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实例

2024-05-23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实例(精选7篇)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实例 第1篇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实例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口算除法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它也是为学习笔算除法做铺垫的。因此,本节课按照“理解——概括——提高”的思路组织教学。复习铺垫选择的数据和算式紧扣本节课例题,复习了本节课要用到的主要知识和方法,这就为学生学习新课内容铺平了道路。

讲授新课时,注意让学生动手,(使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教学)以动手摆实物和问答思考题作思维主线,引导学生先讲,教师补讲,并做必要的梳理、归纳及讲清算理算法。

对例题的处理是重点教学例1,学生半独立完成例2。

在练习和设计上采取分层练习和综合练习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算理。

(二)使学生初步学会口算除法的过程和方法,并能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三)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两种读法。(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二)难点:正确地进行口算。教具和学具

(一)教具:口算卡片、磁性黑板、6捆零9根小棒、小棒图。(二)学具:小棒。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

1、口算:(出示卡片)8÷4 6÷3 9÷3

4÷2 35÷5 24÷6 45÷9 21÷7

2、口答:(用投影依次出现)(1)80里有()个十,400里有()个百。(2)46里有()个十和()个一。39里有()个十和()个一。(二)学习新课

1、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这节课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1:(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1)摆一摆:

老师拿出来6捆小棒,要求学生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同学们分自己的小棒)指名学生在磁性黑板上演示后,教师将实物图贴在黑板上。

问:你分的小棒和黑板上的一样吗?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捆?(每份是2 捆)问:6捆小棒是多少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捆是多少根?(6捆小棒是60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根)(2)算一算:

师问:怎样写算式呢?(60÷3=20)让学生讨论:如果没有小棒,60÷3得 20你是怎样想的呢?(60除以 3,可以看成是 6个10除以 3,等于 2个十就是 20,教师板书: 6个十,2个十)出示:80÷2,90÷3让同学说说口算时怎样想,再说出得数。(指名说、互相说)教师引导学生用描述性语言说一说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应该怎样想,怎样算。(3)想一想:

600÷3应该怎样算?6000÷3又应该怎样算,并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指名学生说出推想过程和得数,教师将板书写完整。(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这两题你是怎样想的,得多少)(4)教学除法算式的另一种读法:

让学生读算式:60÷3,600÷3,6000÷3。师讲:除法跟乘法一样也有两种读法。例如:60÷3可以读作“60除以3”也可以读作:“3除60”。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读600÷3和6000÷3。提问:这两种读法的区别是什么?(先读被除数时就读作:“除以”;先读除数时就读作“除”)(5)做一做:

①用两种方法读下面的除法算式,再口算。40÷2500÷58000÷2(先让同桌互相读,再指名在全班回答)先让学生做在书上,再指名在全班订正,要求学生把每个图中的三道题联系起来说出口算过程和得数。

3、教学例2:(出示口算题69÷3)(1)出示思考题。(投影打出)6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十? 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一? 口算时应该怎样想?除得的结果是多少?(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思考题议论议论。

(3)让每个学生摆出6捆小棒(每捆10根),再摆出9根小棒,然后把它们实际分一分。(同桌可以商量)(4)教师将小棒图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对着实物回答上面的几道思考题。教师做必要的讲解、纠错。

(5)师让全班学生写出算式结果,教师将例题书写完整。

(6)要求学生看着算式口述69÷3的口算过程。(先把69分成6个十和9个一,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个一;把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23)(让学生个人说、互相说、在全班说)(7)新知识练习(先思考、再口算、独立完成)①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8÷2 36÷3 55÷5 ②写出除法算式,再口算出得数。72除以9 4除48 第①题指名学生回答,第②题做完以后集体订正。(三)巩固反馈

1、直接写出得数: 40÷2 600÷6 99÷9 46÷2 48÷4 5000÷5

2、改错:

39÷3=318000÷4=200 20×2=10? 700÷7=1

3、思考题: 690÷3=?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实例 第2篇

教学目标:、通过交流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并会口述口算过程。

2、通过每一组上下两题有联系的口算和估算练习题,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估算方法和养成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口述口算过程达到准确口算。

教学难点:达到熟练口算。

具:、口算卡片

时:1时

一、前小研究:

口算:80÷20=

60÷30=

70÷10=

20÷40=

00÷0=

240÷60=

从以上题目中选一题说说你的想法并写下来:

()

口算和估算对比题组:

(1)80÷20=

(2)60÷30=

83÷20≈

64÷30≈

78÷20≈

9÷30≈

80÷19≈

60÷28≈

80÷22≈

60÷32≈

(3)160÷40=

(4)420÷60=

62÷40≈

421÷60≈

7÷40≈

417÷60≈

60÷42≈

420÷63≈

60÷38≈

420÷8≈

二、堂上学习

、小组内交流,补充、修改自己的前小研究,达成共识。

2、组间交流,一个组汇报,其他组补充。

3、小组内再一次互相说说口算过程。

4、请一个小组上来每人任意选一题,轮流说说口算方法。、请一个小组上来每人任意选一估算题,轮流说说口估算方法。

师:虽然我们选择的题不同,但我们的估算方法是一致的,谁能把估算方法概括地说一说。

6、完成书P79的“做一做”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与点评 第3篇

一、教材分析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起始课,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它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 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本节课教学要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探讨口算方法, 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此外, 教材还安排了相应

的除法估算, 在重视口算的同时加强估算, 为今后的笔算学习奠定基础。

二、设计理念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 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新知。创设现实情境,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掌握口算方法, 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 (商一位数) 的口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 加深对口算方法的理解。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 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能正确进行除法估算。

难点:探索口算方法, 理解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铺垫激趣

师:同学们, 今天数学小精灵要带大家一起到育英小学去走一走、看一看, 不过我们得闯过三关才能顺利到达, 大家有没有信心闯过这三关呢?

第一关:口算。

20×3=60÷3=

把他们放在一起, 也要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琢磨一下?

好, 继续!

30×8=50×4=

240÷8=200÷4=

第二关:口答。

1.60里面有 () 个十;

2.140里面有 () 个十;

同学们再出一道这样的题目试试!

第三关:估算。

89÷3≈

你是怎么想的?

163÷8≈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 以“闯关”的游戏形式完成对已学知识的复习, 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尽早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的状态。在玩“闯关”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也为新课的探究体验奠定了基础。设计的这三道题与新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利于学生运用旧知迁移进行探究学习。)

(二) 创设情境,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对前面学过的口算及估算知识掌握得真不错,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 (板书课题:口算除法)

师: (课件出示图片) 看!育英小学的小朋友正在操场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呢!再过几天, 他们就要开运动会了, 学校准备在开幕仪式上让一些班级负责放飞气球。你们看, 这位老师正在分发气球呢!这里面也有数学知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分气球情境图)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把计算的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情境之中, 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而又应用于生活, 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主动去发现、探究,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 探究交流, 理解算理

1.教学例1 (1)

(1)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有80个气球, 每班20个。) 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 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可以分给几个班?)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 培养问题意识, 激发探究的兴趣。)

(2) 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谁能先列出算式?

(指名列式:80÷20=) 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借助数量关系明晰除法算式的意思。)

(3)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口算方法, 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可能会有如下几种口算方法:

a.画图的方法:4个20是80。

b.因为20×4=80, 所以80÷20=4 (适时点拨:算除法, 想乘法)

c.因为8÷2=4, 所以80÷20=4 (适时点拨:灵活运用表内除法)

让学生再把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跟同桌同学说一说。

(4) 教师巡视, 找出有代表性的方法, 让学生按思维层次的高低从低到高逐一展示计算方法, 引领学生通过比较, 找出各种方法的相同本质, 联系具体情境理解算理。

(5) 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引导学生掌握较简洁的计算方法, 体现数学的简洁美。此环节注意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亲身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 在交流中提升对口算方法的认识, 加深对算理的理解。通过探究活动,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 同时也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5) 如果学校买来的不是80个气球, 而是83个气球, 你还会算吗? (出示:83÷20≈)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估算的方法, 再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把83看作80, 因为80÷20=4, 所以83÷20≈4) 。如果是80个气球, 每班19个, 能分给几个班, 又该怎样算呢? (出示:80÷19≈)

先同桌同学交流, 再指名汇报:把19看作20, 因为80÷20=4, 所以80÷19≈4。

(6) 比较这两道估算题, 你能说说估算的方法吗?先独立思考, 再交流。

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 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 再口算出结果。

(设计意图:在此安排相应的除法估算, 意在为试商做准备。由于学生有加减法估算的基础, 所以这里放手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 说说估算的过程, 进而掌握估算方法,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6) 练一练:

60÷20=90÷30=80÷40=

62÷20≈93÷30≈80÷38≈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 说说口算及估算的方法。

2.教学例1 (2)

师:育英小学不仅为同学们买来了气球, 还准备了很多的彩旗。 (出示分彩旗的情境图)

(1) 仔细观察, 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有120面彩旗, 每班30面。) 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可以分给几个班?)

(2) 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指名列式:120÷30=)

(3)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20÷30和80÷20的异同点。相同点:除数都是整十数。

不同点:例1 (1) 中80÷20的被除数是整十数, 例1 (2) 中120÷30的被除数是几百几十数。

(4) 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口算方法算出这道题的结果。

先小组讨论、计算, 再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小结:像这样, 用整十数除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 都可以用想乘法算除法或想表内除法的方法来口算。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

(设计意图:创设分彩旗情境,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通过前后两个例题的比较, 让学生运用刚刚学习的知识进行迁移, 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5) 师:那么, 除数是两位数, 被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 你会估算吗?

出示:122÷30≈120÷28≈

同桌互相讨论交流;指名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6) 练一练:

180÷30=240÷40=420÷60=

184÷30≈240÷37≈420÷58≈

先独立思考, 再以“摘智慧星”的游戏形式完成;抽学生说口算及估算的过程。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完成计算的练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四) 应用反馈, 巩固新知

1.口算。

60×4=80×5=

240÷60=400÷80=

(设计意图:在口算练习中巩固“算除法想乘法”的口算方法。)

2.数学游戏“摘桃子”。 (课件出示情景图)

(设计意图:创设摘桃子的游戏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口算和估算的方法, 提高计算能力。)

3.解决问题。 (出示情景图)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 放手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4.抢答游戏。

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抢答。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提高口算能力。)

(五)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

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用富有趣味的现实问题情境引入, 不仅考虑了数学学科的特点, 还特别强调从学生的自身出发,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主动探索问题, 通过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 解决新的数学问题。这节课始终以“做数学”为主旋律贯穿始终, 老师不断给学生创设有意义的数学情境和数学活动, 激励学生自己去做数学, 在做中学。人人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 在此基础上合作交流, 相互碰撞思想。改变重教轻学的教学方式, 采取先学后教, 先做后说的教学策略。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创设情境, 培养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敢于提出问题, 是有主见;善于提出问题, 是思维活跃;乐于提出问题, 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学生有了问题意识, 他对事物就有自己的看法, 会质疑, 而对自己和他人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 主动探究, 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上课伊始, 教师就把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将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 把计算的内容与生活素材结合在一起, 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有趣”和“有用”, 同时在具体情景中理解算理, 使计算道理更生动形象, 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创设的“分气球”和“分彩旗”情境贴切学生的实际生活,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让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提出问题时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产生了进一步解决的欲望。在研究估算方法时, 教师也没有直接告诉估算方法, 而是让学生发现问题, 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中理解算理, 进而掌握知识。

2.注重互动对话, 培养主体意识

课堂中师生的交互是必需的, 但生生互动的小组学习更为重要,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也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设计探索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的环节中, 教师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注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通过“说”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加深理解口算的算理, 提升对口算过程的认识。教师特别设计了多个层面的比较, 给学生提供交流的话题和交流的时间, 如例1和例2异同点的比较, 口算与估算方法的比较, 估算中两道题目异同点的比较等, 让学生在比较中辨析, 在比较中发现, 在比较中迁移, 通过生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引导学生进行算法比较, 进行方法优化, 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掌握得更加牢固,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各方面得到和谐、持续的发展。

3.注重经历过程, 培养探究意识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实例 第4篇

一、好课难评。我们在看课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很好的课,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执行,都显得无可挑剔。在评这类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用尽溢美之辞,你若从众很难突出个性。另外,任何一节课都不是完美的,即使再优秀也会或多或少地有一些缺憾,你若直奔要害,又显得妄自尊大。

二、坏课难评。跟以上的情况相同。

三、无个性的课难评。如果一节课上得没有任何“滋味”,这样的课也很难评。说成这样也行,说成那样也行,反而也为难上之难!

今天,《黑龙江教育》编辑给我发来两篇教学设计:分别是鹤岗市新南小学徐丹老师和七台河市第六小学王淑玲老师的“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我认为两位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各有千秋,在教学执行上也各具特色。如何评这两节课呢?在我的面前摆着评课的“新三难”:

一、同课异构难评

两位老师的教学内容都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口算除法”。从教学设计当中,我看得出两位老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的水平。比如,徐老师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改编,使教学更加贴近教学实际。她结合学校的“红领巾种植园”种西红柿、黄瓜、辣椒、菠菜4种蔬菜的情境展开教学。这情境就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种植活动即将开始,关于“西红柿籽60粒,黄瓜籽600粒,辣椒籽240粒,菠菜种子124粒,如何分配”的数学问题,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数学规律进行数学学习。王老师在学生当堂检测上大下工夫。王老师除了利用了书中的基本练习,还设计了“限时算”这一练习内容,使学生能够在短时进行知识内化,及时反馈利于学生形成基本技能。而且这一练习里的习题既有对比练习,又有深化练习,还有变式练习。区区12道题看似简单,细细品味可谓深刻。“同课异构,各领风骚!”两位老师特色突出,而且在自己擅长的方面用足心思,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二、关注点不同难评

王老师和徐老师的教学设计是迥然不同的两种风格:王老师的教学设计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学案式教学设计。王老师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新课伊始,教师引导全体学生进行预习反思:在预习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惑?学生们进行交流,突显出问题所在。学生们反思后的困惑均在“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也就是“算理”。师生明晰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学习,这种“释疑式”的学习方式大大地增加了学习的效率。徐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着力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在比较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理解算理。在教学设计中,徐老师配合多媒体课件和学生的动手实践使学生掌握其算理,使学生明白:“几个十或几个百除以几”的道理。另外,徐老师还在课中进行了“数学文化”的渗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王老师采用的是“学案式”教学,徐老师采用的是“情境式”教学;王老师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释疑能力的培训,徐老师关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文化的熏陶……殊途同归,学生在课上对算理的理解都很深刻,都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程度不同难评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第5篇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难准确地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目标及学情实际,尝试构建一种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模式,主要分为“初步认识梯形——操作体验,了解特征——操作探究,深化新知——巩固练习,拓展新知——课堂总结”五个教学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梯形教具

学生准备 梯形学具 三角尺 量角器 教学过程

⊙初步认识梯形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它有哪些本质特征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2.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这些生活中的物体都能抽象出什么图形?请同学们描述一下。

(学生描述抽象出的图形)

3.揭题:这就是梯形,它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结合生活画面引入新课,既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操作体验,了解特征 1.探究梯形的概念。

(1)(出示四边形图片)你能从中挑出哪个是梯形吗?

(2)为什么你能这么准确地挑出梯形呢?梯形有什么特征?(一组对边互相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3)(出示梯形教具)观察这个梯形,和平行四边形比一比,这两种图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4)揭示概念: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5)说一说生活中的梯形。2.认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1)课件出示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在梯形中,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根据图形的位置,一般在上面的叫上底,在下面的叫下底。一般上底较短,下底较长。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从上底的任意一点向下底画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2)类比迁移,画梯形的高。

师:你能用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方法画梯形的高吗?(学生独立画梯形的高,教师指名板演并让学生介绍画法)师: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

(梯形的两腰不平行,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

(3)小结:梯形的高是互相平行的上底和下底之间的垂直线段,这样的垂直线段有无数条。

3.认识等腰梯形。(1)直观认识。

师:(出示等腰梯形)这个梯形的两腰有什么特征?(长度相等)能验证一下吗?(2)深入探究。

①量一量这个梯形两腰的长度,结果怎样?(两腰相等)

②把这个梯形沿中间的高对折,有什么发现?(两腰完全重合,长度相等;折痕两侧也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

(3)揭示等腰梯形的概念: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4.认识直角梯形。(1)直观认识。

师:(出示直角梯形)这个梯形的腰有什么特征?(有一个腰和上、下底垂直)能验证一下吗?

(2)学生用三角尺或量角器验证。

(3)揭示直角梯形的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的各部分名称,掌握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特征。⊙操作探究,深化新知(1)给四边形分类。

· ·

除法口算教学设计 第6篇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整

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想出多种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类推能力。

3.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算理。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

8÷4 6÷2 6÷3 35÷5 18÷2

9÷3 8÷2 4÷4 24÷6 49÷7

2.口答。

里面有()个十; 400 里面有()个百。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9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课件】把 6 根小棒平均分成 3 份,每份多少根?

把 40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个十。

把 600平均分成 6 份,每份是()个百。

【意图: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及除法的平均分法,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温故知新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课本 p13 页的主题图:同学们,蔬菜生产基地获得了大丰收,人们都在忙着往外运输蔬菜呢。看看这幅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我们可以从上往下或从左往右有顺序的观察。

学生从图中获得信息:

①赵伯伯开着三轮车,3 次运完 60 箱黄瓜。

②李阿姨开着小卡车,3 次运完 240 箱辣椒。

③王叔叔开着大卡车,3 次运完 600 箱西红柿。

④李叔叔等 3 人,3 次运完 124 箱茄子。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赵伯伯开着三轮车,3 次运完 60 箱黄瓜”这条信息,自己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后,教师揭示课题: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口算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板书:口算除法)

(2)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60 ÷ 3 等于多少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想到的计算方法。

生 1 : 20×3=60 60÷3=20

生 2 : 6÷3=2

60÷3=20

生 3 :通过自己动手摆小棒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是 20 根。

(4)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数的算理。

教师提出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 60 里面有几个十?”(6 个十)

“ 60 ÷ 3 可以看成什么?”(6 个十除以 3)

“ 6 个十除以 3 ” 等于多少?(2 个十)

个十是多少?(20)

结合教师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教师在“ 60 ÷ 3 ”下面板书如下:

÷ 3 = 20 个十 ÷ 3 = 2 个十

教师出示 80 ÷ 2,90 ÷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教师让学生根据“王叔叔开着大卡车,3 次运完 600 箱西红柿”这一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教师启发学生自己想出计算方法,然后再小组内交流。

生 1 : 200 × 3=600,600 ÷ 3=200

生 2 : 6 ÷ 3=2,600 ÷ 3=200

生 3 :把 600 看成“ 6 个百”,6 个百÷ 3=2 个百,2 个百也就是 200。

教师追问: 6000 ÷ 3 等于多少?

(6)教师引导学生简要概括第三种思路的思考方法:整

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

十、几个百、几个千,计算出的结果就是相应个

十、百、千。

(7)【动画4——p15(3)】

教师直接提问: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 240 ÷ 3,再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生 1 : 80 × 3=240,240 ÷ 3=80

生 2 : 24 ÷ 3=8,240 ÷ 3=80

生 3 :把 240 看成“ 24 个 十”,24 个十除以 3 等于 8 个十,8 个十就是 80。

小结 : 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是 : 先用一位数除几百的数,如果不够除,把几百转化为几十个十,再与十位数合并起来,看成几十几个十,再除一位数,得到的商就是几个十。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学生完成课本第 15 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第 1 题:学生先看图列出算式,再口算出结果。

第 2 题:学生在教科书上独立完成,汇报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看看能够发现什么规律。

这些花最多可以配成多少束?

【提示: 400 ÷ 2=200(束)600 ÷ 3=200(束)900 ÷ 9=100(束)最多组合 100 束。】

(1)小明带了 30 元,如果只买熊猫玩具,能买几个?【答案: 30 ÷ 5= 6(个)】

如果只买铅笔,能买几支?【答案: 30 元 =300 角 300 ÷ 5=60(支)】

(2)如果给你 40 元,你可以买哪些物品?说说你的购买方案。

【答案不唯一。】

4.【课件】机动练习:

÷ 3 ○ 49

240 ÷ 4 ○ 61

÷ 6 ○360 ÷ 6

÷ 6 ○ 120 ÷ 6

÷ 3 ○ 120 ÷ 4 × 3 ○ 500 ÷ 5

答案:

÷ 3 > 49

240 ÷ 4 < 61

÷ 6 < 360 ÷ 6

÷ 6 < 120 ÷ 6

÷ 3 > 120 ÷ 4 × 3 < 500 ÷ 5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除法》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

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初步学会口算除法的过程和方法,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使学生学会除法算式的两种读法.

2.初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口算.(尤其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教具、学具准备:

69根小棒(其中6个整捆,每捆10根,9根单根小棒).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快速说得数,最后一组说说是怎样想的.)

8÷4 35÷5 40×2

9÷3 24÷6 500×6

2.填空:

80里有()个十,400里有()个百.

46里有()个十和()个一.

39里有()个十和()个一.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动画“口算除法(导入)”(农村学校可口述情境):有60个苹果,需要分给几个人吃,要求每人分得的苹果一样多.

2.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可能出现以下情况:(1)60个苹果平均分给3人,每人多少个?(2)60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多少个?(3)60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多少个?(4)60个苹果平均分给6人,每人多少个?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请学生口述列式并板书:

60÷3、60÷2、60÷6、60÷4(说明:60÷4以后再学)设问:以上各题结果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口算除法.(出示课题)

三、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学习例1.

(1)学具操作,研究算法.

用60根小棒代替60名同学(每组 6捆小棒),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边摆小棒,边研究其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①计算60÷3=20可能有以下算法: 想法一: ÷3= =20 想法二: 20×3=60 所以 60÷3=20 想法三: 20+20+20=60 所以 60÷3=20(以上题目汇报时,先后顺序不定.突出算法多样化.)②算法比较: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③小结:计算60÷3时,通常这样想: ÷3=,就是20.(教师用红笔标出,指名学生说几遍.)

(3)学生试算 60÷2、60÷6,订正得数.(4)引导学生初步小结算法.

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再除.把60看成是 6个十,6个十除以3得2个十,就是20.同样口算60除以2因为6个十除以2得3个十,所以60÷2=30;口算60除以6因为6个十除以6得1个十,所以60÷6=10.(5)初步练习:80÷4= 90÷3= 80÷2=(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6)教学读法:“60÷3”可以读作“60除以3”,也可以读作:“3除60”.(7)想一想:600÷3可以怎样算?6000÷3呢?谁能用两种方法读出算式.(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教师小结:在计算一位数除整百、整千的除法时,可以把几百看作几个百,把几千看作几个千,再进行口算.

(8)提高练习:第30页的做一做.

40÷2,让学生先用两种读法读出算式,再说一说口算方法. 500÷5、8000÷2,让学生快速写出得数,并说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除法)》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3

4、学生课前准备:(1)熟记表内乘法

(2)自学13—18页内容,试做练习“做一做”(3)不懂的做上记号

二、教案课题 教养方面:

1、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

3、能正确完成课后的“做一做”。教育方面: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

培养估算的习惯。发展方面: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除法13—18页主要教学用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的口算及相应的估算,共安排两个例题。例1含3个小题,分别教学用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例2教学三位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这部分内容通过创设一个运输蔬菜的情境,将口算除法和估算除法的内容蕴含其中,十分自然地导出例

1、例2要解决的四个问题。例1教学口算,主要引导学生利用己有的表内除法、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经验来自己推导出口算除法的一般方法。例2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它的重点难点是学会计算方法: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的数来计算。由于学生的己有的经验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提供了几个学生的不同思考方法。

四、教学方法

本部分内容属于和生活相关的内容,教学时从课本的主题图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 从整体入手,把握整幅图的意思,然后按一定顺序(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逐一理清每个小情境的意思,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在选择问题情境时,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根据实际学生手中准备的教学材料,从不同的生活视角选取适当的素材。

尽可能提供启发性强、操作简单的活动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教学口算除法例1中的“60÷3”时,提供的材料可以是简易的彩色塑料小棒6捆(每捆10根),也可以是6包彩色圆片(每包10个)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1.口算:(出示卡片)8÷4 6÷3 9÷3 4÷2 35÷

524÷6 45÷9 21÷7

2.口答:(用投影依次出现)

(1)80里有()个十,400里有()个百.(2)46里有()个十和()个一. 39里有()个十和()个一.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刚才我们复习的是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主题图(把主题图的124箱改为120箱)

教师:观察主题图,根据主题图中的已知条件,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把已知条件和所提问题用笔写在课堂本上。(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绝已知条件,自己编写应用题,懂得应用题的结构和运算方法。)

3.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教师:要求赵大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么列式?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让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注意思考的过程可多让学生说)。

(2)600箱货物王叔叔只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要求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你想怎样计算,请在小组里讨论。

小结: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百。

(3)240箱货物,李阿姨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要求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240÷3

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李阿姨3次运了240箱,要求平均每次运多少箱,就是把240箱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240除以3。)

240÷ 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计算方法:想240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不够1个百怎么办?(用学具帮忙分一分进行思考。)我们可以把2个百看成20个十,与40合在一起,看成是24个十,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8个十,就是80。

小结: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几百的数,如果不够除,再把几百转化为几十个十,再与十位数合并起来,看成几十几个十,再除一位数,得到的商是几个十,就是几十。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口头编一道题。

学生列式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个别题目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完成后全班讲评。

3、阅读第15页“你知道吗?”,了解除号“平均分”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第7篇

教育学院 05小教本一 林利岳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一课口算除法P78-79。【教材及学情分析】:

这节课主要学习整十或几百几十除以整十的口算除法。这是学生已经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同时学生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及算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对于学生把整十或几百几十看成一位数或两位数进行口算,第三单元中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作了铺垫。同时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是进一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笔算过程中试商的重要基础。

教材的编排:例1出示情境图分气球,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80÷20=4得出方法多样化。延伸,对于被除数跟除数进行估算练习。例2进行拓展,让学生探究一百几十除以整十的算法。同时也对被除数和除数进行估算练习。总体来说,教材的特点主要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口算除法过程,得出方法多样化,最后优化方法。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过程,同时掌握正确口算除法的方法。

2、能对被除数或除数进行适当地估算,能运用于口算除法中。

3、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算法的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出示口算练习:(开火车报答案)

20×3 60×4 80×5 30×4 70×8 40×9 400×5 500×7 110×6 200×9 150×3

2、提问:指出150×3 70×8 400×5 你是怎么算的?

3、总结:整十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乘法算法,并对算法技能进行训练达到巩固的作用。同时为这节课引出新知作好铺垫,让学生能联系旧知解决新问题。

二、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一)生活情境:

1、出示课本情境图:学校要准备开运动会了,在入场仪式上每个班级都要拿着气球入场,最后一起放飞气球,庆祝运动会开始。现在就是小红跟小明代表自己班级去总务处林老师那里领气球。这时,林老师出了一个问题考他们: 这里还剩80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还有几个班没有领到气球?

2、提问:你们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列出算式80÷20

3、揭题:口算除法(板书)

【设计意图】:提供生活情境,为运动会做准备,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

(二)、自主探究,展示各种算法

1、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组内进行交流。

2、各组汇报: 80÷20=4 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a.由20×4=80,想乘法算除法,得出80÷20=4 b.8÷2=4,则80÷20=4(引导学生说出80看成8个10,20看成2个10,从而让学生明白8÷2=4与80÷20=4的商的大小为什么是相等的,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c.80-20-20-20-20=0,这里有4个20.所以80÷20=4

3、学生展开评价,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的各种算法,我先不急着进行评价哪种算法好,要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就选择哪一种。因为在后面的几百几十除以整十的口算中学生自己会体会到用b种方法为最好。这里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

4、拓展进行估算:老师那里还有83根彩带,每班也20根,可以分给几个班? 学情预设:a.学生进行估算,83看成80,得出83÷20≈4 b.83÷20=4……3(对于这种方法肯定,但是不进行引导。因为这是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变式练习:改成有80根,每班19根呢?分几个班?

5、小结:对于整十除以整十的口算的方法:是看成一位数除以一位数进行口算。对于除数与被除数不是整十的,要进行估算,把除数与被除数估成整十。

【设计意图】:提供实际情境学生进行估算,让学生体会到不是为了估算而估算。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估算。

(三)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60÷20= 90÷30= 80÷40= 60÷20≈ 90÷30≈ 80÷40≈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计算

这里提供评价:如果全做对的同学可以奖励3颗星星,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创设情境:运动会开幕式不仅要气球,还要彩旗,为运动会添彩。现在刘老师那里有120面彩旗,每班要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2、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120÷30= 学情预设:学生会能够运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进行口算。a.12÷3= 4 则120÷30= 4(把120看成12个10,30看成3个10.这里强调让学生进行说一说他的算法过程是怎么想的,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b.30×4=120,则120÷30= 4

3、想一想:122÷30≈ 120÷28≈

【设计意图】:对于几百几十除以整十,学生的计算技能倒不是问题,主要是让让他们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自主学习新知识,同时又巩固了口算除法的算法。

4、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180÷30= 240÷40= 420÷60= 184÷30≈ 240÷37≈ 420÷58≈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口算与估算,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等被除数较大时,进行口算的话,用前面提到的b种方法好,把几百几十看成两位数,进行口算,更简便,同时也不容易出错。

四、练习巩固、提高应用

1、要求口算:

90÷30= 150÷30 360÷40= 143÷70≈ 632÷90≈ 240÷77≈

2、解决问题:练习十三第2题

每包有30本书,一共要邮寄240本书,要捆多少包?

4、练习十三第5题:

小红在看故事书,这本书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我每天看1个小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要学生说出题目当中隐含的条件:一个月大约30天。这道题目放在课堂上训练,对于优秀学生可以进行提高训练,同时还针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帮忙指导,以便他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设计意图】:对于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灵活性。不仅有技能训练,又有解决问题。练习的难度也逐步提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2、布置作业:《课堂作业》第*页,书上练习十三第3题

【板书预设】

口算除法

这里还剩80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还有几个班没有领到气球?

80÷20=4(个)

答:还有4个班级没有领到气球。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0×4=80 8÷2=4 80-20-20-20-20=0 80有()个10 20有()个10

上一篇:读《爱的教育》800字读书笔记小学生下一篇:《剑来》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