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的表现及预防

2024-06-17

感觉统合的表现及预防(精选6篇)

感觉统合的表现及预防 第1篇

感觉统合失调的八大类型及表现

一、视觉统合失调

1、什么是视觉?

视觉就是我们用眼睛所看到外界周围的事物。视觉成熟最重要的是焦距。通过眼睛观察形状、大小、甚至文字。

2、出现视听失调的原因?

婴儿期爬行不足。在婴幼儿期间,听觉对大脑的成长影响最大,早年的幼儿听觉

较弱,所以受不了太高、太大的声音,祖父母带大,环境噪音太多,父母脾气大,经常大声责备,都会造成幼儿为了保护声音对大脑的刺激便会在听觉上形成一层自我保护膜,养成拒绝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视觉统合不佳主要表现:看书时容易漏子、掉字、写字时,偏旁部首容易写错、不会做计算、学了就忘、抄错题、甚至不认识字。

二、听觉统合失调

什么是听觉?

声波作用于听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并引起听神经的冲动发放传入信息,经各级听觉中枢分析后引起的感觉。音变的能力来自触觉。听觉区的讯息深入大脑的潜能记忆区中,因此听觉的音变能力,对人类的潜意识影响很大,在心理上也产生很大的作用。

听觉统合能力不佳主要表现:对别人说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

四、经常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嗅觉统合失调

什么是嗅觉?

嗅觉是人类感觉神经中最多也最复杂的器官,嗅觉能协助我们用鼻子灵敏的认识

环境,进而保护自己。

嗅觉失调的表现:如无法味到花的芳香、不能闻出某种气味等。

四、味觉失调

什么是味觉?

味觉失调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生活品质。味觉也是婴幼儿期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能力。舌头的味觉相当复杂,前面甜的,中段哭的,旁边酸辣的。必须让食物留在嘴巴里较长的时间,才能感觉发出各种味道,味觉教育需要有相当的耐心及时间。

味觉失调的表现:无法用舌头尝出各种味道,不能尝出酸、甜、苦、辣。

五、触觉失调

1、什么是触觉?

身体皮肤组织接触外界的一种感觉。

2、什么是触觉失调?

触觉失调就是人对外界的感觉出现的与别人不一样的现象。它分为触觉敏感和触觉迟钝。

触觉敏感:就是说对外界的微小变化产生一种过激的反应。(这样的孩子的脑神经抑制困难,才导致触觉过分敏感,对任何信息都有反应,大脑经常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心烦气躁的。他们穿着的衣服质料不同,或环境有微小的变化时,都会忙着做出不舒服的反映处理,于是最重要的学习信息就很难传入大脑了。

触觉迟钝:就是排斥新事物,不能接受新事物,依赖旧的事物。(由于一再排斥新的信息,便需要加强旧的信息,于是就很依赖他们已经熟悉的旧的事物。这样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渴望被接触,所以也比较粘人。他们经常固执于某种行为上,特别喜欢强烈又熟悉的旧的感觉,如:偏食、吸吮手指,触摸生殖器,咬人等。)

3、触觉失调的现象有哪些?

现象有:容易分心、常会左顾右盼;脾气暴躁,尤其对亲人特别不好,喜欢强词夺理;不喜欢到陌生地方或人多的拥挤场合;偏食和挑食,不喜欢吃水果和蔬菜等;害羞,碰到陌生人特别紧张,会结结巴巴的说不出来话;内向爱独处,不喜欢到户外玩,怕人多的地方,朋友少,沉默寡言;看电影或电视的时候,容易兴奋,受感动,并喜欢尖叫;怕黑,到暗处一定要有人陪,晚上拒绝出门,讨厌独自在屋里;换床铺便无法入睡,甚至被子、枕头都必须是固定的;清理鼻子和耳朵时,常显得情绪非常不稳定;喜欢粘特定的人,并且非常需要对方的拥抱和溺爱;睡觉的时候喜欢咬被角,抱棉被、衣服和玩具;喜欢吮吸手指,咬指甲、不喜欢别人帮忙剪指甲;不喜欢被抚摸脸部,讨厌洗脸、洗发和剪发;有人协助穿衣服、穿袜子和拉袖口,常会特别的紧张;不喜欢别人由背后接近,常有严重的不安全感;经常到处碰、摸、动个不停,对毛料和布织料特别排斥或特别喜欢;虽喜欢和人聊天,却不喜欢有肌肤接触的勾肩搭背行为。

4、触觉敏感的危害?

触觉敏感的孩子常常会衍生前庭觉不足,好动不安的毛病,本体感也会扭曲,情绪化及笨拙现象。

5、强化触觉训练的原则

触觉是感觉刺激中分布最广,信息最频繁的,我们几乎不断地在接受触觉刺激,包括晒太阳,吹风,洗澡,游泳以及玩沙,玩土,玩水都是非常重要的触觉刺激。因此,触觉游戏在日常的生活中随处都可应用。

在皮肤上的各种刺激,会协助决定触觉来影响身体的反应,有时使用毛刷来减少触觉防御的现象,也许先用前庭刺激,再加上刷子的互相调节,治疗触觉防御泛滥的效果更好。触觉敏感或迟钝主要表现:黑怕陌生的环境、允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官、过分依赖父母、过分紧张、过分碰触某种东西、有强迫性行为、个人表现缺乏自信、语言行为动手动脚、惹事生非、爱惹别人、偏食、暴饮暴食、不能考虑别人的感受、情绪不稳定等。

六、前庭觉统合失调

⒈ 什么是前庭?

人的脸部正前面的各个器官如耳朵、鼻子、眼睛和嘴巴所接受到的信息。透过脑干前边的前庭神经核,进入大脑的功能区。这个器官所接受的信息称为前庭信息。

⒉ 前庭神经核的功能?

① 过滤、筛选、重组身体各部分接受的信息。

② 感受外界的动态和静态信息,对自身起平衡作用。

⒊ 前庭觉失调就是我们的前庭神经核对我们的前庭信息和身体各部分接受的信息不能进行筛选、过滤和重组的能力及不能感受外界的动态和静态信息,使自身无法达到一个平衡的作用。

4、前庭觉发展不成熟,身体便会反映出以下各种现象:重力平衡的能力不稳定,平衡感明显不良;运动企划能力差,严重时无法正确、有效操控肢体;空间感的判断经常失误,对环境的知觉多多少少都有障碍;肢体做交叉动作时有困难,左右手交叉活动时,无法有效地控制,即双侧协调障碍;视觉统合不足,眼球运动有困难,眼球无法控制视觉移动;很难双手或双脚合并做相同的动作,如同时举高双手,或双脚并拢前、后跳动有困难;词汇体系发展不佳,词汇使用经常错误,词句组织短而混淆。

5、强化前庭觉训练的原则:

人类所有的感觉器官中,前庭觉是最敏感的,这种信息能否顺应环境,也是肢体得以灵活操作最重要的因素,前庭觉随时提醒我们头和身体的方向,使我们能清楚的接收到视觉信息,如前庭觉不佳,视觉很难跟随移动的目标,眼肌肉和颈部神经也产生信息反应不良的情形,眼球的移动变得不平稳,常会以跳动的方式抓住目标,造成孩子阅读、玩球、划线的困难。

此外,前庭觉会将信息由脊椎体神经体系传达到身体各部位,通知肌肉必须做收缩和运作,以适应环境的需要,同时,也会将肌肉和关节信息传到前庭神经核及小脑,形成身体、神经、大脑功能的互动,是人类探索环境,适应环境的最重要基础。

如果这方面功能不佳,便无法达成感觉统合,孩子便会常常跌倒或撞墙,动作显得笨手笨脚,甚至害怕行动,更会造成感觉信息严重扭曲,而影响到身体的协调行动能力。

前庭觉失调的表现:

1、多动,虽好动,但平衡能力比较差。

2、原地打转容易眩晕或打晕。

3、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上课不专心。

4、畏高或者不怕高

5、走路容易跌倒

6、调皮任性、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

7、出现语言发育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说话表现困难

七、平衡觉失调

⒈ 什么是平衡?

① 定义:练习身体协调与地心引力的协调的能力。

② 分析:我们的神经体系在活动中,发展出一种与地心引力协调良好的能力,指挥我们的骨骼和大小肌肉。支撑住我们这个有重脚轻的倒三角架构。这种良好的协调能力就是平衡能力。

⒉平衡感包括:手眼协调。上下肢体的协调。全身的协调。

⒊平衡失调的主要现象:穿裤子困难,拿筷子,拿汤勺不协调,不会吹口香糖,舌头操作不灵活,不能很好的将水倒入口中。写作姿势不正确,心烦气躁,生活不能自理。登高时会极度紧张,身体屈成弓形,大肌肉发展不佳,以至坐无坐相,站无站相,坐时常会趴在桌子上,或以手扶额。

4、强化平衡感训练的原则:由平衡感不足引起的肢体运动协调不良,以及过动不安,可借助加强平衡感的相关运动使其恢复正常。

强化平衡感的活动应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不局限于平面,并兼顾上、下立体性的运动,甚至达360度的旋转。

需注意动、静状态的平衡

以高速活动强化原始反射的统合能力,以促使身体和地心引力的协调,保持倒三角形身体架构的安定性。例如,回转、上下或左右摇晃等运动,都有助于前庭体系的发展,对安定与平衡能力也具有很大的作用。而大小滑板、大弹力球、旋转盘、平衡台、跳床、吊缆系列等都是非常适合的教具。

平衡觉失调的表现:走路时容易跌倒、不能向其他的孩子一样翻滚、骑车、跳绳等。

八、本体觉统合失调

⒈ 什么是本体觉?

本体觉就是人类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和操控,人体充分利用和支配自己的关节,肌肉,肌腱。韧带和骨骼等身体部位的收缩与拉伸,所产生的一种固有的信息。如:我们不用镜子也可以用手摸到自己的眉毛、耳朵、鼻子等;不用大脑判断也能根据环境做出合乎环境需要的行为和动作,如:跨越水沟、栏杆等等。

⒉ 什么是本体觉失调?

本体失调会造成身体协调不良,包括双侧协调、手眼协调及身体感官的自然协调。

⒊ 本体失调的现象?

现象有:眼睛看不到东西时,几乎无法做出正确的动作;身体的无意识行动自律失常,随时处在焦虑和紧张中;环境适应困难,经常会重复错误的学习;笨手笨脚,经常碰伤或撞伤;爬楼梯常常会特别紧张;小肌肉的操作经常受阻,无法完成精确性动作,拿笔、拿筷子困难;固有感觉和听觉处理常有障碍,造成方向和情报来源判断严重错误。

⒋ 本体觉失调的原因?

出生的那一刹那,除了皮肤触觉神经体系的强烈刺激外,更重要的是大小关节信息和大脑皮质层及中枢神经的联系。关节信息会带动大小肌肉的活动,让我们不靠视觉也可以了解身体各部分的活动方式,因而了解身体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并做出正常的反映。剖腹产的胎儿由于缺少了这个关节信息的学习过程,出生以后缺乏活动的话。便也会笨手笨脚、胆小、怕事等。

⒌ 强化本体感训练的原则:

本体感觉活动的设计要顾及进行高速活动时的平衡能力,以及与原始反射相关的感觉统合,以促进身体和地心引力的正确协调,以及长时间保持安定姿势的能力,让幼儿在动作训练上能够自动有效的掌握动静之间身体神经的动作,并增强对身体各部位的认知。

文字、图形模仿、翻筋斗、转身跳等,可以促使筋肉在高度紧张和放松间变化动作;

模仿动物或他人的动作、躲避球、捉迷藏等童年游戏,则有助于身体形象和运动企划能力的形成;

拼图、接龙、连点线成形的游戏,有助于空间视觉的健全;

趴地推球、投篮、在跳床上投接球、滑板上拍球、或大滑板配合投掷球或推开障碍物游戏,对视觉空间和运动企划的协调帮助很大。

本体感失调的表现:晕车、裸背、站无站姿,坐无坐姿、过分怕黑、方向感不佳、不能像他人一样捉迷藏等。

感觉统合的表现及预防 第2篇

爱尔丝认为产生感统失调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有: 1 胎位不正所产生的平衡失常。

2活动空间太小,爬行不足所产生前庭平衡失常。3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4早产或剖腹生产,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5祖父母采用传统方式,要求太多或太放纵。

6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7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8保护过度或骄纵溺爱,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9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10 延误矫正,造成幼儿自信心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位化

此外还有母亲孕期的劳累、焦虑或烟酒刺激、延迟生产、产钳的伤害、儿童缺乏伙伴、生活环境单调等原因。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及危害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使得感觉统合失常的儿童越来越多。我国的有关研究表明,存在不同程度感觉统合失常的儿童占20%——30%。

下列现象是一般儿童容易产生的问题,只是不同的儿童表现出来的轻重程度、侧重点不同。因此,可以说,大多数儿童的感觉统合功能都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看似聪明,却胆小不敢表现 容易跌倒或撞墙

笨手笨脚,容易受挫、缺乏自信 固执,脾气暴躁 粘人、爱哭、性情孤僻 挑食、偏食、餐饮习惯不佳 怕别人碰触身体,容易吵架 眼睛容易酸,讨厌阅读

毫无原因惧怕某些学科,心理障碍多 自言自语,无法和人沟通 咬手指或无法戒除奶嘴

写字无法在框内,笔画经常颠倒 发音不佳,语言发展缓慢 坐立不安、姿态不良、无法安静 喜欢爬高,却不敢走平衡木 喜欢旋转游戏,过久而不会眩晕

感觉统合部足造成的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严重害羞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家长。感统失调还可导致儿童学业不良,有调查显示,在学习成绩差的儿童中,51。1%的儿童伴有轻度感觉统合失调,24.9%的儿童伴有重度失调。

另有调查显示,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中,各种运动协调失衡的约占 28%,学习困难的约占3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即多动症)的约占41%,可见感觉统合失调与学习困难、多动症有密切关系。

0—12岁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感觉运动上有明显异常的孩子,可能因一连串严重的挫折造成情绪或习惯上害怕学习、拒绝学习的态度,从而影响到他一辈子的生活。

值得庆幸的是,感觉统合治疗方法为这些儿童提供了矫治的机会,也解决了家长和老师对高智商低成绩儿童的烦恼。

感觉统合的表现及预防 第3篇

关键词: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家庭教育

一感觉统合及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 (Sensory Integration, 简称SI) 是指大脑对个体从视听、触嗅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 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个体的某一感觉系统、感觉系统之间、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之间等的信息组织与整体不协调, 导致信息统合过程中发生异常, 使儿童的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 导致儿童各器官不能有效的控制, 肢体之间不协调, 组合能力不强。常见的感觉统合失调现象有听觉感不良、视觉异常、前庭功能失调、触觉过分敏感、本体感功能失调等, 而这些方面的失调将导致儿童出现语言迟缓、学习障碍、阅读障碍、肢体不协调、对别人的话听不见、方向感差等问题。导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因素有很多, 而家庭教育则是引起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家庭教育因素

1. 家庭教育环境有限

第一, 家居空间环境的局限。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大社会、大自然都是活教材。人口越来越高度密集的今天, 生活在城市里的家庭无论其居家面积多大或有几处住房, 都是由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高楼林立的都市里, 儿童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活动, 他大动作的发展、动作的稳定性、肢体的协调度都得不到足够的练习机会, 而感觉统合的发展依赖于儿童运动的充分性。

第二, 独生子女缺乏同伴资源。当前, 独生子女家庭较多, 儿童都以祖辈为互动对象, 导致儿童没有玩伴, 成年人作为儿童的主要互动对象存在着很多缺陷。儿童长期缺乏同伴, 会出现相处问题、合作问题、运动问题、感知觉问题、情绪行为等问题。

2. 家庭成员对早期教育认识不足

第一, 家长没有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 相关训练不足。目前, 家长一方面为了儿童“不输在起跑线上”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 过早的进行文化教育, 使其忽视了活动的重要性, 导致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不足。另一方面, 过度保护儿童, 对儿童的一切事情都包办、代替, 导致儿童长期缺乏感觉信息的刺激及各种事情的处理能力, 儿童各感觉系统间信息缺乏有效的整合, 就会出现不同程度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是儿童感觉器官、身体运动器官间协调配合的综合性、整体性活动, 它是儿童发展运动的重要阶段和发育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儿童协调运作、完成综合活动的基本途径。爬行训练对儿童基本的感知运动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而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些训练对儿童感觉统合的重要意义, 造成儿童早期的爬行不足。

第二, 家长对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处理不当。很多家长在发现儿童行为异常后, 不能积极解决, 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置之不理。例如, 有些家长对儿童的晕车、晕船, 大幅度运动中容易头晕, 讨厌理发、洗澡、刷牙, 爱发脾气动手打人, 对非恶意的身体接触反应激烈等问题, 没有及时地进行干预, 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等到儿童要入学时, 问题不见好转, 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到处检查求治。

第三, 家庭教育中主要成员之间的矛盾。在家庭中, 亲子关系、婆媳关系以及两个家庭之间是否能够和睦相处, 将影响到儿童的感知、运动、认知发展和情感交流。儿童早期也需要家庭成员的情感教育, 但有的家长并没有做到和睦相处, 也没有认识到家庭气氛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 导致儿童情感上被忽略, 情绪波动大, 常常焦虑、害怕、嫉妒、缺乏同情心与敌视他人。

第四, 保姆教养水平有限。父母忙于工作, 儿童无人照顾, 保姆成了家庭不可或缺的支柱。保姆教育存在很多弊端。首先, 保姆和父母的教育心态不同, 许多保姆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尽量减少儿童的活动范围及活动形式, 保姆认为只要照顾好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家务即可, 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还有教养儿童的重大责任, 这样就限制了儿童的感知运动发展。其次, 保姆的能力有限, 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也不高, 即使有心教儿童知识和技能, 也无力传授。再次, 保姆还承担着家务劳动, 还要按时完成家务。因此保姆尽量让儿童多休息、看电视或玩玩具, 却很少与儿童沟通。最后, 很多家长由于多种原因经常换保姆, 儿童对每一个保姆都要适应一段时间, 造成儿童多种不适。

三改善建议

1. 扩展儿童的活动空间, 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家长多带儿童到户外活动, 亲近大自然, 观察小动物、植物, 给儿童更大的活动空间, 让儿童的感知觉、运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儿童接触的事物不断变化, 给儿童更多的信息刺激和感觉体验。家长应该明白同伴们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中儿童可以学习合作、互助、交流, 学会怎样与别人相处。给儿童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去亲戚朋友家玩, 鼓励儿童不断适应新环境。多给儿童创造结交伙伴的机会, 让儿童多与同伴交往, 可以邀请其他同伴来家里做客, 不要怕被同伴们欺负而拒绝与其他儿童交往。

2. 重视早期教育, 提高家庭成员的教育能力

第一, 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避免过早的进行文化知识教育, 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知运动活动, 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家长不要过分保护儿童, 儿童能做到的尽量让儿童去做, 这样可以锻炼儿童感觉系统之间有效的整合, 避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让儿童充分的爬行, 充分的爬行是全方位的感觉综合训练, 促进大脑的发育, 有利于儿童前庭觉、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大肌肉的锻炼, 能有效地防止儿童语言迟缓、阅读障碍、学习障碍和肢体不协调等问题。

第二, 及时处置儿童成长发育中出现的问题。家长在发现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问题时, 应该及时地进行干预, 不要让儿童在成长中自我修复或者视为“个性”, 以免耽误干预的最佳时机。家长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询、了解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造成的原因, 正视儿童成长发育中出现的问题, 并积极找寻问题存在的原因, 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训练, 以免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期。

第三, 家庭成员和睦相处, 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在和睦文明的家庭中, 儿童表现出情绪稳定, 喜欢运动、善于交流、大度、有安全感、有同情心等特征。因为在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在感知、运动、认知和情感交流等方面都能充分发展。在家庭中儿童能感到被爱、被尊重, 也学习到如何爱他人、如何尊敬他人, 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

第四, 慎重选择保姆。首先, 保姆的选择应该慎重, 对保姆的早教能力应该尤为重视。其次, 家长要及时与保姆沟通, 保姆也应该将儿童一天的表现告知家长, 并能和家长一起为儿童的发展努力。不仅注重儿童的养护也重视儿童的教育。儿童到达一定年龄, 应该进入早教机构进行正规的教育, 不能一味地依赖保姆教育。

3. 掌握家庭感觉训练的方法

家庭感觉训练是按照儿童的兴趣, 需要根据家庭环境、家庭设施以及照顾 (家长) 者可付出的时间来制定活动方案。家长可以掌握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第一, 前庭功能失调的训练。 (1) 大笼球。让儿童趴在大笼球上面, 头向上抬, 家长把住儿童的双脚, 前后推动儿童, 在推动过程中让儿童练习投球。通过游戏可以刺激儿童的前庭觉, 发展儿童的平衡能力增强儿童固有的本体感。 (2) 充分爬行。儿童出生后28天内就具有爬行反射, 每天俯卧几秒钟, 先锻炼颈部肌肉, 慢慢能抬起头, 家长可以用手抵住双脚, 他可趁势向前爬, 会爬后, 应该再爬行3个月以上, 不要过早使用学步车。可以准备一些地垫, 在上面爬行。

第二, 触觉过分敏感的训练。 (1) 洗澡游戏。冷热水刺激。在适当的温差下, 让儿童感受不同的水温带来的刺激, 家长可以给儿童做示范或者用手感受, 观察儿童的表现。 (2) 刷身游戏。洗澡时, 用软毛牙刷、海绵以适当的力量刷儿童的前胸、后背、手臂和足部。保持轻松的气氛, 以免儿童紧张。

第三, 本体感失调的训练。多活动, 根据儿童年龄及能力, 自行设置游戏, 如投球、捏橡皮泥、摆积木等训练儿童手指小肌肉的精细运动。

第四, 家庭训练时的注意事项。活动时, 要让儿童感兴趣;活动时, 家长要尊重儿童;活动时, 家长不要只注重儿童动作是否规范, 要多关注儿童是否积极参与;活动时, 家长和儿童要不断创新玩法。

参考文献

[1]王和平编著.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2、9

[2]来松海.昆明市小学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05

幼儿的感觉统合失调症 第4篇

本体感失调主要是左右脑的失调,比如不会跳绳、排球,节奏感不好、方向感距离感不好。前庭觉失调的孩子怕眩晕,平衡感不好,四肢协调能力不好。视觉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为阅读障碍,视觉的广角度不够等。听觉方面表现为接收听觉信息慢,注意力不集中。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会更多,可能表现为触觉过于敏感或者过于迟钝,比如自我防御过度,或者对痛觉反应慢等。

造成的原因

首先孕期,很多孕妈妈为了保胎经常卧床,胎儿无法感受到羊水的震荡,影响到胎儿前庭觉功能的锻炼。其次剖宫产的孩子多半会出现感统失调,温度瞬间的变化,容易使胎儿产生不安全感,导致孩子后天出现多动症或者自闭症。而经过产道生产的胎儿,会对其触觉功能起到开发的作用。养育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尤其是爬行的训练,在爬行中,孩子的抬头动作可以刺激前庭觉,同时使颈背肌得到充分锻炼。如果缺少这方面的训练,孩子日后出现感觉统合失调会非常明显。最后要注意的是成长环境,减少孩子在家中的时间,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参加集体活动。

对孩子的影响

首先感觉统合失调和孩子的智商是无关的,很多感统失调的孩子往往是低情商低成绩高智商的。所以建议家长在发现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出错等情况时,没有必要带孩子测智商水平,应该考虑是感觉统合失调。但是如果孩子感觉统合失调严重,则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社会交往能力、工作能力等,甚至导致孩子患上自闭症、多动症以及青春期的心理问题。

发现和应对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在运动时的应变能力及身体协调调性来发现。比如打羽毛球、乒乓球时接球的准确性;孩子表现出害怕坐秋千,或者在玩秋千时经常掉落;参与性不强,在受到表扬或者批评时没有情绪的反应等。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感统失调的倾向,可以在家里做一些小游戏或者在亲子园里做一些感觉统合的游戏。0-3岁不界定为感觉统合失调,3-6岁是形成期,主要是形成期需要家长多注意观察,如经常东张西望、做事不稳定、不爱说话、不愿意和陌生人打交道等情况再去专业的机构去做检测。

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训练设备及使用 第5篇

常用设备及性能 弹跳床

(1)功能:可强化前庭刺激,并锻炼儿童弹跳力和下肢肌力。

(2)操作:睁眼或闭眼状态下完成跳下/跃上蹦床、双腿分合或前后交替跳、跳跃转体、跪跳等。另有床上跳绳、跳跃接球等。

(3)安全要求:定期稳固螺丝,排除周边障碍物,跳跃时儿童双臂屈曲置于胸前。羊角球

(1)功能:用于驱赶、头颈姿势保持与下肢运动间协调训练,前庭觉训练,运动计划及空间感知能力训练,并对改善儿童注意力,增加下肢、腰腹部肌肉力量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还可以用于触觉训练。

(2)操作:儿童坐球上,双腿至于球前,稍分离。双手紧握把手,身体屈曲,赤脚/穿鞋,睁眼/闭眼等不同方向跳动或转体或跨障碍物(表面钝角无尖角)等。(3)安全要求:①训练场地地面平坦,场地开阔,无其他物品。②多名儿童同时训练时,注意保持适当距离,防止互相撞击。③训练时必须有感统老师在场监护,确保安全。触觉球(大滚球)

(1)功能:进行触压觉功能训练,并在平衡觉、本体感觉以及认知训练中有重要功能,是感觉统合训练中重要辅助器械之一。

(2)操作:用于儿童接受主动/被动的触压觉刺激,如持球搓揉肌肤、手抓握训练、脚踩/踢训练、儿童间互动抛接训练等。

(3)安全要求:幼儿踩踏触觉球易导致躯体失去平衡,倒地时应避开眼区、防止刺伤眼球,防止后仰跌倒,头颈受伤(颈椎畸形儿童慎用)大陀螺

(1)功能:前庭功能训练器械,对儿童大脑刺激较强,可促进其动作协调能力。(2)操作:儿童盘坐于陀螺内,身体晃动以带动大陀螺旋转。另可依据儿童体态和大陀螺直径改为双人同坐训练。

(3)安全要求:年龄较小的儿童训练时,需要人员在旁协助。袋鼠跳布袋

(1)功能:增强儿童腿部和腰腹部力量,强化前庭刺激,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

(2)操作:立于袋中,双手提袋边,沿既定路线进退或原地前后、左右、转身跳跃。

(3)安全要求:场地平坦、开阔、松软。平衡木

(1)功能:用于前庭功能、本体感觉及空间感知能力训练。

(2)操作:儿童在睁眼/闭眼状态下,完成前进、后退或侧行等动作,可以时儿童自主操作,也可以时在老师或同伴的协助下进行。为提高训练水平,可要求儿童在行走中完成指令性动作、运输物品或互动训练等。

(3)安全要求:①周围无尖锐异物或障碍物。②注意脚下打滑、跌落。③上下平衡木时,注意平衡木边角,防止刮、击脚趾及脚踝等。④多名儿童同时在多个在多个平衡木训练时,注意两两间隔,须保持1m以上的间距。

插板(可调式木钉板)

(1)功能:感知-动作协调训练,本体感觉及空间感知能力的训练。可与平衡木、浪桥、花生球等设施结合使用,增强前庭觉、注意力等的训练强度。(2)操作:儿童走过平衡木后把插棍插入(或拔出)相应的洞中。也可采用儿童俯卧吊台或吊缆上,在感统老师的协助摆动下,操作预置前方的插板。操作方式多变:(不)定序插入或拔出、依指令插入或拔出不同颜色、形状的插柱。

(3)安全要求:与浪桥组合使用时,需控制台面的摆动速度,防止挫伤儿童手指。与球类组合使用时须防止儿童从球体滑落,头面部撞击到插板上。浪桥

(1)功能:主要用于前庭觉功能训练。如与其他设备结合使用,可训练儿童注意力、视感知-动作协调力。

(2)操作:儿童取卧、坐等体位在睁眼/闭眼状态下进行多向度荡摆、旋转。训练形式可以主动训练,也可以是被动或助动训练。在浪桥的不同组件上,儿童完成的动作部相同。吊台、吊筒及吊缆除了完成摆荡外也可以完成旋转训练,吊马则以摆荡为主。训练水平高的儿童可以在荡摆或旋转训练的同时完成躯体及其他动作或儿童间的互动活动,如:传接球、搭积木、插/取插件等。

(3)安全要求:①训练场地铺设软垫,清理周边的无关设备、物品。设备远离墙面及玻璃窗。②检查A字形铁架螺丝紧固情况,绳索与吊台等组件的连接是否牢固。③训练初期,使用安全带固定儿童躯体。谨防儿童旋转训练进行当中,儿童突然离开吊台等设备。④儿童不得单独使用该设备,需有感统老师在场实施监视、指导,也不宜儿童间进行互相训练。⑤训练人员及时调控荡摆幅度,防止儿童躯体特别是头部撞击铁架。滚筒

(1)功能:可用于运动、平衡、认知等整合能力训练。

(2)操作:双手推/退滚,低重心平衡训练。另可配和认知内容训练。(3)安全要求:地面平坦无异物。钻滚筒

(1)功能:进行平衡能力训练器械,并可增强运动能力,另可配以认知素材进行高位统合训练。

(2)操作:爬行、翻滚。相同或不同材质滚筒组合进行训练。(3)安全要求:为缓解紧张感和害怕情绪,可在滚筒中放入好在喜爱的物品让其取出,或者在滚筒另一侧鼓励儿童前进。滑梯(!)功能: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两维度刺激前庭,用于平衡能力、头颈及躯体运动动态控制和消除心理紧张等方面的训练,并对触觉功能、视觉功能等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2)操作:儿童在滑板上以特定的体位(趴、坐、蹲、跪等)完成自上而下的滑行。滑行时,上肢、躯干、头颈完成规定动作、指令性动作。(3)安全要求:①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大小合适的滑板。

A.采取卧趴式滑行时,面向前,两腿伸直、抬头,双手牵拉滑梯道壁起划或由感统老师于孩子臀部助推,滑行期间,双臂平举伸直。

B.坐滑:伸腿正向/背向坐滑:儿童坐于滑板上,面向或背向滑行方向,双腿并

拢伸直,双臂平举伸直、身体前倾起滑。

C.盘坐滑:包括盘坐正滑、盘坐倒滑、及盘坐侧滑。(其他项目同伸腿正向/侧向坐滑)

D.跪滑:正跪滑/侧跪滑/倒跪滑:儿童取跪位,滑板至于儿童膝及小腿下方,面向前,双手牵拉滑梯道壁起滑。起初,儿童屈体全跪(臀部及大腿紧贴小腿及脚踝),上肢前平举,两膝及小腿间的间距尽可能大。随训练水平提高,逐步提高身体重心,躯干直立(立跪),上肢侧平举。

E.蹲滑:正蹲滑/倒蹲滑/侧跪蹲滑:儿童取蹲位,滑板至于儿童双脚下方,面向前。

② 在滑道滑行前,儿童先在平面练习用双手滑行及从板上滑落的自我保护动作(如:抱头翻滚等),以备意外发生时应用。滑板(!)功能:用于视、听、触、本体感觉、前庭功能等的整合训练及身体动作协调性训练等。

(2)操作:与滑梯结合使用,完成多向度、多体位的训练(类化):卧趴板上,双手滑行;仰卧板上,双手抱头,双下肢推动滑板滑行;分腿坐倒滑;盘腿坐惯性滑;一脚踩于车上,另一脚滑行;或用滑板搬运货物。

(3)安全要求:①严格在感统老师监督指导下游戏。②防止滑轮及板面碾压、夹挤手脚等。③禁忌儿童独立站立、蹲在滑板上。独角凳

(1)功能:该器械的优势功能是促进身体前庭平衡功能,强化身体形象概念。(2)操作:一腿屈膝90°支撑,另一腿伸平,保持平衡,同时可以拍球或进行认知训练。

(3)安全要求:坐稳后再进行训练。地面平坦,四周无障碍物平衡触觉木

(1)功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刺激儿童手部、脚部及全身触压觉神经末梢,改善触觉、平衡觉及空间感知能力。

(2)操作:儿童在睁眼/闭眼状态下正走、倒走、侧走、交叉走,双手及躯体其他部位主动或被动触摸。

(3)安全要求:①平衡木至于铺有地毯地板上,儿童身体失去平衡后侧向倒地,以免撞击膝部或头面部。②训练前清洗脚(或穿薄棉袜)、手等部位,以防汗液打滑及污染训练器械。儿童认知训练组件(!)功能:上下肌力低下的患儿进行手指抓握训练。(2)操作:儿童用手抓握积木放入相应图形的木盒中。

(3)安全要求:幼儿训练时需有感统老师在场,避免被组件的边角碰伤。旋转盘

(1)功能:训练儿童前庭觉、触觉、本体感觉,提高身体各部位协调性。(2)操作:儿童坐、站于转台上,睁眼/闭眼使转盘转动。(3)安全要求:场地开阔,儿童有较好的抓握能力。注意避免撞到周围的孩子。圆形滑车

(1)功能:训练儿童前庭平衡,视觉阅读能力。

(2)操作:儿童坐于滑车上,由感统老师或较大的孩子牵引绳索使其滑行。(3)安全要求:孩子相互游戏时,圆平衡板

(1)功能:训练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觉,增强身体的控制能力。(2)操作:正、侧立行走,仰卧前后摇晃。

(3)安全要求:地面平坦。防止走滚翻到,砸伤儿童。单人跷跷板

(1)功能:促进平衡能力,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同时可增强身体对所处空间位置的感受能力。

(2)操作:儿童站于板上,依指令完成蹲、站等动作,或与其他动作组合实施统和训练,如进行头颈部、上肢及躯干的各种动作或与同伴完成板上传球等活动。站立面向下平放,可训练儿童站梅花桩。

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功能及训练方法 第6篇

(一)滑板

功能:调节前庭感觉、触觉和本体感觉,引发平衡反应。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20-30分钟。

方法:

1、静态飞机式

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头颈部抬高,挺胸,双手双脚伸展提高,如同飞机起 飞状。

6岁左右的儿童可保持这种姿势 20 30秒钟。

2.乌龟仰躺

让儿童仰卧,抬起头,四肢屈曲抬起,身体呈弓形,仅以腰部着地,并努力保持这种 姿势。

6岁左右的儿童,一般可以维持这种姿势 20 30秒。

3.乌龟爬行

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高,双脚 并拢抬起,以双手伸展慢慢往前爬行移动。爬行时双手要同时着地,手指张开,手掌和手 指都紧贴地板,收缩手臂,对抗手掌和手指与地面的摩擦力,带动滑板和滑板上整个身体 的重量移动。

4.青蛙蹬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高,双 脚如青蛙游泳般屈曲,顶在墙壁上,用力一蹬,使身体贴着滑板往前滑行,同时,双手伸 展,像游泳似的从两侧往后划,保持滑板继续向前滑行,滑到接近对面墙壁时,用手控制 方向做180度回转,同时双脚屈曲,再蹬、再滑,每次蹬墙后双腿应并拢抬起,脚尖绷直。

5.俯卧旋转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交叉控制方向带动滑板和身体进行原地旋转,左右交替。旋转的次数由少而多,至100次以上。

尤其适用于严重前庭反应不足的儿童(旋转时手不过中线,而且很少引起头晕)。

6.单人牵引滑行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用手拉着绳子或呼拉圈,指导者牵动绳子或呼拉圈,带 动趴在滑板上的儿童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

7.双人牵引滑行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由两位指导者拉动一条绳子,让儿童手握绳子的中间,以绳索的力量带动儿童的滑行。可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

8.滑板过河

让儿童仰躺在滑板上,以背部为支撑点,颈、手、脚弯起向上,在手和脚可以够 得着的位置上架一条绳索,让儿童可以用手抓住绳索并同时用脚钩住绳索,通过手和脚的 协同运动带

9.过隧道

当儿童在滑板上的爬行动作熟练以后,用积木围成一条曲折变化的通道,让儿童俯卧 在滑板上,顺着通道的方向,逐步爬行前进。可以在通道的一端设置目标物(彩色气球、绒 布小动物等),规定儿童拿取到一定数目后即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儿童的兴趣。

尤其适用于本体感觉失调的儿童。

10.火车厢接龙

用积木围成一条曲折变化的通道,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排成长龙,后面的儿童 双手握着前面儿童的双腿,由第一个儿童带领,顺着通道的方向前进。也可以由前面的儿 童用双脚勾着后面儿童的颈部一起滑动。

尤其适用于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的自闭症儿童。

11.滑板上投球

让儿童趴在滑板上,滑板旁放一篮子小球(小皮球或乒乓球),前方 2 3 米处放置一只 空篮子,要求儿童将球投到前方的篮子中。

增进前庭平衡、颈部张力、手眼协调。可每天安排儿童投球 200 400次。

12.滑板上水平推球

让儿童趴在滑板上,面对墙壁,距离墙壁约 30厘米,用双手对墙壁做水平推球,待球 从墙壁弹回后双手接住再推,如此循环反复。

增进手部的本体感觉,促进眼手协调和双手的协调运。

13.滑板上抛球

让儿童趴在滑板上,面对墙壁,距离墙壁 2 3 米,双手把一个小皮球或排球,往墙 壁 30 50厘米高的地方用力抛去,等球弹回时尽力接住弹回的球。

增进视觉的立体判断,特别有益于眼手协调、左右手协调,改善前庭功能和整体感 觉系统都很重要。

14.双人推球比赛

当儿童对滑板爬行比较熟练以后,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两人一组,进行水平推球、接球的活动。

增强眼球控制能力,改善视觉、听觉。

15.双人拍球比赛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两人一组,各人手握球拍,进行拍球的对打游戏。可用乒乓球、小皮球、粘贴球等。

增进眼球控制、身体形象、视-空知觉.(二)滑

功能:维持身体姿势的稳定;维持高度的平衡感觉;促进身体保护伸展反应的成熟;

促进脑干体系的活跃化。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20-30分钟

1.俯卧滑滑梯

让儿童自己将滑板抱起,放在滑梯顶端的平台上,身体俯卧在滑板上,头、手在前,脚在后,由指导者协助轻轻推动滑板,使滑板由滑梯上自然地滑下来,也可让儿童自己用 双手抓住滑梯的两侧,同时用力往后拉,借用反弹力使滑板往前滑行,较快速地从滑板的 斜面滑下来。也可以采用头上脚下的方式,从滑梯上倒着滑下来。

延伸的活动:

(1)推球

可以培养儿童的有意注意力,锻炼眼球的注视能力,眼物距离的判断能力及手眼协调 能力。

(2)取物

可提高儿童的有意注意力、记忆力

(3)扔物

让儿童滑下滑梯前手拿小球,要求儿童在下滑的过程中将手中的球扔进指定的篮子或 纸箱中。

(4)取物 扔物序列活动

当儿童从滑梯上滑下时,先让儿童从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抓取指定的小球或其他物

品,再按要求扔到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去。

(5)击打

从天花板垂悬一个球,使儿童在滑梯上滑行时可以碰得到,或在滑梯旁悬挂一个或几 个标识物,如小布娃娃,绒布小动物等,要求儿童在下滑的过程中用手中的木棒或纸棒或 塑料吹气棒击打悬挂在一旁的标识物。

(6)穿帘

在滑梯下面挂一个布帘或毛巾帘,让儿童滑下时掀开帘子穿过去。

(7)推墙

用塑料积木在滑梯前面堆成墙等障碍物,让儿童在滑下时推开。也可由两名指导者拿 着旧报纸在滑梯的末端形成一面墙,让儿童滑下时穿破 墙壁。

(8)穿隧道

在滑梯上设置一个小隧道,让儿童滑下时穿过预先设置好的小隧道。

(9)捡球

从滑梯的前面丢球给他,要求他滑下滑梯后拾起前面滚过来的球。

(10)捡球 抛球序列活动

当儿童对上述接球活动比较熟练后,可以在此基础上要求儿童将捡到的球按要求扔到 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去。

滑板和滑梯上所体验到的前庭和本体感觉的输入,可以纠正异常的触觉系统;减少

活动过量或不安、集中注意力。

2.坐姿滑滑梯

适用于较小的儿童。延伸活动同俯卧滑梯。

3.蹲姿滑滑梯

延伸活动同俯卧滑梯。

4.立位滑滑梯

可以增强儿童空间认知能力、肌肉同时收缩能力,强化前庭感觉、平衡能力、自我保 护能力。

延伸活动:取物、扔物、取物一扔物、击打、接物。

4.逆上滑梯

(1)俯卧逆行: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抓往呼拉圈或木棒,指导者拉着呼拉圈或木棒,由下 往上将儿童和滑板拉上滑梯。或在滑梯的上端固定一条绳子,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 抓住绳子,交替往前移动,由下而上爬上滑梯的顶端。

(2)仰卧逆行

(3)坐姿或站立逆行

实践证明,滑板和滑梯游戏,有助于儿童的语言表达、阅读和行为。

(三)网兜吊缆

功能:强化儿童的前庭感觉;纠正儿童的触觉系统;提 手眼协调能力和有意注 意力。适用于前庭平衡不佳、触觉敏感或迟钝及身体协调不良的儿童。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20-30分钟

1.摇篮游戏

让儿童轻松随意地仰躺在吊缆中,轻轻地左右摇晃。可指定一特定的目标,让 儿童仰躺在摇动的吊缆中注视目标,强化对眼睛控制的调整。

2.吊缆秋千游戏

让儿童俯卧或卷曲仰躺在吊缆之中,由指导者推动吊缆协助儿童进行前后、左右的摆 动或旋转。吊缆的放置以距地面约 20厘米为宜。3.吊缆插棍游戏

让儿童俯卧在吊缆中,前后晃动吊缆,在吊缆下方放置一套小木棍子和有着相应小孔 的木板,要求儿童双手同时拿起小木棍按顺序插入孔中。

4.坐立吊缆游戏

让儿童可以坐在吊缆中,两手抓住吊缆的边缘以保持身体平衡。指导者晃动吊缆做前 后左右的摇动或360度的大旋转。

5.直立吊缆游戏

让儿童直立在吊缆上,双脚撑住吊缆底端,双手扶住吊缆上面的绳索,以保持身

体平衡。由指导者推动吊缆作前后、左右的摇摆和360度大旋转,对前庭平衡和身 体形象认知帮助较大。

(四)圆筒毛吊缆

功能:活化前庭 固有体系;强化触觉体系;矫正重力平衡。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坐姿摇摆和旋转

让儿童坐在底板上,双手环抱圆柱,身体紧贴圆柱,双脚以筒底边为支撑环绕圆柱

紧紧夹住,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指导者在操作时,应控制好方向的变化和时间的间隔,时而左右,时而前后,时而

作 360度以上的大旋转,此期间还应有数秒钟的间歇,这样可以促使前庭体系保持 清醒,强化它对感觉信息的过滤及选择能力。

2.站立摇摆和旋转

让儿童站立在底板上,双脚夹住圆筒,双手握住上端的绳索,由指导者推动圆筒作

前后、左右摇晃及 360度以上的大旋转。还可训练儿童只用一只手抓紧绳索,伸出 一只手来接或抓取物体,或是只用一只脚站立,伸出一只脚来踢目标物体,促进手 眼协调及姿势运动协调,发展平衡能力及难度较

3.坐在圆筒帽上

让儿童双手握住上端的绳索,坐在圆筒的上面。可丰富前庭固有感觉。还可让儿童

坐在上面做套圈圈游戏,促进手眼协调、姿势运动协、平衡能力及高度运动企划 能力。

(五)四足位平衡吊缆

由两块木板和一根绳索构成。上下两块木板的四个角分别用绳索相联,由上面木板的中间 用一根绳索作定点悬挂。

功能:促进前庭固有感觉、平衡感及自我形象、视觉统合、眼球控制及运动感觉

展。尤其适用于重力感不良的儿童。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站立摇晃

让儿童站立在上面,双手抓住绳索以保持身体平衡。可让儿童自由晃动或帮助他进 行前后左右晃动或360度旋转。做 360度璇转时,每次持续转动以不超过 10圈为宜,转转 停停对儿童前庭体系的苏醒帮助更大。

2、蹲、坐、跪、躺、卧

由指导者帮助做前后、左右的晃动或旋转。还可在一旁放置积木或小球、洋娃娃等玩 具,让儿童在摇动时伸手去拿取。

3、滑行游戏

将四足位平衡吊缆上面的吊绳固定在可前后移动的滑道里。

(1)(站、坐)滑行中击打目标、抛、接、投物。

(2)俯卧滑行捡、拾物品。

(六)圆木柱吊缆

功能:增加触觉刺激和本体感觉的刺激;促进前庭感觉输入、统合。增进平衡、视

动协调、运动。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俯卧环抱圆木柱

让儿童俯卧在木柱上,用双手双脚环抱着木柱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先让儿童趴在木

柱上体会木柱自然摆动的感觉,再由指导者推动木柱进行前后、左右的摇晃。摇晃 3分钟,停下来休息 3分钟,再接着摇晃3分钟,如此循环 5 8次,刺激儿童的前

庭感受器,让儿童体会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的肌肉反应和前庭感觉输入。

延伸的活动:

(1)把小绒布娃娃、积木、橡皮等散放在圆木柱下面的地垫上,让儿童俯卧在圆木柱上,摇 晃圆木柱,要求儿童以他所能的任何方式紧抱着圆木柱,同时俯身把地上的物件捡起来。

(2)把小绒布娃娃、积木、橡皮等混装在一个纸盒中,将纸盒放在圆木柱下面的地垫上,旁 边放置一个空纸盒,让儿童俯卧在圆木柱上,摇晃圆木柱,要求儿童以他所能的任何方式 紧抱着圆木柱,同时俯身把一个纸盒中的小绒布娃娃全部取出来放人另一个空纸盒中。

(3)让儿童手中拿一个纸棒或木棒,在晃动的过程中对准目标物击打。

2.骑木马

让儿童骑在圆木上,跟骑木马一样,大腿夹紧以保持身体平衡。这项游戏有助于姿

势和平衡的建立。本体感觉不足,身体平衡能力差的儿童,一般不能自如地骑在上 面进行活动,有的甚至连坐都不敢坐。

延伸的活动:

(1)让儿童骑坐在木柱的一端,用手抓住绳索协助保持身体平衡,由指导者协助推动木柱进 行前后、左右晃动。可在木柱的一侧设置一块木板,要求儿童每摆动一次,就自己用脚蹬 木板一下,借助木板对蹬力的反作用力来保持木柱的摆动。

(2)也可让两个儿童背对着骑坐在圆木柱上,圆木柱两侧各放置一块木板,要求儿童自己用 脚蹬木板,依靠木板对脚的反作用力推动木柱的摆动,且两个儿童蹬木板的力度要接近,才能保持木柱较好摆动,若力量相差悬殊,则木柱总是歪向一侧。

(3)在圆木柱的一侧放置一个纸盒,里面装有积木或小球,要求儿童在晃动的过程中抓取指 定的物品,并投掷到指定的位置。

(4)让两个儿童背对着骑坐在木柱的两端,进行上面的游戏,还可由一个儿童抓取目标物后

交给另一个儿童,由另一个儿童完成投掷任务,而后交换角色。

(5)让儿童骑坐在木柱上,一手扶着绳索,一手拿一长棒,摇晃时,设法用手中的长棒将前 方的目标物一一击倒。

(6)在不远处固定一条绳索,让儿童骑坐在木柱上,用手抓住固定在一侧的绳索的一端,带 动木柱和身体运

3.圆木柱秋千

让儿童抓住两侧的绳索,横坐在圆柱上自由晃动,也可像荡秋千样前后荡起来。

延伸的活动:

(1)由指导者和儿童手牵手并排横坐在圆木柱上,让儿童另一只手抓紧绳索,可让圆木柱自 由晃动,也可两人协同摇摆来,或借助手的力量和身体的左右摇摆使圆木柱左右晃动。像 荡秋千样前后荡起.(2)可在圆木柱秋千的前方放置目标物,如悬挂气球或绒布玩具等,要求儿童在荡动的过程 中用脚趾部踢指定的目标物。

4.立位秋千

让儿童站立在圆柱上,双手抓住绳索,保持身体平衡,让圆木柱自由晃动或由指导者协助 进行前后左右摆动或旋转。

延伸的活动:

(1)平衡掌握得比较好的儿童,可尝试只用一只脚站立,并用另一只脚去踢指定的目标物。

(2)若有较大的圆柱木柱,可两人手牵手站立在圆柱上,各抓住一侧的绳索,一起前后荡起 来或进行左右摆动。活动量可由 30 200次不等,摇动方向可由固定到不固定。

(七)旋转轮盘吊缆

功能:强化前庭感觉和平衡反应的结合,发展关节、肌肉等的本体感觉;促进运

企划能力的形成。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让儿童屈曲坐在轮盘上,双腿夹住绳索底端,用手抓住绳索,抬起双腿,任由轮盘自然 晃引和旋转,或由指导者推动做旋转和摆动。

延伸的活动:

(1)在摇晃和旋转中,递小球、小圈圈或玩具给儿童,让他伸手来接;

(2)让儿童手中拿着好几件东西,以尝试各种不同的肌肉感觉;

(3)让儿童接过物品并将手中的物品抛向指定的目标;

(4)要求儿童将小圈圈套在指定的目标上,如红色的小圈圈套在红木棒上,绿色的小圈圈套 在绿木棒上;

(5)让儿童用脚或腿夹住东西摇晃和旋转;

(6)设置一个色彩鲜艳的目标物,要求儿童在晃动或旋转中用脚去踢目标物。

2.让儿童坐在轮盘上,双手握住绳索,身体向前屈曲,向后退几步后迅速抬起双腿,使身 体随着轮盘晃动,还可用脚蹬墙,借墙壁的反作用力持续摇晃,通过蹬墙时的力量大小和 方向来控制摆动的幅度和方向。

延伸的活动:

(1)指导者手拿小球或小圈圈等,让儿童自己借助墙壁的反作用力控制方向,荡到指导者 身边并伸手拿取指导者手中的东西。

(2)设置几个目标物,要求儿童自己控制方向,在晃动中逐一踢倒它们;

(3)晃动和旋转过程中,要求儿童伸手去拿放置在一旁的小圈圈,并将圈圈套在指定的目标 上;

(4)轮盘晃动和旋转时,要求儿童伸手去拿放置在一旁的小球,并将小球抛人指定的篮子或 纸箱中。

(八)游泳圈吊缆

功能:强化前庭固有感觉,促进平衡能力、手部肌肉及运 的发展。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让儿童仰躺或俯卧在吊缆内,由指导者推动吊缆进行前后左右晃动及顺时针、逆时针方 向的旋转。

延伸的活动:

(1)在吊缆内放置不同质地的毛巾、沙发垫、地垫等,让儿童体会不同的触觉刺激;

(2)晃动时递东西给儿童,让他注视并伸手来接。

2.让儿童仰躺或俯卧在吊缆内,用手抓住呼啦圈,指导者拉动呼拉圈进行牵引。

3.把小球、绒布玩具、塑料积木、橡皮等散放在吊缆下面的地垫上,让儿童俯卧在吊缆内,摇晃吊缆,要求儿童在晃动中把地上的物件捡起来。

4.让儿童在晃动时将手中的球投入到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去,或将小圆圈套在指定的木棒 上,或将小木棍插入指定的小孔中去。

5.让儿童躺在吊缆内,手持一长棒,摇晃时,设法用手中的长棒将前方的目标物一一击倒。

6.在不远处固定一条绳索,让儿童躺在吊缆内,用手抓住固定在一侧的绳索的一端,带动 吊缆和身体运

(九)平衡台(板)

功能:有助于统合平衡感觉、前庭感觉、固有感觉和视觉。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平躺摇晃

让儿童仰躺或俯趴在平衡台上面,手臂和腿放松,自然伸展,任平衡台自然晃动,或由指导者协助进行左右摇动。

2.匍匐摇晃

让儿童匍匐在平衡台上,自己进行左右摇晃。还可在平衡台上放置物品,吸引儿童

自己爬过来取。

3.跪坐或静坐摇晃

让儿童坐或跪在平衡台上,由指导者左右摇晃平衡台。

4.平衡台互相扶持

指导者和儿童共同站在平衡台上,两人面对面,手拉手,互相保持平衡。

5.被动的平衡台站立摇动

让儿童站立在平衡台上面,双脚分开,由指导者在台下缓慢摇动平衡台,使平衡台 左右晃动。

6.主动的平衡台站立摇动

让儿童站立在乎衡台上,双脚分开,重心交替从一只脚转移到另一只脚,自己控制平衡台进行晃动。

7.平衡台上蹲起运动

儿童站立在乎衡台上,进行自主的摇晃时,由指导者发出口令并示范,让儿童随着做 下蹲和起立的动作,以及伸手、屈臂等动作。

8.平衡台上的移动

让儿童站立在平衡台上,先进行自主摇晃,然后指挥他移动身体,如往前进一步,往后退一步,向右转,向后转等等。

平衡台游戏刚开始时,可练习摇动 10-20 下,以后逐渐增加,到 60 下时,平衡效

果较容易发挥。再根据儿童的情况逐步增加到 100或 200下。

(十)大、小笼球

功能:促进前庭体系、本体感觉和平衡反应的发展,尤其适用于触觉反应过分敏感 或迟钝的儿童。它也是测试儿童前庭平衡能力和重力感的重要工具。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俯卧大笼球

让儿童俯卧在大笼球上,指导者抓住他的双脚,将两腿平举,并做轻微的前后推拉

和左右转动,前后左右快慢的变化,可以丰富儿童的前庭感觉,让他有更好的重力 感调整。

指导者也可以用双手压住儿童的腰部,让笼球做前后左右转动。

2.俯趴小笼球

可以用较小的弹力球置于儿童的腹部,让他趴在上面,双手双脚接触地面,自己操

作进行前后、左右的移动或转动,带动弹力球在腹部下面滚动,以强化儿童身体各 部对重力的协调感。

3.仰卧大笼球

让儿童仰躺在大笼球上,以腰部为支点,由指导者抓住儿童的双脚、大腿或腰部,做前后、左右的推动和滚动。

4.倚靠小笼球

将小型弹力球放在墙脚,让儿童颈、后背或腰部靠在上面,扭动身体使球在身体和

墙壁之间滚动,或晃动身体使之受到挤压。也可将小型弹力球置于儿童的背后或腰 下,让儿童自己去滚动。

5.坐上大笼球

将儿童扶坐在大笼球上,较小的儿童由指导者扶着儿童的腰部或手臂,进行前后左

右推动。也可扶着儿童的身体,利用大笼球的弹性进行有节奏的上下振动。对大一 些的儿童指导他自己扶着墙壁、桌沿或其他扶手保持身体平衡,移动身体使大笼球 进行前后左右的转动或利用自己身体的重量用屁股在大笼球上作上下振动。

6.坐小笼球

将小弹力球放在儿童的屁股下,鼓励儿童屁股使劲往下压,设法坐扁屁股下的弹力

球,还可让儿童坐在球上做各种游戏,如跟儿童面对面坐在球上玩指眼、耳、口、鼻的游戏或拍手游戏等,及抛、接物品、套圈圈等游戏。

7.大笼球压滚游戏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地上,指导者用大笼球放置在他的身体上,慢慢地进行前后左右的滚 动,或在上面进行轻轻压挤。尽量滚动和压挤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上下、前后、左右的滚 动和压挤,对儿童脑干前庭网膜的觉醒有很大的帮助。

8.俯卧大笼球抓东西

让儿童俯卧在大笼球上,保持身体平衡,将目标物(小球、积木、绒布娃娃等)放置

于儿童前面,儿童向前滚动时用手可以够得到的位置,指导者扶着儿童的脚协助儿 童前后左右滚动,帮助他按要求抓取到目标物。帮助发展儿童语言展和自我控制能 力。

9.大笼球上跳跃

扶着儿童站立在大笼球上,先让他轻轻上下晃动,或双脚交替踩压,再扶他跳起来,体会落下去又弹起来的感觉。

(十一)球

功能:可用于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强化前庭平衡、身体协调能力及脑干部机能。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进入球池

让儿童以他自己的方式进入球池,可以是轻轻地跨入,也可是用力跳入。

2.藏身其中

让儿童慢慢坐下或躺下,将身体全部藏人球池中,接受球的挤压,加强对全身触觉系 统的刺激和锻炼,以修正其触觉防御,强化触觉方面的本体感。

3.球池中运

(1)在球池中转动手、脚,划动四肢或翻动身体,摆动头部、颈部,在浮力状态中,调整身 体的重力感信息;

(2)站在球池中,作踏步运动或跳跃运动,承受不同重心及身体运动的感觉,可确定 标,规定儿童以某种规定(站着走、蹲着走、爬行、单脚跳、双脚跳)或沿某 路径达到目标;

(3)在球池中藏一种或几种其他质地或大小的物体,让儿童寻找。可将儿童分成两组,让他 们比赛,看哪一组找得快,找得多;

(4)还可在球池中作飞机起飞、火车开动、太空人漫步、抛接球等游戏,以强化他的运动 划能力。

4.球池综合游戏

(1)在球池旁边放置一个高约 1米的台子,上方悬挂3个皮球,红、黄、蓝三种颜色各 1个,让儿童自己登上高台,由高台上跳下,先用手打击吊在球池上方的皮球,再跳人球池中。

(2)在距离球池较远处放置一个高台,在球池与高台之中的上方悬挂一根绳索,让儿童登上 高台,双手抓住绳索,像荡秋千一样荡到球池的上方,跃人球池中。

(3)将球池与吊缆游戏结合起来进行,让儿童先在吊缆上做各种动作,然后再从吊缆上跳下 球池,对儿童的重力感、触觉反应及运动企划能力帮助都

(4)可用塑胶颗粒、泡绵粒或旧报纸揉成一团团放人体积足够大的容器中代替球池,也可将 干黄豆、绿豆、大豆、玉米粒等放人合适的容器中代替,发挥相同的功效。

(十二)羊

羊角球是带有两个把手的弹力球。

功能:

强化儿童的姿势反应和双侧的统合,促进高深程度的运动企划。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让儿童坐在羊角球上,双手握住把手,保持身体平衡,尽量用劲往下把球坐扁,再借助 球的弹性进行上下振动。

2.指导儿童坐在羊角球上,双手握住把手,身体自然屈曲,双脚蹬地往前跳动,同时用手 握紧羊角球的把手,带动羊角球随身体一起往前移动(如图)。

延伸的活动:

(1)规定路线,让儿童沿指定的路线跳动,以使跳动的方向作前后左右及旋转等变化;

(2)规定跳跃的高度和距离,在地上设定标识,要求儿童跳过去;

(3)可让两个儿童一起跳,看谁跳动的次数多,也可规定距离,要求儿童往返跳若干次,看 谁先完成;

(4)跳动时,指导者可以在旁边绕圈,让儿童看着你手中的彩旗等作视觉追踪,也可丢球给 他看,训练儿童的眼球控制能力。

(十三)蹦

床(跳跳床)

功能:促进前庭感觉的统合,培养平衡感,训练手眼协调。跳蹦床还有助于儿童的

情绪稳定。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由指导者和儿童一起坐在蹦床上,利用蹦床的弹性,以身体为支撑进行上下摇动;

2.对于不敢上去的儿童,为减少他的恐惧,开始可由家长或指导者背着儿童一起在蹦床上 跳跃;

3.让儿童俯卧在蹦床上,由指导者站立跳跃,将儿童弹起,让儿童体会蹦床上下起伏的感 觉;

4.让儿童俯卧在蹦床上,头颈部用力抬起,胸部尽量抬高。可以强化前庭体系的感觉,促 进全身肌肉本体感的形成;

5.让儿童在蹦床上进行自由的跳跃,或双手抱球在蹦床上跳跃,或与指导者做抛接球的游 戏;

6.让儿童在蹦床上一边跳跃,一边将手中的球投入指定的篮子内;

7.在蹦床的上方悬挂一个气球,让儿童每次跳起时击打目标。还可在蹦床上方悬挂一个网 篮,让儿童跳跃时投球入网,这种游戏可以协助儿童在半空中,以正确的前庭 固有感觉; 判断视觉空间,对手眼协调及身体形象的帮助很大;

8.让两个儿童面对面,手拉手站在蹦床上一起跳跃,或共同拉着一个小呼啦圈一起跳跃,从 而训练与对方协调运动的能力,通过跳动中的眼球对视,增强视觉的稳定性。

(十四)时光隧道

功能:有助于儿童正确判断自己身体的形象,调节前庭感觉。尤其适用于本体感不

佳,触觉敏感或迟钝的儿童。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让儿童头在前,脚在后,自己设法爬进隧道里面,通过隧道从另一面爬出来,见上图。提醒儿童注意

2.让儿童采用脚在先,头在后的方式倒着爬进去,通过隧道从另一端爬出来;

3.在隧道内放置毛巾、积木、海棉垫等,让儿童以顺着或倒着的方式从一端爬进,另一端 爬出,体会在不同触觉刺激下的身体活动;

4.在隧道内放置很多东西,要求儿童爬进去将指定的东西拿出来;

5.让儿童一只手或双手拿着东西从隧道的一端爬进,从另一端爬出;

6.当儿童在隧道中爬行时,轻轻转动隧道,让儿童在滚动中练习手、肘、肩、膝等关节的 固有感觉输入,加强前庭体系的刺激和调整,此时头部的转动对眼肌的成熟也有帮助。

(十五)滚

功能:促进儿童本体感的建立,强化身体形象概念。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俯卧滚筒

让儿童俯卧在滚筒上,姿势与俯卧在大笼球上相同,由指导者扶着儿童的脚做前后

晃动,要求儿童努力抬起头、颈部,伸展双臂。

2.站立平衡游戏

将滚筒竖立,让儿童自己爬上滚筒上面,分开两脚,伸展双手,保持身体的平衡。

尽量让儿童自己做,以建立他的运动企划能力,指导者在一旁注意保护 适当给予帮助。

3.滚筒隧道游戏

把滚筒当作隧道,自己玩爬进爬出的游戏,可以头在先,脚在后,顺着进去,倒着

出来;也可以脚在先,头在后,倒着进去,顺着出来;还可以蹲在里面转弯,掉头,提醒儿童注

延伸的活动:

(l)在滚筒内放置毛巾、地垫、小塑胶颗粒等,让儿童在爬进爬出的过程中体会不同触觉刺 激下的身体活动;

(2)在滚筒中放置一些积木、玩具小动物等,等他爬进去后,由指导者在筒外发出指令,请他将指定的物品扔出来或拿在手中爬出来

4.筒内滚动游戏

让儿童爬进筒内,指导他将手指和手臂张开,注意保护头部,同时颈部用力支撑头

部,不要把头靠在筒壁上,指导者轻轻推动滚筒转动,可来回小幅转动,也可先顺 着一个方向慢速转动若干圈后,稍作停顿,再往相反的方向转动若干圈。

5.滚筒内摇晃

将滚筒口朝上立起来,让儿童蹲坐或站立其中,由指导者扶住筒口进行前后、左右

摇晃或顺时针、反时针方向的旋转。

(十六)球

对于发展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眼球注视能力、双手和脚的协调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趴地推球

让儿童趴在地上,面对墙壁,距离墙壁约 20厘米,挺胸、抬头,双臂悬空,双手将球水平推向墙壁,待球从墙壁弹回后接住再推向墙壁,如此反复。

开始每天推球100次,一周后增加到 200次,最多可增加至 600 800次。

促使颈、背部肌肉紧张收缩;加强眼球集中注视的能力,改善眼球跳跃不稳及好动

不安的情况。增进眼手协调,使肢体运用更灵巧。尤其适用于运

2.趴地抛球

让儿童趴在滑板上,面对墙壁,距离墙壁一米左右,双手抱一个小皮球或排球,往

墙壁30 50厘米高的地方用力抛去,等球弹回时尽力接住弹回的球。

这项活动有益于运用眼手协调时的脑神经内部反馈;还能有助于左右协调,使手

更灵巧,动作更灵活,对改善前庭功能和整体感觉系统都很重要。

3.对墙壁打球

让儿童手中拿一个小皮球,距离墙壁 1 2米,面对墙壁站立,自己用力将球丢向墙 壁,让球弹回,并尽量接住弹回的球。

培养儿童对外界生活中移动物体进行控制和运用的能力。同时,在丢球和接球的过

程中,可训练儿童惯用的手,特别有益于双侧大脑的分化,使身体形象更精确,改 善脑内部的反馈等。

4.对墙壁踢球

让儿童站着面对墙壁,用脚踢球,用脚接或再踢弹回的球。

这项活动需要适当的身体形象才能完成,也会促进更精细的身体形象,对促进较高 难度的运动企划能力有很

5.拍球

教儿童把球抛向地面,当球从地上弹起时再往下拍,看看能拍多少个。对于刚开始练习拍 球的儿童,可以允许他跟着球跑,只要能接住弹起来的球就行,逐渐熟练以后,则可增加 难度,要求他站立在原地拍,或只能用规定的手推,或双手交替拍,或站在平衡台上拍等 等。

6.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随着儿童平衡能力、运动能力的提高,可鼓励他参加各种球类运动,如排

乒乓球、羽毛球等,尤其是排球、网球和羽毛球,可以几个人对打,也可以对墙练习。

(十七)旋转浴盆

功能:促进平衡和姿势的健全发展。对身体位置、视觉空间及眼球转动的控制帮助

较大,并养成高度运动企划的能力。尤其适用于多动及有孤独倾向的儿童。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坐或蹲在其中

让儿童平坐或蹲在旋转浴盆中,由指导者在一旁扶着盆沿帮他回转,速度不宜太快,约 2 3秒钟转一圈,并注意儿童的反应。可先向左回转,稍做停顿后再向右回转,也可连续往左回转几次,再连续往右回转几次。回转的速度也可适当变换。

延伸的活动:

(1)投球;(2)套圈圈

2.趴在旋转浴盆上

让儿童俯趴在旋转浴盆的盆沿上,努力保持身体平衡。可以是双脚踩在盆沿、双手

扶着盆沿的姿势,也可以是双手扶着盆沿、双腿跪在盆沿的姿势,还可以是四肢伸 展,双上臂和大腿架在盆沿上,呈飞机飞翔的姿势。尽量让儿童自己上去,指导者

可帮助扶持旋转浴盆,协助儿童保持平衡,等儿童踩稳、扶好之后,再轻轻回旋。

旋转浴盆中的游戏每次可持续 10 20分钟,但每次连续回转的时间不要超过30秒。

(十八)独脚凳

功能:主要是锻炼身体平衡感觉,强化身体形象概念。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坐独脚凳

让儿童用手扶起独脚凳,慢慢将屁股坐上去,放开手,双脚支撑保持平衡。

延伸的活动:

(1)两人对坐着玩拍手游戏,看谁能够稳得住,不歪倒;

(2)也可两人离得稍远一些玩抛、接球的游戏,两人一组,尽量抛得准、接得也好不失球,不歪倒,就算成功。

2.踢腿运

当儿童在独脚凳上坐稳后,让他双手叉腰,双腿轮流抬起。

延伸的活动:

(1)双手伸展:双手伸展平举或上举,再交替踢腿,(2)手摸脚背:踢腿时伸手向前尽量去摸踢起来的脚背,先用对侧手摸,再双手一起摸。

(十九)鼠跳

功能:强化前庭一固有感觉;促进手脚协调、本体感觉发展。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让孩子进入袋中,双手提起袋沿,一起往前跳动。如图。

身体平衡能力差,手脚协调不好的孩子,往往出现身体往前倾,双脚却跟不上的情

况,因此容易跌倒。先不宜要求孩子跳得太快,让他慢慢体会手足协调,重心平衡 的感觉,然后再加大跳跃的幅度,改变跳跃的方向。可以让几个孩子同时比赛跳,看谁先到达终点。

根据孩子的体力,每次训练跳 5 10个 6米左右的距离。

(二十)平衡木

功能:强化身体的双侧配合、平衡反应和视觉运动协。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将平衡木排成一排,让孩子在平衡木上踏步前进。可要求孩子伸展双手,或双手抱球进

行上述活动;

2.将平衡木排成平行的两排,让孩子两只脚各踏着一条平衡木前进;

3.将高低不一致的平衡木交替排列成一条曲折的道路,中间还留有一定距离的空当,让孩 子徒手或抱球踏步走过。

上一篇:周思敏商务礼仪下一篇:教师节叙事作文