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

2024-07-25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精选8篇)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 第1篇

《校本研究与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卫滨区英才小学

一、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校本研究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以教师为主体,自主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它是以学校为研究基础,以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为研究目的的,以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为起点,选择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进行的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教育智慧可以归结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教育机智,及时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和创造的魅力等几个方面。

教师教育智慧生成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内部条件

①高尚的教育道德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核心。②科研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径。③反思是激发教师教育智慧的源泉。

④偶发事件的恰当处理凝现着教师的教育智慧。(2)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外部条件 ①建立民主、自由的校园文化。②创设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校园文化。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现代学校在教师、学生和学校三方面发展中,学生发展是目的,学校发展是载体,教师发展是关键。实践证明,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还是新课程的实施,所改变的不只是学校的外在面貌,不只是教学内容或教学媒介,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呼唤着一种新型的学校文化,催生着教师新的职业生存方式,完成教师由知识型走向智慧型的神圣使命。为此,努力构筑校本研究,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研究机制,探索一条新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培

训有机地融为一体,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我校的前身是郑州铁路分局新乡铁四小。因为属铁路沿线地区,离郑铁教委较远,平时的教学工作往往不能得到上级部门的及时指导和引领。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依然比较单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比较滞后。教科研活动往往出现形式化,教师的教育观念及教育素养很难受到系统化培训。自2004年上交地方政府以来,我们曾受到市教科所及区教研室的关心和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所提到,但离教育的要求还差之甚远,而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现实告诉我们,立足校本研究,明确办学理念,培训教师队伍。使教师在岗位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素质已迫在眉睫。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素质,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三、研究内容的具体化表述:

(1)构建有效校本研究制度的策略研究(负责人:张仙花)(2)构建有效教科研激励机制的策略研究(负责人:张仙花)(3)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策略研究(负责人:郭 凤)(4)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负责人:赵 静)① 教师教科研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负责人:王 蔚)

②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的策略研究(负责人:滑相奇)(5)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策略研究(负责人:赵 静)

(6)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机智生成的策略研究(负责人:孟迎春)① 教师课堂巧妙应对能力的培养的策略研究(负责人:任学会)② 教师教学经验与教学技巧相结合的策略研究。(负责人:滑相奇)(7)教师个性化教学艺术生成的策略研究(负责人:赵 静)(8)教材观与课程生成的实践研究(负责人:孟迎春)(9)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负责人:张仙花)① 和谐民主校园文化构建的策略研究。(负责人:郭 凤)② 终身学习的校园文化构建的策略研究。(负责人:赵 静)(10)构建校本研究网络的策略研究。(负责任:张仙花)①“专家助研”校本研究模式的研究。(负责人:郭 凤)②“校际联合”校本研究模式的研究。(负责人:孟迎春)③“家校互动”校本研究模式的研究。(负责人:王 蔚)④“教育网志(Blog)”校本研究模式的研究(负责人:赵 静)

四、研究的方法、途径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观察研究法,教育网志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1、调查研究法:全面了解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了解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学校办学思路的意见和要求,了解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的需求。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文献研究法:广泛查阅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关文献,明确研究的理论起点,启发研究思路。

3、行动研究法:经过反复论证,确定实验课题。设计实施方案,培训课题研究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实践,做好全面详尽的研究纪录。不断反思和修正,促进实践。

4、教育网志研究法:建立新乡市卫滨区英才小学特色学校教育网志,引导教师撰写教育叙事帖子,研究、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经历,并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协作交流。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研究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五、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新乡市卫滨区英才小学教师

六、进展的步骤、进度

本课题的研究分以下四个具体步骤:

(1)预备研究阶段:(2008年5月——2008年8月)

① 调查我校教师整体素质现状,聘请市教科所领导及专家进行现场分析指导,明确学校办学思路、办学方向,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② ③ ④ 确立课题,进行课题论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培训课题组成员,召开课题开题会,进行全校教师课题研究总动员。建立新乡市卫滨区英才小学特色学校教育网志。⑤ 进行开展课题研究的前期数据整理(文献收集、会议记录、问卷调查)工作,为研究提供第一手原始资料。

(2)正式研究阶段:(2008年9月——2010年8月)

① 制定阶段性研究计划,举办各级各类专家讲座,进行校本培训。② 全面展开各个层面的研究:

a、学校班子成员商议,广泛征求教师意见,构建英才小学校本研究制度和教科研激励机制。

b、c、运用各种渠道,举行各种活动,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培训。通过教师自主研修、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学校课题研讨课展示活动,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智慧的生成。

d、运用教育网志,开展教育叙事、教育论坛活动,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e、开办专家讲座,举办校际教育研究沙龙,召开评教研教家长会,建立校本研究网络。

③ 进行研究资料整理,梳理研究过程,进行阶段性研究总结,展示阶段性研究成果。

(3)研究修正完成阶段:(2010年9月——2011年5月)

① 总结出阶段成果,分析不足,修正研究模式和程序。② 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4)研究总结鉴定阶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

① 对研究进行实践层面的评估与总结。② 对研究进行理论层面的评估与总结。③ 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撰写研究报告。④ 展示研究成果,聘请专家鉴定。

七、成果的形式

研究报告 经验论文 个案分析

八、课题组成员分工:

张仙花:课题主持人 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主持工作。郭 凤:课题组成员 负责师德培训和民主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赵 静:课题联系人 负责整个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工作。孟迎春:课题组成员 负责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生成的研究

王 蔚:课题组成员 负责技能学科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生成的研究。滑相奇:课题组成员 负责语文学科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生成的研究 任学慧:课题组成员 负责数学学科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生成的研究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 第2篇

(一)糖尿病

疾病概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其基本发病机制为绝对或相对性胰岛分泌不足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的代谢紊乱,严重时导致酸碱平衡失调,其特征为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减低。临床上早期无症状,至症状期才有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烦躁、肌肉疲乏无力等,久病者常伴发心血管、肾及神经病变,常并发脓性感染。糖尿病一般分为两型:I 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及II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治疗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II型糖尿病如血糖稍偏高,一般可通过饮食控制以及体疗等方法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但经饮食控制仍未能降低血糖者,可用药物治疗。

健康教育处方:1严格控制饮食,这是降低血糖、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首要条件。进食的总热量应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生理条件、劳动强度及工作性质而定。患者可按原来的生活、饮食习惯及病情情况作适当调整,一般三餐热量分布为1/

5、2/

5、2/5,或分为四餐,各占2/

7、2/

7、2/

7、1/7。饮食计算法:日常一般采用估计法,如主食固定,按体力需要,每日休息者主食200-250g;轻体力劳动者250-300g;中等体力劳动者300-400g;重体力劳动者400g以上,每天荤菜150g左右,蔬菜250-500g或更多,烹调用油3-4匙,应进食少盐食物,戒烟酒。

2、合理安排休息与活

动,适当参加文娱活动、体育运动及体力劳动,但应注意防止过度疲劳。

3、对糖尿病要有正确的认识。尽管糖尿病是慢性、终身的疾病,但只要坚持按医生的正确方案治疗,就可以控制病情进展。因此,要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积极治疗。

4、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受凉,预防各种感染。

5、掌握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学会常用的治疗技术。如正确留取小便及测尿糖、观察尿液颜色。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应掌握注射方法,同时应学会观察低血糖反应,并掌握处理的方法。

6、注意各种降糖药物的副作用。同时,许多药物对糖尿病有影响,服用药物时,应特别注意并密切观察血糖变化。

7、当血糖下降或尿糖减少时不应马上停药,尤其是I 型糖尿病,一般胰岛素要坚持终身。II型糖尿病当血糖下降至正常时,也要服用维持量,最后能否停药,仍需视病情而定。

教好犯错学生方显教育真谛 第3篇

这是12岁的琪琪第二次被“赶”出校门了。学校有苛刻的系列规定, 班级制订了5条“高压线”。凡入校的学生一进校门就必须签订守纪承诺书, 学生和家长一起签字承诺。该承诺明确规定学生第一次犯错, 黄牌警告; 第二次犯错, 劝退处理。

军训期间,自控力较差的琪琪因为说脏话,被班主任黄牌警告,闷闷不乐了好几天。接着开学一个月左右,体育课上与同学打架,当时班主任就暴跳如雷,声嘶力竭地把家长叫来,说了很多难听的话,一个意思坚决开除。家长赔尽了笑脸,说足了好话,又通过中间人一再求情,终于“皇恩浩荡”,得到停课一周, 回家反省, 在全班检讨的处理结果。

万万没有想到,期中考试后的数学讲评课上,琪琪又犯了混。原因是琪琪考得一般化,数学老师连嘲笑带讽刺:“你不是平时很厉害嘛, 怎么考试就不行了呢? ”说着还把琪琪的试卷扔到地上。不知哪来的怒火, 琪琪一下子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大吼:“你有什么权利扔我的试卷? 捡起来。”事情闹大了,课堂一片混乱。

班主任闻讯后,立即赶到教室,把琪琪一把拎到办公室。“不要多说,不要怨老师没给你机会,按规定执行,走人。”班主任说得斩钉截铁。琪琪被当作“害群之马”,第二次被“赶”出校门。

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 他们大都是未成年人,如果犯了错误,应该重在教育帮助,而不是将其开除就万事大吉。把学生无情地推出校门,班主任确实轻松了,学校看似解脱了,但是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粗暴的剥夺,是学校权力的滥用,也是学校的懒政的表现。事实上,中小学“开除学籍”的处分早在10年前就被教育主管部门取消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对学生的惩戒,应该以爱为前提,以尊重为基础。教育里本没有少数服从多数的说法,每位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他们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学校在处分学生时应该多从教育的使命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来考虑, 多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而不是把学生当成敌人,将其推出校门而后快。随意开除学生会让他们产生被抛弃感,进而流浪街头,滋生危害同学、学校甚至社会的动机,这就将他们推向了教育的对立面,后果不堪设想。

学生违反校规,应该教育为主,处分为辅。除开除学籍之外, 学校还有许多对于学生的处分等级,如批评、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等。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保留学籍的前提下的处分, 都是一种教育的辅助手段。也就是说, 学校在做出这样的处分之后仍然实行对学生的教育义务。而开除学籍则不同, 是学校单方终结与学生共同达成的上述契约关系, 不再履行对学生的教育义务。开除学籍不合法、不合理、不合情, 也就没有任何依据。

德国历史学家迈内科说:“一个被授予权力的人,总是面临着滥用权力的诱惑,面临着逾越正义与道德界线的诱惑。”规范权力和制约权力,是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所以说,学校管理者、班主任的权力也必须规范、建立约束机制,不能说开除就开除。否则,这类随意开除学生的现象就会继续发生。

开除表现较差的学生的行为, 折射出学校管理简单、粗暴,老师教育缺乏爱心、耐心。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确实,学生本质上不应有优差之分,每个学生的优势智力区域和劣势智力区域是不一样的,学习成绩不应是评价优差的唯一标准。

幼儿教育中的“方”与“圆” 第4篇

关键词:幼儿;自主性培养;想象力

幼儿教育中的“方”指的是对于幼儿的自主性,“圆”指的是教师培养与引导幼儿的自主性。本文对幼儿教育中的“方”与“圆”进行了论述。

一、“圆”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促使幼儿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家长过分地保护幼儿,啥事都不让他们自己去做,不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不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家长在平时要多给幼儿表现自我的机会,多培养他们的自主性,这样他们的能力才能得到展示。还有教师在对幼儿教学时,最主要的任务也是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必须相信幼儿的潜能,认识到幼儿是一个拥有极大潜力的个体,才能引导幼儿主动投入到各种活动当中,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只有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他们才能在学习与生活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2.使幼儿在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在一个愉快祥和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能够使幼儿在将来更好地融入生活中,并更好地适应社会。家长与教师要多重视幼儿的独立性,考虑他们未来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可以锻炼他们主动适应与发展的能力。家长与教师要多给幼儿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让幼儿养成不依赖别人的习惯,这样让幼儿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能冷静地思考,使他们在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教师如何提升“方”的水平

1.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幼儿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由于每个幼儿都有表达自己感受与体验的需要,教师在与幼儿接触的过程当中,要以欣赏与研究的态度观察幼儿,理解幼儿的行为,教师还应该通过各种活动来激发幼儿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举个例子来说:在与幼儿的户外活动中,地上有许多秋天的落叶,幼儿对落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有的跟着落叶跑,有的把落叶拿起来吹。教师就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举行一次有关叶子的亲子活动。这样幼儿的兴趣会高涨,会和爸妈还有小朋友们讨论叶子的有关问题。身为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叶子贴画与叶子想象画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平时还要给他们留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支持幼儿在活动中自主地选择,从而提升幼儿“方”的水平。

2.积极与幼儿互动,为幼儿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

教师对幼儿除了教育之外,在平时相处的时间里,还要积极与幼儿一起参与游戏等各种互动环节,让每个幼儿在互动环节中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比如,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给幼儿园教室重新布置环境这种活动都是由教师一手包办,完全不给孩子参与的机会,这样就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机会,没有给他们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教师在平日里要抓住一切可以与幼儿互动的机会,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幼儿一起玩游戏、共同制作手工等,通过师幼互动为幼儿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

3.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在家庭里会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大人会力所能及地去帮他们解决问题,其实这是个错误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让幼儿没有自主意识。要想改变这种错误的教育方法,作为一名教师,当幼儿在学校办错事,与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出现矛盾时,在他们自己能够处理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教师要尽量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去参与或者处理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最主要的是能够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对“方”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如果将幼儿的自主性比喻成“方”的话,那么教师的培养和引导无疑就是“圆”。在幼儿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努力教授幼儿知识,也要重视其自主能力的培养,提升其“方”的水平。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师的有效引导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提升“圆”的作用,才可以有效促进“方”的发展,将方与圆有效结合,才能有效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燕华.幼儿的自主性培养与教师的指导作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2]陈宁.对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

[3]朱艳丽,王川.“任务-探究式”培养幼儿的自主性[J].福建电脑,2009(12).

[4]邵小佩.幼儿园生命关怀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

不忘教育初心方得育人始终 第5篇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正所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教师就像一根红烛在照亮他人的同时也在燃烧着自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千古绝唱道出了教师这一职业的艰辛与无私。作为教师,必须有督促学生向善的耐心,有处理繁琐教学事务的细心,还要有坚守岗位毫不懈怠的忠心。

从小,我就立志成为一名教师,这个想法源于我心中的一个结,源于我对教师职业的一种向往。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二十年多年前,当我还在读初中的时候,那时我们学校的校长已经年至花甲,他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已经奋斗了四十多个年头,仍在坚持。他管理学生非常严格,每天要求我们早上6点半起床,而他自己则会在6点钟的时候准时在宿舍楼下等着我们。问他原因,他说:“你自己不早起,怎么能要求学生早起呢?”他规定在学校老师不能在学生面前抽烟,如若在教室、办公室里发现了烟头,他很少当面批评指责老师,而是弯下腰去捡起来,喜欢抽烟的老师看到了,虽然表面没有什么反应,但是慢慢地也会有所改变。问他原因,他说:“老师都抽烟,怎么要求学生不抽烟呢?”初三下学期的时候,他教我们化学课。在一次事故中,他不小心将脚扭伤了,老人伤筋动骨一般都需要休养一段时间,本以为他肯定来不了了。可是上课铃一响,又看见他杵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来上课,精神饱满,完全没有伤痛之色。放学后,同学们都走了,我见他行动不便,想上去扶他一把,他却坚持说:“不要紧,往前走,走着走着就好了。”

这么多年来,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老校长的身影,耳边就会响起老校长常说的那句话:“不要紧,往前走,走着走着就好了”。一路走来,现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老师,在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一线上也奋斗了十多年。这些年来,我电话从未关机,学生出现各类大小事故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面对学生的无理取闹、面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意外伤害事故,我也想过放弃,想过逃避,想过退缩。之所以能够坚持到今天,我想就是因为老校长的这种精神鼓励着我,鞭策着我。

我心中常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我们培养的不仅是学生,更是国家的未来。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不忘初心,紧跟党走”绝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庄严的宣誓。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员,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够干什么、必须干什么。不忘最初之心,才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前进;只有紧跟党的走,才能保持正确的道路和方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只要我们坚定信仰,勤勉工作,不忘初心,紧跟党走,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不忘初心五分钟演讲稿大全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不忘初心,信念长存

在初一初二时老是有人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或者你长大想要干什么,我总是睁着茫然的眼睛摇摇头,然后他们就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你怎么能没有理想呢?这么大了,总有自己的思想吧,没有一个目标哪会有信念,没有信念哪来的动力呢”我每次都浑浑噩噩地点点头;直到现在才知道原来信念是多么重要,她能让我们前进的动力更大因为信念仿佛是心中的信仰,让我们的心有一个坚强的后盾,让我们更加坚定不移的向目标前进。

不忘初心,坚持不懈

再坚定自己的信念如果不坚持也只是幻想。梦想离我们是遥远的。初一的时候我成绩还不错,可是我这个人比较懒散,总是不能坚持,喜新厌旧,对我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干劲很足,对我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就两三下完事,还有一种就是凭新鲜感做事,有些事情刚开始我兴趣会特别大但是可能过个几个月我就会失去兴趣,中途放弃。比如学习钢琴,刚开始学的时候我天天练天天练而且弹琴的时候身心会特别舒畅,但是学了两三个月后我就开始逃避钢琴课,每次上课都愁眉苦脸,手机给老师的备注都是“烦人老师”。到了最后,我的钢琴就荒废了上面蒙了一层灰。现在想起来真是放弃了一门特长啊!所以说心中不仅要有理想有目标,还要朝着那个方向不断前进,坚持不懈才能达到梦想的彼岸。

不忘初心,脚踏实地

在追逐梦想的途中,难免会浮躁,浮躁会像苍蝇一样缠着你,但你千万不能被他干扰,妄想一步登天,而要将路一步一步走好否则会一个“健步”就掉下了悬崖。如果只是心中有想法而行动上慢半拍,那就只是好高骛远而不是有梦想。我有一个小学同学,她非常心中的目标非常高,但总是好想懒做。她总是跟我们说她以后要考品牌大学,但是事实上她总是不把学习当回事,整天游手好闲,上课老是跟别人打闹,成绩自然不好。我当时就在想:就她这样下去别说考大学了,考高中都有困难。果不其然,这个女孩毕业考试考得特别差。这难道不是好高骛远吗?你看,如果你保持一颗浮躁的心,心中有宏伟的理想却不脚踏实地地去努力整日活在浮躁中,那梦想也只是梦想永远在远方,不会成为现实。

我们都一样,都是心中有理想的追梦人,一起向着那闪耀的光芒不断奔跑,但在奔跑过程中只有睁开你的眼睛勿忘初心才能找到那条通向光明的道路;只有心存信念勿忘初心才能不中途放弃,有一路动力;只有坚持不懈勿忘初心才能直奔梦想;只有脚踏实地勿忘初心才能安心的走到那个光明的世界。不忘初心,一切从现在开始。

不忘初心五分钟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时间过得飞快,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从襁褓婴儿变成及笄少女,但那颗初心一直未变,那份心愿一直未变。

小时候,常有人问我,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啊?想不想当救死扶伤的医生?想不想伸张正义当警察?想不想探索奥秘当科学家?……而嘴里含着棒棒糖的我还懵懵懂懂,似乎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

只是想了教我拼音的语文老师,就灵机一动:“我想当老师!”稚气未脱的我说出这些话,让大人们愣了愣,“你这小屁孩,才这么点大,还想谈梦想?快去学习吧!只有别跟我们添麻烦就好!”这似乎在嘲笑我,沮丧的会到房间,想了想:对啊,我这么小,还是不要瞎想了。

但我深刻记得,隔天,我们语文老师悄悄问我:“长大想当什么?”我看着她那期盼的眼神,也不想回避,仍把那个遭人嘲笑的梦想说了出来:“老师,我……我想当像你这样的老师”憋了半天的话也终于说了出来,老师笑了笑,“很好!我看好你!加油哦!不忘初心,朝着自己的梦想奋发啊!”

是啊,不忘初心,在学习空余时间,我品着咖啡,回忆从前,感叹着。

未来是一个你琢磨不透的东西,但也似乎触手可得。

我看向远处寻思着:“如果你心里有未来,对未来一直那些初心不变,未来也一定不会辜负你认真,勤恳的汗水,让你的人生灿烂辉煌,到达金字塔的顶峰,但放过来,如果你空谈实际,一天变一个法谈梦想,不付诸行动,相信你的未来梦想也会离你越来越远。因此,你的未来和你的实际行动成正比。

未来高深莫测,同时也非常美好的。踏实、勤恳、不忘初心,你的未来就会更加灿烂,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不忘初心五分钟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碎片化”一词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逐渐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态与认知。

有人认为碎片化亦可称之为多元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又提高我们的效率,让生活井然有序的进行。但不可否认的是,正因为有了碎片化的出现,有了许多漏洞:碎片化时间变成了浪费时间,碎片化阅读变成了浪费资源,碎片化购物变成了浪费金钱,碎片化社交变成了浪费感情……

突然发现碎片化成为了一个贬义词,又是如何跌落到这种地步的呢?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人人搞起了科技,为追求潮流,开发的新应用程序,新数字产品持续不断的吸引人们的注意,因此人们逐渐将自我投入虚拟世界中,成为了“低头族”的一员,现实中的一花一草已不足以让“低头族”驻足。一切可自我支配的时间都被用来玩手机,更多的是用来进行网上聊天,这也导致了现实生活中人情味变淡了,可是不要忘记,那些网络聊天初次被开发出来的时候,其目的便是将人与人之前的距离拉近,使之形成一个无国界、无距离的朋友圈,这岂不是违背了初衷?同样的,人们的注意力被分散,做事效率下降,即使有高科技的帮助,也无济于事,与效率本应该提高的结果恰恰相反,人们也在不断地变浮躁。

与此同时,信息膨胀,出现许多碎片化信息来干扰我们,我们不得不去花时间来处理它们,又或者为他人的商机买单;新概念也随之而出,每当一个新物体的出现,都要为它下个定义,而这一定义往往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碎片化的概念,为了真正了解它的过程,是没有的,我们被动地活得盲目无措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与我们的理想目标背道而驰之际,我们应该找回自我,将碎片化生活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学会做到自己的本分,而不是虚度光阴,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有意义的事,借助高科技的力量,是自我完善到,而不是沉迷于虚拟现实,同时,也要提高自我生活的真实性。

不忘初心演讲稿1000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1号xx,来自xx司法所,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明天我们即将迎来中国*九十五岁的生日,今天我能有机会站在这里向党倾诉心声,对党说说心里话,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既激动又忐忑,因为与在座的各位相比,我还只是一个司法行政系统的新兵,我所做的一切还远远不够。最近我和各位党员同志一样,在学党章抄党章,边抄边学,边学边悟。不时扪心自问:当初一心入党是为什么?默默许下的誓言又是什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入党已经七年了,工作也已经六年了,但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大学时期入党的时候,在鲜艳的党旗下庄严宣誓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回想大学毕业后这些年的历程,从大学生村官到从事司法行政工作的公务员,一路走来,工作重心也在慢慢转移,但实实在在的工作却让我一直跟老百姓打着交道,多年的农村工作也让我与老百姓的心越贴越近。

我深知农村苦,农村条件差,但我无愧于我的选择,报考村官。虽然现在我已经离开了村官这个大家庭,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是村官的这五年沉淀,让我从当初的“浮萍草”逐渐的“沉”入下去,成长起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在实践中领悟到“为人民服务”的真谛。或许在农村的这五年,我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待遇远远没有同龄白领那般优越,但五年的村官经历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我无愧于我的选择,因为我不忘初心,我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我深知司法行政工作涉及面广量大,但我无愧于我的选择,报考金山区司法局。或许我们没有公检法那般诱人的光环,但我们却是共和国法治大厦中最坚固的一块砖。我无愧于我的选择,因为我不忘初心,我要将司法行政的职业价值传承下去。

我深知人民调解工作琐碎,但我无愧于我的选择。一年来,身处在人民调解工作第一线,每当看到双方当事人因矛盾纠纷来寻求我们帮助,经我们耐心调解后,又像朋友一样亲密无间地离开时,那种工作的充实感、满足感、喜悦感将之前的一切辛劳都抛之脑后。我无愧于我的选择,因为我不忘初心,我要践行“小巷老娘舅”的神圣职责。

我深知我们身处基层,相对于站在高处,我们更应该干在实处,从小处入手,向身边的人学习,我们要学习姚龙春同志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学习孙群同志灵活多变的调解技巧与方法,学习张敏强同志专业的法治精神,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做一些好事、实事、难事。努力做一名会办事、能办事、善办事的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用我的敬业度去换老百姓的满意度。

最后,我用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不忘初心,才不会偏离方向,今天我们能在司法行政的岗位上坚守着,为自己人生写下富有意义的一页,在下个五年乃至十年必定绚烂见彩虹。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 第6篇

-----“四群教育”工作心得体会

秦光荣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现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基础和根本在于认真做好“四群”工作。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在不同时代承载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都关系事业成败。党的90年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但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势中,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严峻性的新形势,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群众观念发生偏差,精神懈怠,不断出现脱离、疏远群众,甚至和群众对立的现象,直接损害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因此说省委提出做好“四群”工作意义深远,至关重要。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认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关键要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我们放在心上。

一是解其心结。纵观古今,一切纷争皆因心起。世上事,大多为利益之争,或为教义之争,无论是利益,还是教义,皆为人之心起,都是世人之间的事,求人心大小间的平衡,若有偏差,就会出现失衡,就会导致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升,经济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政策,生就了一批拥有物质财富的巨人,人们也从“穷即光荣”、“越穷越光荣”中醒悟过来,意识到追求物质利益、物质享受是个人的权利。在这种潜意识的推动下,特别是看到别人有收获,自己还处于相对不足时,有的人心里的价值天平就发生倾斜,心理失衡或是仇富现象不断发生。加之,在社会的发展中,社会利益的多样化越来越明显,就是群众的利益也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各个方面,而且不同阶层对利益的实质要求也各具内容,完全不一致。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转型期既是发展的机遇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凡是社会大变动时期都是容易产生新问题,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你比我还提高得更多,我就心里不舒服。有的时候也不一定就是说有多少大的什么事,就是心理失衡,就导致行为失衡。这种社会利益的多样化,必然在社会的人际关系中引起新的矛盾,而这些矛盾都属人民内部的矛盾,它不是敌我矛盾,如果是敌我矛盾,消灭敌人是第一位的事,而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缓解。解什么?解其心中的那个结。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心必须用心平等对待,真诚沟通,求取心的平衡,方能解结,方能让心回到

平衡的家,获得安全感。如同一社区中不同的社会利益阶层,具有不同的社会需求,而且差异很大。这种社会需求,也会引起人们精神上、心理上的不和谐现象,如果不加引导,任其自然发展,其结果也必然影响这个社会的和谐。因而要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利益多样化的客观现实性,正确面对社会利益多样化现象,使属于各个阶层的人们相互沟通,找到他们的利益共同点,从而疏导人们的心理压力,缓解人们的心理不平衡现象,达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目的。

二是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俗话说人上一百五颜六色,各有千秋,各有想法,一个单位,一个家庭,也是如此,想法不一致,方向就不会同一,就象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谁也跳脱不了,只有等死的份。过去也好,现在也好,为什么我们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都要开个动员大会,领导们反复强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际上就是为了打动具体实施者的心,让你排除心中的杂念,全心容入工作中。实际上就是让你一心扑在工作上,最终获取工作的最佳效果。群众工作也是如此,需要宣传引导。群众是通理的,也是讲理的,但他对事物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对于群众来说,法律不是画在纸上的饼,而是与其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称,无论怎么使用都必须是公平合理的。要让他从内心明了自己的权利义务,知晓现阶段党的方针政策,与我们同心,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而这些年来,虽然通讯发达、信息畅通,但

人与人的勾通越来越少,甚至于处在一种陌生状态,老死不相往来。这种情形下,群众获得的信息多为道听途说、传来传去的多,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某些个体为自身利益而谣传。俗话说众口生金,传的多了,就会越来越真。小时候记得生产队一个星期要组织一次会议,会前大家在一起议这议那,互通感悟,张家长李家短,后开会传达政策,群众在一起既通感情,又知政策。目前,特别是农村一年也就由村里组织社干部开一两次会,会议传达会议,至此为止,群众对上级的精神知之甚少,甚至于不理解,他怎能与你同心呢?为此,我认为我们还是要拾起传统的一些工作方法,多到基层,与群众在一起,宣传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传达给他们真实的信息,带给他们真实的希望,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他们的价值取向,正确对待个体和集体利益,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利益,净化其内心世界,坚定其信念,激发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斗志和干劲,调动其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真心暧人。世间人际关系种类繁多,同事、父子、夫妻、妯娌、朋友、婆媳、翁姑无不隐藏着十分复杂的关系,织就着最为牢固而又最容易扯断的关系网。由于不同阶层或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在追求利益过程中,人本性的那颗善心最容易被利欲熏蒙,有时仅仅只是一丝蝇头小利或是一点小事,由于心眼小,会在心里激起千层浪,甚至于浪涛汹涌,无论在什么时候,人最注重的就是亲情,因为亲情让人感到温暖、亲切,给人安全。心境如何,往往决定人的处事方法。纵观古今,我国的民

众始终有“民怕官”的观念,一般情况下,群众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尽量自己解决,不愿意去找政府,一旦要找政府就证明已是情非得以,无奈之举。群众之间发生的纠纷大多数是因林地、土地及邻里、家庭之间的利益之争,在我们看来也许是小事一桩,是鸡毛蒜皮的事,但群众往往因为要一份尊严,要争一口气,对他来说是一件大事,事关尊严的大事。在与群众打交道过程中,由于我们面对的群众素质不尽相同,无论群众在反映时显得多么琐碎,还是有理无理,我们都要保持善心,尊重他,用包容的心宽容一切事,象大肚佛一样容天下事,笑待天下人,把每个人都当作亲人,耐心听,细致地予以解释,用心待之,用心与之沟通,唤起每个人心里天生具有的那份亲情,用感情换感情,宛如一家人生活着,用心把苦日子过得精彩、丰富、充裕,让心知足,世间就会少许多纷争,增添许多快乐和友谊。

四是把事办实。民心,水也,既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各个方面,而且不同阶层对利益的实质要求也各具内容,完全的不一致。在这些众多利益中,经济利益最是基本的,但决不是群众的唯一利益。

群众不仅要经济上的富裕,还要政治上、精神文化上的利益。利益是对人们未来有好处的事物,而且决定人们的价值观的取向,人们追求的主流利益形态随着时代变迁而悄然变化,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区、部门、单位的特殊利益日益凸现出来,特别是地方利益与大局利益,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矛盾日益凸现。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处理好本位利益和大局利益,群众的现实利益与根本利益的关系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环境,我们的一些干部高高在上,或满足于在办公室里“上传下达”,或忙碌于“文山会海”,或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还有一些干部沾染上旧衙门习气,老爷做派十足,总是侃侃而谈,随口许诺,事后不当回事。一直以来,人们总是以利益为基本的衡量点来对行为、决策、举动进行权衡。我们的群众是实在的,他们只相信眼见的事实,任何虚无飘渺、海市蜃楼式的空中楼阁,他们是不会相信的。这就需要我们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事情,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使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管理权等得到体现和落实,创新工作方式,用心与群众沟通,了解群众的想法,弄懂群众的心思,尽心尽责地为民解忧释惑,用民族的共同理想统一民众的思想,特别是为群众办事情不能推,不能拖,更不能骗,及时是小事,也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以扎实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遇到一时办不了的事情,要耐心向群众解释清楚,以感情换感情,争取他们心的谅解,让他们从心中认可和追随你,从而赢得民心的支持,重塑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总之,只要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 第7篇

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最有价值的方面应该是提供给学生交互合作的机会,培养、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这种有效学习,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和技能谐调地发展其智能与个体。随着从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认知神经科学、人类学等视角,对情境认知、在真实生活中学习、学习共同体等研究的深入,以及从通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推动着教育教学的不断革新,并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有日益扩大其影响之势。

一、建构主义的渊源及其流派

建构主它是一种认知理论,其哲学基础可以溯源自18世纪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蒂斯塔·维柯。维柯从哲学传统出发,认为人类完全不同于其它动物,使人类独一无二的是文化,人与生具有一种本能的、独特的“诗性的智慧”,他们以隐喻、象征和神话形式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当然这个理论的最直接贡献者是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后来布鲁纳和维果茨基对此理论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早期建构主义雏形溯源自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及20、30年代“捷克结构主义”,二战期间传入美国,50年代其理论再次返回欧洲,并达顶峰。建构主义既是一种认知理论,更是一种学习哲学,可以说它是对传统认识论具有革命性挑战的理论。建构主义以多重视点对传统认识论进行了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关认知与学习的不同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观点、社会建构论、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和控制论系统观等。这些流派虽然侧重点方面存在差别,但他们对知识与学习的看法又几乎相同,或者可以互补。他们从学习观、知识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正面影响着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二、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特点

传统教学以学生被动接受、死记课本知识、教师为课堂主宰、学生个性受到严重压抑为特点。建构主义在摒弃了这些传统教学方式后,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了其素质教育的理论特色。

⒈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布鲁纳认为学校只教授现成的科学结论是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学校教育中应以学科结构代替结论性的知识。所谓学科结构就是一门给定的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相互关系。知识结构的价值在于简化信息,产生新命题,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的核心是类别编码系统;学生的知识学习是一个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或发现),自己主动形成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类似于皮亚杰的“同化”和“顺应”)。不论是学生凭自己力量所作出的“发现”,还是科学家致力于日趋尖锐的研究领域所作出的“发现”,按其实质来说,都不过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再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就是通过学生的探索,自下而上地由具体、特殊的类目,上升到包括水平高的类目编码系统,学习是由学生的内部动机,即好奇心、进步的需要、自居作用及同伴间的相互作用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当然使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是认知的兴趣,这是最直接、最稳定、最活跃的学习动机。

⒉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提出超二元论的知识观,即知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以“发现”为主导的知识的接受与发现的辩证统一,以“建构”为主导的知识结构与建构的辩证统一,以及知识的抽象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达成课本理论知识与生活体验性知识的有机联系。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性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文化。建构主义不仅重视知识记识,更重视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能力,在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涌来的信息潮中,能够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具有“自主决断”能力,对原知识进行创新,使我们的教育能够培育出超越长辈的新生代。

⒊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科学的学习观和知识观必然要求变革教学观和教师角色。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教师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以行为准绳”,而是帮助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我国有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都是讲的教学应变成助学和帮学。用建构主义观点看,就是创设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境,它包括学习活动的组织、学习者心态分析、课堂文化的建设、心理氛围的营造以及个人幸福的关注等广泛内容。现行我国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教师始终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学生,要求学生绝对服从和听话。在学校中那些不乖的学生,那些与众不同的甚至调皮捣蛋的学生,屡屡遭到教师的训斥、惩罚、或者冷漠对待。“教师中心”的权威主义只能形成不平等的师生关系,造就顺从的人格、残缺的没有独立个性的人。随着时代进步,世界经济一体化使人类相互依存加深,人类社会关系开始形成自由平等的民主理念,民主社会成为世界各国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因此建构主义认为一切教育行为的最高目标与最高追求,就是使教育活动为塑造“完人”这一任务服务。

⒋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他们最需要受教育,也最喜欢接受教育。只因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简单灌输,抑制了学生学习热情。因此建构主义首先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发展有其规律,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依据其规律开展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其次建构主义把学生看成是独特性的人。每个人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独特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再次,学生与成年人之间有着巨大差异,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所以“应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⒌建构主义的评价观建构主义教学评价的重点在于知识获得的过程,认为怎样建构知识的评价比对结果的评价更为重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这种评价思想的集中代表。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来说,它包括了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教师对学生激励性评价、以及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评价内容以重知识记识向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评价标准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向重视个体差异个性发展的评价。评价方法除了传统笔试,更多倚重多元参照系评价。评价主体由单级向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交互评价。评价重心由只关注结果向形成性评价、促进性评价兼容的方向移动。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

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中,目前开发出了抛锚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⒈抛锚式教学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 第8篇

关键词:校园教育,家庭教育,教育模式,教育理念

高考结束, 填报志愿。C和父母在我的办公室脸色凝重:“这次考试都怪你们, 害得我没吃好, 也没休息好。现在好了, 比模拟考试低了三十多分, 本二都上不了……”C喋喋不休地抱怨, 爸爸妈妈在一旁不敢分辨半句, 只是一味地赔礼道歉……

C在学校是公认的好学生, 从学习到品行, 一直是同学中的榜样。优秀学生在高考中失利, 原本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但一直谦虚懂礼的好学生, 因为高考失败就性情大变, 变得如此暴躁, 还是让我很吃惊。还原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为了让C能全身心地投入高考, 妈妈特意向单位请了几天假, 打算专门照顾他高考期间的饮食起居。但就在高考的前一天, C爸爸得了急性胃炎住院了, 妈妈在医院抽不开身, 只能打电话回家, 嘱咐C自己吃饭。没想到C在电话里就表现得很不高兴, 冲着妈妈喊:“明天就高考了, 早不病, 晚不病, 偏偏这个时候生病。饭菜都是凉的, 连杯热水都没有, 让我怎么考试!”说完就把电话搁下了, 心里特别烦躁, 没吃没喝就上床休息了。那一夜他没吃晚饭, 第二天又饿着肚子上了考场, 结果考得一塌糊涂。

“C, 你不是会做饭吗?我记得高二社会实践, 你们小队还得了野外生存训练的优胜团队。”父母听了我的问话都很吃惊, C却别过头:“在学校会, 在家没做过, 不会!”

这是中国学生中的常见病:在校全能, 在家无能。在学校, 孩子们学习各种课程, 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 德智体几乎全面发展;可他们一旦回到父母身边, 就什么都不做, 也什么都不会做, 一切又回到原点。这是由家校教育模式的巨大差异造成的。一方面, 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寻找分数与能力之间的平衡点。教学模式越来越多样, 课程设置越来越丰富:必修课、选修课, 什么有趣学什么;社会实践, 海外游学, 什么实用学什么。虽然教育改革还在探索阶段, 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培养出了一大批校园精英。可另一方面, 父母亲们还保持着千年不变的传统, 做着有中国特色的家长。为了孩子任劳任怨, 不惜一切代价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 既怕他们热了, 又怕他们冷了,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孩子培养成生活中的强者。但结果呢?我们的孩子好像永远都长不大, 他们承担不了生活的责任, 离开父母就一事无成。正如著名教育工作者孙云晓所说:“中国的父母在辛辛苦苦地酝酿孩子的悲剧命运, 争分夺秒地制造着孩子的成长苦难。实际上, 我们的父母在和自己作战, 用自己的奋斗来击毁自己的目标。”

学生在这两种差异巨大的模式下生活, 变得越来越两面派, 最终形成了双重性格:在学校是站着奋斗人生, 在家是躺着享受生活。可学生总有一天会走出学校, 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家。突然有一天, 老师和父母面前站着一位泪流满面的“C”同学, 我们又何尝不难过。

要让孩子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就不能将教育圈定在学校这个小圈子里。过去教育专家们一再呼吁, 校园教育要贴近生活,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生活中的技能。可是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 不论多么贴近生活的课堂终究都取代不了生活, 学生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中呆久了, 反而会离现实更远。现在我们不得不提出:让生活联系教育, 将每个生活中的场景都视为重要的教育实践基地。

把教育延伸到校园以外, 那谁来承担教师的角色?一说到这个问题, 很多父母都连连摇头, 生怕自己不够专业而甘愿退居二线。他们认为:教育的事情就交给教师, 自己的职责就是积极配合, 做好后勤服务。这种模式下的教育是孤独的, 教师的能力再大也难敌千军万马, 其效果也可想而知。如果说教学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 是教师的专利, 那么教育就应该是一项全民事业, 父母是首当其冲要参与的, 有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就是这个道理。其实, 我们不缺敬业的教师和尽责的家长, 但缺少的是教育理念的默契。老师觉得要让学生经历挫折, 父母却会提前把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困难一一扫除;老师希望学生在学校里吃苦耐劳, 父母却希望孩子在生活上能养尊处优, 虽然每种理念都源自于爱, 但中间的差异太大, 矛盾太多。

普及前沿的教育理念很重要, 不仅老师要学, 父母更要学。遗憾的是, 目前我们整个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还不够。教育界中的重大改革很少会有人去关注, 家长想要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是难之又难, 所以才会出现了父母的理念千百年来都没有改变过的现象。试想, 如果被娱乐节目充斥的黄金档, 能为教育栏目留下一席之地;如果主流网站都为教育网页设置一个连接;如果人人有传播教育理念的意识……那么老师与父母之间的理念代沟就不会那么大了。

上一篇:2024年清明节假期安全公约下一篇:美丽木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