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

2024-09-15

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精选10篇)

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 第1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

作者:闫 琦

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10期

企业文化管理理论自20 世纪80年代末被引入我国后,研究这一理论的学者越来越多。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有了充分深刻的认识后,很快就在自己的企业开始应用、实践并身体力行。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客观存在于每个企业之中,积极的文化促进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长盛不衰,但消极落后的文化却极大地阻碍着企业的发展。自企业文化理论诞生以来,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企业的传统和氛围产生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而且企业文化表明企业的风格,如激进、保守、迅猛等,这些风格是企业中行为、言语、活动的固定模式,管理人员以自己为榜样把这个固定模式传输给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员工;第二,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人们做事的方式,是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和象征的凝聚;第三,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可见,企业文化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文化,不是社会文化的简单分解,它有着严格的内涵和外延。其实质就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管理思想。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企业文化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按普遍认同的结构层次说法,企业文化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等三个层次构成的。企业的精神文化的构成,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伦理、企业道德等。企业精神是企业精神文化的核心。企业的制度文化是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构成了各个企业在管理上的文化个性特征。物质文化的构成包括企业环境、企业标识、文化设施、文化传播网络等。企业精神层为企业物质层和制度层提供思想基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制度层约束和规范精神层、物质层的建设;而物质层为制度层和精神层提供物质基础,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1.完善的制度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不断发展的成果。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是从两方面得以实现的:第一,通过体现并承载员工共同信奉并付诸实施的价值理念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是硬性的管理部分;第二,企业价值理念的文化道德约束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常常被忽视,造成只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因此,产生了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代替企业文化建设等现象。另一方面,也使部分企业不考虑自身企业管理的实际,通过照搬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完成企业落后管理的兑变。这都是对企业文化的片面认识所导致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企业文化和管理的关系。

完善的制度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完善的基础管理,文化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在塑造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必须把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到企业制度中,在制度的执行中,强化企业的价值观念,规范企业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企业行为规范。

2.要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企业文化

基于企业文化理论,继承性和创新性同属于企业文化的属性,在企业文化建设务实中,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继承基础上创新企业文化。继承就是对现有的企业文化应该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善于挖掘和提炼企业的精神文化。创新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并融入到该企业文化之中,塑造出新的企业文化。也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就是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对于外来的企业文化,也不能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而应该持认真鉴别、分析研究、选择吸收的态度,搞清楚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适用于自己的。同时,汲取别人的长处、精华,还必须进行一番改造,才能适用于自己的企业。

3.要在灌输的基础上身体力行

企业的核心理念,只有从倡导到践行再到形成习惯,最后溶入到员工的血液以至成为信仰,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建立起来。从企业文化实践看,领导的身体力行尤为重要。领导的带头作用体现在带头灌输企业理念和带头执行企业制度。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来说,让员工认同公司的文化,灌输是重要手段之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认同,认同的关键在于参与,实效在于执行。新的企业理念和企业行为方式,只有经过“灌输——执行——再灌输——再执行”这样多次反复的过程,才能被员工所接受。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 第2篇

作者:耿庆善

文章出处:论文网发布时间:2009-6-9

论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企业文化的概念,并针对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存在的一些误区,重点论述了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与管理、企业文化共性与特性、企业文化继承与创新、企业理念灌输与执行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管理理论自20 世纪80 年代初期诞生以来,便以其迷人的魅力吸引众多的知名管理学者对其不断进行研究、完善,并应用于管理实践。20 世纪80 年代末该理论介绍到我国以后,研究这一理论的学者越来越多,有着远见卓识的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有了充分深刻的认识后,很快就在自己的企业开始应用、实践并身体力行。但也有很多的企业领导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还停留在概念、理论层面,或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有误区,致使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收效甚微。

一、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与定义

1.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

二战以后,美国企业在行为科学理论和管理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新技术发明不断涌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致使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国。但在20 世纪70 年代初石油危机的冲击下,美国的企业竞争力大大削弱,而日本的经济却得到长足进展,速度十分惊人。20 世纪80 年代初,日本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美国,对其经济活动形成了强大的威胁。为了寻求日本企业成功的秘密,许多美国专家学者到日本企业考察,在调查、比较、研究两个国家企业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文化管理理论。从1981年到1982 年,美国管理学界连续推出了四部著作:《Z 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企业文化》、《战略家的头脑——日本企业的经营艺术》和《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这四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其中,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泰伦斯·狄尔和麦肯齐咨询公司顾问爱伦·肯尼迪于1981 年7 月出版的《企业文

化》,是企业文化理论诞生的标志性著作。他们在对近80 家企业的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提出了“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这一著名论断。可以说,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以及以应用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客观存在于每个企业之中,有些积极的文化促进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长盛不衰,但有些消极落后的文化却极大地阻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提出,它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自企业文化理论诞生以来,中外许许多多管理学者对企业文化给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一是企业的传统和氛围产生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而且企业文化表明企业的风格,如激进、保守、迅猛等,这些风格是企业中行为、言语、活动的固定模式,管理人员以自己为榜样把这个固定模式传输给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员工。二是企业文化还是企业中人们做事的方式,是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和象征的凝聚。三是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可见企业文化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文化,不是社会文化的简单的分解,不是企业中自然形成的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中的文化,它有着严格的内涵和外延。它的实质就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管理思想。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企业文化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按普遍认同的结构层次说法,企业文化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等三个层次构成的。企业的精神文化的构成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伦理、企业道德等,企业精神是企业精神文化的核心。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一直是航天企业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的制度文化是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构成了各个企业在管理上的文化个性特征。物质文化的构成包括:企业环境、企业标识、文化设施、文化传播网络等。企业精神层为企业物质层和制度层提供思想基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制度层约束和规范精神层、物质层的建设;而物质层为制度层和精神层提供物质基础,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只是有强有弱有优有劣之别。如:是企业精神文化占主导地位还是亚文化占主导地位,制度是否完善、政令是否畅通,生产环境是否遵循人性化原则等等。企业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对原企业文化的不断扬弃、吐故纳新,使得新的企业文化更能与企业战略相适应,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让弱势文化变强大,让零散的文化变系统,让病态文化变健康,让优秀的文化变卓越。根据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结构内容和形成过程,企业文化建设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对现有的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进行诊断;二是通过整理、提炼和创新,形成新的企业文化体系;三是企业文化的实施,包括制定落实方案、设立企业文化运行机制(企业信息网络、企业文化

手册的制作建立等)、宣传培训等。[论文网 LunWenNetCom]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1.完善的制度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不断发展的成果,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是从两方面得以实现的,其一,通过体现并承载员工共同信奉并付诸实施的价值理念的各项管理制度,制度的实施,是硬性的管理部分;其二,企业价值理念的文化道德约束作用。但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常常被忽视,其结果,一方面,只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因此,产生了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代替企业文化建设,宣传教育和灌输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成为主要手段的现象;另一方面,不考虑本企业管理的实际,想通过照搬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完成企业落后管理的兑变;这都是对企业文化的片面认识所致。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企业文化和管理的关系,完善的制度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完善的基础管理,文化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张瑞敏在总结海尔成功经验时曾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制度约束是基本保证,只有实现从无序管理向严格制度管理迈进,并逐渐向自主管理过渡,才能使企业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在塑造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必须把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到企业制度中,在制度的执行中,强化企业的价值观念,规范企业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企业行为(包含员工行为)规范。由于历史上我们对泰勒制和科学管理原理的片面理解和简单化批判,而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又被发达国家那些表面的最为时尚和现代的管理思想所吸引,从而忽略和没有真正认识支撑现代工业体系的标准化的流程管理。在本单位经营管理、产品设计与生产管理中,存在管理不规范、制度执行不利、缺乏指导员工的标准工作流程、没有形成规范的员工行为准则等管理薄弱现象,必须补上科学管理这一课,建立完善的基础管理体制。

2.在继承基础上要不断创新企业文化

基于企业文化理论,继承性和创新性同属于企业文化的属性,在企业文化建设务实中,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继承基础上要创新企业文化。继承就是对现有的企业文化应该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特别要善于挖掘和提炼本企业的精神文化。创新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并融入到本企业文化之中,塑造出新的企业文化。也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就是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就十分注重荟萃世界优秀企业文化,它规定在国外的子公司有研究各国企业文化的使命,子公司领导人回国述职或参加培训,首先要报告所在国家和地区企业文化的特点。对于外来的企业文化,也不能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而应持认真鉴别、分析研究、选择吸收的态度。要搞清楚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适用于自己的。同时,汲取别人的长处、精华,还必须进行一番改造,才能适用于自己的企业。

3.在共性的基础上要塑造本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企业哲学,强调以人为中心,激发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实现企业的目标,同时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企业文化的实质决定了企业文化基础的一致性。但是,在外部,因国家、民族、地域、行业的不同,在内部,因发展历史、类型、性质、规模、心理背景、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差异,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经营准则、工作作风、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因此,即便在企业文化理论基础上具有一致性,在管理实践中,它的独特性仍然会保留,在一定条件下独特性越明显,其内聚力越强。所以,文化建设重点是在共性的基础上要塑造本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

4.在灌输的基础上要身体力行

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第3篇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形式的创新。企业文化的特点不是灌输, 而是通过以文载道、以文化心, 使员工自觉自愿地去追求一种价值观念, 去共行一种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通过营造公平、公开、民主、和谐的氛围, 建立平等交流、多向沟通的机制, 变教育为沟通, 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 通过开展行为文化, 可以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文化, 进行教育与自我教育、改造与自我改造、升华与自我升华, 使员工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企业文化建设中, 将企业的先进理念和先进行为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思想和行动中。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有助于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含量。当前, 面对思想先进、知识丰富、接受能力强的新型员工, 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 必须善于用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知识来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含量。这样, 才容易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深、做透, 才容易使大家入耳、入脑、入心, 才会取得实效。实践证明, 缺少文化含量的枯燥无味的思想政治工作, 已不适应现代企业员工的思想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从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和转化工作, 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保证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保证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生产的融合。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结合的纽带。政治由经济决定, 因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生产经营活动并为之服务, 要避免“两张皮”现象。“现在做思想政治工作, 有一条重要经验, 就是要把它与当前的经济工作、现行的经济政策紧密结合起来。”而企业文化就具有这种功能。企业文化内涵意义深刻, 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行为准则和共同价值指导企业运作, 规范职工行为, 能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 培育高质量的职工队伍, 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职工认同企业文化, 深入到工作实践和日常行为中, 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的鲜明时代特征, 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企业文化的价值首先在于它能够使全体员工得到价值认同和统一, 由此造成核心竞争力。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一旦形成并成为全体员工的群体意识, 就会转化成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无尽资源。因此, 我们要把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通过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的凝炼和培育, 把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去, 变成企业的具体目标和行为规范;通过文化的辐射和渗透作用, 把党的理想、信念铭刻在每个员工的头脑里, 融化到每个员工的血液里。坚持以先进的思想文化塑造企业, 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员工, 使思想政治工作变“无形”为“有形”, 扎实有效、深入人心, 为企业经营生产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随着企业的发展进步, 员工不再把企业看作单纯谋生的劳动场所, 而是需要企业具有多功能性。企业不仅要提供舒适的劳动环境, 还要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企业文化建设倡导的企业精神、构筑的发展目标, 使员工看到了企业发展的希望, 不仅给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 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而且在培育员工群体意识、倡导企业道德、规范员工行为中, 将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了八小时以外, 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舞台, 同时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旧观念、旧模式、旧方法,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提出了要求, 创造了条件。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 可以增强其渗透性, 影响持久, 形式喜闻乐见, 易于接受, 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 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各种文化活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交流思想, 潜移默化地使职工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特定的意识和行为;全体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的全员参与, 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性。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 是一个对全体员工宣传教育、广泛发动的过程。广大员工变以往教育中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自觉实践。当他们感悟到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和目标的正确可行时, 就会自觉地团结在企业周围, 为企业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许多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 企业文化建设是启发员工热爱企业、关心企业、支持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 第4篇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张,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建设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推进精神文明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推进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于党十七大精神文明的贯彻和落实。企业积极践行职工文化建设是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关键词:工会;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

企业工会组织是企业基础部门之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工会组织就企业的发展、改革、稳定作为工作的中心任务,企业工会如何落实自身的工作是企业所要关注的。随着企业文化中职工文化建设的推进,工会组织要积极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不断提升职工文化,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一、工会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首先,工会组织是企业党组织与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工会组织在企业的文化建设活动中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企业职工的主体地位,运用法律来协助企业职工维护自己的权利。职工文化建设要在工会组织的性质与特征基础上,以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文化程度。

其次,职工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与工会组织的文化活动相似,同时职工文化建设工作也具有企业工会组织的文化活动内容。职工文化与工会组织都以职工的利益保护为前提,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活动,尽量满足职工的需求。在企业文化中,工会组织与职工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再次,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展开的活动都是站在职工的角度出发。工会组织将企业职工文化建设作为出发点,合理设计和安排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企业职工文化建设可以利用工会组织来提升职工的参与度,最大化地实现职工文化教育与建设活动,帮助企业完善文化建设目标,创新文化建设方法。

最后,工会组织是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纽带。职工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职工可以做出较大的贡献。在企业内部运用工会组织展开职工文化建设活动,有助于帮助企业传达文化建设的思想内容和要求,提升职工对企业文化的热爱,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工会组织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文化建设的唯一桥梁,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文化组织收集职工的实际需求及其美好愿望,帮助职工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体现工会、企业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获取企业职工的认同感和信赖,强化职工在企业发展中的集体意识,培养职工在岗位上的责任意识和归属感,不断促进企业向前发展。

二、工会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首先,在企业中,职工是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主体,通过参加工会组织职工可以参与企业的管理,企业的工会组织维护企业职工利益的主要团体。人一半的时光是在工作单位中度过,工作场所对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通常来说,人在企业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其不断适应企业文化的过程。职工进入企业之后就会被企业文化所影响进而逐渐改变自身的行为观念、待人处事方式、价值观念,尽量与贴近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将自身融入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职工的社会化过程能够带动企业文化的发展,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工会组织能够协调企业领导层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工会组织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可以提高企业职工的地位,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其次,企业中的工会组织相当于基层党组织,它所代表的利益与党组织是一致的,所行驶的权利也是基层党组织所具备的权利。工会组织是一个代替党组织监督企业发展的机构,能够有效填补企业基层党组织不健全的局面。企业文化中蕴含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企业职工可以从职工文化中得出企业对职工的期望及要求。职工文化在企业中的建设能够促使职工规范自己的行为,走上促进企业发展的道路。企业将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的战略决策中,战略决策的实施影响着企业经营的成败。企业在对自身企业文化的正确认知下,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积极促进自身的发展。企业职工文化的建设对于企业职工来说具有很大的督促和引导作用,能够帮助职工不断提升自我素养,遵循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再次,企业中的工会组织可以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统一职工的价值取向,利用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企业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其具体工作会围绕企业的发展来展开,从企业工作实处出发,帮助企业塑造一种新型的发展理念。企业职工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最大作用就是能够将职工的心凝聚在一起,具有不可思议的整合作用。企业职工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在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价值,企业职工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促使其在行为上也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凝聚人心有着很大的威力。

最后,工会作为企业文化的精髓,代表着企业职工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风貌,穿插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通过工会工作,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精神的发展,将企业精神渗透在每个员工身上,使得企业职工具有高度的思想意识,传播正能量,优化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现出企业以人文本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思维。

三、结语

企业的工会组织应该得到各个企业的重视,工会组织代表着广大职工的利益,可以增强职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企业工会组织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工会组织能够有效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利,协调好职工与领导之间的发展可以促进企业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李红勤.工会与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问题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13).

[2]张一驰.关于开展职工文化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5(10).

试论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第5篇

秦小东

企业文化早已成为业界的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虽然就企业文化概念的界定始终众说纷纭。但一般来说,所谓的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自身管理观念相结合的产物,包含企业的最高目标、价值观、远景、行为准则、道德风尚等精神内容,通过宣传、环境陶冶、培训、联谊等途径对企业的全体员工进行渗透,以此来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实现企业目标。

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反对传统的“见物不见人”的理性主义管理思想,反对资本控制员工而代之以文化引导员工,主张将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管理的主要环节。这个理论的意义已为实践所证明。比如海尔提出了著名的“海尔定律”,以“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发展目标,倡导“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用户永远是对的”的服务理念,对海尔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

当然,不同的企业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物业管理行业又有其特殊性,从宏观的角度看,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物业管理企业生产的是服务

物业管理行业有八字箴言叫做“物的管理、人的服务”,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服务上。服务本身是一种无形的产品,它的质量的管理和鉴定似乎很难有量化的标准。比如说:航空服务业对微笑的要求具体到应该露出几颗牙齿,但是我们很难知道,即使有了那样标准的微笑是不是真的发自内心,是不是能真的愉悦和打动客户。很多物业管理公司制定了规范化的服务标准体系,比如说,电话铃响三声接电话,要用规范的礼貌语言,这对于每一个员工来说并不难做到。但是对电话交谈的内容,对业主提出问题的解答是否适宜,是否令业主满意都无从控制。这就需要在标准化规范要求之外,更多的需要在平时对员工个人素养的培养和训练。

2、物业管理传递的是形象

有人说,成为一名好的物业管理人,就是要学会如何和人打交道。也就是说物业管理的工作其实就是不断地和业主、使用人等各种对象进行沟通。很显然,在这个沟通的过程中,企业的形象是通过这些员工的言行举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反应传递给了每一个受众,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企业的形象认知,并且会很多程度上决定他们对这个物业企业的接受程度。所以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的形象大使,而这个观念完全需要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引导和熏陶,单纯的制度规范的约束是不能达到的。

3、物业管理企业竞争的是品牌

随着物业管理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物业管理企业间的竞争将愈发激烈,竞争也必然从最初的价格竞争、产品竞争进而为品牌竞争。品牌的重点不仅仅是它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品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来说,品牌中蕴含的人文关怀的精神更是不可或缺的。企业自身的价值观能否从商业氛围中升华出来必然直接影响到品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品牌建立起来以后,需要每一个员工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它、支持它,以员工对于品牌的忠诚度来影响业主对品牌的忠诚度。

4、物业管理行业急需的是人才

现在令很多物业管理公司头疼的是人才难寻,人才难留。物业管理人才市场成为卖方市场确实有点始料未及。物业不断接管,却没有合适的人才去管理,更谈不上人才的储备了,甚至很多公司自己培养的人才也在不断流失。这个问题的解决不能只从经济激励着手,还需要企业文化所特有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强调团队精神、公平竞争的企业文化下,人才更容易产生对企业的归宿感,更愿意将自身的愿景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二、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难点

1、物业管理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导致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困难。

企业文化的建设要求在企业精神、价值观、品质观、企业目标等方面实现企业的统一性,这就和物业管理本身具有的复杂多样性产生了矛盾。

(1)物业管理企业管理项目的复杂性。物业管理的项目由住宅小区、写字楼、工业区、医院、学校、旅游景点等不同类型,有本地的有外埠的,有高档物业也有普通物业。每一类型的项目要求不尽一致,管理的对象各有不同,地点分散四处,并且都必须考虑和本物业周边文化环境的协调。

(2)物业管理企业员工的复杂性。由于管理内容多样,使公司的员工在专业、层次、年龄、学历和个人素养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决定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尽相同。

(3)物业管理企业组织机构的复杂性。物业管理公司的职能部门偏多。随着管理面积的扩大,很多物业公司又不断设立管理处。一部分公司根据行业发展态势又增设了诸如客户服务中心、专业中心等部门。这些部门之间比较容易出现职能重复、权责不清的情况,这对于各部门间的关系协调配合和对企业文化的共同认知带来了影响。

2、与其他社会文化的密切联系造成了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更多地考虑与社会文化的协调又要保持个性。

(1)与社区文化的关系。物业管理企业本身负有建设社区文化的管理目标。长期以来,在社区文化建设上,物业管理公司只偏重于小区文娱活动的组织和支持,满足于建立几个业余文艺团队。这些工作固然也是必须的,但却是浅层次的。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应该是通过各种载体将公司的服务理念渗透到业主和使用人的业余生活中去,引导他们形成物业内的共同生活方式、共同价值观,形

成小区的公共意识,建立和谐、高雅的生活工作氛围。要达到这一点,确实是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

(2)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虽然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但物业管理企业恰恰不能放弃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因为物业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住宅小区,更多的是对业主及其家庭的管理和服务。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家庭为社会的基础,以家庭的和谐求得整个社会秩序的平稳。因此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服务品质观如何更多地体现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将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遵循的原则

1、贯穿“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原则和根本原则。以人为本体现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在经营理念中突出以业主(或使用人)为本,业主至上。时时想业主之未想,急业主之所急,持续超越业主的期望。第二是突出以员工为本,为员工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以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日常的沟通,促进员工不断成长,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突出团队精神的原则。正因为物业管理企业在管理项目、员工构成、组织机构上的复杂性,必须突出团队精神的建设,才能使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管理区域协调一致,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同时也更能使员工产生归宿感和责任心。

3、强调与时俱进的原则。文化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以文化来影响人的重要前提是这个文化必须是科学的、健康的、保持不断前进的。当前,智能化、专业化已经成为物业管理的行业发展趋势。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在管理、服务、体制、技术等方面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相应的,在文化上要突出自我否定的勇气和不满足现状的精神。

4、体现与社会文化的协调原则。文化不是封闭自足的,文化是开放吸纳的。物业管理企业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与业主或住用人、业主委员会、政府各部门之间不仅是信息交换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文化交往的过程。企业的文化只有很好地与社会文化相协调,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四、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1、识别系统建设

识别系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的物质内容。从理念到行为、视觉各方面建立起企业的差别化形象。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来说:在日常的管理服务活动中进行企业形象的传递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又要突出其中的与物业管理特色有关的方面。

(1)理念识别系统(MI):包括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和品质观、员工操守和企业远景规划等。理念识别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但很容易停留在纸上,流于概念化和形式化。所以关键是如何在日常管理活动和员工培训中不断地有意识渗透这些精神,化外在的理念成为每个员工内在的心理诉求;

(2)视觉识别系统(VI):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而感觉又是感性认识的起点。心理学的刻板效应告诉我们第一感的重要性。物业管理企业的良好的外在形象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和抓住业主、住用人和潜在消费群的注意力,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他们对于企业的接受程度。由于管理项目、区域分散,一套统一的醒目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视觉系统可以给人以鲜明的整体形象,也有助于人们形成对企业内在理念和品牌的文化内涵的感性认识。

(3)行为识别系统(BI):这一点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来说,主要是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服务规范及流程,使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能恰如其分,但是切忌只有规范没有内涵,要让员工知道每一步所体现的观念和意义。目前来说,物业管理服务规范趋同化比较明显,建立起有鲜明特色的一套规范是竞争的重要砝码。

2、传播途径建设

(1)内部信息平台建设

公司的领导核心和各职能部门、专业中心、管理处之间,管理处和业主或使用人之间的信息沟通除了一般的面对面方式之外,建立公司局域网非常必要,可以加快信息流通速度,迅速作出反应,降低信息流通成本。另一个我们以往比较忽视的途径是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建设。一个简单单纯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企业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这里还要强调的一个途径是领导的言传身教。

(2)对外宣传管道建设

近年来的发展经历告诉我们,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除了遇到法制环境的制约,媒体环境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相对而言,除专业媒体外的部分媒体对于物业管理的负面报告偏多,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广大消费者对于物业管理的认识,而专业媒体的因受众人数有限影响力很小。当然,这里确有物业管理企业自身行为规范的问题,但也有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和协作的问题,加大对外形象宣传和正面报道的力度。

3、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既是物业管理的管理目标之一,又是一个企业文化传递给业主的良好载体。文化活动易于接受、老少皆宜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将企业文化在娱乐和休闲中更自然更广泛地传递给业主,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硬件载体的建设

品牌的文化内涵是内隐的。除了上述的一些途径以外,我们也应该重视硬件的、直观具象的载体。比如说在小区里的环境小品,写字楼里的雕塑等等。这或许和以上的一些途径比起来,需要物业管理公司作一些追加投入,但是它所起到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北京的现代城牺牲建筑空间,设计建设了很多富有文化品位的小品、雕塑,极大地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

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 第6篇

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是一个过程,不只是起草一个纲领、体系就完成了使命,纲领、体系只意味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一个开端,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调研

2006年,某集团企业文化项目正式启动,我们咨询团队进驻某集团,开始了为期15天的调研活动。

我们派出了经验丰富的咨询团队,采用国际、国内成熟的文化定位模型及我们专有的文化测量工具和方法,通过个人访谈、公司探讨、反复探究、访谈与问卷相互印证等系统分析模式,深度研析某集团集团的文化现状以及未来组织文化的变革需求。

调研活动在集团范围内进行了组织核心竞争力、管理特点、部门竞争力、员工心态等的大规模普查,掌握了集团管理实践和企业文化的基本情况。

访谈,共涉及集团有关人员446人次,回收内部问卷总数509份,有效问卷464份。调研后形成了200多页的调研报告,我们的咨询团队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测量、诊断、分析和梳理公司的优秀文化基因、组织个性特征、竞争价值文化导向等文化要素,并着重研究了组织文化与现有组织战略的匹配度,系统分析了现有组织管理问题对组织文化的需求,总结了阻碍企业发展的诸多管理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建议,进而对某集团集团企业进行文化定位、指出了期望文化方向。

(二)《同一个声音》企业文化体系形成

通过调研,对公司目前的这些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东西就是企业文化,只有从文化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才可能真正解决这些管理方面的问题。公司应该清晰地梳理并提炼出系统的企业文化,形成某集团独有的企业文化体系,从文化管理的角度去倡导一种团队支持导向的企业文化。在一种人性化文化氛围下去指导公司制定更加合理的激励机制、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制定更加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和培训体系,加强财务管理,构建营销体系,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激励全体员工不断开拓创新,从而不断地加强和提高公司的管理绩效,增强公司的品牌形象,把公司真正建设成为和谐某集团、百年某集团。

鉴于此,我们首先要统一某集团集团员工的思想,为大家树立起一个清晰的目标,指明前进的方向,在这个方向的指引下结合管理实践,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现存的管理问题,增大集团发展的加速度。

组织文化体系是组织共享文化的基础,我们咨询团队与某集团集团的高层进行多次反复的沟通和探讨,并与高层、中层、基层营销管理者集体探讨方法,融合管理者管理思想和组织文化需求,凝练营销组织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以及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关键理念和行为准则。

针对某集团的管理问题,确定了某集团文化“同一个声音”的主题。有关的文化体系的成果如下:

文化体系的第一部分是介绍集团同一个声音的由来,即企业文化形成的历史和优秀文化基因。旨在让员工明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身发展方向。

第二部分是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我们为什么存在(使命)、我们要到哪里去(愿景)、我们要如何作(核心价值观)等内容。

最后是价值观下的相关理念和关键行为准则,员工基本行为规范,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指导,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1、使命:

某集团的事业是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准,拓展人们的健康空间,从人们对健康生活的不断追求中,寻求事业的契机和出发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结合当时的资源和企业实际,提供适宜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持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某集团的事业围绕着人们的生活领域持续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而某集团最终要做的,就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让消费者享受健康(产品满足)和阳光(服务满足)的生活,让某集团成为消费者的家庭成员。让人们健康,是某集团人的责任,也是某集团人存在的价值,是某集团人工作的意义,更是某集团人的快乐。

因此某集团的使命定义为“创造健康生活”。

2、愿景:

某集团的愿景是“为世界的家庭带来高品质生活享受”,为某集团展开了美好的未来图景:“为世界的家庭带来高品质生活享受是我们追求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一定会是:

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某集团的足迹,为世界的家庭提供某集团的产品。

她的管理是一流的,她具备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经验;

她的技术是一流的,她具备超强的创新能力和为客户创造高品质产品的能力;

她的服务是一流的,她拥有领先于同行业的品牌认同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她的形象是一流的,她展现出极佳的企业公民形象,赢得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赞许;

她的人才是一流的,她拥有为业界所钦佩的高素质员工队伍,每一位员工以在某集团工作而倍感自豪。

3、核心价值观:

某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是“事业同创,成就共享”。具体的阐述是:

“某集团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更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我们时刻在创业,共同去分享。“事业同创、成就共享”已经渗透到某集团的血脉,规范着某集团的行为。并且在新时代赋予了某集团“事业同创、成就共享”新的意义。

事业同创,不但要求我们共同创造某集团事业,而且要在创业中强调规范管理,在各项工作中务实创新,做到责任在肩,执行到底。

成就共享,不仅要求我们与员工、股东共享某集团成就,也希望与客户和社会共享某集团辉煌。

因此,在新时代秉持“事业同创、成就共享”,我们应该强化六个意识:

„„”

并给出了核心价值观下的具体的关键行为准则和自我检查表,方便员工对照执行,规范自己的行为。

4、价值观指导下的相关理念:

营销理念:每个人都有一个市场每个人都是一个市场

成本理念:开源节流全面预算

服务理念:主动服务全员服务

安全理念:一切隐患是可以消除的一切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人才理念:理解个性启迪才华赛马择优

„„

这些理念的详细阐述从集团的不同管理方面理清了员工的认识,使员工对自己工作的理解更加深透,使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有的放矢,彻底地解决了执行力的问题。

5、来自高层的声音:

来自高层的声音穿插在整个文化体系中,突出表明高层领导对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相关理念,行为规范的观点和看法,从领导层面加强了对员工行为的指导。

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经营理念和风格,是企业发展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量。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事业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

试论跨国企业的文化冲突和管理 第7篇

[摘要] 经济全球化使得跨国经营活动迅速发展,加快了企业管理的国际化进程。研究如何正确的认识跨国企业的文化冲突,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处于国际化进程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拟对跨国企业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跨国企业文化冲突的管理办法。

[关键词] 文化差异 跨国企业文化冲突 跨国企业文化管理

一、跨国企业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

1.不同国家价值观方面存在差异。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一部分,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动,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不同企业的员工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员工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价值观的冲突。荷兰著名跨国企业文化研究专家霍夫斯特德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归纳出比较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四个方面,即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对权利距离的态度、对不确定因素的回避程度以及性别差异。研究表明,美国等西方国家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在这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2.管理者对于文化的认识的偏差。企业管理者在跨国企业文化差异的认识上,往往存在一些认识偏差。比如:缺少对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了解、忽视各国的文化差异以及文化中心观点等。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正确认识文化差异,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跨国企业文化管理,不仅能消除文化冲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充分利用文化差异,有效地实施管理。

3.基于不同类型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是民族文化的具体表征。世界著名管理咨询专家理查德·刘易斯把世界文化分为三种,即单线活动型、多线活动型、反应型。这三类人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单线活动型主要依靠数据,多线活动型主要依靠面对面的交流和对话,反应型综合上述两种方法。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不同的行为模式,不同的行为模式造成企业经营方式的差异,同时也造成了经营中的文化冲突。

此外,由于不同语言造成的沟通障碍,不同民族特有的性格,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不同的生活态度都会导致跨国企业文化冲突。只有基于对不同文化的深刻认识,才能找到更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跨国企业文化冲突的管理

1.从不同维度识别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人们持有不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要管理好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就必须了解他们的不同需求、不同价值观和不同行为模式,也就是对企业中存在的两种或多种文化进行分析,找出文化特质,以便在管理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文化冲突和矛盾,推进文化融合。文化维度分析有利于从各个侧面把握文化的特点,从而找出解决文化冲突和矛盾的有效方法。

2.建立跨国企业文化沟通机制。跨国企业文化沟通是指两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或群体之间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形成互动的行为过程。跨国企业文化沟通的实质,是对彼此尊重和理解。尊重的含义是指对相互间文化差异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建立多层次、制度化、正式及非正式沟通形式,是确保信息畅通、保障有效沟通的基础,也是确保跨国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成功的关键之一,同时也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才能产生理解和信任,形成文化整合。

3.加强跨国企业文化培训。跨国企业文化培训是解决跨国企业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当前很多企业偏重员工的纯技术培训,忽视了对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的跨国企业文化培训。培训内容一般包括:认识和了解对方民族文化和母公司文化的;学习对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及经营理念;开展文化的敏感性、适应性训练;进行语言沟通、风俗习惯及冲突处理能力的培训等。通过全面系统地讲授对方文化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法律制度等,提高员工对对方文化的认识和文化敏感性,引导员工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减少文化冲突以及提高文化冲突的解决能力。同时,跨国企业文化培训还包括培养和发展员工的观察能力和面对面交流的能力,使员工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理解和学习对方的文化。

4.营造学习型组织氛围。除培训外,鼓励员工自主学习,能够通过学习,深入体会文化的差异以及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只有员工获得了内生的自主学习的力量,员工才能真正从行动上有所改变。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团队学习机制,鼓励员工彼此交流学习心得,互相询问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团队学习机制,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进一步鼓励员工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集中集体智慧,解决跨国企业文化冲突带来的问题。对于管理者来说,鼓励员工学习,当然更要自己带头学习,认真研究,上行下效,才能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

5.谋划跨国企业文化的融合。文化冲突的一般解决方法有三种:一是凌驾,即组织内的一种文化凌驾于其他文化而成为统治文化,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取得企业内部文化的一致,避免纷争,但从长远看来,由于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成员长期积压的反感,可能会导致最终更加严重的冲突。二是折衷,即不同文化采取妥协与退让的方式,有意回避文化差异,从而实现组织内的和谐与稳定,由于这种回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客观存在的冲突,实际上仍然潜藏着危机。三是融合,即不同的文化在承认、重视彼此差异的基础上,融合而形成全新的企业文化。这是一个较为复杂、困难和漫长的过程,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这又是必需的,只有建立一个有着共同价值观的强有力的企业文化,通过文化的引导使每个员工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同公司的战略和宗旨相结合,才能增强企业文化的跨国适应能力。通过这种文化的融合,将形成跨国企业文化的具有东道国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并逐步形成跨国公司的管理文化,最终建立起以公司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马晶梅: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策略研究[J].北方经贸, 2006,(02)

[2]孟宁:企业全球化经营与跨文化管理[J].中国外资, 2006,(04)

论企业文化的架构建设和要素落实 第8篇

一、企业文化架构与企业文化要素的关系

作为企业的一种非物质现象, 企业文化主要由架构和要素两方面内容组成。

1. 架构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架构就是各种文化要素所依赖的建筑体系或平台, 根据其地位不同可以分为表面物质层、中间制度层和核心精神层三个层面。

⑴直观物质层。这一层是企业的“硬文化”, 也是企业文化中唯一以物质为载体的内涵, 它包括企业建筑物、厂容、厂貌、机械设备, 产品造型、外观、质量等内容。

⑵中间制度层。这一曾属于企业的制度文化, 内容包括领导体制、人际关系以及从上到下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等等。

⑶核心精神层。这一层是企业的中枢精神文化, 也是企业的“软文化”, 包括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企业的群体意识、职工素质和优良传统等, 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被称为企业精神。

2. 要素的内涵

企业文化要素是在企业文化实践中, 通过内部挖掘、创造构建、外部引进等途径逐步形成, 具有鲜明的本企业特点, 能够被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信念、仪式、符号、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处事方式、外观形象等众多内容。现代流行将以上内容概括为五大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文化网络。

⑴环境要素。企业环境是指企业的性质、经营方向、外部环境、社会形象、与外界的关系等等, 是决定企业行为最重要的要素。

⑵价值观要素。价值观是指企业成员对于具体事件、道德、行为、理念的一致认识, 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个体的认识判断上升为群体的认识判断, 使成员的行为具有统一的标准。

⑶英雄人物要素。英雄人物是指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或企业文化的人格化, 其作用是为员工树立行为楷范, 它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强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⑷文化仪式要素。文化仪式是指企业的各种表彰、奖励、聚会、文娱等活动, 通过戏剧性和形象化的活动设计和广泛开展, 可以使企业的价值观得到深动的体现和深入的宣传;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使企业的文化内涵得到渗透和巩固。

⑸文化网络要素。文化网络是指企业正式的日常性信息渠道之外的各种文化信息传播渠道总和。一是语言沟通渠道, 如:新闻发布会、员工大会、演说活动、与员工谈心等等;二是实物沟通渠道, 如:产品、纪念品和象征物等;三是印刷沟通渠道, 如:书籍、报刊、企业内刊、简报和其它宣传品等;四是媒体文化渠道, 如:广播、电视、电影、录像、录音和幻灯、企业内部网、内部BBS等等。

3. 架构与要素的作用关系

作为企业文化的两个方面, 企业文化架构和要素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 又有统一的一面。对立是因为两者分别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涵, 统一的是, 只有在两者有机结合的前提下, 才能完成企业文化建设, 从而对企业经营发生作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和关系为:

⑴架构服从于要素的要求。架构相当于媒介, 其存在以实现文化要素服务于企业经营为先决条件, 因此, 其形式、规模要服从和适应要素的要求。

⑵要素依赖于架构而存在。要素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 但是它只有在依附于体系这一媒介条件下才能对企业经营发挥作用。

⑶两者有机融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佳状态。既然架构和要素是企业文化联系密切的两方面, 那么, 两者的融合程度便是判断企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标准, 两者的有机融合始终是企业文化工作者追求的最佳状态, 否则将造成过度开发或者资源浪费。

二、建设立体型企业文化体系构架

所谓企业文化构架是指在企业文化三个层次体系基础上, 根据具体企业的条件和特点所建立和形成的企业文化建筑总框架。

1. 建设直观层面构架

这是企业文化的外部直观形象, 具有七方面内容。

⑴有机的建筑体系。包括厂房、办公、生活、卫生、应急、停车等专用建筑以及体育场、图腾标志、园林建筑等等, 要求相互之间形成有机的功能体系。

⑵统一的建筑风格。包括内部结构, 外部造型、材料、色彩、装饰装潢、企业或品牌标志等要素, 要求各项要素总体协调, 共同体现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⑶独特的美化环境。包括园林, 奇石、花木、草坪、雕塑等要素, 要求以上所有美化要素与相关的建筑、通道、水道、体育场、电线电缆、图腾标志等建筑要素相互协调, 相互包容, 融为一体。

⑷蓬勃昌盛的厂容厂貌。即由以上三项要素构成的直观性企业容貌。

⑸先进的机械设备。机械设备虽然是厂区内部的生产构建, 由于其规模、规格、数量、品牌决定着企业的生产规模、产能和质量, 且具有一定的直观性, 因此也属于企业的文化构成要素。

⑹引人注目的产品造型。包括适用范畴、规格参数、内在功能、体系 (包括不同的规格体系、功能体系、适用人群体系等等) 、外观、包装等, 体现的是产品的实用价值。

⑺富有时代气息的品牌内涵。品牌打造要体现产品的文化内涵、时代风貌、市场定位、消费理念以及市场覆盖面等诸多文化底蕴。

2. 建设制度层面架构

制度层处于企业文化承上启下的中间层, 对上, 它要求体现企业中高层的意志;对下, 要求覆盖企业中下层的各个方面。

⑴领导体制。它是由企业从上到下不同部门、不同层次构成的组织和领导团体结构, 设置的标准是对上便于领导意愿下达;对下适应下属部门、节点情况上通, 不允许存在信息盲区。

⑵人际关系。它区别于个人私交和企业对外交往的关系, 而是在内部工作需要的基础上建立的内部公共人际关系, 其功能是维系企业各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关系。

⑶规章制度。指的是企业在国家公司法和劳动法基础上, 为了开展生产经营而制定的关于企业管理、组织机构、办公总务、财务、会计、人事、出勤、培训、福利、生产、设备、质量、采购、仓储、销售、代理、广告、CI管理、进出口、工程、信息、安全、紧急预案、涉危涉化以及产品、技术、信息保密等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3. 建设精神层面架构

精神层面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 被视作企业的精神文化, 它是由企业多方面精神要素构成的整体价值观。

⑴健全员工的行为规范。内容包括学习、守纪、敬业、服务、效率、分配、协作、道德、保密、廉洁、节约、安全、卫生、文明、举止等等, 可视企业的具体情况, 分门别类制定相关文本。

⑵明确企业的价值观念。价值观是企业员工对经营过程中关于价值问题的统一的根本看法, 是企业员工所公认的判断事物的标准, 内容包括企业经营的意义、目的、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与个人的关系等等。

⑶统一企业的群体意识。群体意识是企业文化中最强大的凝聚力, 统一的凝聚力可以使企业员工上下一心, 同患难, 共生死, 以企业发展为荣, 以企业亏损为耻。群体意识的构架载体一般为企业的语言沟通渠道、印刷沟通渠道和媒体文化渠道等等。

⑷制定员工素质提高计划。企业所有的文化内涵最终都要从员工的身上得到体现, 因此要根据未来阶段性发展规划制定与此相应的员工素质提高计划, 内容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形式要培训与自学相结合。

⑸树立优良传统楷范。这种楷范即可以是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如铁人王进喜, 掏粪工人时传祥等;也可以是具有时代风貌的理念精神, 如“三老四严” (1) 精神、“三个面向” (2) 精神、“四个一样” (3) 精神、“五到现场” (4) 精神等等。

三、结合企业经营实践各项要素

企业文化实践就是以企业文化的基本构架为平台, 开展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文化活动, 将各种具体的文化要素内容落实到经营活动中。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由于这方面内容较多, 各方面内容只能简约例举) 。

1. 科学构思, 布局要素

就是以企业文化的基本构架为平台, 有计划地将各种文化要素内容科学、合理、有机地规划到构架平台上。如把企业的外部形象、环境形象信息依附于各种建筑物和绿化工程上, 把企业文化对外展示;利用企业的文化网络传播企业精神, 将资源充分利用;利用企业的领导体制沟通经营理念, 明确经营目标;利用企业的人际关系统一企业的群体意识, 凝聚群体力量;利用企业的规章制度广泛开展表彰、奖励、培训、竞技、聚会以及各种文娱等活动, 把企业文化做深做足。

2. 注重实践, 落实要素

在科学构架, 全面布局的基础上, 根据企业的特点、条件和宗旨, 结合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 抓住企业生产、销售、会议、演讲、表彰、奖励、竞技、扩建、改建、装修、产品研发、品牌打造、文娱活动等各种机会, 发挥创新思维, 灵活利用, 适时地全面开展和推进企业文化内容。

3. 发现问题, 调整完善

社会在不断发展, 时代在不断进步, 要想让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中保持蓬勃的风貌, 服务于企业经营, 必须突破固定、僵化的思维模式, 倡导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理念。唯有与时俱进的思维, 才能实现与社会、与时代的同步发展。因此, 企业文化要以一切围绕企业经营为前提, 为企业发展谋划, 为员工群体着想, 在实践过程中一面发现自身的欠缺之处, 不完善之处;一面走出去, 进行横向借鉴, 对企业文化工作适时进行调整。调整内容包括基本架构、文化要素和活动方式。

综上所述, 企业文化架构和要素是一对互依互存的关系, 其中架构服从于要素的要求, 要素则依赖于架构而存在。两者有机结合, 共同完成服务企业经营的使命, 因此, 在企业文化架构建设和文化要素落实上需要一视同仁, 平等对待。

参考文献

[1]叶春颖.运用企业文化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 2010, (12) :64-65.

[2]姚宝珠.浅谈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N].山西工人日报, 2008-11-06.

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 第9篇

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 第10篇

摘要: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及其关系利益人共同接受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仅是一种准绳、一种信念、一种象征,更是一种凝聚力,也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原动力。企业文化对加强物业企业管理,开拓市场,赢得用户,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有重要意义。作者认为物业管理企业应营造人事文化,培植诚信文化,倡导生态文化。

物业管理企业的文化建设是物业管理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文化特征繁荣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精神即以价值观念的思维方式为核心的企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有机统一。在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下,每一个物业管理企业都形成了自己的精神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但是文化的层次和深度,建设的快慢和好坏,却因企而宜。我国物业管理是从香港和国外传播到国内的,从80年代开始进入我国大陆沿海城市,由深圳逐步发展到广东、上海、天津、北京、辽宁、山东、福建、江苏等省。不仅从地域上,管理而广,而且从管理对象上包括的范围也比较广,从服务对象上看,由于各种物业归属于不同的业主或各种各样的使用人使用,所以物业管理服务的对象也各不相同,十分广泛。物业管理企业已达12000家,从业人员超过150万。但中小企业占90%以上,附加值低,无论是领导力量、决策水平、管理能力、技术程度都较低,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进入21世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都发生巨大变化。企业文化必然出现新的变化和趋势。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时期的知道原则。

一、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定位

物业管理,是指由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企业,根据业主或使用人的委托,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业主、使用人签订的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以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建筑和附属配套设施设备及场地,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先进的维修养护技术,以经营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对房屋区域周围的环境清洁卫生、安全保卫、公共绿化、道路养护统一实施专业化管理。为业主、使用人提供全方位高效、优质、经济的服务,使物业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人们要进行各种生产活动、发明创造、科学实验。要搞好学习,首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没有后顾之忧;离开工作岗位的离退休人员,一辈子操劳,现在更需要有一个舒适的环境以安度晚年。而物业管理正是围绕创造“安居乐业”这一中心开展各项工作的企业行为。

物业管理属于第三产业,属服务行业。物业管理企业的根本任务是突出“服务”二字,服务是物业管理企业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属性,离开服务物业管理就失去自身存在的意义。

物业管理企业,除了要为业主和使用人营造“整洁、文明、安全、方便”的工作、生活环境,还要根据业主和使用人的委托对物业进行经营管理、维护、保养、保护业主和使用人的合法权益。物业管理企业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经营为手段、以效益为目的开展各项活动。什么是文化?对一个企业而言,文化就是企业及其关系利益人共同接受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仅是一种准绳、一种信念、一种象征,更是一种凝聚力,也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原动力。麦当劳老总曾说:“麦当劳经营的不是快餐,而是一种文化”。西方企业界在企业运行中得出的经验是:光靠奖金和物质激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职工队伍的价值观方面入手,寻求具有号召力、凝聚力的价值体系,以此把千万名员工凝聚为一体,使企业具备巨大的智慧和行动力量。

近年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表明,经济需求有着明显的文化导向,这种文化导向逐渐地由原来的以经济价值、经济消费为中心转为以心理、道德、社会及审美等精神性价值为中心。拿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的话来说,就是由原来的只能满足少数基本物质需求的经济转变为力求满足永无止境的各种精神需求的经济。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给企业的是高度整合,文化互相补充,充分渗透和融合,可以使企业建立起更加雄厚、更加强劲的新文化,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我认为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目标指向应是员工的精神状态,道德准则,其目的是在企业员工内部,倡导和营造一种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精神氛围。依据这一定位,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应从了解并识别员工的精神状态、道德水平入手。弄清企业的现状,在本地区和同行业所处的位置,发展战略以及职工队伍的状况和职工个人的需求,来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力的基础,选择合适的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渠道、手段和方式。建立清晰的企业文化评价标准,规范和约束企业和职工的行为,并加强监控,从而建立一种客户与企业之间无须言达的信任感,领导与员工之间无比信赖的亲切感。

二、物业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目前物业管理企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要想在强大如林的竞争中站稳脚,占领市场,促进企业的发展就必须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企业文化对加强企业管理,开拓市场,赢得用户,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有重要意义。

思考一营造人事文化。人是企业之本,企业是人才成长的摇篮,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强调人的作用,特别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它强调从关心人、爱护人,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出发,重视企业的科学人才,尽可能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顺应知识经济的客观规律。作为一个企业家,若无知人之心,缺用人之道,少信人之诚,下属必会散而远之,甚至灰心丧气,长此以往。企业发展无从谈起。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人贵物贱”;三国时期有“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北宋苏洵著有《心术》一书。其开宗明义――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如把一个治兵之道运用于企业,则可说:“为厂之道,当先治心”。在现代有台湾塑料大王王永庆“五次登门,求才若渴”的例子。许多成功的企业都与领导者把员工当成企业的主人和事业的伙伴是分不开的。以认为本,尊重是前提,爱护是基础,信任是动力,善待是关键。

有人认为物业管理企业工作简单,技术要求不高,往往忽视人才的培养,有的甚至轻才妒才,企业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人才就像走马灯似的流失,试想这样的企业怎么能有战斗力呢?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和其它企业一样,不在于工艺的繁简,技术的高低,而在于企业精神、行为规范和形象理念,要说不同,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因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宽泛而要求人员素质更高,更多的是需要人性化的管理。人本主义是对官僚主义的否定,企业额兴衰唯人才是依,而人才首先应从企业内部去寻找,天津市安华物业公司因公司发展创造性地建立了后备人才储备库,吸纳那些尚未走上管理岗位,但又有一定基础的员工进入人才库,在这一气氛中锻炼、培养先后有五名同志走上了管理处主任的管理岗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把生产服务精品与培养精品人才统一起来,把营造人本文化融合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

思考之二,培植诚信文化。诚信文化中国古来有之,儒家中的思孟学派几乎把“诚”上升到了宇宙本体论的地步,“人无信不立”简直成了芸芸众生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中国古人的诚信自然是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其价值追求是人伦关系的和谐和奉行,道德规则的意志坚定性。而西方人重视诚信,既有道德意义,更有商品交换意义。他们着重强调诚信对人们商品交换活动的制约,要求人们在签订合同时不欺不诈,在履行合同时不折不扣。我们今天所讲的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是道德体系与商品交换范畴融会贯通的一种新时代的诚信观。诚信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基点,诚信是立业之道,兴业之本。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必须遵守和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只有坚持诚信的企业,才会赢得更多的客户,赢得更多的业主的满意,带来长远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为物业管理企业,主要任务就是为业主或使用人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而且业主购买的房产有可能是倾其一辈子的积蓄,物业管理企业如何为业主提供保值增值服务,光有经济实力还不行,还必须重视开展“重合同,守信誉”的建设,做到诚实守信,企业生财要“取之有道,守法经营”,不能靠坑蒙拐骗,不能搞假冒伪劣,不能进行不正当竞争,树立诚实守信的实力形象,是企业发展、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

思考之三:倡导生态文化。大规模现代化生产一方面给企业、社会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物质财富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随着工业产品的大规模生产,生产过程及其产品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由此引起了周边环境的恶化和污染,其代价是巨大的,人们逐渐意识到经济的发展决不能影响、破坏环境。物业管理企业的任务之一是通过保洁绿化服务等工作为业主提供优美的居住环境,生态文化作为新型的管理文化,既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又包括生态道德,它是解决人类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对此我认为物业管理企业营造生态文化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进一步加大爱护家园的环保宣传活动的力度,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包括座谈会、演讲会、宣传板报、文艺演出等各种形式和手段,持续开展环保意识教育。二是认真学习贯彻物业管理法律、法规、条例,以及环境保护法,水资源保护条例,使广大员工树立环保、法律意识。三是积极完善环保制度规范员工环保行为,预防环境污染,在此基础上,按照环境管理体系的若干要素,建立ISO14000认证工程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并以此为契机,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完善的统一。

上一篇:我是一只小小鸟散文下一篇:五步拳体育教学设计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