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信息技术培训总结

2024-07-10

中移动信息技术培训总结(精选14篇)

中移动信息技术培训总结 第1篇

移动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时间总是在匆匆中不知不觉的度过,为期三个多月的培训已经到了末尾,通过这学期的研修活动,我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同时,我认识到利用好网络,能为教师专业更好跟快的成长搭桥铺路。回顾此次研修活动,虽然培训是短暂的,但它却是改变我教学理念的起点,在培训学习期间,积极聆听专家的讲座,用心去领悟他们观点,汲取精华,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认真做好作业,积极参与学员的互动交流,不断学习人家好的学习经验,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以提升,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次深入的专业学习,为我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次培训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知识大门,使我能站在更高的位置,审视我的教学,反思我的教学,总结我的教学,改进我的教学。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就要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将学习不断进行下去,也将以此作为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地去学习,快速地成长。如果满足于现状、停滞不前,就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正像老师们的话语一样,培训是短暂的,终身学习才是最重要的。现将我在培训过程中的经历和学习收获做一个总结。

一、参加培训使我对教科研方面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在这次培训中,使我意识到教学课程的改变,所以,在下工夫熟悉新教材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提高自己课堂教育能力和教学质量。

二、这次培训使我认识到交流在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过去只知道埋头于书本知识,信息闭塞,不善于交流,使得一些好的经验未能融于自己的教学,而自己的一些体会又未能及时整理。因此,使自己的发展缓慢前进。通过继续教育网上培训,使我更加如饥似渴的追求新知的摄入。通过继续教育学习,我深切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三、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比如:解决问题教学如何创设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合作学习如何做到恰当的时间利用等。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通过这次研修,在我的头脑中进一步确立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使自己坚信只要坚持搞好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支撑,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可以实现学生的素养发展和教学成绩的双赢。

五、通过讨论平台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在这个平台上,大家以共鸣的方式相互促进与提高,每一次与他们的互动,都能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一种投身教研的冲动。当有了疑惑时就会去别人的经验中寻找答案,从而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学习后的认真思考,弄清了一些长期迷惑不解、模棱两可的概念、观念。学习的终极目标在于应用,课堂的点滴知识,关键在于学后的领悟与扩展。将学习所获用于工作不是一时一日之事,而是天长日久之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创新,才能为教育发展作出贡献。

六、通过观看专家视频,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通过深入学习,更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文化视野,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从而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懂得了思考总结。通过学习与实践,使我清醒地认识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研修,也让我明白了:教学中缺少的并不是经验,而是及时的反思、总结。

七、通过主题研修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以巩固和加深了课程理论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发现和解决了在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会了总结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从而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能力,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校本研修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是基于学校的一种研修形式,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我一直抱着积极的心态参与校本研修,我将积极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移动信息技术培训总结 第2篇

移动应用技术在煤炭资源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文中描述了移动应用技术在国内外发展和应用现状,提出了利用移动应用技术实现煤炭资源信息管理的思路,通过对煤炭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总体架构、典型应用场景以及关键技术的.描述,勾画出了移动应用在煤炭资源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场景,可为相关管理部门建立移动信息平台提供借鉴参考.

作 者:赵军 雷国锋 作者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陕西,西安,710054刊 名:矿山测量英文刊名:MINE SURVEYING年,卷(期):“”(5)分类号:P237关键词:移动应用 煤炭资源 关键技术

中移动信息技术培训总结 第3篇

1 监控对象的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专用移动通信网更加趋于分散化, 监控系统是移动通信网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信息的监控, 能够及时了解和控制网络中设备运行状况, 对其有效管理。

整个信息采集系统所监控的对象可以分为两大类:设备类对象与链路类对象。其中的设备类对象包括主机设备 (计算机、服务器等) 、通信类设备 (交换机、路由器、无线网桥、双工电台、光端机等) 、传感器设备以及保障支持类设备等。链路类对象主要由串行链路、无线链路、混合链路等组成, 用于监控系统中各主要节点间链路的连通性、链路延迟、链路带宽、链路流量等指标。

2 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模型

专用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采集部分的功能是采集各种监控对象的状态性能信息, 提供给管理者进行决策分析等。由于网络中的监控对象众多, 且类型各异, 信息采集要保证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经过对专用移动通信网络监控对象特点的分析, 现构建了一种集中式与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式相结合的信息采集模型, 其中包括:

(1) 群代理:在群首内存放的代理, 负责与上级群首进行本群内节点的信息的交互。

(2) 移动代理:移动代理是一个能在异构计算机网络主机之间自主迁移的对象, 能够执行在任意点上挂起并将自己传送到另一台主机上, 具有自主性和移动性等特点。

(3) 移动代理执行环境:可以看作是移动代理的家, 移动代理在这里可以完成其任务。

3 设备类对象的数据采集

在专用移动通信网络中存在着很多不同种类的设备, 并且还在不断的添加新的设备。不同设备的采集存在很多差异, 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来实现设备类对象的信息采集。

在信息采集系统中对于设备类对象的数据采集由以下几种方式的复合实现:

(1) 根据设备所支持的采集方式以及协议 (主要包括SNMP, TELNET, SSH, COM, FTP等) 的不同, 进行主动轮询网元MIB库。

(2) 通过分析捕获的数据包来获得。

(3) 利用系统提供的API函数。

(4) 接收代理自陷, 让代理自动发送Trap。

利用上述方法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对各种不同种类设备主要状态参数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资源使用情况、网络吞吐率、存储器利用率、当前进程数, 网络协议分布等指标的采集。下面简要说明采集方法的实现。

(1) 计算机类节点。由于这类节点中可以安装代理软件, 所以可以通过安装代理软件来进行节点状态的采集。而代理软件采集数据的方法主要通过系统提供的API函数以及读取MIB库。

(1) 专用移动通信网络的计算机类设备安装Windows NT或Windows 2000等系统上, 它们都支持SNMP, 通过MIB库可以采集本机的接口类型、出错率、数据包输入/出差错率、以太网口和串口的管理态和操作态等。

(2) 对于不能使用SNMP协议采集的信息, 如存储器信息、CPU信息、当前进程信息以及系统配置相关信息等是利用API函数来计算获取的。

(2) 网络类节点。本系统中的网络类设备支持SNMP协议, 但是使用SNMP协议采集的信息量有限, 所以, 可以同时使用Telnet进行采集。通过Telnet发送命令"sh int|include Fast Ethernet"所获得的端口状态信息。

(3) 电台通信类节点。对于电台类节点, 由于这类设备不具有网口并且无法安装代理软件, 所以可以通过数据采集卡来完成对其状态的监控, 采集卡上安装的是特殊的代理。

4 链路类对象的测量

网络链路的测量就是遵照一定的方法和技术, 利用软件和硬件工具来测试或验证表征链路性能指标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信息采集方式中, 被动采集简单, 采集过程对被监控系统没有干扰, 但是对采集设备的要求较高。主动采集比较灵活, 但是适用性不强, 且采集过程会使被监控系统受到干扰。因此, 本系统中采用主被动相结合的方式。下面分别对各种指标的测量方法进行说明。

4.1 时延的测量

时延是通过计算探测包上的时间戳来测量的。在本系统中对于时延的测量采用改进的线性规划算法来进行测量, 利用前向和反向两个单向测量可以估计出消除收发时钟频差和初始偏差的端到端的时延。在采用Sue B.Moon的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进实现收发时钟的同步, 消除收发时钟的频率差和初始相位差, 解决时间偏移的问题。

4.2 可用带宽的测量

可用带宽真正反映了在某一段时间内链路的实际通信能力。这里主要是利用单个分组技术来测量不存在排队的情况下的端到端瓶颈带宽。单个分组技术指通过发送不同长度的分组, 探测一条路径单向时延OWD (One Way Delay) 或往返时延RTT (Round Trip Time) , 由分组的大小和时延计算网络带宽, 若分组长度为L, 带宽为b, 则b=L/OWD或b=L/RTT/2。

4.3 连通性测量

利用ICMP协议报文可以轻松的获得任意两端点的连通性。原理是, 发送一个类型是E-cho-request的ICMP包, 而目的方收到这个包之后, 将源地址与目的地址进行交换, 回应一个Echo-reply类型的ICMP封包给查询端以确定连线的可行性。

4.4 流量的测量

网络流量测量是网络链路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尤其是对于大型复杂的指挥自动化系统主干网。在进行网络侦听的基础上, 采用自适应间隔的抽样方法进行链路流量的测量。自适应信息采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采集的样本数, 更加精确跟踪被测参数的变化。

4.5 丢包率的测量

丢包率的定义是丢失的IP包与所有的IP包的比值。许多因素会导致数据包在网络上传输时被丢弃, 例如数据包的大小以及数据发送时链路的拥塞状况等。

为了评估网络的丢包率, 一般采用直接发送测量包即主动探测器法来进行测量。在发送的一组固定大小的数据包中加入序号, 如果在接收端没有收到该序号的包, 就表明该数据包丢失。当发完一组数据包后, 计算出传输丢夫的数据包占总发包数的百分比即为此段链路的丢包率。

结语

专用移动通信网由于其网络节点的移动性强, 所处环境复杂, 出现故障的概率极大, 并且伴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大量应用, 增加了系统整体的复杂度。因此, 在专用移动通信网中对信息的采集是保证该网连续可靠、无故障的运行的基础。通过对专用移动通信网的分析, 建立了一套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案, 为整个监控系统高效运行提供了保证。

摘要:专用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日趋大型化和复杂化, 有必要用一个高效的监控系统对其进行实时监控, 使其发生故障时得到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在监控的过程中, 可靠安全的信息收集是整个监控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现根据专用移动通信网络的特点, 建立与之相关有效的信息采集技术, 通过数据的分析, 能够保障专用移动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专用移动通信网络,信息采集,代理

参考文献

[1]谈杰, 李星.网络测量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6 (2) .

[2]王红旗, 刘强.高速网络数据采集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29 (5) .

中移动信息技术培训总结 第4篇

关键词:NFC;RFID;移动信息服务;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7-0058-03

校园移动信息服务是为师生提供随时、随地信息采集与获取、沟通与交流的应用条件[1],满足师生泛在化移动学习、移动研究、移动管理和移动生活的需要。随着移动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校园移动信息服务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一、移动信息服务是互联网的未来

1.智能手机快速普及,为移动信息服务奠定了基础

随着智能手机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智能手机已步入百元时代,智能手机普及率得到迅速提升。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2011年我国智能手机占比为53%,2014年则迅速提升到91.1%[2];手机上网比例也从2007年的24%发展到2014年的85.8%[3]。高校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应用更是走在前列,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为移动信息服务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为移动信息应用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推进,3G、4G和Wifi等移动互联网基础条件得到了飞速发展,为手机、PAD等智能终端移动上网提供了便利条件。当前,智能手机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交流与沟通的必要工具,而且智能手机也有逐渐替代电脑成为人们日常上网第一大终端的趋势。据CNNIC调查,自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的规模首次超越PC用户以来,手机作为上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趋势还在不断扩大[4]。

3.碎片式泛在化的需求,为移动应用开发提供了动力

用户要求随时、随身、永远在线的碎片式泛在化信息应用需求,为移动应用开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促进了移动信息服务的开展。当前,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从桌面端向移动端迁移、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习惯也向移动智能终端转移的趋势势不可挡,以移动为核心的SoLoMoCoBo模式正在渗透颠覆着传统行业和生活[5]。在笔者们2014年的1056份南京高校大学生有效调查中,在睡觉前、等候或乘坐公共交通等碎片时间里,仅手机上网的比例都超过了50%(见表1),说明碎片式泛在化信息需求在高校师生中正快速普及。

二、NFC技术及其优势

1.NFC技术

NFC(英文全称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简称,NFC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系统(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融合演变而来,工作于13.56 MHz 频率范围,作用距离在0~10CM。NFC系统可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标签、存储系统和点对点传输等单元,能方便地集成到智能手机、PAD等移动设备上,从而在单一设备上实现身份识别、数据采集、数据保存与数据交换等功能[6]。

2.NFC系统特点及优势

(1)完美集合智能终端,适合移动应用

配置有NFC 芯片的智能手机和终端,其就具有了NFC读写设备、标签、存储与点对点通讯等功能,实现了NFC技术与手机、其他智能移动终端的完美集合,非常适合移动应用和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NFC手机有3 种工作模式:第一是主动模式,即NFC 手机作为读写设备可读取其他NFC 标签(TAG)及其存储的信息[7];第二为被动模式,即手机作为NFC标签被其他的NFC读写设备识别和读取;第三为点对点通讯模式,是指两个NFC手机或NFC设备之间进行通讯与数据交换。

(2)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简单廉价便利

NFC集成到手机,就使手机集标签、读写器、存储器和数据通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8],轻松实现了一个芯片、一根天线和一些软件就可以完成信息识别、数据通讯、双向交互的应用组合。与传统的RFID相比,无需另外配置专门的读写器、存储器和交互通讯设施,具有操作简单、投资成本低、方便易用、自助直观等优势。

(3)通讯距离与协议规范,稳定安全可靠

NFC采取了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其通讯距离一般在10CM之内,因此,NFC可有效地避免很多无线设备之间同频干扰的问题,不再受到各种电子杂音的影响,降低了通讯能耗、提高了通讯带宽、保证了通讯的稳定可靠;另外NFC还采用了连接协议和私密通信技术,可大大简化整个交互认证识别与通讯过程,安全与可靠性能得到显著的提升。

(4)具有较好的兼容性,保护原有投资

NFC已经成为正式标准,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主要厂商的支持,可与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与相兼容;另外,NFC也是由非接触智能卡技术(RFID)演变而来,与现有广泛应用的RFID技术兼容,在无需另外设备的投资下,就可以完全取代和融合原有短距离、超高频的RFID应用系统,实现系统平稳过渡,保护原有投资。

(5)数据通讯双向互动,便于数据共享

NFC技术支持双向无线认证和数据通信,具有双向连接和识别的特点。集成NFC的手机可模拟读卡器,进行读卡、写卡、交换数据等操作。集成了NFC芯片与系统的电脑、数码相机、手机、PDA等多个移动设备,它们相互之间也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连接,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

(6)具有一定的存储容量,方便信息分发

NFC芯片还具有一定的数据存储功能,目前基于JIS X 6319-4标准的NFC芯片最多可支持1MB的存储空间。NFC具备的数据存储空间,不仅可存储更多的信息内容、满足NFC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分享,而且存储容量较大的NFC标签,可离线存储较完整的电子图书、电子文件等内容,在无网环境中也能进行数据下载和离线阅读。

三、在校园移动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1.主要应用方面

(1)拓展校园卡功能,真正实现一卡通

NFC手机内置NFC芯片,组成RFID模块的一部分,可以当作RFID无源标签使用,可完全代替现有校园卡的功能,近年来已有高校开始了NFC校园卡的尝试[9];同时,集成NFC的手机还可以当作RFID标签的读写器和多个手机间双向通讯的设备使用,可用于数据采集与交换。以NFC代替原来校园卡,可弥补原有校园卡系统的卡片固定、设备专用、功能单一、单向识别、校内外不通等方面的不足,大大拓展校园卡的服务功能,有利于真正实现校园内外的一卡通用。

(2)存储与双向通讯,推进移动教育教学

利用NFC技术较好的数据存储功能,可以方便、快速地将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等存储到NFC标签和设备上,可满足师生通过NFC手机或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随地下载教学内容进行教与学;而利用NFC的双向通讯与互动功能,可以满足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移动信息共享与协同教学、研究,对推进移动教育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3)智能自动设置,便于自助服务开展

通过NFC软件,人们可以将NFC手机或终端的设置过程存入到NFC标签中,从而可以实现特定场合手机或终端的自动设置、自助服务。在会议中心入口处贴有NFC标签,可自动完成会议的自动签到、手机静音自动设置;在教室门口设置的NFC标签,则可以完成上课点名、课程内容与课后资料的自动下载;朋友之间通过NFC手机,可以自动完成电子名片交换;通过NFC标签与手机还可完成海报内容下载与活动、培训等自助报名任务;通过事先在汽车内设置NFC标签,还可以实现驾车者的手机蓝牙、导航等设备的自动开启与连接。

(4)存放文献资源,促进移动图书馆服务

利用NFC存储功能,可以将存有很多电子文献的NFC标签张贴到校园操场、道路或地铁、公交车等公共场所,人们可以用手机随时下载所需电子图书进行移动阅读,促进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开展,目前已有发达城市成功开设了地铁NFC移动图书馆[10];而利用NFC点对点通信功能,读者无需用纸笔抄写,就可在NFC的OPAC机上查找或下载书目数据[11];而通过NFC 手机的识读功能,读者无需提取和翻阅图书,就可阅读图书内容,不仅大大便利读者选书,也能降低图书乱架率、减少图书的磨损。

(5)安全性能较好,适合移动支付应用

随着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据了解,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法国等国家已陆续开展了NFC 移动支付业务,国际NFC 移动支付产业取得了积极进展[12]。因NFC特有的安全、快捷、兼容等优势,可以很好地将SIM卡、信用卡、银行卡、门禁卡、会员卡等融合于一身,以NFC系统为校园卡,可较好实现学校内部、学校与城市间、城市与城市间的移动支付,大大拓展校园卡支付功能,促进校园卡与市民卡、银行卡的融合。

2.当前NFC应用的局限

NFC技术在安全性、便捷性、低能耗、高带宽、低成本和双向交互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通讯距离、技术和产品的成熟性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NFC仅适合短距离通讯场合。NFC技术作为近距离信息识别与通讯技术,其短距离的通讯特性既是优点也是短板,对于在10CM以内的通讯应用则优势明显,而在超过10CM的信息识别与数据通讯场合,NFC则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其次,NFC手机的普及还有待时日。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手机还不支持NFC,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2月京东在售的华为智能手机,具备NFC功能的仅占23%,其他国内品牌的手机NFC比例率还会更低。可见,NFC手机的市场还不成熟,普及率还较低,NFC手机要完全替代原有手机还有待时日。

第三,数据存储与传输技术还有待发展。相比较RFID,虽然NFC已具有较大的数据存储容量和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但与当前移动多媒体应用对高容量存储、高带宽传输的要求相比,目前NFC技术的存储容量与传输速率还难以满足人们对音视频多媒体信息、大数据大文件等方面的存储与传输的需要,NFC的存储与传输技术亟待发展。

四、总结

NFC技术特有的优势,特别适合移动应用。随着人们对个性化、碎片化、泛在化信息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NFC技术特有的适合移动信息应用优势,其技术与产品将会进一步成熟,应用潜力也将进一步被挖掘。但因NFC技术的短距离通讯局限,NFC技术未来不会替代RFID、蓝牙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只有结合实际场景和各种技术特点,取长补短、融合利用,才能够真正发挥和挖掘NFC技术在校园移动信息应用中的优势与潜力,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茅志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校园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

[2]CNNIC.2013-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1408/P020140826366265178976.pdf,2014-08-26.

[3]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1502/P020150203551802054676.pdf,2015-02-03.

[4]CNNIC.2012年中国手机网民上网行为研究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ydhlwbg/201211/P020121116518463145828.pdf,2014-12-10.

[5]官建文,唐胜宏,王培志.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EB/OL]. http://www.100ec.cn,2013-07-16.

[6]McHugh S,Yarmey K.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Introduction and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Web Librarianship,2012(6):186-207.

[7]陈芝荣.基于Android和NFC的智慧校园系统开发[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5):93.

[8]叶镒娟等.基于智慧校园的下一代校园卡系统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5):41-43.

[9]新开普电子移动互联[EB/OL].http://www.newcapec.com.cn/telecom/nfc/,2015-02-03.

[10]纽约地铁读书新尝试地下的流动虚拟图书馆[EB/OL].http://www.nlc.gov.cn/newtsgj/yjdt/2013n/5y_ 8610/201305 /t20130510_73659.Html,2014-03-27.

[11]陈扬扬,宓永迪.二维码与RFID 和NFC 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5):46-48.

[12]牛娟娟.银联启动NFC手机支付全国推广[N].金融时报,2013-12-13(1).

移动信息化技术催生高效深圳城管 第5篇

深圳某处道路上失踪了一个井盖,在发现后怎样才能及时将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深南路上众多路灯中的某一盏坏了,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联系到相关部门来维修?长时间开路灯浪费城市能源,但是遇到市政照明台风暴雨的时候会骤黑,对行人交通造成影响,对这个问题怎么做到两头兼顾?

过去,这些令人非常头痛的问题,在如今都能借由移动信息化城市管理手段顺利、迅速、有效地解决。

据了解,深圳移动公司针对深圳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设计出一系列数字化城市管理方案,其中除了比较知名“城管通”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外,还有灯光环境远程管理系统等等。深圳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践表明,数字化城市管理实现了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管理流程的再创新,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城管通”5分钟信息上报大大提高办事效率

相信大多数人对“城管通”这个名词并不陌生,“城管通”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深圳的城市管理监督中。

有专家评价,“城管通”系统对深圳城市管理的意义不仅是单纯的移动信息化应用,更是推动深圳城管节能减排进一步发展的利器。据了解,“城管通”一方面能大大缩短信息上报时间,另一方面还能使政府管理部门立即对问题进行处理:监督员从发现问题,到运用“城管通”终端进行拍照、录音、文字输入并通过GPRS进行传输,不会超过5分钟,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则立刻将任务派遣给相关部门。有关部门在问题解决后将处理结果用文字和图片回馈到监督指挥中心,监督指挥中心接到信息后指派监督员到实地核实,核实确认问题解决后就结案。这一系列紧凑的流程,无疑是政府部门高效办公的一个典型范例。

同时,“城管通”对于城管部门的无纸化办公进程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城管通”终端反馈的信息比从前纸质的书面报告等更全面、直观,并且它还包括了画质清晰的现场照片、录音、文字描述等,这是纸质的方案报告无法比拟的。

灯光环境远程管理系统可有效节约照明用电量

灯光环境远程管理系统是深圳的城市管理中又一节能减排的“标兵”。该系列是深圳移动公司为深圳市灯光环境管理中心度身定制的一项应用,通过GPRS网络实现对城市灯光夜景的集中监控,包括路灯控制、景观灯控制和广告灯等的有效控制,使城市灯光照明的可靠性和可控性大幅提升。

这一系统的应用,有效减少了由于时控不准确而出现的天未黑就亮灯,或者天亮了还未灭灯等情形,使照明系统的应用效率大幅提升,也大大节约了照明用电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使每一度电能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移动信息化应用不仅节能更减少人力成本

在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中,深圳移动公司为许多部门设计过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供电局也是其中之一。无线抄表是深圳移动公司与供电局合作的一项经典应用。

无线抄表通过GPRS无线采集终端,采集电表数据并实时传输至供电局后台管理系统,后台根据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实现错峰管理和峰谷电价的管理,实现对电力需求的有效管理和调控,从而减少用电总量,节省电力能源,充分体现其节能优势。

另外,深圳移动公司还为供电局提供了电力市民邮箱系统,即通过手机邮箱,向市民发送每月的电子账单,以及用电温馨提示等信息。这个项目的应用,不但能大大降低纸质账单的使用量,而且能节省邮递、人力等成本,有效节约社会资源。

移动信息化话题征集

发现并记录下你身边的移动信息化应用,与我们共同分享。我们将每期设定一个关于移动信息化应用的讨论话题,邀请广大的读者来共同讨论、评说。我们会从中挑选出一些精彩的言论刊登出来,言论被刊出的读者将获得深圳移动公司提供的100元移动手机充值卡作为奖品。本期话题

与深圳交通有关的移动信息化应用。征集方式

1、把你的想法和看法发送到移动邮箱:sz_jnjp@139.com 2、也可以发送短信到端口号“106287188579”,发表你的言论

市民讲坛

绿色移动信息通信技术研究论文 第6篇

3.1网络优化

网络上的进一步优化能为绿色移动信息通信技术的运营效率和质量提供有益的帮助,同时也能保障通信的科学化发展。通过网络的优化能有效减少在运营过程中的过度消耗,优化网络通信运营模式,从而达到绿色移动通信技术的目的。并且能在此基础上保障各项设备都能合理的运行,兼顾使用,从而真正的拓展绿色移动通信技术的覆盖范围。

3.2发展模式规划

通信技术的模式规划主要指的是对运行过程中的评估进行分析,当中需要满足原有的功能,并且要在此基础上实现节能性质。同时还要进一步实现模式上的创新和规划,保障通信技术在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效率的状态[5]。例如通过通信技术来进行绿色规划,构架技术共享平台,从而解决在通信技术上的压力问题。这不仅能提升通信的质量,同时也能促使通信技术空间得到一定的拓展,从而保障通信技术能得到全面性的提升和发展。

4结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绿色环保。绿色移动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降低能源消耗,另一方面也能有利于通信设备的持续稳定运行,对我国的通信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通信系统建设中涉及了多个不同的内容,因此在系统建设中还需要全面贯彻绿色环保理念,促使我国的移动通信信息产业能向高效率、低消耗的方向发展,真正为低碳环保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肖响.通信信息企业员工国际化培训问题研究[J].中国新通信,(11):78-82.

[2]汪洋,范瑞兰.绿色移动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实践[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4):35-38.

[3]张喜元,李硕.加速行业信息化发展做好通信信息技术保障[J].中国新通信,2013(15):56-59.

[4]乔建.致力于通信信息领域技术应用创新[J].硅谷,(7):71-77.

在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中 第7篇

请老师们结合自身实际和个人发展规划,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教师专业发展即教师为提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教育理念等素质而不断学习、提升的过程,是一直变化、持续发展的过程。目前,对于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存在了这样一些现状,比如熟手型教师,存在着职业倦怠,而新手教师,又存在着对自身专业发展情况认识不足的现象。作为一名工作将近10年的教师来说,我感到自己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有这样一些困惑:比如发展途径单一,专业发展的动机不强等。为了解决这样的现状,更好的实现个人发展,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我想将来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努力:

一、具有强烈发展的自我意识

如果教师将认知内驱力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要动因,在这种内驱力的作用下,教师自然会把自身专业结构的改善、教学能力的提升等作为获得的最大成就。因此,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自己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教师,而优秀教师离不开专业发展。

二、自觉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专业发展

网络上有大量的学科教程,还有一些名师博客,资源网站,这也是解决发展途径单一的方式之一。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快,教师要想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上得到提高,平时的努力很重要,还要及时补充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三、利用合作的教师文化来进行专业发展

充分发挥团体优势,在学校内营造良好的专业发展氛围,多交流,多合作,形成合作的教师文化,并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寻找各种机会,加强校际之间信息技术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

四、立足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要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针对课程特点和学生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善于将新技术、新理念引入信息技术课堂,如博客、论坛、电子白板、教学网站等。同时,还应重视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对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经验教训进行概括与升华,提出新的奋斗目标,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总之,教师发展存在阶段性,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要想让自身得到发展,除了要从以上方面加以努力,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也非常重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不能只满足于做一个合格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该立志做一个复合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中移动信息技术培训总结 第8篇

AR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技术, 是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图形技术相结合的产物[1], 它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虚拟物体或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 使用户沉浸在现实和虚拟相融合的亦真亦幻的新环境中, 增强了用户的视觉感受和与真实环境间的交互。

AR技术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包括军事、医疗、教育、娱乐、电子商务、LBS和广告等。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处理能力的增长, 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使用AR应用,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逐渐成为AR技术商用的最佳载体。移动AR技术在商业信息化中的发展迅速, 它帮助企业为消费者提供超越产品和服务本身的个性体验[2]。

二、AR结合LBS的商业信息服务

传统的LBS商业信息服务应用需要用户输入或选择对象, 再由后台返回相应的结果。而通过AR技术, 用户只需要利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周围, 屏幕上就会自动显示附近的商店、餐馆、景点等信息。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方式更直观自然, 给用户更优质的体验。

LBS结合AR技术最广为人知, 并被津津乐道的案例当属日本电通公司策划的i Butterfly[3]的应用。打开应用, 在手机相机取景器上的现实场景中, 虚拟的孤蝶徘徊飞舞。把手机当做扑蝶网, 摄像头是网口, 对准蝴蝶, 挥舞手机, 轻扑下去, 虚拟蝴蝶就会停留在屏幕上, 点击保存, 虚拟蝴蝶就如标本一样保存在蝴蝶集里。捕捉蝴蝶的同时能意外获得折扣优惠券, 也可以获得多种多样的商业信息及内容, 这创意对用户体验绝对是跨越式的提升。

三、AR技术是品牌营销的法宝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一扇窗户, 那么APP则是移动营销的一个入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智能手机成为全新的广告平台, APP成为品牌营销的利器, 它让广告更精确地到达目标用户。而AR技术, 让APP立体化, 更形象生动, 更具互动性, 达到更有效传播的目的。

汽车公司宝马配合Mini Cooper在斯德哥尔摩的营销活动推出应用Get Away[4], 通过GPS和Google地图显示你的地理位置以及虚拟Mini的位置, 当你与虚拟Mini的距离50米之内便可将其据为己有, 但是其他用户距离你50米之内也可以将它抢走, 最后一个抢到并且拥有它持续一周时间的用户, 就获得一辆真实的Mini。如此新颖精彩的营销方式引来广大用户的参与和各大媒体的报道, 使宝马用小成本换来了堪称完美的营销效果。

为了迎接2011年的圣诞节, 咖啡连锁公司星巴克推出了一款AR智能手机应用Starbucks Cup Magic[5]。用户将手机摄像头对准圣诞节特别版马克杯, 屏幕上就会显示活泼又可爱的圣诞节日主题的AR动画。用户可以选择雪橇男孩、溜冰手、松鼠和狐狸等虚拟角色, 与现实中的星巴克圣诞产品进行互动, 还可以把AR画面制作成电子贺卡, 通过社交软件和电子邮件与好友分享。通过该AR应用, 吸引用户到店体验, 激发了星巴克粉丝收集各式各样圣诞咖啡杯和纪念品的热情。星巴克利用AR技术, 充分展现其核心品牌价值:“多于一杯咖啡”的到店体验。

四、结语

AR技术作为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变革, 将数字技术与现实生活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无论是用户体验还是营销效果, 对品牌营销、移动商业化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将为商业信息化领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增强现实 (Augmented Reality, 简称AR) 技术是计算机图形学和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而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使移动AR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移动AR应用立体化, 更形象生动, 更具互动性, 为品牌营销和商业信息化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增强现实,移动终端,品牌营销,商业信息化

参考文献

[1]申晨.计算机视觉中的增强现实技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19:56-57.

[2]Layar[EB/OL].http://www.layar.com/, 2011-04-13.

[3]iButterfly[EB/OL].http://www.ibutterfly.hk/, 2014-11-01.

[4]豆瑞星.APP营销的桎梏与突围[J].互联网周刊, 2012-10-20:38-39.

中移动信息技术培训总结 第9篇

摘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类似移动技术、物联网、云计算、虚拟技术等新的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空间更宽更广。但新技术如何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更好的应用,信息化建设人员缺乏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本文从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入手,主要探讨移动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分析其现状及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移动技术;高校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1.高校信息化建设简述

1.1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定义

本文采纳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定义为:高校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营造信息应用环境,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学习、管理、后勤服务、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的活动。[1]

1.2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国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中第十五章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力争基本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教育决策服务系统建设和教育统计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推动高校仪器设备和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系统建设。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高校信息化环境得到迅速改善,教育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融入,由过去单纯多媒体教学方式转变为如今的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育资源教学的多元化信息化教育方式。现代信息化技术在高校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诸如办公信息网、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等信息系统已经极大的提高了高校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学生的“一卡通”实现了高校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不仅给学生带来了便利,还方便了学校管理。高校信息化已经无处不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信息化技术在高校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和重要。

1.3 高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育信息化将有六大发展趋势:[2]第一、教育信息化加速教育全球化的进程;第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第三、教育信息化发展由量的扩张走向质的提高;第四、信息化教育将实现由“技术”到“人本”的根本转变;第五、教育信息化将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第六、信息化教育在学习社会中的作用日益重大。智慧校园是继数字校园之后的一次更为重要的校园建设创新模式,是教育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体现,被誉为“未来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

2.移动技术简述

2.1移动技术概念

移动技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将移动通讯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那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移动技术即是在信息化建设中,融入移动技术的理念,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网络管理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手机APP、PAD的APP等来与服务器进行交换相关信息,实现随时随地(Anytime,Anywhere)在线联接、通讯联络和信息交换等。

2.2移动技术的分类

移动技术在移动通讯技术与移动计算技术融合的推动下,主要包括四类技术:

一是基于无线电的双向无线电通讯(专业或公共移动无线电)或广播;

二是基于蜂窝电话的移动语音服务、SMS(短信服务)、WAP(无线应用协议)、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UMTS(即3G,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

三是基于移动设备的,包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PDA(个人数字助理)、寻呼机、蓝牙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四是基于网络的WiFi或我国正在开发的WAPI无线局域网。

2.3 移动技术的发展

随着移动通信的技术不断升级,手机终端的发展表现得精彩纷呈。从GSM、GPRS到3G再到4G,技术发展不断演进,在新兴通信技术的不断推动之下,各种移动应用软件适时而生,就像当年计算机的发展一样,各种开发力量为我们的广大用户提供日常工作、生活和娱乐需要的各种应用软件,无论是商务要求,还是政务需要,这些应用软件大多小而精,具有良好的可用性,依靠传统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扩散传播,让整个产业界处于一种异常的兴旺境地[3]。

3.移动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3.1 移动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影响

随着移动通信的技术不断升级,手机终端的发展表现得精彩纷呈。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想要就要的获取和处理信息是每个发展中的企业所渴求的,是移动信息化的基本特征。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通信业的发展呈现出大变革大融合的趋势,移动应用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截至 2014 年 12 月,互联网用户数约6.4875 亿,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5.5678 亿,占整体网民的85.8%,远远超过了台式电脑网民数量。其中,以高校人群为代表的年轻受众群体则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消费市场的坚实基础。高校群体成为移动互联应用最活跃用户群体,据有关媒体抽样调查显示: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方面,年龄在 30-40 岁的办公人群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使用率中为 52%;20-30 岁的年轻群体的移动互联网使用率为75%;而作为年轻人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群体移动互联网使用率则达到了90%。由此可见,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求知欲的高校群体成为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最活跃用户群体。移动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研究非常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校园中构建和铺设无线网络。移动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这也将对高校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及教学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产生积极影响。

3.2 影响移动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的因素

其一,移动技术是否能够很好的应用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取决于前期是否有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

其二,受限于有线与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

其三,是否有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也是关键;

其四,组织管理问题。

3.3 移动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移动技术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关中应用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仍有部分高校对移动技术并不是很看重,校园中有校园网,无线网,无线设备等硬件资源,但是很难真正应用起来。首先,移动技术与当前高校各管理系统的结合并未能实现,各系统都是独立的,没有统一的入口,这给用户的操作带来不便,更不利于管理[4];其次,移动技术与当前数字化校园平台的结合如何来实现,成为人们备受关注的热点,移动技术与数字化校园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的接口;再次,高校的信息孤岛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信息资源共享性不足,操作性不强[5];最后,高校的组织管理问题,有些高校对软件系统重视不够,更多的精力用在了硬件方面的投入上了,更有有部分高校只重视表面工作,未能真正以服务客户为中心,用户体验差。

4.移动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解决方案

将高校现有OA系统、教管系统、电子邮件系统、财务系统等高校现有的办公及其他管理系统等通过移动技术接入管理平台统一发布应用到手机、平板电脑。教职工及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就可以像在普通PC前一样的教学、科研、学习[6]。

此方案能实现如下功能:

a、移动办公处理:实现手机、平板电脑进行通知公告、转批、催办、公文查阅、审批等,只要是高校原有OA系统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都能实现移动OA

b、教务管理系统:成绩录入、信息查询、毕业论文、信息维护、教学质量评价、成绩查询等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实现

c、移动电子邮箱:登录、查收、回复邮件及时与他人沟通交流。

d、财务系统:个人资产,消费流水、转账流水等信息及时显示。

e、其它移动功能:图书管理、会议管理、印章管理、上网计费、报修申请等,可以按照客户要求适配到手机终端进行操作。

5.结束语

附着网络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应用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通过计算机网络在WEB网页上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手机设备、PAD及各种智能移动终端等给人们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无论是教职工还是学生都可以通过智能移动终端来工作和学习。未来的移动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应用将会更广更深入,并结合现在的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虚拟技术等为未来的智慧校园、智慧城市做基础。

参考文献:

[1]南润文.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D]延边大学,2010

[2]李文英,张立新.世界教育信息化的变革及发展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07,(10):71-75

[3]黎志生.高校移动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华南理工大学,2013

[4]王海翔.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3):32-33.

[5]李春兰,周增国,庞有军.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7):27-29.

中移动信息技术培训总结 第10篇

四、结合现状,激发学生为强国而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我认为,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为我国各产业的长足发展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如何使将来有更多的有志者为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作贡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把我国信息技术业的现状讲述给学生,让他们知道我国信息技术业在世界上的位置,不断激发起他们好好学习、为国效力的决心和毅力,让我国的IT业快速发展,以期早日赶上和超过IT业的发达国家。如果一个社会对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过慢或者说排斥的话,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肯度会受到限制,甚至非常落后。在一个落后的环境下中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可想而知的。

综上所述,我们深深感到,只有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师生的支持、社会的支持,才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红塔中学信息技术组2007总结 第11篇

这个学期,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学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同事们的积极配合。现将这个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如下:

1、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拥有一些转学生,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这些转学生之前从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是个空白,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而其他的学生呢?已经会在网上邻居查找游戏,知道怎么将一个文件夹共享、隐藏、给共享加访问权限,有的时候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们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

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2、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如何在各学科中融入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是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要研究的问题之一。本学期以来,我们积极组织各教研组教师进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心得体会及撰写论文,在心得休会及论文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学校的各级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正不断加强。

为了更好地实现无纸化办公,我校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还是安装了10M光缆。为教师办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3、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组内教师平时注重自己的文化、业务学习,能攻记一本教学理论书,泛读两种以上杂志,撰写一定质量、教学论文,其中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省级课题申报通过了审批,积极参加了省级组织的教案设计、课件设计及论文评选活动,报送作品6篇。

4、竞赛辅导成果较好

本学期我组组织学生竞赛辅导十余次,合计四百余人次,在与《中小学电脑报》联合举办的“迎奥运”学生电脑绘画活动中,指导学生获得了奖项,在参加省级学生电子报刊制作活动中,指导学生获得了三等奖。根据上述总结,我们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总结 第12篇

我国教育的教学手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逐步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向多元化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教学手段就是信息技术发展下的多媒体教学,而局域网环境下的教学则是从上世纪末开始在我国部分条件较好的学校中开展起来的。这种通过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教学手段的发展是对常规的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笔者认为今后的国内教育不论城市还是农村的教学手段都将趋于网络化,即在现有的局域网教学环境基础上加以广域网化、互联网化,这样才能跟上国际教育手段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接受最新的教学资源,使他们能跟随时代的潮流变化,迎接自身和国家的未来。

现在农村所普及的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基层的农村课堂教学中也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逐步地被现代化教育教学所采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便的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它不但能改善我们的教学环境,促进课堂的整体优化,而且对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巨大的贡献。作为科学教师应进一步从自己的学科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去,利用网络信息丰富、读取方便、交互强、画面性强等特性,激活教材,丰富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持续和全面发展。

时代发展迅速我国早已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对于当代教师而言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已经满足不了现有的教育需求。而小学科学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本身就对实验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一定要求。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学会多媒体教学,并能在教学中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不仅是在公开课中使用、更要在日常工作教学中普遍使用,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此,教师应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学习课件制作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自己处理信息和运用教育资源的能力。

课的环节中主要有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整理大量的相关资料,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便捷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大大地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在上课环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大大减少了板书的书写并且课件所包含的信息量是传统板书所不能比拟的。庞大而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轻松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完成。另外习题的讲授、作业的布置与检查、课外辅导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大大节约了时间和纸张的利用,实现高效课堂和个别辅导的教学。而在此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板书、拓展知识、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科学教学需要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原本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逐步显现出了它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也是显著的,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学习的方式是质的改变。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拥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因为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而“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特别是科学教学中教师描述的对学生产生吸引力的事物更加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兴趣需求。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在的许多教学方式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的思想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教室内,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得到满足。现在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有效地再现实物的可观属性,实物现实的真实性,使学生感知事物的艺术效果,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清学习思路,更加深刻和信服所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学生理解知识的单一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中移动信息技术培训总结 第13篇

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发电厂目前生产、经营、管理等业务的主要支撑系统有:生产数字化系统 (Supervisory Information System in plant level, 以下简称SIS) 、资产维护管理系统 (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 因其是以M a x i m o软件实施, 以下简称Maximo) 、生产经营量化管理系统 (因其以朗坤的Liems3为平台实施, 以下简称Liems) 。

SIS系统与本文所述应用相关的是其采集到的机组实时负荷, Maximo系统与本文所述应用相关的是其维修工单管理模块。

1 项目建设背景

1.1 管理需要

2009年3月, 珠海电厂提出将生产主管、主任前往现场巡视设备运行情况及生产情况的工作纳入日常管理的必要内容, 电厂决策层决定以信息化促进生产管理效率的提升和生产质量的有效监督。

1.2 应用需要

随着业务应用系统的普及, 电厂职工对信息化程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 以前审批一个业务, 职工要拿着文件找领导签字;随着OA系统的应用, 文件的审批需要根据流程, 在电厂局域网上审理, 遇到特别紧急的情况时, 可以请示领导临时处理。如果领导或者流程中间节点的人员出差, 文件审批业务就遭遇了搁浅。电厂应用了Access VPN (以下简称VPN) 技术以后, 相关人员只需接入互联网就可以通过VPN连入厂内局域网中处理业务。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个人数码助理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以下简称PDA) 技术使相关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处理工作, 这项技术的诞生又触发了人们对紧急业务处理及时性需求的迅速增长。

2 项目功能

在经过了深入的需求调研后, 项目开发人员把建设思路集中在电厂生产经营量化管理系统上。一方面按照电厂对管理的要求, 实现主管以上人员现场巡视工作的管理与监督;另一方面实现以Liems系统为主的部分业务的手机终端处理功能 (见图1) 。

2.1 现场巡视

针对电厂的管理要求实现对生产部门主任、主管前往现场巡视设备运行及生产情况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2.2 待办流程

鉴于经营量化系统中涵盖了目前经营管理类90%以上的业务, 实现该系统中可能发生的需要紧急处理的流程业务, 在手机上通过客户端界面进行处理操作的功能 (在网络信号正常情况下, 人机交互时间最多不超过3s) 。

2.3 即时任务

在经营量化系统的基础上将其中所有涉及个人处理的业务给予即时提醒, 提示的方式是当业务流程到达处理节点时, 系统给业务节点处理人的手机上发送提醒信息。

2.4 关键指标

将Liems系统的生产经营滚动式量化管理指标体系 (包括10多个分析中心、70多个分析主题、380多个分析指标) 中全厂性的关键指标在手机客户端界面展示出来, 并提供按照日期检索历史数据的功能。

2.5 值长日志

通过手机客户端界面展现集控值长值班日志的内容, 提供按照日期、班次查询的功能, 使生产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查看值长记事, 了解机组的重要事件。

2.6 实时负荷

通过SIS系统实时数据库提供的数据接口, 将从机组DSC控制系统中采集的机组实时负荷, 在手机客户端程序界面上通过曲线实时展现。使生产管理人员可以更方便地了解机组发电情况。

2.7 指标展示

将经营量化系统中梳理出来的重要指标以图形化 (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 形式在手机上进行展示, 使用户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这些指标的状态信息。

3 项目设计

按照业务需求提出的功能要求, 项目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经营量化系统为基础, 在Windows Mobile系统平台上利用3G网络提供的高速数据链, 实现现场巡视和移动办公两大类的业务应用。

3.1 生产现场巡视

具体设计思路是:首先, 将全厂生产现场按分布位置划分成若干区域, 并使用二维标签对各区域分别进行标示;其次, 在建立巡视项目时与区域关联, 使巡视项目存在于某区域内 (区域与项目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关系) , 现场巡视时对区域的标签进行拍照识别 (验证巡查人员是否到达现场) ;最后, 将巡查结果通过手机客户端界面输入, 提交到数据管理平台, 纳入工作日志, 由直属领导进行审批 (起到监督作用) 。

上述设计和实施的要点是: (1) 将产生的巡视工作任务分配到个人; (2) 选择标签编码; (3) 现场利用手机拍照后, 识别标签条码; (4) 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监督现场巡视工作。

3.1.1 工作任务的产生

巡视工作任务的产生有2个途径: (1) 周期性的定期巡查。将基础数据划分成3个层次:巡视工作、现场区域、巡视项目。三者依次存在包含与被包含及一对多的从属关系, 即1个巡视工作包含若干个现场区域, 1个现场区域又包含若干个巡视项目。建立巡视工作任务时, 先建立巡视项目并将其与对应的现场区域相关联, 然后再将巡视项目添加到巡视工作中, 生成工作任务; (2) 随机性的临时巡查。系统与Maximo有效结合, 在策划维修工单时可生成工作任务, 并实时推送到专业主管人员的手机上。

3.1.2 区域标签的设计

在标签选择上, 充分考虑到手机拍照后利用图像识别处理机制的特性, 选择了QR码制的二维条码作为区域标示条码。选择QR条码的原因有: (1) QR条码是矩阵型条码, 比较适合做图像识别; (2) QR条码在遭受最高30%损害的情况下, 仍然可以利用剩余部分读取和译出原始数据, 适合生产现场特殊环境对条码标签的需求; (3) QR条码可以在360°范围内的任意角度读取数据, 对拍摄角度的要求没有普通一维条码那么苛刻, 更便于在现场拍摄时操作。

3.1.3 标签拍照的识别

(1) 利用手机摄像头对现场标签进行拍照; (2) 通过图像处理模块对所拍图片进行图像处理 (例如灰度、裁剪、旋转、网格化等) ; (3) 通过解码模块把图像处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矩阵利用QR码制的编码特性进行解码, 得出原始数据。

3.1.4 实现步骤

作为巡视人员 (生产部门的主任、主管或其他需要参与的人员) 前往现场巡视时需要进行以下操作: (1) 使用手机摄像头对现场区域的标签进行拍照; (2) 对现场设备及生产情况巡视; (3) 记录巡查结果, 通过手机提交到后台数据库; (4) 提交记录纳入工作日志, 由直属领导审批督查。

3.2 移动办公

移动办公以待办流程和及时任务为主要功能, 包括关键指标的数据展示、值长日志的查询、实时负荷的曲线界面实现、重要指标图形化展示在内的辅助信息共享功能。移动办公功能要求在原有已实现功能的基础上, 完成手机客户端界面程序开发。

在待办流程中, 目前已被纳入的业务有:项目管理 (项目全周期中10余个流程) 、事务管理 (日常管理类的8个业务) 、机组保护投退、设备异动申请等 (此模块可通过可视化界面快速配置增加新业务应用) 。

即时任务不同于待办流程的是对所有Liems系统中涉及个人处理的业务流程进行个人提醒 (不一定在手机上处理, 某些程序可能配有配置手机界面处理功能) , 提示界面类似于Mobile系统收到邮件、提醒信息等效果。

关键指标中目前以发电量、上网供电量、厂用电率、供电标煤耗、发电标煤耗、发电用煤量、平均负荷、运行小时、利用小时等9个指标为主, 并保留针对不同岗位增加不同指标的可视化操作功能。

4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4.1 设备选型

2009年4月, 因为国内3G手机才刚投用及3G三网并存而不互融的局面, 导致手机的可选择性受到了限制。而手机摄像头的拍摄效果, 直接影响了标签识别的成功率, 所以手机在现场条件下拍摄条码的效果, 就成为选择机型的主要考虑因素。

4.2 功能完善

随着项目的进展, 在基本功能实现以后, 如何把存在的细节性问题完善好, 使软件更加人性化, 更加容易使用, 就成为软件开发者在新阶段遇到的新问题。

5 项目实施经验

5.1 手机选型是关键

对于现场巡视功能, 手机选型时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手机摄像头成像像素要达到一定要求 (100万像素以上为佳) , 且能自动对焦, 最好再配有闪光灯、防抖等功能。因为现场可能光线不足, 拍摄时手颤动等客观因素会影响拍摄效果, 因此应从硬件上尽可能消除这些因素带来的影响, 为使用者创造更便利的操作条件。

5.2 切忌赶工期

与其他应用软件一样, 要完成功能完善、性能稳定的高品质软件, 就需要慢工出细活, 一味地赶工期, 可能会导致软件品质低劣。尤其在试用及投用初期对存在的缺陷, 更应细雕慢啄, 发现一处完善一处。

5.3 多方沟通很重要

电力信息化应用中的软件开发多为合作实施, 即IT软件服务商与电力企业的合作。多方沟通就是IT服务商扮演的开发者与电力企业员工扮演的最终用户, 以及企业的信息部门扮演的协调者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在三者之中, 企业信息部门要充分发挥协调者的作用, 把用户的业务需求完整传达给开发者, 充分保证用户的需求在信息传递中不失真。此外, 三方应适当处理往来关系, 遇到问题及时沟通, 及时解决;发现疑问主动沟通, 勇于沟通, 避免因各方理解差异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5.4 领导支持不能少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 信息化工作者应通过各种努力取得企业决策层领导的大力支持, 保证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

6 结语

中移动信息技术培训总结 第14篇

关键词:公路 信息化 移动通信

一、移动通信技术主要应用类型

(一)无线视频监控技术

无线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而实施的,它可以通过摄像头,将现场的场景通过无线网络进行图像上传工作,与传统的光纤网络对比,这样的工程具有成本低、周期短、应用简单等多方面优势,同时无线网络还可以即时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控,因此其应用的范围将更加的广泛,传统的光纤监控系统由于其条件限制,不少地方无法进行使用,而无线监控网络的环境适应能力则更强。

(二)车载GPS技术

GPS是现在大家所熟悉的一个系统,也就是全球定位系统,它建立的基础也是移动通信网络,通过GPS系统,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形成进行导航设置。它的工作主要是通过空中卫星,对自身所处的位置给出全方位的三维信息,并针对所给信息制定相关的线路,真正实现了全球、全天候、不间断工作。GPS系统主要由GPS用户、地面通信网络、空间设备及总控制站构成。通过GPS系统可以对公路上的车辆情况进行严密监控。

(三)短信通知技术

短信通知技术又叫短信群发技术,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也是技术比较成熟的技术之一,目前已经应用到银行、税收、用电等多个领域内。而短信通知技术在公路信息化中也有应用,它在系统指挥、路政管理、办公自动化中都有使用,目前已经成为了公路信息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应用成效分析

通过我们在公路信息化中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的具体事件情况,以及对相关技术及功能的不断改善,现在我们公路在移动通信技术方面的使用已经日趋完善,其实践使用效果也已经凸显出来,特别是公路监控、路政管理等多个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已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下面就我们具体实施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提高了反应能力

当公路发生事故时,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也检验出公路应急指挥系统的效率,而移动通信技术中的无线监控和短信通知技术无疑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公路应急指挥系统可以通过固定视频监控设施和车载视频对事故的具体方位进行定位,准确找出事故的发生地,并通过短信通知技术,通知相关部门快速作出反应,为处理事故争取了时间,提高了公路应急系统的反应能力。

(二)加大了现场掌控力

无线监控系统的应用帮助公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各路段工作人员的位置,这样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指挥系统可以及时调度相关的工作人员前往事故发生地,通过无线监控系统可以尽可能的了解各工作人员处理事件的过程案例以及事故发生现场的具体情况,这些应用都使得指挥系统能够尽可能的掌握现场情况。

(三)提高了办事效率

车辆GPRS实现定位,为上级部门对基层执法部门的日常的路政巡查提供了便利,也为快速处理突发事件提供了帮助。路政巡查是日常基层部门例行的基本公事之一,但是有效的监督是历来存在的问题之一,不能有效的监督也就无法保证其有效性,而车载PGRS系统的加入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当突发事件产生时,调控室也可以及时的对周边巡查人员进行及时通知,及时的处理事件。

三、存在问题分析

(一)车载GPRS定位功能欠缺

车载GPRS系统是公路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不过目前公路部门在这方面的研究还非常欠缺,首先是终端控制系统还存在一定的稳定问题,有时会出现系统瘫痪等问题。此外在定位能力方面也有无法做到清晰,无法准确的查找到位置,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公路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无线监控系统清晰度偏低

无线监控系统为公路现场监控提供了便利,但是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因素,使得监控视频的清晰度仍然不够,甚至有时还会出现马赛克等现象。这种情况主要是无线监控上传采用的上传路线带宽不够,很多高清图像由于数据量较大,无法及时上传,特别是同一地点的多个数据传输点同时上传的话,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概率就更大,这也就影响了整个无线监控的效果。

(三)数据上传量受限制

由于目前无线网络上传还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而GPRS的带宽及费用都处在问题,造成一些大批量的数据无法上传,特别是一些高清的声音及图像文件,更是受到了限制,而且在上传一些数据的过程中,传输速度也有限制,这些限制都极大的影响了公路信息化建设的质量。

四、发展趋势

(一)手机定位技术

手机定位是未来公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发展之路,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讓其除了移动电话、短信业务外,基于手机及卫星等基础的定位技术也必将得到大力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的发展为公路现场的事故处理及定位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二)提高手机定位能力

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出现为手机定位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方便,将来随着各种新式手机的出现,在此后的技术发展中必然可以将GPS融入到手机中去,这将提高手机的定位能力。

(三)无线监控应用得到推广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移动通信3G网络的建设,甚至还提出了4G网络的概念,这种技术的推广使得移动通信常见的贷款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这必将促进公路的无线移动监控技术的发展,并使得无线监控应用得到大力的推广。

(四)信息的利用加强

目前我们公路路况信息上报系统和相关制度正在进一步的完善,到时公路相关部门就可以及时准备的了解路况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工作人员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移动通信技术在公路信息化应用的前景将更为广阔,而且对于其研究也不会不断的深入,相信不久的将来,移动通信技术在公路信息化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人们的出行也将会更加的舒适安全。

参考文献:

[1]吴学超.移动通信在高速公路信息化中的应用[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9(02)

[2]魏同刚.浅谈3G移动通信[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5(02)

[3]罗琳艳,刘艳华.基于位置服务的标准化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10)

上一篇:《勾股定理》典型题目下一篇:采矿权抵押担保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