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民间传说故事

2024-08-11

中国古典民间传说故事(精选9篇)

中国古典民间传说故事 第1篇

南安和尚淫浸丹青几十年,尤其擅长人物画,已达炉火纯青。

这一年,南安云游至京城,在城西浮云寺挂单。一日,南安刚用完早斋,住持方业大师就神色慌张地闯进禅房,说:“南安师兄,快随我从后院离开吧!”

南安大吃一惊:“出什么事了?”

“慈禧太后派人来宣你进宫作画。”方业大师说着一声叹息,“皇宫那潭水太深了,不适合你啊!”

“我也不想去,可我走了,你和浮云寺怎么办?太后懿旨不能违抗,我且随他们走一趟吧。”南安说着跟传旨太监上路了。

慈禧在御花园接见南安,其时御花园百花盛开,她正和众大臣赏花议事。

已入暮年的慈禧雍容华贵,气度高雅。只见她淡淡一笑,说:“据说,无论什么样的人你都能画,而且画得比宫里的画师还要妙,是吗?”

南安躬身一礼,说道:“这些都是谣言,老佛爷不必理会。”

“哦,原来是那些人在欺骗哀家,欺骗哀家可是死罪啊!”这“死罪”二字慈禧说得分外响亮。 南安心头一凛,复又镇定:“今日群花争艳,若老佛爷恩准,就许贫僧画上一幅《百花争艳图》,请老佛爷慧眼审评!”

慈禧听了,摇摇头:“我还是喜欢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你还是画一幅观音像给我瞧瞧吧。”

南安松了口气,他自幼在佛门,对观音菩萨众化身再熟悉不过,就算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

慈禧命小太监取来文房四宝,又说:“你就画一幅九尺高的菩萨站立像吧!”

南安说声遵旨,然后小心地摊开宣纸。突然,他脸上肌肉不由一颤:这张宣纸怎么才五尺长啊?抬头一望慈禧,见她“慈祥”的笑容里似乎别有深意。

众大臣也不由得替南安捏了一把汗:“五尺宣纸,如何能作出九尺长的观音?老佛爷分明在刁难,老和尚这回可要倒大霉了。”

南安暗诵佛经,抚平心绪,一边研墨,一边思忖着:“九尺,九尺……”磨着磨着,他的嘴角忽然掠过一丝细微的笑容,接着,只见他提笔、挥毫、泼墨,一幅画一挥而就。

一炷香的工夫,南安就作完了九尺站立观音像。两个小太监把画呈到慈禧和众大臣面前,众人一看,惊愕不已。原来画中的观音并不是笔直站立的,而是弯腰在拾地上的柳枝。

五尺的纸,弯着腰的观音,站直了就有九尺了。

慈禧满意地点点头,对南安一笑:“赏 ——”

中国古典民间传说故事 第2篇

从前有个女人,嫁与李家村李福为妻,新婚三个月,到河边洗衣裳。

洗累了,她站起身,想要舒展一下手脚。一抬头,看见河边树上有一颗大李子。那颗李子有鸡蛋大小,长得圆润饱满,已经熟透了,红得很是漂亮。女人觉得奇怪,这时积雪初融,正是春暖花开时节,李树的花还没有谢,怎么会有成熟的李子呢?

虽然疑惑,但是果香诱人,她忍不住还是把那颗李子摘下来吃了。李子甜酸可口,鲜美多汁。吃过果子,女人心里觉得十分满足。她蹲下身子,继续洗衣裳。洗好衣裳,就听见肚子里面隐约传出风雷的声音,一个胎儿在她腹中轻轻颤动。

女人怀孕怀了十四个月才生产,临产的那天正是二月初二,窗外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女人痛得昏死过去。等她醒来,发现那孩子全身上下乌溜溜的,大约有两尺长,仔细一看,那家伙竟然长着四只爪子,一条尾巴,正嗷嗷叫唤。

“我们正当人家,怎么会生出这么个怪物?”李福十分懊恼,对老婆说,“这东西我不要它,抱出去扔河里!”

“没错,他有点丑怪,不过再丑怪也是我的孩子,就让我养着吧。”女人把孩子抱起来,让它吃奶。那小怪物一碰到母亲的乳头,就用力地吸吮,它大口大口吃奶,吃着奶,它身体渐渐发生变化,爪子尾巴缩进身体去了,很快长出寻常婴儿的手脚来。

母亲越看越高兴:“你瞧,不是什么怪物,是个胖壮小子呢!这家伙黑不溜秋,就叫李黑吧,好不好?”

李福再凑过去一看,妻子怀里抱着的,真真切切是个黑不溜秋的男孩儿,手脚齐全,五官端正,虽然身子黑,但不是什么怪物。李福也就不再吭声了。

于是,那孩子就叫李黑。

很快李黑长到六岁,他身强力壮,力大无穷,每顿吃三四碗饭,又死活不肯断奶,每到夜间总要回母亲怀里吃一顿奶才欢喜。他生性爱那荒郊野外,不喜欢待在家里,性情又特别喜欢水,每日清晨便要下河玩耍,玩到天黑还不回家。

一天傍晚,起了风,下起雨来,那李黑还在河里玩,光着身子在河水里追鱼逐蟹。李福拿了棍子到江边揍他,想要赶他上岸。没想到,一棍子抽下去,那李黑儿突然跳起,腾起云雾,变成了一条墨黑粗壮的龙,他口中喷火,朝他父亲吼了一阵,突然一头钻进河底去,不见了。

“我原先就说那家伙是个怪物,这不真变成怪物了吗?这下好了,跑了便再不要他回来。”李福叮嘱他老婆道,“以后要关好门户,不能让他再回这个家。”

李黑母亲心里忐忑不安,十分担心,想着儿子独自在外头,流了一夜眼泪。

打那日起,李黑好几天没有回家,也不知哪里去了。

一天清晨,长夜将尽,白日将临,一条黑龙突然撞开窗户,飞入李福家中,他径直来到母亲床前,嗷嗷叫着要吃母乳。母亲见到黑龙,吓得半死,但她认得是自己孩儿,还是解开衣裳让他吃奶:“黑儿,你可要小声,不要吵醒你的父亲。”

黑龙用力吸吮母乳,他这会儿变成龙身,身体庞大,力气又猛,才吸几口,母亲吃痛不住,再加上惊惧过度,惨叫一声,晕死过去。

李福听得异响,起身一看,只看见一条黑龙在自家屋子里头,龙头探入自己老婆怀里,正缠着吃奶,那龙尾巴却高高绕上屋梁,雨滴和冰雹“滴滴笃笃”从屋梁落下来。

李福又惊又怒,一手抡起一把铁锹,向那黑龙劈去:“来了就不要走,我打死你这造业乖张的孽子,免得以后祸害祖宗!”

黑龙十分警觉灵敏,听见铁锹劈来,即刻掉转龙头,想要飞出窗外。但屋子狭窄,转身时他的龙尾巴拖到地下,李福手举铁锹砍下来,正正砍中龙尾巴,“卡嚓”一声,龙尾应声断了。

等到黑龙飞出窗外,已经成了一条秃尾龙。

黑龙失了尾巴,又是疼痛又是悲痛,躲在河底养伤,但他挂念母亲,不得安生,每到长夜将尽,晨曦来临的时分,他都想要回家去看看。一日又一日,秃尾巴黑龙在屋顶盘旋悲吟,带来风雨和冰雹,他一来,冰雹就“滴滴笃笃,滴滴笃笃”落到屋顶上。

李福一听到龙吟声和冰雹声,马上手举起铁锹站出门口,仰起头,对屋顶的秃尾龙痛骂不停。

他的母亲受了这场惊吓,得了一场大病,因为缺医少药,不久病死了。去世那天,正是农历的六月初八,李福大哭一场,把她葬到山上。

母亲下葬下那天,秃尾黑龙在山顶久久盘旋,不肯离去,那座山因此终年雨雾迷蒙,也因此草木葱茏。那段时间,山下常常下雨,每到雨天,当地人就说:“这是秃尾李黑龙在哭他的母亲哩。”

黑龙为母亲守丧守了三年,三年后,他离开故乡山东,去了遥远的异乡。

人们在黑龙母亲安葬的地方建了一座龙母庙。有时长久天旱不雨,人们就到龙母庙烧香求雨。只要诚心,一求就会灵验。人都说,这是因为黑龙孝顺的缘故——那秃尾黑龙虽然远在异乡,但他最听母亲的话,总是母亲一唤,他就会回来,为乡亲们降雨。

再说那秃尾李黑龙,他离开山东,无家无累,只身游历三山五岳,就这样东游西逛,在外面流浪了好几年。有一天,天朗气清,黑龙心情开朗,朝东北方飞行了几千里,飞累了低头一看,只看见一条弯弯曲曲的大水从大地流过,江水清澈迷人,两岸青山耸立,树木长得郁郁葱葱。

“这真是个好地方!”

秃尾李黑龙在高空中,沿着那条江,从江头飞到江尾,又从江尾飞到江头,然后他从云端降落,一头扎进江里。那江水清凉惬意,黑龙满心欢喜,便顺着江流游戏玩耍,从江头游到江尾,在江中翻腾畅游,十分快活。

这条江叫做白龙江,江中原有一条白龙驻守。那白龙富甲天下,这会儿,白龙正在水府龙宫赏宝养神。突然听到水响,白龙便走出水府巡视,一出府门,就看见一条秃尾黑龙在江中游耍,独个儿玩得正欢,白龙不由得怒从心上起:“好你个秃尾巴野小子,竟然敢闯入我的领地!”

白龙口喷白色电光,掷出风雷,张牙舞爪朝黑龙猛扑过来。

黑龙连忙闪到一边:“白龙不要动怒,有话好好说,这条江清澈甘美,我俩一同游玩可好?”

“废话少说,看你出身低贱,身体残缺,到这里来真是玷污了白龙江。你怎么配与我一同游玩?你给我快快滚开!”

黑龙听到这话也心生怒火:“凭什么啊?你这样仗势欺人,好没道理。”

白龙怒吼着再扑过来,一条白龙,一条黑龙,你来我往,在江底下打斗起来。白龙法力高深,而黑龙年幼力弱,又断了一条尾,身体不能平衡,再加上从来没有打斗经验,没斗几个回合,黑龙便累得气喘吁吁,毫无还手之力,身上被白龙抓出斑斑驳驳的血痕。

好汉不吃眼前亏,黑龙虚晃一爪,一抽身跃出水面,变作一个黑衫少年,沿着江边小路,一路跑入深山老林。

白龙也不追赶,大笑着自回水府去了。

说那黑龙,正跑着,突然脚下被一根大木柴一绊,李黑狠狠摔了一跤。爬起身,回头一看,绊倒他的不是什么木柴,却是一个人。

李黑连忙把那个扶起来,一看,原来是个壮实的采参老人,那老人看上去五十来岁,满脸风霜,一只手紧紧拽着一把挖参的铲子,另一只手握着一个空空的褡袋。老人睁开眼看到李黑,张开嘴想要说话,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他伸出手指,指向远处山沟的茅屋。

李黑明白他的意思,马上背起老人,翻过山沟,走进那间茅屋,把老人放在床铺上。老人又用手指指向一根小人参,示意李黑拿去煮汤。李黑烧起火,煮了一碗人参汤,喂那老人喝了。

喝过参汤,老人才缓过气来。

李黑问他:“老伯是哪里人,为什么独自昏倒在山路上呢?”

“一言难尽啊!我原本是山东人,在这里挖了十几年人参,人人叫我‘老把头’。”老人叹了口气,“前天,原本福星高照,皇天眷顾,让我挖到一棵千年人参。没想到,才刚得宝,又马上失了宝。”

李黑一听,马上变得愤怒:“这地方有强盗?”

“要说强盗,也算是强盗了——那白龙江里的白龙,自称是江里龙神,其实比强盗还不如!他喜怒无常,时常强抢民间女子,一不顺意,就要发大水淹田淹地。他又喜好人间珍宝,我那千年人参一挖出土,他就嗅到了,当即驾起一团云来抢,我躲闪不及,被他一尾巴扫倒在地,抢了千年人参归水府。可怜我人老力衰,在路边昏迷两天醒不转,若不是遇见你仗义相救,只怕性命也难保——唉,后生你又是哪里人,为什么来到这片深山老林?”

李黑说:“我也是山东人。只因母亲早逝,我被父亲嫌弃,故乡不容,无家可归,昨日才流浪到这里。刚刚在江水那边被恶人打伤了,现在也无处投靠。如果老伯不嫌弃,我就在这茅屋住下,相互间也好有个照应。”

老把头一听十分高兴,于是李黑在茅屋住下,他每日清晨早起,马上扛一把锄头到山坡开荒种地。那片山坡满坡全是大石头,李黑硬是一块块背起,背到后山的深潭边,在潭边筑起一道高高的石堤。李黑力气又大,人又能吃苦,很快开好一块田地,在田里种了麦子,麦子一种下,马上又养了一群羊。

当下风调雨顺,到了秋天,李黑种的麦子收成很好,十二只小山羊也长成大山羊了。

收了麦,磨了面,李黑脆在地下,向老把头磕了三个头,说:“老伯,你我有缘相聚,也是乡亲,现在我有一事求你,请老伯务必应允。”

老把头连忙扶起他:“黑儿,这大半年你我相依为命,你有什么话直说不妨,只要做得到,我一定尽力。”

“不瞒老伯,我虽是凡人所生,却是一条真龙。我母亲吃了暮春李子有感,怀孕生下我——后来我才得知,那颗李子原本是上天孽龙的耳朵。我经历凡胎孕育,吃母乳成人,也略略懂得人间仁义。那江里白龙强抢民间女子,抢夺人间珍宝,又时时兴风作浪,沉船抢劫,我一直想要铲除它。无奈从前力气不足,粮食也不够,没有必胜的把握。”

老把头看看刚收下的麦子,沉吟一会,问道:“你现在有把握吗?”

“如果老伯帮我,有八九分希望。”

老把头忙问:“怎么帮?”

李黑说:“我明日入水与白龙打斗,江上泛黑水,便是我浮上水面,你就往旋涡扔一只山羊,再倒一笼馍馍。我吃饱了,力气充足,自然支撑得下去。等到黑水下沉,白泡升起,你便往旋涡处撒生石灰,扔大石头,那白龙被石灰迷眼,受石头干扰,我便有机会胜他。”

“这样好,我年老力弱,就叫上附近山东老乡一起到江边帮你。”

两人当即蒸好十二笼馍馍,又上山准备了大石头和生石灰,通知了附近的山东老乡,当晚便好好睡了一觉。

第二天一早,李黑跃入江中,现出原身,粗壮矫健的秃尾黑龙,到水底去找白龙喊战。

白龙出了水府,见是从前那条秃尾巴黑龙,不由得哈哈大笑:“秃尾小子,手下败将,你又来找打?”

黑龙正色道:“我这次来,要和你一决输赢。如果你胜,我任你处置,要杀要剐随你心意。如果我赢,你要离开这江中水府,迁到山里龙潭居住,从此修身养性,再不可为害人间。”

“秃尾小子,你好大口气,快过来受死!”

两条龙一个喷白火,一个喷黑火,在水底翻腾打斗,只搅得江底泥沙泛起,江面恶浪滔天,天上集结了浓云,人间弥漫着雾气。

老把头叫来附近的山东老乡,齐聚在江边等待,过了一个多时辰,也没见龙跃出水面,正焦急呢,忽然看见水面翻起黑浪,那山东乡亲连忙向黑水旋涡扔下一只山羊,倒入一笼馍馍。

过一会,黑浪下沉,江面冒出白泡,他们齐齐朝那白泡倒生石灰,扔大石头。

两条龙在江里大战了三天三夜,黑浪白泡交替了十二回,十二笼馍馍,十二只山羊全扔下水,江面渐渐恢复了平静。

等到江岸云开雾散,一条秃尾巴黑龙跃出水面,人们看到它用铁链锁了白龙,飞入林木茂密的深山。

深山的那个深潭,从那时起,就叫做白龙潭。那白龙果然信守诺言,从此在潭中修心养性,不再兴风作浪。

那江水换了黑龙镇守,那黑龙恪尽职守,按季节兴风播雨,因为风调雨顺,江两岸年年都有好收成。人们时时见天上有黑龙行云布雨,知道他姓李,就都亲切地唤他“秃尾巴老李”,又尊称它为“黑龙王”,日子一久,那条江也改名为黑龙江了。

那秃尾巴老李感谢山东老乡的帮助,也格外照顾他的山东老乡。黑龙江的船老大全都知道黑龙王这脾性,每每开船渡客,总要问一声:“船上有没有山东人哇?”

不管有没有,只要有人回答一声:“有哩——”就能保证一帆风顺。

有时船开到江心,江上跃上来一条鲤鱼——人们说,这是秃尾巴老李给山东老乡送礼来了。船上的人呢,也不当真收这个礼,往往也就捉起鲤鱼,放回江里,说一声:“情收了,鱼放回,多谢老李哩!”

中国古典民间传说故事 第3篇

人名属于专有名词。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如何将中国古典诗词当中的神话传说人名进行英译,使其能够为英文读者所接受。

1 译为对等的专有名词

译为对等的专有名词,即将原诗当中的人称专有名词仍然对等地译为人称专有名词。对等的方法主要是音译和字字对译。

1.1 音译

所谓音译,是指用汉语拼音将神话传说中的人名翻译出来。请看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两句: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诗人用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增强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翻译“女娲”时,我们可以直接音译。对这些重要的神话传说人名也应该进行音译,从而扩大本土文化的影响力,丰富译语读者的文化审美体验。译文如下:

And where Nv Wa patched the sky with molten rock

It cracks,startling heaven,hastening the autumn rain.[2]

译者将“女娲”音译为Nv Wa。

1.2 音译结合增译

1)音译人名,增译揭示其身份地位的名词

诗歌有时候因为篇章或字数、格律等的限制,只点出人名,而关于此人名有关的信息全部省略。翻译时可适当增译出如表示身份、地位等重要信息的名词。请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三》中的两句: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周穆”即传说中的周穆王,翻译时,我们可以采用音译结合增译的方法进行翻译。最后两句的译文如下:

How I envy you,renowned King Mu,

Oh that I ride across the sky with you![3]

翻译“周穆”时,译者音译了“穆”,增补了king一词,揭示了人物的身份,省去了“周”这个揭示朝代的词。这是因为对于译者来讲,重要的是要让译语读者知道这是一位国王,至于属于哪个朝代,对于对源语文化还不太知晓的译语读者来讲是可传译也可不传译的信息。

2)音译人名,增译与人物有关的主要故事情节

诗人经常引神话人物入诗表达思想。对于熟悉这些神话人物的读者来说,可以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含义。而对于不熟悉这些神话故事的读者,特别是外国读者来说,译者就必须将这些由于文化所产生的“隔”消除掉。音译人名并增译主要故事情节,也是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能让读者很快理解诗中神话人物的内涵,省去注释,增强诗歌的可阅读性。请看陶渊明《读<读山海经诗>十三首》(其十)中的几句: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翻译“精卫”和“刑天”时可以采用音译名词并辅以定语从句的形式,将神话人物的主要故事情节交待出来。前四句译文如下:

Jingwei,who was drowned in the violent sea,

Carries twigs to fill it by degree.

Xingtian,who was beheaded by the god,

Protests by waving his huge shield and rod.[3]

译者在处理“精卫”和“邢天”时,均辅以定语从句,交代出神话故事情节。

1.3 字字对译

所谓字字对译就是字对字地将中文的字面意思直接用英文中的对等词对译出来。这主要适合于那些人名当中蕴含了美好的含义或意境的情况下使用。请看屈原《离骚》中的两句:

帝高阳之苗裔兮,皇考曰伯庸。

翻译人名“高阳”的时候我们可以以对译的方法进行翻译,因为“高阳”二字给人以荣耀高贵的感觉。在对译到英文中去的时候也能给读者同样的感觉。译文如下:

Descendant of High Sunny King,oh!

My father’s name shed sunny ray.[4]

译者用对译的方法将专有名词“高阳”翻译为High Sunny,传达出了原文名称当中蕴含的美好意境。

2 译为不对等的专有名词

当源语篇章当中的专有人称名词比较突兀不易理解的时候,译者为了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经常将其翻译为不对等的专有人称名词。通常有如下的方法:

2.1 以所指译能指

索绪尔认为,任何语言符号都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能指”指语言的声音形象,“所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我们可以把能指和所指的概念套用到神话人名的翻译中去。翻译最重要的本质就是意义的传达,也就是要把言语的概念意义传达出来。在处理神话人名的时候,如果直译人名,很多时候这个符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我们可以省去这个能指符号直接译出它的所指意义,即以所指代替能指翻译神话故事中的人名。请看《楚辞.离骚》中的一段: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诗人由于在现实的世界中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无人理解,感觉到无穷苦闷与孤独,于是便幻想巡行天上。“羲和”是日御,也就是太阳的使者。翻译时,译者可以采用以所指译能指的方法进行翻译,因为其所指意义是指“太阳的驾车者”,而“羲和”作为能指符号直译到译文中去并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我们可以以简短的“太阳的驾车者”这个所指代替能指将人名翻译出来。译文如下:

I bid the Driver of the Sun,oh!

To Holy Mountains slowly go.[4]

译者将神话人名“羲和”翻译为the Driver of the Sun(太阳的驾车者),将所指意义翻译了出来,并以所指代替能指翻译人名。

2.2 以人称代词翻译

以人称代词,特别是第二人称代词you来替代原有人名也是翻译中常用的方法。这是因为第二人称比较亲切、真诚,比第三人称专有名词更利于直抒胸臆。请看李商隐的一首《嫦娥》中的两句: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借对嫦娥孤寂凄冷生活的描写来抒发诗人寥落不偶的身世之感。在诗中,诗人以第三人称的手法点出嫦娥,在翻译的时候我们可以第二人称的口气进行翻译,这将更便于诗中的主人公向神话人物直抒胸臆。请看后面两句的译文:

You’d regret to have stolen the miraculous portion,

Night after night you brood o’er the celestial ocean.[5]

译者将“嫦娥”翻译为代词You,将原文的第三人称改译为第二人称,直接抒发诗人对独处寒宫的嫦娥的同情。

3 译为普通名词

有时原文中的人称专有名词在翻译中并没有对译为专有名词,而是处理成普通名词。主要有如下的翻译方法:

3.1 解释性翻译

解释性翻译,也是常用的方法。译者以解释(有时候是描述)的方法将原来的专有名词用普通名词的方法翻译出来。请看《离骚》中的两句:

彼尧、舜之耿介兮,

既遵道而得路。

尧舜相传是中国历史当中最早的两位黄帝,其并不为很多人所熟知,直接音译的话可能会造成译文读者的理解障碍。可以以解释性的方法翻译。译文如下:

The first two monarchs were so bright,oh!

That they followed and gained the way.[4]

译者用解释性的方法将专有名词“尧”、“舜”合译为the fist two monarchs,令读者一下子明白其义。

3.2 以蕴译名

诗人运用与神话有关的名词时,总是因为其代表着一定的蕴含,符合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有时候可以采取以蕴译名的方法,将神话故事所表达的蕴含在名称当中显现出来,从而让异文化读者直接进入诗歌情节与意境的理解与赏析。如果与诗歌情节结合得当,还可以深化诗歌的意境,增强诗歌的内蕴美。请看杜牧的《秋夕》中的两句: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歌表现了宫女孤独凄凉的宫廷生活。在翻译“牵牛织女星”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以蕴译名”的方法,将所译词汇包含的意蕴在它的名称中反映出来,从而方便译文读者理解。最后两句译文如下:

The steps seem steeped in water when cold grows the night,

She lies watching heart-broken stars shed tears in the skies.[5]

译文将“牵牛织女星”翻译成heart-broken stars(心碎的星辰)。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一个中心蕴含就是伤心与别离,译者以蕴译名,将其蕴含“心碎”来修饰名词“星星”,省却加注翻译的烦琐,并使译文读者产生遐想——为什么主人公要仰望天上那颗叫做伤心星辰的星星呢?这就使读者直接进入了诗歌情节的理解与欣赏。

4 隐而不译

在翻译神话传说类诗歌的时候,有时我们可以将出现在诗句当中与传说故事相关的人名隐而不译,这将使得译文免除因出现译文读者不知晓的人名而产生的断层感。请看李商隐《无题》一首中的两句: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无题抒写了一位男子对远隔天涯的情人的思念。诗中的“刘郎”是指刘晨,传说中他重入天台寻觅仙侣而不遇。这里用刘郎的传说故事点明爱情间阻的主题。在翻译的时候,对“刘郎已恨蓬山远”一句中的人名“刘郎”可以采取隐而不译的方法。因为译文读者对这则传说并不熟悉了解,“刘郎”这个人名一旦出现在译文出将会使读者感到突兀。最后两句译文如下:

Beyond my reach the far-off fairy mountains spread,

But you’re still farther off than fairy mountains green.[5]

译者在翻译时将人名“刘郎”隐去不译,减少了突兀感。

5 结束语

以上分别从四个方面对古典诗词当中与神话传说有关的人称专有名词的英译策略作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在翻译人名的时候译者应该始终以文化交流为目的,既要体现诗人将神话入诗的苦心又要注意译文的可接受性,从而使得译文不仅达到字面意义的传译,更能达到文化层面的交流,并且丰富译文读者的文化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许钧.翻译论[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2]杨宪益,戴乃迭.唐宋诗文选[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

[3]汪榕培.英译陶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许渊冲.楚辞[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中国古典民间传说故事 第4篇

大家好!我叫晏婴,“晏子”是别人对我的尊称。我生活在春秋时代的齐国,做过齐国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国君的相国。我个头矮小,其貌不扬,为此没少受人嘲笑,不过后人认为我相国做得还算称职,就搜集了我的一些传闻轶事,编成《晏子春秋》。

知识链接:《晏子春秋》大约写成于战国末期,是后人假托晏婴的名义所作。该书经过汉代学者刘向的整理,分为内、外八篇,收集了215个关于晏婴的传说故事,其中很多是晏婴劝告君主不要贪图享乐,应爱护百姓、任用贤能、虚心纳谏的事迹。

您太谦虚啦,您爱护百姓、劝谏君主的事迹有口皆碑,连孔子都夸您是君子呢。您劝说他人的口才和智慧,留给我们后人许多启迪。

过奖过奖,那是我应该做的。我生活的时代,齐国已从诸侯的老大——盟主的地位上跌落,外有秦国楚国虎视眈眈,内有天灾人祸频频侵扰。我辅佐过的三位国君呢,又个个好吃贪玩不爱工作,我能不像个老保姆一样成天盯着管着唠叨着吗……

额,晏相国注意形象啊。要不,您给大家讲讲您和国君的那些事吧。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人一上了年纪就喜欢发牢骚,同学们别见怪。下面我讲两个故事好了——

智救养鸟人

齐景公很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饲养。可没过几天,那只鸟逃走了,齐景公气坏了,要杀烛邹。站在一旁的晏子忙说:“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吧,然后您再杀他,也好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于是晏子板起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知道吗?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第一条,国君叫你养鸟,你却不留心让鸟飞走了;第二条,你让我们的国君为一鸟杀人;第三条,如果其他诸侯知道了这件事,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因为这三条罪状,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齐景公听了这番话,明白晏子是在委婉地批评自己不该重鸟轻人,不好意思地干咳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他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行礼说:“多谢相国。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挂牛头卖马肉

齐灵公有个怪癖,喜欢看女子穿男装,于是齐国的妇女中流行起了穿男人的服装。齐灵公觉得让别国的人看到了挺丢脸的,就下令禁止:“一旦发现穿男装的女子,就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并派出很多官吏在街头巡逻执法。然而奇怪的是,虽然满街都有违令的女子被官吏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女扮男装的风气却依然盛行不衰。

齐灵公沮丧地问晏子这是为什么,晏子回答说:“您仅仅禁止宫外的妇女穿男装,却放纵宫女嫔妃这样做,这就好比卖肉的铺子在门口挂上牛头卖的却是马肉。您为什么不先禁止宫内的女子这样做呢?那样平民妇女们就不会穿男装了。”齐灵公照办了,之后没到一个月,全国的女子就都不再穿男装了。

本期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同学们喜欢吗?喜欢的话请在“‘造粉’召集令”中投本栏目一票。接下来请晏相国为大家布置本期的国学任务。

下面是几个出自《晏子春秋》的成语,请同学们根据释义将它们补充完整。全部答对的同学就能获得精美奖品哦!

1.圣人千虑,必有( )( );愚人千虑,必有( )( ):圣明的人考虑事情再周密,千百件事中总会有一两件有疏漏;而愚笨的人经过反复思索研究,千百件事中总会有一两件做法可取。比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衣莫若( ),人莫若( ):穿衣服是穿新的好,与人结交则是老朋友更好。

3.折冲( )俎:在酒宴吃喝之中,就能挫败敌人的企图。指不用武力,在谈笑风生之中就能谈判制胜。

中国古典民间故事 第5篇

从前有个憨子,只养了个独生女儿如花,那如花越长越美丽,真真切切人如其人,长得如花似玉,两口子疼爱得要命,捧在手里怕飞了,衔在嘴里怕化了。

眼看着如花长到二十岁,还没媒婆来提亲,憨子急坏了。一天夜晚,他老婆说:“儿大当婚,女大当嫁,闺女已长大成人,得找婆家了,你出门去找个女婿吧!”

憨子做事向来干脆,一口答应道:“行!”

老婆叮嘱他:“不能随便找,要找,就找个有本事的。”

“我晓得!”

第二日天一亮,憨子带上干粮出门了。走着走着,来到一座山,山林里有个猎人蹲树丛里,正拉弓射箭,箭法那个好呀,一箭出去,射中一个豺狗子。憨子心想,这小伙本领大,找来做女婿刚刚好。便凑上前去招呼道:“小伙,你这手艺真正高超,娶亲没有?屋里谁跟你过生活呀?”

那猎手说:“还没有娶亲,家里就只有我妈。”

“那正好,我家有个女子,模样儿如花似玉,针线好又会持家,还没得婆家哩,给你当媳妇吧!”

猎手一听,喜得连连下跪磕头:“丈人,我啥时候接媳妇去?”

“啥时候哇——八月十五吧!”

憨子定了女婿,喜颠颠绕小路往回走,走啊走,走到大河边,一个后生正在渔船上打鱼,憨子便朝他喊:“小哥,过来渡我过河哩。”

那后生把船靠过来,载憨子行到河心,见水面生出一圈鱼纹,说道:“这儿鱼多,待我撒一网。”

后生拿渔网一撒,拉上来满满一网鱼,把个渔船压得斜斜歪歪。憨子帮后生捡鱼收网,边收边问:“小哥你打鱼正是个好把式,为啥船上没个帮手?”

后生说:“没本事,还没娶上媳妇。”

憨子竖起大拇指:“我瞧你找鱼有本事,有本事!我家有个女子,模样儿如花似玉,针线好又会持家,还没得婆家,给你当媳妇吧!”

那后生一听,喜得连连作揖:“那好,啥时候接媳妇?”

“啥时候呀,八月十五吧!”

那憨子人又憨,岁数又大,记性又差,说话时没有思前想后,忘记了前时把女儿许给打猎的人了。

天黑了,憨子住了个客店。半夜,客店女掌柜得了急病,一下子昏死过去,全家人急得大哭,憨子帮着忙里忙外,心里也跟人家一样难过得要命。

正忙乱成一团,进来一个看病的,说:“让我瞧瞧,说不准还能救哩。”

他摸摸脉门,说:“不怕,脉还在跳哩。”说话间取出救命的针药,撬开嘴喂了,又找穴位扎了几针,不一会儿,女掌拒睁开眼,活过来了。

客店全家上下对看病的千恩万谢,端酒炒菜,还请憨子陪着喝杯酒。

喝得高兴,憨子问:“看病的,你本事大哇,跟谁学的?”

看病的说:“祖传的哩,传儿不传女!”

“传我怎样?”

“不传别人哩!”

“好小子,那你可得好好教你儿子!”

“哈哈,我连媳妇都还没得,哪来的儿子?”

憨子一听,高兴得一拍大腿:“咋不早说,我家有个女子,模样儿如花似玉,针线好又会持家,还没得婆家哩,跟你配一对刚刚好。”

看病的连忙躬身下拜:“承蒙丈人看顾,啥时候接媳妇?”

“啥时候哇——八月十五哩!”

那憨子人又憨年纪又大,早把打猎的和网鱼的忘记了。

很快到了八月十五,那天一大早,打猎的、打鱼的和看病的都抬了轿子,敲锣打鼓吹喇叭,来接新娘子。憨子一看急了,一个女儿怎么嫁三个女婿啊?他急中生智,连忙把女儿推到门外水塘边一棵大枣树上。

三家轿子来到门口,都说:“老丈人,我媳妇儿在哪呀?”

憨子指着大树说:“女子只一个,在水塘大树上,哪个本事大哪个接去。”

三家接亲的大眼瞪小眼,齐刷刷往树上一看,只见一女子坐在树杈上,果然模样儿如花似玉,羞答答低头微笑,朝他们扔下来一颗枣子。

见憨子一个闺女许了三家,那打猎的气得没法,照大树“飕”就是一箭射去,这一箭没射中,只吓得那女子一哆嗦,直直掉落水塘去。

打猎的见出了人命,吓得抬起轿子跑走了。

网鱼的见女子掉进水塘,急忙拿渔网一撒,捞上来,一看,女子一动不动,死了。

“阿弥陀佛,老人家不好意思,节哀顺变啦。”网鱼的也急急抬起轿子,跑啦!

看病的见女子湿漉漉躺地上,忙掏出看病的家什,撬开女子的嘴,喂了一服药,按了几下胸,那女子“哇”一声吐出好多水,活过来了。

憨子夫妇千恩万谢,又是握手又是作揖。

那看病的拉住他们:“岳父岳母不必多礼,我救自家媳妇儿,应该的嘛!”

说完,把媳妇儿往轿子一塞,敲锣打鼓吹喇叭,抬回家去了。

★ 中国古典诗词

★ 中国古典童话故事全集

★ 古典唯美爱情语录

★ 爱情的古典诗词

★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国诗歌古典名句

★ 温庭筠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小学

★ 唯美的中国古典情诗

中国古典成语故事 第6篇

随后,这位任人便一本正经地说道:“要是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恐怕就要挨饿、甚至饿死;如果不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可能就会有吃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难道还要按着礼节去行事吗?再有,假如按照亲迎礼,就得不到妻子;要是不行亲迎礼,就能得到妻子,还一定要行亲迎礼吗?”

这一问,屋庐子没有答出来。第二天,便去邹国,转告了老师孟子。

孟子听后,说道:“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的?如果不揣度基地的高低是否一致,那么一寸长的小木头也可能比顶端的高楼还要高。说金子比羽毛重,但是,岂能说三钱多重的金子也比一车的羽毛还要重?拿吃的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吃的重要?拿娶妻的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娶妻重要?你去这样回答他:‘扭折了自己哥哥的胳膊而夺取了他的食品,自己便有了吃的;而不扭折,便得不着吃的,那么他会去扭折吗?越过东邻的墙去搂抱人家的女子,便得到了妻子;而不去搂抱,便得不着妻子,那么他会去搂抱吗?”

中国民间民间传说故事 第7篇

乐天龙用力地攀过了一块巨岩石,站在山崖之上,两眼贪婪地看着这个隐蔽的山洞,嘴里喃喃地道:“找到了……”那受了剑伤扎着麻纱的左臂好像不太痛了。乐天龙右手抽出腰间钢刀,削去遮蔽着山洞的藤蔓,眼前露出了一个山洞。乐天龙将钢刀交到左手,然后从怀中取出了一片羊皮笺看了又看,脸上浮现出坚定的神色。

山洞很浅。乐天龙很快便走到了山洞尽头。漆黑中,乐天龙用手摸到了一道铁门,却没有上锁,乐天龙用力一推。铁门便开了,里面竟然是一个足可容纳百人的大洞,洞底很高,四面也很宽敞,而且上面有几个小洞,日光从小洞直射进来,照得里面光可视物。显然这是经过人工细心设计的。

“嗖嗖嗖”三声,三柄飞刀从通道飞快射出,直逼乐天龙的面门。乐天龙虽然心中一凛,却立即停步使出一招“铁板桥”,飞刀才从他的面部一一擦过,打在洞壁上。接着,两个身影飞进洞来,其中一个魁梧老者提腿便往乐天龙的面上踏去,乐天龙仍是一个“铁板桥”,又躲开了老者的突然袭击。乐天龙翻身正想站定,另一个同行的老者亦冲上前来,乐天龙提出钢刀,准备另一番厮杀。可是那个魁梧老者忽然道:“你知道为什么你从洛阳抢到藏宝图西来祁连山,一路上不断遭到群雄追杀,却在出了嘉峪关以后,所有追踪你的人忽然都不见了吗?”

乐天龙的确曾经感到奇怪,但他总是以为是自己躲藏得好而已。

那个魁梧老者继续道:“从嘉峪关到五门峡短短的二百余里路,黑马寨、天池双怪、陵川剑侠、笑佛天玄和尚和洛阳七剑,一共是五起三十二人,都被我们截下了。”

乐天龙无话可说,因为那老者说的人都曾经追杀过他。那个魁梧老者诡异地笑了笑道:“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帮你去杀那些人吗?”不等乐天龙回答,他已先说了出来:“那是因为我们希望能通过你来找到这个宝藏。”

乐天龙冷冷地道:“也好,让我先找出埋下的金银珠宝,然后你们可以顺手牵羊地抢走……”

那两个老者同时哈哈大笑,“嗯,差点忘了告诉你,老夫复姓令狐,单名一个正字。”

乐天龙脸色一变,看着另一个老者道:“你姓罗还是姓朱?”

身后传来了冷冷的声音:“老夫是罗四海,咱们正是‘祁连三鹫’!”

乐天龙大吃一惊,正想向侧跃开时已是慢了一步,只觉背心一阵剧痛,一柄长剑已从他的背心刺入,直透胸口穿了出来。

不知从何处又窜出一位老者,冷冷地道:“老夫朱侠。”

令狐正环顾四面洞壁,摸索了好一会儿仍没发现什么。罗四海也试着敲打地面,地下却是坚硬的岩石。令狐正看了洞壁上插着的三柄飞刀,两道眼眉微微皱起,向罗四海和朱侠道:“老二、老三,你们搜一搜姓乐小子的身,取出那张藏宝图再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蛛丝马迹。”

两人应了一声便走到乐天龙身旁蹲下来,朱侠取出了那张藏宝图看了又看,再交给了罗四海,罗四海也看了好一会儿,也没有看出什么。两人正想将那张藏宝图交给令狐正,却听得“嗖嗖嗖嗖”四声破空之声,罗四海和朱侠哼也没哼一声便气绝身亡。

正当令狐正兴奋之极时,忽然一些江湖传说在脑际闪过:有十二人在山西寻得宝藏宝箱,却被宝箱射出的短箭杀光,结果宝箱内的金银珠宝让一个路过的小樵夫得了;四十多人在湖广交界寻得前朝末帝的宝藏,却被涂上的剧毒弄得相互啮咬,疯癫神丧,其他寻宝客只得将宝藏焚毁;还有很多宝藏机关的传说……

令狐正看着那个铁箱想了一会儿,觉得还是应该小心点,免得辛苦了一场却要命丧荒山。令狐正退了几步,扬手使劲向铁箱射出了三柄飞刀,“叮叮叮”三响,飞刀射在铁箱的盖子上,铁箱盖子“吱”地一声被飞刀的劲力揭起了,令狐正也乘机倒退出去,侧身躲在破墙之后,竟不敢抬头张望。过了好一会儿,洞内并没有什么异样声响,令狐正才一步步地走近铁箱。

铁箱似乎没有机关!

令狐正并没有放松戒备,却见箱中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只很精致的木盒子,令狐正微有失望,心里想道:“一定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于是便用飞刀轻轻地挑起了小木盒的盖子,盒子里只有一张羊皮笺。

令狐正喃喃地道:“难道是另一张藏宝图?”

令狐正用飞刀轻轻挑起那张羊皮笺,走到大洞的光亮处细细阅读,却是愈看愈怒,脸色大变,到后来忍不住大吼一声将羊皮笺掷于地上,在狂笑声中冲出山洞,走得不知所踪。

原来羊皮笺上是这样写着:

贤兄:

你我各藏一物并相约比试寻宝之戏,若你先得此笺则小弟甘拜下风,请携此笺到洛阳小弟之居处来,以共同享用美味酒宴。

中国古典民间传说故事 第8篇

一、中国古典舞的技巧及主要训练动作对民间舞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 中国古典舞吸取了民间舞蹈、武术、戏曲、手语、杂技和古代壁画及雕塑中的舞蹈原型, 其中众多技巧动作都给民间舞起到了重要借鉴作用。

1. 跳、转、翻技术技巧:

跳、转、翻是古典舞里最具代表和具有技术技巧性的动作[1]。

跳——根据跳跃这一人体运动形式本身的共同规律将丰富多彩的舞姿变化及身法韵律运用于跳跃之中。在众多民族民间舞蹈中跳跃都是必不可少的动作, 所以在民族技术技巧训练中, 仍以中国古典舞的跳跃部分为基础, 进而形成高难度的跳跃技巧, 如斜身探海跳等。

转——可以锻炼习舞者的平衡感、协调性和控制力。在旋转中除了有直体旋转之外, 再加以各民族特有的姿态, 以原古典舞旋转进而发展成各民族的舞姿转, 例如蒙族的蛊碗转等。

翻——是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所特有的的技巧形式, 尤其以腰部的能力为重。在民族民间舞技巧中它与身韵结合一体, 赋予技术技巧生动的韵律感和形象感, 例如苗族、侗族等民族技巧就是以真实生活动作为原型, 形成在翻身基础上跨腿翻腾的技术技巧。

2. 把上练习、中间地面动作练习等

古典舞基本功中的把上练习和中间地面练习等通过对身体各肢节的训练, 使身体更能施展一些动作幅度较大的运动。而在民族民间舞中一个舞者除了必备的软度和开度外, 肢体还需要有宽裕的运动幅度来表现出舞姿的伸、展、含等特点, 这就是所谓的“形止神不止”, 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例如安徽花鼓灯、藏舞、蒙族舞蹈中的一些动作。

二、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对民间舞的重要作用

身韵在古典舞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而现今民间舞无一不是直接或间接地与身韵有着很重要的联系。“身韵”即“形神兼备, 内外统一, 身心并用”的同义词[2]。通过身韵的训练可以达到“以神领形, 以形传神”。身韵既是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 也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必有的艺术元素。

1. 形

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 姿态与姿态的过度, 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3]。各民族中, 如藏族的基本体态坐胯、弓腰等都要通过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中段训练, 傣族舞蹈的三道弯特征, 也需要通过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将舞者的肩背腰训练的非常有弹性。中国民间舞中的“辗拧转韧”等无不贯穿着人体的“垮肩肘腕”等部位, 这些动作都要通过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训练的来学习。从“提、沉、冲、靠、腆、含、移”这七个最基本的动律元素到“燕子穿林、青龙探爪”等动作的完成, 均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舞身韵对于民间舞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2. 神

神韵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只有准确把握“形”和“神”, 舞蹈才有鲜活的生命力。像眼神中的聚放等动作并不是单单指眼部自身的动作, 而是通过一种内涵的支配和自身心理节奏的表达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而在各民族民间舞中各民族对身韵的表达方式各不一样, 但相同的是中国古典舞神韵对各民族民间舞神韵的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基于藏族的民风, 使得藏舞中的“卓”, 跳起来粗犷奔放、气势磅礴, 因此可以说中国古典舞基本功中的神韵与各民族民间舞中的神韵是有着必然的相应联系。

3. 劲

“劲”在中国古典舞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古典舞中音乐大多情况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静相融的节奏中进行的。而各民族民间舞的节奏也是不尽平均的, 在中国古典舞的轻重、长短、强弱、缓急等对比关系的形成下创造的。如东北秧歌的众多动作都是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身韵“劲”的强、弱、缓、急等的对比, “劲”对各民族民间舞的表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4. 律

“律”包含着两层意思。一为动作中的自身律动性, 二是所依据依循的规律。而在中国古典舞中, 反律也是其重要因素, 这点在民族民间舞中同样适用, 例如壮族, 朝鲜族, 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 舞蹈运用古典舞的“反律”将其特有的民族风格发挥展现的淋漓尽致, 大多数民族舞蹈中的逢冲先靠、逢开必合等都起源于古典舞身韵中的“律”。

综上所述, 可以发现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训练在民族民间舞的运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在表演民族民间舞时, 展现的不仅仅是个人魅力、舞蹈内容, 更是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与中国民族民间舞相遇而约的动力源泉。我们要在掌握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技术技巧及身韵“形神劲律”的基础上, 把握民族民间舞的风格、韵律,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中国古典舞基本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中国古典舞的训练技巧和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身韵”对民间舞学习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古典舞,民间舞学习,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赵志莲.论中国古典舞几本功训练的特殊性[J].乐府新声, 2009.3

[2]李冉浅论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J].职业圈, 2007, (12) .

古典传说的影像制造 第9篇

眼瞧着国庆档要到了,赶紧翻了翻排片表——9月底真是好不熱闹。其中9月29日就上映两部“古装大片”《画壁》和《白蛇传说》,且均改编自国产古典传说。

其中,白蛇传的故事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赵雅芝那版电视剧就不用提了,连林青霞早年也演过白蛇。《白蛇》胜在妇孺皆知,不宣传观众也知道电影要讲什么。如此高辨识度,相关专题软文也很好做,比如把演过许仙白蛇青蛇法海的各演员随便比较一番,就可以吸引不少眼球。但劣势也很明显——故事拍过太多遍,很难再弄出新意来。

而出自聊斋志异的《画壁》,原文很短,传播率并不像《白蛇传》那么高,给影片主创很大的发挥空间。比如原文中描写书生进入画壁中,只有“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想,身忽飘飘,如驾云雾,已到壁上”寥寥数语。在电影中,这20多个字给美术设计,电脑特效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

当然也有不利因素——画壁虽然之前只被改成过六集的电视剧,但究其故事本质,和另一个由聊斋故事《小倩》改编的电影《倩女幽魂》,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一个书生误入另一层世界,碰上了以女性形象示人的厉鬼、狐妖或花仙,产生了爱情,却遭到统治者排斥等。再加之香港电影人把故事的发生地都安排在兰若寺,更强化了类同感。实际上,兰若是梵语阿兰若的简称,原意为寂净无苦恼烦乱之处,虽也有寺庙之意,但并非寺名。若字也应读作rě,音同惹。

有人会说,古典传奇本来大同小异,像“落魄书生中状元,私定终身后花园”,成为很多故事共通的主题和桥段。但这一历史局限性,不应被当成电影改编不求新意的借口。比如之前徐克导演的《青蛇》,还有脍炙人口的《梁祝》,都能做到推陈出新,别有一番蕴味。《青蛇》中的法海虽然也有不少动作和特效,但整体还是隐忍的,是为剧情服务的。而《白蛇传说》中,连饰演法海的李连杰本人也半开玩笑地说,是被“骗”来的——进了剧组才发现,打戏不断增加,打完一拨又来一拨,简直是妖海战术。古装片最忌讳就是没限度地打来打去和无底线地恶搞,徐克的那几部经典之作,都能在正谐动静古典现代之间保持应有的平衡,而后来的像《剑蝶》这样的,玩武侠梁祝,就完全是玩过火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国古典民间传说故事】相关文章:

中国古典意境05-18

中国古典戏剧09-01

中国古典身韵06-29

中国古典艺术歌曲07-26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08-14

中国古典爱情诗歌08-14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08-14

中国十大古典情诗08-14

中国古典家具鉴赏06-09

当代中国古典舞06-24

上一篇:人生第一课家长读后感下一篇:电子商务学习心得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