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需要爱的关怀作文

2024-08-01

成长需要爱的关怀作文(精选13篇)

成长需要爱的关怀作文 第1篇

成长需要爱的关怀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别人爱的关怀中,如果整个世界失去了爱与关怀,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冷冷清清,人们心灵的成长,便会扭曲。所以,人们的成长需要爱的关怀。

记得那天放学,天下起了倾盆大雨,父母都出差了,我只得自己回家。报着侥幸心理的我冲到了雨中,快速地跑了起来。豆大的雨水滴在我的肌肤上,冰凉冰凉的,在我的身上缓缓滑过,带走了我的体温,留下了刺骨的寒冷。我体内的热量在急剧下降,再这样下去,我就会着凉的。没办法,只能躲在一个公交车的站台里,找个位置坐下,静静地等待雨停。

半小时过去了,雨却没有丝毫要小的意思,我有些不耐烦了,一咬牙冲了出去。可是自然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刚出去那股透心凉的感觉便再度向我袭来,只好又退了回去。

又过了一会儿,雨稍稍小了一点,我趁机冲了出去。雨的`力量虽已被削弱,可仍能轻而易举地击败我。两分钟后,我身上的热气已被雨水吸干,寒冷一阵又一阵向我涌来,我跑不动了,抱着双臂慢慢地走着。

我一边走,一边抱怨着自己干嘛要这么鲁莽。现在连一个能避雨的地方都没有了。突然,在雨声中,我隐约听到了匆匆的脚步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穿着雨衣的哥哥在向我冲来。我曾经多次看过小孩在下雨天一个人回家时,被别人绑架的事情,便认为那个哥哥是个坏人,吓得转身就跑。那个哥哥见我跑后,跑得更快了。我见他跑得这么快,更加害怕,什么都不顾了,闭上眼睛向前冲。那个哥哥跑得太快了,即使我拼尽全力,还是被他抓走了。在他的手抓住我的肩膀的一瞬间,我绝望地想:这下算是完蛋了。令我疑惑的是他并没有像书上说的那样将我五花大绑然后把我带走。三秒钟后,他仍没有做出行动,我凉透了的心稍稍热了一点点,转过头,问:“你想干什么?”他的脸上有些惊讶,随后又笑着说:“你好,我是热心社的,刚刚看你下着大雨在街上跑,就想给你送把伞,结果你越跑越快,我差点就没追上你。”说完,就从包里拿出了一把小雨伞,递给了我。我的心完全落地了,接过雨伞,问:“我该给你多少钱?”他却摇摇头说:“不,传递爱心是我们的职责,只要你也能帮助别人,我们就心满意足了。”说完便转身离开。雨仍下着,可是我的心却温暖起来,猛然领悟到人们的成长需要爱的关怀。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别人爱的关怀中,请尽所能帮助一下别人吧,因为人们的成长需要爱的关怀。

成长需要爱的关怀作文 第2篇

成长中,妈妈给了我关怀。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因为淋了雨而感冒发烧,已经晚上了,妈妈很着急,她背着我就往医院跑去,因为刚下了雨,路上很滑,妈妈顾不上那么多,大步往前走。我在妈妈背上睡着着,被妈妈的热气惊醒了。啊,妈妈的背上已经被汗水打湿了,脸上豆一般大的汗水不停地滴在地上。“妈妈!我没事,你不用着急,走慢一点,休息一会儿吧!”我用微弱的声音对妈妈说,妈妈亲切地说:“没关系,我不累!”,接着,继续走向医院。终于到了医院,医生让妈妈把我放在床上,然后给我打针。不知什么时候我睡着了,当我醒来时,只见妈妈正在给我扇扇子,我感觉好多了,可是妈妈却汗流浃背,连旁边放着的水都顾不上喝。我顿时眼眶红了一圈,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我有妈妈的关怀!

成长中,同学也给了我关怀!在上小学时,我有一个很好的同学,我们俩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姐妹。有一次上了体育课之后,大家都很口渴,都去买凉饮料去了,可是我没钱,我怕大家笑我,便躲在教室里,我的这个好“姐姐”看见了,她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走过来拉起我的手说:“咱俩去那边喝开水。”我说:“你不去买饮料吗?”她说:“哎呀!那些饮料都是不卫生的,喝了肚子会疼的,喝白开水才好呢!”于是她便拉着我去喝白开水,此时,我感到一种欣慰。

作文评价需要人文关怀 第3篇

关键词:作文评价;人文关怀;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98

如何“让作文评价体现人文关怀”,使学生真心喜欢、热爱写作?结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经验,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

一、在评价观念上,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视评价为平等的交流与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根据课程改革中所提出的新的评价观,教师在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上应该树立着眼于进步与发展的理念,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上,关注个性差异与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在评价标准上,教师要承认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语文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写出高分甚至满分的作文,因而评价标准总是定得过高过死。比如:以中考语文作文的评分标准来评价每一位学生的每一篇作文,拿中考满分的佳作与学生日常习作进行比较衡量,对差生作文总是不屑一顾……在这种“看高不看低”的教师评价眼光下,学生的写作很难有成功体验。

俗话说:“世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的写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也是参差不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学生的作文进行不同评价。

三、在评价内容上,教师要采用综合评价,注重学生的写作情感和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式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其中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的关键所在。”学生是通过作文的形式来表情达意,寻求理解与安慰,渴望交流与引导。因此,对学生作文评价的内容不能只注重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运用这一方面,而应由单纯评价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转变为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从中反映出的思想、情感、态度、个性、策略等方面的情感化综合评价。

四、在评价方式上,教师要创设平台与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与喜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应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是想方设法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展示写作成果的平台与机会,例如:举办“优秀习作展”、“佳作诵读会”等给予鼓励与赏识。

五、在评价用语上,教师要倾注真情和诚意,肯定每一位学生的努力与进步

定论性、程式化的作文评语通常表现为教师“居高临下”,人情味缺失。充满人文关怀的作文评价首先要求教师对学生交上来的每一篇习作,不管质量优劣,都尽可能做到认真阅读、用心评价,并用行动表明:你是他们最忠实的读者,你在欣赏着他们的作品。其次,教师要让评价语言体现激励功能和指导性,并伴有感情(如以期待性、谈心式的评价语言代替鉴定式的评价语或一个枯燥的分数)。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单纯打个分数的评价方式确实可以大大缩短教师批改学生习作的时间,但这样做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极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乃至一个很好的词语,教师都要真诚而毫不吝啬地利用旁批和尾批进行常识和激励,激发他们进行反思、修改和自我提高,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实践证明,充满人文关怀的写作评价是以真诚的评价鼓励学生,友善的评价告诉学生,全面的评价促进学生。这种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理念,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并形成进一步写好作文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意识和欣赏他人意识,有利于发展叙述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看到学生的作文,忘了写作文的学生,忽视了他们的情感!

成长需要爱的作文 第4篇

在成长过程中,为你付出爱最多的莫过于父母。

鸟类飞行需要翅膀,一个叫父爱,一个叫母爱。我们是小舟,畅行于山水之间。山因水而伟岸,水因山而秀美;山有样而水无形,山有头而水无尽。山是静止的,水则流泻不止:水是蔚蓝的,山则变换色彩。山水相依便有了地球这个家。父亲勤快认真,母亲心灵手巧;父亲朴素不言语,母亲灵巧总爱唠叨。锅碗瓢盆交响曲中,便有了和谐的一家。

父亲好似一座山,巍峨高大,给予我坚强的意志和用不认输的勇气。

母亲好似一泉清澈的水,温柔细腻。总在我摔倒之时,为我洗去泥土。

父爱和母爱是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成长还需要学会爱别人,爱周围的一切。

如果,你以一颗爱心去对待别人,那么,你可以收获更多的爱,因为: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茵。

成长史一感受爱,学会爱的过程。在爱中,我们从幼稚变得成熟。

爱是鲜花,她需要我们精心培植;爱是明镜,她需要我们勤加擦拭;爱是火炬,她需要点燃。爱不是一条永不干涸的长河,她有时会断流。

关怀需要帮助的人作文 第5篇

许多企业家的爱心更温暖了我的心,我在画画时,心中充满很多小学生作文大全

为了社会公益,许多人默默付出,发挥爱心乐于行善,做了许多善事不求回报,有些企业家更是锦上添花,让参赛的小朋友,有机会得到公司的产品,并且额外捐款给社会的弱势群体。

在爸爸的关怀下成长小学作文 第6篇

我的爸爸,个子不高,胖胖的,看上去很和蔼!

爸爸很忙,他在沭阳老家办了一家工厂,从企业管理到具体业务他都要操心。可他总还抽空赶回来看我们,而且每次带一大包零食给我,有一次放学,我站在老地方等妈妈,可我惊奇地发现是爸爸来接我了!爸爸他先摸摸我的`头,然后微笑着看看我,一把把我拉上了车。奇怪的是爸爸每次回来只陪我吃吃玩玩,他从来不问我成绩,我感觉很开心。

但有一次发生的一件事对我的教育很深。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和哥哥又吵架了,爸爸第一时间赶过来,把我拉到了客厅,对我说了很多的道理,还让我写了“和”字贴在墙上!

前段时间我学会了下象棋,在班里我赢了很多同学,刚回到家,我就摆开棋谱就要和爸爸下棋,因为我只顾吃他的兵,结果我的“将”被爸爸的“车”和“炮”给包围了。所以,我和爸爸大战不到几回合,就输了,但爸爸又给我讲解该如何走法,把我教明白之后,又对我说:“骄兵必败”!虽然是小小的四个字,在我的脑海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到考试,这四个字对我来说特别重要!

“临终关怀”需要“关怀” 第7篇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平静而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临终关怀”的目的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寿命,更不是加速死亡,而是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来提高临终者的生命质量,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使其平静地面对死亡。换言之,就是让生命有尊严谢幕。因此,不用纠结于在家、在养老院,还是在医院里离世,能让患者“无憾、无惧、无痛”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这才是临终关怀的终极目标。

谁来关怀“临终关怀”?首先,需要死亡教育。在国内,死亡教育课程还停留在医学院的选修课中。正是因为缺乏这种教育,死亡才无法“脱敏”,这也导致“临终关怀”不被重视,很难得到发展;其次,需要转变死亡观念。当明确进入无治疗意义的临终期,完善的生活护理、心理疏导、疼痛护理等,才是患者最需要的。可许多人并不明白这一点,多作无效的抢救,最终导致患者在冰冷的仪器中过世;再次,“临终关怀”需要国家增加投入,一方面需要发展拥有专业技巧的团队;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增加“临终关怀”的地点,比如医院或养老院。现在许多医院没有临终关怀,这既受条件限制,又受利益驱使。

离世之前,绝大多数人都需要有人陪伴,有人关怀,才能走得更平稳、更安详,才会有尊严的离世。(前溪)

生活需要爱的作文600字左右 第8篇

记得那天,乌云压顶,天空灰沉沉的,一阵风缓缓吹过,路边的榕树枝在猛烈摇动,仿佛快要折断似的,好像要下大雨一样。我早早地放了学,看到这个情景,我心急如焚,心想:怎么办呀?天气预报不是说今天是晴天的吗?怎么会这样,我今天可没有带雨伞来学校呀!越想心里越着急,过了一会,天终于下起了倾盆大雨,雨声“叮咚、叮咚”地滴在路边的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这场大雨,把许多同学都困在教室里了。没办法,我只能愁眉苦脸地写着作业,等雨停。

我望着窗外,看见许多同学打着雨伞,陆陆续续地走出了校门口,我们班的同学,也陆陆续续地走出了教室,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家了。而我,作业差不多写完了,可雨,一点停下来的痕迹都没有,我心想道:怎么办呀?爸爸和妈妈今天都出差了,难道我真的不能回家了吗?想着想着,我的眼眶仿佛湿润了。现在,我们班只剩下我和一个新转来的插班生,他的脾气非常古怪。我心想:要不要向他借雨伞呢?算了,说不定他也只有一把雨伞呢。

我几乎要绝望了,哎。突然,他走过来说:“春彤,你是不是没带雨伞来?我这里有一把,你要吗?”“可是……”“别再可是了,拿着吧。”说着,他毫不犹豫地把雨伞塞到了我的手上。我也没多想,打着这把雨伞回家了。事后,我听到同学们说,他没有雨伞,那天晚上他冒着雨跑回家,被淋成了“落汤鸡”,还感冒了。听完后,我被他乐于助人精神感动了,心像喝了蜜糖般甜,眼眶再一次湿润了。

需要事实更需要人文关怀 第9篇

通俗地说,人文关怀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生存价值和人生命运,尊重人的理想、个性与尊严、隐私,把人作为观察一切事物的中心的价值取向。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文关怀应是媒体义不容辞的一项社会责任,应是衡量新闻作品优劣的一项硬指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尽管多数媒体口口声声高呼“关注民生冷暖”、“倡导人文关怀”的口号,由于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意识的缺失,导致不少新闻作品频频出现违反人性、侵犯他人隐私与尊严、令人反感等不良后果。归纳起来,最为常见的情形大致有以下几种:

俗话说,一个典型一面旗,一位劳模一盏灯。典型人物报道作为我国新闻宣传战线上的一枚“重型武器”,在弘扬时代主旋律、引导社会舆论和理想信念方面,曾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不过,长期以来,社会片面倡导 “自我牺牲、乐于奉献”的道德理念,典型人物报道也总是被赋予过多的政治需求和说教成份,因此,大量报道树立起来的典型人物,多数仍未摆脱“高大全”的脸谱化形象,他们往往只有优点、不见缺点:理想崇高,形象完美;工作是骨干,道德是模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只讲奉献、不计报酬;只谈工作、不会生活,只顾事业、不要家庭;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遇到危险挺身而出。如果被报道对象没有诸如此类的典型事例,有的记者不是进行人为拔高,也要挖空心思杜撰出来。这样的典型人物报道,无形中把工作和生活隔裂开来,把事业和家庭、人性对立起来,对于读者来说,让人觉得难以理解,高不可攀,缺乏亲近感,甚至产生排斥和反感的心理。对于被报道对象来说,则毫不顾及其个人感受与心理压力,往往成为他们日后工作和生活的思想包袱和精神负担,甚至还会对他们和社会产生误导,误以为当了“典型”、成了“先进”,就应该牺牲家庭亲情、休闲娱乐、兴趣爱好等普通人所拥有的一切。数年前,被科学界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曾到武汉市硚口区与中小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一个中学生说,他看过一篇报道,说袁院士累倒在稻田里还不放弃研究,非常敬仰。袁隆平连忙澄清:“一定别受误导,累倒还工作不值得提倡。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我也从来没有累倒在田里,那是耍笔杆子的人杜撰„„”

事实证明,采写典型人物报道也应该具有人文关怀意识,用常人的标准衡量典型人物,写出典型人物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这样既可亲可信,又挖掘出了真实的人性美。

突发性、灾难性事件报道:片面追求眼球效应,过度报道悲惨细节,时常违反人道主义原则。在追求新闻真实性原则、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如何处置好灾难性事件新闻,好比是一面镜子,真实地折射出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的精神境界与职业操守。近年来,为数不少的媒体在愈演愈烈的新闻大战中,逐渐丧失了自己的人道主义立场。有的记者采访矿难、海难事件遇难者家属,伸出话筒问的第一句话却是:谈谈您失去亲人的心情,好吗?有的媒体报道性侵害案件,过细地描写受害者遭受侵害的全过程,对受害者的面部头像保护也不充分,简直就是又一次的精神折磨。有的媒体为追求煽情的情节、逼真的细节,刊出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的烧伤者、被重物压得血肉横糊的死亡者的大幅画面,其效果无异于一场视觉暴力。有句古话: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固然,能否在灾难性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最快发出、最能吸引受众眼球的新闻,是对新闻记者能力的一大考验。但在社会日趋进步的今天,人文精神更是用以考量新闻记者素质的一把标尺,用以度量媒体文明与成熟的一项“软实力”。因为只有饱含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只有拥有人文关怀意识的记者,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与景仰。

社会救助报道:带着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不尊重受助对象的家庭隐私与人格尊严。近年来,一些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对贫困家庭实施社会救助,或者年终岁尾向贫困家庭开展送温暖活动时,为扩大社会影响,往往都会邀请众多媒体进行采访报道。这原本无可非议,但问题是,为数不少的社会救助报道,不仅毫无保留地公布了受助者的姓名,而且总是喜欢把报道处理成这样的模式:领导发完长篇大论后,冲着镜头面带微笑,然后慢慢地将救助金送到受助者手中;或者在接过受助金的那一刻,给眼泪横流、不停感恩的受助者来个大特写。

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稍有良知的人都会心感不安。首先,救助贫困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然体现,是公平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部门的应尽职责,因此政府部门在实施社会救助的过程中,决不该带有施恩者的优越感;参与报道的新闻媒体,也决不能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审视被救助对象。其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与苦楚,可以说,贫困家庭由于长期处于艰难、困顿的生活状态,其心理比一般人更为敏感、精神也更为脆弱。如果媒体从业人员在处理社会救助报道时,毫不体谅贫困家庭的难处,毫不顾及其隐私,新闻作品就容易变成贫困者的“曝光台”,好比将其最脆弱的一面展示于众。

“接受救助为什么一定要上电视、上报纸?”越来越多的受助者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是因为,缺乏人文关怀的社会救助报道令受助对象反感,而且这样的新闻常常给他们带来不快和不便。其实,媒体从业人员如果能胸怀人文关怀意识,多替受助者着想,我想曾经发生过的女孩两次拒绝接受社会救助的类似情况就可得以避免。比如,在采访之前,征求一下受助者的意见和想法;采用受助对象可以接受的报道方式和报道角度;见诸报刊时,受助者尽量采用化名;出现在镜头中时,尽量采用侧身或者在面部打上马赛克等。

男人需要关怀 第10篇

时代变迁的特质是工业化、科技化、标准化、相对化、都市化、国际化、实时化……等,但对于家庭关系、婚姻关系、两性关系影响最大的莫不过于:1.两性平等化;2.教育普及化;3.女性就业增加等。1.两性平等化 因为两性平等化,男人再也不便作威作福,对女性予取予求。直接的影响是家事分担,教育子女责任分担,家庭经济责任分担,对外社交关系分担。平等化在欧美国家中仍然很多不平等的现象,例如美国女性的薪水不论公家机关或私人机构都是少于男性,女性的职位也普遍低于男性。国内当然也是如此,但是在国家机关内所看到的绝大部份女性公务人员的薪水则是与男性「同工同酬」。可以预见未来的两性平等必然更加普遍。这种现象,当然会改变家庭中丈夫与妻子之间的关系与互动。2.教育普及化 因为教育普及化,女性教育的机会与男性完全平等。而在学校的表现比男性有过之而无不及,智商、反应、学校考试成绩等都让男人失去以往的优势与尊严。虽然国内两性在兴趣倾向上略有不同,女性倾向文史及社会科学,男性倾向理工。虽然表面看起来,不管那一行业都仍然是男性的天下,但很明显的,男人再也无法高高在上,男人有愈来愈多的机会暴露他的无知,女性却有渐多的机会展现出她的才华。此趋势对男人最大的打击,是他再也不是信息唯一的提供者。在知谶就是力量的时代,显然男人的力量大不如昔,教育普及也使光靠性别就要统御领导的时代已经过去。两性关系中若要使配偶心服口服,就必设法以理取胜,而以理取胜已经不是男性的专利。3.女性就业增加 女性普遍就业的现象影响婚姻、家庭、与两性关系更大。女性不仅在知识上不需依靠男人,在生活的自立自主上更是可以日趋独立。一个职业妇女不仅因为有收入而有自主性、成就感、更因为有收入而有决策力、还有指挥感。(在必须依赖男人的时代,女性已学会如何用女性的特质来指挥男人,在她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时,若再加上原有的特质,当然在功力上更是倍增)。女性追求自己的一片天空已成为大趋势,影响所及不仅是男人处处充满了「威胁感」,家庭结构也因此大受影响。子女的教养品质下降,青少年犯罪事件增多,双职家庭间夫妻沟通的品质恶化,互动时间也急剧减少,家庭组织松散,功能降低,两性在外所受的诱惑与试探增加,外遇事件频繁,离婚个案速增……女性就业所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高。影响夫妻关系美满的主要变项: 不管时代怎么变,总有人不愿意跟着变;不管男女关系变得多复杂,对某些人而言,可能永远很单纯。在万变的社会中要有美满的婚姻、幸福的家庭、快乐的两性关系者,必须考虑到三个层次的变项:

(一)面对变迁社会,丈夫与妻子各用什么态度来面对夫妻关系? 理论上,夫妻面对变迁社会的态度可分为四种: 1.两者均变式的夫妻关系 夫妻两人都能采用现代化的两性关系。一方而丈夫不介意家中有「强势」的妻子,另一方而妻子也具有新时代女性的特质,有职业、有见解、有能力、必要时也能据理力争。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配合得很好,这种人在社会上也比较顺利,因为基本上,两人的态度都能适应社会的发展。2.两者均不变的夫妻关系 夫妻两人都拒绝「使用」现代化的夫妻角色,以传统角色为满足。先生仍然是一家之主,有绝对的权威,是对外的唯一发言人,也是家庭的决策者。妻子则是贤妻良母,相夫教子,不管能力如何,总是以家为重,以夫为尊。3.夫变妻不变的夫妻关系 丈夫充分的现代化,妻子仍然固守传统。丈夫能尊重妻子,希望家中平权,妻子有决策权,有经济控制或决策的机会。然而妻子却认为安份守己较佳,贤妻良母为重,以先生的立场与身分为主。他们仍然幸福快乐,开明的先生仍然可以享受大男人的威权,虽然有时两人在生活的理念上仍有差距。4.妻变夫不变的夫妻关系 妻子已经现代化,丈夫仍然固守传统。妻子寻求独立自主,有智识,有能力,更有不断上进的心。家庭决策上要求参与,本身有经济上的能力……。然而先生却要求妻子不能造次,先生的权威不容妻子挑战。这种夫妻关系一定会有冲突。先生要打辛苦的「维护战」,妻子则设法要「革命」。目前夫妻问题可能以此类的纠纷为最多。在实际的个

案中,妻子常埋怨先生,先生则认为自己很好;主要就是先生用传统式的角色认知,而妻子却用现代的角度批评,这样多会出问题。

(二)观念与行为之间,也可以分为四种类别: 其实在变迁社会中所谓对两性的接纳与否,是有不同程度与区别的。所谓接纳,有观念与行为之分,理念上了解,不见得行为上就实现出来。相反的,有的夫妻行为上已经相当的现代化,但是观念上却还是十分的保守。观念与行为都不接纳现代化的,是属于极端保守的人,而观念与行为都已变化的则属于开放的人。我们有理由如此推测,观念与行为是否合一必定会影响当事者的生活情绪: 1.观念现代化而行为仍然保守 放不开,觉得生活中仍有某些生活细节上不顺遂,不快乐。2.观念保守而行为却已开放 表面放得开,心里却相当害怕,生怕做错事,有犯罪感,当然也不快乐。3.观念与行为均仍保守 在传统的窠臼中生活,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虽然发现社会变得太快、太离谱,他心安理得的活在传统规范的世界里,他们的行为特质是在「安份」或「安全」的状况中。4.观念与行为均已开放 他早已社会化,观念上接纳新思潮,行为上也是道道地地的实行两性平等的观念,他们的行为特质是快乐与一致。

(三)环境配合与否的问题: 传统也好,现代也好,当事者若是要有一个快乐婚姻的话,环境的因素也不能忽略。所谓环境指当事者周遭的人与文化,如:父母亲,同事,朋友,或普遍大家都在遵守的文化背景,有些环境是属于传统型的,排斥现代化;有些环境则是颇为开放,大家都有同样的观念或风气,以男女平等为美,以相互尊重为乐。在传统环境中的人,若是竭力要求现代化时,必然会遭到很大的阻碍,在众人当中变成反叛者,行为激进者。反过来说,在一开放的环境中,若有固守传统者,在别人的心目中必然是个怪异者,不甚开通者,有时也会成为一个闹笑话者。妻子的丈夫 如何扮演好「妻子的丈夫」一职,并没有标准的答案。必须由上列的因素来决定: 1.他们夫妻各用什么态度来面对社会变迁? 2.他们的观念与行为调整的程度各又如何? 3.他们的生活环境又在何种状况中?

(一)针对夫妻关系而言(此点与面对社会变迁的态度有关): 1.面对变迁的社会,若是夫妻两人都已调整成功,本身都已改变自我来适应业已改变的社会,而且两个人所调整或改变的步伐都颇一致,那可以预测的是他们必然会有一调适得还不错的关系,或是较容易互相适应的关系。2.若是夫妻都尚未重新调整,而且共同拒绝配合社会的变迁,那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相信一定颇为紧密。(而且可能比第一种两人都已改变的夫妻关系更加亲密,因为他们必须相依为命)。这种夫妻所面临的问题是人际问题,或是亲子教育问题。在朋友的心目中或是子女的心目中,这对患难夫妻可能是颇为怪异的人。3.问题最大的是妻求变,而夫拒绝变的夫妻关系,他们之间的适应难题不言可喻。解决之道在于先生应设法改变,用改变的「牺牲」来换取太太更多的感激与爱情。太太这边也必须学习「忍耐与等待」的功课,让先生心甘情愿的采用变迁社会中的新角色。辅导实务中,很多女性因为要求先生马上改变,反而欲速则不达,却因此而造成了新的家庭问题。

(二)对夫妻互动品质而言(此点与观念与行为是否一致有关): 保守与开放之间似乎很难划清界线厘清,然而当事者若是省察,也应可从生活事件中,发掘自己在观念与行为之间是否一致。观念与行为是否一致的问题可从两方面去着手: 1.行为上的不能配合可能与习惯或经验有关 若观念业已现代化(或开放),但行为却保守,这种情况不见得只因为他矛盾放不开,很多时候是因为他没尝试改变,或是不知如何改变而已,用行为主义的方法,使他的行为能逐步开放,逐渐调整,应有方法可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以我自己的经验:我读大学的时候,衣服只敢穿两种颜色:白和浅蓝,长裤也只敢穿卡其色和蓝色,何时改变的呢?到夏威夷整个人就变了。到夏威夷读了两年书,回来的时候,衣服花得不得了,花到一个地步:正面不能穿,穿背面。在夏威夷的衣服,里面比外面更花,而我觉得穿反而也没什么关系。回国教书几年,又穿回素的衣服,我想这是环境的问题。在这个环境里觉得不好,可是在另一个环境就觉得没什么了不起。有时换一个角度来看看,如果先生觉得听太太的话很丢脸,就勉强听一、二次,后来发现效果不错,有好的奖赏和效果,先生应该就会慢慢改变。所以行为上的配合,有时可借着习惯、经验上的改变来调整。2.观念上的不能配合,可能与信息有关 对一个行为已调适得很好,也相当开放的当事者而言,让他知道更多的有关信息,或是指出当事者行为与观念中的矛盾,应可帮他在行为与观念中取得更多的一致。

机器也需要关怀 第11篇

其一,严禁粗暴使用投影机。在使用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止碰撞、震动。投影机的光学系统很精密,强烈的震动会造成透镜、反射镜移位或者变形。LCD型投影机还会造成液晶片的移位,使得三组液晶片汇聚失真,严重影响投影效果。

其二,严禁带电拔插电源。如果投影机与信号源(如DVD)连接的是不同电源,两零线之间可能存在较高的电位差。当用户带电插拔信号线或电源时,会在插头插座之间发生打火现象,严重情况下会烧坏电路,造成严重后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信号源与投影机电源均接地。

其三,注意使用环境的防尘和通风散热。灰尘不仅能模糊镜头,还能造成投影机的电路短路以致烧坏电路。而热量更是促成了投影机的老化,大大缩短使用寿命。因此,要定期为投影机除尘,对于镜头上的灰尘要用专业的气吹或者镜头纸来清理,切忌不能用抹布,这样会刮花镜头,影响成像。

其四,使用要有节制。投影机的灯管寿命比较短,一般在1000~2000小时之间,而且灯管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极高的热量,连续长时间使用会大大缩短寿命,因此每次连续使用不要超过4小时,让灯管充分冷却和休息,另外,也不要频繁地开关投影机这样也会增加灯泡的负担,降低其寿命。

经过漫长的评测试用,本着公正严明的评选要求,最终评出了以下三个大奖

编辑推荐奖:奥图码PV2223

推荐理由:PV2223在入门级的投影机中性能表现均衡,且以3999元的报价赢得了极高的性价比。

最佳游戏王:明基MP512 ST

推荐理由:短距离投射的高手,满足家庭小空间需求。专为游戏而生,尤其适合玩Wii,投影机置于玩家前面,没有遮挡的烦恼。

最佳功能奖:爱普生EMP-DM1

科技需要人文关怀 第12篇

前言

今天的看法是一个人的看法。让一个人谈论这样一个问题,在理论上可能要钻得深一点,容易流于晦涩,但这篇对话却不是这样。薛先生长期致力于德国哲学研究,在三千多字的篇幅中,幽默而机智地把“科技与人”这样一个大问题说得深入浅出,的确很精彩。科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给科技一点人文关怀,让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现代科技生活理想,本期“看法”愿成为建造这一理想大厦的一块砖瓦。■甲:晨报记者王正鹏

■乙: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薛华科技知情权

甲现在,微技术或纳米技术在全世界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听说您一直在留意这一技术的发展。一个哲学研究者倾心关注科技领域的问题,预示您对此一定有些新想法。乙: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分工已越来越大,而合作却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从事这两个领域研究的每个人从自我开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对方学习,并开始进行一种对话。

甲:这听起来有些叫人丧气,但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乙:仅仅有这一点还不够。我们不只在哲学上去关心科技的发展,我认为这也是个人的一种权利和义务。甲:这话怎么讲? 乙:在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每个人有权利、有义务去了解科技发展的新动态,从而能够估量它们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利害。

甲:您是想成为科技发展的“监视者”。

乙:是的。确切地说,我是想履行自己知情的权利和义务。我认为,在今天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都要意识到这种权利和义务。原因很简单,今天科技发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甲:这一点从核技术的发展方面表现得最明显了。乙:所以,科技与人的关系作为一个问题被提出来了,而且现在讨论并不过时。它要靠双方的交流来解决。以前大家认为这是科学家、企业家和政治家的事,普通人没有能力过问,实际上,他们对于公众利害的认识决不能取代公众的想法。

甲:谁也不能越俎代苞,只能靠大家共同努力去解决。这个“大家”已不仅仅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公众,而是全世界的公众。

乙:今年,人们又开始讨论“下一次工业革命”了。其实我对“工业革命”这类说法有一些看法,觉得这种说法有些夸张。我们不能否认,科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并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有些人在谈论“培育人类”,有些人在设计机器人的“进化”步骤,使它们能与人脑相当,甚至超过人脑。在这一潮流中,人们把微技术当做革命先锋。美国科学家雷恩二月份在给美国国会的一封信里说,与信息和生物技术相比,微技术将对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正式向我们宣告“微技术时代”已经到来。

甲:您能否描述一下这个时代是个什么样子?

乙:这个我做不到,也不应该这样做。首先我了解有限;其次,这事正在酝酿之中;再次,专家们的看法分歧也很大;最后,这一技术涉及许多专业,它们相互也还没有连通。

微技术的影响

甲:那我们能从别的方面了解微技术时代是个什么样子吗?

乙:有一个权宜的办法是介绍一下专家们的看法。美国科学家麦克尔是推动微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人物,他说再过十几年我们就能生产出微型电脑,生产出比细胞还要小的微机器人用于医疗,这些小机器人能穿过人的身体,为我们清理血液,清除影响我们长寿的不利因子。他还说,非常便宜的微太阳能设备将代替煤炭、石油和核能。他介绍说,不久将制造出一种材料,糖块大的面积就可以把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全部信息存进去,当然,饥饿、营养缺乏这些问题将成为过去。

甲:听起来有些浪漫主义味道。

乙:科技发展需要浪漫主义,想象也是科技发展的一个条件嘛。问题是这不是瞎浪漫和纯想象,而是一种被相信很快就会变为现实的可能性。那位科学家还说,他上面说到的一切都将变成现实。在这方面科学家们并不存在分歧,他们的分歧在于这些事什么时候成为事实。

甲:这是一个梦想,但按科学家们的说法,这种梦想有可能在今后十几年内变为现实。

乙:在美国,这件事在年初已提到总统和国会的议事日程上了。

甲:这个动向值得关注,不然我们可能又会落后一步。乙:我想,我国的科学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这件事不仅涉及微技术,也涉及电脑学、遗传技术、人脑和人工智能研究,还涉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等的学科与技术。甲:这件事儿也涉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乙:它也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我们要全面看待这一现象,从整体上看待这一过程,在更大的范围内讨论这一问题。这种讨论还不够多,人们对技术的了解和技术的发展之间还不成比例。为此,德国总统也不得不在去年呼吁,要加大这一工作的透明度。甲:关于微技术可能带来的益处,您刚才已说了不少;但对微技术可能带来的害处,您怎么看待?

乙:这需要讨论,我们还不敢断定科学家对于微技术的后果已有了清楚的认识。估量微技术的害处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它还与人文学科密切相关,我想,我们至少要考虑到“生活世界”这个问题。一种福音吗

甲:大家最关心的微技术危害是什么呢?

乙:我在此同样可以转述麦克尔的观点。他说,微技术可以生产出微武器。这种武器具有前所未有的杀伤力。谁拥有这种武器就等于拥有一种不寻常的优势。防备这种武器是否意味着另一种军备竞赛呢?更大的问题恐怕是在于这种武器被哪种国家和组织所掌握。

甲:谁也不能担保这种国家不会出现。根据销毁核武器的经验,即使要销毁这种武器,也可能会遇到难以想象的麻烦。

乙:对,我们只需看看柬埔寨等地的扫雷是何等的困难就会明白这件事了。美国人塞雷斯说,自从青霉素发明以来,不知不觉地出现了大量的细菌,我们目前还没有任何药物可以对付它,因此他认为我们今天可能正处在一场瘟疫爆发的前夜。甲:这么说来,我们的问题倒不是去消除现有一切疾病,争取活到1200岁,而是首先得对付这种可能爆发的瘟疫。

乙:在预防这种可能爆发的瘟疫时,我们要防止因此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细菌与病毒,引出新的危险。要有未雨绸缪的的思想准备。甲:不仅要未雨绸缪,而且要坚持不懈。乙:科学家库兹威勒认为,微技术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其利大于弊。但他也强调,必须建立技术防范系统。他的同事焦伊则主张放弃某些技术,认为技术防范系统可能反过来又威胁人类。其实,微技术和其他新技术一样,即使防护和免疫系统也可能是利害双全。这是一个怪圈,仿佛是新科技的天生特性似的。

甲:对这一点,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乙:我们刚才只讲了微技术的有限几个方面。微技术的最大的危险不是它本身,而是人用这种技术来反对人。至于这种技术将如何影响人的生存、人的精神和人的尊严,我们就不多谈了。

甲:这方面有大量的历史经验可以作证。

乙:从历史经验看,我们不能把新技术简单地看作新福音。上个世纪人类在这方面已有了惨痛的经验,我们无权说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未来总是美好的。

甲:何况新科技理论家中的确有一些让人不放心的东西,有些东西现在我们就不能接受。

乙:牛津大学的道金斯教授说人是延生的机器,是被设计用来维持自己身上那些自私基因的机器人。这句话非常有名,但我们怎能断定这句话不会被从另一方面误解呢?在我们人类是什么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当过分幽默。哲学家莫拉威克认为,人们关注机器人的社会意义并不重要,理由是反正人类不久就会被抛在机器人的后面的,未来的机器人也不会去关心人类的命运的。相对于它们,人类不过是一场失败的实验罢了。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这种说法是严肃的。

甲:对,人不是地球的统治者,但也不能说人的价值不如机器人的价值。

乙:当然,我们不应当对这些观点不屑一顾,而应当认真思考它。我们需要问问他们,对机器人的向往是否包含着对历史和社会的批判呢?如果我们自己也在这样或那样地批评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和弊病,但却不能正确对待他们的批评,那就是自相矛盾了。我们需要的是不同理论之间的对话,而不是树立科技派和人文派的门户与障碍。与社会互动

甲:大家都有一起关心社会与科技互动关系的任务。乙:今天,我们首先需要学习。比如学习分辨利害,因为一般说来,人在盲目地追求幸福与成功时而犯了重大的错误,但很少清醒地估量它带来的艰险与痛苦。有一次,我从德国到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去作报告,在火车上碰巧遇见了未来学家雍克,谈话中他一再强调学习《易经》的重要性。《易经》中提倡明辨好坏,要有忧患意识。它不仅仅给我们设计好,而是同时也提示坏。如果要说什么是智慧的话,这就是一种智慧。

我们的观点不是问微技术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我们对它应持乐观的态度还是持悲观的态度,而应当问它在什么情况下可能是有益的,在什么情形下可能是有害的。甲:就是说判断微技术的标准需要作一些改变。乙:与此相对应的是先了解情况,或者说“掌握信息”。这样做就立即会出现一种情况:政府、有关研究团体和开发企业在道义上乃至法律上要承担义务,不向公众隐瞒他们的设想、计划和活动可能带来的问题和危险性,促进有关这件事的公开讨论。

甲:对,因为新技术的发展确实关乎我们所有人的祸福。乙:这也关系到直接参与研究、试验和生产的人。他们也是人,也处在这个由他们设计的为“自己复制自己”的系统之内。他们不可能逃脱这一系统。诚然,我们必须避免731细菌部队的暴行再发生,避免德国科学家在纳粹时期所犯的那种难以想象的罪行重演。

但我们也不能接受像冰岛德考得生物技术公司这样的研究所这几年来的行为,事先不加说明和不经国际社会同意,就把几乎人类的遗传体与资料收集起来,进行分析试验,还把这些作为自己的专有财产,在国外上市,在全球进行交易。如果我们对这类做法听之任之,无异于把我们的命运交给一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了。

这些事情处理不好,不仅关系到我们自己的利益,而且也关系到我们的亲属,关系到我们的后代。

甲:听说在冰岛有个同德考得公司抗争的公众组织,他们把自己叫做“人类保护”,这个名字起得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在爱的旋律中成长作文 第13篇

父爱是温暖的阳光,阳光温暖着我的心房;父爱是巍峨的高山,高山能经受风吹雨打;父爱更是那深深的海洋,海洋需要父亲那点点滴滴的汗水和泪水,才能汇成这一片汪洋,父爱如菊,母爱无私,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是父母亲在你的头顶举起一把温暖的伞,为你遮风挡雨。所以,父母永远是我们最亲的人!感恩亲情,让我们在爱的旋律中成长。翻开历史的一页页画卷,曾经记载着许多感人的故事,让我思绪万千。

感恩亲情,以孝为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传丁兰,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海南黄河北)人,幼年时父母双亡,,他常常思念父母的一点点、一件件、一桩桩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而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这个故事深刻的告诉我:一定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感恩亲情,否则将会惭愧一生。亲爱的爸爸妈妈、亲人、老师,一个个以孝为先的生动故事,告诉我该如何感恩父母,感恩长辈,做一个以孝为先的好儿女。

岁岁月月,春夏秋冬,十二年来是母亲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是爸爸给了我呕心沥血的呵护,十二年来我就是在爱的旋律中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如今,我已懂事了,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感恩亲情、报答母亲。在近两年的母亲节、三八妇女节中,我都会为母亲做一、二件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决定为妈妈多洗几次碗,母亲节那天的晚饭后,我神神秘秘的把爸爸妈妈推到房间,让爸爸妈妈安安静静、高高兴兴地看一会电视。这时,我悄悄的来到厨房,把碗筷都放到水里,倒入一滴滴洗洁精,用抹布小心翼翼地搓洗碗筷,再将洗过碗的水拿到阳台上浇花。然后,我高兴地跑到爸爸、妈妈的房间,问爸爸、妈妈:“电视好看吗?”父母亲笑着对我说:“孩子,你真懂事!”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像蜂蜜一样甜,感恩亲情,让我为之一笑,这笑是全世界最美丽的笑容。

人生如歌,演绎激越青春;岁月如歌,抒写逝水流年。“滴答,滴答。”这不就是爱的旋律,时时沁入心扉,几十年来,爸爸总是早出晚归,忙于生计。每每看到爸爸回到家里,那种疲倦的神情,我的心里就会有一种涌动,酸酸的、醋醋的。爸爸累了一天,又上班回来了,今天我决定给爸爸第一次捶背、第一次洗脚。我轻轻地走到爸爸面前,说:“爸爸,您快坐到沙发上。”爸爸皱起眉头,疑惑不解地看着我,但还是乖乖地坐到沙发上。我小心翼翼地走到爸爸的背后,捏起小拳头,轻轻地、柔柔地开始给爸爸捶背。此时此刻,我才真正感觉到,爸爸的背好温暖、好宽阔、好结实。爸爸微笑着对我说:“孩子,你真的长大了、懂事了。”接着我又到厨房端来了温水,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为爸爸洗起了脚。感恩亲情,让我学会了做人,让我学会了尊敬父母、尊敬长辈,更让我学会了利用节日、周末的空余时间为父母亲做点点滴滴的力所能及的小事。

上一篇:北京圆明园导游词300字下一篇:创建学习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