬如引入案例教学,用“上大学值吗?”学生自身涉及的问题作为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试着分析上大学的成本与收益,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另外,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以增强他们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意识。体育经济学的教学通过强调学以致用,来提高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对体育经济学的学习实现知识向认知上的飞跃。

2.2兴趣为先导,将快乐元素融入课堂

兴趣是学习的无形动力,会对未来的活动起准备作用,并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因此,在体育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以兴趣为先导,将快乐元素融入课堂的原则,一定要大量采用新的教学手段,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实现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课堂辩论、游戏比赛、角色扮演、故事讲述、商战模拟等多种方式,将枯燥的理论内容用各种有趣的.形式进行转化或诠释,让学生感到体育经济学的新奇与乐趣,在兴趣的驱动下更好地投入体育经济学的学习之中。

2.3严谨治学,将课前、课中、课后高效整合

恐怕许多中国人都会熟知马克思的这段故事。马克思当年在大英图书馆里写作《资本论》,固定坐在一个座位上,数年下来,桌子下面竟然留下了磨出的脚印。这段故事正如他所指出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所以,在体育经济学的教学中,必须贯彻严谨治学的学风,教师以身作则精心备课、不断建设并创新课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即时复习和完成作业,将有限的时间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勤学苦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3.体育经济学课堂教学创新的有效形式

体育经济学课堂教学创新可以从开场白的主题引入、难点讲解创新、理论解析创新、知识巩固创新等几方面进行,合理运用名家经典、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知识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3.1通过熟悉的故事、文艺作品或茶余饭后的热点问题,引出课堂需讨论的理论要点

每堂课的教学作为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课堂的开场白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点,成功的开场白能促使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注意力迅速集中,使师生互动进入良性循环,因此,精彩的开场白是课堂成功的关键之一。经过课堂实验,发现通过熟悉的故事、文艺作品或茶余饭后的热点问题,来引出课堂需讨论的理论要点,往往能缩短学生对课堂的陌生感,能迅速融入课堂的教学之中。例如从黄宏、巩汉林买钉子的小品引出供给的概念、从排队买奥运门票现象引出弹性问题、从朝三暮四的故事引出消费者偏好的概念、从折扣和优惠券引出价格歧视问题等方法。

3.2运用名家经典,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核心原理

体育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在于使学生学习经济和体育相结合的科学的分析思想和分析方法,掌握经济学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框架,并能运用弹性分析、边际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及最优化分析等经济分析方法分析和解释现实体育经济问题,并为后继的其他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的阐述是个难点,可以运用名家经典,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核心原理。例如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来形象解释价格理论;萨缪尔森的名言“你可以将一只鹦鹉训练成为经济学家,因为它所要学习的只有两个词:供给与需求。”从而提出供给与需求的重要性‘深奥无比”的科斯定理,是通过一个简单的“牛群到舭邻的谷地里吃谷”的故事来完成的等等。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中,一些经济学大家的经典故事和名言使经济学原理理解起来更为透彻,也使经济学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

3.3借助案例分析,讲解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善等理论

帕累托最优是以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维弗雷多?帕雷托在他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个概念。帕累托最优是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也就是一种“双赢”的理念;帕雷托改善是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可以用排队打水的案例来予以解释。几个人拎着水桶在一个水龙头前面排队打水,水桶有大有小。他们应该怎样排队,才能使得总的排队时间最短,达到最优。最优化方案是打水的人,按照他们水桶的大小,从小到大排队。这样安排,花在排队上面的总的时间最短。这一案例涉及到了帕累托改善,让大桶者换到后面去,虽然许多人改善了,但是大桶者本人却受损了,所以这并不是帕累托改善。通过此番理解,能使学生更好地加强对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善等理论的认识。

3.4利用角色扮演,加深对效率工资和博弈论等理论的理解

效率工资是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厂商主动地把雇员工资提高到市场均衡水平之上的一种理论。效率工资虽然提高了工资,但由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反而使生产成本降低。可以通过“周扒皮”与“王善人”的角色扮演来讲解效率工资原理“周扒皮”这一角色是来自于高玉宝《半夜鸡叫》中的一个财主,其特点是对长工刻薄,每天半夜学鸡叫骗长工多干活,食宿条件差,工资很低;而“王善人”这一角色则是另一个虚构的财主,其特点是对长工非常友善,给较好的食宿条件,给较高的工资,让长工按正常的作息时间工作。虽然从表面上看“王善人”比“周扒皮”付出了较高的生产成本,但实际上由于长工的劳动效率和劳动质量更高,所以真正的赢家还是“王善人”。通过让学生进行两种角色的扮演,加深了对效率工资理论的理解。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是指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意义。可以用囚徒困境中民警和小偷的角色扮演来加深对博弈论的理解。

3.5通过课堂辩论,更好地认识成本与收益等原理

成本也称生产费用,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即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与其价格之乘积的总和。经济学所说的成本简言之分为两种,一是实际发生的成本,即会计成本,另一个是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是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一切费用,机会成本是指厂商将既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商品时,所放弃的使用同量资源在其他生产用途上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厂商的收益可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从纯经济学角度看,收益大于成本的预期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因而是人类社会的首要理性原则。通过课堂辩论,围绕“上体育类本科值与不值”的主题,将学生分为正方、反方与观众三个部分,正方观点“上体育类本科值”,反方观点“上体育类本科不值”,正反双方展开辩论,最后由观众投票决定胜者。通过这样的课堂辩论,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了成本与收益等原理,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经济学的积极性。

3.6通过例题分析与计算,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习体育经济学的过程中,分析与计算法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通过原理讲解之后,可辅之完成一些选择或计算题,能促使学生对所学理论进行准确把握,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学习需求和供给的原理之后,可以练习一些选择题加深印象,如题一,教练员工资提高将使俱乐部产品?答案为A.需求增多B.需求减少C.供给减少D.供给增多;题二,假设用于生产运动鞋的皮革价格上涨,结果,运动鞋的供给(),供给曲线向()平移?答案为A.增加,右B.增加,左C.减少,右D.减少,左。另外,学习了效用理论,可以完成如下计算题,假设消费者小王用80元人民币全部购买X和Y体育商品,X和Y体育商品的价格分别为100元和200元。①请写出小王的预算方程并画出预算线。②当效用最大时,X商品对Y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多少?③为获得最大效用,他会购买多少单位X和Y商品?如此通过大量例题的分析与计算,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强化。

3.6结束语

上一篇:低碳与环保的调查报告下一篇:服装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